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商州区林业论文发表网

商州区林业论文发表网

发布时间:

商州区林业论文发表网

论文网[http://www.51lw.com(免费论文下载)论文在线网[http://www.lwzx.net(论文下载,大量免费资源)论文帝国[http://www.papersempire.com(论文资源)论文资料网[http://www.51paper.net(各专业论文下载)论文快车网[http://www.lun-wen.com(各专业论文下载)毕业论文网[http://www.bylw.com(论文发表等,不错的地方)专业论文网[http://www.dtzcb.net/lunwen(专业论文下载,职称考试)大学生论文库[http://www.syiae.com/lunwen(看看吧挺好)轻松论文网[http://www.paperease.com(论文网站)易起论文网[http://www.17net.net(不错的地方)在还有更多学生常要用的网站自己看看去咯

发表论文注意事项(1)合理选刊是发表论文的关键,一般核心期刊最难发表,国家级期刊次之,省级最简单。根据中高级职称论文的发表要求,小编建议大家评中级职称选省级期刊,评高级职称选国家级期刊,评行业内最高职称发核心期刊。(2)我们投稿的论文不一定会完全符合杂志社的审核要求,如果文章被退回,但附有修改建议,可以按照要求修改以后继续投稿。如果直接被拒绝,可以重新写文章投稿,或者去别的期刊投稿。(3)无论是什么专业的论文,除了专业性以外,论文主题一定更要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不能写负能量的文章。(4)要想顺利发表一篇论文,必须遵循三个原则:专业性强,且和工作岗位相关;写作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严格按照投稿期刊的格式。建议大家在写作之前多读一些专业文献和范文,了解更多的专业术语和写作要求。(5)投稿之前,一定要咨询好论文发表周期。大部分期刊的发表周期为2-3个月,但有的期刊比较热门,投稿人多,可能排到4个月以后,如果时间充裕还好说,如果错过了评职称时间就悔之晚矣。(6)在发表论文时,可能会遇到一些特殊期刊,例如增刊、电子期刊、内部期刊等,这些期刊是不能用于职称评审的。此外,还有一些假刊也要注意。大家在投稿之前可以去国家新闻总署的官网上查询真伪。发表论文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己买本杂志根据杂志版权页上的投稿方式去自己投稿,一种是自己找个靠谱的代理机构去代理投稿,下面介绍一下这两种方式的利弊,你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一下合适的投稿方式,自己投稿的利弊:好处就是省钱,只需要给杂志社出版面费就可以,需要出版面费就说明文章要发表了,不用担心投出去的钱白费了。但是弊端也是有的,第一,杂志社的审稿时间很长而且都是来稿不退,使作者的等待时间也很长,也不知道稿件是否被录用,很可能就错过了评职称交材料的时间。第二,杂志社的审稿比较严格,一般都是三次审核,文章质量要保证好才能通过审稿。第三,杂志社的编辑审稿量很大,有时候可能会看不到某些稿件,如果自己的稿件没有被看到,写的再好也无济于事。第四,投稿要自己选择期刊,但是就自己对杂志的了解来说,可供自己选择的期刊并不多,所以自己投的稿件很可能不符合杂志社的办刊宗旨,这样的稿件也不会通过的。找代理投稿的好处:第一,就是快速,最快的一个月左右,比自己投稿要省时间多了。选定了刊物就可以向客服咨询什么时候能发表,看能不能赶在自己交评职称的材料之前发表。这样心里就有底了。第二,网站会根据作者的文章给作者推荐合适的期刊,这样就不会投稿无路了。第三,网站和杂志社都是有合作的,可能有些杂志只在网站征稿不对外征稿,这样的话只能通过网站在这个期刊上发表文章了。第四,文章能通过网站的审核也就能通过杂志社的审核,就能顺利发表了,如果能发表,网站人员会及时通知作者发表的时间,这样作者心里就不再茫然了。发表行业鱼龙混杂,必须得保证自己发的杂志是正刊,也不能是增刊)。找代理机构认准以下几点;一、首先选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局能查到的正规杂志二、其次是某宝担保交易,更有保障三、最后录用通知下来后,亲自打版权页或者收录网站(知网、维普、万方、龙源)上查稿电话查稿确认录用后,再付款。

商丘学术期刊网:,这是商丘市本地的学术期刊网站,可以发表各类学术论文。中国知网:,这是一个包含大量学术论文的数据库,可以检索到商丘相关的期刊和论文,也可以提交论文进行发表。维普论文检索:,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学术论文数据库,包含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期刊和学术论文,可以检索到商丘相关的论文。万方数据:,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学术资源数据库,包含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期刊和学术论文,可以检索到商丘相关的论文。这些网站可以为您提供论文发表的机会和平台,但具体要求和审稿流程可能会有所不同,请您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网站进行发表。

1.首先是文章的写作。发表论文前首先要有写好的文章,当然如何过于仓促,文章还没完全写好,可以找一些老师帮忙修改完善。论文要做到精细定位,不是泛泛而谈,西出落笔,深挖掘,抓住一个点做好即可,不能奢望面面俱到。文章写好后,还要看人事或者学校对于发表论文的期刊的具体要求不同,一般而言,各个单位评职称都有自己的明文规定,不要急于投稿发表,要先看看文件对期刊的要求,认可那些期刊,不认可那些期刊,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2.对于期刊的选择。期刊的选择意义重大,市场存在很多烂刊,假刊,套刊。现就期刊的真伪甄别,总结了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1)期刊备案、收录查询。鉴别期刊真伪,首先要到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其备案情况,然后再去一些数据库查询期刊的收录情况,例如: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具体查询链接及查询方法,参看淘淘论文网首页上的“期刊真伪查询”。若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没有备案,或者与提供的期刊刊号信息不一致,则为假刊。若新闻出版总署有备案,但是没有一家数据库收录(龙源期刊网收录的期刊不算在列,龙源期刊网的收录标准是,只要带字的都收录,因此,不建议作为参考收录标准),这样的情况就需要谨慎,因为评职称时,要求文章要在数据库检索的到的。另外,还有一些期刊在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的是“电子版”,但他们仍然出版实体刊物,这种情况更需要十分谨慎,建议作者先去自己的人事部门问问,电子版期刊是否认可。(2)套刊。简单来说,就是顶着别的期刊的刊号,自己另外又出版的一本刊物,也就是说一号多刊。这种手段,比较难识破,作者需要擦亮眼睛,不能因为贪图便宜或者名字好听,而慌乱的去选择。常见的是,知网上有这本刊物,但是在其他数据库:比如维普期刊网或者万方数据库又查到了另外一本,2个版本、内容不一样,但是刊号却一样,淘淘论文网提醒作者,在此类情况下,一定要提高警惕。(3)混淆概念,过度宣传。这种情况是,期刊没有问题,但是期刊被其过度的宣传,严重脱离了实际情况。比如:本来是省级期刊,但是刊物自己标榜自己印上“国家级重点核心期刊”字样,以此达到自我宣传的目的。本质上来说,期刊是没有问题的,也许评职称也不会受影响,但是这种过度宣传是失实的。当然,还有一些假刊,套刊,增刊的大肆宣传,则更为恶劣了。作者往往看到名字好听,封面好看,而忽略了对期刊真伪的辨别。3.论文发表途径。当然如果你想一两个月或者更快的发表,可以寻找其他渠道,比如一些论文发表网,但是选择论文发表网要慎重,选择不好,不但花了钱,还耽误评职称。

商州区林业论文发表机构

在期刊上发表,找期刊可以找一些期刊目录,选择期刊或者是发表,可以让编辑操作。按照你的需求或者说是情况给你介绍适合的期刊,这样精准度还高一些。可以问问壹品优刊

国家核心期刊是我国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哪里可找到这些核心期刊呢,下面我给大家写一个查找下载的教程,希望能帮助到有需求的朋友

在期刊上发表,找期刊可以找一些期刊目录,选择期刊或者是发表,可以让编辑操作。按照你的需求或者说是情况给你介绍适合的期刊,这样精准度还高一些。

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可查,并且在维普、知网、万方等这三个数据库稳定更新,同时满足这两个要求的期刊可以认为是正规期刊。从整体上说,发表论文最好的期刊,是本领域本选题方向、刊物等级最高、影响因子最高的正规期刊。即期刊等级越高,期刊越好,比如sci期刊比国家级期刊要好。而在sci期刊中,一区的期刊要比其他分区的期刊更好。从发表论文本身来说: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一是要看有没有发表论文的要求;以评职称发表论文为例,要区别发表论文达到职称要求。二是要对论文本身的学术价值进行评估,只是达到发表国家级期刊的水平,就不要选核心期刊。

商州区林业论文发表时间

省级 国家级一般1-3个月,具体看你是哪个研究方向,单位的要求,再根据情况选择期刊了 详细的可以咨询我 汇刊,,文化核心期刊投稿,一般审核时间就要30个工作日,也就是一个月左右,通过审核直到发表最少需要半年的时间或者可以通过一些渠道可以快点!

