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队完成,论文作者人数一般是2到5人,分为通讯作者、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等,也可以是一个人发表。
但是有的学术水平比较高的论文,一个人是完成不了的,像评高级职称的核心论文或者是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一般是需要一个小组一起完成的。如果一个人能完成自然是好的,因为这样评职称加分就都是自己的,如果多个人的话,是根据作者的署名位置来加分的,所以得根据实际情况来看。
职称论文发表是很关键的,但是有一点并不是什么时间发表论文都可以的,如果错过最佳评职称时间,再优秀的论文都是无效的。职称评定是有时间限制的,要在职称评定截止时间之前做好准备,能个人发表论文自然是好的,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出发。
论文多人署名
1、多人合作的论文,署名是个关键问题,需要特别注意,需要作者清楚地把握基本署名准则。论文作者署名最关键的两个角色就是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了,通讯作者是论文发表的总指挥,第一作者是论文发表的总执行,这两类作者在论文发表中都是发挥关键作用的,所以这两类作者对个人晋升的作用最明显。
2、对于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的区分,是很多人难以把握的事情。一般来说,第一作者对文章的参与度和贡献度是最高的,而通讯作者是对论文发表中所有事宜的做总的把控,所以还是很容易区分的。
据学术堂了解,医学论文往往能反映一个医学工作者的学术水平,因此在某些情况下需要根据论文对该作者的技术业务进行衡量和评价;但若只是为了拿出论文而撰写论文,那就偏离了科学活动的方向,也歪曲了撰写论文的目的。对于医学总体来说,医学论文则是反映医学科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表明医学科研动向的一些信息,也是推动医学进步的有效形式。 那么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论文,下面详细为你介绍:一、标题 (title)标题亦称文题、题目、题名或篇名,是一篇论文的核心内容的高度精华。拟定标题犹如画龙点睛,关系着整个作品的形象,因此通常是在论文全部完成之后经过反复推敲而得。标题应选用几个最恰当的词加以逻辑组合,使之能全面、确切、具体而又简明地反应出文章的特定内容。二、作者(author)论文标题下应有作者的署名及其所在单位名称和地区邮政编码等。此处的作者应是该项科研课题的承担者及其主要合作者,表示对论文的内容负责,当然也是接受褒奖的依据。三、提要与关键词(synopsis and key words)此项内容的名称目前尚不甚一致,有作“提要”或“内容提要”者,亦有作“摘要”或“概要”者。在西方医学期刊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常分别采用Abstract、Synopsis、Summary等不同的词(。四、引言(Introduction)引言亦作导言、前言、序言或绪言,其意皆同。引言是正文的开端部分,起着引导或破题与承题的作用,能给人以一个概括印象并提供预备性知识,以便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全文的内容。五、方法(methods)有些人也常将这一部分的段落标题写成研究对象与方法(subjects and methods)、临床资料与方法(clinical data and methods)或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等。本段内容主要是体现该项研究的科研构思与实验设计,使人了解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有关研究对象的各种情况;也是衡量该论文的科学性的一个重要部分。六、结果(results)这一部分是研究者的主要劳动成果,是该项工作所获成绩之总汇,但其内容的表现形式却不应该为大量原始记录的堆积和罗列,而应是经过统计学处理并科学地组织起来的一系列重要数据。七、讨论(discussion)讨论是对研究结果进行理论思维和理性认识的部分,可占全篇论文的较大篇幅。本部分的中心任务是将所获得的资料加以系统化和理论化,同时作出科学的解释与评价,并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为本项研究的结论打下基础。八、结论(conclusion)结论可以单独形成一个段落,亦可置于“讨论”之末而不另立段落标题,近年趋于向后一种形式发展。如果长篇文章,而且结论明确、条理分明,仍应设此段落,可以起到鲜明突出并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用。九、小结(summary)小结是文末的收尾部分,在前些年的论文中往往单列一项。通常有两种写法:一是按照一般文章的格局,对全文的始末作一概括性归纳,以结束全篇;另一是按照科研论文的撰写习惯,将本项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作一简要概述,以数行文字集中加以表达。后一种笔法基本上相当于内容提要,因而近些年来不少刊物已明确规定,几正文前有内容提要者文末之小结应删减。十、参考文献(references)在一篇科研论文的末后,均应按照有关规定正确地列出参考文献。然而,在目前的一些医学论文(包括论文手稿和已刊出的论文)中,参考文献部分存在的问题可谓最多。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对论文中“参考文献”一项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②文献条目的书写质量较差;③对列出文献的重点和数量掌握不好;④ 文献条目的书写格式不够标准。十一、其他(miscellaneous)一般的科研论文由前述十项内容已基本上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但在某些情况下还需要附加一些东西,如致谢、附录、补充等,另外,每篇论文的末尾均应注有明确的日期。十二、文摘(abstract)文摘并非科研论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是与论文并列的繁简篇;不过,较重要的论着均应在正文之外另附文摘。文摘的主要用途是为二次文献编辑(信息的二次加工处理)提供一个适当的资料模式,同时亦可供读者初步阅读(以决定是否需要去查阅全文)和剪贴文献卡片等。目前我国医学期刊对文摘的要求有两种,一是中文文摘,一是英文文摘;前者可供国内各专科医学文摘期刊选用或其他杂志转载,后者则着眼于国际学术交流。
医学论文写作五大要素医学论文是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文字记录和书面总结,是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取得学历、学位、晋升职称的必要条件 。医学论文一般分为药学论文,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报道医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是医学科学研究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是人类医学科学发展和进步的动力。 从事医学科研究工作的同志,经常撰写医学论文,不仅可以扩大视野,掌握国内、外医学动态,而且能提高科研设计能力和研究能力,以及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反过来,如果科研能力、业务水平及教学能力提高了,工作成绩显著,又能写出高质量的医学论文。论文一经发表,即被社会所承认,也是该项目取得科研成果的必要途径。 由此可知,医学论文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省、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医学科学水平和工作风貌,更能反映出人才的多少和水平的高低。因此,如何撰写出高质量的医学论文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是摆在每个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提高大家的医学论文写作水平,本文重点介绍医学论文写作必备的五个方面。第一:思想性 医学论文是专业性、探索性很强的文章,它的基本任务是探索未知,具体讲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即提出前人从未提出过的问题,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 然而,医学论文同样要体现党和国家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医学科学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医学界的学术交流。 同时,在医学科学研究工作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要遵守国家法令,执行著作权法、保密和技术专利等有关规定。做到尊重科学,讲究道德,反对作假,反对剽窃。让医学技术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讲,“文如其人”;所以,医务工作者有了好的思想才会有好的主题,有了好的主题才会有好的结论,最后才会有好的论文发表。第二:创新性 科学贵在创新,只有不断创新,人类社会才会进步,医学科学也不例外。 所谓“创”,是指医学论文所报道的主要科研成果是前人没有做过或没有发表的“发明”、“创造”,而不是重复别人的工作。 所谓“新”,是指医学论文所提供的信息是鲜为人知的,非公知公用,非模仿抄袭的,即指医学的研究性课题,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边缘学科等三个领域。 此外,即所谓推广性课题研究:在此类研究当中,如果是模仿和重复他人课题或研究,应仿中有“创”、推陈出“新”。作者应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新见解,产生出一种新的理论或技术,只有在一定程度上创新,才会从新的角度反映出新的成就。如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的推广应用,以及老药新用,古方今用等项目,亦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边缘学科等三个领域的推广应用性课题。第三:科学性 衡量医学论文水平的首要条件是论文的科学性。在评价医学论文时,主要看科研设计是否严密合理,方法是否正确,资料是否完整可靠,依据是否准确并符合统计学要求,结果是否科学严谨,结论是否妥当并有充分依据等等。 医学论文写作的科学性,具体包括“三严”和“五个体现”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撰写医学论文,必须贯彻“三严”精神。 