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应县木塔修复论文发表时间

应县木塔修复论文发表时间

发布时间:

应县木塔修复论文发表时间

说到这个应县木塔,相信大家应该都非常的熟悉了,毕竟是世界第一高的木塔,而且还是“世界三大奇塔”之一。这样一个纯木建造的塔经过了几百年的风吹雨打都是屹立不倒的。那么这个应县木塔建于哪个朝代呢?为什么这么神奇?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应县木塔,全名“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应县县城城西北的佛宫寺内。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我国现存较古老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如果你是位“古建筑发烧友”,那么应县木塔是你必须来的地方。

应县木塔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因为历史悠久,它鬼斧神工的建筑艺术,更令人叹为观止。应县木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一个平面八角形状。这么一座高塔,当年一共用了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的红松木料;没有用一个钉子,完全采用斗拱结构巧妙搭建而成。应县木塔所采用的斗拱法有54种之多,所以它有“中国古建筑斗拱博物馆”的美誉。一座塔就是一个博物馆,让我们不得不对古代匠人的智慧由衷叹服!

在近千年的岁月中,应县木塔经历了许多次“考验”:它历经了多次地震,烈度五度以上的就有十几次;1926年,冯阎大战在山西爆发,木塔挨了几十发炮弹,但依旧没倒??不得不说是非常神奇。民间就此有许多神秘传说,让木塔更多了几分传奇色彩。

但回归“科学”,其实还是与木塔卯榫咬合的构造有关。千年之前的古人,已经掌握了现代现代结构力学的原理,这才是木塔能够千年不倒的重要原因。

应县木塔千年不倒,一次错误的改造让它变了危楼,修复难度太高无人能担当,此时的应县木塔 旅游 价值就更高了! 耗时140年,2600吨木材,3000方木料,10万块木构件,几代能工巧匠,像搭积木盖起来的25层楼高的千年木塔。它是中国目前尚存年代最久、体积最大最高的木塔,是世界三大奇塔之一,世界吉斯尼认证的世界最高木塔。 它通身没有一根铁钉,完全靠木材构件搭建起来的,它历经千年风雨战火仍然屹立不倒。这就是辽代建造的:应县释伽塔。 由于三十年代的一次修缮中,无知的专家们把木塔各层的夹泥墙拆除了,换上了木格窗棂。看上去确实漂亮了,但等于抽了木塔的筋,从此木塔倾斜的速度逐年加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拿出一套可行的修缮方案。我们相信肯定会有鲁班一样的能人把木塔“扶正”。 游览这样一座千年宝贝需要提前了解一些内容,游览时才知道要看什么,不至于走马观花只拍了几张照片。跟着驴姐姐来看看应县木塔的 旅游 价值,那来了到底要看什么? 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内,一般是自驾或跟团游,是大同 旅游 线路中必有的一个景点,跟团游给游客的时间大约是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对于普通游客这个时间也足够了,但对于喜欢 历史 喜欢古建想细细品味这座千年木塔的,最好是自由行。 门票是48元,有的人说只能在一楼看一下,二楼以上都不让上,门票有点贵。我告诉你,就是站在这座木塔下面仰视一圈就足以震撼到你的心灵。 建议请景区的讲解员,如果遇到其他团队有讲解员的你跟在后面蹭听一下也行,我经常这么干,哈哈。 木塔建于公元1056年,是辽清宁二年,当时辽与金、宋同时期。应县是辽宋边界,家喻户晓的杨家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周边几十公里处。辽建此塔,一是供奉佛牙舍利的宗教信仰,二是向他国秀实力,还有重要的一项是军事作用。由于工程浩大,整整用了140年才建造完成,全部增修完毕已经到了金代明昌四年。 (详情点开蓝色字就可看到: 应县木塔的前世今生 ) 这座木制山门建于清代,三楼四柱悬山顶。木牌坊阴阳两面均嵌有长2米,宽0.5米蓝框白底黑字横匾,正面为“浮图宝刹”,背面为“千仞玲珑”,为康熙六年(公元1667)应州知州傅登荣所书。 进入佛宫寺,当地人叫这里“塔寺”,这是塔寺的入口。 来到院里,这座千年宝塔就矗立在你眼前,绝对值得你围着它仰视无数圈!不仅是高大雄伟壮观令你折服,那几百朵宛如莲花般的“斗拱”让你爱不够,还有塔上悬挂着的数十幅匾额,上至帝王将相下到书法名流的墨宝,每一个都会让你流连忘返。 塔上共有48面匾额,其中“释迦塔”为金代遗物,长2.65米,宽1.7米。“天下奇观”是明武宗为庆祝应州之捷,登塔宴赏功臣,并书写了这四个大字。 “峻极神工”四字是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明成祖率军出师宣化,打鞑靼瓦剌后回京途中来到应州,留下了对木塔的赞美。此匾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五月重装。 因木塔倾斜严重,为了保护木塔现在任何游客都不能上塔!!!底层是可以进入参观的。底层的正门不大,还略显有点小,门上“万古观瞻”匾额是清乾隆六十一年时任应州知州的章弘所书。 一尊巨大的坐佛是本师释伽牟尼,佛像高11米,这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高大的室内泥塑。佛像体态丰盈端庄慈祥,衣纹流畅彩饰华丽,保持着辽代的风格。与其他地方的佛像有个细节上的不同,佛像上有胡须。 据说是以当时辽国皇帝的形象塑像的,这样的事情也很常见,云冈石窟的五尊佛像也是北魏的五位皇帝,洛阳龙门石窟其中一尊是武则天的形象。将帝王形象融入佛像中的好处很多,你知道有哪些吗? 细心的人还能发现大佛左手有修补的痕迹,目前这个手印是“接引印”,据考证大佛原来的手印是“与愿印”,“接引印”一般是西方阿弥陀佛的手印。 当地人说特殊年代时的那些人想把佛像推倒但没成功,就把佛像砸了两个洞,装藏的珍贵文物及史料被掏出来烧了好多,木塔的建筑修补图也毁于其中。以至于现在对于修缮木塔无从下手。 (坊间传言领头破坏的是一位 体育 老师后来得了重症) 在底楼还可以看到精美的壁画,虽然用玻璃墙保护起来了,也能看到古人在壁画艺术上的成就。 底层墙壁依柱叠砌,前后各一门,东西六面墙壁折成八字形与木塔外形一致。每面墙上都有佛像及菩萨。佛像与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内的辽代泥塑相似。南北门道两侧画四天王像,各持法器保持一方。殿内光线昏暗,为了保护壁画也不允许拍摄,这些照片选自免费正版图库。 寺院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这也是一个特点。从木塔底层出来北面是佛宫寺的主殿,这是一座清代的四合院。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等。、 应县木塔就是萧太后为了供奉两颗佛牙舍利而建造的,这两颗佛牙舍利之前没有记录在史册里,所以人们都不知道。一九六六年,在木塔日常维护时发现了一批珍贵文物,如金、银、琉璃、水晶、砗磲、赤珠、琥珀等佛教“七珍八宝”,而最有价值的当属这二颗佛教圣物――佛牙舍利。 (但民间说法不一,有人说是小偷撬开一尊佛像肚子偷出很多宝贝,没来得及拿走临时藏在了一佛像下面,后被游客登塔时发现上交管理部门)。 不管是怎么出世的,佛牙舍利完好无损。当时的人们也不认得是什么,上报之后来了一批专家鉴定了这批文物,确定了是两颗佛牙舍利。 现在供奉在木塔下面的侧殿里,这个要单独购买门票,因为是国宝所以进入的游客也是有数量限制的,运气不好还不一定能赶上。我有幸进入殿内瞻仰礼拜了舍利。 塔寺内有一块“天外来客”的陨石,这个还有一个传说呢,清光绪年间落在了距县城8公里的曹娘村西南桑干河畔。1954年才移到塔寺里。 传说和佛陀斗法的魔王推了这颗星石想要砸毁木塔,眼看就要落到塔上时,佛陀手指一弹,把这颗星石(陨石)弹到了离木塔8公里之外。 塔寺内的石碑保存得还算比较多, 历史 上有记录的修缮有十几次,基本上都会立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慢慢欣赏。 铁鼎是明天顺八年(1464年)所铸的,高0.56米,直径0.67米。 铁狮子是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所铸的,在这里默默地守护了快500年了。 八边形的铁幢也是明代遗物,于万历七年(1579年)所铸,高0.93米,周边宽1.1米。 每一件都是历经数百年风雨的珍贵文物,不管世间如何变迁,这些石头铁器见证了发生在这里的每个故事,所有解不开的迷它们最清楚,只是不会告诉我们罢了。 钟鼓楼皆为明代建筑,铁钟于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所铸,重1650公斤。鼓重装于1999年。 如果你不着急走,找一个地方坐下来,静静地看着木塔,黄昏时燕子回巢,一群一群地就在你头上盘旋。一阵阵风儿吹过,塔上的风铃发生清脆悠远的铃声。燕子飞舞的声音与铃声交织在空中,犹如天籁梵音,让人不由得沉浸在无忧无虑的极乐世界中…… 总觉得看得不过瘾,很想知道木塔的 二层以上 是什么样子?塔里有哪些东西?还能疑惑木建结构都怕虫蛀,为什么应县木塔千年之久却 没有虫蛀 呢?方圆数十里就木塔最高,为什么 不怕雷击呢 ? 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下期为大家揭晓 ,并为大家展示塔里珍贵的塑像及内部结构。敬请期待。 看完了重点游览点走出塔寺有一个小广场,有 旅游 纪念品和古董摊,有收藏经验的也可以看看能否捡个漏,我是不懂只是看看罢了。 走出广场有一条“凉粉街”,应县凉粉的特点:软、顽、筋,总之是好吃,我每到应县必上二女凉粉店吃上几碗才算过瘾。大家也记得品尝品尝。 好了,宏伟壮观的千年宝塔应县释伽塔我们就游览到此了,希望你有时间一定要亲临这里一趟,带上这份攻略,保证你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应县木塔修复论文发表

