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扩张中的学术资本主义
发布时间:2015-07-14 11:09
伴随着一种资本不断扩张着的主义即学术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需要我们坚守住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底线,遵循大学的逻辑,超越公司文化中的大学,走进知识社会中的大学,扞卫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学与学术之魂,时时提防大学堕落为废墟中的大学。
学术资本主义——政治、政策和创业型大学
希拉·斯劳特、拉里·莱斯利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一直以来,以“象牙之塔”自居的高等学府在经历这场资本与资本主义的洗礼之后,也开始了与资本的合谋甚至“交媾”。为能够在学术领域生存之所 需,学者们想当然要与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俗称金钱)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或近或远的关系,进而言之,势必也要与自身不断追求保值增值的货币即资本(资本为 不断流动并放大的货币)发生或近或远的关系。我们大致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大学中人(学术人)不可不与货币甚至资本发生关联,学术亦然!但也仅此而已。切 不可造次,学术研究的确需要资金,有时甚至是大量资金的支持,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将学者所从事的学术引向学术资本主义的路径,更不意味着学术研究就应该追求 学术资本主义。然而,反观当下学者与学术研究的实际,情况恐怕要危险得多,即学术研究似乎成为了学术的资本化逐利过程。
与自然科学那种自足性的研究及其带给社会丰厚的经济效益相比,人文学术研究就显得格外地冷清寂寞。据此,自然科学尤其是其中的工程技术的研究 将轻而易举地获得大量研发资金的支助,人文学术研究因其自身的超越性、精神性而远离现实生活的“主战场”,人文科学已经没有力气与春风得意的自然科学一争 高下,只想仅仅作为一种专业生存。“人文科学就像巴黎古老的大跳蚤市场,在纷然杂陈的破烂中,眼力好的人才能淘到被丢弃的宝贝,使自己发财。或者,人文科 学就像一座难民营,所有那些被敌对政权砸了饭碗、赶出家园的天才们在这里闲荡,要么无事可干,要么干些粗活。”(艾伦•布卢姆:《美国精神的封闭》,译林 出版社,2007,P321)在如今这样一个日益追求功利最大化的物质主义时代,在我们头顶的星空已是那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充满悲情的人文星空,我们已不再 做着那氤氲着人文情怀的古典的梦!如是,我们将抗拒那些“学术暴发户”对于学术对于知识对于学者的肆意僭越。诚如学者黄万盛所作的精到分析那样:“(学术 资本主义的)理念对于中国大学所造成的危害甚至比美国严重。这是因为,在美国还有长期的学术人文主义传统可以抗衡,而在中国,从五四以降,中国大学始终在 振兴民族、富强国家的现代性压力之下,追求社会效益名正言顺地成为大学使命。功利取向和效益原则在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和革命理想主义的包装下,成为最有激 情的自觉责任,而坚持学术独立、大学自治的人文学立场,一再地收到清算批评,在大学毫无立锥之地,大学反抗学术资本主义的精神资源早就被彻底解构了。” (黄万盛:《革命不是原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P169)因此,对于国内大众传媒有关“学术资本主义”那恣意烂漫和异彩纷呈的种种评说,作 为人文学者务必保持一份相当的清醒与认知。
其实,就算是西方实行完全市场化的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学术资本主义”的态度也是极为谨慎的,也并非完全认同学术资本主义的主张。恰恰相 反,现在有更多的迹象表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主张“大学如果被理解为一个商业公司,将处于一种异常奇特的位置。从根本上说,大学存在的根据, 就是困扰现代人的那种教育渴望。”(凡勃伦:《学与商的博弈——论美国高等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P161)无独有偶,当代法国后现代哲学大 师德里达也有精辟的见地:“大学存在于企图思考的世界之中。因此在这个边界上,大学得谈判并组织它的抵抗。同时承担起它的责任。不是为了闭关自守,也不是 为了那种主权的抽象幻象,而是为了与非学术力量结盟以便有效地抵抗,通过其作品组织一种创造性的抵抗,抵抗一切(政治、司法、经济等)(对大学)的重占企 图,抵抗一切其他一切形式的主权形态。”(德里达:《德里达中国讲演录》,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P134)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大学与其他一切形 式(政治、经济、司法等)之间保持一个必要的距离是何等重要!假如果真早有如是必要之距离,大抵也就不会有陈寅恪先生那崇尚“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 学术风骨了。就连卡尔•曼海姆也坦诚 “不强调实际运用的纯粹渊博的知识将不会有多大用处”。(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商务印书馆,2000,P185)尤其对于像人文学这样的学术研 究领域更甚!