众所周知,按医学论文来源分类:(1)、分为原著(包括论著、著术及短篇报道)和编著(包括教科书、参考书、专著、文献、综述、讲座、专题笔谈、专题讨论等)两类;(2)、按论文写作目的分类为: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两类;(3)、按医学学科及课题性质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 、康复医学等四类;(4)、按论文的研究内容分:实验研究论文、调查研究论文、实验研究论文、资料分析论文、经验体会论文五类;(5)、按论文的论述体裁分为:论著、文献、综述、述评、讲座、技术与方法、个案报告和医学科普论文等。所以,作者必须根据自己研究工作和研究资料的内容,选择相应体裁的论文表达形式。1、坚持严肃的态度:有一种观点认为“态度决定一切”。医学工作者只有思想端正,对待科学严肃认真,不夸大其词,不掺杂水份,才可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2、坚持严谨的学风:如果没有严谨的学风,心浮气躁,沉入不到你所从事的研究当中去;或者被别的议论轻易改变自己的观点或实验过程,均难以得出正确的3、坚持严密的方法:每一项实验或者临床观察,均应有严密的计划和步骤。在应用严密的操作和相关的程序当中,更不允许随意更改自己的科研设计和论证。 所以,一篇好的医学论文诞生,既要有好的选题,好的设计,又要有具体的实施和认真的总结,作者必须把握好每一个环节,做到“严肃、严谨、严密”。有的人临时想写一篇论文,平时没有选题、没有设计、没有素材、更谈不上积累,怎么能临时写出论文呢?所以,医学论文来不得半点想当然、来不得半点虚假。撰写医学论文必须具有“五个体现”1、体现真实性 医学论文必须取材可靠,有原始资料和记录,实验结果务必忠于事实和主题,无夸大之处,更不能因实验数据与设计有出入而轻易改变程序和操作方法。当你做出的实验失败了,只要找出失败的真正原因,你同样可以总结出有价值的论文,同样可以发表。你的论文告诉后来的研究者,在此课题研究的某一个方面上道路不通;它的意义也就是为后来的研究者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宝贵的时间。2、体现再现性 医学论文报道临床或实验观察所得出的结论,其所采用的实验对象、实验方法、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以及得出的结果,都必须经得起他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相同条件下的重复,并能得出相同的结果。 例如,我国有的医学论文虽然发表了,但别人重复不出你论文当中的结果,这样的医学论文没有任何价值。再如,我国医学工作者的医学论文寄到国外医学杂志发表时,其杂志社均有严格的审编过程,必要时有相应的机构再现你的论文结果,考察其可靠程度,然后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发表。3、体现准确性 医学论文中,数据必须准确,必须反复探讨,特别是统计学处理。例如:有的论文作者演算数据错误,编辑也未严格把关,不知不觉中统计学出了差错,文章虽然发表了;但最后在评职称中,错误被评审的专家核查出来了,当事人未能晋升上职称还不知是什么原因,这样的教训值得引起大家注意和重视。 另外,论文中的引文,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的文献资料,引用一定要准确,引文用词必须规范,术语必须准确;自己的论文推导出来的结论必须合乎逻辑,表达准确。因此,在你的论文完成之前,那怕是一个标点、一个字符、一个数据你都必须核对得准确无误。4、体现逻辑性 我们写作医学论文,必须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不能概念不清,判断不当,更不能证据不足,论证不力,导致观点不明。 目前,对医学论文的格式要求各家杂志社不尽相同;因此,作者在写作前,必须参阅你想投稿的医学期刊,每一种期刊都有它相应《投稿须知》或《稿约》。通常情况下,以中华系列杂志的《稿约》要求为标准,从文题、署名、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主题词、正文、参考文献等多个方面把握全篇。5、体现公开性医学论文的作者要客观真实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切忌片面性和说过头话。对临床实验结果要如实所映,不能任意取舍,不摒弃偶然现象。例如:某人做一项临床研究,对200例病人进行药物疗效观察,结果只有50例有效,有效率为25%;而作者若舍弃100例无效病例,只报道100例,仍保留50例有效,会导致有效率为50%的错误结果。 此外,我们引用他人科研成果或文献资料时,必须亲自查阅,注明出处,以示对作者的尊重和公正。第四:实用性 医学论文发表后,对人类医学事业具有使用价值,是一种社会承认的劳动。发表论文最终目的就是给同行参阅,效仿使用,推动医学事业的向前发展。如读者用了你的论文中提供的方法,则必然有效,能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从现代需要的观点出发,医学论文有的能解决防病治病的实际问题,具有实用价值;有的着眼示来,能促进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社会价值。 如果一篇医学论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不仅谈不上发表,更谈不上它存在的价值;即使这样的论文侥幸发表了,别人一看就知道没有水准,一看就知道是关系稿、凑数稿,更经不住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将对作者、编者、以及该医学期刊都是一个不少的负面影响。第五:可读性 撰写医学论文是为了交流、传播,存储新的医学信息,让他人用较少的时间和脑力就能顺利阅读,以解论文的内容和实质。这不仅要求论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楚,用词准确;而且要求论文语言通顺,文风清新,可读性强。 一般我们在阅读时,首先会参阅论文的摘要。摘要一般在300~500字之间,英文摘要则相对具体些(600个实词左右),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部分,它是全篇内容的高度浓缩和提炼;也是整个论文的精髓和灵魂。读者只有在参阅论文摘要,确定其价值后,才会更进一步去参阅详细的内容,再去进一步去应用,所以摘要与正文同样重要。如为论著虽标引2~5个主题词。 正文语句结构多以主谓宾句为主,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实体;同时,必须让读者感受到文章的脉搏和灵气,体会到论文的思想和主题,有很强的可读性。 正文中的医学名词,以198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为标准。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版药典(法定药物),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计量单位必须是199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为蓝本。数字执行GB/T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统计学符号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文中缩略语尽量少用。参考文献, 按BG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 综上所述,以上“五大要素”是我们撰写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撰写医学论文的核心要素。总之,撰写医学论文时,我们必须客观地、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尽量反映我国医学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医学界学术交流。真正做一个发现医学真理、检验医学真理、实践医学真理、证实医学真理和发展医学真理的人。补充:医学论文的基本格式及写作方法(一)标题(title)标题要求:1.阐述具体、用语简洁:一般不超过20个字。2.文题相称、确切鲜明:标题体现内容,内容说明标题。3.重点突出、主题明确:突出论文主题,高度概括,一目了然。不足以概括论文内容时,可加副标题(破折号、括号或加序码)。(二)作者署名(author)1.作者署名的意义(1)明确论文责任:文责自负(2)获得应有的荣誉:载入科技发展的史册(3)文献检索的需要:著者检索(4)明确著作权:人身权和财产权2.作者署名的原则署名的个人作者,只限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定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做出贡献,以及参加撰写论文并对内容负责的人。(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3.作者署名的要求(1)分为集体署名和个人署名。(2)第一作者应是论文课题的创意者、设计者、执行者,是论文的执笔者。(3)多人合写时,主在前,次在后;多单位合写时,用脚注标明。(4)作者人数不易过多,一般不超过6人。(5)指导、协作、审阅者可列入致谢中。医学论文网www.yixueda.com(三)摘要(abstract)1.摘要内容和格式一般格式:(1)目的(objective):说明论文要解决的问题及其起源、由来。(2)方法(methods):说明研究时间、参加完成研究的患者或受试者的人数和研究的主要方法。(3)结果(results):说明研究内容中主要结果,包括数据和统计学检验结果。(4)结论(conclusions):说明主要结论,包括直接的临床应用。其它格式(1)目的(objective, purpose, aim, background):论文要解决的问题及其起源、由来、研究背景。(2)设计(design):论文基本研究设计。(3)地点(setting):研究地点、单位、等级。(4)对象(subjects, patients):论文研究的时间、参加完成研究的患者或受试者的人数和研究的主要方法。(5)处理(intervention):论文的临床治疗和其它处理方法。(6)检测(measures):论文为评定结果而进行的主要测试项目。(7)结果(results):说明研究内容中主要结果和数据。(8)结论(conclusions):说明主要结论,包括直接的临床应用。2.摘要的写作要求(1)连续写出,不分段落,不加小标题,不举例证。(2)格式规范化。(3)简短、完整,一般占全文文字的10%左右。(4)文字性资料,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5)内容基本一致的英文摘要。(四)关键词(key words)关键词是表达科技文献的要素特征,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或词组。主题词是规范化的关键词,关键词是具有灵活性和广泛性的自由语言。现阶段关键词和主题词都作为检索语言使用。由于关键词是自然语言,同义词、近义词、多意词未统一,造成检索误差,故目前多采用从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选择。1.关键词格式3-8个词或词组,之间空一格书写,不加标点符号。外文字符之间可加逗号,除专有名词的字首外,余均小写。2.选择关键词的方法(1)可从标题、摘要和全文内容中选择,以从标题中选择最常用。(2)要严格筛选,充分、准确、全面地反映文章的中心内容。(3)查阅医学主题词表确认。