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王雪晶发表论文自然杂志

王雪晶发表论文自然杂志

发布时间:

王雪晶发表论文自然杂志

M-Girls成员简介王雪晶 艺名:王雪晶-Crystal 四个女生之王雪晶(10张) 原名:(中)王雪晶 (英)Crystal 出生日期 :19/05/1986 出生地点 :马来西亚—北海—槟城 入行年份 :1994年 星座:金牛座 身高:155cm 体重:46kg 嗜好:看电影,逛街,睡觉 家庭状况 :双亲,一哥,二姐 喜欢的食物 :太多了写不完 喜欢的水果 :苹果,黄梨等 喜欢的运动 :跳舞,羽毛球 喜欢的歌手 :蔡依林,王力宏,Michael Branch 喜欢的演员 :周星驰,李连杰,Tom Cruise,成龙 小妮妮 艺名:小妮妮 四个女生之小妮妮(10张) 原名:邱燕妮 生日:1986年3月4日 出生:马来西亚,大山脚,槟城 小妮妮5岁时即已发挥出其歌唱天份,与表姐一起学唱歌, 之后创意发掘其歌唱天份,遂被纳入《七仙女》组合中,由于年纪最小,所以排位第7,是《七仙女》中的小仙女之后,《七仙女》的歌唱老师与唱片公司闹分裂,这支成立逾2年的童星组合解散,小妮妮与3仙女婷婷继续留在老东家创意,并开始作个人发展,更被视为另一位著名小童星王雪晶的“劲敌”!后来给威扬公司相中,组成四个女生M-GIRLS。与王雪晶,庄群施,金燕子成为无所不谈的姐妹淘. 金燕子 艺名:金燕子 四个女生之陈金燕(10张) 原名:陈金燕 生日:1986年4月16日 出生:马来西亚,居銮,柔佛 自小表演欲就很强的金燕子,3岁看歌唱比赛时就会吵著要上台唱歌,让妈妈察觉到她这方面的天份,于是在她4岁时 成全她的意愿,让她开始学唱歌及参加歌唱比赛。金燕子在10岁参加马六甲的一次歌唱比赛时,遇上雅歌老板而获青睐,开始了童星生涯,首张专辑就是和王雪晶合作的贺年专辑《双星再报喜》。后来给威扬公司相中,与王雪晶,小妮妮, 庄群施,组成四个女生M-GIRLS。 庄群施 艺名:群施 四个女生之庄群施(10张) 原名:庄群施 生日:1986年2月26日 出生:马来西亚,加央,玻璃市 出生在玻璃市加央,2岁开始便参加杂志举办的儿童选美比赛, 有多次获得冠军的辉煌纪录.上了小学,也曾在校方举办的两项选美会上脱颖而出,可说是个不折不扣的“小美人”呢!除了选美赛,小小年纪的庄群施也是歌唱比赛的常客,因而被雅歌老板发掘,签为旗下小童星,首张专集是与王雪晶合作的《双星报喜VOL 1》,在2000年组成四个女生组合,后来因为成员金燕子的退出而以M-GIRLS之名重新出发。

M-Girls其他成员及组合简介:艺名:小妮妮原名:邱燕妮生日:1986年3月4日出生:马来西亚,大山脚,槟城小妮妮5岁时即已发挥出其歌唱天份,与表姐一起学唱歌, 之后创意发掘其歌唱天份,遂被纳入《七仙女》组合中,由于年纪最小,所以排位第7,是《七仙女》中的小仙女之后,《七仙女》的歌唱老师与唱片公司闹分裂, 这支成立逾2年的童星组合解散,小妮妮与3仙女婷婷继续留在老东家创意,并开始作个人发展,更被视为另一位著名小童星王雪晶的“劲敌”!后来给威扬公司相中,组成四个女生M-GIRLS。与王雪晶,庄群施,金燕子成为无所不谈的姐妹淘.艺名:金燕子原名:陈金燕生日:1986年4月16日出生:马来西亚,居銮,柔佛自小表演欲就很强的金燕子,3岁看歌唱比赛时就会吵著要上台唱歌,让妈妈察觉到她这方面的天份,于是在她4岁时成全她的意愿,让她开始学唱歌及参加歌唱比赛。金燕子在10岁参加马六甲的一次歌唱比赛时,遇上雅歌老板而获青睐,开始了童星生涯,首张专辑就是和王雪晶合作的贺年专辑《双星再报喜》。后来给威扬公司相中,与王雪晶,小妮妮, 庄群施,组成四个女生M-GIRLS。艺名:群施原名:庄群施生日:1986年2月26日出生:马来西亚,加央,玻璃市出生在玻璃市加央,2岁开始便参加杂志举办的儿童选美比赛, 有多次获得冠军的辉煌纪录.上了小学,也曾在校方举办的两项选美会上脱颖而出,可说是个不折不扣的“小美人”呢!除了选美赛,小小年纪的庄群施也是歌唱比赛的常客,因而被雅歌老板发掘,签为旗下小童星,首张专集是与王雪晶合作的《双星报喜VOL 1》,在2000年组成四个女生组合,后来因为成员金燕子的退出而以M-GIRLS之名重新出发。四个女生(M-Girls)组合于2000年正式成立,该组合由四位来自马来西亚清醇亮丽的小女生组成。这四位小女生全部都是肖虎,是名负其实的小雌虎。不知道是不是上天特意的安排,让这四位从小就天生丽质,身怀绝技的小女生们走到了一起。自从 2000年在马来西亚发行了首张贺岁大碟《开心迎接幸福年》被中国大陆引进之后,她们以充满活力、浑身是劲的舞蹈表现将欢欣和好运送到了千家万户,又以亮丽清新的面孔及悦耳动听的歌声赢得了全亚洲男女老少们的喜 爱,一瞬间就成为了全亚洲最受瞩目的新一代美少女组合,大马冠军美少女组合。逢年她们的首张流行歌曲大碟《Dance with me》相继推出,专集以当今的流行音乐元素为主,除了极付动感的电子舞曲以外,还更有新颖脱口的R&B及各类流行音乐元素合成,同时再加上导演极其高超的MTV拍摄技术,又使得该组合再次获得“新马地区最受欢迎的新一代美少女组合”。在该组合获得相当的荣誉之后,她们依然再接再厉的将青春,美丽及活泼展示于大众的面前,截止到目前该组合已经相继发行了《飞跃新年》、《新年yeah》、《锦绣迎春---开心年》及与四千金组合连手打照的《春风催花开》、《金花报喜》贺年特辑,并于2003年-2005年暑假期间推出三张青春偶像专集〈耍花样〉,〈笨金鱼〉及〈尼罗河〉,张张专集畅销热卖,尤其是每年都被中国广东咏声唱片(金碟豹)有限公司所引进的贺年专集更是使得该组合成为了整个中国大陆目前最受欢迎的贺年歌曲演唱组合。同时也使得该组合再次被誉名为新马地区最耀眼夺目的”新一代少男杀手“。四个女生(M-Girls)组合年少志气高,她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理想,就是希望凡是有中国人地方就会有她们的歌声,同时还有着在全亚洲举行巡回演唱会的远大理想。尽管2005年该组合的成员金燕子因学业而选择暂别组合,暂别后的三人组合并没有因为成员的分开而解散,而是以更加顽强的精神去打照未来的三人组合,〈尼罗河〉就是在金燕子暂别组合之后推出了首张三人组青春偶像大碟!曲风前卫新颖,更加以当今最为流行的Rap节奏及完美的合声使得M迷们再次对她们另眼相看,在支持与鼓励下,M-Girls组合赢得的照样是M迷们的阵阵喝彩。

