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论文写作与发表培训小结

论文写作与发表培训小结

发布时间:

论文写作与发表培训小结

学习写作心得体会篇1

光阴似箭,转眼间,四年的大学学习与生活已接近尾声,回顾已逝去的日子,感觉过得还蛮充实,在这最宝贵的几年里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实践还是跟上了岁月的脚步,留住了许多转眼即逝却又很有价值的东西,总算没有蹉跎岁月。然而,在知识的海洋里总是会有很多的方面是自己从未涉猎,仍需努力去学习去领悟的。甚至有些知识可能你只学了一些皮毛的东西,而在实际的运用中却常常感到棘手,就像写作。

是的,我们是从小学就开始学习造句,写作文,但是我们一直学习的都只是一种文学性的写作,只是一篇抒发自己情感的文字而已,但当到了你要在一些科技杂志或文刊这种讲究科技理论追求真实的书刊里发表你自己的科研成果或对于科研的一些见解时,却与你所学过的写作方式却是大相径庭的。因此,当跟邓老师学习了《科技论文与写作》这门课程后发现其实科技写作并不是随意地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而是必须要追求严谨真实,并且还必须要注意遵循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道德的规则。

科技论文是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性工作成果的论说文章,是阐述原始研究结果并公开发表的书面报告,并且是以科技新成果为对象,采用科技语言、科学逻辑思维方式,并按照一定的写作格式撰写,经过正规严格的审查后公开发表的论文。写科技论文的目的是报告自己的研究成果,说明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和看法,接受同行的评议和审查,以图在讨论和争论中渐进真理。因此,撰写科技论文时是绝对禁止抄袭等败坏学术风气的不良行为的。

科技论文写作具备有创新性,科学性,准确性,学术性,规范性等特点。创新性就要求作者在撰写科技论文时必须要注重科学研究理论的新颖性,要具备一定的研究价值;而科学性和准确性则是指科技论文表达形式的科学性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即科技论文的结构严谨、思维符合逻辑规律、材料真实、方法准确可靠、观点正确无误;学术性即理论性。学术性是科技论文同其他科技文章的基本区别。所谓学术是指系统和专门的学问,是指有较深厚的实践基础和一定的理论体系的知识。科技论文学术性是指一篇科技论文应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规范性则要求作者必须按一定格式和要求进行规范写作。如科技论文的参考文献著录应规范,文字表达应规范,语言和技术细节应采用国际或本国法定的名词术语、数字、符号、计量单位等。科技论文要求准确、简明、通顺、条理清楚。

另外,科技写作中一个必须要注意的方面是一定要遵循学术道德规范的规则。科技论文的写作、发表都必须要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这不仅是对原创作者研究成果的尊重,也是自己的学术道德水平的体现。在当今的学术氛围下,树立有利于学术道德建设的道德观念是每个科研人员必须的思想准备。只有共同遵守学术道德,才能在质的层面提高我国论文的水平。

这些都是通过学习了邓老师的课程后所获得的非常实用非常有价值的知识,一定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给我们带来莫大的帮助的。

学习写作心得体会篇2

师德师风引导着教师的行为规范,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道德品质,是所有从业人员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这与教师自身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思想感悟和品德修养紧密相关。正如《论语述而》中所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应是教师终身学习的内涵。所以,我时刻用教师职业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恪守师德师风准则,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经过学校“师德师风”的培训学习,我有几点感悟:

作为一名教师,应闻道在先,言传身教。这里的“道”是指崇高的道德品质和高效的学习方法。作为学生灵魂的塑造者,自身必须有高尚的灵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乡村教师张玉滚扎根山村十七载,把自己打造成“全能型”教师,给山村的孩子送去希望;大学教授黄大年放弃国外高薪,在短期内突破国外严格禁运和技术封锁瓶颈,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女高校长张桂梅,用知识改变了贫困山区女孩的命运,用教育扶贫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像张玉滚,黄大年,张桂梅这样的人民教师,彰显了“大先生”的真谛,他们都将自己的爱国之志融入祖国的发展建设中,他们的言传身教让学生看到榜样的力量,知识不仅改变个人的命运,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国家更强大、让社会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

作为一名教师,应爱岗敬业,刻苦钻研。“花拳绣腿”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专业才是立身之本。个别老师课前不认真备课,上课时没有全局观念,东讲一句西扯一句,导致学生仿如雾里看花;或者过分注重课堂合作探究的形式,看似热闹,实则学生并没有充分参与……这些都是不专业的表现,并没有真正的落实新课改理念,学生也没有取得实效。《教育,诗意地栖居》一书中提到,用“渔”字八步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即“背、疑、问、思、辩、用、创、恒”。学生掌握了这“八步”,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快乐的学习。因此,我认为作为教师,要爱岗敬业,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要保持吾日三省吾身的心态,及时做好反思,秉持终身学习理念,用专业知识武装自己,自觉提高思维和专业能力,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作为一名教师,应道技合一,追求卓越。无数人民教师坚守教育质量,把学生的全面发展看成自己人格和荣誉的象征,他们就是这样具有高尚品格、始终追求卓越的人。在信息化爆炸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看待世界的眼光也与我们小时候不可同日而语,因此作为教师,应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既要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也要学会授人以“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站在小孩子的角度来看待他们遇到的问题,这样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生气”,既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又有助于排解不良情绪。与此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多与他们谈谈心,在谈心的过程中切忌说教,而是多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帮助其树立信心。引导一代一代的青年敢于追梦,汇聚实现民族梦想的中坚力量!

100年前,无数热血青年高举思想的火炬,负重前行,拨开重重迷雾,多少革命英雄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才换来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为此,当代青年教师更应握紧手中的接力棒,爱国爱民,爱岗敬业,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忠实实践者,砥砺前行,甘于奉献,努力做培养时代新人的“大先生”,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恪守师德师风的相关要求,以一颗仁爱之心实现自我价值,展现师者风采!

学习写作心得体会篇3

孙所长首先讲到了论文写作能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我深有体会。当我站在师陶杯的领奖台上,面对台下省内众多的教科研精英的时候,那种职业幸福感特别强烈。短短的几分钟,我的头脑中就产生了无数个念头,一个又一个目标从脑中闪现,那一刻,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xxxx年还有机会参加这种盛会。因此,我体会到了,教育科研真的可以使教师走向幸福。

接下来孙所长从“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注意什么?”四个方面谈了论文写作,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论文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真的很有“大家”风范。幸运的是,孙所长也是学数学的,他提到的“hpm、高观点、数学实验、数学情境、非连续性文本”等写作方向给了我很多启发。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不厌改”刘科长也经常这样给我们培训,我自己也深有感触,我的获奖文章就是通过一遍又一遍的修改,才慢慢成型的。对于文章中和其它论文相似的部分,我也是寻找自己的句子表达别人的观点,听了孙所长的讲座才明白,原来这样也是可行的。

最后,孙所长讲了“注意什么?”从理念、选题、写作、修改、投稿五个方面展开阐述,每个方面都用了一个四字词语,非常鲜明清晰。最佩服的是孙所长对教育科研的执着与研究热情,他一年能发表十几篇文章,真让我们感到惭愧,我们以后也要不断努力,回强学习,让自己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学习写作心得体会篇4

思考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而思考之后的收获又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与欣慰,经过章老师的讲解,对论文的写作有了初步的设想,知道了一些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

一、选题要准确。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论文写作也是一样,选一个恰当的题目是写好论文的关键之一。万事开头难,就是在选题的时候,要考虑好多的因素,既要符合理论的发展趋势,紧跟时代的步伐,有一定的新意,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又要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自己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的沉淀,或自己感兴趣。在选题时一定要进行深入的论证,选题要适中,既不要太难,自己没法写下去,又不能过于肤浅,研究价值不大。这就是要结合自身情况,量体裁衣,选一个符合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命题,题目一旦论证确定,就要树立目标和信心,坚定的写下去,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在所难免,我们只有进一步调查研究,寻求解决困难的办法,切忌朝三暮四,犹豫不定,切忌中途换题,临阵换将,就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中途换题,这样会分散自己的精力,一定要相信自己,选定的题目是有科学依据的,自己有能力有信心写下去,这一点,信心最重要,这是我们论文写作的动力和支撑。

