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小论文经济学发表

小论文经济学发表

发布时间:

小论文经济学发表

经济学论文发表,省级以上常见的期刊有《中国商贸》、《财经界》、《商业文化》、《新财经》、《金融经济》、《中国城市经济》等等。一般如果你自己向期刊社亲自投稿,那么审核时间会比较长,可能需要几个月到半年多不等,而且期刊的级别越高所需的时间可能越长。你想在年底前发表文章,那你可以找专门的论文代理网站,让他们帮你投稿,因为论文代理和很多期刊社都有长期合作,通过他们投稿能让文章比较容易通过审核而且审核时间较短,一般两个月内就能发表。当然要做运营时间比较长的大网站,如论文时代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选定了目标刊物,看看发表指南就知道怎么发了,如果不知道去哪儿发,可以找早发表网。

一、个人发表论文的程序:1.有了自己的学术成果后,按其研究方向在中国知网等论文收录网站上查找和你所研究领域相关的文献。确认你的核心内容前人没有研究发表后,选择该领域的相关杂志;2.按照所选杂志的格式要求,将自己的研究内容撰写成论文,通过该杂志的制定投稿渠道进行投稿,之后进行耐心等待;3.编辑审阅后如果不感兴趣会直接退稿,如果感兴趣会给你提出修改意见,从投稿到第一次审回一般要2个月以上,按照编辑提出的修改意见逐条改正,并在给编辑回复时对其提出的每一条意见进行逐条回复,之后继续耐心等待;4.二审后,基本就离发表不远了,一般会再给你提一些格式类的细节修改问题,解决后回复,等待发表就好。望采纳

经济学普刊,2月份前发表,时间还算充足,有需要见下方。

经济学小论文发表

经济学论文发表,省级以上常见的期刊有《中国商贸》、《财经界》、《商业文化》、《新财经》、《金融经济》、《中国城市经济》等等。一般如果你自己向期刊社亲自投稿,那么审核时间会比较长,可能需要几个月到半年多不等,而且期刊的级别越高所需的时间可能越长。你想在年底前发表文章,那你可以找专门的论文代理网站,让他们帮你投稿,因为论文代理和很多期刊社都有长期合作,通过他们投稿能让文章比较容易通过审核而且审核时间较短,一般两个月内就能发表。当然要做运营时间比较长的大网站,如论文时代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选定了目标刊物,看看发表指南就知道怎么发了,如果不知道去哪儿发,可以找早发表网。

一、个人发表论文的程序:1.有了自己的学术成果后,按其研究方向在中国知网等论文收录网站上查找和你所研究领域相关的文献。确认你的核心内容前人没有研究发表后,选择该领域的相关杂志;2.按照所选杂志的格式要求,将自己的研究内容撰写成论文,通过该杂志的制定投稿渠道进行投稿,之后进行耐心等待;3.编辑审阅后如果不感兴趣会直接退稿,如果感兴趣会给你提出修改意见,从投稿到第一次审回一般要2个月以上,按照编辑提出的修改意见逐条改正,并在给编辑回复时对其提出的每一条意见进行逐条回复,之后继续耐心等待;4.二审后,基本就离发表不远了,一般会再给你提一些格式类的细节修改问题,解决后回复,等待发表就好。望采纳

