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极化码论文什么时候发表的

极化码论文什么时候发表的

发布时间:

极化码论文什么时候发表的

我觉得少年强,则中国强。申怡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像申怡飞一般把国家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把国家的兴旺看作自己的荣辱,我们的国家就会日益兴旺。

尽管不情愿,但是,我们必须艰难地承认,我们的数学能力距离世界顶尖水平还有非常巨大的鸿沟。我们可以来一起简单审视一下:

第一,中国的数学解题能力很强,但解决问题能力不强。

诚然,我们有全世界最厉害的计算能力,但是,在人工智能时代,能够通过记忆和反复训练习得的能力已经不那么重要。

解题能力VS解决问题能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解决问题重在发现未知问题,提出模型,解决随机不确定的任务;而解题只是学会已知基础数学知识点,所以解题是个没有创造性的工作,那些题解与不解、解得快与慢,已知答案千百年来早已经等在那里。

竞赛的风向标也越来越趋向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因此中国今年罗马尼亚大师赛全军覆没也就不显意外了。近几年奥林匹克国际竞赛的第一也都是美国队。

第二,中国的数学教育体系过于僵化,不注重创造性数学思维的培养。

数学能力重要的是思维能力、决策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当前的填鸭式教育正好背道而驰。有人说中国只重视基础教育,不重视高等教育,但其实,从基础教育开始,我们的方向就是错的。我们从小到大的训练都是如何把题做准确、做快,缺少启发性、创造性教学。

这种体制下培养出的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训练,只会按照老师的指定路线向前。因此,中国想要在数学领域领先、处于领导地位,还有很遥远的路要走。

曾有一个留学剑桥的学生,悔恨地和妈妈提起:妈妈,我现在才知道我最热爱的是数学啊!我和学习数学的同学聊天,才发现数学真的很美!但我过去所受到的枯燥训练扼杀了我对数学的兴趣,让我讨厌数学,现在我才发现这是多么错误的!

也许我们也可以有很多很伟大的数学家,但都被这样的原因耽误了。

第三,只听说中国的数学家到美国等国家留学,但鲜有听说国外数学家到中国留学。

中国有很多著名的华人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苏步青、陈省身、丘成桐、张益唐等,但只有陈景润没有留过学。国外数学家来中国学习却无异于天方夜谭。

中国两千年来都没有出现过类似高斯、黎曼等这样千年一遇的数学家。中国教授和科研工作者的终极目标是成为“院士”,获得学术和行政权益。真正醉心纯粹学术研究的老师少之又少,普遍以应用为主,基础为辅。但中国的应用数学还未达到世界水平,基础数学就更不用说了。

第四,中国缺少对数学真心热爱的学生,往往抱着功利的态度。

中国学生对数学往往缺少真心热爱,缺乏激情,缺少好奇心,以及揭秘数学奥秘的行动力,更多是将数学视为获取体面工作、舒适生活的手段,曾有国外教授,她最得意、最有天赋的学生毕业后告诉她要放弃学术,投身投行,因为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她气愤表示从此再不收中国学生。

第五,即便华为引领了5G标准,但发挥核心作用的也是以国外科学家为主。

5G的缘起是因为一位土耳其毕尔肯大学(bilkent)教授Erdal Arikan在2008年发表的一篇关于极化码(polar code)的论文。华为的主要科学家也主要来自俄罗斯、以色列等西方国家,我们不能被眼前的成果掩盖自身的问题。我们的数学发展一直踩着国外的脚印,缺少自主发明,更不用谈引领数学科学走向。

数学是科学的起点和终点,其方法贯穿科学研究的始终,并起着关键作用。不管人工智能、大数据、软件无线电……几乎所有的技术底层都会指向数学,相关博士研究也都会回归数学。

著名数学家丘成桐说,中国数学经过八十年的努力,也还没有达到日本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的盛况。更遑论美国。

但我们也不是全然没有机会:中美贸易战是一个让中国重视数学教育的契机,每年有越来越多的留学学者归国,而美国方面也正在面临行政干预科研、科学家倚老卖老等问题,中国数学把握机遇,还是很有希望缩短差距的。

他被称为最年轻的5G核心技术研发者,15岁的时候,考入985东南大学;17岁开始研究5G技术,19岁他的研究成果被写入5G行业标准;21岁攻读博士。

1997年出生的他,如今也不过23岁的年纪,却发表了多篇国际化论文,并掌握了三项国家级发明专利,他叫 申怡飞 !