林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在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一些林业技术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林业鼠害防治技术

摘要:鼠类由于对林业的生存生长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鼠类危害林木的现象比较严重,鼠害是林中一大自然灾害,它主要啃食树干、枝叶、果实、种子危害林木,林木鼠害的发生直接影响了林果业和林业生态工程的战略实施。文章提出了几种鼠害防治方法及提高鼠害防治措施。

关键词:林业 鼠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由于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郁闭度低,生物品种单一,生态环境恶化,抗有害生物侵染能力弱,加上人类活动造成的干忧和破坏活动,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鼠类天敌种群数量下降,森林害鼠种群数量上升,森林面临着严重威胁。因此,森林鼠害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一、鼠害成因

1、鼠类自身特性

由于鼠类具有体型小,环境适应能力强,食性杂,繁殖速度快的特点,在不同的森林环境中都能迅速生长繁殖,致使林业鼠害现象发生。

2、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社会发展程序中,有些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促使鼠害发生。例如大量捕杀鼠类天敌,致使食物链失去平衡,鼠类繁衍速度增快。另外,在林业建设中,人工林结构设计不合理,树种单一,也容易遭受鼠害的侵袭。在长期的鼠害防治过程中,有些地方一直是使用同一种化学药剂,这样就导致鼠类产生抗药性,不利于鼠害防治。而更多的地方是由于经验技术和资金欠缺,不能很好地对鼠害进行及时有效的长期防治。

3、其他原因

近年来出现全球性暖冬现象,冬天不冷,且干旱,有利于森林鼠类存活和繁殖,致使森林鼠害发生数量多、种群积累快。天然次生林和人工幼林占有比例过大,完全郁闭的林分布较少,多数林生态系统较脆弱,为森林鼠类提供较充足的阳光、食物、栖息地。首先,次生林和人工幼林年龄低,平均郁闭度较低,林内阳光较充足,适于鼠类生存,这是森林鼠类发生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其次,次生林和人工幼林林种单一,次生林以大面积的纯林为主,主要是落叶松、云杉、白桦三种,适合哪种林木,哪种林木就是一大片,品种的单一化,给喜食某一种林木的害鼠,提供了大量集中的场所,这是森林害鼠危害程度加重的原因;再次,在天然次生林和人工幼林内,由于人类的活动,如放牧、捕食林鼠天敌等,使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系统内林鼠天敌种群数量下降,从而造成林鼠种群数量上升。

二、鼠害发生规律

林鼠种群数量,在针叶林内多于阔叶林内,森林鼠害主要危害针叶林,对于阔叶树危害则少见。按林木受害情况来划分主要林鼠取食林木顺序:樟子松,落叶松,云杉,红松,灌木。

1、人工幼林多于天然次生林

原始红松林内阴冷、潮溼、地被物稀少,不利于地栖鼠类生存。由于有大量林木种子,所以树栖鼠类一花鼠和松鼠适宜生存。天然次生林混有各种林分,所以地栖鼠和树栖鼠都有踪迹。人工幼林内郁闭度低,阳光充足,幼树韧皮部汁液多,地栖鼠类数量占绝对优势,由于人工幼林内没有林木种子,所以花鼠和松鼠就没有。

2、林鼠种群数量,郁闭度低林分多于郁闭度高林

多数鼠类喜欢栖息在阳光较充足的林分。棕背平主要生活在阳坡造林地内,红背平主要生活在地势平缓的造林地内;在天然次生林内,如果是疏林地,有成片的落叶松或云杉幼树,也会有一定数量的棕背平和红背平;如果林地内阔叶树占绝对优势,或完全郁闭,则少见鼠类。

三、危害型别及发生等级划分

危害型别根据林业害鼠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可分为两大类:即地上危害类和地下危害类。

1、地上危害类

该类害鼠生活在地上或地下而危害只在地上,主要啃食树干及幼树的嫩枝、嫩叶、盗食林木种实。

2、地下危害类

该类害鼠主要是指高原鼢鼠,生活、危害皆在地下,主要分布在退耕还林区和天然林区,危害木本植物的根系,导致苗木死亡。受危害树种有油松、落叶松、沙棘、柠条、杏、桃、沙枣以及其他多种经济林树种。

四、鼠害防治技术措施

1、预防措施

1. 1、造林设计

在造林设计时,应合理搭配树种,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各种针叶树、阔叶树和灌木树种,实行针阔混交、乔灌混交、灌灌混交,避免营造单一的纯林。要通过优化林分及树种结构,实行合理密植,利用灌木和次生林木的发达根系阻止地下害鼠活动。

1. 2、造林地预防处理

造林前应对造林地进行预防性处理。一是降低害鼠的种群数量,如果造林地内的害鼠数量过高,应先进行灭鼠,鼠口密度降低后再进行造林;二是在造林前要结合鱼鳞坑整地进行深翻,以破坏鼠类的洞道;三是改善林地卫生条件,要将造林地内的枝娅、梢头、倒木等杂物清理干净,破坏害鼠的栖息环境。造林前整地时不要将灌木连根清除,原有灌木根系

一旦破坏,地下鼠便会很快侵入造林地危害苗木。对地下鼠活动频繁的地块,要挖掘防鼠阻隔沟,沟壁应垂直地面,以破坏励鼠的洞道。

1.3、造林苗木处理

造林之前,要对苗木采取必要的保护性技术措施。可用驱避剂、多效抗旱驱鼠剂等对苗木进行涂干或蘸根,实施预防性处理。林木保护剂防治是对造林苗木采取的一种保护性措施,该项措施无毒杀作用,可保护多种林木不被害鼠啃咬,对主要造林树种、经济林树种和林木种了等防护效能显著,持效期长,操作简便易行。目前常用的有多效抗旱驱鼠剂、P-1拒避剂等。

1. 4、林地抚育管理

造林后至树木中幼龄阶段应加强抚育管理,减少害鼠造成的危害。对于地上类害鼠,在抚育伐时要搞好林内环境卫生,及时清除林内的灌木和藤蔓植物,破坏害鼠栖息场所,减少其活动空问和食物储备。同时,控制抚育伐及修枝强度,促进中幼龄林早日有仔闭成林。

在害鼠数量较高的年份,可在林内定点堆积采伐剩余物如树头、枝丫及灌木枝条等,为害鼠过冬提供应急食物,以减轻其对林木的危害。

2、物理防治

对于地下鼠可用地箭、弓形夹、灭鼠弹和灭鼠雷等物理器械进行防治。对于地上鼠可设定鼠类“诱捕阱”、鼠类诱捕器等环保型捕鼠工具灭鼠;在树干基部可套置塑料、金属等套管进行防护,或在树干基部涂白、涂抹泥沙或捆扎芦苇、干草把、塑料布等物;也可用粗沙***10 ~3000环口乳漆混合后涂刷基部,或用其他物质形成驱避剂防护层,阻挡害鼠直接接触树木而防止啃咬。其中,塑料套管防护法是用硬质塑料管域其他现成材料,如去掉底部和近口较细部位的泉水瓶套住树的基部,正规套管用塑料压模制成,可分为两瓣,管的粗细以与树干保持3 ~5cm的空隙为宜。塑料布套筒防护法是用塑料布卷成筒,围在树的基部***筒内也可填充树叶、土等***应用时,要使塑料筒的基部与地面接触紧密或埋于土中。

3、生物防治

3. 1、生殖不育技术防治

应用鼠类不育剂防治是通过药剂投饵来降低雌、雄害鼠的生育能力,使害鼠种群长期保持在低鼠口密度状态,以降低危害程度。鼠类不育剂对环境无污染,对天敌动物安全,适用于大面积防治,目前在生产上使用的有贝奥类雄性不育灭鼠剂和植物性不育剂。

