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陶澍发表的论文

陶澍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陶澍发表的论文

我还是比较相信的,因为农村的污染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于烧柴火所产生的烟,可能会对肺部有影响。

我根本就不信,因为这种数据可能就是信口胡说的,几十万人死因各不相同,不一定是因为烧饭污染的。

这种说法我当然不信呀,因为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也不可能有人专门去进行调查。

《晚清幕府》(李志茗)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晚清幕府

作者:李志茗

豆瓣评分:7.4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7

页数:260

内容简介:任何一种制度的出现并非刻意为之,也非一蹴而就,而是积之以渐,逐步形成完善的。晚清幕府制度就是如此。它是在近代中国面临千古未有变局之际,从地方大员幕府中应运而生的一种制度创新。先是陶澍创立晚清幕府这种形式,经左宗棠再建构和诠释幕僚这个古已有之的角色,为之注入新的内容,再由曾国藩集大成予以呈现确立,而后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等不断发扬光大,使之臻于完善。从制度沿革来说,晚清幕府上滥觞于明清幕府,下流播至民国幕府,在中国幕府制度的离异与回归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枢纽作用,是中国幕府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捩点。就制度的运行而言,晚清幕府在危难逼来、清朝中央政府失能时显示出其灵活机动、富有弹性的一面,汇聚人才,“条综众务”,充当了应急机制,担负起本该由国家承担的社会管理、安全保障和对外交往职能。由此发端,事务越来越多,权限越来越大,俨然地方权力中枢,既插手军政事务,又总揽洋务新政,不仅使清代地方官僚政治的骨架随之发生变化,而且其所经办的于古无征事业也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气象、新局面,对晚清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作者简介:李志茗

福建省仙游县人,博士,研究员。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曾执教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获讲师职称;供职于上海古籍出版社,获副编审职称。2006年调入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后转评为副研究员、研究员。主要从事晚清史研究,出版《晚清四大幕府》《湘军——成就书生勋业的“民兵”》《大变局下的晚清政治》《幕僚与世变——<赵凤昌藏札>整理研究初编》等著作,发表论文数十篇。

陶澍发表论文

我根本就不信,因为这种数据可能就是信口胡说的,几十万人死因各不相同,不一定是因为烧饭污染的。

可能是我读书少,我本人表示不怎么相信。我只知道农村烧火做饭几千年了,也没听说啥空气污染。我从课本上看到的是工业革命之后,煤炭在工厂和家庭的大量使用,产生了严重的空气污染,继而让伦敦变成了雾都。我看到的是汽车的尾气排放让空气质量变差,是各种化工厂排出的浓烟。

北大教授陶澍院士的这个结论并不是随口乱说的,而是发表的学术研究论文。这篇论文里面提到了:

2014年我国约有115万人因PM2.5的吸入而过早死亡,其中居民做饭、取暖等使用的固体燃料相关的死亡为77万人,而农村对PM2.5的贡献更大。其中,农村做饭和取暖燃烧的燃料,导致37万人离世。

猛一看,这话挺有道理的。但是仔细一想,我觉得有那么一点儿不对劲。

只要是生命活动,都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污染,农村这么一个庞大的生命群体,必然会产生相应的污染。但是,地球可以拥有自净功能的,它可以净化空气之中PM2.5,农村所产生的这部分污染,是在生态平衡系统之内的,它是相对稳定的。

真正打破这份稳定的,不是农业,而是工业。

当然,我也十分支持工业的发展,这是大势所趋,对所有人都是大好事。农村的确应该为了工业发展让步,减少柴火的燃烧,以此腾出一定的空气自然净化量,这样工业方面就会方便很多。

但是,既然农村做出了一定的牺牲,那就不能再往农村烧饭这上面扣黑锅。

把话摊开说明白,能产生PM2.5污染的不止有秸秆和木柴,还有:

煤炭、汽油、柴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各类垃圾焚烧;工业粉尘;建筑工地的扬尘;汽车的尾气排放。

同样,自然界之中的森林火灾、漂浮的花粉、细菌、海盐、火山灰、沙尘,以上这些都会产生PM2.5污染物。

大家扪心自问下,这里面到底是什么产生的污染最大?真的是烧了农村几千年的柴火吗?

