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伊丽莎白比克mbio发表论文

伊丽莎白比克mbio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伊丽莎白比克mbio发表论文

这是一只可爱的小猴子。我们一看到它,就会发现那水葡萄似的大眼睛,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那水汪汪的眼睛,真像是用黑宝石做出来的。当它一看见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时,小猴就会用它的大眼睛仔细地搜索着每一个角落,好似有一个人在抢它的食物时,它就会拼命保护食物。还有可能会对抢食者说:“你敢抢俺的食物!杀无赦!”它的鼻子很扁,好像被人揍过似的。边上还有些大大的皱纹,这我不经要问了:“小猴啊小猴,皱纹都是要经过人生坎坷而得到的,你小小年纪为什么有那么多皱纹呢?难道你很有学问吗?”小猴更可爱的地方还体现在它的毛色上。它的毛色在太阳公公的照耀下显得金黄。你瞧,它正用它那金黄的毛在向我们跳舞嘿。它那淘气劲儿搞得我们哈哈大笑。突然,那只小猴一下子愣住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哦,原来这只小猴刚刚还在不管不顾地吃东西时,冷不防,被另一只小猴子抢走了。等它反应过来,那只猴子早就已经逃离了“作案现场”。那只小猴发现了之后,就哭了起来,妈妈听到了它的哭声,一下子就赶来了。它抱着孩子,似乎在说:“好孩子,别哭。”我看它那么可怜,就给了它一个苹果。那只小猴一看到,便拿过苹果开始狂吃。它的嘴巴一张一张,似乎在说“好吃!”正在我们要走的时候,突然我看见一只猴子在猴山上“狂叫”,好像在说:“再见,老兄!希望你们下次再来。”

allow有两个元音 run只有一个,元音一个要双写,两个及以上的基本不要双写

早上,我不知怎么了,我变成了一只小猴子。我和我的种族在树枝间奔跑。我们玩得很开心,忽然,一个猎人一下子就把一只猴子抓走了。猴族的猴子都放声大哭。我说:“我们一起想办法,把他救回来。"他们说:“好!”我们请来了老鼠和黄鼠狼。我们商量好了计划就开始行动了。我们的猴王说:“钥匙在猎人手里。黄鼠狼。”黄鼠狼明白了,像箭一样的冲到指定位置。“放。”猴王说。“呼。”黄鼠狼一下子放了毒气。就在此时,老鼠一下子扑到猎人身上,把钥匙抢了过来。往天上一扔。我接到了,飞快地跑到笼子前打开了笼子。可是猎人突然站了起来,开枪打倒了老鼠。猴王说:“冲啊!为老鼠报仇!”我们一起扑向猎人把他赶跑了。我捧着老鼠,眼泪不停地往下流。过了一会,他醒了,我们这才知道他打的是麻醉枪。“起来。”妈妈叫醒了我。我这才知道刚才是个梦。。。。。。我真想变成一只小猴子,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猴子

不必说满天的繁星,璀璨的银河,皎洁的明月;也不必说那云雾蒙蒙,波光粼粼的湖面涟漪,单是迎面而来的清柔夏风,就让人心旷神怡。 2.不必说蓝蓝的海水,不必说柔和的阳光,不必说金黄的沙滩.也不必说海浪拍击岩石的哗哗声,金色的沙滩上的柔软,海上冲浪的快感.单是沙滩上的徐徐微风,就使人心旷神怡。 3.不必说清晨满街的落叶,也不必说黄昏漫天的红霞,单是午后窗沿下斜长的影子,就足以让人魂牵梦萦了。 4.不必说学校里的的楼台,翠绿的竹林,流淌的小河,绿叶片片的树林,也不必说朗读的声音从小林里飘起,蓝球场上你争我夺的场面,教室里飘出的歌声,单是那学生们走出校园,在阳光下面,就有无限的生机和朝气。 5.不必说春天那花有多美丽,也不必说春天的草有多绿,单是那可爱的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就有浓浓的春意。 6.眺望北海,不必说大海的浩渺,也不必说海天的壮阔,单是银滩上泛起的银白色柔光,就让你的心为之一撼. 不必说那盛开的百花,也不必说那绿意盎然的杨柳,单是那沁人心脾的气息,就足以让人心神俱醉。 我最爱那凄美的秋.不必说漫天飞舞的枫叶,潺缓涓细的流水,皎洁明媚的月亮,也不必说醇香的稻花在风中歌唱,金黄的麦子绽开灿烂的笑脸,甘甜的葡萄掩映在绿叶之中.单是有着"秋菊傲霜雪"美誉的菊花,就让人沉醉不已.清高素雅的菊微微摇曳着,洁白像雪,粉红如霞,金黄似火,炫紫若烟……流光溢彩,五彩缤纷.还有那千丝万缕的花絮,沁人心脾的芳香,千姿百态的神韵,坚强不屈的品格

