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道尔顿期刊发表论文

道尔顿期刊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道尔顿期刊投稿

题主是否想询问的是“道尔顿影响因子是多少”?4.0。根据太原师范学校教师王文敏博士在《DaltonTransactions》在线发表研究成果,以“Linear-shapedLnIII4andLnIII6clustersconstructedbyapolydentateSchiffbaseligandandaβ-diketoneco-ligand:structures,fluorescenceproperties,magneticrefrigerationandsingle-moleculemagnetbehavior”为题,在国际无机化学领域著名期刊《DaltonTransactions》(《道尔顿会刊》)发表了关于稀土簇合物的结构、荧光及磁性的研究论文(DaltonTrans.,2019,48,16744–16755),由英国皇家化学会主办,近三年影响因子在4.0左右,属于JCR二区TOP期刊。在无机化学领域,其与美国化学会主办的《InorganicChemistry》(《无机化学》)一起被认为是世界权威的两大老牌无机化学刊物。

2 是英国皇家化学会旗下的期刊,差不多有10年的历史了,是中科院二区期刊,想中不是很难。

属于。《道尔顿交易》是一本由ROYALSOCCHEMISTRY出版的化学学术刊物,属于SCI期刊。《道尔顿交易》这本书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化学,出版区域是英国。

道尔顿期刊发表论文

主要成就有:

1、创立原子论。1803年继承古希腊朴素原子论和牛顿微粒说,提出原子论。提出用相对比较的办法求取各元素的原子量,并发表第一张原子量表。

2、道尔顿提出了较系统的化学原子学说,引入了原子和原子量,并在容积分析方法上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3、道尔顿建议用简单的符号来代表元素和化合物的组成。

4、道尔顿是首位发现色盲现象的科学家。

道尔顿提出的原子论的要点:

1、化学元素由不可分的微粒—原子构成,他认为原子在一切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单位。

2、同种元素的原子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不同元素原子的性质和质量各不相同,原子质量是元素基本特征之一。

3、不同元素化合时,原子以简单整数比结合。推导并用实验证明倍比定律。如果一种元素的质量固定时,那么另一元素在各种化合物中的质量一定成简单整数比。

道尔顿症的分类:

先天性色觉障碍通常称为色盲,它不能分辨自然光谱中的各种颜色或某种颜色。而对颜色的辨别能力差的则称色弱。色盲又分为全色盲和部分色盲(红色盲、绿色盲、蓝黄色盲等)。色弱包括全色弱和部分色弱(红色弱、绿色弱、蓝黄色弱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约翰·道尔顿

约翰·道尔顿主要成就是创立原子论。1803年继承古希腊朴素原子论和牛顿微粒说,提出原子论。

约翰·道尔顿(John Dalton,1766年9月6日-1844年7月27日),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近代原子理论的提出者。他所提供的关键的学说,使化学领域自那时以来有了巨大的进展。

道尔顿患有色盲症。这种病的症状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他开始研究这个课题,最终发表了一篇关于色盲的论文──曾经问世的第一篇有关色盲的论文。后人为了纪念他,又把色盲症叫做道尔顿症。

道尔顿一生宣读和发表过116篇论文,主要著作有《化学哲学的新体系》两册。

约翰·道尔顿生于坎伯兰郡伊格斯非尔德一个贫困的贵格会织工家庭。1776年曾接受数学的启蒙。幼年家贫,只能参加贵格会的学校,富裕的教师鲁宾孙很喜欢道尔顿,允许他阅读自己的书和期刊。

扩展资料:

约翰·道尔顿人物评价:

原子论建立以后,道尔顿名震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各种荣誉纷至沓来,1816年,道尔顿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817年,道尔顿被选为曼彻斯特文学哲学会会长;1826年,英国政府授予他金质科学勋章;1828年,道尔顿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在科学理论上,道尔顿的原子论是继拉瓦锡的氧化学说之后理论化学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他揭示出了一切化学现象的本质都是原子运动,明确了化学的研究对象,对化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及其相关学科得到了蓬勃发展;在哲学思想上,原子论揭示了化学反应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继天体演化学说诞生以后,又一次冲击了当时僵化的自然观,为科学方法论的发展、辩证自然观的形成及整个哲学认识论的发展具重要意义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约翰·道尔顿