工业发展的同时,请给农村留一点儿空间。我们日常也应该尽管选择绿色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给环保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刷到了一条视频,颠覆了我的三观。

一位专家说:农村自榨的花生油不能吃,并给出了三个理由:

(一)不够卫生;

(二)非真空、不易储存;

(三)滚烫的花生油倒入塑料壶中,会产生有害物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一些专家开始对农村发表自己的看法了:

陶澍教授说:农村烧火做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并发表了论文。一些 养生 专家说:农村的自榨花生油不能吃,会生病等等。

我们在农村长大的孩子都知道,每到8月份的时候,地里的花生熟了,我们把花生从地里拔出来晒干,然后剥皮,再晒干榨油。

那时候最爱吃的就是花生油炒辣椒,就着馒头吃,要多香有多香。但是也没听说过因为吃花生油得病的。

那为何专家会有此一说?

专家说:

(一)花生如果放的时间长了,会发霉,用它来榨油吃完会危害人的 健康 。

没错,这个是真的,但专家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于农民而言,我们深知花生晒干的重要性,我们第一时间会把收到家的花生晒干,然后收到农仓里,不会让花生发霉的。

(二)花生榨的油是滚烫的,装进塑料壶里会产生有害物质。

专家们说出这样的话,一看就没有亲自去榨过花生油,又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主,没错,专家你说得很对,因为塑料中有塑化剂,遇到高温的确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但花生榨出来的油,根本就不是沸腾的,换句话说,根本就达不到那个温度。

此外,花生油榨出来后,还会过滤晾一会,这时候的花生油,基本上就是凉的。

凉的花生油,装进塑料桶,你告诉我怎么产生有害物质?

因此,我建议这些所谓的专家,在发表一些言论的时候,一定要自己亲身体验一下,不能靠想象、脑门一拍,就得出一个结论。

一定要深入去了解这个事情,把这些细节啥的都搞清楚,否则只会闹笑话。

好,讲完了农村榨油,我们再来聊聊我们在超市买的油,写到这里,我嘴角微微扬起,忍不出笑出声来。

专家们,我们吃的油,至少是自己种的花生,自己榨的油,吃着放心,那叫一个天然绿色无污染,但你们买的所谓大品牌一壶油,我敢肯定不一定比我们农村人榨的油好。

就这样说吧,我们每年从美国进口了那么多转基因大豆,几千万吨是有的,那这些大豆跑哪去了?还不是被榨成了大豆油,作为食用油卖给了你们。

那这些油里,到底有没有添加防腐剂呢?恐怕谁也不敢保证吧?

我还是那句话,专家们或许在别的领域很厉害,但针对农村,所发表的一些看法和观点,还是建议你们亲自来体验一下。

在农村这一亩三分地上,你们还没有资格说三道四!

全文完,觉得写得还凑合,请点赞。

陶澍教授发表的论文

没有死。北大陶澍教授没有死,北大陶澍教授是担任北京大学的教授之一,他年纪大了,但没死,所以,北大陶澍教授没有死。

2001年以来,每年都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得到批准,其中2004年获得批准的重点项目3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项,2005年获得重大研究计划项目2项。2008年获批准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2001-2004年每年参与和主持的863、973项目均在2项以上。直接进入本院的横向项目平均每年在15项左右。2003年,本院共有2个项目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分别是陶澍教授牵头的“重金属形态的时空分异、影响因素及生态效应”以及方精云院士牵头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植被生产力的研究”,另有蔡运龙教授牵头的“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可持续性的区域评价、区域战略及操作途径”获该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方精云院士牵头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碳循环的研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许学工教授参与的(排名第四)“渤海西南岸滨海油区环境演变卫星监测及预测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环境学院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两方面的科研经费接近。2001- 2007年,无论是横向经费还是纵向经费总体上呈上升趋势。2008年度全院科研经费总额达到4500万元。近年来,学院在国际、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均呈稳步增加的趋势。方精云院士曾在Science上一年内连续发表2篇论文。2006年全院在SCI和SSCI收录刊物上发表论文近70篇。

刷到了一条视频,颠覆了我的三观。

一位专家说:农村自榨的花生油不能吃,并给出了三个理由:

(一)不够卫生;

(二)非真空、不易储存;

(三)滚烫的花生油倒入塑料壶中,会产生有害物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一些专家开始对农村发表自己的看法了:

陶澍教授说:农村烧火做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并发表了论文。一些 养生 专家说:农村的自榨花生油不能吃,会生病等等。

我们在农村长大的孩子都知道,每到8月份的时候,地里的花生熟了,我们把花生从地里拔出来晒干,然后剥皮,再晒干榨油。

那时候最爱吃的就是花生油炒辣椒,就着馒头吃,要多香有多香。但是也没听说过因为吃花生油得病的。

那为何专家会有此一说?