李丽莎发表论文

编写教材《普通昆虫学》、《昆虫生理学》、《昆虫研究法》、《昆虫分类学》、《农业昆虫学》、《昆虫分类原理》、《天牛科分类》等。著有:《中国经济昆虫志第35册鞘翅目天牛科(三)》、《中国动物志,天牛科花天牛亚科》、《中国天牛幼虫》、《城市昆虫学》、《云南森林昆虫志》(天牛科部分)、《贵州农林昆虫志》(天牛科部分)等专著。译著有:《昆虫循环系统》。撰写发表论文:中国天牛科八新种、贵州农林昆虫志--天牛科、城市昆虫管理剖析、中国长颊花天牛属及新种记述、中国艳天牛属--新种、中国音天牛属新种、Wang,Q., C hiang,S.N,1991,The evolution in the higher taxa of the Cerambycidae Entomotaxono mia 13(2):93-114、Chiang,S.N,Chen,L.1996,Descriptions of two species of phi line larvae from China (Col. Ceram bycoidea)Entomotaxonomia18(2):113-119等60余篇。重要成果中国天牛科新种和新记录发现,1979获四川省科技成果三等奖,主持人水稻螟虫发生规律研究,1979获重庆市科委科学技术奖 ,第1主持人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技术,1986农业部六五攻关奖, 子课题主持人二化螟田间抽样和防治指标理论,1988农业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第1主持人生态农业调查,1998重庆市首届软科学研究二等奖,子课题主持人运用解剖学、生理学等方法于天牛科分类的研究,1988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1主持人中国天牛幼虫分类研究,1991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独立完成《中国经济昆虫志天牛科(三)》,1989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1主持人《中国天牛幼虫》,1990西南西北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个人《城市昆虫学》,1984西南西北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第1主持人主要专著《中国经济昆虫志天牛科(三)》,蒋书楠、蒲富基、华立中,科学出版社,1985《云南森林昆虫》天牛科89-152页,蒋书楠、李丽莎,云南科技出版社,1987《贵州农林昆虫志》天牛科89-152页, 蒋书楠 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中国天牛幼虫》, 蒋书楠 重庆出版社,1989《城市昆虫学》,蒋书楠主编 重庆出版社,1991《中国动物志天牛科第一卷》,蒋书楠、陈力 科学出版社,1996交稿

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问题研究

近年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模式逐渐改变,从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该方式的转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摘要: 目前的思想政治教学仍然受到传统模式的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尚未得到全面提高,对思想政治学习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研究了解,介绍了高校课堂的内涵及其必要性,从而发现高校课堂存在的问题,通过针对问题的分析提出了高校课堂的实现方法,为现代高中的思想政治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和参考,促进教育事业逐渐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高校;课堂

引言

随着近年来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和提升,现代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逐渐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逐渐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现代高效课堂仍然受到传统模式的制约,依然全面按照导学案作为教学依据,使基础内容脱离了实际,学生即使熟练地掌握了思想政治知识,也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针对目前高校课堂尚存在的问题,众多学者提出了相关理论,对现存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解决,逐渐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根据提出的相关理论方法的实际应用,获得了明显的成效,有助于思想政治教学的完善和升级。通过本文的研究,对相关理论进行了总结和研究,促进了高中课堂教学成效得以提升,使现代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和时代的需求。

1高效课堂的内涵与必要性

1.1高效课堂的内涵

高效课堂是指学生能够深刻地思考问题和高度地参与,并且能够增强学生的满意度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高效课堂需要进一步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发言和讨论,促进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逻辑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也是如此,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坚持自主、探究和合作的思想理念,一方面追求知识的基础性和全面性,另一方面也应该努力健全学生的人格和思维。

思想政治的高效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精神培养和心理需要,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政治教育集中加强学生高素质的培养方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虽然高效课堂的最终目标始终都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也十分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等等。所以,高效课堂是现代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条件,也成为了目前众多高中甚至是所有学校普遍应用的教学理念。

1.2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高效课堂的建设是国家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从以人为本出发,重点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么培养”两大问题,针对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展开高效课堂战略,能够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加强合作意识。高效课堂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和教师的教学手段,使教育行为和教育观念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促进教学质量的逐渐提高。

高效课堂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高效课堂创建的活动和安排能够促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通过实现高效课堂,促进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堂学习的时间和氛围,将知识成为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的工具,对实际问题进行处理和研究,使学生能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深度挖掘学生的潜力和思考能力,促进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2高效课堂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传统教学模式的习惯性制约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照本宣科,学生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按照教学计划进行,完全是为了完成教案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如果遇到与教案不符的情况,教师会想方设法的地依据教案进行改进,即使学生会发表不同的看法和建议,教师也会将其加以引导,最终也会与教案达成一致。传统教学模式集中于教师如何传授知识,如何将个人的本领展现出来,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需求,使课堂缺少活力和愉悦的气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成为程序化的循规蹈矩的工作,对学生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影响。

传统教学模式的习惯性制约是现代思想政治教学的阻碍,如果思想政治教学想要突破该局限,并不是完全摆脱传统模式,而是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改善和提升,添加以人为本的元素,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实际应用能力。

