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社会民主党的资本主义观评析
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既是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瑞典社会民主党(以下简称社民党)的资本主义观为世人所瞩目,它在限制、改良资本主义中所形成的政策体系已成为欧洲社会民主主义运动中的一种重要思潮。所谓资本主义观,就是对资本主义的总的认识、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本文对瑞典社民党关于资本主义的认识转变、理论实质等进行梳理和评析,同时深入挖掘社民党资本主义观及其转变的原因,如何科学认识社民党资本主义观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如何对待资本主义等问题进行了深人探讨。
一、瑞典社会民主党资本主义观的基本内涵及其演变
瑞典社民党成立于1889年,1932年单独上台执政,一直到2006年,连续执政70余年(中间有过两次短暂的下野)。社民党执政期间,一直在探索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从总体上说,瑞典社民党的资本主义观经历了重要转变,由对资本主义的制度批判转向对资本主义的制度认同与政策批判相结合,同时,用社会民主主义限制、改良资本主义。
(一)社会民主党对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批判
1.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
瑞典社民党在成立初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把它作为指导思想。社民党1897年第四届党代会通过的第一个党纲几乎拷贝了德国1891年爱尔福特纲领的内容,这反映了社民党的革命性和对瑞典资本主义社会的彻底变革决心。在瑞典社民党的1897年和1905年党纲中,开篇阐述了社民党的奋斗目标,“社会民主党不同于其他政党,其目标是全面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组织并实现工人阶级的社会解放,使其精神与物质文化得到保证与发展。”w_在其1911年党纲和1920年党纲中,这一奋斗目标稍微作了调整,把“实现工人阶级的社会解放”分别调整为“实现被压迫阶级的社会解放”和“实现被剥削阶级的社会解放”。这种细微调整变化反映了社民党是一个以消灭阶级为目标的阶级政党,也反映社民党的马克思主义阶级立场。与此同时,社民党在最初的两个党纲中,都主张推翻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社会化。1897年和1905年的党纲指出:“取消私人资本主义对生产资料的垄断,使之变为共同的为整个社会公有的财富,用?个社会主义的、与社会需求真正相适应的生产来取代无计划的生产。”^^⑵在1911年和1920年的党纲中阐述了相似的内容。因此,在20世纪初,社民党主张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社会化,这是对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批判,反映了社民党最初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
2.主张用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社民党建党初期除了主张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化之外,还主张无产阶级专政。在社民党最初的党纲中指出:“社会民主党主张丁人阶级的政治组织,控制社会公共权力,然后把所有生产工具运输工具、森林、矿山、车间、机器、T厂和土地等全部改造为社会财产。”随着社民党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批判,指出工人阶级只有通过政治斗争才能实现将私人资本转变为社会控制并进而实现有计划的生产。社民党认为,只有通过消灭资产阶级专政的剥削制度,通过消灭阶级统治,才能为“所有人的经济和精神自由创造坚实的基础”,也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才能“消灭贫穷,建立一个社会制度,以为所有人打开面包、^由和自我负责的道路”。
(二)社会民主党对资本主义的制度认同与政策批判相结合
20世纪初,瑞典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社民党主张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彻底改造资本主义社会,但遭到了资产阶级的极力反对,因此,社民党的主张行不通。1932年社民党单独执政,和农民党(中央党)合作,主张在资本主义现存制度内贯彻社会民主主义理念,建立一个“人民之家”。由此,社民党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也发生了重要转变。
1.对资本主义基本制度认识的根本转变:从对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批判转向对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认同
(1)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认同
社民党贯彻“人民之家”蓝图,经过10多年的实践,初步奠定r福利国家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社民党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也发生了重要转变,从主张生产资料社会化到认同资本主义私有制。1944年社民党党纲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决定性特点不是个人占有财产,而是所有权和对社会绝大多数物质生产工具的决定权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绝大多数人被排斥在对这些所有权的参与之外。m#7?可见,社民党吸收了其理论家尼尔斯?卡莱比(NilsKarleby)苻关职能社会主义的理论,认为“社会主义”不仅是体现在生产资料社会化方面,而旦包括对资本主义私人所有权的限制、改造,社民党在所有制问题上放弃丫前者,接受了后者,表明了社民党关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立场的根本转变由批判转向认同。社民党认为不应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对私有制的限制、改造同样可以实现“社会主义”。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等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失败使社民党更加坚定地否定生产资料社会化,认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主张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制度基础上实现对生产结果的分配。社民党指出:“改变对生产和对生产结果的分配的决定权而不是对生产资料的形式t的所有权。在社民党2001年的党纲中再一次重申:“夺取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不再是决定性的因素,决定性的是对经济的民主控制。”
