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工作的背景下,加强小学生教育越来越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班级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综上所述,小学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小学班级管理模式中实际运用合作学习理论,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学习理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行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考验。当下,我国小学教育面临着诸多教学问题的困扰,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的提高小学教学的质量,成为当下社会与教育部门所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1合作学习理论下的小学班级管理措施
1.1实现课堂互动化
实现“课堂互动化”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互动化教学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结合合作学习理论,对小学班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行学生自主管理,以小组的形式在班里内开展学习问题与实践问题的讨论,构建班级管理负责人,通过分层讨论与探究,在学生的互动研究过程中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学习兴趣。汕头市某小学在实行“课堂互动化”这一全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早读时间,以学习委员作为岗位负责人,在班里中实行分组,针对昨天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然后由班主任对探讨结果予以评价,并且对解决问题的学生予以表扬和鼓励。通过这种互动交流的模式有效完善了该校小学班级的管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1.2优化学生成就动机
在小学班级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的鼓励与赞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因此,在针对当下小学教学质量进行改善的过程中,优化学生的成就动机,成为教学优化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越高,其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针对这一问题,相应的在办理管理过程中为学生营造更加适宜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感受到更大的成功可能性,以此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上海市某小学在优化学生成就动机的过程中利用“利益共同体”这一全新的管理机制,有效改善了该校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该校以语文课程为重点改革对象,通过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对每组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例如作文竞赛一等奖、诗歌朗诵比赛获得优胜、期中考试成绩获得提高等。通过对每个小组予以学习动机的制定,充分激励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提供了正确方向。
1.3强化学习目标管理
在合作理论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在班级内进行目标管理的强化,可以极大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互进互助,共同解决问题。基于班级目标与学生学习目标的强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模式,为学生小组制定相应的目标,以构建目标向导为主要研究方向,让学生在集体学习的大环境中有效树立自身的学习目标与班级的共同目标。淮安市某小学在强化学习目标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开展优秀班级的评选活动,在校内发起了合作学习的班级管理模式,通过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分组,再对每组学生进行学习目标制定,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独立解决学习问题,活动实施过程中还相应的评选出了多位学习组长,让小组长对每组学生的问题研究质量进行正确评估,以此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文问题解决能力与目标管理能力,为该校今后的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4培养学生自主管理
自主管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学习质量保障,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育工作者往往不会重视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普遍存在的“照本宣科”与“应试教育”极大的扼杀了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对我国当下的小学教学造成了极大的发展阻碍,因此,在针对我国小学教学问题进行改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是正确有效的问题解决手段。长沙市某小学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该校所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了相应改善,以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为主要改善目标,施行了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全新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该校通过将合作学习与自主管理有效结合,施行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模式,通过让学生在集体学习中相互取长补短,有效弥补了自身的不足。同时,该校在实际教学中强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制订符合个体学生的独立学习目标,让学生在自主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各个阶段的综合学习。该校还开展了学生风采展示的专项活动,将学生自身能力进行展示与发掘,通过将自主管理进行放大的方式,有效改善了以教师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使该校教学在合作学习理念的引导下,满足了学生个体发展的实际需要。
2合作学习理论下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的优势
2.1提升了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在合作学习理论实际应用于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上至关重要的引导者,在这一过程中有效的对学生起到了监督作用,通过合作学习模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实现了学生间的相互监督与相互鼓励,为学生更好地完善自我与自我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在学生群体相互交流与督促的过程中,使学生更加自觉的遵守办理管理制度,极大的改善了传统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自我监督。
2.2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在合作学习理论实际应用于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各自相应的学习任务,在问题探究与解决的过程中,学生自身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了有效帮助。同时,学生群体间进行相互探讨的过程中,学生的交流能力与学习能力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3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小学班级管理模式中实际运用合作学习理论,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抓好小学班级管理 做好班主任工作高玉仙;汪新坤;科学大众2007-06-20
2、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浅析陈婷丽;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5-05
摘要:小学班级管理中,一味运用情绪进行管理,会使管理走向极端。因此,应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提倡“全员参与”的形式,保证班级宏观调控,形成一套自律管理模式。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情绪与理性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涉及的“理性”问题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涉及老师的“理性”
老师作为一类群体、一类职业,其“理性”因素在学生管理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老师来说,受到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很多规范、规章、制度的约束,因此这就要求老师有“理性”,使各方面达到规范状态,不能超越老师应有底线。同时,老师应不断提升个人教学水平与个人修养,使自身素质有一个更高水准。当小学班级管理中遇到问题时,老师应运用“理性”管理,将各方面问题协调好,保证管理更有艺术和智慧。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涉及学生的“理性”
小学生正处于特殊阶段,受到年龄影响,这一阶段学生由许多特性。小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在学校他的角色是一名学生,因此学生不仅要有孩子的本性,还要有学生的样子,这是教育的要求。在学校,学生受到学校、老师的规范和约束,应保证行为的合理性、合规性,这就是学生的“理性”。若一味强调学生的个性,那么就会导致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那么小学生的班级管理就会乱作一团。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绪”与“理性”的转换
小学班级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老师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通过解决问题,做好“情绪”与“理性”的合理转换,是小学班级管理的基础。小学班级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小学班级管理中,老师既要充满爱心,又要严肃有力,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班级管理良性循环,才能使小学生得到培养。通过情绪化理性和理性化情绪指导,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确保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开展得顺利。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情绪化的理性
在小学班级管理的“理性”方面,若只严格执行规范、条例,缺少弹性空间,就会使学生的活动受到局限,这是管理中的弊病。要是老师一味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就会把学生培养成没有主见、没有观点的“生物”,对小学班级管理来说是悲哀的。因此,小学班级管理中,要在理性基础上进行调试,形成一种情绪化理性管理。在理性管理的指导下,增加一些艺术性和智慧性,对学生进行授权,使学生得到尊重。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调动学生管理班级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选出班干部,发挥班干部班级管理的作用。二是保证每位学生有事干。要求每位学生参与到班级日常管理中,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承担义务。三是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帮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得到锻炼,丰富体验和感受。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理性化的情绪
小学班级管理中,一味运用情绪进行管理,会使管理走向极端。因此,应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提倡“全员参与”的形式,保证班级宏观调控,形成一套自律管理模式。老师单纯依靠情绪管理,会对学生造成极大危害,小学生自身具备的天性对教育来说是十分可贵的。所以,小学班级管理中,老师应在保持一颗爱心的基础上,采取严格的方式方法,形成理性化情绪,对学生加以约束。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包含管理智慧。小学老师通过对小学生“情绪”与“理性”的把握,不仅增加管理中的艺术,而且提升管理中的温暖,使班级管理中的“情绪”与“管理”得以转换,以此实现教育本质。因此,使小学生学习、老师教育、班级管理到达应有境界。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探析朱蕾;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10-20
班级管理是辅导员的中心工作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班级的重要作用决定的。辅导员是学生班级的管理者和引导者,良好的班级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班级管理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班级管理小论文 范文 一:中华 传统 文化 下高校班级管理思考
摘要:中华文统文化博大精深,浸润心灵,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作为高校班级管理来说,可否也能运用中华传统文化管理学生,是当前 教育 界又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中华传统文化中因材施教、无为而治、人本管理等思想理念早已在企业乃至治国方面有了极大的应用。基于此,笔者试图通过借鉴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班级管理的意义,以及分析班级管理对学生行为习惯引导的基础上,为改进学生行为习惯提供具体的建议。希望全文的研究对进一步推动全国高校班级管理工作开展有所参考。
关键词:中华传统;管理之道;班级管理
一、前言
中华传统文化是华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积淀。可以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宝贵财富。传统文化就像空气一样,架构着当前社会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在中国的每个领域都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子。而涉及管理类的中华传统文化主要有人本思想、无为而治、因材施教、法治管理等,若将其引入高校班级管理工作中,会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基于此,本人试图通过借鉴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班级管理的意义,以及分析班级管理对学生行为习惯引导的基础上,为改进学生行为习惯提供具体的建议。希望全文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推动全国高校班级管理工作开展有所参考。
二、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班级管理的意义
1.“人本管理”思想可以让管理后的班级更和谐
“人本管理”即是凸显人为中心的一种管理模式。古代各个朝代中只要实行“仁治”即可以列作“人本管理”。我国的政策中很多标榜和谐相处的模式背后都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也可以是说一种人本治国之道。对于高校班级管理中,如果将人本管理融入其中,以生为本,尊重理解学生,必然会让整个班级变得更加和谐。
2.“因材施教”思想可以让管理后的班级更公平
“因材施教”指从个体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异化教学,这样学生能够扬长避短。而对于班级管理,如果管理者能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管理,那么学生在接受管理中会感受到公平氛围。不仅如此,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法治管理”可以让管理后的班级作风严谨
无规矩不成方圆,“法”一直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治国的主要途径。韩非子就曾说过:“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作为班级管理来说,拟定严格的班纪班规并遵照执行将让学生的个人作风更加严谨,从而带动整个班级逐渐形成良好的班风。
4.“无为而治”可以让管理后的班级更加民主
“无为而治”的思想是出自老子所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思想的内涵是在表达“无为管理”也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老子的无为而治的言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层面凸显的就是事物对立的两面性,事物是矛盾构成体,而矛盾会不断转化,而转变的方式就是顺其自然。同样赞同此种观点的也有庄子,他曾提及“以无为为常”就是指主要以无为来治理天下。对于班级管理来说,不进行细节化管理,学生在没有具体化 措施 中自行调节,相互引导,这样班级管理则更加民主,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进一步感受到自由和快乐。
三、班级管理是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引导
分析班级管理与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为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通过多年的班级管理工作,笔者发现对于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引导,班级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班级管理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高校中,进行课堂学习是他们与师生交流的主要方式,而为了帮助提高学习效率,班级管理中很多条例都是为了学生能进行学习而设定的。如果学生能一一遵守班级管理,那么课堂学习的环境将得到净化,学生也会在良好的课堂秩序中学到知识。另外,在班级管理中,涉及学生诚信、考试作弊、抄袭等现象的规定也时有发生,学生违例不仅要受到校纪严惩,也会要受到班规处罚。所以这方面也能督促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班级管理能改变大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
班级管理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围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展开,而这方面的内容能帮助学生能很好的融入班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准迟到早退、注意教室清洁、安全管理、宿舍照明管理等。这些管理条例约束下学生改掉自己不良的坏习惯,并对集体、对他人及自己产生责任感。3.班级管理能激发大学生主动自觉意识班规本是培养大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的行为而细化的内容。大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可以慢慢认识到班规存在的必要性及对于个体意义的重要性,也会自然而然形成遵守班级管理的内容,并同破坏班规的行为做斗争的自觉意识。
四、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班级管理改进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建议
正是由于班级管理对于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所以进一步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班级管理中,将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体建议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班级管理中凸显“人本”观念培养学生自律的习惯
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对于班级管理来说,更应该将对学生的尊重放在重要的位置。在进行班级管理中要时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需求出发,这样才能保证班级管理对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的重要意义。所以建议在拟定每条班级班规时,或针对现有的班纪班规修订时都可以把全体学生召集一起进行探讨,看哪些有必要增加,哪些有必要精简,最终出来的才是适合学生需要的纪律规范。这也是尊重学生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学生通过对班级班规的制定可以培养起严于自律、自控的精神,还能做到一个既得到自我实现,又能为班级做出贡献的人。
2.班级管理中借鉴“因材施教”来了解学生特点更加与时俱进
班级管理一直说班规,会给人严肃固化的感觉。但学校毕竟不是纪律部队,而是一种和谐自由的学习殿堂。现在的大学生集中在“90后”这个阶段,他们都是一群时代性较鲜明的群体,与其他时代有着不同的特点。他们喜欢独立思考,也喜欢自由自在。所以在班级管理中也需要与时俱进,贴近他们的生活,理解他们的特点。针对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班级管理教育。如利用微信、微博、QQ等方式发布班级管理的信息和学校活动的信息等就是一种符合他们交流方式的班级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保证班规内容执行的同时,又能让学生积极配合,改进自己的不良的生活习惯。另外,学生之间差异性是不争的事实,在班级管理中,更要将教育与管理相融合,即在班级行为管理中穿插严规,在严规中适时强调行为管理,做到张弛有度,让“服软不服硬”的学生接受行为管理中的严规,让“服硬不服软”的学生接受严规中的行为管理。
3.班级管理中效仿“法治”用严规督促学生改正不良行为
贯穿“法治”理念的严规并不是本本主义,本人认为传统文化中的“法治”更多的还是带有一些具体的手段与 方法 的。只有这样做才能“严师出高徒”。例如将班级的管理分成几个小块,如学习方面、宿舍安全卫生方面、文娱活动方面等,然后责任到人,分包到人,另外还将班级成员组队管理,每组队员按分的小块轮流当责任人,如果一个小队中有一方面做不好受罚,所在团队成员也将集体受罚。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集体意识,还能在他人的监督下减少违纪现象的发生。
4.班级管理中融入“无为而治”来释放学生的个性
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抹杀了大学生的个性意识,相反在遵规守纪的同时,也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释放。“无为而治”是治国治家中的最高境界。而在班级管理中如何通过“无为而治”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在遵纪的同时保持好自身的个性呢?这是需要的是智慧,更需要创新班级管理形式。首先你要明确班级管理目的是营造一个激发学生“以班为家”的主人翁氛围,其次你在班级管理中要让学生在一些班级管理中自发形成“非正式团体”。本人采取的方法就是每年新生入学都要自觉填写兴趣上交,然后将兴趣的一致或类似的同学的座位排在一起,这样学生在交流中以兴趣相投而结成的“非正式团体”,帮助学生在“非正式团体”中释放自身兴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五、结束语
中华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瑰宝,从中蕴含着丰富有价值的管理之道。可以说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保健品”,十分有益学生的“身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应该摒弃中华传统文化,相反应该粹取其精华,继承发扬。笔者认为中华传文化更易让学生理解与接受,就像中医一样,能治标又治本的慢慢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另外,全文只选一部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并未面面俱到,本人会在今后工作生活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宇文利.民族精神与文化软实力的关系研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
[2]林日葵.属相文化与民族精神[J].船山学刊,2010
[3]刘晓霞.传统美德与大学生人格修养[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2
[4]段永成.岳阳楼记[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5]张岱年.中国伦理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班级管理小论文范文二: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思考
摘要:班级管理构建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的自我管理艺术,强化他们的积极进取精神,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进步,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小学阶段;班级管理;激励机制;构建
班级管理是一门综合的实践管理艺术,需要一定的激励机制。班主任充分利用班级的一切有效资源进行组织协调,构建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不断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不断强化他们的积极进取精神,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更好地规范他们的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实现高效班级管理。
一、实施目标激励,培养学生的理想目标意识
有目标才有奋斗的动力,有理想才有拼搏的干劲。班级管理需要做好目标激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目标,让目标引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做到方向明确,管理有效。小学已经有了很强的集体意识,制定针对本班实际的班级管理目标,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围绕班级管理目标,积极配合管理工作,努力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不断激发他们实现目标的动力,以目标为引领更好地规范他们的行为和习惯。同时,让学生都能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在同学的帮助下,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发展目标,制定短期目标和阶段性发展目标,学生目标明确,就会照着目标不断努力。指导学生制定管理和学习目标一定要体现的科学性和操作性,让学生感到目标不是很遥远,让学生能够在不断的实现目标过程中感知的自己的能力,能够不断强化他们的学习和管理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逐步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如果有些学生基础较差,学习起来较为吃力,还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此时引导他们能够基于现实的目标,比如,每天能够记住多少单词,能够背诵几篇课文,每周能够记住和应用好几个数学公式等,然后再逐步扩大数量,提升难度。根据班级管理中存在一些学生具有不良习惯的问题,可以针对这些学生制定相应的自我管理目标,让学生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去掉这些不良习惯,并请更多的同学帮助他、提醒他,一段时间以后,这位学生很快就有了非常大的转变。对于实现目标的学生,教师和同学及时发现,设立目标征程小红旗,对那些完成目标的同学说加以标注和表扬。
二、树立学习榜样,引导向先进看齐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是持久的,很多的成功都是因为心中有一个榜样,愿意成为那个楷模。小学班级管理中重视榜样激励,学生自己寻找榜样,可以是身边的同学,可以是一些有名的人物,最好是班主任能够像学生提供一定的模仿,让学生去选择。通过向学生介绍榜样的 事迹 ,让学生感知模仿的精神,汲取奋斗的力量;模仿榜样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行到,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些科学家、民族英雄、成功典范都可以成为他们的榜样,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还可以从学生身边发现优秀的榜样,每个班级里都有学习和品行非常优秀的学生,树立这些典型能够小学生从身边人学习,向身边的榜样看齐,对他们有更好的引领作用。这样不仅是对优秀学生的一种肯定和激励,也是对其他学生的一种规范和激励,学生感到做好帮并不难,按照身边这位同学去做就能成为榜样,能够实时观察,处处学习,快速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并且能够有目标学习,成为学习的榜样有无限的荣光,只有自己努力,也会成为大家眼中和心中的榜样,这样能够起到更好地促进作用,让学生都向模仿看齐,都向榜样学习,获取更多的积极力量。班主任一定要用心观察,及时寻找并树立班级的学习榜样,同时,做好榜样的更换,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能够有机会成为榜样,从而实现高效管理的目标,达到促进学生全面进步的效果。
三、鼓励学生竞争,增强自我管理潜力
竞争是一种最有有效班级管理方式,小学生都有很强的好胜心,他们都希望自己成为最优秀的学生,都希望能够在各种活动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才能,都希望用行动和成绩证明自己的实力。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也能够参与班级管理,能够承担一定的管理任务,并到一定的阶段进行综合评比,学生为了能够完成任务,能够更好地证明自己的价值,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班级管理,就会努力的学习,就能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能力,从而不断发掘学生的潜力,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也以班级管理为手段,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的目的。例如,为了更好地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小组之间展开竞争,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回答问题最积极,哪个小组学生最遵守纪律。这样能够很好地强化他们的纪律观念,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竞赛,让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不断强化他们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拼搏进取精神。
四、做好评价激励,坚持赏识教育管理
正确评价能够很好地纠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克服生活中的不良喜欢;积极的鼓励和表扬能够很好地激发他们的热情,能够他们更多的动力,让学生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班级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综合评价,以素质为核心,全面审视学生的学习、思想、品德、知识、能力等,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进步,看到学生的阶段性发展和进步。将学生的平时的表现能够记录档案袋,将学生在平时的积极表现、各种特长、各项进步都能记录在册,并他们的进行线性分析和趋势预判,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同时,收录不同阶段对学生的各种评价,包括学生的 自我评价 、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相互评价等,既要作为参考,又要鼓励学生做好 总结 和 反思 ,参照自己的各项评价,及时做好改进和调整,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管理能力。评价管理以激励赏识为主,以促进学生进步为目标,以学生为评价主体,坚持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评价管理,并且能够多 渠道 对学生进行反馈,通过各种发展性评价更好地激励学生,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班级管理目标。
总之,班级管理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作,对学生的激励是管理管理的核心,以激励为手段,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肯定和表扬,能够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鼓励学生努力进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进步,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余忠淑.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2(35)
[2]刘佩.班级管理的艺术在于恰当运用激励机制[J].中小学校长.2013(06
班级管理小论文相关 文章 :
1. 小学班级管理论文2篇
2. 班级管理学生演讲稿3篇
3. 小学班级管理体会探讨论文
4. 六年级班主任班级管理论文
5. 班主任怎样管理好班级论文1500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对档案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档案在社会各项事务中的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档案管理方面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档案管理方面的论文 范文 一:人事档案管理思考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新的认识,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在目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诸多不足,急需改进。本文就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
一、目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近年来,随着各项人事制度的不断改善,很多单位对人事方面的工作越来越重视,但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与投入力度却还存在一定不足。有些单位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只停留在表面,认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难以获取利益,认为档案管理工作不如其他工作重要,往往忽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而领导的这种不重视,导致对档案管理工作投入不足,从而使其相关工作人员敷衍了事,致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不能更好地为单位人事队伍服务。
2.档案管理方式过于单一
目前,我国企事业单位和机关部门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较为单一,都采用统一的格式,统一的分类进行管理,而不能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及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这种过于单一的管理模式,使人事档案管理千篇一律,缺乏特色。
3.人事档案管理 方法 比较滞后
目前,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现代化管理方式运用较少,其管理方法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多数部门和企业仍采用传统管理方法,工作比较繁琐,且不易操作。当前的人事档案管理方法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导致人事档案的管理不能很好地对人才进行全方面、深度的考核。
4.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创新性不强
随着社会与知识经济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地进行着创新与改革,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与改革,从而使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然而,目前,多数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相对较为守旧,缺乏足够的创新性和主动性,仍重保管轻服务,处于被动低调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难以配合迅速发展的技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严重阻碍档案管理的创新与变革。
二、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 措施 研究
1.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的认识
在新形势下,要想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就要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的认识,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促进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首先,要提高管理人员的对人事档案管理的认识与重视。在单位中,管理层人员要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人事档案管理,投入较多的精力来关注人事档案管理。其次,要加大对人事档案管理的投入力度,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视,提高工作人员待遇,从而不断提升人事档案管理的服务质量。
2.加强对人事档案材料的完善管理
要加强对人事档案材料的完善,从而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更好地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对人事档案材料的管理,要在档案资料具有真实可靠的前提下,不断提升人事档案资料的科学价值。对人事档案资料的管理,要从收集、整理、归档等各个方面来规范地完成,对所有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要具有真实性、可靠性,进而全面提高人事档案管理质量。
3.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
由于人事档案在一定程度上是人才信息资源库,为了合理利用各种人力资源,从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企事业单位相关管理人员首先需要与时俱进,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应用于人事档案管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延长人事档案的寿命。只有应用高科技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将人事档案和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和技术相结合,使文字、图片、声像等资料转变成数据资料,从而实现无纸化档案,使人事档案的纸质与数据格式并存,提高相关人事部门阅览档案的便利性,提高管理效率。在人事档案管理中,要加强计算机在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的运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运用越来越普及,利用计算机自身的优势,可以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电子档案的建立,从而加快电子信息化档案建设管理的实现。
4.加强提升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事档案管理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其不再是简单的整理、查询档案,而应成为既懂得人事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又会运用现代化管理方式的综合性人才。因此,我们要不断地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化人事档案管理的需求与社会需要,从而更好地推动人事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同时,任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要选拔责任心强、作风严谨的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也要不断通过各项技能的学习来完善自身的业务知识,同时,要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意识。
三、结语
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可以更好地提升档案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又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都比较强的工作,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姜以敏,于霞.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黑龙江档案,2008(3).
