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庸晋,男,1954年出生,内科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长治医学院院长、长治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山西省重点学科)主任,兼任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理事、全国普通高等专科教育药学类规划教材建设委员会委员、山西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山西省医学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国外医学(心血管分册)》编委、《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编委、《山西医药》杂志编委、《中国临床医师》杂志编委、《实用心电学杂志》编委及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治医学院学报》主编。主持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12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国家级及省级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编撰出版教材、专著20部,其中全国医学规划教材《内科学》(第五版)获全国高等学校医药优秀教材一等奖。多年来对心血管疾病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功能不全的诊治等方面有深入研究。率先在本地区开展了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封堵术、双腔起搏器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植入等技术,使本地区心血管疾病的诊治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他是医术精湛、医德崇高的学科带头人;他是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医学大家;他是博学儒雅、诲人不倦的博士生导师;他也是合肥普瑞眼科医院院长刘红山教授。
刘红山:我曾经告诉我的学生说“我最大的优势是专业”,仔细想想这也是所有医生的优势,因为专业,所以可以为患者带来重见光明的希望,拯救患者的一生,我的初心一直是做好手术,为患者服务。如同一种信仰,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不间断的学习,继续沉淀,为患者带来光明。
打造高水平医疗实力,勇攀学科建设新高峰
学医是他孩提时代的理想,在大学选择专业前,他坚定的选择了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在大学时代,他练就了非常扎实的临床基本功,在研究生时期,国际交流的经验让他了解到当时先进的眼科理念,接触到很多新鲜的思想。在那一刻,他的专业思维被完全激活,让他在专业上更加如鱼得水,不管是临床实践还是论文创作,这些闪亮的犹如引航明灯般的知识,照亮了他多年的学习生涯,也照亮了后来的专业“研究”旅程,他始终与专业同行!
经中山大学眼科中心的邀请回国,受益于国际眼科专业交流,刘院长一直主张把国际前列的眼科知识精髓融入到临床技术理念当中去,他会经常翻阅一些国际的眼科专业书籍,从中寻找些共通点和启发。多年的研究经验也一直告诉着他:必须从多维度去理性研究、思考。虽然国外求学的经历使他扩大了国际视野,得到了许多启示,但是医学项目做起来非常不容易,“路都是人走出来的,不去尝试永远不知道结果”。他从多个专业角度去分析,每一个专业部分都是一步一步的抠细节,没日没夜的研究处理,从科研关联到临床,避免了技术“浮于表面”,使学术融于实践,攻克眼科难关。
Q:
大多数情况下,眼科医生们会选择某一到两类眼科手术作为主攻方向,那您的主攻方向是什么?在技术环节上有面临什么问题吗?
A:
只要跟角膜相关都是我的主攻方向,对我来说都不是问题。
了解刘院长的都知道,“对我来说都不是问题”这句“大话”的背后,有着强大的实力在支撑。目前他发表了超过50篇的科研论文,其中SCI文章20余篇;主持完成中国、美国科研项目6项;分别在中国大陆、台湾及美国,登记注册眼科发明专利3项。世界上第一个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转化为人类角膜基质细胞,治疗先天性角膜混浊;世界上第一个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可以用来治疗干眼病,已经开展临床实践;世界上揭露滤泡的作用、发现电涌下的大片组织染色剂技术第一人。这些益于患者的医学发现,持续有力的促进了角膜病的治疗,为患者带来新生,对他而言则是一次又一次的精神鼓励,是继续前行的不懈动力。
医学的创新流程非常的复杂,这样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对于年轻资质的医生来说,它会过于复杂,如何更加利于眼科知识的发展和传承?他尝试着用一种生动形象、兼容并蓄的方式来解释专业知识,助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共享,让更多的新人传承好的技术和文化。用现代化前卫的专业知识、现代的高精密手术方式、现代的医学,融合到年轻血液中去,它将会更符合眼科医学的持续传承。
Q:
关于您发表学术文章的经验,对国内的医生有什么建议?