(五)引言(introduction)1.引言的基本内容(1)简要叙述研究此项工作的起因和目的(2)研究此项工作的历史背景(3)国内外对研究此项工作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动态(4)强调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研究意义(5)适当说明研究此项工作的时间、材料和方法2.引言的写作要求(1)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一般为200-500字,约占全文的1/8-1/10。(2)实事求是、客观评价:不能蓄意贬低前人,切忌妄下断言。(3)少用套话:水平如何,自有共论。(4)勿与摘要相同,避免与正文重复:不涉及结果或结论。(5)一般不写“引言”字样标题。(六)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1.材料与方法的主要内容(1)实验对象:①动物:名称、品种、数量、来源、年龄、性别、分组标准与方法。②微生物或细胞:种、型、株、系、培养条件和实验室条件。③临床病例:来源、数量、性别、年龄、病因、病程、病理诊断、分型标准、选择标准。(2)实验仪器:仪器设备名称、生产厂家、型号、操作方法、改进之点。(3)实验材料:药品和试剂的名称、成份、规格、纯度、来源、出厂时间、批号、浓度、剂量、给药方法、途径、用药总量。(4)实验方法与条件:①临床病例:观察方法、指标、治疗方法、药物名称、剂量、使用方法、疗程。②手术与标本:手术名称、术式、麻醉方法、标本制备过程。③实验室:实验与记录手段、观察步骤、指标、注意事项、方法改进及依据。(5)统计学方法:(七)结果(results)结果是论文价值所在,是研究成果的结晶。全文的结论由此得出,讨论由此引发,判断推理和建议由此导出。1.结果的内容(1)数据:不用原始数据,要经统计学处理。(2)图表:用于显示规律性和对比性。(3)照片:能形象客观地表达研究结果。(4)文字:对数据、图表、照片加以说明。2.结果的写作要求(1)按实验所得到的事实材料进行安排,可分段、分节,可加小标题。(2)解释客观结果,不要外加作者的评价、分析和推理。(3)结果要真实性,不可将不符合主观设想的数据或其它结果随意删除。(4)因图表和照片所占篇幅较大,能用文字说明的问题,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图表或照片。(八)讨论(discussion)讨论是论文的重要主体部分,是作者对所进行的研究中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和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评价其意义。(1)对实验观察过程中各种数据或现象的理论分析和解释。(2)评估自己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与他人结果比较异同,并解释其原因。(3)实验结果的理论意义及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4)作用机制或变化规律的探讨。(5)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及与本文的关系。
论文发表的等级主要取决与期刊,期刊级别高,自然也随之增高,发表在什么级别的期刊上面,所产生的效果肯定是不同的,给你搜集整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采纳我吧。SCI源刊>EI源刊>国内中文核心>CSCD>EI会议>SCCSI(南大核心)>科技核心和一般行业核心>普刊(本文出自:普刊学术)SCI源刊无疑是最权威的,这里要说明的是,已经没有SCI会议论文这个说法了,因为SCI数据库已经不再接受会议论文。只接受期刊论文。EI源刊也是属于比较权威的文章,但是EI源刊是允许有中文稿件存在的,如果你是投过内的EI源刊,那么其录用难度与国外一般的SCI难度其实相当了。当然EI源刊中也有水刊,EI公司以前是每年更新一次EI目录,现在是每个月更新一次,所以现在如果投比较水的EI源刊,有一定风险。中文核心算是比较权威的国内期刊论文,现在是每3年更新一次。但是中文核心中,有些期刊可能既是中文核心,又是EI源刊,这种期刊一般录用难度都很大。(本文出自:普刊学术)CSCD,被称为中国的SCI,不过这种叫法有失科学性,总体上讲这种文章还是比较权威的EI会议,这个争议比较大,但是一般来说,只要你文章进EI数据库被EI检索,其论文级别还是比较高的CSSCI,又叫南大核心,它只是名字中出现了SCI,它与SCI没有任何关系。主要面向社会科学类的论文一般核心:这种论文相对来说比较好录用1 、什么是核心期刊 ? 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2、什么是中文核心期刊? 对中国(不含港、澳、台)出版的期刊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两种版本。一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以下简称《引证报告》);另一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要目总览》不定期出版, 1996 年出版了第二版, 2000 版,2004年版。2008年版暂未出版。《要目总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其中对核心期刊的认定通过五项指标综合评估。《引证报告》统计源期刊的选取原则和《要目总览》核心期刊的认定各依据了不同的方法体系,所以二者界定的核心期刊(指科技类)不完全一致。3、什么是国家级期刊? 一般说来,“国家级” 期刊 ,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4.什么是“省级”期刊? 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5、什么是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以学术论文为主,而非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则以文件、报道、讲话、体会、知识等只能作为学术研究的资料而不是论文的文章为主。由于《总览》选刊的依据是载文量多、收录量大和被引次数多 ,并不强调学术期刊与非学术期刊的界线,对此自然也就没有进行严格区分。 具体说来,《总览》学术与非学术不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期刊的定性,二是期刊的宗旨。本内容转载于、什么是CN类刊物 ? 所谓CN 类刊物是指在我国境内注册、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该类刊物的刊号均标注有CN字母,人们习惯称之为CN类刊物。7、什么是ISSN类刊 ? 现在许多杂志则同时具有CN和ISSN两种刊号。所谓ISSN 类刊物是指在我国境地外注册,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该类刊物的刊号前标注有ISSN字母。8.什么是CSCD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来源期刊简称为CSCD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扩展库的来源期刊也经过大范围的遴选,是我国各学科领域较优秀的期刊。核心库期刊:669种(以*号为标记); 扩展库期刊:378种(动态)。9.什么是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经过严格的定量和定性分析选取的各个学科的重要科技期刊。2005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共1608种。10.什么是SCI期刊 SCI(《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它收录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3700多种。通过其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来挑选刊源,使得SCI收录的文献能够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SCI从来源期刊数量划分为SCI和SCI-E。SCI指来源刊为3500多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 Compact Disc Edition, 简称SCI CDE),SCI-E(SCI 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5600多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网进行检索。SCI涵盖学科超过100个,主要涉及农业、生物及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及化学;行为科学
正常来说,发核心期刊是需要带单位的,且单位和作者资历不能太差。要说个人名义投稿行不行,也是可以的,但你文章质量得非常好,研究方向也要新颖,一下就获得编辑的认可,那录用发核心也是没问题的
一般大学毕业论文不洗要发表,只要学校内部评审一下就可以了
当然可以的,只要这个论文有价值,不管是什么身份,只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都是可以发表论文的。
是这样的:本科毕业论文会上传知网,学校应该不会强制要求必须发表。后期自己如果需要发表可以把论文整理或者摘一部分整理后发表。
一般就两个左右,第二作者或是第三作者。一共也就四个左右,那就很多了
发表会议论文,一般作者个数不限,但通常不多于6人。
一篇论文可以有多个作者共同编著,根据刊物的不同,作者数量不同,一般在期刊的征稿启事上都有说明,通常论文作者可以有3-6个,如果所投稿的杂志或者单位对作者数量有特殊要求,就要按照规定的要求安排作者数量。一般在多个作者当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一般是地位较高的,第二作者对论文有着主要贡献和责任。
会议论文的第一作者是主撰笔人,如果一篇论文由几个人共同写作,无法分清谁贡献大小,那几个人共同为第一作者的情况也是存在的。作者排名通常也是按照贡献大小来排的,通讯作者不仅是联络人也是负责人,文章出问题通讯作者也是要承担责任的。
扩展资料
会议论文是在会议等正式场合宣读首次发表的论文。会议论文是属于公开发表的论文,一般正式的学术交流会议都会出版会议论文集,这样发表的论文一般也会作为职称评定等考核内容。
国内还有一个会议论文数据库,专门收集会议论文集的。会议论文集不是期刊,但是有的期刊为会议论文出增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议论文
发表会议论文,一般作者个数不限,但通常不多余6人。一般说来,排名第一就是第一作者,排名第二就是第而作者,排名第三就是第三作者,所以一般都写1个。但可以采用附注的方法,就是在作者的名字上加个标注,然后说明共同第二作者、共同第三作者的,常常共同的情况不多余2人;但这种情况不多见,一般出版方、会议组织方也不允许这样。何况会议论文,一般都是不认的,所以没什么好纠结。即使第一,也不过呵呵而已。
一般就两个左右,第二作者或是第三作者。一共也就四个左右,那就很多了
多人写论文,可以先认清楚主题,再分为找素材,和相关资料完善,最后由素材和相关资料写成!