应县木塔建塔950周年大庆2006年9月5日9时50分应县将举办木塔建塔950周年大庆,这是应县“推进五大创业工程,实现全面振兴目标”的又一大举措,也是旅游业和佛教界一大盛事,此举将对应县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应县政治、经济、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应县木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历史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它作为一个文化载体,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作为一个旅游产品,凝聚着强大的品牌效能;它作为一种经济资源,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应县县委、县政府作出决定,将于9月举办规模盛大的木塔建设950周年庆典活动,他们以“爱护千年国宝,传承塔乡文明,建设和谐应县”为主题,举办这次活动。届时举行隆重热烈的开幕式、闭幕式,举办一场高水平、大规模的文艺晚会,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调演活动,举办高水平的书画展、大型佛事法会、招商引资经贸洽谈会、木塔文物展、民俗风情展等,将邀请国家级文艺演出单位到会助兴千年不倒翁——应县木塔北宋末年,辽宋边境十分紧张。辽国多次想用兵征服中原,宋朝将士每次都拼死抵抗。辽宋双方一次次地交锋,相持了很久。北宋朝廷的态度也是很不明朗的,主战派和主和派争论不休,轻信的皇帝宋真宗一会觉得这派有理,一会又觉得那派有理,经常改变主意;而辽国却是对中原虎视眈眈,志在必得。如此几番之后,辽军终于战胜了宋军,长驱直入,进逼澶渊城下,宋朝大乱,主和派劝真宗割地赔款,迁都南方,主战派代表丞相寇准却准备“逼”皇帝亲征,鼓舞将士一举收复失地。真宗心里实在害怕,寇准一面避开主和派单独劝说皇帝,一面暗暗作好行动安排,一旦皇帝作出决定,立刻安排车马、侍卫并大加宣传,决不迟疑。也不知谈了多久,真宗终于同意了亲征,寇准松了口气,宋朝终于有救了,大家紧张地忙碌起来。他也是冒性命之危劝驾的,万一皇帝真有个三长两短,也绝不是那么好交代的,事实上,皇帝亲征比起坐守朝廷来危险性又大了多少倍呢。真宗来到前线上,并且到了双方火拼的澶渊城下,将士们得知都非常感动,他们誓死保卫国家,保卫皇上,形势一下起了变化。宋军很快地退了辽兵,正待乘胜追击,真宗却不许了。原来他也并不想战,只是辽国贪得无厌,一定要让他连一隅江山也不保,他才动了气,加之寇准不停地劝说,他才亲征来到这里。而此时,辽军败退,正是讲和的好时候,条件也好谈,自己也可以早些回宫过安逸的日子。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于是,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真宗临走之前,察看了边界的地势地形,当他看辽国边境应州有一座雄伟高大的古塔时,便下诏要求在北宋与应州地位遥遥相对的定州,修筑一座超过对方的高塔,以观察敌方军情。宋朝的能工巧匠们日夜苦干,终于将塔修至当时工程技术的极限高度,约84米。登高望远,料敌效果十分显著,而塔名也直截了当地被命为“料敌塔”。于是,在蓝天白云的北方大漠之中,便巍然挺立起两座高塔,一木一石,遥遥相对,显得格外瑰丽壮观。那么,激怒并启发宋真宗的应州的木塔,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塔呢?原来这座木塔,叫“佛宫寺释迦塔”,因它位于山西应县,又称应县木塔。它建于辽清宁二年,距今已有九百余年的历史,因全塔没有一钉一铆,全部用纵横交错的主柱、木环、深架、斜撑与斗扶相互搭连,因而它是现存最古老高大的纯木结构的塔,堪称世界一绝。塔高67米,外观五层,加之每层又有暗层,实为九层,修建在一个4米余的石彻高台上,底层平面呈八角形,直径达30米。第一层,门开南面,室内空间设计颇具匠心。内外柱间,是朝拜礼佛的通廊,中心佛堂上,有高约十米的释迦坐像,四周墙壁上绘有如来、金刚、天王及弟子,尤以飞天最为精美,每当饶钹空鸣,佛香氤氲,室内氛围顿时肃穆而神玄。自第二层以上,八面凌空,塔内塔外景色连通。塔内佛像形态各异,有的塑四方佛面向东南西北各方,有的释迦居中,八大菩萨分坐八方。塔内并无暗层,因而十分宽敞高大。塔外均有回廊和扶栏,远望恒岳、桑干尽收眼底。据说最多一次曾有几千人同时登塔眺览。令人叫绝的是,在近十个世纪的沧桑岁月里,木塔曾历经多次强烈地震和战乱,仍岿然不动。据载,元朝曾大震7日,近年邢台、唐山、内蒙及林格尔地震均涉及于此,于它都无丝毫的损害。1921年,冯阎军阀混战,木塔中弹两百余发,两根立柱折断,仍安然无恙。应县木塔,巍峨壮观又不失端庄秀丽,连同它传奇般的经历,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的高超技艺和辉煌成就。