1997年申怡飞出生在河北邯郸,天资聪颖,自幼便受到父母有心引导,随着时间的推移,超出同龄人的优势也慢慢的呈现出来,5岁时便提早进入到小学学习,11岁考入邯郸市第一中学少年部,13岁念高中,15岁参加高考,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东南大学少年班,主修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较之于一般人来说,他一直都走在时间的前面。

除了文化课的优异成绩之外,在兴趣培养上,父母也给了他多样化的选择。拉二胡,下围棋,仅仅4个月的时间,他就将二胡拉到了“七级”。

而正是这种“不费力”的成功,让他开始有些飘飘然,所以在进入到大学之后,他开始慢慢的掉队,大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竟然有两门课不及格……

也正是这段时间的低谷期,让他痛定思痛,认识到了人生有先天优势固然可喜,但若是懈怠,一样泯然众人!重拾信心,熬夜苦读,图书馆成了他的根据地,除了上课,其他时间都泡在了阅览室看书。这种坚持在大三期末考试终于有了收获,不满18岁的申怡飞以近乎完美的优异成绩让老师和同学们惊叹不已:

申怡飞的突出表现 ,很快吸引了 中国4G技术方面的领军人物肖虎教授, 并把他招到了自己的门下。从这里,他不再是单纯的学习,加入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是开启了他通信领域的科研之路。

在研发小组中,他的年龄是最小的,但成绩却是傲人的。灵活的思维方式,加上扎实的学科基础,所以很多时候,他的想法看似天马行空,但又符合科学逻辑。短短的几年时间,他就发表了两篇国际会议论文,一篇SIC论文,并申请了三项专利,此时的他也不过19岁的年纪。

这三项专利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他研究5G技术中提出的极化码技术,极大的改变中国已有的网络,让处理数据变得简单快捷高效,仅仅一秒就可以计算20多万组数据。而这项理论研究,也被写入到了5G标准中。

新时代的青年人不能独善其身,还应该具有国家情怀:

在2018年申怡飞读博的期间,也是中兴通信因为发展受到美国打压的时候。中兴的遭遇,让他义愤填膺,并暗暗发誓,努力让中国的5G走在美国的前面。

在这段困难的时间里,申怡飞没有退缩,在5G上不断深入的研究,终于在2019年初,也就是中兴被制裁的半年时间,他和自己的团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到今天,申怡飞也不过23岁的年纪,却是一位有着丰富科研经验的博士,沉迷于科研,专注于 科技 ,且有所成。和众多丰富的老者一样,给自己的肩上赋予重任,少年强则国强,这样的爱国且不断付出的人,才是祖国强大的中坚力量!

我觉得可以用《少年说》中的一句话来体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他堪称国之栋梁,是我们民族腾飞的希望。

arikan极化码论文发表时间

极化码(polar code)是由土耳其毕尔肯大学(bilkent)Erdal Arikan教授于2008年首次提出,其论文从理论上第一次严格证明了在二进制输入对称离散无记忆信道。

极化码 (英语:Polar code)是一种前向错误更正编码方式,用于讯号传输。

构造的核心是通过信道极化(channel polarization)处理,在编码侧采用方法使各个子信道呈现出不同的可靠性,当码长持续增加时,部分信道将趋向于容量近于1的完美信道(无误码),另一部分信道趋向于容量接近于0的纯噪声信道,选择在容量接近于1的信道上直接传输信息以逼近信道容量,是目前唯一能够被严格证明可以达到香农极限的方法。

发表论文时候的编码是什么

所谓的文章编号是期刊文章所具有的。每篇论文都有1个唯一的编号。文章编号由杂志的国际标准刊号、出版年、期次以及该论文起始页码与总页码组成。示例:文章编号:1009-7767(2013)01-0043-03“1009-7767 ”是《市政技术》杂志的国际连续出版物号(俗称国际刊号),“(2013)01”是这篇文章刊登在2013年第一期,“0043-03”表示这篇文章在这期杂志的第43页,这篇文章共3页。这些就构成这篇文章的完整发表信息。

所谓的文章编号是期刊文章所具有的。每篇论文都有1个唯一的编号。文章编号由杂志的国际标准刊号、出版年、期次以及该论文起始页码与总页码组成。

示例:

