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太湖“菱湖农场创建“无牛镇”措施

发布时间:2015-07-22 11:32

太湖、菱湖两个农场位于荆州区西部,是四湖(长湖、三湖、白露湖、洪湖)源头,由湖区改造而成,地势低洼,沟渠纵横,极其适宜钉螺孳生繁殖,血吸虫病一直以来是农场人民的心头之患,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2010年两农场以荆州区创建“无牛区”项目建设(荆州区为湖北省2010年3个“无牛区”建设项目试点单位之一)为契机推进“无牛镇”建设,精心组织,缜密部署,采取六大措施,在3个月内将1 008头耕牛(太湖708头、菱湖300头)全部淘汰,为全区推进“无牛区”建设项目提供了经验和模式。
  1强化领导,落实以机代牛工作责任
  太湖、菱湖两农场党委、政府把以机代牛工作作为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的重大举措和2010年为民办实事的中心工作来抓。一是组建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落实专职人员和工作经费。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重点抓,工作专班经常抓。二是落实包保责任,场班子成员包村组、机关干部包农户的责任制。三是明确目标任务,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将以机代牛工作纳入年终考核目标和绩效考核范围,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做到平常抓督办,定期抓考核,到期结硬帐,确保以机代牛工作经得起上级检查,经得起群众评议,经得起时间检验。
  2广泛宣传发动,营造以机代牛工作氛围
  宣传发动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为了做好以机代牛工作,让群众对淘汰耕牛、以机代牛工作实施的有关政策和防治血吸虫病的重大意义有更深入的了解,让全社会形成共识,两农场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一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有关人员到外地参观取经,亲自感受以机代牛给发展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好处,同时聘请有关技术专家现场操作农业机械,做好示范宣传工作;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如拉横幅、出站牌、刷标语、给耕牛养殖户一封公开信等形式广泛宣传以机代牛工作;三是机关联系点干部和专班工作人员深入到每家每户和群众面对面宣传,把道理计清、措施讲明、政策讲透,算清健康账、经济账和长远账,切实增加群众对淘汰耕牛、以机代牛的认识,使以机代牛的惠农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让群众真正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这项工作。
  3落实措施,规范以机代牛工作流程
  太湖、菱湖两农场为了将这项惠民工作做好、做实,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制定了以机代牛工作实施方案,将每项工作细化,将工作流程规范化、图表化,严格按耕牛认定→标识→编号→照相→检疫→签订协议→淘汰耕牛→公示→建档建卡→农机购置的步骤实施,同时在工作中抓关键环节,抓重点,抓难点,严把“五关”。一是严把耕牛认定关。耕牛认定是做好以机代牛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为防止农户继续购牛和有些地方虚报耕牛数量,两农场严格按标准认定耕牛,在6~7月开展了两次耕牛调查摸底工作,完成了数据录入。二是把好耕牛淘汰关。耕牛淘汰时两地认真地进行了登记,签订协议、照相、确认,同时规范在耕牛淘汰过程中耕牛交易的程序,严防压级、压价的行为。三是严把检验检疫关。为确保肉食品安全,淘汰耕牛时,职能部门到现场实施产地检疫,合格的按程序淘汰,不合格的依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四是严把农机购置关。配套农机包括申请、审核、名单公示、签订协议、售后服务、补贴结算等,两农场严格按照淘汰3头耕牛补贴1台农机的标准做好农机补贴配置工作,同时积极开展调研、试点示范,以村为单位建立农机合作社,解决淘汰耕牛后遇到田难耕的问题,消除群众种田的种种顾虑。五是严把资金发放关。耕牛淘汰补贴资金的发放凭区畜牧兽医局、区血防办审核耕牛淘汰证明(标识、编号、照片、个体卡片、登记表),由区财政部门通过“一折通”方式直达农户。农机补贴资金发放按国家、省财政、农业部门的有关文件规定,补贴资金结算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按时与补贴机具经销商或省内生产企业结算补贴资金。
  4化解矛盾,促进以机代牛工作开展
  以机代牛工作开展过程中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和矛盾,场、村干部面对问题和矛盾不回避、不妥协,积极想办法、出主意,共性问题由农场党委统筹解决,个性问题个别处理。对钉子户采取政策攻心、各个击破的办法,同时对群众要求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尽量给予解决,保证群众的利益最大化,避免群众因淘汰耕牛而利益受到损失。
  5强化督办,严明以机代牛工作纪律
  农场主要领导和有关单位定期对各村进行督办,重点强化对以机代牛工作程序的监督检查,严格把好耕牛认定关、集中淘汰关、承诺协议关、农机配套关、补贴发放关,对把关不严的通报批评,调查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帮助出主意,想办法,排除工作中的障碍和梗阻,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效地推进了以机代牛工作速度。同时为了规范以机代牛工作,做到公开透明,不搞暗箱操作,农场纪委定期对耕牛淘汰、农机配置资金管理等问题进行审查,保证补贴资金专款专用,以机代牛工作按规定流程运作。


  6创新方法,完善以机代牛配套服务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两农场采取了“三推动”的方式(即奖励推动、典型推动、协调推动),实施“三到”措施(即责任到人、督办到位、服务到家),创新工作方法,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积累了以机代牛工作经验,同时为保证以机代牛工作真正惠及于民,耕牛淘汰不反弹,两农场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利用社会保障体系,不让群众因淘汰耕牛而致贫。二是以场、村民委员会为责任主体,加强对淘汰耕牛农户的跟踪管理,建立长效监督管理机制,坚决制止农户领取补贴资金后又购买耕牛的行为,确保所有淘汰耕牛不反弹。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组织人力、物力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田无机耕道的问题;调整种植结构,对不适宜种植的冷浸田、低洼地改挖为渔塘,保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四是加强农机合作组织建设,按照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积极建设农机化合作组织,加大农机社会化服务力度,使其在农业生产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使用和操作农机具的技术水平。加强农机安全监管,强化农机安全生产意识,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

上一篇:浅谈农民政治参与的背景——乡村治理的发展

下一篇:浅谈基于消费结构演变的农村居民消费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