经济学普刊,2月份前发表,时间还算充足,有需要见下方。

小岛经济学论文发表

本书的作者是彼得·希夫与安德鲁·希夫,前者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曾写过《美元大崩溃》一书,后者是他的兄弟。这是一本父亲讲给儿子听的有关经济学的故事书,而两个儿子长大成人后把故事,还原成了书。因此这本书,有丰富的插图与简单易懂的故事,读来令人兴趣盎然,颇有趣味。本书的两位作者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坚定拥护者,所以这本书通篇就是站在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立场上,对美国所奉行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进行批判。作者在书中明确表示,要证明凯恩斯主张的经济模式是错误的,甚至是危险的。讲到这里,大家可不要误以为,这是一本给小孩子读的故事书。看到一句对此书的评论,说《小岛经济学》最大的妙处就是,深者不觉其浅,浅者不觉其深。毛毛酱也深以为然。 要知道,这本书的宣传语可是:《小岛经济学》=《经济学原理》+《经济学概论》+《国富论》我们在故事里,会遇到很多似曾相识的人物和时间,里面的岛名和国家名都是对我们现实社会的投射和隐喻。 在书里,作者对这些经济现象都做了深刻的剖析,并且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也就是,政府不应该成为经济的主导者,而应该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角色。解读《小岛经济学》 1、一则小故事,让9到90岁的人懂得经济学 今天要开始的这本书,和之前解读过的《一课经济学》《经济学通识》一样,是一本非常非常优秀的经济学读物。名字叫做《小岛经济学》。作者彼得.希夫、安德鲁.希夫。 这本书在罗辑思维上架的第一天我就买下来了。前段时间一直在看魔鬼经济学,没顾得上它,它就静静躺在我的床头柜上。就在前几天,我吃完饭上床,一口气把整本书全部读完。看完之后我马上就决定,停止解读魔鬼经济学,赶紧把这本书带给大家。 作者彼得和安德鲁是两兄弟。小岛的内容其实就是他们的父亲经济学家欧文.希夫给他们两个讲的一个故事。 从前有三个人住在一个小岛上,他们就靠每天抓一条鱼喂饱自己肚子,一直这样生活着。小岛上面没有存款、没有贷款,没有投资。什么都没有。而有一天他们其中的一个聪明人饿着肚子编制了一个渔网。从此以后他每天就可以打到两条鱼,有了余粮也就有了储蓄,后来有了才有了投资和借贷。鱼越来越多慢慢有了银行…… 欧文其实在给他的两个儿子普及两本重要的经济学宝典,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这些对于成年人来说都很艰深的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爸爸欧文却用一个故事就轻轻松松的就给说清楚了。 后来呢,兄弟两继承了老爸的衣钵,也成为了经济学家。他们就把老爸给他们两讲的这个故事进一步的完善,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本《小岛经济学》。 这本书用故事+漫画的形式把经济学的内容像一部动画片一样的展现了出来。《小岛经济学》中讲述的所有事例并没有独立成章,而是一个情节完整,从源头开始讲述着的经济如何发展过程,我就像看小说一样的,轻松理解整个经济发展的来龙去脉。这样的阅读体验真的是非常的畅快。 这本书全书只有十四万字。如果你怀疑这本书信息量太少,那你错了,无数的读者从如此少的字数中获得了他们前几十年里一直没有弄懂的经济学问题的答案。 这本书是小朋友也可以读懂的书。如果你怀疑这本书内容太简单了,你的确是错了,那么多的读者从看似简单的道理中悟出了他们可能一辈子也不会明白的经济学道理。 如果你的年龄在9岁到90岁之间,又想懂一些经济学知识,它一定非常非常的适合您。《小岛》最大的妙处就是,深者不觉其浅,而浅者不觉其深。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到底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中国要购买那么多的美国国债? 扭转恶化的经济状况是该花钱,还是该存钱? 为什么有些国家很富,而另外一些国家却很穷? 为什么各国政府可以大把花钱,好像它们的钱总也花不完? 即便我们很像知道这些事情的真相,但是我们中有多少人能读完《国富论》和《经济学原理》?我们又有多少人有兴趣去读完那些生僻的经济学研究论文呢?真的是我们这些人太LOW吗?那些高大上的知识我们跳起来都够不着吗?如果站在知识传播的角度来说,我们看过《人类简史》我们 就应该会明白一个道理,就是要学会讲故事嘛。故事是人类传达信息最重要的工具。能把各种信息,知识,规律,数字装到一个故事的外壳里,再表达出来的话,那么,他才能被更多的人乐于接受。 我们普通人平常要去学一点现代的医学知识,什么天体物理知识,那是相当的痛苦。可是如果把这些东西一旦装到故事里,比如说电视剧,像什么《生活大爆炸》啊《实习医生格雷》啊,对吧?这些知识就能跟随电视剧,散入到寻常百姓家嘛。 所以西方有一句谚语说:真理是赤裸的,大家都不待见他,于是他跑到村里去借了一件衣服,穿上以后成为大家的座上宾,这件衣服就是故事。 《小岛经济学》就成功的做到了这一点,生僻的经济学知识就被他装到了一个简单的小岛发展的故事中。《小岛》中的所要阐述经济学就是这样简单的、直观的,就是能帮助我们回归于尝试。好了,那我们从今天开始吧,解读《小岛经济学》。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美丽的热带小岛,上面住着三个人,分别是艾伯、贝克和查理,也就是ABC。小岛上的生活很艰苦的,他们每天为了生存就要去海里抓鱼,因为没有什么先进的捕鱼技术,所以每天每人只能抓到一条鱼。这一条鱼刚刚够他们一天吃饱肚子,勉强的生存下去。于是捕鱼就是小岛经济的全部。艾伯、贝克和查理每天的生活就是醒来、捕鱼、吃鱼、睡觉。如此往复,虽然这样的生活可一点都不惬意,但是也总好过忍饥挨饿吧。 因此,现在的小岛上,经济生活超级的简单。也是一个经济体最初的形态,没有存款、没有借贷、更没有投资。所有产出全部都被消费掉了,每天抓一条鱼,吃一条鱼。 然而,与我们所有的人一样,艾伯、贝克和查理也同样梦想着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他们也想在抓鱼之外做一点别的事情,比如说弄几件更好看的棕榈叶的衣服,想要一个遮风避雨的住所,但是他们每天都在忙活着抓鱼糊口,这些梦想又要怎么实现呢? 有一天晚上,艾伯仰望着星空就在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的生活过得更好一些呢?如果我每天可以抓到两条鱼就好了,那我就可以剩下一天的时间去做一些别的事情。于是他突然想到了要制作一个工具,这样就可以抓到更多的鱼。 于是第二天,艾伯就开始实施他的计划。编制他的渔网。贝克和查理看到艾伯站在那里搓绳子,就提醒他,你搞毛啊?你在减肥啊?你总是在这里玩绳子不抓鱼的话你会挨饿的。 艾伯解释说:“我想做一个捕鱼器,这样就能缩短捕鱼的时间,以后就再也不用挨饿了啊。”贝克和查理想着自己的朋友肯定是疯了。“那要是你这捕鱼器不好使,到时候可别跟我们要鱼吃哈。我们是不会为你的疯狂买单的。”艾伯没理会他们,继续编织他的渔网。一直到天黑了,渔网才做好。但是代价是他今天必须要挨饿了。当天晚上,当贝克和查理吃饱了呼呼大睡的时候,艾伯却只能在脑海中想象着美味的鱼肉来对抗难忍的饥饿。 到了第二天天一亮,艾伯赶紧拿着渔网去抓鱼。这个时候贝克和查理就傻眼了,原来他们要花一整天的时间才能抓到一条鱼,可是艾伯却因为有了工具,一天可以抓到两条鱼了。 从这样一个简单的渔网行动,小岛上的经济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们从这个故事中看到,艾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最基本的经济原则,人们想要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就需要依赖这个原则,那就是消费不足和敢于冒险。 消费不足:为了编织渔网,艾伯当天就不能去抓鱼,他就必须放弃当天的所得,放弃那调本来可以吃到的鱼。他这样做,可是要忍受着饥饿。他现在暂时延迟消费,是为了将来消费更多的产品,也就是为了捕捉到更多的鱼。 冒险:除了延迟消费之外,艾伯还需要承担风险。因为他也不知道自己做的渔网到底好不好用。如果这个想法失败了,那么他得到的就是一把无用的绳子和一个空空如也的胃。回到书本,艾伯的编制了渔网就是创造了资本。在经济学中,资本可不仅仅是指钱。它是指一种设备,这种设备的建设和使用本身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它的意义是在于利用设备可以制造其他需要的东西。实际上艾伯需要的并不是那张渔网,而是鱼。因为这张网可以给他带来更多的鱼,所以渔网本身才有了价值,才成为一种资本。后来,艾伯的渔网奏效了,他的生产力提高了一倍,现在他生产的东西多于自己需要消费的东西。于是这就带来了储蓄,现在先请记住一点,就是储蓄才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命脉,没有他,就什么都没有。 我们常说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买房的故事,说美国老太太贷款买房,住了一辈子的房子,到死的时候贷款还完了。而中国老太太呢?存了一辈子的钱,买了房子结果还没有住上就去世了。这个例子我们常常说,但是我们要知道,每一个提前消费的美国老太太的背后,一定站着一个不断储蓄的中国老太太。而这一点往往大家都会无视。这里稍微提一下,为什么说储蓄很重要,说到后面您就会明白了。对于除我们人类之外的所有动物而言,经济学其实可以简单理解为日常生存活动。食物短缺、天气恶劣、食肉动物的威胁、疾病困扰以及忍饥挨饿地活着,这是所有动物的生存常态。所幸我们人类拥有两样东西:我们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正是依靠这两样东西,我们制作了工具,我们的生活才会有所不同。否则我们的命运跟那些动物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我们大可想象一下:如果所有的机器和工具都不复存在,我们的社会经济会是什么样子?汽车、拖拉机、铲子、斧头、长矛等,如果这些东西真的全都消失了,我们所有的消费品都要靠自己的双手去猎取、去采摘、去种植那会是什么样子?毫无疑问,那样的生活肯定很艰苦。 工具的出现才带来了一切的改变,使经济的出现成为可能。长矛帮助我们击败猎物,铲子帮助我们种植庄稼,渔网帮助我们捕鱼。这些工具提高了我们的劳动效率。我们生产的东西越多,可以消费的东西才会越多,我们的生活也就变得越来越美好。努力使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以尽可能满足人类的需求,这就是经济这一概念最简单的定义。工具、资本以及创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牢记这一点,就很容易理解经济增长的原因:我们找到了生产人类所需物品的更好方式。不管一种经济最后变得多么强大,大到城市,大到国家也好。这个根本原因是绝对不会改变的。继续我们小岛上的故事,现在拥有渔网的艾伯看起来是前途一片光明,那另外两个人呢?虽然艾伯从来没有刻意的使他人受益,但是他的资本也就是他的渔网,其实是帮助了岛上所有的人。我们来看看怎么回事哈。 贝克和查理,看到艾伯渔网的好处,就和艾伯说:“既然你那玩意儿隔一天才用一次,那你不用的那天就借来让我用用可以吗?大家都是好朋友,有福同享嘛。”艾伯还对之前的事情耿耿于怀呢,心里想着,我可是饿着肚子才编制了渔网的,而且你们两个兔崽子之前还嘲笑我来着。还有,如果你们把我的渔网弄破了怎么办?或者不还给我怎么办?那我岂不是要重头再来了,风险太大。 于是艾伯就拒绝了他们两的要求:“对不住了,既然我能做渔网,你们两个就自己做不就好了么?” 尽管查理和贝克已经看到了渔网的效果,但是他们担心自己一天不能编制出这样的渔网,万一三天都编制不出来,那我们就要饿死了。他们就想了一个办法。 “这样吧,我们做个约定,你的鱼不是好多着吗?那就借给我们吃,我们编网的时候就不用挨饿了,等我们网编好了再把鱼还给你。做为回报,你借一条鱼,到时候还你两条。怎么样?”艾伯一听,这个不错啊,虽然借鱼给这两个小子,有风险。但是我什么都不用做就能得到两条鱼。 艾伯借鱼给他们收取回报,这看上去是在窃取他人的劳动成果,靠别人的辛苦劳动牟利。艾伯的动机只是想要赚取更多的鱼,但是,正是因为他的贪婪才能给其他的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我们要知道,艾伯如果不把鱼借给别人,他还有别的方案。比如说: 他可以把鱼留下自己吃,这样不会有任何的损失,但是它的鱼也不会增长,这就是储蓄。 他还可以放纵一下,不在干活,将自己多出来的鱼慢慢吃掉。这就是消费。 他还可以再用两天的时间再编制出两张网,之后把多于的网租给贝克和查理,每天向他们收取半条鱼的租金,这样艾伯就每天躺着就可以吃到一条鱼,提前退休。这就是投资。但是这其中有一个漏洞就是,查理和贝克每天也会多出半条鱼的储蓄,他们过几天也就有能力自己编制出渔网而不再租用他的。 还有最后一个方案,艾伯可以把两条鱼借给贝克和查理,收取利息。这就是借贷。 所以说,放在艾伯面前的选择就这么几种了。毫无疑问,艾伯最终无论选择哪个方案,多出来的鱼始终会对整个小岛的经济带来好处,并且也不会给自己的两个小伙伴增加负担。艾伯最后的选择是把鱼借出去。 艾伯愿意并且有能力把多余的鱼借给别人,因此,贝克和查理也拥有了自己的渔网。现在大家都有渔网可用了,小岛上的整体捕鱼能力便从每天三条鱼提高到每天六条鱼,经济増长翻番,前景是一片光明。 有了多出来的鱼,小岛上的几位居民每天终于可以比原来多吃一些鱼了,原来是每天一条鱼,现在我能吃一条半了。而他们的消费之所以增长;前提是因为经济增长了。这个道理很简单,但令人不解的是现代经济学家竟然会在这个简单的问题上纠缠不休。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给老百姓更多的钱花就可以增加需求,但是这种做法并不能改变真正的需求:这无非就是让人们花更多的钱去购买原先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而已。这其实是本末倒置啊。只有提高生产力增加供给才能切实满足人们更多的需求。其中的关键不在于手上的钱要多,而是生产力要提高。这个道理我们后面还会反复的讲到。 有些人也许会认为艾伯在利用自己的优势剥削他的两位邻居。的确,艾伯不需要工作就获得了利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不劳而获。他的利润是对他所承担风险的补偿,而且,他的获利并没有阻碍两位同伴的发展。 即便艾伯真是一个贪心的人,就拿着自己的钱滚钱,变得越来越富有,那到底又有什么不好的呢?如果艾伯不需要亲自劳动就能增加自己储蓄的唯一途径就是将这些储蓄借给自己的邻居。因为如果不这样做,他的财产就不会增加,甚至还会越来越少,因为他自己还要消费呢! 私人资本主义可以促使那些将个人利益作为唯一动机的人帮助他人提高生活水平,这就是它最有意义的地方。而这确是受到道德指责最多的地方。就因为艾伯想用储蓄创造利润,贝克和查理才有机会编织自己的渔网。如果成功了,他们就可以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从这点来看,他们三个都是获利的。但如果失败了,他们就无法偿还贷款,那么承受损失的人就是艾伯了。 所以实际情况是,只有借款人受益了,贷款人才会跟着受益。 当然了,很多人并没有清楚地看到其中的共同利益。如果艾伯的财富,让贝克和查理心生嫉妒,强烈要求分得他的部分储蓄该怎么办?假设艾伯对自己的财富有负罪感,看到两个人这么可怜,于是无偿地把鱼分给了他们,那么他们两人会怎样处理这些鱼呢?在没有了还款的压力之下,两个人最有可能做的是利用这份礼物享受闲暇时光。这样做并没有什么错,但是贝克和查理的假日时光并不能提高这座小岛的生产能力。因此,尽管慈善之举看起来是充满了正义,但捐款根本没有办法像商业贷款一样推动经济发展。 好了,说了这些,最根本的一点是,所有能够增加捕鱼量的事物都会惠及小岛,鱼越多,大家就越有可能吃到更多东西,或者拿时间做件衣服,或者他们可以什么都不做,干脆休息。 财富从来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原始社会,财富是极少的,那时最富有的人所拥有的物质财富也不如工业化社会中穷人的财富多。在中世纪,即便是至高无上的国王也缺乏基础的娱乐设施,而在今天,中央空调、无线网络以及冬天里的新鲜蔬菜等几乎是人人都能享受的。尽管贝克和查理认为每天吃两条鱼简直奢侈到了极点,可在我们看来,这种生活丝毫不值得羡慕。 但是令人吃惊的是,人们却认为富人之所以富有,是因为他们攫取别人的财富,并由此产生了穷人。在现代经济学中有一个理论认为,利润是通过少付工人工资所产生的,有人称之为“劳动价值论”。这样看来,像艾伯这样的企业家或类似的大型公司要想致富,只能先让别人变穷。那么这样的人就该拿来全部吊死。 我们要说,富人致富的原因是他们为别人提供了有价值的东西。艾伯就为没有足够储蓄的贝克和查理提供了储蓄。如果他赢利了,那也是因为他提供的服务对别人是有价值的。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中,对资本主义和资本家的描述都不是很客观,甚至是负面的。这绝不仅仅是教育制度和社会制度造成的,更主要是因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没有为大众所熟知。很多的民众,甚至精英人士都认为资本家是靠剥削致富的。每个现代市场经济国家都会有工会组织,有劳动保障法律,在本质上都默认了资本家与员工在站在一个对立的立场之上。再看看美丽小岛上。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了,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渔网。开开心心的一天两条鱼。但是如果贝克和查理拿到艾伯的贷款不是去编制渔网而是去研究对鱼的催眠术呢?或者是拿鱼去休闲度假,把商业贷款变成了消费贷款呢?艾伯还愿意借钱给他们吗?又或者他们两个生病了,艾伯不得不用应急贷款的形式把鱼借给他们救他们的命呢?这样一来小岛上的经济又会如何呢?这些借贷形式正在我们身边因为外力的干涉不断的发生着的。这种干涉比如说来自于政府,如此一来,这是一件幸事还是一场灾难呢? 之前我们说在一个美丽的热带小岛上生活着三个人,每天捕鱼为生。辛苦一天也只能勉强喂饱自己的肚子。其中一个聪明人艾伯,因为敢于延迟消费和承担风险,所以编制了一个自己的渔网。每天可以抓到两条鱼,很厉害,很开心。后来,艾伯出于利己的动机,为了拥有更多的鱼,这就惠及了岛上的其他两个人。艾伯把鱼借给贝克和查理,收取利息。贝克和查理呢?用借来的鱼填饱肚子,腾出时间编制了自己的渔网。最终整个小岛的生产力都提升了一倍。从每天三条鱼变成了每天六条鱼。而这一切都归功于艾伯的一个好主意,归功于渔网这个工具的诞生。 艾伯把鱼借给贝克和查理,让他们编制自己的渔网,这种商业贷款的形式是资本最佳的用途,因为可以扩大整个小岛的生产嘛,对吧?但是,既然是商业贷款,那就必然存在风险。比如说,如果贝克他们两借了鱼之后不编制渔网,而是研究什么对鱼的催眠术呢?我们知道这肯定就是一个失败的项目。那么他们两个肯定不会从中的得到什么好处,自然的艾伯也很难指望拿回本金和利息。这还不算完,贷款给他们两去研究催眠术,结果没有任何的盈利,这是浪费了整个小岛的储蓄,降低了整个小岛的生产力。那如果艾伯知道这是一个肯定失败的项目,那么艾伯肯定不会把鱼借给他们。但是如果有外部力量非要让艾伯把鱼借出去呢?比如说,这个外部力量来自于政府。我们经常看到,政府总是满腔热血想做一点好事,就用诸多法律干预借贷方式,常以各种理由鼓励或者要求储蓄者借出款项,而并不考虑实际还款的可能性,这个时候贷款人就难免要承受巨大的损失,这种有悖常规的做法只会浪费社会的储蓄。这里先提一下。 我们再来看,除了商业贷款之外,储蓄还有另外两种选择,一个是消费贷款,另一个是应急贷款。 在小岛上,艾伯不是把鱼借给另外两人去编织渔网,而是借给他们去度假,这就是消费贷款。而最终的情况也会完全不同。如果贝克和查理不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生产力,他们又怎么能连本带利的还款呢?于是在拿着艾伯的鱼,放纵了几天之后,他们还是只能每天抓到一条鱼。那为了还贷款,他们两个以后每天都要减少自己的食量,不得不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去偿还贷款。 和商业贷款不同,消费贷款并不能扩大生产力。这样的贷款对于借贷双方来说都是一种负担。所以艾伯聪明的话,就会拒绝这样的贷款。 贝克和查理两个人双双得了水痘,一个星期都没有办法去抓鱼。在这样的经济情况之下,艾伯只有拿鱼给他们两先吃,其他的事情等病好了再说。没办法嘛,应急贷款嘛。如果艾伯不这样做,那么岛上就会因为两个人的死亡而丧失大量的生产力。在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刻,如果不是因为艾伯有储蓄的话。那么贝克和查理就只有被活活饿死。 刚才也提了一下,为了推动那些在政府和政治家们看来是有益的项目通常都会用各种方式干预储蓄的配置,包括像是政府担保贷款、公司及其个人税收减免等等。 有了这些干预手段,大量的社会资源会涌入这些所谓的有益的项目中,比如说廉租房和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建设。但是我们知道,这样的项目是需要依靠政府的不断补贴才能维持下去的,是需要不断的给他们输血。他们是不能靠自己在自由市场经济中健康运行的。 小岛提醒了我们一点,政府是没有储蓄的,只有个人才有!贷款都流向了那些最终无法还款的项目,那么这些损失将由牺牲了自己利益去创造储蓄的个人来承担。 这些以政策为导向的做法,是政府规划者们认为自己要比储蓄者更清楚什么有利于社会发展。但是,事实却从来都并非如此。 政府介入储蓄者和借款人之间采取的强制手段将借款的原因与结果割裂开来,使得储蓄的分配效率极为低下。为什么?因为物竞天择!我们的常识就会告诉我们,影响贷款人的往往是贷款的财务结果,就是我贷款出去我是要赚钱的啊。那借钱给什么样的企业可以让我赚钱呢?肯定是那些业绩记录良好企业嘛,对吧?他们的还贷率往往较高。因此,这种企业更容易吸引到人们借钱给他。这就跟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一样的道理,就是自然选择催生了生命力更强的物种,这种借贷的原则催生出更加健康的企业和更加强劲的经济。 如果财务状况,就是要赚钱都被视为了次要因素,那么还能指望贷款可以提升生产力吗?借钱出去如果无法成功促成创新或者生产力提高,那么就是浪费储蓄的供给,削弱整体经济。 还有特别重要的一点要提示一下,就是你要借鱼给别人你要先有鱼。对吧?这是最简单的道理,你要放贷之前你必须要有储蓄。我们后面还要说,不断扩大的货币供应量和政府看起来无限的负债能力恰恰掩盖了这一个简单的事实,实际信贷是受到储蓄制约的。这里再提一下储蓄的重要性,我们后面的解读还要说这个事情。敬请期待。