3. 2、天敌保护与利用

林业害鼠天敌种类很多,包括鸟类中的猫头鹰、莺、集,爬行类中的蛇,哺乳类中的黄勋、青勋、银勋,狐狸等。对害鼠天敌要加大保护力度,一是实行封山育林,保护天敌的生存环境;二是禁捕、禁猎鼠类天敌;三是在人工林内垒积石堆或枝柴、草堆等招引鼬科动物;四是在人工林缘或林中空地,保留较大的阔叶树或悬挂招引杆以及安放带有天然树洞的木

段,以利于食鼠鸟类的栖息和繁衍。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人工饲养害鼠的天敌并投放到林地,人为提高天敌种群数量,以达到长期有效压制害鼠种群密度的目的。

3.3、化学药物灭鼠

在预防措施和其他防治措施不能有效控制害鼠的情况下,可采取化学药物灭鼠。为避免化学药剂造成人畜中毒、杀伤天敌、环境污染等问题,应选择无二次中毒的杀鼠剂,并以小包装******5 ~10g***袋施药,必要时可配合毒饵保护器泡括毒饵保护瓶、罐、桶等。

“毒饵保护器”俗称“毒饵站”***是指允许害鼠白由进入并取食,而其他非靶动物不能进入的一种能盛放毒饵的容器。应用毒饵保护器投饵灭鼠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投饵点少,省药、省工,易操作;二是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有利于保护天敌;三是保护毒饵不变质,可常年投饵,适用于所有地上鼠防治。“毒饵保护器”可用塑料瓶或竹筒加工而成,只要能使鼠类自由进入即可;使用时将配制好的毒饵直接或用小纸袋封装后,放入毒饵保护器内,并使其开口尽量向下倾斜。一般每亩地使用毒饵保护器1个,每个毒饵保护器放置毒饵150克左右,并根据害鼠取食情况补充毒饵。各地根据鼠情适当增减毒饵保护器数量,并在示范的基础上逐步推广使用。

结语:

林业是我国目前环境保护重点发展专案,保护森林健康持续的发展,不仅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相应的林木资源。因此,对于破坏林业发展的鼠害现象,一定要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为方针,大力发展鼠类天敌的数量,尽量在不影响森林物种正常生存环境的情况下,消灭鼠患,保护林业。

参考文献:

[1] 侯坤龙,来建华.森林鼠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吉林林业科技,1991.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林业技术论文

如果是普刊的话,快的话一个月左右,如果是核心,碰上转让的会快些,一般最短也需要三个月左右。

1.1专题评述 能够反映某个学科或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方向,论文篇幅不限。作者本人或所在室验室在本领域有相当的研究经历和科研成果。1.2研究论文 反映我国植物分子生物学和分子育种领域在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方面的、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尚未发表过的原始研究工作报告。1.3研究报告 为争取时间以简要的形式发表的原始研究工作报告。论文篇幅要求在5-8个印刷页面左右。1.4专题介绍 主要介绍植物分子生物学与分子育种领域的文献综述性论文。论文篇幅要求在6个印刷页面以上。1.5学位论文简报 主要刊登博士学位论文及优秀硕士论文之大摘要。篇幅要求在2个印刷页面。中英文同时刊登。1.6新基因、新种质、新品种 主要刊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基因,经过鉴定或品种审定的新材料及品种。篇幅要求在6个印刷页面左右。1.7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 主要刊登我国学者自主发明的新思路、新技术和新方法。篇幅要求在6个印刷页面左右。

商州区赵波发表论文

余际从赵连荣刘粤湘沙景华储祖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我国地质教育恰逢历史最好机遇

1.国家宏观政策为地质教育指出了发展方向

围绕以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为主要目标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目标,中央相继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优先发展”(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出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大学等。所有这些为地质教育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2.地质工作大发展为地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国际地质工作发展态势与判断

1)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新一轮工业化的到来,全球地质工作正处于大变革、大发展时期。地球系统科学时代使地质工作出现了“上天、入地、下海、登极”全方位出击,“资源、环境、灾害、工程多领域并举”,“宏观、微观、定性、定量”全面结合,“星际、地球、区域、局部”、“远古、古代、当今、未来”无所不包,这种时间与空间大跨度、科学与技术大交叉、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的特性(赵鹏大),使地质工作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延长产业链,出现了“大地质”工作的新时代。进入21世纪,地质工作需求持续、强劲,世界地质工作的中心、重心转移到新兴经济体国家和亚洲。

2)先期工业化国家地质工作完成了以资源为主题向生态环境为主题的战略转型,全球变化成为热点,但是资源需求总量仍然保持高位。

3)新兴经济体国家和新一轮工业化国家已经或将要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资源消耗持续攀升,环境问题凸显,地质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2)我国地质工作的判断

1)我国地质工作处于大发展、大进步的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不仅拉动了世界矿业的复苏,也带动了全球地质的发展;中国地质工作正处于全面、快速缩小与发达国家地质工作水平差距、跻身全球地质工作第一方阵的历史进程;我国与新兴经济体国家,特别是亚洲,将成为世界地质工作的中心和重心。

2)我国地质工作总体处于中端发展阶段。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处于发展之中,决定了保证能源资源供应仍然是地质工作的核心,据预测我国金属矿产需求的峰期在2025年,能源需求峰期约在2035年前后。我国的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工作空前加强,资源环境并重成为地质工作的基本方针,我国地质工作总体处于中端发展阶段。

3)我国地质工作体制改革处于过程之中。改革开放30年实现了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的变革,地质工作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适应我国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的新的地质工作体制尚未建立,地质工作运行机制有待创新。

据此,地质工作发展战略提出了地质调查“双保障、三并举”方针,地质科技“五深”战略、地质信息“社会化”战略,“从国家保障到市场保障”商业地质体系,地质工作统一部署战略等。这样为地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地质人才、地质学科、地质教育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1)地质工作快速发展呼唤大批优秀地学人才。我国地质人才现状是:人才规模增长较快,功能明确,素质较高,完成任务能力强,总体适应地质工作需要;但人才总量不足,一线人才严重不足,创新人才不足,领军型人才不足,人才机制不完善(4个不足,1个不完善)。见图1,表1、表2。

图1 全国历年地勘人员统计

表1 地勘队伍组织结构汇总

表2 我国地质人才学历(学位)结构

由表1、表2可知,地质人才占从业人员比例偏低,高学历人才比例偏低,中专技校层次比例偏高。

经预测,地质人才需求强劲,2015年、2020年人才需求分别为25.7万和33、3万,其中领军型、市场型、复合型和工程师型人才需求迫切(表3、表4)。

表3 地质人才规模综合预测 (单位:人)

表4 属地化地勘单位地质人才类型紧缺程度调研表

注:最优先选择加权系数为“1.0”,次优先选择加权系数为“0.5”。

2)地质学科体系完整,办学规模扩大,实现了“三个转变”,高校成了发展地球科学的主力军之一。

a.地质学科专业体系完整。目前,地质类本科专业涵盖理工科4类11个专业,地质研究生学科专业包括理工科4个一级学科13个二级学科,高职高专包括2类17个专业。办学单位,中国大陆除宁夏外,其他所有省(市、区)均有地质类专业办学点,分布合理,符合国情。学科专业情况表5,图2、图3。

表5 地质类专业统计

b.地质高校科研创新能力增强、学科平台发展势头好。据统计,高校承担地学自然

基金项目、创新群体基金项目、发表SCI论文数等均占全国近50%,高校为发展地球科学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表6至表8)。据中国科学院统计,中国大陆具有国际研究能力和SCI论文发表能力的地学研究队伍约为8000人,其中高校占有相当可观比例,见表8。

表6 2007年地质高校承担地学项目情况 单位:%

表7 高校与科研机构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地学科学基金项目情况对比(2000~2009年)

资料来源: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刘粤湘、高天明整理,2010。

表8 2000~2004年中国地球科学SCI论文按分布机构的统计分析特点

续表

注:1.资料来源:赵波,张志强,郑军卫.从科学文献计量看中国国际地球科学研究队伍现状与科研影响力.地球科学进展,2005,(12):1371~1375。刘粤湘整理,2010.

