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你得注册,把你的论文弄成你自己的知识产权。不弄的话,发表后别人会盗用。发布论文一般可靠的就是在中国知网上。全国最大的论文网坛
如何发表sci论文?这是许多研究者关注的内容。目前,发表sci论文可以给国内作者带来很大的优势。然而,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是有难度的。发表sci论文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充分的准备才能使论文更顺利地发表,首先需要一篇高质量的论文。这也要求作者阅读大量的英语文学作品,并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如果英文水平不够,你可以先用中文写论文,然后找专业机构翻译成英文,他们也会对论文进行润色,使论文达到投稿的水平。国际sci论文审稿人是不习惯中国式英语的,很多国内作者投稿也是因为语言问题而被拒稿,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就需要早做准备。论文写好后都会寻找相关的sci刊物投稿,大家阅读相关文献时也会知道一些与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sci刊物,掌握其影响因子及相关期刊的名称非常重要。小编建议先发一些比较高质量的期刊论文,如果能被送审,得到一些修改意见,即使被拒,也可以发表一些影响因子较低的期刊。
论文发表可以从网上尝试发给;去报社打一个发表也可以。
1、在科技和文明快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驱动人类发展史的燃料,好奇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诚然,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亦是动物的天性。而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在于人能把自己的好奇心进行深刻的钻研、探索,最终使未知的事物转换成已知的,再加以考量,得到可控的工具。试想,人类若是固步自封、坐井观天,而停止了对一切的好奇,盲目地以为“天朝之大,无奇不有”,岂不是要再现满清的惨史了?故而,好奇心是必需的。 3、但是,从反面来说,好奇心,也是需要加以管制的。一切好奇心都应遵守道德、问心无愧。例如现如今大国之间你来我往的“核威慑”,一次又一次的试爆;一次又一次的硝烟;一次又一次撕开孕育我们的母亲地球的皮肤,人类的好奇心不知不觉正张牙舞爪,逐步狰狞。究其原因,是因为好奇心纯洁的本质已被贪婪和欲望蒙蔽。荀况有“人性本恶”之论,大国之间看似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实则隐藏着敌意和威胁,且已经一错再错,无法挽回。这样的后果自然不堪设想。 4、所以,在我看来,只有行稳致远的好奇心,才是可取的。 5、在电影《疯狂原始人》中,一家之主——咕噜千方百计地教导家人“千万不要好奇,但女儿小依却对父亲的告诫嗤之以鼻,尽管出发点毫无恶意,但她的过度好奇也多次险些害她丧命。在世界末日的背景下,水火不容的父女最终也成功达成共识。某种意义上,导演用浅显易懂的动画片向我们揭示了何为正确的、行稳致远的好奇心:在原始社会如此,现如今科技发达的社会亦如此。对未知事物要好奇,也要能好奇、敢好奇、会好奇,但永远不能用生命、用安全来做赌注。好奇心是人类的潘多拉魔盒,审慎保守可以获得无穷的益处,但一旦打开魔盒,好奇心将会引发无法遏制的灾难。 6、那么,这势必牵涉到另一个问题——如何保证行稳致远的好奇心呢?“行稳”,以价值观为圆心,道德准则为半径,勾勒出的圆便是“行稳”的内涵。孔子有云:“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样的圆形便是好奇心的“矩”,它不仅规定了好奇心,同时,也默默告诫我们人类,不要以损害他人、损害环境作为代价。而“致远”,只有通过一颗宁静的心,一颗不被利欲沾染的心灵,我们才能更好地保证好奇心被我们所控制,而非被好奇心所玩弄于股掌之中。 7、好奇有度,行稳致远。让我们从自身开始,在合乎规矩的范围内,把一个问号,钻研为一个惊叹号吧!
法人代表:逄奉建董事长:逄奉建总经理:张志鸿董秘:辛青证券代表:陈树广姓名 逄奉建 性别 男 出生日期 1962 学历 硕士 国籍 中国 所在大学:青岛大学所在城市:山东 所在院系: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逄奉建,男,1962年11月生,材料学博士,研究员,材料加工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逄奉建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化、差别化纤维和粘胶纤维加工工艺及设备等。先后主持完成 “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国家技术创新计划、山东省科技攻关和山东省技术创新计划等科研项目;申请发明专利3项;近年来发表SCI和EI论文5篇。目前作为副组长主持国家“863”计划及校企合作等多项课题。 科技奖励: 1、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2年,第一位; 2、山东省十大科技成果奖 2002年,第一位; 3、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4年,第二位; 4、香港桑麻基金科技一等奖 2004年,第一位; 5、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5年,第二位; 6、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2年,主要完成人。 人才奖及荣誉: 1、首批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003年; 2、山东省第九届十佳青年企业家 2000年; 3、山东省千名技术专家 2003年
我 说 国 防我是一名十岁的小学生,“国防”对我来说是一个既笼统又模糊的概念,我还不能完全理解它,但我还是从书本上,从电视报纸上,从老师和父母的口中了解到一些。历史上有名的“鸦片战争”,就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是封建王朝,封闭落后,被称为“东亚病夫”,所以英国侵略者才敢把大量的鸦片运往中国,残害中国人的健康,掠夺中国人的财富。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那也是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国防,没有飞机、大炮、军舰,日本侵略者才敢蓄意挑衅,罪恶的铁蹄肆无忌惮地踏进中国的领土。还有“中日甲午战争”、“海湾战争”等等,这些都让我意识到有一个富强的祖国是多么的重要。现在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没有战火和硝烟,从小生在甜水里,长在蜜罐中,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父母的疼爱,老师的关爱让我们中的许多人只知道“哆啦A梦”、“加菲猫”、“芭比娃娃”.……殊不知“伊拉克”、“阿富汗”这些国家正在发生战争。每当我在电视上看到战争国家的儿童那一张张满是污垢的面孔,一双双求助的眼神,我的眼睛湿润了,同时也暗暗庆幸自己生长在一个日益强大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国力明显增强,香港、澳门的回归,特别是神州5号、6号、7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国庆60周年强大的阅兵仪式,让世界看到了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国。但是,我们还有台湾没有收复,台独分子企图把台湾从我们国家分裂出去,他们用大量的资金购买先进的武器武装自己,对抗祖国。因此我们需要更先进的神州*号,需要更多的航天英雄,需要更强大的国防,以震慑那些台独分子和霸权分子,实现中国统一。今天,我们是小学生,明天,我们将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我们要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长大了报效祖国,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壮大我们的祖国,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让地球真正成为爱的家园。
2020年11月6日 根据《酒泉市教育局关于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南菁”跟岗研修班(第四期)活动的通知》安排,酒泉市教科所殷玉霞老师带领“南菁”跟岗研修(第四期)24名学员,于11月5日下午2点半抵达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3点钟,殷老师组织大家在文德楼A座603室召开了预备会,对学习期间的作息时间、学习纪律、疫情防护、撰写心得反思等相关事宜作了具体要求。学员在相互介绍中,加深了彼此的印象,为学习共同体营造了良好氛围。本期学员由来自选派学校的党支部书记、主管德育副校长、德育处主任、教务处主任、团委书记、班主任等组成。从学段看有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老师,还有专职教研员。其中女教师8位,男教师16位。根据有关要求,此行所有学员都将与这里的指导老师一对一结对后,入校跟岗学习。他们怀揣梦想而来,脚踏实地而行,必将满载收获而归,树立起酒泉骨干教师的良好形象,实现我们跟岗研修的愿景。大家都认为,身为教师只有在坚持不懈的行思中,才能不断成长,心生“光芒”。文科教师需要增强理科素养,理科教师需要加强人文素养,这是教师全面发展的路径和策略。把学习与反思相结合,立足实践,行而思、思而悟,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是核心素养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王道”。 根据安排,11月6至20日研修期间,第四期学员将全天候 融入南菁高中、敔山湾实验学校、辅延中心小学的日常教学与教研活动中,在指导师傅的带领下,跟岗研学2周。对“”南菁”的课堂教学,德育管理、考试质量分析以及其他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每一位老师都将开启一段别样的“”南菁”研修之旅。