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雪朝》诗集。1923年《毁灭》长诗。1924年《踪迹》诗和散文。1928年《背影》散文。1930年《春》散文。1934年《欧游杂记》散文。1936年《你我》散文。1943年《匆匆》散文。1944年《伦敦杂记》散文。1945年《国文教学》论文集。1946年《经典常谈》论文集。1947年《诗言志辨》诗论。1947年《新诗杂谈》诗论。1948年《标准与尺度》杂文集。1948年《语文拾零》论文集。1948年《论雅俗共赏》杂文集。
老舍先生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满族,北京人(正红旗)。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老舍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小说)《茶馆》《龙须沟》(话剧)等。北京市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巴金晚年患有帕金森氏症、慢性气管炎、高血压、恶性间皮细胞瘤等多种疾病,曾表示要求安乐死。“激流三部曲”:《雾》《雨》《电》 散文集《随想录》(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曾任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巴金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索桥的故事》《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家》、《春》、《秋》,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雾》《雨》《电》1982年获“国际但丁文学奖”。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和《晚晴集》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其中《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表现了她对儿童的爱,她希望儿童们能有一个美好的心。她的作品还有诗集《繁星》、《春水》,为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以“自然”“童真”与“母爱”为主题,以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自然的赞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为主要内容,表达了她对母亲的情感、对孩子的喜爱、对自然的赞叹及对人生的理解,被著名作家茅盾称为繁星格与春水体。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冰心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孩子,把孩子看做“最神圣的人”,认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应该好好呵护,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美。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代表作品: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主要作品有《寻朝》、《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郑振铎(duó),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又是著名作家、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训诂家。代表作品: 《猫》,《我们是少年》 李广田(1906~1968),散文家。号洗岑,笔名黎地、曦晨等。山东邹平人。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外语系,次年开始发表诗文。1935年大学毕业,回济南教中学。曾与北大学友卞之琳、何其芳合出诗集《汉园集》。他是中国现代优秀的散文作家之一,先后结集的还有《雀蓑集》、《圈外》、《回声》、《日边随笔》等。 1968年11月,被极左路线迫害致死。
老舍,中国小说家、剧作家。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满族,祖籍北京。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成都一个旧式的大家庭中。1920年秋巴金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读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大量阅读西方文学和社会科学著作,尤其受到社会主义思潮中无政府共产主义理论的影响。1921年与朋友一起参与半月社和均社等社会团体的工作,1922年开始发表诗歌创作。1923年4月离开成都,到上海、南京等地,并在东南大学附中读完中学。1925年与朋友组织民众社,办《民众》半月刊,并从事无政府主义的理论探索和社会运动。1927年巴金赴法国巴黎求学,这期间积极参与营救被美国政府陷害的意大利工人领袖萨坷、凡宰特的国际性活动,并受其影响写作了中篇小说《灭亡》,歌颂为理想而献身的革命青年。1929年回国后,因无政府主义运动已经失败,将绝望与愤怒的心情寄托于文学虚构。