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陈立潮发表的学术论文

陈立潮发表的学术论文

发布时间:

陈立潮发表的学术论文

每个导师都有一个自己的研究方向。如果你要选其中一个方向,就应该选一个在这方面是专攻的导师。跟导师的关系很大,你写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主要靠导师指导,这个很重要。05具体研究现代传媒的传播方式,传播途径,受众(即大众),就是电影电视广告广播的,有点概念化,不了解慎入!

华南理工大学与香港大学联合成立城市建设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of Urban Habitat an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名称:香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城市建设研究中心HKU—SCUT Research Center of Urban Habitat an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宗旨香港是世界级的大都会,而广州是中国的南大门,随着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和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其地位日显重要,城市规模也迅速扩大。香港与广州的关系有历史文化渊源,在改革开放后两地联系更加密切。香港与广州在城市建设方面面临许多相似的条件和一些共同的课题。特别是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对城市环境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迫切的要求。香港特区政府和广州市政府已投入并将继续投入巨额资金改善城市环境和兴建城市桥梁、高架快速道路、地铁、轻铁、污水处理厂等城市基础设施。两地的城市建设正处在高潮时期。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基础设施的老化不可避免,维修需求也逐渐突现。为适应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的需要,拟联合成立城市建设研究中心。香港大学是香港历史最长、水平最高的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是广东省及华南地区最重要的工科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香港大学张佑启院士是土木工程学的世界著名学者,两校联合建立以张院士领导的城市建设研究所,进一步加强两校合作,共同研究在城市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持,并为两校有关学科的科研水平的提高作出努力是很有意义的。1.1主要研究领域1、智能建筑、节能建筑与绿色建筑2、新型建筑结构的研究与开发3、建筑技术科学(建筑的声、光、热技术) 、城市环境与城市设计4、结构 ( 包括房屋和桥梁结构 ) 检测、评估与维修加固的理论与技术5、桥梁工程---桥梁抗风抗震分析、桥梁健康监测与桥梁管理系统等6、建筑与土木工程信息化技术7、其它有关城市建设的问题1.2主要活动1、联合两校力量,向政府及企业争取研究课题,并组织力量去完成2、组织学术报告会,每年1至2次,轮流在香港及广州举行3、组织参观城市建设,每年1至2次4、交换学者1.3经费来源1、香港大学人员受张佑启教授委托到访我校进行短期交流由我校负责食宿和交通,并提供会议室2、我校人员应邀到香港大学进行研究由港方负责安排3、积极争取城市建设科研任务,在科研经费中提取少量费用作为研究所的运行费1.4组织架构请香港大学张佑启教授出任研究中心主任;设副主任若干人,其中华南理工大学派一人出任常务副主任,负责协调华工方面的工作。中心下设若干个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一方下设4个研究所1、城市建设研究所2、建筑技术科学研究所3、建筑工程研究所4、建筑与城市设计研究所1.5机构负责人简介中心主任:张佑启 香港大学教授,前代首席副校长,现任校长高级特别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长,出版学术专著10部,学术刊物文章300余篇。常务副主任 兼城市建设研究所所长 韩大建副主任 兼建筑技术科学研究所所长 吴硕贤副主任 兼建筑工程研究所所长 蔡建副主任 兼建筑与城市设计研究所所长 孙一民1.6常设机构及办公地点在港大及华工大分设兼职管理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在华工大,研究中心设在土木工程系内,同时,各研究所在各自地点办公。 Tall Building Structure Research Institute2.1研究所简介: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高层建筑结构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主要从事高层建筑结构理论研究、试验研究、工程设计和工程咨询等工作,成立以来与国内外高校、科研单位以及建筑设计院合作,完成了多项大型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与技术咨询工作。通过不断努力,形成了以教授、副教授牵头,年轻的博士、硕士为骨干,博士生、硕士生为主力的工作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华南理工大学自然科学基金和横向科研基金资助下,完成了“基于性能的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和“基于能力的转换层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等课题的研究,其成果已在十几栋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超限设计中得到应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和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2005年获英联邦结构工程师学会优秀结构设计大奖(IStructE China Award 2005);2007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获由第14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组织的模拟真实结构强震作用下性能大赛3D科研组第三名;2008年获美国著名结构计算公司(CSI)组织的中国结构计算一等奖。“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研究”和“超高层建筑风振响应研究”可以为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超高建筑风振响应设计提供技术支持。2.2所长介绍:所长: 韩小雷 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英联邦结构工程师学会特许注册结构工程师(MIStructE),香港工程师学会会员(MHKIE),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广州市建设科技委结构与抗震委员会专家。长期从事高层建筑结构、大跨度结构的教学、科研和工程设计工作,主讲本科和研究生的高层建筑结构、结构抗震和高等钢结构等课程;主持纵、横向科研基金研究;主持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咨询;主持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主持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试验研究。2.3研究所工作范围:1.基于性能的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咨询;2.基于性能的新建及既有建筑结构静力、动力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及其抗震性能评价;3.基于性能的“烂尾楼”续建、改建结构抗震性能评价;4.高层建筑结构及大跨度结构方案咨询、优化;5.结构试验研究;6.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OpenSEES、PERFORM-3D、IDARC-2D的合作开发与技术支持 华南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成立于2002年,是依托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的人才优势成立的重要研究机构,也是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岩土与地下结构子实验室的重要支持力量,同时也是培养岩土工程、地下结构硕士、博士的主体力量。建所以来,华南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充分结合我国南方及沿海岩土工程的特点,突出亚热带地区的特色,积极参与各类大型工程实践及地区规范的编制,并致力于土力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已初步形成具有亚热带沿海特色,面向全国的软土工程、地基处理与地下结构理论与方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该所成员先后主持承担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百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和主要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近百篇,其中50余篇为EI光盘收录,10余篇为SCI收录。出版学术著作1部。获得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3项。相应的研究成果已经在广州地铁、广州新光大桥、广州龙头山隧道、南沙港、广州新烟草大厦等各类重点工程得到应用。本团队在众多岩土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正积极开展沿海软土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如微细观土力学、真空预压加固大面积超软弱吹填淤泥土、珠江三角洲软土特性等。华南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是一个富有活力、务实求新、成果累累的研究机构,愿与国内外岩土工程领域的政府管理部门、建筑、铁路、公路的研究院所、施工企业及其他相关部门精诚合作,共同促进岩土工程学科的快速发展。4.建筑经济与房地产研究所4.1简介“建设经济管理与房地产研究所”是华南理工大学“城市建设研究中心”属下的分设机构,它依托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和建筑学院的人才优势,积极开展对外服务,转化科研成果,使高校的理论研究与社会工程建设及企业经营管理互相结合,为华南地区经济建设作一份贡献。其主要服务领域包括:1、建筑与房地产行业长期建设规划;2、建设企业经营管理;3、可持续发展、生态绿色建筑;4、工程项目经济分析、可行性研究;5、房地产开发策划及经营等。4.2人员构成:王幼松:教授,博导,社会专业兼职包括中华建设管理研究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经济分会理事、第五届房地经济专业委员会委员、亚洲房地产学会会员、广东省房地产行业研究协会理事、第三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广州市房地产学会会员、广州市房地产行业协会会员、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院校房地产学者联谊会理事、广州自然科学高层专家人才库专家、广东省考试中心专家、“南方日报”特约撰稿人、《南方房地产》编委、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土木组)等。主持完成“广东省房地产市场分析研究”、“梅州市建筑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建议研究”、Best practice in contracting systems for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天龙山石窟山体加固方法的研究 、Research on influences of real estate market cycle and productivity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中国建筑业生产效率的分析与评估”及“建设工程招投标运作分析与策略的研究”等多个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数十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指导毕业研究生50多名。叶作楷:工学硕士,副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施工及组织管理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在华南地区完成多项工程建设管理,桃李满天下。张原:工学硕士,副教授,注册监理工程师,一直从事建筑经济与管理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主持监管多项工程建设,其中,“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教学楼”的项目施工管理,获国家“鲁班奖”。张雁: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从业20多年来,主持完成多项工程设计和研究项目,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20多人。对工程经济、项目管理和房地产有一定的研究。申琪玉:博士,副教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熟稔项目施工控制管理,施工组织设计,对绿色建筑研究也颇有建树。张海燕:工学博士,一直从事工程设计、结构、施工和房地产方面的教学和研究,通过对外服务,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协调管理经验。谢琳琳:管理学博士,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工作经历包括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主持参与国家建设部项目“政府采购协议的建设标准前期战略研究”等多项,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并有专著和译著出版。石开荣:工学博士,一直从事大型复杂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研究,主持参与科研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黄文炜:博士,主要从事建设法规和土地资源管理研究,在房地产开发营销方面也有一定业绩,主持参与科研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另外,本所长期招收培养约30名全职研究生在读,他们也是科研和对外服务的生力军。4.3对外服务内容:1、建筑与房地产行业宏观规划研究;2、开展工程建设项目策划、可行性分析、实务管理等服务;3、建立投入产出模型,分析地区建筑业、房地产业、各类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4、进行房地产项目开发策划;5、建设项目管理和房地产经营方面的专业人员培训;6、承接或合作开展其他有关意向的科研项目

博士生导师, 男,1949年10月出生,1981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计算机仿真专业工学硕士学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广东省医学图像处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前任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现任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国家973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科技成果评审专家、电子科技大学特聘教授、IEEE会员、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科技丁颖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近年内发表论文110篇,主编教材和专著各2部。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发明奖二等奖1项,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曾主持97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广东省重点基金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现主持973项目1项,国家十五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军队“十五”课题1项,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多项。目前主要从事广义模糊集合论、图像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并开展医学图像的远程通信与现代医学PACS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在研课题:1、“现代医学成像与高维图像分析关键科学问题研究”,2010.1-2014.1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目前项目组到位经费564万元。2、“基于医学图像模糊内容检索的关键技术研究”,2008.01-2011.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55万元。本人目前可支配总经费:250万元。大型医学影像设备于上世纪70年代问世,为临床与基础医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同时一个新型学科——“医学成像与图像分析”的雏形也悄然生成。到80年代该学科研究步入高潮,相应的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相继创刊发行。陈武凡教授觉察到了这一新学科发展的巨大潜力,在国内首先从事医学成像与图像分析研究,于1987年在原第一军医大学成立研究中心,开展信息科学与生命科学的综合交叉研究,迄今仍是全国知名的专门研究机构。陈武凡教授在从事理工医结合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20多年来,围绕着“医学成像与图像分析”这个主题开展研究工作,先后提出了基于先验的参数自适应修正方法与两相搜索优化策略,这一理论的提出成为最优化理论的重要创新;提出医学图像重建和图像分析的“模糊随机建模”思想,首次将信息生成的随机性与视觉评价的模糊性关联起来,提出了广义模糊集合新概念及与模糊集合的转换关系,并针对不同成像或分析问题,提出模糊性分布的不同设计模型。陈武凡教授不仅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同时也非常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在应用研究方面,他在医学成像科学中有非常深入的理解,对磁共振、PET,CT等成像技术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理论,相关技术已申报专利,或已和国内相关企业达成合作。他的另一研究则已投入到实际实施阶段,他指导完成的满足国内医院工作流程的大型PACS软件,将其在理论研究方面的相关创新嵌入到PACS系统中构成fPAX,使其在实现临床数字化量化诊断的同时,还具备了强大的图像分析功能。目前他的这一成果已安装到国内20多大中型医院。20多年来,陈武凡教授在国内建立了“医学成像与图像分析”新兴学科,从无到有艰辛地走过了理工医综合交叉发展的心路历程。现在他作为全国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与IEEE Senior Member 积极主导国内外学术交流,使得我国在医学成像科学与图像分析领域赢得了较高国际学术地位与尊重;作为“医学图像广东省重点实验室”主任,继续从事知识创新研究;作为“数字化医疗设备教育部工程中心”主任,坚持强力推动技术发明向产业转化;作为教育部生物医学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为本学科教学的规范化建设尽职尽责,其中他负责主讲课“现代医学成像技术”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他已培养23名博士,57名硕士与5名博士后,这些学生已在教学科研岗位上发挥了骨干作用。 博士生导师 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系,生物医学工及仪器硕士。在研课题:1、2007年广东省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重大项目——锥形束CT引导放射治疗机(cgzhzd0713),2007年10月~2010年12月,150万元。2、2008年广东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系统(2008A030102011),2008年10月~2011年12月,80万元3、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Demons模型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30970866), 2010年1月~2012年12月,29万元。本人目前可支配总经费:339万元。 研究方向一:肿瘤放射物理学特点和意义:放射治疗是肿瘤的三大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大约有70%的肿瘤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放疗手段,目前世界范围的肿瘤发病率仍然在上升。放射治疗的目的在于通过提高靶区剂量和(或)减少靶区周围正常组织放射损伤,从而不断提高治疗的局部控制率,以进一步提高生存率和(或)改善生存质量。肿瘤放射物理学是物理学与医学的交叉融合学科,是将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肿瘤放射治疗,解决肿瘤受照剂量、肿瘤定位与跟踪、放疗设备的质量保证、治疗计划设计等临床问题。10多年来,先后开发完成了X刀、三维适形与调强放疗系统的开发,目前主要开展:基于MC的剂量计算、图像引导放疗、四维放疗、靶区自动跟踪和自适应放疗等的关键技术研究和设备的开发。研究方向二:智能医学仪器设计,主要开展医用诊断X线机及CT机用高频(100kHz)高压发生器的研制开发,已经完成了10kW、20kW、30kW和50kW等系列高频高压发生器的研发。学术地位:在国内肿瘤放射物理学领域有一定的学术地位,是全国放射治疗、核医学和放射剂量学设备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和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是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在广东省医疗仪器行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各类基金和成果奖的评审专家。冯前进教授冯前进,男,1974年3月出生。教授,博导。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影像分会理事长,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信息化建设咨询专家。主要从事、医学图像分析、医学信息化等方面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软件版权2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作),广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2作),教学部提名科技发明一等奖1项(3作),广东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1作),广东省丁颖奖。一作承担国家973项目分课题、国家863项目分课题、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分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

