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写一篇论文并发表的方法如下:
1、定课题
这一步可以就本专业去查找一些论文题目,一般每个专业都有论文题目库,找到这个论文课题库,里面的题目都是一些比较大的题目,那么可以从这些方向性的大题目中,找到自己比较擅长或者感兴趣的两三个方向,再从方向中找到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点,来生成我们最终的论文题目。
2、找资料
定了课题之后,找资料,到知网、万方等论文数据库,把自己题目中的关键词作为索引,找上五到十篇参考文献,看看人家的写作方法,思路创新,大纲构架。
3、列大纲
一定要先梳理出来大纲。第一章都是绪论或前言,就是谢谢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第二章是一些偏理论的东西。第三章一般就是现状描述,第四章分析问题,第五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再来一个结语就可以。
4、查重降重
到知网查下自己论文的重复率,这个挺重要的,针对性降重。知网的数据库系统算法匹配又升级了,同时还更新了一大批数据。
5、期刊投稿
耐心地研究每份期刊的提交要求。在决定去哪种期刊投稿后,有必要根据期刊数量,格式要求,标题要求,中文和英文摘要完整修改格式,最后再期刊投稿。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大学生如何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加强学习和了解国家发展战略及政策,认识到它们的重要性和影响。可以通过学习相关课程、观看新闻和专题、参加国家和地方组织的培训和课程等方式来提高对国家发展战略的认知和理解。
2、转变观念,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面对国家发展战略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大学生需要转变观念,关注国家发展、行业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这样才能适应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
3、掌握先进技术和技能,在职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市场经济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建设,新技术和新工艺上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因此,大学生应掌握先进技术和技能,在职业领域得到更多的发展和机会。
4、积极参与创新创业,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在国家发展战略下,创新创业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找到自己的领域和机会,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5、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树立担当意识。面对国家发展战略的机遇和挑战,大学生需要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树立担当意识,为国家建设发展而奋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和挑战,成为新时代有用的人才。
写论文需要一定的技巧,以下是一些写论文的技巧:
1、熟悉论文结构:了解论文的结构,包括封面、摘要、目录、引言、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遵循论文结构进行写作。
2、精确定位研究问题:在开题之前,需要明确研究对象、目的、研究问题等,具体而微的研究问题和明确的研究目标有助于论文的焦点和深度。
3、搜集文献资料:找到相关文献,尤其是近期发表的文献,可以帮助写作完成背景调研、问题阐述、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等。
4、语法结构清晰:语法结构清晰、表达简洁易懂是论文的基本要求。切忌使用生僻词汇、繁琐的语言或过于简单、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5、突出重点:突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让读者一目了然文章的议题。
6、揭示新思维:不仅要呈现研究事实,还要创新性地提出新的研究视角、新的分析模型和新的解决方案,以此为基础,形成原创性的论文。
7、单一线索:确保论文写作始终贯彻单一线索,摒弃偏题、离题与跑题的情况。
策论文章结构安排一, 标题。一般申论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命试标题;一种是自命试标题。当提示中要求我们自命文章题目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个自己最有话可说的角度来立题,标题的形式有一下三种:(1)直接表明主题;(2)指明内容范围;(3)由反问句、设问句、感叹句或者判断句组成。一般采用第一种形式比较稳妥,能够简洁明了地把文章主题点明,给阅卷老师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二, 正文。通常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概括出材料的主要内容,提出主要问题。这一部分是文章的开头部分,至关重要。我们要运用开门见山的写作方法,一针见血地提出问题,千万不要说空话套话。第二部分,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影响。这一部分一般在资料中会有所提示,可以从资料中找出要点,用概括性的语言来表达,切忌长篇大论。把原因、影响交代完毕之后,我们要用一句承上启下的句子来进行过渡。第三部分,引入你所要提出的措施。这一部分是文中的重点部分。我们在提出对策的时候要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如运用“首先,其次,再次“等的表达方式效果更好。在提出对策的时候最好采用总—分的写法,开头的第一句是中心句,后面再展开陈述。这样就能给评卷老师一种一目了然,水到渠成的感觉。最后一部分,要照应开头,画龙点睛。这一部分是文章的结尾部分,同样非常重要。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可以适当地运用名言或成语,语言要简洁,中心要明确,讲究辩证法,照应开头。
摘要:企中国入世以后,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国内市场遭遇抢滩,“走出去”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面对这样的现实,中国企业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国际定位,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制订新的国际战略,有效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迅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走得更快更稳。关键词:中国企业 国际战略引言作为世界大国,中国理应在经济上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了全球经济的脉搏。入世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希望,但挑战也随之而来。入世几年来,中国的经济的确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也要看到中国企业从规模、技术到营销、人力资源等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都不占绝对优势。国内市场上,相对成熟的国际跨国公司积极抢滩,部分行业已成为外国品牌的天下;而以为“走出去”就风光无限的中国企业,在对跨国营销还十分陌生的情况下,又不得不面对诸如“反倾销”、“市场经济地位”等种种难题。“走出去”的道路漫长而曲折,现在正是中国企业重新审视国际定位,调整国际战略的时候。但是对中国企业来说为什么要实施全面国际化呢?因为原来中国企业的发展比较快,机遇起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的对手都变成了国际化的公司,但所有到中国来的外国企业并不一定是为了要与你决战而来的,它是看着中国市场来的。所以如果过去说与狼共舞,现在应该改一句话:与狼共生共赢!正文一、国际化的海尔(一)多元化向国际化转移1998年海尔从多元化开始向国际化转移,这个转移要经过以下几步:首先是加快出口,通过加快出口促进本土化设厂,通过本土化设厂来创造本土化名牌,通过创造本土化名牌来获得更多的用户资源,然后整合更多的资源,增强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首先要加快出口。加快出口的速度并不是简单地增加创汇额,而是怎么样能够保证在当地的份额。比方说在美国设立一个工厂,盈亏平衡点是20万台,海尔在美国就是出口超过这个数后才建厂的。很多在国外设厂的出现了问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还没有市场就去设厂。1998年以来,海尔出口创汇高速增长,这种高速增长反映在当地的市场销量上,所以海尔选择在当地本土化设厂,几年下来海尔在海外设立了13个工厂。设立这些工厂目的不是当地产、当地销,而是为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能够成为当地的名牌。也可以通过设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比方说美国设厂,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必须和美国市场联网,包括信息化、物流……一下子把海尔在国内的物流推进起来,使海尔马上和国际接轨。通过本土化的名牌运作获得了更多的用户资源,订单增加了很多,这时候不一定再继续去设厂,原来13个工厂都是海尔投资或合资的,而现在有了订单,可以找很多工厂来代理,海尔付给一定的加工费。所以今年以来海尔没有自己投资或合资来建工厂,而在全球的制造基地却增加了9个,这9个制造基地叫做国际合作工厂,只是拿来订单生产或承包一两条生产线,这就是海尔在全球结成的一个整体的生产运作经营的一个网络,这个网络可以有效的规避风险,比如现在的反倾销风险,乃至更麻烦的技术壁垒。(二)拥有全球用户资源才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名牌海尔所做的这一些都是为了创出世界名牌。因为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和信息化时代,对世界名牌的要求就是你在这个行业里必须拥有全球的用户资源,一个区域名牌还不算世界名牌。因为现在世界上每一个行业都有几个领导者,瓜分了这个行业的全球市场,才是真正的世界名牌。比如说饮料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就差不多瓜分了全球市场,胶卷、汽车行业、流通行业更是如此,家电行业也是如此。甚至即使做 O EM,小打小闹也不行,台湾的电脑没有自己的品牌,绝大多数是给 I BM、惠普等作定牌,但是数量占了全世界笔记本电脑总量的65%,没有人可以与之抗衡。一个专门给耐克做定牌的企业,这个厂做到了全世界第一,一年做1亿双,赚3亿美金。但一个小鞋厂就不可能赚到钱。而这个厂为什么能赚到钱?因为它从研发开始一直到加工全部都有,甚至可以根据市场调研设计出多种新产品供耐克选择,所以这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 O EM,而是ODM,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核心竞争力。海尔的目标是成为一个世界级品牌,还有很多路要走,但不管路有多远,也不管路有多难,海尔会努力去做,一直到取得最后的成果(三)海尔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目标海尔的目标是成为世界名牌。如果按照一个行业是由几个大的品牌来瓜分的话,海尔还有一段非常远的距离。所以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目标,从外部来讲就是成为世界名牌,从内部来讲支持成为世界名牌的就是市场链的流程再造。并且海尔的世界名牌与其他行业的世界名牌还不太一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每一个地方成为本土化的世界名牌,因为白色家电的特点是每个区域的需求都不一样。全球化的采购、全球化的制造、全球化的设计、全球化的销售都是海尔一直在做的,但是加入 W TO以后,对于海尔来讲很重要的一点也是很大的不同是全球化的流通,这个过去海尔不太熟悉。要做到全球化的流通,首先要获得大的订单,这必须要放眼全球市场,找全球的大客户,再去满足这个大客户的需求。所以企业的组织结构必须要按照大客户的需求来改变。二、如何打造国际化海尔呢?我们从三方面研究:(一)管理的国际化:创造员工忠诚度管理的国际化不是管理模式的国际化,而是人的国际化。把人变成企业有价值的资产,使人能够成为创新的资源。