学术资本主义——政治、政策和创业型大学
希拉·斯劳特、拉里·莱斯利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一直以来,以“象牙之塔”自居的高等学府在经历这场资本与资本主义的洗礼之后,也开始了与资本的合谋甚至“交媾”。为能够在学术领域生存之所 需,学者们想当然要与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俗称金钱)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或近或远的关系,进而言之,势必也要与自身不断追求保值增值的货币即资本(资本为 不断流动并放大的货币)发生或近或远的关系。我们大致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大学中人(学术人)不可不与货币甚至资本发生关联,学术亦然!但也仅此而已。切 不可造次,学术研究的确需要资金,有时甚至是大量资金的支持,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将学者所从事的学术引向学术资本主义的路径,更不意味着学术研究就应该追求 学术资本主义。然而,反观当下学者与学术研究的实际,情况恐怕要危险得多,即学术研究似乎成为了学术的资本化逐利过程。
与自然科学那种自足性的研究及其带给社会丰厚的经济效益相比,人文学术研究就显得格外地冷清寂寞。据此,自然科学尤其是其中的工程技术的研究 将轻而易举地获得大量研发资金的支助,人文学术研究因其自身的超越性、精神性而远离现实生活的“主战场”,人文科学已经没有力气与春风得意的自然科学一争 高下,只想仅仅作为一种专业生存。“人文科学就像巴黎古老的大跳蚤市场,在纷然杂陈的破烂中,眼力好的人才能淘到被丢弃的宝贝,使自己发财。或者,人文科 学就像一座难民营,所有那些被敌对政权砸了饭碗、赶出家园的天才们在这里闲荡,要么无事可干,要么干些粗活。”(艾伦•布卢姆:《美国精神的封闭》,译林 出版社,2007,P321)在如今这样一个日益追求功利最大化的物质主义时代,在我们头顶的星空已是那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充满悲情的人文星空,我们已不再 做着那氤氲着人文情怀的古典的梦!如是,我们将抗拒那些“学术暴发户”对于学术对于知识对于学者的肆意僭越。诚如学者黄万盛所作的精到分析那样:“(学术 资本主义的)理念对于中国大学所造成的危害甚至比美国严重。这是因为,在美国还有长期的学术人文主义传统可以抗衡,而在中国,从五四以降,中国大学始终在 振兴民族、富强国家的现代性压力之下,追求社会效益名正言顺地成为大学使命。功利取向和效益原则在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和革命理想主义的包装下,成为最有激 情的自觉责任,而坚持学术独立、大学自治的人文学立场,一再地收到清算批评,在大学毫无立锥之地,大学反抗学术资本主义的精神资源早就被彻底解构了。” (黄万盛:《革命不是原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P169)因此,对于国内大众传媒有关“学术资本主义”那恣意烂漫和异彩纷呈的种种评说,作 为人文学者务必保持一份相当的清醒与认知。
其实,就算是西方实行完全市场化的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学术资本主义”的态度也是极为谨慎的,也并非完全认同学术资本主义的主张。恰恰相 反,现在有更多的迹象表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主张“大学如果被理解为一个商业公司,将处于一种异常奇特的位置。从根本上说,大学存在的根据, 就是困扰现代人的那种教育渴望。”(凡勃伦:《学与商的博弈——论美国高等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P161)无独有偶,当代法国后现代哲学大 师德里达也有精辟的见地:“大学存在于企图思考的世界之中。因此在这个边界上,大学得谈判并组织它的抵抗。同时承担起它的责任。不是为了闭关自守,也不是 为了那种主权的抽象幻象,而是为了与非学术力量结盟以便有效地抵抗,通过其作品组织一种创造性的抵抗,抵抗一切(政治、司法、经济等)(对大学)的重占企 图,抵抗一切其他一切形式的主权形态。”(德里达:《德里达中国讲演录》,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P134)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大学与其他一切形 式(政治、经济、司法等)之间保持一个必要的距离是何等重要!假如果真早有如是必要之距离,大抵也就不会有陈寅恪先生那崇尚“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 学术风骨了。就连卡尔•曼海姆也坦诚 “不强调实际运用的纯粹渊博的知识将不会有多大用处”。(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商务印书馆,2000,P185)尤其对于像人文学这样的学术研 究领域更甚!
