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博士发表42篇sci论文

博士发表42篇sci论文

发布时间:

博士发表42篇sci论文

华山抢险、老山前线参战的立功受奖人员,中国慈善总会爱心工程慈善大使。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1项,其中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一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第7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一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中华骨科中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一项,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一项。科研课题7项,其中国家“863”重点课题一项,军队教学2110重点课题一项,总后临床高技术重大项目基金一项,全军卫生医药科技科研基金二项。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32篇,SCI论文42篇。主编《脊柱内固定应用指南》, 主译:《脊柱学》, 副主译:《坎贝尔骨科学第二卷》,已获得专利18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

1994. 9 – 1997. 7 华东理工大学工业催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导师: 汪仁先生)1997. 9 – 1999.4 复旦大学化学系,博士后(导师: 邓景发院士)1999. 5 – 2003.2 德国ULM大学 表面与催化系,博士后 (导师: R. J. Behm 教授)2003.2 – 2004.11 美国德克萨斯 A&M 大学, College Station 博士后 (导师: D. W. Goodman 和 J. H. Lunsford 教授)2004.11-2009.9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 化学与工程研究院 研究员 (Senior Research Fellow)2009.9 – 起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教授长期从事多相催化及洁净能源与环境保护技术开发、催化反应动力学与反应机理、催化表征新方法等方面的研究。2006-2009年兼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博士生导师;兼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博士生导师;新加坡科技研究局 化学与材料科学项开放项目评审委员会 (ASTAR PSF) 委员,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多种SCI期刊审稿人。 近五年发表SCI论文42篇,国际会议口头报告12次,邀请报告2次,申请国际专利一项。

熊继军,男,1971年生,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北大学副校长,上海市闵行区副区长(挂职)。 1993年华北工学院(现中北大学)本科毕业,1998年华北工学院硕士毕业,2003年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专业获博士学位,教授职称,是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民进山西省委常委。主要研究方向是动态测试技术与微纳传感器。主持有 “973”专项、 “863”课题、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基金、国防重点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SCI论文42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1项,出版著作3部。主持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是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是山西省“三晋学者”、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青年科学家”、省级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国微米纳米学会理事、仪器仪表学会微纳系统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仪器科学与测控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总装备部通用测试专家组专家 。研究方向:微纳器件设计与可靠性研究、微纳系统集成、混合电路集成、动态测试主要招生方向:精密仪器机械(微纳器件与系统、惯性测量系统方向)、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2013年3月,作为中北大学唯一的人大代表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013年6月,被省政府任命为中北大学副校长。2013年6月,入选国家首批“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万人计划) 。2013年10月,当选上海市闵行区副区长(挂职)。 2014年8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