接上周的内容继续说。 之前小岛上虽然有经济发展,但是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因此会产生一些误解而无法调节,也没有共同防御体系。 所以,政府产生了,还有军队、法院等机构,为了维持运转而需要的资金由民众上缴,也就是税金。 宪法约束政府权利,限制其行为; 这章最后一段 “我们渴望消除经济紧缩带来的痛苦,但是我们忘记了自由本身就是有风险的。如果政府有责任消除一切痛苦,那么就没有认识自由的。无法自由的失败,也就无法自由的成功” 这里的经济紧缩应该是指米国放弃复本位而采取金本位的货币政策导致通货紧缩,《货币的祸害》一书中把那个时期的货币政策和政治因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在作者看来,由于政治家的贪婪欲望,希望建造更多的设施满足民众以提高自己当选的希望,而开始发行纸币 “鱼邦储备券” ,用这种纸币可以去银行自由兑换政府存储的鱼。这样一来,流通货币慢慢成为一种信用货币,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其价值是由政府法定的。但是由于纸币的制造比捕鱼容易的多,因此鱼邦储备券可以兑换的真鱼的数量会随着纸币的增多而越来越少。这时候可以怎么做呢?就是 降低鱼邦储备券可以兑换真鱼的含金量 。小岛上的科学家用鱼骨和残骸制造完整的但更小的真鱼的做法,类似实物货币本位的时代降低硬币中金银的含量来制造更多的货币一样,也类似通过新技术提炼含金量较低的金矿来增加金币的供应量一样。看上去,市面上的钱越来越多了,但其实真正的购买力在不断降低。 而这里发行货币的鱼联邦银行其对应的就是美联储。成立美联储的最初目的是形成“弹性货币供应‘。当时的设想是:美联储可以根据经济活动的情况,扩大或收紧货币流通。设计者以为这样可以让物价保持平稳,不受繁荣或萧条的影响。作者把通货膨胀的责任归咎到政府身上。 因为纸币的发行越来越多,而真正的鱼并没有同步的增加,导致纸币的价值越来越低,要花比之前更多的纸币才能得到相等数量但质量下降的真鱼。而为了提振经济和补贴穷人,只能更多的发行纸币。 作者认为膨胀的不是价格,而是货币的供应。货币的供应量如果和真鱼的供应同时增加不会产生什么问题,但货币供应远大于后者的时候,及时经济并不好,价格也不会因为民众需求的减少而下降,反而有可能增加。作者认为经济不好的时候就应该是无价下跌,从而淘汰不必要的产能,把无价调低到符合内在供求关系的水平。但是,目前许多政府对待经济衰退的本能反应是造更多的钱币,以刺激消费,维持低失业率。因为人们失业后需求减少,价格会下降。但是作者认为,人们失业的时候,供应便会减少,而物质匮乏会导致价格上涨。如果投入更多的货币,必然会导致价格飞涨。 对于这一点,自己是有疑问的。投入更多的货币并不是直接到民众手上,而是在银行,掌握生产要素的人获得低利率贷款,然后投入生产,可以维持较低的价格,从而使人们以稳定的价格购买一些产品。还有,失业使得供应和需求同时减少,究竟是上涨还是下跌恐怕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简单的下结论恐怕不是正确方式。 中岛帝国在小岛发生危机的时候满载真鱼来和小岛做交易。小岛付给中岛帝国他们的纸币以获取真鱼,而中岛帝国又拿着得到的纸币买小岛的商品,剩余的纸币再存到小岛的鱼联邦银行赚取利息。 因为这样的交易,小岛获得真鱼,中岛帝国获得需要的产品,两个国家都发展各自的经济,不同的是中岛帝国的人生产小岛需要的产品赚取鱼联邦储备券。 因为交易都是用小岛上的货币,那么中岛帝国就必须常备一部分鱼联邦储备券,而且是存在小岛的鱼联邦储备银行中,这部分储备券是中岛帝国的真鱼换来的,所以,小岛的鱼联邦储备银行中永远有一部分来自中岛帝国的鱼,因此他们就可以不必担心鱼被吃完的那天,不止有中岛帝国,还有很多国家也是同样的方式,那么小岛联邦储备银行也就可以印发更多的货币。 如果中岛帝国的鱼涨价了,那么小岛可兑换的货币就会减少,这对双方都是一种博弈,涨太多的话,中岛帝国能兑换的小岛货币会变多,小岛的同样数量的货币获得的真鱼也会减少;但是贬值太多的话,中岛帝国能兑换的小岛货币会变少,不能获得更多小岛商品,而小岛则可以获得更多的真鱼。 但在作者看来,区别在于中岛帝国能够自己生产真鱼,而小岛则需要借助中岛帝国的力量,因此一旦中岛帝国决定不再与小岛进行贸易而要求归还真鱼并加上利息的时候,小岛就无能为力了。 生产力的提高,机器代替了大量的人工,以及贸易使得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人工价格更低的地区,因此需要从事制造业等第一第二产业的人越来越少,而人们的空闲时间越来越多,需要消费的地方也逐渐增多,餐饮和娱乐的发展使得服务行业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作者把小岛服务业的崛起大部分归因于其制造业向中岛帝国的转移。进而谈到货币在进出口贸易中的作用。为了更多的出口,可能会出现使其货币贬值的做法,但这样又会伤害进口贸易,为了弥补这种差异,可能就需要国内一部分人从事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其结果可能是该行业商品的价格高于世界平均价格,为了保持平衡则很可能征收关税来抹平差距,因此会导致走私,以及国内消费者并不能以最优的性价比获得商品,这对于供应方和需求方都是一种伤害。但是如果能因此刺激国内该行业科学技术上的发展取得突破进而获得比较优势从而降低成本,那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由于其他岛屿的人慢慢怀疑联邦储备券的价值,于是开始把手中的债券兑换成真鱼,导致小岛又开始通货膨胀,经济开始恶化。为了不让小岛上的自己人受苦,那就只能厚着脸皮关闭银行,不再接受联邦储备券兑换真鱼,也就是说,货币的价值不再取决于能够兑换多少真鱼,它在国际市场上的价值将只由对方想交换的商品价值决定。只有小岛保有经济和军事大国的地位,鱼联邦储备券才有价值。 由于纸币和鱼价值的脱钩,导致纸币的价值一落千丈,但好在慢慢趋于稳定,大家也都习惯用纸币来衡量商品和服务的价值了。 这个应该对应于金本位货币体系的破灭,现在流行的货币都可以基本等同于一种信用,一种可能永不兑现的信用,每一张纸币都对应着国库里的一定价值的黄金,但是这种对应可能是永远不会兑现的。这让我想到《人类简史》中作者把诸多事物例如品牌都归因于人类对于自己想象的信仰,这里的货币,虽然头上有着“法定”的帽子,但如果人们对它失去信心,就会成为一堆废纸。 之前小岛的棚屋价格并不高,但是因为银行想寻求一个稳妥的项目,认为棚屋是一个低风险贷款的理想对象。因为棚屋几乎是所有人都需要的,而即使最后贷款无法还上,可以将棚屋回收再售出,甚至可能获得更高的利益。 一开始的贷款只给信誉良好的人,但是由于政府扶持,成立“两棚”担保,贷款利率下降,因为利率可以看做是未来价值的折现,所以利率越低,现价也就会越高,因此部分刺激房价升高,加上供不应求以及中岛帝国的加入,导致房价进一步升高。后来即使信誉不好的人也能够获得贷款,再后来,有人用一堆小额贷款换取一份大额贷款进行投资...于是雪球越滚越大,杠杆越加越大,而后违约率攀升,越来越多的人失去房屋,而越来越少的人需要购买房屋,房子降价也卖不出去,资金的周转出现断裂,于是银行倒闭,引发经济危机。 自己会想,这些钱去了哪里,可能的答案是,这里根本没有钱。因为所有的支付都是以信贷为基础,而并不是全额,当然也不是真正的鱼,而信贷是有利率的,银行也会背上相应的债务,要付给其他银行或者机构利息,因此放贷出去的利息是要更高的。一旦贷款无法归还,其他的债务也就无法清偿,带来的则是一系列连锁反应。但那么庞大的数字最终的真实价值有可能只是一套房子,人们最终玩的是一场数字游戏,但这些数字凭空消失之后是失业、购买力下降等等真实的反应。 为了提振经济,只好再加入数字——印钱。降低利率,放贷给银行和机构,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稳定市场。当然,还可以发行国债,把债务分摊给民众和其他小岛,再用这些货币购买真正的东西,推动供给和需求,发展经济。 但在作者看来,美国不会一直好运,最终只会有拒绝还债或者通货膨胀两条路可走。 由于小岛经济发展衰退,岛民因为储蓄不够而不愿意消费。作者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不会因为人们的消费而增长,而是经济增长带动人们的消费。但是小岛经济学家不这么认为,转而背负更多债务,进行经济刺激。 棚屋市场的崩溃在其他小岛也重演了,其中朱特尼亚小岛最为严重,最后,一个名为IMF的组织成立了,他们从朱特尼亚小岛撤出了所有的鱼,而转存到联邦储备银行,因此,小岛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好转。但是小岛上的居民仍然谨慎小心不愿消费,导致商品价格下跌,从而通货紧缩。 “定量鱼券”的方案被提出,通过对某行业的投资注入鱼券,买进拖欠的贷款,重新投资岌岌可危的企业。 不过,作者认为,增加货币供应量固然会鼓励人们消费,但对扩大需求毫无裨益,而需求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 量化宽松带来的效果是短期的,一旦停止,经济泡沫就会浮出,因为不过是用一种债务替代了另一种债务,并没有创造真正的价值,真正的鱼。 书中最后的结局,是小岛因为债台高筑并且没有了真正的鱼而崩溃,而中岛帝国因为知道如何捕鱼如何生产,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本书的比喻虽然浅显易懂,但是要搞清楚背后的经济原理和逻辑,自己认为还是需要花很多精力的,而且这仅仅是作者的一家之言。 书里面最重要的东西是“鱼”,而对于“鱼”究竟是什么,我还有疑问,在看书的过程中,有时候觉得是“黄金”,有时候觉得是实际购买力,有时候又觉得是“一揽子商品”,或者是现金的实际价值?而且这些故事还穿插一些米国的历史和政治,如果没有相关背景知识的话,恐怕也不太好理解。 不过,认真看一本没有完全理解的书还是好过以自己直觉式的思维惯性错误解读一些事情,可能过段时间回来再看,就明白其中不解的问题了。