所创作的小说有两大主题:一是探索青年人追求理想和信仰的道路,代表作有《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二是揭露封建家庭制度的弊害,以影射社会专制制度的罪恶,代表作有《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热烈、真诚,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她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海战,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后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冰心出生后只有7个月,便随全家迁至上海,4岁时迁往山东烟台,此后很长时间便生活在烟台的大海边。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心胸;而父亲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也深深影响着她幼小的心灵。曾经在一个夏天的黄昏,冰心随父亲在海边散步,在沙滩,面对海面夕阳下的满天红霞,冰心要父亲谈谈烟台的海,这时,父亲告诉小女儿:中国北方海岸好看的港湾多的是,比如威海卫、大连、青岛,都是很美的,但都被外国人占领了,“都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只有烟台是我们的!”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幼小冰心的心灵。 在烟台,冰心开始读书,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已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7岁即读过《三国演义》、《水浒》等。与此同时,还读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部丛书”,其中就有英国著名作家迭更斯的《块肉余生述》等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在读《块肉余生述》时,当可怜的大卫,从虐待他的店主出走,去投奔他的姨婆,旅途中饥饿交迫的时候,冰心一边流泪,一边扮着手里母亲给她当点心的小面包,一块一块地往嘴里塞,以证明并体会自己是幸福的! 辛亥革命后,冰心随父亲回到福州,住在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一座大院里。这里住着祖父的一个大家庭,屋里的柱子上有许多的楹联,都是冰心的伯叔父们写下的。这幢房子原是黄花岗72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家的住宅,林氏出事后,林家怕受诛连,卖去房屋,避居乡下,买下这幢房屋的人,便是冰心的祖父谢銮恩老先生。在这里,冰心于 1912年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成为谢家第一个正式进学堂读书的女孩子。 1913年父亲谢葆璋去北京国民政府出任海军部军学司长,冰心随父迁居北京,住在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次年入贝满女中,1918年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向往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五四”运动的爆发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冰心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振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她全身心地投入时代潮流,被推选为大学学生会文书,并因此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的工作。在爱国学生运动的激荡之下,她于1919年8月的《晨报》上,发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后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由于作品直接涉及到重大的社会问题,很快发生影响。冰心说,是五四运动的一声惊雷,将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之后所写的《斯人独憔悴》《去国》《秋风秋雨愁煞人》等“问题小说”,突出反映了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面对新世界两代人的激烈冲突以及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苦痛。其时,协和女子大学并入燕京大学,冰心以一个青年学生的身份加入了当时著名的文学研究会。她的创作在“为人生”的旗帜下源源流出,发表了引起评论界重视的小说《超人》,引起社会文坛反响的小诗《繁星》《春水》,并由此推动了新诗初期“小诗”写作的潮流。1923年,冰心以优异的成绩取得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20岁出头的冰心,已经名满中国文坛。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因祖父、父亲都定居扬州,故又自称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20年毕业后在江苏、浙江多所中学教书。