2.2导学案不适合学生实际

导学案将课堂教学形成标准化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导学案的内容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分析和学习,如果学生存在其他想法和建议,最终也会与教案保持一致,失去了个人的主见和思维。现代课堂已经不是只有通过教案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的课堂,教师会将学生的思路和想法封闭在教案中,形成较强的依赖性,对于学生来说,不会过多地针对问题多角度思考,把教师所说的视为标准答案,这样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潜力开发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所以,导教案并不切合学生的实际,它可以作为辅助工具,但并不能完全主导学生的学习,这样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适应现代学生学习的要求。

2.3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现代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一般都是按照传统的基本知识组建形成的,教师负责将基本知识进行讲解和分析,学生也是将记录的知识背诵下来,但是并不理解如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一直以来教育的.弊端就是严重脱离实际,学生死记硬背但却不知道如何应用和实践,这也说明在课堂教学中缺少与实际的联系,造成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实际应用。现代社会更需要实际应用能力较强的人才,所以,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对学生的影响较大,直接使学生对现实的了解较少,更难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即便拥有再多的知识,如果不会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加以运用,那么所学的知识也会变得无用。

3高效课堂的实现途径

3.1注重师生间有效合作,教师积极引导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有机结合的整体,现代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提倡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并且通过有效的合作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共同提高。教师和学生的配合形式较多,包括学生辅助教学、学生参与教学以及学生主导教学。学生辅助教学是指学生协助教师的工作,将一般性的学生工作交给学生自行管理,随时向教师汇报工作和完成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同时也使学生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处理日常事务,能够及时发现与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通过与教师的沟通加以有效解决,这样教师也能够深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学生参与教学是指将基本的教学内容分一部分给学生,将基础部分交给学生自行学习,并且分别在课堂上讲解各自负责的部分,教师主要讲解重点和难点的内容,这样的良性配合更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掌握,拉近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学生主导教学是指将学生推向课堂的主体,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教学内容按照章节分给学生,要求学生可以通过各自的展现和讲解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更利于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和掌握知识,而教师负责在旁协助和引导,促进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和学生的有效合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对高中思想政治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3.2思想政治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编写导学案

每个教师在做教学计划时都会编写导学案,对于教学中的导学案,虽然不可或缺,但是导学案已经不能完全按照传统的形式进行编排。导学案的设计需要包括理论与实际应用两个部分,所谓理论主要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内容和实施进度,而实际应用占据了导学案的主要部分,教师需要通过基础理论的了解,根据实际案例和生活中的现象结合理论进行分析和讲解,也可以将搜集实例的工作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按照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逻辑编写导学案。另一方面导学案也需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仅仅要求增加实际生活的案例和分析,同样也需要结合学生个人的实际需求,整体上以学生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导学案的编写,使教学计划能够广泛地被学生所接受,从而使导学案充分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进而更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学成效的提升。

3.3提高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素养,加强新课程理念学习

对于现代教师的专业性问题仍然是学校面临的重要问题,现在教师的专业水平普遍处于中低等水平,学校应该通过培训和层层选拔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不仅仅包括教学方面,同样也需要重视教师的素质培养,因为教师的道德品质也能够感化学生的行为,尤其是思想政治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政治素养的提高,只有教师能够以身作则,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使学生整体的素质有所提高。现代的高中教学模式不断转型,进行课改,加强新课程的理念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创新和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一般的课改一方面针对基础内容的加工和教学模式的改变,另一方面需要根据学生在现代社会中实际应该掌握的本领来进行,教师应该不断加强个人的职业素养,这样才能够有效进行新课程的改革工作,所以,对于学校而言,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加强新课程的理念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4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已经成为了现代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虽然已经明显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也受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针对该方面问题,本文做了详细研究,不仅仅是为了能够在教师的教学方面能够提供相关的理论参考和教学思路,也是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逐渐拉近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只有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才能够愿意充分地思考和分析,有利于个人潜力的深度挖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对思想政治基础理论的提升,因为通过不同学生的领悟和研究,会形成多角度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所以,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对学生的全面提高具有较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丽莉.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的实现途径研究[D].苏州大学,2011.

[2]李丽莎.高效课堂视角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组织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3]邓楚龙.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模式构建刍议[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4:124-126.

[4]任兴.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浅谈[A].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16年1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16:1.

[5]龚龑.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的实现途径研究[J].高考(综合版),2014.11:73.

丽莎兰道尔发表论文

人有灵魂,这个话题自古以来都有,神话传说中,灵魂更是一种特殊存在。不过到了现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灵魂之说逐渐被否决,但是丽莎兰道尔灵魂实验的出现,改变了很多人的观点,这个实验证实了灵魂真的存在,一起去了解看看。

这里的丽莎兰道尔,其实是指丽莎·蓝道尔,她是哈佛大学闻名物理学家、量子物理学家美女教授,她自2001年开始,就与美国、荷兰、英国等科学家一起探究灵魂是否存在的科学依据,在2010年取得了重大突破,证实了灵魂有重量!

