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论近代日本的从属资本主义改革

发布时间:2016-04-10 11:24

  ―、西方侵略与被迫‘从属”


  从属资本主义”是相对于‘生导型资本主义”而言的。主导型资本主义,即在西欧各国形成的原发型资本主义,而从属资本主义”则是被主导型资本主义催化,成为外围资本主义的社会状态。主导型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体系价值观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承载者。主导型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强大驱力,使之在向世界其它地区扩张过程中,象黑洞一样把尚处于前资本主义或前封建时代的各落后国家都卷入到资本主义体系之中,使之成为其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成为从属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属国。毫无例外,被西方列强征服、并强行拽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去的东方各国(当然也包括日本),只能成为附庸于世界列强的从属资本主义”国家,具有明显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色彩。


  1.西方列强逼签不平等条约近代的日本也曾遭受过西方列强的侵略。西方列强在侵略印度、中国、土尔其、越南等东方国家的同时,也把目光对准了日本。他们来日本的目的和性质与他们在亚、非、拉其它地方扩张的目的和性质完全一样,企图把日本作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并在时机成熟时把它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因此,日本面临的民族危机的确也非常严重。


  试图叩关的诸国中,俄国最先试图打开日本的大门,继之以英、美、法。从17644854年间,欧美国家到日本进行大肆扩张。其中最多的是英国,有19次,其次是俄、美,分别达17次和14次,最少的法国,也有2次。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培里率领美国舰队,驶入江户湾入口处的浦贺港,要求呈递美国总统致日本天皇的国书,日本德川幕府被迫领受美国国书,表明日本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实际上巳被冲破。这在日本近代史上是为黑船来航”事件。


  1854年,《日美神奈川条约》的签订标志着锁国时代的结束,此后的日本被强制纳入近代国际体系之中,逐渐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从属”的一员。遂后,其他列强遂接踵而至,纷纷同幕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日本于1858年分别与美、荷、俄、英、法签订的总称为安政五国条约的通商条约为标志,日本的门户最终被打开了。从神奈川条约到1858年的安政五国条约再到1866年的四国江户协约,日本丧失了领事裁判权、关税自主权、使外国享有了拥有‘居留地”权(相当于中国的租界)、外国军队的驻屯权等大量的国家权益。这些片面的最惠国待遇使日本出现了殖民地半殖民的趋势。很明显,日本的开国”是被迫的,它是在受到西方列强的武力威胁下而被迫做出的。


  西方列强打开日本的大门是相对温和的,这主要源于日本没有像中国那样进行激烈的战争抵抗。然而,一旦打开了大门,其最后的宿命和结果都是一样的。1858年安政五国条约》的签字给了列强以最大限度的贸易自由。在没有关税自主权的情况下,进口税率采用从价5%的低额利率,使西方国家商品大量流入日本,不仅成为连年入超的重要原因,物价的上涨促进了农民阶层的分化,尤其加剧了下层武士的贫困。


  不平等条约的存在无时不威胁着日本的独立与主权完整。例如,‘哈特利事件”、‘赫斯佩利亚号事件”、诺曼顿号事件”,都标志着曰本丧失了治外法权的危害。


  2.激烈的排外:与列强较量中的惨败


  由于西方列强强行‘扣关”以及其后所带来的一系列国权的丧失,导致了固有‘攘夷”观的释放,使得激烈排外的攘夷活动自1858年开始空前地活跃起来,出现了多起日本武士杀害外国人事件。如1861年7月5日的‘袭击公使馆'1862年6月26日的‘东禅寺事件”、1862年9月14日的‘生麦事件”等等。从时间来看,攘夷活动在18584864年间形成明显高潮。正像福泽渝吉所指出的那样,整个日本都卷入了排外运动,不仅外国人,即使兰学家,随时都有可能遭到袭击”。"可以说,盲目仇视、激烈排外巳成此段时期内日本对外国人的基本态度,攘夷就是这种态度的极端表达。


  而由日本主动挑起的萨英战争”、下关战争”则可以看成是日本对于西方列强的战争较量。萨英战争与下关战争使日本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它受到的报复是非常沉重的,下级武士真正领略到西方列强的强大,真正体验到了亡国灭种的危机,对于日本人无疑是当头棒喝,就连一般的国民都意识到攘夷是不可能的”。攘夷转向主动开国,受此刺激,一部分下级武士放弃‘尊王攘夷”转而走向倒幕的王政复国”运动。