二、研究思路要清晰。

题目选定了,我们就围绕论文进行深入的论述,思路最重要,思路决定出路。论文写作,总有一个思路,是按时间顺序,历史发展顺序,战斗行动顺序,还是逻辑顺序,这根据自己论文的实际情况而定,只有做到研究思路清晰,才能围绕主体开展论述,这也是从总体上对论文的一个把握,不会让论文写作偏离主题,做到形散神聚。根据研究的思路,我们可以列出论文的各级标题。

三、观点要鲜明。

论文写作过程中,要善于用简明扼要的话总结自己的观点,要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就是在论文的三级标题之间对自己的观点要有所体现,切忌把观点隐藏在正文中间,要做到读者看了你的纲目,就知道你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观点。切忌人云亦云,泛泛而谈,说了半天,不知道要表达什么意思,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为我们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服务的。

四、论据要充分。

论文论文,重在论证。而论文的重点在于解决“为什么”。

论文不需要像教课书一样面面俱到,可以不完整,但一定要亮出自己的观点,把道理讲明白,为什么是这样的观点,论据一定要充分,我们可以采取讲道理,摆事实,举例子进行论证,古今中外,历史的,现在的,未来的,都可以用来论证,论据充分了,我们的论文才显得丰满,论点才能站得住脚。

五、找准自己论文的创新点。

论文的创新点或进步点,就是你论文的闪光点,也是你论文中最核心的地方,这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深入的思考,要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举措,创新点的优劣,从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你的学术研究水平和论文质量,也是你论文答辩时必须重点汇报的东西,这也是吸引专家教授眼球的东西。

六、合理借鉴和引用他人的成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就是在占有资料和文献的同时,要借鉴他人的强处,进一步进行研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看的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在论证的时候,一般可以采用归纳、总结和演绎的方法,当看到几个相似的观点时,我们可以进行归纳和总结,找出它们的共性,得出它们的规律,那就是自己的观点。从他人研究的一个内容,我们可以进行联想和演绎,是不是对我研究的东西也可以引申,可以借鉴。在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时,一般要遵循一个原则,引用了人家的论点,就不能引证人家的论据,引用了论据,就不能引用论点,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七、详略要恰当。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文章篇幅不在长短,有新意就行。在论文写作中,千万莫以字数论英雄,字数只是个门面,关键是内容,在论文创新的地方,应该重点论述,论文中其它部分要恰如其分,详略恰当,有张有弛,重点内容,浓墨重彩,相关内容,蜻蜓点水,切忌一碗水端平,我们要学会弹钢琴。真正一篇好的论文,就像你见到的一个美女一样,添之一分太肥,减之一分太瘦,恰到好处。而不是在凑字数,可要可不要的东西,坚决删除,别留着占版面,浪费读者的时间。

八、文中脚注和参考文献要全面。

在论文写作中,不可能不引用别人的观点,不过论文写作中标注出来了,这是研究的需要,不能算抄。但一定要有下注,要标明文献的出处,具体到页码,不然很容易有抄袭的嫌疑。一般在引用中,不能出现大段的引用,最好是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把意思表达出来。

学习写作心得体会篇5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只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教育家斯霞曾经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穿戴都是学生私下议论的话题。为人师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应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学生的表率。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书育人是师德师风的关键。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

师德师风不仅是教师个人问题,也是教师群体问题。个人师德师风不好,虽然有时会在小范围里造成一个臭鸡蛋毁了一锅汤的坏影响,但毕竟还只是小范围的事。教师群体如果风气不好,特别是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沆瀣一气,其危害性就大了。这时的师德师风问题就演变为整个教育行业的道德问题,这时的不良师风就演变为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了。

这些年来,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教育行业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大到学校乱收费、吃学生、拿学生,小到教师个人贪占学生,一度成了一种极坏的社会风气。可见师德师风问题是与行风紧密相关的,而行风又与世风相伴相随。一般说,世风日下,必然行风日下,行风不正,必然师风不正。所以整顿师风必先整顿行风,整顿行风必先整顿世风。而特殊说,由于教育行业对后代的影响超过其他行业,因此,有时师风正,也可带动行风,行风正,又可影响世风。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师德师风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综上所述,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教育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由此可知,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施加大的影响。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

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在制度约束的基础上,也需要广大教师提高自律意识,自觉改正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良习惯,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

我认为要提高自身的师德师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尊重学生每一位大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把学生平等看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

-----努力进取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

-----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

以上是我对师德师风的一些学习体会。我将坚持不断的学习,使自己能在不断更新的知识中汲取营养,能够把自己所学奉献给学生,更会在道德和作风方面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本文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吴菡同学在教管博党支部与教育博士临时党支部共建活动的经验分享整理而成,分享内容由吴菡同学的写作体会和叶富贵老师《中文学术规范与写作》课程的课程笔记组成。

一个好的idea离不开广泛的阅读,广泛的阅读经典专著和相关研究领域的文献。此外,做到跨学科涉猎,融会贯通,例如社会学、管理学领域的专著, 注意积累理论框架 。其中,阅读经典专著的优先级大于阅读文献。

通过专业书籍、相关课程和在线资源积累研究方法。

此外,关于阅读方法。阅读专著时,忌囫囵吞枣,求量不求质,既要借鉴,也要内化。借鉴即为多做读书笔记,记录经典/独到的观点。(注意记下页码!)内化即为对有价值的观点进行整合,注意对比和延伸。

阅读文献时,做好文献管理,析出核心/经典文献,善用Endnote、NoteExpress等文献管理工具,并对重要文献进行整合(如列出表格)。在读文献时,从标题入手,关注研究方法、理论框架、行文结构(逻辑)、用词(白话or典雅),把握文献的写作节奏。此外,关注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定位经典文献,了解领域概况。学习、模仿经典文献的写法。在引用相关文献时,随手标注出处/页码。

选题时,要有问题意识,并兼顾创新性。所选题目应该具有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可以研究,二是值得研究。

在选题时,着重思考如下问题:

先列提纲(标题),理清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再写作。此外,在写作之前,确定文章的大概字数,以及每部分所分得的字数,做到各个小节的内容大体相等。

文章标题的作用是高度概括论文主要内容、强调论文的研究方法、突出论文的主旨和核心论点、表明论文研究和写作的目的等。

文章标题的类型包括:描述式、问题式、比较式、对比式等,

好的标题的标准:准确、简练、清晰、陈述明白、引入关注等。

在写作时,可以到知网翻阅与研究主题或使用研究方法类似的文章,模仿别人的标题的形式、用词等。

(部分内容整理自叶富贵老师《中文学术规范与写作》课程)

一个理论能被证明成立,就具备预测、假设和指导作用。理论在于整合存在的“事实”,将这些事实整合并赋予其意义;同一事实可以用不同理论来整合,不同理论就同一事实产生的不同解释和意义,引发更多的研究。所以,在文章中应用的理论,可以起到框架的作用。

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都需要依托理论,一方面是提出研究假设、构建分析框架,整合资料、解释资料,赋予资料以意义;另一方面,也能验证理论、回应理论、完善理论,或者生成新的理论。

这里所指的理论不仅是指具体的某一个理论,还可以是多个理论的有机融合,也可以是基于现有理论构建新的理论框架。

值得注意的是,在论文写作中(特别是小论文写作),尽量不要用过于宏大的理论,中层理论和小理论是较好的。

(部分内容整理自叶富贵老师《中文学术规范与写作》课程)

关于研究方法的总的原则是:研究方法(工具)为研究问题服务;了解多种研究方法,选择自己认可的研究范式和自己能够驾驭的研究方法,做规范的研究。

研究方法要注意:1)研究范式;2)研究方法:量化研究、质性研究、混合研究、思辨研究……3)数据收集方法:田野调查、问卷、访谈、观察、政策文本、文献、德尔菲法(专家调查法)……4)数据分析方法及数据分析软件。

(1)文献综述的概念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特定主题有关的文献的综合和解释。当你进行文献综述时,你要确定一个研究问题,然后用系统的方法,对期刊文章、书籍和其他文献进行书面总结(这些文献描述了知识在过去和现在的状态),通过搜索和分析相关文献来寻求答案。