——我帮你找了些资料,参考一下吧~庄群施艺名:群施原名:庄群施身高:158生日:1986年2月26日出生:马来西亚出生在玻璃市加央,2岁开始便参加杂志举办的儿童选美比赛, 有多次获得冠军的辉煌纪录.上了小学,也曾在校方举办的两项选美会上脱颖而出,可说是个不折不扣的“小美人”呢!除了选美赛,小小年纪的庄群施也是歌唱比赛的常客,因而被雅歌老板发掘,签为旗下小童星,首张专集是与王雪晶合作的《双星报喜VOL 1》,在2000年组成四个女生组合,后来因为成员金燕子的退出而以M GIRLS之名重新出发。邱燕妮艺名:小妮妮 身高160cm原名:邱燕妮生日:1986年3月4日出生:马来西亚小妮妮5岁时即已发挥出其歌唱天份,与表姐一起学唱歌, 之后创意发掘其歌唱天份,遂被纳入《七仙女》组合中,由于年纪最小,所以排位第7,是《七仙女》中的小仙女之后,《七仙女》的歌唱老师与唱片公司闹分裂,这支成立逾2年的童星组合解散,小妮妮与3仙女婷婷继续留在老东家创意,并开始作个人发展,更被视为另一位著名小童星王雪晶的“劲敌”!后来给威扬公司相中,组成四个女生M-GIRLS。与王雪晶,庄群施,金燕子成为无所不谈的姐妹淘.陈金燕艺名:金燕子原名:陈金燕身高:160cm生日:1986年4月16日出生:马来西亚,居銮,柔佛自小表演欲就很强的金燕子,3岁看歌唱比赛时就会吵著要上台唱歌,让妈妈察觉到她这方面的天份,于是在她4岁时 成全她的意愿,让她开始学唱歌及参加歌唱比赛。金燕子在10岁参加马六甲的一次歌唱比赛时,遇上雅歌老板而获青睐,开始了童星生涯,首张专辑就是和王雪晶合作的贺年专辑《双星再报喜》。后来给威扬公司相中,与王雪晶,小妮妮,庄群施,组成四个女生M-GIRLS。与05拍完开心年就退出歌坛,八年之后2012年重新归队发行贺岁专辑《团聚》王雪晶

杂志社王立然论文发表

试论关于大陆金庸小说研究的思考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研究思考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试论关于大陆金庸小说研究的思考,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回顾2003年以来的金庸小说研究,似乎走入了一个低谷中,这主要是学术转换期的必然现象。反思金庸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应从学术体制和队伍培养方面着手进行完善,同时在版本研究、比较视野、历史视野、审美体验等层面实现观念更新,开创金庸研究的新局面。

关键词: 金庸;武侠小说;学术史;回顾;反思

一、前言

大陆金庸小说研究从1985年发端,至今已有20年了。经过1994年以来对金庸小说的学院经典化和1999年以来的大众文化化,金庸小说在"历史经典"和"流行经典"这两个层面上的许多问题,都已经初步得到了澄清。非常可喜的是,自1999年以来,金庸小说研究的学术史历程也引起了强烈的关注:丁进发表了多篇"史略"、"史稿"、"综述"等文章对金庸小说研究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何开丽在2005年以长达5万字的篇幅完成了硕士论文《中国大陆金庸小说研究论(1980—2004)》,将金庸小说在纵向上分为1980年至1993年的感性欣赏与定性认同、1994年至1998年的文化颠覆与理论建构、1999年至2004年的流行经典与反思深化三个特色鲜明的阶段,又在横向上指出金庸小说研究在大陆主要有人文分析、文学史、文化学三种方法,相应地表现出人文关怀、历时观照、文化研究三种特征,金庸小说研究中需要注意的是学术规范和研究视野两大问题 。

