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论文发表本人作用或名次

论文发表本人作用或名次

发布时间:

论文发表本人作用或名次

对于大学生是否要写毕业论文的问题,曾经在教育界引起过不小的争论:总的来讲,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根据中国聚刊网严老师来看:一名认真求学的本科生、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2-3篇有一定创新性的学术论文,是很有必要的:这既是对自己学习生涯的总结,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对自己形成初步科研能力的一种尝试,对自己养成独立思考习惯一种努力。此外,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对自己还有很多实实在在的好处:1.对于保研、考研的同学来说,论文是其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对于打算保研的同学来说,发表学术论文是保研的前提条件。没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保研将是一句空话。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进入复试之后,导师非常看重学生的科研能力。因为导师最喜欢的学生就是科研型的学生,能够帮助自己做各种课题,成为自己研究工作的得力助手。所以,如果在本科、研究生阶段有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发表,将为自己进入硕士、博士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研究生复试中占尽优势。2.对于在校学习的同学来说,发表论文对自己在学校里的发展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现在的大学对于学生的评价存在很多机制:奖学金评选、优秀干部评选、党员评选、科研积极分子评选、社团活动优秀分子评选、实践活动评选等等,在这些评选过程中都存在一个量化评分的问题。如果发表了学术论文,在很多情况下,都会有不少的加分。毕竟高校是一个重知识,重学术的地方。大学里,靠着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论文加分,拿奖拿到手软。所以,想获奖的同学也可以用好这一机制。3.对于大多数毕业生来讲,发表一定量学术论文是拿到学位证的必要条件。发表论文关系到我们读大学的最终成果——学位证。很多大学明确规定,学分不够或者其他原因不能拿到学位证者,如果能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省级以上(含省级)学术性期刊发表论文一样颁发学位。硕士生、博士生要想顺利毕业,拿到文凭,发表规定级别的学术论文那是必须的。所以发表论文的重要性在此可见一斑。其实,大学生发表论文的好处,远远不止这些。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同学都要发表论文的需要,但是要么由于自己学历过低,论文没有期刊愿意刊载;要么找不到论文发表渠道;要么论文质量不高,被期刊社拒之门外。而中国聚刊网能为同学们提供绿色论文发表渠道,根据同学们的论文学科门类,量身打造论文发表计划,并为同学积极修改论文,提供各种有益的修改意见直至论文成功发表。同学们需要发表论文的加头像名称吧!