柳宏,男,1959年11月生。江苏如皋人。 198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同 年分配到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工作。2002年晋升教授,2004年获古代文学博士学位。 现为扬州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学术成就: 多年来主要从事基础写作、应用写作研究,近年来转向古代学术史研究和《论语》研究,出版学术专著《公文写作模型建构论》、《当代礼仪文书写作》、《清代<论语>诠释史论》,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目前主持古籍整理委员会项目《清代<论语>注疏序跋校注》、江苏省社科项目《清代<论语>诠释研究》。 刘佳,女,汉族,安徽滁州人, 197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在读,研究方向为教育政策学、教育社会学,取得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和省级普通话测试员资格。主持或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教育部辅导员骨干支持教育研究课题、省“十二五”教育规划重点项目、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资助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在《现代大学教育》、《教育发展与评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现代远距离教育》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科研成果先后获省高校思政教育优秀成果三等奖、省高校辅导员论坛一等奖、省高等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先后获得省“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省委党校“优秀学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最受学生欢迎的辅导员”、“优秀专职学生工作干部”、“五四标兵”、“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文艺学学科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第九批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江苏省“十一五”省级重点学科。此前已建成硕士点多年。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教授5人,有博士学位者5人。文艺学博士点设有文学理论、文艺美学、中国文艺学三个研究方向,在学术研究和研究生教学方面已形成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较大的影响。近五年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多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项,部省级项目3项,主持江苏省重点高校建设项目1项,该项目获科研经费500万元。出版著作10余种,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60多篇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复印。科研成果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文学理论方向从事文艺学教学和科研已有半个多世纪,具有历史较长、质态良好、基础厚实的优势,从20世纪90年代初逐步形成了文艺社会学研究这一较为明显和相对稳定的特色,主要从文艺社会学研究入手,对于当前的文学艺术和审美文化作出说明、界定和反思。出版《现代文艺社会学》、《当代审美文化批判》、《美学文艺学本体论》、《当代性与文学传统的重建》等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权威刊物发表《“文学性”问题与文学本质再认识》、《关于文学理论的话语权问题》、《文学传统与科学传统》、《从关键词看我国现代文论的发展》、《美学的扩张:伦理生活的审美化》等论文。文艺美学方向较早展开了关于文艺美学一般原理的研讨,在对于文艺美学的性质、对象和范围,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和理论框架,文艺美学的范畴体系和研究方法,文艺部门美学,以及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等的研究方面有所建树、有所创新。出版《笑与喜剧美学》、《悲剧美学》、《文艺美学范畴研究》、《当代文艺美学的多维思考》、《中国戏剧美学的文化阐释》等专著,在《光明日报》、《学术月刊》等报刊发表《论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文艺美学的合法性问题》等重要论文多篇。中国文艺学方向在保持中国文艺学研究的基本学理的基础上,侧重于文论思潮研究,致力于揭示雅俗文学的流变与整合对于文论思潮的发展演变所起的作用,在叙事研究、文体研究、语言研究、文化研究等方面开展理论探讨。出版《中国美学初步》、《意境探微》等专著,在《文学评论》等刊物上发表《现代大众小说:新旧小说的流变与整合》等论文。本学科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谭佛雏(佛雏)先生有关文学理论以及王国维诗学的系统研究奠定了厚实的基础。近期本研究方向的建设卓有成效,博士生导师姚文放教授的文艺社会学研究、当代审美文化研究、文学理论基础研究,博士生导师佴荣本教授的文艺美学范畴、文学史论研究,古风教授的中国文艺学研究,陈学广博士的文学语言学研究等跻身于学术前沿且各具个性。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 是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同时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扬州大学重点学科。著名词曲学家任中敏(半塘)先生是该学位点的开创人。现有博士生导师5人,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8人。近五年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多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出版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在海内外产生广泛影响的论著,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有4项成果获得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本学科目前在中国古代通俗文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与学术史研究等方向上卓有建树,形成特色。中国古代通俗文学研究方向由任中敏(半塘)先生开创,他以《敦煌歌辞总编》、《唐戏弄》、《唐声诗》等巨著为代表的词曲学研究和敦煌文学研究拥有学术经典的地位。前辈学者徐沁君先生的《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全元散曲补校》,谢伯阳先生的《全明散曲》、《全清散曲》等在相关领域研究中居领先水平。数代学人薪火相传,继往开来,不断取得新的学术进展。本研究方向以研究自古以来流传在民间的各种通俗文学形态为主,包括小说、戏曲、诗词、变文、俗讲、宝卷等,取一条与高雅文学、精英文学研究不同的路径,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空间。博士生导师董国炎教授的论著着意将通俗文学与士大夫文学相区别,显示与主流文学史、小说史的体系性差别;博士生导师许建中教授、黄强教授、汪俊教授、陆永峰博士等在戏曲研究、诗词研究、讲唱文学研究、宝卷研究等领域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近年来出版《明清小说思潮》、《明代小说》、《施耐庵与水浒》、《明清传奇结构研究》、《李渔研究》、《词学散步》、《两宋之交诗歌研究》、《敦煌变文研究》、《中国宝卷研究论集》、《中国宝卷总目》、《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等著作,以及一批高质量的论文。现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10多项。中国古代文学史与学术史研究方向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扬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清代学术研究的中心之一,而任中敏(半塘)先生的词曲学研究和敦煌文学研究原本就富于学术史研究的内涵。本方向人员从当代视角出发,运用新的观念和方法,着重研究学术史、思想史、地域文化传统与文学的关系,深入探讨推动文学演变、发展的外部动力和内在动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出版了《近代经学史》、《六朝经学与玄学》、《清代扬州学派经学研究》、《六朝江东世族之家风家学研究》、《嘉定钱大昕全集》、《刘熙载全集》等著作,现承担《汪中全集》、《嘉定王鸣盛全集》校点等项目。特别是承担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的《清史·朴学志》的编纂工作,获科研经费55万元。博士生导师田汉云教授在经学史研究方面跻身于学科前沿,博士生导师王永平教授、陈文和副教授等在学术文化与文学之关系研究方面各有建树。 中国现当代文学 学科于1984年建成硕士点,扬州大学重点学科。该学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培养出一批有影响的中青年学者,诸如丁帆、汪晖、吴义勤、杨剑龙等,已成为海内外知名的学者、教授,或国内现当代文学博士点的带头人和骨干。有的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青年作家毕飞宇、祁智等,毕飞宇的的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曾获得鲁迅文学奖,近期又以中篇小说《玉米》和吴义勤的当代文学评论一同获得鲁迅文学奖。本学科的开创人曾华鹏先生,在学术界有较高的声望与影响,他从长篇论文《郁达夫论》开始的现代作家作品研究,奠定了本学科的学术基础。本学科成员保持并发展了这一学科优势和特色,近期出版了《中国现代小说的雅俗流变与整合》、《瞿秋白与中国现代文学运动》、《20世纪散文观念与名家论》、《散文审美与解读》等专著,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权威期刊发表《在历史与个人之间:王安忆的“众生话语”》、《〈花腔〉:现代知识氛围中的小说体裁建构》、《从〈离婚〉看老舍小说的叙事艺术》、《老舍小说融中西诗学的实践》、《五四后周作人文艺思想之转变》、《论沈从文情爱小说的民间意象》等学术论文。另外,还编著多部高质量、有影响的现当代文学教材。这些成果的特点是,注重作家自己阐述的创作宗旨,未曾专门阐述的则通过作品的细读进行发明,由此而注重在细读的微观研究中彰显作家的诗学践行,实现与诗学建构的宏大目标紧密联系的理论追求,形成了新的研究格局与进路。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西叙事诗学的现代整合》(99BZW026),江苏省十五规划项目《中国现当代小说语境中的虚构方法研究》(04SJD750025)、《现代白话语言与文学叙事互动关系研究》(A0108072)等。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本学科有着一支实力强劲、结构合理、颇具潜质的学科梯队。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博士生导师徐德明教授在现当代文学的创作实践与作家的诗学追求之间寻求和确立其诗学价值的工作具有开拓意义;刘小中教授对于现代作家的文艺观念与现代文学思潮与运动、文论史之关系的研究独具特色;吴周文教授从散文作家作品的研究扩展到散文文体和审美风格的研究;陈军博士致力于对现代剧作家、戏剧文本、导表演以及剧场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研究,从而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中国现代戏剧艺术的特征。 汉语言文字学学科 为扬州大学重点学科。该学科设有三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一是先秦专书语言研究,包括今文《尚书》语言研究、《墨经》的语言与逻辑研究、《方言》、《尔雅》及其注家的研究等,通过今文《尚书》专书语言的研究及与之相关的甲骨文、金文、《史记》、《说文》等语言的纵向对比研究,辅以考古发现的最新材料的研究,探究今文《尚书》的语言特点。二是汉语语法修辞研究,基于当代和断代汉语语料库的汉语语法、修辞研究,从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角度研究词的语法属性、词语的更替、相关句法语用现象以及修辞手法的历时发展过程。三是汉字学研究,包括说文学、汉字的结构与发展研究、汉字的文化内涵以及中日整理规范汉字比较研究,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系统梳理探讨东汉以来《说文》研究的发展源流,结合语言认知和语言比较,对汉语字族、词族等字词类群进行新的诠释,以汉字结体义理为基础研究汉字的规范化问题。本研究方向现有教授4名,副教授5名,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博士生导师钱宗武教授的先秦专书语言研究特别是今文《尚书》语言研究视野广阔、成果丰硕,在海内外产生广泛影响;张其昀教授的汉字流变研究特别是“说文学”研究探源发流、史论相生,获得学界赞誉;张亚军博士的汉语语法研究角度新颖、手段先进,得到学界的好评;于广元副教授的汉语修辞格发展史研究,纵考古今之变化,横辨机理之异同,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近年来出版了《今文尚书语法研究》、《尚书新笺与上古文明》、《今古文尚书全译》、《汉语论丛》、《“说文学”源流考略》、《汉字学纲要》、《副词与限定描状功能》、《汉语修辞格发展史》、《现代汉语同素词》等十余部专著,在《中国语文》、《语言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不少成果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语言文字学资料信息》等复印、摘载,获多项省部级以上优秀科研成果奖。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今文《尚书》词汇研究”(02BYY027)和部省级项目10余项。 本学科是校级重点学科 ,设有中国古代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国古代经学文献整理与研究二个方向。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7人,具备博士学位8人,学术梯队的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合理。中国古代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方向具有深厚学术渊源和较高学术地位。任半塘先生开创了现代散曲学研究的基础,徐沁君先生、谢伯阳先生的工作在相关领域中居领先水平。本方向教师在此基础上勤奋工作,在戏曲史、小说史、诗歌史等领域有了新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中国古代经学文献整理及研究是本学科的特色方向。本方向教师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中国古代经学史、清代扬州学派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海内外具有较大影响。本学科近年来承担各类研究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项,在《文学遗产》、《文献》、《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了学术专著34部。9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 本学科设有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两个研究方向。现有教师5人,其中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人。学科带头人肖淑芬教授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在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作品研究方面有厚重的成果。本学科的梯队成员具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外国文学史》课程被评为江苏省高等院校二类优秀课程;梯队成员在最近五年间共发表科研和教学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14部,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陈立杰发表的论文

