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揭开美国经济持续扩张之谜

发布时间:2016-05-21 11:33

  美国经济自1991年3月从谷底攀升以来,到2000年10月已经持续增长了116个月,而且扩张的步伐尚未出现放缓的迹象,这次经济扩张引人注目的特点不仅是它的周期“长”,在于它打破了通常在周期波动中低通胀总是与高失业为伍,低失业则与高通胀结伴的常规,实现了“一高两低”(即:经济增长率高,通货臌胀率低、失业率低)的增长,1991年一1999年9月间,美GDP年均增长3.6%,特别是1995年一1999年的增幅达到4.1%,今年第三季度竟然达到5.2%,而通货膨胀率则从1991年的3.4%下降到1998年的1.2%、1999年的1.1%,失业率从1991年的6.8%下降到1998年的4.5%J999年的4.1%,美国经济持续增长,改写了自凯恩斯以来整个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成为世界经济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之一。


  美国经济的持续扩张和繁荣,绝不能简单地归功于资本主义制度,它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历史与现实、内因与外因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由于发了战争财,当时在全球经济活动中所占份额即达50%左右,享有世界头号“经济巨人”之称。从现实因素分析,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和经济社会的运行、管理作了不少自我调节和改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


  第一,适当提髙工资和改善企业组织结构,劳资关系有较大的改善。一是大幅度提髙劳工收益。美国最低工资线是4.25美元/小时,产业工人一般是8-12美元/小时,通用公司工人年收人达到4万美元。无产阶级中年薪在2-3万美元的约占80%。二是部分企业内部职工持股。不少大中型企业都将股票优先卖给内部职工。美国微软公司内部职工持股数占60%左右;通用公司职工持股占72%;联合航空公司86%的股票在职工手里。职工持股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它改变了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管理者、工人之间传统的“金字塔”组织结构形式,企业成了自上而下的股东团、董事会、管理者、职工的“哑铃型”组织结构;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就是使职工与企业之间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据统计,由于劳资关系和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的改善,美国劳动生产率达到48美元/小时,超过日本36美元/小时的。


  第二,科学地进行国民收人二次分配,实施“福利政策”,维持了社会政治的稳定。美国实行累进所得税制,个人所得税占整个税收的比重高达75%。国家规定:将家庭年收人14000美元作为贫困线,对贫困线以下的,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每月给予救济。现在,美国约有8000万人(约占总人口1/3)在吃救济。正是累进所得税制+救济计划,大大减少了美国社会的震荡。


  第三,对关键领域实行了不同程度的国有化,国家控制了经济命脉。美国是一个以私有制为主体、但国家控制经济命脉的国家。全国的土地近40%属于国有,60%是私人所有。国有化的40%土地,主要是与生态有关的沙漠、森林、河流、湖泊,与资源有关的矿产,与基建有关的城市,道路、以及水库、运河等等。交通基础设施中,横纵全国的大型高速公路一般都是联邦政府所有,其它公路主要是州一级所有;所有铁路均属联邦政府所有。在航空事业方面,空港(机场)均属联邦政府所有,而空运(飞机)一般都是私有的。企业领域私有化程度很高,全国大约有1800万家企业,联邦、州、市三级政府拥有的仅占总量的3%左右c在关键领域实行不同程度的国有化,客观上对整个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此外,美国在管理和调节经济上有两个绝招:一是金融宏观调控。联邦政府建立了8000亿美元货币流通基金,运用信贷利率、增发国债等手段来调控经济。二是经济紧缩时期刺激投入、扩大需求。田纳西流域(类似我国西藏)的11座大型水库就是紧缩时期联邦政府投资兴建的。


  二、吸收和利用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美国经济从90年代初期开始进入网络经济时代,其特点是在网络上实现知识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信息化和网络经济的发展,对经济的持续扩张客观上起到了“一箭三雕”的效应:


  第一,扩大了投资和消费。一方面,美国人对信息技术有美好的预期,他们为了从快速发展中得到巨额收益,对高技术股票推崇备至,一次次在华尔街创造股市新高。据圣路易斯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介绍,从1977年至1995年,美国投资者对信息技术的投资额从每年10亿美元增至1000亿美元,而从1995年至1999年投资升至3000亿美元。1991年到1999年底,美国整个计算机和软件投资金额高达34800亿美元,占全部设备投资70700亿美元的45.8%。过去10年,新经济创造了2500万个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从电子商务本身来看,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上交易已成为美国商务领域的新潮流。


  1993年美国上网的计算机为130万台、上网人数少于500万,1999年达到5620万台、上网人数超过1亿、56%的企业实现了网上销售。电子商务1996年的成交额约100亿美元,1999年达到5215亿美元。这种由技术创新推动的社会需求,是促进美国投资和消费旺盛的重要动力。


  第二,有效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由于以网络为工具,合理组合知识和非知识资源,大大消除了知识应用所受到的时空限制,使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更为直接、更为协调,从而减小了大量的中间环节,极大地降低了经济与社会活动的成本,提高了社会运行效率。有研究成果表明,美国因电子商务应用而节约的成本,1998年为785亿美元,据圣路易斯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公布的数字,在过去10年内,美国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提高2.6%(其中1997至1998年提高2.75%),是80年代年均上升1.4%的近两倍,也高于70年代年均2%的上升率。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是抵制通货膨胀的重要屏障,美国通货膨胀率从70年代平均7.1%、80年代平均5.6%下降到90年代的3%。