文章编号:1009-7767(2013)01-0043-03。

“1009-7767 ”是《市政技术》杂志的国际连续出版物号(俗称国际刊号),“(2013)01”是这篇文章刊登在2013年第一期,“0043-03”表示这篇文章在这期杂志的第43页,这篇文章共3页。这些就构成这篇文章的完整发表信息。

文章编号:

1、所谓的文章编号是期刊文章所具有的。

2、每篇论文都有1个唯一的编号。

3、文章编号由杂志的国际标准刊号、出版年、期次以及该论文起始页码与总页码组成。

论文编号,在投稿后会自动产生一个号如 MAGA-S-09-00228,编辑办公室处理后S将变为D,编号也要变,如MAGA-D-09-00198 (通常变小)。一般情况下,期刊会发信告诉你投稿论文编号并且出现在你投稿系统的状态栏里。

论文编号,在投稿后会自动产生一个号如 ACD-S-09-00242,编辑办公室处理后S将变为 D,编号也要变,如ACD-D-09-00198 (通常变小),近日一文章的编号在处理后变大,就是从ACD-S-09-00242 ->   ACD-362。

编号规则

其中:XXXX-XXXX为文章所在期刊的国际标准刊号(ISSN,参见GB 9999),YYYY 为文章所在期刊的出版年,NN为文章所在期刊的期次,PPPP 为文章首页所在期刊页码,CC为文章页数,“-”为连字符。

期次为两位数字 。当实际期次为一位数字时需在前面加 “0” 补齐 ,如第 1 期为“01”。仅1期增刊用S0,多于1期用S1,S2。

文章首页所在页码为4位数字;实际页码不足 4位者应在前面补“0”,如第 139页为“0139”。文章页数为两位数字;实际页数不足两位数者,应在前面补“0”,如9页为09。转页不计。

文章编号由各期刊编辑部给定。中文文章编号的标识为 “文章编号:”或“[文章编号]”,如:为发表在《图书情报知识》1997年第2期第13~17页(共5页)上题为《关于社会经济信息化的思考》(作者:严怡民)一文的文章编号。

1、文章编号是指按照《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的要求,凡具有“文献标识码”的文章均可标识一个数字化的“文章编号”(其中A、B、C三类文章必须编号)。“文章编号”由每一学报的国际标准刊号、出版年、期次号及文章篇首页页码和页数等5段共20位数字组成,其结构为:XXXX-XXXX(YYYY)NN-PPPP-CC。 2、文章编号由各期刊编辑部给定。中文文章编号的标识为 “文章编号:”或“[文章编号]”,如:为发表在《图书情报知识》1997年第2期第13~17页(共5页)上题为《关于社会经济信息化的思考》(作者:严怡民)一文的文章编号。

极化码论文发表杂志

他被称为最年轻的5G核心技术研发者,15岁的时候,考入985东南大学;17岁开始研究5G技术,19岁他的研究成果被写入5G行业标准;21岁攻读博士。

1997年出生的他,如今也不过23岁的年纪,却发表了多篇国际化论文,并掌握了三项国家级发明专利,他叫 申怡飞 !

1997年申怡飞出生在河北邯郸,天资聪颖,自幼便受到父母有心引导,随着时间的推移,超出同龄人的优势也慢慢的呈现出来,5岁时便提早进入到小学学习,11岁考入邯郸市第一中学少年部,13岁念高中,15岁参加高考,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东南大学少年班,主修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较之于一般人来说,他一直都走在时间的前面。

除了文化课的优异成绩之外,在兴趣培养上,父母也给了他多样化的选择。拉二胡,下围棋,仅仅4个月的时间,他就将二胡拉到了“七级”。

而正是这种“不费力”的成功,让他开始有些飘飘然,所以在进入到大学之后,他开始慢慢的掉队,大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竟然有两门课不及格……

也正是这段时间的低谷期,让他痛定思痛,认识到了人生有先天优势固然可喜,但若是懈怠,一样泯然众人!重拾信心,熬夜苦读,图书馆成了他的根据地,除了上课,其他时间都泡在了阅览室看书。这种坚持在大三期末考试终于有了收获,不满18岁的申怡飞以近乎完美的优异成绩让老师和同学们惊叹不已:

申怡飞的突出表现 ,很快吸引了 中国4G技术方面的领军人物肖虎教授, 并把他招到了自己的门下。从这里,他不再是单纯的学习,加入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是开启了他通信领域的科研之路。

在研发小组中,他的年龄是最小的,但成绩却是傲人的。灵活的思维方式,加上扎实的学科基础,所以很多时候,他的想法看似天马行空,但又符合科学逻辑。短短的几年时间,他就发表了两篇国际会议论文,一篇SIC论文,并申请了三项专利,此时的他也不过19岁的年纪。

这三项专利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他研究5G技术中提出的极化码技术,极大的改变中国已有的网络,让处理数据变得简单快捷高效,仅仅一秒就可以计算20多万组数据。而这项理论研究,也被写入到了5G标准中。

新时代的青年人不能独善其身,还应该具有国家情怀:

在2018年申怡飞读博的期间,也是中兴通信因为发展受到美国打压的时候。中兴的遭遇,让他义愤填膺,并暗暗发誓,努力让中国的5G走在美国的前面。

在这段困难的时间里,申怡飞没有退缩,在5G上不断深入的研究,终于在2019年初,也就是中兴被制裁的半年时间,他和自己的团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到今天,申怡飞也不过23岁的年纪,却是一位有着丰富科研经验的博士,沉迷于科研,专注于 科技 ,且有所成。和众多丰富的老者一样,给自己的肩上赋予重任,少年强则国强,这样的爱国且不断付出的人,才是祖国强大的中坚力量!

开挂这个词用得可真不好。要说开挂,也是他们的父母开挂了,生了这样高智商的天才孩子。但此后的路,还是靠他们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申怡飞出生于1997年,河北邯郸市人,他5岁上小学,从小聪明好学,动手实践能力强,8岁学习二胡,4个月后能熟练演奏七级曲目。2008年,11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邯郸一中少年部。

初中上了2年,提前免试进入高中,高中又只念了2年,2012年,读高二的他提前一年参加高考,并以优异的成绩被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录取。

大学时代,申怡飞又成为吴健雄学院建院十几年来第一个取得年级第一名的少年生。大四毕业时,申怡飞获得东南大学2016年“最具影响力毕业生”,并获得推免资格,到了“中国4G技术掌门人”的尤肖虎教授门下读研。

2016年,中国主推的极化码方案已入选5G标准 。而研究生期间,申怡飞最初的科研任务是搭建基于通用处理器的高效极化码平台,在初期的平台搭建阶段,由于数据量很大,运行一个程序往往需要好几天。他每天早出晚归,把实验室当家,全身心地投入到平台优化中。该平台从一开始一组数据运行需要两秒钟的时间,到现在一秒钟就可以运行二十万组数据,达到了国外最快课题组的速度。

这些都是申怡飞靠自己的努力完成的。当然,他的幸运也在于,他的杰出才智很早就为人所知,因此也得到了名师的指点。未来,申怡飞的道路必将越来越宽广,也希望他能成为中国通信领域的新的领军人物。

万蕊雪并没有申怡飞这样的天才经历,她完全是以师姐颜宁为榜样,靠勤奋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这个高度的。

万蕊雪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2013年的春季学期,身为系里专业排名第一的万蕊雪已经拿到了好几个保研夏令营的机会。然而,出于对生物学科的热爱以及通过生物研究治愈疾病的愿望,她决定去攀爬这个领域的高峰。于是她向施一公团队申请了生物大分子结构方面的生物学博士,而施一公亲自给她回电,邀请她加入。

虽然中大也是名校,但进入清华后,万蕊雪还是感到亚历山大。因此,她每天早早起床在黎明时分就到了研究室,到深夜才离开。她每天吃饭休息时间只有七个小时,工作时间平均达到了14个小时,每工作三小时休息才5分钟。

付出总会有收获,博士3年下来,她在《科学》杂志发表7篇第一作者论文,几乎每一篇都引起轰动、震惊生物学术界,好评如潮。《Cell》杂志上,她也拿了两篇。 2016年,万蕊雪入选了全国仅5人的 “未来女科学家计划”。2018年,荣获《科学》杂志和SciLifeLab颁发的2018年度青年科学家奖。2018年获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卓越学者;入选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新计划)”;2019年,入选2019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

很多人常说某某开挂,实际上,天赋恐怕只是一小部分原因。在现代科技活动中,反复不断地实践、思考、实践,才是发现科学真理的不二法则。

这位天才就是申怡飞,他出生于1997年。在读研期间,申怡飞凭借着自己多年来的积累,获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而在后来的日子中,他也负责对极化码进行了研发。可以说,在极化码技术成熟之后,5G的核心技术就得到了突破,而申怡飞也成为了中国5G技术的主导者之一

中国最年轻的5G研发者,竟是22岁的天才少年,成就让人直呼佩服!

