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称评审一般可发《建设科技》、《山西建筑》、《城市建设》、《中华民居》等刊物;2、《建设科技》建筑论文发表刊物,主管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办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双刊号——ISSN:1671-3915;CN:11-4705/TU;主要有墙体保温与围护结构、可再生能源、暖通空调与能源管理、水科技、市政技术、绿色照明、建材装饰、标准规范等。3、《山西建筑》建筑论文发表刊物,主管单位:山西省建设厅,主办单位: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双刊号——ISSN:1009-6825;CN:14-1279/TU;山西省省级一级刊物;主要有结构抗震、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建筑材料及应用、水暖电气、建筑业论谈、质量控制等。4、《中华民居》建筑论文发表刊物,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双刊号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31-2015/TU 国际统一刊号:ISSN 1674-3954 5、至于发表的话可以既可以联系期刊社进行投稿安排审稿,也可以需找有实力的论文发表代理机构进行代理发表。但是实践证明,除非你的文章质量水平很好,否则期刊社直接投稿往往如石沉大海,不如寻找有实力的代理机构,比如 论文时代网 等来的及时和便捷。
可以在百度上查下
1、《建设科技》(学术刊)旨在宣传业内高新技术与学术交流以及科技成果应用实例的介绍与分析。2、稿件文责自负。要求文字简洁通顺,论点明确,条理清晰,技术合理,数据准确;须配有摘要、关键词、注释(或参考文献),以6000-8000字为宜。图表精度在1M左右,以WORD格式保存。3、来稿请用电子邮件发至本刊电子邮箱,或提供打印稿一份,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职称、职务、电话、电子邮箱地址、单位通讯地址及邮编。4、请作者保存底稿,恕不退稿。
主管单位:山西省建设厅 主办单位: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国内刊号:CN 14-1279/TU 国际刊号:ISSN 1009-6825 杂志类型:建筑水利类杂志-TU 期刊查询: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期刊真假查询 期刊级别:如何区分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 山西建筑杂志社/杂志简介 《山西建筑》杂志于1975年创刊,由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管,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山西省建设行业唯一的一份国家级刊物,山西省一级期刊。国内统一刊号为CN14-1279/TU,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9-6825。邮发代号:22-105。本刊为旬刊,国际标准大16开本,印刷精美,内容丰富。 杂志社设有编辑部、广告部、发行部和排版中心,共有采编40余人,主编1人,副主编3人,责任编辑6人,编辑30余人。 本刊设有专家专稿;规划建筑;结构抗震;裂缝成因及防治;岩土工程、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建筑材料及应用;水暖电气;市政工程;建筑业论坛;质量控制;建设经济、概预算、招投标;道路桥梁;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机械与设备;园林、绿化、环保;测量;水利工程等20余个栏目,是建设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及广大读者进行学术交流的园地。 《山西建筑》在刊登优秀学术论文和建设科技信息的同时,还开辟有名人专访、单位介绍及广告宣传专栏,介绍业界名人的创业历程以及企业的形象宣传。 山西建筑收录情况/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获奖情况 2004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 2005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 2006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 山西建筑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专家专稿、结构抗震、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建筑材料及应用、水暖电气、建筑业论谈、质量控制。 山西建筑编辑部/杂志社投稿须知 一、篇幅:稿件篇幅要求在3000~3500字左右,采用打印件,须附电子版或发邮件。 二、标题:稿件标题在20个汉字以内。 三、摘要:稿件要有摘要,字数为60~80个字左右。摘要的内容要求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不能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从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方面写,采用以下语句: 1)“对……进行了分析”;2)“从……方面进行了论述”;3)“提出了……方法”; 4)“进行了……研究”;5)“达到了……效果”;6)“解决了……问题”。 四、关键词:稿件要有关键词,一般为3~6个词,即文章中经常出现的名词术语。 五、参考文献:来稿要有参考文献,内容必须是公开发表的,参考文献需详细标注,例如: 1)参考专著:请注明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参考期刊:请注明作者、文章名称、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六、文章作者:文章作者不得超过3人,如超过3人,其余人员在文章末尾说明。 七、作者简介:文章需附所有作者简介。内容有: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现工作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编。 八、插图:稿件中的插图一律用CAD软件绘制,插图及照片均应与文章中的内容相对应,并注明图、表名称。 九、标题:正文中标题用1、1.1、1.1.1……标明,内容应符合国家现行规范,并使用国际标准计量单位。 十、联系电话、通讯地址:联系电话、详细通讯地址请附在稿件的后面。 十一、本杂志社对所投稿件有删减及修改的权利。 十二、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来稿不得全文抄袭他人的文章,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及一切法律责任作者自负。 山西建筑杂志社征稿中……
建筑类的期刊,评中级的话,省级以上的期刊基本都可以,最关键的是正规,双刊号齐全,就是cn和issn,还要有邮发代号的,看看有没有,因为是通过邮局全国公开发行的,只要确定期刊正规,评职称肯定能用的,像比较有名众所周知的信远论文网,国信论文网,都能发,只要是正规就行,千万不要发在增刊,副刊,论文集上,评职称不管用的,具体的还是自己问吧。建筑类评职论文发表九品论文网。
