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971米驾车 5分钟1.0公里打车约(14元)
1、相变理论
统计力学是杨振宁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他在统计力学方面的特色是对扎根于物理现实的普遍模型的严格求解与分析,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和精髓。
1952年杨振宁和合作者发表了3篇有关相变的重要论文。 第一篇是他在前一年独立完成的关于2维Ising模型的自发磁化强度的论文,得到了1/8这一临界指数。这是杨振宁做过的最冗长的计算。Ising模型是统计力学里最基本却极重要的模型,但是它在理论物理中的重要性到20世纪60年代才被广泛认识。
1952年,杨振宁还和李政道合作完成并发表了两篇关于相变理论的论文。两篇文章同时投稿和发表,发表后引起爱因斯坦的兴趣。论文通过解析延拓的方法研究了巨配分函数的解析性质,发现它的根的分布决定了状态方程和相变性质,消除了人们对于同一相互作用下可存在不同热力学相的疑惑。
这两篇论文的高潮是第二篇论文中的单位圆定理,它指出吸引相互作用的格气模型的巨配分函数的零点位于某个复平面上的单位圆上。
2、玻色子多体问题
起源于对液氦超流的兴趣,杨振宁在1957年左右与合作者发表或完成了一系列关于稀薄玻色子多体系统的论文。
首先,他和黄克孙、Luttinger合作发表两篇论文,将赝势法用到该领域。在写好关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的论文之后等待实验结果的那段时间,杨振宁和李政道用双碰撞方法首先得到了正确的基态能量修正,然后又和黄克孙、李政道用赝势法得到同样的结果。
他们得到的能量修正中最令人惊讶的是著名的平方根修正项,但当时无法得到实验验证。不过,这个修正项随着冷原子物理学的发展而得到了实验证实。
3、杨—Baxter方程
20世纪60年代,寻找具有非对角长程序的模型的尝试将杨振宁引导到量子统计模型的严格解。1967年,杨振宁发现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费米子量子多体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矩阵方程,后被称为杨—Baxter方程(因为1972年Baxter在另一个问题中也发现这个方程)。
1967年,杨振宁还写了一篇于翌年发表的文章,进一步探讨了此问题的S矩阵。后来人们发现杨—Baxter方程在数学和物理中都是极重要的方程,与扭结理论、辫子群、Hopf代数乃至弦理论都有密切的关系。
杨振宁当年讨论的1维费米子问题后来在冷原子的实验研究中显得非常重要,而他在文中发明的嵌套Bethe假设方法次年被Lieb和伍法岳用来解出了1维Hubbard模型。Hubbard模型后来成为高温超导的很多理论研究的基础。
4、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
1961年,通过和Fairbank实验组的密切交流,杨振宁和Byers从理论上解释了该实验组发现的超导体磁通量子化,证明了电子配对即可导致观测到的现象,澄清了不需要引入新的关于电磁场的基本原理,并纠正了London推理的错误。
在这个工作中,杨振宁和Byers将规范变换技巧运用于凝聚态系统中。相关的物理和方法后来在超导、超流、量子霍尔效应等问题的研究中广泛应用。
5、非对角长程序
1962年,杨振宁提出“非对角长程序(off-di-agonal long-range order)”的概念,从而统一刻画超流和超导的本质,同时也深入探讨了磁通量子化的根源。
这是当代凝聚态物理的一个关键概念。1989到1990年,杨振宁在与高温超导密切相关的Hubbard模型里找到具有非对角长程序的本征态,并和张首晟发现了它的SO(4)对称性。