员工的创新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管理的本质不在于控制员工的行为,而在于给员工提供创新的空间。所以企业每一个人应该在开放的系统中创新,这与不同历史阶段的国际化管理是有区别的。海尔今天的管理国际化应该是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使每个人有一个创新的空间,换句话说每个人都要成为一个SBU(策略事业单位,即自主创新的主体),成为老板,每个人都对着市场,每个人的价值应该体现在为用户创造的价值上,这就是管理的国际化。海尔的第一个SBU(负责集团钢板采购)已经盈利了。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主要是三点:第一点,角色的转变。原来叫采购员,现在叫采购经理。原来只是一个执行钢板计划的工作人员,现在是一个创造市场资源的经营者;第二点,部门之间关系的转变。原来部门之间的关系是职能关系,现在把部门关系变成市场关系;第三点,他有一张经营成果兑现表。除企业里每个人要成为SBU外,作为企业自身也要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企业组织结构,即一个开放的系统。主要对着三个方面:第一对着企业的上游,就是企业的分供方。海尔把和上游的关系改变了,变为过去我来买你的部件,现在我来买你的设计;第二对着企业的下游,也就是海尔的客户,海尔就是他的分供方。比如,沃尔玛以及很多的大连锁都是海尔的客户,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卖给你产品,而是卖给你一个解决方案;第三就是对着海尔的竞争对手。现在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可以打败它所有的竞争对手,也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可以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因此,对抗不如对话,竞争不如竞合。所以,要做到管理的国际化,最大的问题是不可能按照国际化大公司的路亦步亦趋,必须通过创新走一条更快的道路,但是这个创业对海尔自身来讲就非常困难。每个员工都成为SBU是一个很有创意的提法,人作为首要因素被考虑也是对的,但如果强调每一个人都是最重要的,则永远做不好团队的事情。从战略本身来说,战略经营单位是指利用最核心资源组成的,能够影响、带动其他单位的单位。如果把每一个个体都变成一个战略经营单位,会有怎样的结果,这是很难想象的。所谓创新应该是在常人理性框架范围之内的,超出这个范围就是另类,另类是边缘化的东西,很难达到动员他人的目的。(二)服务的国际化:创造用户忠诚度服务的国际化其实到最后只有一条,就是要得到用户资源、用户的忠诚度。海尔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海尔不断地在帮助海尔的用户成功,在用户成功的过程当中自身也获得了成功。出了问题的服务不叫服务,叫补偿。真正满意的服务是帮用户解决潜在的问题。互联网时代,企业仓库是错误的设置。客户不等于用户。中国企业如果仅仅从怎么压缩库存、怎么加快应收出发,什么用处都没有,惟一的办法就是从根本上给用户创造有价值的定单,再来快速生产满足用户需求,就可以真正地实现与用户的零距离。同时,也真正实现企业本身的成长,这是服务的国际化。(三)品牌的国际化:创造国际竞争力品牌的国际化不是你的商标有多么响,品牌的国际化应是在世界各地有国际竞争力本土化的品牌的总和。前几年海尔曾提出一个原则叫“国门之内无名牌”也是这个道理。到现在为止,只听到过海尔到美国设厂有风险,从来没听说过有人提出不到美国设厂风险是不是更大。海尔到美国设厂的风险是创世界名牌过程当中的风险,而不到美国设厂的风险是必死无疑的风险。管理的国际化、服务的国际化和品牌的国际化中,前两项是为最后一项服务的。品牌国际化的基因就应该是员工的创新力,也就是管理国际化给品牌国际化培育了不断发展的基因,服务的国际化应该是品牌国际化拓展过程当中的一个源泉。如果品牌竞争力不断提升,反过来又会给管理的国际化也就是说员工的创新提供一个更大的空间。海尔现在的目标就是从白电五强向白电顶峰冲击,海尔的路还很远。三、从海尔的成功看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对于企业如何实施国际化战略,国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使人感到有些茫然。我们根据中国企业的整体现状,总结出四条规律,可以称之为必经之路:第一,加强产品优势,提高抗冲击能力;第二,改变观念,实施现代化管理;第三,提高科研能力,不断改进产品;第四,增强企业信誉,塑造品牌形象。我们可以从国内走国际化道路,在最成功的海尔集团身上进行验证。(一)强产品优势,提高抗冲击能力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刚起步时,海尔只有一个产品,而且品质不佳,无人知晓,海尔集团通过不懈地对新产品的开发和质量控制,现在已经拥有42大门类8600余规格品种的名牌产品群,产品虽多质量却毫不含糊,在市场上都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国内企业必须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有稳定的过硬质量作为基础,才有资格和实力参与国际竞争,打出品牌形象,不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根本就没有发言权,企业的跨国化生产营销也无从谈起。海尔先后获得德国TV、VDE认证;加拿大CSA安全、节能认证,美国UL安全、质量认证(并且是中国首家以生产企事业自己的名称列入美国UL名录的企业);海尔电冰箱产品在德国电冰箱产品抽查检验中获“++”第一名;1998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奖;1992年,海尔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海尔产品出口世界各地甚至在高科技产业发达的欧美地区设厂经销所依靠的王牌也正是其过硬的产品质量。(二)改变观念,实施现代化管理美国《财富》杂志每年都要评选出世界500强企业排名,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历年的世界500强企业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有一整套健全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而且这套模式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历经修订和考验逐步形成的,可以说,是这些企业集团管理的精华凝聚,有相当强的活力和效率。在这方面,海尔集团不但吸收了很多国际先进的管理方式,而且把他们升华修订,创造了独特的“OEC”管理法、“PDCA”管理法等一整套的独有的管理方式,并且卓有成效,为海尔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提高科研能力,不断改进产品海尔集团的产品技术含量比较高,历来重视科研能力的提高,与荷兰飞利浦公司、美国C-MOLD公司、美国NETSCREEN等15个研究机构成立技术联盟,整合了国外科技资源,提高了产品竞争力。而且建立了国际一流的海尔中央研究院,联合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28家具备一流技术水平的公司、科研机构通过技术合作建成了综合性科研基地。在变频空调方面,海尔就由于技术领先取得了巨大成功。今年“五一”期间,海尔“金超人”空调市场火爆,只因这种具备48种独特送风方式的全直流变频空调,可随时调节吹出的风量,解决了现有空调器出风方向固定不变、冷热不均、舒适性差的最大缺点,达到了“人在中间坐,风从周围绕”的舒适效果。目前,该技术已在海尔最近上市的其他空调中采用。据中国家电协会统计,2000年,海尔生产的变频空调总量位居同业第一,其中40%以上都是最新的直流产品。(四)增强企业信誉,塑造品牌形象国内的大企业相对于当今进入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来说,有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就是:进入500强的这些跨国公司,很多是“百年企业”,这些企业在其长时间的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良好信誉,成了这些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撑平台。这样,做久促进了做大和做强,而做强、做大又反过来使企业做得更久,形成了良性循环。在无形资产变得越来越关键与重要的现在和将来,做久将会越来越成为这一良性循环的主导环节,因为做久是无形资产积累的必要途径之一。要真正形成这样的良性循环,企业就必须从主导环节入手,扎扎实实地抓好做强、做大这两个基础环节。海尔在面对市场方面确定的基本原则是“首先卖信誉,其次卖产品。”正是从这一理念出发,从90年代开始,海尔总裁张瑞敏制定了海尔创世界名牌的战略,并在这一战略思想下,确定了“先难后易”的出口原则,目前海尔已在海外有62家经销商3万多个营销网点。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海尔提出了“本土化战略”。从1996年开始,海尔已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美国等地建立海外生产厂。1999年4月,海尔在美国南卡州生产制造基地的奠基,标志着海尔在海外第一个“三位一体本土化”的海外海尔诞生,即设计中心 在洛杉矶、营销中心在纽约、生产中心在南卡州。海尔的“本土化战略”目的在于通过当地融智与融资,发展成为本土化的世界名牌。如今海尔的世界名牌战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海尔·中国造”已堂而皇之地遍及全球市场,使其生产经营和销售服务彻底实现了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1997年,美国《家电》杂志公布全世界范围内增长速度最快的家电企业,海尔超过GE、西门子等世界名牌,名列榜首。1998年11月30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在亚太地区声誉最佳的公司评比中,海尔位居第七,是唯一进入前十名的中国企业。从海尔集团正确实施国际化战略,在短短的17年内从一个亏损小厂转变为大型跨国公司的脚步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企业走向国家化的艰辛和努力,也表明,中国企业完全有能力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结语十六大已经确定了“走出去”战略。十六大报告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鼓励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力开展对外贸易,吸引外商投资,加快与国际市场融合,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我国商品进出口总额达到21738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利用外资835.21亿美元,居世界第五位。我国已经成为一个贸易大国、利用外资大国。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也发生了剧烈变化,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相互依存关系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新趋势。如何抓住这个机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成为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同时,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顺差不断加大,外资大规模流入,而对外投资相对较少,使得我国的国际收支很不平衡,外汇储备达到了近2万亿美元,贸易摩擦亦不断加剧,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多方面措施,逐步改变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局面,保持国民经济水平平稳较快发展。面对新的形势和情况,国家提出必须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加速对外直接投资,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发展,逐步实现国际化经营,成为有实力的跨国企业。企业“走出去”发展,不仅可以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和生产要素,缓解国内产能过剩,推动产业升级,而且有利于解决贸易顺差不断增加所带来的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有利于减少与欧美国家的贸易摩擦。因此,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意义重大,已经成为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的战略举措。以上仅供参考!
