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科学家预计,银河系中心的黑洞将撕裂一团名为G2的星际云。但是,他们调好了望远镜,准备好花生和瓜子,坐下来,等啊等啊等啊……什么也没有发生。他们很生气,也很无奈,毕竟大自然不总像春晚一样准时。
所以,和我们一样,虽然没等到自己想看的节目,但科学家也没闲着。由于他们的仔细观测,科学家发现了许多以前没有注意的细节。比如说,他们目睹了有史以来最耀眼的X光辐射,比平常强烈400倍。他们还发现了一颗新的磁星,这是一种罕见的中子星。中子星的密度很大,原子核大小的中子星物质就相当于一座城市的质量。
所以,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有哪些科学发现是无意间发现的。他们当时都在观测别的东西,却不小心打开了另一扇大门。
一、伽马射线暴
1963年,美国、英国和前苏联达成了协议(呵呵……),不再进行核武器测试。为了保(jian)证(shi)没有人违反这项协议,美国空军就发射了一系列名为“维拉号”(Vela)的核爆炸探测卫星,时刻盯着地球上每个地方,看有没有异常的X射线和伽马射线爆发。
然而,维拉卫星并没有探测到来自西伯利亚的异常爆炸,却探测到了来自宇宙深处的伽马射线。这些射线是随机发生的,经常突然增强,随即快速减弱,大约每天发生一到两次,强度可以超过全天伽马射线的总和。
这种现象,我们现在称之为“伽马射线暴”,有可能是来自于超新星爆炸、中子星碰撞等恒星级天体事件。这个在偷窥别国核试验时,偶然得到的科学发现,已成为人类科学家共同关注的事件,是目前天文学中最活跃研究领域之一,还曾在1997年和1999年两度被Science杂志评为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之列。
二、宇宙微波背景
贝尔实验室修建的霍姆德尔号角天线(Holmdel Horn Antenna),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是一个长得像号角的天线。它就像微波的漏斗,从大头吸收进来,再从小头漏出去,供科学家研究。
1964年,贝尔实验室的射电天文学家阿尔诺·彭齐亚斯(Arno Penzias)和罗伯特·威尔森(Robert Wilson)正在使用号角天线来监控实验室的气球卫星。他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不管他们把天线对准哪个方向,他们都能收到一种怪异的嗡嗡声。这个讯号的波长为7.35cm,它各向同性,既没有周日的变化,也没有季节的变化,因而可以判定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无关。
他们仔细检查了天线,发现上面有一些鸟屎。Oh Shit!一定是因为这个原因。于是,他们愤怒地赶走了那几只在上面筑巢的鸽子,清除了鸟屎和鸟巢。然而,这噪声却还是在那里,不管他们怎么做,都不增不减。
这就是人类第一次听见“宇宙微波背景”的声音,这是宇宙大爆炸遗留下来的热辐射,是一种充满整个宇宙的电磁辐射。
后来,他俩在《天体物理学报》上以《在4080兆赫上额外天线温度的测量》为题发表论文正式宣布了这个发现。不知道他们是否有获得当年的“优秀员工”。
三、脉冲星
50年前,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中,年轻的乔丝琳·贝尔负责对穆拉德射电天文台每天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1967年,在这些数据中,她偶然间发现了一些有规律的脉冲信号,很像心电图中的心跳。它们周期很稳定,每隔1.337302088331秒就出现一次,脉宽0.04秒。这一快速的脉冲当时被半开玩笑地认为是外星高级智能生命传送来的讯息,随后暂时被称为“小绿人1号”(Little Green Man 1,或LGM-1)
之后的一个月,他们又陆续在不同天区发现了3个类似的脉冲信号,其中一个的周期为1.6秒。这就是脉冲星的发现。
1968年2月24日,他们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他们将最早发现的那颗脉冲星取名为CP1919,并在文章中指出,这种脉冲星可能就是中子星。
1968年6月,美国康奈尔大学托马斯·戈尔德明确指出,乔丝琳·贝尔发现的脉冲星即是正在快速自转的中子星。
脉冲星的大小和一座城市差不多,每秒能旋转几百次。每旋转一次,它们就的电波就像旋转的灯塔一样,扫过宇宙空间。
四、木卫一的火山爆发
1979年,旅行者1号拍下了木卫一(Io)的照片。(Io的名字咋来的?它是木星的女盆友之一!点这里,了解太阳系行星名称的由来:一张图看懂太阳系行星名称的由来)
科学家们让旅行者1号拍下这张照片,是为了在飞掠过程中,判断它的具体位置。
NASA的工程师Linda Morabito尝试着调整这张照片的对比度,好让背景的星星能表现出来(就像我们用美图秀秀一样)。这时,她发现,在木卫一的轮廓上,一朵巨大的云雾腾空而起。
一开始,她以为这是后面的另一颗卫星,正从木卫二的边缘移出来。但是,经过仔细观察和验证,她和同事们终于确定,这不是什么卫星,这是一座活火山喷发!