名称、类别、何时在何处出版或发表、获奖情况、收录检索及被引用情况、本人作用或名次2003.1-2007.12发表被SCI收录论文62篇;被SCI收录论文引用272次,其中SCI他引146次,自引126次。具体如下:[1] Yang YF, Wang HY, Liang YH, Zhao RY, Jiang QC, Effect of nickel addition on the exothermic reaction of titanium and boron carbide.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Volume: 22 Issue: 1 Pages: 169-174 Published: JAN ~2007 (通讯作者)[2] Wang HY, Jiang QC, Li XL, Wang JG In situ synthesis of TiC/Mg composites in molten magnesium Source: SCRIPTA MATERIALIA Volume: 48 Issue: 9 Pages: 1349-1354 Published: MAY ~2003 (通讯作者)(SCI他引18次、SCI自引18次)[3] Jiang QC, Li XL, Wang HY Fabrication of TiC particulate reinforced magnesium matrix composites Source: SCRIPTA MATERIALIA Volume: 48 ssue: 6 Pages: 713-717 Published: MAR 17 ~2003 (SCI他引17次、SCI自引14次)[4] Jiang QC, Xu CL, Wang HY, Wang JG, Yang YF, Estimation of the shifting distance of the eutectic point in hypereutectic Al-Si alloys by the lever rule. SCRIPTA MATERIALIA Volume: 56 Issue: 5 Pages: 329-332 Published: MAR ~2007[5] Jiang QC, Ma BX, Wang HY, Wang Y, Dong YP. Title: Fabrication of steel matrix composites locally reinforced with in situ TiB2-TiC particulates using self-propagating high-temperature synthesis reaction of Al-Ti-B4C system during casting COMPOSITES PART A-APPLIED SCIENCE AND MANUFACTURING Volume: 37 Issue: 1 Pages: 133-138 Published: ~2006 (SCI他引3次)[6] Xu CL, Wang HY, Liu C, Jiang QC. Growth of octahedral primary silicon in cast hypereutectic Al-Si alloys.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Volume: 291 Issue: 2 Pages: 540-547 Published: JUN 1 ~2006. (通讯作者)(SCI他引2次、SCI自引3次)[7] Qin QD, Zhao YG, Liu C, Zhou W, Jiang QC. Development of aluminium composites with in situ formed AlTiSi reinforcements through infiltratio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TRUCTURAL MATERIALS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 AND PROCESSING. Volume: 460 Pages: 604-610 Published: JUL 15 ~2007 (通讯作者)[8] Shen P, Zou BL, Jin SB, Jiang QC, Reaction mechanism in self-propagating high temperature synthesis of TiC-TiB2/Al composites from an Al-Ti-B4C system.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TRUCTURAL MATERIALS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 AND PROCESSING Volume: 454 Pages: 300-309 Published: APR 25 ~2007 (通讯作者)[9] Xu CL, Wang HY, Yang YF, Jiang QC. Effect of Al-P-Ti-TiC-Nd2O3 modifier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ypereutectic Al-20 wt. %Si alloy.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TRUCTURAL MATERIALS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 AND PROCESSING Volume: 452 Pages: 341-346 Published: APR 15 ~2007 (通讯作者)[10] Yang YF, Wang HY, Liang YH, Zhao RY, Jiang QC, Fabrication of steel matrix composites locally reinforced with different ratios of TiC/TiB2 particulates using SHS reactions of Ni-Ti-B4C and Ni-Ti-B4C-C systems during casting.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TRUCTURAL MATERIALS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 AND PROCESSING Volume: 445 Pages: 398-404 Published: FEB 15 ~2007 (通讯作者)[11] Xu CL, Jiang QC. Morphologies of primary silicon in hypereutectic Al-Si alloys with melt overheating temperature and cooling rate.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TRUCTURAL MATERIALS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 AND PROCESSING. Volume: 437 Issue: 2 Pages: 451-455 Published: NOV 15 ~2006 (通讯作者)(SCI他引2次)[12] Huang L, Wang HY, Qiu F, Jiang QC. Synthesis of dense ceramic particulate reinforced composites from Ni-Ti-C, Ni-Ti-B, Ni-Ti-B4C and Ni-Ti-C-B systems via the SHS reaction, arc melting and suction casting.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TRUCTURAL MATERIALS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 AND PROCESSING Volume: 422 Issue: 1-2 Pages: 309-315 Published: APR 25 ~2006. (通讯作者)(SCI自引1次)[13] Wang Y, Zhang ZQ, Wang HY, Ma BX, Jiang QC. Effect of Fe content in Fe-Ti-B system on fabricating TiB2 particulate locally reinforced steel matrix composite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TRUCTURAL MATERIALS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 AND PROCESSING Volume: 422 Issue: 1-2 Pages: 339-345 Published: APR 25 ~2006. (通讯作者)(SCI他引1次、SCI自引1次)[14] Xu CL, Wang HY, Qiu F, Yang YF, Jiang QC. Cooling rate and microstructure of rapidly solidified Al-20wt.% Si alloy.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TRUCTURAL MATERIALS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 AND PROCESSING Volume: 417 Issue: 1-2 Pages: 275-280 Published: FEB 15 ~2006. (通讯作者)(SCI他引1次、SCI自引3次)[15] Wang HY, Huang L, Jiang QC In situ synthesis of TiB2-TiC particulates locally reinforced medium carbon steel-matrix composites via the SHS reaction of Ni-Ti-B4C system during casting.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TRUCTURAL MATERIALS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 AND PROCESSING Volume: 407 Issue: 1-2 Pages: 98-104 Published: OCT 25 ~2005 (通讯作者)(SCI他引1次、SCI自引5次)[16] Jiang QC, Wang HY, Wang Y, Ma BX, Wang JG Modification of Mg2Si in Mg-Si alloys with yttrium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TRUCTURAL MATERIALS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 AND PROCESSING Volume: 392 Issue: 1-2 Pages: 130-135 Published: FEB 15 ~2005 (通讯作者)(SCI他引8次、SCI自引4次)[17] Jiang QC, Wang HY, Wang JG, Lu P, Wang Y, Ma B Effect of TiB2 particulate on partial remelting behavior of Mg-11Al-0.5Zn matrix composite Source: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TRUCTURAL MATERIALS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 AND PROCESSING Volume: 381 Issue: 1-2 Pages: 223-229 Published: SEP 15 ~2004 (通讯作者)(SCI他引2次、SCI自引3次)[18] Wang HY, Jiang QC, Zhao YQ, Zhao F, Ma BX, Wang Y Fabrication of TiB2 and