发表教研论文42篇

武汉七一华源新校址位于汉口中山大道1443号。武汉七一华源中学创办于1971年,其前身为三元里小学,初为完中,1981年改为单设初中。当时,学校占地面积一共只有11亩,一座四层教学楼和一座三层民房式教学楼非常破旧。全校仅20个教学班,学生1000余人,教职工70多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现在校园面积扩展至15480平方米,新建教学楼、综合楼面积11775平方米,运动场7191平方米,草坪花坛4536平方米,拥有了现代化的校园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微机房、语音室、多功能学术报告厅、电子阅览室、实验室、气象站、天文台、室内游泳馆、室内体育馆等一流的教育教学设施。目前,学校发展为60个班的规模,在校学生3375人,教职工186人,其中,高级教师89人,省骨干教师5人,市区专家7人,市区学科带头人21人。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81年至1984年。重点抓常规管理制度的建设,全面打基础,奋斗目标是摘掉落后学校的帽子。84年市教育局在我校召开“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现场会,从此摘掉了落后学校的帽子。第二阶段,1984年至1987年。侧重教育教学尤其是教材教法改革,目标是进入武汉市先进学校的行列。1986年学校被评为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987年被市政府命名为先进学校,从而实现了既定目标。第三阶段,1988年至1991年。实行学校整体改革,以实施“四制改革”为主线,引入竞争激励机制,目标是向武汉市第一流学校迈进,1991年被省教委命名为“湖北省教改实验初中”。第四阶段,1992年至2000年。重点实施创新工程,更新教学设备,改革教学手段,进一步完善竞争机制,全面提高干部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994年被市政府命名为“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先进学校”; 1996年被评为省、市电化教育先进学校;1997年被评为“省电化教育试点学校”;1999年被确定为“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第五阶段,2001年起,实施校园整体规划建设,确立“以人为本,主体发展,依法治教,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追求“高质量、第一流、有特色、现代化、示范性”的办学目标。实行严格科学的内部管理;实施主体教育和旨在打造名师、名校、名校长的“三名工程”;不断深化以构建主体教育教学模式为主的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启动“新课标,新课改”,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市区前列。学校通过了市级督导评估,成为“武汉市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示范学校”。办学体制改革,为学校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注入了生机与活力。1998年底,学校被武汉市教委批准为首批改制校之一,依托并入的原沈阳路小学创办了“公办民助”性质的“武汉市七一分校”,改制八年后,学校在硬件建设,各项改革尤其是促进江岸义务教育均衡性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作出突出贡献。2006年以来,根据教育部、省、市关于规范改制校精神,学校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实施条例,创办并规范了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武汉七一华源中学”,将办学体制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多年来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以管理抓质量,以管理树品牌,以管理谋发展。实行严格科学的管理是我校多年来形成的办学特色。从学校的宏观发展规划,到推行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及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管理工作必须先行而且渗透到每个环节之中。我校的管理特色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依法、依规治校;形成科学系统的目标、组织、过程、民主、制度等管理模式;实行制度无情管理和情感教育驱动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在动态中实施管理,适时拟定重点,选准突破口,不断完善教育教学、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力争形成文化层面的管理,使学校管理,制度等他律内容,变为师生自律的内容,努力提升管理层次。目前,学校正以良好的校风、教风、班风、学风、完备优美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的教育教学质量,而响誉三镇。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绿色学校”、“市文明单位”、“市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市创新素质实践行先进单位”、“省综合办学实力50强学校(武汉市初中第一名)”、“省教科研50强学校”, 正努力争创省级文明单位、省级示范学校。学校连年中考成绩稳居市区前列,学科竞赛独领风骚,在全国数理化竞赛中,连续蝉联全省第一,2001年以来,学生共获国家奖1930项,省级奖967项,市级奖4817项。教师的优质课、课件、教学设计、论文等获国家级奖69项,省级奖75项,市级奖210项,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教研论文42篇。“九五”以来,学校结题市级以上科研课题九个,其中,一个达国家级水平,两个获得省级成果奖,一个获得市科技发明奖。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幼儿教育教研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幼儿教育教研论文篇1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体会 语言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幼儿园时期是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形成与培养的关键时期,在幼儿园这个比较特殊的环境中,幼儿教师的语言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它能够将深奥化为浅显,使抽象化为具体,同时还能化平淡为神奇,这样也就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孩子的求知欲,以是幼儿更加积极的学习,同时学习效果也会得到很好的回应。下面我将从幼儿语言教育的不足之处及在如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采取的措施出发,谈一谈在幼儿教育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体会。 1.当下幼儿语言教育的不足之处 现在许多幼儿园都非常重视文学作品的学习和汉字的认读,而忽略了幼儿生活经验的体验。在选择语言方面的教育内容时,过分依赖教材,总是从教材中选择幼儿比较容易接受的文学作品,却忽略了对语言本身价值的挖掘。许多幼儿园还存在将口语和文字之间的关系割裂开的错误认识,忽视识字、写字和阅读教学,也将语言交往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搁置不管。再有就是幼儿园学习环境创设方面的缺憾,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幼儿园加大硬件设施方面的投入,却忽视了软环境的营造,许多教师对心理环境的影响认识不足,没有做到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交流环境,从而导致了幼儿冷漠,不注意自己语言的学习,这样也就影响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2.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1 鼓励孩子,让孩子大胆开口 初入幼儿园的孩子,因为环境陌生,周围的面孔也陌生,常常表现出焦虑,少言,哭等各种不良情绪,这是孩子表达自己无助于无奈的一种方式。消除了孩子的焦虑,也就间接对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做出了贡献。幼儿教师可以采用入园鼓励有二人的方式,帮助幼儿消除焦虑等种种不良情绪。比如:在孩子入园一开始,幼儿教师要经常看到孩子的优点,多多表扬孩子,因为孩子的适应能力非常强,所以,在老师的影响下,孩子很快就会学会问老师"老师,早上好",或者问某位小朋友早上好,这样孩子刚入园时的紧张和拘谨感就慢慢消失了。当孩子习惯了幼儿园的环境之后,他们的各种良好习惯也就养成了,同时他们也就敢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了,从而也就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幼儿初入幼儿园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对幼儿多多表扬与鼓励。 2.2 给孩子创设学习环境 当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之后,我们要尽量为孩子创设一个将普通话的环境,用规范的语言来刺激孩子,同时也要讲究说话的艺术,尽可能为孩子提供促进他们语言能力发展的条件。比如,可以让幼儿学儿歌,学诗歌,讲故事等等,这些活动都可以让孩子的语言能力得到很快的提高。 2.3 游戏中言语能力的培养 儿童的天性是玩,而玩也是幼儿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说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游戏。在游戏中的幼儿最真实,他们可以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对所见、所问、所听都可以畅所欲言的表达,这样就给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机会。同时幼儿教师还可以选择分角色的游戏,让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在幼儿扮演每一个角色时,我们就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另外,角色的扮演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此外,一些可以学习语言的游戏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它可以再调动幼儿积极性的前提下,实现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 2.4 抓住机会教学 由于幼儿年龄小,交往是语言简单,而且动作要优于语言,在表达情感的时候,即使不会说,但他也会用动作表达。