“北枕珠江南面市,东友白鹭西朋凰。东西南北千层树,谁识其中是学堂。”[①]这个学堂就是今天中山大学的南校区,另一个久已深入人心的名字叫康乐园,诗人们偶或简称为康园。“宽阔而幽静的校园里布满了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植物群落。这里有数不清种类的花草树木,简直像个植物园、大花园。碧、绿、青、翠,这些象征着蓬勃生机的色彩,渗透着,交融着,一年四季,长盛不衰。”[②]有关康乐园的植物群落或者植物家族,可以先从最柔弱的草说起。说到草,就多少要以中区草坪为中心了。它太大了,居然从怀士堂向北,途径孙中山铜像、惺亭,一路延伸到了岭南堂,将近数十亩;它太青葱了,居然一年四季,流淌着让人心醉的碧绿,年年绿着的是芳草;它太别具一格了,居然在钢铁水泥森林一样的广州大都市里,以一片融自然与人文于一体的胜地傲立,仿佛是个世外桃源。这个草坪同样也有着太多的往事和传奇。很多年前,校报登过一则叫《拦“牛”》的小品,说的是:表妹从北京来,我陪她欣赏这南国大学的美景。表妹兴致很浓,不住地赞美那绿绒毯似的草坪。走到一条绿毯中的小径前,她盯着那挺煞风景的竹栏和“请不要穿越草地”的牌子发问了:“这儿有牛么?要不,拦什么呢?”“对,正是拦牛。”我一本正经地回答。“可牛是不会看这字牌的呀?”我这傻表妹还是不理解。“咳,总是有识字的牛呗!”我再也忍不住了,哈哈大笑起来。表妹这才恍然大悟,不无遗憾地跟着笑了起来。[③]“这儿有牛么?要不,拦什么呢?”北京表妹如果不是1980年而是更早的时候提这个问题,老中大的回答会是:“周围凤凰村、鹭江村的农民们常常来放牛,他们的牛在野草地里吃草,然后在那里拉屎。露天电影场里也生了许多草,晚上看电影看得兴奋,不小心脚下一腻乎,就知道大事不好,踩到新鲜的牛屎了。”[④]那个时候,竹栏大概是为了拦牛的。有一篇写康乐园草坪的美文,是中文系知名学者黄天骥的《芳草年年绿》。这篇美文已经收入很多集子,比如罗永明主编的《我们的中大》(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舒宝明主编的《校影》(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以及黄先生本人的《中大往事:一位学人半个世纪的随忆》(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中大人最早读《芳草年年绿》,该是在1999年11月3日的《中山大学校报》上。读了这期“七十五周年校庆特刊”,康乐园草坪的“早期史”也许会勾起更多校友们的记忆:不过,这几十年,风风雨雨,我们的草坪也经历了不少磨难。在五十年代末,某领导偏爱含羞草,下令在草坪种上他心目中的“珍品”。殊不知含羞草浑身长刺,繁殖力又极强,转眼间,遍地荆棘,含羞草成了灾。后来师生不知花了多少劳动时间,才把它们一根根拔除。“文革”期间,又一位领导发现爱花草是“资产阶级思想”的表现,认为校园种草,便是用修正主义思想腐蚀师生。他发表了一通“花花草草会食人”的高论,为了“红彤彤的江山永不变色”,下令在草坪种上红薯。黄昏清昼,师生奉命施肥,弄得臭气熏人,苍蝇乱飞。谁知不久中美建交,外宾来访日多,为避免出现掩鼻而过的尴尬场面,施肥才告停止。“文革”过后,师生们不得不犁平薯垄,花费了好几万元,在坪上重新铺上嫩草。到如今,草坪总算依然如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年年春夏秋冬,芊芊芳草,欣欣向荣。它的伤痕,只埋藏在草根下的深层里。[⑤]我们的草坪,不只是设过竹栏,还拉上过铁丝网。那大约是1984年上半年的事,当时校报上有篇杂感写道:“那条条铁丝网,像座座耻辱碑,让我们抬不起头;那网上的根根铁刺,似把把尖刀扎着我们的心。堂堂的高等学府,为了保护一块草坪竟要拦上铁丝网,这是社会上的人们难以想像的,是我们大学生的耻辱啊!”[⑥]“绿茵茵的草坪平静如湖,/已少见‘入侵者’野蛮的‘铁蹄’。”[⑦]今天,竹栏、铁丝网俱往矣,我们每一个中大人已经深深懂得如何像爱护自己的皮肤一样去珍爱这片青青的草地了。读校史,你会感到,这是中大人一直努力下来的结果。多少个黄昏,商承祚先生一边在这里散步健身,一边挥手制止那些不守纪律横穿草坪的过客。知道商老这件逸事的人不少,而王起先生专门给校报写过一封信,呼吁保护校园环境,晓得的人就不会太多了。
其实我都不太明白你说的什么意思`为什么叫包括有制服`?想上就努力是了`
童星出道的演员不占少数,曾带给我们欢笑的“少林寺小和尚”释小龙和郝劭文,《家有儿女》的张一山、杨紫,5岁搭档周星驰的杨幂,均是童星出身。
说到童星,杨洁导演拍摄的电视剧《西游记》也捧红了一位童星小演员,那就是“红孩儿”赵欣培。
遗憾的是,出演《西游记》红孩儿是赵欣培最后一次出现在荧幕上,自此之后 他谢绝了一切出场的机会 。
时隔多年,再次提起“红孩儿”,我们突然发现他摇身一变,从炙手可热的童星演员变成了中科院博士,被称为“演艺圈中最高学历”。
“红孩儿”赵欣培如何放弃一片光明的演艺之路,走上计算机技术高级人才的道路呢?