国宝应县木塔扭曲变形倾斜难以修缮主要难点是在于木塔周边环境整治,违章建筑拆除等工作压力较大,地方财力也制约着木塔研究第二战场的开辟及其附属文物的保护。

难在修复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力量达不到。木塔全部由木质结构组成,修复难度非常大,所需资金缺口也不是个小数目。

木塔在巨大压力作用下,传统的修缮方式难以发挥作用,底部木构件需要替换,木构件需谨慎挑选,必然会遭到反对。受外力、人力、能力等因素制约,修缮工作难以从根本上缓解病情。木塔周边的环境恶劣,违章建筑拆除难度大。

应县木塔修复论文发表在哪

木塔在巨大压力作用下,传统的修缮方式难以发挥作用,底部木构件需要替换,木构件需谨慎挑选,必然会遭到反对。受外力、人力、能力等因素制约,修缮工作难以从根本上缓解病情。木塔周边的环境恶劣,违章建筑拆除难度大。

国宝应县木塔扭曲变形倾斜难以修缮主要难点是在于木塔周边环境整治,违章建筑拆除等工作压力较大,地方财力也制约着木塔研究第二战场的开辟及其附属文物的保护。

应县木塔千年不倒,一次错误的改造让它变了危楼,修复难度太高无人能担当,此时的应县木塔 旅游 价值就更高了! 耗时140年,2600吨木材,3000方木料,10万块木构件,几代能工巧匠,像搭积木盖起来的25层楼高的千年木塔。它是中国目前尚存年代最久、体积最大最高的木塔,是世界三大奇塔之一,世界吉斯尼认证的世界最高木塔。 它通身没有一根铁钉,完全靠木材构件搭建起来的,它历经千年风雨战火仍然屹立不倒。这就是辽代建造的:应县释伽塔。 由于三十年代的一次修缮中,无知的专家们把木塔各层的夹泥墙拆除了,换上了木格窗棂。看上去确实漂亮了,但等于抽了木塔的筋,从此木塔倾斜的速度逐年加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拿出一套可行的修缮方案。我们相信肯定会有鲁班一样的能人把木塔“扶正”。 游览这样一座千年宝贝需要提前了解一些内容,游览时才知道要看什么,不至于走马观花只拍了几张照片。跟着驴姐姐来看看应县木塔的 旅游 价值,那来了到底要看什么? 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内,一般是自驾或跟团游,是大同 旅游 线路中必有的一个景点,跟团游给游客的时间大约是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对于普通游客这个时间也足够了,但对于喜欢 历史 喜欢古建想细细品味这座千年木塔的,最好是自由行。 门票是48元,有的人说只能在一楼看一下,二楼以上都不让上,门票有点贵。我告诉你,就是站在这座木塔下面仰视一圈就足以震撼到你的心灵。 建议请景区的讲解员,如果遇到其他团队有讲解员的你跟在后面蹭听一下也行,我经常这么干,哈哈。 木塔建于公元1056年,是辽清宁二年,当时辽与金、宋同时期。应县是辽宋边界,家喻户晓的杨家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周边几十公里处。辽建此塔,一是供奉佛牙舍利的宗教信仰,二是向他国秀实力,还有重要的一项是军事作用。由于工程浩大,整整用了140年才建造完成,全部增修完毕已经到了金代明昌四年。 (详情点开蓝色字就可看到: 应县木塔的前世今生 ) 这座木制山门建于清代,三楼四柱悬山顶。木牌坊阴阳两面均嵌有长2米,宽0.5米蓝框白底黑字横匾,正面为“浮图宝刹”,背面为“千仞玲珑”,为康熙六年(公元1667)应州知州傅登荣所书。 进入佛宫寺,当地人叫这里“塔寺”,这是塔寺的入口。 来到院里,这座千年宝塔就矗立在你眼前,绝对值得你围着它仰视无数圈!不仅是高大雄伟壮观令你折服,那几百朵宛如莲花般的“斗拱”让你爱不够,还有塔上悬挂着的数十幅匾额,上至帝王将相下到书法名流的墨宝,每一个都会让你流连忘返。 塔上共有48面匾额,其中“释迦塔”为金代遗物,长2.65米,宽1.7米。“天下奇观”是明武宗为庆祝应州之捷,登塔宴赏功臣,并书写了这四个大字。 “峻极神工”四字是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明成祖率军出师宣化,打鞑靼瓦剌后回京途中来到应州,留下了对木塔的赞美。此匾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五月重装。 因木塔倾斜严重,为了保护木塔现在任何游客都不能上塔!!!底层是可以进入参观的。底层的正门不大,还略显有点小,门上“万古观瞻”匾额是清乾隆六十一年时任应州知州的章弘所书。 一尊巨大的坐佛是本师释伽牟尼,佛像高11米,这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高大的室内泥塑。佛像体态丰盈端庄慈祥,衣纹流畅彩饰华丽,保持着辽代的风格。与其他地方的佛像有个细节上的不同,佛像上有胡须。 据说是以当时辽国皇帝的形象塑像的,这样的事情也很常见,云冈石窟的五尊佛像也是北魏的五位皇帝,洛阳龙门石窟其中一尊是武则天的形象。将帝王形象融入佛像中的好处很多,你知道有哪些吗? 细心的人还能发现大佛左手有修补的痕迹,目前这个手印是“接引印”,据考证大佛原来的手印是“与愿印”,“接引印”一般是西方阿弥陀佛的手印。 当地人说特殊年代时的那些人想把佛像推倒但没成功,就把佛像砸了两个洞,装藏的珍贵文物及史料被掏出来烧了好多,木塔的建筑修补图也毁于其中。以至于现在对于修缮木塔无从下手。 (坊间传言领头破坏的是一位 体育 老师后来得了重症) 在底楼还可以看到精美的壁画,虽然用玻璃墙保护起来了,也能看到古人在壁画艺术上的成就。 