写作前,作者应当集体进行讨论,明确写作内容,然后按照内容进行分工,并且最好体现每个人的特长。最后大家讲文章放到一起修改、定稿。
我给你选吧没问题的
哈哈哈,这都可以啊!一部完整的论文报考,研究的背景,理论方法,研究结果,对结果进行提炼结论;可以找两个人多看看文献或者查查资料,找一些跟自己文章近似的背景和方法,然后总结出这些文章的不足之处,然后提出自己的方案,以及方案的可行性,最后给出自己的结论。距离毕业不原了,加油啊\(^o^)/~
1.个人人格分析报告1500字
我觉得该测验结果不完全符合我对自己气质、性格的认识。根据该分析报告的要求表明,得分在20分以上者为典型气质类型,10~20为一般气质类型;而多种气质类型的得分相当时,就可以划为混合气质类型。我个人还是倾向混合气质类型,因为我个人的行为习惯上许多与粘液质表现相符合。粘液质:安静,稳重,沉着,善于忍耐,但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反映较慢,不够灵活,因而比较固执。我个人举觉得此项也比较符合自己。
为什么会出现气质类型测验结果的差距呢,个人认为是由于个体差异的缘故。
人格分析报告,是由国外的心理学家提出的,具有相当的概括性,概括了人的4种典型人格特征。然而国外学者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针对国外的心里情况现状。我们众所周知,人具有民族和人种特点,虽然生理结构上大同小异,但是思维、行为习惯和受环境影响是不同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文化上的不同,所以还有待我国心理学者开发属于国人的人格分析。
外向测验结果为78分,即稍外向型。这点我还是比较赞同的。
内一外向的概念首先是荣格提出的。外向是一种定势指向外部环境。外向性格是爱交际、好外出、坦率、随和、乐于助人、轻信、易于适应环境。荣格认为,纯粹内向或外向性格的人是很少的,只是在特定场合下,由于某种情境的影响而倾向于一种占优势的态度,大多数人是介于内向和外向之间的中间型。
2.个人人格分析报告1500字
首先,我来分析一下我的气质。气质具有天赋性,是一种典型的和稳定的心理特征,人的气质不要受个人活动的目的,动机和内容的影响,在目的,内容不同的活动中,人的气质特征都会以同样的方式表达出来。对气质的研究源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的体液说,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血液,这四种体液的配合比率不同,形成四种不同的人。约500年后,罗马医生盖伦进一步确定了气质类型,提出人的四种气质类型是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根据上次老师给我们做的测试,得分结果如下:胆汁质2分;多血质6分;粘液质-2分;抑郁质-5分。我较符合多血质这一类,从日常生活中,我也发现我很多符合多血质的很多特征,例如:易受外界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可塑性;情绪兴奋性高,反应迅速灵敏;外倾性明显。情绪丰富而外露,表情多变;活泼、乐观、好动。对各种环境适应力强,但往往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虽然抑郁质得分很低,可我发现我同时具有抑郁质的一些特征,如;情绪体验深刻细腻,多愁善感,注重内心世界。还有,胆汁质中的朴实真诚和思维活动中不求甚解及感情用事我也具备。
其次,再来分析我的性格。卡特尔十六人格因素测验结果如下:
回顾我这二十年,我的性格受家庭因素,学校环境的影响较大。首先,从家庭因素来说,我生来长得比较矮小,也是家里最小的,很多事情父母都帮我做好,帮我谋划好,以致现在我依赖心理比较强,在自主拿主意这方面,能力不够。
从小,父母给我很多自由,也很信任我,而且由于学习成绩好,总是受到父母及邻里的夸奖,现在长大了,我就很喜欢自由,不喜欢被束缚,而且为人很诚实也很容易相信他人,不自卑。我的性格受父母的性格影响也很大,善良谦虚像我妈,乐观开朗,粗心没有耐心像我爸。对艺术及美得观点受我爸影响较大,在这方面的想法和别人很不一样。从小在家看的书都是父亲看的小说,比较成熟,所以我的思想一直以来于同年人不太一样,喜欢的东西也很不一样。还有一方面,我家不相信迷信,所以我在这方面,一直不信那些玄虚的东西,我相信科学。
在学校,主要是受老师及同学的影响,从学前班到四年级这几年都比较自卑吧,由于长得矮小,及家里比较困难(我们那的老师——-好几个——比较看得其家里有钱的学生)即使学习成绩一直挺好,但只是被认为是勤奋的结果,而不是那么聪明。那时,很胆小,说话不敢说大声,迟到了会脸红,一被老师责备马上会哭。小学五年级是我的一个转折点吧,当时和班主任很好,经常受到老师表扬,而且平时交谈很多,没有那种学生对师生的惧怕,之后又参加了很多学校活动,比赛,胆子变得越来越大了,而且人也很开朗活泼了。在以后的学校生涯中,对我的影响还挺大的就高中的班长,我们住在一起,她做事井井有条。在她的影响下,我做事也变得没那么拖沓了,而且喜欢收拾自己的书桌,东西也喜欢放得井井有条。
以上就是我人格的一个浅析吧。在性格方面,在生活中会意识到一些性格对自己的学习交往不利,例如粗心,缺乏耐力以及有时很固执。在生活中会意识并体验到。并有意识的克服。
3.个人人格分析报告1500字
本人出生于湖北省宜昌市,今年20岁,初中就读于湖北省宜昌市第十四中学,高中就读于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中学,大学就读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工商学院。
按照当时的说法叫做以班长带头的沆瀣一气狼狈为*的最团结班级。那种感情一直到现在,也依然是只要一个短信一句话,就能召集所有人推掉所有手头上的事情聚在一起哪怕只是吃个饭上个网。这是高中友情的一方面。而高中真正教会我为人处事,教会我人际交往的,则是高二那年空前团结的校贴吧。那个时候的校贴吧,让我们引以为傲的是整个宜昌所有高校贴吧都以我们学校为首,而我们吧友和吧务也是异常团结,是我除了班级之外的第二个圈子。
至于大学,我想多半则是因为高中的一些人际交往活动,让我对于这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学院至少不显得那么害怕。而从军训的副连长,到班长,到音协会长,到贴吧吧主,进一步让我对于学生团体、人际交往等等管理方面的经验进一步增加,也让我的个人人格特质有了充分的定型。而这其中不得不提到的是大学认识的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喜欢看一些逻辑性强、推理性强的电影和书籍,以及一些人性方面的电影,比如《熔炉》、《追击者》一类韩国人性伦 理电影,还有数不胜数的悬疑推理电影。很多时候他在我眼里就是一个睿智的、逻辑性非常强的一个人,而这一点也让他成为了我的学习目标,虽然至今我还没有成为那样的人,但也让我的人格个性里面夹杂了一些他的影子。
二、个体气质类型分析
我认为我个人的个体气质属于多血质兼具一些胆汁质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情感发生迅速、强烈,有时持久有时又会变,心境变化异变但不太剧烈,反应速度快,喜与人交往,热情。
三、个体性格特质分析
(一)我的性格态度特征
1.对人
对人方面,我个人比较喜欢交朋友,以人性本善的思想观点去对待所有人,对人很热情,自身富有集体荣誉感,发生矛盾,经常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而不是从别人身上找问题,因为我坚信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有矛盾,那么两个人都必有其不合格(不是不对)的地方。我特别看重情感,友情亲情爱情,比之工作事业理想,近在眼前的情感更为重要。
2.对事
我做事喜欢留后路,喜欢有planB。在做决策的时候,喜欢分析优缺点,用权重评分的方法来作出决定。事无巨细,我想做的,对我最有利的,最有利用价值的,肯定是最重要的,哪怕我不是那么情愿去做,我也会做。
(二)我的性格意志特征
这个很难说,看看这些比对项目就会知道:自觉性与盲目性、独立性与依赖性、果断性与优柔寡断、坚定性与懈怠、自制与放任、沉着与鲁莽、勇敢与怯懦、纪律性与散漫性等。有些人可能会很坚定,很自觉,很果断,很自制等等,但我觉得我在这些对比项目中,可以说是既直觉有时又盲目,既独立又是又有些依赖性,所有都是类似的回答,我自己也不能确定在哪一个对比项里面能做到绝对的一面。
(三)我的性格情绪特征
正如我个体气质类型的分析一样,我的性格情绪不太稳定,但是没有达到瞬息万变的程度,往往根据我现有的参考和环境有关。情绪比较明显,而且喜欢倾诉,哪怕我知道倾诉在很多人眼里往往是拿来当笑话听的,我也忍不住会向人说起。但是有一点我很肯定的是,我对于情绪的压制和忍耐做的比较好,虽然我爱倾诉,但也是能够控制的,如果把情绪比作一杯水,那么倾诉就是洒几滴出来让人知道我有水,必要的时候我也会压制住,尽量不外露,滴水不漏,还是那个观点,情绪的吐露在很多人眼里往往是拿来当笑话听的。
(四)我的性格理智特征
我在性格理智方面,很符合多血质的特征,敏感,细微,敏锐。而这些我想可能是和我的一些电影、小说的爱好有关,秉承我朋友的爱好,喜欢一些推理、悬疑等等类型的小说和电影。
四、个体价值观及基本态度分析
我认为我的个人价值观受到了我的几个朋友,看得书以及电影的影响,更偏向于利益,理性、人性方面,具体来讲就是遇到事情我往往的排序顺序是是否喜欢,是否有利,是否为善大致这样三个评分标准,按照顺序给予权重评分,然后确定的。
五、个体能力及兴趣分析
(一)个体能力
我认为我的个体能力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管理能力,适应能力上比较突出。因为高中以及大学的学生组织包括自己平时的朋友圈宽广,经常需要接触陌生的人,经常需要管理、做出决策,所以在人际交往和适应能力上比较突出,而管理能力较前两者而言略差。
(二)待挖掘能力