统观20年来的金庸小说研究,到1994年开始取得具有相当深刻性的重大发展,其后的10年,基本完成了"历史经典"和"流行经典"两个层面上对金庸小说的经典化历程,而在这之后却渐入低谷。经典化的完成并不意味着僵化,但往往会伴随着泛化的浅薄与兴味的淡漠。2003年以"华山论剑"和"嘉兴会议"为焦点,再次掀起了一场金庸热,但随后三年间的金庸小说研究却仅仅是前一阶段热潮的余波与回响。在今天经历了沉思与积淀之后,对三年来的金庸小说研究进行回顾与反思,或许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以促进金庸小说研究创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机制。

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的晴雨表,许多会议论文和专著章节都曾先后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并形成影响。本文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文献依据,以"金庸"为检索词检索2003年至2005年CNKI全部类别文章篇名,得到结果248个,对近三年金庸小说研究进行回顾和反思。

二、近三年来金庸小说研究的总体状况

本期金庸小说研究最主要的方面,是对此前研究的继续。

一是对前期争论的继续。

对于世纪之交的金庸、王朔之争,此期学者们努力跳出意气之争,显得更加深入、客观。姚晓雷认为其实质是北京和港台两种不同文化形态之争,但他更强调二者之间的共性,"他们都属于同一类具有解构性的特殊文化形态" ,这就不同于此前主要强调差异的通行做法。李秀萍则从文化市场角度认为这一争论的实质是文化资本、文化权力的争夺 。

针对严家炎站在20世纪中国文学大背景下对金庸小说文学史地位的高度肯定,袁良骏始终认为金庸小说仅仅属于"新剑仙派" ,那么,对金庸小说"文学革命论"的定位,就只能是"肉麻地、无节制地吹捧金庸" 。严家炎对此进行反驳,对"文学革命论"进行了系统论述并特别指出"文学革命"是创作实绩而不同于"文学革命家"的创作和理论并行,"金庸有成功的艺术实践,但似无改革文学包括改革武侠小说的系统的理论主张,所以只是一位卓越的作家,同样不必称为文学革命家" ,仍对金庸高度赞扬。

关于金庸小说的种种争论,从金庸小说进入大陆之时就已开始,90年代表现尤其突出。这些争论,促进了研究的深化,但也夹杂着许多个人意气,这实际上就涉及到学术规范的问题了。朱寿桐认为,酷评和痛骂都是"偏爱价值",要真正以金庸为对象,尊重约定俗成的理论,建构理性的金庸研究学术格局 。

第二是对前期部分论题的深化。

在1994年以来的研究中,学院体制的深度介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期对此前的一些论题继续进行了深化。金庸小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灵,而传统如何进行现代化转化,则是金庸小说研究一直面临的问题,胡小伟在分析金庸小说历史意识的基础上 ,着重论述了这一问题 。傅国涌则从现代性的人文忧思立论,指出在金庸小说取得空前成功后,"按常理推断,金庸完全有条件成就一个知识分子的现代人格,真正成为一个傲然独立的 侠之大者",可是"和这个时代许多名声显赫的知识分子一样,金庸的晚年只能让我们感叹","其作品也常常是以儒家温情脉脉的人性关怀取胜。作为一个中国人,金庸的悲哀不是孤立的,或许也是多数没有走出传统的知识分子群体的悲哀" 。上述两位论者的观点一正一反,但都表现了深刻的学术思考。

徐岱在90年代运用狂欢、游戏等理论致力于阐释金庸小说的美学内涵,他在此期提出了"爱生性"命题,"这使充溢着一种生命气息的金庸小说蕴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品格","通过这一原则,金庸小说成功地建构起了一种审美乌托邦" 。

本期的金庸小说研究,也开始对前期论域进行了一些有意识的拓展。比如"误读的金庸"问题:"金庸武侠小说的合法性是由大众决定的,大众是它的命脉。但现在,我们的文学史家包括金庸本人却转而从纯文学这里寻求合法性。这从根本上是价值倒错的。" 再如"后金庸"时代的"文化工业"问题 和"后现代化"问题 等等。

在这三年中,金庸小说研究的文章不可谓不多,但继承多而新创少,泛论多而深究少,这种状况,足以引起我们的反思。

三、关于近三年来金庸小说研究的反思

综观近三年来的金庸研究,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深刻反思。以下从三个方面来谈。

(一)体制建设

先看一看近三年的CNKI题录分布:

年份 题录总数 重复发表论文 有效学术论文 标明作者身份论文

2003 62 3 41 25

2004 83 2 54 39

2005 103 1 49 44

总计 248 6 144 108

金庸相关文章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研究论文却逐年持平。如果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这里反映出金庸研究学术体制的一些问题。

学术体制包括研究、发表、评价三个主要环节。

就研究环节而言,目前国内的主要金庸研究机构,仅有海宁市金庸研究会等地方性社团,尚无进入学院体制的全国性大型专门研究机构,这使得金庸小说研究力量缺乏应有的凝聚,不能集中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研究。

发表环节包括学术会议和学术期刊。近三年的主要学术会议是2003年的嘉兴会议。而刊物发表的情况则见于下表:

刊物类别 文学专业刊物 重点、部属大学及CSSCI学报 地方本科院校学报 专科及理工院校学报 地方社科综合刊物 其他

2003 5 3 12 14 2 8

2004 3 9 12 17 3 8

2005 7 6 12 15 5 5

总计 15 18 36 46 10 21

比例 10% 12% 25% 32% 7% 14%

从刊物类别及重点刊物分布可以看到,金庸研究论文发表的主要阵地是地方本专科院校及理工类院校学报,在级别高、影响大的学术刊物中,金庸研究并未得到彰显。但是,单刊发表金庸研究文章的情况还是有值得欣慰之处。三年内发表金庸研究论文较多的刊物依次为:《山西大学学报》(8篇)、《嘉兴学院学报》(7篇)、《华文文学》(6篇)、《西南师范大学学报》(5篇)。这几家刊物集中刊发金庸研究文章,都是事出有因的。2003年,山西大学硕士研究生、《山西大学学报》主编傅如一教授的弟子王剑有幸成为金庸先生首届博士生之一,借此东风,山西大学礼聘金庸为名誉教授,学报也开设了相关专栏。嘉兴是金庸故乡,又于2003年承办了大型的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嘉兴学院学报》集中刊发金庸研究文章,亦实属情理之中。《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即将更名为《西南大学学报》)于2004年推出"名栏"建设工程,以韩云波编审长期研究中国侠文化的刊物自身优势,开办了"中国侠文化"专栏,金庸研究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金庸小说作为香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是《华文文学》、《世界华文文学论坛》(3篇)、《中国比较文学》(3篇)的研究对象。此外,《文学评论》也在2003年刊发了2篇金庸研究论文。

金庸研究的学术评价环节,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机构和机制,可谓百废待举。此处不多赘言。

综观上述情况,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建立常规性的金庸研究学术体制。包括:第一,建立全国性的研究机构,目前各地已经成立了一些地方性的金庸研究会,可以考虑整合力量、加强合作,或者与全国性的一级学会合作成为专业委员会,以便开展全国性的研究统筹。第二,争取在重点大学建立相应研究机构,可以是专门的金庸研究,也可以是更广泛的武侠研究。第三,建立常规性、连续性的学术会议机制(要冠以第*届),可以由不同学校、机构轮流举办,也可由金庸家乡的地方政府固定承办。第四,巩固现有核心期刊资源,可以争取和核心期刊联办栏目,并争取更多核心期刊发表金庸研究论文。第五,建立全国性的金庸研究评奖机制。

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是金庸研究得以良性发展的必要保证。这固然关系到金庸研究界的内部努力,在当今金庸已经产业化的情况下,更有赖于金庸研究界外部力量的支持。金庸产业是我国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多年来已经彰显了其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形成优化的金庸研究学术制度,也是把金庸产业做大做强的坚强后盾。

(二)队伍建设

金庸研究的繁荣,核心是要有一支研究队伍。近三年情况表明,金庸研究队伍建设的状况也是不容乐观的。下表根据108篇标明作者身份的论文进行统计,表中职称均含同级人员,多作者论文以第一作者身份为准,多身份作者就高不就低,其他类包括非学术职称、仅标注为教师身份人员、助教、本科生、夜大生,数据栏表示方法为"论文作者人数/论文篇数":

职称及年份 教授 副教授 博士后 讲师 博士生 硕士生 其他

2003年 5/6 4/5 9/9 2/2 3/3

2004年 6/9 7/7 10/10 1/2 9/9 2/2

2005年 9/11 7/7 1/1 11/17 2/2 2/2 4/4

可以看出,讲师是金庸研究最大的一个群体,硕士生也是一个重要群体。还要指出的是,在正高职称的26篇论文中,有5篇是合作完成(这有可能意味着主要作者并非教授)。从统计看,金庸研究队伍状况职称结构显然不够理想。在108篇论文中,高级职称作者共计45篇,仅占42%。这可能意味着,金庸研究队伍整体学历不够(根据许多大学的人才政策,博士生取得学位后即可特聘为副教授)。

发表文章最多的作者依次为:王立(教授辽宁师大,后调大连大学)7篇(4篇为合作),田智祥(菏泽学院讲师,同时为山东师大硕士生)6篇,刘卫英(辽宁师大副教授,同时为南开大学博士生)4篇(3篇为合作),严家炎(北京大学教授)、袁良骏(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丁进(江苏省人事厅编辑)、谢理开(龙岩学院,职称不详)均为3篇。在这些作者中,严家炎论述了金庸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袁良骏主要对金庸持基本否定态度,丁进主要考察金庸研究史,这些都是此前相关研究的继续。在新进入金庸研究领域的作者中,王立、刘卫英和辽宁师大的研究生们,主要从主题学角度较为深细地考察了金庸小说的若干母题,已经初步形成特色;谢理开主要探讨了金庸研究的学术建构;田智祥发表文章较多,涉及较广,但文章篇幅均较短小,论述不够深细,尚未形成特色。

一般而言,要深入研究一个问题,在一段时间内会有多篇文章发表。在三年中,仅有7位作者有3篇及其以上论文发表(即平均每年至少有 1篇)。从面上看,大多数作者涉足金庸研究,都只是匆匆过客,偶然旁及,由于对论题缺乏长期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大量文章质量不高,研究不深不细。从点上看,几位新进入金庸研究领域的作者,往往起点不高,在90年代以来金庸研究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未能就一些总体性问题继续进行厘清,理论高度很难得到提升,也缺乏新的学术增长点,这样很可能造成低效重复。倒是一些偶尔涉足金庸研究的作者,如朱寿桐、姚晓雷、李秀萍、高玉等,他们能够站在金庸之外从更高更广的角度看金庸,写出了一些力作。