今年的理论计算机顶会FOCS,一位来自浙江湖州的小哥哥一口气中了3篇论文,还拿下了最佳学生论文奖。而且这不是偶然神迹,类似操作,对他已是稀疏平常。虽然今年只有24岁,但他在计算机领域已经是闪闪发光的明星:16岁,拿下全国青少年奥林匹克竞赛(NOI)的金牌,保送清华;18岁,以世界第一名的成绩摘下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金牌,一战成名,进入清华姚期智班。

21岁,从尖子生云集的清华再次脱颖而出,成为2016年十位清华特等奖学金获奖者之一;24岁,拿下理论计算机科学领域最顶级会议STOC 2019 DannyLewin最佳学生论文奖,名声大振;在最近第60届IEEE计算机科学基础年度研讨会(FOCS 2019)上,他不仅一口气发表了3篇论文,还获得了最佳学生论文奖。他正是MIT博士生、清华特奖,姚班学霸陈立杰。而这位一路闪光、名声响彻科研圈的清华大神,远不止获奖这么简单。

在计算机科学圈,FOCS顶会是出了名的难搞定。作为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的计算机科学理论方向认可的A类会议,与SODA、CAV、STOC、LICS四个顶会并列齐名,FOCS是最受认可的一批高含金量会议。深度学习大神、现亚马逊AI主任科学家李沐,此前也是FOCS的获奖者。

他向我们解释说,这篇是用一些比较新的技术,在一个复杂度领域的著名的构rigidmatrices的问题上,取得了一些进展。在计算机研究圈里有这样一种观点,计算机科学理论方向比其他研究更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研究难度更大;并且,领域内可选择投稿的顶会数量少,接收成本高。

但对于陈立杰来说,“连中三元”打破了这一魔咒,完成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这不是陈立杰第一次获得最佳学生论文奖,甚至半年前的3月,他还揽下了ACM 计算理论年会(STOC)的最佳学生论文。而且更令人佩服的是,这还是一名95年出生、今年刚满24岁的年轻人所为。但这样的天才少年,并非一开始就展现了其实力。此前成绩平平的陈立杰,还被一度当成了网瘾少年。

陈丽婕的人生是非常的传奇,而且厉害的,他可以说是真的天才。

他们都是属于一种天才,思维逻辑模式和平常人不一样所以说,她们的人生是开挂人生。

他其实是非常厉害的,因为他就是一个游戏的天才。

陈建立发表的论文

上海教师职称论文篇二 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创新,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引起重视。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成败不仅涉及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更是影响整个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文章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途径:要培养专业认同感;要梳理终身学习的观念;要建立“教师”的职业知识体系;要避免轻教学、重科研,且要将两者紧密结合。这对大学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学 外语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简介]张严秋(1980- ),女,吉林珲春人,长春大学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语用学;陈研(1970-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文学。(吉林 长春 130022)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1-0093-02 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是近几年广受专家和学者关注的热门话题。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潘愚元先生认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所有在职高校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的理论学习与实践,使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和完善。狭义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能够使他们更快更好地进入角色,适应教师专业化工作。林杰则认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是通过各种方式,协助教师在专业和个性方面成长,以使其能胜任教学等各项工作。特别是帮助青年教师实现从新教师到成熟教师的转变,使其在专业领域成为熟练的专业人员,具备充足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修养。尽管专家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义不尽相同,但简而言之,教师专业发展从教师的工作职责出发,专注于研究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教师本人专业水平的提升,比如教师怎样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等。 作为大学教师团队的成员之一,大学外语教师同样面临着如何进行专业发展的问题。由于大学外语在大部分高校都是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大学外语教师的授课对象涉及全校的大部分学生,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对全校的教学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完善大学外语教师的个人专业素质,提高大学外语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大学外语教学,乃至整个学校的教学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的数量每年都在快速递增,相应地,大学外语教师队伍每年都在壮大,其数量也在近几年达到高峰,几乎成为大多数高校最庞大的教师群体。除了对大学外语教师进行专业发展方面的集体培训,更重要的是大学外语教师自身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进行专业发展。大学外语教师怎样才能获得专业发展?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 一、大学外语教师要培养专业认同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认同是专业持续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只有对自我专业产生认同感,才能发挥教师积极的主观能动性,实施明确的自主行为,获得不断成长的动力。然而,部分大学外语教师由于没有对自身职业的正确认识和专业价值的认同,缺乏专业认同感,其表现多种多样。例如,有些大学外语教师觉得大学外语是一门公共基础课,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了,教学效果不重要;有些大学外语教师觉得一门语言创造的价值财富十分有限,不值得做太多的投入;甚至有些大学外语教师觉得教授外语就是为了养家糊口,只要不出问题就可以了,谈不上什么教师专业发展等。诸如此类的想法,使大学外语教师失去了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大学外语教师只有具有专业认同感,才能将教学看成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进而产生专业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从而帮助教师成功地进行专业发展规划。 二、大学外语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互联网的普及给大学外语教师带来空前的机遇和挑战 如今,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大学外语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积累,才能厚积薄发,不被时代淘汰。而互联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外语学习资源和途径。它就像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库,在互联网上,可以找到无比丰富的外语学习资源,也有许多可以借鉴的成功的外语学习经验和方法。对于大学外语教师而言,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大学外语教师提供学习和武装自己的机会,又对他们的地位带来挑战。相比以前,大学外语教师的教学对学生学习的作用早已失去了绝对性的优势。大学外语教师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师角色,如何转变教师职能,如何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系统,将成为信息社会大学外语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 (二)作为语言学习者,大学外语教师要不断实践和提高自己的外语基本技能 一个成功的语言教师,首先一定是一个善于学习语言的学生。要想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一门语言,需要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而外语教师就是外语学习方法的探索者、先行者和践行者。大学外语教师只有不断地探索外语学习有效的方式方法,才能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外语学习。只有教师自己过了语言关,对这门语言比较精通,才能在学生中起到表率和引领的作用,自己的教学也才有说服力。同时,大学外语教师的基本语言技能也直接决定了课堂的输出质量,进而决定了教学质量。可见,提高外语基本技能,是每一个大学外语教师努力的方向。 (三)教师本身的职业特点要求大学外语教师不断学习,厚积薄发 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教师要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池水”。在这点上,外语教师和其他专业的教师一样,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这不仅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教师职业本质和特点之一。作为一个知识技能的给予者,必须不断更新和发展自己,才有可能胜任教师这一职业。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大学外语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和谦虚的态度向他人学习,尤其要注意虚心向同事、同行学习。由于具有相同的职业和相似的教学经历,同行的经验和感受才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大学外语教师只有以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才能百家争鸣,兼收并蓄,才能加深对自身专业发展的理解,扩展专业发展途径和视野。 三、大学外语教师要建立“教师”的职业知识体系 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决定了教师这一职业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一个成功的外语学习者并不一定是一个成功的外语教师。拥有同样知识量的教师,其教学效果可能大相径庭。而这些,都源于是否具备“教师”的职业知识体系。只有建立完善的教师职业知识体系,才有可能胜任教师这一工作。大学外语教师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构建职业知识体系: (一)继续夯实和深化专业理论知识 大多数大学外语教师都具有硕士学位,其中不少教师获得了博士学位。可以说,大学外语教师有着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和较为系统的知识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大学外语教师要继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水平,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尤其要通过教学实践的反馈,有目的地进行理论知识的补充和学习。坚持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仅能为教学实践和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也为个体独立进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外语学科教学知识,建立外语学科教学知识框架 外语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是一种用于外语课堂教学实践的特殊教师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包括语言文化知识、语言交际技能、外语教学法知识、教学设计知识、课堂管理知识等。大学外语教师,尤其是刚入职大学外语教师应该注重学科教学知识的学习。一名优秀的学生并不意味着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大学外语教师不仅要有知识,还应该能将知识表达和展示出来,这涉及外语学科教学知识。大学外语教师虽然一般都接受过岗前培训,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和课程教学论等课程,但这只是理论的学习,且不够系统和深入。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掌握这些重要的学科教学知识,全面地武装自己,以适应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角色。 除此之外,要建立教师职业知识体系,大学外语教师还要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探索合适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了解教学对象的需求和特点,学会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等。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才能实现,认真学习并实践学科教学知识应该成为大学外语教师长期努力的方向。 四、大学外语教师不仅要避免轻教学、重科研,而且要将两者紧密结合 (一)大学外语教师要避免轻教学、重科研的现象 当然,这种轻教学、重科研的现象不仅仅局限在大学外语教师中,在整个高校教师中都普遍存在。究其成因,当然与现阶段对大学教师的考核制度和职称评聘制度密切相关。现阶段对大学外语教师的考核制度和职称评聘制度主要看科研成果,即发表了多少篇论文,都是哪些级别的;申请了多少课题;获得过多少科研奖励。相比之下,教学对大学外语教师的考核制度和职称评聘制度的影响要小得多,只要能完成基本的教学工作量,就不会影响职称评聘;而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效果的好坏与职称评聘没有直接关系。也正因为如此,许多大学外语教师十分重视科研,平时将大量的经历投入到科研工作中,而对教学则应付了事。大学不仅是创新、发展知识的地方,还是保存、传播知识的地方,而载体就是教师,教师最主要、最基本的职能就是传播知识。除了教师管理制度和职称评聘制度等客观存在的问题,从大学外语教师本身而言,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认识到教学是大学外语教师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大学外语教师的基本职责。不能把研究看成机会,而把教学当作负担。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师评估制度的完善,教学在教师职称评聘和职业发展中的地位也将逐渐得到恢复,大学外语教师对教学的投入同样能获得公正的回报。 (二)大学外语教师要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教师最核心的两大社会角色。可以说,教学是大学的生命,研究是大学的灵魂。两者并不是各自孤立的,而且如果能够将教学与科研很好地结合,两者是能够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博耶就提出了教学学术的观点,即应该抛弃教学与科研相对立的传统思维方式,将教学纳入学术研究的范围。他进一步阐明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学支撑着学术,没有教学的支撑,学术的发展将难以为继;学术研究推动着教学的创新和改革,为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和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可见,教学和科研这两大角色并不相互矛盾。对于大学外语教师而言,要将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科研工作解决问题,可以使科研不脱离实际,避免“大”而“空”;通过做科研,获得问题的答案,用以指导教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对科研的积极性。 随着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大学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大学外语教师要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就要认识到自己的专业价值,转变观念,善于学习,勇于探索和实践,不断提高大学外语教学质量,迎接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及时代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贾爱武.外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研究综述[J].外语界,2005(1). [2]林杰,李玲.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策略[J].大学教育科学,2006(1). [3](美)欧内斯特・L.博耶.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M].涂艳国,方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潘懋元,罗丹.高校教师发展简论[J].中国大学教学,2007(1). [5]吴一安.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探究[J].外语研究,2008(3). [6]李晓荣.构建基于反思性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2(3). 看了“上海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教师职称论文发表期刊要求范文”的人还看: 1. 上海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2. 上海教师职称论文 3. 2017年上海教师职称论文 4. 教师职称论文发表期刊要求范文 5. 上海教师职称论文(2)