[2]朱晓楠.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档案管理方面的论文范文二: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提升建议
【摘要】提升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是目前人事单位管理部门很重要的工作,目前人事档案管理出现了很多问题:人事档案管理资料不齐全;人事档案管理资料不及时更新;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不专业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本文会提出一些提升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提升工作水平;建议
事业单位相关部门繁多,人员资料复杂,这对人事档案的管理增加了难度。档案用来详细记述相关人员的基本信息、社会经历、品德表现等资料。很多相关部门会根据人事档案作为选拔、培养、使用人员的依据。
一、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也在进步一部完善。人事档案管理都是对人事档案进行校对、整理、归纳等比较枯燥、烦琐的工作,都需要工作人员的细心和耐心。这些工作能够对用人单位的使用起到积极作用,推动人力资源工作的进程。但是,多年来,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的制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和瑕疵,为了能够让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我们必须先发现目前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想出对策对症下药。
1、基础设施不完善
现在人事档案由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一直以来很传统的纸质版人事资料,另一种是随着多媒体出现的电子档案。每个地方的部门对人事档案信息化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它们都是相对独立的,每个地方部门都是各自为政,彼此是不相互干涉的。各个部门使用的软件不能相互联系和交流,使得规模化、通用化的管理软件起不到很好的作用。为了完善相应的电子录用档案的基本配备设施也是不齐全的,如计算机、扫描仪、以及网络等硬件设备等,基础仪器不够,造成人事档案信息化滞后,限制了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2、管理标准忽视对教师的管理
没有规范化、统一化的管理标准是目前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问题所在。如果做一件事情是没有标准来作为目标和依据,那么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就可能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做事效率也得不到提高。在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各个部门都是根据部门自身问题和特点出发进行管理,跟 其它 部门都是互不干涉,每一个部门的管理标准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就无法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标准,也就不可能实现档案数据的共享。
3、人事档案利用水平较低
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主要是为人事部门人事工作提供相关的材料,这些工作能够对用人单位的使用起到积极作用,推动人力资源工作的进程。在之前的档案管理中档案的内容资料是比较安全和保密的。因此,面对这种档案不轻易被调处理使用得情况下,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对于人事档案就不太重视,忽视其根本的重要性。人事档案本来就是为各级部门服务的,它可以保存很多重要信息,是我们查阅相关资料的重要来源,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人事档案利用率低下,使人事档案成为一个摆设,人事档案服务使用意识差,认识不到其重要性。
4、管理的方式相对落后
现代社会已经全面进入到一个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档案管理的方式也是需要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目前很多的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录用工作还是手工、半手工操作,虽然也利用计算机将纸质版变成电子档案,但是也只是保留人事人员的在基本信息,缺乏系统的管理与操作,对于提高人事档案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并未有真正的提高。而且现行的档案整理、分类方法、著录标准及有关规定已不能很好适应事业单位人事档案数字化的要求。
二、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改进的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也需要进行改革。人事档案管理都是对人事档案进行校对、整理、归纳等比较枯燥、烦琐的工作,都需要工作人员的细心和耐心。这些工作能够对用人单位的使用起到积极作用,推动人力资源工作的进程。但是,多年来,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的制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和瑕疵,为了能够让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提出以下对策。
1、建立健全人事档案信息化的管理机制
1.1完善基础设备设施
基础设备完善是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处理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需要,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制度与机制。人事档案管理中电子档案必须能够使各级地方部门都能够实现共享。每个地方的部门对人事档案信息化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它们都是相对独立的,每个地方部门都是各自为政,彼此是不相互干涉的。各个部门使用的软件不能相互联系和交流,使得规模化、通用化的管理软件起不到很好的作用。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当完善相应的电子录用档案的基本配备设施,使基本设施配备齐全,如计算机、扫描仪、以及网络等硬件设备等,基础仪器充足,就不会造成人事档案信息化滞后,限制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1.2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机制
规范化、统一化的管理标准是目前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如果做一件事情是没有标准来作为目标和依据,那么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就可能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做事效率也得不到提高。处理每一件事情都需要对策下药,找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面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问题,要结合目前实际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效率地处理各种人事档案管理问题,要灵活应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各种问题,因此,建立健全的人事单位档案管理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在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各个部门都是根据部门自身问题和特点出发进行管理,跟其它部门都是也要进行适当的沟通和交流,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标准,实现档案数据的共享。
2、重视人事档案利用
在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中,档案管理中档案的内容资料是比较安全和保密的。因此,面对这种档案不轻易被调处理使用得情况下,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对于人事档案就不太重视,忽视其根本的重要性。人事档案就是为各级部门服务的,它可以保存很多重要信息,是我们查阅相关资料的重要来源,所以我们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率,使人事档案成为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工具,人事档案服务使用意识要提高,认识到其重要性。管理者可以放宽档案中某些不重要信息,以便为需要的人员提供方便。人事档案中人员的基本履历、职称、工资等都是可以开放的,加大对人事档案的开放程度,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效率,这都可以使人事档案发挥自己的作用,也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对人事档案的保管和重视的思想意识,从而发挥人事档案的最大价值。
3、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
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关键是确保事档案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因此,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安全性是很有必要的,建立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制度法规和安全标准,不断完善信息安全的保障体系。建立人事档案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规范借阅机制,保证档案信息的存储安全与使用安全。其次,从人员上保证安全。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教育 和安全技术培训,增强信息保密安全意识及安全使用技能。最后,存储上保证安全。数字档案和纸质档案要在物理上分开存储,数字档案的存储和档案的使用也尽量在物理上分开。
4、建立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人才机制
任何事业的发展都必须需要人才,只有人才才能推动社会、企业的发展。如果不重视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很难充分、有效地管理和开发人力资源。因此,为了建立良好的档案管理人才机制,必须从上而下的对档案人事部门的各级工作人员进行思想上教育,改变他们对档案管理不重视的思想。首先,需要各级员工都充分认识人事档案工作的特点、地位、作用,支持和重视人事档案工作。事业单位不但要建立健全 规章制度 ,配备专业的人员设备,而且要把人事档案管理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同时,针对档案管理人员队伍新人多、兼职多的现状,力求实用,找准开展工作的切入点,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完善人事档案管理的步骤。
5、完善管理机制,灵活处理人事档案
处理每一件事情都需要对策下药,找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面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问题,要结合目前实际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效率地处理各种人事档案管理问题,要灵活应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各种问题,因此,建立健全的人事单位档案管理制度是很有必要的。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和人力资源部门必须管好、用好档案材料,不要让档案成为摆设,要利用好人事档案,发挥人事档案在识人用人中的基础作用,善于利用档案材料推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灵活的处理人事档案,对人事档案的内容也可以灵活的进行开放和查阅。
三、结论
人事档案管理是事业单位挑选人才的重要依据。制度改革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升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明白人事档案管理对于事业单位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工作中努力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为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琦.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管理制度的改革——西安交通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建设例析[J].西安学报,2013(03)
[2]辛秀慧.江苏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制度存在状况问题调查 报告 [A].和谐社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报告——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3)[C].2013
[3]李玲,蒋枝红,黄虹,陈海燕.探讨提升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现状——以湖南省宁远县为例[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03)
[4]黄耀仪.提升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建议——各级地方关系之间的影响[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档案管理方面的论文相关 文章 :
1. 档案管理论文
2. 关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探讨论文
3. 论档案管理的创新发展论文
4. 浅析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论文
5. 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研究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方法
1.1.1护理档案的质量管理:严格把关检验标本分析。患者入院治疗后,相关的档案记录随之开始。此时应建立针对性的品管圈管理方案,检验标本分析就是重要的一关。检验人员在以往的工作中各司其职,不参与他人工作,互相独立,导致部分问题无法发现。品管圈可将标本检验工作划分为一个“品管圈活动”,所有的检验人员和记录人员都要参与进来,每一项工作都要得到科室主任、上层领导、检验负责人三方确认后才可以记录在案,并且进行下一个步骤。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应用的医疗设备、药物、各个阶段的康复情况等信息,详细记录在案,虽然品管圈给予了工作人员较大的自主权、管理权,但最终录入的时候,依然要得到相关医生的肯定才能录入,避免出现医疗事故时,无任何判定依据,影响医患关系。
1.1.2护理档案安全管理:护理档案分为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两种,每种档案都要及时做好备份,防止意外事故;护理档案当中的部分重要文件,需放置在安全性较高的地方,即便是以电子方式保存,依然要设立相应的防火墙、防黑攻击等程序,减少丢失的可能;护理档案的安全管理,需设立专业人员定期审查,一方面要查找档案空缺、及时填补,另一方面要排查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策略。
1.1.3重点环节管理:要将护理档案中的重点环节看做是一个整体,护理档案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单独拿出某一个模块进行管理,并没有办法得到最理想的效果。将所有的重点环节作为一个品管圈活动,可充分减少不必要的问题,并且促进各项工作的稳步展开。重点环节的管理需拆分进行,将患者不良反应档案、医疗器械档案等等,详细的划分为不同的品管圈活动,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提高管理效率,保证管理质量。综上所述,运用品管圈进行护理档案管理,一方面可有效的解决固有管理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提升品管圈的'各项功能。今后的工作重点在于,充分挖掘品管圈的各项优势以及隐藏功能,结合护理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促进医疗工作的全面发展。
1.2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将得到的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应用品管圈进行护理档案管理后,档案错乱事件大幅度降低,从之前的12次缩减到2次;档案规整程度也有很大提升,从原来的65%提升到95%;工作人员数量有所下降,从原来的40人下降到20人。通过运用品管圈进行护理档案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档案的管理效率,并且在客观上对工作人员进行优化配置,提高档案的规程程度,为日后的医疗工作进步提供更大的帮助。
3讨论
3.1运用品管圈进行护理档案管理的优势。
3.1.1组织圈员自发参与活动:将品管圈运用到护理档案管理时,每一位护士都可以看做是独立的“圈员”,他们的工作在于,从客观上与主观上,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态度,自发的参与到品管圈这个重要的“活动中”。比方说,某医院护理档案管理工作虽然长期稳步进行,但由于医院病患不断增多,护理档案堆积成山,在调取档案时,常常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此时可应用品管圈进行管理,第一,根据护理档案的类型、年份、重要程度予以分析,不同级别的护士派与不同的分类任务;其次,将护理档案录入相应的电脑程序当中,按照标准进行排序,老护士指导新护士,逐步提高工作效率;第三,部分重要档案需要作出备份,防止丢失;第四,建立良性循环的工作模式,将护理档案管理作为一个“品管圈活动”来展开,充分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组织圈员自发参与活动后,护理档案管理会逐步告别之前的冗杂管理,变得更加有条理性。
3.1.2促使工作人员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品管圈在上世纪90年代被引入到医院的管理领域当中,当时的管理方案并没有现阶段的先进,并且品管圈的应用也不是很熟练。相对于过去而言,品管圈的应用,可促使工作人员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第一,自主权。品管圈的每一位圈员都可以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他们的自主权较高,可以自主选择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不断的请示上级。第二,参与权。品管圈执行后,圈员的参与权大大增加,他们的互帮互助是建立在总体工作进步的基础上,不会耽误本职工作的正常进行。第三,管理权。管理权对圈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护理档案管理的难点之一在于,护理档案非常多,而且录入量非常大,倘若遇到某些特殊的危重病人,需调取所有的相关资料,便于临床分析。管理权的有效放松,促使工作人员高效率的管理,毕竟每个人的管理方法存在差异,但目的在于提高管理效率。
3.2对品管圈进行护理档案管理的讨论
相对而言,品管圈在护理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可取得非常积极的成果。从表1的数据来看,护理档案管理的不良事件减少,人员安排合理,为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提供了较大的帮助。本研究认为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加强质量方面的管理工作,提高硬性指标。护理档案的质量管理工作,一向是医疗机构强调的重点,也是近几年社会关注的焦点。护理档案质量不过关,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病历记录,同时会对治疗手段、康复方案、预后估计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将品管圈的优势发挥出来,充分提高护理档案的质量。第二,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护理档案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文件,存储的位置、存储方式、相关责任人的安排、定期审查方式,都对安全管理具有很大影响。综上所述,运用品管圈进行护理档案管理,对医疗机构的发展以及医疗工作水平的进步,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品管圈的应用并非偶然,而是医疗事业发展的一种必然产物。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随着患者与疾病的增多,护理档案管理会更加复杂,需要寻求一种简单、快捷的管理办法。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品管圈与护理档案管理会获得更大进步,创造出更大的社会效益。
档案是人类 社会进步、 发展、延续的真实历史记录,其涵盖了政府、社会 组织、企事业和公民在社会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有保存价值的信息资料。下面是我整理的档案管理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浅谈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4-359-02
摘 要 档案是人类 社会进步、 发展、延续的真实历史记录,其涵盖了政府、社会 组织、企事业和公民在社会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有保存价值的信息资料。当今知识 经济新时代,档案 工作者必须认清形势、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勇于 实践。档案 管理通过与 计算机、 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促进档案管理现代化,提高档案服务利用效率。
关键词 档案管理 意义 问题 措施
一、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意义
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从事 政治、经济、科学 文化等社会实践活动直接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形态的历史记录。档案工作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事业,是党和国家各项建设事业必不可少的环节。档案事业主要由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档案室(团体、学校、工厂、企业、事业单位等统一保管和管理档案的内部机构)、档案馆等机构组成,档案管理就是通过对各级档案部门的监管,进一步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促进档案开放与运用,发挥档案功能。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单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单位健康发展的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档案,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单位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档案记载着单位的发展史,对研究本单位的工作成绩和科学发展提供第一手资料,是进行科学分析,扬长避短,制定发展方向的好教材。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一方面便于单位高层人员及时了解单位整体状况,适时调整策略提供准确依据,并为决策提供支持性证据;另一方面有利于有关各方面准确认识单位的工作成果,为单位与各有关方面进行有意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应该不断地更新档案管理观念,勇敢探索和尝试新的档案管理手段,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二、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已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档案管理的领域,因此,新形势下档案信息化建设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档案管理工作已经从传统的档案管理逐渐过渡到现代化管理,节省了大量时间、人力、物力的消耗,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现代化档案管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1.档案载体的转变
在管理活动中,电子文件以其快捷的办文进度和传递速度逐步取代了纸质文档,电子图纸也以手工制作所无可比拟的优势大量出现。保存电子文档资料显然要比保存纸质文档要方便,但纸质文档“原始记录”的真实性作用也是电子文档所不可取代的。
2.档案的分类变化
档案的传统分类方案将被打破,取而代之以信息集成系统中各个管理模块、流程的设置。一份完整的档案信息分散在几个管理系统中,计算机依照规定指令根据工作目标随时设立和调整类目,便于查找提高了效率。传统分类方案对于数量较少、问题较单一的档案分类还是有实用性的,如何分类应根据需要恰当运用。
3.档案接收和保管方式上转变
在电子 环境中,如果档案人员不积极介入文件的形成和保管过程,文件很可能不存在或至少不可能被鉴定、保存、编目或者提供利用。这就是说档案人员如果不进入到信息集成系统中去,则很难掌握到信息的核心部分甚至接收不到档案。新时期档案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练使用电子信息系统。
4.电子档案工作面临的问题
(1)电子档案原件的真实性问题
在使用计算机形成文件材料的过程中,拟稿者无法留下自己的笔迹,单位负责人也无法在形成的文件材料磁盘上签发。电子文件很容易被删改,改后不留任何痕迹,很难确定该份材料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2)电子档案保存的长久性问题
很多单位将会实现无纸化办公,这种方法确实为档案的归档存储简化了程序,也方便了利用,但是一旦网络突然瘫痪或被毁,电子文件可能会在一瞬间同时消失,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3)电子档案内容的保密性问题
用网络的任何终端设备都能索取到存储在网络某一个设备上的电子文件。另一方面,一个终端上的电子文件也可同时发给若干个网络终端。这对于在一段时间需保密的内容或限制提供利用的内容的安全保密问题,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三、提高新时期档案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我国新时期的档案工作面临着从传统向现代信息化的重大转变,而如何加速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提高档案的利用水平,成为档案工作者不断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新时期档案管理的核心是管理手段和保护技术的现代化,要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的建设,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加快档案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必须提高档案管理人员运用现代化技术的能力,更新各级档案人员的知识结构,同时加大投入、增配软、硬件设施。把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政务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逐步构建起各地档案信息平台,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
2.要科学地制定、贯彻和修订各项标准,使档案工作逐步实现标准化
计算机技术的 应用是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的中心,而电子计算机的高效率是以档案管理业务标准化为基础的。要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加快档案现代化管理就必须实现档案工作标准化。
3.增强档案信息获取能力
长期以来档案部门始终未能摆脱“重藏轻用”的局面,而在当今信息时代,社会将更多地从信息服务的功能上去要求和评价档案部门,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增强鉴定和评估能力以引导利用者获得更多的档案信息。
4.加快数据准备,推进档案现代化管理进程
在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计算机数据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一整套规范、科学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会使计算机因数据准备不足而无法使用甚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进展速度。在著录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
在推进 计算机 管理的过程中,应先根据各全宗的重要程度、价值大小、利用率高低和是否开放的情况对所有全宗进行排序,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 社会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这样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进程和提高社会利用的效率。
(2)分级次著录,省时省力
在著录过程中,可将反映问题单一或查考价值不高的档案进行案卷级著录;对那些一卷内几个文件涉及同一个内容且又排在一起的档案进行文件组合级著录;而对那些重要文件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文件则进行文件级著录。
(3)分门别类,充分利用档案原基础
对于那些案卷基础较好又具备全引目录的案卷,在著录时可以直接在全引目录上面分类标引,而对那些特殊形式的档案如“房档”、“案件”等,可用计算机程序将人名、地址、时间用案卷目录直接录入,然后用计算机统一给出分类号。
5.加强电子文件档案的管理
电子文件是社会进步的产物,确保电子文件档案的安全是当今档案 工作遇到的新课题。在电子文件大量产生的今天,档案部门进行电子文件接收归档的首要任务是对所需归档电子文件信息内容的原始性、真实性鉴定,制定科学、合理及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统一的归档电子文件及电子档案的基本结构标准,这也是全面实施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的基础。尽可能把文件各个阶段的管理要求放在设计阶段予以考虑,以功能合理的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作为管好电子文件的先决条件。同时加强立法,确保电子文件的法律效力。
6.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
档案工作者要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这才能适应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要充分发挥档案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努力提高档案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同时要注意加强档案主体意识和获取意识 教育,利用档案信息守法意识,加强档案工作者的档案信息保密意识,传播意识和更新转换意识。要从重管理、轻利用的传统模式中解脱出来,变“封闭型”为“开放型”,把档案工作的重心转到为知识 经济和各项事业 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轨道上来。社会的发展进步要求档案工作者要紧跟时代要求,不断建设和完善档案服务体系,努力创新服务机制,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为档案事业的不断辉煌进步贡献力量。
总之,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档案工作的现代化管理,并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适应新时期要求、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办公自动化的广泛实现,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对传统的档案工作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必将促使档案工作从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上进行一次彻底革命。档案部门要尽快认清形势,采取有力措施,从工作重点和方式上来一次大转变,从人才和技术力量上来一次大储备,以勇敢地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冯惠玲.电子文件管理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霍金龙.谈电子档案管理问题.山西档案.2009(增刊).