TiB2-TiC particulates reinforced magnesium matrix composites Source: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TRUCTURAL MATERIALS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 AND PROCESSING Volume: 372 Issue: 1-2 Pages: 109-114 Published: MAY 15 ~2004 (通讯作者)(SCI他引12次、SCI自引12次)[19] Wang HY, Jiang QC, Ma BX, Wang Y, Zhao F Fabrication of steel matrix composite locally reinforced with in situ TiB2 particulate using self-propagating high-temperature synthesis reaction of Ni-Ti-B using system during casting Source: ADVANCED ENGINEERING MATERIALS Volume: 7 Issue: 1-2 Pages: 58-63 Published: JAN ~2005 (通讯作者)(SCI他引1次、SCI自引6次)[20] Jiang QC, Wang HY, Guan QF, Li XL Effect of the temperature of molten magnesium on the thermal explosion synthesis reaction of Al-Ti-C system for fabricating TiC/Mg composite Source: ADVANCED ENGINEERING MATERIALS Volume: 5 Issue: 10 Pages: 722-725 Published: OCT ~2003 (SCI他引5次、SCI自引1次)[21] Jiang QC, Wang HY, Zhao YG, Li XL Solid-state reaction behavior of Al-Ti-C powder mixture compacts 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 Volume: 40 Issue: 3 Pages: 521-527 Published: MAR 8 ~2005(SCI他引3次、SCI自引1次)[22] Wang HY, Jiang QC, Li XL, Wang JG, Guan QF, Liang HQ In situ synthesis of TiC from nanopowders in a molten magnesium alloy Source: 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 Volume: 38 Issue: 8 Pages: 1387-1392 Published: JUL 14 ~2003(通讯作者)(SCI他引3次、SCI自引2次)[23] Lin HQ, Wang JG, Wang HY, Jiang QC. Effect of predeformation on the globular grains in AZ91D alloy during strain induced melt activation (SIMA) process.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Volume: 431 Issue: 1-2 Pages: 141-147 Published: APR 4 ~2007 (通讯作者)[24] Xu CL, Jiang QC, Yang YF, Wang HY, Wang JG, Effect of Nd on primary silicon and eutectic silicon in hypereutectic Al-Si alloy.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Volume: 422 Issue: 1-2 Pages: L1-L4 Published: SEP 28 ~2006 (通讯作者)(SCI他引1次、SCI自引1次)[25] Wang Y, Wang HY, Ma BX, Xiu K, Jiang QC. Effect of Ti/B on fabricating TiB2p/AZ91 composites by employing a TiB2p/Al master alloy.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Volume: 422 Issue: 1-2 Pages: 178-183 Published: SEP 28 ~2006 (通讯作者)(SCI自引1次)[26] Xu CL, Wang HY, Yang YF, Wang HY, Jiang QC. Effect of La2O3 in the Al-P-Ti-TiC-La2O3 modifier on primary silicon in hypereutectic Al-Si alloys.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Volume: 421 Issue: 1-2 Pages: 128-132 Published: SEP 14 ~2006(通讯作者)(SCI自引1次)[27] Wang JG, Lu P, Wang HY, Liu JF, Jiang QC Semisolid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the predeformed AZ91D alloy during heat treatment. Source: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Volume: 395 Issue: 1-2 Pages: 108-112 Published: MAY 31 ~2005. (通讯作者)(SCI他引1次、SCI自引1次)[28] Wang HY, Jiang QC, Ma BX, Wang Y, Zhao F Reactive infiltration synthesis of TiB2-TiC particulates reinforced steel matrix composites.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Volume: 391 Issue: 1-2 Pages: 55-59 Published: APR 5 ~2005 (通讯作者)(SCI他引6次、SCI自引1次)[29] Zhao YG, Zhou W, Qin QD, Liang YH, Jiang QC Effect of pre-oxidation on the properties of aluminide coating layers formed on Ti alloys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Volume: 391 Issue: 1-2 Pages: 136-140 Published: APR 5 ~2005 (通讯作者)(SCI他引2次、SCI自引2次)[30] Wang HY, Jiang QC, Ma BX, Wang Y, Wang JG, Li JB Modification of Mg2Si in Mg-Si alloys with K2TiF6, KBF4 and KBF4+K2TiF6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Volume: 387 Issue: 1-2 Pages: 105-108 Published: JAN 25 ~2005 (通讯作者)(SCI他引5次、SCI自引2次)[31] Jiang QC, Wang HY, Ma BX, Wang Y, Zhao F Fabrication of B4C particulate reinforced magnesium matrix composite by powder metallurgy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Volume: 386 Issue: 1-2 Pages: 177-181 Published: JAN 11 ~2005(SCI他引8次、SCI自引1次)[32] Wang HY, Jiang QC, Zhao YG, Zhao F In situ synthesis of TiB2/Mg composite by self-propagating high-temperature synthesis reaction of the Al-Ti-B system in molten magnesium Source: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Volume: 379 Issue: 1-2 Pages: L4-L7 Published: OCT 6 ~2004 (通讯作者)(SCI他引3次、SCI自引1次)[33] Wang HY, Jiang QC, Li XL, Zhao F Effect of Al content on the self-propagating high-temperature synthesis reaction of Al-Ti-C system in molten magnesium Source: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Volume: 366 Issue: 1-2 Pages: L9-L12 Published: MAR 10 ~2004 (通讯作者)(SCI他引11次、SCI自引8次)[34] Zhang WN, Wang HY, Yin SQ, Jiang QC, Effect of Ti/C ratio on the SHS reaction of Cr-Ti-C system. MATERIALS LETTERS Volume: 61 Issue: 14-15 Pages: 3075-3078 Published: JUN ~2007 (通讯作者)[35] Wang Y, Wang HY, Xiu K, Wang HY, Jiang QC. Fabrication of TiB2 particulate reinforced magnesium matrix composites by two-step processing method. MATERIALS LETTERS Volume: 60 Issue: 12 Pages: 1533-1537 Published: JUN ~2006. (通讯作者)(SCI他引3次、SCI自引1次)[36] Jiang QC, Zhao F, Wang HY, Zhang ZQ In situ TiC-reinforced steel composite fabricated via self-propagating high-temperature synthesis of Ni-Ti-C system MATERIALS LETTERS Volume: 59 Issue: 16 Pages: 2043-2047 Published: JUL ~2005(SCI他引5次、SCI自引2次)[37] Jiang QC, Xu CL, Lu M, Wang HY Effect of new Al-P-Ti-TiC-Y modifier on primary silicon in hypereutectic Al-Si alloys Source: MATERIALS LETTERS Volume: 59 Issue: 6 Pages: 624-628 Published: MAR ~2005 (SCI他引1次、SCI自引5次)[38] Wang JG, Lu P, Wang HY, Jiang QC Effect of predeformation on the semisolid microstructure of Mg-9Al-0.6Zn alloy. MATERIALS LETTERS Volume: 58 Issue: 30 Pages: 3852-3856 Published: DEC ~2004 (通讯作者)(SCI他引3次、SCI自引2次)[39] Wang HY, Jiang QC, Wang Y, Ma BX, Zhao F Fabrication of TiB2 particulate reinforced magnesium matrix composites by powder metallurgy Source: MATERIALS LETTERS Volume: 58 Issue: 27-28 Pages: 3509-3513 Published: NOV ~2004(通讯作者)(SCI他引3次、SCI自引4次)[40] Zhao YG, Qin QD, Zhao YQ, Liang YH, Jiang QC In situ Mg2Si/Al-Si composite modified by K2TiF6 MATERIALS LETTERS Volume: 58 Issue: 16 Pages: 2192-2194 Published: JUN ~2004 (通讯作者)(SCI他引1次、SCI自引5次)[41] Jiang QC, Wang HY, Wang JG, Guan QF, Xu CL Fabrication of TiCp/Mg composites by the thermal explosion synthesis reaction in molten magnesium Source: MATERIALS LETTERS Volume: 57 Issue: 16-17 Pages: 2580-2583 Published: MAY ~2003(SCI他引6次、SCI自引7次)[42] Zou BL, Shen P, Jiang QC, Reaction synthesis of TiC-TiB2/Al composites from an Al-Ti-B4C system.