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深化对资本主义本质的认识,基于经济全球化和

发布时间:2016-05-19 11:53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用毕生精力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今天,资本主义这个曾经被马克思恩格斯宣判了“死刑”的,又被列宁称为“垂死的、腐朽的”旧制度,却回光返照般地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变化。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本质理论去客观、全面地认识与分析当今资本主义发生的这些新变化、新现象,特别是结合经济全球化、当前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深化对资本主义本质的认识,依然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国际化,根本上是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最大化


  1990年,安东尼?吉登斯写道:“全球化是一个必定在社会科学的辞典中占据关键位置的术语。”今天,全球化确实已经成为“社会理论的中心论题”,并成为“我们借以理解人类社会向第三个千年转换的关键概念”。事实上,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伴随着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或再配置及技术进步,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经济全球化通过改善市场效率和促进竞争,提高了世界范围内资源的配置效应,从而为全球经济水平的提高带来好处,使世界经济发展能够实现“以最有利的条件生产,在最有利的市场销售”这样一种最优态势;经济全球化通过投资的增加和各种创新等,来提高全球的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从而扩大整个世界产出。全球化加快了民族国家市场与世界市场的接轨,给各国和各地区的企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竞争空间,有利于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和生产成本降低;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科技的合作与开发,直接提高劳动生产力。此外,经济全球化使产业结构实现在全球的调整,有利于各国产业的优化升级,这成为提高全球经济增长的体制性动力。


  但毋庸置疑,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全球化。由于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水平和生产社会化程度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而在当今世界上,只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达到了如此的高度,经济全球化的三个主要要素,即经济市场化、经济自由化、经济信息化,也都是由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在全球化过程中,全球范围内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实现将导致西方国家出口和对外投资的大幅度增加,这成为西方国家经济增长的推动力;经济全球化保证了西方国家的企业可以实现“以最有利的条件生产,在最有利的地点销售”,从而大大提高其经济效益;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空前激烈的竞争也促使西方国家的企业改进技术和提高效率,从而促进其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常常占有有利地位,其获利也相对较多。正如某些西方学者所指出的:“事实上,现在的金融体系及其自由化仅使那些已经享有特权并且主宰世界经济的国家受益,代价却由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它们当中最穷的国家承担。”还有一些学者,诸如德国的马丁和舒曼的《全球化的陷阱》、英国学者A?鲁格曼的《全球化的终结》和G?汤普森的《文化帝国主义》等著作里以及P?赫斯特与L?韦斯等人的相关著作中,都以怀疑眼光看待全球化进程,认为所谓全球化进程只不过是资本的国际化,民族国家依然不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和管理者,世界经济依然为少数发达国家所主导;民族国家权力弱化的观点不仅与事实不符,而且显然带有意识形态偏见。一些学者不仅认为全球化是一个“神化”,甚至认为是一个阴谋,是代表跨国金融资本和跨国公司利益的西方自由主义人为制造出来的口号,目的是通过制造一个全球化符号信仰让美国主导的跨国资本横行世界,最大限度地攫取全球资源和财富,在此观点上,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堪称代表。他断定全球化“是一个十足的神话,一种强势言论,一种强力观念”,“其功用是让人们接受一种复辟,回归到一种野蛮无耻但理性化的资本主义。”所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资本本性的内在要求。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资本本身就具有世界性质,资本是私人性和社会性的对立统一。它虽然归个人所有,但其中包含着社会经济关系,代表着社会力量。马克思曾明确指出:“资本是集体的产物,它只有通过社会许多成员的共同活动,而且归根到底也只有通过社会的全体成员的共同活动,才能动作起来。由此可见,资本不是一种个人的力量,而是一种社会的力量。,很显然,这里的“社会”并不局限在一个国家之内,而是全球性的。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资本对利润的追求,资本运动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需要。马克思说过,“只有对外贸易,只有市场发展为世界市场,才使货币发展为世界货币,抽象劳动发展为社会劳动。……资本主义生产建立在价值上,或者说,建立在包含在产品中的作为社会劳动的劳动的发展上。但是,这一点只有在对外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因此,对外贸易和世界市场既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又是它的结果。”列宁认为,资本主义如果不把世界一切国家卷人到经济全球化体系中,它自己就不能存在和发展下去,推动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列宁指出:“重要的是,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界经济的漩涡,它就不能生存和发展。,按照李嘉图的“收益递减规律”和马克思主义“利润率下降趋势”的相关理论,资本在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即总资本中所实际使用的活劳动量的相对比重趋于下降,与活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所使用的总资本的价值相比,也不断地相对减少。而在实际经济中,西方发达国家也确实呈现出利润率下降的趋势。资本的本性就是追逐高额利润,因而当其在本国呈现利润率下降的趋势时,资本必然冲破国界的限制,在世界范围内寻求更高的利润率。于是,经济全球化过程就在资本对利润的追逐中展开并发展起来。正如托马斯?杰斐逊所说:商人无祖国,商人对于其出生和生活所在地的国家的感情,比不上对使其获利的国家的感情。列宁也曾指出:“只要资本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过剩的资本就不会用来提高本国民众的生活水平,因为这样会降低资本家的利润;他们只会把资本输到国外去,输到落后的国家去,以提高利润。在这些落后的国家里,利润通常都是很高的。”