(酒泉市教科所 殷玉霞) 跟岗研修促教研 笃行致远共成长 一路向东——赴研修之路 公元627年秋(唐贞观元年),28岁的玄奘法师离开长安,开始了孤身求法的西行历程,备受艰辛,笃定信念:“去伪经,求真经,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从长安走到天竺,一路西行,抵达了他心目中的佛教圣地印度,取得“真经”。 公元2020年11月4日,在酒泉市教育局大力支持下,为了学习借鉴江南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让“南菁”经验在酒泉各校落地生根,酒泉市教科所殷玉霞老师的率领24名骨干教师、教研员奔赴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一路向东,开启了“南菁”跟岗研修班(第四期)学习,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走进校园——文化南菁高中 随着大巴车缓缓驶入校园,登记、入住。在美女贡丹老师带领下,我们对南菁高中有了初步了解:有着138年历史的百年南菁,校名源自朱熹名言“南方之学得其菁华”。作为一所国家级示范高中,江南名校,南菁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秉承优良的办学传统,新时代的南菁高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放眼世界,融入国际化办学行列,南菁学子更是以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主创新发展,参与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成果丰硕。 漫步校园,参天树木,硕果累累的香橼、橘子不正是南菁人孕育的桃李遍地、栋梁柱天的真实写照吗!一路走过,一路思考,作为一名专职教研员,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自己学习的方向在哪里?一个合格的教研员如果只会指导课堂教学,会评课,说课,他是单纯的,单一的,是不全面的,要想真正走进南菁确立的“以发展科研来发展教师,以发展教师来发展学生,以发展师生来发展学校”的教育发展观,我应该从南菁的育人目标、学校的校训、学校精神、南菁气质的内涵入手,从学校管理、校园文化、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后勤管理诸方面学起,全方位充实自己,才能不虚此行,想到这里,任务繁重,倍感压力。 走进课堂——带来的思考 幸运总是伴随虔诚之心而来,研修第一天我们正好赶上第六届全国高中“审美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来自华东师大刘莉莉教授和全国21名专家、名师以及近千名观摩教师齐聚南菁高中,参与听课、评课、学科研讨与专家讲座其中,收获满满。 上午聆听了南菁高中李伟老师给高一14班讲授的《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思想政治课,李老师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为背景,抓住热点题材,设计文本,以思维导图为主线,深入浅出的阐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只“有形的手”“特”在哪里?发挥政府的调节作用。李伟老师是文本知识的设计者,是课题教学的引导者,每个环节提出问题,加以引导,让学生在课堂充分展示课前准备内容、自主学习效果,思维导图,画龙点睛,学生学的轻松,记忆深刻,老师穿针引线,扮演各自角色。第二节由江苏南通市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王能老师主讲,第三节由湖南师大附中政治教研组长,湖南师大公管院兼职教授蒋平波主讲,都讲授高一政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教学内容,同样的文本,采用同课异构,有对比,有共同点,有差异,每个老师对文本由不同的构思,更多的是精彩、亮点。王能老师以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为背景,以川藏铁路论证、修建引题,深入浅出的把政府作用附着在案例之中,步步设问,层层引导,所有观点,让学生从文本中提取,最后总结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管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真实体现。三位老师都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所有学生参与讨论、归纳、总结,40分钟的课堂在轻松欢笑中滑过,却留给了我更多的思考:教研怎样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教研怎样与学生的学习结合起来?教研怎样与教师的教学结合起来?接下来,我要带着这些问题,在剩余的15天里去我要寻找问题的答案。 一天的跟岗学习,聆听专家讲座,让我有了冲动,有了很多的想法,如何提升敦煌的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如何加强敦煌的教研工作?我想首先从创新教研组织形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做起,广泛、深入的开展教研工作,尽快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尽快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高科学育人水平,形成研究文化,让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形成办学特色,必须从教研抓起;其次要狠抓自主研究、校本教研、网络教研的“三种形式”研究,夯实教师的教研素养,提升教师施教信心、智慧与能力,教研员要俯下身子,找准路子,开对方子,结出果子。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接下来学习中我要走进教师,走进学生,走进…… 研修反思,总结下篇。(敦煌市教育局教研室 孔军) “南国菁英于兹孕育,江城忠义由是裁成”。车马已歇,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气宇轩昂的南菁中学校门,尽管是锁闭状态,但依然能够想象得到,有多少三吴英才已从此处走向祖国大江南北甚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当大西北的秋以其独有的遒劲肆虐芳华之时,很荣幸与酒泉教育界的精英一同踏上这片南国温润的土地,来一同汲取仰慕已久的“南菁中学”的养分。而对我来说,这是一份殊荣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都说,有些路要是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走过,朝着同一个方向奔跑,那么,回头就有很多值得回忆的故事,脚下就有很多坚实的足印,远方也会变得清晰可见,我想这一段路一定会印证这个说法。 不得不说,简短一天的“南菁”行程让我感慨颇深,也许是全国大师级的课堂让我感到望尘莫及,也许是江苏省特级教师的点评让我醍醐灌顶,但我认为更能触及到我内心深处的是这里的文化——一草一木、一山一水。 “南菁书院碑廊”乍一看像极了某一处旅游景点,可它却真实地存在于“南菁中学”的校园中,让我不得不脑补一张画面——在如此的书院中,在熹微晨光下,书声琅琅,连读书这样的苦差事也顿感诗情画意。而又不得不想到,我们的孩子能闻鸡起舞的,也可以算作勤奋的典范,可相形之下,总是缺少那么一些调调。 还有这校园里的极具历史韵味的石拱桥、碧波荡漾的清澈流水、随风摇摆的垂柳,无不展现出诗情画意,就连那水中嬉戏的黑天鹅,一躬一吟竟像是从教科书中唐诗宋词里跳出来的一般。 “理必求真、 事必求是 、言必守信 、行必踏实”校门正对的建筑上大大地刻着南菁中学的精神,每一个南菁人呵护着、信守着、践行着,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一代代英才。我坚信,我们酒泉的土地上将文化深深扎根,也定能培育出国之栋梁。(酒泉市第一中学 靳小戈) 11月6日,酒泉市骨干教师“南菁”跟岗研修的第一天,恰逢一年一度的第六届全国高中“审美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美丽浪漫的南菁高级中学进行。 从学政厅会场设备的布置可以看出,这是一场精彩的课堂盛宴。最中间摆放着学生的课桌椅,听课老师的凳子环墙摆放,摆布紧凑且合理,处处体现着主办方的细节、精细和用心。我们听了三节语文课,聆听了授课人说课和专家点评。一早上我们都不敢离开座位,因为短暂的离开,你坐过的地方很可能会很快被“补位”。 活动采取的授课方式是同课异构,课例是苏轼的《赤壁赋》。早上的收获沉甸甸的。但给我最深的印象却是他们共有的特点———高学历,年轻化,研究型,专业化。 一是高学历,年轻化。三个上课的老师都非常年轻,都在30岁上下,最年轻的陈彬洁老师,2017年才从南京文学院大学毕业,但她获得文学硕士学位,短短两年多,已经发表论文数篇,并在市级公开课比赛中获一等奖。盐城中学的顾向阳老师,是全国模范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两次获省优质课一等奖,一次获国家级赛课一等奖,并有多篇论文发表。最厉害的是陈晓蕾老师,华东师大汉语言文学与应用学、心理学双学士,南开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多次在国家级、省级高级别的赛课活动中获一、二等奖,并参与了教材编写。他们不论是学历还是成就,都是我们绝大多数老师望尘莫及的。他们在参加工作之初就拥有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起点,在工作之后不久就抓住了展示自己的高平台,并在高起点、高平台之上尽情展示着自己的学识和才情。由此我想到了一句话,越聪明的人,往往越努力。他们就是这样的一群人。这让我感到了迟暮和差距。 二是研究型,专业化。抛开年龄的差距、学历的差距不论,更让我感到汗颜的是专业和理念上的巨大差距。他们是全国教育界的翘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当之无愧的名师,这无关年龄。听他们的课,我有一种船行水上,顺流而下的酣畅愉悦之感。那些课堂中思维的火花,那些深刻的文本解读,那些妙语连珠的表达,那些逻辑严密的思维,那些精妙精细的设计,那些简洁精当的点评,无一不在向我们呈现着教学的艺术。陈彬洁老师只有三个学习任务,一是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赤壁美景,二是赤壁美景引发了苏子与客怎样的感受,三是阅读苏轼在黄州的“一词两赋”和《记承天寺夜游》,给苏轼的心灵画像。三个学习任务呈现明显的层递性和严谨的逻辑性,三个目标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融入了由景到情,由情到理,由读到写,由表到理,由审美体验到审美创造的过程性递进和思维力提升。