底层墙壁依柱叠砌,前后各一门,东西六面墙壁折成八字形与木塔外形一致。每面墙上都有佛像及菩萨。佛像与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内的辽代泥塑相似。南北门道两侧画四天王像,各持法器保持一方。殿内光线昏暗,为了保护壁画也不允许拍摄,这些照片选自免费正版图库。 寺院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这也是一个特点。从木塔底层出来北面是佛宫寺的主殿,这是一座清代的四合院。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等。、 应县木塔就是萧太后为了供奉两颗佛牙舍利而建造的,这两颗佛牙舍利之前没有记录在史册里,所以人们都不知道。一九六六年,在木塔日常维护时发现了一批珍贵文物,如金、银、琉璃、水晶、砗磲、赤珠、琥珀等佛教“七珍八宝”,而最有价值的当属这二颗佛教圣物――佛牙舍利。 (但民间说法不一,有人说是小偷撬开一尊佛像肚子偷出很多宝贝,没来得及拿走临时藏在了一佛像下面,后被游客登塔时发现上交管理部门)。 不管是怎么出世的,佛牙舍利完好无损。当时的人们也不认得是什么,上报之后来了一批专家鉴定了这批文物,确定了是两颗佛牙舍利。 现在供奉在木塔下面的侧殿里,这个要单独购买门票,因为是国宝所以进入的游客也是有数量限制的,运气不好还不一定能赶上。我有幸进入殿内瞻仰礼拜了舍利。 塔寺内有一块“天外来客”的陨石,这个还有一个传说呢,清光绪年间落在了距县城8公里的曹娘村西南桑干河畔。1954年才移到塔寺里。 传说和佛陀斗法的魔王推了这颗星石想要砸毁木塔,眼看就要落到塔上时,佛陀手指一弹,把这颗星石(陨石)弹到了离木塔8公里之外。 塔寺内的石碑保存得还算比较多, 历史 上有记录的修缮有十几次,基本上都会立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慢慢欣赏。 铁鼎是明天顺八年(1464年)所铸的,高0.56米,直径0.67米。 铁狮子是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所铸的,在这里默默地守护了快500年了。 八边形的铁幢也是明代遗物,于万历七年(1579年)所铸,高0.93米,周边宽1.1米。 每一件都是历经数百年风雨的珍贵文物,不管世间如何变迁,这些石头铁器见证了发生在这里的每个故事,所有解不开的迷它们最清楚,只是不会告诉我们罢了。 钟鼓楼皆为明代建筑,铁钟于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所铸,重1650公斤。鼓重装于1999年。 如果你不着急走,找一个地方坐下来,静静地看着木塔,黄昏时燕子回巢,一群一群地就在你头上盘旋。一阵阵风儿吹过,塔上的风铃发生清脆悠远的铃声。燕子飞舞的声音与铃声交织在空中,犹如天籁梵音,让人不由得沉浸在无忧无虑的极乐世界中…… 总觉得看得不过瘾,很想知道木塔的 二层以上 是什么样子?塔里有哪些东西?还能疑惑木建结构都怕虫蛀,为什么应县木塔千年之久却 没有虫蛀 呢?方圆数十里就木塔最高,为什么 不怕雷击呢 ? 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下期为大家揭晓 ,并为大家展示塔里珍贵的塑像及内部结构。敬请期待。 看完了重点游览点走出塔寺有一个小广场,有 旅游 纪念品和古董摊,有收藏经验的也可以看看能否捡个漏,我是不懂只是看看罢了。 走出广场有一条“凉粉街”,应县凉粉的特点:软、顽、筋,总之是好吃,我每到应县必上二女凉粉店吃上几碗才算过瘾。大家也记得品尝品尝。 好了,宏伟壮观的千年宝塔应县释伽塔我们就游览到此了,希望你有时间一定要亲临这里一趟,带上这份攻略,保证你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前段时间在油管网站上一个账号的视频尤其受到大家的追崇。这个视频介绍的就是中国的房梁建筑中的技术,这个账号的人宣称这个技术是源自日本,被我国人民痛批,不过从这个时间反倒是反应了,中国在对自己文化的保护方面是有所欠缺的。小编现在介绍一个中国的第一木塔,期望被更多的人知道,推进木塔的保护。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并不高大,帝王的居所多数仅为10米-20米高,一般的民宅更是不过数米。但是,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的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是个例外。

传统木结构建筑

它始建于距今约1000年的辽代,高达65.84米,相当于一幢20多层的现代高楼,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古建。

中国史籍曾记载过高度超过百米的木塔,可惜早已荡然无存、难以考证;2017年以来奥地利、挪威等地才开始建造更高的木结构建筑,用现代技术打破了应县木塔的纪录;下图为应县木塔与现代建筑高度对比。

应县木塔与现代建筑高度对比

它采用全木结构搭建,不用一颗铁钉,3000吨木制构件,互相咬合构成塔身。1500人,可以同时登上木塔;第一层的每根木柱平均负重高达110吨,而且这一负重,自公元1056年木塔建成已持续近千年。

应县木塔主要承重框架

千年间,其他类似的木塔或毁于天灾、或失于人祸,唯有应县木塔存于世间。40余次地震,200余次枪击炮轰,无数次电闪雷击;强震不倒、炮击不毁、雷击不焚,堪称“中国第一木塔”。

它为何如此强悍?