是“约翰·道尔顿”【简介】:约翰·道尔顿(英语:JohnDalton,1766年9月6日-1844年7月27日),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近代原子理论的提出者。他所提供的关键的学说,使化学领域自那时以来有了巨大的进展。附带一提的是道尔顿患有色盲症。这种病的症状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他开始研究这个课题,最终发表了一篇关于色盲的论文──曾经问世的第一篇有关色盲的论文。后人为了纪念他,又把色盲症叫做道尔顿症。道尔顿的主要著作有《化学哲学的新体系》。【主要成就】:创立原子论。1803年继承古希腊朴素原子论和牛顿微粒说,提出原子论,其要点:(1)化学元素由不可分的微粒—原子构成,它在一切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单位。(2)同种元素的原子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不同元素原子的性质和质量各不相同,原子质量是元素基本特征之一。(3)不同元素化合时,原子以简单整数比结合。推导并用实验证明倍比定律。如果一种元素的质量固定时,那么另一元素在各种化合物中的质量一定成简单整数比。【关于他的小故事】:在一个圣诞节前夕,道尔顿给他的妈妈买了一双“棕灰色”的袜了做为圣诞节的礼物。当妈妈看到袜子时,感到袜子的颜色过于鲜艳,就对道尔顿说:“你买的这双樱桃红色的袜子,让我怎么穿呢?”道尔顿感到非常奇怪:袜子明明是棕灰色的,为什么妈妈说是樱桃红色的呢?疑惑不解的道尔顿拿着袜子又去问弟弟和周围的人,除了弟弟与自己的看法相同以外,被问的其他人都说袜子是樱桃红色的,道尔顿对这件小事没有轻易地放过,他经过认真的分析比较,发现他和弟弟的色觉与别人不同。原来,自己和弟弟都是色盲。道尔顿虽然不是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却成了第一个发现色盲的人,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为此他写了篇论文《论色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色盲问题的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又把色盲症称为道尔顿症。

道尔顿发表论文

道尔顿还发表过一篇研究色盲的文章,提出人类中存在色盲这一病症。有关这项发现还有个有趣的小故事。圣诞节时道尔顿为了表示自己对母亲的孝敬,为母亲买了一双深蓝色的袜子。当他送给母亲时,母亲厉声责问他,为什么买一双红袜子。依照当地的习俗,妇女禁用红色。由此道尔顿才发现自己辨色能力不正常,发现他的哥哥也一样,另有一些人也具有这一病症。为此他撰写了论文,提出色盲这一病症,所以直到现在英国依然将色盲症说成道尔顿症。

原子学说是道尔顿提出来的。

约翰·道尔顿(JohnDalton,1766年9月6日—1844年7月27日),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原子理论的提出者。他所提供的关键的学说,使化学领域自那时以来有了巨大的进展。

道尔顿患有色盲症,这种病的症状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他开始研究这个课题,最终发表了第一篇有关色盲的论文。后人为了纪念他,又把色盲症叫作道尔顿症。1844年7月27日,道尔顿逝世。

道尔顿一生宣读和发表过116篇论文,主要著作有《化学哲学的新体系》两册。

道尔顿原子论的发现

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一猜想,虽然早就提出来了,但一直到了18世纪,尤其是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期,近代工业兴起,科学迅速发展,人们通过生产实践和大量的化学、物理学实验,才加深了对原子的认识。

把原子学说第一次从推测转变为科学概念的,应归功于英国一个教会学校的化学教员,他就是道尔顿(1766-1844)。

道尔顿首先研究了法国化学家普鲁斯特于1806年发现的有趣结论: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都成一定的整数比(定比定律),例如1克氢和8克氧化合成9克水,假如不按这个一定的比例,多余的就要剩下而不参加化合。

道尔顿自己又发现:当两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具有两种以上时,在这些化合物中,如果一种元素的量是一定的,那么与它化合的另一种元素的量总是成倍数地变化的(倍比定律)。