伴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互联网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空间,进而创造出了一个新的时代——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时代中,各个领域受发展影响,逐渐衍生出了新的技术、服务、产品类型,进而构建出活力十足的业态市场。在这一基础上,为了确保各个企业能够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进行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鉴于此,笔者在文中就“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战略管理创新开展了分析,首先阐述了“互联网+”时代企业面临的挑战,然后指出了传统企业战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战略管理创新的有效解决意见,以期提升企业战略管理的工作水平。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企业战略管理;管理组织架构前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水平出现了极为明显的提升,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的研发,也逐渐发展为经济水平提升的关键性因素。换一种角度来讲,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传统经济市场中旧式产业的架构,也在极大层面上为企业战略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了新的管理理念。该项创新,是一种源自于企业经营管理本质上的创新,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经济市场模式的创新。基于此,针对“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战略管理创新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一、“互联网+”时代企业面临的挑战从服务的角度来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市场发展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渠道,尤其是伴随着“网络客服中心”这一行业的出现,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客户驱动方法。但是多数企业并未将客户作为经营的核心,使得其自身在“互联网+”时代中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1]。站在经济发展的视角来讲,“互联网+”时代下的经济市场中新增了众多的新颖产品以及服务方式,并于此前提下拓展了各个行业的生产材料来源。在这一基础上,企业想要在新形势下的经济市场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面临组织架构重设、新市场的开拓挑战,只有充分的迎接该类挑战并取得成功后,才能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经济市场中获得立足之地。二、传统企业战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总体的企业管理框架过于陈旧在“互联网+”时代中,传统经济市场状态下各个企业设定出来的组织架构的创新工作开展已经迫在眉睫,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适应当前阶段下的“互联网+”市场发展潮流[2]。但是,我国目前多数企业的管理者并未意识到该点内容,在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依旧按照传统陈旧的“金字塔”框架完成企业管理。在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的当前时代,互联网为企业管理组织架构的创新提供了很多新的思维方向,而旧的金字塔企业架构并不适应该新时代下的市场发展规律。另外一方面,传统企业战略管理的组织形式也不适用于市场发展的变化速率,继而致使企业的管理工作开展效果并不理想。换言之,传统的企业管理金字塔框架无法凸显出“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性,进而抑制了企业资源的管理优势发挥。(二)企业战略管理规划落后于时代发展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依照传统市场经济环境特点制定的战略管理规划严重落后于新时代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新时代来临之前,市场经济几乎全部依赖于计划路径的发展方向前行,此种“计划”的管理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性发展[3]。在这一前提下,由于企业未能有效拓展自身的管理思路,所呈现出来的“创新”必然就会成为纸上谈兵。与此同时,传统的管理模式也在一定的角度上局限了企业营销的模式,该种主导性极强的偏向性指导,导致企业在市场中的营销浮于表层,缺乏相应的内涵。具体表现上来讲,仅是通过电视媒体广告、固定位置广告牌的传统营销方法来提升企业自身的市场营销印象,显得手段单一、效果不能令企业满意。而“互联网+”时代网络营销模式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的战略管理提供了新的信息互通渠道,比如,百度搜索引擎、腾讯、搜狐、360等知名网站宣传,再比如7亿微信客户端营销,企业APP等等手段宣传影响,其覆盖面广、影响力透彻、传播速率之快是传统手段无法比拟的。天猫双十一的巨大成功就是典范。如果企业管理者仍旧不将此类信息渠道利用起来,必然会导致自身被市场经济的发展潮流所淹没。(三)新型企业战略管理人才匮乏现阶段,在部分企业中,管理者在进行企业人才管理时,所使用的管理方法依旧是单调的流程式管理,严重缺少适应灵活市场发展的管理活泛性。通常情况下,传统企业日常管理的过程中,会事先制定好具体的规范框架进行对员工行为、工作内容的约束,该种管理模式的监督力度极大[4]。在应用该类管理方法的企业中进行工作时,员工普遍会出现心理上的压抑以及紧张之感,同时这也代表了企业管理者对于员工的极度不信任。从另外一种角度来讲,该种管理方法比较趋向于“中央集权”式管理,无法实现有效、灵动的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管理目标。三、“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战略管理创新(一)创新企业战略管理组织架构在前文中提到了金字塔形式的企业战略管理框架,该框架的管理价值在于能够通过层级与层级之间的特定关系将信息进行传递,是一种较为陈旧的信息互通流程,虽然在沟通上具备一定的时效性,但是该种时效性远远无法满足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需求,进而反向发展为抑制双方顺利沟通的关键因素。在这一基础上,根据“互联网+”时代发展的特征进行企业战略管理组织架构的创新,不但有效的提升了管理层级之间的沟通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5]。比如微信管理,利用网络的广泛性流通,建立微信管理群,及时、简介、实时是它的最大特点。创新型的扁平化企业战略管理组织框架的形成,为企业的管理者与普通员工之间搭设了一条更为通畅的沟通渠道,帮助员工激发出自身对于工作的深入探索热情。与此同时,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创新战略管理方案实施时,首先需要为员工提供有效的企业经营常态培训条件,然后为员工构建有效的自我价值实现平台。(二)创新管理理念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将传统态势下的“计划性”管理理念摒除掉。有效掌握市场的发展规律,在进行制定企业战略管理规划时,注重“竞争意识”的培养,使得企业与消费用户之间具有强度更高的粘性,同时为市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消费条件[6]。只有在这一基础上,企业才能通过极具个性化的服务吸引更多的潜在用户,进而实现企业调控和管理的新常态。另一方面,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还需要时刻将管理创新的理念根植于脑海中,把企业长期经营过程中积累下来的陈旧管理理念替换掉,充分融合当前“互联网+”时代下的合作共赢理念,进而扩大企业自身的经营范围。(三)遵循“以人为本”企业战略管理新原则在传统的企业管理工作中,经常会将管理工作划分为多个层次,并于多个层次中再次进行细化为多个科室部门。在该种管理模式下,各个小部门、小科室内,经常会出现苛刻普通员工的问题,给普通员工的未来发展设定了局限空间,进而抑制员工对待工作的积极性。在这种企业战略管理模式的管理之下,人才培养就会成为“口头文章”。在“互联网+”时代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注重柔性化员工管理,即运用“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原则代替强制性的“监督式”管理原则,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对于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时代下,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比较趋向于以人为本,崇尚人权主义,基于此,只有企业管理者在制定管理战略时将员工放置在管理工作的核心位置上,才能从根本上为员工制造企业归属感,进而产生通过更加努力的工作成果去回报企业的动力,同时,此种战略管理方法也有助于企业内部员工向心凝聚力的提升。比如目前流行的合伙人制度,将会是未来的主流趋势。四、总结综上所述,伴随着的“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各个行业中的企业都面临着诸多的发展经营挑战,此时,企业内部的战略管理工作开展效果就成为市场经营的关键内容。在这一前提下,笔者在文中专门针对“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战略管理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一一给出了解决建议。由于篇幅的限制,相关的研究内容并不全面,希望文中的部分研究内容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管理思路,并为后续关于该课题的研究奠定基础。
伴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互联网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空间,进而创造出了一个新的时代——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时代中,各个领域受发展影响,逐渐衍生出了新的技术、服务、产品类型,进而构建出活力十足的业态市场。在这一基础上,为了确保各个企业能够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进行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鉴于此,笔者在文中就“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战略管理创新开展了分析,首先阐述了“互联网+”时代企业面临的挑战,然后指出了传统企业战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战略管理创新的有效解决意见,以期提升企业战略管理的工作水平。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企业战略管理;管理组织架构前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水平出现了极为明显的提升,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的研发,也逐渐发展为经济水平提升的关键性因素。换一种角度来讲,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传统经济市场中旧式产业的架构,也在极大层面上为企业战略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了新的管理理念。该项创新,是一种源自于企业经营管理本质上的创新,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经济市场模式的创新。基于此,针对“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战略管理创新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一、“互联网+”时代企业面临的挑战从服务的角度来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市场发展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渠道,尤其是伴随着“网络客服中心”这一行业的出现,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客户驱动方法。但是多数企业并未将客户作为经营的核心,使得其自身在“互联网+”时代中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1]。站在经济发展的视角来讲,“互联网+”时代下的经济市场中新增了众多的新颖产品以及服务方式,并于此前提下拓展了各个行业的生产材料来源。在这一基础上,企业想要在新形势下的经济市场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面临组织架构重设、新市场的开拓挑战,只有充分的迎接该类挑战并取得成功后,才能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经济市场中获得立足之地。二、传统企业战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总体的企业管理框架过于陈旧在“互联网+”时代中,传统经济市场状态下各个企业设定出来的组织架构的创新工作开展已经迫在眉睫,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适应当前阶段下的“互联网+”市场发展潮流[2]。但是,我国目前多数企业的管理者并未意识到该点内容,在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依旧按照传统陈旧的“金字塔”框架完成企业管理。在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的当前时代,互联网为企业管理组织架构的创新提供了很多新的思维方向,而旧的金字塔企业架构并不适应该新时代下的市场发展规律。另外一方面,传统企业战略管理的组织形式也不适用于市场发展的变化速率,继而致使企业的管理工作开展效果并不理想。换言之,传统的企业管理金字塔框架无法凸显出“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性,进而抑制了企业资源的管理优势发挥。(二)企业战略管理规划落后于时代发展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依照传统市场经济环境特点制定的战略管理规划严重落后于新时代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新时代来临之前,市场经济几乎全部依赖于计划路径的发展方向前行,此种“计划”的管理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性发展[3]。在这一前提下,由于企业未能有效拓展自身的管理思路,所呈现出来的“创新”必然就会成为纸上谈兵。与此同时,传统的管理模式也在一定的角度上局限了企业营销的模式,该种主导性极强的偏向性指导,导致企业在市场中的营销浮于表层,缺乏相应的内涵。具体表现上来讲,仅是通过电视媒体广告、固定位置广告牌的传统营销方法来提升企业自身的市场营销印象,显得手段单一、效果不能令企业满意。而“互联网+”时代网络营销模式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的战略管理提供了新的信息互通渠道,比如,百度搜索引擎、腾讯、搜狐、360等知名网站宣传,再比如7亿微信客户端营销,企业APP等等手段宣传影响,其覆盖面广、影响力透彻、传播速率之快是传统手段无法比拟的。天猫双十一的巨大成功就是典范。如果企业管理者仍旧不将此类信息渠道利用起来,必然会导致自身被市场经济的发展潮流所淹没。