我在学生生涯中,因为接触很多的人,适应能力强,又因为喜欢看推理、悬疑类的电影和小说,所以对人性、推理等方面具有浓厚的兴趣,我觉得与其用待挖掘的能力这种好像自己本来就有这方面的天赋,不如说自己想要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来的更好,而我自己想要培养的这一方面就是心理学方面的能力,尤其是个体心理学范畴,我很想了解人们所知所想,很想研究人们所知所想。
(三)兴趣
说到兴趣,我的兴趣其实上文也已经说过,通过平时的环境、爱好的影响,兴趣在于心理学方面,以及逻辑推理方面。
六、个体学习能力及自我激励能力分析
在自我学习和激励能力方面,主要有个例子,就是前段时间要参加会从考试的时候。由于上了大学一来一直轻松惬意,懒散惯了,在自我学习约束以及自我激励方面一直表现极差,复习不想复习,学习不想学习,甚至能逃课的都尽量逃课了。但是当会从考试还有一周的时候,我是从早上起床,到上课,到晚上躺床上准备睡觉,一直是会从的书不离手,连续坚持了一个星期,而当这一个星期过了之后,我感觉特别的空虚,整天不知道干什么,意识到可能这一次的努力是我人生中除开高考外最后一次这么认真的没日没夜的去做一件事请,我也是感觉特别的害怕,但正是因为这次的备考,让我对于我的自我激励和自我学习有了信心。自我激励、自我学习可能错误的典范就是像我这样一直不用功,最后几天抱佛脚,但是这一个星期的佛教也让我对以后我的自我激励和自我学习有了更大的信心。
七、个体情绪管理能力分析
我在个体情绪管理能力上,个人认为还是比较优秀的,在对待与他人的冲突矛盾,总是能够快速的冷静下来,即使当场不冷静,也会尽量克制自己。在对待挫折方面,我总是能够说服自己,尽量让自己不要沮丧太久,迅速脱离挫折,或者找一件事情让自己分心。那压力的话,更没有这么一说了,任何事情,我都能找到其中开心的点,这也是我克服压力的方式。
八、个体人格特质综合评价
对于我的人格综合评价,在对人方面,我可以说是乐观开朗,有同情心,不会轻易动怒,不会轻易与人为恶,哪怕最坏的情况,我都会告诉自己,这个人还有利用价值,不要轻易闹翻。尽管这么想客观来讲不太好,但是至少能让我压制住自己,往往这么做会让我发现与对方的关系更好了,“退一步海阔天空”大概就是说的这样吧。
在对事方面,我擅长用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经常准备PLANB,突出一个稳字,在“稳”上选择,我不太喜欢“搏一搏”,大概是因为我的资本不允许我去“搏一搏”进而让我养成了凡事稳中求胜的习惯,做事稳也是我的特点。我想如果我是王×,那么可能我现在写的就是做事突出一个“搏”了。
4.个人人格分析报告1500字
通过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懂得了如何全面掌控自己的性格、调控自己的情绪、塑造自己的人格以及培养自己的品质。这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走入社会的大学生有着重大的意义。
根据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本人性格特征主要倾向属于研究型,这类型的人具有分析、谨慎、批评、好奇、独立、聪明、内向、条理、谦逊、精确、理性、保守的性格特征,基本符合个人性格特征,但并不完全符合,因为我的性格总体来说我的性格还算是活泼开朗,很容易和他人交往。从小比较独立,生活上喜欢一个人自由自在,但是也乐于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不会斤斤计较,对于别人的批评也能欣然接受。和陌生人初次见面,也很能和对方聊得来,像大多数人一样,在通常的交际中,都能表现得比较轻松,但有时在周围的人都不熟悉的情况下,也保持沉默。
一般情况下,倾向于认为他人是真诚、值得信任的,但对有些人或事也会保持警惕,但当完全了解他人之后,会乐于接受和信任他们。在集体活动中我倾向于承担责任和担任领导,智力水平还行,思维比较敏捷,头脑算灵活,学习理解能力可以。平时轻松愉快,乐观自信,心平气和,坦然宁静,容易适应环境,对人对事非常热心,但有时也可能过分冲动,自我约束力比较差。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虽然不是特别远大,但会持续地去追求,能较好地平衡理想和现实,既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也会考虑现实可能性,客观理智,注重现实,独立坚强,遇事果断、自信,一般情况下能够脚踏实地,但有时也会陷入幻想。我喜欢结交朋友,待人比较真诚坦率,但也不会过于轻信或感情用事,你给我一份真诚,我便给予你一份信任。有时依赖性很强,缺乏主见,在集体中容易随大流,常常放弃个人的意见而随声附和以赢得别人的好感,需要追随团体来维持自信,对权威是忠实的追随者。
一般情况下,有较好的自制力,能坚持完成自己计划的事情,但在少数情况下,由于缺乏耐心,也可能会出现情绪失控或有所懈怠。通常情况下,我所体验到的紧张程度和大多数人差不多,一般都能保持心情平和的去处理事情,但是在遇到重大挑战或紧急情况时,也可能比较紧张,做出一些不可理解的举动。
目前,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在通常的情况下,人的性格类型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仰郁质四种,其性格特点分别是:
第一,胆汁质型:性情急噪,神经系统坚强,不怕困难,缺乏自制力,缺乏持久而有系统的进行工作能力。
第二,仰郁质型:多愁善感,神经系统较敏感,仰制性较强,固执而容易生气,不善于交际,不能禁受长期的紧张工作。
第三,多血质型:见异思迁,神经系统坚强,感觉和行动都是均衡的,活泼好动,善于交际,能适应各种情况,常常容易作出妥协。
第四,粘液质型:性情孤僻,感觉和行动是均衡的,表情不显于色,感情稳定,反应迟钝,难适应生活条件的改变,工作埋头苦干。
根据上述性格特点分析,我属于多血质、粘液质的混合性格。多血质的性格的典型特点就是情绪不稳定,在情绪反应上表现为快而多变,但不强烈,情感体验不深但很敏感。而根据情商测试结果来看,我能够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但有时会忽视他们,不知道这对自己的幸福是多么重要。的确,在生活中,我常常会有一种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的感觉。而由于混合粘液质性格,做事情常常能够做到深谋远虑,做事谨慎,一丝不苟。
通过思考,我认为我的性格优点主要表现在:乐观积极,开朗爱笑,脾气温和,有和人沟通的耐心和诚心,善于聆听也喜欢表达,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并且具有十足的责任心,价值观的包容度比较大,洞察力较强。缺点表现为:做事情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时常半途而废。
对于自己的性格完善,要努力弥补自己的缺陷。学会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情,不要三心二意,培养更加多元化的兴趣爱好并加以发展;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发扬持之以恒的精神,选择了的事情就要坚持到底,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努力的去完成;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做事尽量避免情绪化,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
通过对自己性格的全面分析,我更加明白自己性格方面的优缺点,也有了明确的完善方案,让我明确了自己今后的路途该如何走下去,也让我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了更清晰的想法。
5.个人人格分析报告1500字
那不免问,而现在呢?人终究会长大的,在经历了人来人往、潮涨潮落后,我们终究是会改变的。对于《三字经》里的那句箴言,我还是赞同,不过自己心中的“善”尚在,却已随时光变得黯淡了。记得老师上课时讲过,人步入成年时,人格发展也基本上完成了。而我已踏入成年的门槛,回首审视自己的成长与改变,不免感触良多。
一、兴趣
说到自我分析,我首先就想到了自己的兴趣。我的兴趣便是电影和书籍。电影就像一泓清泉,时时让我从现实的迷茫之中清醒。它是我的梦,或许是觉得现实世界的不如意,我总能从电影中找到感情上的共鸣。电影的世界是充满想象的,但我更喜欢纪实一类的电影,它让我看到一个又一个的生命,一次又一次的人生,仿佛自己也在其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生活中的不愉悦随之变淡了,也变得睿智了。
而对于书籍,我一直认为是必不可少的,看书是我自小养成的习惯,在书籍中让我懂得了许多,譬如世间冷暖,譬如做人之道。当自己在一本书上学到东西时,会让我产生极大的愉悦和满足感。
二、性格
1、乐群但爱独处:我是一个外向、热情的人,喜欢和同学一起娱乐,一起交流,因为自小一直当班干部,所以在同学之中总是饱有微笑和自信,并且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并且,我一直以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最值得珍惜的还是朋友、同学们,所以我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和同学们打 到一起。但同时,我也喜欢独处,我并不觉得这和乐群有冲突,一个人生活的时间总是更多的,当独处时,我似乎变得更为冷静,但同时也变得感性了,在不断地思考中也会不断产生对生活的灵感,这种感觉是非常美妙的,对我而言,也是一种心灵上的享受。
2、敏感:这点我是在大学后才感受到的。不喜欢开玩笑,尤其是别人开自己的玩笑。并且,明知是玩笑却还是会一直放在心里。同时,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一切都保持一种紧张感。这也是我总是失眠的原因。最重要的一点是,害怕被拒绝,有些事情还没做就失去勇气。这一点我是极力想改变的,有时我总在想,为什么会这样?