道尔顿发表的论文

道尔顿还发表过一篇研究色盲的文章,提出人类中存在色盲这一病症。有关这项发现还有个有趣的小故事。圣诞节时道尔顿为了表示自己对母亲的孝敬,为母亲买了一双深蓝色的袜子。当他送给母亲时,母亲厉声责问他,为什么买一双红袜子。依照当地的习俗,妇女禁用红色。由此道尔顿才发现自己辨色能力不正常,发现他的哥哥也一样,另有一些人也具有这一病症。为此他撰写了论文,提出色盲这一病症,所以直到现在英国依然将色盲症说成道尔顿症。

是“约翰·道尔顿”【简介】:约翰·道尔顿(英语:JohnDalton,1766年9月6日-1844年7月27日),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近代原子理论的提出者。他所提供的关键的学说,使化学领域自那时以来有了巨大的进展。附带一提的是道尔顿患有色盲症。这种病的症状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他开始研究这个课题,最终发表了一篇关于色盲的论文──曾经问世的第一篇有关色盲的论文。后人为了纪念他,又把色盲症叫做道尔顿症。道尔顿的主要著作有《化学哲学的新体系》。【主要成就】:创立原子论。1803年继承古希腊朴素原子论和牛顿微粒说,提出原子论,其要点:(1)化学元素由不可分的微粒—原子构成,它在一切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单位。(2)同种元素的原子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不同元素原子的性质和质量各不相同,原子质量是元素基本特征之一。(3)不同元素化合时,原子以简单整数比结合。推导并用实验证明倍比定律。如果一种元素的质量固定时,那么另一元素在各种化合物中的质量一定成简单整数比。【关于他的小故事】:在一个圣诞节前夕,道尔顿给他的妈妈买了一双“棕灰色”的袜了做为圣诞节的礼物。当妈妈看到袜子时,感到袜子的颜色过于鲜艳,就对道尔顿说:“你买的这双樱桃红色的袜子,让我怎么穿呢?”道尔顿感到非常奇怪:袜子明明是棕灰色的,为什么妈妈说是樱桃红色的呢?疑惑不解的道尔顿拿着袜子又去问弟弟和周围的人,除了弟弟与自己的看法相同以外,被问的其他人都说袜子是樱桃红色的,道尔顿对这件小事没有轻易地放过,他经过认真的分析比较,发现他和弟弟的色觉与别人不同。原来,自己和弟弟都是色盲。道尔顿虽然不是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却成了第一个发现色盲的人,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为此他写了篇论文《论色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色盲问题的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又把色盲症称为道尔顿症。

原子学说是道尔顿提出来的。

约翰·道尔顿(JohnDalton,1766年9月6日—1844年7月27日),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原子理论的提出者。他所提供的关键的学说,使化学领域自那时以来有了巨大的进展。

道尔顿患有色盲症,这种病的症状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他开始研究这个课题,最终发表了第一篇有关色盲的论文。后人为了纪念他,又把色盲症叫作道尔顿症。1844年7月27日,道尔顿逝世。

道尔顿一生宣读和发表过116篇论文,主要著作有《化学哲学的新体系》两册。

道尔顿原子论的发现

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一猜想,虽然早就提出来了,但一直到了18世纪,尤其是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期,近代工业兴起,科学迅速发展,人们通过生产实践和大量的化学、物理学实验,才加深了对原子的认识。

把原子学说第一次从推测转变为科学概念的,应归功于英国一个教会学校的化学教员,他就是道尔顿(1766-1844)。

道尔顿首先研究了法国化学家普鲁斯特于1806年发现的有趣结论: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都成一定的整数比(定比定律),例如1克氢和8克氧化合成9克水,假如不按这个一定的比例,多余的就要剩下而不参加化合。

道尔顿自己又发现:当两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具有两种以上时,在这些化合物中,如果一种元素的量是一定的,那么与它化合的另一种元素的量总是成倍数地变化的(倍比定律)。