陈彬洁老师将课堂中的空白艺术发挥得恰到好处,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有时是思维的空间,有时是作答角度的空间,有时是思考的空间,有时是写作的空间,有时是静静阅读的空间,有时是自由朗读的空间,学生在这种自由的空间当中,语言得到重构,思维得到发展,审美得到升华,思路得到拓展,能力得到提升。顾向阳老师的课例设计独具匠心,极有亲和力,气场强大。范读声情并茂,极具张力;文本解读深刻独到,细致精微;师生的交流互为补充,教学相长;课堂推进如水行舟,自在无碍;教学语言亦庄亦谐,启人心智,显示出名师的风采素质。陈晓蕾老师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强大的文本解读的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她以任务群教学为依托,以“养气”为切入点,以文本解读为重点,融广度、深度、效度于一体,连续发问启人思考,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根据课堂灵活调整,最终达成对文本和苏轼精神的深度解读。 思考,将一天的研习所获编织成文字,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说———学习着,真好。 (金塔县中学 李成学) 6日早上有三节各科公开课,是由南菁高中组织的第六届全国高中“审美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授课者既有南菁本校教师,也有江苏省其他学校的专家与名师。三节语文课,上的都是苏轼的《赤壁赋》,应该也是同课异构的思路。由于各科同时“百花齐放”,觉得最好能多多掠美,于是我和小戈老师商量后中间去听了一节班会课。 意料之中,三节课都很精彩,老师们功底深厚,循循善诱;设计精妙,各有所长,令我获益良多。但是,说句也许不太合适的话:与老师们可圈可点的表现相比,南菁高中学生们的表现可谓精彩纷呈、更加令人印象深刻、过而难忘。 无论是语文课还是班会课,无论是老师要求还是自己发言,无论是讨论交流还是总结致辞,学生们都能落落大方、侃侃而谈,举止得体,言辞得当,思考有深度,表述有法度,言辞有温度,逻辑清晰、语言流畅,阳光自信,完全没有词不达意的,更没有吭哧半天不说话的,既令身为语文老师的我自愧不如,也对“南方之学,得其菁华”的校名有了更多的认识,更对孟子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视为君子三乐之一有了感同身受的理解! 仅举班会课数例为证;本次班会课名为“爬好这个坡——建立互助互竞的南菁班级”,是学生升入高二后为增强班级凝聚力与个人良性竞争力而召开的主题班会。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有:其一,整堂班会课不仅程序严密、设计合理、针对性强,关键是全程几乎都由学生完成:学生主持,学生表演(2个情景剧),学生交流(发言的至少有八九名学生),学生总结......班主任只在最后做了不到3分钟的发言。学生参与班会的热情与主动尤其令我深受感染。其二,学生思考分析之深入系统、发言表达之流畅自如,令我既惊又叹!虽然不能排除老师背后的指导,但学生绝非提线木偶,平时肯定有不断的积累与深入的思考。比如,如何提升班级凝聚力?组织委员总结说:“每一个人做好一件小事为凝聚力,一群人做一件大事也是凝聚力。”如何珍惜时间?班长总结认为:“挥霍时间须斩草除根;零碎时间应积少成多;理性切割时间蛋糕(包含三种切割方法);优化时间寻找突破(追求时间的量、质及利用方向)......”如何增强竞争意识?一男生建议:启用“班级英雄榜”。首先定义何为英雄?学生回答:甲说:敢于挑战自己、超越自己的人;乙认为:英雄必须敢于舍弃别人无法舍弃的;丙说:英雄榜上不应该只有成绩......问题并不新鲜,答案也有现成的,但这个班的孩子们以身边的真人真事、用自己热情鲜活的语言、从自身出发的柔情与激情,为这个老生常谈的班会课注入了向上的力量、青春的气息! 南菁高中是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思想会表达;有责任敢担当,有爱心能宽容”这些气质的培养呢?后面又会带给我哪些惊喜?心中不觉对后面进行的跟岗研修有了更多期待。(酒泉市实验中学苏爱) 来到南菁高级中学,这里宜人的气候和优美的环境立刻让我忘记了旅途的疲惫,它就是我梦中的江南名校。大家安顿好行李,便迫不及待的跟着接待我们的贡丹老师大概参观了一下这所学校。整座学校充满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从老校门“三吴才薮”的匾额到南菁书院碑廊,从书味亭到正学亭,无一不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一所好的学校从来不是故步自封,满足于前人的成就。这更是一所充满着朝气与现代气息的学校:整齐的教学楼,气派的图书馆,前卫的行政楼,体现着南菁人开拓创新的精神。这是历史与现代的碰撞,在南菁历史轴与现代轴的交汇处是一座高高的塔。据介绍,这是一座承载着学生梦想与心愿的塔,学生们可以将自己的心愿写下来放入塔中,二十年后再来取出,看看自己的梦想究竟实现了没有。整个学校的布局十分精巧,将学校气质与对学生的期望融合在校园中,融合在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中。这样的校园文化建设值得我们学习。 我在这里发现了一些可爱的小生灵。有人工湖中的水鸭、天鹅,慵懒的南菁猫,还有隐匿的黄鼠狼。它们和校园、师生和谐共生,悠然自得。我没有见过一个学生去逗弄它们。南菁的学生们也很有特点,他们的步伐总是不紧不慢,说话语调轻柔平缓,这里没有急躁,没有喧嚣,世俗的纷扰仿佛离他们很远很远。相比之下,我们的学生则显得那么浮躁和世俗。我想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孕育出这样的学子,才能静下心来读书,潜心学习。果不其然,在11月6日的“第六届全国高中‘审美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我领略了南菁学子的风采。活动从早上8:30开始,我一共听了三节课,分别是南菁高级中学的语文老师陈彬洁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陈晓蕾老师同课异构的《赤壁赋》,以及南菁高级中学高二(5)班的班会课“互助竞争”且不说三位老师才华横溢,单是南菁学子们的表现就让我惊叹不已,自愧不如。语文课上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可以将苏轼写景之句经过自己的加工用散文化的语言表达出来;有的可以结合苏轼生平深刻剖析文章抒发的情感;有的可以联系苏轼同一时期的文章领悟作者的人生哲学,这些孩子身上体现出的正是“有思想,会表达”的南菁气质。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刘毅然老师带的高二(5)班的班会课。刘老师全程一言不发,只是最后参与总结活动,孩子们的表现更是令人惊叹。学生们全程参与了班会课的策划主持,表现精彩纷呈,他们表现出来的优秀的口头表达能力,策划组织能力,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让我感觉到了咱们的学生的差距。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的南菁之行第一天,除了新鲜与惊叹,更多的是一种担忧,我们的孩子什么时候也能有这样的表现。不知不觉中自己肩上的担子又沉重了一份。(酒泉市二中 张阿蕾) 早晨6点钟,我们迎来了一天的学习生活。且不说地理位置的差异,清晨的6点,我们那边还沉浸在梦乡,而这边太阳已经升起,身边的学子已经开始了早晨的第一堂课。 走在校园内,看到匆匆忙忙从身边走过的学生们,让我感叹的不是他们的紧张忙碌,而是从他们身上散发出的自信。同学们之间的交流,脸上的笑容,是一种自信的笑容,见到认识的,不认识的老师,非常自然的问好、打招呼。地面上除了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落叶,找不到一片纸屑、一个垃圾袋。实际上,在昨天晚餐时,我看到许多学生打饭之后,都是提着晚餐的塑料袋匆匆返回教室,我就想看看,今天在校园内能否找到垃圾袋。事实,让我感到很惊叹。我以为是校园的保洁员已经做完了,到七点多时校园的保洁员才开始打扫卫生。此时,让我想到更多的是学生的素养;是学校的文化底蕴,走在这所百年老校内,处处让人感受到文化的熏陶。 作为一个外面来的老师,我在想,如果是我们的学校,我们什么时候才能通过文化的熏陶,德育的渗透,让我们的孩子也能自觉的去践行文明中学生准则呢?我们经常给学生说,不许在校园内乱扔垃圾,可是,几乎没有什么效果。为什么我们不去尝试,通过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美体验美。看看人家的校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我们是否也可以做到呢?比我们空洞的说教会更有效果呢?我们应该始终记得,我们做的是教育,教育的是活生生的人,先教会他们做人,才应该再去求知。(金塔县第三中学 党建军) 静静的坐在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文德楼603的自习室里,来自酒泉七县市区的24位同行们,各自轻悄悄地敲击着键盘。恍惚间,穿越到30多年前的青葱生活,心揣梦想,按部就班,上着晚自习的那个少年的我。一瞬间,似乎不敢大声呼吸,深怕鼻息会将我从这美好的梦境中唤醒,叫我不能以青春的模样,在菁园尽享岁月的静好,追逐和创造最美的自己! 酒泉骨干教师“南菁”跟岗研修(第四期)——我梦中的“黄埔四期”已然着陆。处处触目的是群星闪耀,扑面而来的是人文荟萃,盼望能在渐缓渐衰的知天命血脉中,接受“黄埔”一般铁血淬炼,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和心灵的充实,追求人性的充盈,以此撰文。追问中年的我,应该怎样度过这非同寻常的一段学月?怎样才能接续个人生命的激情和活力,追续个人生命的完整! 11月6日,在百年南菁,被誉为“扬子江畔育人的摇篮”、“最具中国文化情怀的学校”,我们开启了跟岗研修的第一天。 从早上5:30起床,一整天都忙碌而充实。平时下午六点半,我们才走在回家的路上。此时我们已经结束晚餐赶到自习室开始整理记录一天的学习收获。 24位学员个个不肯懈怠,滴滴哒哒,大家认真的记录着,直到22点,才陆续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 流水似的记录到这里,胸中的暗流依然涌动,思绪纷杂翻飞。行走中,南菁追求的“让校园的每一面墙都发出教育的声音,让每一块石头都彰显育人的价值,让每一个角落都散发浓郁的人文气息”学校文化,随处皆是,历历入目。无奈,指端艰涩凝滞,只好以附照片的方式诠释我们在南菁高级中学“追逐于梦,立身于德,有志于学,业精于勤”的青春模样, 从新开始,遇见最美的自己!(阿克塞教研室 冯晓梅)
