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向来是宽进严出,没有读不了的博士,只有比不了业的。 看你是什么专业,如果是生化环材和医学,那连核心都发不了就读的太水了。。如果是文科专业,可以理解,只要有好的导师还是可以读博的。 不过我们实验室读博的,老师会考虑你的各方面,比如说家庭条件,家里急需你赚钱,你读博压力会很大,尤其是满足不了毕业要求的时候。还会考虑你是不是真的对学术研究感兴趣,如果不喜欢,读起来会很痛苦,分分钟想跳楼。 有耐心有恒心,读博研究的课题,既要有创新性,又要系统性,意味着你需要很长时间搞学术,一定有耐心坚持下去?。 还有就是导师的人品,自己有信心有能力读下去,导师最后不给你签字,你也是醉了。找个好导师很重要! 自己想读,努力。不想读,再努力,方向不对也白搭。
在国内的大学读博士,大部分学校对在读期间的发表有要求。文科类通常要求一篇或者两篇CSSCI,个别大学没有硬性发表要求。如果题主问的博士期间没有科研成果是指发表的论文的话,我身边有些没有,没有就意味着延期毕业或者毕不了业。我们学校的规定是,如果答辩结束,没有论文发表,两年内必须发出CSSCI论文,否则学位取消。以下是认识的个例子:同事,博士读了七年,没有任何发表,最后只有博士毕业证书,没有学位证书。不过她在职读,不影响她的工作,仅仅影响晋升而已。
想转硕士毕业,又觉得很可惜,要硕士毕业至少也要等到年底,机会成本太大。另一方面又很不甘心,感觉读博这几年把整个人都毁了,身心俱疲,如果就这么放弃,可能会更后悔。最近已经把周围的朋友家人烦了很多遍,连我自己都讨厌现在的自己,觉得一无是处,什么都做不好。也不好意思再找朋友倾诉了。
哎,这个社会要对博士好一点啊,毫无成果不能毕业事小,浪费了多年时间事大啊,特别是硕博连读的,就是个坑啊,没有回头路啊。
这个决定权在自己手上。我比较想问的是为什么坚持那么久考到博士,是因为好找工作还是你个人喜欢学习。如果是为了工作的话,你可以试试边工作边学习,说不定会改变你的想法。
博士要毕业,必须发表两篇C刊论文。这一众多学校遵行的硬性要求,一直为人诟病。近日,本报刊发专家对此规定的质疑,又引发讨论。有高校教师直言,如果取消C刊论文要求,有培养低端博士之嫌;还有理工科博士表示不解——博士生发论文天经地义,“怎么这么矫情?”实际上,被C刊门槛绊住的博士生,一般来自人文社科尤其是人文领域。“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差异很大。”美国西北大学人文社科博士生周佳(化名)说,“人文学科本来就是‘慢工出细活’。在读博阶段,文科博士的任务是逐步培养自己的独立研究能力,还不算一个成熟学者。”不是成熟学者,但要跟成熟学者竞争,以3年发2篇C刊论文的速度搞“大跃进”,不合理之处可想而知。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邹建军说,在各校的硬性规定下,C刊成了一种稀缺资源,被当成了生财之道,“和一个人的学术水平没多少直接关系”。但也有人忧虑,如果放宽论文发表要求,只看学位论文,会不会降低博士学位含金量?邹建军到许多高校参加过博士论文答辩,也评审过许多博士论文。他认为,各学科水平确实不太一样,但总体“还是可以的”,学生也都达到了博士毕业的水准。“我对中国人文社科博士培养水平是充满信心的。”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任孟山也在媒体上撰文称,博士期间,最重要的是写好博士论文,没有其他。“一篇博士论文的优劣,足以看出一个博士生的学术水平。”但某“双一流”高校人文社科博士生熊森(化名)觉得,如果真的只考核博士学位论文,在现行评审机制下,确实可能降低博士的“通关难度”。