专家说:

(一)花生如果放的时间长了,会发霉,用它来榨油吃完会危害人的 健康 。

没错,这个是真的,但专家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于农民而言,我们深知花生晒干的重要性,我们第一时间会把收到家的花生晒干,然后收到农仓里,不会让花生发霉的。

(二)花生榨的油是滚烫的,装进塑料壶里会产生有害物质。

专家们说出这样的话,一看就没有亲自去榨过花生油,又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主,没错,专家你说得很对,因为塑料中有塑化剂,遇到高温的确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但花生榨出来的油,根本就不是沸腾的,换句话说,根本就达不到那个温度。

此外,花生油榨出来后,还会过滤晾一会,这时候的花生油,基本上就是凉的。

凉的花生油,装进塑料桶,你告诉我怎么产生有害物质?

因此,我建议这些所谓的专家,在发表一些言论的时候,一定要自己亲身体验一下,不能靠想象、脑门一拍,就得出一个结论。

一定要深入去了解这个事情,把这些细节啥的都搞清楚,否则只会闹笑话。

好,讲完了农村榨油,我们再来聊聊我们在超市买的油,写到这里,我嘴角微微扬起,忍不出笑出声来。

专家们,我们吃的油,至少是自己种的花生,自己榨的油,吃着放心,那叫一个天然绿色无污染,但你们买的所谓大品牌一壶油,我敢肯定不一定比我们农村人榨的油好。

就这样说吧,我们每年从美国进口了那么多转基因大豆,几千万吨是有的,那这些大豆跑哪去了?还不是被榨成了大豆油,作为食用油卖给了你们。

那这些油里,到底有没有添加防腐剂呢?恐怕谁也不敢保证吧?

我还是那句话,专家们或许在别的领域很厉害,但针对农村,所发表的一些看法和观点,还是建议你们亲自来体验一下。

在农村这一亩三分地上,你们还没有资格说三道四!

全文完,觉得写得还凑合,请点赞。

陶澍团队发表论文

谨以此文献给我敬爱的导师和可爱的队员 项目名称:粤西非物质文化外院与译者语言服务意识的培养——以东海岛人龙舞为例 项目时间: 2019.05-2020.07 项目成员: 负责人:张小波教授 成员:钟瑾  赵珊  韩岱霖  赖泽科  陈思旖                        一、项目简介       2019年1月,项目队长钟瑾集结其他四位队员组队,由导师张小波教授领导,开始了大创项目的孵化。我们选择的类别是创新类,因此2019年第一季度团队的精力都在思考项目主题,选择研究对象,撰写申报书等初始工作上。         5月,我们团队顺利拿下省级立项,获得一万元的经费。6月我们展开学生译者翻译文化常识的实训,获得了第一批学生译稿。之后,我们的第一目标,就是首先啃下发表论文这个硬骨头。因此7-9月,团队的队长钟瑾和队员赵珊都在阅读参考文献,写稿,改稿,讨论。11月,小组顺利发表论文。同时四位大四成员(钟瑾 赵珊 韩岱霖 赖泽科)也在准备考研初试最后冲刺。于是我们决定下一步在寒假(春节假期)进行人龙舞实地考察。         2020年1月,团队成员进行初步的实地考察的问卷调研,没想到疫情突如其来,打乱了我们的视频制作、中英资料翻译、讲座等一系列计划......                   二、项目成果展示3.问卷调查报告请详见知网本科生毕业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人龙舞”的多模态意义构建》附页。 4.翻译实训原稿如有需要请找项目队长。                   三、成员风采四名大四同学: 1.赵珊: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录取 专业:职业技术教育 2.钟瑾: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录取 专业:英语口译 3.韩岱霖:暨南大学研究生录取 专业:英语笔译 4.赖泽科: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录取 专业:翻译学 一位大三同学: 5.陈思旖: 2017届卓越班优秀学生,目前备战研究生考试。祝福一战成硕!!!导师:张小波教授(成就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老师排面!)         四、临别赠言 最后的最后,真的很感谢张小波老师的领导、鼓励和支持,让我们可以成功拿下项目,圆满完成项目。并且对我们的考研也是全力支持。 千言万语,只剩一句,感谢恩师! 希望老师身体健健康康!工作顺顺利利! 让我们期待明年专八再相聚!

