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历史逻辑与时代意义
【摘要】马克思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实质是科学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限度和命运。创新“实践”概念内涵而正确界说人的主体本质、进而科学阐释社会历史本质-机制,从主体结构、主体动力和主体目标的诸维统一揭示历史主体创造历史的一般机制,马克思建构了全新的历史主体论逻辑,奠定了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理论架构:以“人民”为出发点来判定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历史成就和历史局限,以“人民”为着力点来探索资本主义现代性超越的力量源泉和现实形式,以“人民”为目标点来把握资本主义现代性超越的根本目标与现实内涵。马克思历史主体论逻辑提供了我们透视当代资本主义现代性实践根本局限的理论进路,提供了澄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实践根本性质的科学视域。
【关键词】资本主义现代性历史主体论逻辑进路
【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识码】A
【DOI】qy.2020.08.013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科学性的理论保证。在唯物史观的理论建制内,剖析马克思如何以创新的历史主体论科学揭示人类社会历史的本质-机制,阐明这种历史主体逻辑的基本内涵及其为资本主义现代性诊治提供的理论进路,对于我们透视当代资本主义现代性实践的本质特征和历史限度,澄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实践的根本性质和时代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论域剖析
“马克思的‘现代性’主要指的就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性”。[1]科学剖析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统治的本质机制与全面异化的历史限度,探索超越资本主义、实现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道路,是马克思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根本目标指向。审视“马克思成为马克思”的思想历程,物质利益之于资本主义社会决定作用的发现对于资本主义批判具有双重理论意义:一方面使得马克思发现了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对资本主义现实矛盾之性质判定、解决方案的原则性错误,把握到二者对社会历史本质-机制揭示唯心主义偏谬的理论根源;另一方面,也指引马克思把握到哲学创新的理论进路——创新“实践”概念来涵纳人之现实活动的能动性向度和客观性向度,正确揭示人的主体本质、社会历史本质-机制,创建唯物史观历史主体逻辑来引领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科学展开。
青年马克思曾以黑格尔唯心主义思辨哲学为理论地基来探究资本主义社会现实问题的性质和出路。对《莱茵报》时期“出版自由问题”“物质利益难题”的深入剖析,使马克思发现了资本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政治国家现实的决定-反作用關系,触摸到了资本主义政治国家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历史限度和经济根源,开启了资本主义认识逻辑从“绝对精神范式”向“物质生产范式”的转换。马克思指出黑格尔法哲学“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论断的颠倒性质,而生成这种资本主义认知错误逻辑的哲学根源在于从绝对精神出发来判定人的本质、人类社会历史本质-机制的原则性错误。而作为马克思理论进路重要资源的费尔巴哈哲学,以人与自然的客观性来批判黑格尔哲学的“神学”性质,却因为对人之主体“类本质”理解自然主义进路的根本局限而导致了对社会历史本质-机制的误判,陷入了用抽象的“爱”来探究资本主义社会矛盾之本质与解决的历史唯心主义泥沼而无法自拔。马克思洞察到:德国古典哲学的黑格尔路向和费尔巴哈路向殊途同归地在历史观上陷入唯心主义,根源于他们分别从人之存在的主观向度和客观向度片面地理解人的本质和社会历史的本质-机制,唯有将“人之主体能动性”予以唯物主义奠基,方能科学把握人的主体本质及人类社会历史的本质-机制,为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提供科学的逻辑进路。
从《巴黎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以创新的实践观为理论地基发动并完成了创建唯物史观的哲学革命,对人类社会历史本质-机制给出了科学的定性和揭示,为准确诊断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本质、限度和超越路径提供了根本的理论立场和理论原则。
马克思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历史主体逻辑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把历史看作“想象的主体的想象活动”和“僵死的事实的汇集”[2]是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人类社会历史本质-机制的错误判断。创新“实践”概念内涵而正确界说人与历史的主体本质,从主体结构、主体动力和主体目标的诸维统一科学揭示历史主体创造历史的一般机制,马克思奠定了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历史主体逻辑。
马克思科学地阐明了人进而社会历史的主体本质。马克思将“实践”指认为人“对象性的活动”,[3]赋予其“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4]的基本内涵:“实践”(有时表述为“感性活动”“生产”“劳动”)是崭露人之“自由的有意识的”主体本质的“生活活动”,[5]人在实践活动中从“精神”与“现实”两个维度“使自己二重化”并在自己“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6]马克思以内涵创新的实践概念开启了社会历史主体本质科学阐释新的理论地平。首先,揭示了社会历史人之主体本质对象化的本质属性:人以实践能动地创造出人生活必须的“对象世界”来“表现和确证他的本质力量”,[7]“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8]其次,揭示了人作为历史主体以“二重化”的“自否定”方式实现社会发展的根本形式:人的实践从“精神”与“现实”两个维度“使自己二重化”:[9]不仅在意识中创设否定、超越当下的理想世界作为价值引领,而且在现实中调集、创新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等条件将自身生存状态推进到新的高度。再次,立足实践活动所内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张力,指明了人与社会“自我生成”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从社会历史之主体结构、主体动力和主体目标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揭示了历史主体创造历史的现实机制。首先,马克思提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和“无产阶级是大工业时代社会发展历史主体”的科学观点,在人类社会历史总体和资本主义社会具体阶段两个层面上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结构。马克思断言“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10]人类历史上以奴隶、平民、农奴、帮工、自由工人等历史身份出现的对历史进程起推动作用的“绝大多数人”是历史主体的基本构成,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者、城市贫民和小农是“真正的人民”的基本构成。其次,马克思从经济动力、政治动力、文化动力三个维度科学揭示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动力。马克思指出:人民群众通过“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11]提供物质产品和从事生产活动的人,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经济动力;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创造出丰富多样且不断发展的交往关系和交往组织作为“社会器官”来凝聚、运用、发展各种社会力量,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政治动力;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创造了人的文化世界,使人获得了能够“摆脱世界而去构造‘纯粹的’理论、神学、哲学、道德”[12]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通过文化传承推进自我发展的文化进化能力,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文化动力。再次,马克思从经济-政治-文化的三维统一科学揭示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目标。马克思指出,“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的生产力总和”以及“人对自然……历史地形成的关系”[13]是人民群众始终追求的经济目标;创造、革新作为社会关系物化的社会制度以生成、丰富和控制人的社会关系来实现人的发展,是人民群众始终追求的政治目标;创造、提升人的精神能力和精神生活,为人的生存、发展创造日益完备的精神条件,是人民群众始终追求的文化目标。