1977年1月31日,赵欣培出生于北京市,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技术工人。
他从小家境条件还算不错,可惜父母工作太忙,只能将他放到了奶奶家里。
赵欣培小时候上的幼儿园,也是奶奶家附近的幼儿园。碰巧的是,奶奶家在王府井附近,也是比较繁华的地段,让赵欣培有机会上了一所优质的幼儿园。
没想到, 正是这所幼儿园,开启了赵欣培的演艺之路。
1982年,正在上大班的赵欣培,听到了剧组来幼儿园挑选小演员的消息。
听说入选之后可以上电视,幼儿园很多孩子都跃跃欲试,性格乐观活泼的赵欣培也主动报了名。
当时试镜的内容是跑过去抢女孩手里的玩具,其他自己发挥。
面对剧组叔叔阿姨的围观,很多孩子表现不自然,导演一个一个看下去,都不是很满意,直到看到了赵欣培。
赵欣培小时候长相可爱,性格也比较顽皮,视镜的时候上去一把就把玩具抢过来了,活像一个“熊孩子”。
导演立刻拍板决定:就是你 了!
赵欣培回想起自己被选中的原因,觉得自己小时候可能太可爱了。
实际上,除了长相方面的原因之外,还在于赵欣培临场不怯。面对镜头不怯场的表现,也是演员中十分少见的。
被导演选中之后, 5岁的赵欣培出演了电影《茁壮成长》 。
由于拍戏时赵欣培年龄太小,妈妈全程陪同照顾,剧组人员也经常关心他。
赵欣培从小家教很好,又懂事讲礼貌,场记于虹更是将他当成自家孩子。
拍摄《茁壮成长》结束后,赵欣培得到了500元片酬。这在当年是个不小的数目,让赵欣培萌生了对演艺之路的追求。
1983年,杨洁导演准备拍摄《西游记》,唯独对“红孩儿”一角犹豫不定。
为了找到适合红孩儿形象的孩子,杨洁导演试镜了很多小演员,却都不是很满意。
眼看着拍摄进程遇到困难,剧组一筹莫展之际, 担任《西游记》场记的于虹向杨洁导演推荐了赵欣培。
有了于虹的引荐,赵欣培顺利见到了杨洁导演。
面试的时候,8岁的赵欣培又唱歌又跳舞,表现得活泼大方,完全没有害怕和怯场的表现,令杨洁导演非常满意。
就这样,红孩儿一角终于有了人选。
于虹邀请赵欣培试镜红孩儿的时候,赵欣培自己也很高兴。
当时《西游记》已经在电视机上播出,观众们反响很不错,赵欣培也很喜欢《西游记》。在知道可以与“齐天大圣”孙悟空搭戏的时候,赵欣培很期待,在面试的时候格外努力。
事实证明, 杨洁导演和于虹的眼光果然不错,赵欣培出演的红孩儿,将红孩儿天不怕地不怕的调皮劲儿完全演了出来 。
当年拍摄电视剧,没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赵欣培出演红孩儿的时候,吃了很多苦头,也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
《西游记》里红孩儿住在枯松涧火云洞,剧组为了还原场景,特意挑选了一个原始森林。
那时候正好是夏天,蚊虫格外多,咬得赵欣培身上全是包,但赵欣培没有丝毫抱怨,比现在的“小鲜肉”敬业多了。
不怕吃苦不怕痛的赵欣培,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他穿肚兜拍戏的时候不准女生在场。
看过《西游记》我们都知道,红孩儿的戏服比较简单,一件肚兜加上一件红斗篷。
听到赵欣培的要求,惹得杨洁导演哈哈大笑,小小年纪还知道害羞。
为了帮助赵欣培更好拍戏,杨洁导演也允许了赵欣培这个要求。
后来拍戏过程非常顺利,任性调皮的红孩儿出现了电视荧屏上。
出演《西游记》的演员基本都火了,“红孩儿”赵欣培也不例外。
随后很多导演邀请赵欣培拍戏拍电影,各种演出的机会也随之而来。
却不想,面对铺天盖地的机会,赵欣培一一拒绝了。
原因是他发现了比演戏更有趣的东西——计算机。
出演完红孩儿不久,赵欣培上了小学。
当时正好展开素质教育,要求孩子全面发展,赵欣培所在的史家胡同小学安装了一批计算机,学校开设了计算机课程。
上了第一场计算机课程之后,赵欣培立刻被计算机这种“先进 科技 ”迷住了。
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不一定有彩电,计算机更是成了“稀罕物”。
沉迷于计算机的赵欣培,对演戏完全不感兴趣了,拒绝了所有导演的邀请,连《茁壮成长》的导演邀请都谢绝了。
赵欣培的父母比较开明,他们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见赵欣培喜欢计算机,便花大价钱卖了一台计算机放在家里。
不仅如此,赵欣培父母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还给他报名专门的计算机课程。
尽管赵欣培沉迷计算机,但他的文化课成绩也很优秀,是班级里的前几名,成了名副其实的学霸。
小学毕业之后,赵欣培被保送上北京二中 ,他对计算机的兴趣依旧不减。
有了精湛的计算机技术之后,赵欣培联系几个同样热爱计算机的同学,还跑到首都师范大学开了兴趣班。
这种魄力和行动力,让赵欣培的起点远远高于同龄孩子。
在赵欣培成长中,父母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赵欣培一直想要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他的父母咬咬牙,四处打听消息,托关系花了6000多块卖了一台“286电脑”。
后来,“386电脑”更新换代,赵欣培的父母同样也给孩子买了一台新电脑。
父母本意是希望赵欣培不要半途而废,希望他继续坚持下去,没想到赵欣培果真在计算机行业一去不回头。
1995年, 18岁的赵欣培高中毕业,他以610的高分考上了北京大学,还是选择了他喜欢的计算机专业。
赵欣培有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环境,他接受的知识也更为专业。
在大学毕业之后,其他同学找到了适合的工作,成绩优异的 赵欣培则是被保送到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博硕连读 。
学习期间,赵欣培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得到了导师们的肯定,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
拿到博士学位之后,赵欣培成为了抢手的高级人才,只要他愿意,公司几乎可以随便挑。
只不过,赵欣培的视野不仅仅局限于此,他自己开个公司都不成问题,何必要屈居人下?