亲你好,海洋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在线发表了由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张召儒副教授、周朦教授与合作者的研究论文“ Spatial Variations of Phytoplankton Biomass Controlled by River Plume Dynamics Over the Lower Changjiang Estuary and Adjacent Shelf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Observations ”。文章提出包含冲淡水锋面动力过程在内的一系列中小尺度过程是调控长江口及邻近陆架海域浮游植物量变化和藻华爆发的关键机制,为我们重新审视河口近海生态系统动力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启示。文章在线发表后浏览量已达595次。文章发表于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该期刊2019年影响因子为3.661。动力过程是调控河口和近海区域浮游植物量时空变化的重要因素。以往研究多是基于大面站调查结果,强调浊度和光限制的变化、地形诱导的上升流和黑潮次表层水入侵等中-大尺度过程对长江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量和藻华发生的主导作用。本研究于2017年7月首次在长江口海域利用集成多传感器的拖曳式走航观测系统Acrobat(图1),获取了从河口到陆架海域的物理及生态要素的高时空分辨率观测断面(图2),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中-小尺度上的冲淡水锋面过程对长江口海域藻华爆发的控制作用,其中的关键因素包括锋面对物质的辐聚效应、真光层深度的变化及冲淡水扩散状态变化对浮游植物停留时间的延长等。该航次由张召儒副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周朦教授参与航次并担任技术指导,航次参与人员还包括上海交通大学钟贻森老师、高咏卉副教授及周朦教授团队成员,华东师范大学吴莹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同济大学许惠平教授团队。图1. 项目团队于2017年7月在长江口邻近海域开展的海上调查航次,该航次综合利用了近海拖曳式走航观测系统Acrobat、表层水走航系统、漂流浮标、站位采样等多种观测方式。图2. 长江口南槽至陆架海域断面水文、层结频率、有色溶解有机物、浊度、光合有效辐射、叶绿素浓度、营养盐和表层溶解氧等参数的高时空分辨率分布特征。文章指出,长江口邻近海域的浮游植物量空间变化受多重尺度动力过程的影响,其中冲淡水锋面过程对藻华的爆发起到决定性作用。初级生产力的出现起源于长江冲淡水主锋面所致的垂向层结及其对泥沙悬浮的抑制和对光照条件的改善,营养盐最大水平梯度发生在该区域,但其浓度的迅速下降主要由淡水和海水的混合所致。长江口藻华发生于冲淡水主锋面的露头位置(称之为表锋面),漂流浮标结果(图3)显示该位置存在显著的物质辐聚效应,是导致浮游植物汇聚和藻华发生的重要因素;同时,辐聚导致下降流的产生,进一步增加了真光层的深度;此外,锋面外海一侧存在波动信号,伴随了冲淡水运动由超临界状态向亚临界状态的转变,增加了冲淡水及其携带的浮游植物在表锋面附近的停留时间,为藻华的发生进一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图4)。图3. 航次中在长江口北港外侧释放的5个表层漂流浮标在124°E以西的漂流轨迹与速度。图(A)和(C)揭示了冲淡水表锋面附近流动状态的改变及其物质辐聚效应。图4. 多重尺度物理过程对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量及相关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调控作用与机理。本文第一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张召儒,通讯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周朦教授和张召儒副教授,合作者还包括上海交通大学钟贻森老师、高咏卉副教授、张瑞峰副研究员、Walker Smith教授,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的张国森和江山博士。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长江口冲淡水的对流、扩散和物质转换综合过程”(41530960)资助,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周朦教授为该项目负责人,参加单位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同济大学。张召儒,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长聘教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本科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2014年至今任职于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研究领域包括近海动力学、极地海洋-海冰动力学和海洋物理-生态耦合过程,目前已经在Progress in Oceanography, JGR-Oceans, Climate Dynamics,Ocean Modelling和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8篇。担任海洋学领域知名国际期刊Journal of Marine Systems责任编委,美国地球物理学会期刊AGU Advances总编遴选委员会委员和Ocean Sciences Meeting主席遴选委员会委员。