2.地球科学包括地质科学、地理科学、空间物理学、环境科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化学8个二级学科领域。

3.SCI论文作者总数是对机构间合作论文作者进行了校正后的人数——实际作者人数。表中各机构统计出的作者数远远大于该机构的实际作者人数。

显然,高校成了发展地质学科的主力军之一,但仍有不少差距,如有影响的国际合作课题少,重大项目少,国家级奖项少;参与国家重大政策决策活动少,话语权少,贡献率低;学科水平总体是“三多三少”现象,即说明西方假说和理论的研究多、自己提出的少,单一学科研究的多、真正的多学科交叉与综合集成研究少,模仿研究成果多、独创性研究成果少。

(4)地质教育体系完整,人才模式有创新,质量有提高,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1)地质教育百年成果累累,为国家培养了近百万人才。我国地质教育百年以来,经历了6个阶段,累计为国家培养了97万多各类各层次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尤其是地质工作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表9)。

表9 中国地质教育百年变化

2)形成了我国独立的地质教育体系。经历若干代人的奋斗,我国地质教育目前已有本科4个一级学科11个专业、研究生4个一级学科13个专业、高职高专17个专业等完整学科专业体系。办学层次上有中专、高职高专、本科、硕士、博士、留学生及成人继续教育等完整的地质人才培养体系。这是我国地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表10、表11)。

表10 我国地质类学科专业设置与招生单位数(2009)

表11 地质类专业招生和在校生情况统计

全国146个地质办学单位,其中本科办学单位103个,研究生办学单位104个(其中高校78个),高职高专校7所,中专校10所,即103+(104-78)+7+10=-146(个)。目前各类在校生共100087人,其中,中专生8145人、占8.15%,专科生13841人、占11.1%,本科生59098人、占59.0%,硕士生15001、占15.0%,博士生4002、占4.0%(表11)。

3)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高等地质教育教学体系。中国的地质教育教学体系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传统特色。首先是突出实践教学环境,学生实践能力强;其次是形成了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文化特征;第三是逐渐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转变,提出了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重视人文素质培养等人才培养思路;第四是实行双学士、双硕士、跨学科硕士、跨学科博士、理科基地、工科基地、博士生班等途径,使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

4)开放办学,增强了活力。实行“订单式”、“双导师”,共建人才培养基地,联合完成科研项目等“产学研”结合方式,与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俄国、日本等数十个国家联合招收研究生,实现了对内对外的开放办学。

(5)发达国家地质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发达国家地质教育趋势是转向地球系统科学教育,其突出特点是强调整体系统的知识构建,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突出强调创新人才培养。给我们的启示是: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与联合培养”;注重高等地质教育的体系性和互动性,低年级“宽基础”,高年级“导论性”,研究生“研究性”;研究生教育强调科研型人才培养;注重本地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地质教育。

二、我国地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

有机遇就有挑战,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的。地质教育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但是人才保障、人才质量、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办学条件、地质教育社会环境等方面存在诸多挑战。

(1)资源、环境、灾害等严峻形势给予地质人才供给和质量的双重压力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资源环境压力将延续较长时间,还有工程建设、民生问题等,所以对地质人才的需求必然逐渐增加。由于多种原因,西部地区、基层单位难以吸纳本科以上人才,以致地勘一线人才短缺问题十分突出,领军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缺乏。虽然毕业生外语、计算机水平较高,但地质专业实践能力有所下降、创新能力不足。这些问题已历史地摆在地质教育的面前,显然这是一种社会责任,我们必须积极应对(表12至表14)。

表12 我国大宗矿产资源态势

表13 2004~2006年主要地质类专业人才供给比与社会需求变化状况(供需比)

注:因平均供需比中有重复部分,即一个需求向多校发出,所以进行排重判断。

表14 对地质类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调查 单位:%

资料来源: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分会2009年调查统计。

(2)科学发展观对地质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

《教育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增强吸引力,构建开放灵活的终身教育体系,高等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

我国地质教育改革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人才培养模式变化不大,仍是“应试教育型”和“知识扩容型”,人才质量有待提高。如何坚持育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仍然是艰难、漫长的过程。还有高等地质教育定位问题,目前的同质化现象值得注意,大家都要办研究型大学,一线急缺人才谁来培养输送。

(3)地质教育缺乏国家宏观指导和广泛的社会基础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虽然基本解决了部门所有、“条块分割”问题,但却出现了地质教育“边缘化”(赵鹏大)和招生就业“市场失灵”问题。地质教育的特殊性(即公益性、超前性、艰苦性)急需国家加强宏观指导(表15、表16)。

表15 地质类专业学生来源情况 单位:%

表16 地质类毕业生去地勘单位就业情况 单位:%

地质教育不同于其他自然学科具有广泛的社会认知,是冷门专业。一些人对地质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地学时代,对地质工作者持歧视态度,所以生源欠佳,毕业后不愿去地质队工作。提高社会认知度是地质教育发展必须突破的藩篱。

(4)教学资源难以满足地质人才培养需要

高校扩招带动了高校办学后,资源增加,办学条件有了一些改善,但由于已有资源基础较差,所以办学资源的增加赶不上招生增加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在被统计的10所学校中,多数学校多数指标不合要求,尤其是生均土地、教学用房、宿舍面积、仪器设备、师生比例等都是超负荷运行,影响校园和谐和教学、师资水平的提高(表17、表18)。

教师结构中,学源结构欠佳,本校毕业生比例达48.6%,个别学校甚至高达72%,有国外学习经历少,大专比例偏高,博士生比例偏低。

表17 基本办学条件达标情况

表18 地质类教师结构情况统计

三、我国地质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

地质教育目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和行业需求为己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育人为本,改革创新,提高质量。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和地质行业急需为己任,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精神,实施“工程师型”、“科学家型”和“复合型”地质人才培养工程;遵循地球科学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性学科体系的理念,科学调整地质学科专业结构,建设国家级地学实习基地和地球物质现代观测中心;坚持需求导向,突出实践能力和“发现能力”培养,深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高等学校是发展地球科学的主力军,建设1~2所地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2030年建立起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地质人才培养体系、以地球系统科学为基础的地质学科体系,使地质人才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地质学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使中国从高等地质教育大国走向高等地质教育强国。

2.基本思路

(1)地质人才、学科、教育是发展地质工作的基础

温家宝同志指出:“50年前的地质工作大转变、大发展以培养地质人才为起点,成效明显;今后地质工作发展和提高离不开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地学新人”(温家宝在“中国地质工作50年暨中国地质学会成立8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可见地质工作与地质人才具有“互动共存”关系,地质教育是地质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地质学科是地质教育的基础。所以,地质工作发展必须加强地质人才培养,将地质教育纳入地质工作发展之列,并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

(2)地质教育应坚持服务功能,也应突出引领作用

文化是教育的内容,教育是传播文化的工具,教育也属于文化的战略。文化不仅要服务社会公众,更应引领社会发展。所以我国地质教育不仅要坚持服务于经济社会,服务地质工作发展,也应突出对社会和地质行业的引领作用,即用超前性思维、前瞻性理论、前沿性成果、创新型方法、先进性技术等来发挥引领作用,以便于优质地服务于社会,也提高地质教育的社会显示度和贡献率。

(3)实现“地质人才一流、地质学科先进、高等地质教育强国”目标

2010年6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要“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人才、学科、教育三者相互依存、相互推动。一流人才队伍是建设地质强国的核心。先进的学科水平是地质教育的基础。目前我国已是地质人才大国、地质教育大国。经过20~30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的努力,应使我国地质人才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地质学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高等地质教育由大国进入强国。

(4)建立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地质人才培养体系

地质学科不同于其他自然科学,不被社会广泛认同,属冷门专业。而缺乏广泛的公众认识,是难以发展提高的。所以,要建立大学前、大学间、大学后、社会公众“四位一体”的地质人才培养体系。大学前,培养“地学兴趣”,引导青少年立志献身地球科学;大学间,突出“发现能力”的培养,为探索地球奥秘打下基础;大学后,以“创新能力”为重点,作出突出贡献;社会公众,突出“地学意识”,为地质人才发展成长提供肥沃的发展土壤。

(5)构建以“地球系统科学”为基础的地质学科体系

当今,地球系统科学已成为地球科学的前沿领域,地质学界已经开始用地球系统科学的思维来审视传统地质科学、构建新的以“地球系统科学”为基础的地质学科体系。这个新体系包括:学科专业构成体系,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教材体系,先进的学科平台体系,高水平的地质学术队伍体系等。