(三)新型企业战略管理人才匮乏现阶段,在部分企业中,管理者在进行企业人才管理时,所使用的管理方法依旧是单调的流程式管理,严重缺少适应灵活市场发展的管理活泛性。通常情况下,传统企业日常管理的过程中,会事先制定好具体的规范框架进行对员工行为、工作内容的约束,该种管理模式的监督力度极大[4]。在应用该类管理方法的企业中进行工作时,员工普遍会出现心理上的压抑以及紧张之感,同时这也代表了企业管理者对于员工的极度不信任。从另外一种角度来讲,该种管理方法比较趋向于“中央集权”式管理,无法实现有效、灵动的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管理目标。三、“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战略管理创新(一)创新企业战略管理组织架构在前文中提到了金字塔形式的企业战略管理框架,该框架的管理价值在于能够通过层级与层级之间的特定关系将信息进行传递,是一种较为陈旧的信息互通流程,虽然在沟通上具备一定的时效性,但是该种时效性远远无法满足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需求,进而反向发展为抑制双方顺利沟通的关键因素。在这一基础上,根据“互联网+”时代发展的特征进行企业战略管理组织架构的创新,不但有效的提升了管理层级之间的沟通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5]。比如微信管理,利用网络的广泛性流通,建立微信管理群,及时、简介、实时是它的最大特点。创新型的扁平化企业战略管理组织框架的形成,为企业的管理者与普通员工之间搭设了一条更为通畅的沟通渠道,帮助员工激发出自身对于工作的深入探索热情。与此同时,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创新战略管理方案实施时,首先需要为员工提供有效的企业经营常态培训条件,然后为员工构建有效的自我价值实现平台。(二)创新管理理念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将传统态势下的“计划性”管理理念摒除掉。有效掌握市场的发展规律,在进行制定企业战略管理规划时,注重“竞争意识”的培养,使得企业与消费用户之间具有强度更高的粘性,同时为市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消费条件[6]。只有在这一基础上,企业才能通过极具个性化的服务吸引更多的潜在用户,进而实现企业调控和管理的新常态。另一方面,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还需要时刻将管理创新的理念根植于脑海中,把企业长期经营过程中积累下来的陈旧管理理念替换掉,充分融合当前“互联网+”时代下的合作共赢理念,进而扩大企业自身的经营范围。(三)遵循“以人为本”企业战略管理新原则在传统的企业管理工作中,经常会将管理工作划分为多个层次,并于多个层次中再次进行细化为多个科室部门。在该种管理模式下,各个小部门、小科室内,经常会出现苛刻普通员工的问题,给普通员工的未来发展设定了局限空间,进而抑制员工对待工作的积极性。在这种企业战略管理模式的管理之下,人才培养就会成为“口头文章”。在“互联网+”时代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注重柔性化员工管理,即运用“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原则代替强制性的“监督式”管理原则,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对于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时代下,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比较趋向于以人为本,崇尚人权主义,基于此,只有企业管理者在制定管理战略时将员工放置在管理工作的核心位置上,才能从根本上为员工制造企业归属感,进而产生通过更加努力的工作成果去回报企业的动力,同时,此种战略管理方法也有助于企业内部员工向心凝聚力的提升。比如目前流行的合伙人制度,将会是未来的主流趋势。四、总结综上所述,伴随着的“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各个行业中的企业都面临着诸多的发展经营挑战,此时,企业内部的战略管理工作开展效果就成为市场经营的关键内容。在这一前提下,笔者在文中专门针对“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战略管理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一一给出了解决建议。由于篇幅的限制,相关的研究内容并不全面,希望文中的部分研究内容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管理思路,并为后续关于该课题的研究奠定基础。
论会展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的发展战略对于企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讨论的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会展企业的发展战略对于其企业发展的影响.一、企业发展战略对企业的指导性: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任何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都受制于外部环境的影响。而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如何让一个企业在变化中不失去企业的目标,那么企业就必须要为某个时间段确定发展战略;而作为一个会展企业,其经营业绩尤其的与大的经济环境密切联系;比对08与09的上海车展客流量,就可以发现,在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下,参展企业削减了参展费用,这直接影响到了会展企业的业绩;而如何应对这种情况,除了一个应急的预案外,企业的主管还需要有其前瞻性,如果一个企业在做其发展战略时就考虑到了这种危急情况的发生,那么,肯定会在这场危机中安然生存下来。二、企业发展战略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的内部管理是决定一个企业是否具有提供优质产品及服务给其客户的基础;而发展战略会对内部管理产生深刻影响;作为会展企业,由于其工作特性,关键员工掌握着重要的客户资料,而对于这些核心员工的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在这场危机中,那些未制定其企业的发展战略的企业,将会发现,其核心员工将会因业绩的下降而影响到其收入,这将导致人员的非常流动,这将危及这些企业的生存;而进行了企业战略规划的企业,则在平常的管理中渗入了多种技巧,以保证在大环境的影响下,企业能与员工共渡难关。3、企业发展战略对企业市场形象及业绩的影响没有一个发展战略的企业,就像一个无头的苍蝇,只依靠本能在寻找客户,根本无暇顾及企业在客户心目中建立相应的形象,特别对会展企业来说,本身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将直接影响到参展供需双方进场的数量,对于需要展示的客户是否能够提供应有的展示服务,这些在大的金融危机下,企业会慎重考虑投入产出比的情况下,尤为重要。所以,我们认为企业发展战略对于一个会展企业的管理是重要的。
摘要:企中国入世以后,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国内市场遭遇抢滩,“走出去”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面对这样的现实,中国企业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国际定位,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制订新的国际战略,有效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迅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走得更快更稳。关键词:中国企业 国际战略引言作为世界大国,中国理应在经济上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了全球经济的脉搏。入世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希望,但挑战也随之而来。入世几年来,中国的经济的确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也要看到中国企业从规模、技术到营销、人力资源等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都不占绝对优势。国内市场上,相对成熟的国际跨国公司积极抢滩,部分行业已成为外国品牌的天下;而以为“走出去”就风光无限的中国企业,在对跨国营销还十分陌生的情况下,又不得不面对诸如“反倾销”、“市场经济地位”等种种难题。“走出去”的道路漫长而曲折,现在正是中国企业重新审视国际定位,调整国际战略的时候。但是对中国企业来说为什么要实施全面国际化呢?因为原来中国企业的发展比较快,机遇起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的对手都变成了国际化的公司,但所有到中国来的外国企业并不一定是为了要与你决战而来的,它是看着中国市场来的。所以如果过去说与狼共舞,现在应该改一句话:与狼共生共赢!正文一、国际化的海尔(一)多元化向国际化转移1998年海尔从多元化开始向国际化转移,这个转移要经过以下几步:首先是加快出口,通过加快出口促进本土化设厂,通过本土化设厂来创造本土化名牌,通过创造本土化名牌来获得更多的用户资源,然后整合更多的资源,增强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首先要加快出口。加快出口的速度并不是简单地增加创汇额,而是怎么样能够保证在当地的份额。比方说在美国设立一个工厂,盈亏平衡点是20万台,海尔在美国就是出口超过这个数后才建厂的。很多在国外设厂的出现了问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还没有市场就去设厂。1998年以来,海尔出口创汇高速增长,这种高速增长反映在当地的市场销量上,所以海尔选择在当地本土化设厂,几年下来海尔在海外设立了13个工厂。设立这些工厂目的不是当地产、当地销,而是为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能够成为当地的名牌。也可以通过设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比方说美国设厂,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必须和美国市场联网,包括信息化、物流……一下子把海尔在国内的物流推进起来,使海尔马上和国际接轨。通过本土化的名牌运作获得了更多的用户资源,订单增加了很多,这时候不一定再继续去设厂,原来13个工厂都是海尔投资或合资的,而现在有了订单,可以找很多工厂来代理,海尔付给一定的加工费。所以今年以来海尔没有自己投资或合资来建工厂,而在全球的制造基地却增加了9个,这9个制造基地叫做国际合作工厂,只是拿来订单生产或承包一两条生产线,这就是海尔在全球结成的一个整体的生产运作经营的一个网络,这个网络可以有效的规避风险,比如现在的反倾销风险,乃至更麻烦的技术壁垒。(二)拥有全球用户资源才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名牌海尔所做的这一些都是为了创出世界名牌。因为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和信息化时代,对世界名牌的要求就是你在这个行业里必须拥有全球的用户资源,一个区域名牌还不算世界名牌。因为现在世界上每一个行业都有几个领导者,瓜分了这个行业的全球市场,才是真正的世界名牌。比如说饮料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就差不多瓜分了全球市场,胶卷、汽车行业、流通行业更是如此,家电行业也是如此。甚至即使做 O EM,小打小闹也不行,台湾的电脑没有自己的品牌,绝大多数是给 I BM、惠普等作定牌,但是数量占了全世界笔记本电脑总量的65%,没有人可以与之抗衡。一个专门给耐克做定牌的企业,这个厂做到了全世界第一,一年做1亿双,赚3亿美金。但一个小鞋厂就不可能赚到钱。而这个厂为什么能赚到钱?因为它从研发开始一直到加工全部都有,甚至可以根据市场调研设计出多种新产品供耐克选择,所以这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 O EM,而是ODM,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核心竞争力。海尔的目标是成为一个世界级品牌,还有很多路要走,但不管路有多远,也不管路有多难,海尔会努力去做,一直到取得最后的成果(三)海尔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目标海尔的目标是成为世界名牌。如果按照一个行业是由几个大的品牌来瓜分的话,海尔还有一段非常远的距离。所以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目标,从外部来讲就是成为世界名牌,从内部来讲支持成为世界名牌的就是市场链的流程再造。并且海尔的世界名牌与其他行业的世界名牌还不太一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每一个地方成为本土化的世界名牌,因为白色家电的特点是每个区域的需求都不一样。全球化的采购、全球化的制造、全球化的设计、全球化的销售都是海尔一直在做的,但是加入 W TO以后,对于海尔来讲很重要的一点也是很大的不同是全球化的流通,这个过去海尔不太熟悉。要做到全球化的流通,首先要获得大的订单,这必须要放眼全球市场,找全球的大客户,再去满足这个大客户的需求。所以企业的组织结构必须要按照大客户的需求来改变。二、如何打造国际化海尔呢?我们从三方面研究:(一)管理的国际化:创造员工忠诚度管理的国际化不是管理模式的国际化,而是人的国际化。把人变成企业有价值的资产,使人能够成为创新的资源。员工的创新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管理的本质不在于控制员工的行为,而在于给员工提供创新的空间。所以企业每一个人应该在开放的系统中创新,这与不同历史阶段的国际化管理是有区别的。海尔今天的管理国际化应该是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使每个人有一个创新的空间,换句话说每个人都要成为一个SBU(策略事业单位,即自主创新的主体),成为老板,每个人都对着市场,每个人的价值应该体现在为用户创造的价值上,这就是管理的国际化。海尔的第一个SBU(负责集团钢板采购)已经盈利了。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主要是三点:第一点,角色的转变。原来叫采购员,现在叫采购经理。原来只是一个执行钢板计划的工作人员,现在是一个创造市场资源的经营者;第二点,部门之间关系的转变。原来部门之间的关系是职能关系,现在把部门关系变成市场关系;第三点,他有一张经营成果兑现表。除企业里每个人要成为SBU外,作为企业自身也要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企业组织结构,即一个开放的系统。主要对着三个方面:第一对着企业的上游,就是企业的分供方。海尔把和上游的关系改变了,变为过去我来买你的部件,现在我来买你的设计;第二对着企业的下游,也就是海尔的客户,海尔就是他的分供方。比如,沃尔玛以及很多的大连锁都是海尔的客户,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卖给你产品,而是卖给你一个解决方案;第三就是对着海尔的竞争对手。现在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可以打败它所有的竞争对手,也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可以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因此,对抗不如对话,竞争不如竞合。所以,要做到管理的国际化,最大的问题是不可能按照国际化大公司的路亦步亦趋,必须通过创新走一条更快的道路,但是这个创业对海尔自身来讲就非常困难。每个员工都成为SBU是一个很有创意的提法,人作为首要因素被考虑也是对的,但如果强调每一个人都是最重要的,则永远做不好团队的事情。从战略本身来说,战略经营单位是指利用最核心资源组成的,能够影响、带动其他单位的单位。如果把每一个个体都变成一个战略经营单位,会有怎样的结果,这是很难想象的。所谓创新应该是在常人理性框架范围之内的,超出这个范围就是另类,另类是边缘化的东西,很难达到动员他人的目的。(二)服务的国际化:创造用户忠诚度服务的国际化其实到最后只有一条,就是要得到用户资源、用户的忠诚度。海尔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海尔不断地在帮助海尔的用户成功,在用户成功的过程当中自身也获得了成功。出了问题的服务不叫服务,叫补偿。真正满意的服务是帮用户解决潜在的问题。