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Volume: 42 Issue: 24 Pages: 9927-9933 Published: DEC ~2007 (通讯作者)[43] Zhang ZQ, Shen P, Wang Y, Dong YP, Jiang QC, Fabrication of TiC and TiB2 locally reinforced steel matrix composites using a Fe-Ti-B4C-C system by an SHS-casting route.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Volume: 42 Issue: 19 Pages: 8350-8356 Published: OCT ~2007 (通讯作者)[44] Xu CL, Yang YF, Wang HY, Jiang QC, Effects of modification and heat-treatment on the abrasive wear behavior of hypereutectic Al-Si alloys.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Volume: 42 Issue: 15 Pages: 6331-6338 Published: AUG ~2007(通讯作者)[45] Xiu K, Wang HY, Sui HL, Wang Y, Xu CL, Wang JG, Jiang QC. The sliding wear behavior of TiCp/AZ91 magnesium matrix composites.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Volume: 41 Issue: 21 Pages: 7052-7058 Published: NOV ~2006 (通讯作者)[46] Xiu K, Jiang QC, Ma BX, Wang Y, Sui HL, Shang EY. Fabrication of TiCp/Mg composites by powder metallurgy.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Volume: 41 Issue: 5 Pages: 1663-1666 Published: MAR ~2006(通讯作者)[47] Lu P, Wang JG, Liu JF, Jiang QC Effect of La2O3 addition on the microstructure of partially remelted Mg-9Al-1Zn alloy.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Volume: 40 Issue: 24 Pages: 6429-6432 Published: DEC ~2005 (通讯作者)[48] Ma BX, Wang HY, Wang Y, Jiang QC Fabrication of (TiB2-TiC)(p)/AZ91 magnesium matrix hybrid composite Source: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Volume: 40 Issue: 17 Pages: 4501-4504 Published: SEP ~2005(通讯作者)(SCI他引1次)[49] Wang HY, Zhao F, Jiang QC, Wang Y, Ma BX Effect of Mg addition on the self-propagating high temperature synthesis reaction in Al-Ti-C system Source: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Volume: 40 Issue: 5 Pages: 1255-1257 Published: MAR ~2005 (通讯作者)[50] Guan QF, Wang HY, Li XL, Jiang QC Effect of compact density on the fabrication of in situ Mg-TiC composites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Volume: 39 Issue: 16-17 Pages: 5569-5572 Published: AUG-SEP ~2004 (通讯作者)[51] Li SL, Wang HY, Guan QL, Jiang QC. In situ synthesis of Ti5Si3 intermetallic particulate locally reinforced medium carbon steel-matrix composite via the SHS reaction of Fe-Ti-Si system during casting. ISIJ INTERNATIONAL Volume: 47 Issue: 1 Pages: 172-177 Published: ~2007(通讯作者)[52] Jiang QC, Wang Y, Wang HY, Ma BX, Zhang ZQ In situ synthesis of TiB2 particulate locally reinforced steel matrix composite by the self-propagating high-temperature synthesis reaction of Al-Fe-Ti-B system during casting Source: ISIJ INTERNATIONAL Volume: 44 Issue: 11 Pages: 1847-1851 Published: ~2004 (SCI他引1次、SCI自引3次)[53] Jiang QC, Liang HQ, Sui HL Effect of Y-Ce complex modification on thermal fatigue behavior of high Cr cast hot working die steels Source: ISIJ INTERNATIONAL Volume: 44 Issue: 10 Pages: 1762-1766 Published: ~2004[54] Jiang QC, Sui HL, Guan QF Thermal fatigue behavior of new type high-Cr cast hot work die steel Source: ISIJ INTERNATIONAL Volume: 44 Issue: 6 Pages: 1103-1107 Published: ~2004[55] Guan QF, Jiang QC, Fang JR, Jiang H Microstructures and thermal fatigue behavior of Cr-Ni-Mo hot work die steel modified by rare earth Source: ISIJ INTERNATIONAL Volume: 43 Issue: 5 Pages: 784-789 Published: ~2003 (通讯作者)(SCI他引2次、SCI自引4次)[56] 崔向红,王树奇,姜启川,洪扁,“4Cr3Mo2NiV铸造热锻模具钢的高温磨损机理”,金属学报, Volume: 41 Issue: 10 Pages: 1116-1120 Published: OCT ~2005 (通讯作者,SCI检索)[57] Cui XH, Wang SQ, Jiang QC, Chen KM. Research on thermal wear of cast hot forging die steel modified by rare earths. JOURNAL OF RARE EARTHS. Volume: 25 Issue: 1 Pages: 88-92 Published: FEB ~2007 (通讯作者)[58] Guan QF, Fang JR, Jiang QC, Wang SQ Effect of rare earth composite modification on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a new cast hot-work die steel Source: JOURNAL OF RARE EARTHS Volume: 21 Issue: 3 Pages: 368-371 Published: JUN ~2003(通讯作者)(SCI他引4次)[59] Zou BL, Shen P, Jiang QC, Thermal explosion synthesis of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reinforced with TiC-TiB2 ceramic particulates.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Volume: 17 Special Issue: Part A Sp. Iss. 1 Pages: S314-S317 NOV ~2007. (通讯作者)[60] Zhao WG, Jiang QC, Wang JG, Li Y, Hou JQ, Effect of second phase precipitation behavior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asting Al-Cu alloys. Source: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Volume: 17 Special Issue: Part A Sp. Iss. 1 Pages: S330-S335 Published: NOV ~2007 (通讯作者)[61] Zheng N, Wang HY, Zhao F, Gu ZH, Li D, Jiang QC, Modification of primary Mg2Si in Mg-5Si alloys with Y2O3.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Volume: 17 Special Issue: Part A Sp. Iss. 1 Pages: S440-S443 Published: NOV ~2007 (通讯作者)[62] Yang YF, Xu CL, Wang HY, Liu C, Jiang QC. Effect of Y2O3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ypereutectic Al-20%Si alloy.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Volume: 16 Special Issue: Sp. Iss. 3 Pages: S1332-S1335 Published: DEC ~2006(通讯作者)