  3.日本近代‘从属”的表现


  明治维新前日本作为一个沦为‘从属”于西方列强的东方国家,巳经基本丧失了独立自发地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可能性。第一,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这一枷锁巳经牢牢地套在了日本的脖子上,阻断了其独立自发地发展资本主义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日本己经被西方列强纳入到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之中去,走上了从属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从此以后,日本所有的路向,包括它的改革和经济发展都巳受到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控制和影响。也就是说,日本自此以后的所有的改革都属于从属资本主义改革。


  第二,日本明治维新前还是一个纯正的东方式的封建社会,它的资本主义还处于萌芽状态,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没有形成。虽然存在着日本式的资本主义因素,但它独立形成资本主义社会尚需时日。


  第三,与西方列强相比,此时的日本,尚处于手工工厂阶段,还没有产生大规模的工厂制度和技术革新运动。


  第四,当时世界的近代国际规则、经济规则主要由西方少数国家制订,日本还只能是一个被动地被纳入到世界秩序中的适应者”和‘被迫者”


  第五,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获得了大量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相比,日本不仅不存在着海外市场,甚至其国内市场也几乎被瓜分殆尽。


  二、摆脱‘从属”的改革


  日本近代社会变革,其上限应该追溯到尊王攘夷、公武合体、倒幕运动,下限应到实现修约止。它的序幕是从抗击西方对日本的侵略开始的,明治维新只不过是一个历史象征符号,一个标志而巳。


  日本的近代改革,其实质是一次摆脱‘从属”于西方列强附庸国地位的民族民族解放运动。是在‘从属于资本主义”背景下所进行的一场没有资产阶级主导的‘资产阶级改革”摆脱自己国家的从属地位,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最后成为与西方并列称雄的列强”,这是其改革的主要目标。


  1.建立高度凝聚全日本民族意志力的新政体


  在国内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确立高度凝聚全日本民族意志力的新政体制,建立全民族认同的意识形态和国家观念。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日本的政体形式是君主立宪制,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统一。宣布版籍奉还,废藩置县,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结束了封建割据局面,真正形成了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废除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增强了民族凝聚力。神道教的复兴,使天皇地位日升,为日后天皇的被神化创造了条件。强化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神国观念,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日本的政治制度架构当中,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特别是其军国主义传统被较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这也是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体制因素。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日本在走向近代化的进程当中,它的政治制度架构当中也存在着一些民主因素。它的宪法制度,议会制度,报章杂志的大规模设立也在很大程度上开放了言论,也产生了日本的民主主义者,也产生了像幸德秋水这样的社会主义者,形成了日本的‘自由民权运动”。


  2.积极致力于修改废除不平等条约


  修改并最终废除不平等条约,这是改变国家‘从属”地位的最重要的标志。西方列强凭借不平等的条约,不仅打开了日本市场,而且损害了它的国家主权,出现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因此,明治政府对于这类不平等条约的危害已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因此其首要任务就是修改不平等条约,使之成为与列强平等相处的独立国家。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明治四年(1871)为了向欧美各国转达修改不平等条约的意向,并探询对方的态度,日本派出了以右大臣岩仓具视(1825-1883)为首的代表团。1876年以后,日本政府着手交涉修改条约。1878年与各国谈判,英国与其他西方国家尚不同意修改条约,所以日本修改不平等条约的努力依然未获成功。


  1879年后,为了同西方各国打交道及有利于修改条约的谈判,明治政府采取了欧化”政策。进一步推进了明治初年的文明开化政策,对西方的模仿更形成时代的潮流。人们不仅竞相学习英语,而且穿西装、吃西餐、听西洋音乐,举行西式宴会、化装舞会,成为时髦,被称为‘鹿鸣馆时代”。明治政府的领导人的主要目的就是与西方列强搞好关系,改变日本落后形象。在所谓鹿鸣馆时代”,当外国驻日公使前来外相官邸访问时,甚至出现了井上馨外相亲自上前,为他们乘坐的马车打开车门之事,反映了当时对于修改不平等条约的渴望与焦急。然而即便如此废除治外法权的要求却遭到西方各国的强烈反对。