互联网时代,企业仓库是错误的设置。客户不等于用户。中国企业如果仅仅从怎么压缩库存、怎么加快应收出发,什么用处都没有,惟一的办法就是从根本上给用户创造有价值的定单,再来快速生产满足用户需求,就可以真正地实现与用户的零距离。同时,也真正实现企业本身的成长,这是服务的国际化。(三)品牌的国际化:创造国际竞争力品牌的国际化不是你的商标有多么响,品牌的国际化应是在世界各地有国际竞争力本土化的品牌的总和。前几年海尔曾提出一个原则叫“国门之内无名牌”也是这个道理。到现在为止,只听到过海尔到美国设厂有风险,从来没听说过有人提出不到美国设厂风险是不是更大。海尔到美国设厂的风险是创世界名牌过程当中的风险,而不到美国设厂的风险是必死无疑的风险。管理的国际化、服务的国际化和品牌的国际化中,前两项是为最后一项服务的。品牌国际化的基因就应该是员工的创新力,也就是管理国际化给品牌国际化培育了不断发展的基因,服务的国际化应该是品牌国际化拓展过程当中的一个源泉。如果品牌竞争力不断提升,反过来又会给管理的国际化也就是说员工的创新提供一个更大的空间。海尔现在的目标就是从白电五强向白电顶峰冲击,海尔的路还很远。三、从海尔的成功看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对于企业如何实施国际化战略,国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使人感到有些茫然。我们根据中国企业的整体现状,总结出四条规律,可以称之为必经之路:第一,加强产品优势,提高抗冲击能力;第二,改变观念,实施现代化管理;第三,提高科研能力,不断改进产品;第四,增强企业信誉,塑造品牌形象。我们可以从国内走国际化道路,在最成功的海尔集团身上进行验证。(一)强产品优势,提高抗冲击能力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刚起步时,海尔只有一个产品,而且品质不佳,无人知晓,海尔集团通过不懈地对新产品的开发和质量控制,现在已经拥有42大门类8600余规格品种的名牌产品群,产品虽多质量却毫不含糊,在市场上都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国内企业必须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有稳定的过硬质量作为基础,才有资格和实力参与国际竞争,打出品牌形象,不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根本就没有发言权,企业的跨国化生产营销也无从谈起。海尔先后获得德国TV、VDE认证;加拿大CSA安全、节能认证,美国UL安全、质量认证(并且是中国首家以生产企事业自己的名称列入美国UL名录的企业);海尔电冰箱产品在德国电冰箱产品抽查检验中获“++”第一名;1998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奖;1992年,海尔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海尔产品出口世界各地甚至在高科技产业发达的欧美地区设厂经销所依靠的王牌也正是其过硬的产品质量。(二)改变观念,实施现代化管理美国《财富》杂志每年都要评选出世界500强企业排名,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历年的世界500强企业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有一整套健全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而且这套模式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历经修订和考验逐步形成的,可以说,是这些企业集团管理的精华凝聚,有相当强的活力和效率。在这方面,海尔集团不但吸收了很多国际先进的管理方式,而且把他们升华修订,创造了独特的“OEC”管理法、“PDCA”管理法等一整套的独有的管理方式,并且卓有成效,为海尔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提高科研能力,不断改进产品海尔集团的产品技术含量比较高,历来重视科研能力的提高,与荷兰飞利浦公司、美国C-MOLD公司、美国NETSCREEN等15个研究机构成立技术联盟,整合了国外科技资源,提高了产品竞争力。而且建立了国际一流的海尔中央研究院,联合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28家具备一流技术水平的公司、科研机构通过技术合作建成了综合性科研基地。在变频空调方面,海尔就由于技术领先取得了巨大成功。今年“五一”期间,海尔“金超人”空调市场火爆,只因这种具备48种独特送风方式的全直流变频空调,可随时调节吹出的风量,解决了现有空调器出风方向固定不变、冷热不均、舒适性差的最大缺点,达到了“人在中间坐,风从周围绕”的舒适效果。目前,该技术已在海尔最近上市的其他空调中采用。据中国家电协会统计,2000年,海尔生产的变频空调总量位居同业第一,其中40%以上都是最新的直流产品。(四)增强企业信誉,塑造品牌形象国内的大企业相对于当今进入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来说,有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就是:进入500强的这些跨国公司,很多是“百年企业”,这些企业在其长时间的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良好信誉,成了这些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撑平台。这样,做久促进了做大和做强,而做强、做大又反过来使企业做得更久,形成了良性循环。在无形资产变得越来越关键与重要的现在和将来,做久将会越来越成为这一良性循环的主导环节,因为做久是无形资产积累的必要途径之一。要真正形成这样的良性循环,企业就必须从主导环节入手,扎扎实实地抓好做强、做大这两个基础环节。海尔在面对市场方面确定的基本原则是“首先卖信誉,其次卖产品。”正是从这一理念出发,从90年代开始,海尔总裁张瑞敏制定了海尔创世界名牌的战略,并在这一战略思想下,确定了“先难后易”的出口原则,目前海尔已在海外有62家经销商3万多个营销网点。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海尔提出了“本土化战略”。从1996年开始,海尔已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美国等地建立海外生产厂。1999年4月,海尔在美国南卡州生产制造基地的奠基,标志着海尔在海外第一个“三位一体本土化”的海外海尔诞生,即设计中心 在洛杉矶、营销中心在纽约、生产中心在南卡州。海尔的“本土化战略”目的在于通过当地融智与融资,发展成为本土化的世界名牌。如今海尔的世界名牌战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海尔·中国造”已堂而皇之地遍及全球市场,使其生产经营和销售服务彻底实现了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1997年,美国《家电》杂志公布全世界范围内增长速度最快的家电企业,海尔超过GE、西门子等世界名牌,名列榜首。1998年11月30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在亚太地区声誉最佳的公司评比中,海尔位居第七,是唯一进入前十名的中国企业。从海尔集团正确实施国际化战略,在短短的17年内从一个亏损小厂转变为大型跨国公司的脚步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企业走向国家化的艰辛和努力,也表明,中国企业完全有能力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结语十六大已经确定了“走出去”战略。十六大报告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鼓励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力开展对外贸易,吸引外商投资,加快与国际市场融合,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我国商品进出口总额达到21738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利用外资835.21亿美元,居世界第五位。我国已经成为一个贸易大国、利用外资大国。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也发生了剧烈变化,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相互依存关系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新趋势。如何抓住这个机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成为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同时,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顺差不断加大,外资大规模流入,而对外投资相对较少,使得我国的国际收支很不平衡,外汇储备达到了近2万亿美元,贸易摩擦亦不断加剧,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多方面措施,逐步改变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局面,保持国民经济水平平稳较快发展。面对新的形势和情况,国家提出必须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加速对外直接投资,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发展,逐步实现国际化经营,成为有实力的跨国企业。企业“走出去”发展,不仅可以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和生产要素,缓解国内产能过剩,推动产业升级,而且有利于解决贸易顺差不断增加所带来的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有利于减少与欧美国家的贸易摩擦。因此,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意义重大,已经成为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的战略举措。以上仅供参考!
企业发展战略与管理提纲 1. 企业战略的定义 从广义来说,企业战略包括了企业的宗旨,企业的目标,企业的战略和企业的政策。从狭义来说,企业战略则单纯指企业实现其宗旨和长期目标的一种比较宽泛和基本的计划及方法。 特点(5个) 第一个:企业战略不是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中短中短期和非根本性变化的消极反应,而是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中长期的根本性变化 的积极反应。 第二个:企业战略不是一组未来要达到的经济指标或以企业财务数据为基础的逻辑的推理的产物。 第三个:企业战略的制定不仅要借助理性的思维和逻辑的推理而且也要借助想象和直觉等百理性的思维。 第四个:企业战略并不只是企业高层者的美好愿望。 第五个:企业战略必须靠企业高层管理者和专业管理人员的努力才能形成。 2. 企业战略的作用第一, 企业战略回答了企业现处何处的问题,使企业明确了自的位置。 第二, 企业战略规定了企业的宗旨和目标。 第三, 企业战略包括了对实现企业宗旨和目标的途径和政策的选择。 第四, 企业战略胡助于提高企业活动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3. 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模型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一般包括三个主要阶段:战略的制定;战略的实施;战略的评价和控制。 4. 企业在什么情况下会制订或修改其战略第一. 纯粹从时间安排的角度考虑。 第二. 企业面临经营困难。 第三. 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发生一些根本性变化。 第四. 企业战略的实施结果与原定和目标产生了重大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不是来自实施不利。 5. 宗旨:宗旨就是一个企业存在的理由或这个企业区别于同类企业特征。 6. 目标:企业的目标就是就是企业活动在一定时期所要得到的结果。 7. 战略:企业战略是实现企业宗旨的目标的手段或途径。 8. 政策:企业的政策是指导战略实施或实现目标活动的一般原则。 9. 中间计划:它是介于长期战略的行动方案之间的计划。 10. 预算:预算是以货币语言表达的行动案。 11. 战略的评价的控制:1。监视和分析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并要据由此得到的信息重新评价企业战略的根据是否仍然成立。 2。测定企业的表现。3 采取必要的纠正活动,包括高整组织结构,人员安排,领导方式,资源配置等。 12. 企业战略管理者是企业战略管理主体,他们是企业内外环境的分析者;企业的战略制定者;战略实施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战略实施过程的监督者和结果的评价者。 13. 企业战略管理者的构成。 14. 经济导向:对财富的积累很感兴趣。 15. 新进入者的威胁:一个行业的新入进者将新的生产力和资源带进来,希望得到一定的市场份额,这对已处在该行业的企业是极大威胁。然而这种威胁的大小取决于进入障碍的高低和原有的企业可能产的反应。1.个在各方面的经济规模效益;2.产品的差异性或知名度;3.进入该工业的成本要求;4.不以企业规模为基础的成本优势;5.取得流通渠道的方便程度;6.政府的政策 16. 企业的内部管理包括五个职能领域:它们是计划,组织,激励,任用和控制。 17. 任用:作为一种管理职能有时又称为人力资源管理或人事管理
摘要:企中国入世以后,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国内市场遭遇抢滩,“走出去”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面对这样的现实,中国企业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国际定位,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制订新的国际战略,有效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迅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走得更快更稳。关键词:中国企业 国际战略引言作为世界大国,中国理应在经济上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了全球经济的脉搏。入世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希望,但挑战也随之而来。入世几年来,中国的经济的确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也要看到中国企业从规模、技术到营销、人力资源等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都不占绝对优势。国内市场上,相对成熟的国际跨国公司积极抢滩,部分行业已成为外国品牌的天下;而以为“走出去”就风光无限的中国企业,在对跨国营销还十分陌生的情况下,又不得不面对诸如“反倾销”、“市场经济地位”等种种难题。“走出去”的道路漫长而曲折,现在正是中国企业重新审视国际定位,调整国际战略的时候。但是对中国企业来说为什么要实施全面国际化呢?因为原来中国企业的发展比较快,机遇起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的对手都变成了国际化的公司,但所有到中国来的外国企业并不一定是为了要与你决战而来的,它是看着中国市场来的。所以如果过去说与狼共舞,现在应该改一句话:与狼共生共赢!正文一、国际化的海尔(一)多元化向国际化转移1998年海尔从多元化开始向国际化转移,这个转移要经过以下几步:首先是加快出口,通过加快出口促进本土化设厂,通过本土化设厂来创造本土化名牌,通过创造本土化名牌来获得更多的用户资源,然后整合更多的资源,增强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首先要加快出口。加快出口的速度并不是简单地增加创汇额,而是怎么样能够保证在当地的份额。比方说在美国设立一个工厂,盈亏平衡点是20万台,海尔在美国就是出口超过这个数后才建厂的。很多在国外设厂的出现了问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还没有市场就去设厂。1998年以来,海尔出口创汇高速增长,这种高速增长反映在当地的市场销量上,所以海尔选择在当地本土化设厂,几年下来海尔在海外设立了13个工厂。设立这些工厂目的不是当地产、当地销,而是为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能够成为当地的名牌。