  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就是资本的国际化,它更深地体现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资本增殖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活动和根本目的,资本增殖关系是市场经济的本质所在,正是资本追求增殖的本性导致了资本的国际化,从而引发了全球化。资本的本质是实现自我增殖,也就是生产资本本身,这是通过生产剩余价值来实现的,生产和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运动的根本目标,也是它的本质属性。如果资本不能带来剩余价值,不能实现自身的增殖,它就不能保持自己作为不同于使用价值的交换价值。资本只有在不断的自由化运动中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才能确保自身的存在意义。而事实上,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本质越来越得到深刻的揭示,资本与劳动的对立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在加强。“全球化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趋势,发掘了额外的潜力并给某些国家的经济带来了不少好处。由于这一客观进程,生产成本节省了,世界资源配置优化了,品种增多了,本国市场上商品的质量提高了,科学、技术和文化成就得到广泛应用。但是伴随这一进程而来的是对本国经济的恶果和威胁,不仅对穷国经济如此,而且对富国经济也如此。对于不能监控境外事态的国家来说,自发的全球化进程可能会产生消极后果。”全球化造成世界利益分配不均,导致全球经济的脆弱,对主权国家提出了严重挑战,以致乔治?索罗斯在他的《世界资本主义的危机》一书中写到,全球化阶段的资本主义与其以往各阶段的不同之处是:对成功不顾一切的追求,利润动机的增强和利润动机向从前由其他价值(文化价值、职业价值和道德价值)主宰的地方的渗入。他指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金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主宰人们的生活。罗伯特?基络在《把握全球化的挑战项工会议程》中说到,工业化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参与全球化过程中,发生了重大结构性变化,如经济及就业增长持续滞缓;技术革新快;人口结构变化导致社会福利制度的变革;服务部门和非正规部门显著扩展;非全日工、零工、在家上班等非传统就业方式爆炸性发展;妇女劳动力比率上升;移民工人重要性加大;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加强等。这些变化的综合作用对工会力量和工人阶级利益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使资本主义国家阶级和阶级矛盾并未消失,在资本占优势的情况下,工人阶级处于被动防御的地位,而且工人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手段和活动范围受到限制,阶级斗争更加复杂化了,不同集团之间的联合和冲突,有时可以看作是资本和劳动之间阶级斗争的折射。因此,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进一步深化了,使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加深了,使资本主义本质表现得更全面了。


  二、世界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的过度社会化与自由化,根本上是为了金融资本家利益的最大化