-Whyisthistowerbuilt?-

为什么建?

1000年前的中国,宋辽对峙、兵连祸结,应县由辽国控制,时名应州距离战事不断的两国边境只有20千米。

应州位置示意图

宋辽战战和后,边境一带民生凋敝,作为古代的超级工程,木塔基本不可能由民间募资而成,而极有可能与一个显赫的家族有关,即辽国萧姓后族四房之一的拔里氏国舅少父房。木塔兴建前后,该房陆续出了三位皇后、三位封王,权势如日中天,堪称“辽国第一后族”。

应县木塔内部绘制的供养人像,据学者张畅耕推测,上方三人分别为圣宗钦哀皇后萧耨斤、兴宗仁懿皇后萧挞里、道宗宣懿皇后萧观音,下方三人为家族中三位男性封王。

这支后族出自应州,在家乡修建高塔,不仅可以彰显“一门三后、一家三王”的荣耀,为家族祈求福报,还可以眺望边境动向,发挥军事价值。于是,公元11世纪中叶,木塔正式动工。

-Aworldmadeofwood-

全木世界

对于这样一项古代的超级工程,历史没有留下太多信息,我们甚至不知道设计者是谁?建造者又是谁?但木塔精妙绝伦的构造显示,他们一定是当时最优秀的建筑匠师。

首先,匠师们用石料砌成巨厚的塔基仅深入地下部分就达2米,总厚度更是超过6.4米,相当于3~4个人的身高。

▲塔基厚度示意

塔基的地上部分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八边形、下层为正方形,对应“天圆地方”;四面再各伸出月台,形成一个稳定的大十字结构。

▲塔基布局

塔基表面预留若干柱础,用于承接木柱。

▲塔基与柱础布局

紧接着,56根木柱分为三圈被放置在柱础之上,形成一张八角形的柱网。

柱子最高可达9米。

▲木柱高度示意

柱与柱之间再通过“枋”“梁”横向互连,从建筑正上方俯视,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筒体”,大大提高了建筑的稳定性。

▲梁柱枋结构

除此之外,柱网外围还砌以2米厚的土墙,土墙将木柱紧紧包裹,使之更加坚固。

▲第一层木柱与土墙示意

之后,一种中国建筑特有的构件出场了,即斗_,它由多个小型木块铺叠而成。

▲斗_结构示意

可以承上启下,连接各层柱、梁、枋。

▲斗_与柱梁枋连接示意

也可以悬挑屋檐。

▲第一层的斗_与屋檐

应县木塔共使用斗_54种、480朵,为中国现存古建筑之最,堪称“斗_博物馆”。

当大风、地震来临时,斗_就像一个可松可紧的弹簧,可以吸收动能,保护主体结构不受侵害。

从下向上仰望,一朵朵斗_宛如一簇簇盛开的莲花在塔身上熠熠生辉,古人称之为“百尺莲开”。

▲斗_

至此,应县木塔的第一层便修建完成。第一层之上,是一种由支撑木构成的环状结构。

▲暗层结构

该结构被屋檐遮挡,从外部无法看出,形成暗层。

▲第二层的暗层

暗层之上再铺设梁、柱、枋以及斗_,是为明层。暗层明层结合,这便是应县木塔的第二层。

▲第二层的明层

之后各层亦按此方式复制叠加,最终形成了五明四暗的塔身。

▲塔身示

四个暗层的作用也就此显现,它们有如四道金箍,可以有效约束塔身,防止位移变形。

▲暗层分布

最后,一个八角形的塔顶覆盖其上。

▲塔顶

各种宗教法器,从下至上依次排列,中间由铁刹串联,每当电闪雷鸣时,铁刹充当起避雷针,四周八条铁链成了引雷的引下线,庇佑木塔安然度过轰雷掣电。塔顶解析图,塔基、塔身、塔顶,一座巧夺天工的木塔就这样拔地而起。

▲应县木塔全景图

分别代表显宗和密宗的26尊佛像,被安放于塔内。从第一层高约10米的释迦牟尼佛,到第五层的毗卢遮那佛,礼佛者从一层的显宗,逐层拜到五层的密宗,完成显密圆通。

▲塔内诸佛

整座塔中,释迦牟尼佛最为重要,木塔因此得名释迦塔。

▲释迦塔上最大的牌匾

-Thefutureofthemillenniumtowerisathand-

未来安在?

应县木塔创造了一个建筑奇迹,却没能保佑第一后族的长盛不衰。木塔建成后的第19年,公元1075年,第一后族的成员们陷入内斗,精通诗词的皇后萧观音被诬陷写作淫词《十香词》,因而被赐死。

▲应县木塔内疑似的萧观音像

又过了50年,连大辽也不复存在,只有木塔屹立不倒,静观人世间风云变幻、冷暖无常。

▲应县木塔

百千斗_,盛开如花。

历朝历代,收获无数赞誉。

今天的应县木塔,虽然仍旧保持着良好的外观,但毕竟年代久远,风雨侵蚀、木材老化、人为损坏,各层出现不同程度的倾斜。

▲第三层的倾斜状况

一些木构件的弯曲开裂,更是触目惊心。

虽然我们可以进行小范围的修修补补,但如何让它继续挺立千年,才是学者们最头疼的难题。

最激进的方案被称为

“落架大修”

即将木塔构件全部拆卸下来

维修更换后重新组装

但是哪些更换?更换到什么程度?

如果岁月刻画的沧桑都被去除

它还是那个应县木塔吗?

最保守的方案被称为

“木塔全支撑”

即在木塔内外竖立起全新的钢结构框架

帮助木塔衰弱的肌体支撑起载荷

如同安装了假肢

但是钢结构将侵入木塔的原有空间

取代原有的结构体系

木塔也将不再是一个鲜活的有肌体

而成了一个死气沉沉的标本

折衷的方案被称为

“上部抬升”

即将不需要维修的三层以上部分整体抬升

将受损最严重的第一层、第二层

拆卸下来落架大修

该方案兼具前两个方案的优点与缺点

但是被抬升的部分

是否还能毫发无损地放归原处呢?