她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博士生已经写完了学位论文,还没搞清楚自己的论文究竟用了哪种研究方法。“有时候我都觉得,论文通过得太容易了。”熊森知道,发C刊没有多大意义。但除了取消这一发表要求外,她更期待的,是学校能全方位重视博士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重视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提高标准,严格审核。“尊重科研规律,也对学术怀有一份敬畏之心。”她表示,自己更喜欢美国人文社科博士的培养体系——用一段较长的时间来真正帮助学生成长。
硕博连读第六年了,还没发论文不能毕业,这个一般作为硬要求,应该尽快联系导师安排上。
想转硕士毕业,又觉得很可惜,要硕士毕业至少也要等到年底,机会成本太大。另一方面又很不甘心,感觉读博这几年把整个人都毁了,身心俱疲,如果就这么放弃,可能会更后悔。最近已经把周围的朋友家人烦了很多遍,连我自己都讨厌现在的自己,觉得一无是处,什么都做不好。也不好意思再找朋友倾诉了。
申请博士还是看文章的吧,没文章在国内很难吧,说一下我的情况。硕士是双非的,然后方向就是材料能源类的,出文章比较快。但都是相对的吧,是和同方向的比较。在研三9-10月份发邮件的时候,已经有一作4篇了,IF总共快30吧。给很多985学校老师发了邮件,申请的三所985,因为疫情的原因,都是在线面试的。其中上海的C9学校说审核资料不通过。然后就面试了一所中等985,从初始(简历筛选结束)到复试(两轮)结束,差不多35%的人被刷吧。英语能力不行,其他问题都还好,所幸两次都通过了。然后进的学院是学校很厉害的学院吧,很多院士杰青。博士也算换了方向,比较难,导师挺厉害。另外一个武汉的更好一点的985,由于面试时间太晚了,差不多晚半个月,没时间等。同时,自己心仪的老师感觉报不上,有本校的学生报。其他的老师也有好几个回复邮件的,不太想去。之后,该学院招生办老师打电话问我参不参加面试,我说不去了。最后就把学校定了。总的来说,推出"四不唯"之后,以及越来越火的推免,以后申请博士对本科出身好的学生越来越好。而双非的学校,申请博士会越来越难吧。不过,要想走的更远,是要付出的更多吧。科研之路不好走,估计以后进企业吧,哈哈。
研究生没有发表论文能考博的,(博导并不看重考博学生发表的论文。学术论文发表与否的掌控权,一般不在硕导和博导手中,而在杂志编辑的手中。清华大学校长亦认为:学术权力不应当掌握在期刊编辑手中。考博学生的学术思想考核不应当掌握在期刊编辑手中,而应当掌握在招收博士生的博导手中。故此,考博的重点不是要发表多少篇论文,而是要看学术思想到底如何——有没有广度和深度。
没有文章申请考核博士很难。
申请准备:
1、如果有本校考过去的师兄师姐,别嫌麻烦,联系他们,他们的经验和帮助很重要,比如说复试时候借给你饭卡。
2、首先确定自己想要报考的学校,一般都多给自己一个选择,个人感觉2-3所学校最好,不要太多了,多了没有精力顾全,反而容易出问题。
3、尽量把手头的实验(如果是硕士)结束,因为接下来准备报考材料很花费精力。然后开始查找报考学校的经验帖子。
4、建议大家发邮件联系老师,如果老师没回复的话多发1-2次,可能是没在国内,可能是忙没看到。
需要有6年工作经验,并且在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过相关专业的文章.以上都是官面的话,实际上这种学生老师都不愿意要,所以想直接读博士,先找好导师,其次是把官面上的几个强制要求全都达到,否则就老老实实先读硕吧.