现在,我们知道了生产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当我们生产出多余的产品时,储蓄就出现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第二个重要观点,改善恶化的经济状况,应该是储蓄,而不是消费。书中,关于储蓄的故事是这么说的:在艾伯的带动下,他的两个朋友贝克和查理也学会了织网技术,三人还一起建立了一个个巨型捕鱼器。很快,岛上便有了大量的鱼,储蓄也多起来。这时候,鱼的存储就成了问题。以前,人们总是习惯于把鱼放在家里,但这样做效率很低,还很危险,偷鱼贼也难以防范。于是,这时候出现了一个人,名字很有意思,叫迈克斯·郝寅航,谐音就是好银行,很好的银行。他开了一个“储鱼所”,让岛民把鱼存进去,就成了储蓄,然后雇人来看守。郝寅航通过收取一定的保管费来维持运营。但是,他并不满足于这点收入,他还用这些储蓄放贷,取得的收益,一部分给储户支付利息、给看守人员支付工资,另一部分就是自己的利润。于是,专业的银行机构就诞生了。这个故事对应的现实是什么样的呢?上个世纪初,美国经历了城市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储蓄,这就为其他的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提供了充足的金融支持,还有助于防范意外风险。但是,近年来,经济学家们却严重低估了储蓄的重要性,他们很多人把储蓄看作是一种累赘。特别是凯恩斯主义者们认为,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把钱存起来就抑制了消费,妨碍了经济循环,不利于发展。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来鼓励人们花钱、抑制存钱。于是,美国人形成了超前消费的习惯,结果总是入不敷出。 在小岛上,如果没有储蓄,郝寅航就会失业,他的投资也就白费了。所以,郝寅航的个人利益和他所经营的银行的状况密切相关,他是最适合决定存款和贷款利率的人。比如,在贷款方面,他可以向那些还款能力强的人收取低利率,向那些风险较高的人收取高利率,来作为高风险的补偿。而贷款利率最终决定了存款利率。存款利率还跟存款年限有关,储户存的时间越长,利率就越高,存的时间越短,利率就越低。总体来看,储蓄有助于人们增加财富、延迟消费,为投资和生产提供资金,而产能增加又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长此以往,就形成了良性的经济循环。此外,如果经济受到意外影响,储蓄还是重要的缓冲器,可以防止经济崩溃,或者迅速重建受损的资产。因此,缩减消费进行储蓄,就是一种未雨绸缪的举措。但是,美联储出现了。在将近100年的时间里,美国的基准利率都是由美联储制定的。他们调高或调低基准利率,银行就会相应调高或调低贷款利率,从而影响整个市场走高还是走低。可以说,整个国家的利率结构都是建立在这个基准利率的基础之上的。但是,书里说,这个机制有两大缺陷:一是美联储总是“高高在上”,他们并不是经济参与的主体,本身跟利率也没有任何关系。他们没有储蓄,也跟贷款的运作没啥关系,不会因为收不回来账而成为受损失的一方。二是美联储做决策,更多是从政治角度而不是经济角度来考虑。结果,导致了一种偏见,认为利率应该很低才好。我们都知道,低利率确实刺激借贷、但会抑制储蓄,所以,美国就从一个储蓄大国变成了一个借贷大国。当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政府和经济学家们通过各种方式,让消费者多花钱、少存钱。但是,这种为了消费而消费的做法没有什么意义。另外,过低的利率还向市场传递了错误的信号:让人们认为经济状况良好、是投资的好时机,于是,大家纷纷增加借贷。但事实上,消费并没有真正延迟,储备也并不充裕,这只是一种虚假的繁荣,而且,之后很可能还会出现巨大的危机。 对于这一点,我们还是需要客观地分析,把通胀的责任完全推给美联储,也是有失偏颇的,美联储在美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大家有目共睹,在此就不赘述了。 这就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第二个重要观点,储蓄创造了资本,资本可以使生产扩大,所以经济状况不好时,应该是储蓄而不是消费。在自由市场经济环境下,银行会把钱借给那些健康的企业和项目,来扩大生产、实现增值。从社会整体角度看,这些健康贷款的收益弥补了那些失败贷款的损失。所以说,把一美元存起来比花出去,对经济产生的影响要更有利。而且,无论是商业贷款、消费贷款还是应急贷款,都需要在储蓄的范围内进行,也就是说贷款总额不能超出储蓄总量。