建设科技期刊好发。《建设科技》(学术刊)旨在宣传业内高新技术与学术交流以及科技成果应用实例的介绍与分析。稿件文责自负。要求文字简洁通顺,论点明确,条理清晰,技术合理,数据准确。须配有摘要、关键词、注释(或参考文献),以6000-8000字为宜。来稿请用电子邮件发至本刊电子邮箱,或提供打印稿一份,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职称、职务、电话、电子邮箱地址、单位通讯。
一、中英文对照要求每篇论文题名、摘要、(中文100字~300字)、关键词(3个~8个)、作者工作单位名称必须有中英文对照。二、参考文献著录要求参考文献是著录最必要,最新的且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图书、报刊文章或电子文献等,要求项目齐全,文中应标出文献序号),常用文献请按以下格式著录编排: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不可缺少其中任何一项)。2.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除未设卷号的可不标注以外,其他不可缺少任何一项)。3.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4.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5.电子文献:主要责任人、题名、其它题名信息、出版地、出版年,获取和访问路径。三、文中的物理量(含下标)符号和单位符号的大小写、正斜体要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范和法定计量单位。已停止使用的非法定单位或已被替代的标准不得使用,必须用现行的法定计量单位和标准。四、第一作者简介内容要求【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何省何县人),职称,从事的研究方向或工作领域,(电子信箱)。并附详细通信地址和联系电话及网址。《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创刊于1953年10月,是工程设计行业创刊时间最早的科技期刊。期刊由国家机械工业局工程建设中心、中国机械勘察设计协会、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联合主办。期刊连续获得部级优秀期刊称号,同时作为中国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根据中国科学文献计量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期刊在总被引用频次统计进入建筑类(建筑结构)期刊的前5名,影响因子排位一直居于同类期刊前10名。期刊发行至21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美国国会图书馆、东京大学、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法国国防部等国外高端用户和国内上千家工程设计单位。《工程建设与设计》编辑部现编有《工程建设与设计》(月刊)、《北京勘察设计》(季刊)、《地源热泵导刊》(双月刊)三本期刊,下属北京麦迪赞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期刊除出版工作之外还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和协会组织举办多种行业活动,是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一份重要的媒体。
可以寄纸质的到杂志社,(根本没人看)
发电邮给编辑部(大部分都这样)
还可以找别人帮。
工程建设、建材发展导向 、建筑科技等都是可以的 带刊号的?CN是国内刊号 ISSN是国际刊号 还有一个是邮发代号 是值这个能在邮局订阅的 只要是正规期刊都是有CN和ISSN 都是有刊号的 没有的话就是假刊呀 你有问题的话可以给我留言
建设科技期刊好发。《建设科技》(学术刊)旨在宣传业内高新技术与学术交流以及科技成果应用实例的介绍与分析。稿件文责自负。要求文字简洁通顺,论点明确,条理清晰,技术合理,数据准确。须配有摘要、关键词、注释(或参考文献),以6000-8000字为宜。来稿请用电子邮件发至本刊电子邮箱,或提供打印稿一份,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职称、职务、电话、电子邮箱地址、单位通讯。
可以寄纸质的到杂志社,(根本没人看)
发电邮给编辑部(大部分都这样)
还可以找别人帮。
你好,厦门理工学院是二本院校
省级期刊名称 福建建设科技 期刊CN号 35-1165/Z 主管单位 福建省建设厅 主办单位 福建省建设厅科技情报中心站
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开信息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一批次、二批次的概念。厦门理工学院是一所理工类院校,有经济、外语、社科、建工、机械等专业,建校41年。
学院介绍
厦门理工学院,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院校、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厦门市陈嘉庚奖学金合作高校、厦门市集美区产业技术联盟首任轮值主席院校,入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
学校最早可追溯至1978年厦门市政府开办的工业、建筑、财经等八个大专班。1981年,以工业大专班师资为主体,在八个大专班的基础上创建鹭江职业大学。1987年厦门职业经济学院并入,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厦门理工学院。2007年5月通过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及专业评估。2011年获批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培养领域。2013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占地1927亩,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下设有19个院、部,开办63个本科专业,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全日制在校生19676人,其中本科18151人,硕士1525人(2022年2月数据);专任教师近1100人 。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设有18个院、部,开办63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法学等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2月,学校拥有省级重点学科5个。2020年,新增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省级重点学科是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光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是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建筑学、艺术学理论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是电子信息、艺术、机械、材料与化工、土木水利、能源动力、会计、体育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9月,我校教职工总数为1500余人,专任教师11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93;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1百分比;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52百分比;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占14;具有半年以上海外经历专任教师的24;具有一年以上企业经历的教师占36;外(台)籍教师的占12。