也可以通过设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比方说美国设厂,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必须和美国市场联网,包括信息化、物流……一下子把海尔在国内的物流推进起来,使海尔马上和国际接轨。通过本土化的名牌运作获得了更多的用户资源,订单增加了很多,这时候不一定再继续去设厂,原来13个工厂都是海尔投资或合资的,而现在有了订单,可以找很多工厂来代理,海尔付给一定的加工费。所以今年以来海尔没有自己投资或合资来建工厂,而在全球的制造基地却增加了9个,这9个制造基地叫做国际合作工厂,只是拿来订单生产或承包一两条生产线,这就是海尔在全球结成的一个整体的生产运作经营的一个网络,这个网络可以有效的规避风险,比如现在的反倾销风险,乃至更麻烦的技术壁垒。(二)拥有全球用户资源才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名牌海尔所做的这一些都是为了创出世界名牌。因为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和信息化时代,对世界名牌的要求就是你在这个行业里必须拥有全球的用户资源,一个区域名牌还不算世界名牌。因为现在世界上每一个行业都有几个领导者,瓜分了这个行业的全球市场,才是真正的世界名牌。比如说饮料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就差不多瓜分了全球市场,胶卷、汽车行业、流通行业更是如此,家电行业也是如此。甚至即使做 O EM,小打小闹也不行,台湾的电脑没有自己的品牌,绝大多数是给 I BM、惠普等作定牌,但是数量占了全世界笔记本电脑总量的65%,没有人可以与之抗衡。一个专门给耐克做定牌的企业,这个厂做到了全世界第一,一年做1亿双,赚3亿美金。但一个小鞋厂就不可能赚到钱。而这个厂为什么能赚到钱?因为它从研发开始一直到加工全部都有,甚至可以根据市场调研设计出多种新产品供耐克选择,所以这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 O EM,而是ODM,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核心竞争力。海尔的目标是成为一个世界级品牌,还有很多路要走,但不管路有多远,也不管路有多难,海尔会努力去做,一直到取得最后的成果(三)海尔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目标海尔的目标是成为世界名牌。如果按照一个行业是由几个大的品牌来瓜分的话,海尔还有一段非常远的距离。所以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目标,从外部来讲就是成为世界名牌,从内部来讲支持成为世界名牌的就是市场链的流程再造。并且海尔的世界名牌与其他行业的世界名牌还不太一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每一个地方成为本土化的世界名牌,因为白色家电的特点是每个区域的需求都不一样。全球化的采购、全球化的制造、全球化的设计、全球化的销售都是海尔一直在做的,但是加入 W TO以后,对于海尔来讲很重要的一点也是很大的不同是全球化的流通,这个过去海尔不太熟悉。要做到全球化的流通,首先要获得大的订单,这必须要放眼全球市场,找全球的大客户,再去满足这个大客户的需求。所以企业的组织结构必须要按照大客户的需求来改变。二、如何打造国际化海尔呢?我们从三方面研究:(一)管理的国际化:创造员工忠诚度管理的国际化不是管理模式的国际化,而是人的国际化。把人变成企业有价值的资产,使人能够成为创新的资源。员工的创新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管理的本质不在于控制员工的行为,而在于给员工提供创新的空间。所以企业每一个人应该在开放的系统中创新,这与不同历史阶段的国际化管理是有区别的。海尔今天的管理国际化应该是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使每个人有一个创新的空间,换句话说每个人都要成为一个SBU(策略事业单位,即自主创新的主体),成为老板,每个人都对着市场,每个人的价值应该体现在为用户创造的价值上,这就是管理的国际化。海尔的第一个SBU(负责集团钢板采购)已经盈利了。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主要是三点:第一点,角色的转变。原来叫采购员,现在叫采购经理。原来只是一个执行钢板计划的工作人员,现在是一个创造市场资源的经营者;第二点,部门之间关系的转变。原来部门之间的关系是职能关系,现在把部门关系变成市场关系;第三点,他有一张经营成果兑现表。除企业里每个人要成为SBU外,作为企业自身也要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企业组织结构,即一个开放的系统。主要对着三个方面:第一对着企业的上游,就是企业的分供方。海尔把和上游的关系改变了,变为过去我来买你的部件,现在我来买你的设计;第二对着企业的下游,也就是海尔的客户,海尔就是他的分供方。比如,沃尔玛以及很多的大连锁都是海尔的客户,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卖给你产品,而是卖给你一个解决方案;第三就是对着海尔的竞争对手。现在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可以打败它所有的竞争对手,也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可以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因此,对抗不如对话,竞争不如竞合。所以,要做到管理的国际化,最大的问题是不可能按照国际化大公司的路亦步亦趋,必须通过创新走一条更快的道路,但是这个创业对海尔自身来讲就非常困难。每个员工都成为SBU是一个很有创意的提法,人作为首要因素被考虑也是对的,但如果强调每一个人都是最重要的,则永远做不好团队的事情。从战略本身来说,战略经营单位是指利用最核心资源组成的,能够影响、带动其他单位的单位。如果把每一个个体都变成一个战略经营单位,会有怎样的结果,这是很难想象的。所谓创新应该是在常人理性框架范围之内的,超出这个范围就是另类,另类是边缘化的东西,很难达到动员他人的目的。(二)服务的国际化:创造用户忠诚度服务的国际化其实到最后只有一条,就是要得到用户资源、用户的忠诚度。海尔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海尔不断地在帮助海尔的用户成功,在用户成功的过程当中自身也获得了成功。出了问题的服务不叫服务,叫补偿。真正满意的服务是帮用户解决潜在的问题。互联网时代,企业仓库是错误的设置。客户不等于用户。中国企业如果仅仅从怎么压缩库存、怎么加快应收出发,什么用处都没有,惟一的办法就是从根本上给用户创造有价值的定单,再来快速生产满足用户需求,就可以真正地实现与用户的零距离。同时,也真正实现企业本身的成长,这是服务的国际化。(三)品牌的国际化:创造国际竞争力品牌的国际化不是你的商标有多么响,品牌的国际化应是在世界各地有国际竞争力本土化的品牌的总和。前几年海尔曾提出一个原则叫“国门之内无名牌”也是这个道理。到现在为止,只听到过海尔到美国设厂有风险,从来没听说过有人提出不到美国设厂风险是不是更大。海尔到美国设厂的风险是创世界名牌过程当中的风险,而不到美国设厂的风险是必死无疑的风险。管理的国际化、服务的国际化和品牌的国际化中,前两项是为最后一项服务的。品牌国际化的基因就应该是员工的创新力,也就是管理国际化给品牌国际化培育了不断发展的基因,服务的国际化应该是品牌国际化拓展过程当中的一个源泉。如果品牌竞争力不断提升,反过来又会给管理的国际化也就是说员工的创新提供一个更大的空间。海尔现在的目标就是从白电五强向白电顶峰冲击,海尔的路还很远。三、从海尔的成功看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对于企业如何实施国际化战略,国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使人感到有些茫然。我们根据中国企业的整体现状,总结出四条规律,可以称之为必经之路:第一,加强产品优势,提高抗冲击能力;第二,改变观念,实施现代化管理;第三,提高科研能力,不断改进产品;第四,增强企业信誉,塑造品牌形象。我们可以从国内走国际化道路,在最成功的海尔集团身上进行验证。(一)强产品优势,提高抗冲击能力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刚起步时,海尔只有一个产品,而且品质不佳,无人知晓,海尔集团通过不懈地对新产品的开发和质量控制,现在已经拥有42大门类8600余规格品种的名牌产品群,产品虽多质量却毫不含糊,在市场上都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国内企业必须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有稳定的过硬质量作为基础,才有资格和实力参与国际竞争,打出品牌形象,不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根本就没有发言权,企业的跨国化生产营销也无从谈起。海尔先后获得德国TV、VDE认证;加拿大CSA安全、节能认证,美国UL安全、质量认证(并且是中国首家以生产企事业自己的名称列入美国UL名录的企业);海尔电冰箱产品在德国电冰箱产品抽查检验中获“++”第一名;1998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奖;1992年,海尔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海尔产品出口世界各地甚至在高科技产业发达的欧美地区设厂经销所依靠的王牌也正是其过硬的产品质量。(二)改变观念,实施现代化管理美国《财富》杂志每年都要评选出世界500强企业排名,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历年的世界500强企业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有一整套健全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而且这套模式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历经修订和考验逐步形成的,可以说,是这些企业集团管理的精华凝聚,有相当强的活力和效率。在这方面,海尔集团不但吸收了很多国际先进的管理方式,而且把他们升华修订,创造了独特的“OEC”管理法、“PDCA”管理法等一整套的独有的管理方式,并且卓有成效,为海尔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提高科研能力,不断改进产品海尔集团的产品技术含量比较高,历来重视科研能力的提高,与荷兰飞利浦公司、美国C-MOLD公司、美国NETSCREEN等15个研究机构成立技术联盟,整合了国外科技资源,提高了产品竞争力。而且建立了国际一流的海尔中央研究院,联合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28家具备一流技术水平的公司、科研机构通过技术合作建成了综合性科研基地。在变频空调方面,海尔就由于技术领先取得了巨大成功。今年“五一”期间,海尔“金超人”空调市场火爆,只因这种具备48种独特送风方式的全直流变频空调,可随时调节吹出的风量,解决了现有空调器出风方向固定不变、冷热不均、舒适性差的最大缺点,达到了“人在中间坐,风从周围绕”的舒适效果。目前,该技术已在海尔最近上市的其他空调中采用。据中国家电协会统计,2000年,海尔生产的变频空调总量位居同业第一,其中40%以上都是最新的直流产品。(四)增强企业信誉,塑造品牌形象国内的大企业相对于当今进入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来说,有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就是:进入500强的这些跨国公司,很多是“百年企业”,这些企业在其长时间的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良好信誉,成了这些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撑平台。这样,做久促进了做大和做强,而做强、做大又反过来使企业做得更久,形成了良性循环。在无形资产变得越来越关键与重要的现在和将来,做久将会越来越成为这一良性循环的主导环节,因为做久是无形资产积累的必要途径之一。要真正形成这样的良性循环,企业就必须从主导环节入手,扎扎实实地抓好做强、做大这两个基础环节。海尔在面对市场方面确定的基本原则是“首先卖信誉,其次卖产品。”正是从这一理念出发,从90年代开始,海尔总裁张瑞敏制定了海尔创世界名牌的战略,并在这一战略思想下,确定了“先难后易”的出口原则,目前海尔已在海外有62家经销商3万多个营销网点。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海尔提出了“本土化战略”。从1996年开始,海尔已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美国等地建立海外生产厂。1999年4月,海尔在美国南卡州生产制造基地的奠基,标志着海尔在海外第一个“三位一体本土化”的海外海尔诞生,即设计中心 在洛杉矶、营销中心在纽约、生产中心在南卡州。海尔的“本土化战略”目的在于通过当地融智与融资,发展成为本土化的世界名牌。如今海尔的世界名牌战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海尔·中国造”已堂而皇之地遍及全球市场,使其生产经营和销售服务彻底实现了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1997年,美国《家电》杂志公布全世界范围内增长速度最快的家电企业,海尔超过GE、西门子等世界名牌,名列榜首。1998年11月30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在亚太地区声誉最佳的公司评比中,海尔位居第七,是唯一进入前十名的中国企业。从海尔集团正确实施国际化战略,在短短的17年内从一个亏损小厂转变为大型跨国公司的脚步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企业走向国家化的艰辛和努力,也表明,中国企业完全有能力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结语十六大已经确定了“走出去”战略。十六大报告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鼓励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力开展对外贸易,吸引外商投资,加快与国际市场融合,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我国商品进出口总额达到21738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利用外资835.21亿美元,居世界第五位。我国已经成为一个贸易大国、利用外资大国。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也发生了剧烈变化,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相互依存关系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新趋势。如何抓住这个机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成为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同时,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顺差不断加大,外资大规模流入,而对外投资相对较少,使得我国的国际收支很不平衡,外汇储备达到了近2万亿美元,贸易摩擦亦不断加剧,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多方面措施,逐步改变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局面,保持国民经济水平平稳较快发展。面对新的形势和情况,国家提出必须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加速对外直接投资,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发展,逐步实现国际化经营,成为有实力的跨国企业。企业“走出去”发展,不仅可以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和生产要素,缓解国内产能过剩,推动产业升级,而且有利于解决贸易顺差不断增加所带来的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有利于减少与欧美国家的贸易摩擦。因此,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意义重大,已经成为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的战略举措。以上仅供参考!