无论哪种方案,都是一种痛苦的抉择。但是如果不做抉择,也许有一天,这个仅存的木塔也将不复存在。

金塔县玉米论文发表

已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57篇,其中第一作者35篇,第二作者14篇,第三作者8篇。目录如下:1.杨茂发,廖启荣,汪廉敏. 桃瘤头蚜Tuberocephallus momonis(Matsumura)发生规律及防治. 贵州农学院学报,1996,15(2):46-50 .2.杨茂发,李子忠. 海南大叶蝉科三新种. 动物学研究,1998,19(4):318-322.3.杨茂发,李子忠. 云南斑大叶蝉属一新种.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1999,18(1):15-16,20.4.杨茂发,李子忠,蒋书楠. 中国南无僧叶蝉属的研究. 昆虫分类学报,1999,21(1):29-32.5.杨茂发,李子忠. 中国大叶蝉科一新记录属及一新种一新组合. 昆虫分类学报,1999,21(3):205-208.6.杨茂发,李子忠. 中国窗翅叶蝉属三新种和一新记录种. 动物分类学报,1999,24(3):315-319.7.杨茂发,李子忠. 贵州窗翅叶蝉属三新种. 昆虫学报,1999,42(4):406-410.8.杨茂发,李子忠. 条大叶蝉属二新种记述. 华东昆虫学报,1999,8(2):1-3.9.杨茂发,李子忠. 窗翅叶蝉族中国一新记录属及一新种.《昆虫学研究进展》(吴孔明,陈晓峰主编),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3-25.10.汪廉敏,廖启荣,杨茂发. 贵阳地区桃一点叶蝉发生规律及防治 . 贵州农业科学,1997,25(6):24-27.11.廖启荣,杨茂发,陈恒阳. 贵阳地区稻秆蝇发生规律及防治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6(增刊):161-162.12.廖启荣,汪廉敏,杨茂发. 桃粉蚜发生规律及防治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7(2):67-70.13.杨茂发. 梨瘿华蛾的发生与防治 .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0,19(3):182-184.14.杨茂发,李子忠. 窗翅叶蝉属二新种记述. 《昆虫分类区系研究》(张雅林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52-55.15.杨茂发,张雅林. 中国大叶蝉亚科三新种.昆虫分类学报,2000,22(3):185-190.16.杨茂发,李子忠. 福建武夷山条大叶蝉属一新种. 动物分类学报,2000,25(4):410-412.17.杨茂发,李子忠. 中国边大叶蝉属的分类研究. 昆虫学报,2000,43(4):403-412.18.杨茂发,李子忠.贵州斑大叶蝉属三新种. 动物分类学报,2001,26(1):46-50.19.杨茂发,杜艳丽,李子忠. 中国斑大叶蝉属三新种一新记录. 动物学研究,2001,22(2):142-145.20.杨茂发,廖启荣等. 毕节地区玉米害虫种群变动规律的研究 .《玉米高产集成技术应用与持续发展理论及技术研究》——玉米100万亩高产技术应用与研究论文集(赵致,张荣达主编),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1,156-163.21.杨茂发,廖启荣,廖华刚. 粗背狭肋鳃金龟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玉米高产集成技术应用与持续发展理论及技术研究》——玉米100万亩高产技术应用与研究论文集(赵致,张荣达主编),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1,203-204.22.杨茂发,张雅林. 云南大叶蝉亚科二新属二新种记述. 昆虫分类学报,2001,23(3):169-174.23.杨茂发,李子忠. 四川条大叶蝉属二新种 . 昆虫学报,2002,45(Suppl.):40-42.24.杨茂发,李子忠. 云南条大叶蝉三新种. 动物分类学报,2002,27(3):556-561.25.杨茂发,李子忠. 同翅目:叶蝉科:大叶蝉亚科.《茂兰景观昆虫》(李子忠,金道超主编),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2,171-183.26.杨茂发. 甲螨目:缝甲螨科,短缝甲螨科,广缝甲螨科,短甲螨科,上罗甲螨科,矮汉甲螨科,礼服甲螨科,蛛甲螨科.《茂兰景观昆虫》(李子忠,金道超主编),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2,544-547.27.张燕,金道超,杨茂发,王慧芙. 甲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贵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物科学版),2002,21(5):368-374.28.杨茂发,李子忠. 云南窗翅叶蝉属一新种. 中南林学院学报,2002,22(4):102-103.29.陈颖,陈文龙,杨茂发,但汉斌. 南美斑潜蝇室内饲养及生物学特性. 天津农业科学,2002,8(4):15-17.30.刘高峰,杨茂发.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甲螨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3,22(1):27-33.31.孙桂华,杨春旺,杨茂发.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大叶蝉亚科昆虫名录.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3,22(6):505-508.32.杨茂发,徐芳玲,汪廉敏,李子忠,戴仁怀,宋琼章,徐翩. 宽阔水自然保护区昆虫初步调查.《宽阔水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集》(喻理飞,谢双喜,吴太伦主编),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4,340-379.33.徐芳玲,杨茂发,汪廉敏,李子忠,戴仁怀,宋琼章,徐翩. 宽阔水自然保护区昆虫名录.《宽阔水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集》(喻理飞,谢双喜,吴太伦主编),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4,380-391.34.杨茂发,李子忠. 台湾窗翅叶蝉属四新种记述. 动物分类学报,2004,29(3):491-496.35.杨茂发,李子忠. 西藏条大叶蝉属三新种. 动物分类学报,2004,29(4):756-760.36.刘细群,杨茂发. 贵州食蚜瘿蚊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2005,33(1):8-10.37.杨茂发,李子忠. 斑大叶蝉属一新种. 昆虫分类学报,2005,27(1):14-16.38.杨茂发,骆军科,金道超. 黄柏瘦筒天牛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中国森林病虫,2005,24(2):11-13.39.曹玲珍,杨茂发. 贵州蜻蜓目昆虫区系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2005,33(2):7-10.40.杨茂发,宋冬梅. 中国西藏大叶蝉亚科二新种. 昆虫分类学报,2005,27(2):97-102.41.Maofa Yang, Lewis L. Deitz and Zizhong Li. A New Genus and Two New Species of Cicadellinae from China (Hemiptera: Cicadellidae), with a key to the Chinese genera of Cicadellinae. Journal of the New York Entomological Society, 2005, 113(1-2): 77-83.(SCI收录)42.杨茂发,李子忠. 同翅目:叶蝉科:大叶蝉亚科.《习水景观昆虫》(金道超,李子忠主编),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5,159-169.43.张燕,金道超,杨茂发. 甲螨目:直卷甲螨科,真卷甲螨科,缝甲螨科,短缝甲螨科,上罗甲螨科,矮汉甲螨科,剑甲螨科,耳头甲螨科,盖头甲螨科,沙甲螨科,沙足甲螨科,滑珠甲螨科,奥甲螨科.《习水景观昆虫》(金道超,李子忠主编),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5,552-558.44.孙立军,杨茂发,熊继文,曾令祥. 贵州地道中药材艾纳香害虫名录初报. 贵州农业科学,2005,33(5):65.45.杨茂发,宋冬梅,李子忠. 同翅目:叶蝉科:大叶蝉亚科.《贵州大沙河昆虫》(杨茂发,金道超主编),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133-142.46.金道超,杨茂发. 大沙河自然保护区景观昆虫区系多样性特点及演化的分析. 《贵州大沙河昆虫》(杨茂发,金道超主编),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14-34.47.宋冬梅,杨茂发. 贵州大沙河昆虫新阶元和中国新记录阶元. 《贵州大沙河昆虫》(杨茂发,金道超主编),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35-39.48.曹玲珍,杨茂发,周文豹. 蜻蜓目:蜓科,蜻科,色璁科,综璁科,山璁科,扇璁科. 《贵州大沙河昆虫》(杨茂发,金道超主编),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40-44.49.唐毅,杨茂发. 鞘翅目:虎甲科. 《贵州大沙河昆虫》(杨茂发,金道超主编),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201-202.50.周忠会,杨茂发. 鞘翅目:龙虱科,水龟虫科,锹甲科. 《贵州大沙河昆虫》(杨茂发,金道超主编),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209-212.51.杨再华,杨茂发. 膜翅目:胡蜂科,马蜂科,异腹胡蜂科,蜾赢科,蜜蜂科,切叶蜂科,隧蜂科,泥蜂科. 《贵州大沙河昆虫》(杨茂发,金道超主编),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483-489.52.向玉勇,杨茂发. 昆虫性信息素研究应用进展. 湖北农业科学,2006,45(2):250-256.53.练启仙,桑维钧,杨茂发,李小霞,任春光,杨汝. 贵州皇竹草纹枯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建议.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6,25(2):177-178.54.杨茂发,李子忠. 同翅目:叶蝉科:大叶蝉亚科.《赤水桫椤景观昆虫》(金道超,李子忠主编),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6,129-133.55.张燕,金道超,杨茂发. 甲螨目:真卷甲螨科,卷甲螨科,缝甲螨科,类缝甲螨科,矮汉甲螨科,阿斯甲螨科,温奥甲螨科,剑甲螨科,盖头甲螨科,沙甲螨科,沙足甲螨科,滑珠甲螨科,小棱甲螨科,角翼甲螨科.《赤水桫椤景观昆虫》(金道超,李子忠主编),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6,364-369.56.杨茂发,李子忠. 同翅目:叶蝉科:大叶蝉亚科.《梵净山景观昆虫》(李子忠,金道超主编),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6,153-162.57.刘高峰,杨茂发. 甲螨目:真卷甲螨科,卷甲螨科,真卷甲螨科,缝甲螨科,类缝甲螨科,罗甲螨科,上罗甲螨科,懒甲螨科,洼甲螨科,矮汉甲螨科,小赫甲螨科,裂板鳃甲螨科,珠甲螨科,沙甲螨科,沙足甲螨科,美甲螨科,泥甲螨科,阿斯甲螨科,剑甲螨科,步甲螨科,盖头甲螨科,奥甲螨科,单翼甲螨科.《梵净山景观昆虫》(李子忠,金道超主编),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6,691-701.