在大学学习和中学任教时期开始了新诗创作。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影响很大。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开始创作散文并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28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散文作家。1931年留学英国,1932年回国,仍在清华大学任教并兼任中国文学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任西南联大教授。1946年回北京清华大学旧居,1948年8月12日病逝。 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的早期成员,是著名的诗人、散文作家、学者、民主战士。 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文献学家、艺术史家、考古学家。笔名有西谛、C.T.、郭源新等。郑振铎祖籍福建长乐,1898年12月19日出生于浙江永嘉(今温州)。1917年夏,靠亲友的帮助到北京进铁路管理学校求学,课余读了不少西方社会学著作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思想上、文学上都受到启蒙教育。不久结识瞿秋白、耿济之、许地山等人;五四运动爆发时,他们各自成为所在学校的学生代表,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运动。1919年11月,他们一起创办了《新社会》旬刊,提倡社会改造。1919年12月,《新中国》月刊发表了他翻译的列宁的《俄罗斯之政党》。1920年夏,他和耿济之共同翻译了《国际歌》歌词。李广田(1906~1968),散文家。号洗岑,笔名黎地、曦晨等。山东邹平人。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外语系,次年开始发表诗文。1935年大学毕业,回济南教中学。曾与北大学友卞之琳、何其芳合出诗集《汉园集》。《汉园集》(诗集)与何其芳、卞之琳合集,1936,商务 《画廊集》(散文集)1936,商务 《银狐集》(散文集)1936,文生 《雀蓑集》(散文集)1939,文生 《圈外》(散文集)1942,重庆国民图书 李广田作品《回声》(散文集)1943,桂林春潮社 《欢喜团》(短篇小说集)1943,桂林工作社 《诗的艺术》(诗论)1943,开明 《灌木集》(散文选集)1944,开明 《金坛子》(短篇小说集)1946,文生 《引力》(长篇小说)1947,晨光 《日边随笔》(散文集)1948,文生 《创作论》(论文)1948,开明 《文艺书简》1949,开明 《西行记》(散文集)1949,文化工作社 《散文三十篇》1956,作家 《春城集》(诗集)1958,作家 《李广田散文选》1980,云南人民 《李广田作品选》1981,外文 《李广田散文选集》1982,百花 《李广田诗选》1982,云南人民 《李广田文集》(1一5卷)1983-1986,山东文艺 《李广田代表作》1987,黄河 《阿诗玛》(长诗)据傣族民间故事整理,1960,人文
朱自清走上文学道路,最初以诗出名,发表过长诗《毁灭》和一些短诗,收入《雪朝》和《踪迹》。
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起,致力于散文创作,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和杂文集《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
他的散文,有写景文、旅行记、抒情文和杂文随笔诸类。先以缜密流丽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写景美文,显示了白话文学的实绩;继以《背影》、《儿女》、《给亡妇》等至情之作,树立了文质并茂、自然亲切的“谈话风”散文的一种典范;最后以谈言微中、理趣盎然的杂感文,实现了诗人、学者、斗士的统一。他对建设平易、抒情、本色的现代语体散文作出了贡献。
作为学者,朱自清在诗歌理论、古典文学、新文学史和语文教育诸方面研究上都有实绩。论著有《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经典常谈》、《国文教学》(与叶圣陶合著)和讲义《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等。著述收入《朱自清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言。遗著编入《朱自清集》、《朱自清诗文选集》等。 朱自清的《匆匆》、《春》等文章均列入我国中小学语文课本。
作为一个“90后”的年轻人,如果说我对中国传统古籍经典开始有了一些初步基础学习的话,我想,朱自清先生应该是我一位十分重要的引领人。
朱自清先生出生于1898年,江苏省海州(今东海县)人。朱自清先生文史兼长,尤擅诗论,不仅以诗人、散文家著称于世,更是一位成就卓越的学者、通才。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不仅在我们幼年启蒙之时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常读常新,百读不厌。朱自清先生的学术著作,更是很多成年人文化“启蒙”的经典教材。