刷到了一条视频,颠覆了我的三观。

一位专家说:农村自榨的花生油不能吃,并给出了三个理由:

(一)不够卫生;

(二)非真空、不易储存;

(三)滚烫的花生油倒入塑料壶中,会产生有害物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一些专家开始对农村发表自己的看法了:

陶澍教授说:农村烧火做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并发表了论文。一些 养生 专家说:农村的自榨花生油不能吃,会生病等等。

我们在农村长大的孩子都知道,每到8月份的时候,地里的花生熟了,我们把花生从地里拔出来晒干,然后剥皮,再晒干榨油。

那时候最爱吃的就是花生油炒辣椒,就着馒头吃,要多香有多香。但是也没听说过因为吃花生油得病的。

那为何专家会有此一说?

专家说:

(一)花生如果放的时间长了,会发霉,用它来榨油吃完会危害人的 健康 。

没错,这个是真的,但专家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于农民而言,我们深知花生晒干的重要性,我们第一时间会把收到家的花生晒干,然后收到农仓里,不会让花生发霉的。

(二)花生榨的油是滚烫的,装进塑料壶里会产生有害物质。

专家们说出这样的话,一看就没有亲自去榨过花生油,又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主,没错,专家你说得很对,因为塑料中有塑化剂,遇到高温的确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但花生榨出来的油,根本就不是沸腾的,换句话说,根本就达不到那个温度。

此外,花生油榨出来后,还会过滤晾一会,这时候的花生油,基本上就是凉的。

凉的花生油,装进塑料桶,你告诉我怎么产生有害物质?

因此,我建议这些所谓的专家,在发表一些言论的时候,一定要自己亲身体验一下,不能靠想象、脑门一拍,就得出一个结论。

一定要深入去了解这个事情,把这些细节啥的都搞清楚,否则只会闹笑话。

好,讲完了农村榨油,我们再来聊聊我们在超市买的油,写到这里,我嘴角微微扬起,忍不出笑出声来。

专家们,我们吃的油,至少是自己种的花生,自己榨的油,吃着放心,那叫一个天然绿色无污染,但你们买的所谓大品牌一壶油,我敢肯定不一定比我们农村人榨的油好。

就这样说吧,我们每年从美国进口了那么多转基因大豆,几千万吨是有的,那这些大豆跑哪去了?还不是被榨成了大豆油,作为食用油卖给了你们。

那这些油里,到底有没有添加防腐剂呢?恐怕谁也不敢保证吧?

我还是那句话,专家们或许在别的领域很厉害,但针对农村,所发表的一些看法和观点,还是建议你们亲自来体验一下。

在农村这一亩三分地上,你们还没有资格说三道四!

全文完,觉得写得还凑合,请点赞。

陶澍教授发表论文

这种说法我当然不信呀,因为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也不可能有人专门去进行调查。

我还是比较相信的,因为农村的污染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于烧柴火所产生的烟,可能会对肺部有影响。

刷到了一条视频,颠覆了我的三观。

一位专家说:农村自榨的花生油不能吃,并给出了三个理由:

(一)不够卫生;

(二)非真空、不易储存;

(三)滚烫的花生油倒入塑料壶中,会产生有害物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一些专家开始对农村发表自己的看法了:

陶澍教授说:农村烧火做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并发表了论文。一些 养生 专家说:农村的自榨花生油不能吃,会生病等等。

我们在农村长大的孩子都知道,每到8月份的时候,地里的花生熟了,我们把花生从地里拔出来晒干,然后剥皮,再晒干榨油。

那时候最爱吃的就是花生油炒辣椒,就着馒头吃,要多香有多香。但是也没听说过因为吃花生油得病的。

那为何专家会有此一说?

