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检索曹雪涛发表的论文

检索曹雪涛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检索曹雪涛发表的论文

大环境里的小作为

对于学术界来说,博士和硕士发表论文是一件很严格的事情,所有的东西必须都是自己研究出来的,千万不能有借鉴的行为,更不能造假,但是南开大学校长被前斯坦福大学助理研究员质疑说他论文上的图是通过ps来得到实验数据的,根本就不是自己做的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这个指责一出,学术界一片哗然,毕竟论文造假本来就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更何况造假的主人是这样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而且这个而且这个学者现在还担任着顶级大学的校长,引领着很多学子的前进方向。

经过调查发现只是整个实验过程是不存在造假的行为,但是存多处存在图片误用的现象,可以发现整个过程有些不严谨,对于这种图片误用的现象,我觉得要惩罚,但是没有必要严惩,毕竟这并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只是叶瑾言不严谨的问题,进行一些惩罚起到警告作用,我觉得就足够了,更何况这样的一位学者可以说是国宝级的人物,惩罚太重,可能会有些伤人心,但是这个惩罚也不能太轻,太轻的话是没有办法让人记住这件事情的,很有可能下次还会再犯。

南开大学校长名为曹雪涛,他在26岁的时候就被授予了博士学位,28岁的时候更是被破格提升为教授,这样的履历足以让很多人惊叹,因为一般人大学毕业后也就22岁上完研究生之后也是25岁,而且这还是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26岁能够获得博士的头衔,可以说是很了不起了,41岁的时候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年轻的院士,越是这个头衔是很难获得的,如果没有重大的贡献,是没有办法获得这个头衔的,所以南开大学校长的履历看起来是十分的辉煌,一时被指责学术造假,让人有些难以相信。

这些年总有教授会被曝出学术造造假的行为,又或者是冒领底下研究生或者博士生的论文,将他们的论文据为己有,这些人一旦被调查出来,无一例外都受到了严惩,但是每年都会有这样的人,因为事件背后有巨大的利益在吸引着他们,如果能够顺利发表论文,那么他们将会获得一些利益,而且在评职称或者是其他方面有着更加显著的优势,再加上研究生博士生的论文即使被占据也不好申冤,所以很多导师都会心安理得的占据研究生和博士生的论文。

处理结果:罚酒三杯!

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被曝多篇论文涉嫌造假。科学论坛PubPeer网站上能检索到图像异常、作者署名包括曹雪涛的论文已超过60篇,已有7篇论文的作者针对质疑进行了回应,其中3篇论文作者承认存在图像误用,4篇论文作者通过原始图像进行说明,其中一些回应已得到质疑者的认可。

剽窃、抄袭、占有他人研究成果,或者伪造、修改研究数据等的学术腐败行为人人都憎恨。学术造假首先是一种违背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的表现,是学术领域中学风浮躁和急功近利的产物。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学术环境比较浮躁,一些人在名利的诱惑面前心态失衡,某些监管制度的严重缺失,这又为他们打开了方便之门;另外,学校要争排行,一般很难对科研项目和科研人员进行有效的审查。高等教育的产业化,只重数量,不重质量,量化管理学术和科研;有人认为是高校的学术浮躁所致,各高校盲目拔高标准、盲目定位;也有人认为是我国大学的制度缺失使然。这些分析都不无道理,也的确指出了当前我国高校存在的诸多问题。然而,不管是制度缺失,还是学术浮躁、抑或是教育产业化,都只是产生学术造假的外在原因,究其根源,其实还是大学精神的缺失。为了取得某些奖励而努力做科研,就不是一个可取的、正常的目标。这次披露的现象就是论文抄袭拼凑,目的也很清楚,完全是为了发论文、争取个人名利、评比较高的职称,这样的目的可以说是非常糟糕的。

学术造假这种行为该不该严惩呢?国家对于科研都是有经费补贴的,学术造假无疑是对科研资金以及科研资源的浪费,对国家来说也是一种浪费,会破坏社会风气,破坏社会公平正义。部分人的投机取巧,势必造成他人的不公平对待,被抄袭者数十年寒窗苦,一朝之间就被窃取,慢慢就会形成不正之风。从学术界现在的运作情况来说,不管是通过繁琐与耗时的调查发动程序,还是通过撤稿或警示的公告方式,或是对造假论文所造成的损害进行弥补与控管等等,目前的做法都还不能有效地抑制或遏制造假论文的产生以及其危害的蔓延。治理高校的学术造假,呼唤我们重建和弘扬大学精神,社会期待着高校的学术回归理性和尊严,也期待着大学精神的重塑。