  尽管如此,日本政府仍孜孜不倦地致力修改条约的努力,终于在1894年以后逐步修改了同欧美各国间的不平等条约。甲午战争前签订的日英同盟条约》实现了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第一步,甲午战争的胜利大大推进了日本废约步伐,使日本与西方列强的谈判又多了一些筹码。之后,日本逐渐参与列强瓜分世界的行动,如日俄战争、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等等。通过这些过程逐渐废除了列强加在自身的不平等条约,挣脱了束缚其发展的枷索,具备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可能性。


  3.推行‘富国强兵”政策


  富国强兵是明治维新的最终目标。在富国方面首先是实施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资本主义新经济。利用政府力量引进技术和设备,创办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利用政府力量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到明治政府鼎立扶持是那些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如三井、三菱集团等,奠定了他们后来发展为财阀”的基础。随着规模的扩大,财富的增加,这些大资本家控制了日本大部分近代工业,这构成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特征。


  同时也为了解决政府面临的财政困难,明治政府开始进行经济改革,初期主要精力集中在土地改革上。实施了币制改革,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货币。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颁布地税改革法令。


  在强兵方面,是建立新的军制。1873年,明治政府颁布征兵令》。实行义务兵役制,取消了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仿照欧美组建一支常备军。为了确保这支常备军的实力,明治政府一方面大力改进军事装备,引进新式武器。并设立现代化军工企业,仿制先进武器以作保障;另一方面,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但是日本的军队由军部指挥。军部只向天皇负责,称为‘皇军”不受内阁干涉。1878年发布的‘军人训诫”第一条就要求军人把天皇当作‘神”来崇拜。所有的军人都接受武士道教育。强调‘忠君”、‘尚武”等精神。这一切都决定这支军队从开始就保留了浓厚的封建军国主义色彩,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核心力量。


  4.大量移植西方近代文明


  明治初年‘文明开化”政策、‘鹿鸣馆时代”,还有就是岩仓访欧使团”,这些都是向西方学习的标志,另外在日本的思想界也出现了全盘欧化思潮,比如说日语的罗马字母化运动,人种改良运动等等。当时有句口头禅,即敲一敲梳短发的脑袋,就能听到文明开化之音”。文明开化”巳成为那个时代向西方学习的主旋律。举凡一切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习俗全面向西方学习。使日本近代社会迅速进步。其具体内容包括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建立近代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增加了许多自然科学的知识。一方面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大批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另一方面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


  在生活习俗方面,采用西方历法。穿西服,喝牛奶,吃西餐,住洋房等。但随着学习西方高潮的到来,也出现追逐西方文明的皮毛和崇洋媚外的不良倾向。有的人甚至主张取消日语,改用文明”的英语。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向英国、美国、德国等西方主要国家大规模派遣留学生。同时,有计划,成规模地翻译西方著作,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的文明开化运动是全方位向西方学习的运动,其最直接的积极后果,就是迅速改变了社会风气和国家形象,加速了社会进步。


  5.实施‘脱亚入欧”,学习列强对外扩张


  ‘脱亚入欧”口号为日本明治著名启蒙思想家 脱亚论一文中系统提出的。认为:我日本之国土虽在亚细亚之东边,其国民之精神巳脱亚细亚之固陋,而入西洋之文明。”对待中国与朝鲜,惟有效西洋人对待之方法处理之。”脱亚论在当时的日本极有代表性。失之于列强,补之于中朝,这是脱亚论的核心。日本的这种做法实际上在国家处于后发劣势和从属状态的过程中实现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的占有的一种自私自利选择。


  曰本通过侵略中国和朝鲜获得了资金和殖民地,实现了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的占有。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的第一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通过甲午战争战争日本从中国掠夺了大量的赔款,便日本获得了第一次产业革命所需要的资金。通过强占台湾和朝鲜这二块殖民地,便日本获得了廉价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特别是朝鲜廉价的稻米,维持了日本产业工人的低工薪,为日本的原始积累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19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在轻工业领域实现产业革命,经济迅速腾飞。甲午战争后日本利用从中国掠夺的巨额财富,实现了金本位制,开始了本国的重工业革命,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基本实现了重工业领域的产业革命,从此建立起来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侵略中国和朝鲜,通过掠夺邻国的财富来实现自己的强国梦,这其实是日本近代‘后发优势”所体现的一个最为本质的内容,既日本的近代发展是建立在在剥夺并牺牲中国和朝鲜的基础上实现的,体现的是日本民族的利己主义。