金庸研究要繁荣发展,研究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重要环节。在上述体制建设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可以有几项工作要做:第一,鼓励、吸引更多作者加入金庸研究队伍。第二,金庸研究的前辈作者和优秀作者要适时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培养研究的后备队伍。第三,研究者要加强专题意识,在重点、难点上取得突破。第四,研究者要在哲学、文学等基本素养上苦下功夫,将金庸放到更大的学术文化格局中,"微小叙事"和"宏大叙事"相结合。第五,鼓励重点研究金庸的作者"专业"化,鼓励偶尔涉足金庸研究领域的优秀作者继续进行金庸研究,形成专业、业余研究者互补也就是局内、局外互补的局面,共襄金庸研究盛局。

(三)观念建设

研究的观念层面往往决定着研究的努力方向以及层次水平,因此,总结近年来金庸研究观念层面的得失并做出反思,是繁荣金庸研究的必要工作。

观念层面反映在学术成果上,集中体现于选题和方法两大方面。选题的更新是学术增长点的表现,而方法的更新是层次水平提升的标志。在前10年金庸研究的基础上,2003年以后选题重点和方法策略主要有:论争透视,包括王朔、金庸之争及其所反映的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之争,文学革命论、新剑仙派之争及其所反映的"重写文学史"之争;人文关怀,表现为广泛地探讨金庸小说各方面的人文意识,是金庸研究中的长线课题;审美探讨;学术史略;母题探源;比较研究,比较了余秋雨、王朔、张恨水、林语堂、罗琳等;文化运作,主要探讨2003年金庸"华山论剑"和2004年金庸四川行的传播策略;等等。根据何开丽讨论1980—2004年大陆金庸小说研究的特点与方法可知,除母题探源和文化运作两点外,上述选题和方法大多已经得到广泛运用。可以认为,在近三年的金庸研究中,整体上缺乏新的学术增长点。

以下笔者从四个方面提出自己关于金庸研究的设想。

第一,版本研究。

金庸小说到今天已经有了三个版本:连载本、三联版、花城版。如何看待这三个版本,涉及到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首先,在近年兴起的现代文学版本学中,版本涉及到精确所指、版本兼容、新善本三个重要原则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金庸小说无疑是版本学的良好研究范本。其次,版本问题涉及到文学经典化在创作和接受两个方面的历史进程,是考察金庸小说之"历史经典"与"流行经典"双重属性的基本工作。第三,三个版本的变迁,也是探讨半个世纪以来文化发展、金庸个人以及中国群体人格变迁、武侠文学创作规律和雅俗整合流变规律等的基础工作。

第二,比较视野。

金庸研究的比较方法,从1966年的《金庸梁羽生合论》就已经开始了,但比较层次一直缺乏进展。比较研究要深入到作家作品的内在机制中去,提升到整体文学史和整体社会史的高度来进行,而不仅仅是一些现象的并行罗列。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一批优秀作家对侠文化表现过兴趣,如鲁迅、沈从文、老舍、艾芜等,虽也有过一些将他们和金庸进行比较的论文,但随着整个文学史研究的深入,比较研究还大有深化的空间。近年西方大众文化大量进入中国,金庸本人曾说过《哈利·波特》和《魔戒》就是西方的武侠小说,其内部建构模式和外部建构模式和金庸小说相比较而言的特点,也是大有比较价值的。即使像《堂吉诃德》这类古典名著,虽然已有不少人将其与《鹿鼎记》相比,但如果深入到文艺复兴打破亚里士多德模仿说的整体夸张系统的大氛围中,就会发现我们往往并未领略到其中的精义。金庸小说自有其完整的主体系统,但通过比较可以更清晰地看到金庸小说在广大的文学和文化世界中的位置,也能更好地理解金庸。就目前的金庸研究而言,虽然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比较研究,但我认为还远远不够,需要大力加强。

第三,历史视野。

历史视野包括向前和向后两个层面。向前的历史视野指的是对过往历史的处理,体现为作品的历史意识,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多研究,如前述胡小伟的研究。向前的历史视野还包括对金庸历史地位的确认,如王敬三 的研究。向后的历史视野体现为作品对后世的影响,体现为强烈的'当下性或"当代史"意识,这里大致可与"后金庸"同义。近年来,出现了少量研究"后金庸"的文章,但也主要是对80年代以来的温瑞安和黄易的研究。我认为在这方面有必要大力加强金庸与"大陆新武侠"的比较研究。金庸树立了武侠小说的一个无与伦比的高峰,所谓"金庸把能够想到的桥段都写完了",这是后人继续创作武侠小说的一个障碍,武侠创作必须顺应时势发展"求新求变求突破"。90年代,温瑞安提出"武侠现代化",黄易创作"玄幻""异侠"两大系列,就是他们意欲超越金庸的努力。但他们毕竟和金庸一样,是在香港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其创作突围就更多地有一种未完成的过渡性。而2001年才开始的"大陆新武侠"浪潮,是在和金庸差别很大的文化氛围中起步的,因此很快形成了"凤歌的综合、沧月的感觉、小椴的技巧、步非烟的想象、方白羽的哲思、慕容无言的现代" 百花争艳的繁荣局面,展示了和港台新武侠颇为不同的特点,广泛及于作品的侠义情感、审美风貌、文化内涵诸方面 。大陆新武侠作者文化起点普遍较高,其中一些作品如小椴的《杯雪》、凤歌的《昆仑》等,在文学技巧和审美体验上都可以和金庸50年代的小说相比。但问题是,金庸是在60年代初实现了飞跃而后在60年代中后期达到创作高峰的,由于当下数字化时代的粉丝文化机制,大陆新武侠的部分作品已经充分感受到了大众文化的明星体验,自我感觉良好、网络游戏影响、商业层面操作等已经成了限制他们迅速成长的因素。这个时候,研究金庸,学习金庸,借鉴金庸,就成了金庸小说真正实现文学经典化和"后金庸"时代的21世纪"大陆新武侠"小说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第四,审美体验。