四、我国地质教育基本构想

地质教育今后需围绕3项目标,建设2个体系,实施4项计划,采取7项措施,经过20~30年的努力,使我国地质教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1.围绕3项目标

(1)地质人才为世界一流

我国未来地质人才目标是: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识广博、品德优良;跟踪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水平和解决我国地质、资源、环境、灾害及工程中突出问题能力强;涌现出一批青年地质科学家、勘查技术发明家、大工程技术领军人物、技商结合企业家等突出人才。

(2)地质学科达世界先进水平

建成以地球系统科学为基础的地质学科体系,地质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地质科技成果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中显示度明显提高,起引领作用。

(3)由高等地质教育大国变成高等地质教育强国

高等地质教育强国,即地质教育具有世界领先水平,能够培养一流人才,产生世界一流成果,获得国内外广泛认同,对国家地质事业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巨大推动力;教育理念先进,教育规模结构优化,教育运行机制优良高效,教育质量声誉较高,能够引领文化发展。

2.建设2个体系

(1)以“创新能力”为重点的地质人才培养体系

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地质人才培养体系,即围绕创新能力,建立起大学前、大学间、大学后完整的地质人才培养体系。

大学前,突出培养“地学兴趣”。在中小学中开设地球科学相关课程,如地理、地质、气象、生态与环境等。大范围经常地组织地学夏令营、社会实践日、地球日、地学科普展等,增强中小学生地球科学基本知识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浓厚兴趣,形成珍爱地球、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确立献身地球科学事业的志向。

大学间,突出“实践能力”、“发现能力”培养。在“厚基础、宽专业、多方向”的基础上,在浓厚的探索自然的兴趣基础上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中外联合、跨学科、跨校联合、课内外结合、教学科研结合等多种方式,构建起以“发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素质,使学生德智行美全面发展。

大学后,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确立科学的人才观,创造优良的人才发展环境,依托高校开展继续教育,不断充实新知识、新技术,依托各类项目和实验室培养骨干人才,依托重大工程和国家级项目培养拔尖人才,国内外著名专家指导培养领军型人才等。建立起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地质人才培养体系,使其具有“敢为人先”和“不吃别人嚼过的馍”的精神,掌握坚实的工作能力,包括野外观察能力、室内实验能力和国内外学术交流能力等。

社会公众,提高公众地学意识。通过“地球日”、“水日”、“气象日”、“环境日”、科普周等公众活动,报刊、杂志、科普电视、广播、电影、学会等各种渠道,向社会公众宣传地学知识,特别是通过各级干部培训机构对各级领导宣传资源、环境、灾害、生态等知识和对策,提高全社会公众地学意识。

(2)以“地球系统科学”为基础的地质学科体系

按照地球系统科学的理念构建地质学科体系,包括新的学科专业构成体系,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地质课程与教材体系、先进的地质学科平台体系、高水平的地质学术队伍体系等。

3.实施4项计划

(1)创新型地质人才培养计划(工程师型、科学家型、复合型)

(2)地质学科平台建设计划

核心是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培养吸纳拔尖人才,加强资源整合,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构建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共享平台,强化学术权力,促进学科发展和学术繁荣,建设面向学生的国家级地球物质现代观测中心。

(3)高水平地质师资队伍建设计划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地质教师队伍。通过提高学历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引进校外海外高层次人才,促进跨学科、跨学位合作,以中青年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加强学术权力,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科研,鼓励中青年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到2020年,教师外校学源达到60%以上,博士学历也达到60%以上。

(4)国家级地学实习基地建设计划

按大区分布,在现有的基础上,建设6个国家级地学实习基地。采取“国家投入、专管共用、开放共享”的原则,建设成既是地质高校培养学生的实习基地,也是社会实践基地和中小学生地学夏令营和科普营地。

4.具体目标

1)地质人才规模快速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高学历人才比例明显增加,领军型人才、拔尖人才培养有突破性进展,人才贡献率不断提高(表19)。

表19 地质人才发展主要指标

注:括弧数为国家人才指标。

2)地质教育适度发展,优化层次结构:控制中职,稳定高职高专,适度扩大本科、扩大研究生特别是专业学位规模,大力发展继续教育(表20)。

表20 地质教育主要发展指标

5.7项措施

(1)成立国家地质教育协调指导小组,制定高等地质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

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下成立国家地质教育协调指导小组,成员由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科技部、财政部、中央地勘企业及有关高校负责人组成,具体工作由国土资源部承担;职责是制定国家地质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育改革重大问题,协调解决有关政策措施(表21)。

表21 地质教育、层次结构及专业发展表

(2)加大对地质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继续增加地质类专业学生拨款标准,加大地质类高校基本建设及专项经费支持力度,设立国家级地质专项奖学金,给予地质类专业高校实习经费补贴等。

(3)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与法规,鼓励国土资源行业支持办学

出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部部共建”、“省部共建”工作的意见》,明确行业部门、教育部和地方政府在“部部共建”、“省部共建”工作中的职责,使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共建工作得到落实。制定招生及培养优惠政策,吸引生源报考地勘类专业。制定有关法规,鼓励地矿行业企事业单位积极接收大学生实习,免收实习费,修改有关保险制度,建立各方分担学生实习安全风险责任机制。国家地质公园建为地学类学生实习基地,对实习学生免费开放。

(4)建设一两所地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

国家应支持建设一两所地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以及一批一流学科。在“211工程”和优势特色重点学科、“985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中加大对地质高校的支持力度,给予地质教育特区政策,实行更加开放政策,创造更加优惠的条件。

(5)大力改善野外地质人才发展环境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包括培养开发机制、评价发现机制、选拔任用机制、流动配置机制、激励保障机制等。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提出的“改善野外地质工作条件,对野外地质工作人员继续实行工资倾斜政策,完善津贴补贴政策。给一线人员大幅度提高野外津贴,改善工作条件和文化生活。设立国家功勋地质队员称号,享受‘五一’劳动奖章待遇,赴边疆工作满十年后可自选户口所在地等。”

(6)强化高校作为发展地球科学的主力军作用

地质类高校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三大任务,已经成为发展地球科学的主力军之一。国家应重视高校学科建设,将重大项目、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学科基金等尽量放在高校。国土资源部等地勘行业应在科研项目、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生实习、一流大学建设等方面给予地质类院校更多的支持。发挥高校学科全、人才多、积累雄厚的综合优势,在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方面迈出更大步伐,使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真正发挥国家科技创新主力军的作用。

(7)加强科普宣传,广泛开展地质学知识教育,提高公众地学意识

地学教育也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中小学的地学知识及科普教育。扩大地学夏令营规模,加强自然旅游资源的地质教育资源开发。在非地学大学生中开设地学相关课程。将地学知识列入各级干部培训计划。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对公众进行地质、资源、环境、灾害等方面地学知识科普宣传教育。

6.时序安排

(1)2010~2020年质量提升期

以育人为本,“坚持稳步发展和提高质量相结合,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温家宝2010年7月13日)。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构建大地质学科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实行完全学分制。由“知识扩容型”向“发动机式”转变,由模式化向个性化转变。深入开展产学研结合,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使教学质量和学科水平明显提高,人才素质,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积极参与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行动,向地勘行业一线输送更多地质人才。

(2)2020~2030年全面上水平期

全面建设以地球系统科学为基础的地质学科体系和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地质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地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出一批年轻地质学家、领军人物、勘查技术发明家及地质经济管理专家。

(3)2030~2050年目标实现期

人才培养、学科水平、教育体系及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先进水平,建成高等地质教育强国。

五、结论与建议

1)地质教育界应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精神,制定中长期及“十二五”发展规划,真正做到“育人为本,改革创新,提高质量”。争取在“十二五”期间,能向地勘行业一线多输送本科以上毕业生。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科学家型、领军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有突破性进展。

2)地质教育界应抓住机遇,迅速实现新的“三个转变”,即由规模扩张型向以质量为核心的科学发展型转变;由传统地质学科向以地球系统科学为基础的新的地质学科体系转变;由“应试教育型”、“知识扩容型”模式向素质教育和“发动机型”人才模式转变。

3)抓紧建设地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在抓住前沿上发挥引领作用,争取承担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参与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活动,提高话语权,争取更高的贡献率。在资源与环境发展研究、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地震地质与灾害地质研究、新能源资源研究等方面有重大突破,提高地质教育显示度。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育人为本,改革创新,提高质量,为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建设地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而共同努力!

