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试论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原因

发布时间:2015-07-14 11:08
  摘要本文以赵鼎新的《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产生》为视角,结合该书的相关思想就我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原因作了简要的论述和探讨,以期能为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全新的思路。
  关键词儒法国家 戊戌变法 资本主义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质疑。那个曾经为资本主义国家带来荣誉与无限物质财富的资本主义制度已经捉襟见肘。但是没有人否定资本主义曾经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巨大的经济利益,以及在工业革命推动下飞速发展的社会生活各方面。如此的资本主义,为什么没有走进中国,甚至在历史上包括戊戌变法在内的多次试图使中国走向资本主义的变革运动,最终都没有把中国拉进资本主义阵营,是巧合,还是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
  赵教授通过薄薄的一本书,纵观我国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介绍影响我国几千年帝制政体,并使得帝制国家得以延续的儒法思想的形成过程。重点通过东周战争时期的历史介绍,来推断儒法国家的产生渊源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中国为什么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按照作者的思路本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是因为一些缘故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下面我们通过对原文的解读来分析,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道路的原因。
  一、战争驱动社会发展
  该书在引论中提出中心论点“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制度导致了诸侯国之间频繁而输赢不定的局部性战争,正是在这类特殊类型的战争中所形成的竞争和冲突,促进了效率导向型的工具理性文化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等领域的扩展,进而为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各领域的演变提供了根本动力。但是,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所具有的特殊的结构性条件,这一推动社会演进的战争力量最终却为国家所驯服。进而,在秦朝统一中国后的八十年中,或者说,在西汉时期,中国逐步转型为一个以儒士为主导的科层制帝国,而武官和商贾阶层被推至社会权力格局的边缘。”在春秋战国时期,传统的经济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很弱,战争是推动国家追求效率的唯一重要动力,因为没有哪个国家能经受住一而再再而三的战败,为了赢得战争,一个国家不得不扩充军队,改良武器和军事后勤能力,增加社会财富。
  战争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并非所有的类型的战争都会促使一个国家寻求变化,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某个国家在战争中被一次性彻底毁灭,这个国家就不会从战争中吸取教训以调整自身。换句话说,国家之间的战争越是频繁且不具有摧毁性,那么战争就越能有效地激发参战国家寻求变化以便在军事竞争中取胜。我国封建制度下,国家众多,战争频繁,各国军事能力相对微弱.所以战争极大的推动中国社会的变迁。
  但是处于同样战争背景下的欧洲,也经历了频繁而激励的战争,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没有像欧洲一样走向了资本主义道路呢。
  在这里我们不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即书中作者提到的,战争的推动化进程将会以何种方式固定下来,取决于社会中其他各种机构性与文化性条件的相互影响,战争和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双向互动的,动态的,而不是单向的和静态的。因此,由战争驱动的效率导向型发展在欧洲最终导致了工业资本主义,民族国家和代议制政府的形成.而相似的历史进程在中国却以秦帝国的大一统和国家力量的一元独大而告终。
  正是作者所说的社会中其他各种机构性与文化性条件的相互影响就决定了中国最终没有走向资本主义。
  下面我们分两个历史时期来解释影响资本主义国家在我国形成的原因。
  二、儒法国家形成前
  春秋——战国时期,大多数国家脱胎于早期的军事移民据点,因此,中国的城市所担当的功能不是经济中心而是政治中心,商人也没有像欧洲一样,形成一股与国家抗衡的力量,与西欧的国家相比,中国缺少一个统治者依赖商人的雇佣军阶段。而正是这个雇佣军阶段,加强了商人和城市有产阶级的地位。力量薄弱的欧洲封建主,在重大战争时期不得不去依赖商人的武装帮助。这在无形中变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和社会地位。而在同样时期的中国,在封建主面临同样问题同时,中国的商人阶级还没有完全发育,商人群体至多只是以个体的身份试图在国家体制内部谋求权力,而群体本身则始终未能形成一支独立于政府的社会力量,没办法为封建主提供军事帮助,于是封建主只能依靠法家,建立国家政权,通过发展农业,加大对商业的剥削。正是由于中国商人与国家的这种关系,使得国家政策不但不能促进商业的发展,而且阻碍了商业在正常市场状态下的自然发展。
  西周后期,封建体制国家权力的衰落,使官方的受教育人才减少,而科层制的出现又大量需要人才。我们虽说是诸子百家,但是追寻诸子百家的思想来源,其实都是周代的历史和实践。这也导致了周代的宗法观念相传至今。在当时的战争背景下,儒家,道家,墨家,都不能适应当时的动荡和冲突,而唯有法家战争机器式政府,适应当时的战争局面,能够更好的实现中央集权,迎合了统治阶级的治国思想。而法家改革导致的国家权力空前强化,也反过来压缩了中国哲学和商业力量的发展空间,使得之后两千年的中国没有发展质的改变。
  三、儒法国家形成后
  如果说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没有发展资本主义,是因为商业阶级没有发育完全,商人阶级不够强大,那么到了儒法国家形成以后,特别是我国经济达到鼎盛的唐宋时期,为什么仍然没有向资本主义道路迈进呢。如果说春秋战争时期,法家提倡的高压政府,阻碍了中国哲学和商业力量的发展,那么到了以崇尚以礼治国的儒法国家,为什么资本主义却始终在我国没有发展起来呢?
  首先我们先介绍下儒法国家。儒法国家,意指在西汉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以帝国儒学思想作为官方统治意识形态和合法性基础,同时运用法家手段对国家进行实质性行政管理的国家模式。儒家代表了封建新贵族的利益,因而其思想根源是为了统治阶级能够建立统一的贵族政体而服务的,儒士的任务是为了国家的维护宗法等级秩序,同时教育百姓要安分守己。儒士阶层是科层制国家的实际控制者,他们所推崇的儒家思想为国家的统治提供了合法性基础,为臣民的生活提供了道德准则,在社会精英层面上维持了一个同质性的文化,在国家政权与儒家精英之间建立了一个相互紧密依赖的共存关系,为社会下层群体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向上流动甚至是从政的机会。汉初形成的这一基本政治体制模式在中国持续两千余年之久,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发生时才基本解体。