[3]刘巨普.城建档案管理的理论与 实践.档案出版社.2004.
[4]刘晓红.档案工作的创新思考.就业与保障.2005.04.
[5]宋长山.加强档案信息开发的思考.兰台内外.2005.06.
[6]钟晓芸.论现代档案工作必须正确处理的几个问题.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06.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档案管理论文
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我整理了浅谈新能源技术论文,欢迎阅读!
论新能源发电技术
摘要:本文从全球能源的现状,介绍了中国能源发电技术的应用情况,发现中国新能源发电对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进一步介绍了风力发电系统和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两种新能源发电技术。风力发电是当今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中技术最成熟、最具有大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前景的发电方式,也是近期发展的重点。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它能量转化效率高,几乎不排放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
关键词:新能源;风能;燃料电池;发电技术
中图分类号: F206 文献标识码: A
能源紧缺已成为制约各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开发先进安全的新能源使用技术、如何提高能源利用率也随之成为世界各国关心的课题。欧盟就首先提出了20-20-20计划:到2020 年,可再生能源占欧盟总能源消耗的20%。2007年12月,美国前总统布什也签署了《能源独立和安全法案》(EISA),从而大力推动新能源的使用和节能计划。另外,从环境的角度来看,为了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开发新能源也是必由之路。
一、我国能源和发电技术的现状
2011年,我国新能源发电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并网装机容量持续增长,发电量不断增加。截至2011年底,我国新能源安装容量达到7000万kW,居世界首位,并网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5409万kW,同比增长47.4%,约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5.1%。其中,风电并网容量约占并网新能源装机总量的85.5%;并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约占并网新能源装机总量的4.4%;生物质及其他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约占并网新能源装机总量的10.1%。
2011年,我国新能源发电量约为1016亿kW?h,同比增长29.9%,约占全部发电量的2.2%。其中,风电发电量约占新能源发电总量的72.0%;太阳能光伏发电约占0.9%;生物质及其他新能源发电约占27.1%。2011年我国新能源发电量按发电煤耗320g/(kW?h)计算,相当于节约3241万tce,减排二氧化碳9030万t。
电能是国民生活和生产的根基,无论是从能源角度,还是电力系统自身方面来看,研究新能源发电技术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都具有相当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二、风力发电技术
风能资源主要包括陆地资源与近海离岸资源两部分。风力发电是当今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中技术最成熟、最具有大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前景的发电方式,也是目前新能源发展的重点方向。
1.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风力发电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这与我国的风能资源丰富密不可分。据有关资料显示,陆地上离地面10米高度处,我国风能资源理论储量约为43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约为3亿千瓦,离地面50米,估计可能增大一倍;近海资源10米高经济可开发量约7.5亿千瓦,50米高约15亿千瓦。从我国联网风电场总装机量来说,到2006 年底,我国已建成约91个风电场,装机总容量达到约260万千瓦,比2005年新增装机134万千瓦,增长率为105%。根据国家中长期规划,2015年风能发电要达到1500万千瓦,2020年要达到3000万千瓦。但是,与风电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发展规模还很小,发展速度也较缓慢。制约我国风电发展的重要因素包括技术和制度两个方面。技术方面,风电机组的制造水平较低,风电机组性能测试设备和技术也相对落后,并缺少相应的认证机构;制度方面,风电场的运行维护水平和制度与国外风电场及国内火电生产相比有明显差距,缺乏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故障的详细记录、分析。
2.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风力发电机是以风作为原动力,风的随机波动性和间歇性决定了风力发电机的电能输出也是波动和间歇的。所以,风电场的大规模接入将会带来波动功率,从而加重电网负担,影响电网供电质量和电网稳定性等。
(1)对电能质量的影响。空气气流运动导致的风速波动周期一般为几秒到几分钟,这种短周期的风速波动以及风电机组本身的运行特性可能影响电网的电能质量。首先会对频率产生影响:风力发电有功功率波动引起电磁功率的波动,由于发电机组转子惯性,调节系统很难跟上电磁功率的瞬时变化,造成功率不平衡,使发电机转速变化,系统频率也将改变。此外,风电还会对电压产生影响:并网风电机组输出功率的波动导致电压的波动,而其输出功率的频率范围正处于电压闪变的范围之内(25Hz),因此又会造成电压闪变,最后会产生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
(2)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对较为薄弱的电网,风电功率波动将导致瞬间电压跌落以及风力发电机的频繁掉线。在故障清除之后,发电机的磁化和转差率的增加会消耗大量无功,导致电网电压恢复困难。
(3)对调频调峰能力的影响。气流长时间、季节性运动导致的风速波动周期一般为数小时,甚至数天、数月,这种长周期的风速波动会增加现有电网调频调峰的负担。负荷曲线的低谷期常常对应了风电出力的高峰期,风电场的并网发电使电网的等效负荷峰谷差增大,大大增加了电网调频调峰负担。
三、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技术
1. 1 太阳能光伏电池
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也简称为太阳能光伏发电,被认为是未来世界上发展最快和最有前途的一种可再生新能源技术。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半导体的“光生伏打效应”( 光伏效应) 将太阳的光能直接转换成电能。能利用光伏效应产生电能的物质,称为光伏材料。利用光伏效应将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器件叫太阳能光伏电池或光伏电池。光伏电池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核心组件。
1839 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 ( Edmond Bec-qurel) 发现: 将两片金属浸入电解液中所构成的伏打电池,当接收到太阳光照射时电压升高,他在所发表的论文中把这种现象称为“光生伏打效应( PhotovohaicEffect) ”。“光生伏打效应”是不均匀半导体或半导体与金属混合材料在光照作用下,其内部可以传导电流的载流子分布状态和浓度发生变化,因而在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的现象。1941 年,奥尔在硅材料上发现了光伏效应,从而奠定了半导体硅在太阳能光伏发电中广泛应用的基础。1954 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恰宾( Darryl Chapin) 和皮尔松( Gerald Pearson) 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的单晶硅光伏电池。同年,韦克尔发现砷化镓具有光伏效应,并在玻璃上沉积硫化镉薄膜,制成世界上第一块薄膜光伏电池。我国2010 年 12 月投入运行的大丰 20 MW 光伏电站,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薄膜光伏电站,年发电量2 300 万 kW·h。
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 1 所示。
在半导体中掺加杂质制成 PN 结,以形成在平衡状态时具有的内建电场,在该内建电场的作用下分离由外界激发而生成的过剩载流子,从而形成外部电压。在光照条件下,半导体中的电子吸收光子能量从价带跃入导带,形成电子———空穴对,成为载流子。生成载流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是半导体的禁带宽度 Eg,使用禁带宽度较小的材料制作的太阳能电池可以形成较大的电流。
基于单晶硅的第一代光伏电池是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市场的主流,其光电转换率已达 24. 7%; 基于薄膜技术的第二代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已达到16. 5% ~ 18. 8% 。由于薄膜光伏电池大大减少了半导体材料的消耗,因此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应该指出,光伏电池在光电转换过程中,光伏材料既不发生任何化学变化,也不产生任何机械磨损,因此太阳能光伏电池是一种无噪音、无气味、无污染的理想清洁能源。2006 年,我国太阳能电池生产总量首次达到400 MW,从而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生产国,也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
1. 2 太阳能光伏电站
太阳能光伏电站是将若干个光伏转换器件即光伏电池封装成光伏电池组件,再根据需要将若干个组件组合成一定功率的光伏阵列,并与储能、测量、控制装置相配套,构成太阳能光伏电站。
太阳能光伏电池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不仅可以用其建设零星规格的电站,而且可以组成应用于小型、分散电力用户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这种独立运行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称之为离网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由于受昼夜日照变化及天气的影响,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通常需要和其他电源形式联合使用,比如柴油发电机组以及蓄电池组,从而增大了电站的投资和维护费用。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往往建在距离电网较远的偏远山区及荒漠地带,向独立的区域用户供电。西藏措勒 20 kW 光伏电站是我国建设较早的离网型光伏电站,总投资 290 万元,1994 年 12 月正式投产发电。
离网型太阳能光伏电站系统如图 2 所示。
电站的发电系统由太阳能光伏电池方阵、蓄电池组、直流控制器、直流 - 交流逆变器、交流配电柜和备用电源系统( 包括柴油发电机组和整流充电柜) 等组成。其工作原理为太阳能光伏电池方阵经过直流控制柜向蓄电池组供电,并根据需要整定蓄电池组的上限和下限电压,由直流控制柜自动控制充电。蓄电池组通过直流控制柜向直流 - 交流逆变器供电,经逆变器将直流电变换成三相交流电,再通过交流配电柜以三相四线制向用户供电。当蓄电池组的电压下降到下限电压时,为不造成蓄电池组的过渡放电,直流控制柜将自动切除其输出电路,使直流 - 交流逆变器停止工作。柴油发电机组为电站的备用电源,必要时由备用电源通过整流充电柜向蓄电池组充电,或在光伏发电系统出现故障及停运时直接通过交流配电柜向用户供电。直流 - 交流逆变器和柴油发电机组不能同时向用户供电,为此必须在交流配电柜中设置互锁装置以保证供电电源的唯一性。
当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容量达到一定规模时,还可与电网相联,即所谓的并网型光伏电站。这时,如果本地负荷不足,则可将多余的电能输送给电网。当本地太阳能发电量不足时,则由电网向用户提供电能。因此,并网型光伏电站可以不需要使用蓄能装置,减少系统投资和维护费用。同时由于与电网的互济,提高了发电设备的利用率和供电用电的安全可靠性,是大规模开发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必然趋势。我国第一座并网型光伏电站是 2006 年建成投运的西藏羊八井可再生能源基地 100 kW 高压并网光伏电站。2010 年底全国首个光伏并网发电项目敦煌 2 ×10 MW 光伏发电项目建成投产。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从全球和我国的能源现状出发,分析说明了新能源发电技术是当前迫切而有实际价值的研究课题,进而具体介绍了风力发电系统和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特点以及我国在这两个方面的发展现状。新能源不仅仅指风能和燃料电池,还包括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和光伏电池等。我国乃至全世界的新能源发电技术发展的潜力都是巨大的。在人类明天的舞台上,新能源将取代化石燃料,扮演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 徐德鸿 . 新能源电力电子导论 [D]. 杭州 : 浙江大学 ,2009.
[2] 郝伟, 舒隽, 张粒子. 新能源发电技术综述 [C].华北电力大学第五届研究生学术交流年会 ,2007.
[3] 施涛.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D].南京:东南大学,2007:5-6,63-64.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谈新能源技术论文
21世纪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并存的世纪,资本主义的变化与发展直接影响其历史命运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资本主义发展论文,供大家参考。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最大的贡献是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如果说唯物史观主要通过揭示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破解了人类历史发展之谜;那么剩余价值学说则主要是研究并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破解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之谜,尤其是对资本主义初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资本主义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原始积累、自由竞争、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初期的发展也就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
资本主义初期就是原始积累的过程,而马克思揭示了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化的实质,分析了资本积累的必然性和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因素。马克思从资本积累回溯到资本原始积累,并在对资本原始积累的考察中,揭示出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即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马克思指出:资本积累提高了生产水平,资本主义生产实现了社会化;生产资料日益集中,生产规模扩大;劳动社会化,每件产品都成为许多人共同劳动的结果;生产过程社会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项生产活动联系紧密;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国际市场形成,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成为世界性的生产。生产的社会化要求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并由社会对生产实行统一的计划管理,对产品在全社会范围内根据劳动者的利益进行分配。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方各面都会有新的变化,当代的资本主义也不例外。无论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或者阶级结构上来说,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比如对于现在的社会现实状态来讲,当代的资本主义与马克思、列宁时代相比,就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对于这种情况,我国的学者都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与分析。
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学者们普遍认为,在现在这个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的现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的方面得到了长久的发展与进步,主要表现为劳动生产率以及社会财富都得到了快速的增长,信息化、服务化、高科技化的产业结构趋势逐渐显现,脑力劳动增加、体力劳动相应的减少,其劳动工具也随着科技的发达而得到了全面的扩展。
从生产关系层面上来看,当代的资本主义也随之而进行了相对应的调整与改变,在很多方面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比如资本社会化的所有制关系趋势增显,社会福利政策的分配关系得以出现等等。学者将其概括描述为:政府对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进行干预;推行雇员持股计划;实行福利政策;用税收调节收入再分配。另外,在有关生产关系新变化而进行的讨论的问题中,国家、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以及全球化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讨论等也都得到了一定的涉及。
从上层建筑来看,大部分研究者都认为在以下四方面资本主义有着显著的变化。(1)政治制度与法制实现了有效结合;(2)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增强,国家的调节作用越发突出;(3)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4)意识形态中左翼与右翼的分歧逐渐减弱,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虽然未变,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却更加鲜明。而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则认为里面的核心主要是资本主义政治统治形式变得更加完善以及精巧,而这样的变化是与其自身所创造出的再生产的条件密不可分的。
在这里,之所以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变化进行研究,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要预测当代资本主义在历史上的一个发展趋向。针对于此,学术界开展了积极的研讨,并且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以下三种观点。一种观点是这样表达的,资本主义自身仍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发展潜能。第二种观点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没有消除其基本矛盾,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第三种观点这样描述,当代的资本主义要看到其中所具有的两面性,一方面要看到这些新变化在缓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和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继续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又要看到这种作用的限制,乃至酝酿和加剧资本主义矛盾方面的作用;既要看到这些新变化在延缓资本主义的覆灭、延长资本主义的寿命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又要看到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在经过一个长过程的发展后,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命运。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还是赞成第三种观点的,首先来说资本主义就目前来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有很大的活力,但这恰恰又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论断,所以资本主义最终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
摘要:笔者沿着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阐发的观点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了与马克斯•韦伯不同的一些观点,同时深入挖掘历史现象解释了被马克斯•韦伯忽略的一些史实,借助马斯•韦伯同时代的朋友桑巴特的著作对新教伦理的资本主义精神提出了新的解读。
关键词:资本主义 人口压力 东西方文明
一、引 言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无疑是一本相当重要的社会学著作,该书初稿在1940年和1950年分两次发表于那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刊物《社会科学与社会政治学文献》,表达了一个德意志帝国的公民在国家统一后迅速壮大扩张,成为继英法美等国家之后的一等强国所具有的民族自豪感,这种感情深深印刻在他所推崇的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精神形成过程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因此,有理由把《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看做马克斯•韦伯在二十世纪初业已成熟的资本主义精神、秩序、发了和制度所做的一种理论 总结 和提供了一种新的原理解读。然而在此文发表之初就引发了强烈争论,包括马克斯•韦伯共同编辑《社会科学与社会政治学文献》的维尔纳•桑巴特就持有不同看法。随着马克斯•韦伯在学界的影响深入,再次分析讨论此书以及马克斯•韦伯其他著作中涉及到的宗教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研究整体社会价值观有新的意义,比如我们想要确定,资本主义在本质的形成过程中以及后来在全球扩张的过程中,作为宗教力量的新教伦理是否或者在大多程度上起到了哪些作用、为什么东西方在1500年以后分别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以及亚细亚文明能否单独发展成功资本主义。另外本人在研读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时,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意愿与方家商榷,并愿意做更进一步的钻研。
二、马克斯•韦伯赞扬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斯•韦伯在书籍开篇“作者导论”中开宗明义地阐明了自己的立场“为什么在西方文明中,而且只有在西方文明中,出现了一个(我们认为;原文如此)其发展具有世界意义和价值的 文化 现象”,从这一个立足点出发,笔者认为马克斯•韦伯在开初就否定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文化现象和生存状态是与他所欣赏的具有世界意义和普世价值的西方文明具有可以同等看待的水平,似乎只有西方社会给世界人民提供了可以学习借鉴的模板,别人只要学习照搬就可以了,甚至于可能如果不接受这样的西方文明和价值观遭遇种族屠杀灭绝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在整本书籍当中,我们只看到马克斯•韦伯对欧洲移民,他所称道的新教徒开发了美洲大陆,而够小了对原著民族的掠夺和屠杀。无可否认马克斯•韦伯称赞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是有物质基础和科学根据的,正如《韦伯转》作者描述的那样,马克斯•韦伯是有道理自豪的,1904年仲夏他在纽约看到了“耸入云天的摩天大楼和矗立于海岸的自由女神像”。所以马克斯•韦伯再一次被“资本主义精神的巨大创造力量”所震撼。因为此时马克斯•韦伯生活在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已经抛弃了普鲁士时代的诸侯纷争、小邦林立、俯首听认大国宰割的邦国时代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的一等世界强国,所以有此种民族自豪感情有可原。然而带着这样的心态撰写《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我们就要发现许多当今重视世界多元文化结构很不一样的东西在里面,所以笔者愿意对该书做出一些新的解读,请方家指正。
三、对“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的中心解读
马克斯•韦伯先生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总结出的受新教伦理影响的资本主义精神主要有如下一些:1、“职业责任是资本主义文化的社会伦理的重要特征;而现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资本主义文化的根本基础。”2、“只要干得合法,赚钱就是职业美德和能力的结果与表现”,这里可以比较孔子教导弟子的“君子爱财,取之以道,用之有度”;3、该书第19-22页大段引用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话,最后断言资本主义精神无疑在资本主义秩序出现之前就出现了。而本杰明•富兰克林总结的美国人具有的那种精神无非就是:禁酒、默言、有序、坚定、借鉴、勤勉、诚挚、公正、节制、干净、宁静、贞洁和谦逊。死还没有对屠戮原著居民的忏悔,其他思想家则从完全不同的角度阐释所谓“美国精神”:“在美国,清教精神沦落为一种执拗的小镇精神,只讲究所谓的图面。而世俗霍布斯注意滋养了现代性的主要动机------对无限制 经验 的贪求;乃至于“追求赋予的冲动取代了禁欲苦行,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淹没了天职召唤。”
因此我们能否做这样的假设和推断,第一、新教伦理是否一定催生资本主义精神?或者没有新教徒侵润的国家和地区从无可能出现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精神?第二、新教伦理或资本主义精神一定优于其他民族或宗教精神乃至于可以对秉承其他人类文化遗产的所谓“异教徒”给以彻底铲除甚至肉体消灭,是全世界人类俯伏与《圣经》的教导之下?第三、如果马克斯•韦伯足够长寿,当他看到了他推崇的资本主义精神哺育下的国家和地区经历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出经济大萧条和随后的希特勒崛起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他会作何感想?