经济学论文发表小说

学术堂整理十五个好写的经济学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 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研究--一种社会学视角的解读2. 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状况分析3. 能力视角下影响家庭贫困及其代际传递的主要因素剖析4. 麻烦经济:女性商品需求制造的逻辑--以两款减肥产品的电视广告为例5. 大数据背景下的统计发展6. 经济统计数据质量检测的探讨7. 血缘关系对农耕经济发展的影响初探--以小说《金翼》为例8. 经济新常态下对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分析9. 夯实统计基础服务经济发展10. 对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几点思考11. “空心村”形成的社会经济原因分析--以昆明市团结镇乐居村为例12. 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公共关系新变局13. 中国消费者偏好的地区差异研究14. 日本:另类“银发经济”15. “粉丝经济”中的青年偶像崇拜与“审美劳动”

论文题目多参考下别人发表的过的文章,多看看资料吧(世界经济探索)还行吧

《经济学原理》,曼昆著,梁小民译\x0d\x0a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易学,基本上所有理论都配有案例,非常直观易懂。这本书的第二大特点就是知识覆盖面很广,传授的是广义的经济学原理。比如像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学科,在这本书中都被浓缩成为一到两章的内容。因此,通过学习这本书,初学者将有望对经济学的主要知识和内容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x0d\x0a\x0d\x0a《经济学》,萨缪尔森著,萧琛译\x0d\x0a这是经典!虽然难度要略高于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但仍然是一本针对初学者的经济学教材。这本书案例不多,但文字和论述非常严谨,此外它也是国外累计销量最高的一本经济学教科书。\x0d\x0a\x0d\x0a《经济学》,斯蒂格利茨著,黄险峰译\x0d\x0a这本书特别贴近时代,贴近中国。该书不仅教会了读者怎样理解新经济现象,怎样解释数字时代的经济问题,还告诉了读者怎样评价亚洲金融危机,以及怎样看待前苏联、东欧和中国的经济转轨。\x0d\x0a\x0d\x0a《牛奶可乐经济学》,弗兰克著,闾佳译\x0d\x0a这本书从牛奶与可乐包装的不同说起,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它不是一本教科书,而是一本畅销书,就是说看了这本书还需要看看大师们写经济学教科书。\x0d\x0a\x0d\x0a《吴敬琏专集》,吴敬琏著\x0d\x0a收录了吴敬琏从1982年至2005年的全部重要文章,该书也因此客观地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变化,它将告诉你中国经济与西方国家经济的不同之处。\x0d\x0a\x0d\x0a此外,一些经济学或者金融学的的科班们所熟知,而且图书馆一般都会有的书籍:\x0d\x0a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黄达主编 《金融学》 \x0d\x0a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 还有宋鸿兵《货币战争》不过这个还是要有点经济学基础的\x0d\x0a\x0d\x0a还有我觉得我们看的一些经济金融书籍的 学的东西大多是与西方的经济环境相适应的 好多理论与我们的经济状况有很大程度的背离 不适用 所以有必要看看一些经济评论家的文章 这个你可以看看他们的博客 比如郎咸平 易宪容 叶檀 张五常(他的行文风格本人不太喜好)陈功(安邦咨询的老总)等等 这些人的文章一般都是针对经济热点产生的 很有现实意义 对于理解现实的经济现象有帮助