3、好幻想:这是我独处时想的最多的。我觉得通过联想,在不好的东西也会变美。因此,在生活中,我总是会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并将其中的优点放大,这有一种浪漫主义的感觉,但同时又有一种欺自己的成分。我本身对世界是一种悲观的情绪,但我知道这样不好,我会尽力让自己处于一种积极的氛围中。
4、追求个性:翘首期待新鲜感,不断追求新鲜、刺激和惊险,随时臣服于外在的诱惑和内心的呼喊。一直认为没有个性的人生就像生活少了色彩。所以会坚持自己的一些原则,有种随心所欲的感觉。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我不知道那样好不好,但我觉得这是属于我的锋芒,所以我现在依然这样。这不是一种娇溺,而是我追求的心灵的自由。
5、充满矛盾:我觉得自己尤其是上大学以来,对人生充满疑问和不解,因此内心不免会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百转千回。这点我不得不讲,仿佛讲出来也会好受一些。对一件事情,经常会双方向考虑,但这又会让我处于一种矛盾之中。这也是自己不够果敢的原因吧。
三、心理
我现在的心理状态?应该是良好的。时时刻刻告诫自己要向前看,向好的方面看,乐观、积极,努力学习、培养兴趣。虽然之前我是习惯沉湎于过去、习惯消沉,不过好像经历愈多,能克制住得就越多,现在我总是会让现在的所有填满我的思想,让我勇往直前向未来,而不是过去。
虽然有时也会感觉到内心的压抑,感觉到莫名的孤独感,但弗洛姆也认为,人是有孤独感的。我现在把这种感觉当做一种馈赠,不再为之唏嘘,因为我的感觉是,当我感到孤独的时候,我变成“透明”的,那时的我才是真实的我,那时我才能看到我真实的内在。我会鼓起勇气审视最真实的自己,我不逃避,我会为自己的不足而改变,因为我知道人无完人,只有向你想要达到的地方不断趋近。并且,我知道人是不可能避免孤独的,我反而习惯享受它。我喜欢王家卫的电影,迷离、阴郁,当我孤独时,我会觉得我是艺术的,我仿佛置身于那样的氛围之中,我会觉得孤独是一种艺术而不是一种痛苦,那时我是满足的。
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都为着“真善美”留着位置。我一直信仰着它,且深深感受到它的存在。尽管我深切地知道,现实是丑陋的,现实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但现在的我对于现实只是漠视,我不陷进去,但我也不排斥,因为我也是物质社会的一员。我只是会在自己感到迷茫的时候让自己感受到真善美的存在,世界无论如何,依旧不变,变的只是自己的感受。我亦不是麻木,我知道再怎样也不能让自己麻木,我有无奈,有悲伤,但我也有希望,有激情,有这一切我的人生才是完整的,而真善美是搁浅在我心底的那份坚持。
四、影响因素
人格的定义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所以,遗传因素对人格的发展也大有影响。
虽然我是独立于父母外全新的一个个体,但我也承认,有些性格是遗传自父母的。我父亲做事很耐心,也很细心,为人诚恳,但总是对自己缺乏自信。我母亲却很要强,为人善良,善于交流,但对于一件事情总是太过忧心,把自己人生中的每一步都看得太重。
我继承了我父亲的细心,不过正是因为父亲,我才深深懂得自信的重要性,因此我随时都保持着自信。同时,我也继承了母亲的为人和善于交流,并且,有时候我对自己也太过忧心忡忡了,总是希望把事情做到,却把自己弄得心力交瘁。
五、形成过程
这便是关于我的成长了。童年时,父母很少在身边,因此和同学的时光是更多的,但我童年时非常内向,又老实,经常受同学欺负。童年有时让我觉得是一纸空白,没有太多可以回忆的。但我觉得那时我的状态是近于“真善美”的,没有欲求,没有其它想法,有的只是好好学习,做家长老师要求我做的。
少年时,渐渐变开朗了,因为成绩的优异又深受同学的喜爱。但因为家里父母之间经常有争执,我又太懵懂,便把自己的感情重心转向同学,因此直到现在,我对家的概念还是特别薄弱。但我并不觉得这是什么缺憾,我没有不开心,我只是觉得每个人人生的轨迹都不一样,凡事不能太强求。
步入青年,彼时的单纯与懵懂也随之消散,接触的东西多了,认识的世界大了,所思所想也变得不一样。高中的我彻底改变了,从安静变得活泼,从完全快乐到深深感受了悲伤感,脑袋里也开始充斥了各种各样的思想和观念。那时的我还不是成熟的,虽然现在也不是,但至少现在更有理智,那时的自己感觉一片混乱,有一种随波逐流、没有方向的感觉。再加上家庭因素,导致我不断在愤世嫉俗与怀疑自我中徘徊。
而到了现在,我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我有了自己的方向,有了自己对于生活的许多看法,我不断学习着,不再感到混乱。我有了许多不同的感觉,通过逐渐地成长,我会冷静地看待身边的问题,无论是对感情,还是学习。我甚至产生一种宿命的思想,我不知道这是好是坏,但这种思想让我心愈加平静,顺其自然,我很快乐。
高敏感人群是天生的吗
高敏感人群是天生的吗, 我们每个人的性格与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原生家庭都是有直接的关联的, 高敏感人群在现实中这种临产案例还是比较少见的,以下高敏感人群是天生的吗。
一、高敏感人群的特点
Borchard认为,“敏感”不是两个极值,更像是一个变化的区间。有些人的敏感程度可能在这个区间更高,表现得比别人更加细腻、脆弱。心理学家夫妇 Elaine N、 Aron 和 Arthur Aron 把这些人称为「高度敏感者」,简称HSP。
通过一系列研究发现大约有20%的人群属于「高度敏感者」,他们会对刺激产生高度敏感,很容易被自身情绪淹没。例如,普通人和陌生人打电话或者交流,内心并不会有什么波澜。但是对于高度敏感者来说,这会让他们情绪发生巨大波动。
Aron 夫妇认为,高度敏感者之所以会产生巨大的情绪波动,是因为他们能够感知到非常细微的刺激。这些细微的刺激会让他们开始进行深入联想,然后引发情绪反应,最终刺激过度。
例如,在一次部门例会中,有一个同事无意说了你一句:“我发现你有些拖拉。”普通人听了或许会当作没听见,又或许在心里想关你什么事。总而言之,普通人是不会把这位同事的话放在心上的。
但是高度敏感者很容易展开这样的联想:
首先,“Ta为什么说我拖拉?”
接着,“Ta说发现?我是有哪些事情表现得很拖拉吗?那些事影响到Ta了?”
继续,“唉,都是一个部门的,以后还有工作上的交接,这可咋搞?”
最后,“好烦,我的人生太难了,太灰暗了,好痛苦……、”
基于上面,相信大家开始慢慢了解「高度敏感者」了。
他们存在这些负面特征:
1、 容易被自身情绪淹没
经常由于外界复杂、混乱的信息,导致他们内心产生更多的痛苦和焦虑。
2、 易受他人情绪影响
他人的情绪就像是他们的自身情绪,让他们产生额外的情绪负担。
3、 十分关注细节
对于细节的看重,导致他们对一些事物的要求是十分苛刻的,也可以说他们像是一个不健康的完美主义者。
但任何一个人或者任何一件事,都是有正负两面的,所以他们也有正面特征:
4、 有很强的细节感知力
他们会很容易察觉到普通人忽略的细节。
例如,音乐、交通或者人说话的一些声音,以及大自然的的色彩和气味。
5、 富有同理心
因为对他人的情绪和处境十分敏感,所以他们能够比普通人更能同情他人的遭遇和感受。
6、 具有创造力
Therese Borchard和Barrie Davenport都认为,高度敏感者非常有创造力。
因为创作的灵感往往来源于情绪和感知。例如,一些作家、画家、音乐家,就是“高敏感”的人。
虽然高度敏感者有着极强的创造力、洞察力和同理心,但是在大多数人心中,他们的形象并不好。这是为何?
主要是因为他们存在以下3种误解:
●高度敏感是情绪自控能力缺陷的表现
因为现在主流文化倡导情绪自控,所以强烈的情绪反应,会给人留下不成熟、弱小的不好印象。但发布在2015年《人格与个体差异》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高度敏感者常常可以更好地管理自身情绪。因为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觉察和分析。
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英格兰地区选取了166名存在抑郁症状的青少年学生。然后在心理咨询服务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他们中的高度敏感者,能够很快调整自己的认知。在此后12个月的随访中,这些高度敏感者抑郁症状逐渐减少,而其他人并未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高度敏感者都是性格内向、社恐的人
由于大部分高度敏感者需要独处时间,所以并不热衷于社交,导致人们误以为他们都是内向不善社交的人。
实际上,Elaine Aron通过研究发现,高度敏感人群中有30%的人是外向型人格,十分乐于与人交往。
●高度敏感者都是女性
因为在大众认知中,女性才会比较细腻、敏感。可在高度敏感人群中,男女数量比例相差并不大。所以一些高敏感男性会因为他们悖于社会大众的认知和期望,被认为性格柔弱、没有男子汉气概。
二、高敏感人群是天生的吗?
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高度敏感者的产生呢?