大学生如何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加强学习和了解国家发展战略及政策,认识到它们的重要性和影响。可以通过学习相关课程、观看新闻和专题、参加国家和地方组织的培训和课程等方式来提高对国家发展战略的认知和理解。
2、转变观念,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面对国家发展战略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大学生需要转变观念,关注国家发展、行业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这样才能适应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
3、掌握先进技术和技能,在职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市场经济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建设,新技术和新工艺上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因此,大学生应掌握先进技术和技能,在职业领域得到更多的发展和机会。
4、积极参与创新创业,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在国家发展战略下,创新创业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找到自己的领域和机会,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5、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树立担当意识。面对国家发展战略的机遇和挑战,大学生需要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树立担当意识,为国家建设发展而奋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和挑战,成为新时代有用的人才。
写论文需要一定的技巧,以下是一些写论文的技巧:
1、熟悉论文结构:了解论文的结构,包括封面、摘要、目录、引言、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遵循论文结构进行写作。
2、精确定位研究问题:在开题之前,需要明确研究对象、目的、研究问题等,具体而微的研究问题和明确的研究目标有助于论文的焦点和深度。
3、搜集文献资料:找到相关文献,尤其是近期发表的文献,可以帮助写作完成背景调研、问题阐述、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等。
4、语法结构清晰:语法结构清晰、表达简洁易懂是论文的基本要求。切忌使用生僻词汇、繁琐的语言或过于简单、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5、突出重点:突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让读者一目了然文章的议题。
6、揭示新思维:不仅要呈现研究事实,还要创新性地提出新的研究视角、新的分析模型和新的解决方案,以此为基础,形成原创性的论文。
7、单一线索:确保论文写作始终贯彻单一线索,摒弃偏题、离题与跑题的情况。
伴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互联网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空间,进而创造出了一个新的时代——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时代中,各个领域受发展影响,逐渐衍生出了新的技术、服务、产品类型,进而构建出活力十足的业态市场。在这一基础上,为了确保各个企业能够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进行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鉴于此,笔者在文中就“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战略管理创新开展了分析,首先阐述了“互联网+”时代企业面临的挑战,然后指出了传统企业战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战略管理创新的有效解决意见,以期提升企业战略管理的工作水平。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企业战略管理;管理组织架构前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水平出现了极为明显的提升,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的研发,也逐渐发展为经济水平提升的关键性因素。换一种角度来讲,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传统经济市场中旧式产业的架构,也在极大层面上为企业战略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了新的管理理念。该项创新,是一种源自于企业经营管理本质上的创新,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经济市场模式的创新。基于此,针对“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战略管理创新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一、“互联网+”时代企业面临的挑战从服务的角度来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市场发展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渠道,尤其是伴随着“网络客服中心”这一行业的出现,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客户驱动方法。但是多数企业并未将客户作为经营的核心,使得其自身在“互联网+”时代中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1]。站在经济发展的视角来讲,“互联网+”时代下的经济市场中新增了众多的新颖产品以及服务方式,并于此前提下拓展了各个行业的生产材料来源。在这一基础上,企业想要在新形势下的经济市场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面临组织架构重设、新市场的开拓挑战,只有充分的迎接该类挑战并取得成功后,才能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经济市场中获得立足之地。二、传统企业战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总体的企业管理框架过于陈旧在“互联网+”时代中,传统经济市场状态下各个企业设定出来的组织架构的创新工作开展已经迫在眉睫,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适应当前阶段下的“互联网+”市场发展潮流[2]。但是,我国目前多数企业的管理者并未意识到该点内容,在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依旧按照传统陈旧的“金字塔”框架完成企业管理。在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的当前时代,互联网为企业管理组织架构的创新提供了很多新的思维方向,而旧的金字塔企业架构并不适应该新时代下的市场发展规律。另外一方面,传统企业战略管理的组织形式也不适用于市场发展的变化速率,继而致使企业的管理工作开展效果并不理想。换言之,传统的企业管理金字塔框架无法凸显出“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性,进而抑制了企业资源的管理优势发挥。(二)企业战略管理规划落后于时代发展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依照传统市场经济环境特点制定的战略管理规划严重落后于新时代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新时代来临之前,市场经济几乎全部依赖于计划路径的发展方向前行,此种“计划”的管理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性发展[3]。在这一前提下,由于企业未能有效拓展自身的管理思路,所呈现出来的“创新”必然就会成为纸上谈兵。与此同时,传统的管理模式也在一定的角度上局限了企业营销的模式,该种主导性极强的偏向性指导,导致企业在市场中的营销浮于表层,缺乏相应的内涵。具体表现上来讲,仅是通过电视媒体广告、固定位置广告牌的传统营销方法来提升企业自身的市场营销印象,显得手段单一、效果不能令企业满意。而“互联网+”时代网络营销模式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的战略管理提供了新的信息互通渠道,比如,百度搜索引擎、腾讯、搜狐、360等知名网站宣传,再比如7亿微信客户端营销,企业APP等等手段宣传影响,其覆盖面广、影响力透彻、传播速率之快是传统手段无法比拟的。天猫双十一的巨大成功就是典范。如果企业管理者仍旧不将此类信息渠道利用起来,必然会导致自身被市场经济的发展潮流所淹没。(三)新型企业战略管理人才匮乏现阶段,在部分企业中,管理者在进行企业人才管理时,所使用的管理方法依旧是单调的流程式管理,严重缺少适应灵活市场发展的管理活泛性。通常情况下,传统企业日常管理的过程中,会事先制定好具体的规范框架进行对员工行为、工作内容的约束,该种管理模式的监督力度极大[4]。在应用该类管理方法的企业中进行工作时,员工普遍会出现心理上的压抑以及紧张之感,同时这也代表了企业管理者对于员工的极度不信任。从另外一种角度来讲,该种管理方法比较趋向于“中央集权”式管理,无法实现有效、灵动的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管理目标。三、“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战略管理创新(一)创新企业战略管理组织架构在前文中提到了金字塔形式的企业战略管理框架,该框架的管理价值在于能够通过层级与层级之间的特定关系将信息进行传递,是一种较为陈旧的信息互通流程,虽然在沟通上具备一定的时效性,但是该种时效性远远无法满足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需求,进而反向发展为抑制双方顺利沟通的关键因素。在这一基础上,根据“互联网+”时代发展的特征进行企业战略管理组织架构的创新,不但有效的提升了管理层级之间的沟通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5]。比如微信管理,利用网络的广泛性流通,建立微信管理群,及时、简介、实时是它的最大特点。创新型的扁平化企业战略管理组织框架的形成,为企业的管理者与普通员工之间搭设了一条更为通畅的沟通渠道,帮助员工激发出自身对于工作的深入探索热情。与此同时,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创新战略管理方案实施时,首先需要为员工提供有效的企业经营常态培训条件,然后为员工构建有效的自我价值实现平台。(二)创新管理理念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将传统态势下的“计划性”管理理念摒除掉。有效掌握市场的发展规律,在进行制定企业战略管理规划时,注重“竞争意识”的培养,使得企业与消费用户之间具有强度更高的粘性,同时为市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消费条件[6]。只有在这一基础上,企业才能通过极具个性化的服务吸引更多的潜在用户,进而实现企业调控和管理的新常态。另一方面,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还需要时刻将管理创新的理念根植于脑海中,把企业长期经营过程中积累下来的陈旧管理理念替换掉,充分融合当前“互联网+”时代下的合作共赢理念,进而扩大企业自身的经营范围。(三)遵循“以人为本”企业战略管理新原则在传统的企业管理工作中,经常会将管理工作划分为多个层次,并于多个层次中再次进行细化为多个科室部门。在该种管理模式下,各个小部门、小科室内,经常会出现苛刻普通员工的问题,给普通员工的未来发展设定了局限空间,进而抑制员工对待工作的积极性。在这种企业战略管理模式的管理之下,人才培养就会成为“口头文章”。在“互联网+”时代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注重柔性化员工管理,即运用“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原则代替强制性的“监督式”管理原则,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对于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时代下,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比较趋向于以人为本,崇尚人权主义,基于此,只有企业管理者在制定管理战略时将员工放置在管理工作的核心位置上,才能从根本上为员工制造企业归属感,进而产生通过更加努力的工作成果去回报企业的动力,同时,此种战略管理方法也有助于企业内部员工向心凝聚力的提升。比如目前流行的合伙人制度,将会是未来的主流趋势。四、总结综上所述,伴随着的“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各个行业中的企业都面临着诸多的发展经营挑战,此时,企业内部的战略管理工作开展效果就成为市场经营的关键内容。在这一前提下,笔者在文中专门针对“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战略管理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一一给出了解决建议。由于篇幅的限制,相关的研究内容并不全面,希望文中的部分研究内容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管理思路,并为后续关于该课题的研究奠定基础。
大学生如何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加强学习和了解国家发展战略及政策,认识到它们的重要性和影响。可以通过学习相关课程、观看新闻和专题、参加国家和地方组织的培训和课程等方式来提高对国家发展战略的认知和理解。
2、转变观念,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面对国家发展战略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大学生需要转变观念,关注国家发展、行业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这样才能适应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
3、掌握先进技术和技能,在职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市场经济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建设,新技术和新工艺上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因此,大学生应掌握先进技术和技能,在职业领域得到更多的发展和机会。
4、积极参与创新创业,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在国家发展战略下,创新创业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找到自己的领域和机会,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5、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树立担当意识。面对国家发展战略的机遇和挑战,大学生需要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树立担当意识,为国家建设发展而奋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和挑战,成为新时代有用的人才。
写论文需要一定的技巧,以下是一些写论文的技巧:
1、熟悉论文结构:了解论文的结构,包括封面、摘要、目录、引言、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遵循论文结构进行写作。
2、精确定位研究问题:在开题之前,需要明确研究对象、目的、研究问题等,具体而微的研究问题和明确的研究目标有助于论文的焦点和深度。
3、搜集文献资料:找到相关文献,尤其是近期发表的文献,可以帮助写作完成背景调研、问题阐述、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等。
4、语法结构清晰:语法结构清晰、表达简洁易懂是论文的基本要求。切忌使用生僻词汇、繁琐的语言或过于简单、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5、突出重点:突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让读者一目了然文章的议题。
6、揭示新思维:不仅要呈现研究事实,还要创新性地提出新的研究视角、新的分析模型和新的解决方案,以此为基础,形成原创性的论文。
7、单一线索:确保论文写作始终贯彻单一线索,摒弃偏题、离题与跑题的情况。