著名文史学家王瑶先生青年时期师从朱自清先生,王瑶先生在《念朱自清先生》一文中说:“他虽然是有成就的专门学者,但并不鄙视学术的普及工作。他不只注意到学术的高度和深度,更注意到为一般人所能接受的广度。”把我领到中国传统古典之学大门口的,正是朱自清先生《经典常谈》这本小册子。这本书是1938年9月朱自清先生为当时的教育部编写的教科书目录,1942年编订成册出版。这本书深入浅出,文词平实,几乎没有深奥的术语,内容丰富,条理明晰,通俗易懂,轻松有趣,“确是罕见的普及古代文献知识的读物”。
这本书以介绍古书经典为主,涵盖经史子集的必读书目,类似于名著导读。全书以文字之学居首,以《说文解字》为第一,《周易》第二,《尚书》第三,《诗经》第四,“三礼”第五,《春秋》三传第六,“四书”第七,《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诸子第十,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文为第十三,是全书末章,有总结全书的意思。
从甲骨卜辞,一直说到清末“新文体”、五四运动之后白话文畅行。全书最终,朱自清先生说:“中国一切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语言的现代化也是自然的趋势,并不足怪的。”朱自清先生写下这话距今已有80年,今天听来,非但没有过时,反倒似乎更是在说明当下发生的事实。
朱自清先生《经典常谈》这部小册子,成为了我在成年时期的一本启蒙教材。朱自清先生自序此书说:“如果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编撰者将自己庆幸,在经典训练上,尽了他做尖兵的一分儿。可是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如果说,我是那个在经典之海中希望有所收获的渔人,那么朱自清先生的这部书便是他赠给我这渔人的筌箵。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读《经典常谈》纪念朱自清先生逝世70周年
《唐代的书法教育与科举》,书法研究,2003年,总123期。《两晋的书法教育》,中国书法(青年版),2004年10月。《文房用具对两晋书法的影响》,中国书法,2004年6月。《流行书风浅议》,美术观察,2003年12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中国艺术报,2003年8月1日。《书法风格的多样性和一致性》,书与画,2003年12月。《两晋的章草书》,书法赏评,2004年第4期。《西晋的隶书》,书法世界,2004年第12期。《书法风格形成的主观因素》,中国书画,2004年3月。《书法风格概念阐释》,书法导报,2004年5月26日。《正体变态之宗》,书法导报,2003年2月。《书法与养生》,书法世界,2003年3月。《禅宗与古文人书法》,开封大学学报,1997年2期。《二王笔法与书风》,艺术百家 ,2008年2月。《略论魏晋南北朝书画艺术的觉醒》,中国书画 ,2008年4月。《书法的当代“标准”》,美术观察,2008年6月,P24-25。《钟繇的书法艺术和美学思想》,书法,2008年11月。《两晋书法世家形成的原因》,中国美术研究2008年10月。《论流行书风》,中国教育报(转载),2008年7月14日。《文艺思潮对两晋书法的影响》,文艺研究,2009年1月。《晋代书法对后世的影响》,中国书画,2009年2月。《论晋代书法世家的异同》,中国书法,2009年3月。《西晋隶书》,艺术中国,2010年3月。《书法的当代标准》,当代中国书法论文选——批评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编,荣宝斋出版,2010年。《书法风格是书法家企求的最高境界》,中国艺术报,2011年11月。
余松波,男,中共党员,1944年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退休前任武汉体育学院副院长。
曾任湖北省楚慈书画院执行院长、湖北省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诗词学会第五届常务理事,著有《三泛斋诗笺》。
现为《浣花诗社》成员、八福康书画院院长。
余松波自幼受当时名震乡里的堂伯父余少兰影响,对书法产生深厚兴趣并跟随伯父学习书法,中学兼受班主任杨师彧老师指导,书体从赵、柳入手,兼习二王,几十年如一日,勤耕不辍。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于湖北中医学院工作期间,与书友发起成立武汉书法艺术专修学院湖北中医学院分院,聘请吴丈蜀、孙方、谷有荃等诸多名家执教。在与众名家的交流学习中,深入钻研,使书法创作和书学理论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同时与著名篆刻家谷有荃先生交往甚密,虚心向谷老求教,在篆刻艺术方面亦有心得。
余松波先生博览群书,尚古崇今,为人谦和,在艺术道路上结交了众多良师益友,相互交流学习并倾力践行,成就了他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创作水平,涉猎于书画、篆刻、诗词、摄影、收藏等诸多领域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989年3月,其书法论文《从书法热到比较书法学》在湖北省首届书法理论研讨会上获得好评,幸得陈方既老先生提携介绍,于1989年7月加入湖北省书法家协会。随后于1990年3月加入湖北省书学研究会(湖北省书画研究会的前身)。先后写作发表《经意浅说》等书法论文数篇。书法作品曾在多家杂志刊物发
表,有的作品被国际乒联博物馆(中国乒乓球博物馆)、中国体育博物馆、湖北省档案馆、湖北省图书馆、四川省安仁镇、广东六祖寺、江夏灵泉寺等单位收藏,部分作品还被法国、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的国际友人所收藏。
我也想问同样的问题,手机上可投稿吗?