根据你现在这样的情况 我建议你发省级或者国家级的期刊发核心的话有几个问题:一是周期很长,审稿时间是一个月,发表周期一般是6-8个月,时间上来不及;二是核心期刊对作者要求高,有的甚至要博士,副教授;三是价格比较高,估计你也难承受。省级或者国家级的期刊审稿大约一周左右,这方面的期刊应该很多的。发表周期一般是1-3个月,时间上来得及。现在出版社都不敢私自接作者的文章,现在抓得很严,我建议你还是找代理公司。因为我之前也是疯狂的找人家杂志社的联系方式,基本很多都找不到,找到了有的也不给你发。我郁闷的要死!然后我又找了很多家代理问的,像中国期刊库、中国论文榜、发表吧、这些网站还不错,我最后还是决定在中国期刊库(zgqkk)发了,他们是属于半官方的,网站看起来就很正规,美工也不错,尤其客服态度很好。我都觉得我自己烦了,客服都没有嫌犯,有的网站的客服态度很差的,这个我深深体会到的。这是我的经验,跟你分享一下,希望对你有用。

经济法学论文发表小说

法政系本、专科生毕业论文参考选题一、 经济法类:1. 试论企业集团的法律地位2. 企业集团反垄断问题探讨3. 企业兼并法律问题探讨4. 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税收问题探讨5. 试论我国自由贸易区立法6. 浦东新区土地有偿使用的法律问题探讨7. 浦东开发中利用外国政府贷款的法律问题初探8. 税收担保问题探讨9. 反避税的法律对策10. 出口退税问题探讨11. 社会保险税问题探讨12. 证券税收问题探讨13. 加强证券市场管理法律对策14. 资产评估立法中相关问题探讨15. 论外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管理的若干法律问题16. 涉外土地批租的法律问题初探17. 试论我国出口加工区立法18. 建立我国涉外反倾销法律制度探讨19. 略论经济犯罪案件的查账20. 论论审计机构的法律地位和作用21. 我国养老保险法律制度探讨22. 试论我国劳动保险法律制度的若干问题23. 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法律思考24. 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思考25. 加强和完善我国环境立法的思考26. 加强和完善我国环境执法的思考27. 论建立我国的技术开发区法律对策28. 商品销售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法律问题探讨29. 期货立法若干法律问题探讨30. 论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31. 试论反暴利立法的必要性32. 关于土地使用权问题的法律思考33. 房地产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研究34. 我国投资立法初探二、商法类:1. 论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管理原则2. 论一人公司的法律规制3. 论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制度4.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探究5. 论股东代表诉讼制度6. 论设立中公司的法律地位7. 论公司瑕疵设立制度8. 论公司内部监督制度9. 论控股股东的义务与责任10. 论关联交易的法律规制11. 论公司股份回购制度12. 论保险的功能 --兼论与侵权损害赔偿功能的比较13. 论保险合同中的代位求偿权14. 保险业现金运用法律监督的问题研究15. 论强制保险制度16. 保险费管理法律问题初探17. 论消费保险合同18. 论信贷合同的担保19. 股份合作制企业若干法律问题探讨20. 试析票据制度中善意第三人利益的保护21. 试论我国破产制度的完善22. 论自然人破产制度三、民法类�1. 论胎儿利益的民法保护2. 关于完善我国监护制度的法律思考3. 论法人越权行为性质及效力--评我国《合同法》司法解释第十条4. 论尸体的法律地位--兼评我国遗体及其器官捐赠与移植立法5. 论表见代理的制度价值6. 浅析人格权的本质——兼评我国民法草案关于人格权的规定7. 论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8. 由“借腹生子”所引发的思考--论民法中的身体权9. 试论名誉权--兼论死者名誉的法律保护10. 论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与协调11. 不动产物权预告登记及其价值研究12. 不动产物权顺位登记及其价值初探13. 论公信原则及对第三人利益的保护14. 简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15. 简论物业管理合同的性质及效力16. 试论我国拾得遗失物制度的完善17. 添附规则与其相关规则的比较研究18. 论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19. 试论商品房抵押及效力20. 商品房预售法律问题初探21. 在建工程抵押若干问题思考22. 共同抵押及其效力探析23. 最高额抵押的设定及效力24. 股份出质的设定及其效力实现25. 商品房按揭与让与担保制度的比较研究26. 论代位权的效力:兼评最高院《司法解释》第20条27. 关于我国代位权与代位权执行制度整合之研究28. 债权人的撤销权与破产法上撤销权的整合研究29. 债权人撤销权要件中的善意分析30. 论保证合同的无效及其责任的承担31. 试论担保物权与保证的竞合32. 论悬赏广告的性质及效力33. 浅析信赖利益的损害赔偿34. 论无权处分合同:兼论《合同法》第51条35. 合同变更与合同解除法律后果的比较研究36. 论预期违约责任--兼谈与不安抗辩权的区别37. 论违约损害赔偿的范围界定38. 论可预见性规则及其在违约损害赔偿中的作用39. 论出卖人的瑕疵担保责任40. 转租的性质及效力思考41. 浅论租赁权的物权化及其法理依据42. 浅析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43. 浅议租赁物上增设物的归属44. 建设工程合同中的法定抵押权分析--兼评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45. 浅议旅客运输合同中承运人的安全保护义务46. 货物联运合同中的责任承担初探47. 见义勇为的报酬请求权--从完善无因管理相关规定谈起48. 雇主责任浅析49. 交通事故民事责任的保险与赔偿50. 医疗风险防范与损害赔偿的协调51. 试论侵权损害赔偿范围的界定52. 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缺陷及完善53. 简论分家析产的法律性质及其效力54. 关于遗赠扶养协议中的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55. 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56. 论人格权的法律保护57. 试析违约责任中的可预见规则 58. 论我国婚姻无效制度的构建59.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探析60. 浅议精神损害赔偿制度61. 网络音乐著作权问题探析62. 论地理标志的知识产权保护63. 试论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64. 略论“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65. 论发行权穷竭原则66. 论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限制制度67. 网络言论自由及其法律规制68. 网络服务商侵权责任探析69. 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四、诉讼法类:1. 论我国现行审级制度的不足与完善2. 论我国民事证据制度的改革与发展3. 试析民事诉讼的第三人制度4. “陷阱取证”引发的法律问题探究5. 审判监督程序利弊谈6. “小额消费诉讼”的法律问题探析7. 关于公益诉讼的立法保护8. 民事诉讼保全制度探究9. 论民事诉讼中的抗辩10. 地域管辖中的若干问题探究11. 举证妨碍问题探讨12. 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探析13. 浅谈行政听证制度14. 论行政程序的司法审查15. 试论行政诉讼中的司法变更权16. 论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17. 民事诉讼陪审制度改革初探18. 论民事诉讼中调解程序制度的完善19. 论遗产继承中的共同诉讼人20. 民事诉讼中本证与反证辨析21. 关于人民检察院抗诉的若干问题探讨22. 论刑事诉讼的监督机制23. 论我国刑事诉讼庭审制度的改革24. 论律师在侦查阶段的地位与作用25. 试论刑事诉讼各阶段的证明要求和证明标准26. 刑事诉讼中证据开示制度探究27. 我国刑事诉讼证人制度探讨28. 沉默权问题研究29. 试述非法证据的证明效力问题五、刑法类:1. 论特殊主体犯罪2. 论挪用公款罪3. 论无罪推定原则在我国刑事司法中的适用及不足4. 论罪刑法定原则5. 商业贿赂罪与国家工作人员贿赂罪之比较6. 略论正当促销手段与贿赂罪7. 安乐死问题探究8. “非法经营罪” 探究9. 网络犯罪问题探究10. 新型金融犯罪问题探究11. 论侵犯商业秘密罪12.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问题研究13. 论我国刑法中的结果加重犯14. 论不作为犯罪15. 浅谈股票贿赂案犯罪数额的确认问题16. 论投案自首的认定及刑罚的适用17. 试论我国假释制度的完善18. 结果犯及其形态探究19. 浅析我国数罪并罚制度的不足及完善20. 死刑存废问题探究21. 论我国罚金刑制度的完善22. 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及其法律适用问题探讨23. 流动人口犯罪问题探究六、宪法、行政法、法理、法史、国际法类:1. 试论罗马法的基本原则及其影响2. 浅析中国近代宪政立法3. 论沈家本修律与中国近代法律制度的建立4. 试析汉代法律的儒家化5. 论君权、父权、夫权与中国古代法律6. 谈无讼与息讼7. 论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与调适8. 论法律职业化与司法改革9. 行政执法难成因探究10. 关于改革和完善我国宪法监督体制的思考11. 论宪法诉讼制度的构建12. 我国宪法司法化探析13. 司法审查制度探究14. 法律移植问题探讨15. 论法的时代精神16. 论国家主权豁免17. WTO国际争端解决机制探究18. 试析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体系19. 对反倾销立法及其适用的法律思考20. 论国际私法中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21. 试论国际私法中法律选择的方法22. 论国际民商事案件管辖权冲突的解决23. 论我国涉外合同关系的法律适用罗马法所有权理论的当代发展三、所有权理论的当代发展与一物一权主义 任何一个法律制度的突变都会使既有的制度体系受到冲击和挑战,因为绝对所有权分离与裂变而直接受到冲击和挑战的是大陆法系物权制度的一物一权原则。在这场变革中,不乏学者挥洒笔墨质疑一物一权原则,认为,一物一权的原始涵义是一物之上只存在一个所有权,因此,自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产生之后,尤其是现代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产生,在任何一个不动产上都可能存在多个物权,甚至是多个所有权。一物一权原则在历史上也许很必要,但现在已经彻底过时了。而且,作为法学的概念,一物一权原则非但不科学,还常常对实践发生误导。故应当废除。也有学者站在相对的立场上以否定双重所有权为基点坚决捍卫一物一权原则,认为近代大陆法的所有权制度之所以选择了罗马法的模式,而没有选择日尔曼法的模式,即从西欧中世纪的双重所有权到资本主义时代的一物一权,是人类社会摧毁以身份等级为特征的封建制度清除财产上的封建身份束缚所做的重要努力。如果今天我们承认双重所有权,就会使具有身份性质的所有权制度或观念死灰复燃。这种二元结构的所有权制度一旦建立,现存的所有权制度即会因所有权的肢解而丧失其逻辑支撑以至崩溃。没有一物一权精神的物权决不是大陆法系物权制度的物权,否定一物一权,即否定物权概念、物权制度本身。当然也有学者采折衷的态度,认为股东和公司两种形态的所有权的分离是以公司的存在为根据的,公司有可能因为法定原因发生终止,一旦发生终止,权利分离的根据丧失,清算后的财产要返回股东,从而使所有权的权能完全复归于股东,这种返回正是所有权弹力性的表现。因此,多重所有权的存在与一物一权主义并不发生矛盾,在法人存续期间并存的两种所有权仅仅是一物一权的例外现象和特殊的表现形式。 笔者认为,从大陆法上所有权发展的轨迹来看,其确实经历了从日尔曼法的双重所有权到罗马法的绝对排他所有权的变革历程,而且确实通过确立所有权制度废弃了封建的身份关系的束缚,张扬了所有权人的人性与自由。但如果仅以此作为论据,就导出“承认双重所有权,就会使具有身份性质的所有权制度或观念死灰复燃”,便是历史的倒退的结论,这一结论其实是欠缺必要的前提而不能成立的。因为绝对所有权的分割与碎变并非由封建身份关系所致,亦非导致封建身份关系束缚之结果,恰恰相反,它是绝对所有权人对其权利的自由表达,表明基于契约关系而各司其职的所有权主体各方地位完全平等,不受任何身份关系的束缚,决不是简单地向封建所有权制度的回归。