文献综述是将文献表达为一个发展线索,一条看得见的清晰的河流,一个理路、进路。文献综述的重点不是罗列文献,而是按照自己的意图、想法把文献排列组合。

(2)文献综述的目的与特征

文献综述的根本目的和目标:1)了解和掌握研究领域和问题的前沿知识;2)了解已有研究的矛盾、冲突、不一致、空白;3)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并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是制造问题,寻找空隙、发现矛盾,比较、对比、分析不同文献的矛盾、冲突、不一致、空白,分析不同作者、文献之间矛盾和不一致的地方,从而寻找自己研究的空间。

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不是报道性的,而是持批判性立场的批评、辨析。

文献综述的范围:最早的、开创性的;最权威的;研究转向的;最新的;理论的、方法的、问题的、观点的、材料数据的。

(3)文献综述的范式

有3种范式。一是编年式,按照产生时间写,需要把握时间脉络。二是主题式按照子问题的几个方面来写。三是漏斗式,逐渐聚焦,从学科内的普遍性问题向自己研究的问题过渡。

从个人的经验看,可以先按照编年式写,然后改成主题式或者漏斗式。

(4)常见问题

一是罗列堆砌,没有线索理路。文献综述一定要有一个逻辑,例如:归纳、演绎;由大到小,由小到大;由一般到专门;纵的、横的;理论、政策、现象;正反……

二是肤浅表面,没有对文献和问题深入理解。

三是片面偏颇,没有全面系统梳理和分析文献,不当处理文献。

四是引用过多,大段大段引用,或一个文献引用多次。即使引用,也要转换成自己的话来说。

五是评价不当,全面肯定、过度否定都不对。

六是评论过度,文献综述的功能是引出问题,要辨析,但不是论证。也就是说,不需要把自己的观点提出来,只要暗含观点,否则正文就容易没有新的内容和观点表达了。

(内容整理自叶富贵老师《中文学术规范与写作》课程)

论文发表有6点值得参考的地方,一是善于利用课程作业。二是反复打磨 / 隔一段时间再回看。三是重视同行/专家评议。四是了解期刊栏目/特色/层次/审稿周期。五是认真对待审稿人的建议。六是拒稿是常事,要有平常心。

sci论文写作发表培训会议小结

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是展示研究成果与研究能力,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的重要途径。如需发表SCI期刊论文,联系我,希望能帮到您

国内的容易些,国外的规定较多,一开始实验设计就要注意,我对医学的了解,不知你是哪个专业的?

1.首先我们在写sci论文前要先确定大概的研究方向,是要发表关于理科的呢还是关于文科的呢以及想要发表的杂志。如果是要发表理科的就投sci,如果是发表文科的就投ssci。

2.确定了大概方向后我们就要开始准备详细方案了,展开实验,多整理计算或者实验结果,随时做随时整理,比较自己的结果和文献中有什么不同。整理数据的过程很重要,数据要系统,真实,作图要做的漂亮,美观。

3.实验数据整理完接着就要编写文章了,在写的过程中还可以看看是否有需要补充的数据。看看文献都是怎么写的。

4.写完论文就需要我们对论文进行润色、修改。SCI论文修改雷区,这个修改是要一边看文献一边修改论文,一遍一遍的改,只有反复修改过的文章才不会一投就被拒。

5.论文修改好就可以投稿发表了。

sci期刊论文若想要发表,就必须将论文发表在期刊上,一定要通过正规期刊发布自己的论文,另外期刊是能被知网收录的。

浅谈结果是SCI论文写作的心脏结果是论文写作的心脏,是论文所欲传达之讯息的依据,也是绪言所陈述之问题的答案与证据的所在。实验观测所得的结果通常是数据,须将之数据化和图表化,但数据(值)是0至9的整数或带小数点的组合,数值本身并无意义,但数值的相对大小和变化却蕴含着重要的讯息,适当地利用文字以逻辑的顺序叙述之,使其意义有条理地呈现。叙述实验的结果不一定要按结果获得的时间顺序,也可以从容易被解释的结果开始。通常先叙述主要的结果,再描述次要的发现,至于这些结果或发现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则留待讨论部份再予评析。未预期的负面结果如有特殊的参考意义也应一并陈述。在以英文叙述时,句子的动词或助动词要用过去式,因为所叙述的结果是在写作时的过去时间已产生的事了。实验数据的表达可用绘图或编表,但究竟是选用图或表来呈现较好则视实验数据的性质和含意而定。图可清晰地表现及简化实验的结果,并显现实验参数变化的规则或不规则、集中或分散,变化趋势及相关与否等特性。如欲表达这方面的意念,则图优于表。论文写作但是,表可以节省版面的空间,有利于多层次的数据之整合。图之说明(legends)要另页打字,附加在参考文献之后及表前。图的大小和图上的坐标和坐标上的数字、文字和图标线条的大小比例要适当,使之在出版时缩小翻照仍能清晰显现。投稿时,图是以照片(通常为5×7吋,最大不超过8×10吋)随稿交付;少数杂志也接受同大小的雷射印出图。至于表则是每一表在新一页,也是隔行打字,加有标题及批注(footnotes),表内除了行栏小标题以横线隔开外,其他的数据间不可以内横线或内直线隔开。要注意有些期刊对图或表内的符号形式有所限制与规定。不管选择的是图或表,实验数据都要经过整合以正确地反映和传达数据的含意,并使读者一目了然。在正文内阐述图和表内的结果时,不要重复地引述表内的数据,因为数据已在表内列明,读者很容易就看到了,但图的数据如属重要者,则可以叙述,因为图上的坐标无法标示准确的数据。相同的数据不可重复地出现在图和表上,若数据能整合成一表或一图而呈现清晰且具体的概念或结论则应加整合,避免过多零散或残缺的图或表。实验的数据以直接测量所得的或再经过整合后的数据为主要的数据(primary data),而经计算所得的数据则为次要的数据(secondary data),但衍生的数据 (derived data)如GFR, cardiac output等仍视为主要的数据。次要的数据并非不重要,论文写作其重要性视数据的内涵和解读而定,计算所得的百分比变化、差值或比例如果没有同时地呈现基础值或对照值则无意义。另一方面,数值如有小数点则应取适当的有效数字;如整数值已上百成千,则其小数点后的数值已微不足道而可忽略不表。在陈述结果时常会比较两(多)组或两(多)种实验状况下所得之数据的差异,当然,交互选用这些字时还要注意该动词是否适合于所叙述的事物性状。这些动词的交互应用,再加上以妥当的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来描述,可使句型的变化与写法更加多端而不致于令人读之味同嚼蜡。sci论文修改润色翻译发表,基金申请咨询,课题设计,科研设计,标书设计,实验设计,实验外包,实验委托,专利申请,数据统计,课题整体服务。联系电话: qq:2862251439 何先生!网站:

sci论文写作与发表培训

没什么技巧可言,平时多积累,写作就是讲故事,怎么讲的引人入胜,让别人接着看你的文章,看了后觉得有道理,这就是这篇文章的意义和创新性。摘要很重要,很多人搜索文献时只看摘要。我平时审稿时也先看摘要,摘要写的可以就继续往下看,否则就印象不好,该文章的接收可能性就大为降低