法人代表:逄奉建 董事长:逄奉建 总经理:张志鸿 董秘:辛青 证券代表:陈树广 姓名 逄奉建 性别 男 出生日期 1962 学历 硕士 国籍 中国 所在大学:青岛大学 所在城市:山东 所在院系: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 逄奉建,男,1962年11月生,材料学博士,研究员,材料加工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逄奉建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化、差别化纤维和粘胶纤维加工工艺及设备等。先后主持完成 “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国家技术创新计划、山东省科技攻关和山东省技术创新计划等科研项目;申请发明专利3项;近年来发表SCI和EI论文5篇。目前作为副组长主持国家“863”计划及校企合作等多项课题。 科技奖励: 1、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2年,第一位; 2、山东省十大科技成果奖 2002年,第一位; 3、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4年,第二位; 4、香港桑麻基金科技一等奖 2004年,第一位; 5、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5年,第二位; 6、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2年,主要完成人。 人才奖及荣誉: 1、首批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003年; 2、山东省第九届十佳青年企业家 2000年; 3、山东省千名技术专家 2003年 董事长、党委书记逄奉建,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粘胶纤维领域技术专家,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理事长。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桑麻纺织科技一等奖……获得以上任何一个奖项都可以成为一个人的终身荣誉,更何况如此高含金量的累累荣誉加身,令人叹服!他就是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逄奉建博士。
温文儒雅的技术带头人、叱咤风云的企业领头人,逄奉建集两种角色于一身,可谓是企业家中的学者、学者中的企业家。这一点,恰恰是山东海龙的幸运。
自主创新篇
旧世纪成功的标准,往往是新世纪失败的理由。如果中国陶醉于今天制造大国的地位,那么就无法成为明天领先的创造大国。自主创新,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已成为21世纪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创新才是中国民族企业由弱变强的根本途径。创新,对于中国所有的企业、政府机构乃至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刻不容缓。
飞舞的风筝腾飞的海龙
提到闻名遐迩的鸢都潍坊,你一定会想到那漫天飞舞、惟妙多姿的风筝,但其实,同样腾飞长空的还有潍坊的另一个骄傲、我国粘胶纤维行业的龙头企业———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
粘胶纤维是以天然木材、棉短绒等植物中提取的纤维素为原料而制成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市场上常见的高档服装、床上用品等大多都含有粘胶纤维成份。粘胶纤维产品性能优良,吸湿性好、染色性好、透气性好,这些合成纤维均无法与之媲美。但相对于棉,粘胶纤维易于纺织加工,易染色,更有悬垂性和柔软性,穿着舒适,同时也可以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添加赋予一些棉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能;其原料纤维素为可再生资源,棉短绒、木材、竹子、芦苇等都可作为提取纤维素的原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合成纤维原料———石油贮藏量有限,且消耗速度逐年递增。此外,从产品环保方面看,粘胶纤维产品易于降解,废弃物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因其优良的性能,近几年国内外市场对纤维素纤维的需求日益增加,年平均增长率达9%,良好的行业前景为山东海龙创造出腾空飞舞的天地。
从名不见经传到行业龙头企业,山东海龙的成长之路曲折艰辛。公司于1996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是潍坊市最早的上市公司,亦是国内粘胶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彼时,山东海龙仅有20000吨的棉浆粕产能,且生产设备和技术都相对陈旧落后。然而,在逄奉建以及全体海龙人的不懈努力下,时至今日,山东海龙已发展成为中国粘胶行业的龙头,总资产达37.4亿元,主导产品由单一品种发展为粘胶短丝、粘胶长丝、棉浆粕、帘帆布、高模低缩涤纶工业丝和无纺布等六大系列百余个品种。
2002—2006年,公司的销售收入从5.8亿元增长到24.8亿元,利税也从1.3亿元增长到2.2亿元,净资产收益率连续五年在行业内最高,多年被评为AAA级信用企业,品牌地位不断提升。其中,粘胶短丝、棉浆粕、涤纶帘子布、帆布生产规模均居国内首位,粘胶短丝、帘帆布为国内第一品牌。在2004—2007年的中国化纤行业竞争力综合测评中,公司连续三次荣获“中国化纤行业竞争力前十强”,成为国内同行业名副其实的领军企业。
创新是企业之魂
2005年,对于国内化纤行业来说是残酷的一年。粘胶纤维市场曾经因新进入者的无序竞争导致价格下滑,累及行业整体利润。在这样的市场形势下,山东海龙盈利能力在业内一路领先。是什么让山东海龙在竞争残酷的化纤行业中挺立潮头?其中究竟有什么“诀窍”?
逄奉建的回答坚定而简洁:“自主创新”
不错,这一切成绩的取得,正是源于逄奉建一向倡导的创新精神。正因为此,山东海龙才会不断在内部管理、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新的超越,进而确立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和行业内的领先地位,企业综合实力由2001年的第五位跃居目前的粘胶行业首位。
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已经成为企业首席执行官普遍关心的问题。埃森哲最近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球83%的高层管理人员深信本企业今后的发展“将更多地依赖创新”。
较长时期以来,我国依赖大量资源环境投入换来了高速增长,但这是不可持续的。创新和技术能力不足成为中国企业的软肋,现在全国企业用于研发的费用平均不到销售收入的0.7%,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只占3‰。很多企业实际上是生产能力的巨人、技术能力的矮人,在市场上受制于人,这是建立在沙滩上的经济。中国企业能否拥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这是中国经济实质性地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中国能够坚定地走自主创新道路的企业并不多,能够自行研制出世界领先技术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而山东海龙却做到了。在科技研发方面,山东海龙从不吝惜投入,公司2004~2006年科技开发经费投入均占其销售收入的3%以上,远高于国内企业的平均水平,科技的高投入为山东海龙结出了累累硕果,居世界领先水平的阻燃、抗菌系列新产品相继问世并实现产业化生产,还有20余项新产品和新技术在储备中,山东海龙已迈上基于技术创新优势上的持续发展之路。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2004年,公司承担完成的“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年产2万吨粘胶短纤维工艺与设备研究”项目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其升级项目“年产45000吨粘胶短纤维工程系统集成化研究”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二十多年来纺织界荣获的国家最高大奖,更是山东海龙坚持自主创新的最好诠释。
“年产45000吨粘胶短纤维工程系统集成化研究”项目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于一体,首创及研发了11项新技术、12种新型装备,研制成功的生产线达到单线产能世界第一,分别比国内老线和国外先进生产线提高35000吨和15000吨,并用研发的节能降耗新技术使能源资源消耗成为最低。自动化控制水平最高,单位产量用工由国内平均660人下降到115人。产品质量也明显提高,最早实现了大容量国产化工艺装备的柔性化生产,项目工艺技术和设备可替代进口,并在多家企业得到推广应用,推广率达到40%以上。然而,万吨投资额仅为引进线的1/3,不仅结束了国内粘胶纤维工艺技术和装备依赖进口的历史,大大降低了项目投资,而且使已推广企业的能源资源消耗、污染大幅度减少,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逄奉建认为,项目的成功研发不仅使山东海龙确立了行业的龙头地位,而且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使我国一举成为世界粘胶纤维生产第一大国和强国,山东海龙也向着世界级化纤领先企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实际上,逄奉建不断向新产品领域拓展的脚步从未停止。作为国家“863”项目阻燃纤维开发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保健性粘胶纤维开发及产业化工程”的负责人,他主持完成了包括阻燃粘胶纤维、甲壳素与纤维素共混抗菌纤维、高湿模量纤维等数量众多的新产品的开发,其中四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两项产品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在逄奉建的领导下,山东海龙科研开发体系日益完善,目前已建成国内唯一的、最完备的新产品中试生产线。截止目前,公司已承担省部级技术创新课题13项,共拥有专利68项,储备(3~5年)的新产品有高湿模量粘胶短纤维、保健型粘胶短纤维、阻燃纤维等27个品种。公司新产品的贡献率逐年提高,已成为山东海龙未来盈利增长的主力。
企业文化篇