  在分析儒法国家形成后的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资本主义的原因之前,一定要明确两个问题:首先,资本主义是政治问题,不是经济问题,作者认为,只要社会上存在剩余产品,商业型的市场关系就存在,或者说商业型市场是自发形成的。但是,工业资本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政治现象而不是经济现象,我国的经济发展到了商业型市场的阶段,但是我国没有出现资本主义。其次,中国从来就没有商业城市产生,与欧洲大规模的商业城市相比,中国的城市居民从未想过从中央政府那里争取任何形式的自治权,更没有脱离国家控制,成为独立的中心,城市一直处于政府的高压控制之下。
  作者在文章中概括了汉朝建立儒法国家后各朝代的政治文化发展状况,唐宋时期的政治文化具有相当程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而明清两代的政治文化却变得严苛和狭隘。特别是在宋代,建国之初商业活动就呈现出来一派繁华的景象。如果说帝制中国真的有机会内在发展资本主义的话,那么最可能发生在宋代,而不是宋代后期具有严苛的政治文化氛围的明清时期。宋代在许多方面与中国历史上其他朝代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政治体制上看,宋朝时中国历史上对社会压制最弱的王朝。甚至宋朝的财政税收也高度依赖于活跃和繁荣的商业贸易。因此,宋朝容忍甚至鼓励商业活动,私有财产在宋朝也得到了更多的尊重。宋朝商业的发展的繁荣状况通过当时着名的《清明上河图》可以真切的体现出来。

  既然宋朝的商业如此繁华,为什么没有发展资本主义?在这里我们不能忽视了,在欧洲独立于国家势力之外的独立经济城市的兴起,是工业资本主义形成的关键因素。在当时,中国的城市居民从未想过从中央政府那里争取任何形式的自治权利。虽然在帝制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上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迁,但是在西汉时期定型的基本政治模式却从未发生过根本变化。恰恰是经济发展最鼎盛的宋朝,随着社会变得更为复杂,儒法国家对社会的压制反而更加的复杂。虽然这种性质的政府,没有彻底的限制商业贸易活动,但是却阻止了工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兴起。在欧洲,国家权力在发展中受到教会势力和商业城市的制约,从一开始就不能完全随心所欲的发展。而恰恰相反,正因为帝制中国与儒家思想的完美组合,使得国家权力可以充分发挥,并反过来制约商业发展,使得其他宗教势力在中国没有充分发展的根基。
  在儒法国家对商业无形压制的背景下,为了扩大自身利益,商人不得不通过贿赂甚至联姻的方式将自己与政府官员联系到一起,商人即使在生意上取得成功,敬仰的依然是儒家的价值观。鼓励自己的孩子参加科举考试,结果,商业上的成功到头来只是起了巩固儒法国家体制模式的作用。商人一直以个体身份参与国家政治,在与政府关系上也一直处于从属地位,从没有拥有像欧洲商人和城市有产阶级一样的社会地位。
  事实上,纵观两千多年儒法国家的统治历史,在王朝鼎盛时期,国家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表现出强烈的****性,商业活动被排挤到边缘地位。像明,清两朝的商业都是在国家权力衰弱后才获得较大发展。然而不幸的是,在国家衰弱的同时,政府已经不能提供法律和秩序来保证经济和商业的发展。而由此引起的农民起义和外族入侵,对商业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所以,无论是乱世,还是安定的皇权统治下,内生性的资本主义在中国基本上没有发展的温床。
  综上所述,资本主义在中国没有发展起来是有各方面的历史原因的。稳定的儒法国家体制对于社会和商业的高压****。以及,中国的历史环境影响,不给类似欧洲的“市民社会”任何生长空间,决定了资本主义在中国不能内生的发展起来。所以,这一历史现象并不是巧合,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当下,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社会,但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我们在批判资本主义剥削劳动工人本质,资本主义无法避免经济危机的同时,应该看到资本主义为欧洲国家带来的经济文化的繁荣。特别是战后日本,在经历了毁灭性的灾难后,如何在短短的时间内,实现经济的复苏与繁荣。值得深思!

上一篇:浅谈当代资本主义新型生产组织形式

下一篇:浅谈资本主义企业经济民主的马克思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