仔细分析上面的问题,第一个是充分条件,即新教伦理一定催生资本主义精神,或者马克斯•韦伯自己肯定的那种资本主义精神,实际上他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已经断言“资本主义精神无疑在资本注意秩序出现之前就出现了”。我们也知道宗教改革之前,鄂州的强国如荷兰、西班牙以及地中海沿岸贸易频繁,充分展现了即将统治世界经济的资本主义精神的活动能力,而那时候还没有所谓的新教徒!更遑论新教伦理!
第二个命题则是必要条件,即使没有新教伦理的国家和地区不可能有“资本主义精神的巨大创造力量”,也就是不会有马克斯•韦伯先生惊叹的“耸入云天的摩天大楼和矗立于海岸的自由女神像”,那么几乎与卑斯麦统一德国听一时期,通过明治维新而与西方列强争雄的东亚国家日本又是怎样的情况?日本自然是“衣冠唐制度,礼义汉文化”属于儒家文化圈,没有新教伦理侵润的撮尔岛国也能发展出资本主义精神和制度,呢么马克斯•韦伯先生如何解释?至少我们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得不到解释,至于后来马克思•韦伯先生后来不曾看到的亚洲四小龙等经济实体腾飞就不必说了。从此也看到没有新教伦理侵润照样可以有资本主义精神和秩序,如果更仔细地研究东南亚华侨拓殖开发的 种植 园经济,仿佛可以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南方经济模式相比拟。
至于第三个命题是后来灾难性的事例,资本主义学者都有补充性的说明,至少对于某些坚信资本主义市场放任自由竞争的理论家们是个惊醒;至于更有其甚的希特勒叫嚣优势民族至上论,是否得自于马克斯•韦伯先生的影响,我们难于落实,姑且放在一边。至少从有良心的学着看,马克斯•韦伯不会同意希特勒对犹太诸民族做有理论准备的计划新屠杀;而我们知道那些新教徒的学说很多来自他们反叛过的宗教版《圣经》,而《圣经》可是古代以色列人用希伯来语撰写的犹太民族血泪奋斗历史。当然,里面以上帝正义的名义下动辄灭绝一个城邦,动动手指头就要灭杀一些所谓异教徒的描述他们是不会在教堂传道布教的时候做讲道的引用。
四、对中国没有原发产生资本主义的 反思
英国人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与欧洲对比的时候,即深深被丰富灿烂、历史悠久的黄河长江农耕文明所吸引,又怀着一种莫名的惊诧何以中国农耕文明为代表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没有产生出近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故而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之谜”;法国人伏尔泰研究各国历史进程和科技演变,也有同样的疑问;当代著名的美国汉学家马克•伊文(Mark Elvin)则在专著《The pattern of the Chinese past : a social and economic interpretation》给出了“高水平陷阱”的诠释;后来不少学者又从中国科举选拔制度在明清两代走入束缚人类思想的角度给与了多重解读。限于篇幅笔者不在此处展开讨论。
综上所述,如果马克斯•韦伯只想表明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过重要影响—仅仅将这种思想作为一种尝试性的假说提出来,把资本主义精神及其后来的制度法律作为欧洲长期孕育发生的一个十分复杂历史过程来看,新教伦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么过分对这一作用的夸大则是有待商榷,因此我们是否可以试着做如下的陈述:任何社会现象的存在和发展过程,都是现实与意识的统一。清教徒的宗教、契约与法律观念的生成与演化过程同样也概莫能外,从此演变出的资本主义精神只有立足于清教徒当时的现实处境,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相应观念的形成与变迁;同样,资本主义精神的许多优秀品质在各民族的传统中多有体现。恰好是欧洲某个阶层的生存空间和权利诉求在宗教改革之后不能在自己地域上得到满足,随着人口压力增加和财富欲望的不断追求,他们随着远航的帆船漂洋过海传播到世界各地。在这个征服世界、体现所谓“主的意志”过程中,一直以宗教作为理论支持并逐渐成为主导世界的力量就是马克斯•韦伯所称颂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很幸运的是他没有看到后来的经济大萧条和希特勒崛起……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斯•韦伯著,彭强,黄晓京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3. 姬金铎著:《韦伯传》〔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摘 要: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经济社会制度,从16世纪产生以来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五个世纪之久。尤其二战以后,尽管世界上一些国家已脱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但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中心部分,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但生存而且空前发展,表现出较高水平的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甚至占据全球发展的主导地位。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和本质,资本主义终究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我们在肯定其积极历史作用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其固有的矛盾和弊端始终存在的客观现实。
关键词:资本主义;矛盾;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一、“两个必然”的坚定认识
资本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形态,所以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也要不断深化。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是私有制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剥削制度,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而正是这种矛盾导致了越来越严重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使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广大劳动人民日益贫困的趋势同时增长。恩格斯在《反社林论中》指出:“机器的改进就造成人的劳动的过剩。如果说,机器的采用和增加意味着成百万的手工劳动者为少数机器劳动者所排挤,那么,机器的改进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机器劳动者本身受到排挤,而归根到底就意味着造成一批超过资本在经营上的平均需要的、可供支配的雇佣劳动者,一支真正的产业后备军。”[1]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私有规模不断壮大,社会化程度提高,他们的矛盾也会加深。这就预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为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清楚地表明:“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剥夺了。”[2]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也曾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的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将处于一种量的积累或量变中的部分质变的发展状态,这表明与之相关的资本主义的灭亡也是一个演进的过程。所以,按照生产力发展水平等社会指标,社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还不能跟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私有制基础上的剥削制度
马克思指出,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在资本主义社会,两者的结合是少数具有组织大规模生产的物质条件而又不依靠自身劳动来满足生产的资本家,以等价交换的方式从市场上找到那些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一无所有的无产者,并把它们的劳动力作为商品购买回来,投入到生产中而实现的。所以,资本主义是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占有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制度,它是资本主义的剥削基础。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下,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但在现实生活中,它却被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等价交换关系所掩盖。资本家与工人之间进行的等价交换只是一种形式,这种形式的掩盖下的内容和结果则是不平等交换。工人并不是属于某一个资本家而是属于整个资本家阶级。马克思一针见血的指出:“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则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的。”[4]
三、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
虽然资本主义有其本质的弊端,但其在历史发展中是具有进步作用的。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特别强调,工业资本家战胜封建大土地所有者以及工业战胜农业是历史的进步。由封建土地所有制向资本主义所有制过渡是不可抗拒的必然历史过程,任何阻止资本主义发展的行动,都是徒劳的。
资本主义在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上曾发挥的历史作用也具有不可替代性:第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适应了生产力的性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会蕴藏着这样的生产力呢。”[5]第二,资产阶级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的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消除了一切固定的古老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传统观念和见解,确立了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的人本主义的新观念,科学文化的光明冲破了中世纪宗教统治黑暗时代。第三,资产阶级创立并开拓了国际市场,它迫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以及为了开拓世界商品销售市场和获得原料基地所进行的侵略战争,进行了深刻的揭露、抨击和谴责。但同时又辩证的看到这种侵略在客观上又给被侵略国家带来了西方进步文明,尽管这对于被侵略国家和人民来说是极其痛苦和耻辱的。第四,资产阶级日甚一日的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造成了经济的集中,进而又带来了政治的集中。它摧毁了封建割据的壁垒,使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各自有着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结合为一个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民族,实现了民族和国家的统一。
四、社会主义应该理性继承和发展资本主义文明成果
从历史发展的逻辑历程来看,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各个社会形态都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发挥了自己的历史作用,创造了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文明成果。这些成就必然为下一个社会形态所继承和借鉴,成为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础因素。社会主义革命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后,要采取多种方式继承和运用资本主义社会遗留下来的物化的生产力,充分吸取和借鉴资本主义生产,经营的现代化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这反映了生产发展和经济繁荣的一般规律,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不能一昧祛除。其中,资产阶级思想家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 口号 ,资产阶级用科学反对封建的迷信,并第一次引起了人类科学观念的更新,人类对客观世界产生了飞跃性的认识。资产阶级在科学上的革命也引起了技术上的革命。另外,资本主义在反封建的斗争中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形式,虽然这种民主共和形式带有明显的阶级性质,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但它确实比封建专制度进步很多。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后都要保留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成熟形式。
虽然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在最后的一百年中,生产力具有明显加速度的发展的趋势。可见,生产力的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资本主义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还没有彻底用尽,那么我们认为的资本主义很快灭亡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但是,正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的资本主义是一种历史的暂时的社会形态。它将不可避免地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取代。因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会过快过慢的发生着变化,正如量变引起质变,这种改变最终会达到极限,旧的社会形态灭亡,新的社会形态会随之产生,资本主义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调整着生产关系,即当代资本主义正一步一步迈向社会形态的高级阶段,为更先进更合理的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8.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9.
[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2.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7.
猜你喜欢:
1. 资本主义论文
2. 论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论文
3. 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分析论文
4. 试论马克思与韦伯对资本主义精神的解读论文
5.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论断及启示
6.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论文
我国古代文学辉煌灿烂,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她历史悠长,光彩夺目,创造了许许多多的文学经典形象和故事,因此我国古代文学经典是我们当代人值得不断学习、探索、挖掘的富矿。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古代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一般情况下,学术史包括学术人物、学术事件、学术流变等,从学术史角度,对国学与古代文学进行的发展历程进行探讨,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国学与古代文学的关系。
关键词:国学;古代文学
一、从学科史视角对国学与古代文学进行认识
在我国古代文学的不断发展中,“文学”在很多典籍中出现过,例如:孔子的《论语》就是比较经典的古代文学。在汉代时期,“文学”也被称作是“文章”,是一切书面行为和作品的统称。由此可见,古代文学和国学在早期时候没有明确的被区分开,古代文学既包括现代人公认为文学的相关题材,也包括部分不属于文学的体裁。因此,从学科史的角度对国学与古代文学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发现,部分研究者给以的解释是古代文学属于国学范畴,但是,实际上古代文学和国学又存在一定差异。
二、从研究史视角对国学与古代文学存在的异同进行分析
从国学与古代文学的研究范围来看,国学研究的是词句、文理、考据等,是对事物的本真进行分析和辨别,主要包括文字学、版本学、辨伪学、目录学、训诂学和校勘学等多个方面。从古代文学的作品来看,主要分为先秦、秦汉到唐代、唐代到元末、明初到五四运动这四个时期,其中,诗、词、歌、赋、传奇、小说等都是古代文学的体裁。在国学与古代文学的相互影响下,中国文学文献学的形成,给目录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主要包括刻印、排版、辨伪、检索等,对中国文化发展带来极大影响。由于国学与古代文学的研究角度各不相同,一样的作品会产生不一样的研究效果,从两者的研究方法上来看,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例如:在对《诗经》进行研究时,国学研究的是其中的目录,古代文学研究的是各种词赋的写作手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由此可见,从研究史来看国学与古代文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也可以从不同层次进行研究,使国学与古代文学具备各自的特色和研究体系。
三、从学术史视角对国学与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探讨
一般情况下,学术史包括学术人物、学术事件、学术流变等,从学术史角度,对国学与古代文学进行的发展历程进行探讨,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国学与古代文学的关系。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国学学术史和古代文学的学术史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国学与古代文学之间的相互渗透,早很多古代文学中得到了证实。其中,宋学和宋代文学观念的关系,是国学与古代文学相互渗透的典型代表;二是,国学学术史具有比较独特的特点,在很多时候可以更好地凸显文学家多方面的思想观念,使古代文学家的思想得以充分展示。同时,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全面地研究古代文学的文学成就;三是,现代文学研究中,国学学术史和古代文学学术史的相关研究必须客观、公正,才能对国学学术史和古代文学学术史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和评价。因此,从学术史角度进行研究,可以对国学和古代文学的关系有更系统的了解,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的六个层面王兆鹏;江汉论坛2006-05-1545
2、文话: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学术资源王水照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7-2037
摘要:总之,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并基本上形成一定的体系。各文体的实践性学习各成体系:既有分散进行、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性学习,又有相对独立、承担多项教学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关键词:古代文学;实践教学
一、诗歌部分
作为广义的概念,诗歌在中国古代涵盖了古诗、词、曲、民歌等内容。从认知、能力、素质三方面的教学目标来说,古诗、词、曲的实现途径和效果是基本一致的。对这一部分内容,我们设计了三个实践教学目标:识记、背诵名篇;理解、鉴赏古诗;对古诗进行文本解读、设计教学方案并付诸实践。下面依次谈谈具体操作。
1.识记与背诵。在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中,职业及专业技能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有本专业的学生在入学初就按学号顺序划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最多10人,安排一名指导老师,按照系部制定的职业及专业技能训练方案在两年理论学习同时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也依赖于这一前提,二者紧密配合,互为体系的组成部分。一定阶段的内容结束后,老师给出必背篇目,每个小组的成员到本组小组长那里背诵过关,小组长做出详细记录并评分;小组长集中到学习委员那里过关并评分;学习委员的背诵情况则由任课教师直接负责。同时,老师在课堂上会进行不定时不定人数的随机抽查背诵,抽查到的同学的背诵情况若与小组长记录情况不符,本组同学需抽时间接受学习委员的检查过关。这种方法比之期末试卷中的填空默写更能落到实处。此外,职业技能训练中每学期都有古诗背诵的任务。
2.理解与鉴赏。这一目标和实践任务安排在第二学期专业技能训练中的“文学作品欣赏”中,学生对给出的古诗篇目进行鉴赏,写出书面的小文章,同组成员间互相交流,老师评改。
3.古诗解读、讲好一首古诗。古诗解读安排在第三学期专业技能训练的“文本解读”中,学生从分析文本的角度写出书面的文章,小组交流教师评改。诗歌部分结束后,安排时间由各组准备教案,选派一人在课堂上讲一首古代诗词。
4.在识记、理解、鉴赏、深入认识之后,分班组织古诗词朗诵会,使学生对古代诗词有一个感情上的升华。给出一定的准备时间,期间参赛选手可以请老师指导。班委做好会务工作。朗诵完毕,由学习委员、普通同学、老师组成的评委评分并确定名次,给出相应的奖励。通过这样扎实的过关,到综合性活动朗诵古诗词、讲一首古诗词的时候,学生基本上可以表现的游刃有余,也为他们今后在中小学课堂上讲授古诗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散文部分
古代散文一个是语言的隔阂,一个是与政治、道德的紧密联系,都使得学生学起来比较费劲。而要集中在课堂上去疏通文意,再去理解、分析文章,是很不现实的。因此需要学生在课前利用课余时间去自主学习,搞清楚文中的字词、特殊用法、句式等,大体上搞懂文章的字面意思。课堂上,大家先互相汇报自主学习的成果,然后再分小组讨论文章的主题、写法、结构等。
1.课前预习。在每次课前一周布置预习内容,包括文学常识、文言字词读法意义、文章大意结构以及相关的问题。学生自己利用工具书、网络等自主学习,并分组整理学习成果。
2.汇报学习成果。用一堂课时间让学生分组解决上述基本问题,采用面对全班讲解的方式,过后老师不再重复,只对缺漏的部分做出补充。
3.提高与升华。解决基本问题之后,针对选文中涉及的观点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讨论、论辩,如王安石在《读孟尝君传》中认为“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得一士”就可以称霸天下,让学生结合战国历史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树立自己观点并证明自己观点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另外,学生口头讨论之后,形成文字,在此过程中学习古人立论的构思和写作技巧。散文部分的实践性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点燃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同时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课堂气氛也从之前老师一言堂时的沉闷而变得比较活跃。
三、小说与戏剧部分
小说和戏剧都属于叙事性文体,很多古代的小说和戏剧也都搬上了现代荧屏。但总体来说,学生在这两个方面的基础仍然有很大差距。因此,在具体操作方面,有细微的差别。
1.小说
唐传奇、明清小说的故事是学生之前都有一定了解的。因此很大一部分内容基本上交给学生自主学习。大家互相讲一讲小说所写的故事、对人物的看法以及对主题的讨论,自由发表观点。老师只对一些重要的文学常识和主题趋向进行总结和点拨。这样就有效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也避免了在课堂上占用过多的时间去叙述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学生感觉到自己参与其中了,会增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和动力。
2.戏剧
戏剧部分是整个古代文学中比较难的地方,同时也是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的地方。虽然它与现代影视在性质、作用上有一致之处,但因为年代久远资料缺失,学生很难直观地去把握古代戏剧的真正面貌。所以在进入这一部分之前,先放映电影《霸王别姬》,里面有许多古代戏剧唱段、扮相等,虽然主要是京剧,但已经足以让学生对古代戏剧有所认识了。看完之后,就结合影片内容讲解古代戏剧的一些常识,并让学生写观后感。
3.综合性实践活动
小说、戏剧部分结束以后,布置学生按照分组,每组同学选取古代小说或戏剧中的某个片段或场景,自编自导自演一个小的舞台剧。给出一定的准备时间,然后在班上表演并上交剧本。学生通过选题、改编、分派角色到具体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乃至心理活动,不止对戏剧和小说的文体性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对古老的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亲近感。
四、小结
总之,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并基本上形成一定的体系。各文体的实践性学习各成体系:既有分散进行、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性学习,又有相对独立、承担多项教学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同时,课堂内的实践教学与职业、专业技能训练中的实践学习双线并行、互相配合。经过这一系列的主动参与和探索,学生不仅在活动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再像以前一样对古代文学“高山仰止”、望而生畏了,而是从内心里感受到了古代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和活力,甚至喜欢上古代文学。这正是我们古代文学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那就是——发掘古代文学和文化的现代意义,使她进入现代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现代人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研究的思考王兆鹏;文学遗产2006-03-1547
浅谈开头?论文开头就是摘要呀,一个合格的摘要是要包含整篇文章的核心要点以及论文亮点的,如果摘要没有简要的把你论文大概内容表达出来,那就是不合格的摘要。别人找论文找文献,首先要判定这一篇论文是否对我有用,不可能每一篇都通篇看完吧,那多浪费时间,就是首先通过摘要筛选识别是否是对自己有用的。还有你说的论文不超过10页,我不知道你是要找小论文还是大论文,一篇论文的页数多少不代表这篇论文的质量好坏,不同学术领域,根据需求,论文的页数也会有区别,只要这篇论文明确清晰的表达出了作者的研究成果,这就是合格的论文,而研究成果的先进性和创新性,这关乎论文的质量和学术性。