众所周知,思想是立企之魂,文化是兴企之本。企业文化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山东海龙董事长逄奉建对此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强做大、百年海龙”离不开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方面,文化是一个企业组织自然形成的、没有写进制度的行为规范;另一方面文化还可以先有管理制度,通过制度规范行为并形成自觉氛围,再由制度简化出来还原而成,文化是管理制度的补充。所以,文化是不可复制的,是一个企业独有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图强、和信致远”
“二十年前,在一片荒凉的土地上,海龙人用自己最朴素的感情、最踏实的干劲,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工厂。二十年后,我们满怀欣喜地迎来了山东海龙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这是逄奉建在海龙企业文化读本《走向卓越》中的开篇语。这句话的背后,贯穿着他对企业管理特别是如何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潜心研究。在逄奉建看来,一个企业的成功,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短暂的成功只能说明一时。精熟世界著名企业发展史的他,在开启“百年海龙”战略构想的同时,更注重实践,事实上,自从他2002年走上山东海龙董事长的位置后,在继续主导企业技术研发的同时,尤其注重加强对企业管理的研究。于是,如何打造出适合并支撑山东海龙发展的企业文化成为他思考的重点。
20年的磨炼,海龙人已经形成“创新图强、和信致远”的企业核心理念。以“创”求“新”,以“为”求“强”,以“和信”求“远大”的信念,足以体现山东海龙对创新、和谐、诚信以及持续健康发展的终极追求。
对人才的培养和科技创新体制的不断优化是体现海龙企业文化的极好印证。逄奉建非常重视对科研人员的培养,目前共有工程技术人员1240余人,具有高中级职称人数占技术开发总人数的60%,大部分已经成为研发环节的中坚力量。合理的激励创新机制又大大激发技术人员的创新热情,“在海龙,因为一个发明,甚至是一条有用的信息,都可以得到奖励,科研人员在这里有尽情发挥的舞台。”一位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如是说。
上下同心百年海龙
七个工业园区、六大系列百余个品种、遍布国内外的营销网络———山东海龙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扎实努力、锐意创新的海龙人。二十年间,他们几乎靠自我积累,创造了诸多科技创新成果,也创造着山东海龙不断超越自己的奇迹。
2007年,山东海龙开始实施西部投资发展战略,与新农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强强联合,合资建设年产10万吨棉浆粕工程、年产8万吨粘胶短纤维工程。其中,年产5万吨棉浆粕项目,是上述两大工程中的首期工程。为了使该项目早日开车投产,由公司派出的项目经理和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来到新疆阿拉尔棉浆粕项目工程现场,面对重重困难,他们没有退缩,而是更加燃起了海龙人那种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斗志,在项目现场的海龙人团结一心,日夜奋战,经过40多天的不懈努力,动力、制浆、抄浆车间逐步完成了设备单机、联动试车。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山东海龙成功地迈出向西部进军的第一步。
身为董事长,逄奉建多次到新疆慰问项目人员,看到了一幕幕感人场景,他被深深地感动着。他说:“新疆园区项目的建设,充分展现了海龙人的风采,证明了海龙文化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能说明海龙的干部员工队伍不愧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能经受住各种艰苦考验的优秀团队,这些正是实现百年海龙的根本所在。”
孕育于浓郁的齐鲁文化之中,汲取着现代文明的营养。“任何伟大的事业,都发端于思考;再先进的思想,如果不付诸行动就毫无意义!优秀的海龙文化,既是我们对海龙长期发展过程的理性思考,又是凝聚人心、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行动纲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逄奉建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诚信铸就永恒
2007年9月11日,中国名牌产品暨中国世界名牌产品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山东海龙的粘胶短纤维、涤纶工业长丝双双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这是山东海龙实施名牌战略、打造诚信形象的成功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讲,诚信不仅意味着产品品牌,还是一个企业品牌的体现。
“信赖源于品质,服务成就卓越”的品牌理念,引导着山东海龙不断优化提高工艺设备技术水平,改进产品内在质量,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着力打造自主品牌。目前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三合一’体系认证。同时,在“丝缕关切,携手共赢”的销售理念下,不断创新市场营销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堪称国内同行业一流,信誉度和客户认可度较高。
逄奉建认为,诚信、共赢、永续发展应是海龙品牌的真正内涵,既体现在公司的产品品牌也体现在企业品牌上。对一个企业来说,首先要树立好产品品牌、创造效益,才有能力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一点,山东海龙无愧于行业领军地位,除了追求自身合理的经济效益外,还维护行业正常的发展,实现相关利益者的共赢。“诚信作为山东海龙的立身之本、行动之源,赢得了股东、员工、客户以及社会的信任,同时为打造百年海龙积累了丰富的‘社会资源’”。
随着企业间的竞争由简单的商品竞争、质量竞争进入到品牌竞争阶段,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战略目标,诚信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山东海龙主导产品在国内外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海龙”牌已成为粘胶纤维行业第一品牌。
未来发展篇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处于现代市场环境条件下的企业,其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长远的观点,要把经营战略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正如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所指出,没有战略的企业就像在险恶天气中飞行的飞机,始终在气流中颠簸,在暴风雨中穿行,最后很有可能迷失方向。
积极优化产业布局
谈到行业和公司的发展战略,“实际上,粘胶产品从来没有供过于求的时候,一直产销基本平衡或是供不应求,行业库存很少,因此不具备周期性的特性。”逄奉建说,“经过市场调研,反复论证,公司未来的战略规划要横向拓宽产品域,纵向拉长产业链,不仅要向全国一流企业迈进,争做化纤行业的龙头老大,还要打造百年海龙,向着世界旗舰企业的目标奋斗。”
在此框架下,向上拓展原料供应并进一步强化原料供应优势、向下与下游各厂商合作,成为山东海龙刻不容缓的选择。因此,新疆棉浆粕项目的启动以及首期项目的顺利投产,显示了逄奉建决策的远见卓识。公司已于今年7月与新农开发签订了合作经营年产10万吨棉浆粕项目,其中一期5万吨棉浆粕项目在今年9月份投产,二期5万吨棉浆粕项目将于明年10月份投产。至此,山东海龙共拥有山东境内的汶上、蒙阴和新疆南疆三个棉浆粕生产基地,意味着山东海龙在中国两大棉短绒基地———山东和新疆完成了自己的原料布局,这对提升盈利能力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
面对业内普遍遭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困扰,逄奉建自信从容,他说:“为了平抑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山东海龙从纵向适度拉长了产业链,横向进行了相关产业和资源类业务的投资。一方面,以粘胶纤维产品为主体,适当拉长前后产业链,保证棉浆粕原料自给率;另一方面,开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纤维产品,并与下游纱线、纺织品、服装厂商合作,合作使用“海龙”品牌纤维定牌进行精深产品加工,并以高端市场和出口为主,争取获取粘胶纤维前后每个环节的利润,抵御产业链单一的风险。”
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继续巩固粘纤行业龙头地位的同时,山东海龙更将眼光投向了粘纤的差异化和功能化发展。逄奉建认为,这是山东海龙产品升级的主攻方向,更是公司以差别化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核心。“加强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差别化纤维的比例,以高附加值的产品取得未来利润的增长是企业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逄奉建说,“公司未来的利润目标是80/20规划,即80%的利润来自20%的高端产品业务。”
谈到差别化纤维及未来发展趋势,逄奉建如数家珍:“差别化纤维一词来源于日本,它是指对常规品种化纤有所创新或具有某一特性的化学纤维。以改进织物服用性能为主,主要用于服装和装饰织物。采用这种纤维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工序,且可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增加纺织新产品。”