如果是评职称用,还是公开发表的论文好用,论文获奖证书大多数地方基本不承认了。专业发表各类职称论文,非诚勿扰。

1] 张晓芳. 诚信是会计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J]. 职业技术, 2010, (06) . [2] 周波. 对消除会计职业诚信危机的思考[J]. 科技资讯, 2010, (21) . [3] 范洪广. “会计诚信”之管见[J]. 科技资讯, 2010, (21) . [4] 李滢.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主要问题之我见[J]. 中外企业家, 2010, (06) . [5] 徐立新. 论会计诚信建设[J]. 中国集体经济, 2010, (20) . [6] 陈天安. 对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思考[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02) . [7] 刘学锋. 加强会计诚信建设 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 (08) . [8] 曾广炜. 诚信是会计工作的命脉[J]. 现代会计, 2009, (04) . [9] 莫琳. 加快会计诚信体系建设[J]. 现代会计, 2005, (03) . [10] 赵惠冰,程越. 会计诚信,不容挑战[J]. 现代会计, 2005, (03) . 本站是专业论文代理发网站,合作期刊全国公开发行正规刊物,快速发表论文详情: 手机: [1] 赵丽亚. 会计行业诚信度和公信力建设探析[J]. 新疆农垦经济, 2010, (08) [2] 陈芳, 朱友君. 林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及理论体系初探[J]. 会计之友(上旬刊), 2006, (04) [3] 张凌.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初探[J]. 经济师, 2007, (03) 本站是专业论文代理发网站,合作期刊全国公开发行正规刊物,快速发表论文详情: 手机: [4] 唐建华. 中国转型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研究[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 (17) [5] 李永红. 对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J]. 河北煤炭, 2007, (03) [6] 朱隶, 徐文聪. 会计信息披露模式重构[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7, (08) [7] 邓顺松. 对民营高校会计信息披露的思考[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5) [8] 王盛菡. 浅议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 (31) [9] 李华. 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探讨[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 (S1) 你好 你可以从以上参考文献中查找合适的,希望可以帮助你~

第九次全国中学数学教育优秀论文获奖名单一等奖(共28篇,排名不分先后)参评单位 题目 单位 作者北京 中学数学概念教学研究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李 梁北京 样例呈现方式对数学归纳法学习的影响 北京大峪中学 武春波天津 促进“学、思、知、行”有机结合的数学课堂教学 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 刘金英辽宁 小组合作学习改进策略:话语权再分配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 景 敏上海 PISA数学素养测试研究对上海数学教学、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黄 华评价及学业质量监测体系建设的启示上海 理想与现实的桥梁:数学教师PCK的发展 上海市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翟立安孙 晖上海 初中数学练习订正及自我反馈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上海市明珠中学 陈晓娟浙江 “情知性”教学的特征与操作策略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 余功蔚安徽 为藏生的数学思维插上翅膀 安徽省芜湖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刘 丽——培养内地藏生数学思维的尝试福建 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探究成效 福建省永春华侨中学 谢雅礼江西 创设情境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江西省上高二中 刘功骚山东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报告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李知屹王俊亮河南 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的实践研究 河南省商丘市实验中学 杜志国湖北 问渠哪得清如许 唯有活水源头来 湖北省教学研究室等 数学课题组——湖北省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现状调查分析报告湖北对学生解代数证明题困难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湖北省武汉六中 袁泉润湖南导学模式的高效课堂初探 湖南省常德市第十一中学 徐 进广东 对一种全新的选拔性考试量分法的实证研究 深圳外国语学校 袁智斌、郭梦绮、 袁可馨、肖桐桐广东 初中数学大规模考试的命题研究与实践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研室 郑喜中广东 构建优效课堂,促进学生发展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实验中学 蔡映红重庆 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简议 重庆市育才中学 宋飞达 四川 加强数学阅读 提升数学素养 四川省成都市教科院 段小龙 ——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阅读教学 四川省成都七中 何毅章云南 加拿大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对比 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黄邦杰新疆 怎样建立和利用初中数学纠错本 乌鲁木齐市第十三中学 王 茸新疆兵团高中数学新旧教材对比研究 新疆兵团第二中学 徐 波编辑部 数学课堂教学的“准”、“实”、“活” 浙江省义乌中学 朱恒元 编辑部 数学课堂生成资源中的技术因素 浙江省黄岩中学 金克勤编辑部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出声思考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 张娟萍编辑部 新技术背景下数学教学的新视角、新启示 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 林 风——例谈图形计算器的应用二等奖(共118篇,排名不分先后)北京 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许云尧 北师大二附中 高雪松北京密云二中 张德广 北京十二中 蔡春晖 天津天津市第五十四中学 李桂英 天津市红桥区教师进修学校 哈 欣天津市西青区教育教学研究室 严 安 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第三中学 张宗玲天津市静海县中旺镇大庄子中学 王德权 河北河北邯郸市邱县第一中学 杜 建 河北省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刘 璐河北省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张立山/卢艳华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车往镇中 张海英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木井乡中学 刘 朋 山西山西省大同一中 董 凯 山西省太原市第十五中学校 梁 婕 内蒙古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三中学 万文俊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 魏 莉内蒙古包头市共青中学 黄丽兰 辽宁辽宁省大连市第三中学 贾 萍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 周善富辽宁省大连二中 马志华 辽宁省大连教育学院初中教师教育中心王冰 黑龙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二二中学 刘志刚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 戈冉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三十四中学 马静微 黑龙江省大庆一中初中部 林晓颖 上海上海市行知中学 赵传义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 刘 达/徐炜蓉上海市崇明县教师进修学校 朱伟达/茅晓明 浙江浙江省嵊州市第二中学 周继明 浙江省义乌中学 方 治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高洪武 浙江省杭州市第十五中学教育集团 李春梅浙江省杭州普通教育研究室 李学军 安徽安徽省青阳中学 章义华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教研室 汪春杰安徽省马鞍山市成功中学 汪宗兴 安徽省六安市教研室 贾兵/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 王锐 福建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 陈德燕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 洪丽敏福建省南平市光泽二中 曾峰涛 江西江西省崇仁一中 陈永华 江西省赣州市第一中学 肖淑如山东山东省寿光世纪学校 孙友方 山东烟台第二中学 孙雪钰山东省平度市麻兰镇中学 王同义 山东省实验中学 潘洪艳 河南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周召峰 河南省平顶山市教研室 许晓慧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教体局教研室 赵群峰 薛振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西阳中学刘红霞河南省商丘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王素珍 河南省许昌高中 赵小强湖北湖北省孝感高中 幸 芹 湖北省宜昌市教研中心陈作民/湖北省宜昌市八中 史艳华湖北省天门市教研室 刘兵华 湖南湖南师大附中 谢美丽/彭荣宏 湖南师大附中 曾 辉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 龚 玲 广东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黄岐初级中学 钟婷文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郝保国广东省韶关市教育局教研室 罗开初 广西广西师大附中 刘晓荣 广西南宁三中 陈华曲/黄河清广西南宁三中 黎承忠/黄河清 广西南宁三中 李春阳/黄河清广西南宁三中 陈康/黄河清 广西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张小雄/广西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欧慧谋 海南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附属中学 谢学方 海南省琼海市龙江华侨中学 卢燕海南省保亭思源实验中学 陈祖艳 重庆重庆市铜梁县巴川中学 官正伟 重庆市育才中学 余彪重庆市巴南区大江中学 叶国民 四川四川省宜宾市教科所 郭青初 四川省乐山市实验中学 左 谦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中小学教研室 赵绪昌 贵州贵州省盘县第六中学 郭炫伶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一实验中学 王兰 云南云南省曲靖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王吉标 云南省昆明第八中学 王学先 青海青海湟川中学 解占寿 宁夏宁夏银川市第三中学 马惠芳 宁夏银川市第二十四中学 马自国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二十四中学 刘建国 宁夏银川市第二十四中学 丁永海 新疆新疆玛纳斯县教育局教研室 潘庆昕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第四中学 丁志明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教研室 徐健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九中学 张 燕新疆实验中学 曹湘江/陈娟 新疆兵团新疆兵团农一师十二团中学 郭 玺 新疆兵团农五师中学 卢新源 编辑部上海市松江二中 卫福山 浙江省龙游县模环初中 徐伟建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周礼寅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实验中学 王万丰浙江省绍兴柯桥中学 余继光 湖北省钟祥市第五中学 杨 辉/孙红强湖北省枣阳市第二中学 龚 兵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香市中学 孙树德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 谢光亚 浙江省仙居实验中学 齐秀华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安洲中学 郑燕红 江苏省盐城中学教育集团 张卫明广东省广州市玉岩中学吴和贵 杭州市江干区教师进修学校 易良斌安徽省合肥一中 张中发 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 孙向东浙江省湖州市吴兴高级中学 刘晓东 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一中学 田祥高浙江省义乌市大成中学 赵明越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十一高级中学 沈灿江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中学高伟洪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会昌中学 刘荣锋北京市第二中学 唐绍友 北师大二附中 王先芳江苏省盐城中学教育集团 王良军

陈立杰发表论文

他应该是比较有这方面的天赋的吧,所以才可以这么年轻,有这么大的成就。

周旭刚 院长1987年毕业于佳木斯医科大学美容外科专业,后任职沈阳第四人民医院美容外科主任。从业25年,周旭刚主任潜心于整形美容技艺的研究,先后师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整形美容泰斗高景恒教授、中国医疗美容领域著名整形美容专家刘晓燕、柳大烈等博学之士,并远赴韩国、日本、美国、英国进修。在整合国际先 进整形美容技术基础之上,结合中国美学观及东方女性容貌体征,总结出一套专属于中国女性的美体容貌雕塑方式,而其中以“鼻部四维综合隆鼻”、“双平面定位 隆胸”、“交叉网格吸脂”、“框格眼袋释放术”、“3D·SMAS筋膜悬吊除皱”等为代表的十余种美容绝技更是震撼医学美容界,同时也将中国美容技术提升 到全新的高度。唐毅 主任毕业于扬州大学医学院,从事美容外科工作十余年,拥有三甲大型医院整形临床丰富的工作经验。先后进修学习于法国圣路易医院,韩国郑东学心眼美鼻整形医院,韩国REAL整形美容医院,具备资深的人体美学修养,对面部五官审美有独到研究。同时他在鼻部整形、乳房整形、吸脂塑形等领域也具有较高的造诣,对面部皮肤年轻化的综合改善治疗如注射除皱等也有丰富经验。曾先后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医学论文数十篇,得到业内的一致认可。有多篇学术论文发表于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是《现代美容外科学》专著的参与者。擅长项目:眼部综合整形、微创韩式无痕重睑、综合祛眼袋、眼部整形失败修复、4S无痕丰胸、361度水动力溶脂等。魏萍 皮肤美容科主任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曾赴美国和韩国深造3年,曾任韩国美容外科学会会员,美国美容外科学会会员中国学术联络人,温州加美美容医院首席皮肤主任专家,为众多明星名媛打造完美肌肤。擅长:面部年轻化、胎记、激光脱毛及各面部色斑、祛痘、嫩肤、红血丝、除皱紧肤等皮肤问题的治疗和保养。崔海燕 特聘顾问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荣誉头衔:★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虹梅医疗美容门诊部主任★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微创分会委员★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学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微创抗衰老委员会委员★ 国际整形重建和美容外科学会(IPRAS)会员★ 《中国生物美容杂志》编委金牌项目:综合隆鼻、五官整形、形体美塑、胸部整形等简介:崔海燕教授曾在多家著名医学报刊杂志上发表《激光美容治疗并发症的临床分析》、《人体美学形象整体设计与构建的临床探讨》、《面部下1/3轮廓的复合整形艺术》、《颧骨及上颌窦在面部轮廓整复术中的临床解剖学研究》、《颞浅筋膜瓣充填颞部凹陷在除皱术中的应用》、《改良浮动骨瓣治疗全颅缝早闭症》、《肿胀麻醉腋窝切口偏心圆隆乳术》、《建立激光美容医学学科势在必行》等近20篇学术论文。并多次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和发表演讲。作为整形领域的大师,崔海燕教授获得多项科技进步奖项。“人工韧带”和“自体筋膜填充”两项技术的发明开辟了整形美容除皱史上的新纪元,突破性的将除皱手术从3年到5年持续效果延长到20年之久;率先提出“人体美学形象整体设计与构建”整形美容新理论,获得业界肯定。曾经为亚洲多位明星、主持人、模特打造完美形象,获得极高的赞誉。多年成功整形经验以及良好的口碑,被捧为亚洲整形界屈指可数的璀璨明星。陈立杰 特聘整形顾问台湾射频美容之父EME逸美注射专家国际抗衰老学会会员香港集美整形注射专家国际美容医学教育协会讲师中国名医理事会射频美容权威专家《康熙来了》大S特聘美容顾问陈立杰教授,从事抗衰老工作20余年,在注射美容、射频美容领域成就卓越,曾获邀至世界各国发表演说,足迹踏遍日本、港澳、新马泰、中国大陆、俄罗斯各地。陈立杰教授所独创的“青春苹果肌注射法”、“立体注射隆鼻术”、“三明治立体除皱术”被业界广为称颂,并让亚洲众多娱乐明星成功蝶变,其也为娱乐明星所追捧,并被台湾众多明星聘为御用非手术美容专家。宋建星 特聘整形顾问★ 国际重建美容整形外科学会会★ 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会委员★ 全军显微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澳大利亚整形美容外科学会委员★ 香港医学美容医生学院理事会理事★ 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上海整形外科学会委员★ 加美 “教授级整形美容专家顾问团”成员之一★ 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会美容专业委员医生简介: 宋建星,面部整形名家,加美 “教授级整形美容专家顾问团”成员之一, 第二军医大学硕士,法国波尔多第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主任医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 获国家自然基金一项,获科技成果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与编写专业书籍8部。《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中国外科年鉴》、《人民军医杂志》、 《中国临床医药杂志》编委,《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专家委员会常务编委,《澳大利西亚美容外科杂志》荣誉编委。多次应邀赴美国、韩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地 讲学。