现在很多报社以及相关的杂志都有自己的投稿邮箱,如果不清楚可以搜索相关的公众号或者官网,获取相关的投稿途径,然后发表自己的作品。
我有诗词想发表
一、联系当地作家协会,作协内包含诗词,当地文联一般有自己的刊物,作协隶属文联,所以可能优先发表。另外,本地的各个诗词协会积极入会,一般都有刊物,都会定期出刊,只需联系其负责人就行。二、本地电视台的电视栏目、报纸、收音机栏目等问问有没有这类的投稿专栏。三、积极加入外地搞得活跃的作家协会,积极给外地刊物投稿。四、你想在哪个刊物上发表,就上网查那个刊物的联系方式。 放心,只要进入这个群体了,大家都认识一些这样的资源,会互相介绍的。
《唐代的书法教育与科举》,书法研究,2003年,总123期。《两晋的书法教育》,中国书法(青年版),2004年10月。《文房用具对两晋书法的影响》,中国书法,2004年6月。《流行书风浅议》,美术观察,2003年12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中国艺术报,2003年8月1日。《书法风格的多样性和一致性》,书与画,2003年12月。《两晋的章草书》,书法赏评,2004年第4期。《西晋的隶书》,书法世界,2004年第12期。《书法风格形成的主观因素》,中国书画,2004年3月。《书法风格概念阐释》,书法导报,2004年5月26日。《正体变态之宗》,书法导报,2003年2月。《书法与养生》,书法世界,2003年3月。《禅宗与古文人书法》,开封大学学报,1997年2期。《二王笔法与书风》,艺术百家 ,2008年2月。《略论魏晋南北朝书画艺术的觉醒》,中国书画 ,2008年4月。《书法的当代“标准”》,美术观察,2008年6月,P24-25。《钟繇的书法艺术和美学思想》,书法,2008年11月。《两晋书法世家形成的原因》,中国美术研究2008年10月。《论流行书风》,中国教育报(转载),2008年7月14日。《文艺思潮对两晋书法的影响》,文艺研究,2009年1月。《晋代书法对后世的影响》,中国书画,2009年2月。《论晋代书法世家的异同》,中国书法,2009年3月。《西晋隶书》,艺术中国,2010年3月。《书法的当代标准》,当代中国书法论文选——批评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编,荣宝斋出版,2010年。《书法风格是书法家企求的最高境界》,中国艺术报,2011年11月。
(一)入选研讨会:1、论文入选浙江首届书法艺术节“浙江近现代书法史论研讨会”并参与大会宣读(浙江省文化厅、书法家协会主办,杭州,1991年)2、论文入选全国书法批评年会(中国书法杂志社主办,四川,1992年)3、论文入选第六届全国书学讨论会(中国书协主办,郑州,2004年)4、论文入选其他省级学术研讨会若干次(略)(二)获奖:1、第六届全国书学讨论会论文一等奖。(中国书协主办,郑州,2004年)2、第四届广西文艺评论奖一等奖。(广西文学艺术联合会,南宁,2004年)3、中国精典文库征文论文一等奖。(中国老年基金会,北京,2004年)4、第五届广西文艺评论奖二等奖。(广西文学艺术联合会,南宁,2005年)5、第六届广西文艺评论奖一等奖。(广西文学艺术联合会,南宁,2006年)6、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提名。(中国书法家协会,2006年)7、第七届桂林市文艺创作金桂奖(桂林市人民政府,2007年)(三)论文发表:1、《论书法艺术的造型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2、《论丰子恺的艺术观》(《浙江近现代书法研究文集》,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年出版)3、《从浮浅的表现到深邃的思考》(河南美术出版社《青少年书法》,1993年第10期,)4、《论书法批评的历史文化构建》(中国书法,1993年第6期)5、《书法艺术的结构美》(金开诚、王岳川主编,国家“八五”重点图书《中国书法文化大观》,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6、《论“读画”》(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7、《胸中有宇宙,画山如画人——论中国山水画的传统范式》(社会科学家,1997年第3期)8、《宋人生唐后,开辟真为难——论黄山谷的书法创作心态》(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9、《篆书内质退化的文化阐释》(安徽美术出版社《书法之友》,2001年第1期)10、《石涛绘画观念的生化论特征》(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2期)11、《吴玉如书论》(刘正成、王睿主编《现代书家书论》,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12、《当代书法的艺术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关系》(①安徽美术出版社《书法世界》,2003年第10期.②第四届广西文艺评论奖一等奖,广西文学艺术联合会,南宁,2004年7月)13、《审美变形的艺术表达机制》(书法报,2004年第10期)14、《当代中国书法现代性的艺术表达机制》——①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主编《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4月。②《中国百业论著》,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年1月。 ③《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④获第六届全国书学讨论会论文一等奖(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郑州。大会宣读)。 ⑤第五届广西文艺评论奖二等奖(广西文学艺术联合会,南宁,2005年9月)。⑥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提名。(中国书法家协会,2006年)15、《大众文化时代的书法艺术现代性问题》(理论与创作,2004年第3期)16、《中国书法之“韵”的话语表达及其历史演进》(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2期)17、《历史与未来:从王羲之现象看传统的承续与转型》,《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美术学专辑》,(2004年10月)18、《以气驭形,豪宕奇伟——论帅立志先生的书法艺术特色》,《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美术学专辑》,(2004年10月)19、《书法艺术的双重性——邱志文的书法理论与创作》,安徽美术出版社《书法之友》,2002年第8期20《营造大气格的时代艺术——屈则俭的书法创作》,《广西画报》,2005年6月下半月刊。21、《当代书法艺术的现代性与大众化》,黑龙江《书法赏评》杂志2005年第1期。22、《当代书法艺术审美形态的历史转型》,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2004年当代文艺论坛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六届广西文艺评论奖一等奖。(广西文学艺术联合会,南宁,2006年)23、《论书法现代性发展中的人文价值转型》,广西美术出版社《高等美术教育改革与思考》,2006年12月出版。24、《世纪跨越——广西文学艺术十三年现象研究》第十章《书法》,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25、《构建时代特色的书法艺术空间图式》,广西新闻图片画报社《广西画报》2007年3月上半月刊。26、《当代书画的表意实践与艺术机制》,中国文化传媒出版社《艺术收藏与投资》2007年总第28期。
2007年 《唐太宗书学理念与书艺实践冲突的政治因素》发表于《书法赏评》二○○七年第六 期(总第一百○一期)。2007《孙过庭<书谱>三处贬斥王献之的当代解读》发表于《书法报》二○○七年五月七日 第十八期第二十版。2008年 《元明文人印崛起的原因》发表于《文史杂志》二○○八年二月(总第一百三十四期)。(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四川省人民参事室主办)2008《唐太宗与王献之书法比较》发表于《河洛书法》二○○八年二月二十六日(第一期)。(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办)2008《当代广东书法教育的三大困窘》入选首届广东省高校教育研讨会于二○○八年四月十一日。(广东书法家协会主办)2008《书学理念与实践的不同步现象管窥》发表于第四届全国书法研究生书学学术周论文集二○○八年五月第一版。(首都师范大学主办)2008《唐太宗尊羲贬献论与书艺实践矛盾之窥探》入选四川省首届书法理论研讨会于二○○八年十月。(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办)2010年 《歪歪斜斜皆奥妙 万类归化一大同—记吾师陈沫吾先生》.中国文化出版社,2010,(6).第一作者2010《受儒学因素影响下的唐太宗尊羲贬献论》四川省第二届书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献出版社),2010,(8).第一作者。2010《董美人墓志》临习导读.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9).第二作者。2010《龙藏寺碑》临习导读.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9).第二作者。2010《儒学与唐太宗尊羲贬献论》.四川省第十三次书学讨论会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9).第一作者。2010《清代碑学视野下的章草转型及发展》.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2010,(10).第一作者。2010《书法与中国画在现当代的接受》.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12).第一作者。(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2010《从“拟之者贵似”到“不规规模拟”-对王铎摹古再认识》书法导报.河南文联出版社,2010,(1),第一作者。2011年 《汲取民间 同篆籀气-邓石如与颜真卿之比较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11,(6).第一作者。 (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2011《也谈书法的理论与技法》书法导报之经典精临,2011年9月7日。(书法导报主办)2011《铭刻人生方寸间---煮墨馆陈沫吾老师篆刻艺术赏析》发表于《文史杂志》2011年第六期。(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四川省人民参事室主办)