(2)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认同
社民党在政治权利上把争取普选权和实现“政治民主”作为重要的政治目标。社民党指出:“K主是一个对公众和个人关切的事项做出决定的进程。民主要求多党制和大选。”因此,社民党认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其执政时期,瑞典的社会政治制度与欧洲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没有本质差别,多党竞选制是瑞典的政党制度。瑞典议会实行的是比例代表制,一个政党只耍获得选内12%的选票就能得到一义会席位,议员比例高的政党成为执政党;议会选举每年举行一次。1994年之后,每四年举行一次,必须年满18岁的公民才有资格投票。从1932年到2006年,瑞典一共冇过10次执政党更迭,除了特殊情况外,绝大多数都是政党在议会力量的变化。各政党为了执政,必然使出浑身解数来获得选民的支持。事实上,瑞典民众对于议会选举的参与积极性并不是很高,从1979到2002年,瑞典合格选民参与选举的比例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从77%下降为69%。
2.对资本主义批判方向的根本转变:从对资本主义制度批判转向对资本主义政策批判
20世纪40宇代以后,随着二战的逐步结束,资本主义获得了平稳的发展,社民党从对资本主义制度批判转向对资本主义的政策批判:一方面肯定资本主义所有制度,另一方面对资本主义的一些具体政策表示不满。社民党指出:“资本主义用一个新的特权阶层社会取代了旧的特权阶层。在这个社会里,绝大多数人始终缺乏自由、平等和保障,生产增长的年代与加大民众贫困和痛苦的破坏性的危机相交替。”w(p_在以后的每次党纲修改中,几乎都包含了相似的批判内容。2013年瑞典社会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对党纲做了最新的修改,指出:“应该把纯粹的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相分离。它是市场破坏性的一面。概括地说,它是一个权力制度。它授予资本所有者以决定其他一切因素的权力,它使得人的价值和权利取决于其经济利润率。除了大资本家之外,这个权力制度为所有人带来的都是不自由。它制造了不平等的分配,巨大的不公平在国内和国家之间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紧张。它导致了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严重掠夺。因此,社会民主党是一个反对资本主义的政党。
(三)用社会民主主义改良资本主义
1.倡导“自由、平等、团结”价值观
瑞典社民党把社会民主主义“自由、公正、相助”价值体系与瑞典实际相结合,提出了“自由、平等、团结”的价值观。“自由、平等、团结”六个字简单明了,符合瑞典的民族文化传统,符合民众的认知心理,因而易为民众所接受。
社会党国际把“自由”作为价值体系的基础。1951年社会党国际《法兰克福宣言》明确指出没有自由,就不能有社会主义'社会党国际把“自由”看作是社会的基本细胞,突出强调个人自由。瑞典社民党认为自由不仅仅是个人自由及权利,也“包括给予个人成长和发展、与他人平等地参与社会工作的实际可能性的社会结构”。m(ra52)社民党2013年4月通过的党纲指出:“社会民主党主张的自由是非常之大,它要求的实际上是阶级、性别和种族之类的外在因素都不能影响人们过上好日子的机会。,因此,“自由”的概念被扩大到个人成长、个人发展的自由以及保障个人自由的社会结构,表明了社民党用“自由”理念改造资本主义的愿望。
社会党国际的“公正”,是“要求在收入、财产和权力的分配方面有更大的平等,而且也要在接受教育、培训和文化方面有更大的平等”。社民党在党纲中结合瑞典国情阐述了“平等”价值观的具体含义,指出“平等”并不意味着每个人必须行动一致或用同样的方式生活。认为+等必须以多样化为前提平等以差异基础,但又与差异不相容。”同时,社民党强调平等要求给予每个人发展和参与的同等权利、同等的社会结构和经济条件。
社会党国际的“相助”既是人们彼此之间的责任’又是彼此间友爱精神的体现,所以说,“相助具有一种普遍的和人类友爱精神的意义”。瑞典社民党认为“团结”更能体现“相助”的精神。社民党指出:“团结要求人们各尽所能地为社会和劳动生活作出贡献并承担责任。它同时要求,当生病时、在工作中受伤时和年老或失业时,我们作为公民,相互给予有保障的生活权利,接受教育、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权利,以及参与文化生活的权利,尊重每个人作为个人和作为公民的价值。”
总之,社民党希望通过实施“自由、平等、团结”的价值观达到改良资本主义的目的。
2.用社会民主主义“民主”限制、改良资本主义
社民党指出:“民主是一个价值体系,必须贯穿于整个社会生活。”w因此,社民党以“民主”为基础对资本主义进行限制和改良,推行经济民主、政治民主、社会民主,以实现社会民主主义的理想。
经济民主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公民能有效地对各经济领域施加影响。整个经济领域内的活动必须与通过群众监督下的经济计划协调一致,通过计划协调经济活动,使生产面向人民的需要。通过立法保证职工的参与决定权,即确保职工享有参与企业各级组织机构的权力,使他们有可能选择自己认为对于企业民主化最有效的方法;保证工人能够通过工会组织参与决定企业的日常活动,增强对本职工作的自决权。政治民主’包括平等的选举制、自由的无记名投票选举制、多党议会制、协商性的公民投票制等。社民党在成立初期就.积极投入到瑞典工人阶级争取政治民主权利和改善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的斗争之中,并把实现普选权作为党的首要奋斗目标。争取普选权的胜利,为社民党执政奠定了基础。社会民主,即实现公平的收人和社会财富的分配,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行合理的消费分配。社民党把人人享有福利作为实践其社会民主的一种手段。社民党认为,“福利政策包括所有人,不仅是低收人者。每个人都能分享其权利和义务,每个人都以平等条件参与其中”;“福利政策不仅仅是纠正经济生活产生的不公平。福利的目标是实现平等,是为了增加人们处理自己生活的权力。因此,它有助于改变经济和社会中的权力关系”。社会赋予每个人以平等的医疗和保健权利;社会保险要为社会成员在发生疾病事故、家庭供养者去世、失业的情况以及本人年迈时提供经济保障;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使人们在居住条件方面享有公平的权利。社民党认为,医疗、教育、住房等由市场以外的原则进行配置。社民党还指出:“在资本与劳动的冲突中,社会民主党始终代表劳方的利益。社会民主党现在是、而且永远是反对资本主义的政党,始终是资方统治社会和经济之要求的抗衡力量。”