肯定所有权自由分割的这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是法制的倒退,而是法制的前进。 物权具有排他性,这也是物权法的本质属性所在,否则,物权法就不称其为物权法。但是,物权的排他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同一物上所有权与用益物权的并存、所有权与担保物权的并存、罗马法所有权理论的当代发展担保物权与用益物权的并存,以及担保物权与担保物权的并存就是相容性的最好例证—物权兼具排他性与相容性双重属性。如果片面夸大物权的排他性,而否定物权的相容性,同样就如同否定物权的排他性一样,将使精心构筑与设计的大陆法物权体系遭致毁灭性的灾难。经过分割而在同一物上存在的多重所有权同样具有排他性与相容性,相容性决定一物之上可以存在多重所有权,所有权保留买卖中,在买卖标的物上存在的出卖人法定所有权和买受人的实意所有权即所有权相容性使然;而排他性又决定在同一物上不可能存在性质相互冲突的两个所有权,出卖人保留的法定所有权只能为出卖人一人所有,在同一出卖物上,不可能存在两个以上保留的法定所有权,同理,在同一出卖物上也不能存在两个以上实意所有权。物权的排他性与相容性是对立的,但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二者的统一构成物权的完整属性。因此,只要我们依然坚持物权的排他性,尽管承认物权的相容性,承认在同一物之上可以存在双重所有权,反映排他性的一物一权原则仍然可以在物权法中占据重委的地位。易言之,承认双重所有权与捍卫一物一权并不发生根本性冲突,大可不必谈虎色变,诚惶诚恐。 一物一权原则的核心内容是一物之上只能存在一个所有权,正视所有权的当代发展与变革又坚持物权法的一物一权原则,这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对此应该有两种不同的解决办法,其一,在保持原有一物一权概念的基础上,将双重所有权解释为一物一权的例外或特殊表现;其二,在现代法的语境下对于一物一权予以全新的阐释。国内外学者在阐释法律原则时颇有共识:“法律原则是可以作为众多法律规则之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的原理和准则”,法律原则“是法律精神的最集中的体现,是法律制度的原理和机理。”任何一项规则、制度及规范都不得和法律原则的精神相悖,因此,法律原则是对各项制度、规则和规范起统帅和指导作用的立法方针。“原则可能互相冲突,所以原则有份量,就是说,互相冲突的原则必须互相衡量与平衡。”每一项原则均有其自身的价值和它所追求的价值,当某一个具体的案件适用不同的原则将有不同的结果时,就需要在不同的原则之间进行平衡和衡量,适用价值最大者。原则之间可以相互冲突或相互衡量,但原则项下不可以有例外,否则,法律原则不称其为法律精神的最集中体现,也不称其为对法律制度、法律规则与法律规范起统帅和指导作用的立法方针。作为民法基本原则的诚实信用原则如果有例外或特殊表现形式,很难想象那应当是怎样的例外或怎样的特殊表现形式。一物一权原则既然作为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同样不应该有例外。显然,第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虽然本意在于解决矛盾,却又将自己陷人新的矛盾之中。台湾学者黄茂荣先生谈及概念之演变时,以德国学者的名句作为论据:“法律必须随时间经过而演进,始能符合因时间之经过而变更之社会,应无疑义。其结果,构成法律规定之概念,自与法律同样常有历史性的时间结构,必须随历史之变迁而演进。”[41]“没有一个法律概念,在教条上是完全不变的”,[42]现代法所有权制度的发展与演变,使得一物一权等物权法上的概念也必将随之发生改变,这样一来,第二种方法似乎才是最符合逻辑的。 中外学者对一物一权的界定,文字的多寡不同,但就其所揭示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一物之上只能存在一个所有权,不能同时存在两个以上内容、性质相互冲突的他物权。[43]实际上,我们无须浪费太多的文字,只要将“内容、性质相互冲突”这一修饰语放在更准确的位置上,传统的一物一权概念便会有相当大的改观:在一物之上不能存在两个以上内容、性质相互排斥的物权。这一概念具有两重含义:1一物之上可以存在多个物权,包括一物之上可以存在两个所有权、所有权和他物权,或所有权和若干他物权。就是说,物权可以竞存,前提是,各种物权之间具有包容性,可以和平共处。但是,包容是暂时的,不是永久的。当潜在的物权排他性终于按耐不住物权的包容性而从骨子里进发出来时,竞存的物权便发生生死存亡的激烈冲突,解决冲突的手段是物权与生俱来的,或法律后天赋予的优先效力。物权优先效力的价值就存在于物权排他性取代物权相容性的变革之中,这场变革也造就了物权的优先效力;当然,所有权(母权)与自所有权中分离出去的他物权或自所有权中分割出来的它种意义的所有权(子权)[44]之间竞存的解体与优先效力无关,而由子权最终要向母权回归的本性所决定。2.性质或内容相互排斥的物权,即不相容的物权在一物之上只能有一个,包括所有权和他物权。这是一物一权原则的本质内涵所在,是物权的排他性使然,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任何物权相互之间只要具有天然的排斥性,就不可能在同一物上竞存,一个权利在某一实在物上生成了,另一相斥之权利则自始不能生成:取得质物占有之人成就了质权,未取得占有之人不可能成就质权。当然,转质可以生成另一质权,但是转质权必须以原质权的有效存在为前提,依附于原质权而存在,原质权消灭,转质权随之消灭,转质权实际上是原质权的衍生物,在质物上存在的原质权与转质权并不是两个独立的质权。所有权保留买卖中,出卖人一经将标的物交付买受人,买受人的实益所有权即产生,同一标的物上不可能同时存在另一实益所有权。这期间,如果由于出卖人一物二卖,抑或买受人将自己的实益所有权出让他人而导致再行转让的实益所有权成立,那么,原实益所有权将于次实益所有权成立之时自行消灭。[45]这种天然的排斥性来源于物权本性与内容的同一性,正所谓“同性相斥”。典权可以与抵押权并存,但不可以与另一典权并存,因为两个典权同以占有为要件,并具有相同的使用、收益之内容。同理,基于信托关系而产生的法定所有权可以与受益人的实益所有权并存,但在信托财产上决不可以再设定他人相同内容的法律所有权。总之,无论所有权制度的发展会给所有权,乃至于整个物权体系带来怎样的变化,一物一权原则不容置疑。 注释:尹田:《论一物一权原则及其与‘双重所有权’理论的冲突》,载《中国民法学精萃》2003年卷,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第 241页。 参见王利明:《民商法研究》第2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78页。 〔美〕托马斯·C.格雷:《论财产权的解体》,高新军译,《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4年第5期。 参见欧阳坷:《人性光辉下的所有权》,吉林大学2004年民商法硕士学位论文,第4页。 陈华彬:《外国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9页。 参见前引〔5〕,陈华彬书,第11页。 梅夏英:<当代财产的发展及财产权利体系的重塑》,载王利明主编:《民商法前沿论坛》,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80页。 参见前引〔5〕,陈华彬书,第11页。 参见前引〔7〕,梅夏英文,第80页。 前引〔2〕,王利明书,第286页。 前引〔5〕,陈华彬书,第9页以下。 参见前引〔2〕,王利明书,第289页。 前引〔5〕,陈华彬书,第16页以下。 肖厚国:《所有权的兴起与衰落》,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5页。 参见[英〕亚当•斯密:《国富论》下卷,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页以下。 GottfriedDietze,InfnseofproPer,ThejohnsHOpkinsPress,1971,p.126. 参见【日」我妻荣:《物权法》,岩波书店1995年版,第2页,转引自前引〔2〕,王利明书,第294页。 宋刚:《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及其担保意义—从大陆法系责任财产角度》,清华大学2005年法学博士学位论文。 谢哲胜:《台湾物权法制发展》,《财产法暨经济法》2005年第2期。 申卫星在他的博士论文中对诸种形式的所有权保留做了详细论述。简单的所有权保留指卖方将标的物交付给买方,在买方支付该特定标的物的价款前,该标的物的所有权仍由出卖人保留,其保留所有权的客体仅限于根据本合同占有的特定的标的物;延长的所有权保留中,买受人购买标的物不是用于消费或自己使用,而是为了将标的物转售他人,或者是对标的物进行加工、添附后再行出售,为了保证卖方的价金债权,卖方保留所有权的客体可以延长到买方的转售所得或加工物之上。在延长的所有权保留中,买方在完全支付价金后方可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在全部价金交付之前,买方有权对标的物进行处分。扩大的所有权保留,是指当事人约定当买方不仅清偿了全部价金,而且清偿了出卖人与买受人基于其它生意而产生的或即将产生的债务后,买方才可以获得标的物所有权的制度。参见申卫星:《期待权理论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博士学位论文,第68页以下。 沈达明:《法国/德国担保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148页。 参见前引〔20〕,申卫星文,第51页。 转引自前引〔2的,申卫星文,第91页。 转引自刘德宽:《民法诸问题与新展望》,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5年版,第7页。 笔者曾经主张,所有权保留中存在双重所有权,卖方所保留不是实益上的所有权,只有在买方没有按照约定交付价金时,这种所有权才具有意义,成为出卖人所有物返还请求权的权利基础;买受人以自己所有的意思占有、使用标的物的权利是真正意义上的所有权,只是这种所有权于买受人未按约定交付价金时终止而已。故可以借鉴英美法的经验,将两种所有权分别称为取回所有权和附条件的所有权。参见马新彦:《美国财产法上的土地现实所有权研究》,《中国法学》2001年第4期。 王利明:《论公司所有权的二重结构》,载前引〔2〕,王利明书,第78页。 前引〔l〕,尹田文,第249页以下。 梅夏英教授在他的论文《当代财产的发展及财产权利体系的重塑》中也认为:“法人可以享有所有权所包含的一切权能,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所有权。因为所有权是就个人对物本身权利义务的描述,法人作为一个法律构建的实体,本身便是一个团体的概念,这种由团体占有形成的法律上的主体本身便与’绝对所有权’的个人主义隐喻相悖”。参见前引〔7〕,梅夏英文,第82页。 前引〔7〕,梅夏英文,第84页。 以所有权保留为例,买受人未按约定支付价金的,其所有权终止,并回归于出卖人,出卖人的所有权由法律所有权转变为完整意义的所有权,有权利向买受人主张所有物返还请求权;买受人依约支付价金的,价金一经交付,出卖人的法律所有权自行终止,买受人的所有权转变为完满状态的所有权。 前引〔1〕,尹田文,第252页。121法学研究2006年第1期这种抽象的所有权的结果”。 GyorgyDiosdi,nersnPinAneetanre一classcazRomaLaw,pp.135、133、134.转引自前引〔2〕,王利明书,第275页。 傅静坤:《论美国契约理论的历史发展》,《外国法译评》1卯5年第1期。 孙宪忠:《中国物权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42页。 前引〔1〕,尹田文,第249页;孟勤国:《物权二元结构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104页。 参见前引〔2〕,王利明书,第79页。 张文显主编:《法理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71页,第72页。 同上 参见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40页。 迈克尔•D•贝勒斯:(法律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年版,第13页。 [41]Laren:,Meth记enlehrede:Reehtswissenschaft,3.Aufl.1975,5.124f;GerhartHusserl,Reehtundzeit,1955,s一off.,转引自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3页。 [42]前引〔41〕,黄茂荣书,第83页。 [43]如日本学者川岛武宜所言:一物一权主义是指一个物权的客体仅为一个独立的有体物,在同一物之上不能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物权,尤其不能设立两个以上所有权。我国学者对此也有同样的表述,一物一权原则指一物之上只能设定一个所有权;一物之上不得设定两个以上内容相冲突的他物权。参见王利明:《物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2页。 [44]为行文方便,我们在此将所有权称为母权,分离或分割后产生的物权称为子权。 [45]实意所有权指不具有所有权的法律责任,但具有所有权本质属性的所有权,亦称实质意义上的所有权,或实质上所有权,英美法上相应为衡平法上的所有权。与此对应的是法律所有权,指由法定公示方式表征的所有权,又称为法律上所有权,或形式上所有权,英美法中相应为普通法的所有权。