于是,人类第一次目睹了地球之外的火山爆发。
当然,木卫一的火山实在太多了,数得过来的就有400多个。小编没有住在上面真是万幸!不然睡不了一个好觉。
五、射电天文学
别看现在打电话那么方便,这在100年前几乎是不可实现的梦想。1928年,贝尔实验室的梦想就是:让越洋电话成为可能。他们请了一位叫卡尔·央斯基(Karl Jansky)的无线电工程师来解决噪声干扰的问题。
央斯基建了一个天线,用来接收频率为20.5兆赫兹(波长约14.6米)的无线电波。它被安装在转盘上,可以朝向任何方向旋转,因此被称为“央斯基的旋转木马”(Jansky’s merry-go-round)。
在收集了几个月的信号之后,他把背景噪声分为三种:附近的雷雨、远处的雷雨,以及一种来历不明的淡淡的嘶嘶声。他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来调查第三种类型的背景噪声,发现它来自银河系中心。
这是来自宇宙的声音!他把这个结论发表在1933年5月5日的《纽约时报》上,还出版了经典论文《明显的外太空电子干扰源头》(Electrical disturbances apparently of extraterrestrial origin)。他很想做进一步的研究,但是贝尔实验室拒绝了他的请求,因为这种辐射不会对越洋通信产生明显的影响。
那么,央斯基发现的噪声到底是什么?他发现的就是射电天文学本身!
然而,由于贝尔实验室给他安排了别的工作,他从此再也没有继续研究射电天文学。但他的发现却启发了无数天文学家。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使用“央斯基”作为天体射电流量密度的单位,简写作“央(Jy)”。
六、天王星
1781年,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正在为恒星分类。听起来很无聊吧?确实。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无聊,所以,当他发现天空中游弋过一颗奇怪的亮点时,他顿时感到兴奋异常。这颗星星的速度比夜空中其他星星都快,这说明它距离我们很近。它就是天王星,从而在太阳系的现代史上首度扩展了已知的界限。这也是第一颗使用望远镜发现的行星。
赫歇尔本来想以乔治三世的名字给这颗新星命名为“乔治之星”(Georgium Sidus),但站在天文学尺度上来看,这也太短视、太民族主义了有没有?最后,它被命名为天王星。
七、类星体
1963年,当马丁·施密特认为自己发现了一颗恒星时,它却发射出巨量的无线电波——这在恒星家族里是不可能的。他把这颗星命名为“类星体”。他发现,它在一个奇怪的位置上有一些又宽又亮的发射光谱线。光谱是天体的化学“指纹”,能告诉我们它的组成元素。
后来,他突然意识到,这些光谱线,实际上都是由我们熟悉的氢元素发出的——只不过经历了极大的红移,这说明它距离银河系极其远,有几十亿光年之远。据他判断,这颗类星体发出的无线电波,比整个银河系发出的电波强烈100倍。
今天,科学家已有共识,类星体可能是超大质量黑洞及其周围致密的区域组成的。
八、木星的哭泣
1955年,伯纳德·伯克和肯尼斯·富兰克林想试验一下他们的无线天线是否管用,于是把它对准了蟹状星云。然而,他们听到的却是一些破碎、嘈杂、跳跃的噪声。
他们同时发现,这种声音,每天都会比前一天早出现4分钟。这两位科学家,发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段来自另一颗行星的无线电波——木星的“哭泣”。
当电子和质子在木星的磁场中运动时,它们旋转、迂回、俯冲,轨迹就像过山车,于是发出了尖啸的叫声,就像木星在哭泣。
(作者:Sarah Scoles;via discovermagazine;编译:汪汪)
怎么从一篇论文中查看这篇文献发表于哪期?在什么地方知道?一般论文的底下都会标注有的。
第一:在百度上输入nature搜索网页。点击nature网页进入nature杂志官网。
第二:进入nature官网后找到网页中间的Nature Journal下方的nature contents,上面标记这周nature期刊发表article的数目和内容,点击即可进入nature期刊文献。
第三:完成第二步后会出现这期所有的nature期刊内容,包括news之类的,只关注重点。
第四:网页往下拉直至找到article和letter。article代表本期nature上面已经发表了的实验结果。
我知道一篇论文发表于哪个期刊,可以上知乎网站。
可以找导师或者你的朋友去帮忙看看,大家肯定会给出比较客观中肯的建议,到时候你再修改,直到满意了你就可以投了。毕竟你投是为了想顺利毕业,所以,还是要有充分的准备才行的。