  从资本的运行形态来看,资本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发展相适应,由此导致资本集中的程度越来越高,资本的社会化发展就越加剧,这必然要促动资本总是力图不断打破各种壁垒,比如制度壁垒和地域界限,从而促进了资本的自由化发展。马克思早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就指出:“资本一方面要力求摧毁交往即交换的一切地方限制,夺取整个地球作为它的市场,另一方面,它又力求用时间去消灭空间,就是说,把商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所花费的时间缩减到最低限度。资本越发展,从而资本借以流通的市场,构成资本空间流通道路的市场越扩大,资本同时也就越是力求在空间上更加扩大市场,力求用时间更多地消灭空间。”资本作为无限的贪欲,其扩张本性实际上就是一种不断要超出自己的量的界限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过程。


  “它的本性是要经常地越出自己的界限。资本的合乎目的活动只能是发财致富,也就是使自身增大和增殖。”m资本的这种本性,必然要求其自身社会化和自由化程度与速度的加深与加快,而资本社会化与资本自由化这两种趋势的紧密结合与相互作用,必然导致资本的国际化。全球化正是以资本自由为目的和手段的全球化,无论以何种方式在何处投资,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金融资本利润的最大化。但是,从根本上而言,“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本身,这就是说,资本及其自行增殖,表现为生产的起点和终点,表现为生产的动机和目的。”#]资本自身就是资本的限制,资本的贪欲驱使资本尽快尽多地增殖,然而,资本越发展,它就越成为生产与消费的界限,资本力图突破自身限制的尝试,却会使资本遭到一次比一次更为严重的崩溃。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事实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的本质,说明了资本的过度社会化与自由化,本质上也就资本主义所追求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边界”。


  表面上看,本次金融危机只是宣告了备受吹捧的“华盛顿共识”和新自由主义的破产和失败,而事实上从根本而言仍是资本的本性使然和资本主义痼疾的体现。众所周知,“华盛顿共识”的总的特点,是对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力量的高度崇拜,认为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是高效率的,甚至是万能的。经济运行中的所有问题,都可以由市场自行调节和解决。但是从根源上来看,美国次贷危机以及连带引起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主要是美国消费者受过于追求物欲的消费主义驱使,大量超前消费,造成普遍的人不敷出、资不抵债,从而使西方高度发达信用链的第一个环节首先断裂;华尔街的那些资本大亨和理财精英们,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和个人收人,不仅冒着极大的风险,制造出无数的金融衍生产品,累积起巨大的金融风险,而且还千方百计鼓动消费者们透支消费,形成大规模的房市、楼市泡沫;而有关的金融系统和政府部门,又过髙估计了资本运行的合理性、自律性以及自我调节的有效性,放松了对于资本市场的监督和管理。资本的本性要求资本最大程度实现社会化和自由化,但过度的社会化和自由化又使资本的本性得以膨胀甚至放纵。亚当?斯密曾指出,资本是一种“魔力”,它可以提高生产力,创造剩余价值。在他看来,要想让积累的资产成为活跃的资本,使之产生生产的附加值,它们必须以某种特定的方式被固定下来,使附加值得以实现。“至少在劳动结束之后,这种资产需要延续一段时间。实际上,它意味着将一定数量的劳动积累起来,如果有必要的话,在某种情况下,这些积累的劳动可以得到应用。”资本不是积累下来的财产,而是蕴藏在财产中的一种潜能,它能够衍生新的生产过程(如现实中金融衍生品的泛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资本潜能的实现失去了理性,资本的本性就会变得异常贪婪。虽然在马克斯?韦伯看来,“在技术和经济组织领域中的这种理性主义的进程,无疑决定了近代资产阶级社会的生活理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乎理性地组织劳动,以求为人类提供物质产品,毫无疑问是他们毕生工作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但资本的本性一旦冲决了理性的藩篱和约束,就变成了一个“摩洛赫”,“他要整个世界成为献给他的祭品,然而由于某种神秘的命运,他永远满足不了自己理所当然的、从他的本性产生的要求,总是到处碰壁”。这种神秘的命运实际上就是资本贪婪的非理性和自身就是个矛盾体,它的碰壁把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矛盾得以产生和激化,因此金融危机及至整个社会的经济危机就在所难免了。