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对完成 教育 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班级管理3000字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班级管理论文3000字篇一 《浅谈班级管理艺术》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日渐突出。传统的一整套高度集中的班级管理模式,日益受到挑战,推进班级的管理民主化势在必行。班级的民主化改革是一个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过程,推行班级民主化管理首先要调整班主任的角色、组建班级自主运作的核心,然后形成班级自主运作机制才能初步实现班级工作学生自主化,最后向班级民主化目标迈进。 【关键词】为人师表 班级管理 民主化 自主化 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基本单位,而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班集体的情况,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培养思想品德,陶冶审美情趣,形成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有重大的影响。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日渐突出。传统的一整套高度集中的班级管理模式,日益受到挑战,推进班级的管理民主化势在必行。 一、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在班级管理中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班集体的奋斗目标,这样可加大班级的凝聚力,那么作为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出适合本班的奋斗目标。对一个班集体来说,既要有远期目标,又要有近期目标。特别是近期目标要切合实际,学生易于接近,易于实现,只有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近期目标,才能引导学生实现其理想的远大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所以我们需要发挥整个集体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要让他们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促使其形成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科学地管理班级,创建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1. 积极调整班主任角色。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班级管理的一个要紧的原则:凡是老百姓能干的事普通班委不干,凡是普通班委能干的事班长不干,凡是班长能干的事当班主任的不去干。因此,在班级民主化的改革中,首先应强调班主任的“无为”,即:避免包办或过多地干预学生,要留给学生更广阔的自由发展和调节空间。应抛弃那种“警察加保姆”式的管理方式,把对班级高度集中管理改为宏观调控和指导。 2. 班级民主化要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班务的决策、调整等一系列与全体同学密切相关事务,一定要公开。如:通过“班务分开栏”公布班级的 规章制度 ,重大活动安排、 总结 ,班级的好人好事,违纪现象及处理意见,班干部的变动,三好生、优秀班干、积极分子的评定等。通过公开,让全班同学都能享受到“班级主人”应有的权利。其次,班级性突发问题时,如学校、班级紧急事务的安排、班级学生的违纪行为的处理、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学校、家庭、社会之间意见和矛盾的调解和处理等。应强调以“班级利益”为出发点,以“平等互让”为原则,处处维护班级的利益和形象。形成“班级的事务就是我的事务”“班荣我荣、班辱我辱”的观念。对于一些有损班级利益和形象的现象,要由学生及时自主处理,包括自我反省、相互批评帮助。对做出维护“班级利益”、提高“班级形象”的好人好事,及时宣传、表扬或嘉奖,以弘扬班级正气。 3. 身教重于言教。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是职业道德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担负着塑造几十名学生灵魂的重任,也就要求其具有真诚、善良、正直、谦虚、勤劳、朴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等品质,而且要求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叫学生做到的,自己应该首先做到。我深知无声命令的威力,语言有时在行动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要学生做到的,我一定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迟到,我每天早晨都要提前半个小时站在教室里;要求学生间相处要坦诚,我对学生从不虚伪;我时刻与学生换位思考,以身正以求影随。正是自己始终如一组建和培养班干部队伍,才营造了良好的集体氛围。 4. 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老师有了服务的思想,学生才感觉到自己是这个集体的主人,才敢说话,敢出主意,敢参与管理,敢负责任。一个班级不是老师说了算,而是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不同学生的性格,不同学生的起点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既要为学习好的听话的纪律好的学生服务,也要为后进的学生服务。班主任从为学生服务的角度出发,就总也不会埋怨学生,而是研究这样的学生我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再低一些的学生我提供什么条件的服务?于是,老师和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和谐。老师就是服务生。老师不是来管学生的,而是来为学生服务的。 5. 建立互助的关系。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得建立互助的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互助的关系。老师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帮助老师学会教书、学会管理班级。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运用“退三进一”的 方法 ,先表扬他的三个优点,再做批评,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虽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很有可能你通过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可以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头的大金矿。这样,老师的威信很快就树立起来。同时,老师“坚信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不管后进生多么的不听话,他内心深处真的有向真、向善、向美、积极乐观、向上、学习、劳动的一面。当老师真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帮助人家真的、善的、美的、想上进的脑神经兴奋起来,帮助这些幼芽成长起来。老师与学生的互相帮助这个班集体自然就和谐了。 三、开展多姿多彩的班级活动,培养团结的班级精神,和谐的人际关系 有的班级同学之间很生疏, 拧不成团。我们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就是开展活动。确立了班集体的目标之后,就要组织同学们围绕这一目标,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增强班级的吸引力,培养学生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开展各类活动,预先要设计好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的目的。活动目的明确了,活动的设计才能有的放矢,活动才能有实效。活动很多如节日联欢、体育比赛、各类社会调查、兴趣活动,教育活动(如学习讲座、道德讲座,法律学习,参观烈士纪念馆)等,我们要搞一些有益于班级团结,有利于融洽班级氛围的活动, 要征求同学的意见,保证参加的人数和活动的质量。通过各项活动,通过各种活动可以使同学们认识到个人与集体是紧密相连的,认识到个人的价值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以实现,使他们为集体而努力工作,为集体的进步而欢欣;为集体的困难而焦虑。从而培养“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集体主义思想。 四、加强家校联系的纽带,形成教育的合力 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单靠班主任显然是不够的,而要先靠各种力量的齐抓共管。通过班主任的工作,把学校、社会、家庭组合成一个整体,形成教育的合力,达到互相促进的目的。在上学期期中考试后,学校召开了一次隆重的家长会,这次家长会对我触动很大,它给了我很多工作的灵感和动力。为了和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步调一致,我对每个孩子都做了细致的分析,在我发言时,我着重介绍了我们班每个孩子参与的活动及成绩,当我了如指掌地罗列着每个孩子的特点时,可以观察到孩子家长表情上的细微变化,这说明,从某些方面来说,我比他们更了解这些孩子,当家长们检查自己孩子的每门功课的作业本和听完家长代表介绍成功教育孩子的 经验 之后,他们纷纷参与交流。平时,我常与学生家长联系,通过谈话,推荐其阅读一些教育刊物,力求纠正其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与其达成教育共识,与学校步调一致,协调地促使其子女发展,并及时反映后进生的点滴进步,提高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我定期家访,或电话联系,及时反馈学生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式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让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构建好一个和谐的班集体,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李意如主编. 德育改革的思路与探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吕西忠主编. 教育与管理艺术. 三秦出版社,1998. 班级管理论文3000字篇二 《小学班级管理方法》 摘要:提到小学生的班级管理,我的体验是由于现在的学生班额大,教师工作压力大,各种活动和工作繁杂,因而很大程度上都存在教师疲于应付,教育情感缺失等问题,在育人方面缺少耐心和连续性,很大程度上对少年 儿童 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基于以上小学班级管理的种种现状,我在班集体建设中特别注意实效性与针对性,不断地摸索和总结了一些浅显的经验。 关键词:小学 班级管理 方法 一、有效激励诚信第一 对于刚入学的孩子而言,教师的威信是最具权威的。如果一个懂得把握威信的教师从小就给孩子留下这样的印象,那么他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将会非常顺利。为此,我不但在班级设立了激励制度,而且每学期都要变变花样,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竞争热情,更要在每学期给那些在竞争中表现突出的孩子以各种奖励,只要是我承诺过的,哪怕是自己掏腰包也在所不惜。因为教师的诚信度决定了你的威信度,不要说空话而不履行诺言。如果有一次欺伤了孩子的感情,那么今后的各种竞争对他们而言都失去了意义。一个没有斗志的集体将是死气沉沉的可怕的集体。 今年在我所教的这个班,我曾经答应孩子们要在六一 儿童节 送他们一件特别的礼物。条件是要他们认真学习,把期中考试努力考好。孩子们都很卖力,期中考试成绩都很理想。于是我给六十个孩子每人买了一个储蓄罐,还在每个罐里面偷偷放了一张小纸条,写上“在我心中你是最重要的”,“你是最棒的孩子,加油!”,“你能成为最优秀的学生”等祝福的话。许多孩子回去发现了这个秘密,非常激动。并且用“我们非常爱您”“老师我喜欢你”“老师我一定听你的话”“我一定好好学习”等让人动情的话回报我。有个孩子在放学的时候还主动跑到我身边拥抱我,亲我的脸颊,这些二年级的孩子的举动证实了我的预见,说话算数,孩子信你!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二、合理示弱激发责任感 对于当前独生子女的骄傲与蛮横,不知道让多数教师束手无策,他们不怕权威,对老师的说教毫不感兴趣,大错小错一起犯,屡教不改,让人头疼。对于这样的学生,刚开始,我也是一筹莫展,后来,我发现放下教师的威严和架子,在这类学生面前表现出你的无助与柔弱,会大大激发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不由得长大,成为你的依靠。尤其是对于那些讲义气的孩子更是非常奏效。 我记得今年六月份,临近期末考试,我身体很疲惫,有时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一次下课,我坐在椅子上喘着气,假装不行了,对下面正在玩闹的孩子们说“谁能帮老师一个忙,借你的肩膀靠一会,我快不行了。”话音刚落,几个平时最淘气的男孩都纷纷跑到我跟前,伸着脖子,把肩膀凑到我的跟前,我也没客气,顺势把头靠在班级中一号淘气包的肩膀上,他则一动不动地站在我身边,乖极了。我看时机到了,假装有气无力地说:“孩子,你们长大了,老师以后全靠你们了,以后少给老师惹祸,少让老师操心,老师没力气管你们了。行吗?这个孩子还真听话,连连点头。上课后,他一改常态,和其他学生一起认真学习起来,后来,这个孩子仿佛真的长大了,什么事只要商量就能解决。其他孩子也都争着抢着为班级做事,我可以歇歇了。这真是意外的收获。 三、“懒惰”的老师 勤快的学生 现在孩子的生活条件都好,在家都是“太上皇”什么都不会干,在学校更是老师服务于学生,让本来就不强壮的孩子更弱了,生活自理能力特别差。我记得这个班的孩子刚入学时,有的孩子连书包都不会包,放学时我要提前十多分给他们整理自己的文具和衣物,结果到了外面还有孩子丢这落那,回去现找。更有学生连鞋带都得爷爷亲自帮着系。 针对当下的孩子自理能力差的特点,我一改往日的工作作风,只要孩子能通过学习和锻炼学会的劳动任务,坚决让孩子动手自己去干,哪怕慢些,老师需要返工也无所谓,让他们去体验才是真正的目的,也许再大些,他们就能很熟练了。因为以往我总是把事抢在学生前面做,剥夺了孩子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许多家长也是怕浪费时间而不让孩子动手,这实际上是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孩子干脆不想动手,更不能形成动手能力,所以在班级中,所有的劳动都要让学生参与体验,最后达到人人会干,即所谓懒惰的教师才能带出勤快的学生。 虽然我们的孩子还小,但从小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责任感是必须的,我班的孩子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就知道自己去楼下抬饭盆,抬纯净水,几个人轮番上阵,七手八脚,渐渐地现在两个人就可以搞定了。刚开始时我真的是很担心,很心疼,现在看他们生龙活虎渐渐强壮的身体,真的感觉自己的做法没错。成长是需要磨练的,现在的孩子就缺少磨练,而我们教师就要狠下心来给孩子磨练的机会。 四、班队建设 模拟社会 现如今整个社会的竞争氛围越来越激烈,在任何地方任何单位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竞争,合理和公平的竞争能激发人的向上的欲望。为了我们的孩子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从小养成公平竞争的心态,在干部任用制度上,我从一年级开始就采用每学期公开竟聘上岗的制度。 学期初召开一次动员班会,让更多的孩子有信心和时间准备参加竞选,然后两周后召开班会,有兴趣的同学都可以到前面演讲,集体举手投票,当众宣布每个人的票数,根据个人的情况确定工作范围和责任。这个办法让许多想借机会走关系的家长免开尊口,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更给孩子们公平竞争的机会。如果发现有不合格的班干部要及时找谈话,给机会改正错误。在期末还要进行民主测评,对不胜任的干部,大家心中有数,下学期就要另行换人。给当选的干部以紧迫感和压力,保证班级干部队伍的正常工作和质量是保证班集体建设的前提条件。因此,这个做法使班级始终保持鲜活的竞争氛围,充满活力。 五、自我管理 自我总结 在干部培养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的原则是要使班级体朝着自我管理的方向发展,在小干部的工作中,我只起组织协调的作用,在各项工作任务划分明确之后,其他的监督权给全班学生,每周的班会由班长来总结本周的工作,每天由体委来总结站队情况,由劳委总结值日情况,并实施奖惩制度,学习委员检查预习情况记录在案,每个干部手中都由一份名单,期末家长会,我会让小干部们自己总结工作,公布表现突出和优秀的名单,颁发奖状和奖品。我在幕后监督检查,更多的时候是全班同学的互相监督和自我管理。 班集体建设能够实现自我管理是我最大的愿望,这需要时间和漫长的过程,也许用不了多久,我的班级就会实现这个目标。人人都是主人,人人自我管理。 班级管理论文3000字篇三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是学生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健康。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 措施 ,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1]目前大部分高校取消了班主任,主要由辅导员管理班级的各项事务。辅导员应积极探索班级管理的策略,创新班级管理方法,营造良好的班风,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良好的氛围。 一、目前高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辅导员工作任务繁重,用于班级管理的精力有限。目前大部分高校实行辅导员坐班制,要求上班时间辅导员必须在办公室,办公室事务繁多,不但要处理学生的各项事务,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还要协助处理办公室其他事务、开会、培训等诸多事宜。一名辅导员通常管理5、6个班,大约200-250名学生,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上遇到的各类问题均需辅导员亲力亲为,占用了辅导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除了学生管理工作,辅导员还需承担科研工作,教学工作,党务工作等等,事务繁杂,任务繁重。 (2)缺乏固定的场所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班级凝聚力不强。大部分高校班级没有固定的教室,不同的课在不同的教室进行,课余时间可自行选择教室上自习。辅导员召开班会只能根据教室空余情况临时选择,开展班级活动没有统一的地点,不利于开展教室 文化 建设。很多高校实行选课制度,学生可自行选择上课时间、地点,同班同学之间的交流不够,班级凝聚力不强。 (3)任课教师普遍缺乏班级管理的意识,认为班级管理与自己无关。很多高校认为班级管理是辅导员的职责,与其他人没有关系。普通教师发现班级存在的问题通常采取汇报给所带班级辅导员的方式,由辅导员处理班级的一切事务。很多高校辅导员未承担教学任务,与学生的接触时间均在课外,时间有限,相关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 二、高校辅导员开展班级管理的策略 (1)培养一批优秀的班干部,协助辅导员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学生干部扮演了受教育者、自我管理与服务者的多种角色,[2]在班级管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应健全学生干部的选拔机制,选拔出能在各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沟通、协调、组织能力强,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学生干部。定期召开学生干部会议,加强学生干部工作技巧的培训,注重工作能力的提升。 (2)新媒体环境下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班级管理。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当代大学生喜欢的交流方式。高校辅导员应建立班级QQ群、飞信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一方面及时将学校的各类通知迅速传达给学生,另一方面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创了新的平台。辅导员可针对近期的 热点 问题以及班级状况与同学们讨论,经常性与同学们互动聊天。通过查看学生的微博、QQ空间、朋友圈信息了解学生的行踪、思想动态,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 (3)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作用,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班级管理。任课教师与学生接触较多,应把理想信念教育、三观教育、集体荣誉感等教育融入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任课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学生活动,在活动中与学生多交流沟通,让学生感受到众多老师的关爱,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 (4)关注贫困生,关注问题学生。贫困生及问题学生是班级管理的难点,也是重点。贫困生在学习期间承受家庭经济压力,大多心理脆弱,较为自卑。一些贫困生在学习期间遇到挫折就自暴自弃,甚至中途退学。在评选奖助贷补时应准确深入地了解学生情况,让最需要帮助的学生得到资助。另外,班级管理尤其要重视存在厌学情绪、抑郁症、网瘾等问题学生的管理,严防恶性事件的发生。应关注问题学生的思想动向,找到问题的根源及时开导教育,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走向阳光。 (5)健全班级制度,严格按照制度执行。班级制度为班级成员提供了行为准则的依据,让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3]班级制度应该涵盖日常管理、奖助贷补、惩处措施等各个方面,应做到细化,可行性强,并严格执行。制度的制定应该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班级管理力求制度化,组织学生定期学习制度,让学生真正做到心中有制度,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行为。 猜你喜欢: 1. 班级管理论文1500字 2. 班级管理论文范文 3. 班级管理论文2000字 4. 浅谈班级管理论文 5. 班级管理的论文
班级管理是辅导员的中心工作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班级的重要作用决定的。辅导员是学生班级的管理者和引导者,良好的班级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班级管理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班级管理小论文 范文 一:中华 传统 文化 下高校班级管理思考
摘要:中华文统文化博大精深,浸润心灵,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作为高校班级管理来说,可否也能运用中华传统文化管理学生,是当前 教育 界又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中华传统文化中因材施教、无为而治、人本管理等思想理念早已在企业乃至治国方面有了极大的应用。基于此,笔者试图通过借鉴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班级管理的意义,以及分析班级管理对学生行为习惯引导的基础上,为改进学生行为习惯提供具体的建议。希望全文的研究对进一步推动全国高校班级管理工作开展有所参考。
关键词:中华传统;管理之道;班级管理
一、前言
中华传统文化是华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积淀。可以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宝贵财富。传统文化就像空气一样,架构着当前社会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在中国的每个领域都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子。而涉及管理类的中华传统文化主要有人本思想、无为而治、因材施教、法治管理等,若将其引入高校班级管理工作中,会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基于此,本人试图通过借鉴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班级管理的意义,以及分析班级管理对学生行为习惯引导的基础上,为改进学生行为习惯提供具体的建议。希望全文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推动全国高校班级管理工作开展有所参考。
二、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班级管理的意义
1.“人本管理”思想可以让管理后的班级更和谐
“人本管理”即是凸显人为中心的一种管理模式。古代各个朝代中只要实行“仁治”即可以列作“人本管理”。我国的政策中很多标榜和谐相处的模式背后都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也可以是说一种人本治国之道。对于高校班级管理中,如果将人本管理融入其中,以生为本,尊重理解学生,必然会让整个班级变得更加和谐。
2.“因材施教”思想可以让管理后的班级更公平
“因材施教”指从个体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异化教学,这样学生能够扬长避短。而对于班级管理,如果管理者能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管理,那么学生在接受管理中会感受到公平氛围。不仅如此,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法治管理”可以让管理后的班级作风严谨
无规矩不成方圆,“法”一直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治国的主要途径。韩非子就曾说过:“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作为班级管理来说,拟定严格的班纪班规并遵照执行将让学生的个人作风更加严谨,从而带动整个班级逐渐形成良好的班风。
4.“无为而治”可以让管理后的班级更加民主
“无为而治”的思想是出自老子所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思想的内涵是在表达“无为管理”也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老子的无为而治的言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层面凸显的就是事物对立的两面性,事物是矛盾构成体,而矛盾会不断转化,而转变的方式就是顺其自然。同样赞同此种观点的也有庄子,他曾提及“以无为为常”就是指主要以无为来治理天下。对于班级管理来说,不进行细节化管理,学生在没有具体化 措施 中自行调节,相互引导,这样班级管理则更加民主,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进一步感受到自由和快乐。
三、班级管理是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引导
分析班级管理与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为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通过多年的班级管理工作,笔者发现对于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引导,班级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班级管理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高校中,进行课堂学习是他们与师生交流的主要方式,而为了帮助提高学习效率,班级管理中很多条例都是为了学生能进行学习而设定的。如果学生能一一遵守班级管理,那么课堂学习的环境将得到净化,学生也会在良好的课堂秩序中学到知识。另外,在班级管理中,涉及学生诚信、考试作弊、抄袭等现象的规定也时有发生,学生违例不仅要受到校纪严惩,也会要受到班规处罚。所以这方面也能督促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班级管理能改变大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
班级管理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围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展开,而这方面的内容能帮助学生能很好的融入班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准迟到早退、注意教室清洁、安全管理、宿舍照明管理等。这些管理条例约束下学生改掉自己不良的坏习惯,并对集体、对他人及自己产生责任感。3.班级管理能激发大学生主动自觉意识班规本是培养大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的行为而细化的内容。大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可以慢慢认识到班规存在的必要性及对于个体意义的重要性,也会自然而然形成遵守班级管理的内容,并同破坏班规的行为做斗争的自觉意识。
四、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班级管理改进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建议