2014年,赵欣培和几个朋友一起创业 ,创立了一家名为“北京农管家”的公司,他担任CTO(首席技术官)一职。
赵欣培成立这家公司的目的,是利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技术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新型农业模式,为农民提供更权威的技术指导。
此时,埋头于创业的赵欣培,不再是调皮任性的红孩儿,而成了一位有志向的计算机人才兼公司老板。
2021年,44岁的赵欣培再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我们才恍然发现消失已久的“红孩儿”,如今变成了这个样子。
退圈已久的赵欣培,有了完全不同的生活,现在的形象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也有人说赵欣培“长残了”,不再是心中红孩儿的形象。不过,赵欣培本人表示他完全不在意,毕竟他又不是靠脸吃饭。
也有人问过赵欣培,他是否后悔过退出演艺圈? 赵欣培回答是不后悔,他反而在这种计算机领域的开拓和奋斗中感觉到了快乐。
当然,赵欣培也很感谢栽培他的于虹和杨洁导演。
在杨洁导演去世时,赵欣培也去过追悼会送别。
如今,赵欣培依旧在计算机领域努力着,实现他从小学就坚持下来的梦想。
在接受采访时,赵欣培说当年拍摄《西游记》的时候,给他 印象最深的一点莫过于唐僧师徒的“取经精神” 。
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才支撑着赵欣培走到现在。
赵欣培在人气最火的时候退出演艺圈,进而发展成了技术性人才。
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赵欣培正朝着他的梦想而努力着,等我们想起“红孩儿”的时候,赵欣培已然摇身一变,成为企业的老板。
在赵欣培成功的人生旅程中,他自己的坚持很重要,父母支持的态度也格外珍贵。很多家庭为了挣钱,让孩子走上演艺之路,而放弃了学业,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
赵欣培父母支持孩子走计算机这条路,用行动支持孩子的兴趣,也可以成为其他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
◆海淀区 北大附中 524、521(Z) 人大附中 529 526(Z) 北京十一学校 515 514(Z) 中关村中学 497 101中学 517、515(Z) 八一中学 507 交大附中 500 494(Z) ◆西城区 北京四中 540、539(Z) 北师大二附中 523、522(Z) 北京35中 502、501(Z) 北京八中 529、527(Z) 铁二中 497 496(Z) 161中学 514、513(Z) 北京13中 506、505(Z) ◆东城区 北京二中 523 514(Z) 北京五中 516 512(Z) 景山学校 512 508(Z) ◆朝阳区 80中 516 陈经纶中学 502 ◆宣武区 育才学校 470 460(Z) 十五中 500 497(Z) ◆石景山区 北京九中 495 482(Z) 苹果园中学 468 460(Z)基本上都有制服
二中的吧 嘿嘿
有论文环节的,必须发表论文。一般需要发表两篇以上,以备选。假如只发一篇,万一与工作岗位或绩效不太吻合的,就无法获取论文加分。另外,发表的单位也有讲究,只有职改办认可的发表单位,其论文才有效。根据自己所评的专业职称类别,跑一趟职改办,咨询一下发表单位较可靠、顺利,否则可能不被采纳。
需要发表论文,最少需要两篇以上,你问一下,你们本地教育行政部门,看一下文件的具体要求,别错过论文发表时间,可以找我,帮你解答相关事宜。
发表中级职称论文一般需要多少钱。评审条件。本质是论文和业绩两项。本专业论文选题均可,论文评审合格之前永远有效。多省文件规定:中级以后在公开发行的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本专业论文三篇以上。北京一篇5000字,其他3篇3000字。论文查重率10-30%,2000-3000字以上,中级以后发表的在副高评审合格之前永远有效。未指定刊物名称。要求合法(有CN刊号且能在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到)、正刊,不能是增刊、专刊、特刊。必须是第一作者,提前一年发表且能在在维普、知网、万方检索到。评审条件搜:全国论文办通知、全国论文办郑州郑密路20号评审条件大全。我看到:通知:部分论文、考试、答辩取消,条件放宽。