1、遗传基因
在针对高度敏感者的多种研究中,有研究者认为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对人的敏感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2、童年的情感忽视
研究发现,儿童期的“情感忽视”对一个HSP的孩子影响更大。
在情感忽视的家庭中,父母对孩子情感的忽视,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困惑、受挫”的情绪。久而久之,Ta便会认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是不重要的,没有人会来帮助Ta 。然后Ta就会把所有的情感和思考放在心里,慢慢变得深思熟虑。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Ta内心情感的变化。
怎样对待高敏感的孩子
试着走进彼此的心,真诚地交流
因为高敏感的孩子天生和别人不一样,他可能生来就不喜欢被人亲亲、抱抱,或是对一点微弱的刺激就反应过激,这时,你需要去适应你的孩子。不要因为怕伤害他就故意压抑你的感情,或者为了迁就他就放弃管教。我们更多的是要真诚地交流,表达彼此的内心,让他们知道父母可以倾听和理解Ta,让Ta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
孩子比别人慢半拍,不要催促他
因为你的孩子慢只是比别人想的仔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正在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如果这个时候被你打断,他们一定会心情沮丧。
孩子适应难,要为Ta预留退路
很多敏感的孩子会很难适应新环境或害怕与不熟悉的人交流。这时,我们可以先给孩子提供一些熟悉的信息,如换新幼儿园时,你可以和孩子说:“你的好朋友乐乐也在新幼儿园,你们可以一起在幼儿园玩。”
或者在出去玩时,事先给孩子留好退路,“我就在这儿等你,不想玩了就过来找我。”这样的“留后路”方式可以让孩子把这些“有利”条件也加入自己的思考中,而不会让他过度陷入很负面的思考,越想越害怕,而直接拒绝新事物、新环境。
要教会敏感孩子说“不”的权利。
对于敏感的孩子,经常遇到一些小的批评就反应过激,所以父母要告诉他们也有不接受批评的权利,让他们不要一直陷在自责中。
8个描述可以帮助你判断自己是否是高敏感人格哦~
感受力强,倾向于感性地对待事物
你是不是经常被别人说“有想法,思想深刻”?那你也许就是高敏感人群。高敏感人格 倾向于更深刻地感受事物,他们更易对事物产生情绪化反应。
泰德·泽夫博士在《高敏感人群生存指南》书中写到:他们喜欢在深刻层面掌握事物,他们有敏锐的直觉,会深刻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换言之,当别人遇到困难,高敏感人群表现出同情心和大量关心,因为情感深入,当别人难受时,也能体会他们的痛苦。
这有助于你 保持思维开阔,你可以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理解别人的遭遇。
更喜欢独自锻炼
高敏感人群会避开团队运动,因为他们 对别人观察自己的每个动作感到不适。
泽夫博士认为,大部分高敏感人群 倾向于能独立完成的运动,比如跑步、徒步或骑行,这些运动可以在达到健身目标的同时,远离喧嚣,并且摆脱外界环境的刺激。
但是在一些情况下,高敏感人群喜欢团体运动。如果他们的父母和朋友 在他们的成长中给他们提供支持和鼓励,会让他们 更容易融入到集体中,并且在团体活动中获得优异表现。
培养一个高敏感人的关键是,帮助他们适应本身不会喜欢的活动,这样会让他们对冒险行为产生安全感。
需要更长的时间做决定
因为 担心做错误或糟糕的决定,敏感的时候, 即使没有正确或错误的决定,也需要更多的时间做决定。
比如,比正常人需要更多的时间决定吃什么,因为倾向于权衡所有的选项,即使已经有主意,想点的菜,还是控制不住去想“如果”,然后根据介绍把菜单上可能的选择再过一遍。
因此,在涉及到做出改变生活的重大决策上,比如想要搬到哪个城市,或者想要从事的职业,你可能感到力不从心,被每一个可能产生的潜在结果淹没。
关注细节和小事
你 对周围环境和人的变化很敏感,你会注意到细节。比如别人新染指甲的颜色或者是台灯上一个新添的极小的裂痕。高敏感人格的你,很难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因为你易于体会言外之意。
一般来说,作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 观察细节是一种习惯,因为每件事都强烈影响着你。
你高度注重礼节
当高度敏感时, 会特别在意自己的表现以及自己的.行为如何影响他人。
你 会考虑到他人的需求,希望做事给他人提供便利,避免造成麻烦。即使在小事上也花费很多心思,比如说购物时,从哪里拿的东西会放回原处,以免给工作人员制造不便;比如高敏感人群会在晚饭结束后,考虑服务生的服务并慷慨的留下小费。当自己没有表现出最好的礼貌时则会感到不舒服。
更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
尤其是过去有许多糟糕经历的人群,如果高敏感人群在生活中遇到很多负能量,多年的积累可能会发展成焦虑或者抑郁。
根据艾伦博士的说法,当在环境中感到不安时, 神经系统为了提醒潜在的危险,而经常在焦虑的状态中运作。当它长期习惯于此后,你会长时间处于焦虑状态。
所以父母对高敏感人群的培养至关重要, 需要给予他们适当的关注度。如果父母让你因敏感而感到羞耻,那么可能会阻碍你以有效的方式理解和利用敏感性帮助自己成长;如果因为敏感而关心过度,则可能会导致你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过渡和适应新的环境。
恐怖和暴力电影不是你的菜
当你高度敏感时,暴力和恐怖电影会过分刺激你,寻求刺激者可以从中获得肾上腺素的飙升,但对你来说,意识到想要拒绝恐怖电影并没有任何错误,而且 你的神经系统会反射开心的信号,因为你做了最正确的选择。
你是很好的团队合作者
高敏感的人 思考的更加深刻,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他们能分析情况,找到每个人的优势和特长,并利用这些让团队运作更有效率。
除此之外,他们还 能在做决策时,分辨优势和劣势。然而成为最后做决策的人可能会让你感到不适,相反,你更适合扮演谈判者的角色,帮助促进讨论,而不必做最终采取行动的人。
所以, 利用好的方法给予适当的鼓励,能成就高敏感人群成为卓越的领导者,因为他们可以感染同事,在遇到问题时也能保持思维开阔。
看完这些,你们是否对高敏感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了呢?你觉得自己是高敏感人格吗?
无论你是否是高敏感人格,我们都要认识到, 高敏感人格是天生的,它不是什么缺陷,同时也不是什么天赋异禀,而只是一种人格特征罢了。如果你的身边有高敏感人群,请不要将他们的“反应过度”当做玩笑来看,因为他们真的比你更加敏感。
关于人格的心理学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人格的心理学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自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以来,已经在生物学届掀起了一场巨大的变革,也推动了对物种起源的研究。但是这些变革重点在于对生理机制的探讨,却未能重视对个体心理的研究。进化心理学正好弥补了这一缺口,诞生至今已经为很多心理学研究提供另一个视角。它综合已有的进化生物学理论,拓宽了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思路。本文将结合已有研究,对进化心理学的人格观做一个简单介绍。
关键词: 进化心理学;人格;形成;影响因素
近三十年的时间里,进化心理学成为心理学领域内一个新兴的研究范式。它综合进化生物学理论和心理学的研究法则,拓宽了心理学的研究视角。人个心理学的主要探究对象――个性和个体差异,金华心理学家都已经开展了运用进化论对这两个核心概念的探讨。他们将心理机制与应对策略作为人格的研究重心,认为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是选择与适应促使了人格的形成。
一、人格的产生
每个流派关于人格理论的构建,都离不开对于人性的探讨,因为这是人格理论的核心所在。例如,Freud强调人的性本能,Maslow强调人的自我实现,Adler强调追求优越,Hogan、McAdams、McClelland、Wiggins等人认为人们重在追求地位、权力、声望和亲密感等等。但是,上述种种观点都只阐述了人性是什么,却忽视了其产生的开端与过程[1]。进化心理学家则往前有了一个飞跃式的进步,他们不但阐明了对于人性起源的观点,而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挖掘。在他们看来,人性是所有个体共有的属性,它是我们的祖先在进化历程中逐步形成的,其组成成份是多样的心理机制。
(一)人格的产生是适应与进化的结果
人类进化过程中,必然会遭遇两类挑战:生存以及繁殖。它们在进化历程中会怎样影响又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们人格的形成?进化心理学家认为这其中扮演着最重要角色的是选择,选择涵盖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性选择和同类选择。物种在寻觅配偶以及抚养后代的过程中会产生竞争,这就是性选择,目的在于获得优势资源使得基因更好地传递下去;而同类选择更类似于利他行为,不过行为的对象限定于自己的亲属,因为亲属相较于其他人其基因相似度更高,所以通过互惠行为为亲属创造和共享资源也是一种适应,其目的仍是确保自己的基因能够更好地延续下去。在我们的进化历程中,我们一代代通过遗传得以保留的多是有利于我们生存繁衍的特质,这也就达到了适应的效果。也就是说,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在一般环境下均能够发展出即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的适应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出三种产物:适应及其副产品以及噪声。人性便是由这三者构成。
(二)基本需要产生基本人格的基本系统
进化心理学家在进行功能分析后,将人类的心理机制进行了划分,指出个体心理机制的形成绝非偶然。提出人格这一系统形成过程中最为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个体的适应性。MacDonald认为,从哺乳动物到灵长类再到人类这其中是有连续性的,为满足人类的从低到高物种需要,相应地产生了五个系统:行为的趋近系统、抚育――爱的系统、行为抑制和责任系统、经验开放系统,每个系统会都会产生不同行为策略[2]。
二、人格的影响因素
在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历史中,人格和个体差异一直两大关注焦点,尽也许不同时代的人格心理学家的关注点不尽相同,其中对人格的关注已取得许多共识,但在个体差异上还有很多相左的观点。
(一)遗传
有研究者认为,在进化过程中会带来三种产物:适应、噪音、适应的副产品,这三者之中,我们所具有的普遍的心理机制就是适应的最终结果,而噪音和副产品带来的则是个体间的差异性,这种差异并非自然选择的产物。
托比和科斯米兹用反应性遗传这一概念来阐述心理机制是如何进化的。他们认为,遗传是一种将输入个体信息进行传输的最重要机制,个体最后还会选择性地给出应对方案。也就是说,进化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对环境中的问题进行适应,并且需要将其与自身已有资源进行协调。后续研究表明适应过程也操纵有关个性激活与形成的机制,并且影响遗传,引起个体适应过程中产生的种种差异[1]。例如,所有个体生而具有侵犯性的倾向,其是否激活会与环境保持同步。侵犯性是人格特质中普遍存在的,其可遗传性为零。但是侵犯性的激活则会收到个体人格的作用,可遗传性较高。由此看来,通过遗传获得更健壮体格的人的侵犯机制更可能会激活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人类的自我评估机制能评估可遗传性,且能影响侵犯的心理机制的激活。
(二)环境
在人格影响因素这一点上,许多进化心理学家对遗传说持以反对意见,他们认为适应过程中产生的个体间差异并非噪音或垃圾,相反,这些差异对于个体具有重要意义。在我们所共有的心理机制与环境相互影响下,人格开始出现个体差异,这一过程对于个体来说也是具有适应意义的。早期经验的在人格塑造中的重要性就印证了这一点。
有研究表明,早期经历是一个很重要的环境因素。个体由于经历的早期环境事件不同,会采取不同的心理策略。每个个体生而具有多种可选择的心理策略。其中,早期经历会影响策略的选择进而决定哪些会得以保留。研究表明,女孩在其最初的7年之内,作为重要他人的父亲是否出现在关键事件中将会使其在今后的人生中的性选择策略出现巨大差异。如果生来或过早缺失父爱,这些女孩在进入青春期后会倾向于认为亲本资源是不稳定的,多疑配偶关系是难以维系的,异性难以相信,她们会在短期的性关系中获取最多的利己资源。而她们那些充分感受父爱的同伴,长期性的性策略会得到激活,她们会主动投入到寻求安全且持久的成人依恋关系之中,并且进一步将其感受到的爱投入到下一代身上。事实上,每个女孩一开始都具有这两种应对机制,只是早期经历的差异导致她们激活机制的差异最终变为个体差异[3]。环境重要性的体现,表明了一定程度上人格的可塑造性。
三、评价
进化心理学的人格观拓展了人格研究的视野。自人格心理学研究以来,对人性的探讨多触及人性的本质,而忽视了人性的产生。进化心理学的人格观这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新的尝试,试图对进化论与人格心理学进行整合,将繁殖与适应作为个体差异产生的一个重要来源,进而能解决一些其他观点未能解决的问题,有利与我们对人格进行更深的思考。特别是在异性吸引、竞争、婚姻关系的确立与终止,进化心理学展现的观点对心理学其他学科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当然,进化心理学对于人格的体系构建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首先,进化观的人格心理学,关注的只是对人格的起源多停留在解释阶段。其次,该学派构所构建的人格观多是推论性的,我们无法通过时间倒流发生去解释,因为缺少详实的资料,很可能会导致推论中间出现谬误。最后,进化心理学过于强调选择适应等自然条件的作用,缺少对复杂的人类社会中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的分析。
人本身就是如此复杂,人格亦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每种理论都只能很好地解释人格的某个侧面而非全部,进化心理学视角亦是如此。但是,站在进化心理学这个视角的人格观,无疑已经开阔了我们的视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人格体系。
参考文献:
[1]Wolf,M.& Weissing,F.J.(2012).Animal personalities:consequences for ecology and evolution.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27(8),452—461.