还能怎么样,肯定是烦恼死了,但没有办法,写得不好那就得重新写或者进行修改。烦恼也没用,还是要实际行动的
完全可以。你就说做了修改补充啊
这样只能做引用来用吧。应该是可以的。
我也查遍了这本书,也没有找到这句话。 我想有两个可能,一是译文不同,在咱们找的书中这句话不是这样翻译的。——这个可能性有,但是不大。 二是根本就是以讹传讹了,也许这句话出自梅特克林,但不是在《青鸟》这本书中的,之前我回答的另一个问题也出现过这种情况。有人问一句话,出自《挪威的森林》的哪一章,但是找遍了实体书和电子书都没有找到(具体情况可见)
该剧描写了樵夫的孩子蒂蒂尔和米蒂尔在圣诞节前夜受仙女之托为邻家生病的女孩寻找青鸟的经历。他们到了了思念之国、夜之宫、森林和墓地,又来到了幸福国和未来王国。他们找到的青鸟不是改变了颜色就是死掉。最后,他们发现,自己家的斑鸠就是青鸟,它治好了女孩的病,并且飞走了。兄妹俩也在这一次历险中领会到了幸福的真谛:原来青鸟就在自己家里,而幸福,就在身边。只有甘愿把幸福给别人,自己才会感到幸福。《青鸟》是比利时戏剧家莫里斯·梅特林克创作的戏剧。
梅特林克 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比利时)比利时剧作家、诗人、散文家。19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梅特林克1962年诞生于比利时的根特市。他从小就爱好文学,但他的父亲希望他成为一个律师。1887年,他来到巴黎就学,开始对写作发生兴趣。不久其父去世,于是他又回到比利时,以后就很少离开他的祖国。1889年,他正式从事写作。开始时,并不为人们所注意,但由于他那丰富的想象和惊人的创作能力,不久便被誉为比利时的莎士比亚。他的作品除《青鸟》外,尚有《盲人》、《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蒙娜·凡娜》和《圣安东的奇迹》等20余种。 《青鸟》是“比利时的莎士比亚”莫里斯·梅特林克的最著名的代表作。
就你得去百度上搜索一下吧!上面应该有相关的资料
发表论文通常只有两种渠道,要么自己投,要么找论文发表机构代投,不管走哪种渠道,最后都是要发表到期刊上的。
期刊,也叫杂志,在上个世纪在出版界曾经是重量级的存在,那个时候互联网还没有兴起,人们阅读文章获取资讯远远没有现在方便,杂志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传播媒介。
但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纸媒已经大大没落了,很多期刊被砍掉了,剩下来的大多数不得不自谋出路,学术期刊更是如此,因为这个受众面是很窄的,基本没法盈利,所以只能靠收取版面费来维持,当然,有国家财政拨款的那种不在这个范围。
我们现在发表学术论文,出于严谨性权威性等原因的考虑,还是要发表到纸质期刊上,编辑会用电子邮箱或者内部的系统来收稿,但不会有一个网络平台有发表论文的资质,即使是知网和万方这样的网站,也只是论文数据库,并不是论文发表平台。
所以发表论文的时候,还是要先去选取目标期刊,然后再找到这本期刊的投稿邮箱,或者是找到靠谱的论文发表机构,由代理进行代投,最后都是发表到纸质期刊上的,见刊后一两个月左右被知网收录,就可以检索到了。
大部分论文都在期刊上发表,CN期刊。
少数的是发表到国外的期刊,或者直接是在杂志的官网上线,比如SCI。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发表CN期刊就可以了。
期刊,定期出版的刊物。如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等。由依法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出版刊物。期刊出版单位出版期刊,必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领取《期刊出版许可证》。
广义上分类
从广义上来讲,期刊的分类,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非正式期刊是指通过行政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业内部交流的期刊(一般只限行业内交流不公开发行),但也是合法期刊的一种,一般正式期刊都经历过非正式期刊过程。
正式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方针。