医学SCI论文的写作与发表技巧。SCI论文是指发表在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收录期刊上的论文。 SCI 是国际著名的3大检索系统之一。全世界出版发行的科技期刊有20多万种,但被SCI 收录的杂志只有 8005 本,其中,口腔医学类杂志仅有 74本因此,SCI 收录的杂志是真正的精品杂志,发表在这类杂志上的论文,水平普遍较高,SCI论文是反映一个人、一个团队学术水平最可靠的指标之一,也是创新性发现的体现。 SCI 论文是评价科研以及临床水平和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撰写与发表 SCI 论文,对交流科研及临床成果、体现其价值和参与国际竞争显得尤为重要,口腔医学SCI论文的写作与发表技巧。论文撰写前的准备科研设计及选题选题需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可行性,即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好的科研设计,选题是关键,要目标明确,依据充分,充分体现创新精神,并最终能解决科学研究或临床实际问题。选题的创新分源头创新和跟踪创新,大多数科研以跟踪创新为主,在原有理论或方法等基础上进行改进、补充或革新,如通过临床实践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或通过查阅大量医学文献综合分析,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选题的创新观念需要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科研执行(1)制定研究方案:(2)预试验(3)计划调整医学SCI论文的写作与发表技巧:围绕论文标题,集中取舍实验材料,尽管实验观察是按原定实验设计进行的,但当实验结束时,在资料上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原设计选定的项目或指标,观察充分,数据完备;②项目或指标发生偏差、离散或不够充分;③有的项目或指标意义不大,有的出现原设计没有预料的数据和现象。 因此资料需要根据论文阐明科学假说及分段观点。保持分组材料之间的层次及内在联系 实验和观察到的数据、图表资料。医学SCI论文的写作与发表技巧:整理参考文献,查阅参考文献,分门别类,归类整理。把与研究题目紧密关系的内容摘引下来,注明文献出处、作者、题目、杂志的名称、卷、期、页数、年份等,以备后用。医学SCI论文的写作与发表技巧:提炼观点,明确结果,提出结论。拟定提纲,可将研究者的思维逻辑、学术观点和实验材料等,按撰写论文的程序,简明而系统地展示出来,以免撰写时遗漏。这是实验性研究论文提纲的项目。 在临床研究中,常用病例分析和病例报告来总结观察的结果,形成文章。 其内容包括:(1)标题;(2)前言;(3)病例与方法(对象与方法, 病例报告);(4) 结果;(5) 讨论;(6) 结论;(7) 参考文献。 所以,拟定论文提纲,实际上是对所从事的科研工作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和构思的过程。