A:
眼科并不孤立,医生一定要多读书、多学习,追求创新性,注重思维方式的改变,不必拘泥于形式,你写出来的东西一定要让读者有收获、有感悟。面对困难,你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但是你绝对不可以造假。医学本身,只宜宠辱不惊,不要追逐于浮名,脚踏实地为患者服务,才是医生该做的事情。
助力眼科医疗硬技术,追求为民服务有温度
刘院长对待学术研究一贯秉持的严谨态度,更加体现在临床的实践中。在海南省的行医经历中,他走遍海南省下辖的所有市县,进行实地考察,对于角膜病生发季节性的高峰期、发病原因等,简直是如数家珍,他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实干温暖人心。此次来到安徽,他提前做了详尽的准备,对于华北地区人们角膜病的高峰期了如指掌,方便医院提前做好准备,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看似严肃的顶级外科手术专家,其实刘院长的日常生活非常平易近人,属于典型的“居家暖男”。如果没有工作,他更愿意待在家里,因为饮食清淡,不喜欢外卖,所以休息的时候喜欢自己在家做做饭、看看书、听听音乐、打羽毛球、健身,以前还很喜欢田径,动静结合,在悠闲中追求心境的自由和宁静。
就是这样一位“居家型”医学大家,他的行医经历可以绘制出巨幅的“患者地图”。毫不夸张的说,海南两千人里就有一例经他手换角膜的患者,“我可以记住绝大部分患者的名字和地址,他们术后也一直给我分享生活,让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非常的有意义”。说到这,刘院长拿出手机翻到患者刚发给他的视力恢复信息,给我们分享了这个患者的经历。
“他是三年前来院检查的,两只眼睛有一只已经萎缩,另一只晶体浑浊,眼组织粘连,之前被多家医院拒绝治疗,到院的时候求医心情非常的迫切,后来经过手术眼睛复明,日常生活也可以自理了,回家还开了个苗圃,生意特别好,还有了一对情人节出生的双胞胎宝贝,现在过得很幸福”。谈到患者的生活,刘院长笑称“能够拯救一个家庭,感到很欣慰、很开心”。
这样的事情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手术后自己骑自行车管理果园的阿公、术后视力恢复到0.5的旅馆老板、电视上看到消息专门打电话到院感谢的湖南恩施小伙……毫无疑问,刘院长是成功的,用亲身实践做到了他的初心。靠的则是刘院长自身的汗水,收获无数受益患者如潮的好评,用实际让每一位患者都记住了那个技术精湛的刘红山院长。当人们越来越看重医生的技术,痛斥某些医生不称职、无医德时,刘院长一如既往的坚持着自己最初的目标,砥砺前行。
Q:
身处眼科诊疗飞速发展的大潮中,从您的角度看,目前眼科医疗发展面对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A:
国内角膜病人数仅次于白内障,一直存在手术难度大、角膜供体少的问题,这一块非常考验医生的能力。为了解决供体的问题,2013年的时候,我开始倡导从国外引进角膜,比如斯里兰卡,同时为了患者的经济考虑,海南省政府开先河,出议文来解决角膜引进的问题,后来中央台也开始报道,从国际途径上为患者找到了出路。
不浮名,重实践,有态度,有坚持,刘院长就是这样谈笑之间把自己对于患者的付出一笔带过。于他而言医生不止是职业更是一种信仰,他希望通过每一次的手术,得到患者认可的同时也不断超越自我。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在合肥普瑞整装再出发的当口,刘院长对如何更好为患者服务,谈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多吸收国际前沿的专业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辜负患者对我的期望”。
不得不说,作为拥有不断思考不断汲取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学历和资历双担的专家,能够如此清晰地判断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能够明确的知道自己的初心,并为之坚持下去,刘院长是大多数中的少数。
“指尖锋芒,术艺于心”,他用双手带来光明的希望,解除患者的眼疾,拯救无数人的人生,他爱这份事业。不为浮名功利,只为,不负白衣……