1、五维空间的提出

某次,丽莎·蓝道尔在做一个核裂变实验时,她发现一个微粒离奇消失了,它跑到哪了呢?对此,蓝道尔提出了一个大胆猜想:人类世界还存在一个看不到的第五维空间。此假设的出现,顿时引起了物理界的注意,毕竟这是挑战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长宽高加时间构成四维时空)。

2、猜想:五维非常微小

如果五维空间真的存在,我们为什么看不见呢?丽莎·蓝道尔给出了解释:“这个额外存在的维度格外非常微小,假如某些事物足够的小,你就不能够感受倒它的存在。”

对此,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李淼打了个比方:随便在身边拿一根线,它看起来很小,但假如用放大镜去看,我们会发现线里还有另外的世界,里面的纤维有粗有细,有不同的方向。而这就是我们看不见第五维空间的原因,因为维度太小。

3、灵魂真的存在

由此,丽莎兰道尔灵魂实验出现,通过对人死前后重量的测试,科学表明人体轻了21.3克,而这个重量就是灵魂的重量,它去哪了呢?就是去了我们看不见的第五维空间,在那里,还有无数灵魂的存在,真的好好奇里面到底是怎样!

先看一则“濒死体验”的实验,这个实验是英国山姆帕尼尔证实的。他认为人死后是有灵魂存在的,因此做了一个实验如下:他先是在天花板上放灯、下方放一块木板,木板上再放一些细小的东西,当然这个东西只有自己知道是什么。之后对100个病人进行试验,病人去世后灵魂飘起来,自然能看见自己的身体,甚至能够看到医生正在抢救自己,以及天花板上的灯和下面细小的东西。事实证明,有7个人被抢救过来后,都说出了自己灵魂离体后看见的东西,尤其是木板上细小的物体,他们都能说出是什么。这个实验被称为史上最成功的实验,它证实了灵魂是存在的。

言归正传。

有人说:“科学的尽头是神学”,一些科学解释不了的问题,总被人用神学来解释。

历代的很多概念都源于神学,其给予了科学专家很多开创性的思路,帮助他们创造更高的科学成就。

当年外国人丽莎·兰道尔就涉及到了神学问题,她甚至还要挑战爱恩斯坦,想通过第五空间概念来证实世界上有灵魂的存在,那么她到底成功了没有呢?

01

丽莎·兰道尔是一个知性女子,当年她以优越的成绩考入美国哈佛大学,并且开始对第五空间以及灵魂概念痴迷。

某一天,在哈佛校园的一间实验间中,丽莎·兰道尔一如既往的认真搞实验。

突然她看到实验中的一颗微粒既然无缘无故的神秘消失了,此情况令丽莎十分难以置信。

左思右想,最终萌生出一个神学概念,构想该微粒的消失,会不会进入了人类根本接触不到的五维空间。

丽莎把这想法想出来后,越想越深信自己的猜测,于是她就把该构想公布了出来。

接着全球物理界为之吃惊,主要是爱恩斯坦先生所提出的广义相对论不支持该构想。

当年爱恩斯坦是把人类所在的空间称为三维空间,如果加入一个时间轴,就变成四维空间。

为此,人类一直只听过四维空间,而从未听到过什么五维空间。

当丽莎·兰道尔提出“五维空间”这个概念之后,就使得很多学者为之震惊。

并且称丽莎这是想挑战爱恩斯坦,如果她求证五维空间真的存在的话,那么等于她会变成第二个女爱恩斯坦。

所以我当时在实验中,发现一部分微粒突然神秘消失,我觉得这些微粒是进入了人类无法探知的空间里面了,但消失的微粒其实离自己现存的空间不遥远,仅是隐秘起来而已”

丽莎就把这个可能存在的空间,叫做“五维空间”,比爱恩斯坦多出一维,若真如此,丽莎的贡献还是非常巨大的。

02

事后,美国某媒体就把丽莎弄上了美国知名的《时尚》杂志,让她当封面,并且大力鼓吹其发现的“五度空间”。

接着很快就引起全球性物理界共鸣,各国物理学家都很吃惊,纷纷要邀请丽莎过来演讲。

而日本先发出邀请函,丽莎愉悦飞赴东京。

演讲会上,她又激动的提出一个更开创性的假设,称我们的地球有可能存在着“第五维空间”,并且希望自己能交上好运,想尽快把“五维空间”从假想求证成事实理论。

2007年,丽莎正式被美国的《时代》杂志热烈评选为全世界第一百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而更多人觉得她就是世界最具权威的维度物理专家。