真正的创新,就是做原来前人没有想到的一些研究内容。做这样的研究,就要有自己的思路、途径和方法。做科研,还是应该为了中国科技事业更加发展,或者从更大的方面,为了人类文明和进步能有较大的贡献,或者解决其他专业和实际工程中遇到的问题。

检索曹雪涛发表的论文步骤

很多小伙伴不知道论文发表以后怎么在网上查询,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步骤。

材料/工具

中国知网

方法

很多学生在写论文的时候,都要去查文献,所以有什么论文检索的技巧。1.顺序法在搜索主题上,出现了顺序搜索法,对搜索对象按搜索时间顺序从远到近的顺序进行搜索,总能找到文献资料的搜索结果。召回率高,缺点是耗时。2.反顺序法追溯是一种从近到远查找论文的方法。大部分为新主题或者有新内容的主题,都是最近发表的文档。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检索,可以及时把握当前课题的研究方向。只要我们有了所需的文献资料,我们就能停止搜寻。3.追溯方法回顾法就是对现有文献进行深入的追溯。从某一主题找到大量的文献是很直观方便的。在没有搜索工具或者工具不完整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很好。4.抽查方法考虑到文献的快速发展,每年都有很多论文发表,按年搜索的方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文档。5.常用方法采用直接式文献检索工具,输入关键字进行检索,采用专业检索工具,可有效提高文献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检索文献的一般步骤如下:

1、明确检索目的和问题: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需要,确定需要检索的文献、关键词等信息。

2、选择合适的数据库:根据研究领域和需求,选择相应的数据库,例如Google Scholar、Web of Science、PubMed等。

3、制定检索策略:将检索目的和问题转化为关键词和检索式,并考虑使用布尔运算符、限定词、逻辑符号等,以获得更准确的检索结果。

4、执行检索:在数据库中输入检索式并执行,获取相关文献。

5、筛选文献:根据自己的研究需求和质量标准,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和评估,选择有价值的文献进行阅读和归纳。

6、整理文献:将筛选后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类,并建立文献库或参考文献表,方便后续的研究和引用。

总之,检索文献是进行学术研究和撰写论文的重要步骤,需要制定清晰的检索目的和问题,选择合适的数据库和检索策略,并经过筛选和整理,获取对于研究有帮助的文献。

检索文献的类型包括:

1、学术期刊:学术期刊是学术界发表和传播研究成果的主要渠道,其中包含了大量高质量的学术文献。

2、会议论文集:会议论文集是各个学术领域的重要交流平台,其中也包含了许多有价值的学术论文

3、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资源。

4、报告文献:报告文献通常由政府、企业、组织等出版,涉及政策、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内容,是了解社会和行业动态的重要来源。

5、图书和参考资料:图书和参考资料是学术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知识和信息。

6、网络资源和数据库: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数字化资源和数据库也成为了重要的检索文献资源。

总之,检索文献的类型各不相同,需要根据自身的研究需求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来源进行检索。

在确定选题之后,可以将论文的题目拆分为关键字,按照关键字在检索框中搜索自己所需的资料,以与选题相关的权威文献为原则

曹雪涛发表的论文

我觉得之所以没被曝光,是因为当时他应该通过某种方式掩盖了这个事情

处理结果:罚酒三杯!

校长都这样,这样大学二流了

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被曝多篇论文涉嫌造假。科学论坛PubPeer网站上能检索到图像异常、作者署名包括曹雪涛的论文已超过60篇,已有7篇论文的作者针对质疑进行了回应,其中3篇论文作者承认存在图像误用,4篇论文作者通过原始图像进行说明,其中一些回应已得到质疑者的认可。

剽窃、抄袭、占有他人研究成果,或者伪造、修改研究数据等的学术腐败行为人人都憎恨。学术造假首先是一种违背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的表现,是学术领域中学风浮躁和急功近利的产物。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学术环境比较浮躁,一些人在名利的诱惑面前心态失衡,某些监管制度的严重缺失,这又为他们打开了方便之门;另外,学校要争排行,一般很难对科研项目和科研人员进行有效的审查。高等教育的产业化,只重数量,不重质量,量化管理学术和科研;有人认为是高校的学术浮躁所致,各高校盲目拔高标准、盲目定位;也有人认为是我国大学的制度缺失使然。这些分析都不无道理,也的确指出了当前我国高校存在的诸多问题。然而,不管是制度缺失,还是学术浮躁、抑或是教育产业化,都只是产生学术造假的外在原因,究其根源,其实还是大学精神的缺失。为了取得某些奖励而努力做科研,就不是一个可取的、正常的目标。这次披露的现象就是论文抄袭拼凑,目的也很清楚,完全是为了发论文、争取个人名利、评比较高的职称,这样的目的可以说是非常糟糕的。