举例来说,一个幼儿在玩玩具,另一个孩子也想玩,他就会直接上前去抢,而不是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这样就会引起冲突,是幼儿的行为受挫。所以教师可以教授孩子交往交际的能力,让每个孩子学会用语言沟通。比如在"过家家"这种小游戏中,同伴可以说谁担任什么样的角色,"我们一起玩吧"等等,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让幼儿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交际能力。 2.5 争取家园合作,保持家园一致性 在幼儿教师的领导下,的确可以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一个较好的效果,但家长的作用也还不容小觑的。中国现代人生活节奏快,许多家长都是讲孩子安置到幼儿园中,自己却不去管孩子。许多研究学者认为,如若想让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一个很好的提高,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只让教师去教,让学校去管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家长,也要时刻注意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只要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在身边的温暖,就可以达到一个非常好的效果。所以说,在教育孩子,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家长和教师一定要全力配合,做到家园共教,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增加助力。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幼儿期这个敏感的阶段,一定要避免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各方面的成长造成不好的影响。 3.总结 在读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之后,体会深刻。我认为,在幼儿时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识字的重要性相当,教师及家长朋友们,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日常生活当中,都要时刻注意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可以畅所欲言,爱说话,并且爱说完整的话。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是全社会的责任,从教师开始,从家长开始,让我们每一个人都重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让我们共同为幼儿营造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让孩子随意随心表达自己,从而提高全社会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教育教研论文篇2 论幼儿教育中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的培养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善于与他人合作不仅是对成人的要求,同时也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应拥有的必需品质。由于大部分独生了女从小缺少伙伴,加之成人教育方式上过度的包办,造成幼儿被成人世界紧密地包围着,发展不稳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谦让合作的精神,纠纷现象经常发生,他们交往实践少,经验缺乏,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得不到发展。而家长们大多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幼儿的智力得到最好的发展,却忽略了社会交往对幼儿的重要性。如何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学会合作呢?作者认为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 幼儿学习具有较强的无意识性和模仿性,和任何年龄段的受教育者相比,幼儿都更容易受到外界感染,也更容易从环境中获得教育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有效利用环境,依托创设合作的园所环境,积极营造合作氛围,以此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墙饰是幼儿园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利用其变化多样、贴近幼儿等特点,通过墙饰来实现对幼儿产生直接的教育影响。主动地创设一些可以体现合作精神以及合作主题的墙饰,烘托幼儿园的合作氛围,进一步发挥墙饰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作用。例如,可用拟人化的方法对介绍人体器官的知识类墙饰进行深入再造,让其真正成为会说话的墙,使幼儿不仅能够懂得每一器官各自有各自功能,同时懂得正是各个器官的密切配合才使每个人的身体保持了健康,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合作都是无处不在,让墙饰的教育价值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我们注意到,幼儿之间的交往很多时候是开始于共同的游戏和活动,通过共同玩耍相互熟悉并得到了交往经验。所以,教师应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自由活动空间,使幼儿在活动中能够自由地交流,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也可以组织幼儿观看各类文艺节目,让幼儿们在欣赏之后展开讨论:“为什么这些演员们的表演能这么精彩”,经过讨论后使其真正明白:只有演员们相互配合并承担合作的责任才能完成。 二、科学组建与管理幼儿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小组是合作学习活动开展的前提,然而,它需要教师前期精心的策划,也需要幼儿小组成员共同的努力。通常说来,合作小组的规模并非是越大越好,因为小组规模越大,就越需要幼儿们有相对更强的能力来实现互动,也使教师的组织活动的难度进一步增加;当然,小组规模也绝非越小越好,如果我们希望幼儿可以从同伴互动中获益,我们就不应把小组人数仅仅局限在两人。如果教师第一次尝试组织合作学习活动,或是幼儿还没有参与小组活动的经验,建议教师应该首先使用2人小组,最好不应超过3人。如果小组人数较多,幼儿之间不但不能产生很好的互动,而且此起彼伏的幼儿冲突将使教师疲于应付。在有多次活动开展经验后,随着教师和幼儿经验的逐步丰富,教师就可以采取4人以上小组来进行活动了。如果幼儿在上小班的时候就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小组活动经验,在到了中班、大班时,他们就可以同时与更多的同伴产生互动。在大班时可让幼儿自由结伴二人一组进行“步调一致”游戏,或三人一组玩“套圈”游戏,幼儿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合作质量。 三、利用文学作品和言传身教进行合作教育 在很多儿童作品中均有关于合作的话题,而故事又是孩子们十分喜闻乐见的,通过文学作品可以培养了孩子们做事谦让、爱护关心同伴等优良品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故事对幼儿进行合作教育。比如:通过《金色的房子》可以教育幼儿只有大家一起玩才会更加快乐;通过《谁的本领大》可以使幼儿懂得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只有才能取长补短互相合作,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因为幼儿的形象思维比较丰富,所以教师的言传身教十分重要,比如,在布置活动室时,多位教师们共同挂拉花、合作粘贴字画,可以让幼儿更加直接地感受合作的氛围,加深他们对合作的印象。 四、营造和创建幼儿合作机会 教师要想办法给幼儿创造提供和同伴合作的机会,使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在作画中可引导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分工合作,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如在“世界地球日”这样的节日中,可以让幼儿合作完成画画,引导他们在构图上、色彩上、内容上达到协调一致,共同创作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使之在完成图画的过程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体育活动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游戏,如:套花瓶、抛网等器械;翻饼、夹球走、二人三足等游戏,增强幼儿合作意识,使其知道合作力量大的道理,同时,还有些体育游戏可分小组竞赛,如竹梯子、抛接球瓶的游戏,从中引导幼儿学会以强带弱,共同完成一项游戏,让幼儿感受到合作共同游戏的成功感。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教师也要给幼儿适时提供合作的机会,共搬玩具筐、共抬桌子、互叠被子,还有大带小的交往活动,都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幼儿教师要不断地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多引导其更多地参加集体性游戏,使幼儿的合作意识以及合作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五、教师对幼儿鼓励和引导 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能商量着、合作着搭,真好!”“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你要跟他商量着玩呢。”“你们都想当船长,没人当水手,玩不成了,怎么办?”“一本书,如果是三个人一起看,会怎么样?”“你跟他说,咱俩一起搭,试试。”“你可以去帮他一起搭。”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 六、结束语 在幼儿期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是我们幼教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使幼儿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必要,让孩子学会与人共同生活,学会相互理解,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猜你喜欢: 1. 幼儿园教育教研论文 2. 幼儿教育论文2000字范文3篇 3. 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 4. 浅谈幼儿园教育论文 5. 关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论文