查阅各省最新政策可搜:全国论文办通知(谐音:要我发-山齐腰-发我就发腰,包括158号通知论文取消、371号通知考试答辩取消、85981号通知条件放宽。下同)、全国职称办通知、高级职称全国办通知。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搜:高级经济师全国办通知、高级会计师全国办通知、高级农经师全国办通知、高级审计师全国办通知、高级统计师全国办通知、高级政工师全国办通知、高级工程师全国办通知、高级教师全国办通知、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全国办通知、(任何职称)全国办通知。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 查阅最新政策、论文(选题、题目、范文、辅导)、报考条件、评审条件、考试科目、大纲,搜:高级经济师最新政策通知、高级经济师论文通知、高级经济师论文选题通知、高级经济师论文题目通知、高级经济师论文范文通知、高级经济师论文辅导通知、高级经济师报考条件通知、高级经济师评审条件通知、高级经济师考试科目通知、高级经济师考试大纲通知。后面把“高级经济师”依次换成“高级会计师、高级农经师、高级审计师、高级统计师、高级政工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教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再搜索。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 搜:郑州职称论文大学全国办关于更名及论文考试答辩取消条件放宽的通知、搜:高级经济师考试论文网158关于更名及论文考试答辩取消条件放宽的通知、郑州郑密路论文网全国办关于更名及论文考试答辩取消条件放宽的通知、高级职称论文郑密路全国办关于更名及论文考试答辩取消条件放宽的通知。
需要的,如果是单位评的话不发表也可以,但是能够在公开发表的杂志上刊登是否更具有说服力呢。
现在每种报刊杂志都有自己特定的办报(刊)方针和宗旨,有自己的读者对象,投稿前必须先对此进行了解,搞清它的发行出版周期是双月刊、季刊、月刊还是半月刊、周刊,如果是报纸的话,是日报、周二报、周报还是半月报、月报,接下来要了解各种报刊都开设了哪些栏目,各栏目都发表些什么样的文章,可能的话还应该了解一下报刊的办刊历史,看看近年都发表过什么样的文章,对照一下你研究的问题以及撰写的文章原来有没有人写过雷同的,原来发表过的此类文章是从哪些角度写的,你的文章有无创新发展。
此外,还应对报刊的发稿动态和走向以及下一步热点稿件是哪一类进行研究,最后看看你撰写的文章适合于哪些报刊的哪些栏目,投寄时最好注明栏目名称,以便于编辑人员及时准确地处理稿件。要做到这一点,平时对有关报刊必须多看、多翻阅,至少对近期目录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投稿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文章按时效性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时效性强,另一类时效性不强。后者什么时候投稿都行,而前者必须掌握一定的提前量,到底提前多长时间投稿,一般报刊都会通过报刊启示提醒读者和作者。
总的说来,新闻类稿件越及时越好,报刊发行周期越短,提前量相应要小些。投稿最忌讳“马后炮”,一般不是很出色的稿子,“马后炮”是很难发表的。
最好有个发稿记录,记下何时发给谁?结果如何?再投稿时心中有数。不少报刊编辑部对稿件格式都有详细而明确的要求,投稿前要认真研究。
例如:正规论文的格式应该是标题、较长的论文在正文之前应有200—300字的“摘要”,和不超过5个的关键词,以便于编辑阅稿时节约时间,了解要点,通常正文之后还应注明“引文出处”或“备注”以及主要参考书目,参考书目要写清书名、出版社名、版本、编著者等。如果是第一次投稿,最好文后加“作者简介”,以方便编辑了解情况,建立作者档案,同时这也是自我推销的需要。
当然,简介必须实事求是,不可海吹,因为稿件最后能否采用,不是看你的简介来决定,关键还是稿件的质量,提高命中率的根本还在于稿件质量。不同的刊物,对文章字数的要求不同,而且差别很大,有的喜欢长篇大论,有的喜欢短小精悍,投稿时应对各刊物发表的文章进行研究,总结归纳出一些规律,这样投稿才有针对性。
一般说来,给报刊发表的文章,应尽量短些,选题最好小一点,内容实用些,可操作一些;而参加评选的论文,理论性应强些,选题可稍大点,字数亦应适当多一些,这样才能将问题说清说透。就发表的文章来看,字数多少的差别亦很大,这主要与选题性质、报刊容量、一些读者对象等因素有关,一般理论性较强的选题可稍长些,应用性较强的选题应短些,投给杂志的稿件可稍长些,而投给报纸的稿件应尽量短些,选题较大的、学术性强的论文可稍长些,选题很小、学术性不强的、普及性的作品应尽量短些。