学术造假这种行为该不该严惩呢?国家对于科研都是有经费补贴的,学术造假无疑是对科研资金以及科研资源的浪费,对国家来说也是一种浪费,会破坏社会风气,破坏社会公平正义。部分人的投机取巧,势必造成他人的不公平对待,被抄袭者数十年寒窗苦,一朝之间就被窃取,慢慢就会形成不正之风。从学术界现在的运作情况来说,不管是通过繁琐与耗时的调查发动程序,还是通过撤稿或警示的公告方式,或是对造假论文所造成的损害进行弥补与控管等等,目前的做法都还不能有效地抑制或遏制造假论文的产生以及其危害的蔓延。治理高校的学术造假,呼唤我们重建和弘扬大学精神,社会期待着高校的学术回归理性和尊严,也期待着大学精神的重塑。

真正的创新,就是做原来前人没有想到的一些研究内容。做这样的研究,就要有自己的思路、途径和方法。做科研,还是应该为了中国科技事业更加发展,或者从更大的方面,为了人类文明和进步能有较大的贡献,或者解决其他专业和实际工程中遇到的问题。

曹雪涛发表论文

处理结果:罚酒三杯!

曹雪涛现年35岁,26岁时因硕士论文优秀被直接授予博士学位,27岁成为全校最年轻的学科带头人,28岁破格由讲师直接晋升为教授,是当时国内最年轻的医学教授,32岁被晋升为博士生导师,33岁担任全军免疫与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曹雪涛,男,36岁,中共党员,博士,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及全军免疫与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9月-1986年7月 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就读1986年7月-1990年11月 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大队攻读硕士、博士学位1990年12月-1992年11月 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讲师1992年5月-1995年10月 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副主任、教授1995年10月至今 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全军免疫与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业绩: 曹雪涛1985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留校任教,28岁被破格晋升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医学教授,32岁成为博士生导师。他发现了124条人类全长基因并在国际基因库登录。他主持国家和军队重大科研课题15项、发表论文160多篇。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首届青年教师奖,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首届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曹雪涛 解读生命“密码”的知识英雄 26岁硕士毕业时被直接授予博士学位,27岁成为学科带头人,28岁成为全国当时最年轻的教授,32岁任博士生导师,35岁作为国际免疫学术会议执行主席主持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一连串的“奇迹”发生在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博士身上,他就是第二军医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曹雪涛。走进免疫学大门 在第二军医大学读大三时,曹雪涛被我国著名免疫学家叶天星教授开的免疫学课深深吸引,他的心一下子被探索生命科学奥秘的欲望燃烧起来。大学毕业后,他放弃免试资格,报考了叶老的研究生,并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如愿以偿。 在研究生学习中,曹雪涛选择了细胞因子治疗肿瘤这一国际前沿课题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他的硕士论文的答辩会上令全体专家拍案叫绝,一致认为达到了博士论文的水平,并建议校方破格允许他补修完博士课程直接授予博士学位。在补修博士课程这一年,曹雪涛更加勤奋,他硬是在3个月里完成了43万字《白细胞介素2的基础与临床》专著。他的心血没有白费,26岁的他以其卓越的学识和创见引起了国内外免疫学界的瞩目。 那年冬天,美国耶鲁大学邀请他去做博士后研究。对于渴望早日冲击世界免疫学最高峰的青年学子来说,那里先进的设备和条件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正在犹豫不决时,曹雪涛因劳累过度胃出血住进了医院。年近八旬的叶老和老伴,提着一篮鸡蛋,颤巍巍地来到病床前,关切地对他说:“我一生有两件憾事:一是没能把免疫学科建成博士点;二是没有争取到全国重点实验室………”曹雪涛明白了老教授的良苦用心,他向导师真诚承诺:“我不走,我留下。”这不仅仅是对恩师的承诺,更是对母校、对生他养他的这块土地的承诺。一诺十年 艰苦攀登 曹雪涛常说:“搞科研要不怕吃苦,要永远争第一,这样才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这些年来,曹雪涛几乎没有在夜里12点前离开过实验室,在他的时间表里没有节假日,就连元旦、春节,他也多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 1992年,已成为学科带头人的曹雪涛清醒地意识到:科研只有进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才可能有跨越式的发展。于是,在1994年,他带着自己的科研计划和成果,与30多家企业公司接触洽谈,终于与与上海华晨集团达成了协议,引来4000万元的投资。教研室装备上了国际一流水平的科研仪器设备,具有当代先进水平的免疫学试验楼也拔地而起。他参照国外科研机构用人不养人的思路,面向社会招聘优秀院校毕业生40余人,迅速建立起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等6个国内一流的专业实验室。1997年,曹雪涛的免疫教研室通过专家委员会的评审,被确定为博士点和全军免疫与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完成了导师的宿愿,实现了国内免疫学领域的突破,可曹雪涛依然没有出国,他丢不下国内的事业和他一手组建的实验室。他说:“当多少年后回想起为之奋斗的事业,总觉得青春无悔就够了。”立足国内并不等于固步自封,曹雪涛用敏锐的目光时刻注视着世界免疫学研究的最前沿。人类基因组计划是当今全球最大的生命科学工程,许多国家都投入巨额资金,组织大批科学家进行攻关,因为一旦拥有某些重要功能基因的专利,就意味着垄断了将来这些基因所开发出来的相关产业的权益。 曹雪涛潜心研究,独创了一条克隆基因的新技术路线。他的教研室迄今已做了50000多个基因片段测序,其中3000多个片段为首次发现。他发现的124条人类全长基因已被国际基因库登录,部分基因功能的开发已获突破,引起了国际免疫学界的高度关注。 1999年,曹雪涛领导的教研室承办了我国迄今为止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性免疫学大会。作为大会执行主席,曹雪涛报告了中国肿瘤免疫与基因治疗的研究现状,赢得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的一致好评。今年春天,曹雪涛应邀到美国参加了被认为代表当代最高水平的国际生物医学领域的年会。他的专题报告引起了举坐震惊。 10年来,曹雪涛频频出国参加各类学术会议,足迹遍及美、法、德、日、英等国的著名医学中心,实验室、癌症研究所、大学讲坛。1992年起,曹雪涛已连续三次应邀在国际免疫学大会上作学术报告。教研室与素有“诺贝尔摇篮”之称的瑞士巴赛尔免疫学研究所及国外近10所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曹雪涛,一位把理想和追求根植于祖国沃土的新一代中国学者,以开创性的工作和骄人的成绩赢得了国际医学界的瞩目和尊重。