名称、类别、何时在何处出版或发表、获奖情况、收录检索及被引用情况、本人作用或名次序号 名称 类别 时间 发表刊物 刊物类别 名次 检索情况1 CH-85 FMS故障分析及可靠性改进 论文 2003.04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核心 第一作者(导师:苏建;学生:张立斌) EI2 车辆综合性能网络化虚拟仪器测试系统 论文 2006.09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核心 第一作者(导师:苏建;学生:翟乃斌) EI3 汽车主销内倾测量精度分析及校准仪器 论文 2007.03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核心 第一作者(导师:苏建;学生:徐观) EI4 Contrast research on the calibrating methods for kingpin obliquity measurement four wheel alignment apparatus 论文 2006.12 仪器仪表学报 中文核心EI 第一作者(导师:苏建;学生:徐观) EI5 基于图像畸变矫正的摄像机标定方法 论文 2007.3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核心 第一作者(导师:苏建;学生:林慧英) EI6 基于Cosmosworks的四轮定位仪检定平台跌落试验的仿真分析 论文 2007.08 振动与冲击 EI核心 第一作者(导师:苏建;学生:徐观) EI7 汽车主销后倾角测量模型误差分析及检定机理 论文 2007.11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核心 第一作者(导师:苏建;学生:徐观) EI8 利用计算机视觉检测汽车车轮定位参数 论文 2003.04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核心 张立斌、苏建 EI9 汽车车轮定位参数快速检测的建模研究 论文 2003.06 公路交通科技 中文核心 第一作者(导师:苏建;学生:张立斌)10 双燃料车载锅炉热油清蜡车运营经济性分析 论文 2005.04 技术经济 中文核心 第一作者(导师:苏建;学生:刘玉梅)11 虚拟仪器技术在汽车性能测试中的应用 论文 2005.04 中国公路学报 中文核心 第一作者(导师:苏建;学生:刘玉梅)12 汽车传动系松旷间隙自动化检测方法研究 论文 2005.09 公路交通科技 中文核心 第一作者(导师:苏建;学生:刘玉梅)13 现场总线技术在汽车检测线上的应用 论文 2006.02 公路交通科技 中文核心 第一作者(导师:苏建;学生:千承辉)14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汽车整车尺寸测量系统 论文 2006.03 交通与计算机 中文核心 第一作者(导师:苏建;学生:翟乃斌)15 基于CAN总线的汽车检测技术研究 论文 2006.06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中文核心 第一作者(导师:苏建;学生:千承辉)16 汽车ASR台架检测方法研究 论文 2006.05 交通与计算机 中文核心 第一作者(导师:苏建;学生:陈友谊)17 汽车悬架性能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研究 论文 2006.09 公路交通科技 中文核心 第一作者(导师:苏建;学生:刘玉梅)18 四轮定位仪检定装置三维虚拟设计及仿真 论文 2007.01 煤矿机械 中文核心 第一作者19 基于CAN总线的汽车ABS检测系统研究 论文 2007.03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中文核心 第一作者(导师:苏建;学生:千承辉)20 汽车ABS台架检测方法研究 论文 2007.03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文核心 第一作者(导师:苏建;学生:陈友谊)21 基于不变矩的机器视觉车辆类型识别技术 论文 2007.04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中文核心 第一作者(导师:苏建;学生:翟乃斌)22 汽车整车尺寸机器视觉测量系统的研究 论文 2007.04 公路交通科技 中文核心 第一作者23 汽车四轮定位仪转角盘检定方法的研究 论文 2007(4)28卷第4期P823-825 仪器仪表学报 中文核心 第一作者(导师:苏建;学生:徐观)24 汽车滚筒试验台防车轮横摆机的研究 论文 2007.04 2007(4)28卷第4期P826-828 仪器仪表学报 中文核心 第一作者(导师:苏建;学生:徐观)25 基于Solidworks平台的四轮定位仪检定装置三维动画仿真 论文 2007.5 机械设计与制造 中文核心 第一作者26 基于新型检定装置的四轮定位仪主销倾角校准技术 论文 2007.6 工具技术 中文核心 第一作者(导师:苏建;学生:徐观)27 汽车四轮定位仪检定技术的研究 论文 2007.8 计量技术 科技类核心 第一作者(导师:苏建;学生:徐观)28 汽车车轮侧滑检测与诊断专家系统 论文 2003.9 长安大学学报 中文核心 潘洪达、苏建、林慧英29 汽车轮毂轴承及主销松旷间隙自动化检测方法探讨 论文 2003.9 汽车技术 中文核心 潘洪达、苏建、王建强、张晓龙、郭克友、林慧英30 STUDY OF MACHINING PROCESS MONITORING OF FMS BASED ON TIME SERIES ANALYSIS 论文 2004.5 机械工程学报 中文核心 张立斌、苏建31 基于虚拟仪器的CH-85 FMS集成化监测系统技术研究 论文 2004.10 中国机械工程 中文核心 张立斌、苏建32 车轮定位参数快速检测新方法研究 论文 2005.10 汽车技术 中文核心 张立斌、苏建33 基于模糊控制器的整车ABS检测试验台技术研究 论文 2006.06 汽车技术 中文核心 周茹波、苏建、张立斌、杨运生34 基于虚拟仪器及分布模型的预维修技术研究 论文 2006.07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中文核心 张立斌、苏建35 半挂车承载轴偏斜角对车辆行驶性能影响及检测方法研究 论文 2007.05 公路交通科技 中文核心 刘元鹏、苏建、龚睿、刘凤勇36 图像测量技术在汽车轴距差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论文 2003.04 中国公路学报 中文核心 潘洪达、陈熔、苏建、詹东华