问题一:川幼的各种条件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200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原四川省江油师范学校(四川师范大学绵阳初等教育学院)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是西南地区以培养幼儿、小学教育师资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诗城江油,校园占地面积500余亩,总建筑面积10余万平方米。 中文名: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简称:四川幼专 创办时间:1917年 类别:公立专科 学校类型:幼师 所属地区:四川省江油市 现任校长:赵波 主管部门:四川省教育厅,绵阳市人民 *** 校训:多元融合 尚知笃行 主要院系:学前教育一系、语言文学系、艺术系、初等教育系、学期教育二系、学前教育三系 占地面积:500余亩 副教授以上:40余人 升格高校时间:2009年 前身:江油师范学校 录取批次:专科第一批次,艺术专科批次 分享 办学条件 专业设置 学校设有学前教育、幼教保育、初等教育、语文教育、英语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舞蹈表演、音乐表演、舞蹈教育、体育教育、早期教育、幼儿园管理共13个专业。 学前教育一系 幼教保育 早期教育幼儿园管理学前教育(含艺术、英语、语文方向) 学前教育二系学前教育(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 学前教育三系学前教育(初中起点三年制中专、高中起点两年制中专) 初等教育系初等教育语文教育 英语教育体育教育 查看完整表格 办学理念 学校风景 图册 8张 学校以“多元融合、尚知笃行”为办学理念,管理上坚持“依法办学、民主管理”;在用人上坚持“任人唯贤、人尽其才”;教育上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尊重和彰显学生优势”;教学上坚持“以质量为中心”,强化教学运行管理,突出专业特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着力培养素质高、专业扎实、技能过硬、多能一专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幼儿、小学教育师资以及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问题二:长师是指哪个大学?要全称。它是国本还是省本? 长师是以下三个学校的简称: 1、长沙师范学校,由毛主席老师、共和国教育事业奠基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教育家徐特立创办于1912年,现为湖南省教育厅直属高等学校。全称“长沙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但为了纪念徐老,国家教育部规定仍然使用“长沙师范学校”校名。 2、长江师范大学,位于中国第四个直辖市――重庆市。原名长江师范学院。其前身是1931年兴建的涪陵县立乡村师范学校,1977年建为“涪陵地区师范学校高师班”,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涪陵师范专科学校,后更名为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经教育部批功,2001年5月,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涪陵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涪陵师范学院。(涪陵教育学院的前身是1962年建立的涪陵地区教师进修学校,1984年更名为涪陵教育学院,2000年涪陵工业学校和涪陵 师范学校并入涪陵教育学院。)2006年9月,教育部批准涪陵师范学院更名为长江师范学院。后又改为长江师范大学,在近80年的办学历史中,学校承袭“诚意正心、钩深致远”的治学旨趣,形成了“学高身正、敬业自强”的校训,确立了“育人为本、质量为先、重学崇术、尚知笃行”的办学理念。 3、长春师范学院,是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 省属普通高校。学校创建于 1958 年,时名长春师范专科学校。 1981 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长春师范学院。 1986 年起隶属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 1998 年起按中央与地方共建机制运行,划归吉林省管理。 2001 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 学校在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佳绩。 问题三:长江师院 长江师范学院是一所重庆市属普通本科院校,2006年9月,由涪陵师范学院更名而来,有80多年的办学历史。学校位于长江与乌江交汇处,素有耽乌江门户”、“千里乌江第一城”之称的涪陵,是重庆市“一圈两翼”战略支点上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在重庆市高校布局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 长江师范学院(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位于中国第四个直辖市――重庆市。其前身是1931年兴建的涪陵县立乡村师范学校,1977年建为“涪陵地区师范学校高师班”,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涪陵师范专科学校,后更名为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经教育部批准,2001年5月,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涪陵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涪陵师范学院。(涪陵教育学院的前身是1962年建立的涪陵地区教师进修学校,1984年更名为涪陵教育学院,2000年涪陵工业学校和涪陵 师范学校并入涪陵教育学院)。2006年9月,教育部批准涪陵师范学院更名为长江师范学院。在地方文化的浸润孕育下,长江师范学院承袭“诚意正心、钩深致远”的治学旨趣,形成了“学高身正、敬业自强”的校训,确立了“育人为本、质量为先、重学崇术、尚知笃行”的办学理念。 问题四:长江师范在哪里?好不? 长江师范学院位于中国第四个直辖市――重庆市。其前身是1931年兴建的涪陵县立乡村师范学校,1977年建为“涪陵地区师范学校高师班”,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涪陵师范专科学校,后更名为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经教育部批准,2001年5月,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涪陵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涪陵师范学院。(涪陵教育学院的前身是1962年建立的涪陵地区教师进修学校,1984年更名为涪陵教育学院,2000年涪陵工业学校和涪陵 师范学校并入涪陵教育学院。)2006年9月,教育部批准涪陵师范学院更名为长江师范学院。 在地方文化的浸润孕育下,长江师范学院承袭“诚意正心、钩深致远”的治学旨趣,形成了“学高身正、敬业自强”的校训,确立了“育人为本、质量为先、重学崇术、尚知笃行”的办学理念。 近年来,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办学实力显著增强。2007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学校现有李渡、江东和建涪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09.44万平方米(1,642亩),建筑面积达50.7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549万元。建有校级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中心1个,校系共管实验教学中心6个及各类专业实验室32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97个。有1000座的语言实验教学中心,11间现代化微格训练室。图书馆总建筑面积3.86万平方米,有藏书157.09万册、CNKI数据库1,564.5万条、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检索数据库25.88万条。校园网光缆22.5公里,信息点12,153个。建有篮球馆、体操馆、游泳池、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场、学生活动中心等,各类体育设施完备。 学校现有文学与新闻学院、外国语学院等19个二级教学单位,设有37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教育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经济学、工学等八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文学、理学为主,多学科相互融合、各具特点,以教师教育为优势和特色,师范类专业和非师范类专业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学科专业结构。现有重庆市“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学科1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重点扶持学科8个。现有市级精品课程7门、市级重点建设课程4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41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是重庆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重庆市三峡移民劳动技能培训基地、重庆市属高校唯一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 学校现有教职工130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775名。其中具有正高职称的43人,副高职称的19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369人,正在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146人。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重庆市优秀教师2人,重庆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 *** 特殊津贴专家2人,获 *** 教育基金教师奖9人。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1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4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38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教学带头人15人、学术带头人50人、中青年学术骨干30人。另有 *** 教授26人,外籍教师5人。 学校现有科研机构14个,其中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是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办有《长江师范学院学报》、《长江师范学院报》两种全国公开发行报刊和《三峡教育论坛》、《乌江论丛》、《巴渝教育探索》等重庆市内部连续出版刊物。学校紧紧围绕教学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科学研究特色明显。2004年以来,共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0项(国家社科基金4项),重庆市级科研课题117项。2004-2006年,共出版著作74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作品2,689篇/件,其中......>> 问题五:湖南郴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和湘南学院的专科在四川招生吗?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200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原四川省江油师范学校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是四川唯一一所以培养幼儿、小学教育师资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现设有学前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语文教育、英语教育5个专业。学校以“多元融合、尚知笃行”为办学理念,在管理上坚持“依法办学、民主管理”;在用人上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任人唯贤、用人之长”;在教育上坚持“发现学生的优势,尊重学生的优势,发挥学生的优势,发展学生的优势”;在教学上坚持“以质量为中心”,强化教学运行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培养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建设一定数量的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措施,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引领四川幼儿教育发展、教育教学质量高、办学特色鲜明的培养专科层次幼儿教育师资的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坐落在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绵阳市境内,现占地面积500余亩,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学校建有教学楼群、图书馆、艺术楼、艺术中心、运动场、游泳池等教学配套设施。现有图书25万余册,计算机600余台。拥有理、化、生实验室、科技制作室、教育技术综合实验室、多媒体软件制作室、电脑美术制作室、电脑音乐制作室、心理学实验室、多媒体语音实验室、微格教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等,拥有摄、录、编制作系统,有线电视系统,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1100多万元。学校现有教职工220余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以上,研究生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0%以上。特级教师2人,省学科带头人7人,国家级、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7人。学校教师获 *** 教育奖2人,获国家技术专利1项。近几年来,承担国家科研课题4项,参编教材、教学参考书6部。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研讨会上交流及刊物上发表的经验总结、学术论文等1000余篇,在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190余个。学校具有聘请外籍教师和招收外国留学生的资格,先后有10余名外籍教师来校执教,40余名留学生来校学习。建校90余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3万5千余名人才,先后被评为 “全国红旗学校”、 “四川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四川省示范中等师范学校”、“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四川省体育先进学校”、“四川省绿化示范集体”,是意大利职业培训项目学校。学校办学成绩显著,因“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办学方向明确,成绩显著”受原国家教育委员会表彰。专科一批! 问题六:涪陵长江师范学院具体在哪个地方? 电话: 、72792211、72791177 传真: 联系地址:重庆涪陵区李渡聚龙大道98号 长江师范学院邮编:408100

榆林地区林业论文发表题目

下文是为大家精选的各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论文题目:吉林省林业设计院网络中心网络改造与发展规划

一、论文(设计)选题:

吉林省林业设计院网络中心网络改造与发展规划.