那么根据丽莎美女的物理讲解,假如五度空间真正存在的话,就等于是灵魂也存在,另外还可能有着另一个无法预知的三维世界。

其大意指的是现在的人类一直生存在一个无限的五度空间里面,人能够察觉里面的时间跟空间,而不能感知第五个维度。

而该五维组建的空间里,还有着另一个人类无法探知的三维空间,这有可能是说存在另一个世界,里面可以分辨出空间物体的高度、宽度、长度、就是没有时间。

聊得兴致来时,美丽的丽莎·兰道尔散发出自信的气息,她告诉媒体工作者,称我们另一个世界的物质构成,并非超出了人类的感知,而那里的化学成为以及存在力学都跟现实人类世界完全不同。

而两个世界之间,能相同的则是都拥有重力。

唯有利用重力衍生的能量,才能与另一个“世界”接通。

因此全球规模最大的巨型粒子对撞机就慢慢出现了,它位于法国跟瑞士的交界地某处。

被人工深挖一百多米建造而成,并被称为“欧洲原子核研究中心”。

丽莎则被冠以哈佛大学量子物理学家女教授,可见她的这个求证灵魂存在的设想,不是闹着玩的。

03

因为丽莎提出“灵魂”存在的构想,使得更多的科学家投入对重力的研究。

他们想以此探测出联通“两个世界”的微物质,如果发现的话,就等于证实了五度空间的存在。

运气好的话,还能了解到灵魂的存在以及去处,更甚者认为如果求证五维空间真的存在的话,那么将来有可能会利用该理论,发明出时间穿越机器。

然而这些设想里提到的“灵魂”、“五维空间”尽管显得很神学很科幻,但丽莎始终坚持自己的对的,并相信未来某一日,自己的这些设想会变成爱恩斯坦一样的理论。

而丽莎如今最担心的一个问题是,如果真的公布了灵魂存在的证据,那么世界上会有许多人不再惧怕死亡,甚至会自杀,造成许多极端行为。

我国的李淼教授是中国研究高维度空间的实力专家之一,当他知道丽莎的这些设想后,就曾接受了媒体朋友的采访。

期间李教授坦诚相告,称丽莎教授的研究可以称作是爱恩斯坦“四维空间”的理论延伸。

而从事高维空间的研究工作,则是想把目前所获悉的力量聚合起来,诸如利用引力、粒子碰撞力、电磁力等,求证出一些新发现。

毕竟在人类现在生存的空间里,看起来各种力量在涌动,到了更高维度的世界或许就微不足道了。

丽莎兰道尔发表论文多少篇

1、能自己结合自己实际工作和项目写的高质量文章,发表两篇即可,另外再准备一篇不发表的文章;2、若无法自己写去找代写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还是直接发表三篇。但切记文章一定要自己看并结合实际工作适度修改,再安排发表;3、职称论文需要在省级及以上期刊上发表;4、期刊能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检索到,属于正规的期刊;5、发表的论文必须要能在主流数据库检索到:知网、万方、维普等;6、大部分地区明确说明论文要委托知网查重,查重报告将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参考依据;

多省文件规定:中级以后在公开发行的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本专业论文三篇以上。论文查重率10-30%,中级以后发表的在副高评审合格之前永远有效。未指定刊物名称。领导说详情搜:中国职称大学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必搜最关键的“郑密路航海路”)、高级职称论文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经济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农经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会计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审计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统计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政工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工程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教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学院郑密路航海路全国办等。

华东理工大学计算机博士后张恒敏发表论文有17篇,其中包括在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以及多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暗物质与恐龙宇宙万物的互联》([美] 丽莎·兰道尔)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暗物质与恐龙

豆瓣评分:7.6

作者: [美] 丽莎·兰道尔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副标题: 宇宙万物的互联原作名: Dark Matter and the Dinosaurs: The Astounding Interconnectedness of the Universe译者: 苟利军 / 李楠 / 尔欣中出版年: 2016-12-1页数: 430

内容简介

6600万年前,一个城市大小的物体从宇宙而来撞击了地球,造成了一个毁灭性的灾难,杀死了恐龙,还有3/4的地球生物。这一灾难性事件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导致恐龙灭绝的那起灾难事件是由暗物质引起的,你相信吗?

那么,暗物质是什么?为何远在宇宙太空的暗物质会和地球上的恐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宇宙万物又是如何在看似无关的情况下联系在一起,从而改变了世界的发展的?在这本书中,你将得到答案!