一、选题阶段:在问题意识下框定研究领域确定选题是撰写学位论文的第一步,对学位论文有决定性的意义,“题好文一半”,选择了一个好的论文选题,就等于论文完成了一半。确定学位论文选题是学位攻读者独立研究的开始,是个体创造性的思维过程,颇具挑战性。1.要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要找到一个好的学位论文选题,必须要有强烈“问题意识”,用敏锐的眼睛去发现问题。 牛顿和瓦特的例子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牛顿从树上掉下的一个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成为 17 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 而瓦特则从水烧开后水壶盖跳动这样一个人们熟视无睹现象中受启发,进而发明了蒸汽机,引发了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大变革。研究始于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 虽然确定一个好的论文选题对于所有学科的学位攻读者同样重要,但对于攻读人文社科学位者而言,问题意识更为重要。因为人文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客观,学术前沿比较清晰,并且研究的是一种确定性事实,以规律的形式出现,因此研究的问题相对比较明确。而人文社会科学探究的是社会事实,而社会事实作为人有目的行为的产物,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结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要关注偶然的事实,探索必然的规律,其研究对象相对复杂,涉及的因素众多,且交织在一起,往往还涉及价值问题。因此,人文社会科学的问题更具有隐秘性,更要有强烈的问题前设,带着一双探索的眼睛,发现社会事实背后的因素。2. 要有“创新意识”创新是学位论文的灵魂,是评价学位论文质量与水平的主要标准。 “创新”指的是对某一领域的知识发展做出原创性的贡献,可表现在探索了未知的新领域、文献资料的新发现、观察问题的新视角、新概念术语的产生、研究方法的新探索、学科知识的新融合,理论观点的新突破等。在选题阶段,对于自己将要主攻的研究问题能够达到怎样的创新目标要有一个基本的估计。 换言之,要对自己的研究能力、研究条件以及可能达到的研究结果有一个比较理性的、明智的判断。 要不断地反问自己:与其他研究者相比,我有什么样的优势,可能做出别人做不出来的东西,从而形成创新点?作为一个长期从事高校业务管理部门工作的一线管理者,我的实践经验可能是个优势,但理论功底不够深厚,要在理论创新上做出成绩相对困难。 那么,选题从实践出发就比较切合自己的实际。如果选择自己从事过的工作,学位论文写作就会轻松一些。原因是: ① 对这些领域比较熟悉,背景知识了解较多; ② 对操作中的实际问题有感性认识,尤其对其中的矛盾有较深的体会; ③ 以相关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能比较便利地获得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可能在资料积累上有所创新,能做出别人做不出来的东西。这样,在自己曾经做过的工作中去寻找问题就比较恰当。3. 关注研究意义在选题时要关注研究意义,如果选题没有多大意义,花再多的精力,研究得再好,也没有多少价值。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理论价值体现为理论上的突破,表现为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新创造,或对于学科内某一理论问题具有补充、整合或派生意义,为人类的知识积累添砖加瓦。实践意义指的是能否对解决现实问题有所帮助,为经济建设与社会繁荣发挥积极的作用。 研究意义集中体现在回答这样的问题上: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我对自己的工作经历进行了反复扫描,最后落实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上。因为,作为从精英型高等教育到大众化高等教育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影响重大而深远。 同时,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又是一个饱受争议、引起强烈社会反响的焦点事件,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就很有意义。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并关注研究意义,带着这样的前设去有意识地寻找问题,实质上体现了做学位论文时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兴趣、能力、可行性等。 综合以上几方面的考虑,我大致框定做“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研究”,但到底研究本科评估中的什么问题,还是朦朦胧胧的,不是很明确。二、综合考试阶段:逐步聚焦研究问题综合考试阶段是研究问题的逐步聚焦过程,可分为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和挖掘问题等步骤。1. 通过文献综述寻找问题问题就是理论疑难和实际矛盾,因此,寻找问题的途径无非二条:实践途径或理论途径。无论是理论途径还是实践途径,进行文献综述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文献综述就是围绕着研究问题,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梳理出这个研究专题的学术发展,用概括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学术谱系图”。同时,要对所涉及的问题及其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和鉴别,发现现有的研究尚未涉及的领域,或者他人尚未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研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做文献综述最能从学术内在机理上体现出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这是一个边梳理、边学习、边思考的过程,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工程,要大量阅读资料,反复研读重要文献,透彻理解前人的研究思路和独创性结论,并琢磨前人的研究策略,思考自己研究问题该从哪些切入点开展。完成了文献综述的写作,学位论文选题的研究问题、创新点、研究意义等都会逐渐清晰起来。为了完成综合考试必备的文献综述,我对二十几年来我国评估研究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研究议题、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等方面进行了分类概括与分析。 结果发现,从研究议题而言,评估制度、评估技术研究是热点,而多学科视野下的研究比较缺乏。 从研究层次而言,宏观研究较多,中观与微观的研究较少。从研究方法而言,思辨性的理论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较少,而既有特定的理论视角,又有实证研究支撑的专题研究还相当缺乏。为此,我认为从社会学视角聚焦在大学这个中观层次上,这个研究视角在现有的评估研究中尚属空白。 我的导师有社会学背景,我自己曾任地方院校评建办副主任,具备研究该问题理论与实践的有利条件,从这个角度开展研究具有可行性。社会现实是问题的源泉,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思考是找准问题的关键环节。 我收集社会各界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反响材料,包括网上言论、报纸、访谈录、“两会”提案等,对这些具有强烈感性色彩的言论进行归纳和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被评院校以“全民大动员”方式形成的评估运动,采取的一些错误应对策略是评估工作遭到诟病的焦点所在。至于为什么被评院校会比较普遍地采用这种应对方式,仅从评估技术角度恐怕难以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但评估方法应该是引发这种现象的内在根源。因此,我对世界评估发展的历史、评估模式和发展趋势进行文献综述,尤其分析评估发展的历史进程,对测量 → 描述 → 判断 → 建构四个评估时代所反映出来的价值取向、不同的价值取向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试图为评估在现实中的疑难找到理论依据,也为我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世界评估发展史上找到坐标定位。这样,通过做文献综述,分析理论疑难和实践困境,所要研究的问题有“呼之欲出”之感。2. 从社会现象中发现和聚焦问题从社会现实中发现问题,关键在于抓住核心问题,此外,还要剥离次要因素,限定范围,将问题聚焦并简化,并且用十分简练的学术语言清晰地表述出来。这是一个从表象问题向实质问题的转化过程,也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过程,更是一个从经验到理论的升华过程,需要多视角下的灵感迸发。完成文献综述后,待研究的问题时刻萦绕在心头。这期间,我与导师不断地沟通,也和相关人员,包括老师、同学、涉及这个问题域的人员进行多方交流。 或者说只要能逮到人,对方有可能听我讲,我就不断地叙说,把自己的大概研究思路讲给他(她),看对方的反应,之后再将反馈意见详细地记录下来。感谢北京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 被我缠住的人对我这样的行为都非常理解,且乐于奉献自己的观点。这些交流者开阔的视野、充足的知识储备、丰富的研究经验、深刻的见解是巨大的财富!多方反馈的观点给了我莫大的启迪,也斧正了自己的前设。 经历了“头脑风暴”的洗礼,一个概念——组织化动员蓦然出现了! 这个概念很好地概括了大学在评估时的组织行为,正是这种组织行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3. 在理论视角下挖掘和细化问题在实践基础上抽象出“组织化动员”概念后,还需要在理论视角下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和细化。经过深入思考,我提出了这种奇特社会现象的三点悖论: ① 与大学组织特性形成鲜明比照。大学被称为“松散的结合系统”、“组织起来的无政府联合体”,但评估期间大学变成了军队,具有统一的意志和强大的“战争力”。 ② 它与我国社会发展趋势不一致。 “运动”是“总体性社会”运作的基本方式,但改革开放后,社会动员逐渐淡出中国,以法治为基础的治理渐成常态。 但在评估期间,高校处于非常态,运动范式再现。 ③ 它在世界各国大学评估实践中几乎没有同例。 外部介入大学评估是世界通例,但国外大学未出现这种应急性应对外部评估的现象。针对这三个悖论,我集中研究大学“组织化动员”的产生机理,即“为什么要组织化动员”? “如何进行组织化动员”?研究问题进一步细化为三个子问题: ① 为什么我国大学在评估时会出现“组织化动员”? 这种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有怎样的结构性条件? 其动因又是什么? ② 大学内部“组织化动员”如何实施?其动员方式、阶段和特点分别是什么?③ “原子化”的个体为什么会被动员起来?他们对“组织化动员”的反应如何?有哪些矛盾与冲突?“组织化动员” 式的评估对被评大学的长远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当确定用“组织化动员”作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研究的主线时,我的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才真正地确定下来。无论在答辩时还是课题申报预审时,不同的专家比较一致的反馈意见是:研究的问题意识很强,研究视角新颖,选题很有意义,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组织化动员”的概念。三、开题阶段:综合设计研究问题到了开题阶段,就要对学位论文选题做好研究设计,包括确定相关理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等。在这个过程中,我对选择理论、确定研究对象和琢磨研究距离体会最深。1. 选择理论学位论文必须要有理论支撑,没有理论的论文是没有深度的,称不上是博士学位论文。 但是,因为我的研究问题源于现实问题,而现实问题是综合性的,非学科性的,这就决定了要选择一个针对性的理论难度较大。 另外,我的问题又源自本土的社会现象,要特别警惕西方理论的适用性。 最后,我选择以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理论作为理论基石,原因在于: ① 它的理论核心,即结构具有制约性和使动性,我们在受制约中创造了一个制约我们的世界,对我的研究问题有较好的解释力。 ② 这是一个综合性理论,融合了社会结构制约性和主体行动能动性两个方面,包容性较大。 ③ 这是一个形式模型,所以才具有超越不同社会结构形态,对研究具有一般性的指导意义。换言之,这个西方的理论用来解释中国的本土问题还是适用的。2. 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选择最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这样,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度解剖,就能形成对这类现象较为深入、详细和全面的认识,起到“一叶知秋”的作用。对于本科评估“组织化动员”而言,地方院校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组织化动员”表现出最强烈的动机和最发达的形态。 而我作为一名地方院校组织评估工作的主要成员,具备“解剖麻雀”的便利条件。而且,本研究侧重在“组织化动员”的过程剖析,而这个过程通常是隐匿在文本之后的,了解其“幕后”的情况变得非常重要。 这个研究对象和研究重点的确定,使我这样背景的研究者具备了绝对的优势,研究条件十分有利。3. 琢磨研究距离经验基础上的学理研究,要与经验事实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直接决定了观察的角度,观察的距离不同,看到的景象就会不一样。理想的距离应是既能看到事物的全貌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能抓住其中的细微之处。 距离太远,难以产生感性认识,抓不住深藏其中的“微妙”,深度不够;距离太近,就会深陷其中,跳不出来,宽度不足。对我来讲,用自己工作的院校作为案例研究对象会比较敏感,说什么、怎么说才能真正发挥“内里的局外人”作用,既抓住关键问题所在,又不损害组织利益,这是我在研究设计中反复琢磨的一个重要问题。将研究聚焦在“组织化动员”过程而非应对评估的具体措施与策略上,应该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观察距离。 既可以一个“内部人”深入其中,感受组织内部人员的情感和态度,理清该事件内部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揭示“组织化动员”的实质问题;又以一个“局外人”、一个研究者的身份,不陷入到具体的琐事之中,不遮盖问题,以理性的态度进行客观分析。开题阶段要对学位论文选题进行系统的研究设计,这是开展任何一项研究都必须经过的过程。这个阶段问题考虑得越详细、越深入,后续的研究就会越明确,可避免在研究中走弯路。四、论文写作阶段:对研究问题削枝强干论文写作是按照研究设计进行具体实施的过程,将研究设计中的核心问题进行深入和细化,并削减旁枝问题。1. 深入与细化核心问题我觉得自己的研究思路很清晰,论文写作只要按照研究设计进一步细化即可。 但事实情况却并非如此,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理论宏大、因素众多,关系复杂,正如评论家所言,吉登斯的理论是“综合了各种理论要素的‘煎饼’,内部充满了矛盾和张力,吉登斯像‘狐狸’一样,像‘蜜蜂’一样,在理论之间飞来飞去,要理解他的理论就像‘试图去抓住一根水银柱’”。 对我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该理论缺乏中观层次的分析框架。 这样,上层的理论和下层的材料就无法串在一起,研究从理论出发的路径走不通。这样,我只能在核心研究内容上寻找突破路径,希望能借鉴到其他研究者的分析要素。然而,由于社会结构的差异,西方社会运动多是“自下而上”自发集聚而产生,找不到类似“组织化动员”的模式。 而且,西方对运动研究的理论视角虽然多样,但每一种理论视角关注运动发生和发展的不同方面,在理论议题、研究兴趣和基本假设等方面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很难借鉴。而我国虽是一个运动频发的国家,相关的研究议题也很多,但理论视角却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史学研究,重在对史料的挖掘和整理。 研究内容基本上是对各种具体运动发展脉络的描述和分析,对运动性质与特征的归纳,对运动结果的探讨和利弊得失的评价等。 这些研究对“为什么要进行组织化动员”的借鉴意义不大,但对“怎样进行组织化动员”有一些启发作用。 因此,要想将论文研究进行下去,首先要构建出一个“组织化动员”模型,分析影响“组织化动员”的核心要素,可这样的要求显然超出了我的能力。为什么要进行“组织化动员”,牵涉到我国转型期社会变革的宏大背景,相关因素自然非常多。我像一只无头苍蝇在相关问题中打转,始终理不出一条清晰的脉络。 直到我读了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的论文《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 30 年改革开放的社会学分析》之后才豁然开朗。我欣喜若狂,即刻用了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作为分析框架,将评估运动转换为:带有“总体性社会”遗传基因,在技术治理方式下的一种“运动式治理”。解决了分析框架,以后的工作就变得相对简单。在此之前,我将自己头脑里的一些想法都记录下来了,虽然是一个个的碎片,没有章法,却是思考后的粗加工材料。 现在,理清主线后,选择一种合适的论述角度,将这些材料串起来,论文内容很快就充实起来。2. 删除旁枝问题“组织化动员”式的评估到底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这是人们情不自禁发出的疑问。 无论是课题申报还是交流时,人们都希望我用理性、系统的学术研究来回答这个问题。开题时,我确实将“组织化动员”的评估效果作为研究内容之一,并且在此后的论文写作过程中,围绕着这样一些问题:案例院校动员起来做了什么? 怎么做的? 评估结束后,哪些保留了,哪些消失了? “组织化动员”的评估对案例院校的长远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我根据 CIPP 评估模型要素(情景评估、输入评估、过程评估、结果评估)作为分析框架,深入挖掘案例并以丰富的材料作为支撑,有效地回答了大多数人的疑问。预答辩时,导师们认为博士学位论文的篇幅过长( 30 万字),结构有些松散。 我就将与核心研究内容关联不是很紧密的内容删除,删减了 10 万字左右。经过这样的调整,“组织化动员”机理研究的主线变得更加清晰,重点更为突出,结构也紧凑起来。 我对调整后的效果非常满意,但同时还是免不了对删除的这部分内容感到十分可惜,这毕竟是我呕心沥血的结果啊。论文写作时的分析框架十分重要,要紧扣核心问题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避免被旁枝问题所干扰,研究最好只回答一个问题,削枝强干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五、答辩阶段:再次推敲学位论文的题目完成学位论文后,在论文答辩前后可对题目进行再次推敲,这个时候是“点题”,即用文字对论文主题给予概括。 点题时要注意标题文字的规范、准确、新颖,要仔细琢磨论文标题是否恰当;词语是否确切、科学、规范、没有异议;是否简单明了;能否真正概括出学位论文的核心内容,恰如其分地反映出研究的范围和深度;是否新颖醒目;能否引起读者的阅读意愿等。我的学位论文标题曾经考虑用《“无政府组织”的“组织化动员”:大学本科评估实证研究》,这个标题对比强烈,比较醒目。但不少人对“无政府组织”提出了异议,认为提法不够规范,大学组织的特性准确的表达应为“组织起来的无政府联合体”,如果全文写上,标题又不够简洁,最后我放弃了这个题目。 后来,我将项目定为《大学本科教学评估“组织化动员”机理研究》,在预答辩时,有老师提出,并非所有大学在评估时都“组织化动员”,北京大学就没有采取这种方式。 经反复斟酌后,最后我将标题改为《地方高校本科评估中的组织化动员》。总之,学位论文研究问题在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体现,从选题阶段的研究方向框定,到综合考试阶段的问题聚焦,再到开题阶段的研究设计,延续到论文写作阶段的削枝强干,直至答辩阶段的标题确定。学位论文贵在围绕问题开展研究,真正体现出研究的价值,并形成创新点。易美云学术是一站式在线学术教育服务平台,主要专注于科研培训服务,包括SSCI论文写作、社科基金申请、matlab编程培训等,协助广大的科研工作者顺利完成学业或者职业从容晋级。

