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明清茶馆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6-05-08 11:11

  一、茶与茶馆


  茶是天然饮品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茶在中国人的曰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俗语说:“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曰无茶。”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高潮时期唐朝陆羽《茶经》的诞生是中国茶文化形成的标志,《茶经》的问世确立了陆羽在茶学领域的权威地位。随着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为饮茶之风的兴起提供了条件,人们有了更加多的闲暇时间和从容的心境去领略茶的美妙滋味从而加快了饮茶之风的普及并很快成为整个社会的生活习俗。


  茶肆就是随着饮茶之风的盛行而出现的,这是一种以喝茶为主的综合性群众活动场所。唐宋时期称为茶肆、茶坊、茶楼、茶邸,明代以后始有茶馆之称i青代以后就惯称茶馆了。


  茶馆并非起源于清代,但以清代最为兴盛。清代茶馆遍布全国各地,其数量之多为历史所不能及。据统计,但是北京有名的茶馆就有几十家,上海比北京还要多出一倍,而产茶胜地杭州的茶馆更加是鳞次栉比在西湖附近几乎到了步步为营的地步了。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描述到“(马二先生)步出钱塘门在茶亭吃了几碗茶…又走到(面店)间壁一个茶室吃了一碗茶,买了两个钱处片嚼嚼,……又出来坐在那个茶亭内。”此外清代民间茶馆的繁荣甚至波及到了皇宫。乾隆年间,每到新年朝廷即在圆明园中设买卖一条街,街中既有模仿一般城市所设的茶馆,而且逼真如实,热闹异常。


  清代的茶馆遍布于全国各地大小城镇的大街小巷,但名称却不尽相同。当时茶肆最多的城市还是北京并且只有北京称为茶馆据文献记载京以“荤毅之下”最具繁华九门八条大街店铺商肆鳞次栉比。著名者有天汇、汇丰、广泰、长义、天全、欲顺、高明远等处。其建筑“类皆宏伟?壮丽”通常外堂多用宽敞大院儿用以接待负贩肩挑之人。这通常是指“大茶馆”。北京不仅茶馆多,而且茶馆因为经营方式、经营风格的不同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茶馆。除了大茶馆之外,“带红炉者为‘江南茶社’,不带红炉为‘窝窝馆儿灶旁皆安放大搬壶后堂必挂一红灯。茶钱每位当以十钱一枚,八个大钱(大钱指当十钱,行于清咸丰、同治和光绪朝)就可以‘倒吊儿’(即包桌儿)”。晚清人庄荫棠在其以待徐生署名的《燕市积弊》也称京的茶馆“向分两种:有‘江南茶社’,有‘二荤铺’之说”。还有一种被称为“素茶馆儿”。素茶馆儿虽为茶馆,但实质上却是饭馆经营。在南方也有许多的茶馆,但是南方多称之为“茶肆’、“茶坊”。清人顾禄描述其概貌曰:“皆筑危楼杰阁装点书画,以迎游客。顾禄的《桐桥倚掉录》中记载苏州的玄妙观一带也是茶肆云集之所,每逢庙会,其庙前的“茶坊、酒肆及小食店,门市如云”。当时四川的成都市也是茶馆发展十分迅速的城市。据清末《成都通览》己载,当时成都有茶馆454家過布大街小巷。18世纪来华的英国人说:“在中国无论在城市街道上,公路旁边或运河堤上到处都有小贩卖茶好似英国到处都卖啤酒一样。一厘钱买一碗热茶(相当于一个铜钱)。由此可见清代的茶馆发展繁盛是人们曰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二、茶馆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饮茶之风的兴起加之茶叶产量巨大,贸易频繁,当时的朝廷看到茶与盐、铁一样成为了百姓生活不可或缺的,有巨利可图唐朝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开始向全国产茶之地征收茶税。茶肆规模的扩大促使茶馆的经营机制趋于完善。宋代茶坊大多实行雇工制茶肆大量的炤雇一些懂得熟悉烹茶技艺的人员大量的劳动力转化到了茶馆里面,间之一些市井小民和一些达官显贵的饮茶习惯,使得茶馆的效益繁盛。明朝中叶以后着城市的繁荣茶馆业也迅速发展开来,社会的风气也随着慢慢的发生了变化,以前许多人信奉“穿衣吃饭是人伦物理”(李贽《焚书》),也开始追求世俗爱好和个人心性这就促进了社会服务业的发展,也使茶馆也进一步的繁荣。而“茶馆”一词在现有明以前资料中未曾出现过,直到明末在张岱《陶庵梦忆》中有“崇祯癸酉,有好事者开茶馆”。此后茶馆成为通称。茶馆真正鼎盛时期是在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康乾盛世”时期清朝茶馆呈现出集前代之大成的景观不仅数量巨大种类与功能也相当可观。