硕博连读第六年了,还没发论文不能毕业,这个一般作为硬要求,应该尽快联系导师安排上。
1.需要大学四年学习成绩优秀,然后保送硕士 然后直博 就是硕博连读2。你已经大三了,你得看看你过去3年的学习成绩是否一直是班级前1 ,2 名。 如果不是,请不要空想直博了,直博是以保研为基础的3. 只有考研 然后直博这条路了,报考那种招收硕博连读的学校 一般来说 中科院都是这种的
大部分的大学都要求硕士生和博士生毕业时,需要发表一至两篇论文,有的211985大学还要求发表的论文是核心期刊或直接要求是SCI论文,否则就不能毕业。但也有少部分学校对硕博毕业没有硬性的论文要求,所以,能否毕业要看自己学校对论文的要求,不过,如果有机会最好还是在核刊上发表一两篇论文。
申请博士还是看文章的吧,没文章在国内很难吧,说一下我的情况。硕士是双非的,然后方向就是材料能源类的,出文章比较快。但都是相对的吧,是和同方向的比较。在研三9-10月份发邮件的时候,已经有一作4篇了,IF总共快30吧。给很多985学校老师发了邮件,申请的三所985,因为疫情的原因,都是在线面试的。其中上海的C9学校说审核资料不通过。然后就面试了一所中等985,从初始(简历筛选结束)到复试(两轮)结束,差不多35%的人被刷吧。英语能力不行,其他问题都还好,所幸两次都通过了。然后进的学院是学校很厉害的学院吧,很多院士杰青。博士也算换了方向,比较难,导师挺厉害。另外一个武汉的更好一点的985,由于面试时间太晚了,差不多晚半个月,没时间等。同时,自己心仪的老师感觉报不上,有本校的学生报。其他的老师也有好几个回复邮件的,不太想去。之后,该学院招生办老师打电话问我参不参加面试,我说不去了。最后就把学校定了。总的来说,推出"四不唯"之后,以及越来越火的推免,以后申请博士对本科出身好的学生越来越好。而双非的学校,申请博士会越来越难吧。不过,要想走的更远,是要付出的更多吧。科研之路不好走,估计以后进企业吧,哈哈。
研究生没有发表论文能考博的,(博导并不看重考博学生发表的论文。学术论文发表与否的掌控权,一般不在硕导和博导手中,而在杂志编辑的手中。清华大学校长亦认为:学术权力不应当掌握在期刊编辑手中。考博学生的学术思想考核不应当掌握在期刊编辑手中,而应当掌握在招收博士生的博导手中。故此,考博的重点不是要发表多少篇论文,而是要看学术思想到底如何——有没有广度和深度。
可以。这个是可以的,也可以直接可以通过入学考试来考取博士的,这些都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没有论文可能影响导师的面试评分。硕士是硕士研究生的简称,是本科毕业之后继续深造学习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普通民众平时所说的考上了硕士或者考研了,考的就是硕士研究生。
没有文章申请考核博士难吗?
论文的“硬伤”,已然成为近年来考博群体中最让人头疼的地方。遍地哀嚎声中,要么是“早知道读博要这些东西,读研这几年就疯狂发论文了”,又或者是“论文质量和数量显然不达标,我的考博梦是否就要醒了”……
其实,这些发自内心的疑惑和质疑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令人绝望,请听小科细细分解。一 申请考核制中“论文”的定位对论文的焦虑,其实是随着考核方式的转变而日趋增加的,试想十年前,甚至是五年前,一篇硕士论文就可以当博士入门的敲门砖,现在显然是杯水车薪。很多人都说小论文太重要了,那它究竟是不是就代表了一切呢?先别妄下定论,细看小科分析一波。1 “申请-考核”的结构。
明面——公布的文件看看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的博士招生简章,可以发现,其基本的招生要求都分为了“思想政治素养—外语水平—科研成果”三部分。很多人把担心都放在了第三项,却忽视了各部分的“真实”比重。首先,如果思想政治考核不合格,换句话说,曾经有过个人“黑历史”的,基本上已经宣告了此路不通。外语水平,同样也是一票否决制,有一条明确的分数线摆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