(一)入选研讨会:1、论文入选浙江首届书法艺术节“浙江近现代书法史论研讨会”并参与大会宣读(浙江省文化厅、书法家协会主办,杭州,1991年)2、论文入选全国书法批评年会(中国书法杂志社主办,四川,1992年)3、论文入选第六届全国书学讨论会(中国书协主办,郑州,2004年)4、论文入选其他省级学术研讨会若干次(略)(二)获奖:1、第六届全国书学讨论会论文一等奖。(中国书协主办,郑州,2004年)2、第四届广西文艺评论奖一等奖。(广西文学艺术联合会,南宁,2004年)3、中国精典文库征文论文一等奖。(中国老年基金会,北京,2004年)4、第五届广西文艺评论奖二等奖。(广西文学艺术联合会,南宁,2005年)5、第六届广西文艺评论奖一等奖。(广西文学艺术联合会,南宁,2006年)6、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提名。(中国书法家协会,2006年)7、第七届桂林市文艺创作金桂奖(桂林市人民政府,2007年)(三)论文发表:1、《论书法艺术的造型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2、《论丰子恺的艺术观》(《浙江近现代书法研究文集》,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年出版)3、《从浮浅的表现到深邃的思考》(河南美术出版社《青少年书法》,1993年第10期,)4、《论书法批评的历史文化构建》(中国书法,1993年第6期)5、《书法艺术的结构美》(金开诚、王岳川主编,国家“八五”重点图书《中国书法文化大观》,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6、《论“读画”》(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7、《胸中有宇宙,画山如画人——论中国山水画的传统范式》(社会科学家,1997年第3期)8、《宋人生唐后,开辟真为难——论黄山谷的书法创作心态》(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9、《篆书内质退化的文化阐释》(安徽美术出版社《书法之友》,2001年第1期)10、《石涛绘画观念的生化论特征》(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2期)11、《吴玉如书论》(刘正成、王睿主编《现代书家书论》,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12、《当代书法的艺术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关系》(①安徽美术出版社《书法世界》,2003年第10期.②第四届广西文艺评论奖一等奖,广西文学艺术联合会,南宁,2004年7月)13、《审美变形的艺术表达机制》(书法报,2004年第10期)14、《当代中国书法现代性的艺术表达机制》——①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主编《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4月。②《中国百业论著》,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年1月。 ③《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④获第六届全国书学讨论会论文一等奖(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郑州。大会宣读)。 ⑤第五届广西文艺评论奖二等奖(广西文学艺术联合会,南宁,2005年9月)。⑥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提名。(中国书法家协会,2006年)15、《大众文化时代的书法艺术现代性问题》(理论与创作,2004年第3期)16、《中国书法之“韵”的话语表达及其历史演进》(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2期)17、《历史与未来:从王羲之现象看传统的承续与转型》,《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美术学专辑》,(2004年10月)18、《以气驭形,豪宕奇伟——论帅立志先生的书法艺术特色》,《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美术学专辑》,(2004年10月)19、《书法艺术的双重性——邱志文的书法理论与创作》,安徽美术出版社《书法之友》,2002年第8期20《营造大气格的时代艺术——屈则俭的书法创作》,《广西画报》,2005年6月下半月刊。21、《当代书法艺术的现代性与大众化》,黑龙江《书法赏评》杂志2005年第1期。22、《当代书法艺术审美形态的历史转型》,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2004年当代文艺论坛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六届广西文艺评论奖一等奖。(广西文学艺术联合会,南宁,2006年)23、《论书法现代性发展中的人文价值转型》,广西美术出版社《高等美术教育改革与思考》,2006年12月出版。24、《世纪跨越——广西文学艺术十三年现象研究》第十章《书法》,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25、《构建时代特色的书法艺术空间图式》,广西新闻图片画报社《广西画报》2007年3月上半月刊。26、《当代书画的表意实践与艺术机制》,中国文化传媒出版社《艺术收藏与投资》2007年总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