[2]黄培坚,文国强. 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与脑缺血[J]. 海南医学,2010,01:32-35. [3]李天炼,黄培坚,刘涛. 脂质沉积性肌病三例误诊分析[J]. 海南医学,2010,01:35-37. [4]黄培坚. 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药物治疗现状和进展[J]. 海南医学,2010,03:109-112. [5]李天炼,文国强,谢瑶芸,刘涛,黄培坚. 脂质沉积性肌病与线粒体肌病各1例鉴别诊断分析[J]. 山东医药,2010,36:109. [6]黄培坚,张国华,文国强,陈涛,黄仕雄. 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VEGF水平的影响[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06:370-372. [7]欧阳锋,李天炼,刘涛,黄培坚,文国强. 脂质沉积性肌病诊断及随访分析[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07:771+776. [8]黄培坚,张国华,文国强,陈涛,黄仕雄.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J]. 山东医药,2011,29:65-66. [9]邓益东,欧阳锋,黄培坚. 尤瑞克林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J]. 中国热带医学,2011,09:1153+1169. [10]黄培坚,邓益东. GM1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06:1324-1325. [11]黄培坚. 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0例临床观察[J]. 海南医学,2009,03:47-48. [12]黄培坚,林才雄,吴晓东. 20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心理测试结果分析[J]. 海南医学,2014,03:424-425. [13]全婵娟,王敬伟,王虎,黄培坚,杨新怀. 兔透明角膜切口术后高眼压对前房炎症反应的影响[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11:1063-1065. [14]赵千文,卓怀书,黄培坚,李景辉. 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29例机械通气患者中的镇静效果观察[J]. 贵州医药,2015,07:615-616. [15]贝文政,向伟,黄培坚,文书. 琼中县黎族苗族儿童贫血状况调查分析[J]. 海南医学,2015,15:2319-2321.
每位导师的要求是不同的,如果院长要求发表小论文,那么一般来说都是可以的,只要内容符合规定,文章质量较高,就不会有什么问题,可以放心发表。
他是医术精湛、医德崇高的学科带头人;他是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医学大家;他是博学儒雅、诲人不倦的博士生导师;他也是合肥普瑞眼科医院院长刘红山教授。
刘红山:我曾经告诉我的学生说“我最大的优势是专业”,仔细想想这也是所有医生的优势,因为专业,所以可以为患者带来重见光明的希望,拯救患者的一生,我的初心一直是做好手术,为患者服务。如同一种信仰,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不间断的学习,继续沉淀,为患者带来光明。
打造高水平医疗实力,勇攀学科建设新高峰
学医是他孩提时代的理想,在大学选择专业前,他坚定的选择了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在大学时代,他练就了非常扎实的临床基本功,在研究生时期,国际交流的经验让他了解到当时先进的眼科理念,接触到很多新鲜的思想。在那一刻,他的专业思维被完全激活,让他在专业上更加如鱼得水,不管是临床实践还是论文创作,这些闪亮的犹如引航明灯般的知识,照亮了他多年的学习生涯,也照亮了后来的专业“研究”旅程,他始终与专业同行!
经中山大学眼科中心的邀请回国,受益于国际眼科专业交流,刘院长一直主张把国际前列的眼科知识精髓融入到临床技术理念当中去,他会经常翻阅一些国际的眼科专业书籍,从中寻找些共通点和启发。多年的研究经验也一直告诉着他:必须从多维度去理性研究、思考。虽然国外求学的经历使他扩大了国际视野,得到了许多启示,但是医学项目做起来非常不容易,“路都是人走出来的,不去尝试永远不知道结果”。他从多个专业角度去分析,每一个专业部分都是一步一步的抠细节,没日没夜的研究处理,从科研关联到临床,避免了技术“浮于表面”,使学术融于实践,攻克眼科难关。
Q:
大多数情况下,眼科医生们会选择某一到两类眼科手术作为主攻方向,那您的主攻方向是什么?在技术环节上有面临什么问题吗?