论文的话是独立署名,字数3000字以上,中级1篇,高级2篇。著作需要是公开发表的,只要有署名,就可等同2篇论文。如果是软件申报,排名写01/01就行。手写的话论文就是独立署名,著作可以是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参与之类的。希望能帮助你,我也正申报职称呢。

发表论文作者名次

1. 论文署名第一的就是第一作者,署第二第三的就是第二第三作者。一般看你的文章份量,如果份量足,可以署多个作者。国外一个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文章可以挂100人。

2. 文章一般还有一个通讯作者,是指文章的所有权人和指导者。还有的有一个通信作者,指是的联系人。

3. 这个也可以由双方商量来确定排名,如果没有约定,一般是排在前面的为第一作者,排在第二名的为第二作者,余此类推。

扩展资料

发表论文,一般作者个数不限,但通常不多余6人。一般说来,排名第一就是第一作者,排名第二就是第而作者,排名第三就是第三作者,所以一般都写1个。但可以采用附注的方法,就是在作者的名字上加个标注,然后说明共同第二作者、共同第三作者的,常常共同的情况不多余2人;但这种情况不多见,一般出版方、会议组织方也不允许这样。

中级职称,应该是要求第一作者,很多职称评定都是要求参评的人员发表的文章必须是独作或者是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甚至第三作者的话,评审效果是很差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第一作者

期刊论文发表的作者顺序有什么讲究吗?论文发表对职称评定,学生毕业都是有帮助的,而大多数论文也不是一个人完成的,因此这就涉及到了论文发表作者顺序的问题,在论文上署名,也就代表了作者的身份,拥有文章的著作权,而且作者的位置排名先后对评职也是有影响的,第一作者的认可度就比第二作者认可度要高一些,本来根据作者对论文的贡献程度进行署名是简单的事情,但是也会产生一些利益纠纷,为此我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下论文作者署名规则。 首先我要说是,具有论文署名资格的作者应该具备相应的条件,比如参与论文的实际构思和设计;必须承担部分实验研究工作;而且参与论文的起草和修订;同意论文的发表并愿意承担由此带来的责任和义务。而关于论文作者排序问题,主要矛盾在于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确定。一般说来第一作者一般是对文章贡献最大的研究人员;通讯作者一般指整个课题的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等。 其次在参与研究人员较多的论文中可能出现两个或多人及单位合作的现象,这就产生了共同一作及共同通讯的情况,也是比较容易产生矛盾的,我介绍,国内的一些北大核心,南大核心刊物很多是不接收研究生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因此很多高校研究生会让自己的导师做第一作者,自己则是第二作者,这也是常见的情况,而在国外期刊上也会出现共同一作的情况,其贡献和作用是不分彼此的。 最后我也在这里强调,大家在开始准备自己的论文之前,就应该将论文作者顺序问题谈妥,约定好谁是第一作者,谁是第二作者,这样也可以避免产生纠纷,如果是评正高职称,那么也建议大家安排第一作者的位置,如果是副高,或者是中级职称,那么第二作者也是可以用的,不过最好还是有一篇文章自己是第一作者或者是独立作者,这样评职胜算才能更大一些,详情也可以咨询月期刊的在线老师。 论文署名第几作者有用,主要应先看单位的要求,如果单位没有特殊要求那么就要结合大家的实际需求,如果自己用来评职称或毕业拿学位的论文,自己应尽量要是第一作者,或者是与另一个人同时做第一作者。如果参与论文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学术成果数量,那么第二、三作者都可以。月期刊我也接触过一些发表论文的作者,他们多是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论文。

重要,这个涉及到利益分配的问题。排在最后的一般是通讯作者,基本上是导师。剩下来的位置有用的就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即使排在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的人是被列为共同第一作者,排在第二、第三的人也只能说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而排在第一的人可以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申请基金、课题,基本上是看重排在第一位置的文章数量和影响因子,除非发影响因子十多分及以上的,那么第二、第三也可以有点用。