流程一、SCI论文写作首先,写作前的准备。写作一篇高水准的SCI论文,建立在课题研究基础之上,没有真实可靠的实验数据,无法得出高水准的实验结果,就无法彰显自己的科研水平。其次,撰写SCI论文内容。流程二、SCI论文完稿后进行修改、润色一篇让审稿人看不懂的SCI论文,哪怕自认为研究成果价值多么高,也是失败的,被录用的几率为零。为了保证SCI内容没有语法错误、没有错别字,通俗易懂,符合投稿期刊的录用要求,当SCI文章初次写完后要找多人来审阅查看,反复修改后定终稿。

流程三、SCI论文投稿投稿时,先要确认投稿是最终版本,图片清晰,coverletter中的主编名字拼对等等,再进行稿件上传。上传成功后要对生成的PDF文件进行认真检查,确认无误后点击确认,即投稿完成。

流程四、修改或拒稿应对策略投稿初审后的结果:拒稿、修稿和录用。对于拒稿,你要查看是什么原因,如果是误判,想办法申请再次审稿的机会,如果不是误判,看看是否有机会投稿其他期刊。对于修稿,你必须要严格按照审稿意见进行修改,否则再次投稿,被录用的几率还是很低。对于直接录用,只有高质量的作品才有可能,非常少见。流程五、最后准备投稿录用后,期刊那边可能还需要作者做些事情或提交材料,作者要及时的查看邮件,进行及时的回复,以便SCI论文能够赶上期刊最新一期见刊。

论文写作与发表培训班

我觉得不咋靠谱

写作培训班知音课堂。

知音课堂,湖北知音传媒集团旗下知识付费项目品牌.。知音课堂由《知音》杂志主编了了于2018年12月创立。2021年6月,“知音故事源动力学院”正式更名为“知音课堂”。

知音课堂主打写作训练营课程,目前开始涉足共读课程、情感心理课程等领域。训练营内容覆盖故事写作、新媒体爆文、编辑人才培养体系等,助力个人能力提升,实现写作变现,开辟新媒体创业渠道,掌握副业创收技能。2018年12月至今,知音课程旗下涵盖:4个持续招生的正式训练营,惠及5000+学员。

写作:

《写作》是2009年9月1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杰。该书从写作是人的思维本质的必然体现、写作是人的语言本质的必然体现、写作是人的社会本质的必然体现等方面阐述了写作规律,在实践中将理论的认识转化为具体的写作能力。

在人类写作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对写作的本质,价值和规律的认识也越来越丰富和深入,同时也越来越自觉地运用这些认识来指导自身的和实践,推动写作实践朝更有效地满足人类写作需要的方向发展。

对大学生而言,学习写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能从理论层面认识和把握写作规律,并且与自己的写作实践自觉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将理论的认识转化为具体的写作能力。

经过了解,这个实验室是山大的一个研究机构,但周传虎老师不是教授,不是山大的老师。去年我参加过他的培训班,感觉讲得东西很实用,因为他不是在介绍自己论文写作与发表的经验,而是有一套完整的课程可以遵循着去写论文。今年2月份又报名参加了周老师主讲的课题申报培训班,收获也很大。建议楼主不能在还没有看过周老师课程的情况下就妄加推断!再说周老师讲的是写作,至于能否发表人家也没有说一定能发表,记得课上他反复强调把稿子写好了,发表是自然的结果。

您好,武汉有很多培训班可以教您论文写作,比如武汉大学的文学院,他们提供的论文写作课程可以帮助您更好地完成论文的写作。此外,武汉大学图书馆也有专门的论文写作辅导课程,可以帮助您更好地完成论文的写作。另外,武汉市的一些私人机构也提供论文写作培训,可以帮助您更好地完成论文的写作。

论文写作发表培训感悟总结

你好!!!