正是由于班级管理对于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所以进一步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班级管理中,将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体建议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班级管理中凸显“人本”观念培养学生自律的习惯
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对于班级管理来说,更应该将对学生的尊重放在重要的位置。在进行班级管理中要时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需求出发,这样才能保证班级管理对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的重要意义。所以建议在拟定每条班级班规时,或针对现有的班纪班规修订时都可以把全体学生召集一起进行探讨,看哪些有必要增加,哪些有必要精简,最终出来的才是适合学生需要的纪律规范。这也是尊重学生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学生通过对班级班规的制定可以培养起严于自律、自控的精神,还能做到一个既得到自我实现,又能为班级做出贡献的人。
2.班级管理中借鉴“因材施教”来了解学生特点更加与时俱进
班级管理一直说班规,会给人严肃固化的感觉。但学校毕竟不是纪律部队,而是一种和谐自由的学习殿堂。现在的大学生集中在“90后”这个阶段,他们都是一群时代性较鲜明的群体,与其他时代有着不同的特点。他们喜欢独立思考,也喜欢自由自在。所以在班级管理中也需要与时俱进,贴近他们的生活,理解他们的特点。针对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班级管理教育。如利用微信、微博、QQ等方式发布班级管理的信息和学校活动的信息等就是一种符合他们交流方式的班级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保证班规内容执行的同时,又能让学生积极配合,改进自己的不良的生活习惯。另外,学生之间差异性是不争的事实,在班级管理中,更要将教育与管理相融合,即在班级行为管理中穿插严规,在严规中适时强调行为管理,做到张弛有度,让“服软不服硬”的学生接受行为管理中的严规,让“服硬不服软”的学生接受严规中的行为管理。
3.班级管理中效仿“法治”用严规督促学生改正不良行为
贯穿“法治”理念的严规并不是本本主义,本人认为传统文化中的“法治”更多的还是带有一些具体的手段与 方法 的。只有这样做才能“严师出高徒”。例如将班级的管理分成几个小块,如学习方面、宿舍安全卫生方面、文娱活动方面等,然后责任到人,分包到人,另外还将班级成员组队管理,每组队员按分的小块轮流当责任人,如果一个小队中有一方面做不好受罚,所在团队成员也将集体受罚。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集体意识,还能在他人的监督下减少违纪现象的发生。
4.班级管理中融入“无为而治”来释放学生的个性
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抹杀了大学生的个性意识,相反在遵规守纪的同时,也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释放。“无为而治”是治国治家中的最高境界。而在班级管理中如何通过“无为而治”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在遵纪的同时保持好自身的个性呢?这是需要的是智慧,更需要创新班级管理形式。首先你要明确班级管理目的是营造一个激发学生“以班为家”的主人翁氛围,其次你在班级管理中要让学生在一些班级管理中自发形成“非正式团体”。本人采取的方法就是每年新生入学都要自觉填写兴趣上交,然后将兴趣的一致或类似的同学的座位排在一起,这样学生在交流中以兴趣相投而结成的“非正式团体”,帮助学生在“非正式团体”中释放自身兴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五、结束语
中华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瑰宝,从中蕴含着丰富有价值的管理之道。可以说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保健品”,十分有益学生的“身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应该摒弃中华传统文化,相反应该粹取其精华,继承发扬。笔者认为中华传文化更易让学生理解与接受,就像中医一样,能治标又治本的慢慢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另外,全文只选一部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并未面面俱到,本人会在今后工作生活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宇文利.民族精神与文化软实力的关系研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
[2]林日葵.属相文化与民族精神[J].船山学刊,2010
[3]刘晓霞.传统美德与大学生人格修养[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2
[4]段永成.岳阳楼记[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5]张岱年.中国伦理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班级管理小论文范文二: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思考
摘要:班级管理构建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的自我管理艺术,强化他们的积极进取精神,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进步,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小学阶段;班级管理;激励机制;构建
班级管理是一门综合的实践管理艺术,需要一定的激励机制。班主任充分利用班级的一切有效资源进行组织协调,构建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不断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不断强化他们的积极进取精神,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更好地规范他们的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实现高效班级管理。
一、实施目标激励,培养学生的理想目标意识
有目标才有奋斗的动力,有理想才有拼搏的干劲。班级管理需要做好目标激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目标,让目标引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做到方向明确,管理有效。小学已经有了很强的集体意识,制定针对本班实际的班级管理目标,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围绕班级管理目标,积极配合管理工作,努力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不断激发他们实现目标的动力,以目标为引领更好地规范他们的行为和习惯。同时,让学生都能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在同学的帮助下,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发展目标,制定短期目标和阶段性发展目标,学生目标明确,就会照着目标不断努力。指导学生制定管理和学习目标一定要体现的科学性和操作性,让学生感到目标不是很遥远,让学生能够在不断的实现目标过程中感知的自己的能力,能够不断强化他们的学习和管理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逐步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如果有些学生基础较差,学习起来较为吃力,还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此时引导他们能够基于现实的目标,比如,每天能够记住多少单词,能够背诵几篇课文,每周能够记住和应用好几个数学公式等,然后再逐步扩大数量,提升难度。根据班级管理中存在一些学生具有不良习惯的问题,可以针对这些学生制定相应的自我管理目标,让学生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去掉这些不良习惯,并请更多的同学帮助他、提醒他,一段时间以后,这位学生很快就有了非常大的转变。对于实现目标的学生,教师和同学及时发现,设立目标征程小红旗,对那些完成目标的同学说加以标注和表扬。
二、树立学习榜样,引导向先进看齐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是持久的,很多的成功都是因为心中有一个榜样,愿意成为那个楷模。小学班级管理中重视榜样激励,学生自己寻找榜样,可以是身边的同学,可以是一些有名的人物,最好是班主任能够像学生提供一定的模仿,让学生去选择。通过向学生介绍榜样的 事迹 ,让学生感知模仿的精神,汲取奋斗的力量;模仿榜样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行到,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些科学家、民族英雄、成功典范都可以成为他们的榜样,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还可以从学生身边发现优秀的榜样,每个班级里都有学习和品行非常优秀的学生,树立这些典型能够小学生从身边人学习,向身边的榜样看齐,对他们有更好的引领作用。这样不仅是对优秀学生的一种肯定和激励,也是对其他学生的一种规范和激励,学生感到做好帮并不难,按照身边这位同学去做就能成为榜样,能够实时观察,处处学习,快速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并且能够有目标学习,成为学习的榜样有无限的荣光,只有自己努力,也会成为大家眼中和心中的榜样,这样能够起到更好地促进作用,让学生都向模仿看齐,都向榜样学习,获取更多的积极力量。班主任一定要用心观察,及时寻找并树立班级的学习榜样,同时,做好榜样的更换,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能够有机会成为榜样,从而实现高效管理的目标,达到促进学生全面进步的效果。
三、鼓励学生竞争,增强自我管理潜力
竞争是一种最有有效班级管理方式,小学生都有很强的好胜心,他们都希望自己成为最优秀的学生,都希望能够在各种活动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才能,都希望用行动和成绩证明自己的实力。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也能够参与班级管理,能够承担一定的管理任务,并到一定的阶段进行综合评比,学生为了能够完成任务,能够更好地证明自己的价值,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班级管理,就会努力的学习,就能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能力,从而不断发掘学生的潜力,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也以班级管理为手段,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的目的。例如,为了更好地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小组之间展开竞争,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回答问题最积极,哪个小组学生最遵守纪律。这样能够很好地强化他们的纪律观念,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竞赛,让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不断强化他们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拼搏进取精神。
四、做好评价激励,坚持赏识教育管理
正确评价能够很好地纠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克服生活中的不良喜欢;积极的鼓励和表扬能够很好地激发他们的热情,能够他们更多的动力,让学生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班级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综合评价,以素质为核心,全面审视学生的学习、思想、品德、知识、能力等,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进步,看到学生的阶段性发展和进步。将学生的平时的表现能够记录档案袋,将学生在平时的积极表现、各种特长、各项进步都能记录在册,并他们的进行线性分析和趋势预判,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同时,收录不同阶段对学生的各种评价,包括学生的 自我评价 、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相互评价等,既要作为参考,又要鼓励学生做好 总结 和 反思 ,参照自己的各项评价,及时做好改进和调整,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管理能力。评价管理以激励赏识为主,以促进学生进步为目标,以学生为评价主体,坚持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评价管理,并且能够多 渠道 对学生进行反馈,通过各种发展性评价更好地激励学生,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班级管理目标。
总之,班级管理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作,对学生的激励是管理管理的核心,以激励为手段,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肯定和表扬,能够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鼓励学生努力进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进步,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余忠淑.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2(35)
[2]刘佩.班级管理的艺术在于恰当运用激励机制[J].中小学校长.2013(06
班级管理小论文相关 文章 :
1. 小学班级管理论文2篇
2. 班级管理学生演讲稿3篇
3. 小学班级管理体会探讨论文
4. 六年级班主任班级管理论文
5. 班主任怎样管理好班级论文1500
在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工作的背景下,加强小学生教育越来越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班级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综上所述,小学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小学班级管理模式中实际运用合作学习理论,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学习理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行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考验。当下,我国小学教育面临着诸多教学问题的困扰,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的提高小学教学的质量,成为当下社会与教育部门所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1合作学习理论下的小学班级管理措施
1.1实现课堂互动化
实现“课堂互动化”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互动化教学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结合合作学习理论,对小学班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行学生自主管理,以小组的形式在班里内开展学习问题与实践问题的讨论,构建班级管理负责人,通过分层讨论与探究,在学生的互动研究过程中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学习兴趣。汕头市某小学在实行“课堂互动化”这一全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早读时间,以学习委员作为岗位负责人,在班里中实行分组,针对昨天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然后由班主任对探讨结果予以评价,并且对解决问题的学生予以表扬和鼓励。通过这种互动交流的模式有效完善了该校小学班级的管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1.2优化学生成就动机
在小学班级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的鼓励与赞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因此,在针对当下小学教学质量进行改善的过程中,优化学生的成就动机,成为教学优化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越高,其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针对这一问题,相应的在办理管理过程中为学生营造更加适宜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感受到更大的成功可能性,以此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上海市某小学在优化学生成就动机的过程中利用“利益共同体”这一全新的管理机制,有效改善了该校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该校以语文课程为重点改革对象,通过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对每组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例如作文竞赛一等奖、诗歌朗诵比赛获得优胜、期中考试成绩获得提高等。通过对每个小组予以学习动机的制定,充分激励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提供了正确方向。
1.3强化学习目标管理
在合作理论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在班级内进行目标管理的强化,可以极大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互进互助,共同解决问题。基于班级目标与学生学习目标的强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模式,为学生小组制定相应的目标,以构建目标向导为主要研究方向,让学生在集体学习的大环境中有效树立自身的学习目标与班级的共同目标。淮安市某小学在强化学习目标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开展优秀班级的评选活动,在校内发起了合作学习的班级管理模式,通过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分组,再对每组学生进行学习目标制定,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独立解决学习问题,活动实施过程中还相应的评选出了多位学习组长,让小组长对每组学生的问题研究质量进行正确评估,以此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文问题解决能力与目标管理能力,为该校今后的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4培养学生自主管理
自主管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学习质量保障,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育工作者往往不会重视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普遍存在的“照本宣科”与“应试教育”极大的扼杀了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对我国当下的小学教学造成了极大的发展阻碍,因此,在针对我国小学教学问题进行改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是正确有效的问题解决手段。长沙市某小学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该校所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了相应改善,以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为主要改善目标,施行了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全新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该校通过将合作学习与自主管理有效结合,施行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模式,通过让学生在集体学习中相互取长补短,有效弥补了自身的不足。同时,该校在实际教学中强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制订符合个体学生的独立学习目标,让学生在自主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各个阶段的综合学习。该校还开展了学生风采展示的专项活动,将学生自身能力进行展示与发掘,通过将自主管理进行放大的方式,有效改善了以教师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使该校教学在合作学习理念的引导下,满足了学生个体发展的实际需要。
2合作学习理论下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的优势
2.1提升了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在合作学习理论实际应用于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上至关重要的引导者,在这一过程中有效的对学生起到了监督作用,通过合作学习模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实现了学生间的相互监督与相互鼓励,为学生更好地完善自我与自我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在学生群体相互交流与督促的过程中,使学生更加自觉的遵守办理管理制度,极大的改善了传统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自我监督。
2.2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在合作学习理论实际应用于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各自相应的学习任务,在问题探究与解决的过程中,学生自身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了有效帮助。同时,学生群体间进行相互探讨的过程中,学生的交流能力与学习能力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3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小学班级管理模式中实际运用合作学习理论,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抓好小学班级管理 做好班主任工作高玉仙;汪新坤;科学大众2007-06-20
2、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浅析陈婷丽;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5-05
摘要:小学班级管理中,一味运用情绪进行管理,会使管理走向极端。因此,应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提倡“全员参与”的形式,保证班级宏观调控,形成一套自律管理模式。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情绪与理性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涉及的“理性”问题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涉及老师的“理性”
老师作为一类群体、一类职业,其“理性”因素在学生管理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老师来说,受到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很多规范、规章、制度的约束,因此这就要求老师有“理性”,使各方面达到规范状态,不能超越老师应有底线。同时,老师应不断提升个人教学水平与个人修养,使自身素质有一个更高水准。当小学班级管理中遇到问题时,老师应运用“理性”管理,将各方面问题协调好,保证管理更有艺术和智慧。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涉及学生的“理性”
小学生正处于特殊阶段,受到年龄影响,这一阶段学生由许多特性。小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在学校他的角色是一名学生,因此学生不仅要有孩子的本性,还要有学生的样子,这是教育的要求。在学校,学生受到学校、老师的规范和约束,应保证行为的合理性、合规性,这就是学生的“理性”。若一味强调学生的个性,那么就会导致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那么小学生的班级管理就会乱作一团。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绪”与“理性”的转换
小学班级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老师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通过解决问题,做好“情绪”与“理性”的合理转换,是小学班级管理的基础。小学班级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小学班级管理中,老师既要充满爱心,又要严肃有力,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班级管理良性循环,才能使小学生得到培养。通过情绪化理性和理性化情绪指导,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确保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开展得顺利。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情绪化的理性
在小学班级管理的“理性”方面,若只严格执行规范、条例,缺少弹性空间,就会使学生的活动受到局限,这是管理中的弊病。要是老师一味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就会把学生培养成没有主见、没有观点的“生物”,对小学班级管理来说是悲哀的。因此,小学班级管理中,要在理性基础上进行调试,形成一种情绪化理性管理。在理性管理的指导下,增加一些艺术性和智慧性,对学生进行授权,使学生得到尊重。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调动学生管理班级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选出班干部,发挥班干部班级管理的作用。二是保证每位学生有事干。要求每位学生参与到班级日常管理中,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承担义务。三是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帮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得到锻炼,丰富体验和感受。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理性化的情绪
小学班级管理中,一味运用情绪进行管理,会使管理走向极端。因此,应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提倡“全员参与”的形式,保证班级宏观调控,形成一套自律管理模式。老师单纯依靠情绪管理,会对学生造成极大危害,小学生自身具备的天性对教育来说是十分可贵的。所以,小学班级管理中,老师应在保持一颗爱心的基础上,采取严格的方式方法,形成理性化情绪,对学生加以约束。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包含管理智慧。小学老师通过对小学生“情绪”与“理性”的把握,不仅增加管理中的艺术,而且提升管理中的温暖,使班级管理中的“情绪”与“管理”得以转换,以此实现教育本质。因此,使小学生学习、老师教育、班级管理到达应有境界。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探析朱蕾;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10-20