  三、从属资本主义改革的内涵诠释


  从广义上来看,近代亚洲诸国的社会变革运动,如菲律宾资产阶级革命、伊朗资产阶级革命、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中国的辛亥革命、印度民族运动等等,都属于东方民族民主解放运动范畴。民族解放运动的产生,有的是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向东方扩张过程中催发了民族危机意识而成的,有的则是为摆脱西方民族奴役而进行的民族解放斗争。无论是有资产阶级领导还是没有资产阶级领导,它都属于民族解放运动,同时也属于从属资本主义改革范畴。


  日本近代社会转型比其它东方国家为早。以明治维新为标志的从属资本主义改革,其所演绎的实质上是一场民族解放运动。既明治维新是一次地地道道的没有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改革,是由下级武士为主体所掀起的一场民族自救运动。


  第一,‘明治维新”其本质是一次挽救日本民族的生存危机、挣脱主导型资本主义国家附庸国地位的一次社会变革运动。它在范畴上从属于东方各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日本近代史著作中普遍认为‘明治维新”以后在日本建立的天皇政权是绝对主义天皇制”,这一观点很有道理。我们的理解就是,西南强藩中的下级武士捧出了历史上被多次打入冷宫并无实权,但在日本民族中确有象征力和凝聚力的天皇,建立起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其最大的作用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整合国内政治资源,形成民族合力,共同反抗外来侵略。


  第二,维新改革的领导阶级是下级武士。这主要是因为,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没有形成,日本还处于封建主义社会。日本国内的资本主义萌芽虽有所成长,町人社会、商品经济也获得了一系列的发展,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这一时期的日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具有支配地位的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作为一个独立的阶级、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还没有登上政治舞台,社会还停留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因此,其社会变革的启动是由外力”催化的结果,即由西方主导的世界资本主义势力的对外扩张过程中,加速了日本社会的变动,于是由一批下级武士承担了社会变革的历史重任。这就能够解释并说明,为什么日本近代政治体制改革的主体不是资产阶级而是下级武士;是没有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改革”为什么日本的这次改革属于‘从属资本主义改革”,为什么它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第三,以明治维新为标志的近代改革是属于‘从属资本主义改革”,而不是原发性的、原生性的条件下的改革,就是因为它是发生在从属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改革。这是由其历史条件、改革的动力和所要完成的历史使命规定的。


  所谓原生形态的资本主义改革,指的是某一国国内资本主义巳经发展到了相当阶段,资产阶级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巳经登上了政治舞台。所以,在这一背景下所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体现的是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要求,并且亦担当了革命的领导力量。西欧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即是,但在日本则不具备这些条件。


  第四,这次改革最终引发了整个社会的全方位的变革,在实际上取得了‘没有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效果,如文明开化政策的实施等等。实现了摆脱‘从属”的目标,使日本获得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机会,以及最终使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许多学者认为,明治維新的改革具有不彻底性,大量残存的封建主义因素,使日本快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其实,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是自觉的、有意识的群体选择。脱亚入欧”、‘脱儒入法”等口号的提出,并在社会中得到迅速的响应和认同,说明其有广泛的社会思想基础。侵略中国和朝鲜,失之于西方列强,补之于中、朝,抢占发展先机。在中国和朝鲜还没有迅速觉醒,还在沉睡落后之时就趁人之危对其进行侵略,迅速实现了其获得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的战略,这是近代日本取得后发优势”的最重要的条件。事实上,日本通过侵略中国和朝鲜,获得了发展本国资本主义的资金来源,从中国掠夺的巨额的战争赔款,是加速日本近代产业革命的润滑剂和动力源。这其实也是日本成功规避其后发劣势,而成为一个后发优势的典型代表的重要前提。

上一篇:弹性生产、全球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改革 ——

下一篇: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与历史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