这里的“稍长”或“稍短”是相对而言,没有严格规定。不论哪类文章,在控制字数的同时应十分注意文章的科学性和可读性。
所谓科学性是指文章的观点不能出错,引用的论据资料应准确无误,论证过程应经得住推敲;所谓可读性主要是指文字表述要让人喜闻乐读,一看题目就想看内容,一看内容就让人爱不释手,非一口气读完不可,当然这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磨炼,文字功底是练出来的。刚开始投稿的人,将稿子投出后总希望尽快得到编辑部的回音。
事实上,由于编辑部每天要处理的稿件无以数计,所以,不少刊物收到稿件后常常连收稿通知都懒得发,这挫伤了不少作者的积极性,甚至有人从此不再写稿。还有个别刊物大量地照顾“关系稿件”,眼睛只盯住几个“名人”,结果使很多新人退避三舍。
但应该承认,任何刊物都会考虑自己的信誉,真正有生命力的刊物在用稿上一定会 坚持认稿不认人的原则,只要稿件对路时机合适,质量属于上乘之作,任何编辑部都没有舍优求次的道理。基于这种考虑,从撰稿者角度出发,笔者以为,投稿时应注意以下策略:一是持之以恒,管寄不管发,即经常投稿,投出后就不要再去想它,不要指望它一定能发表,压低期望值,用不用让编辑部去考虑,事实上你想也没有用;二是猛打猛冲,以多取胜,越不发越寄,时间长了,编辑就会有印象,特别是一些稿源充足级别较高的刊物,很可能你寄的稿子连仔细看都未来得及就提出了处理意见,“屡投屡退,屡退屡投”就可能感动上帝,如果你写的稿件确有水平,不用说,只仔细看一次就可能改变你的命运,甚至连你以前投的稿子都会引起编辑的注意;三是认准的路走到底,只要你感到你的稿件确有价值,就可以反复投,也可以转投其它同类刊物,相信是金子就一定有被人发现认可的时候;四是由低到高,循序渐进,一般来说,刊物的级别越低,发行范围越小,稿源越不足,同样质量的稿件投给这样的刊物就可能增加命中的机会,刚开始写稿打知名度的新人尤其应注意这一点,梦想一鸣惊人一口吃成个胖子是不现实的;五是趁热打铁,即收到刊物的采用通知后马上再寄,趁编辑部对你的稿子还有印象,继续开拓。
六是注意对准档次,即投稿时注意稿件的质量。
现在每种报刊杂志都有自己特定的办报(刊)方针和宗旨,有自己的读者对象,投稿前必须先对此进行了解,搞清它的发行出版周期是双月刊、季刊、月刊还是半月刊、周刊,如果是报纸的话,是日报、周二报、周报还是半月报、月报,接下来要了解各种报刊都开设了哪些栏目,各栏目都发表些什么样的文章,可能的话还应该了解一下报刊的办刊历史,看看近年都发表过什么样的文章,对照一下你研究的问题以及撰写的文章原来有没有人写过雷同的,原来发表过的此类文章是从哪些角度写的,你的文章有无创新发展。
此外,还应对报刊的发稿动态和走向以及下一步热点稿件是哪一类进行研究,最后看看你撰写的文章适合于哪些报刊的哪些栏目,投寄时最好注明栏目名称,以便于编辑人员及时准确地处理稿件。要做到这一点,平时对有关报刊必须多看、多翻阅,至少对近期目录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投稿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文章按时效性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时效性强,另一类时效性不强。后者什么时候投稿都行,而前者必须掌握一定的提前量,到底提前多长时间投稿,一般报刊都会通过报刊启示提醒读者和作者。
总的说来,新闻类稿件越及时越好,报刊发行周期越短,提前量相应要小些。投稿最忌讳“马后炮”,一般不是很出色的稿子,“马后炮”是很难发表的。
最好有个发稿记录,记下何时发给谁?结果如何?再投稿时心中有数。不少报刊编辑部对稿件格式都有详细而明确的要求,投稿前要认真研究。
例如:正规论文的格式应该是标题、较长的论文在正文之前应有200—300字的“摘要”,和不超过5个的关键词,以便于编辑阅稿时节约时间,了解要点,通常正文之后还应注明“引文出处”或“备注”以及主要参考书目,参考书目要写清书名、出版社名、版本、编著者等。如果是第一次投稿,最好文后加“作者简介”,以方便编辑了解情况,建立作者档案,同时这也是自我推销的需要。
当然,简介必须实事求是,不可海吹,因为稿件最后能否采用,不是看你的简介来决定,关键还是稿件的质量,提高命中率的根本还在于稿件质量。不同的刊物,对文章字数的要求不同,而且差别很大,有的喜欢长篇大论,有的喜欢短小精悍,投稿时应对各刊物发表的文章进行研究,总结归纳出一些规律,这样投稿才有针对性。