在金庸研究史上,最热门的方法莫过于文化研究。然而,归根结底,无论是就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就"重写文学史"立论,对金庸小说来说,都主要是一种他侓的方法,要真正体验金庸小说的魅力,必须要深入到金庸小说内部,进行自律的文学性探索以及作家主体性探索,而这些都将表现为和文学史方法与文化学方法不同的美学方法。徐岱曾经指出:"金庸小说的真正迷人之处,在于它提供给你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在这里,精神的解放和生命的高扬高于单纯的思想启蒙,审美兴奋淹没了接受知识的乐趣。" 随后,他从多方面进行了金庸小说的美学研究,发表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他提出的"爱生性"观点,就是从生命美学角度深入探讨金庸小说生生不息的内在源泉。但是,从美学角度深入探讨金庸,这方面有深度的文章并不多见,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徐岱是一个孤独者,大多数研究者都较少采取这种方法。

高玉在批判中国现代文学"审美中心主义"时,认为把金庸小说当成"纯文学"来研究是一个误区。笔者以为,自1988年章培恒比较金庸小说与姚雪垠的《李自 成》以来,经过1994年的"文学革命论"和"小说大师论"再到其后多方面、多层次的金庸小说"经典化"潮流,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设定,即"重写文学史",就武侠这一具体文类而言,则是以对1933年茅盾的"封建的小市民文艺论"的反动为其核心,力图拨开长期以来"新文学"对武侠文类的偏见。严家炎的如下论断庶几可以作为这场文学史反思的结论:"雅俗对峙是文学发展的动力",而"金庸就是超越雅俗的典范","达到了雅俗共赏的理想境界" 。接下来的工作,需要从金庸小说内部出发来探讨其迷人的艺术魅力,审美体验的问题就此提上了议事日程。

审美问题首先要研究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我们目前的许多文章还主要集中于对金庸小说文化传承的资料性和具体技巧的精巧性的归纳,因此未能触及到金庸小说的人的本质力量。席勒在《审美书简》第15封信中曾说:"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人才游戏;而且只有在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而金庸在1966年回应《海光文艺》梁羽生的《金庸梁羽生合论》一文时,称自己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其实这就已经是一种"游戏"品质,是和人的"本质力量"相关的,也是他在小说中追寻"自由"的动力源泉。中国传统文学的"载道"以及新文学的"革命",与金庸小说本就不是在同一个轨道上运行的,载道的、革命的文学要求以社会政治解放人,金庸小说却是以艺术审美来解放人。长期以来,权力的一元化体制和非此即彼的简单二元思维方式,把武侠文类排除在文学圣殿之外。以"重写文学史"和张扬金庸小说所包含的宏富文化传承来研究金庸,其意义在于奠立金庸小说研究之"可行性"基础,而进一步的提高、深化则有待于深入到金庸小说的人之生命体验的艺术方式之中,也就是用美学的方法来对金庸小说进行"自律论"的文学研究。

到今天,过往的争论大多已有了结论,可以暂告一段落了,金庸小说以及金庸本人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以为,在此之前,人们研究金庸,主要是一种文学活动,是思想意识的革新,深度模式倒是其次的;而当下研究金庸,"活动"的层面应该主要转移到"金庸产业"的文化运作策略上,而"文学层面"经历了20年的聚讼纷纭,已经具有了相当深厚的文化沉淀,那么,追求深度模式也就应该提上议事日程了。当"美学的自立门户其实也就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人学的开张" 之时,美学就被赋予了新的涵义:"努力让自身成为一种智慧形态,这是当代美学的追求目标;通过追寻生命的奥秘来实现一份人文关怀,这便构成了美学的基本价值座标。" 探讨人自身以及人类永恒追求的无限性,是美学的任务,也将是金庸研究在当下兼具必要性和可操作性的一个闪亮的学术增长点。

四、后语

综上所述,在经历了世纪之交10年之久的轰轰烈烈之后,金庸研究近年似乎走入了低谷,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其实是上一波将平而下一波未至的转换期。"重写文学史"和"流行经典"之争大致已经有了一个令各方信服的结局,金庸的地位已经确立,恰如以法国大革命为代表的启蒙运动,其意义是在破除。如果说上一阶段的好些观点都有强烈的研究者的主体性,且许多文章是从金庸之外立论的;那么,在下一阶段,感性就要归于理性,从金庸本身立论,以深刻性取胜,脱颖而出的将是犹如德国古典哲学式的繁荣,其意义是在建设。从更广大的范围来认识金庸,从更深刻的层次来研究金庸,金庸研究将成为一个深刻、完整的属于金庸自身本体世界的宏大文化架构,并以其深刻和长久的魅力影响着未来文化的进程。

审稿时间长短与是否被退稿一般来说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审稿时间一般是由期刊级别、审稿效率来决定的,是否退稿则是由文章本身的质量和价值决定的,也并不存在审稿时间越长文章被拒可能性越大的关联。 期刊级别越高,对文章的审核越严格,相应的审稿时间也就越长,反之,审稿时间就不会长,大家对比核心期刊和普刊的审稿时间就可以看出来,高级别刊物发表周期长的主要原因就是审稿周期比较长,再加上杂志社有自己的工作节奏和安排,有些环节可能会需要更多的时间,审稿时间也就会拉长。