1.1专题评述 能够反映某个学科或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方向,论文篇幅不限。作者本人或所在室验室在本领域有相当的研究经历和科研成果。1.2研究论文 反映我国植物分子生物学和分子育种领域在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方面的、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尚未发表过的原始研究工作报告。1.3研究报告 为争取时间以简要的形式发表的原始研究工作报告。论文篇幅要求在5-8个印刷页面左右。1.4专题介绍 主要介绍植物分子生物学与分子育种领域的文献综述性论文。论文篇幅要求在6个印刷页面以上。1.5学位论文简报 主要刊登博士学位论文及优秀硕士论文之大摘要。篇幅要求在2个印刷页面。中英文同时刊登。1.6新基因、新种质、新品种 主要刊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基因,经过鉴定或品种审定的新材料及品种。篇幅要求在6个印刷页面左右。1.7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 主要刊登我国学者自主发明的新思路、新技术和新方法。篇幅要求在6个印刷页面左右。

2015十大转基因事件当中以剧毒农药草甘膦为首,而中国频频出现转基因大米、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土豆等等,无一不危害着我们的人生安全,目前,全球40多个国家的400百多座城市连续第三年爆发反孟山都大 *** ;欧洲18国宣布不再使用转基因技术;越南、泰国、菲律宾、墨西哥等国正式表态拒绝转基因;全世界公开声明拒绝转基因的国家已经超过50个。

1、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属国际癌症研究中心(CIRC)发布剧毒农药草甘膦为“对人类可能的致癌物”,有十家国际非 *** 组织联名发表《 *** 》,恳请中国 *** 立即停止剧毒农药草甘膦生产。

2015十大转基因事件之草甘膦

2、法国塞拉利尼科学家团队关于转基因玉米致癌试验论文重新发表,试验团队获世界“真相揭密者”奖,巴黎高等法院判处诬陷塞拉利尼论文的专家与媒体“伪造证据”、“诽谤”。

2015十大转基因事件之基因玉米事件

3、全球40多个国家的400百多座城市连续第三年爆发反孟山都大 *** ;欧洲18国宣布不再使用转基因技术;越南、泰国、菲律宾、墨西哥等国正式表态拒绝转基因;全世界公开声明拒绝转基因的国家已经超过50个。

4、中国新《食品安全法》正式生效。新增“生产经营转基因食品应当按照规定显著标示”条款,让消费者拥有知情权。

2015十大转基因事件之《食品安全法》正式生效

5、农业部为孟山都草甘膦毒理报告“保密”,因而两次坐上被告席,并在法庭上公开为美国孟山都辩护,公众认为这是公开“全心全意”为毒害中国人民的外国公司服务,背叛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015十大转基因事件之孟山都

6、在世界气象大会上,“再生国际”、“百万人反对孟山都”、美国有机消费者协会、国际有机农业联合会、Navdanya、等全球十多个食物、农药与环境正义团体宣布:将于2016年10月16日“全球食物日”在荷兰向海牙国际法庭起诉孟山都反自然、人类与生态灭绝罪!