马克思历史主体论科学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机制,奠定了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科学的逻辑进路。首先,历史主体结构的科学揭示指引马克思以“人民”为出发点来正确判定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历史成就和历史局限。一方面,从人之主体生存发展维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历史成就:发展了摆脱“个人受自然界的支配”[14]的强大主体力量、创造了打破封建宗法特权而“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15]生成了人独立性发展必须的“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要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16]另一方面,从人之主体生存困境维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现代性“全面异化”的历史限度:人受到“积累起来的劳动即资本的统治”[17]——资本“肆无忌惮地迫使人类”成为“为生产而生产”的“价值增殖的狂热追求者”,[18]工人阶级成为了“劳动的动物”。[19]其次,历史主体动力的科学揭示指引马克思以“人民”为着力点来正确探索资本主义现代性超越的力量源泉和现实形式。一方面,马克思基于资本主义社会“富有的资本家”和“贫困的工人”[20]分裂对立指出,日益“失去一切财产,失去获得生计的任何保证”[21]的工人阶级成为了推翻资本主义的根本力量;另一方面,马克思基于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全面统治指出,无产阶级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22]以获得经济解放、“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23]以获得政治解放、“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24]以获得文化解放。再次,历史主体目标的科学揭示指引马克思以“人民”为目标点来正确把握资本主义现代性超越的根本目标与现实内涵。一方面,马克思基于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异化的现实提出,共产主义是人民群众“消灭现存状况的运动”,[25]以“推翻那些使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26]实现人民群众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另一方面,马克思从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有机统一指出,历史主体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目标的现实内涵表现为经济维度、政治维度、文化维度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历史主体论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本质-机制,生成了“人民性”立场原则的人类社会历史认知逻辑,为资本主义现代性病症诊治、人类现代性重建奠定了理论原则和价值指向,这是马克思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科学性、当代性的根源所在。
马克思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历史主体逻辑的当代意义
马克思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历史主体逻辑,因其对人类社会历史本质-机制的科学揭示而具有强大的理论生命力,依然是我们今天透视资本主义现代性之根本困境、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实践本质特征科学的理论引领。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全面异化的诊治是很多学者研究的重大课题。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性理论家阿多诺以“有良知知识分子”、哈贝马斯以“交往理性”、马尔库塞以能沟通爱欲的“满足的理性”为核心概念,后现代代表性理论家利奥塔以“解构元叙事”、德里达以“解构哲学”为基本信念,从不同的侧面深入地诊断新时代资本主义的时代病象,但他们归根结底仅仅从人的思想、心理、价值及叙事方式等意识形态层面来剖析其本质特征和运动机制。依马克思历史主体论基本识见,资本主义现代性全面异化的根源在于物质生产领域的私有制生产关系,仅仅抓住“思想意识副本”而无视其赖以产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作为对财产的排除”的劳动和“作为对劳动的排除”的资本[27]的根本对立,这是他们对资本主义困境之根本性质、超越动力和目标指向错误判定的根源所在。马克思曾经宣告,“‘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不是思想活动”,“真正的解放”“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28]消灭资本的“革命运动”只有在“经济的运动中”才能找到“经验的基础”和“理论的基础”,[29]这依然是今天引领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根本性质和历史限度的重要原则。任何离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物质利益对立而给出的当代资本主义困境诊疗方案,注定是不得要领的缘木求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成功开辟的一条与资本主义迥然异质的现代化道路。马克思历史主体论的“人民性”立场原则,有助于我们把握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时代意义。首先,我们党始终坚守“立足人民”的执政立场,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需求来把握时代任务、反思执政得失,既克服了苏东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教条、僵化的局限性,又吸收了资本主义市场机制优点,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30]生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实践“立足人民”的本质特征与合法性根源。其次,我们党始终坚守“依靠人民”的施政原则,有效凝聚和科学运用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发展强大的经济动力、政治动力和文化动力,与时俱进地创新、完善中国现代性实践方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進。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实践不断创新有效调动人民群众社会实践力量的科学机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再次,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了人民”的价值追求,致力于中国人民“站起来”之后“富起来”“强起来”的发展飞跃。“不忘初心和使命”,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资文化需要”到“致力于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实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发展的主体需求,不断将人民主体的存在状态推进到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