有可能那个时候这种造假的现象还没有被发现吧。

之所以这样,很可能是因为当时这个校长的地位是比较高大的。

曹雪涛院士发表的论文

曹雪涛,1964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免疫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973免疫学项目首席科学家,“十五”863计划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领域专家,任中国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青年科协副主席、《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主编等。主要研究方向是以树突状细胞为重点的基础免疫学和新基因的发现及免疫新分子功能的研究、肿瘤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在国内完成的工作以通讯作者在Nat Immunol、Blood、J Immunol、Cancer Res、JBC等SCI收录杂志发表论文101篇(影响因子>5分有27篇,其中10分以上6篇、 28分一篇),主编专著3部,是国家973免疫学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负责人。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3)、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1999),以第一申请人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6项,合作申请27项, 已经获得授权13项。牵头研制的4种生物高技术产品已试用于临床(其中2种已获国家新药证书)。30余次应邀赴国外作专题学术报告。我感觉他不愧中国工程院院士!!!!

也许是在这一个月期间,你的所作所为令她感动,因为我们都知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嘛;也许是她觉得那样讲有点过分,担心会对你造成伤害,所以改口了;也许是在这一个月期间,你的表现让她感到不安,所以后悔了,希望缓和彼此的关系!

10月16日,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公布了今年新当选院士名单,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曹雪涛当选外籍院士。

曹雪涛院士出生于1964年,1986年本科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并于1990年获该校博士学位,1992年晋升教授,2004年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2005年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时年41岁)。2011年至今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2015年兼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目前为德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法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

曹雪涛是一位立足于国内培养成长起来的、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免疫学家,长期从事抗感染天然免疫与炎症的基础研究、肿瘤免疫治疗转化应用研究,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40余篇,近五年在Cell、Nature、Science、Nature Immunology等发表多篇研究论文,研制的树突状细胞疫苗临床试治晚期肿瘤患者完成了II期临床试验并获得CFDA批文开展III期临床试验。

据悉,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 NAM)是与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NAS)和美国国家工程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NAE)并列的美国国家级学术机构,目前拥有包括数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2000多名院士。

  • 索引序列
  • 检索曹雪涛发表的论文
  • 检索曹雪涛发表的论文步骤
  • 曹雪涛发表的论文
  • 曹雪涛发表论文
  • 曹雪涛院士发表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