作者简介

丽莎·兰道尔

国际理论物理学权威,粒子物理学、弦理论、宇宙学专家。当今全球最权威的额外维度物理学家。挑战爱因斯坦,9年实验首度提出第五维空间,震惊全球物理界。

白丽超发表的论文

你去看下(食品与营养科学)期刊里面别人写的论文里面应用了哪些参考文献也是可以的

以时间和标志性事件为参照标准,环境心理学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在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地区得以兴起。随着环境问题的升温,环境心理学也成为21世纪以来心理学领域较有突破的一个学科。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环境心理学课程论文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环境心理学课程论文发表篇1 浅谈环境心理学中的拥挤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城市中的拥挤,从环境心理学角度阐述了拥挤的内涵、影响及对策,并提出要警惕拥挤综合症的出现。 关键词:拥挤 影响 拥挤综合症 一、 拥挤的内涵 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新兴学科之一,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是建筑环境学和应用心理学的结合,是关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1],它通过研究在不同社会 文化 和环境下人们的心理活动规律,从而寻求人与环境相互适应的可持续模式。拥挤是环境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国外学者有的认为,“拥挤”是指当个体的空间需求超过实际空间供给时的一种心理压力不适状态,是有限空间中的个体的一种个人主观体验;有的认为,“拥挤”是指一种个人无法获得想要的隐私水平、无法充分控制同他人之间社会互动的状态。我国学者则强调“拥挤”是指一种主观的、能产生消极情感的心理状态,且当个人觉察到给定空间中有过多的人时出现。 总之,作为对高密度和相应空间限制的知觉判断,“拥挤”是一种难以直接测量,需经过人类知觉加工形成,伴随过度唤醒和生理、心理、行为压力特征表现,且导致系列拥挤负面影响的复杂心理体验和主观 经验 状态。[2] 二、 拥挤对人类的影响 (一)拥挤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1.对生理的影响 研究发现,高密度会引起一些生理唤醒反应。在高密度条件下的人血压偏高,个体患病的机率更高;儿茶酚胺含量升高,肾上腺分泌也提高;皮肤的导电系数也明显增加。长期在高密度环境中生活,可能引发疾病或使病情加重。 2.对情感的影响 社会密度与空间密度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人的情感体验。在改变空间密度的实验中,男性在高密度时比在低密度时体验到更多的消极心境;而女性则相反,能彼此友好相处,以比较合作的方式对待拥挤的心境。在社会高密度的研究中,男女都同样反映出消极的心境。 (二)拥挤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1.人际吸引 拥挤导致人际吸引降低,并且男性更明显。在相关实验中,男性在高密度情境下对组内成员负面的评价较多,而女性则相反,高密度促进了人际吸引。 2.退缩行为 当遭遇高密度时,社会退缩行为是一种应激 措施 ,它包括减少眼睛的接触、把头扭向一边,或者保持较远的人际距离。高密度所引起的退缩行为将可能破坏人际关系网络,这样人们可以利用的资源便会减少,更加难以应对巨大的压力。 3.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即利他行为,一些关于人口密度如何影响人们助人行为的研究发现,高密度会降低人们帮助别人的概率。在高密度的公共场所,利他行为减少大多是由于对自身安全的担心。此外,利他行为在城市和乡村也是不一样的。 4.攻击性行为 拥挤导致攻击性增强的观点至今没有一致的结论,但是对某一部分人来说(如 儿童 ),二者之间是有一定关系的。大量研究显示,拥挤对儿童攻击性的影响更大,并且随年龄的增加而改变。攻击性行为的发生依赖于高密度是引发负性的情感体验,还是积极的情感体验。高密度并不是引发攻击性行为的直接因素。 (三)拥挤的具体影响 1.拥挤对工作的影响 首先,拥挤使个体有效地完成任务所需要的高度注意力和清晰的思维能力受到限制。其次,拥挤时容易产生焦虑。再次,高密度会阻碍个体对环境的认知。最后,拥挤可能会阻碍个体的信息加工能力,导致任务不能顺利完成。 2.拥挤对交通影响 首先,交通拥挤带来的应激。坐车上下班的人体验着一种更应激的生活方式,带来更多的身心健康问题。其次,司机的应激。司机的应激状况,总的表现为负性的情感、认知和行为,攻击性强、焦虑、厌倦驾驶,及与他人交往时常常过度反应。再次,交通阻塞。交通阻塞影响人们到达目的地,也对驶汽车上下班的人体验的焦虑有很大的影响。 三、减少拥挤的消极影响 (一)干预措施 首先,认知干预:对高密度情境的干预措施之一是认知干预,它是提前给个体关于某个情境的拥挤提示或警告。这样可以减少应激和其他不利影响。 其次,建筑设计:第一,利用分隔。对密度的知觉是引起拥挤感的关键,因为拥挤感是个体感知到个人空间受到侵犯。第二,注意焦点的设计。人们更喜欢能减少个人唤起水平的环境;建筑设计可以通过控制其他因素来减少人们的消极反应,达到减少拥挤感的目的。此外,建筑设计中室内家具的色彩、布置,对空间宽敞感都有重要的影响。 (二)调节方式 消除拥挤导致的后果主要在减少个体的焦虑和降低他们的唤醒水平。为此,可针对缓解拥挤所产生的后果而进行三种调节 方法 :肌肉放松、认知重建和想象。认知重建是通过引导,使人们注意情境中的积极方面,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情绪;想象是帮助人们按指令想象一幅舒适的、田园式的画面,以转移注意力。 四、拥挤综合症 拥挤的空间,嘈杂的环境,加之快节奏的生活,极易使人产生高度紧张,出现头痛、失眠、易怒、乏力等症,甚至引起心理变态,这一系列症状,被称为“拥挤综合症”。环境、医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都认为,拥挤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已成为城市的一大公害。为避免现代都市的拥挤及拥挤带来的危害,需要社会和都市居民的共同努力。 关键是要加强对城市布局和建设的宏观调控,以利人口分流;在节假日及大型集会,要作好人群的有序流动安排,最大限度地控制拥挤现象。都市居民应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凑热闹,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孕妇及患有心血管病的人更应避免拥挤。同时,都市人还须学会“闹中取静”,在紧张中学会放松,加强体质锻炼、注意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并保持乐观开朗、平静愉快的心境,这些都是防止拥挤综合症的有效办法。[3] 参考文献: [1]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M].吉林:吉林人民出社, 2001. [2]戴琨等.拥挤研究进展[J].应用心理学,2010(4). [3]严世英.都市拥挤综合症及其危害[J].人与自然,1998(3). [4]许波.拥挤综合症-精神健康的大敌[J].