约翰·道尔顿(John Dalton,1766年9月6日-1844年7月27日),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近代原子理论的提出者。他所提供的关键的学说,使化学领域自那时以来有了巨大的进展。 附带一提的是道尔顿患有色盲症。这种病的症状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他开始研究这个课题,最终发表了一篇关于色盲的论文──曾经问世的第一篇有关色盲的论文。后人为了纪念他,又把色盲症叫做道尔顿症。道尔顿一生宣读和发表过116篇论文,主要著作有《化学哲学的新体系》两册

道尔顿期刊投稿流程

题主是否想询问的是“道尔顿影响因子是多少”?4.0。根据太原师范学校教师王文敏博士在《DaltonTransactions》在线发表研究成果,以“Linear-shapedLnIII4andLnIII6clustersconstructedbyapolydentateSchiffbaseligandandaβ-diketoneco-ligand:structures,fluorescenceproperties,magneticrefrigerationandsingle-moleculemagnetbehavior”为题,在国际无机化学领域著名期刊《DaltonTransactions》(《道尔顿会刊》)发表了关于稀土簇合物的结构、荧光及磁性的研究论文(DaltonTrans.,2019,48,16744–16755),由英国皇家化学会主办,近三年影响因子在4.0左右,属于JCR二区TOP期刊。在无机化学领域,其与美国化学会主办的《InorganicChemistry》(《无机化学》)一起被认为是世界权威的两大老牌无机化学刊物。