  茶馆到明清时期已经成为了人们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越来越多的商人开始关注茶馆业越来越多的闲散人员汇聚到茶馆里,同时茶馆的经营者也开始需要越来越多的雇佣工人,在茶馆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新兴的职业--茶博士。


  茶馆文化丰富发展的过程也是茶馆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作为茶馆业的品牌起着广告的宣传推广作用,吸引着社会各个阶层的人走进茶馆。郭孟良先生认为,清代以前各代的品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作为一种能够显示高雅素养,能够寄托情感表现自我的艺术活动而被文人雅士所刻意追求创造和欣赏的话,那么到了清代品茶则在一定意义上摆脱了贵族气和书卷气,真正走入万户千家,踏进寻常巷陌,以茶馆为中心包含了饮食戏曲等文化现象的又一个综合载体。另外茶馆作为中国最早的股票市场诞生地也为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帮助,国际在线一世界新闻报上有一则新闻报道“中国人的第一次炒股:晚清买卖证券在茶馆可见,茶馆在社会中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


  在茶叶制作上,明清时期蒸青技术得到改进并产生了炒青工艺。唐宋茶书主要介绍团饼茶的制法,元朝文献主要介绍蒸青绿茶,但至明代茶书中只介绍炒青工艺而很少提到团饼茶和蒸青茶工艺。如罗瘭《茶解》、许次纾《茶疏》、闻龙《茶笺》等书不仅有对炒茶的详细描写,而且都显示了当时的炒青工艺已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郭孟良先生认为:“炒青工艺在明清时代登上舞台并独领风骚是制茶技术史上的一次划时代变革为它对于茶叶生产的发展、茶类的全面兴起以及保持茶质色香味等都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自明初贡茶废团倡散以来着社会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月月代散茶得到全面发展人们对茶的审美越来越精致化、多样化,制茶技术不断精进,茶叶品质不断提升,各地名茶竞相斗艳并获得空前发展。


  明清时期江南的大型茶叶种植园慢慢开始向民间发展,小户人家的种植业慢慢兴起大型的种植园雇佣了很多的无地农民,使他们成为茶园生产的雇佣工人。大片的土地被地主用来种植茶叶,城市里出现了茶叶制作的手工作坊,越来越多的新兴工艺被用在了茶叶的生产上。明清时期适逢西方世界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中国大型的茶叶交易发展迅速时中国由于航海技术空前发达,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也相对频繁。这样就促进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茶叶成为当时是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媒介。


  茶馆的出现是当时的经济发展到了相当的程度,以及饮茶在社会上得到了相当的普及。茶馆业的兴盛发达是与茶叶生产贸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的,没有茶叶生产的高度发展,茶业也就没有发展的基础。有人说茶馆文化是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同时与市民文化相互碰撞产生的,茶文化不仅直接为中国茶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直接促进了茶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转化,加速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产生。


                            穆瑞龙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上一篇:论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抑制

下一篇:论资本主义制度的个体实用理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