博士发表几篇sci论文

西工大博士毕业要求4篇sci。

西北工业大学博士毕业要求满足一项即可:

1、在SCI、EI检索源刊物和《西北工业大学学术论文投稿指南》上发表本学科学术论文4篇。其中,至少2篇刊物论文被SCI检索(数学学科至少1篇被SCI检索),至少1篇为外文撰写。

2在SCI检索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至少1篇高水平学术论文,论文属SCI 1区(数学学科属SCI 1区或2区),或SCI影响因子累计达到5.0(数学学科为4.0)以上。

西北工业大学介绍:

1、西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

2、截至2021年11月18日,学校拥有友谊、长安两大校区,有教职工4300余人,占地面积310余万平方米。

3、该校设有航空、航天、航海和国际教育学院、教育实验学院、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等27个学院,拥有74个本科专业,38个硕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25个博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21个博士后流动站。

公开发表1篇学术论文;或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排名前3名)等要求。

申请博士学位者,应以第一作者(包括导师第一作者,申请者为第二作者)或国际学术期刊的通讯作者,且申请人署名单位为同济大学,至少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1篇学术论文。“公开发表的论文”是为在国内外有正式刊号的期刊或有正式刊号的会议论文集。

学位论文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三等奖及以上奖项的(有申请者个人获奖证书,获奖单位署名同济大学),或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排名前3名),相当于前述1篇论文。同等学力申请学位参照此规定执行,申请专业学位者按有关规定执行。

扩展资料:

同济大学博士毕业的相关要求规定:

1、申请理学、医学学科门类博士学位者,应有1篇论文发表在SCI或SCIE收录期刊源上,或已被SCI或SCIE检索(或有2篇发表在EI收录期刊源上,或被EI检索 )。

2、申请工学学科门类博士学位者,应有1篇论文发表在SCI、SCIE、EI收录期刊源上,或已被SCI、SCIE、EI检索。

3、申请哲学、法学、文学、管理学学科门类,及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者,应有1篇学术论文发表 SSCI、A&HCI、CSSCI 期刊源上,或全国性学科专业指导机构认定的学术期刊上。

参考资料来源:同济大学-关于硕士学位申请者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答题/ 帅小西De --期待为您解惑!

小西的答题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这大概由下面几个因素决定。

首先看学校,不同的学校要求不一样,不同的学校水平不一样,这样他们的博士毕业生毕业时文章数肯定不一样,一般说来,水平高的大学博士发的文章好些,文章说可能也多些。比如,有的985高校要求毕业时应该有四五篇文章,其中核心几篇,sci几篇都是有明确规定的,这就是为什么国内好多期刊文章泛滥成灾,没办法,为了毕业,不得不发。

第二,做研究肯定要看个人天赋,有的人三年小二十篇sci有的人延期一次又一次,七八年了还达不到学校要求,必须承认,人和人的天赋有差距,还差距很大。

博士不容易毕业,而且在职的尤其时间长。有了老婆孩子肯定要分散一部分精力,而且有工作了后顾之忧也少了。不像纯学生那么容易投入精力。

博士毕业能发多少文章是个人能力,发100篇也可以,发1篇也行,但是能不能顺利毕业就另说了。

1,目前很多学校正在逐步取消博士论文的硬性要求,更多的学校对论文的数量和层次都要要求。

越好的学校要求越高,有的学校要求sci,有的学校要求国内核心期刊,以下是国内一些学校的要求,题主可以参考。

清华大学:2019年起,不再硬性要求发表论文,新规称:”鼓励依据学位论文以及多元化的学术创新成果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唯一依据。

北京大学:本人为第一作者身份(导师为第一作者时本人可以为第二作者)在国内核心刊物或国际重要刊物上至少发表或被接受发表2篇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4篇以上(含4篇)学术论文公开发表(其中至少1篇为CSSCI期刊论文),或2篇以上(含2篇)学术论文在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应为博士生本人(与导师共同署名文章同视为第一作者),第一署名单位应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大学:SCI 文章两篇。且对IF(影响因子)有要求。

这么多人考博士是为了什么?做研究呗,做研究总得有研究成果吧,没有研究成果的博士和你我有什么区别。

而展现研究生成果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论文,对于学校来说,这个评价标准特别好量化,而且是借助第三方权威机构的力量来进行量化。