  马克思指出:“使实际的资产者最深切地感到资本主义社会充满矛盾的运动的,是现代工业所经历的周期循环的变动,而这种变动的顶点就是普遍危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包含的对抗性矛盾冲突的焦点和总爆发,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复杂、最具体的经济现象。这次经济危机造成了“成百亿美元的飘荡”,全世界陷人了一种空前的恐慌。正如意大利哲学家乔治?阿甘本(GiorgioAgamben)在其《什么是装置》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从华尔街开始的金融危机,就是我们已掉进的那个使我们身在其中却不明其底细而令我们莫名与恐怖万分的全球资本主义装置而不能自拔的明证。它一方面是对我们软硬兼施的全球集权主义;另一方面,又是控制我们的欲望的每个端口的华尔街式资本主义统治的金融工具。那个装置空前地强大,而我们个人主体越来越虚幻,成为消费者面具下的僵尸和幽灵金融危机使人们开始质疑自由放任的效率优势和“经济民主”的效率究竟有多高,它在现实中引起的一大麻烦--失业以及在戴维?施韦卡特看来更大的麻烦--促销(即消费的异化)?,已使马克思曾经描述的“一方面,每一件产品都是一个诱饵,以此,一个人尽力勾引他人的灵魂和金钱;另一方面,每一种现实的或潜在的需要都是一个弱点,它会像鸟一样遭受粘鸟胶的诱捕”成为了真正的现实。而从根本上,金融危机还是造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确定性,使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所指出的“相互争斗、相互倾乳、尔虞我诈组成现存的社会生活格局”成为真实,也使爱因斯坦所阐明的“赢利的动机以及资本家之间的相互竞争共同决定了资本积累和资本运用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导致了日趋严重的经济衰退”成为了现实。因此,被誉为美国“一个人的智库”的理査德?波斯纳在总结起自2008年的这场经济危机时,专门撰写了《资本主义的失败》一书。虽然他认为书名题目的意思并不是说资本主义已经破产了,而只是“资本主义的(一次)失败”(AFaliureofCapitalism),是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正常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失败。但他同时也预言,资本主义只能以一种折中的形式继续存在下去,这场危机给资本主义制度引出的无尽问题和诸多不确定性,“都会在经济上笼罩数年之久,就像针对致命疾病的昂贵治疗措施会使病人变得虚弱不堪一样。从本质而言,这场金融危机恰恰证明了只要资本的本性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就不会变。因此,资本主义一方面“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私有制自身发展和深化的过程也是自我否定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发生“作为私人财产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也会在组织上创造“转到一种新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所以,“用暴力推翻资本--这不是通过资本的外部关系,而是被当做资本自我保存的条件,--这是忠告资本退位并让位于更高级的社会生产状态的最令人信服的形式”,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就曾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新发现的财富的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穷的根源。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无庸争辩的事实。”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尽管这一进程给当代资本主义带来了深刻的历史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确实也具有了马、恩曾阐述过以及某些未来学者(如托夫勒)所描述过的未来社会的多种因素,但它在根本的经济、政治制度方面并没有发生根本变革,也无法遮蔽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的运行逻辑一资本主义竞争的强制性、资本积累和利润的最大化、资本主义扩张的社会景观,从而也就无法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性质、消除其制度的根本弊端。1941年,美国经济学家莱斯特?瑟罗曾写道:“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危机和30年代的大萧条,把资本主义带到了灭绝的边缘,今天看似势不可挡的资本主义,只要当时再错走几步,就会从地球上彻底消失。早在10年之前,资本主义还一度处在发展阶段,而今天,“不要再被资本主义和全球化的召唤所欺骗”成为了一些国家和政府的警告。历史和现实终会证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资本主义的本质必将会全面展现并会被深度认识,资本主义迈向社会主义的步伐必将越来越近。


                                                                          王虎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

上一篇:论当代资本主义本质的隐蔽性

下一篇:从次贷危机看资本主义衰落的夫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