kb kb在生物学界多称为“千碱”或“千碱基”,是表达核酸分子大小的常用习俗性单位符号.在法定量宣传中, 人们对这一已存在20年以上的符号提出了质疑. 最先发难的是李寿星先生.他说:“kb系数量单位,而非物理量单位,不能用于物理量的表达.以前说某核酸分子量5 kb,现宜改为某核酸分子含有5×103 b”〔1〕. 据我们的理解,李先生的意思有二:一是说kb的量符号不是相对分子质量符Mr;二是说“kb”中的“k”是词头.因为词头“与其所紧接的单位符号”应是“SI基本单位和SI导出单位”,所以李先生认为宜将“5 kb”改为“5×103 b”.本刊曾依此意见向有关作者提出建议性修改.谁知遭到强烈反对.由此逼迫我们从审者、作者、专家、文献等多方的调查、咨询.最后获得以下基本认识: (1) “kb”并不是“kilobase”(千碱基)的缩写,而是“kilobase pair”(千碱基对)的缩写;由此看来,“b”不是“base”(碱基)而是“base pair”(碱基对).就是依李先生意见去“k”,则“5 kb”只能改为“5×103 bp”.但由kb性质决定,“kb”之中的“k”并不是词头,因为kb是不能分开的一个缩写词,因而写成“×103 b”或“×103 bp”完全没有必要.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所吴祥甫先生来函(1997-07-01)说:“103 b=kb的表示不行”,如果要改,也该“用……×103 N个来标记.”吴先生实质上提出了一个计数单位表达的问题,这涉及下面的问题. (2) 如果将“kb”或“bp”看成是纯粹的计数单位(如“个”,“棵”,“对”等),则吴先生意见的实质,是应依法定计量〔3〕,将5 kb的核酸分子大小(size)用“N(kb)=5”或“N(bp)=5×103”来表达.严格地说,这一形式才是“合法”的形式.但正如吴先生所说,“但这又不是被大家都接受的方法”.因此还应寻找更为恰当的表达方式和理由. (3) 核酸的碱基对(base pair)共有三种,它们的相对分子量分别为: “Mr(A=T)=261, Mr(G=C)=262, Mr(A=U)=247.由于三种碱基对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接近,故“核酸分子大小通过碱基对数目进行计算”便成为分子生物学中测定核酸分子量的“一种方便的量度”〔4〕.我们依据有关生化产品目录〔9〕对已知核酸的相对分子质量Mr和N(bp)数进行的计算表明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其bp数之间有一个相对恒定的数值关系,即 Mr(DNA)/103 ∶ N(DNA,bp)≈1∶1.5, 因而,这样看来,在关于“bp”和“kb”量问题上,遵守科学界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即“Mr(DNA)=5 kb”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4) 我们发现,文献〔9〕中也有使用类似李先生“×103 b”〔1〕的单位形式.主要用于单链核酸(如RNA)的大小的表达,在这种情况下,Mr/103∶N(b)≈1∶3.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相同Mr条件下,同一碱基数的单链核酸长度应是双链长度的2倍.值得注意的是在文献〔9〕中,单链的DNA的长度仍以“bp”为单位,这是否意味着,在某些情况下“bp”不仅是有“碱基对”的意义,而且还有“碱基对位置”的意义.因此当用kb或bp计量的核酸相对分子量大小时,应考虑该核酸是双链还是单链. kD “kD”又常写为“kDa”,意义为“千道尔顿”.“D”(“道尔顿”)是英国化学家John Daleon(1766~1844年)1803年创立倍比定律时的确定的相对原子量的旧单位符号〔7〕,虽然属非SI单位即非法定计量单位,但至今仍在被国内外文献中大量使用.我国期刊界已有不少人著文要求取缔“D”及其衍生单位符号如kD、MD等.但取缔后的表达形式却不尽相同.有人认为应该用法定的原子质量单位符号“u”取而代之〔1,5,6〕,如将“5 kD”写为“5 ku”.又有人同时认为,可以用相对分子质量(Mr)或相对原子质量(Ar)的单位“1”取代,如将“5 kD”写“5×103”〔1〕. 我们认为,“D”本身意义就为相对原子量”〔7〕,因而用“u”取代“D”虽然在生物学领域中数值方面显不出差异,但“u”与“D”的原始概念并不相同.因此,我刊认为在处理“kD”之类的单位时,至少应建议作者区别不同单位符号与不同量符号之间的匹配:如5 kD改为5 ku,则其量符应使用m(如m=5 ku);如用改为5×103,则应用“Mr”或“Ar”表达. 此外,鉴于目前科学界尚有大量使用“D”或“kD”的文献存在,在某些类型的论文写作中,作者往往会坚持在某些数据中使用“D”或“kD”.例如在综述类论文中,被引用文献数据中“D”常常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应尊重作者的选择,虽然期刊中会出现“非法的”D,但不应视为“违法”. ku 由以上“kD”引发我们对“ku”问题进一步思考. 在法定计量中,有两个不同意义的u.一个“u”是可与SI单位并用的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其与SI单位的关系为1 u≈1.660 540×10-27 kg,其量名称为质量;单位名称为“原子质量单位”〔2〕.因而其量符号应为m.例如某物质X的质量为5 ku,可写为m(X)=5 ku.另一个u是SI量“原子质量常量”(“mu”)的单位符.原子质量单位常量(量符号为mu)的定义为:“一个12C中性原子处于基态的静止质量的1/12”;u的名称也为“原子质量单位”,但 1 u=(1.6605402±0.0000010)×10-27 kg〔8〕. 据法定计量GB3102.8-93〔3〕,当需要用u表达质量m时,则应有m=Mrmu〔3〕.这样看来,如果用来代替kD的ku若是原子质量常量的单位,则应先知道被计量的物质X的相对分子质量Mr(X),因为m(X)=Mr(X)*mu.但若已知Mr,还要mu干什么? 再比较“mu”的定义和“Ar”或“Mr”定义. mu的定义: mu=m(12C)/12〔8〕; 而Ar(或Mr)的定义为:“元素的(或分子的)平均原子质量与核素12C原子质量的1/12之比〔3〕”. 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DALTON TRANSACTIONS审稿速度挺快的,一般1~2个月内有结果6月17号投稿,8月20号收到审稿意见,一个说挺好,另外一个说拒搞,编辑找了第三个仲裁 意见中立,总得结果是reject&resubmit。历经70天修改,10月30号resubmit,11月11号收到审稿意见 小修,16号提交修改稿,、11月20号接受

  • 索引序列
  • 道尔顿期刊投稿
  • 道尔顿期刊发表论文
  • 道尔顿发表论文
  • 道尔顿发表的论文
  • 道尔顿期刊投稿流程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