将来会有更多的学校会学习清华大学的方式,多元评价,但是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也容易出问题,有利有弊吧。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博士毕业发论文多少取决于博士导师与博士生本人的学术水平和勤奋程度。南京大学曾要求博士毕业至少发表两篇SCI论文,国内核心杂志论文两篇相当于一篇SCl论文,均要笫一作者,合作的SCⅠ论文第二作者视同国内核心杂志论文一作。我所指导的十五名博士有个别人发表了4篇SCl论文以上包括另外有合作的SCⅠ论文或国内核心杂志论文,他们除了特别勤奋有才能外,实际上为硕博连读生,在实验室干了四至五年。绝大部分博士能通过答辩拿到学位的都能发表两篇SCⅠ论文。我的同行博导的学生特别优秀者在特级杂志Scⅰence杂志发表一篇论文也可以顺利毕业获得学位。多数博士发表论文在专业一流或一般水平(影响因子2至6左右)。博士毕业论文及发表论文质量数量是博士能否通过答辩的重要因素,但学风和学习能力也极重要,如果有一项图表数据造假论文抄袭则论文再多也会被取诮学位资格,并追究导师责任。

博士毕业一般发多少文章?这问话问的都没有一个限定,中文期刊还是SCI?几区?影响因子高不高等等方面都没有,只单单问多少篇文章,是不是有点太过草率了?

我要说的是,博士毕业向来不是以发了多少篇文章来定义好坏的,因为单纯的看数量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现在更看重的是上面我说的那几点,不然你发的再多也不好找工作,一样不具有核心竞争力。

这个要求有时候不是学校要求的,而是博士导师要求的,若是没达到要求,导师一般不会让你毕业。

至于发文章的要求,都已经到了博士这个等级了,大部分的导师都是重质不重量的,不信的话你可以问问身边的博士生,他们毕业要求发表的文章是规定多少篇吗?不是的,他们一般都会回答你几区、影响因子为多少以上的SCI一篇至两篇,当然也有不做要求的,那几区都无所谓,影响因子也不做考量。

是的,导师宁愿自己的学生整个博士就发了一篇一区或者二区、影响因子为5以上的SCI,也不要发了五六篇四区、影响因子零点几的。

其实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而且在很多高校或者科研院所招聘博士毕业生时,他们要求的也都是高水平的文章,分区比较靠后的可能需要十几篇才能抵得上人家一篇。而985/211等(现在可能主要说双一流)高校的要求更是高的吓人。

所以不要再问什么博士生一般能发多少文章,应该问的是博士生一般要发几区、影响因子多少以上的文章才能毕业更为准确 。

我见到有师兄发了2篇SCI刚刚能够毕业的,有师兄都快毕业了还没写到2篇SCI不断为毕业发愁,我也见过有师兄发了10篇SCI的,直接去某二本学校任教安家费就100万,每个博士能够发多少文章的数量真的天差地别。

根据我的观察博士是否能够满足毕业要求和导师的关系更大一些,但是博士是否能够发出高水平的文章更多的还是靠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想法、自己是否真正深入 探索 问题了。

1.博士是否能够达到毕业的要求真的和导师的状态有关。

有些博士生导师真的不会太管学生,心好一点的可能还会想办法让你博士顺利毕业,有的干脆就是你自己想办法、想idea,如果你想不出来的话你很可能就要延毕了。听说有个师兄就是导师不太管没办法毕业,最后退学了读了几年书还是本科学历。

有些博士生导师对学生真的会尽职尽责一些,会定期督促博士生的进度,刚开始想idea给博士生练练手,有一套成熟的培养体系,这样加上自身的努力,还是会有些学术强的学生突出出来。我们课题组的师兄就已经发表了3篇顶级期刊,还是非常厉害的。

2.博士毕竟要自己想出一些想法,有足够的创新点才能够发表文章甚至投好的文章。

博士刚开始看文献、看论文都是为了打开自己的思路,看了前人做的东西你发现他的有哪些改进的地方,这时候你和老师交流是否这个想法有进行下去的必要,如果能够做那么就把其付诸到实践当中,做实验就是这样的啊,文章不过就是做实验后的总结。你的多少篇文章就代表你博士想出了多少个成熟的创新点。

3.博士能够发多少文章还取决于专业。

一般来说传统工科、文学类的专业都比较难发文章,因为真的工科做实验、文科一些专业调研还是需要一定的实验周期的,但是像化学、材料、生物类的就相对好发文章一些。这些专业的博士平均论文数量还是比其他专业要高一些的。

结束语:能够发多少篇文章还是要看导师的状态、自身的努力有关系的,这也是为什么读博一定要找一个好导师的缘故。同时不同专业的博士平均发文章的数量也不太一样,生物、化学类的还是比其他专业多发文章的。

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关注和私信我!

我举几个学校的例子吧,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进行补充。

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果不准确请大家更正。

不同学校,同一学校不同专业要求都不一样,有些专业发十几篇属一般水平,有些专业发一两篇已经不错了,不能比.