或多或少总是会有那么多的奖项,只不过是很低调的。

一堂计算机科学的课程正在进行中。唐平中把一个证明方法写在黑板上。这个方法万无一失,他用了四年。突然,一个学生站了起来。“老师,你的证明太长了。”就像美剧中天才出场的桥段,那个学生走上前台,整个证明从三页简化到了一页。这样的事情时常发生。唐平中留作业时,会把前人未解决的难题放在后面,作为附加题。他想看看这群学生的反应。“学生们并不知道,以为就是作业,”他说。这是清华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实验班。他教课的第五年,由于它的创办者姚期智而被称为“姚班”。最终,“那些题全都解了出来。”在人工智能的人才大潮中,这个班被寄予厚望。某种程度上,“姚班”学生都是优中选优,每届只招收三十余人,其中不乏各省高考理科状元和各门学科奥赛金牌得主。这些学生非常聪明,敢于挑战权威,随时随地都能冒出创造性的想法。“他们是真的很聪明,是最好的一批本科生。不光在中国,在全世界都可以这么说。”交叉信息院的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吴辰晔这样评价他们。“卡内基梅隆大学有一位教授曾经半开玩笑地跟我说,他对姚班的学生非常满意。每次收到来自姚班学生的申请后,先放在一起,只要英语水平达标,能够录取的就先都录取了,然后再去看别人的。”他说。姚期智在给学生上课。图片来源于网络吴辰晔博士毕业后的三年间,先后辗转卡内基梅隆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博士后,于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担任研究科学家。2017 年初回国,于清华任教。他坦言,自己每天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每天都在想着怎么把这批学生培养好,才能不辜负把他们送到我们这里来的那些家长和老师们。”这个暑假,吴辰晔开设了一门课,课名叫“智慧城市的计算建模”。这门课涉及的专业范围相当广泛,任何人都不可能事无巨细地考虑到所有的方面。对此他是有意为之,因为希望学生们能够自己从中去选取感兴趣的方向,并根据实际场景,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有些学生选了能源,有些学生选了选课系统的设置,还有些喜欢玩游戏的学生选择研究公司在设计游戏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对于所有的方向,他都表示鼓励。技术和场景的结合,也一直是科技公司关注的焦点。这一轮的人工智能创业浪潮中,首先就是 AI 高端人才的争夺。具体到教学中,怎么在技术和场景之间搭建一个桥梁,开始受到重视。“光有技术没用,最重要的是把技术运用到场景中,创造社会价值和财富。”唐平中说,“既懂人工智能,又懂医疗、金融等领域的交叉型人才,以后是不得了的。”姚班因此开设了许多交叉学科,包括计算经济学、计算生物学等。2紫荆公寓 2 号楼 201B,张天纵几乎每天早上都是七点起床,洗漱后,只要有课就去 FIT 楼上课,没有课便去图书馆自习或写作业。除了每天下午五点准时操场跑步半小时外,他基本上都泡在图书馆。这个 1999 年出生的上海男生,目前正在姚班读大二,每天的日程安排中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娱乐活动,这在外人看来不免有些无聊,不过他自己却乐在其中。高中时,学校组织学生搞竞赛,他原本数学物理化学都想学一学,结果“一不小心化学搞了个全国金牌,就来清华了”。提到这一点时他显得有些腼腆,但语气之轻松,就好比提到自己操作超级马里奥吃到了一个蘑菇。另一个通过高考进入“姚班”的韩持发现,周围同学的智商都很高,自己的 GPA 只能排在中游。空闲时间,安徽人许子望和广东人李子豪更倾向多看会儿书。同张天纵和韩持一样,除了学习、跑步和做作业,两人的日常生活里都没有什么纯粹的娱乐项目。“作业还是有点难的,得花时间。”李子豪表示。他是全国信息学的金牌获得者。姚班 2014 级学生、姚班联席会常务副主席刘定峰说,虽然姚老师一周一般只上一次课,但往往一节课的内容就覆盖了一整章节的内容。这就需要同学们在课下花时间对照笔记和课本把问题搞清楚。“自己下功夫阅读思考,会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我采访到的叉院学生,多数都有一个爱好——打游戏。蛋黄派喜欢玩 DOTA,摩羯 A 偏爱像《纪念碑谷》这样画面唯美的游戏。摩羯 A 记得,有一天晚上,宿舍突然停电了,楼里的男生气得大喊:“为啥偏得在这个时候停电?我 TM 马上就要飞升了!”陈立杰偏爱音乐节奏游戏“OSU!”大学前,他是这款游戏世界前 100 名的玩家。进大学后,玩游戏的时间少了,眼看当初实力相当的小伙伴已经闯入世界前 10,他还止步不前,一度有些懊恼。2016 年,陈立杰进行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答辩。图片来源于网络为了玩游戏,陈立杰创下过两三天不睡觉的纪录。在 MIT 交换的半年中,除了科研,他大部分时间都宅在宿舍打游戏看动漫。他怕自己太沉迷耽误学业,索性就把游戏放到了移动硬盘中,“如果实在控制不住想玩,就把硬盘给朋友” 。范浩强的爱好有点特别。有段时间,为了提高打字速度,他先是疯狂练习提高拼音打字速度,觉得不够快又去学了五笔。还是不满意,他干脆就把键盘的结构改造了,在班会上还向同学推销过自己发明的键盘。范浩强自己发明的键盘。图片来源于网络3提到 2013 级学生陈立杰,唐平中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他是神。”陈立杰在初三时就经常会翘自习课跑去机房。有时候机房老师不允许他进入,他就跑到天台上用草稿纸想题目。午饭时,他就待在机房里吃泡面。“那时我还很年轻,也没有想到以后会怎么样,就是想要呆在机房里,为了做出题目这样纯粹的感动而活下去。”他说。刚刚进入清华时,陈立杰还对未来感到茫然。他的前室友范浩强却早已经开始了学术生涯。在大一的军训期间,范浩强利用闲暇进行研究,投出了第一篇论文,发表在计算机视觉顶级会议国际计算机视觉大会上。大学四年,他的成绩始终是班级第一。范浩强小学三年级开始学奥数,12 岁时通过网络接触到了编程。小学刚毕业,他就在两周内自学速成 C 语言。2011 年 7 月 21 日,读高一的范浩强作为中国队的四名参赛选手之一,在泰国芭提雅以 599 分(满分 600)夺得第 23 届 IOI 金牌第二名。高二直接保送清华。还没上大学,范就跟随信息学总教练唐文斌加入了视觉智能公司旷视科技实习。在旷视科技办公室,范浩强穿着公司 logo 衫。图片来源于网络在与范浩强无意间的对比下,陈立杰感觉到了强大的压力,甚至进而开始考虑起自己生而为人的意义来。那时他经常在紫荆操场独自散步,思考一些诸如“我是谁”、“我要做什么”这种颇具哲学探究性意味的问题。为了排遣这种无所适从的心情,他去旁听了唐平中讲的高年级课程博弈论,并在后者的指导下完成了第一篇学术论文。大二时,他提前修完了姚班大部分的计算机理论课,还选修了高等理论计算机科学——这是一门研究生课程。为此他每周投入 20 个小时进行研究,期末考试花了 24 个小时答题,取得了这门课唯一的 100 分。上完这门课,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我要成为一名理论计算机科学家!”讲到激动处,他会频繁地眨眼,扶眼镜,左右撩及肩的长发,双手在空中挥动。大三下学期,陈立杰去麻省理工大学交流,师从著名量子信息科学家 Scott Aaronson 教授。在那里,他每天最多会工作 14 个小时,除了吃饭和睡觉,基本都在做研究。房间里面堆满了稿纸和论文,每次起身落脚都要先把它们挪开。在麻省理工大学的时候,导师给出了由著名量子信息学者约翰·沃特罗斯在 2002 年提出的开放式问题。导师和它的三个博士生针对它研究了一年多也没有结果。陈立杰在上面花了两个星期,苦苦研究也没有进展。有一天,他在波士顿的街头漫步,抬头忽然看到一只白鸽以不同的方向飞过了天空。他顿时开了窍,立马冲回宿舍,思考了一个星期,解决了这个问题。4今年,姚期智先生在接受《量子位》采访时,提到了他的想法:虽然现在中国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方面有优势,但却不关乎核心。真正的核心是那些瓶颈问题上的话语权,谁能率先拿出解决方案,谁就拥有理论基础到应用层面的全面优势。而这就不能不涉及到人才的培养。一直以来,全世界都面临理论研究人才不够的问题,因为“都被高薪雇到大公司里了”。这个问题无法避免,只能想办法去平衡。关于这一点,他一方面希望学界能够研究出更耀眼的成果,吸引下一代投身于此;另一方面,他希望学校能够提高研究人员的相关待遇。此外,工业界和大学进行更紧密的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也是一个好方法。“不只是让大学去承担一个项目,然后产生一个软件,而是也能够从一个更长远、真正提高中国原创技术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虽然在人才储备方面,中国并不占优势,但仍有不少优质人才潜心学术科研,选择留在高校与研究所工作。中国的高校及研究所在 2013-2015 年仍保持着人才净流入的状态,人才的流入总量大于流出。姚班的学生刘壮在国际上获得最佳论文奖。图片来源于网络吴辰晔对科研人才接续的问题也作过思考。他觉得,很多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人的欲望。“现在比起很多年前,资源已经没那么稀缺了。很多东西你不去争,也一样可以过得很好。”他说。在课堂上,吴辰晔也从不会特意向学生灌输“只有研究才是好的”这种思想,只是一直在尝试着通过课程设计等方式引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他觉得,一来,就算学生毕业后算进入工业界,在工程的推进过程中也说不定会解决目前学界无法解决的问题;二来,想赚钱的话,那就好好赚钱,做金融或者当公司高管都是好途径。只是“有些事如果有了兴趣不去做,未来可能会后悔。人生短暂,如果有一直没能达成的梦想,也是很遗憾的一件事。”5目前,各国学界已经就一点达成了共识:人工智能的崛起,将会使人类目前生活的所有方面,包括劳动、环保乃至未来战争的形态,均发生彻底的改变。而任何一个在针对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发展中占得领先地位的国家,都将率先建立起关于人工智能如何安全使用等一系列国际标准,并垄断其解释权。如果中国抢先建立起了相关标准,“美国将被置于不利地位”。今年开学,吴辰晔主持了交叉信息院的开学典礼。典礼上,他见到了一个 2008 届入学的学生,给大家分享了一张光盘。光盘里,2008 届每一个姚班学生都在镜头前诉说了自己的梦想。有人说想做科研,有人说想创业。所有人都想改变一些既有的东西,开创一个新时代,几乎没有例外。这让吴辰晔很是感动。刚回国不久的他,也不能确定是不是所有姚班学生都有着远大的胸怀和理想。但看到这张光盘,他说,“起码知道 08 级的学生是这样,很欣慰。”姚期智在演讲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吴辰晔和姚期智先生一样,都称得上是理想主义者。当年他在美国工作的时候,有一天心里突然涌起了一阵爱国情怀。“尽管培养下一代很开心,但花费同样的时间,没能培养自己的同胞,心里还是会有些遗憾。”当时的他一直醉心学术,对各种政治理念都不太关心。这种爱国情感的突然上涌,让他自己也委实有些惊讶。之后他向姚期智先生提了自己想要回国的想法,得到了大力支持。我和学生们聊起未来的打算时,蛋黄派和摩羯 A 都说想留校任教职,“但是现在竞争也很激烈”。范浩强现在是旷视科技的研究员。陈立杰打算出国深造。选择工作的人很少。虽然企业在到处挖掘 AI 人才,但仍有不少优质人才致力于学术科研,选择进入或留在高校与研究所工作。过去三年,在全球范围内,通过领英发布的 AI 职位数量从 2014 年的接近 5 万,到 2016 年超过 44 万。其中,基础层的人才需求量大,包括软件、算法、机器学习等。对于 201B 的四人来说,或许是因为还年轻。