发表论文时候的编码

问题一:期刊里的文章编号是什么意思 是每一篇文章的编号,如1000-1000(2010)01-0001-01,分别为期刊国际标准刊号(出版年)期次-起始页鼎-该篇文章的总页数,现在已经用DIO编码代替。 问题二:论文中的文章编号是不是doi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杂志是:工程师发表评定职称论文的平台 国家级期刊,具有双刊号 发刊快 上网查询海(2-3个月龙源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 回答者是本刊编辑,欢迎投稿 问题三:国外期刊论文编号是什么意思 1、编号只是第一步,表示已经开始处理你的论文。接下来主编会初步评审你的论文,如果觉得你的工作没有意义,就会直接拒稿;如果通过初审,就会发给其他同行审稿;审稿完后,评审人员将意见发给主编,主编根据审稿人的意见决定是拒稿还是同意接收你的论文还是让你修改;正式接收后,论文转给出版社,这时候需要你签订版权协议之类;最后还要校稿,也就是最后给你一次修改一些低级错误的机会。最后你的论文才被刊出。不过具体能走到哪一步,就要看你论文的质量了。 2、原则上来说,你的行为是错误的,应该受到谴责的,叫做“一稿多投”。打个比方,你的行为好比同时跟多个姑娘谈恋爱,虽然你最后只跟一个人结婚,但这种“脚踏N只船”行为对其他姑娘是不公平的。 问题四:论文编号01-1012958表示公开发表吗 不是的,不明白你说的是什么意思。你给的这个论文编号,可能表示已经收到论文了。我还以为是杂志号呢,一看不是 问题五:论文中的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由谁填写? 一、论文中的中图分类号: 是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查找,也可上网ztflh/查询,格式:TG315.4 二:文献标识码: 文献标识码分为以下五种,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 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 说明: 1)不属于上述各类的文章以及文摘、零讯、补白、广告、启事等不加文献标识码。 2)中文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以 文献标识码:或[文献标识码]作为标识,如:文献标识码:A3)英文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以Document code:作为标识 规范对各类文章格式的要求有所不同。A类文章要求有中英文题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还要有汉语拼音的作者姓名;B类和C类文章要求有中文题名及作者姓名。 A类文献是期刊质量的一个标志。期刊中论著是期刊的核心部分,学术价值较高,一般都被定为A类文献;综述性文章一般篇幅较长,以江集文献资料为主,或着重评述,具有权威性,对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有引导作用定为A类。 论著摘要、报告、经验交流等类文章,文章标识码的统一存在一定困难,有的定为B,有的定为其它,须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况分别对待。 述评、专题讨论等一般标识定为C;简短的报告、短篇报道一般定为D。 文献标识码一般不需要作者标注,而是由期刊专职人员根据文章内容划分的。 目前文献标识码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规范和统一。 三、文章编号 是由期刊专职人员给的编号,自已无法填写。 问题六:投稿论文编号是什么啊,怎么确定?或者在哪里找? 论文编号,在投稿后会自动产生一个号如 MAGA-S-09-00228,编辑办公室处理后S将变为D,编号也要变,如MAGA-D-09-00198 (通常变小)。一般情况下,期刊会发信告诉你投稿论文编号并且出现在你投稿系统的状态栏里。 问题七:如何查询论文编号 那是社里安排的 每个杂志社都不一样的吧 你是在线投稿的么

不会影响的。 个人如果在发表论文时所填的邮政编码写错了,其实对于个人来说是没有任何影响的。因为在论文的下方有作者的姓名单位等其他信息,只是邮编错的话,没有人会在意的。而且审核的话只适合论文的质量,不会审核邮编这些信息的。

  • 索引序列
  • 极化码论文什么时候发表的
  • arikan极化码论文发表时间
  • 发表论文时候的编码是什么
  • 极化码论文发表杂志
  • 发表论文时候的编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