这种事和很多因素有关。

1.文理科之间以及不同的研究领域差别很大。理科相对好发表文章。在理科中,材料化学领域也相比数学物理方向好发。

2.你的导师是否是你所在领域的大牛。大牛的课题组相对好发文章,也相对好发好顶级期刊。

3.这和个人能力有关。我是在材料领域,已我认识的人为例,有人博士期间可以发十八九篇一作的文章,也有因为达不到学校毕业要求而被延期的。

4.和你所在学校的层次有关。学校这个平台的好坏直接影响你好不好发文章。同样一篇文章以好学校的名义投稿和以一般学校的名义投稿差别很大。这是我的切身体会。

近些年来,随着各种各样的博士论文造假,以及因为博士发不出论文而选择自杀的新闻出现,人们对博士毕业的门槛产生了关注。

一名博士想要毕业的话,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证明学术水平的小论文成果达到要求;2、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就小论文这一项来说,诸如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等各大重点高校,都是要求有两篇核心期刊论文。

当然,在具体的操作上或许会降低要求,至少要有1篇核心期刊,另外一篇可以是C扩、C集或者得到学术委员会认可的普刊。

此外,对于同一学校的不同专业来说,论文数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有一些专业发论文比较容易,那么数量的要求就会更多。

但不管这些要求具体为何,普遍的要求就是两篇核心期刊。达到这个要求即可毕业。

对于大多数博士来说,两篇就是他们水平的极限,这点毋庸置疑。

但对于学术水平比较高的博士来说,两篇根本就是小意思洒洒水,他们发表的数量能够达到5篇以上,就属于很不错的情况了。

总而言之,通常是两篇。

博士发表sci论文9篇

博士毕业需要至少三篇SCI论文。

各高校博士毕业要求是不一样的,但多数学校要求三篇sci论文,有些985大学要求必须在sci主刊发表论文,有些大学在子刊发表也可以,有些学校的重点学科博士还要求在科学院的一区发表,没有一区论文不能毕业,所以博士发论文压力也是比较大的。

各高校对博士毕业有不同的学术要求,要求的SCI论文数目并不一样。博士生学术水平不同,有的可以发表几十篇,有的只能达到三五篇,一般来说,基本会要求发表3-5篇SCI论文。建议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酌情安排,有能力和时间的情况下最好多准备几篇,这对毕业大有帮助。

不是毕业的难度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在发表论文方面,对于普通的博士来讲,在毕业之前必须发表三篇以上SSCI论文,除此之外,还要完成毕业论文,只有通过毕业论文答辩之后,才能拿到毕业证书,大部分的博士都会延期一年,也就是四年左右的时间毕业

SCI由外国机构创办,是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平台之一。但随着SCI论文相关标准“独霸”教育、科研领域各类重要核心评价体系,“科技创新价值追求扭曲、学风浮夸浮躁和急功近利”等弊端日益凸显。

1、很多高校还是要求在读博士发表1-2篇SCI论文的,有的高校对SCI刊物分区和影响因子也是有要求的。也需要博士生提高自己的技能,要求稿件逻辑清晰,语句表述通顺易懂,能够证实自己的观点,在修改答复审稿人意见时候也要准确回答,这样的论文发表成功率才是比较高的。2、博士生发表SCI论文也能够体现出自己的科研水平,体现自己在学位论文中的参与度和贡献,论文基础和专业知识的扎实程度,知识面是否宽广能否适应通识教育等等。博士发表论文对毕业答辩也是很有帮助的,答辩前发表了论文,能够给导师留下较好的印象。3、从将来就业的角度来看,博士生们争取在SCI期刊特别是主流期刊发表论文,这样在求职过程中更容易受到人事管理部门的青睐,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在同层次学校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每个单位和个人都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来给自己定位和定目标。更多的博士阶段发表SCI论文要求,以及发表相关知识也可以和专业老师沟通,给您讲解更多发表的知识。️Sci 各个方向可以结合计算机出稿 ,在国内核心卡资质并且要求带课题,所以SCI受到更多作者的青睐。是 高职、事业单位、在读研究生、博士首选。那么申博、保研、毕业、评职、所需了解的【核心期刊icon】【论文】【专利】【著作】有哪些呢?1.SCI,SSCIicon,ISTP,EI,CSSCI ,C刊,南核,北核、科核 2. 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 3.各专业普刊、学报、核心论文 4.硕论、博论 5.学术专著、教材、独著

说明年龄并不能界定人的优秀,一个人只要他有天分肯努力,即使在年轻的时候也是有可能获得很高的学位,很优秀的资质的。

1、若作者是博士毕业生,读书期间就获得了九篇文章,论文质量如何,也是个高手。2、若作者是教授,水平就一般了。CSCI是指《中国科学引文索引9》,被誉为中国的SCI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推出的基于期刊引用的检索评价工具。

博士应发表几篇sci论文

答题/ 帅小西De --期待为您解惑!