陈建立曾经发表的论文

A、2004年广东省职业教育论文和教材评审结果:一、论文1、柯小青:学校隐性德育若干问题的探讨-------一等奖;2、李琼清:中专英语课堂交互活动之探究-------二等奖;3、宁开云:当前物业管理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三等奖;4、黄美英:在实操中找到真感觉…浅谈(会计实物)的教学改革-----三等奖;5、糜淑娥:(构成)课程教学的构想与实践---------三等奖;6、钟志雄: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思考-------优秀奖;7、李夏君:关于计算机理论课的思考--------优秀奖。二、教材糜淑娥:广告实用技术------------三等奖。B、晋利:影响中专生自信心的因素与对策研究在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广东职业教育论坛”论文评选中,荣获三等奖。C、陈珏琳课件:数学专业(高中)的立体几何荣获广东省35所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类学校“多媒体课件”的比赛的优秀奖2005.7D、论文发表情况:黄利香1、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网络化图书馆的建设《广东文化艺术论坛》20042、论信息时代学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社会科学论坛》2005李夏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谈软件工程教学体验《校刊》2005.7袁海风1、谈谈如何备好美术欣赏教学这门课《中华职业教育研究(第八卷)》2004.82、改进水粉画教学,促进工艺美术专业教学的发展《中国轻工教育》2005.13、引导正确的审美观,提高辨别能力,达到创美目的《中华职业教育研究(第九卷)》2005.34、谈谈水粉画教学改进,促进工艺美术专业教学发展新探《校刊》2005.75、学校开展素质教育课的思考《轻工职业教育》2005.8美术作品1、球场上羊城青年文化节美术作品展览2004.72、获《珠江》2005.73、外来妹的工闲2005.74、夏日笙歌2005.75、牛场2005.76、风景2005.77、待2005.78、小歇广东省第6届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2005.109、乡村2005.1010、果广州市百名画家作品邀请展2004.1111、加强治安确保万家安2004.1112、家园在同奔小康路---2004年广东省美术、书法、摄影联展2004.13、家园之二和谐广东---广东省第6届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2005.10罗凯乙酸乙酯合成实验改进《校刊》2005.7刘春娟1、教改“2+1”中企业实习的探讨《校刊》2005.72、原子荧光的发展新动态《中国建材科技》2005黄宁红微波场协同提取红龙果食用色素的研究《广东微量元素(第九期)》2005卢炳坤1、新课标下如何进行中学篮球教学改革《体育师友》2005.32、试论中职体育课程的改革---实施康体课教学《校刊》2004.7李慧儿1、谈听课评教《轻工职业教育》2005.32、英语试卷评讲的思考与探索《校刊》2005.7杨茜从归化异化谈外来词的翻译《校刊》2005.7陈亦琼在专业英语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校刊》2005.7张四妹1、VocabularyAcquisition…《学术论坛》2005.122、听力理解过程认知浅析《中国轻工教育》2005.13、英语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之我见《广东职业与成人教育》2005.114、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对语用能力的影响《职业教育研究》2005.75、计算机辅助下的英语教学《湘潮》2005.12李斯洁英文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中国轻工教育》2005.3莫柔第六章数据收集与统计初步附录:Exeel在统计中的应用省编实验教材《数学》(上册)2005.8林盛禹浅析公文写作不规范的几个问题《中国轻工教育》2005.3杨海亮演讲,情从何处来《演讲与口才》2006.1曹艳玲1、细讲语文课程,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中国轻工教育》2005.32、浅谈语文发散思维的培养《广东职业与成人教育》2005.3张晓明1、机动机构设计中汽缸缓冲的实现《中国轻工教育》2005.12、气动行程程序控制四路中障碍信号的分析与消除《广东职业与成人教育》2005.10刘斌1、案例教学法在物业管理教学中的运用《校刊》2004.72、电子商务对现代企业的通影响《校刊》2004.73、浅论应收帐款的风险及其管理《广东声技工教育论文选》2004.8黄美英1、发展规模经济,提高核心竞争力《中国轻工教育》2005.42、课堂教学中的赏识教育《校刊》2005.73、在实操中找到真感觉《广东职业与成人教育》2005.1黄丽青1、知识经济时代中专图书馆的建设《校刊》2004.72、浅谈中职(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校刊》2005.7黄海平关于我国企业国际多元化经营的探讨《财会月刊》2005.10陈洁试从市场学角度谈谈中职学校的发展《校刊》2005.7钟志雄1、浅谈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发展《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62、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思考《校刊》2004.73、在模拟超市中融入营销理念《校刊》2004.74、关于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校刊》2005.7杨淑玲谈谈自控类综合培训《校刊》2004.7

