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关于商品经济阶段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

发布时间:2015-07-14 11:08
  摘 要:马克思主义认为,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自然经济阶段、商品经济阶段和时间经济阶段。自近代以来,整个世界开始了由自然经济阶段向商品经济阶段的过渡。在这一过程中,资本主义成为推动商品经济阶段社会发展的经典模式。而传统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的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的认知,割裂了与商品经济的有机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虽然在实践上实现了与商品经济的一定结合,但在理论上仍未彻底搞清楚。实际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同时实现商品经济阶段社会发展的不同生产方式,而非前后替代关系。
  关键词:商品经济阶段;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资本动力系统
 
  2010年10月,中央党校举办了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界近十年来第一次研讨会——社会主义理论前沿问题高层论坛。会议认为,科学社会主义仍面临着严峻的生存问题:学科体系定位尚不清楚,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本范畴、基本原理等不甚明确,组织基础严重萎缩。[1]尽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这个最基本问题的理解和把握有过深刻的论述,但从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发展的大战略角度而言,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进一步科学系统认知确乎成了制约社会主义长远发展的瓶颈。笔者认为,近代世界的发展是一个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型的过程;商品经济阶段包括两种发展模式:资本主义模式和社会主义模式;两者在商品经济阶段是并行共存的关系,并非相互替代关系——当然资本主义由于自身的痼疾必将被共产主义取代,不过其时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开始向第三阶段发展,而社会主义同样会被共产主义取代。
  一、商品经济形态阶段社会发展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自然经济阶段、商品经济阶段、时间经济阶段。[2]104在近代,人类开始了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转型,即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
  从生产力角度而言,由自然经济过渡而来的商品经济是一个逐步打破狭隘的社会格局而使社会日益形成普遍的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要求以及整体的能力体系的过程。[3]32-33商品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立在对物的依赖关系基础上,资本基于自身的特殊属性——能够不断实现价值增值和便宜转化为货币,成为推动这一阶段社会发展的具体动力。资本的驱动使这一阶段的社会以如下形式发展:个体作为商品的生产者和交换者日益摆脱各种自然发生的和传统的社会联系、摆脱对直接共同体的隶属或依赖而独立发展——不过由于几乎完全受物的统治、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个体成为片面的人和对货币崇拜的异化的人;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劳动工具由于资本驱动的科技革命的日新月异而逐渐趋向自动化和智能化;人类整体活动的空间——宏观领域和微观领域同时得到深度发展。确实,近代社会的发展是按着马克思所揭示的规律前进的:社会空间得到极大拓展、世界联系日益密切、个体得到充分发展。从生产关系角度而言,以独立的所有权为前提、以自由竞争为条件的商品经济社会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狭隘的、严重依赖的关系,结成了形式上平等、自由、相互协作的关系。而就商品经济运行一般过程而言,人们的劳动以及由劳动形成的社会地位在质上都是等同的,个体则凭借自身的生产活动而平等地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
  二、社会主义是资本动力系统推动的商品经济阶段社会发展的模式之一
  商品经济作为扬弃自然经济的人类社会的第二个阶段,对它运行本质的探究尤其是驱动动力的认知,是近代以来理论界关注和探讨的中心话题。马克思通过对近代商品经济运行特征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认为:资本动力系统是驱动这一阶段社会发展的具体动力,但资本动力系统有两套不同的组合方式——资本和资产阶级上层建筑结合的方式即资本主义模式以及资本和无产阶级上层建筑结合的方式即社会主义模式。
  传统认识认为:资本主义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资本家掌握生产资料;在生产中,资本家通过提供生产资料,雇佣工人进行商品生产,而工人则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获得报酬;在分配上,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从辩证法角度而言,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对社会发展的推动都是由其动力系统推动的。商品经济阶段资本主义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就是在以资本为轴心的动力系统推动下实现的。资本主义以资本为轴心的动力系统包括法制化的所有权、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精神伦理和维护这种经济运转的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政治上层建筑。
  资本主义以资本为轴心的动力系统之所以能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是因为:
  第一,形成和确立了完善的个人所有权制度,赋予国民或企业资产以资本的资格。它通过把不合法的具有社会契约性的资产往来纳入制度化的所有权体系,实现国民资产的资本转化,为资产的经济潜能的发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资本主义的体制结构是围绕对利润的自利性的持续追逐而组织起来的。由于商品经济阶段人的发展建立在对物的依赖基础上,这样资本家发展的关键即建立在对“利润”的追逐上,而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的职能就是保证这种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
  第三,包含了资本潜能的商品和劳务能够通过市场价格自由交易。尽管上层建筑试图控制物价,资本主义的关键特点之一还是在于市场交易的价格原则上由供求决定。正是这种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动力刺激并不断推动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四,资本主义精神——正如新教伦理所昭示:人虽生而平等,但为了获得上帝救赎必须尽可能地挖掘自身的潜能,形成一种“劳作、积累和自我改进”的生活方式——从社会伦理上保持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家自身总是严格保持着不太被常人(前资本主义和现代人)理解的宗教上的目的正当化了的非传统式精神——一种极有系统和效率、完全符合现代意义下的理性计算资本家行动的精神。
  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传统认识经历了两个阶段:计划经济体制主导型的社会主义模式阶段和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有机结合的社会主义模式阶段。在前者的认知里,社会主义是代替资本主义的更高级别的社会发展阶段,相对于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发展模式,社会主义以计划经济指导社会的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着重强调社会主义的公有化,注重产品分配的平均;强调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等等。在后者的认知里,强调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仍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而该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强调社会主义也可以发展市场经济,认为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提出社会主义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认为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等等。
  从资本动力系统推动商品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属于商品经济发展阶段(而非时间经济阶段)的角度出发,与资本动力系统的有机结合成为科学把握和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尽管社会主义属于商品经济发展阶段,强调资本为重要因素形成的动力系统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但是相比资本主义以资本为轴心组建的动力系统,资本并非社会主义组建动力系统的轴心。构成社会主义的动力系统的要素还有法制化的物的所有权、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伦理和维护这种经济运转的无产阶级的政治上层建筑。
资本动力系统构建下的社会主义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强调以下观点:
  第一,社会主义属于商品经济阶段,它与属于时间经济阶段的共产主义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上。属于商品经济阶段的社会主义强调一国在推进社会发展时,首先要促使该国实现由自然经济阶段向商品经济阶段全面过渡;其次,要密切结合资本动力系统来理解和实现社会发展。