小西的答题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这大概由下面几个因素决定。

首先看学校,不同的学校要求不一样,不同的学校水平不一样,这样他们的博士毕业生毕业时文章数肯定不一样,一般说来,水平高的大学博士发的文章好些,文章说可能也多些。比如,有的985高校要求毕业时应该有四五篇文章,其中核心几篇,sci几篇都是有明确规定的,这就是为什么国内好多期刊文章泛滥成灾,没办法,为了毕业,不得不发。

第二,做研究肯定要看个人天赋,有的人三年小二十篇sci有的人延期一次又一次,七八年了还达不到学校要求,必须承认,人和人的天赋有差距,还差距很大。

博士不容易毕业,而且在职的尤其时间长。有了老婆孩子肯定要分散一部分精力,而且有工作了后顾之忧也少了。不像纯学生那么容易投入精力。

博士毕业能发多少文章是个人能力,发100篇也可以,发1篇也行,但是能不能顺利毕业就另说了。

1,目前很多学校正在逐步取消博士论文的硬性要求,更多的学校对论文的数量和层次都要要求。

越好的学校要求越高,有的学校要求sci,有的学校要求国内核心期刊,以下是国内一些学校的要求,题主可以参考。

清华大学:2019年起,不再硬性要求发表论文,新规称:”鼓励依据学位论文以及多元化的学术创新成果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唯一依据。

北京大学:本人为第一作者身份(导师为第一作者时本人可以为第二作者)在国内核心刊物或国际重要刊物上至少发表或被接受发表2篇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4篇以上(含4篇)学术论文公开发表(其中至少1篇为CSSCI期刊论文),或2篇以上(含2篇)学术论文在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应为博士生本人(与导师共同署名文章同视为第一作者),第一署名单位应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大学:SCI 文章两篇。且对IF(影响因子)有要求。

这么多人考博士是为了什么?做研究呗,做研究总得有研究成果吧,没有研究成果的博士和你我有什么区别。

而展现研究生成果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论文,对于学校来说,这个评价标准特别好量化,而且是借助第三方权威机构的力量来进行量化。

将来会有更多的学校会学习清华大学的方式,多元评价,但是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也容易出问题,有利有弊吧。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博士毕业发论文多少取决于博士导师与博士生本人的学术水平和勤奋程度。南京大学曾要求博士毕业至少发表两篇SCI论文,国内核心杂志论文两篇相当于一篇SCl论文,均要笫一作者,合作的SCⅠ论文第二作者视同国内核心杂志论文一作。我所指导的十五名博士有个别人发表了4篇SCl论文以上包括另外有合作的SCⅠ论文或国内核心杂志论文,他们除了特别勤奋有才能外,实际上为硕博连读生,在实验室干了四至五年。绝大部分博士能通过答辩拿到学位的都能发表两篇SCⅠ论文。我的同行博导的学生特别优秀者在特级杂志Scⅰence杂志发表一篇论文也可以顺利毕业获得学位。多数博士发表论文在专业一流或一般水平(影响因子2至6左右)。博士毕业论文及发表论文质量数量是博士能否通过答辩的重要因素,但学风和学习能力也极重要,如果有一项图表数据造假论文抄袭则论文再多也会被取诮学位资格,并追究导师责任。

博士毕业一般发多少文章?这问话问的都没有一个限定,中文期刊还是SCI?几区?影响因子高不高等等方面都没有,只单单问多少篇文章,是不是有点太过草率了?

我要说的是,博士毕业向来不是以发了多少篇文章来定义好坏的,因为单纯的看数量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现在更看重的是上面我说的那几点,不然你发的再多也不好找工作,一样不具有核心竞争力。

这个要求有时候不是学校要求的,而是博士导师要求的,若是没达到要求,导师一般不会让你毕业。

至于发文章的要求,都已经到了博士这个等级了,大部分的导师都是重质不重量的,不信的话你可以问问身边的博士生,他们毕业要求发表的文章是规定多少篇吗?不是的,他们一般都会回答你几区、影响因子为多少以上的SCI一篇至两篇,当然也有不做要求的,那几区都无所谓,影响因子也不做考量。

是的,导师宁愿自己的学生整个博士就发了一篇一区或者二区、影响因子为5以上的SCI,也不要发了五六篇四区、影响因子零点几的。

其实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而且在很多高校或者科研院所招聘博士毕业生时,他们要求的也都是高水平的文章,分区比较靠后的可能需要十几篇才能抵得上人家一篇。而985/211等(现在可能主要说双一流)高校的要求更是高的吓人。

所以不要再问什么博士生一般能发多少文章,应该问的是博士生一般要发几区、影响因子多少以上的文章才能毕业更为准确 。

我见到有师兄发了2篇SCI刚刚能够毕业的,有师兄都快毕业了还没写到2篇SCI不断为毕业发愁,我也见过有师兄发了10篇SCI的,直接去某二本学校任教安家费就100万,每个博士能够发多少文章的数量真的天差地别。

根据我的观察博士是否能够满足毕业要求和导师的关系更大一些,但是博士是否能够发出高水平的文章更多的还是靠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想法、自己是否真正深入 探索 问题了。

1.博士是否能够达到毕业的要求真的和导师的状态有关。

有些博士生导师真的不会太管学生,心好一点的可能还会想办法让你博士顺利毕业,有的干脆就是你自己想办法、想idea,如果你想不出来的话你很可能就要延毕了。听说有个师兄就是导师不太管没办法毕业,最后退学了读了几年书还是本科学历。

有些博士生导师对学生真的会尽职尽责一些,会定期督促博士生的进度,刚开始想idea给博士生练练手,有一套成熟的培养体系,这样加上自身的努力,还是会有些学术强的学生突出出来。我们课题组的师兄就已经发表了3篇顶级期刊,还是非常厉害的。