专家说:

(一)花生如果放的时间长了,会发霉,用它来榨油吃完会危害人的 健康 。

没错,这个是真的,但专家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于农民而言,我们深知花生晒干的重要性,我们第一时间会把收到家的花生晒干,然后收到农仓里,不会让花生发霉的。

(二)花生榨的油是滚烫的,装进塑料壶里会产生有害物质。

专家们说出这样的话,一看就没有亲自去榨过花生油,又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主,没错,专家你说得很对,因为塑料中有塑化剂,遇到高温的确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但花生榨出来的油,根本就不是沸腾的,换句话说,根本就达不到那个温度。

此外,花生油榨出来后,还会过滤晾一会,这时候的花生油,基本上就是凉的。

凉的花生油,装进塑料桶,你告诉我怎么产生有害物质?

因此,我建议这些所谓的专家,在发表一些言论的时候,一定要自己亲身体验一下,不能靠想象、脑门一拍,就得出一个结论。

一定要深入去了解这个事情,把这些细节啥的都搞清楚,否则只会闹笑话。

好,讲完了农村榨油,我们再来聊聊我们在超市买的油,写到这里,我嘴角微微扬起,忍不出笑出声来。

专家们,我们吃的油,至少是自己种的花生,自己榨的油,吃着放心,那叫一个天然绿色无污染,但你们买的所谓大品牌一壶油,我敢肯定不一定比我们农村人榨的油好。

就这样说吧,我们每年从美国进口了那么多转基因大豆,几千万吨是有的,那这些大豆跑哪去了?还不是被榨成了大豆油,作为食用油卖给了你们。

那这些油里,到底有没有添加防腐剂呢?恐怕谁也不敢保证吧?

我还是那句话,专家们或许在别的领域很厉害,但针对农村,所发表的一些看法和观点,还是建议你们亲自来体验一下。

在农村这一亩三分地上,你们还没有资格说三道四!

全文完,觉得写得还凑合,请点赞。

可能是我读书少,我本人表示不怎么相信。我只知道农村烧火做饭几千年了,也没听说啥空气污染。我从课本上看到的是工业革命之后,煤炭在工厂和家庭的大量使用,产生了严重的空气污染,继而让伦敦变成了雾都。我看到的是汽车的尾气排放让空气质量变差,是各种化工厂排出的浓烟。

北大教授陶澍院士的这个结论并不是随口乱说的,而是发表的学术研究论文。这篇论文里面提到了:

2014年我国约有115万人因PM2.5的吸入而过早死亡,其中居民做饭、取暖等使用的固体燃料相关的死亡为77万人,而农村对PM2.5的贡献更大。其中,农村做饭和取暖燃烧的燃料,导致37万人离世。

猛一看,这话挺有道理的。但是仔细一想,我觉得有那么一点儿不对劲。

只要是生命活动,都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污染,农村这么一个庞大的生命群体,必然会产生相应的污染。但是,地球可以拥有自净功能的,它可以净化空气之中PM2.5,农村所产生的这部分污染,是在生态平衡系统之内的,它是相对稳定的。

真正打破这份稳定的,不是农业,而是工业。

当然,我也十分支持工业的发展,这是大势所趋,对所有人都是大好事。农村的确应该为了工业发展让步,减少柴火的燃烧,以此腾出一定的空气自然净化量,这样工业方面就会方便很多。

但是,既然农村做出了一定的牺牲,那就不能再往农村烧饭这上面扣黑锅。

把话摊开说明白,能产生PM2.5污染的不止有秸秆和木柴,还有:

煤炭、汽油、柴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各类垃圾焚烧;工业粉尘;建筑工地的扬尘;汽车的尾气排放。

同样,自然界之中的森林火灾、漂浮的花粉、细菌、海盐、火山灰、沙尘,以上这些都会产生PM2.5污染物。

大家扪心自问下,这里面到底是什么产生的污染最大?真的是烧了农村几千年的柴火吗?

工业发展的同时,请给农村留一点儿空间。我们日常也应该尽管选择绿色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给环保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 索引序列
  • 陶澍发表的论文
  • 陶澍发表论文
  • 陶澍教授发表的论文
  • 陶澍团队发表论文
  • 陶澍教授发表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