  第二,社会主义强调无产阶级对国家政治上层建筑的组建,对国家生活的领导。因为社会主义是一个没有剥削的,平等、民主的,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生产方式,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社会主义的标志,是实现商品经济阶段以社会主义方式推进社会发展的根本。
  第三,社会主义追求社会的内部和谐、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社会主义就是在批判资本主义造成的诸如社会不平等、两极分化、经济危机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等社会不和谐的基础上形成的。
  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同是商品经济阶段实现社会发展方式的原因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同是商品经济阶段实现社会发展的方式,而非传统社会主义认知中的前者对后者的扬弃,原因在于:
  第一,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催生了社会生产方式。梳理社会主义(包括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背景可知,社会主义方式的理念与资本主义方式的理念几乎同时出现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时期。16-17世纪,当简单协作作坊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迅猛发展,引导人类社会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时,莫尔即发表了《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尽管莫尔对未来以社会主义推动商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张较为粗疏,缺乏严密的理论论证,却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理念。17世纪末到18世纪末,随着手工工场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西欧社会发展的推进,以温斯坦来、摩莱里等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学者抛去早期社会主义学者纯粹幻想的文学手法,开始把社会主义理念建立在自然法学说与理性论基础之上。19世纪,资本主义进入机器生产时期,资本主义初步成为一种完备的社会生产方式。这时不仅有以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实践家创办“新和谐村”的社会主义公社的实践,更有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念和组建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的实践。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资本主义资本积累仍旧主要依靠血腥和暴力,这时,社会主义在苏联、东欧和亚洲十几个国家相继建立。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由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资本主义金融手段的革新,资本流动的日益国际化,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上。这时,社会主义在中国和越南通过改革开放和逐步实行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成功实践确证社会主义属于商品经济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备要件之一。
  第二,人类社会发展道路是一个一元多线的进程。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资本主义率先展开向商品经济过渡作为社会主义运行的必须的前提。社会主义诞生于资本主义之后不能抹杀其与资本主义同是推动商品经济发展的模式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主义作为推动商品经济发展模式之一的认知可以由以下两个基本理论支撑:首先,社会历史的发展究竟是一元单线,还是一元多线?长期以来,在历史教科书中一直把马克思的历史发展观解释为单线式:认为每种社会经济形态只有一种生产方式,每种生产力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只同一种生产关系相结合,而生产关系适应于生产力水平又是一次完成的。其实,在马克思看来,人类历史发展明显是一元多线的,即每种社会经济形态不一定只有一种生产方式,每种生产力在其发展中也不只与一种生产关系相结合,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适应也非一次完成。在解释社会发展特点上,罗荣渠先生着重指出:“从宏观历史来看,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社会发展既不是划一的,也不是同步的,连续性上升和突破性(梯级式)上升是历史发展普遍的两种方式。”[4]59-60其次,怎样正确看待社会主义的本质?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不论是教条主义还是其他形式的思想和实际,只要对社会主义的认知偏离了商品经济和抛弃了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的发展即出现波折;只要对社会主义的认知切合了商品经济发展特征,实现了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实践即取得成功。列宁新经济政策时期和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功明确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相对于资本主义纯粹以资本为轴心组建动力系统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是组建包括资本因素在内——并非唯一的核心因素——的动力系统以推动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
  第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同是商品经济发展方式,在当代得到了实践的验证。当代世界尤其是中国、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实践证明,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同是商品经济发展阶段的生产方式。
  四、认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同是商品经济阶段实现社会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
  第一,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是并行于商品经济阶段的不同生产方式,有助于深刻认识资本动力系统对推动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在近现代世界中,有些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未意识到自身正处于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型的阶段,或者意识到却未能充分认识到资本动力系统对推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而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愈益拉大。这说明深刻认识资本动力系统对推动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是广大后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转型的关键。
  第二,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是并行于商品经济阶段的不同生产方式,有助于社会主义国家更新对资本主义是推动商品经济发展主要方式的认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长期着重于论证资本主义与时代发展的不相适应,强调资本主义已经到达晚期阶段。显然,资本主义短命论忽视其在商品经济阶段发展的长期性,忽视其肯定性发展仍将长期推动现当代世界的发展。相反,资本主义在商品经济阶段的长期存在论则极大地深化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拉近了社会主义对其学习、借鉴的距离。
  第三,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是并行于商品经济阶段的不同生产方式,有助于深化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商品经济阶段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并行论认同并坚信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原理,它注重的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分属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和共产主义在商品经济阶段出现的不可能性。强调资本主义对商品经济阶段社会发展的长期的推动作用,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同属商品经济阶段并与资本主义并行,共同推动这一阶段社会发展,从理论上说明了发展商品经济应当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头等大事。
  参考文献:
  [1]朱可辛,郭强.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界的一次盛会——“社会主义理论前沿问题高层论坛•2010”述评[J].科学社会主义.2010(3).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巨永明.资本全球化与二十世纪世界历史运动[M].北京:线装书局出版社,2008.
  [4]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上一篇:浅谈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研究

下一篇:浅谈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三大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