二、瑞典社会民主党资本主义观转变的原因
如前所述,瑞典社民党资本主义观经历了重要转变,由对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批判转向对资本主义基本制度认同和政策批判相结合,用社会民主主义改良资本主义,建立福利国家。社民党对资本主义认识的转变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深刻原因。
(一)社会历史原因
众所周知,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来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的。资本主义最终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只有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完全不适应的时候,资本主义才会最终被社会主义取代0然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特别是二战结束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管理领域的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几次大的调整与变化,-定程度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具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调节能力,暂时不会退出历史舞台。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资本主义还具有相当的生命力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能力。这是瑞典社民党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转向认同的重要的社会历史原因。此外,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为标志的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失败,也坚定了瑞典社民党对当代资本主义和现实社会主义的认识。
(二)思想理论原因
从20世纪初期到二战前后,瑞典社民党经历了指导思想的重大转变: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实行指导思想多元化,这是社会民主党对资本主义的“制度批判”转向“制度认同”的思想理论因素。社民党在建党初期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第二国际的分裂,社会民主主义逐步改良主义化,瑞典社民党追随第二国际右派而背离了马克思主义,也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实行指导思想多元化o就其思想理论渊源来说,瑞典社民党的理论体系完全是一个由诸多思想体系所组成的大杂烩,包括“新康德主义”、“基督教教义”、“伦理社会主义”、“抽象人道主义”、“批判理性主义”、“马克思主义”、“伯恩斯坦主义”、“凯恩斯主义”、“福利经济学”、“瑞典学派经济学”等多方面。社民党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发展模式是一个科学理论。像所有其他科学理论一样,其能否成立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其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于人们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已经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影响了社会辩论和社会科学。但他们理论的其他部分已被证明是不完全的,或者包含有错误的解释,并从辩论中消失了。他们的历史发展遵循某种预定法规的理论在现代科学中找不到任何依据。因此,社民党尽管在其总部大楼仍然悬挂着马克思恩格斯的头像,尽管在其思想体系中仍然包含着马克思主义,但已经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甚至质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多元化指导思想基础上,瑞典社民党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发生了根本转变,认同资本主义基本制度,主张实行经济民主,发展混合经济和建设福利国家来改良资本主义。
(三)文化传统原因
瑞典民族具有妥协的文化传统,这是瑞典民族文化的特性。丹尼尔?埃通加一曼格尔认为,“文化是制度之母”0[8〕(_因此,瑞典社民党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认同一定程度上应归因于瑞典妥协合作的文化传统。比如,瑞典议会多党制度与其民族根深蒂固的民主传统密切相关,各政党之间不是通过冲突而是通过妥协与合作达成一致意见。据唐纳德的研究,瑞典的妥协传统在于“文化种族的同质性,中世纪各个等级之间的历史协作模式,政府没有对改革的倡导者采镇压性措施,自由党、社会民主党及工会官员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种妥协的民族文化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各阶层之间形成共识。
(四)阶级结构原因