学校有双聘院士8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名,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1名,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闽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讲座教授1名,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名,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3名,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24名,全国优秀教师3名,省级教学名师10名,省级教学团队2个。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6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5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9个,省级精品课程29门,省级教学改革试点项目17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44项,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65个。
学校实验教学用房近10万平方米,建成了现代工程训练中心。截至2016年11月,学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5个,国家级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立项4项;文科情境体验教室12个;校企共建实验室18个,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310个;是科技部“创新工程师培训基地”和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继教基地,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 被评为省级示范中心。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17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福建省重点实验室5个、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福建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福建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福建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福建省闽台科技合作基地1个、福建省创新方法研究推广应用基地1个、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2个、厦门市重点实验室5个、厦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厦门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厦门市公共技术服务平台6个、厦门市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基地1个、校内科研单位4个、校内研究机构44个。
科研成果
201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61项,其中福建省重大产学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6项,位列全省前5位;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5项、福建省社会科学人文优秀成果奖3项。
对外交流
截至2019年5月,学校与美、英、加、新等20多个国家68所高校开展深度合作交流;与密苏里大学合作,成功获批教育部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二级机构——厦门理工学院密苏里学院。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共建轨道交通研究中心,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联合共建“中美(厦门)国际离岸孵化器”(中国高校首家)等。与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加拿大里贾纳大学共同实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等10所海外名校共同开展师生交流和本硕士生的联合培养。
学校与26所台湾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与台湾优质高校合作,开启闽台高校“4+0”试点的合作模式;与台湾科技大学、台北科技大学、元智大学联合设立福建省师资闽台联合培养中心。
文化传统
校徽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学校徽志是以白底红字构图,图案设计为内外两层结构,外层有“厦门理工学院“的英文加正下方的建校时间”1981”,内层利用中国特色的印章形式,突出“厦门理工“字样,图案圆中有方,寓意天圆地方,象征理工人的胸怀和理想。字体在古印体的基础上,进行了修饰,标志给人以历史感和信赖感,蕴含着一种人文底蕴。
学校徽章为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细长横向椭圆形证章。
校训是明理精工、与时偕行
“明理”《宋书·良吏传》是“精练明理,为一世所推”,即明察事理、明了道理。
校训
“精工”《后汉书·蔡伦》“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即精致工巧。
“与时偕行”《周易》是“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即“变通趋时”,寓有与“时”相配合而行动的积极意义。
“明理精工”强调做人做事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与时偕行”强调紧跟时代步伐、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1、《建设科技》(学术刊)旨在宣传业内高新技术与学术交流以及科技成果应用实例的介绍与分析。2、稿件文责自负。要求文字简洁通顺,论点明确,条理清晰,技术合理,数据准确;须配有摘要、关键词、注释(或参考文献),以6000-8000字为宜。图表精度在1M左右,以WORD格式保存。3、来稿请用电子邮件发至本刊电子邮箱,或提供打印稿一份,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职称、职务、电话、电子邮箱地址、单位通讯地址及邮编。4、请作者保存底稿,恕不退稿。
省级期刊名称 福建建设科技 期刊CN号 35-1165/Z 主管单位 福建省建设厅 主办单位 福建省建设厅科技情报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