科技论文是对创造性的科研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总结的科技写作文体。是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工作成果的论说文章,它是通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来分析表达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开发研究成果的。而《科技论文写作》就是指导学生怎样撰写科技论文一门课程。现就小学完这门课程后的收获及感想作总结如下。关键词:科技论文;写作;规范;毕业论文。一.     课程主要内容科技论文是对创造性的科研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总结的科技写作文体。是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工作成果的论说文章,它是通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来分析表达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开发研究成果的。本课程设置的目的与任务是培养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帮助大学生掌握即将面临的毕业论文写作规范,进一步引导学生梳理本专业的理论体系,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学会如何阅读消化文献、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研究结果分析,提高论文的写作水平,帮助学生提高科技论文写作的专业素质。科技论文写作课,主要是针对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语言工具课程,主要讲授科技论文的特点、作用,科技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选题、资料检索、表达方式及语言的运用、科技创新思维以及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学位论文的写作与答辩等内容。老师给我们讲述的课程共分为科技论文的分类;科技论文的常见结构;科技论文写作的一般性方法;科技论文写作中的一些基本道德规范等几个版块。具体内容为:1.科技论文的概念和分类(学术性论文;技术性论文;学位论文;其他);2.   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意义(科技论文基本结构及总体要求;如何突出重点、先进点;科技论文写作程序;标题的写法;作者署名的意义、条件及格式;关键词的意义及写法;摘要的写作方法;英文标题、英文摘要的写作;引言的些技巧;学术类论文正文的层次结构;技术类论文正文的层次结构;针对仿真实验的写作手法;结论写法要求;辅文部分的写法;参考文献的运用及其著录规则;综述类论文的写作思路;自然科学学位论文的写作;插图的处理及技巧;表格的处理及技巧等);3 科技论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科技写作的科学性;科技写作的专业性;科技写作的实用性;科技写作的规范性;科技写作的可读性); 4 科技论文规范表达的概念与作用(数学符号的有关规定;量的有关规定;关于单位与词头的使用方法;关于数字用法的规定;部分下标符号等)。其中,重点讲述了综述格式和写作方法,开题报告的写法,毕业论文的写法,实验结果记录的处理,文献的检索,专利的申请方法等。并对论文中作者署名,作者联系方式,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总结,参考文献等的规范要求作了详细的讲解。二.     学习心得《科技论文写作》这门课已经结束,在此谈一下个人学习心得。上面已经说到,《科技论文写作》主要是针对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语言工具课程,主要讲授科技论文的特点、作用,科技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选题、资料检索、表达方式及语言的运用、科技创新思维以及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学位论文的写作与答辩等内容。所以对我们本科生而言是极为实用的,也是极为重要的,正如一位科学工作者所说:"我们为什么需要在写作上如此认真努力 原因很简单.一个研究结果只有在被别人使用时才有意义.而想被别人使用,文章必须能引起其他科学家的兴趣,而且得保证其他人能看懂并可以重复和再现你的结果.只有可以被理解的研究才会被重复,也只有可以被再现的工作才能导致别人的引用和跟踪.而你的论文被引用的数量常常用来衡量研究的影响力.从某种角度看b, 写作就像是把你的工作成果推销给其他的科学家."学习了这门课程,我感觉自己在以下三个方法的水平得到了提高:知识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及常用方法;掌握将试验研究结果加工整理为符合规范要求的科技论文的方法;掌握论文摘要、正文和参考文献的写作技巧,等等。能力方面:通过课程教学,提高进行科技论文写作的能力;具备将试验研究结果加工整理为符合规范要求的科技论文的能力,以及具备科技论文编辑的基本能力等。素质方面:通过课程教学,培养了严谨求实、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培养了独立地获取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以上就是我关于《科技论文写作》这门课程的学习心得。这门课程知识性强但趣味性低,虽然比较沉闷,但我们的任课老师王老师很照顾我们的情绪,时不开点小玩笑,弄点小幽默,总体上来说整个授课过程还不算“痛苦”。在此感谢我们的任课老师王华磊老师!三.     对课程的建议该门课程已经结束,现在就个人想法提一些建议:首先,讲课与讨论相结合。对一般的知识、概念、公式推导过程引导学生自学掌握。采用以学生为主的启发式、交互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在课堂上动脑思索、动口表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法。其次,随着毕业的临近,这门课程应该有更强的针对性,把主要指导放在学生毕业论文(学位论文)这一块上。比如多讲解一些写论文需要掌握的东西,如何撰写开题报告、制作毕业论文ppt等。展示一些历年毕业生的论文范文,评析优点和不足。给学生一些实验数据作材料,尝试按毕业论文规范要求撰写论文,然后由老师批改。我想这样同学们在写毕业论文时就不会象无头苍蝇一样,无从着手了。

希望能够帮助你!!!

要求:概括地、不加注释地摘录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或简洁的介绍本论文阐述的主要内容及取得的进展。...2.8书眉排式"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或"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设计"用5号字居左排,论文题目或设计题目用5号字居右排;书...http://

学习写作心得体会篇1

光阴似箭,转眼间,四年的大学学习与生活已接近尾声,回顾已逝去的日子,感觉过得还蛮充实,在这最宝贵的几年里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实践还是跟上了岁月的脚步,留住了许多转眼即逝却又很有价值的东西,总算没有蹉跎岁月。然而,在知识的海洋里总是会有很多的方面是自己从未涉猎,仍需努力去学习去领悟的。甚至有些知识可能你只学了一些皮毛的东西,而在实际的运用中却常常感到棘手,就像写作。

是的,我们是从小学就开始学习造句,写作文,但是我们一直学习的都只是一种文学性的写作,只是一篇抒发自己情感的文字而已,但当到了你要在一些科技杂志或文刊这种讲究科技理论追求真实的书刊里发表你自己的科研成果或对于科研的一些见解时,却与你所学过的写作方式却是大相径庭的。因此,当跟邓老师学习了《科技论文与写作》这门课程后发现其实科技写作并不是随意地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而是必须要追求严谨真实,并且还必须要注意遵循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道德的规则。

科技论文是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性工作成果的论说文章,是阐述原始研究结果并公开发表的书面报告,并且是以科技新成果为对象,采用科技语言、科学逻辑思维方式,并按照一定的写作格式撰写,经过正规严格的审查后公开发表的论文。写科技论文的目的是报告自己的研究成果,说明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和看法,接受同行的评议和审查,以图在讨论和争论中渐进真理。因此,撰写科技论文时是绝对禁止抄袭等败坏学术风气的不良行为的。

科技论文写作具备有创新性,科学性,准确性,学术性,规范性等特点。创新性就要求作者在撰写科技论文时必须要注重科学研究理论的新颖性,要具备一定的研究价值;而科学性和准确性则是指科技论文表达形式的科学性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即科技论文的结构严谨、思维符合逻辑规律、材料真实、方法准确可靠、观点正确无误;学术性即理论性。学术性是科技论文同其他科技文章的基本区别。所谓学术是指系统和专门的学问,是指有较深厚的实践基础和一定的理论体系的知识。科技论文学术性是指一篇科技论文应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规范性则要求作者必须按一定格式和要求进行规范写作。如科技论文的参考文献著录应规范,文字表达应规范,语言和技术细节应采用国际或本国法定的名词术语、数字、符号、计量单位等。科技论文要求准确、简明、通顺、条理清楚。

另外,科技写作中一个必须要注意的方面是一定要遵循学术道德规范的规则。科技论文的写作、发表都必须要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这不仅是对原创作者研究成果的尊重,也是自己的学术道德水平的体现。在当今的学术氛围下,树立有利于学术道德建设的道德观念是每个科研人员必须的思想准备。只有共同遵守学术道德,才能在质的层面提高我国论文的水平。

这些都是通过学习了邓老师的课程后所获得的非常实用非常有价值的知识,一定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给我们带来莫大的帮助的。

学习写作心得体会篇2

师德师风引导着教师的行为规范,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道德品质,是所有从业人员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这与教师自身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思想感悟和品德修养紧密相关。正如《论语述而》中所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应是教师终身学习的内涵。所以,我时刻用教师职业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恪守师德师风准则,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经过学校“师德师风”的培训学习,我有几点感悟:

作为一名教师,应闻道在先,言传身教。这里的“道”是指崇高的道德品质和高效的学习方法。作为学生灵魂的塑造者,自身必须有高尚的灵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乡村教师张玉滚扎根山村十七载,把自己打造成“全能型”教师,给山村的孩子送去希望;大学教授黄大年放弃国外高薪,在短期内突破国外严格禁运和技术封锁瓶颈,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女高校长张桂梅,用知识改变了贫困山区女孩的命运,用教育扶贫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像张玉滚,黄大年,张桂梅这样的人民教师,彰显了“大先生”的真谛,他们都将自己的爱国之志融入祖国的发展建设中,他们的言传身教让学生看到榜样的力量,知识不仅改变个人的命运,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国家更强大、让社会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

作为一名教师,应爱岗敬业,刻苦钻研。“花拳绣腿”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专业才是立身之本。个别老师课前不认真备课,上课时没有全局观念,东讲一句西扯一句,导致学生仿如雾里看花;或者过分注重课堂合作探究的形式,看似热闹,实则学生并没有充分参与……这些都是不专业的表现,并没有真正的落实新课改理念,学生也没有取得实效。《教育,诗意地栖居》一书中提到,用“渔”字八步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即“背、疑、问、思、辩、用、创、恒”。学生掌握了这“八步”,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快乐的学习。因此,我认为作为教师,要爱岗敬业,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要保持吾日三省吾身的心态,及时做好反思,秉持终身学习理念,用专业知识武装自己,自觉提高思维和专业能力,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作为一名教师,应道技合一,追求卓越。无数人民教师坚守教育质量,把学生的全面发展看成自己人格和荣誉的象征,他们就是这样具有高尚品格、始终追求卓越的人。在信息化爆炸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看待世界的眼光也与我们小时候不可同日而语,因此作为教师,应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既要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也要学会授人以“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站在小孩子的角度来看待他们遇到的问题,这样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生气”,既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又有助于排解不良情绪。与此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多与他们谈谈心,在谈心的过程中切忌说教,而是多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帮助其树立信心。引导一代一代的青年敢于追梦,汇聚实现民族梦想的中坚力量!