他认为,由于差别化纤维的毛利平均在40%以上,利润贡献率远高于普通产品。若本次增发募集资金到位,随着3万吨差别化纤维生产线的顺利投产,差别化纤维产能扩大将使公司的盈利水平明显提高。美国已颁布相关的法律,规定公共场所的装饰材料、床上用品及幼儿、老人服务等必须使用阻燃材料,2007年7月1日已正式开始实施,山东海龙的阻燃型纤维市场空间将因此进一步打开。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追求舒适、高档、保健、自然成为新时尚,人们对衣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差别化、功能化的化纤服用产品具有很大的需求空间。根据相关预测,今后几年中国化纤需求量仍将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
在中华大地上,山东海龙产业园分布山东、新疆两个省份七个地区,如同朵朵盛开的金花,见证着海龙的成长,见证着中国企业在自主创新之路上的奋勇搏击,见证着走向国际梦想的实现。
潜龙在天,遨游四海。“到2010年,山东海龙主导产品粘胶短纤和棉浆粕产能将分别达到25万吨。除了量的扩张,实现质的提升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化纤龙头企业始终是山东海龙的孜孜追求。”对此,逄奉建已有足够的底气和信心。
岁月的结构是:岁(上下结构)月(独体结构)。岁月的结构是:岁(上下结构)月(独体结构)。词性是:名词。注音是:ㄙㄨㄟ_ㄩㄝ_。拼音是:suìyuè。岁月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岁月suìyuè。(1)年月日子;时间。二、引证解释⒈年月。泛指时间。引《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屈_江淮_,犹可得延岁月之寿。”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岁月如流,零落将尽。”唐白居易《重赋》诗:“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此事须从容图之,只要成就,莫论岁月。”鲁迅《书信集·致沉兼士》:“稍积岁月,倘得修正,当奉览也。”⒉指短时间。引《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诸田宗_,负海阻河济,南近楚,人多变诈,足下虽遣数十万师,未可以岁月破也。”《新唐书·薛收传》:“两贼连固,则伊洛间胜负未可岁月定也。”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之重要》:“各国发明机器者,皆积数十百年始能成一物,仿而造之者,岁月之功已足。”三、国语词典年月、时光。四、网络解释岁月《岁月》是由刘江执导,胡军、梅婷、于和伟、王彤领衔主演的都市情感剧。2010年7月11日于北京卫视上星播出。该剧根据小说《沧浪之水》改编,讲述了刚踏出校门的研究生梁致远在遭遇了工作与生活上一系列的困境和挣扎后,从一个有棱有角的知识分子蜕变成鹅卵石男人的故事。岁月(汉语词语)岁月,通常用来指时间,尤其是过去的日子。常用来形容一段历史时期,也用来形容一段生活经历,还经常用来承载人们的感情。它是世间万象的载体,可以容纳世间一切酸甜苦辣。关于岁月的近义词时间时日年华时光功夫年光年代韶华光阴时刻关于岁月的诗词《题阅岁亭·岁月催人老》《岁月·岁月记不得》《哭程伯威·程子音书岁月赊》关于岁月的诗句生命中所有的犹疑与蹉跎仿佛都在此刻现身责问剑气森冷暮色逼人四十岁在举杯之前总觉得还想再说一些什么也许是那次海上的航行也许是那好多个夏夜里我们曾一起仰望过的星群新醅初酿的时光啊竟然都已经是那样遥远那样闪烁着的年代了吗而对着岁月摆下的筵席我们朴素微笑殷勤劝酒仿佛所有蜕下的爱恋与不舍都收藏在语句的背后在举杯之前或许我们都已经明白由此前去再也没有比手中这一杯更醇更美的酒了再也没有比此刻更该一饮而尽的理由无言歌潮起潮落一生也可以就这样慢慢度过可是你一定也会有想起我的时候吧当你的船泊进那小小的港在离我极远极远的北方当风拂过日将落未落你是怎样面对那些已经过去了的和还没有来临的痛苦怎样去面对所有相似的薄暮你一定也会有再重新想起我的时候吧可是你是怎样将过往的航线逐一封锁让音讯断绝让希望暗暗沉没只留下一首无言的歌在荒寂的港口上随着潮起随着潮落中年的短诗如果所有的声音和动作都无法重复我至爱的我们又如何能优雅地谢幕当海洋与月光可以反复用同样的盛装出场的时候为什么只有我们不能"这无法尽兴的一生啊一如那远古的初民绳结一个又一个的好好系起这样就可以独自在暗夜的洞穴里反复触摸回溯那些对我曾经非常重要的线索落日之前才忽然发现我与初民之间的相同清晨时为你打上的那一个结到了此刻仍然温柔地横梗在因为生活而逐渐粗糙了的心中山樱当春来当芳香依序释放走过山樱树下有些遥远和禁锢着的梦境就会重新来临诸如那些未曾说出的话语未曾实现的许诺在极浅极浅的颜色里流动着一种无处可以放置的心情雨夜在这样冷的下着雨的晚上在这样暗的长街的转角总有人迎面撑着一把黑色的旧伞匆匆走过雨水把把的背影洗得泛白恍如岁月斜织成一页又一页灰蒙的诗句总觉得你还在什么地方静静等待着我在每一条泥泞长街的转角我不得不逐渐放慢了脚步回顾向雨丝的深处难题我的难题是在一生里如何保有一种如水又如酒的记忆在多年后那些相似的夜晚里如何能细细重述此刻的风此刻的云和此刻芳草丛中溪涧奔流的声音在向过往举杯的时候如何能每次都微醺微醉并且容许自己在樽前微微地落泪困难真的不在这无缘的一世我的难题是挥别之后如何能永远以一种冰般冷静又火般热烈的心情对你迷航多年前的心事都已在海底如触礁时就被慌张掷下的锚请你切莫再来探寻切莫在千年之后再来苦苦追问触礁的原因所有的痕迹都已被湮灭所有的线索也早已锈蚀仍旧停留在最后一页的只有那一本航海日志年轻的我在弃船之前曾含泪写下"今夜月华如练"悬崖菊如雪般白似火般烈蜿蜓伸展到最深最深的谷底我那隐藏着的愿望啊是秋日里最后一丛盛开的悬崖菊成长的定义如果如果再遇见你我还有什么可以给你了呢一切都已在禁止之列生命严格如阶梯一层有一层的符号和标记为那荒芜了的岁月为我的终于无法坚持为所有终于枯萎了的蔷薇认识你的时候也就刻下你的名字问青山思恋几许岁月有多久记忆便有多久何必幽径谈画你就是一幅丹青何必月下吟诗你就是一首蝶恋花恨你也爱你恨关于岁月的单词youthfuldaysbringsbackmemories关于岁月的成语穷岁累月迁延岁月_岁_月牛衣岁月玩岁_月蹉跎岁月岁月如流岁月峥嵘积岁累月岁月蹉跎关于岁月的词语_岁_月蹉跎岁月岁月峥嵘积岁累月消磨岁月迁延岁月优游岁月玩岁_月虚延岁月岁月如流关于岁月的造句1、岁月吹开了这些零星骨朵,绽放了妍姿艳质。2、老同学,岁月如同白驹过隙,当年活泼可爱的你眨眼间都满头白发了,想不到你变化这么大!3、光阴似箭,岁月如流,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她已成为拖儿带女的人。4、那几年我一事无成,真是蹉跎岁月。5、我们要珍惜一分一秒,认真学习,千万不要蹉跎岁月,不求上进。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岁月的详细信息
因为他害怕那一千万的财务缺口会被梁致远告发,不敢面对可能会面临的处境,所以关机了。其实还有网友猜测闻局长这一举动也许是为了让新局长跟上级领导搞好关系,想要让贤所以关机。《岁月》是一部都市情感剧,由实力派演员胡军、梅婷、于和伟领衔主演,2010年7月在北京卫视首播,这部电视剧是根据小说《沧浪之水》进行改编的,主要讲的是研究生梁致远毕业后面临了种种挑战,不光有百转千回又荡气回肠的爱情,还有工作中遇到的困苦与挣扎,最后从一个初出茅庐、有棱有角的知识分子,被岁月所历练蜕变成鹅卵石男人的故事。闻庆臣是卫生局的局长,为人正直,作风端正,也是梁致远的伯乐。在梁致远刚来单位报告的那一天,被办公室人员冷艳相待的他一眼就被闻局长看中,闻局长发现他身上具有的潜质,并且也认为他是个正直的人,所以对他很上心,栽培他提拔他,在退休时还向市里荐梁致远为正局。至于为什么在开会时关机,网友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因为闻局长对于财务缺口这件事,其实是有个心病的,关机是想试探梁致远是否会跟上级告知这件事。关机之前他明确说了自己就在会议室,所以如果在送上级的时候梁致远知道他关机后仍然来找他,那么就说明没有告诉上级,如果不来找他可能就是说了。还有一部分网友猜测这是因为闻局长想要让贤,为了让梁致远跟上级搞好关系,所以才关机的。
她是看准了对方的基础条件,即便梁志远是偏远农村出生,但是他还是及其少有的高材生。许小曼对自己的贤惠很笃定,不止深受周围人的喜爱,就连”老江湖“闻局长也对她高度认可。她相信自己能够引导梁志远走上一条前景光明的道路。未来属于他们,更属于自己。她不需要靠攀附,就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陪同对方创造属于他们的一片天地。
1、在科技和文明快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驱动人类发展史的燃料,好奇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诚然,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亦是动物的天性。而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在于人能把自己的好奇心进行深刻的钻研、探索,最终使未知的事物转换成已知的,再加以考量,得到可控的工具。试想,人类若是固步自封、坐井观天,而停止了对一切的好奇,盲目地以为“天朝之大,无奇不有”,岂不是要再现满清的惨史了?故而,好奇心是必需的。 3、但是,从反面来说,好奇心,也是需要加以管制的。一切好奇心都应遵守道德、问心无愧。例如现如今大国之间你来我往的“核威慑”,一次又一次的试爆;一次又一次的硝烟;一次又一次撕开孕育我们的母亲地球的皮肤,人类的好奇心不知不觉正张牙舞爪,逐步狰狞。究其原因,是因为好奇心纯洁的本质已被贪婪和欲望蒙蔽。荀况有“人性本恶”之论,大国之间看似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实则隐藏着敌意和威胁,且已经一错再错,无法挽回。这样的后果自然不堪设想。 4、所以,在我看来,只有行稳致远的好奇心,才是可取的。 5、在电影《疯狂原始人》中,一家之主——咕噜千方百计地教导家人“千万不要好奇,但女儿小依却对父亲的告诫嗤之以鼻,尽管出发点毫无恶意,但她的过度好奇也多次险些害她丧命。在世界末日的背景下,水火不容的父女最终也成功达成共识。某种意义上,导演用浅显易懂的动画片向我们揭示了何为正确的、行稳致远的好奇心:在原始社会如此,现如今科技发达的社会亦如此。对未知事物要好奇,也要能好奇、敢好奇、会好奇,但永远不能用生命、用安全来做赌注。好奇心是人类的潘多拉魔盒,审慎保守可以获得无穷的益处,但一旦打开魔盒,好奇心将会引发无法遏制的灾难。 6、那么,这势必牵涉到另一个问题——如何保证行稳致远的好奇心呢?“行稳”,以价值观为圆心,道德准则为半径,勾勒出的圆便是“行稳”的内涵。孔子有云:“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样的圆形便是好奇心的“矩”,它不仅规定了好奇心,同时,也默默告诫我们人类,不要以损害他人、损害环境作为代价。而“致远”,只有通过一颗宁静的心,一颗不被利欲沾染的心灵,我们才能更好地保证好奇心被我们所控制,而非被好奇心所玩弄于股掌之中。 7、好奇有度,行稳致远。让我们从自身开始,在合乎规矩的范围内,把一个问号,钻研为一个惊叹号吧!