论文审稿周期和发表渠道有关,也和期刊级别有关,如果是自己投稿,那么不管什么级别的期刊周期都不短,如果你是投稿到普刊,就是非核心期刊,审稿周期一般在1-2个月左右,如果是核心期刊,审稿周期在2-4个月左右,如果是SCI,3-6个月都是正常的。所以一般情况下,投稿后,如果三个月内还没有消息,就可以考虑专投其他期刊了。

这里一定要注意,不要为了节省时间,一稿多投,因为这属于学术不端行为,也许有人觉得,我只是想要更保险一些,淘淘论文奉劝,千万不要这么做!因为之前曾经有作者这样做过,一篇论文同时投了两家期刊,

后来两家都发来了录用通知单,他以为只要一家撤稿就行了,但是他实在是太天真了,事情哪有那么简单,自以为可以瞒天过海,就不动动脑子想一想,同一个行业同一个领域同一等级的期刊,你觉得他们的编辑之间就一点交流都没有?完全不认识的吗?这种事情根本就是瞒不住的,后来两家期刊都把他的论文撤了,而且还拉入黑名单,以后他就很难再发论文了,这个后果有多严重,大家一定要注意。

也有的作者担心,我自己投递,只投一家期刊,还要等那么久,会不会等得时间越长,越容易被退稿呢?淘淘论文可以肯定地说,这两件事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编辑审稿有自己的流程,会按照顺序来,有的会告知不通过,有的就完全不会,基本上等三个月就能见分晓了。

论文发表有两个渠道,一个是可以直接投稿杂志社,一个是可以通过论文代理机构。费用方面,杂志社肯定要比代理便宜。因为,杂志社只是收取非常小部分的版面费。而代理方面,收取的比较多。时间方面,杂志社的编辑一般很少自己采集稿件。毕竟,每个编辑其实都会跟很多代理合作。他们会直接从代理方面得到稿件,并且从中抽取部分好处费。代理手中的稿件比较多,所以杂志社的编辑们一般都非常乐于跟他们合作。关键是,自己也能从中得到额外的收入,何乐而不为。 新浪微博的期刊论文发表小畅编辑提醒您,审稿方面,杂志社不是所有的稿件都给你发。当然,作为代理方,也不可能所有的稿件都能承诺给你发。但是,只要代理方面承诺可以发。那么,就百分之百可以发表了。毕竟,只要是气候成熟的代理,都会固定的和一些杂志社编辑有长期合作。这样,就会无形中生成一种关系户的效果。所以,审稿方面,找代理确实要比杂志社容易多。 也就是说,杂志社便宜是便宜,但是没有时间保证,审稿麻烦切周期长。而,代理方面,贵也贵不到哪儿去,审稿速度快,时间短。现在需要发表论文的作者,时间方面大多都比较紧迫,而且论文方面也都比较麻烦。项目:校外:可以去的地方有大公司的研究机构(如MSRA IBM CRL等),有中科研的各个著名院所等。校内:一种途径是参与校内著名实验室每年定期的暑期实习,比如电信学员的网安实验室,比如材料学院的微纳中心等,一种途径 是自己联系在科研上比如活跃的老师(此如自己的任课老师,指导老师:找一个好的指导老师很重要,他的作用=好的科研指导+好的科研推荐信+挂高质量论文的机会+给美国教授内推的机会

自然杂志发表论文

看自己合适哪类的

你自己也说了,通过、邮箱、或是网站等。

文章准备好了就找合适自己的平台大致就是这样了。

在《Nature》上发表一篇论文基本上属于大学教授级别(水平)。

《Nature》和《Science》属于顶尖科学杂志,按SCI影响因子算两杂志都有30多分。

《Nature》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首版于1869年11月4日。与当今大多数科学论文杂志专一于一个特殊的领域不同,其是少数依然发表来自很多科学领域的一手研究论文的杂志(其它类似的杂志有《科学》和《美国科学院学报》等)。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中,很多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结果都是以短讯的形式发表在《自然》上。

【详细介绍】

《自然》是科学界普遍关注的、国际性、跨学科的周刊类科学杂志。2014年它的影响因子为41.456。

1869年约瑟夫·诺尔曼·洛克耶爵士建立了《自然》,洛克耶是一位天文学家和氦的发现者之一,他也是《自然》的第一位主编,直到1919年卸任。

《自然》每周刊载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中具有独创性,重要性,以及跨学科的研究,同时也提供快速、权威、有见地的新闻,还有科学界和大众对于科技发展趋势的见解的专题。

《自然》的主要读者是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但杂志前部的文章概括使得一般公众也能理解杂志内最重要的文章。杂志开始部分的社论、新闻、专题文章报道科学家一般关心的事物,包括最新消息、研究资助、商业情况、科学道德和研究突破等栏目。杂志也介绍与科学研究有关的书籍和艺术。杂志的其余部分主要是研究论文,这些论文往往非常新颖,有很高的科技价值。

在《自然》上发表文章是非常光荣的,《自然》上的文章会经常被引用。这有助于晋升、获得资助和获得其它主流媒体的注意。因此科学家们在《自然》或《科学》上发表文章的竞争很激烈。与其它专业的科学杂志一样,在《自然》上发表的文章需要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在发表前编辑选择其他在同一领域有威望的、但与作者无关的科学家来检查和评判文章的内容。作者要对评审做出的批评给予反应,比如更改文章内容,提供更多的试验结果,否则的话编辑可能拒绝该文章。