第一作者、作者排名和通讯作者

作者署名代表著作权,能够宣示自己的学术成果。在职称晋升、科研基金申请、求职和人才称号评定等方面,作者排名是最关键的评价指标之一。

很多高校在资格评定时看重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论著。由于作者署名与学术声誉和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科研人员对作者排名格外关注。

按照排列顺序,作者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作者等。按照分类,作者分为普通作者和通讯作者。通讯作者又称通信作者,因为这种作者负责回复来信。

论文作者排列注意

作者排列顺序分为姓氏英文字母排序法、首末作者排位法、贡献排位法三种。姓氏英文字母排序法用于无法区分每个作者的贡献程度的情形,在署名处注明按照姓名字母排序。这种方法虽确有运用,但不被学术界提倡。

首末作者排位法是指学生或团队成员做第一作者,导师或课题负责人做最末位作者,其余有贡献的人员居中排列。这种方法虽然曾在某些国家或某些领域形成过约定俗成的共识,但目前这种共识不复存在。

发表论文本人起何作用

可以体现自己的学历,文字功底。

大学生发表论文当然有用啦。

1.可以评奖学金。

在很多学校的学生手册上都会看到这样一句话“本科生在校期间发表的以本校为单位的论文,可以加分!”且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加分的权重还挺高的,给你加分的同时学校也会根据发表的论文,为你评奖学金。

2.大学生创新项目获得专利。

现在大学生创新项目已经成为了各个大学普遍在本科生阶段要开展一项工作,而创新项目的结项,通常是必须以学术论文形式在正规学术期刊上发表,有些要求上知网。当大学生创业新项目申请专利时,发表论文可以作为依据。

3.保研要求。

高校保研都会要求大学生们发表的论文,且对期刊也都会有要求,一般普刊即可,高端学校会要要求严些,要求有核心,但核心要更早准备,要和导师一块参与科研项目。普刊也要提前,一般要提前半年就最好准备好,这样可选的期刊比较多,可以选到比较专业的期刊。同时,考研面试的时候也可以带发表的论文去,一定程度上能加印象分。

4.出国需要。

论文是其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发表论文不但可以获得考研加分,还可以作为出国、各项评优的依据。

5. 就业简历加分。

准备就业的同学,发表的论文可以给简历加具有竞争项。公司人事会根据发表的论文直接判定大学生具备的优势能力,发表论文的同学可以说是为求职简历锦上添花,让自己脱颖而出。

对于大学生是否要写毕业论文的问题,曾经在教育界引起过不小的争论:总的来讲,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根据本人在高校求学、工作近10年的经历来看:一名认真求学的本科生、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2-3篇有一定创新性的学术论文,是很有必要的:这既是对自己学习生涯的总结,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对自己形成初步科研能力的一种尝试,对自己养成独立思考习惯一种努力。此外,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对自己还有很多实实在在的好处:1.对于保研、考研的同学来说,论文是其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对于打算保研的同学来说,发表学术论文是保研的前提条件。没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保研将是一句空话。笔者有一位师兄在本科学习阶段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最后轻松保研中国人民大学!读研期间又发表高质量CSSCI论文若干,出版专著一部,最终又成功保送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进入复试之后,导师非常看重学生的科研能力。因为导师最喜欢的学生就是科研型的学生,能够帮助自己做各种课题,成为自己研究工作的得力助手。所以,如果在本科、研究生阶段有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发表,将为自己进入硕士、博士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研究生复试中占尽优势。2.对于准备就业的同学来说,论文是其增加就业竞争力的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有人认为,现在就业比拼的是就业能力。但是,就业能力怎么体现呢?作为一名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最能体现自己的就业能力的,恐怕还是自己的专业知识。平时的考试成绩固然重要,但是现在的高校期末考试是怎么一回事,相信大学生们心里也有谱:考前半个月拼命背背书,考后半个小时全部忘光光。用人单位对考试成绩其实不是太看重了,关键是看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而学术论文则恰恰是一个学术创新能力的最直接的体现。发表论文的同学跟那些两手空空的同学相比,优势是不言而喻的。3.对于打算出国的同学来说,发表学术论文有利于自己申请到更好的学校。出国留学目前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国外的高校也是良莠不齐的。如果没有申请到一流的大学,回国后还是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而国外的大学教育不比国内“填鸭式”的灌输教育,其特别看重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勇敢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发表一定量的学术论文,可以证明自己是具有以上能力的!国外的教授也很乐意培养具有研究能力的学生。所以,无论是为取得外国教授的好感也好,还是为申请到一流的学校也好,发表论文其实就是一种高额回报的智力投资,你还犹豫什么呢?4.对于在校学习的同学来说,发表论文对自己在学校里的发展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现在的大学对于学生的评价存在很多机制:奖学金评选、优秀干部评选、党员评选、科研积极分子评选、社团活动优秀分子评选、实践活动评选等等,在这些评选过程中都存在一个量化评分的问题。如果发表了学术论文,在很多情况下,都会有不少的加分。毕竟高校是一个重知识,重学术的地方。笔者的一名学生,平时爱写论文,也发表了不少论文,结果在各种评选中,只要其把论文一亮,他的分数都是最高的。大学里,靠着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论文加分,拿奖拿到手软。所以,想获奖的同学也可以用好这一机制。5.对于大多数毕业生来讲,发表一定量学术论文是拿到学位证的必要条件。发表论文关系到我们读大学的最终成果——学位证。很多大学明确规定,学分不够或者其他原因不能拿到学位证者,如果能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省级以上(含省级)学术性期刊发表论文一样颁发学位。硕士生、博士生要想顺利毕业,拿到文凭,发表规定级别的学术论文那是必须的。所以发表论文的重要性在此可见一斑。其实,大学生发表论文的好处,远远不止这些。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同学都要发表论文的需要,但是要么由于自己学历过低,论文没有期刊愿意刊载;要么找不到论文发表渠道;要么论文质量不高,被期刊社拒之门外。而松林学术传媒却能为同学们提供绿色论文发表渠道,根据同学们的论文学科门类,量身打造论文发表计划,并为同学积极修改论文,提供各种有益的修改意见直至论文成功发表。