宁致远教授1948年底突破蒋管区封锁,奔赴解放区工作,1949年调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工作。1952年调入中央政法干校担任学报编辑,同年底调入北京政法学院(现中国政法大学前身)任教。1987年与江平先生一同评为教授。宁致远教授亲身经历了解放以来的历次政治运动,自身谈不上大起大落,但一路走来经风历雨,人生、事业及学术都经受了考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以来,宁致远教授一直在法律文书教学与研究领域辛勤耕耘,著有《司法文书学》(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1991年获司法部优秀教材奖及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中国司法文书》、《法律文书的语言运用》(二人合著)、《公文知识》、《中国律师文书范本》(主编)等二十余部著作,发表了二十多篇专业学术论文。宁致远教授作为法律文书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对这一学科的创建和发展,竭尽全力。正是基于此,1994年,国家人事部批准宁教授作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发放的政府特殊津贴。宁致远教授不仅仅是中国法律文书学科领域的主要奠基人和创立者之一,而且一直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这门学科之中,从宁教授口中得知,他在九十年代初从中国政法大学教学岗位上退下来后,仍然没有停止法律文书学科方面的研究和实际教学工作,2004年夏天还录制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法律文书课程讲授内容和教学辅导资料,2005年以来还主持了几套法律文书教材的修订工作。宁教授主动让贤一事在中国政法大学和法律文书研究会也传为美谈,从宁教授在研究会的同事口中得知,2004年,78岁的宁教授和原来一批法律文书学界“打天下”的元老主动提出让年轻人来主持,并高高兴兴地把研究会工作移交给了一批年轻的学者。这是对年轻学者一种信任,更是用实际行动对法律文书研究会的一种支持,是一种无声的关爱。宁致远教授主持法律文书学科研究期间,曾经尝试主办过专业理论刊物,八十年代初期,借用外地法律实务部门争取的刊号办了《司法文书写作》,由地方实务部门负责发行,但刊物几起几落,4年之后停办,停办3年之后又办了4年。一份专业刊物就是一个理论研究阵地,就是一个专业交流的平台,有阵地和平台才可以更好地发挥理论的影响和作用。据宁教授回忆,早些年以前刑事判决书中一般不写控诉方的控诉内容与辩护方的辩护要点,当时宁致远教授等在刊物上对此组织了讨论,经过呼吁,后来实务部门将控辩内容写进刑事判决书。谈及此事,宁教授认为法律文书学科研究的作用也体现出对实务工作一点一滴的促进与推动。1964年,当时北京政法学院的上级主管部门最高人民法院一位领导给学院写信,说当时法院的法律文书存在的问题太多,建议学院开设司法文书这门课,宁致远教授等在教研室主任高潮同志的组织下于1964年着手准备材料,1965年开始尝试性讲授,这在当时所有的政法院校里独一无二,可谓开了司法文书学科教育的先河。可惜,随着“文革”的降临,1966年学校停课,法律文书课程停开。“文革”结束后,当时的西南政法学院余继志老师写了一本法律文书教材,尝试性地介绍各种法律文书。后来司法部成立法律教材编辑部,《语文教程》这门课中的法律文书这部分内容开始主要由余继志老师执笔,后来因为法律文书专业学科要求等方面的原因,转而以北京政法学院为主,主要由宁致远教授负责接手担起这门课程教材的编写。宁致远教授最先用写作学的理论来分析法律文书的各种写作要素和亟待改进的一些问题。当时各大学包括当时的中央电大也都采用这本书作教材。电大最初开设的这门课,也是邀请宁致远教授主讲。司法部还曾委托中国政法大学培训了两期全国各政法院校的司法文书教师,指定宁致远教授担任班主任,而今这批人都是各政法院校司法文书课程的教学骨干。在当时条件下,资料缺乏,一点一滴地挖掘积累,逐步探索法律文书的写作特点和基本理论,尽管当时的教材资料今天回过头来再看稍感粗略,但是正是在这粗略的起点上一步步改进,才有了今天法律文书教材和资料的相对精确与相对完备。“现在实际工作中的法律文书写作,整体已经比较规范,但部门和行业之间的协调统一仍有努力空间”。谈及法律文书研究,宁教授认为有些问题还有待相关部门的协调统一。宁教授仅以公、检、法部门文书编号这一很小的例证进行了分析,当前编号排序各部门均按各自一直以来的做法保持着不完全相同的排序习惯,而如果从维护司法统一和体现法律文书严肃性、权威性看,应该进一步统一文书编号顺序,这也是法律文书规范性的必然要求,事实上这种统一无须进行过多的理论认证,也不见得会增加多少经济成本,但作为法律部门及法律职业群体,法律文书制作应该精益求精。用先生的话讲,“法律文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要做的事还很多很多”。回想自己当初起步做研究时,有的部门以相关法律文书是保密材料为由不轻易给学者提供相关资料进行解剖研究,相比之下,当时研究条件与氛围已大为改善,法律文书研究会自身也主动吸收了更多的实务部门的研究者参加。谈到这里,宁教授为学科研究方面这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巨大进步感到由衷地高兴,感叹法律学科研究环境的进步,感叹正是通过无数学者、无数法律专业人员以及无数普普通通的人一点一滴的积累与一步一步的突破与超越,才从一个侧面促进了国家法制建设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阶段性成就。对于法律文书实务现状,宁教授认为当前国内法律文书写作呈现出的两极化趋势应当引起关注。一方面,程式化明显,法律文书中表格形式多,写作内容基本上可以用填空的方式来制作完成。这种一味简单地表格化处理,效率是有所提高,但过于强调效率很容易导致机械地理解和操作法律,这是法律文书制作过程中应该引起注意的一种倾向。另一方面,法律文书写作中学术论文化趋势也有所表现。法律文书中进行充分说理,确有必要,但一个民事案件的判决动不动就是洋洋洒洒二三万字,说理过于细密繁复。“法律文书应该注意说理的精要和决断,避免研讨式的认证”。宁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中国古代一些经典判词,准确,凝练,体现的就是一种文字表达功底和法律的威严,这方面在今天不无借鉴价值”。宁教授认为,法律文书的写作仍然值得我们整个法律职业群体认真体会与思考,并且有一个借古通今的问题。不一定开口之乎者也,引经据典,也不一定言必称希腊,但从表达技巧到表达样式,我们应该从古今中外的优秀法律文书中汲取更多的营养。正是宁教授等无数老一辈法律人的青春与智慧点燃了法律各学科的学术研究火种,也正是他们用平凡而踏实的毕生精力探索开拓出了各学科研究的新的阵地,法律学术研究才有了今天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研究会正致力于提升与超越,特别是办会方向由侧重于推广向侧重于研究转变。法律文书不仅仅是推广和普及一种现成的写作模式,更重要的是要体现法理内容,体现法律的精神实质,这是一个法律学术社团的办会宗旨的超越,更是法律人一种思维方式和观念的突破,正如宁教授八十寿诞时,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研究会发表的一份倡议书所倡导的主题:“让每一份法律文书都体现司法公正!”