A:
只要跟角膜相关都是我的主攻方向,对我来说都不是问题。
了解刘院长的都知道,“对我来说都不是问题”这句“大话”的背后,有着强大的实力在支撑。目前他发表了超过50篇的科研论文,其中SCI文章20余篇;主持完成中国、美国科研项目6项;分别在中国大陆、台湾及美国,登记注册眼科发明专利3项。世界上第一个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转化为人类角膜基质细胞,治疗先天性角膜混浊;世界上第一个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可以用来治疗干眼病,已经开展临床实践;世界上揭露滤泡的作用、发现电涌下的大片组织染色剂技术第一人。这些益于患者的医学发现,持续有力的促进了角膜病的治疗,为患者带来新生,对他而言则是一次又一次的精神鼓励,是继续前行的不懈动力。
医学的创新流程非常的复杂,这样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对于年轻资质的医生来说,它会过于复杂,如何更加利于眼科知识的发展和传承?他尝试着用一种生动形象、兼容并蓄的方式来解释专业知识,助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共享,让更多的新人传承好的技术和文化。用现代化前卫的专业知识、现代的高精密手术方式、现代的医学,融合到年轻血液中去,它将会更符合眼科医学的持续传承。
Q:
关于您发表学术文章的经验,对国内的医生有什么建议?
A:
眼科并不孤立,医生一定要多读书、多学习,追求创新性,注重思维方式的改变,不必拘泥于形式,你写出来的东西一定要让读者有收获、有感悟。面对困难,你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但是你绝对不可以造假。医学本身,只宜宠辱不惊,不要追逐于浮名,脚踏实地为患者服务,才是医生该做的事情。
助力眼科医疗硬技术,追求为民服务有温度
刘院长对待学术研究一贯秉持的严谨态度,更加体现在临床的实践中。在海南省的行医经历中,他走遍海南省下辖的所有市县,进行实地考察,对于角膜病生发季节性的高峰期、发病原因等,简直是如数家珍,他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实干温暖人心。此次来到安徽,他提前做了详尽的准备,对于华北地区人们角膜病的高峰期了如指掌,方便医院提前做好准备,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看似严肃的顶级外科手术专家,其实刘院长的日常生活非常平易近人,属于典型的“居家暖男”。如果没有工作,他更愿意待在家里,因为饮食清淡,不喜欢外卖,所以休息的时候喜欢自己在家做做饭、看看书、听听音乐、打羽毛球、健身,以前还很喜欢田径,动静结合,在悠闲中追求心境的自由和宁静。
就是这样一位“居家型”医学大家,他的行医经历可以绘制出巨幅的“患者地图”。毫不夸张的说,海南两千人里就有一例经他手换角膜的患者,“我可以记住绝大部分患者的名字和地址,他们术后也一直给我分享生活,让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非常的有意义”。说到这,刘院长拿出手机翻到患者刚发给他的视力恢复信息,给我们分享了这个患者的经历。
“他是三年前来院检查的,两只眼睛有一只已经萎缩,另一只晶体浑浊,眼组织粘连,之前被多家医院拒绝治疗,到院的时候求医心情非常的迫切,后来经过手术眼睛复明,日常生活也可以自理了,回家还开了个苗圃,生意特别好,还有了一对情人节出生的双胞胎宝贝,现在过得很幸福”。谈到患者的生活,刘院长笑称“能够拯救一个家庭,感到很欣慰、很开心”。
这样的事情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手术后自己骑自行车管理果园的阿公、术后视力恢复到0.5的旅馆老板、电视上看到消息专门打电话到院感谢的湖南恩施小伙……毫无疑问,刘院长是成功的,用亲身实践做到了他的初心。靠的则是刘院长自身的汗水,收获无数受益患者如潮的好评,用实际让每一位患者都记住了那个技术精湛的刘红山院长。当人们越来越看重医生的技术,痛斥某些医生不称职、无医德时,刘院长一如既往的坚持着自己最初的目标,砥砺前行。
Q:
身处眼科诊疗飞速发展的大潮中,从您的角度看,目前眼科医疗发展面对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A:
国内角膜病人数仅次于白内障,一直存在手术难度大、角膜供体少的问题,这一块非常考验医生的能力。为了解决供体的问题,2013年的时候,我开始倡导从国外引进角膜,比如斯里兰卡,同时为了患者的经济考虑,海南省政府开先河,出议文来解决角膜引进的问题,后来中央台也开始报道,从国际途径上为患者找到了出路。
不浮名,重实践,有态度,有坚持,刘院长就是这样谈笑之间把自己对于患者的付出一笔带过。于他而言医生不止是职业更是一种信仰,他希望通过每一次的手术,得到患者认可的同时也不断超越自我。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在合肥普瑞整装再出发的当口,刘院长对如何更好为患者服务,谈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多吸收国际前沿的专业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辜负患者对我的期望”。
不得不说,作为拥有不断思考不断汲取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学历和资历双担的专家,能够如此清晰地判断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能够明确的知道自己的初心,并为之坚持下去,刘院长是大多数中的少数。