“国内统一刊号”是“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CN号”,它是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分配给连续出版物的代号。“国际刊号”是“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简称,即“ISSN号”,我国大部分期刊都配有“ISSN号”。
此外,正像报纸一样,期刊也可以不同的角度分类。有多少个角度就有多少种分类的结果,角度太多则流于繁琐。一般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分类:
按学科分类
以《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期刊分类表》为代表,将期刊分为五个基本部类:
(1)思想(2)哲学(3)社会科学(4)自然科学(5)综合性刊物。在基本部类中,又分为若干大类,如社会科学分为社会科学总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地理。
按内容分类
以《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为代表,将期刊分为四大类:
(1)一般期刊,强调知识性与趣味性,读者面广,如我国的《人民画报》、《大众电影》,美国的《时代》、《读者文摘》等;
(2)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学术论文、研究报告、评论等文章,以专业工作者为主要对象;
(3)行业期刊,主要报道各行各业的产品、市场行情、经营管理进展与动态,如中国的《摩托车信息》、《家具》、日本的《办公室设备与产品》等;
(4)检索期刊,如我国的《全国报刊索引》、《全国新书目》,美国的《化学文摘》等。
按学术地位分类
可分为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通常所说的普刊)两大类。
关于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或若干领域)中最能反映该学科的学术水平,信息量大,利用率高,受到普遍重视的权威性期刊。
发表论文的平台如下:
1.知网
这里所说的是知网,是清华大学和清华同方共同办的这个数据库。在前些年他也叫中国期刊网,由于后来有人自己建了个网站也叫中国期刊网,自己收录期刊,假李逵装真李逵。玩文字游戏,导致很多作者上当。
所以现在知网对外不称中国期刊网了,就是叫知网。从论文发表来说,知网是最权威的,最有说服力的数据库。
凡是知网收录的期刊,一定是正规的,可以放心大胆的发表的,但是最近这两年知网变得更严格,所以知网收录的期刊发表费用比较贵一些。
2.万方数据库
万方数据库,也是一个比较大的论文数据库,仅次于知网。其权威性和重要性就等于是一个弱化版的知网,但是也是比较大。
从期刊正规性来说,如果一个期刊,知网不收录,但是万方数据库收录,说明还是比较正规的,虽然不如知网收录的那么正规。但是对于一般单位来说够用。
对于大学这样的单位可能必须要求知网。而对于一些企业单位,只要万方数据库能检索到已经发表的论文,就算不错了。所以,万方数据库也是一个必须参考的标准。
3.维普网
维普网在前些年实际上假刊比较多,比较泛滥,这两年所说期刊审核严格,上面审核严格,但是维普网收录的期刊从正规性和权威性上来说,都是严重不如知网和万方数据库。
对于很多要求不高的单位,或者评一些初级职称的单位,只有维普网收录的期刊还能管点用。稍微严格一些的,就不大灵光了。
打电话给出版社查稿。出版日期后2、3个月,网上才能检索。基本正规期刊能出版,网上都可以查
你发表在那本期刊了,就找这本期刊的查稿电话来打电话查最为保险
进CNKI数据库选择 检索项——全文输入你这段文字中的几句话,会把文章里面包含你这几句话的所有相关论文全部检索出来,自己再去甄别。
首先需要看您发表的是哪本学术期刊,然后去查询这本期刊被哪些网站收录,你也可以去对应的期刊官网查询,正常情况下在收到期刊后三个月就可以查询原文。发表论文查询主要是在杂志社查询,一般是拿到录用通知书后可以查询,你打杂志社的电话 找相关负责编辑就可以查询到你的文章具体安排的第几期了,如果是论文刊发机构发表的,可以直接联系负责您稿件的客服,客服会跟踪您的稿件,并随之告知论文发表的情况。如果你的论文被录取,杂志社会给你发录稿通知的,录稿通知证明你的文章在该期刊发表,杂志出刊后,也会给你邮寄样刊,期刊上网的话,大概出刊后的一两个月左右上期刊网,当然前提是你投稿的是正规期刊。当然也可以登陆paperpaper,进入期刊大全,查询您刊物所在刊期。如果您的文章有论文编号,您可以打电话到相应的出版社电话查询,期刊上会有对应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