[2]刘征,&赵青.(2010).进化心理学在人格领域的运用概论.南昌教育学院学报(5),120—121.
[3]王申连,&郭本禹.(2011).当代人格研究的新取向:进化心理学.南京晓庄学院学报(1),75—78.
一、积极心理学的概述
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主要产生于美国心理学界,创始者为美国心理学家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Seligman在研究人类抑郁、焦虑、偏见等负性情绪的过程中,注意到心理学不仅仅应对损伤、缺陷和伤害进行研究,也应该对人的优秀品质进行研究。1997年Seligmen就任APA主席,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名词,2002年Snyder和Lopez主编的《积极心理学手册》的出版正式宣告了积极心理学运动的独立。此后,很多的心理学家逐步涉及到积极心理学领域,并逐渐形成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思潮。其实,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渊源,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Terman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的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
马斯洛、罗杰斯等倡导的人本主义思潮对现代心理学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心理学研究者开始探索和研究人的积极层面,大大地推动了积极心理学的发展。目前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征以及积极的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天才等方面。具体分为三个层面:在主观的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包括幸福感和满足、希望和乐观主义,以及快乐和幸福流,也包括它们的生理机制以及获得的途径;在个人的层面上,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包括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灵性、天赋和智慧等;在群体的层面上,研究公民美德,和使个体成为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宽容和有职业道德的公民的社会组织,包括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这些研究中有许多因素并不是孤立的,它们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关于个人层面上的积极人格特征(positivepersonality)研究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改善心理学的应用,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又积极的意义。
二、积极心理学中“积极的人格特质”的研究
积极心理学对于积极的情绪体验研究的较多,对于改善人的精神状态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积极心理学是以人类的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和有适应性的整体为前提理论假设的,所以,积极的人格特质是积极心理学得以建立的基础。Sheldon等人2001年把“因果关系感觉轨迹”应用到自生个人目标的研究中,通过测定“因果关系感觉轨迹”提供一条量化的途径去揭示积极动机和一些较难理解的积极心理学概念。积极心理学具体研究了24种积极个人特质,包括乐观、爱、交往技巧、美德、工作能力、感受力、创造力、天赋、灵性、宽容、毅力、勇气、防御机制、智慧、关注未来、自决等,这些特质许多早期都被研究过,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有关研究又蓬勃发展起来。积极心理学家认为培养这些积极特质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心理学家认为,积极的人格特质主要是通过对个体各种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当激发和强化使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时,就形成了积极的人格特质。积极的人格有助于个体采取更有效的应对策略,包括自我决定性、乐观、成熟的防御机制、智慧等,其中引起关注较多的是自我决定论(自决)和乐观。Ryand和Deci对自决这一特质进行了研究,从三个方面研究了自决人格特质的形成:先天学习、创造和好奇的本性是其形成的基础,这些先天的本性还必须与一定的社会价值和外在的生活经历相结合转化为自己的内在动机和价值,心理需要得到充分满足是其形成的前提,他们从人的本质出发研究了自我决定理论,以个体的内在动机为出发点,探讨了三种相关的人类需要:胜任(competence)的需要、归属(related2ness)的需要和自主(auto2no2my)的需要。他们认为当这些需要得到满足时,个人的幸福和社会的发展将是乐观的。在此条件下的个体受内在激励,能够充分发挥其潜能,能够积极地寻求更大地挑战。Ryan和Deci认为阻碍需要的满足,会引起消极的心理结果。
在积极的个性特征中,引起较多关注的是乐观(optimistic),因为乐观让人更多地看到好的方面,有时会产生“乐观偏差”(optimisticbias),即判断自己的风险要比判断他人的风险要小,盲目乐观而不够现实。这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现实主义会提高成功适应环境的可能性,而乐观则会使我们有比较好的主观感受。如何在现实与乐观之间达到某种平衡?Schneider(2001)讨论了一种“现实的乐观”,认为“现实的乐观”与现实并不相互抵触,因此原则上不会产生不现实的对于环境或事件的评价,能够作到乐观而又不自欺。这种对于“现实的乐观”的研究是积极心理学的很好的注解:使生活更加富有意义。在对成熟的.防御机制的研究方面,心理学家Vailliant提出要描述积极的心理过程必须在生命全程中研究。因为一个真正的积极的心理适应机制应在一生中得以展开。在此思想的指导下,他对三个大的成人样本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在所得结果的基础上,Vailliant总结了利他主义、升华、压抑、幽默、预期等成熟的防御机制对成功以及快乐的生活的作用。
关于智慧的研究,美国心理学会的第一任主席Hall曾努力试图研究出一个智慧随年龄变化的模型,但并未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近年来,对智慧的研究又有所回升。Baltes和Stawdinger报告了一系列的研究,他们已经建立一个复杂的模型,将智慧视为在追求个体和集体的优秀过程中用来组织知识的一种认知和动机的启发性运用。他们对智慧的定义为一种有关生存的基础实用的精妙的知识系统。Hillson和Marie(1999)在问卷研究的基础上将积极的人格特征与消极的人格特征进行了区分,认为积极的人格特征中存在两个独立的维度:(1)正性的利己特征;(2)与他人的积极关系。前者是指接受自我、具有个人生活目标或能感觉到生活的意义、感觉独立、感觉到成功或者是能够把握环境和环境的挑战;后者则指的是当自己需要的时候能获得他人的支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愿意并且有能力提供帮助,看重与他人的关系并对于已达到的与他人的关系表示满意。积极的人格有助于个体采取更为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情景。对压力的应对策略可简单划分为趋近策略(例如解决问题或者寻求社会支持)和回避策略(例如逃避或者否认)两类,趋近策略比回避策略在应对压力中更为有效。有研究者利用“大五”人格来研究人格因素与应对策略的关系,结果表明尽责性、宜人性和开放性维度与趋近应对策略之间有显著的关系,而神经质的维度与回避策略相联系,而神经质的反面,情绪的稳定性,则与趋近的应对策略有关。
三、关于研究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
KennonM.Sheldon和LauraKing在《为什么需要积极心理学》中指出:“非常遗憾,心理学家对如何促进人类的繁荣与发展知之甚少。一方面是对此关注不够,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们戴着有色眼镜妨碍了对这个问题的价值的认识。实际上,关注人性积极层面更有助于深刻理解人性。”积极心理学倡导探索人类的美德:爱、宽恕、感激、智慧、控制和乐观等等,许多传统的心理学研究分支如临床心理、咨询心理、社会心理、人格心理和健康心理学等等,都可以在积极心理学的范式中将注意力转向对于人性积极面的研究,强调人性的积极面可以使心理学研究的各个分支都更加注重于培养和调动人性中固有的力量,从而使得治疗、咨询、培训、教育、人际交往更为有效和顺畅。当然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还不成熟,缺少完整的理论框架,不成体系。与传统的主流心理学相比,积极心理学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大量的实践研究。尽管积极心理学作为理论至今仍存在缺陷,但并不阻碍“积极”这个理念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Seligman和Csik2szentmihalyi在“答对积极心理学导论的评论”中坦承积极心理学命题存在不足,但他们以更乐观的态度预言了积极心理学的光明前景。西方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也提出了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有待于心理学工作者,特别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学工作者继续探索。
例如,积极心理学强调快乐、满意等积极的情感,认为应该重视、强调人性种这些积极的情感和积极因素,然而中国古人曾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而一些常识似乎也表明,很多成功的人在其成功的过程中经常要强迫自己去做一些很烦琐、艰难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很痛苦,而快乐的人似乎容易“玩物丧志”,成为事业上的失败者,人们的这种常识有其科学依据吗?如何才能做一个快乐的成功者?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是否可以转换?如何转换?完善、健全的人格如何塑造?等等,这些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如果能够得到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有效的解决,必将促进积极心理学、乃至心理学本身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