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对完成 教育 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班级管理3000字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班级管理论文3000字篇一 《浅谈班级管理艺术》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日渐突出。传统的一整套高度集中的班级管理模式,日益受到挑战,推进班级的管理民主化势在必行。班级的民主化改革是一个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过程,推行班级民主化管理首先要调整班主任的角色、组建班级自主运作的核心,然后形成班级自主运作机制才能初步实现班级工作学生自主化,最后向班级民主化目标迈进。 【关键词】为人师表 班级管理 民主化 自主化 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基本单位,而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班集体的情况,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培养思想品德,陶冶审美情趣,形成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有重大的影响。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日渐突出。传统的一整套高度集中的班级管理模式,日益受到挑战,推进班级的管理民主化势在必行。 一、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在班级管理中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班集体的奋斗目标,这样可加大班级的凝聚力,那么作为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出适合本班的奋斗目标。对一个班集体来说,既要有远期目标,又要有近期目标。特别是近期目标要切合实际,学生易于接近,易于实现,只有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近期目标,才能引导学生实现其理想的远大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所以我们需要发挥整个集体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要让他们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促使其形成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科学地管理班级,创建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1. 积极调整班主任角色。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班级管理的一个要紧的原则:凡是老百姓能干的事普通班委不干,凡是普通班委能干的事班长不干,凡是班长能干的事当班主任的不去干。因此,在班级民主化的改革中,首先应强调班主任的“无为”,即:避免包办或过多地干预学生,要留给学生更广阔的自由发展和调节空间。应抛弃那种“警察加保姆”式的管理方式,把对班级高度集中管理改为宏观调控和指导。 2. 班级民主化要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班务的决策、调整等一系列与全体同学密切相关事务,一定要公开。如:通过“班务分开栏”公布班级的 规章制度 ,重大活动安排、 总结 ,班级的好人好事,违纪现象及处理意见,班干部的变动,三好生、优秀班干、积极分子的评定等。通过公开,让全班同学都能享受到“班级主人”应有的权利。其次,班级性突发问题时,如学校、班级紧急事务的安排、班级学生的违纪行为的处理、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学校、家庭、社会之间意见和矛盾的调解和处理等。应强调以“班级利益”为出发点,以“平等互让”为原则,处处维护班级的利益和形象。形成“班级的事务就是我的事务”“班荣我荣、班辱我辱”的观念。对于一些有损班级利益和形象的现象,要由学生及时自主处理,包括自我反省、相互批评帮助。对做出维护“班级利益”、提高“班级形象”的好人好事,及时宣传、表扬或嘉奖,以弘扬班级正气。 3. 身教重于言教。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是职业道德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担负着塑造几十名学生灵魂的重任,也就要求其具有真诚、善良、正直、谦虚、勤劳、朴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等品质,而且要求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叫学生做到的,自己应该首先做到。我深知无声命令的威力,语言有时在行动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要学生做到的,我一定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迟到,我每天早晨都要提前半个小时站在教室里;要求学生间相处要坦诚,我对学生从不虚伪;我时刻与学生换位思考,以身正以求影随。正是自己始终如一组建和培养班干部队伍,才营造了良好的集体氛围。 4. 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老师有了服务的思想,学生才感觉到自己是这个集体的主人,才敢说话,敢出主意,敢参与管理,敢负责任。一个班级不是老师说了算,而是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不同学生的性格,不同学生的起点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既要为学习好的听话的纪律好的学生服务,也要为后进的学生服务。班主任从为学生服务的角度出发,就总也不会埋怨学生,而是研究这样的学生我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再低一些的学生我提供什么条件的服务?于是,老师和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和谐。老师就是服务生。老师不是来管学生的,而是来为学生服务的。 5. 建立互助的关系。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得建立互助的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互助的关系。老师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帮助老师学会教书、学会管理班级。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运用“退三进一”的 方法 ,先表扬他的三个优点,再做批评,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虽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很有可能你通过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可以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头的大金矿。这样,老师的威信很快就树立起来。同时,老师“坚信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不管后进生多么的不听话,他内心深处真的有向真、向善、向美、积极乐观、向上、学习、劳动的一面。当老师真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帮助人家真的、善的、美的、想上进的脑神经兴奋起来,帮助这些幼芽成长起来。老师与学生的互相帮助这个班集体自然就和谐了。 三、开展多姿多彩的班级活动,培养团结的班级精神,和谐的人际关系 有的班级同学之间很生疏, 拧不成团。我们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就是开展活动。确立了班集体的目标之后,就要组织同学们围绕这一目标,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增强班级的吸引力,培养学生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开展各类活动,预先要设计好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的目的。活动目的明确了,活动的设计才能有的放矢,活动才能有实效。活动很多如节日联欢、体育比赛、各类社会调查、兴趣活动,教育活动(如学习讲座、道德讲座,法律学习,参观烈士纪念馆)等,我们要搞一些有益于班级团结,有利于融洽班级氛围的活动, 要征求同学的意见,保证参加的人数和活动的质量。通过各项活动,通过各种活动可以使同学们认识到个人与集体是紧密相连的,认识到个人的价值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以实现,使他们为集体而努力工作,为集体的进步而欢欣;为集体的困难而焦虑。从而培养“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集体主义思想。 四、加强家校联系的纽带,形成教育的合力 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单靠班主任显然是不够的,而要先靠各种力量的齐抓共管。通过班主任的工作,把学校、社会、家庭组合成一个整体,形成教育的合力,达到互相促进的目的。在上学期期中考试后,学校召开了一次隆重的家长会,这次家长会对我触动很大,它给了我很多工作的灵感和动力。为了和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步调一致,我对每个孩子都做了细致的分析,在我发言时,我着重介绍了我们班每个孩子参与的活动及成绩,当我了如指掌地罗列着每个孩子的特点时,可以观察到孩子家长表情上的细微变化,这说明,从某些方面来说,我比他们更了解这些孩子,当家长们检查自己孩子的每门功课的作业本和听完家长代表介绍成功教育孩子的 经验 之后,他们纷纷参与交流。平时,我常与学生家长联系,通过谈话,推荐其阅读一些教育刊物,力求纠正其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与其达成教育共识,与学校步调一致,协调地促使其子女发展,并及时反映后进生的点滴进步,提高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我定期家访,或电话联系,及时反馈学生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式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让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构建好一个和谐的班集体,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李意如主编. 德育改革的思路与探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吕西忠主编. 教育与管理艺术. 三秦出版社,1998. 班级管理论文3000字篇二 《小学班级管理方法》 摘要:提到小学生的班级管理,我的体验是由于现在的学生班额大,教师工作压力大,各种活动和工作繁杂,因而很大程度上都存在教师疲于应付,教育情感缺失等问题,在育人方面缺少耐心和连续性,很大程度上对少年 儿童 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基于以上小学班级管理的种种现状,我在班集体建设中特别注意实效性与针对性,不断地摸索和总结了一些浅显的经验。 关键词:小学 班级管理 方法 一、有效激励诚信第一 对于刚入学的孩子而言,教师的威信是最具权威的。如果一个懂得把握威信的教师从小就给孩子留下这样的印象,那么他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将会非常顺利。为此,我不但在班级设立了激励制度,而且每学期都要变变花样,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竞争热情,更要在每学期给那些在竞争中表现突出的孩子以各种奖励,只要是我承诺过的,哪怕是自己掏腰包也在所不惜。因为教师的诚信度决定了你的威信度,不要说空话而不履行诺言。如果有一次欺伤了孩子的感情,那么今后的各种竞争对他们而言都失去了意义。一个没有斗志的集体将是死气沉沉的可怕的集体。 今年在我所教的这个班,我曾经答应孩子们要在六一 儿童节 送他们一件特别的礼物。条件是要他们认真学习,把期中考试努力考好。孩子们都很卖力,期中考试成绩都很理想。于是我给六十个孩子每人买了一个储蓄罐,还在每个罐里面偷偷放了一张小纸条,写上“在我心中你是最重要的”,“你是最棒的孩子,加油!”,“你能成为最优秀的学生”等祝福的话。许多孩子回去发现了这个秘密,非常激动。并且用“我们非常爱您”“老师我喜欢你”“老师我一定听你的话”“我一定好好学习”等让人动情的话回报我。有个孩子在放学的时候还主动跑到我身边拥抱我,亲我的脸颊,这些二年级的孩子的举动证实了我的预见,说话算数,孩子信你!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二、合理示弱激发责任感 对于当前独生子女的骄傲与蛮横,不知道让多数教师束手无策,他们不怕权威,对老师的说教毫不感兴趣,大错小错一起犯,屡教不改,让人头疼。对于这样的学生,刚开始,我也是一筹莫展,后来,我发现放下教师的威严和架子,在这类学生面前表现出你的无助与柔弱,会大大激发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不由得长大,成为你的依靠。尤其是对于那些讲义气的孩子更是非常奏效。 我记得今年六月份,临近期末考试,我身体很疲惫,有时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一次下课,我坐在椅子上喘着气,假装不行了,对下面正在玩闹的孩子们说“谁能帮老师一个忙,借你的肩膀靠一会,我快不行了。”话音刚落,几个平时最淘气的男孩都纷纷跑到我跟前,伸着脖子,把肩膀凑到我的跟前,我也没客气,顺势把头靠在班级中一号淘气包的肩膀上,他则一动不动地站在我身边,乖极了。我看时机到了,假装有气无力地说:“孩子,你们长大了,老师以后全靠你们了,以后少给老师惹祸,少让老师操心,老师没力气管你们了。行吗?这个孩子还真听话,连连点头。上课后,他一改常态,和其他学生一起认真学习起来,后来,这个孩子仿佛真的长大了,什么事只要商量就能解决。其他孩子也都争着抢着为班级做事,我可以歇歇了。这真是意外的收获。 三、“懒惰”的老师 勤快的学生 现在孩子的生活条件都好,在家都是“太上皇”什么都不会干,在学校更是老师服务于学生,让本来就不强壮的孩子更弱了,生活自理能力特别差。我记得这个班的孩子刚入学时,有的孩子连书包都不会包,放学时我要提前十多分给他们整理自己的文具和衣物,结果到了外面还有孩子丢这落那,回去现找。更有学生连鞋带都得爷爷亲自帮着系。 针对当下的孩子自理能力差的特点,我一改往日的工作作风,只要孩子能通过学习和锻炼学会的劳动任务,坚决让孩子动手自己去干,哪怕慢些,老师需要返工也无所谓,让他们去体验才是真正的目的,也许再大些,他们就能很熟练了。因为以往我总是把事抢在学生前面做,剥夺了孩子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许多家长也是怕浪费时间而不让孩子动手,这实际上是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孩子干脆不想动手,更不能形成动手能力,所以在班级中,所有的劳动都要让学生参与体验,最后达到人人会干,即所谓懒惰的教师才能带出勤快的学生。 虽然我们的孩子还小,但从小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责任感是必须的,我班的孩子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就知道自己去楼下抬饭盆,抬纯净水,几个人轮番上阵,七手八脚,渐渐地现在两个人就可以搞定了。刚开始时我真的是很担心,很心疼,现在看他们生龙活虎渐渐强壮的身体,真的感觉自己的做法没错。成长是需要磨练的,现在的孩子就缺少磨练,而我们教师就要狠下心来给孩子磨练的机会。 四、班队建设 模拟社会 现如今整个社会的竞争氛围越来越激烈,在任何地方任何单位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竞争,合理和公平的竞争能激发人的向上的欲望。为了我们的孩子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从小养成公平竞争的心态,在干部任用制度上,我从一年级开始就采用每学期公开竟聘上岗的制度。 学期初召开一次动员班会,让更多的孩子有信心和时间准备参加竞选,然后两周后召开班会,有兴趣的同学都可以到前面演讲,集体举手投票,当众宣布每个人的票数,根据个人的情况确定工作范围和责任。这个办法让许多想借机会走关系的家长免开尊口,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更给孩子们公平竞争的机会。如果发现有不合格的班干部要及时找谈话,给机会改正错误。在期末还要进行民主测评,对不胜任的干部,大家心中有数,下学期就要另行换人。给当选的干部以紧迫感和压力,保证班级干部队伍的正常工作和质量是保证班集体建设的前提条件。因此,这个做法使班级始终保持鲜活的竞争氛围,充满活力。 五、自我管理 自我总结 在干部培养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的原则是要使班级体朝着自我管理的方向发展,在小干部的工作中,我只起组织协调的作用,在各项工作任务划分明确之后,其他的监督权给全班学生,每周的班会由班长来总结本周的工作,每天由体委来总结站队情况,由劳委总结值日情况,并实施奖惩制度,学习委员检查预习情况记录在案,每个干部手中都由一份名单,期末家长会,我会让小干部们自己总结工作,公布表现突出和优秀的名单,颁发奖状和奖品。我在幕后监督检查,更多的时候是全班同学的互相监督和自我管理。 班集体建设能够实现自我管理是我最大的愿望,这需要时间和漫长的过程,也许用不了多久,我的班级就会实现这个目标。人人都是主人,人人自我管理。 班级管理论文3000字篇三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是学生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健康。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 措施 ,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1]目前大部分高校取消了班主任,主要由辅导员管理班级的各项事务。辅导员应积极探索班级管理的策略,创新班级管理方法,营造良好的班风,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良好的氛围。 一、目前高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辅导员工作任务繁重,用于班级管理的精力有限。目前大部分高校实行辅导员坐班制,要求上班时间辅导员必须在办公室,办公室事务繁多,不但要处理学生的各项事务,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还要协助处理办公室其他事务、开会、培训等诸多事宜。一名辅导员通常管理5、6个班,大约200-250名学生,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上遇到的各类问题均需辅导员亲力亲为,占用了辅导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除了学生管理工作,辅导员还需承担科研工作,教学工作,党务工作等等,事务繁杂,任务繁重。 (2)缺乏固定的场所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班级凝聚力不强。大部分高校班级没有固定的教室,不同的课在不同的教室进行,课余时间可自行选择教室上自习。辅导员召开班会只能根据教室空余情况临时选择,开展班级活动没有统一的地点,不利于开展教室 文化 建设。很多高校实行选课制度,学生可自行选择上课时间、地点,同班同学之间的交流不够,班级凝聚力不强。 (3)任课教师普遍缺乏班级管理的意识,认为班级管理与自己无关。很多高校认为班级管理是辅导员的职责,与其他人没有关系。普通教师发现班级存在的问题通常采取汇报给所带班级辅导员的方式,由辅导员处理班级的一切事务。很多高校辅导员未承担教学任务,与学生的接触时间均在课外,时间有限,相关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 二、高校辅导员开展班级管理的策略 (1)培养一批优秀的班干部,协助辅导员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学生干部扮演了受教育者、自我管理与服务者的多种角色,[2]在班级管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应健全学生干部的选拔机制,选拔出能在各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沟通、协调、组织能力强,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学生干部。定期召开学生干部会议,加强学生干部工作技巧的培训,注重工作能力的提升。 (2)新媒体环境下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班级管理。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当代大学生喜欢的交流方式。高校辅导员应建立班级QQ群、飞信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一方面及时将学校的各类通知迅速传达给学生,另一方面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创了新的平台。辅导员可针对近期的 热点 问题以及班级状况与同学们讨论,经常性与同学们互动聊天。通过查看学生的微博、QQ空间、朋友圈信息了解学生的行踪、思想动态,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 (3)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作用,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班级管理。任课教师与学生接触较多,应把理想信念教育、三观教育、集体荣誉感等教育融入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任课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学生活动,在活动中与学生多交流沟通,让学生感受到众多老师的关爱,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 (4)关注贫困生,关注问题学生。贫困生及问题学生是班级管理的难点,也是重点。贫困生在学习期间承受家庭经济压力,大多心理脆弱,较为自卑。一些贫困生在学习期间遇到挫折就自暴自弃,甚至中途退学。在评选奖助贷补时应准确深入地了解学生情况,让最需要帮助的学生得到资助。另外,班级管理尤其要重视存在厌学情绪、抑郁症、网瘾等问题学生的管理,严防恶性事件的发生。应关注问题学生的思想动向,找到问题的根源及时开导教育,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走向阳光。 (5)健全班级制度,严格按照制度执行。班级制度为班级成员提供了行为准则的依据,让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3]班级制度应该涵盖日常管理、奖助贷补、惩处措施等各个方面,应做到细化,可行性强,并严格执行。制度的制定应该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班级管理力求制度化,组织学生定期学习制度,让学生真正做到心中有制度,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行为。 猜你喜欢: 1. 班级管理论文1500字 2. 班级管理论文范文 3. 班级管理论文2000字 4. 浅谈班级管理论文 5. 班级管理的论文
班级管理是辅导员的中心工作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班级的重要作用决定的。辅导员是学生班级的管理者和引导者,良好的班级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班级管理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班级管理小论文 范文 一:中华 传统 文化 下高校班级管理思考
摘要:中华文统文化博大精深,浸润心灵,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作为高校班级管理来说,可否也能运用中华传统文化管理学生,是当前 教育 界又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中华传统文化中因材施教、无为而治、人本管理等思想理念早已在企业乃至治国方面有了极大的应用。基于此,笔者试图通过借鉴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班级管理的意义,以及分析班级管理对学生行为习惯引导的基础上,为改进学生行为习惯提供具体的建议。希望全文的研究对进一步推动全国高校班级管理工作开展有所参考。
关键词:中华传统;管理之道;班级管理
一、前言
中华传统文化是华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积淀。可以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宝贵财富。传统文化就像空气一样,架构着当前社会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在中国的每个领域都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子。而涉及管理类的中华传统文化主要有人本思想、无为而治、因材施教、法治管理等,若将其引入高校班级管理工作中,会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基于此,本人试图通过借鉴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班级管理的意义,以及分析班级管理对学生行为习惯引导的基础上,为改进学生行为习惯提供具体的建议。希望全文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推动全国高校班级管理工作开展有所参考。
二、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班级管理的意义
1.“人本管理”思想可以让管理后的班级更和谐
“人本管理”即是凸显人为中心的一种管理模式。古代各个朝代中只要实行“仁治”即可以列作“人本管理”。我国的政策中很多标榜和谐相处的模式背后都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也可以是说一种人本治国之道。对于高校班级管理中,如果将人本管理融入其中,以生为本,尊重理解学生,必然会让整个班级变得更加和谐。
2.“因材施教”思想可以让管理后的班级更公平
“因材施教”指从个体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异化教学,这样学生能够扬长避短。而对于班级管理,如果管理者能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管理,那么学生在接受管理中会感受到公平氛围。不仅如此,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法治管理”可以让管理后的班级作风严谨
无规矩不成方圆,“法”一直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治国的主要途径。韩非子就曾说过:“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作为班级管理来说,拟定严格的班纪班规并遵照执行将让学生的个人作风更加严谨,从而带动整个班级逐渐形成良好的班风。
4.“无为而治”可以让管理后的班级更加民主
“无为而治”的思想是出自老子所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思想的内涵是在表达“无为管理”也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老子的无为而治的言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层面凸显的就是事物对立的两面性,事物是矛盾构成体,而矛盾会不断转化,而转变的方式就是顺其自然。同样赞同此种观点的也有庄子,他曾提及“以无为为常”就是指主要以无为来治理天下。对于班级管理来说,不进行细节化管理,学生在没有具体化 措施 中自行调节,相互引导,这样班级管理则更加民主,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进一步感受到自由和快乐。
三、班级管理是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引导
分析班级管理与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为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通过多年的班级管理工作,笔者发现对于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引导,班级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班级管理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高校中,进行课堂学习是他们与师生交流的主要方式,而为了帮助提高学习效率,班级管理中很多条例都是为了学生能进行学习而设定的。如果学生能一一遵守班级管理,那么课堂学习的环境将得到净化,学生也会在良好的课堂秩序中学到知识。另外,在班级管理中,涉及学生诚信、考试作弊、抄袭等现象的规定也时有发生,学生违例不仅要受到校纪严惩,也会要受到班规处罚。所以这方面也能督促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班级管理能改变大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
班级管理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围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展开,而这方面的内容能帮助学生能很好的融入班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准迟到早退、注意教室清洁、安全管理、宿舍照明管理等。这些管理条例约束下学生改掉自己不良的坏习惯,并对集体、对他人及自己产生责任感。3.班级管理能激发大学生主动自觉意识班规本是培养大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的行为而细化的内容。大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可以慢慢认识到班规存在的必要性及对于个体意义的重要性,也会自然而然形成遵守班级管理的内容,并同破坏班规的行为做斗争的自觉意识。