“指尖锋芒,术艺于心”,他用双手带来光明的希望,解除患者的眼疾,拯救无数人的人生,他爱这份事业。不为浮名功利,只为,不负白衣……
[2]黄培坚,文国强. 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与脑缺血[J]. 海南医学,2010,01:32-35. [3]李天炼,黄培坚,刘涛. 脂质沉积性肌病三例误诊分析[J]. 海南医学,2010,01:35-37. [4]黄培坚. 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药物治疗现状和进展[J]. 海南医学,2010,03:109-112. [5]李天炼,文国强,谢瑶芸,刘涛,黄培坚. 脂质沉积性肌病与线粒体肌病各1例鉴别诊断分析[J]. 山东医药,2010,36:109. [6]黄培坚,张国华,文国强,陈涛,黄仕雄. 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VEGF水平的影响[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06:370-372. [7]欧阳锋,李天炼,刘涛,黄培坚,文国强. 脂质沉积性肌病诊断及随访分析[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07:771+776. [8]黄培坚,张国华,文国强,陈涛,黄仕雄.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J]. 山东医药,2011,29:65-66. [9]邓益东,欧阳锋,黄培坚. 尤瑞克林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J]. 中国热带医学,2011,09:1153+1169. [10]黄培坚,邓益东. GM1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06:1324-1325. [11]黄培坚. 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0例临床观察[J]. 海南医学,2009,03:47-48. [12]黄培坚,林才雄,吴晓东. 20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心理测试结果分析[J]. 海南医学,2014,03:424-425. [13]全婵娟,王敬伟,王虎,黄培坚,杨新怀. 兔透明角膜切口术后高眼压对前房炎症反应的影响[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11:1063-1065. [14]赵千文,卓怀书,黄培坚,李景辉. 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29例机械通气患者中的镇静效果观察[J]. 贵州医药,2015,07:615-616. [15]贝文政,向伟,黄培坚,文书. 琼中县黎族苗族儿童贫血状况调查分析[J]. 海南医学,2015,15:2319-2321.
首先,科研型和临床型有哪些共通点:科研型人才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运用专业的操作技术获得数据,并通过数学来阐释一种规律、相关性,通常步骤为“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收集相关资料),建立假设与猜想,得出实验数据,数据分析,验证假设与猜想,(修改假设或理论),直到数据支持最终的假设或理论,得出结论;而临床型,我的理解是先观察现象,运用已学的知识,通过有机的结合得出一系列可能的假设,并通过诊断工具(例如X光,MRI,超声,听诊等)来对已有的假设进行验证、筛查,诊断结束,确诊并进入治疗阶段。可以说这两方面的人才都需要具备科学、严谨、客观、求实的基本素质。那么科研型和临床型具体有哪些不同或者各自比较独特的地方?1.科研型人才相对于临床型人才总体来说更擅长于实验操作,特别是需要运用到各种仪器的时候,并且科研型人才相对临床型人才做出来的实验精度总体更高,实验数据更接近真实结果。2.临床型研究相对于科研型研究更加针对于具体现状。例如如果你是传染病专家,你发现某个地方来的病人特别多并且症状相似,由此引起你的关注并进行调查,然后发现那里的人大多都喝井水,取样,检验(细菌,寄生虫等)得阳性....慢慢的一篇论文就诞生了。而实验型更倾向于科学的更深层次的研究,例如研究某某基因对癌症是否有影响,如何影响,倘若揭示了以前没有提到过的机制那你一下子就出名了(前提是经的起验证)。3.问题的来源不同:对于临床型,问题的来源自然来自于具体的病例;对于科研型那研究的来源就多了,可以是项目,可以是由某篇论文的延伸,还可以来自于备受社会关注的临床问题。4.实验型人才做实验是越做越细,因为要往深了发展,而临床型人才是需要保持一定深度的,像液体渗透一样的方式发展。举个例子,研究皮肤,实验型首先先了解皮肤的基本结构,了解完之后例如突然对毛发感兴趣,然而不同部位的毛发它也不太一样,于是就选择了鼻毛或头发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再研究基因对毛发的影响,于是就一对一对基因的敲除找到那些基因......;但是临床医生除非锁定了特定的人群否则一般不会这么做,例如有一个40岁的女性来医院就诊,经诊断为乳腺癌,问家族史得知该女性的其中一个姐姐,一个妹妹,一个外婆都因乳腺癌去世,然后该医生建议她和她剩下的兄弟姐妹等等做遗传学方面的检查,于是发现了原来乳腺癌也是可以“遗传”的。临床医生一般不会像一个锥子那样钻着学,理由是单精通一点对诊断没有特别大的帮助。好了,以上说的都是我对临床型人才和科研型人才的一些理解,当然我还“年轻”感觉说的很”low”。如有不正请指出。我对“临床医生以发表论文数量里评职称”的观点:1.临床医生的服务对象是人,倘若以发表论文数量作为能否评职称的依据,有可能导致医生以提升职称为目的做研究,导致盲目选择研究课题、研究质量参差不齐。这些都是小事儿,因为你做的研究质量差人家看都不会看,而且质量差或者是没新意的研究在一些著名的期刊上都是刊登不上的,而有经验、有