陈姓图腾陈姓是中国众多姓氏中,按人口计算是全国第五大的姓。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陈姓为现代中国第五大姓。 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陈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陈姓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香港、澳门及台湾都是第一大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5位。[编辑本段]一 陈姓的来源:1、陈姓最早出自妫或姚姓,舜帝的后裔。舜,也称虞舜,黄帝八世孙,生于姚地,以地取姓为姚。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陈胡公妫满,封他在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舜帝的后裔妫满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以国为姓,受姓始祖胡公满,陈姓主要得姓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姚姓的后代。胡公满传至10世孙妫完,陈国内乱,陈厉公的儿子妫完怕株连自己,出奔到齐国,以故国为氏,称陈氏。 后改为田氏.到十代孙田和时,废齐康公而自立为齐太公,并受到周王朝和诸侯列国的承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代齐姜”。 公元前221年,齐王田建时,齐国为秦所灭。齐王田建亡国后,子孙纷纷改姓避难,舜帝一系又经历了一次大分化。田姓今在中华大姓中列第34位。齐王田建三子:升、桓、轸。升、桓改为王氏,其后代即汉代王莽一族。轸奔楚为相,后迁入颍川(今河南长葛)。田轸复姓陈。自秦汉以来,由田姓复姓归宗的颍川陈氏一支,在中国历史上十分显赫,繁衍极盛,播迁极广。 2、出自於陈国公族后裔。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就是陈氏。陈胡公满的子孙,陈完这一支主系外,还有三支。一是陈哀公之子妫留,避居陈留(今河南开封县陈留镇)。二是陈闵公之长子陈衍。避居阳武户牖(今河南兰考县东北)。三是陈闵公次子陈全温之后的陈引奇,居於固始(今河南固始县),后因无子,便以颍川陈寔为嗣子,遂融入颍川陈氏。 3、刘氏改姓陈,《通志‧氏族略》记载:广陵陈氏,实为刘氏.陈矫,东汉广陵东阳(今安徽天长)人,曹魏名臣,本姓刘氏,因过继与外祖父家为嗣而改姓陈. 4、隋朝时文帝杨坚有一心腹大臣陈茂,本是河东猗姓人,冒姓陈氏; 5.浙江海宁陈氏,原系曹姓,因娶陈氏之女为妻,有子便随母姓,后成为海宁望族; 6. 南北朝时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后,几经陵谷变迁,成了普通百姓,传到第十四代元朝高谅时,因穷困潦倒,入赘于陈氏之家,改为陈姓; 7、西晋末年陈元达,原姓高,占因卜者说他生辰八字妨忌父亲,便改高姓为陈姓。 8、明初太祖赐西域胡人某为陈姓,其孙陈友,官至右都督,爵封武平伯。 9.隋将领陈永贵,原是陇右地区胡人,龟兹王帛氏之后,姓白,甚得杨坚宠信,封北郡陈公,便以封号中陈字为姓氏; 10、元末明初,陈友谅与朱元璋逐鹿天下;陈友谅祖上原本姓谢,因赘于陈家,改姓陈。 11、陈姓疍民与堕民。疍民或说疍户,指在广东、福建、广西沿海港湾和内河从事渔业或水上运输的居民,多以船为家,其中有陈友谅败兵为明所驱迫者,便以陈为姓。关于堕民,一说明初俘陈友谅之部,编之为丐户;一说明太祖灭陈友谅,俘其子孙九族贬入堕民,贱乐户,不与齐民齿。但保留家族系统称号,仍然姓陈。 12、侯莫陈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时期鲜卑贵族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孝文帝实行孝文汉化改革,易胡姓为汉姓,於496年把侯莫陈氏改为单姓陈氏。 13、女真族陈氏,据陈述《汉姓女真姓的对照和说明》可知女真皇族完颜氏中,有的在金末已改为陈氏。 14、明成祖时,出兵越南,灭安南国黎朝,黎王之子澄改名陈澄,仕明,官至工部尚书,子孙也以陈为姓。 15.瑶族陈氏,湖南新宁县黄卜洞瑶民有李、陈、邓三姓;麻雷洞瑶民有雷、蓝、陈三姓:圳源洞瑶民有杨、陈、蓝、匡四姓:汝城县瑶民有陈、李、张三姓。广西大瑶山山子瑶十五姓中有陈、李。《过山榜》九姓中也有陈、李。 16、蒙古族陈氏。据《续通志·氏族略四》载,陈氏,明太祖朱元璋赐给降明的蒙古贵族的姓。如恰恰赐名陈守忠,哈哈赐名陈元等; 1 7、满族陈氏,满族陈氏有两种情况:一是后金努尔哈赤统治时居住在东北的汉族陈氏被强迫改为满族陈氏,二是本系满族姓氏改为陈氏,仍属满族;据《清朝通志·氏族略八》满洲旗分内高丽姓载:“陈氏,世居平壤地方,巴颜镶蓝旗包衣人。天聪时来归,其曾孙二达色任护军。”其后多由高丽人(其祖上多为汉人)融入满族。《满族姓氏录》载,世居东北张当地方的陈佳氏,后改为陈氏。其实陈佳氏因明代居于辽东,后为金国努尔哈赤所统治。被逼改为双宇,满族姓陈佳,即陈家的同音宇。 18、哈尼、侗、土家、布依、京、羌、回、苗、壮、黎、彝、朝鲜、白、畲、高山等民族均有陈姓。[编辑本段]二 名人陈完,春秋时齐国大夫。即田敬仲。陈厉公子。前672年,陈宣公杀其太子御寇,他与寇相友善,恐祸及身,出奔至齐。齐桓公使为工正,列为大夫。自入齐后,由陈改姓田氏。死后谥敬仲,为田齐始祖。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前208),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战争。 陈平(?-前178),西汉王朝开国功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宰相之一。 陈寔(104-187),东汉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字仲弓。初为县吏,曾入太学就读。后任太丘长。党锢之祸起,被连,余人多逃亡,他说:“吾不就狱,众无所恃。”自请囚禁。党禁解,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招辟,皆辞不就。 陈琳(?-217),汉末文学家。字孔璋,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建安七子”之一。初从袁绍,后归曹操,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陈琳诗、文、赋兼善。诗歌今存4首,代表作《饮马长城窟行》是最早的文人模仿汉乐府之作。散文以表章书檄最有影响,代表作《为袁绍檄豫州文》,是一篇为袁绍声讨曹操的檄文。辞赋有《武军赋》、《神武赋》等。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陈记室集》。 陈群(?-236),三国时魏国大臣。字长文。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初任刘备别驾,后投奔曹操,征召为司空西曹掾属。魏建国后,迁御史中丞。延康元年(220),文帝曹丕封他为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后为镇军大将军,与曹休、曹真、司马懿并列为四大将军。不久又授以司空,录尚书事。他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将地方士人按才能分定九等,上报政府,按等选用,后逐渐演变为士族垄断政权的工具。 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又作长寿,字承祚。蜀国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 陈安(?-323),十六国时秦陇人民起义军领袖。322年,在秦陇发动起义。氐、羌族人民纷起响应,众至十余万,他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王。以上邽(甘肃天水)为根据地,攻占附近各县。次年,前赵国君刘曜亲自督军围剿起义军,他率军血战,战死。陇上人作歌以悼之,称他为“陇上壮士”。 陈庆之(484-539),南朝梁将领。义兴国山(今江苏宜兴西南)人。幼从梁武帝(萧衍),颇受信任。梁武帝大通二年(528),魏北海王元颢降梁。武帝令他率七千人送元颢回北方。次年,入洛阳(今属河南),计取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无不胜利。未几,以兵少受挫,退回南方。后历任北兖州(今山东兖州)南北司二州刺史等职。卒,谥武。 陈伯之,南朝梁将。济阳睢陵(江苏睢宁)人。有勇力,为盗乡里。乡人车骑将军王广之爱其勇而用之。齐时以军功迁至骠骑司马、刺史。天监元年(502)降魏,官为平南将军。后梁伐魏,他于寿阳率众归梁,官至通直散骑常侍、太中大夫。 陈霸先(503-559),南朝陈创建者。陈高祖。公元557-559年在位。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东)人。出身小吏,喜读兵书,长于军事。太清三年(548)在始兴(今广东韶关)起兵,受湘东王萧绎节制,与王僧辩会师讨灭侯景,进位司空,领扬州刺史,镇京口。承圣三年,西魏陷江陵,杀梁元帝,他与王僧辩迎立萧方智为梁王。四年,王僧辩又纳北齐扶植的萧渊明为帝。他起兵袭杀王僧辩,拥萧方智为帝,并击败北齐军,进爵为王,十月代梁即皇帝位,国号陈,改元永定。毛泽东也曾经要求人们读读《陈书》,了解陈霸先的身世经历。陈霸先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是一朝开国皇帝,还在于他具有彪炳千古的贤明人格。 陈后主(553-604),南朝陈皇帝。即陈叔宝。字元秀,小字黄奴,陈宣帝嫡长子。天嘉三年(562)立为安成王世子,太建元年(569)立为皇太子,十四年即位。大造宫室,亲信佞臣,不理政事。恃长江天险,不设边防。祯明三年(589)隋军直入建康,被俘至长安。隋仁寿四年卒于洛阳,追封长城县公,谥号炀。明人辑有《陈后主集》。 陈稜(?-619),隋将领。字长威,庐江襄安(安徽巢县)人。文帝时为开府。炀帝时,历仕骠骑将军、武贲郎将、御卫将军。大业五年(609),曾奉诏与张镇周率众万人渡海入流求(台湾),以功进位右光禄大夫。辽东之役,以宿卫有功迁左光禄大夫。参与镇压杨玄感及江淮农民起义。江都兵变,炀帝被杀后,投杜伏威。后为其所杀。 陈硕真(?-653),唐高宗时农民起义女首领。睦州(治今浙江淳安)人。永徽四年(653),与妹夫章叔胤在睦州率众起义,自称文佳皇帝,以叔胤为仆射。起义军先后攻克睦州、桐庐、於潜等地。后为婺州刺史崔义玄等所败,她与叔胤均遇害,余众皆降。 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少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辞官还乡,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狱中。于诗标举汉魏风骨,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有《陈伯玉集》。 陈抟(?-989),北宋初道士。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今河南周口鹿邑县)人。早年熟读经史百家之言,兼通医理、佛学,明天文地理。后唐长兴年间,举进士不第,遂不求仕禄,以山水为乐,隐居武当山九室岩,专习胎息服气,辟谷导引内养静功。所传“五龙盘体睡修功”,尤为著称,后有《睡功图》传于世。著述有《无极图》、《先天图》、《九室指玄篇》、《易龙图》、《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赤松子八诫录》、《阴真君还丹歌注》、《人伦风鉴》等。火烧陈友谅陈友谅(1320-1363),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湖北沔阳人。出身渔家,曾为县吏。参加徐寿辉红巾军,以功升元帅。元至正十一年(1351)从倪文俊起义,为徐寿辉军薄掾,因功升为元帅。十七年杀倪文俊,兼得其众,任平章。后连克江西,福建诸郡。至正十九年挟持徐寿辉迁都江州(江西九江),自称汉王。次年闰五月杀徐寿辉,建都江州,自立为帝。国号大汉,改元大义。二十三年率军与朱元璋战于鄱阳湖,大败,中箭死。 陈玉成(1837-1862),太平天国青年将领,后期军事统帅。广西藤县人。少孤,14岁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清咸丰三年(1853)随军西征。次年攻武昌,因功升殿右三十检点,转战湖北、安徽等地。六年春,镇江被困,随燕王秦日纲往援,大败清军,与各友军共破江北、江南大营。石达开出走后,受封为成天豫、又正掌率、前军主将。八年夏与李秀成先破浦口江北大营,继而全歼湘军精锐李续宾部。九年晋封英王。十年会同各军再破江南大营,东征苏(州)、常(州)。次年回师径援安庆,多次苦战失利。同治元年庐州失守,退往寿州,为叛徒苗沛霖诱捕,在河南延津就义。陈毅元帅像陈毅(1901-197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陈赓(1903-1961),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原名陈庶康。湖南湘乡人。员会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陈赓将军像陈锡联 1915.1-1999.6.10,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汉族。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人。曾用名陈普庆。 陈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字同甫,学者称龙川先生。绍熙四年(1193)进士第一。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赴而卒。才气超迈,喜论兵事,力主恢复,反对和议。曾多次上书,遭当权者嫉恨,三次下狱。为学反对理学家空谈道德性命,提倡经世济民的“事功之学”。与朱熹友善,在学术思想上,却屡辩“王霸义利”。为永康学派主要代表。议论纵横,说理透辟。词作豪放激越。有《龙川文集》、《龙川词》,近经整理为《陈亮集》。 陈亮,元末明初诗人。字景明。长乐(今属福建)人。洪武中,郡县累召不起,潜心著述。结草屋于沧州中,建一小楼,名为“储玉楼”,购四方古今图籍藏庋其中。工诗文,为“闽中十才子”之一。以元代儒生自居,不仕明。著有《沧州储玉斋集》。 陈诚(1365-1458),明外交家。字子实。江西吉水人。洪武进士,授行人。出使安南(越南北部),令其归还所占广西思明府、丘温等五县。永乐间三使西域,遍历哈里(阿富汗赫拉特)、苏联撒马尔罕等中亚十七国,历时八年,行程六万余里。为发展各国友好关系作出贡献。并留意图记各国山川、城池、风俗、物产,撰成《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累官光禄寺,事右通政。有《陈竹山文集》。 陈明遇(?-1645),南明抗清义军首领。遇一作选。浙江人。弘光元年(1645),任江阴(今属江苏)典史,被当地人民推为抗清义军首领。他认为前典史阎应元智勇过人,因推应元为义军首领。二人共率众守城八十一日。城破后,他持刀巷战,壮烈牺牲,全家也投水死。 陈洪绶(1599-1652),明末清初画家。浙江诸暨人,字章候,号老莲。从蓝瑛习绘画,求理学于刘宗周。乡试不中,捐为国子监生。清兵陷浙东,去绍兴云门寺为僧一年余,自号悔迟,亦称老迟。善画人物、花鸟、草虫、山水。崇祯间,与北京崔子忠(青蚓齐名,号南陈北崔。绘有《水浒叶子》、《博古叶子》及《九歌》、《西厢记》等绣像插图。能诗文,有《宝纶堂集》。民间珍藏的陈圆圆画像碑陈圆圆,明末清初人。本姓邢,名沉,字畹芬。苏州妓女。吴三桂纳为妾。三桂出镇山海关,留京,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入京,曾被押。三桂降清,引清军攻陷北京,仍归三桂,从至云南,晚年出家为女道士,改名寂静,字玉庵。清军破云南,自缢死(一说绝食而死)。 陈名夏(1601-1655),清臣。字百史,江苏溧阳人。明崇祯进士,官修撰。后降李自成。福王时列从贼案。顺治初降清复官。累迁史部尚书、弘文院大学士,少保兼太子太保。曾阿附多尔衮,请其纂位。《清史稿》载帝谓其“辗转矫诈之小人”。数被论死夺官、宽免。终以诸罪处死。有《石云居士文集》。 陈贞慧(1604-1656),明末清初散文家。江苏宜兴人。字定生。为明末诸生“东林党”人陈于廷之子,为复社重要成员之一。曾与吴应箕写《留都防乱檄》,声讨阮大铖。明亡后隐归故里。他表扬抗清人物之散文,感情深沉悲愤,颇富民族气节。后人辑刻其遗著为《陈处士遗著》。 陈确(1604-1677),明清之际思想家。浙江海宁人,初名道永,字非玄,后改名确,字乾初。明诸生。曾受学于刘宗周。明亡后,隐居著述。晚岁病困十余年而卒。一生对宋、明理学和佛教进行激烈批判。反对《大学》中“知止于至善”的观点,批判朱熹“一旦豁然贯通”之说。肯定人的善恶取决于后天积习。提出“天理正从人欲中见。”抨击佛教“度尽众生”是“灭绝众生”。著有《大学辨》、《葬书》、《瞽言》等。 陈永华(?-1680),郑成功谋士。字复甫,福建同安人。明末秀才。明亡,弃文投郑成功军,任参军,成为谋士。成功北伐,留守厦门。郑经嗣位时,官至东宁总制使,尽心力佐。由守厦门,退守台湾,建立屯田制,提倡种蔗以制糖,兴办学校。后为冯锡范、刘国轩妒忌,遂自解兵权,忧死。 陈子龙(1608-1647),南明抗清将领、文学家。字卧子,号大樽,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进士。南明弘光帝时,任兵科给事中,因朝政腐败而辞职归乡。清军破南京后,在松江起兵,称监军,事败,避匿山中,复连结太湖兵抗清。事泄,在苏州被捕,乘隙投水而死。生时善诗赋古文,尤精骈体。著有《陈忠裕公全集》。 陈忱(约1613-?),明末清初小说家。浙江乌程(今湖州)人,字遐心,一字敬夫,号雁宕山樵。明亡后,绝意仕进,卖卜自给。与顾炎武、归庄组织惊隐诗社。身名俱隐,穷饿以终,诗文杂著多散佚,仅小说《后水浒》(一名《三续水浒传》)传世。 陈王廷,明末清初武术家。温县(今属河南)人,字奏庭。明武庠生。入清后隐居乡里。曾以戚继光《拳经》为蓝本,创长拳十三势。拳势螺旋缠绕,快慢相间,意、气、形密切配合,把养生、健身和技击合而为一。后经人增益,遂成陈式太极拳。今遗留炮捶一路,以及推手和粘枪方法等。著有《拳经总歌》。 陈文龙(1232—1277),原名子龙,字刚中,号如心,莆田玉湖(今荔城区阔口村)人,宋代抗元英雄。宋咸淳四年(1268)考取状元,度宗为之改名文龙,赐字君贲;授镇东节度判官,有“不屈不挠,不可干以私”之誉。 陈维崧(1625-1682),清文学家。字其年。江苏宜兴人,明左都御史陈于廷之孙,陈贞慧之子。少时即擅长诗文,称天才,受推重。其诗沉郁雄丽,词多达一千八百多首,骈体文则被称为唐天宝之后无匹敌者。年逾五十始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参加纂修《明史》。著有《湖海楼诗集》、《迦陵文集》。 陈恭尹(1631-1700),清诗人。字元孝,号半峰,晚号独漉山人。广东顺德人。幼时父邦彦因抗清牺牲,他避匿闽浙得生。桂王时以父荫授锦衣卫指挥佥事。南明亡,归里隐居,以诗自解。后曾受三藩叛乱牵连入狱,获释。其诗多讴歌抗清志士,忧怀故国。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家,又与程可则、方还等并称岭南七子。亦工书法。有《独漉堂集》。 陈潢(1637-1688),清水利家。字天一号省斋,浙江嘉兴人。顺治间为河道总督靳辅幕客,佐治河事。康熙授其为佥事道。坐辅罢,削职逮问,病卒。《清史稿》载其治河,“主顺河性而利导主,有所患必拟其致患之由”。用车水攻沙法,使水归故道,并开中河三百里。有《河防摘要》、《河防述言》。 陈明智,清昆曲演员。江苏苏州人。原在乡村演净脚。偶充演《千金记》中霸王,气势雄伟,嗓音高昂,观者咸称绝技。遂入名班寒香部。因其来自角直镇,故称的直大面。康熙南巡苏州,赏识其技艺,选入宫廷任教习二十年,以年老告归。 陈宏谋(1696-1771),清臣。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字汝咨,号榕门。雍正进士。选为庶吉士,授检讨。乾隆间,历任陕、湘、苏等省巡抚,两广、湖广总督。内迁累官兵部、工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外任三十余年,历十二行省二十一职,期间重农田水利、疏河道,兴教化,严吏治,颇有政绩。后以年老辞官,卒于归途。 陈端生(1751-1796),清文学家。字云贞、春田,浙江钱塘(浙江杭州)人。为官吏范菼妻。菼坐事谪戍。聪慧善诗词。十八岁始写弹词《再生缘》,寄离别之悲愤。自谓婿不归,此书无完日。夫释归途中,她已悲愤而逝。史学家陈寅恪评其所写十七卷为“叙事言情七言排律之长篇巨制”,是“弹词中第一部书”,“可同希腊、印度的著名史诗媲美”。另有《绘影阁诗集》,已佚。 陈修园(1753-1823),清医学家。福建长乐人,名念祖,一字良有,号慎修。乾隆举人。嘉庆中,官直隶威县知县,有贤声,遇水灾、大疫亲施方药救民。晚归田,以医学教授,弟子甚众。著有《灵素集注节要》、《伤寒论浅注》、《金匮要略浅注》、《时方妙用》、《医学三字经》等。简明易懂,对医学善及工作有所贡献。 陈豫钟(1762-1806),清篆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浚仪,号秋堂。师法丁敬等,直取汉人风范,工致规矩,苍劲秀丽。与陈鸿寿合称钱塘“二陈”,为“西泠八家”之一。又与黄易、陈鸿寿、奚冈齐名,时称“浙派”。兼画兰竹,亦秀逸有致。尝集古人画家为传有《求是斋印存》。 陈鸿寿(1768-1822),清篆刻家。字子恭,号曼生、种榆道人,钱塘(浙江杭州)人。嘉庆拔贡生。官至江南海防同知。篆刻取法秦汉兼及丁敬,切刀纵肆爽利,清秀明快,灵动洒脱。与陈豫钟称钱塘二陈,为西泠八家之一。工画山水花鸟兰竹。知宜兴时,改造陶茶具制作工艺,制铭镌句,时为珍品,称曼生壶。有《种榆仙馆诗集》等。 陈寿祺(1771-1834),清经学家。字恭甫,号左海,福建闽县(福建闽侯)人。嘉庆进士。累官会试同考官,记名御史等。归养母不复出。后历主泉州清源书院、鳌峰书院等。《清史稿》载“为诸生言修身励学,教以经术”。初治理学,后究汉学。解经析义,多有创见。有《尚书大传定本》、《左海文集》、《左海经辨》等。 陈文述(1771-1843),清诗人。字退庵,号云伯,原名文杰,浙江钱塘(浙江杭州)人。嘉庆举人。官知县,开伊娄河故道。少以诗名。应杭州乡试,以《仿宋画院制团扇》,为题诗作,考绩最佳,人称陈团扇。齐名杨芳灿。晚年诗去华就实。有《碧城仙馆诗钞》、《颐道堂集》、《西泠怀古集》、《闺咏》等。 陈化成(1776-1842),清将领。字莲峰。福建同安人。行伍出身。历官参将、副将至福建水师提督,江南提督。嘉庆中,从提督李长庚打击蔡牵海上武装,屡有功。鸦片战争爆发,调任江南,训练水师,修台铸炮。道光二十二年,抗击英国侵略军于吴淞西炮台,重创敌军,战死。封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谥忠愍。 陈沆(1785-1825),清文学家。初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湖北蕲水(湖北浠水)人。嘉庆进士,授编修。官至四川监察御史。工诗,宗中、晚唐。风格平淡幽雅。有《简学斋诗存》、《诗比兴笺》、《近思录补注》等。 陈连升(?-1841),清抗英将领。湖北鹤峰人。行伍出身,官至参将。道光十九年(1839),率部击退盘踞珠江口官涌之英军,升为三江口副将。二十年(1840)十二月,与其子武举人陈长鹏及官兵六百人坚守沙角炮台,奋勇抵抗来犯英军,因众寡悬殊,力战阵亡。其子亦投江殉难。 陈奂(1786-1863),清经学家。字倬云,号硕甫,晚号南园,江苏长洲(江苏吴县)人。诸生出身。专攻《毛诗》,“博征古书,发明其义”(《清史稿》),成《诗毛氏传疏》、《毛诗说》、《毛诗音》,于礼教名物诸方面,多有见地。另有《师友渊源记》、《宋本集韵校勘记》等。 陈立(1809-1869),清经学家。字卓人,又字默斋,江苏句容人。道光进士。曾任刑部主事。于《春秋公羊传》用力最深,集唐以前及清代成果,“左右采获,择精语详”(《清史稿》),成《公羊义疏》,至为精湛。另有《白虎观疏证》、《说文谐声孳生述》、《句溪杂著》等。 陈乔枞(1809-1869),清经学家。闽县(今福建闽侯)人。字朴园。寿棋之子。宣宗道光间举人,曾任江西袁州(今江西宜春)、临江(今江西清江)、抚州(今属江西)知府。传其父辑遗之学,续成《今文尚书经说考》。《齐鲁韩三家诗遗说考》等。辑撰各书收入《小琅檈馆丛书》,又名《左海续集》。 陈澧(1810-1882),清学者。字兰甫,号东塾,广东番禺人。道光举人。曾任广州学海堂长数十年,晚年又主讲菊坡精舍。“与诸生讲论文艺,勉以笃行立品,成就甚众”(《清史稿》)。其学渊博,天文、地理、乐律、音韵,经学无所不涉,治经以不拘门户之见为特色。著有《东塾读书记》、《声律通考》、《切韵考》、《汉书水道图说》等。 陈介祺(1813-1884),清末金石学家。山东潍县人,字寿卿,号簠斋。道光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喜收藏青铜器、陶器、印玺、造像等古文物,所藏以毛公鼎为最有名。著有《十钟山房印举》、《吉金文释》等。善拓墨,曾据其经验著为《传古别录》。后人编有《陈簠斋尺牍》、《簠斋吉金录》。 陈开(1822-1861),清末天地会首领。雇农出身。1854年7月,在广东佛山镇领导红巾军武装起义,会合李文茂、陈显良等率十数万群众围攻广州十个月,与英、法、美侵略者支持的清军作坚决斗争。次年偕李文茂进军广西,与梁培友会合,攻克浔州(桂平),建立大成国,改元洪德,自称“平浔王”。1861年8月清军攻陷浔州,被俘牺牲。 陈得才(?-1864),太平天国将领。广西浔州(治今桂平)人。陈玉成之叔。参加太平军。咸丰十年(1860),封功(公)天福,援安徽定远捻军,升公天安。次年冬,封扶王。后自皖远征西北,回援时,拟东进遇阻,复奉命往西北扩军,遂经鄂至陕。同治三年(1864)为援天京(今南京)重至豫、鄂,天京陷后,转入鄂、皖,后在霍山黑石渡战败自尽。 陈玉成(1837-1862),太平天国将领。原名丕成。广西藤县人。农民出身。十四岁参加太平军,为童子兵。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历任左四军正典圣粮、检点、冬官正丞相、正掌率、前军主将,封成天豫、英王先后从西征军两次攻克武昌,转战庐州、芜湖,解镇江之围,击破清军江南大营、江北大营。咸丰六年(1856)天京“杨韦事变”后,得洪秀全倚重,和李秀成共同主持太平天国军事。率部再破清军江北大营,彻底摧毁清军江南大营;与湘军主力大战于三河镇,攻庐州,援安庆,会攻武汉不成,回师安徽,再退庐州,派部将远征西北,扩大力量。同治元年(1862)五月,自庐州突围,至寿州被叛将苗沛霖诱捕。六月,被杀于河南延津。更加详细还是到百度百科看吧,去这个网址