四、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班级管理改进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建议
正是由于班级管理对于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所以进一步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班级管理中,将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体建议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班级管理中凸显“人本”观念培养学生自律的习惯
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对于班级管理来说,更应该将对学生的尊重放在重要的位置。在进行班级管理中要时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需求出发,这样才能保证班级管理对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的重要意义。所以建议在拟定每条班级班规时,或针对现有的班纪班规修订时都可以把全体学生召集一起进行探讨,看哪些有必要增加,哪些有必要精简,最终出来的才是适合学生需要的纪律规范。这也是尊重学生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学生通过对班级班规的制定可以培养起严于自律、自控的精神,还能做到一个既得到自我实现,又能为班级做出贡献的人。
2.班级管理中借鉴“因材施教”来了解学生特点更加与时俱进
班级管理一直说班规,会给人严肃固化的感觉。但学校毕竟不是纪律部队,而是一种和谐自由的学习殿堂。现在的大学生集中在“90后”这个阶段,他们都是一群时代性较鲜明的群体,与其他时代有着不同的特点。他们喜欢独立思考,也喜欢自由自在。所以在班级管理中也需要与时俱进,贴近他们的生活,理解他们的特点。针对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班级管理教育。如利用微信、微博、QQ等方式发布班级管理的信息和学校活动的信息等就是一种符合他们交流方式的班级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保证班规内容执行的同时,又能让学生积极配合,改进自己的不良的生活习惯。另外,学生之间差异性是不争的事实,在班级管理中,更要将教育与管理相融合,即在班级行为管理中穿插严规,在严规中适时强调行为管理,做到张弛有度,让“服软不服硬”的学生接受行为管理中的严规,让“服硬不服软”的学生接受严规中的行为管理。
3.班级管理中效仿“法治”用严规督促学生改正不良行为
贯穿“法治”理念的严规并不是本本主义,本人认为传统文化中的“法治”更多的还是带有一些具体的手段与 方法 的。只有这样做才能“严师出高徒”。例如将班级的管理分成几个小块,如学习方面、宿舍安全卫生方面、文娱活动方面等,然后责任到人,分包到人,另外还将班级成员组队管理,每组队员按分的小块轮流当责任人,如果一个小队中有一方面做不好受罚,所在团队成员也将集体受罚。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集体意识,还能在他人的监督下减少违纪现象的发生。
4.班级管理中融入“无为而治”来释放学生的个性
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抹杀了大学生的个性意识,相反在遵规守纪的同时,也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释放。“无为而治”是治国治家中的最高境界。而在班级管理中如何通过“无为而治”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在遵纪的同时保持好自身的个性呢?这是需要的是智慧,更需要创新班级管理形式。首先你要明确班级管理目的是营造一个激发学生“以班为家”的主人翁氛围,其次你在班级管理中要让学生在一些班级管理中自发形成“非正式团体”。本人采取的方法就是每年新生入学都要自觉填写兴趣上交,然后将兴趣的一致或类似的同学的座位排在一起,这样学生在交流中以兴趣相投而结成的“非正式团体”,帮助学生在“非正式团体”中释放自身兴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五、结束语
中华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瑰宝,从中蕴含着丰富有价值的管理之道。可以说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保健品”,十分有益学生的“身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应该摒弃中华传统文化,相反应该粹取其精华,继承发扬。笔者认为中华传文化更易让学生理解与接受,就像中医一样,能治标又治本的慢慢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另外,全文只选一部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并未面面俱到,本人会在今后工作生活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宇文利.民族精神与文化软实力的关系研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
[2]林日葵.属相文化与民族精神[J].船山学刊,2010
[3]刘晓霞.传统美德与大学生人格修养[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2
[4]段永成.岳阳楼记[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5]张岱年.中国伦理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班级管理小论文范文二: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思考
摘要:班级管理构建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的自我管理艺术,强化他们的积极进取精神,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进步,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小学阶段;班级管理;激励机制;构建
班级管理是一门综合的实践管理艺术,需要一定的激励机制。班主任充分利用班级的一切有效资源进行组织协调,构建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不断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不断强化他们的积极进取精神,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更好地规范他们的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实现高效班级管理。
一、实施目标激励,培养学生的理想目标意识
有目标才有奋斗的动力,有理想才有拼搏的干劲。班级管理需要做好目标激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目标,让目标引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做到方向明确,管理有效。小学已经有了很强的集体意识,制定针对本班实际的班级管理目标,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围绕班级管理目标,积极配合管理工作,努力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不断激发他们实现目标的动力,以目标为引领更好地规范他们的行为和习惯。同时,让学生都能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在同学的帮助下,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发展目标,制定短期目标和阶段性发展目标,学生目标明确,就会照着目标不断努力。指导学生制定管理和学习目标一定要体现的科学性和操作性,让学生感到目标不是很遥远,让学生能够在不断的实现目标过程中感知的自己的能力,能够不断强化他们的学习和管理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逐步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如果有些学生基础较差,学习起来较为吃力,还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此时引导他们能够基于现实的目标,比如,每天能够记住多少单词,能够背诵几篇课文,每周能够记住和应用好几个数学公式等,然后再逐步扩大数量,提升难度。根据班级管理中存在一些学生具有不良习惯的问题,可以针对这些学生制定相应的自我管理目标,让学生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去掉这些不良习惯,并请更多的同学帮助他、提醒他,一段时间以后,这位学生很快就有了非常大的转变。对于实现目标的学生,教师和同学及时发现,设立目标征程小红旗,对那些完成目标的同学说加以标注和表扬。
二、树立学习榜样,引导向先进看齐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是持久的,很多的成功都是因为心中有一个榜样,愿意成为那个楷模。小学班级管理中重视榜样激励,学生自己寻找榜样,可以是身边的同学,可以是一些有名的人物,最好是班主任能够像学生提供一定的模仿,让学生去选择。通过向学生介绍榜样的 事迹 ,让学生感知模仿的精神,汲取奋斗的力量;模仿榜样的行为,规范自己的行到,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些科学家、民族英雄、成功典范都可以成为他们的榜样,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还可以从学生身边发现优秀的榜样,每个班级里都有学习和品行非常优秀的学生,树立这些典型能够小学生从身边人学习,向身边的榜样看齐,对他们有更好的引领作用。这样不仅是对优秀学生的一种肯定和激励,也是对其他学生的一种规范和激励,学生感到做好帮并不难,按照身边这位同学去做就能成为榜样,能够实时观察,处处学习,快速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并且能够有目标学习,成为学习的榜样有无限的荣光,只有自己努力,也会成为大家眼中和心中的榜样,这样能够起到更好地促进作用,让学生都向模仿看齐,都向榜样学习,获取更多的积极力量。班主任一定要用心观察,及时寻找并树立班级的学习榜样,同时,做好榜样的更换,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能够有机会成为榜样,从而实现高效管理的目标,达到促进学生全面进步的效果。
三、鼓励学生竞争,增强自我管理潜力
竞争是一种最有有效班级管理方式,小学生都有很强的好胜心,他们都希望自己成为最优秀的学生,都希望能够在各种活动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才能,都希望用行动和成绩证明自己的实力。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也能够参与班级管理,能够承担一定的管理任务,并到一定的阶段进行综合评比,学生为了能够完成任务,能够更好地证明自己的价值,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班级管理,就会努力的学习,就能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能力,从而不断发掘学生的潜力,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也以班级管理为手段,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的目的。例如,为了更好地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小组之间展开竞争,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回答问题最积极,哪个小组学生最遵守纪律。这样能够很好地强化他们的纪律观念,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竞赛,让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不断强化他们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拼搏进取精神。
四、做好评价激励,坚持赏识教育管理
正确评价能够很好地纠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克服生活中的不良喜欢;积极的鼓励和表扬能够很好地激发他们的热情,能够他们更多的动力,让学生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班级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综合评价,以素质为核心,全面审视学生的学习、思想、品德、知识、能力等,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进步,看到学生的阶段性发展和进步。将学生的平时的表现能够记录档案袋,将学生在平时的积极表现、各种特长、各项进步都能记录在册,并他们的进行线性分析和趋势预判,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同时,收录不同阶段对学生的各种评价,包括学生的 自我评价 、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相互评价等,既要作为参考,又要鼓励学生做好 总结 和 反思 ,参照自己的各项评价,及时做好改进和调整,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管理能力。评价管理以激励赏识为主,以促进学生进步为目标,以学生为评价主体,坚持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评价管理,并且能够多 渠道 对学生进行反馈,通过各种发展性评价更好地激励学生,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班级管理目标。
总之,班级管理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作,对学生的激励是管理管理的核心,以激励为手段,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肯定和表扬,能够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鼓励学生努力进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进步,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余忠淑.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2(35)
[2]刘佩.班级管理的艺术在于恰当运用激励机制[J].中小学校长.2013(06
班级管理小论文相关 文章 :
1. 小学班级管理论文2篇
2. 班级管理学生演讲稿3篇
3. 小学班级管理体会探讨论文
4. 六年级班主任班级管理论文
5. 班主任怎样管理好班级论文1500
在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工作的背景下,加强小学生教育越来越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班级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综上所述,小学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小学班级管理模式中实际运用合作学习理论,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学习理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行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考验。当下,我国小学教育面临着诸多教学问题的困扰,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的提高小学教学的质量,成为当下社会与教育部门所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1合作学习理论下的小学班级管理措施
1.1实现课堂互动化
实现“课堂互动化”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互动化教学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结合合作学习理论,对小学班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行学生自主管理,以小组的形式在班里内开展学习问题与实践问题的讨论,构建班级管理负责人,通过分层讨论与探究,在学生的互动研究过程中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学习兴趣。汕头市某小学在实行“课堂互动化”这一全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早读时间,以学习委员作为岗位负责人,在班里中实行分组,针对昨天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然后由班主任对探讨结果予以评价,并且对解决问题的学生予以表扬和鼓励。通过这种互动交流的模式有效完善了该校小学班级的管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1.2优化学生成就动机
在小学班级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的鼓励与赞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因此,在针对当下小学教学质量进行改善的过程中,优化学生的成就动机,成为教学优化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越高,其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针对这一问题,相应的在办理管理过程中为学生营造更加适宜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感受到更大的成功可能性,以此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上海市某小学在优化学生成就动机的过程中利用“利益共同体”这一全新的管理机制,有效改善了该校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该校以语文课程为重点改革对象,通过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对每组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例如作文竞赛一等奖、诗歌朗诵比赛获得优胜、期中考试成绩获得提高等。通过对每个小组予以学习动机的制定,充分激励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提供了正确方向。
1.3强化学习目标管理
在合作理论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在班级内进行目标管理的强化,可以极大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互进互助,共同解决问题。基于班级目标与学生学习目标的强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模式,为学生小组制定相应的目标,以构建目标向导为主要研究方向,让学生在集体学习的大环境中有效树立自身的学习目标与班级的共同目标。淮安市某小学在强化学习目标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开展优秀班级的评选活动,在校内发起了合作学习的班级管理模式,通过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分组,再对每组学生进行学习目标制定,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独立解决学习问题,活动实施过程中还相应的评选出了多位学习组长,让小组长对每组学生的问题研究质量进行正确评估,以此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文问题解决能力与目标管理能力,为该校今后的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4培养学生自主管理
自主管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学习质量保障,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育工作者往往不会重视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普遍存在的“照本宣科”与“应试教育”极大的扼杀了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对我国当下的小学教学造成了极大的发展阻碍,因此,在针对我国小学教学问题进行改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是正确有效的问题解决手段。长沙市某小学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该校所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了相应改善,以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为主要改善目标,施行了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全新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该校通过将合作学习与自主管理有效结合,施行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模式,通过让学生在集体学习中相互取长补短,有效弥补了自身的不足。同时,该校在实际教学中强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制订符合个体学生的独立学习目标,让学生在自主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各个阶段的综合学习。该校还开展了学生风采展示的专项活动,将学生自身能力进行展示与发掘,通过将自主管理进行放大的方式,有效改善了以教师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使该校教学在合作学习理念的引导下,满足了学生个体发展的实际需要。
2合作学习理论下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的优势
2.1提升了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在合作学习理论实际应用于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上至关重要的引导者,在这一过程中有效的对学生起到了监督作用,通过合作学习模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实现了学生间的相互监督与相互鼓励,为学生更好地完善自我与自我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在学生群体相互交流与督促的过程中,使学生更加自觉的遵守办理管理制度,极大的改善了传统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自我监督。
2.2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在合作学习理论实际应用于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各自相应的学习任务,在问题探究与解决的过程中,学生自身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了有效帮助。同时,学生群体间进行相互探讨的过程中,学生的交流能力与学习能力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3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小学班级管理模式中实际运用合作学习理论,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抓好小学班级管理 做好班主任工作高玉仙;汪新坤;科学大众2007-06-20
2、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浅析陈婷丽;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5-05
摘要:小学班级管理中,一味运用情绪进行管理,会使管理走向极端。因此,应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提倡“全员参与”的形式,保证班级宏观调控,形成一套自律管理模式。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情绪与理性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涉及的“理性”问题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涉及老师的“理性”
老师作为一类群体、一类职业,其“理性”因素在学生管理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老师来说,受到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很多规范、规章、制度的约束,因此这就要求老师有“理性”,使各方面达到规范状态,不能超越老师应有底线。同时,老师应不断提升个人教学水平与个人修养,使自身素质有一个更高水准。当小学班级管理中遇到问题时,老师应运用“理性”管理,将各方面问题协调好,保证管理更有艺术和智慧。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涉及学生的“理性”
小学生正处于特殊阶段,受到年龄影响,这一阶段学生由许多特性。小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在学校他的角色是一名学生,因此学生不仅要有孩子的本性,还要有学生的样子,这是教育的要求。在学校,学生受到学校、老师的规范和约束,应保证行为的合理性、合规性,这就是学生的“理性”。若一味强调学生的个性,那么就会导致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那么小学生的班级管理就会乱作一团。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绪”与“理性”的转换
小学班级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老师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通过解决问题,做好“情绪”与“理性”的合理转换,是小学班级管理的基础。小学班级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小学班级管理中,老师既要充满爱心,又要严肃有力,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班级管理良性循环,才能使小学生得到培养。通过情绪化理性和理性化情绪指导,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确保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开展得顺利。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情绪化的理性
在小学班级管理的“理性”方面,若只严格执行规范、条例,缺少弹性空间,就会使学生的活动受到局限,这是管理中的弊病。要是老师一味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就会把学生培养成没有主见、没有观点的“生物”,对小学班级管理来说是悲哀的。因此,小学班级管理中,要在理性基础上进行调试,形成一种情绪化理性管理。在理性管理的指导下,增加一些艺术性和智慧性,对学生进行授权,使学生得到尊重。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调动学生管理班级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选出班干部,发挥班干部班级管理的作用。二是保证每位学生有事干。要求每位学生参与到班级日常管理中,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承担义务。三是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帮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得到锻炼,丰富体验和感受。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理性化的情绪
小学班级管理中,一味运用情绪进行管理,会使管理走向极端。因此,应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提倡“全员参与”的形式,保证班级宏观调控,形成一套自律管理模式。老师单纯依靠情绪管理,会对学生造成极大危害,小学生自身具备的天性对教育来说是十分可贵的。所以,小学班级管理中,老师应在保持一颗爱心的基础上,采取严格的方式方法,形成理性化情绪,对学生加以约束。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包含管理智慧。小学老师通过对小学生“情绪”与“理性”的把握,不仅增加管理中的艺术,而且提升管理中的温暖,使班级管理中的“情绪”与“管理”得以转换,以此实现教育本质。因此,使小学生学习、老师教育、班级管理到达应有境界。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探析朱蕾;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