《自然》是一份在英国发表的周刊,其出版商为自然出版集团,这个集团属于麦克米伦出版有限公司,而它则属于格奥尔格·冯·霍茨布林克出版集团。《自然》在伦敦、纽约、旧金山、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东京、巴黎、慕尼黑和贝辛斯托克设有办公室。自然出版集团还出版其它专业杂志如《自然神经科学》、《自然生物学技术》、《自然方法》、《自然临床实践》、《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和《自然评论》系列等。

Nature 是科学领域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期刊之一,以其高水平、严谨的科学论文而著名。发表 Nature 论文的难度较大,以下几点具体阐述:

发表论文自然杂志

看自己合适哪类的

你自己也说了,通过、邮箱、或是网站等。

文章准备好了就找合适自己的平台大致就是这样了。

在《Nature》上发表一篇论文基本上属于大学教授级别(水平)。

《Nature》和《Science》属于顶尖科学杂志,按SCI影响因子算两杂志都有30多分。

《Nature》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首版于1869年11月4日。与当今大多数科学论文杂志专一于一个特殊的领域不同,其是少数依然发表来自很多科学领域的一手研究论文的杂志(其它类似的杂志有《科学》和《美国科学院学报》等)。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中,很多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结果都是以短讯的形式发表在《自然》上。

【详细介绍】

《自然》是科学界普遍关注的、国际性、跨学科的周刊类科学杂志。2014年它的影响因子为41.456。

1869年约瑟夫·诺尔曼·洛克耶爵士建立了《自然》,洛克耶是一位天文学家和氦的发现者之一,他也是《自然》的第一位主编,直到1919年卸任。

《自然》每周刊载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中具有独创性,重要性,以及跨学科的研究,同时也提供快速、权威、有见地的新闻,还有科学界和大众对于科技发展趋势的见解的专题。

《自然》的主要读者是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但杂志前部的文章概括使得一般公众也能理解杂志内最重要的文章。杂志开始部分的社论、新闻、专题文章报道科学家一般关心的事物,包括最新消息、研究资助、商业情况、科学道德和研究突破等栏目。杂志也介绍与科学研究有关的书籍和艺术。杂志的其余部分主要是研究论文,这些论文往往非常新颖,有很高的科技价值。

在《自然》上发表文章是非常光荣的,《自然》上的文章会经常被引用。这有助于晋升、获得资助和获得其它主流媒体的注意。因此科学家们在《自然》或《科学》上发表文章的竞争很激烈。与其它专业的科学杂志一样,在《自然》上发表的文章需要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在发表前编辑选择其他在同一领域有威望的、但与作者无关的科学家来检查和评判文章的内容。作者要对评审做出的批评给予反应,比如更改文章内容,提供更多的试验结果,否则的话编辑可能拒绝该文章。

《自然》是一份在英国发表的周刊,其出版商为自然出版集团,这个集团属于麦克米伦出版有限公司,而它则属于格奥尔格·冯·霍茨布林克出版集团。《自然》在伦敦、纽约、旧金山、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东京、巴黎、慕尼黑和贝辛斯托克设有办公室。自然出版集团还出版其它专业杂志如《自然神经科学》、《自然生物学技术》、《自然方法》、《自然临床实践》、《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和《自然评论》系列等。

Nature 是科学领域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期刊之一,以其高水平、严谨的科学论文而著名。发表 Nature 论文的难度较大,以下几点具体阐述:

《自然》杂志发表论文

看自己合适哪类的

你自己也说了,通过、邮箱、或是网站等。

文章准备好了就找合适自己的平台大致就是这样了。

现在,《Nature》杂志要求作者在递交一篇论文时要写两份摘要:一份是写给科学家和编辑的,另一份是作者向大众提练出他们研究结果的重要性。《Nature》杂志将借此展现和推销它所发表的论文。 研究人员们日益认识到他们对更广泛读者的责任,不仅仅只是媒体,而是更多有科学兴趣的大众。当科学被曲解或受到抑止时,研究人员们不应该坐视等待,让媒体来为他们做所有的工作。《Nature》杂志的作用是发表科学家们所能做的最有创新性和最有影响力的论文,并将这些结果展示给公众。但是,研究人员也有责任积极主要地交流他们的知识和不确实性,避免被误会,有时甚至会通过通过努力抗争来将科学信息传达出去。

在《Nature》上发表一篇论文并没有相应的称号,不过也基本上属于大学教授级别(水平)。

《Nature》和《Science》属于顶尖科学杂志,按SCI影响因子算两杂志都有30多分,像中国博士毕业的要求只要在3分以上的杂志上发表一篇研究型文章就行。对比可知道这两本杂志的高度。

《Nature》和《Science》属于顶尖科学杂志,按SCI影响因子算两杂志都有30多分,像中国博士毕业的要求只要在3分以上的杂志上发表一篇研究型文章就行。对比可知道这两本杂志的高度。

介绍

在《自然》上发表文章是非常光荣的,《自然》上的文章会经常被引用。这有助于晋升、获得资助和获得其它主流媒体的注意。因此科学家们在《自然》或《科学》上发表文章的竞争很激烈。

与其它专业的科学杂志一样,在《自然》上发表的文章需要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在发表前编辑选择其他在同一领域有威望的、但与作者无关的科学家来检查和评判文章的内容。作者要对评审做出的批评给予反应,比如更改文章内容,提供更多的试验结果,否则的话编辑可能拒绝该文章。

  • 索引序列
  • 王雪晶发表论文自然杂志
  • 杂志社王立然论文发表
  • 自然杂志发表论文
  • 发表论文自然杂志
  • 《自然》杂志发表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