“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十三五”发展新理念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摘要】我们在“十三五”时期要坚持“五大发展”新理念,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坚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战略,万众一心、努力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一定能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我们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十八届五中全会 发展理念 新常态 “四个全面”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行动纲领。认真研读可以看出,《建议》突出的特点和亮点就是通篇体现了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五大发展”是我国发展的新理念
《建议》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解除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新理念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的新认识、新飞跃,是我们党在深刻 总结 国内外 经验 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党对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认识的深化。“五大发展”理念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线图,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对于解除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也就是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 文化 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二是坚持协调发展,也就是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也就是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四是坚持开放发展,也就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
五是坚持共享发展,也就是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上述“五大发展”新理念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五大发展”新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我们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实践中要贯彻总书记讲的“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
新常态是我国发展的新思想
《建议》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认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总书记明确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建议》在指导思想中提出要“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进一步明确了应对我国发展环境、条件、任务和要求等新变化的新常态的思想。
新常态首先是经济范畴。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概括起来就是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这些特点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很长时间里经济发展的趋势。
新常态同时也是经济社会范畴。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发展状况会直接影响社会并最终决定 其它 领域的状况。因而还要从经济社会范畴上来理解新常态。说到底,新常态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形象而准确的表达,这些阶段性特征就是《建议》所指出的当前我国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只能先承认它,才能有效地应对它。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新特点。”因此,新常态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常态是关于我国发展的新思想。我们要努力做到《建议》指出的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虽然现在还不能说我们已经完全解决了当前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但是应该看到在新常态下,我国发展正朝着更加重视质量、效益、创新,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重视民生改善和社会公平的方向转变。正如总书记在关于《建议》的说明中所指出的:“‘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要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
“四个全面”是我国发展的新战略
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协调推进我国全方位发展的新战略。这个新战略,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四个全面”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发展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根本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法治支撑,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由此可见,这个新战略是目标与举措的辩证统一,全局与重点的有机结合,“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盖彰,缺一不可。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战略,是实现“十三五”规划的总抓手。《建议》在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论述“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深入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时,都指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国发展新战略这个重要思想。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个新战略,其实质和关键在于“全面”。经济管理学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再过5年我们就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因此必须在补齐短板上下功夫。联系实际可以看到:首先,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就是一个突出短板。我们不可能一边宣布实现了全面小康的目标,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其次,在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方面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短板。再次,我国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对我国经济体量已居世界第二位的状况而言,又是一个突出短板。因此,推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 文章 ,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总之,我们在“十三五”时期要坚持“五大发展”新理念,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坚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战略,万众一心、努力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一定能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我们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日报》,2015年11月4日。
摘 要:本文首先对珠江水运“十二五”发展现状进行总结,而后分析讨论珠江水运“十三五”的发展目标以及规划结论。
关键词:珠江水运 “十三五规划” 多式联运
1.珠江水运现状
“十二五”期,珠江水运紧紧围绕“通上游、畅中游、优下游、连支流、集海运”的战略目标,通过实施西江航运干线扩能工程以及右江、北盘江―红水河、柳江―黔江航道升级工程,对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实施加密、延伸和提高,同时加强主要干支流航道建设,基本建成珠江水系“一横一网三线”高等级航道网。港口发展明显提速,建设了一批专业化、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大型综合性港区。随着国家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东部资源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加速转移,珠江联通东西部,水路运输的优势使其成为珠江三角洲产业向云、贵、桂地区转移的重要通道。
2.珠江水运“十三五”规划基础
根据交通运输部加快“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有关工作部署和要求,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以下简称“珠航局”)为更客观、实事求是地评估“十二五”珠江水运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科学、合理推进“十三五”珠江水运发展,指导“十三五”期珠江水运建设,组织了珠江水运“十三五”发展规划研究。
3.珠江水运“十三五”规划结论
3. 1需求预测
加大珠江口门枢纽港口内河集疏运能力后,预计珠江水运在“十三五”末期,客货运量将有较大的增长,预测2020年珠江水系货运量为10.6亿吨,货物周转量2241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为3780万人,旅客周转量为11.2亿人公里,港口吞吐量为77503万吨,外贸吞吐量为9985万吨,集装箱吞吐量为1800万TEU。
3.2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将加快推进珠江水运转型发展、安全发展、高效发展、绿色发展。以航道、过闸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珠江下游通向云南、贵州的三个通道建设,全面完成珠三角高等级航道网扩能升级工程,进一步扩大高等级航道网涵盖范围。主要港口和部分地区性重要港口的能力、装卸效率大幅提高,港口集疏运系统进一步完善,港口的物流功能和临港开发功能进一步拓展;运输船舶进一步向标准化、大型化、专业化发展,适应和充分利用航道、船闸等通航设施的能力明显提高,运输船舶经济性、技术先进性和节能环保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支持保障系统进一步完善,珠江航运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和运行并开展二期建设,航运服务能力有较大的提高;航运发展基本适应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3主要任务
“十三五”期继续推进西江航道扩能建设,打通北盘江-红水河及左江、右江连接西江的两大通道,增加高等级航道里程,加快干支流建设,珠江口出海口门航道通过能力进一步提高;全面推进珠三角航道网的高等级建设,推动客运旅游休闲航道发展,提升港口功能及集疏运系统。“十三五”期规划建设高等级航道整治1980公里(含“十二五”续建项目),高等级航道规划达标率达90%以上;新增港口码头泊位150个,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15亿吨。
3.4建设重点
3.4.1基础设施建设
航道工程建设:包括①完成高等级航道的扩能升级;②加快珠江水系主要干流及支流航道建设;③进一步提高珠江出海口门枢纽港的集疏运能力和出海航道通过能力;④全面推进珠三角航道网的高等级建设;⑤推进客运旅游休闲航道建设。
枢纽及过闸设施建设:包括①重点推进珠江上游关键性枢纽过船设施建设,力争实现珠江水运“通上游”,目标,推动建设红水河龙滩和右江百色枢纽过船设施,力争基本建成;②推进中游水利水电枢纽过船设施扩能建设,继续落实“畅中游”目标。③加强干支流航电枢纽建设,逐步实现“连支流”目标。
港口和集疏运建设:发展①港口建设方面。广东加快主要港口和部分地区重要港口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港区建设;广西以港口码头建设带动临港产业发展;贵州、云南方口发展重点为临港产业带动港口发展。②推动珠江水系江海联运和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研究制定促进多式联运发展的政策 措施 ,重点推进集装箱铁水、公铁联运发展,提升港口辐射范围和有效带动空间。
3.4.2信息化建设
“十三五”珠江水系将加快信息化建设,将信息化覆盖整个珠江水系,实现管理、服务信息化。一是进一步拓展网络和平台覆盖。建成珠江水系国家高等级航道电子图网络。二是建设和完善珠江航运经济监测系统。三是拓展跨区域跨部门业务协同的应用系统。四是加强管理人员信息化操作技能,培养科技信息化人才。
3.4.3港口功能拓展
加快推动港口物流业发展,增强港口在现代化物流中的枢纽作用,加大对重要港区疏港铁路的投入和疏港公路补助力度。
3.4.4运输提质增效
加强港口设施、运输船舶、管理政策等协调配套,在增加运输总量的同时大力拓展集装箱、散装水泥、商品汽车等高附加值产品运输领域。推动客运向旅游化、舒适化方向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3.4.5船舶标准化工程
加快完成老旧船舶和落后船舶的拆解改造进程,不断研究和推广应用优质船型,重点开展推动LNG动力等新兴船型建造投入使用。
3.4.6支持保障系统工程等建设内容
进一步完善航道养护管理体制机制,加强航道养护,确保西江干线航道的畅通和相关船闸安全运行管理监测维护工作。
3.5实施保障措施
(1)建立珠江水运发展高层协调机制。借鉴长江水运发展的成功经验,依托泛珠合作平台建立高层协调机制,突破跨部门、跨省区、跨行业协调的某些难题,以实现珠江水运快速健康发展。
(2)建立统一的珠江干线航道管理体制。根据管理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构建统一高效、权责一致、建管养相协调的西江干线航道管理体制。
(3)加快推进珠江水系船型标准化。积极推广应用节能环保、经济高效船舶,加快淘汰低效率高污染老旧船型;坚持安全第一,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使用专业化船舶运输危险品。
(4)建立统一的西江船闸联合调度系统。为保证航运畅通,以西江多梯级、多线船闸联合调度为切入点,全面提高对船舶、船闸、航道等管理水平与综合服务能力。
(5)支持西江港口联盟健康发展。当前西江港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应继续分层次推进水系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沿海港口的对接,发挥区位优势,提升港口服务功能;重点发展多式联运,培养辐射内河航运能力,形成现代物流通道。
(6)促进港航企业转型升级。鼓励各省(区)研究出台财政、税收、金融等扶持政策,着力培养内河港口、航运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经营。
(7)优化港口资源配置。对于主要港口后方土地的开发,可研究探索由港口、国土、规划等部门共同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协调机制。同时加强岸线资源的保护和使用管理,杜绝未批先建等违规现象。
(8)加强支持保障和应急能力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全面推进珠江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工程建设,加快智能物流网络发展。大力推进珠江航运应急救助指挥系统建设。
参考文献:
[1]珠江内河水运―珠航局召开2009年半年工作会议.
[2]珠江水运主通道规划与建设.
[3]珠江三角洲航运规划及实施总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