我是刊物组稿编辑,你可以将文章投给我,只要交纳相应的版面费,我给你发表。你可以发邮件咨询。我的邮箱是:我所代理的刊物有:《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版,月刊,国家一级期刊,CN11—3669/T;ISSN1006—656X;上中国期刊网,上万方数据库,设有法制与建设,质量与维权,经济与管理,贸易与营销,科技与教育,经济与文化,财政金融,工程技术,学术前沿等栏目。封面有核心字样。《学理论》半月刊,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上中国期刊网,ISSN1002—2589,CN23—1106/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类十佳期刊,主要栏目有:科学发展观、政治研究、哲学研究、经济研究、社会学研究、法学研究、文化研究、文学艺术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教学实践研究等。《经济与法》月刊上中国期刊网上万方数据库CN44-1541/T ISSN1671-2498栏目设置:博士论坛、经贸观察、管理世界、金融财经、人文社科、法学研究、法治聚焦、行政与法、科教纵横、学术前沿等。稿件按论文一般规范,采用尾注,加注作者简介(篇幅低于2800字的稿件拒收)《岁月》下半月,省优秀文学类期刊,上万方数据库,ISSN 1002-2791,CN 23-1142/I,黑龙江省优秀文学类期刊,属国家二级期刊,下半月主要栏目:文学评论、佳作赏析、艺海拾贝、史海钓沉、哲学天地、文学教育研究、文艺理论探索、宗教与宗教文化、中外艺术硏究、影视作品评论、图书情报论坛、百家争鸣论坛、岁月艺术苑•名作赏柝等栏目。《知识经济》半月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上中国期刊网,ISSN 1007-3825 ,CN 50-1058/F,主要栏目有:管理纵横、法制在线、金融经济、社会发展、商业研究、教育时空、工程技术、技术开发、建筑与工程、机械与电子、图书与档案管理等。不是高级期刊,但对于学生毕业,评职称已经很足够了。

很多地方啊你们当地的报纸 还有《读者》、青年杂志这些书后都有投稿地址

  • 索引序列
  • 小论文经济学发表
  • 经济学小论文发表
  • 小岛经济学论文发表
  • 经济学论文发表小说
  • 经济法学论文发表小说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