这个需要看您医院评职文件上的要求,对期刊和收录网站有什么要求,需要核心期刊还是国家级或者是省级,需要先准备一下您的论文,再确定期刊。例如要求国家级知网收录,您就在知网查询到此期刊打杂志社的投稿电话,查稿老师会让社内编辑加您。这样您就不用怕加到代理了,代理的价格一般会比较贵。向编辑投稿就可以,希望可以帮到您欢迎追问。
对于从事医生职业的人来说,发表论文应该是很常见的,有些作者每年都需要发表几篇论文,但是也经常出现发表论文的情况,尤其是对于第一次投稿的作者来说,缺乏投稿的经验,很容易被一些人利用,缺乏独立辨别期刊的能力。淘淘论文网来给你科普一下发表的要求吧:一、首先确认稿件格式要求是否正确1. 文稿:来稿应反映管理领域的最新发展与水平,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条理清晰、题文相符、文字简明、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文章正文建议 宋体 五号;普刊一般不超过4000字,核心期刊一般不超过7000字。2.题目:力求简明、醒目、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建议宋体字体 二号字号。3.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顺序排列;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脚注在同页左下方,并附第一作者简介(含性别、出生年月、最高学历、职务、职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及E-mail,有著作发表的,请主要列出)。4.摘要:论著类文章应附300字左右摘要;英文摘要必须与中文标题与摘要内容相对应。5.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2-5个,应该在摘要下标引,以便读者索引。6.参考文献:将参考文献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编号,并用方括号标注在正文引用的右上角。参考文献应为正式出版物发表的作品,所引用文献务必与原文核实,内容、版本、卷期、页码、年份应准确无误,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7.著作权相关事宜:作者文责自负。8.文章严禁抄袭、冒名等违反著作权法相关规定,如有违反规定问责由作者自负,本刊保留以法律途径追究相关作者责任的权利。
你好,不知道你是评什么职称,我以前评职称的时候发省级,国家正规期刊就可以了,不过第一次发没有经验,钱财耽误了时间。所以你发表时候一定要找一个可信的地方发表。最好是朋友介绍的,如果没有的话,我推荐你我以前发表的一个地方,百度 百姓论文网 就可以了,最主要我拿到期刊了,比较诚信的。推荐给你 希望你发表成功。
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深圳医院的获奖人就是南方科技大学医院的裴国献院长个人二度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励。
深圳人。
邱晨,任深圳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院长,呼吸内科学科带头人。
1983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一直从事呼吸内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1999年在德国Bremerhaven中心医院进修呼吸重症监护。参与国家“十五”攻关课题一项、北京市科委攻关课题一项,先后承担广东省自然基金等省级课题四项、市级课题5项,作为分中心主要研究者参与多项国际和国内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
作为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磷酸肌醇3激酶和信息转导转录激活子6在支气管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 29: 688-93)等论文30多篇,参编专著5部(副主编3部,编委2部),获专利1项;每年举办多个国家、省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已招收博士生2名、硕士研究生13名。主要研究方向是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治疗、感染与抗感染。
扩展资料
学术成就:
1、参与国家“十五”攻关课题一项、北京市科委攻关课题一项,先后承担广东省自然基金等省级课题四项、市级课题5项
2、作为多项药物临床试验的分中心主要研究者
3、作为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
4、参编专著5部(副主编3部,编委2部)
5、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