2.博士毕竟要自己想出一些想法,有足够的创新点才能够发表文章甚至投好的文章。

博士刚开始看文献、看论文都是为了打开自己的思路,看了前人做的东西你发现他的有哪些改进的地方,这时候你和老师交流是否这个想法有进行下去的必要,如果能够做那么就把其付诸到实践当中,做实验就是这样的啊,文章不过就是做实验后的总结。你的多少篇文章就代表你博士想出了多少个成熟的创新点。

3.博士能够发多少文章还取决于专业。

一般来说传统工科、文学类的专业都比较难发文章,因为真的工科做实验、文科一些专业调研还是需要一定的实验周期的,但是像化学、材料、生物类的就相对好发文章一些。这些专业的博士平均论文数量还是比其他专业要高一些的。

结束语:能够发多少篇文章还是要看导师的状态、自身的努力有关系的,这也是为什么读博一定要找一个好导师的缘故。同时不同专业的博士平均发文章的数量也不太一样,生物、化学类的还是比其他专业多发文章的。

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关注和私信我!

我举几个学校的例子吧,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进行补充。

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果不准确请大家更正。

不同学校,同一学校不同专业要求都不一样,有些专业发十几篇属一般水平,有些专业发一两篇已经不错了,不能比.

这种事和很多因素有关。

1.文理科之间以及不同的研究领域差别很大。理科相对好发表文章。在理科中,材料化学领域也相比数学物理方向好发。

2.你的导师是否是你所在领域的大牛。大牛的课题组相对好发文章,也相对好发好顶级期刊。

3.这和个人能力有关。我是在材料领域,已我认识的人为例,有人博士期间可以发十八九篇一作的文章,也有因为达不到学校毕业要求而被延期的。

4.和你所在学校的层次有关。学校这个平台的好坏直接影响你好不好发文章。同样一篇文章以好学校的名义投稿和以一般学校的名义投稿差别很大。这是我的切身体会。

近些年来,随着各种各样的博士论文造假,以及因为博士发不出论文而选择自杀的新闻出现,人们对博士毕业的门槛产生了关注。

一名博士想要毕业的话,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证明学术水平的小论文成果达到要求;2、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就小论文这一项来说,诸如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等各大重点高校,都是要求有两篇核心期刊论文。

当然,在具体的操作上或许会降低要求,至少要有1篇核心期刊,另外一篇可以是C扩、C集或者得到学术委员会认可的普刊。

此外,对于同一学校的不同专业来说,论文数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有一些专业发论文比较容易,那么数量的要求就会更多。

但不管这些要求具体为何,普遍的要求就是两篇核心期刊。达到这个要求即可毕业。

对于大多数博士来说,两篇就是他们水平的极限,这点毋庸置疑。

但对于学术水平比较高的博士来说,两篇根本就是小意思洒洒水,他们发表的数量能够达到5篇以上,就属于很不错的情况了。

总而言之,通常是两篇。

公开发表1篇学术论文;或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排名前3名)等要求。

申请博士学位者,应以第一作者(包括导师第一作者,申请者为第二作者)或国际学术期刊的通讯作者,且申请人署名单位为同济大学,至少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1篇学术论文。“公开发表的论文”是为在国内外有正式刊号的期刊或有正式刊号的会议论文集。

学位论文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三等奖及以上奖项的(有申请者个人获奖证书,获奖单位署名同济大学),或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排名前3名),相当于前述1篇论文。同等学力申请学位参照此规定执行,申请专业学位者按有关规定执行。

扩展资料:

同济大学博士毕业的相关要求规定:

1、申请理学、医学学科门类博士学位者,应有1篇论文发表在SCI或SCIE收录期刊源上,或已被SCI或SCIE检索(或有2篇发表在EI收录期刊源上,或被EI检索 )。

2、申请工学学科门类博士学位者,应有1篇论文发表在SCI、SCIE、EI收录期刊源上,或已被SCI、SCIE、EI检索。

3、申请哲学、法学、文学、管理学学科门类,及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者,应有1篇学术论文发表 SSCI、A&HCI、CSSCI 期刊源上,或全国性学科专业指导机构认定的学术期刊上。

参考资料来源:同济大学-关于硕士学位申请者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西工大博士毕业要求4篇sci。

西北工业大学博士毕业要求满足一项即可:

1、在SCI、EI检索源刊物和《西北工业大学学术论文投稿指南》上发表本学科学术论文4篇。其中,至少2篇刊物论文被SCI检索(数学学科至少1篇被SCI检索),至少1篇为外文撰写。

2在SCI检索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至少1篇高水平学术论文,论文属SCI 1区(数学学科属SCI 1区或2区),或SCI影响因子累计达到5.0(数学学科为4.0)以上。

西北工业大学介绍:

1、西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

2、截至2021年11月18日,学校拥有友谊、长安两大校区,有教职工4300余人,占地面积310余万平方米。

3、该校设有航空、航天、航海和国际教育学院、教育实验学院、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等27个学院,拥有74个本科专业,38个硕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25个博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21个博士后流动站。

  • 索引序列
  • 博士发表42篇sci论文
  • 发表教研论文42篇
  • 博士发表几篇sci论文
  • 博士发表sci论文9篇
  • 博士应发表几篇sci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