瑞典社民党之所以对资本主义的认识由制度批判转向制度认同,也与瑞典近代以来阶级结构以及阶级之间的力量均衡密切相关。瑞典国内阶级结构、社会结构具有独特性,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陳之间呈“三足鼎立”的态势,三个阶级之间力量平衡。瑞典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起步较晚,因而资产阶级力量相对比较软弱。瑞典工人阶级在组织上高度统一,工会组织化程度很高,且工会人员发展迅猛,从1945年的110万发展到1972年的180万。[1°](P2M3)社民党因有这样强大的工人运动和其他社会组织为后盾,使它有强大的实力和资方相匹敌,达到劳资双方的权力平衡。瑞典农民阶级介于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对于瑞典劳资双方的力量对比产生重要影响,一定程度上左右着瑞典社民党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农民阶级有自己的小私有财产,因而不愿意消灭私有制,但又单独与资方难以匹敌,所以往往联合工人阶级及社民党限制资方。正是这种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使各阶级之间容易达成妥协共丨只,在利益分割的问题上能够采取互相让步的方式解决,一方面保留资本主义基本制度,另一方面实现财富的再分配,发展社会福利。
(五)地缘政治原因
从地缘政治来看,瑞典作为欧洲的一员,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与欧洲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地理之便,瑞典可以近距离地学习借鉴欧洲近现代文明成果;在政治方面,学习欧洲先进国家的典章制度;在思想文化方面,吸收欧洲资产阶级的思想理念。因此,瑞典社民党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必然容易受欧洲其他国家的影响,瑞典在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上形成资产阶级议会君主制国体、议会内阁制度是其国体的体现,采用三权分立制,由议会、内阁和法院分别行使立法、行政和司法权。议会多党制正是这种资本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具体体现,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一种表现形式。此外,1951年成立的社会党国际及其通过的《法兰克福声明》对瑞典社民党资本主义观的转变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法兰克福声明》指出:“社会主义政策的当前经济目标是充分就业,增加生产,提高生活水平,实行社会保障和推行收人与财产的合理分配”。社会民主主义明确指出:“不应把各种不同形式的公有制本身看成是目的,而应看做是对决定经济生活和社会福利的基础工业和服务行业的监督手段。”同时,它主张“重要生产领域内如农业、手工业、零售业和中小型工业内私有制的存在”。
三、瑞典社会民主党资本主义观的评价及启示
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客观评价瑞典社民党资本主义观及其转变,社民党资本主义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处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学评价瑞典社民党的资本主义观
首先,瑞典社民党资本主义观的转变具有客观性。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瑞典社民党资本主义观经历了由制度批判到制度认同与政策批判的转变,而且,社民党的资本主义观及其转变有着深刻的原因,对于身处历史变革中的社民党来说,这些原因也是难以预料和克服的。因此,我们认为,瑞典社民党资本主义观的转变具有客观性。我们不能认为瑞典社民党从对资本主义的制度批判转变为制度认同和政策批判而彻底否定社民党的资本主义观,这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社民党资本主义观的转变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上说确实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但这种转向也具有符合瑞典国情的历史客观性,因而一定程度上应该承认瑞典社民党资本主义观的转变,不能加以全盘否定。当然也不能因为瑞典社民党资本主义观的转变具有客观性而完全肯定和全盘接受。瑞典的特殊国情决定了社民党资本主义观的转向,尽管具有客观性,但毕竟反映了社民党自身性质的根本变化--由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转变为社会民主主义改良主义的政党、由一个反对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政党转变为一个认同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政党。
其次,瑞典社民党对资本主义的限制、改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如前所述,瑞雛民党资本主义观及其转变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我们不能加以彻底否定。瑞典社民党对资本主义的限制、改良一定程度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了瑞典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瑞典社民党执政时期,从20世纪30年代到60、70年代,瑞典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成为现代化程度相当高的工业国。据杨启先的研究,“1989年至2000年瑞典生产率提高了59%,在西方国家中名列第一,而名列第二和第三的法国和美国分别增长50%和49%。同期瑞典工业产量增长幅度也名列发达国家榜首,政府财政赤字迅速消失,国家债务不断减少,市场规范化和廉洁度不断提高,瑞典因此成为最受外资欢迎的欧洲国家之一。通过实施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有效地降低了失业率。20世纪60年代初期,社民党第一次劳动力就业状况调查时,失业率为3.5%,到20世纪80年代初,其失业率为1.2%。
通过征收髙额的累进所得税和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瑞典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人们之间经济利益上的平等程度相对实现,周到的社会福利使人们的自由程度也相应提高,从而促进了社会的相对和谐。