二、论文撰写与设计研究的目的:

吉林省的林业分布十分广泛,以长白山系为主要脉络的山地广泛分布各种森林资源,而作为林业及林业环境的发展,林业生态信息则是一个更为庞大的系统,快捷,准确,合理,系统的采集,处理,分析,存储这些信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现实的问题.在信息交流的这个世界中,信息好比货物,我们需要将这些货物(信息)进行合理的处理,其中以硬件为主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这些货物(信息)交流的"公路"和"处理厂",我做这个题目,就是要为它画出一条"公路"和若干"处理方法"的蓝图.

由于森工集团这样的特定企业,其一,它是一个统一管理的企业,具有集团化的特点,网络的构建具有统一性.其二,它又在地理上是一个分散的企业,网络点也具有分散性.然而,分散中还具有集中的特点,它的网络系统的设计就应该是板块化的.从信息的角度来讲,信息的种类多,各种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角度也不尽相同,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硬件的地域布局,也要考虑软件平台的配合.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新观念,大步向前.我相信,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我的努力,我将为它们创造出一条平坦,宽阔的"高速公路".

1,论文(设计)研究的对象:

拟订以吉林省林业系统为地理模型,以林业网络综合服务为基本需求,以网络拓扑结构为设计方向,以软件整合为应用方法,开发设计一套完整的基于集散集团企业的企业网络系统.

2,论文(设计)研究预期达到目标:

通过设计,论文的撰写,预期达到网络设计全面化,软件整合合理化,网络性能最优化,资金应用最低化,工程周期最短化的目标.

3,论文(设计)研究的内容:

一),主要问题:

设计解决网络地域规范与现有网络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设计解决集中单位的网络统一部署.

设计解决多类型网络的接口部署.

设计解决分散网络用户的接入问题.

设计解决远程瘦用户网络分散点的性能价格合理化问题.

设计解决具有针对性的输入设备的自动化信息采集问题.

合理部署网络服务中心的网络平衡.

优化网络服务系统,营造合理的网络平台.

网络安全问题.

基本应用软件整合问题.

二),论文(设计)包含的部分:

1,地理模型与网络模型的整合.

2,企业内部集中部门网络设计.

3,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总体分散.

4,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远程结点.

5,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移动结点.

6,企业网络窗口(企业外信息交流)设计.

7,企业网络中心,服务平台的设计.

8,企业网络基本应用软件结构设计.

9,企业网络特定终端接点设计.

10,企业网络整合设计.

5,论文(设计)的实验方法及理由:

由于设计的过程并不是工程的施工过程,在设计过程中详尽的去现场建设肯定有很大的难度,也不是十分可行的,那么我们在设计的阶段就应该进行仿真试验和科学计算.第一步,通过小型网络测试软件平台,第二步,构建多个小型网络搭建全局网络模拟环境,第三步,构建干扰源利用小型网络集总仿真测试.

6,论文(设计)实施安排表:

1.论文(设计)阶段第一周次: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阅读参考文献资料,制订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准备试验用网络硬件和软件形成试验程序表及试验细则.

2.论文(设计)阶段第二周次:开始第一轮实验,进行小型网络构建试验,模拟网络服务中心,模拟区域板块,模拟远程及移动网络.

3.论文(设计)阶段第三周次:进行接口模拟试验,测试软件应用平台,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4.论文(设计)阶段第四周次:完成第一轮实验,提交中期成果(实验报告1).

5.论文(设计)阶段第五周次:进行第二轮实验,模拟环境(干扰仿真)实验,提交实验报告2.

6.论文(设计)阶段第六周次:完成结题报告,形成论文.

三、论文(设计)实施工具及参考资料:

小型网络环境,模拟干扰环境,软件平台.

吴企渊《计算机网络》.

郑纪蛟《计算机网络》.

陈济彪丹青等《计算机局域网与企业网》.

christianhuitema《因特网路由技术》.

[美]othmarkyas《网络安全技术——风险分析,策略与防火墙》.

其他相关设备,软件的说明书.

1、论文(设计)的创新点:

努力实现网络资源的全面应用,摆脱将单纯的网络硬件设计为企业网络设计的模式,大胆实践将软件部署与硬件设计阶段相整合的网络设计方法.

题目可行性说明及预期成果:

2、可行性说明:

由于题目结合了"吉林省森工集团信息化发展前景与规划""吉林省林业设计院网络中心网络改造与发展规划""吉林省林业系统生态信息高速公路构建课题",使得题目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于是进行《企业网络设计——基于集散企业的综合网络设计》具有现实意义.

论文题目:外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分析——以**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现状为例

一、课题的意义

现在的市场越来越动荡,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要在这样的环境下站稳脚跟就势必要有一个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要素。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也变得日益重要。一个企业能否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的素质,取决于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受重视程度。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发展状况

1、国外:在发达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有了正规的教育系统。比如美国,人力资源管理不但有本科层面的教育,在硕士层面,甚至博士层面都有这方面的教育。北美国家除了有人力资源管理的正规教育系统,在实践层面上,人力资源管理也非常发达,我们称之为职业化、专业化训练。

2、国内: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生产活动全球化,跨国公司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并且形成了新的联盟。中国正在不断接受来自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而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也 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无论在人力资源的政策和制度上,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和技术上,人才开发上都有别与传统的管理模式,此外中国与国外的人才争夺战也 更加激烈,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正朝着一个新方向发展。

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谋求更大发展,但是驻足中国市场不久的外资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漏洞。

我国外资企业迅猛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以分析了刚刚进入中国市场不久的艾天电池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并就其人力资源管理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研究,从不同国家文化影响下的管理出现的问题,以及现有企业的人员结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四、本课题研究方法及手段

本文以理论为基础,以议论文形式作综述。在确定论文题目之后,阅读大量的专著、期刊文献,并利用互联网查阅各种数据库(如:万方、维普等)、专业期刊(如:CSCI、CSSCI)、学位论文、学术会议文集、网络文献数据库(如:Elsevier、PreQuest、EBSCO、OCLC first Search、中国期刊网)等。

通过查阅文献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研究课题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当前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对研究课题所涉及的领域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在大量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前提下,结合在实习中总结出的经验,以及本专业相关的分析方法,进行论文的撰写工作。

五、本课题研究步骤及具体进度安排

20xx.09.06——20xx.11.12 完成毕业论文选题,接受任务书

20xx.11.13——20xx.12.31 搜集资料,确定论文研究框架,进行开题准备

20xx.01.01——20xx.03.06 继续搜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20xx.03.07——20xx.04.06 进行毕业实习,进一步搜集、整理相关资料

20xx.04.07——20xx.04.17 完成论文初稿,接受中期检查

20xx.04.18——20xx.05.10 对论文进行修改,完成二稿

20xx.05.11——20xx.05.21 进一步完善论文内容,论文定稿

20xx.05.22—— 论文装订,准备论文答辩

六、参考文献

[1] (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 (加)狄祖善、霍思安.人力资源管理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3] (美)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4] (美)加里?S?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5] 董克用、叶向峰.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 石金涛.培训与开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7] 石金涛.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8]赵曙明.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9]赵文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10]叶向峰等.员工考核与薪酬管理.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

[11]郑海航.国有企业亏损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12]王继承著.谁能胜任.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13]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院(IHRI)编委会编著.人力资源经理胜任素质模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4]David D.Dubois,William J.Rothwell.Competency-base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Davies-Black Pubishing,2004