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一议论文200字范文:非宁静无以致远,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全国掀起一阵莫言热。而莫言本人在开完一场新闻发布会后便消失在大众的视线,安静创作新作品。 在我看来,莫言便是那只在人迹罕至的山洞中的美丽蝴蝶。人们借诺奖发现了这只蝴蝶,而蝴蝶选择的是退居山洞深处,正如莫言选择远离公众。因为那样的安静环境才适合这些美丽的精灵,适合莫言。 非宁静无以致远,伟人正是懂得寻找宁静才能够成功,而成功也必青睐内心安宁之人。 林徽因曾说:“真正的宁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天依然涛声依旧。”因而真正的宁静是内心的平和,这与“大隐隐於市”是一样的道理。只要内心宁静便能於车马喧嚣的繁华都市有一个宁静之所。 前段时间,於丹北大被呛一事闹得沸沸扬扬。文化超女於丹在端了多年的心灵鸡汤后终於被人轰下台。这似乎很意外,可是却又在情理之中。当年的於丹用心灵鸡汤抚慰了无数人疲困的心,可是近年来她不断商业化,只加汤不加料的心灵鸡汤让人们越来越难以接受。正是於丹在成为美丽的蝴蝶被人发现时,不懂得如何退居深处,如何来保持一颗宁静的心,所以她只能遭到人们反感,最终失去成功。 与她不同的是,红学痴儒周汝昌尽管着作等身却仍躬耕於红楼中﹔“国学大师”季羡林一直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杨绦先生从不开作品交流会,永远都是默默关注这个社会。大师尚且如此,而我们又有何骄傲的资本?我们又凭什麽藐视一切?我们又怎能不屑那一颗宁静之心? 反观当今,当郭敬明充满早恋、贪婪、颓废的作品发行时﹔当韩寒“巴金文采不好”的言论风生水起时﹔当当时明月的着作爆棚时﹔当马诺、芙蓉姐姐在网上受到热捧时,谁能告诉我,我们那一颗宁静的心在哪里?我们现在许多人正在慢慢地失去它,从而变得疯狂与骄傲,变得目空一切。 让我们找回最初的宁静,让我们在内心修篱种菊,让我们怀抱谦卑宁静的心走在社会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视自己为天地间的一粒尘埃,用宁静平和的心看待世界。我相信,低到尘埃,便能开出花来。
岁月依据阎真的长篇小说《沧浪之水》改编而成。
电视剧《岁月》,是根据作家阎真的小说《沧浪之水》改编的。 《岁月》记录了一个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年轻人梁致远如何经历成长的阵痛,艰难而曲折地走向成熟的故事。这其中有青春的躁动,失落的痛苦,碰壁后的圆滑和世故,以及在利益面前表现出来的动摇和妥协。这里有惭愧、有反省、也有对自己灵魂深深的拷问和思索。值得庆幸的是,梁致远最终从朋友和师长身上,看到了作为一个好人永恒的价值。 梁致远是毕业于北方大学医学专业的研究生,他本来想去基层做自己的专业,却因受到闻局长的赏识,幸运地留在了局里。心比天高、没有心计、不会圆滑处世的梁致远刚来局里便四处碰壁,但他却遇到了一个好女孩——防疫站站花许小曼。两人对彼此的第一印象都很好,梁致远被许小曼的美貌和智慧所打动,许小曼则看上了梁致远的高学历和人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梁致远刚毕业就直接留在局里,在许小曼看来他应该是个潜力股。高尔基曾说,”真正的爱情使人向上!”许小曼在为人处世上比单纯无心计的梁致远更胜一筹,除此之外,许小曼在工作上也给了梁致远很多帮助。也许是因为年轻,也许是因为不够世故。随着时间的推移,梁致远和许小曼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比如梁致远太老实,不喜欢讨好和奉承别人;许小曼刚好相反,她不仅圆滑世故,口才也好,常逗人开心。梁致远致命的弱点使得他在事业上一步走错、步步错,最后去了一个“养老”的地方——中医学会。中医学会听起来很牛,实则不然,梁致远在里面几乎是不务正业:他每天用看书、下棋来打发时间,他逐渐由局里一个重点培养对象坠落到低谷,变成了一个重点扶持对象。梁致远桀骜不驯的个性和事业上巨大的落差让许小曼对他非常失望,她最后痛心地向他提出了分手。遭受事业和爱情双重打击的梁致远一度萎靡不振,彻底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直到他在一次感冒发烧去医院打点滴时邂逅了单纯、善良的护士秦梅。在梁致远眼里,秦梅虽然不像许小曼那样美丽动人,但她的性格却是那么纯真、可爱。在这一点上,圆滑世故的许小曼比不上纯真善良的秦梅。在一来二往中,梁致远渐渐喜欢上了秦梅,于是写了一封信向她表白。令梁致远意想不到的是,秦梅也正好对梁致远有好感,于是她就答应了和梁致远交往。在很短的时间内,梁致远见了秦梅的母亲、秦梅的妹妹秦桃以及秦桃的未婚夫周勇祥,然后很快便和秦梅结婚了。当许小曼得知梁致远迅速结婚的消息后,她也许知道自己和梁致远今后不会再有任何瓜葛了,于是嫁给了一直追求她的好男人祝涛,尽管她并不爱他。梁致远觉得自己真是好福气,娶了一个不嫌弃他穷苦的女人。但之后的婚姻生活却远没有他想象的那样美好。自从秦梅生了儿子朵朵以后,她就一改往日温柔体贴的模样,整天在家里埋怨梁致远没有钱和好房子,害得儿子也跟着受罪。有一天,更可怕的事发生了。梁致远和秦梅都去上班了,秦梅的母亲独自一人留在在家里照顾年幼的朵朵。突然家里发生了意外,朵朵的脸被开水烫了,这件事使得秦梅对梁致远更是深恶痛绝,整天不停地埋怨他,和他吵架。内心失落无助对未来又充满绝望的梁致远独自一人来到曾和许小曼约会的公园,他绝望地坐在椅子上淋雨,恰巧许小曼开着车来到公园偶遇梁致远,并把他带到自己的车上。许小曼不停地安慰梁致远,并托祝涛去帮梁致远找寻治疗朵朵烫伤的狼油。经过一连串事故的梁致远终于醒悟了,他觉得日子不能再这样过下去了,他下定决心换一种活法。梁致远开始学会为人处世了,也学会去领导那里献殷勤了。那时的他才明白当初许小曼劝他的话都是正确的,是他的不懂事使他失去了好工作和真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梁致远的内心日趋成熟。他后来还升了职,成了医政处处长。后来,一件事的发生,改变了他的整个人生轨迹。对闻局长一向不满的李科长在于副局长的支持下,联合局里二十几位同志写联名上告信,试图以此推倒闻局长。李科长还找了一向淡泊无为的罗清水,却被罗清水拒绝了。罗清水和梁致远一向感情要好,在闲聊中无意间提及此事。梁致远听后连夜赶到闻局长家,向闻局长报告了此事。很快,联名上告信便被人散发在局里各处。梁致远利用和背叛了一向信任他的罗清水,利欲熏心的梁致远没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罗清水最终决定离开了纷纷扰扰的卫生局,回到老家度过自己的余生。梁致远则一步步升职,最后还接了闻局长的班,成了受人尊敬的梁局长。天有不测风云,许小曼的丈夫因为经济问题被拘留,许小曼也离开了这个令她伤心的城市。梁致远这才感到原来他一直深爱的人是许小曼而非秦梅,许小曼的离去使梁致远的内心痛苦万分。后来,罗清水的突然离世也使梁致远重新回想起自己曾对罗清水的欺和背叛,内心更加自责。在罗清水的葬礼上,梁致远讲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话:“我一接到罗老师的死讯,就想,这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这个问题问了一千年、一万年了,到现在还困惑着我们。我希望大家在闲下来的时候,静心地想一想,到底什么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生活。我们啊,每天忙忙碌碌的,都在为自己着想。斤斤两两、患得患失,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发出一份善意给别人,担一份责任给自己,像罗老师那样做一个平平静静、清清爽爽的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热爱生活,多想想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多关心别人的需要,少计较自己的得失。在大结局时,梁致远说,“不管你站在人生和社会的何种位置上,一个人的良知,他的正直和善良,既是他人生的底线,也是他生存的全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