  第三,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工业经济时代,美国三大支柱产业是建筑、汽车、钢铁。电脑、通讯、金融业的崛起,彻底改变了以往的产业结构,同时也加快了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使美国产业结构的高新化水平雄居世界榜首,形成了很强的竞争力。现在,美国白领工人与蓝领工人之比(即: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之比),由80年代的21:79转变成目前的72:28。美国政府宣称,技术和知识的增长占了劳动生产率增长总要素的80%,高新技术产业在GDP中的贡献率达到58.2%。


  三、依仗其经济、科技甚至军事优势,在推进经济全球化中实现对外扩张,这是它们继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美国90年代以来推行的经济全球化战略,其实质是“美国化”。第一,全球化使美国跨国公司能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占领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增加企业利润。拿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年流量来说,从1993年SJ11998年由743亿美元-路上升到132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2.2%,即使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也没有减少,接近其国内经济增长率的4倍。从1992年到1999年,反映公司国外资金、销售额和就业人数的综合跨国指数,通用公司从13.25上升到40.7;福特公司从28.1上升到47.7;IBM从47.2上升到56.3?,杜邦公司从38.8上升到46.7。通用公司过去10年在本国的销售额增长6%,而在全球则增长了19.5%。美国《财富》杂志每年评选全球赢利最多的50家跨国公司,1995年美国中选的有28家,1996年32家,1997年34家,1998年36家,比例始终占一半以上。全球化与信息化相结合,大大提高了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是它们经济强健的基础。第二,全球化可以使美国利用区位差异,缓解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1998年上半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美国对亚洲的出口比1997年下降140亿元,而同期对墨西哥、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出口却增长了380亿美元。1998年,美国外贸出口占GDP的比重仍然达到32.4%。正是扩大对这些国家的贸易出口,帮助美国稳固了就业和增长。第三,全球化还可以使美国凭借对世界市场的垄断,极力压低主要由发展中国家生产和出口的初级产品价格,提高由它们自己生产和加工的工业制成品价格,通过这种价格的“剪刀差”,来抑制通货膨胀,延长美国经济扩张期。有资料表明,从1990年到〖998年,美国由于贸易上“低进高出”所形成的剪刀差即达6300多亿美元。


  此外,美国经济的持续扩张和繁荣也是建立在掠夺他国资源基础之上的。据统计,美国仅占世界5%的人口,每天却消耗了占全球30%以上的能源。他们对北部阿拉斯加州丰富的石油资源实行严格的国有化保护,不予开发,而采取政治搭台、经济唱戏的惯用高压手法,掠夺中东地区的资源。1991年,美国在伊拉克的“沙漠风暴”行动,其终极原因也许应恰当地上溯到石油价格上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北约东扩也是一场资源争夺战。


  四、健全法制,以法治市,为经济的持续扩张和社会稳健运行提供了重要保证


  美国是“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亦称“消费者导向型市场经济”)国家,但整个经济运行井然有序、有条不紊;美国联邦、州、市三级政府之间无人员任免关系(官员都是由本地选举产生的),他们的权力比较分散,但“散而不乱”;美国虽属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国家,但自从凯恩斯主义产生以后,国家干预和调控经济的手段之严密、力度之大、效果之好,都是难以想象的。究其原因,靠的就是法制,实行“以法治市”。美国没有全国的经济计划。联邦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和调控,主要通过金融体系来进行。目前,美国政府对银行的管理,法律规定了三个调控系统:一是联邦财政部的金融监察机构。政府对商业银行实行中央和州二级管理。二是联邦储备体系。明确联邦储备银行是美国的中央银行,负责制定、实施国家的货币政策,保证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三是建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以保护居民存款,使其在银行倒闭后少受损失。这个调控系统是在罗斯福1935年提出的《银行法》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的。在美国,谁要是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将依法惩罚得倾家荡产;谁要是打骂虐待自己的孩子,也将绳之以法。


  必须指出,美国作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国家和经济“霸主”,正因为它的经济持续扩张和繁荣,是建立在通过经济全球化实行对外扩张(包括转嫁危机、掠夺他国资源、扩散污染等)基础之上的,造成了财富不断增加,而这些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使“两极分化”加剧。有两组统计指标发人深省:一是美国《商业周刊》每年评估工人与首席执行官的收人差距,1990年是84倍,1995年是140倍,1998是326倍,1999年达到416倍。1995年1%最富有的美国人占有全国40%的财产,而80%的美国人仅占有这个国家财富的二是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富国与穷国人均收入之比已从1960年的30:1和1990年的60:1扩大到现在的74:1。现在,占世界1/5的最富国人口拥有占全世界86%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因特网用户的93%,而占世界1/5的最贫因人口只拥有世界1%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因特用户的0.2%。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加剧国内固有的基本矛盾,不可避免地加剧当代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的“南北矛盾”,不可避免地加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三足鼎立”(美、日、西欧)的矛盾。尽管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矛盾在一定的时期内表现得比较缓和,但它们走向尖锐化的总趋势不会改变。


                                                                    吕东升

                                                      (华中师范大学科社所,湖北武汉430079)

上一篇:论资本主义发展的终结

下一篇:如何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