[15]J.David Hunger,Thomas L.Wheelen.Essentials of Strategic Management,3rd ed,2004

[16]Hap Brakeley,Peter Cheese,David Clinton.The High-Performance Workforce Study.Accenture,2004

[17]Stephen P.Robbins,Mary Coulter.Management.7th ed.Pearson Education,2004

题目:我国逆向物流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随着物流行业在我国的高速发展,物流业逐渐被行内业界的学者认为是“物流是企业挖掘利润的最后一块处女地”、“第三利润源泉”等能为企业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不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的物流行业虽有“起步晚、发展快、后劲足”,发展潜力大的优势,但就目前来说,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重心,主要停留在正向物流方面,而对逆向物流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由于我国物流行业的技术含量都比较低,以及相关制度的不完善,新兴的逆向物流,不仅不能够像正向物流那样蓬勃发展,成为企业增加利润的新途径,反而还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而且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不少制约和影响企业发展的问题。随着物流行业的不断壮大,国家不仅提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科学发展观”等理念,还倡导以绿色消费,发展绿色工业等趋势作为发展重点,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家把目光投向了逆向物流,发展逆向物流,成为企业和国家的新方向。所以,发展逆向物流,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于世界的资源利用来说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

对于国内现状来说,在物流行业不断壮大的同时,逆向物流逐渐成为发展的新方向。为了能使新兴的逆向物流可以更好的发展,行业的专家、学者们从各个方面对它进行探讨。

从逆向物流的组织形式上,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的柳健在供应链的逆向物流一文中,指出逆向物流组织形式的建立,应该从市场机制,网络结构,等级控制结构(企业模式)这三方面出发,提倡逆向物流不应采取市场交易机制,而是采用企业或网络模式,再通过他对网络组织理论的研究,得出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及网络关系可以创造某些无法复制的无形资产,从而提出逆向物流最佳的组织模式是,网络结构(集成供应链)结构。

从发展逆向物流的战略意义上,长沙理工大学的刘涛,胡列格,在回收逆向物流策略研究一文中,提出发展回收逆向物流具有,有利于资源节约,有利于环境保护,组织实施回收逆向物流,变废为宝有利于促进我国早日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性意义。

从逆向物流中的策略方面,许金波,朱霞在回收逆向物流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文章中得出的,举出我国的应对策略有政府引导、社会推动、企业联动、源头控制。

从影响逆向物流发展原因的探讨上,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的王国弘,赵涛,在逆向物流发展障碍的技术本质及其策略研究中得出,逆向物流发展出现困境最根本的原因是,技术研究和发展的严重滞后,导致难以满足目前逆向物流发展的技术需求。这些不足使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利润而缺乏进入动力,进而导致“市场失效”,使逆向物流的发展陷入到恶性循环当中。

从退货逆向物流方面上,吴容,龙子泉,李琪在论零售企业的退货管理对策指出,造成退货逆向物流的原因有,货物运输方面的问题、订单输入出错、顾客退货、时间问题、供需问题等方面。退货逆向物流对策的确定,要以解决问题出现的原因为基础。

有部分的学者还探讨了企业构建逆向物流体系,如在网络优化方面,徐莉,刘彩霞研究提出了逆向物流体系构建的3种选择:基于原有物流体系而增加逆向路径、建立独立的逆向物流网络、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逆向物流公司。

对于国外现状来说,物流行业在发达国家的起步早,发展的时间也比较长,对于物流,与逆向物流的研究,国外的学者不仅是从理论上研究,而且还通过企业实践中得出技术发展策略。

从逆向物流的成因上,早在1992年,由Stock所提出的,逆向物流就是基于减缓环境、能源危机而逐渐形成的。

从逆向物流的定义上,美国逆向物流专家Rogers博士等人认为,逆向物流主要包括:①由于损坏、季节性、再储存、残次品、召回或者过度库存等原因而形成的回流商品;②再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或容器;③修复、改制或翻新的产品;④处理废弃的机器或设备;⑤处理危险的物品;⑥恢复产品的价值。

从逆向物流的技术上,Fleischman等人认为,逆向物流需要提高容量和设备的灵活性以及额外的安全库存,来应对可变性和不确定性。国外对于硬技术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大量废弃物的回收技术水平有限,软技术的不足主要表现为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及控制模型[4]。

从技术发展策略上,2004年2月欧盟通过,出台了生产商负责回收、处理废旧电子器具的环保“双指令”(WEEE,ROHS指令案),该指令对电子器具产品的材料、零部件和设计工艺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目前,通用汽车、西尔斯、3M等众多知名公司已相继引入逆向物流的信息管理系统:柯达公司通过逆向物流系统已回收一次性照相机达3.1亿台:日本索尼联合三菱、日立、富士通等15家公司共同建立了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家电再循环系统[4]。

创新思路:

结合目前学者们对逆向物流的研究,在归纳学者们理论的基础上,本文的创新之处是,提出综合逆向物流模式,即:在回收逆向物流的基础上增加退货逆向物流。

论文提纲:

一、 绪论

(一)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逆向物流定义

(一)物流的概念

(二)逆向物流的内涵

1.回收逆向物流的涵义

2.退货逆向物流的定义

(三)阐述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的关系

三、我国逆向物流发展现状

(一)逆向物流的发展现状

1.回收逆向物流现状阐述

2.退货逆向物流现状叙述

(二)物流与逆向物流发展状况比较

四、我国逆向物流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回收逆向物流实施中的问题分析

1.××××

2.×××××

(二)退货逆向物流实施中问题的阐释

1.×××××

2.×××××

五、实施逆向物流的新对策

(一)回收逆向物流

1.从企业流程中提出对策

2.完善国家的政策与法规促进回收逆向物流的发展

(二)退货逆向物流

1.从企业角度提出对策

2.行业角度

3.完善国家政策与法规

进度安排:

20xx.10.14-20xx.10.24 学生选题(可自拟)

20xx.10.25-20xx.11.4 系部安排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书

20xx.11.7-20xx.12.5 撰写开题报告

20xx.12.5-20xx.12.9 开题报告会

20xx.12.10-20xx.2.20 撰写论文初稿

20xx.2.20以前 提交初稿

20xx.2.20-20xx.5.7 修改论文

20xx.3.12-20xx.3.16 中期检查

20xx.5.7以前 提交论文终稿(电子版和纸质版)

20xx.5.19-20xx.5.20 答辩

参考文献:

[1]柳键.供应链的逆向物流[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11-13

[2]刘涛,胡列格.回收逆向物流策略研究[J].物流科技,2008:07-08

[3]许金波,朱霞.回收逆向物流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54-55

[4]王国弘,赵涛.逆向物流发展障碍的技术本质及其策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6-29

[5]吴容,龙子泉,李琪.论零售企业的退货管理对策[J].物流技术,2005:12-14

[6]徐莉,刘彩霞.逆向物流体系的构建[J].科技进步对策,2004 ,21(8):10-12

[7]王冬冬,达庆利.含逆向物流的维修供应链运作方案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11(5):36-39

[8]杨悦新,我国企业发展逆向物流问题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7,(29)

据学术堂了解,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运动规律的科学.农业经济学是研究农业生产,及与其相联系的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学科.当今社会农业也是必须发展的产业,农业如果一旦停滞必定会影响阻碍经济的发展.那么为了研究农业与经济的关系.下面来看看农业经济学论文题目.1、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建设用地布局优化方法研究2、甘肃省耕地资源保护问题研究3、面源污染防治视角下农村土地经营方式选择的博弈分析4、农村小型水利基础设施自主管理问题分析5、凌源市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系研究6、云南省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政策实施情况及成效7、农村生态环境与生态农业经济的关系8、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河南省方城县农户的调查9、城镇化率与农机化程度的关系研究10、贵州山区公路沿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11、我国环境污染源中废气的监测方法分析12、中小农业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13、土地征用的农户收入效应14、大数据环境下云南农产品精准营销模式研究15、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逻辑及动力16、大力提升粮食产业经营水平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17、社会治理视角下的林业专业合作社制度创新18、对我国森林资源价值核算的评述与建议19、我国肉鸡养殖户建立免疫档案行为及影响因素20、中国东西部地区蔬菜流通效率差异的比较研究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 索引序列
  • 商州区林业论文发表网
  • 商州区林业论文发表机构
  • 商州区林业论文发表时间
  • 商州区赵波发表论文
  • 榆林地区林业论文发表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