一般说来,给报刊发表的文章,应尽量短些,选题最好小一点,内容实用些,可操作一些;而参加评选的论文,理论性应强些,选题可稍大点,字数亦应适当多一些,这样才能将问题说清说透。就发表的文章来看,字数多少的差别亦很大,这主要与选题性质、报刊容量、一些读者对象等因素有关,一般理论性较强的选题可稍长些,应用性较强的选题应短些,投给杂志的稿件可稍长些,而投给报纸的稿件应尽量短些,选题较大的、学术性强的论文可稍长些,选题很小、学术性不强的、普及性的作品应尽量短些。
这里的“稍长”或“稍短”是相对而言,没有严格规定。不论哪类文章,在控制字数的同时应十分注意文章的科学性和可读性。
所谓科学性是指文章的观点不能出错,引用的论据资料应准确无误,论证过程应经得住推敲;所谓可读性主要是指文字表述要让人喜闻乐读,一看题目就想看内容,一看内容就让人爱不释手,非一口气读完不可,当然这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磨炼,文字功底是练出来的。刚开始投稿的人,将稿子投出后总希望尽快得到编辑部的回音。
事实上,由于编辑部每天要处理的稿件无以数计,所以,不少刊物收到稿件后常常连收稿通知都懒得发,这挫伤了不少作者的积极性,甚至有人从此不再写稿。还有个别刊物大量地照顾“关系稿件”,眼睛只盯住几个“名人”,结果使很多新人退避三舍。
但应该承认,任何刊物都会考虑自己的信誉,真正有生命力的刊物在用稿上一定会 坚持认稿不认人的原则,只要稿件对路时机合适,质量属于上乘之作,任何编辑部都没有舍优求次的道理。基于这种考虑,从撰稿者角度出发,笔者以为,投稿时应注意以下策略:一是持之以恒,管寄不管发,即经常投稿,投出后就不要再去想它,不要指望它一定能发表,压低期望值,用不用让编辑部去考虑,事实上你想也没有用;二是猛打猛冲,以多取胜,越不发越寄,时间长了,编辑就会有印象,特别是一些稿源充足级别较高的刊物,很可能你寄的稿子连仔细看都未来得及就提出了处理意见,“屡投屡退,屡退屡投”就可能感动上帝,如果你写的稿件确有水平,不用说,只仔细看一次就可能改变你的命运,甚至连你以前投的稿子都会引起编辑的注意;三是认准的路走到底,只要你感到你的稿件确有价值,就可以反复投,也可以转投其它同类刊物,相信是金子就一定有被人发现认可的时候;四是由低到高,循序渐进,一般来说,刊物的级别越低,发行范围越小,稿源越不足,同样质量的稿件投给这样的刊物就可能增加命中的机会,刚开始写稿打知名度的新人尤其应注意这一点,梦想一鸣惊人一口吃成个胖子是不现实的;五是趁热打铁,即收到刊物的采用通知后马上再寄,趁编辑部对你的稿子还有印象,继续开拓。
六是注意对准档次,即投稿时注意稿件的质量。
我只找到用寄信的2005年9月21日 1. 作文要在报刊上发表,首先要把自己的文章写好。
除了中心明确、材料新颖、结构严谨,语言清晰,还得有一定的创意和特色。质量好的文章,就会被编辑看中、选上。
不成功,自己也要有信心,投稿失败是常有的事,失败了也别泄气,可以继续写,继续投。投稿也是对自己的写作能力的训练,只要有毅力,工夫不会辜负有心人的。
2.给报社寄发稿件,在信封右下方可以写明“稿件”两字,一便对方识别。文章下面要写明你的真实姓名、地址、学校、班级、电话(即联络方式)、邮政编码等。
此外,你还可以发电子邮件投稿。 3.自己写的作文向报刊投稿,完全可以,不必经过学校和老师评选,可以直接寄送。
当然,文章请老师修改、写上评语,推荐,这样出版机构的采用率可能就高一些。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35336533 4.可以投稿的报刊很多,这里给你介绍一些: 1. 作文世界 上海延安西路1538号 200052 2. 作文通讯 天津市和平区张自路189号 300020 3. 中学生作文指导 长春市人民大街138号(师大院内) 130024 4. 中学生优秀作文 长春市人民大街124号 130021 5. 初中生优秀作文 哈尔滨道里区安定街225号 150016 6. 作文报 内蒙古赤峰市昭乌达中段 024000 7. 语文周报(初中版) 石家庄市红旗大街105号 050091 8. 《中学生报》 济南南圩门外街8号 250011 9. 《中学生》 北京东四北12条21号 l00708 10. 《初中生优秀作文》 哈尔滨道里区安定街225号 150016 11. 《少年时代》 成都市多子巷2号 610015 12. 《作文》 郑州农业路73号 450002 13. 《新作文》山西省太原市建设南路15号 030012 14. 《作文大王》广西桂林市普陀路 541000 15. 《作文周刊·初中版》山西省太原市第232号邮政信箱 030006 网址: E-mail:ggd.zwzk@163 16. 《红蕾》 青岛徐州路77号 266071 17. 《中学生天地》编辑部 主办:浙江教育报刊社 地址: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 邮政编码:310012 编辑部电话: E-mail: 朋友,祝你成功! 1.准备知识:选题、收集文字、图片素材、规划版面 1.1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电子报刊,它是指运用各类文字、绘画、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参照电子出版物的有关标准,创作的电子报或电子刊物。