刊大师:为作者投发学术期刊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你知道对于打算出国留学的同学来说,发表学术论文有什么好处吗?快点进来看看吧!(侵、私、删)

发表论文本人位次

第一作者为作者本人,后面可以加几个2,3作者。也可以将导师的名字挂在第2作者上。这个事情,请不要自己做主张,挂导师名字,必须先咨询其本人意见为好。我们曾有作者要求我们开证明,说其文章挂了导师的名字是误刊,并未实现征得导师同意。一般,文章如果确实写得好,有水平,导师是愿意挂名上去的。如果文章实在一般,挂了导师名,会有损导师形象。——山东期刊采编中心(百度搜索一下)

1. 论文署名第一的就是第一作者,署第二第三的就是第二第三作者。一般看你的文章份量,如果份量足,可以署多个作者。国外一个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文章可以挂100人。

2. 文章一般还有一个通讯作者,是指文章的所有权人和指导者。还有的有一个通信作者,指是的联系人。

3. 这个也可以由双方商量来确定排名,如果没有约定,一般是排在前面的为第一作者,排在第二名的为第二作者,余此类推。

扩展资料

发表论文,一般作者个数不限,但通常不多余6人。一般说来,排名第一就是第一作者,排名第二就是第而作者,排名第三就是第三作者,所以一般都写1个。但可以采用附注的方法,就是在作者的名字上加个标注,然后说明共同第二作者、共同第三作者的,常常共同的情况不多余2人;但这种情况不多见,一般出版方、会议组织方也不允许这样。

中级职称,应该是要求第一作者,很多职称评定都是要求参评的人员发表的文章必须是独作或者是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甚至第三作者的话,评审效果是很差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第一作者

1)高校平均位次是指中国高校排名指标的平均位次。2)高校最高位次是指中国高校排名指标的最高位次。3)2015中国高校平均位次排名指标由杰出校友、高端学术成果、杰出师资、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等高端办学指标构成。其中,杰出校友包括杰出政界、学界、商界和公益慈善界等领域的杰出和优秀人才;高端学术成果包括世界级奖励、国际高水平论文、国家省部级科技和哲学社科奖励等;杰出师资是指获世界和国家各类奖励和荣誉等的教师。社会影响力包括校友捐赠、媒体影响力和高考录取提档分数排名;国际影响力包括国际排名、政要访问、国际化师资、生人数等。

一般主要写作人列第一作者,其他按贡献大小依次列为二,三,四等等

发表论文的作者名次

第一作者、作者排名和通讯作者

作者署名代表著作权,能够宣示自己的学术成果。在职称晋升、科研基金申请、求职和人才称号评定等方面,作者排名是最关键的评价指标之一。

很多高校在资格评定时看重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论著。由于作者署名与学术声誉和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科研人员对作者排名格外关注。

按照排列顺序,作者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作者等。按照分类,作者分为普通作者和通讯作者。通讯作者又称通信作者,因为这种作者负责回复来信。

论文作者排列注意

作者排列顺序分为姓氏英文字母排序法、首末作者排位法、贡献排位法三种。姓氏英文字母排序法用于无法区分每个作者的贡献程度的情形,在署名处注明按照姓名字母排序。这种方法虽确有运用,但不被学术界提倡。

首末作者排位法是指学生或团队成员做第一作者,导师或课题负责人做最末位作者,其余有贡献的人员居中排列。这种方法虽然曾在某些国家或某些领域形成过约定俗成的共识,但目前这种共识不复存在。

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字体要求: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4、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宋体。

5、关键词4号宋体,内容为小4号宋体。

6、目录另起页,3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仿宋,并列出页码。

7、正文文字另起页,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1.25倍行距。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论文格式

第三作者一个发表的期刊论文可以有三个有效作者一般第一作者都是做这的这个实验或发表的设计的主要人第二作者可以是参与的人 也对这个文章里的内容做出贡献第一作者有这个文章的版权拥有的权利 第二作者没有评职称,一般文科的第二作者没多大用,但理科的第二作者是有用的。要看单位的职称评定文件,或者所在省份的职称文件

重要,这个涉及到利益分配的问题。排在最后的一般是通讯作者,基本上是导师。剩下来的位置有用的就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即使排在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的人是被列为共同第一作者,排在第二、第三的人也只能说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而排在第一的人可以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申请基金、课题,基本上是看重排在第一位置的文章数量和影响因子,除非发影响因子十多分及以上的,那么第二、第三也可以有点用。

  • 索引序列
  • 论文发表本人作用或名次
  • 发表论文作者名次
  • 发表论文本人起何作用
  • 发表论文本人位次
  • 发表论文的作者名次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