再次,瑞典社民党对资本主义的改良无法根本解决瑞典的社会问题。瑞典社民党尽管在改良资本主义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难以克服的问题:第一,在社会民主党执政时间内,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稳定发展时期,70年代受石油危机影响,瑞典经济发展缓慢,80年代到90年代面临福利国家“陷阱”,高税收难以维持高福利,财政人不敷出。70年代的通货膨胀率高达两位数,尽管80年代由于社会民主党重新上台、重拾社会民主主义政策而稍有好转,但90年代随着高税收、高福利政策的继续推行,经济曾一度恶化,此时,社会民主党政府通过调整政策,鼓励技术创新和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经济发展一度好转。进人21世纪,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瑞典通货膨胀达近14年来的新高。?第二,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现象严重。由于瑞典混合经济中的转移支付不是源自经济制度内在运行机制的结果,而是靠外在的国家干预和调节,即通过高税收、高福利政策人为地产生的,这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现象。“据官方发布的材料,瑞典贫困阶层占全国人口的比例,1984年为14.4%,1985年为14%,1986年为16%。20世纪90年代后,还有扩大的趋势。”[M]瑞典社民党也承认“民主和福利国家已经减少了阶级差别。但由劳动生产条件所带来的巨大差别在人们中仍然存在。90年代经济危机使得这一差别又重新拉大”,“决定性的差别存在于那些拥有大量可供支配的资金的人与那些仅仅拥有自己的劳动力的人之间”。m(P27咽此,瑞典社民党对资本主义的改良并不能根本解决瑞典社会的问题,这些问题从根本上是资本主义基本制度内生的。社民党限制和改良资本主义的政策对瑞典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处境的改善只是暂时的,不能使瑞典社会制度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瑞典社民党的改良措施不可能脱离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轨道。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正确对待资本主义
瑞典社民党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苏东剧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世界仍然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一球两制”的状态,而且,西方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和平演变从没停止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的遏制、围堵。因此,如何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至关重要。
第一,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应避免“左”与右的极端态度。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应从本国国情出发。对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来说,对资本主义制度不仅是个批判的问题,中国的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同。建立、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在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上就犯过“左”与右的错误。“左”的错误就表现在过早地消灭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如党的一大纲领提出要“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可当时的中国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连资产阶级的统治都没有,又怎么去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右的态度表现在对资本主义与资产阶级的一概让步、妥协。因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深刻认识到了中国的国情,才有了对资本主义的科学认识,毛泽东指出:“现在的中国是多了一个外国的帝国主义和一个本国的封建主义,而不是多了一个本国的资本主义。”中国共产党人“不但不怕资本主义,反而在一定的条件下提倡它的发展”,因为“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_新中画成立初期,由于两大阵营的存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处于一种你死我活的竞争态势,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那种你死我活的状态已不存在,中国逐步发展了与资本主义的交流合作,因此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既要防止右,也要反对“左”。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也逐步科学、客观。
第二,合理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不应该是一概否定,也不是全盘接受。瑞典社民党对资本主义的制度批判和政策批判,都具有积极意义。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利用资本主义和非公有制经济,克服资本和私有制经济的弊端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的非意识形态的积极因素应加以吸收和借鉴。比如,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应借鉴其合理的经验。另一方面,必须限制资本的消极方面。私营外资经济要获利,存在剥削。要限制资本的剥削,提高劳动者的地位和报酬。瑞典社民党利用资本来限制资本主义的措施,维护劳动者的权益等经验值得借鉴和参考。在促进就业、合理拉平收人差距方面,克服腐败方面,维护工农的权益、抑制“强资本、弱劳动”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借鉴。
邹升平
(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上一篇: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研究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