社会心态大观,2004. [5]保罗·贝尔等著.环境心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6]林玉莲.环境心理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环境心理学课程论文发表篇2 谈环境心理学及其研究述评 【摘 要】本文对环境心理学的诞生及其东西方发展,做了文献梳理评述,以期学界进一步了解其背景和现状。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研究;述评 古往今来,人类一直在探索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正是在代代相传的探索与思考过程中,人类不断解释环境,解释自己,同时也不断利用和改造环境,维持和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在这一过程中, 人际交往 、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都直接影响着人所处的环境,也影响着人类自身。 一、环境心理学简要追述 环境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分化产生的―门交叉学科。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与自然环境和人工的物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传统意义上,环境心理学是城市规划设计与心理学的结合。随着环境心理学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现代意义上的环境心理学不仅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还被认为是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 重视建筑环境与心理及行为之间关系,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纪元前,希腊的帕提农神庙就曾运用各种手法矫正视觉错觉。有关的理论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1886年德国美术史家沃尔芬(H.wolffin)著有《建筑心理学绪论》一书,曾用“移情论”的美学观点讨论建筑物和工艺品的设计问题。其后,汉斯・迈耶(H.Mayer)还打算在包豪斯中开设心理学课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国家的城市环境严重恶化,对居民的身心和行为产生了各种消极影响;同时,不少新建筑因无视使用者的行为需求,导致社区崩溃、建筑拆毁、居民抗议等严重后果,并遭到社会的严厉批评。因此,建筑环境与行为的关系引起多学科研究者的深切关注。来自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等学科的研究终于汇集成多学科的新兴交叉领域――环境(建筑)心理学。环境心理学首先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北美兴起,此后,先在英语区,继而在全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迅速传播和发展。当时北美的主要代表人物为人类学家霍尔,心理学家巴克、伊特尔森、普洛尚斯基、萨默,城市规划师林奇等。 1968年6月,一个综合性专业团体“环境设计研究协会(EDRA)”在北美宣告成立。并于1969年举行了第一次年会,还形成了若干研究中心,如儿童与环境、环境认知、环境与年龄、残疾人与环境、居住区环境、室内环境、妇女问题、使用者参与、使用后评估等。该组织第一批成员27人,仅由建筑师和心理学家组成,到1984年,成员增加到900人,遍及世界各地。其中建筑师占30%,心理学家30%,其他环境学科(室内设计、园林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25%,其他社会科学家(地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人类及社会生态学家)15%,成为世界上历史最长,人数最多的从事环境――行为研究和应用的学术团体。欧洲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也形成了环境行为研究的潮流。 亚洲各国中,日本在环境――行为领域中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处于领先地位,并在70年代迅速发展。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才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引入有关的理论和方法,开始在建筑学等学科内从事研究,并引起学科人员的广泛兴趣和关注。 二、环境心理学及其发展 不同的研究者,对环境心理学有各自不同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不同学者对环境心理学的定义中,看到环境心理学的内涵与全貌。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环境心理学”这一名称是纽约的研究者普洛尚斯基和伊特尔森等首先提出的。任何人工环境都是社会的产物,都离不开相应的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同时也不能脱离它所赖以存在的自然环境[1]。1978年,贝尔(P.A.Bell)等三人合著的《环境心理学》一书给环境心理学下的定义是:环境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经验与人工和自然环境之间关系整体的科学。环境心理学从研究噪声入手,分别对个人空间、拥挤和人类的关系、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等问题进行研究,其目的是了解个体如何同环境相互作用,进而利用和改造环境,以解决各种因环境而产生的人类行为问题[2]。 环境心理学是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什么样的环境才是符合人们心愿的环境的一门科学,因此它并不追究人能够适应哪一种环境的问题。过去,人们在创造环境时,几乎不考虑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会有怎样的心理倾向。与此相反,环境心理学却是将它作为重要问题提出来,并使它与选择环境、创造环境相结合而成为一门科学分支。因此现在有一些问题必须加以考虑[3]。 俞国良等的定义是: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个体行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环境和心理的相互关系,即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经验、活动与其社会――环境(尤其是物理环境)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揭示各种环境条件下人的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4]。马逊风等认为“广义上的环境心理学就应该是心理学,因为一切心理学都是针对环境的”。