也就是说电子报应该含有(真实或虚拟的)报名、刊号、出版单位或出版人、出版日期、版面数(4版以上)及导读栏等报纸刊物所应包含的有关要素。同时要给学生观看欣赏优秀的电子报刊,激发起学生们的创作热情。
1.2我们要根据日常生活积累的知识确定报刊名称,决定反映那一方面的内容,比如说反映环境保护、科普常识、校园生活、2008年北京奥运等。选好题以后,上网用百度等搜索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并下载保存到自己建的文件夹里。
同时也要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心得。1. 3要根据电子报刊的内容,设计规划版面,并画出报刊的大致轮廓。
2.动手制作:巧妙运用文本框、艺术字、图片运行Word程序,并根据设计的版面进行页面设置:纸型、方向、页边距。设置好以后我们可以利用绘图工具栏的功能制作或浓墨重彩或清静淡雅风格的电子报刊。
我在以前的指导学生制作电子报刊时发现,如果直接输入文本或插入图片,那么在以后调整版面布局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使用下面的技巧不但能解决这个难题,而且会使我们制作的电子报刊充满变化、妙趣横生:技巧一:在文本框存放文字和插入图片、剪贴画,根据自己的爱好设置文本框格式:填充色和线条的颜色,并根据文字的多少、图片的显示效果随时调整文本框的大小。 技巧二:充分利用在自选图形添加文字、艺术字作标题,使电子报刊版面不再单调。
技巧三:利用自选图形做图片的边框(操作步骤:在自选图形上单击右键选添加文字后插入图片即可)。使自己的作品充满艺术品位。
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技巧四:如果使用下载的边框图案,在文本框中插入边框图案后,再插入一个文本框。
这时要注意在设置文本框格式时把填充颜色设为“无填充色”,线条颜色设为“无线条颜色”。这时的文本框就好像透明的塑料,我们添加文本就像直接添在边框图案上一样。
技巧五:在导读栏插入书签,做超级链接,可以实现在各版面跳转。
二、参赛办法:
1、参赛方式:以学校或文学社为单位集体组织参赛,至少50人,每生限交作品一篇。
2、征稿要求:参赛作品必须符合大赛主导思想和基本理念,题材、文体、风格不限(鼓励小小说等叙事类作品、哲理性散文及新诗创作)。每篇字数:初中600至1000字(诗歌每首20~40行),高中800至1500字(诗歌每首30~50行)。必须是原创新作,不得一稿两投。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严禁抄袭或套用现成作品,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
3、小作家评选:写作成绩特别突出的学生可经学校推荐,参加“全国十佳小作家”评选,参选者需填写《申报推荐表》,提交地市级以上正式报刊(需两家以上)已发表作品的复印件(至少5篇)或正式出版的个人专集1部,并提交新作10篇。入围者按组委会统一要求进入网上评选和现场决赛评定。
三、评奖办法及奖项:
1、初评、复评:学生可使用参赛稿纸,也可使用平时作文方格稿纸(参照注明有关信息)。学校组织初赛、初评后,将稿件寄往《中学生》编辑部,由编辑部填写《初评情况汇总表》及《初评入围作品目录》,提交大赛组委会,复评后发给二、三等奖及优胜奖证书。
2、决赛终评:复评获奖学生接到通知后,可自愿进京参加现场决赛,角逐“全国十佳小作家”、特等奖和一等奖,由资深编辑、特高级教师、作家组成评委会,评定各项奖次,分别颁发奖杯、奖品及决赛获奖证书。
3、每校可从初赛入围作品中选出1~10篇作品重点推荐,作为组委会编辑大赛书刊时的备选作品。(详见附表)
4、根据学校参与情况,评出指导教师、组织教师和集体奖若干。申报组织教师和集体奖的学校或文学社需同时寄送含比赛组织情况的申报材料。
可以投稿,没有年龄限制。但是有稿子要求。希望能帮到您(竭力为您回答,请赐我一个好评,谢谢亲,新年快乐!)
可以的,初中生可以投稿到普刊刊物。自己写好文章后,控制到两个版面的字符,查重检测后投稿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