2015十大转基因事件之反对孟山都

7、百事可乐宣布2016年起停用转基因;安利声明从来不使用转基因。美国食品饮料保健品行业“去转基因化”大戏拉开序幕。

2015十大转基因事件之百事可乐

8、《国防参考》接连发表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的转基因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维护生态安全必须谨防生物技术误用》等文章,再次警示转基因多方面危害。

2015十大转基因事件之转基因危害警示

9、继崔永元、赵薇之后,当红明星范冰冰加入 *** 转基因阵营,理直气壮代言非转基因食用油,央视一套连续播出非转基因食用油广告。

2015十大转基因事件之范冰冰加入 *** 转基因阵营

10、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议会透露,俄罗斯可能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生态清洁和高质量的有机食品供应国家。俄国早在上世纪早期就将西方科学简化论旗下的基因学说视为歧途,严控转基因学术集团,及时判断出转基因应用于农业将造成危害的烈度,抢占先机跳出转基因泥潭,将非转基因有机农业作为战略大牌。

2015十大转基因事件之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议会透露将做有机食品供应国家

文物修复论文发表时间

什么时候发表论文比较合适?论文在写作完成,检查没有问题之后,就要选择期刊进行投稿了。论文在投稿之后通常会有三个审稿环节,分别是初审、复审、终审。这一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对于作者来说也是非常的煎熬的。因此作者们最关心的也是这一时间问题,那么论文什么时候投稿发表呢? 这个要看作者是投稿的什么期刊了,期刊级别的不同,审稿周期和发表的时间也是不同的。省级的刊物发表的时间一般都是比较短的,审核的周期大概在一到三个月左右。核心期刊的话,核心期刊是都需要预约排版的,审核相对来说也比较严,因此时间相对也要长一些,一般8个月到一年,有时候可能还要长一些。 因为发表论文一般要经历以下过程:投稿、审稿、录用/被退稿、修改润色、终审、定稿、校对、排版、印刷、出刊、邮寄。尤其是审稿,作为论文发表前必不可少的流程,论文审稿时间是整个论文发表过程中占用时间最长的。如果一次性通过还好,要是因为论文内容问题出现反复退修、审稿,势必直接导致论文发表时间增加,在投稿前对论文进行修正是非常有必要的。 需要提醒作者的是,虽然说现如今有很多的刊物都变成了月刊、半月刊,甚至旬刊,但还是建议作者们提前做准备,尤其是每年的三月份、九月份,是各地上报职称材料的高峰期。可以说是各个正规生物杂志社都面临着稿件大量积压,版面十分紧张的情况。所以说,就算作者是这个时候要发表论文,也是提前准备好的好,这样到时候直接发表就可以了,根本就不担心时间来不及。 当然,想要论文发表周期快,就要做到论文质量高;论文内容能够引起编审人员的阅读兴趣,标题有吸引力;论文的字数和格式要符合所投稿期刊的要求。这样,论文在审稿的过程也能够更加的顺利,论文发表的周期也就会快很多了。

一般的省级、国家级论文审稿需要1~2天,出刊需要1~3个月。个别快的0.5个月,还有个别慢的需要4~7个月。质量水平高一些的期刊,还有一些大学学报,投稿的出刊需要6个月左右,快一些的3~4个月。科技核心期刊审稿需要1~3个月,出刊另需要6~10个月左右,总的算起来大约是1年~1年半。北核、南核审稿需要3~4个月,出刊另需6~15个月左右,跨度较大总的算起来1年~2年。SCI、EI等与北核南核周期相仿。综上所述,评职称发表论文一定要对各不同级别论文的发表周期做到心里有数,提前准备,以免时间上赶不及白白错过评审多等一年。尤其是核心论文,一定要提前。不少客户联系到我们,想三五个月内出刊,那真是太难了,这种急单子我们要么不接,要么提前跟客户说好发不成全额退款,但不担任何责任

据学术堂了解,论文发表不是随时想法就可以发的,需要杂志社安排版面,如果下个月版面没,那么只能再往后安全了。省级、国家级期刊的职称论文发表需要提前1-3个月准备我们都知道,省级国家级别的刊物算是普刊,它也是职称发表的起跑线,相对来说,从期刊的选择到发表成功收到刊物的时间不需要很久,有些刊物快的话基本1个月左右就收到刊物了,慢点的话也就3个月左右,但是前提是你的论文已经通过审稿并确定版面了。这里还牵扯到论文的投稿数量问题,如果一个刊物虽然说是普刊,但是在业内的影响非常大,那么向其投稿的作者肯定不会少,这就需要作者有足够的耐心等待通知了。核心期刊的职称论文发表需要提前5-10个月准备除了刚讲过的普刊准备时间因素外,如果你自己投稿核心期刊,那么时间方面更是不能用月份单位来形容了,即使是通过代理来投稿,也只是让你的论文更早的呈现在编辑面前,从审稿修改到录取至出刊也需要5个月左右。具体的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一个核心期刊的每期刊载量是有限的,这就犹如是一个独木桥,都想过去,但是木头只有一根。此时你就需要珍惜编辑看到你论文的机会,用大量的时间来提高自己论文的创新度和针对性,杂志社编辑那里论文如海,如果编辑连你的第一段都没看完就关闭了,可想而知,机会就是这么浪费的,即使编辑能读完你的论文,也不代表就通过,可能论文还需要修改和润色,这种情况也可能会重复的修改来达到要求,这样一去一来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省级期刊:普通论文大概需要三到六个月的时间,要提前做好准备。国家级期刊:需要六个月左右,核心期刊难度会更高,六个月以上,甚至更长时间。不同类型的论文,发表时间也不一样,比如,医学类论文,难度会更高,时间也更长。如果自己选择期刊投稿的话,审核时间不稳定或无限延长,加上中间修改时间,成功发表的周期更长。

  • 索引序列
  • 应县木塔修复论文发表时间
  • 应县木塔修复论文发表
  • 应县木塔修复论文发表在哪
  • 金塔县玉米论文发表
  • 文物修复论文发表时间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