狭义上的环境心理学从其研究对象上可以定义为“研究环境问题对人类(包括动物)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以及这一影响对环境反馈作用的学科”[5] 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新兴学科之一,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是建筑环境学和应用心理学的结合,是关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6]。 我们可以看到,上述的各个定义虽然在表述上有一些小的差异,但基本思路是差不多的。基于以上不同研究者观点的基础上,环境心理学的定义可以这样表述: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这个心理学分支独有的特点和能区别于其他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环境心理学区别于心理学其他分支的独有的特点,最主要是它研究的内容不同于其他分支。 在现有的环境心理学研究中,我们看到实际的研究内容包含很多方面,有研究者 总结 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概念,不同环境中心理学原理和各种环境状况个人的心理现象和对环境的知觉;环境物理里和环境心理量之间的关系(环境与人的思维、情感、意志、个性等的相互关系),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作用规律,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如噪声、温度、风向、气候、空气的污染)和社会环境(如个人空间、地域观念、社会风气、社会文化、人际关系)的影响;环境联想对环境意识与心理的影响,以及环境污染中心理变化对人体信息传递、工作效率等的影响;人们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如何进行心理自我调适,以适应环境并创造一种有利于个体发展的环境即对环境的反馈作用[5]。 除此之外,环境心理学还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并且研究如何通过影响人的心理进而影响人的行为,从而增加亲近环境的行为,减少破坏环境的行为。 环境心理学说到底是心理学,而不是环境学,它的研究内容归根结底是心理学的内容,只不过要加上一个限定的领域,这个限定的领域就是环境。有定义说“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和他们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的学科”,我们感到这个表述虽然很清晰简练,而且也基本切合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但是表述上不是最好。因为环境心理学毕竟是心理学,所以把它仅仅说成是研究“相互作用和关系”的学科,毕竟不十分贴切。 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环境心理学中所说的环境,其意义仅仅是自然环境还是包含社会环境?这里,我们的建议应当说主要是自然环境。另外一个定义上的问题,就是环境心理学是不是一个环境科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有研究者指出,“从环境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来看,环境心理学应该成为以环境科学和心理学两学科为研究基础的交叉学科,但从环境心理学的起源和已进行的各种研究来看,环境心理学距环境科学和心理学的交叉研究还有很大的距离”。原因是环境心理学的最初研究者主要是城市规划师和建筑设计师,他们所研究的问题主要是个人空间、拥挤、城市发展和城市设计等,“目前的环境心理学和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联系得更为紧密”。 把环境心理学定义为“建筑环境学和应用心理学的结合”,似乎和这个现状更为贴切,但是,却和环境心理学最新的发展趋势不合。因为我们可以看到,环境心理学研究者中,心理学家的人数正在日益增加,研究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而月越来越超越建筑学的范围。 三、环境心理学研究内容及其展望 从广义上看,所有的心理学研究的都是研究环境中的人的心理,是否所有的心理学都应该说是环境心理学?我们认为,如果把所有的心理学都说成环境心理学,那么这个学科的独持性就没有办法体现了。环境心理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影响下的心理活动,以及影响了自然环境的那些小型活动的学科。研究的内容大致为: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人的心理对环境的影响。1.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的问题。2.环境心理评估。3.环境态度与价值观。4.环境对人的影响。5.如何改变人的心理,使人多做有益于环境保护的事情。6.各种具体环境问题的研究。此外,建立关于环境心理学的理论,也是环境心理学的一个主要内容[7]。 因此,环境心理学有很多需要紧密结合现实情况提出和跟踪研究的问题。过去的心理学在很多方面都与现实脱节,所以这是相当困难的课题。总之,我们认为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学应该解决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需要各学科之间的协作。 参考文献: [1]林玉莲. 环境心理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 [2][美]保罗・贝尔,托马斯・格林,等. 朱建军 ,吴建平等 译.环境心理学第5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4. [3](日)相马一郎. 周畅 ,李曼曼译.环境心理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9. [4]俞国良,王青兰,杨治良.环境心理学[M].北京:人民 教育 出版社,2000.4. [5]马逊风,黄冬梅,黄钰,何子光.环境心理学有关问题的探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31-36. [6]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128―129. [7]吴建平.环境与生态心理学[M].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5. 猜你喜欢: 1. 浅谈环境心理学论文 2. 浅谈环境心理学的相关论文 3. 环境心理学论文2000字 4. 环境心理学浅探论文 5. 环境心理学论文2000字以上

食品安全文的参考文献可以参考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局发表的标准。

  • 索引序列
  • 伊丽莎白比克mbio发表论文
  • 李丽莎发表论文
  • 丽莎兰道尔发表论文
  • 丽莎兰道尔发表论文多少篇
  • 白丽超发表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