6、每年举办多个国家、省市级继续教育项目 现任中国哮喘联盟控烟工作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考评委员会呼吸科内镜专业技术考评专家、暨南大学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呼吸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药学会呼吸用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老年病学会感染学组副组长、广东哮喘联盟常务委员、广东省甲型(H1N1)流感专家组成员、深圳市医学会常务理事、深圳市医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深圳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问,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深圳医院的获奖人是谁?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深圳医院的获奖人是深圳医院院长,这个著名的心血管专家,这个钟南山院士
周伯平长期耕耘于传染病学科研领域,研究成果丰硕,并致力于将理论成果应用于临床医学实践。近五年,他先后主持承担十一五科技部攻关项目、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市科研项目近20项;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13项;拥有国际专利1项。在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一篇论文在国际顶级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影响因子51.296;在中华牌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专著3部。2001年,周伯平走上第三人民医院院长的领导岗位。2002年,当时深圳市三院(原东湖医院)是深圳市卫生局指定唯一定点收治单位。经过三个多月的奋战,周伯平同志领导下的团队,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深圳神话”:无一例SARS住院病人死亡,无一名医务人员感染SARS病毒。作为深圳市传染病学界的领军人物,周伯平在国内外传染病学界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学术地位,学术成果丰硕,为推动我国传染病防控事业的发展及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作出重要贡献。
本文来源 “撤稿快讯” 官微
201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在 Molecular Therapy - Nucleic Acids (IF 8.886/Q2) 发表题为 “Long Non-coding RNA PVT1 Competitively Binds MicroRNA-424-5p to Regulate CARM1 in Radiosensitivity of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长链非编码RNA PVT1竞争性结合MicroRNA-424-5p调控CARM1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敏感性)的论文。
论文作者:第一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Dong Wang(音译 王东);通讯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科Yi Hu(音译 胡毅)。
本文自2019年正式发表后,有读者质疑本文S9A/C的细胞周期图疑似为手绘;S8A/B中的细胞图与多篇文章存在重叠。针对以上质疑,作者尚未做出回复。
本文于2022 年 5 月 19 日被撤回 。撤稿说明显示:
应 Molecular Therapy – Nucleic Acids 编辑的要求,本文已撤稿。
在与读者提出的造纸厂一起调查数据制造问题时,发现本文图 S8A 和 S8B 中以相同或更改方式复制图像的证据。 这种在没有适当归属的情况下重复使用(部分是歪曲)数据代表了对科学出版系统的严重滥用。 就撤稿事宜联系作者时,作者没有回应。
参考信息:
本文来源 “撤稿快讯” 官微
陈中伟(1929—2004),浙江宁波人,骨科专家,1954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工作,曾任该院骨科主任,副院长。
1963年首创世界首例断手臂再植成功,1978年又获断指再植成功。在国际上首创了“断手再植和断指再植”等六项新技术。由于他在断肢再植与显微外科领域的突出贡献,1963年获卫生部记大功一次,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1年获国务院国家科学大奖,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4年被求是基金和 *** 总理授予杰出科学家奖。
因在断肢再植领域的杰出成就,被国际医学界称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1999年获国际显微重建外科学会颁发的“千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