100年前,无数热血青年高举思想的火炬,负重前行,拨开重重迷雾,多少革命英雄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才换来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为此,当代青年教师更应握紧手中的接力棒,爱国爱民,爱岗敬业,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忠实实践者,砥砺前行,甘于奉献,努力做培养时代新人的“大先生”,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恪守师德师风的相关要求,以一颗仁爱之心实现自我价值,展现师者风采!

学习写作心得体会篇3

孙所长首先讲到了论文写作能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我深有体会。当我站在师陶杯的领奖台上,面对台下省内众多的教科研精英的时候,那种职业幸福感特别强烈。短短的几分钟,我的头脑中就产生了无数个念头,一个又一个目标从脑中闪现,那一刻,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xxxx年还有机会参加这种盛会。因此,我体会到了,教育科研真的可以使教师走向幸福。

接下来孙所长从“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注意什么?”四个方面谈了论文写作,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论文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真的很有“大家”风范。幸运的是,孙所长也是学数学的,他提到的“hpm、高观点、数学实验、数学情境、非连续性文本”等写作方向给了我很多启发。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不厌改”刘科长也经常这样给我们培训,我自己也深有感触,我的获奖文章就是通过一遍又一遍的修改,才慢慢成型的。对于文章中和其它论文相似的部分,我也是寻找自己的句子表达别人的观点,听了孙所长的讲座才明白,原来这样也是可行的。

最后,孙所长讲了“注意什么?”从理念、选题、写作、修改、投稿五个方面展开阐述,每个方面都用了一个四字词语,非常鲜明清晰。最佩服的是孙所长对教育科研的执着与研究热情,他一年能发表十几篇文章,真让我们感到惭愧,我们以后也要不断努力,回强学习,让自己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学习写作心得体会篇4

思考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而思考之后的收获又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与欣慰,经过章老师的讲解,对论文的写作有了初步的设想,知道了一些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

一、选题要准确。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论文写作也是一样,选一个恰当的题目是写好论文的关键之一。万事开头难,就是在选题的时候,要考虑好多的因素,既要符合理论的发展趋势,紧跟时代的步伐,有一定的新意,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又要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自己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的沉淀,或自己感兴趣。在选题时一定要进行深入的论证,选题要适中,既不要太难,自己没法写下去,又不能过于肤浅,研究价值不大。这就是要结合自身情况,量体裁衣,选一个符合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命题,题目一旦论证确定,就要树立目标和信心,坚定的写下去,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在所难免,我们只有进一步调查研究,寻求解决困难的办法,切忌朝三暮四,犹豫不定,切忌中途换题,临阵换将,就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中途换题,这样会分散自己的精力,一定要相信自己,选定的题目是有科学依据的,自己有能力有信心写下去,这一点,信心最重要,这是我们论文写作的动力和支撑。

二、研究思路要清晰。

题目选定了,我们就围绕论文进行深入的论述,思路最重要,思路决定出路。论文写作,总有一个思路,是按时间顺序,历史发展顺序,战斗行动顺序,还是逻辑顺序,这根据自己论文的实际情况而定,只有做到研究思路清晰,才能围绕主体开展论述,这也是从总体上对论文的一个把握,不会让论文写作偏离主题,做到形散神聚。根据研究的思路,我们可以列出论文的各级标题。

三、观点要鲜明。

论文写作过程中,要善于用简明扼要的话总结自己的观点,要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就是在论文的三级标题之间对自己的观点要有所体现,切忌把观点隐藏在正文中间,要做到读者看了你的纲目,就知道你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观点。切忌人云亦云,泛泛而谈,说了半天,不知道要表达什么意思,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为我们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服务的。

四、论据要充分。

论文论文,重在论证。而论文的重点在于解决“为什么”。

论文不需要像教课书一样面面俱到,可以不完整,但一定要亮出自己的观点,把道理讲明白,为什么是这样的观点,论据一定要充分,我们可以采取讲道理,摆事实,举例子进行论证,古今中外,历史的,现在的,未来的,都可以用来论证,论据充分了,我们的论文才显得丰满,论点才能站得住脚。

五、找准自己论文的创新点。

论文的创新点或进步点,就是你论文的闪光点,也是你论文中最核心的地方,这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深入的思考,要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举措,创新点的优劣,从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你的学术研究水平和论文质量,也是你论文答辩时必须重点汇报的东西,这也是吸引专家教授眼球的东西。

六、合理借鉴和引用他人的成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就是在占有资料和文献的同时,要借鉴他人的强处,进一步进行研究。牛顿说过,我之所以看的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在论证的时候,一般可以采用归纳、总结和演绎的方法,当看到几个相似的观点时,我们可以进行归纳和总结,找出它们的共性,得出它们的规律,那就是自己的观点。从他人研究的一个内容,我们可以进行联想和演绎,是不是对我研究的东西也可以引申,可以借鉴。在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时,一般要遵循一个原则,引用了人家的论点,就不能引证人家的论据,引用了论据,就不能引用论点,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七、详略要恰当。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文章篇幅不在长短,有新意就行。在论文写作中,千万莫以字数论英雄,字数只是个门面,关键是内容,在论文创新的地方,应该重点论述,论文中其它部分要恰如其分,详略恰当,有张有弛,重点内容,浓墨重彩,相关内容,蜻蜓点水,切忌一碗水端平,我们要学会弹钢琴。真正一篇好的论文,就像你见到的一个美女一样,添之一分太肥,减之一分太瘦,恰到好处。而不是在凑字数,可要可不要的东西,坚决删除,别留着占版面,浪费读者的时间。

八、文中脚注和参考文献要全面。

在论文写作中,不可能不引用别人的观点,不过论文写作中标注出来了,这是研究的需要,不能算抄。但一定要有下注,要标明文献的出处,具体到页码,不然很容易有抄袭的嫌疑。一般在引用中,不能出现大段的引用,最好是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把意思表达出来。

学习写作心得体会篇5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从古至今,在人们心目中,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只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教育家斯霞曾经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穿戴都是学生私下议论的话题。为人师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应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学生的表率。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书育人是师德师风的关键。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

师德师风不仅是教师个人问题,也是教师群体问题。个人师德师风不好,虽然有时会在小范围里造成一个臭鸡蛋毁了一锅汤的坏影响,但毕竟还只是小范围的事。教师群体如果风气不好,特别是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沆瀣一气,其危害性就大了。这时的师德师风问题就演变为整个教育行业的道德问题,这时的不良师风就演变为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了。

这些年来,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教育行业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大到学校乱收费、吃学生、拿学生,小到教师个人贪占学生,一度成了一种极坏的社会风气。可见师德师风问题是与行风紧密相关的,而行风又与世风相伴相随。一般说,世风日下,必然行风日下,行风不正,必然师风不正。所以整顿师风必先整顿行风,整顿行风必先整顿世风。而特殊说,由于教育行业对后代的影响超过其他行业,因此,有时师风正,也可带动行风,行风正,又可影响世风。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师德师风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综上所述,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教育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由此可知,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施加大的影响。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

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在制度约束的基础上,也需要广大教师提高自律意识,自觉改正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良习惯,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

我认为要提高自身的师德师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尊重学生每一位大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把学生平等看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

-----努力进取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

-----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

以上是我对师德师风的一些学习体会。我将坚持不断的学习,使自己能在不断更新的知识中汲取营养,能够把自己所学奉献给学生,更会在道德和作风方面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 索引序列
  • 论文写作与发表培训小结
  • sci论文写作发表培训会议小结
  • sci论文写作与发表培训
  • 论文写作与发表培训班
  • 论文写作发表培训感悟总结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