1] 张晓芳. 诚信是会计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J]. 职业技术, 2010, (06) . [2] 周波. 对消除会计职业诚信危机的思考[J]. 科技资讯, 2010, (21) . [3] 范洪广. “会计诚信”之管见[J]. 科技资讯, 2010, (21) . [4] 李滢.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主要问题之我见[J]. 中外企业家, 2010, (06) . [5] 徐立新. 论会计诚信建设[J]. 中国集体经济, 2010, (20) . [6] 陈天安. 对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思考[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02) . [7] 刘学锋. 加强会计诚信建设 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 (08) . [8] 曾广炜. 诚信是会计工作的命脉[J]. 现代会计, 2009, (04) . [9] 莫琳. 加快会计诚信体系建设[J]. 现代会计, 2005, (03) . [10] 赵惠冰,程越. 会计诚信,不容挑战[J]. 现代会计, 2005, (03) . 本站是专业论文代理发网站,合作期刊全国公开发行正规刊物,快速发表论文详情: 手机: [1] 赵丽亚. 会计行业诚信度和公信力建设探析[J]. 新疆农垦经济, 2010, (08) [2] 陈芳, 朱友君. 林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及理论体系初探[J]. 会计之友(上旬刊), 2006, (04) [3] 张凌.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初探[J]. 经济师, 2007, (03) 本站是专业论文代理发网站,合作期刊全国公开发行正规刊物,快速发表论文详情: 手机: [4] 唐建华. 中国转型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研究[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 (17) [5] 李永红. 对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J]. 河北煤炭, 2007, (03) [6] 朱隶, 徐文聪. 会计信息披露模式重构[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7, (08) [7] 邓顺松. 对民营高校会计信息披露的思考[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5) [8] 王盛菡. 浅议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 (31) [9] 李华. 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探讨[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 (S1) 你好 你可以从以上参考文献中查找合适的,希望可以帮助你~

  • 索引序列
  • 陈立潮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陈立杰发表的论文
  • 陈建立发表的论文
  • 陈立杰发表论文
  • 陈建立曾经发表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