对于像“学术资本主义”这样一个蕴藏着丰富知识社会学正反两个方面成果的命题,我们理当认真加以梳理。对此,《学术资本主义——政治、政策和 创业型大学》一书已经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一方面,“当教学科研人员通过参与生产、运用他们的学术资本时,他们就正在卷入学术资本主义之中。他们所拥有 的稀缺专业知识和技能被应用于生产工作,这对大学教师个人、对他们服务的公立大学、对和他们一起合作的公司以及对更广泛的社会,都产生效益。这便是在技术 上和实践中所涉及的学术资本主义。”(希拉•斯劳特与拉里•莱斯利:《学术资本主义——政治、政策和创业型大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P10)另 一方面,“学术资本主义(主要)发生在那些贴近市场的系、中心和研究所里。……贴近市场的领域的教学科研人员能够利用政府政策上的变化以及商业与产业提供 的机会。教学科研人员参与学术资本主义有可能增加大学里专业和学科之间的差异,因为大量收入的产生似乎只集中在相对少数的、贴近市场的领域。”(希拉•斯 劳特与拉里•莱斯利:《学术资本主义——政治、政策和创业型大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P206)可是,缘于当下国内那不容乐观的学术研究现状, 缘于国内学者那日益膨胀的经济头脑,更缘于国内人文学术研究那“惨淡经营”的局面,我们有必要谨慎地评价“学术资本主义”,而不是一味采取拿来主义的态 度。至于是不是存在像国内有些学者所认为“学术领域与资本主义世界之间的清晰界限,‘象牙塔’与市场之间泾渭分明的原则,被学术资本主义象征性意义所覆 盖,至少变得不那么明显。”(温正胞,谢芳芳:《学术资本主义: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性》,《教育发展研究》2009,第5期)的论点,其实是很值得商榷 的。中国高校学者应当明确究竟什么是学术?学术究竟最需要什么?为什么从事学术研究……特别是对于那些与“学术资本主义”趣味相去甚远的研究领域诸如基础 理论研究、人文学术研究等,更是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唾弃。作为拥有智慧生命的人类,我们理应明白:学术既离不开资本也确实需要有资本(有时甚至需要大量的 资本)支撑,断然不可走向唯资本马首是瞻的所谓“学术资本主义”道路!明白此理其实并不困难,只要审视审视当下中国学术研究之种种乱像便可窥斑见豹。与此 同时,我们更加尊重那些为了学术的真正繁荣发出的诤言,就像三好正南所撰《正在被收购的象牙塔》一文中所说:“今天,在正在蜕变为完全的研发基地的大学 里,要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并不是一件小事……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干预项目来抵制大学和心灵的商业化。”(哈佛燕京学社:《人文学与大学理念》,江苏教育出版 社,2007,P421)面对越来越凸显出学术资本主义倾向的中国大学与学术,我们不妨借用这套“北大高等教育文库”中的几本书名来作一个有趣的“客串” ——伴随着一种资本不断扩张着的主义即学术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需要我们坚守住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底线,遵循大学的逻辑,超越公司文化中的大学,走进知识社 会中的大学,扞卫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学与学术之魂,时时提防大学堕落为废墟中的大学。大学如斯!学术亦当如斯!
梁任公曰:学术乃天下之公器。马克斯•韦伯也因作过一场题为“学术作为一种志业”的着名演讲而语惊四座。席勒当年(1789年,此时席勒正好 处在意气风发的30岁)在耶拿大学的任职演讲《什么是世界史及为何要学习世界史》中提出了“利禄之徒与哲学之才”这样一个冠绝古今的决断而轰动一时。更有 当代大哲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为了纯粹自己的哲学研究而毅然决然地抛弃其父留给他的巨额遗产并终成20世纪哲学家之哲学家。为了坚守大学那历经千年而不变 的理念,为了探求学术那绵延千载而薪火相传的精魂,我们都必须严肃认真地思考“学术资本主义”这一重大命题。
或许梅贻琦先生那力透纸背的呐喊:“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乃有大师之谓也。”一如陈寅恪先生为国学大师王国维纪念碑碑铭撰文“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那样,实为本文的主旨在冥冥之中作了最好的诠释吧!坚守大学之哲学性格,方才有望坚守学术的高贵品质。
梁任公曰:学术乃天下之公器。马克斯•韦伯也因作过一场题为“学术作为一种志业”的着名演讲而语惊四座。席勒当年(1789年,此时席勒正好 处在意气风发的30岁)在耶拿大学的任职演讲《什么是世界史及为何要学习世界史》中提出了“利禄之徒与哲学之才”这样一个冠绝古今的决断而轰动一时。更有 当代大哲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为了纯粹自己的哲学研究而毅然决然地抛弃其父留给他的巨额遗产并终成20世纪哲学家之哲学家。为了坚守大学那历经千年而不变 的理念,为了探求学术那绵延千载而薪火相传的精魂,我们都必须严肃认真地思考“学术资本主义”这一重大命题。
或许梅贻琦先生那力透纸背的呐喊:“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乃有大师之谓也。”一如陈寅恪先生为国学大师王国维纪念碑碑铭撰文“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那样,实为本文的主旨在冥冥之中作了最好的诠释吧!坚守大学之哲学性格,方才有望坚守学术的高贵品质。
上一篇:浅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全球化影响
下一篇:浅析国外军事领域磁性材料研究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