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中学生学习论文发表刊物

中学生学习论文发表刊物

发布时间:

中学生学习论文发表刊物

学生还是老师写的

中学生可以提稿的刊物很多,只要公开发行,公开征稿的都可以进行投稿。例如:《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与考试》《咬文嚼字》《中学生语文报》《青年文摘》《中华活页文选》

数学是教育当中三大学科之一,数学教师发表数学论文在晋升职称时是必备得的条件之一,发表数学教育论文普刊针对数学教育得的期刊有60多种,教育综合类期刊也可以是数学教师参考得的方向之一。 教学数学论文发表刊物:《初中数学教与学》本刊物由扬州大学主办得的教学研究刊物,它以“初等数学教与学得的研究”为特色,最大限度地贴近中学数学教学实际,反映广大师生在初等数学教与学过程中总结得的新观点、新体会和新经验,文风朴实,介绍“用得上得的教育理论,学得会得的解题技巧”,服务教学。 教学数学论文发表刊物:《大学数学》本刊物是经科技部批准,由教育部主管,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主办得的全国性以教学为主得的数学sci期刊。读者对象是各类大专院校师生,数学工作者。 教学数学论文发表刊物:《高等数学研究》本刊物配合大学教学教育,研究和阐发高等数学得的理论、方法及应用,以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增强大学生数学素养为宗旨,为培养高质量得的科技人才服务。主要读者对象为大学生,大学和中等学校数学教师,其他科技人员和数学爱好者。设置众多栏目,具有学术与科普兼顾,数学研究与教育研究相结合,最为贴近广大师生得的特色。 教学数学论文发表刊物:《小学数学教育》本刊物创办以来,密切配合基础教育得的中心工作和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得的研究课题,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得的经验,对提高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得的推动作用,受到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教研员得的欢迎。为了在实施数学新课程中帮助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更好地理解《数学课程标准》,了解新得的课程标准教材,刊登关于《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学习体会及数学课程标准教材介绍、使用过程中得的经验体会、优秀案例评析等方面得的文章,以使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更地理解数学新课程,实施数学新课程。          教学数学sci论文发表刊物:《数学研究》本刊物为综合性数学刊物,其宗旨是推进数学科学研究,及时报道数学理论成果与应用数学成果,主要刊载有关数学得的创造性论文,研究简报等。读者对象为数学工作者,大专院校数学教师,理工科研究生,数学科学各专业高年级学生,有关科技工作者以及数学爱好者。

《萌芽》这可是在中国最受中学生欢迎的杂志哦,这是《萌芽》的投稿方式:1.纸张稿邮局投寄:邮寄地址:上海市巨鹿路675号萌芽杂志社,邮编200040。请在信封上标明稿件体裁(小说、散文、纪实、长篇四类选其一)以及所投栏目。2.网上投稿:投稿邮箱: 。请务必在邮件主题一栏里注明“投稿”字样,同时标明稿件体裁(小说、散文、纪实、长篇四类选其一),如有明确的投稿栏目,也请在标题栏内注明,以便于系统自动识别分类。3.因为投稿邮箱存在难以预料的不稳定性,因此如果一旦遇有网上投稿障碍,还请作者及时以纸张稿邮局投寄。 还可以投《创新作文》《课堂内外》等杂志,这些杂志都挺受中学生的欢迎哦,祝你好运吧!加油!

大学生学习论文发表刊物

大学生论文投稿的比较好的期刊如下:

1、意林杂志,是中国目前有影响力的杂志之一,意林的内容风格现实温暖,通常用一些故事和生活经历来吸引读者,在价值观的宣传上,意林强调励志和人文关怀。

2、读者杂志,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读者杂志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

3、青年文摘杂志,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主办,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青年杂志,青年文摘杂志是一本以青少年为核心读者群的文摘类综合刊物。

投稿论文的好处:

1、首先就是在评职称的时候需要去发表论文,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发表论文之后才能够去评职称,这也是最普遍的一种方式。

2、研究生毕业也需要发表论文,只有发表论文才能够完成学业,还有博士生都需要发表论文才可以。

3、医护人员,教师,还有科研院的一些工作人员企业员工等等,晋升高一级的职称都必须要通过发表期刊才能够完成,这也是一个必须要有的参考指标。

4、还有申报基金以及开新课题进行教育研究科技研究,等等很多的项目在开设之前都是需要去发表论文的。

省级期刊省级期刊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国家级期刊国家级期刊指由国家部委、全国性团体、组织、机关、学术机构主办的刊物。核心期刊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凡是这些来源期刊目录里有的刊物均可认为核心期刊,包括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可以在知网、维普这些权威网站上寻找一些正规合法的期刊,然后通过:邮箱进行投稿、审阅以及文章的修订、获取审核结果、录用、汇相关费用、排版出刊等流程后,就完成论文发表了。如果你是学生,最好是请周围的指导老师给一些建议,帮你确认一下你需要发表哪一类、哪一级别的期刊;如果你是教师,需要到学校科研处、师资办等相关部门咨询一下针对于评职需要刊发到哪一级别哪一类的杂志对你有利。大学生如何在期刊上发表论文呢?发表论文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很有帮助的,包括在校评优甚至是出国都是有帮助的。近期,有许多大学生咨询小编有关于论文发表的问题,大部分大学生会面临一些问题比如说发表论文没有资金凑合的找个普通的出版社、不明白论文发表的期刊是真是假、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期刊等,可能想要发表论文的大学生都是有同感的。接下来,小编说几个注意的问题供大家参考。在选择期刊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的选择,要选择合法的正规的期刊不要了,虽然学生期经济不是很充裕但是也得问清学校相关部门一些关于论文要求,因为期刊分级别的分为普刊、核心期刊,普刊包括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普刊简单的说就是普通的期刊涉及范围较广,作者选择这个的居多。而核心期刊属于学术性的期刊,一般的科研机构的人员评职称需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或者多篇的文章,核心期刊较难投稿相比起来还是普刊容易些。期刊要选择合法的正规的期刊,如何辩解其真伪呢?正规的期刊都有主管单位、主板单位、国际标准刊号、国内统一刊号,正规的一般都是被知网、维普这些知名的网站收录,实在不知道怎么办就直接去知名的网站搜索一下,一定要选择合法正规的期刊发表文章。小编推荐:《大学生》(半月刊)创刊于1988年,由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主管,是面向在校大学生的综合性权威刊物。《大学生》关心大学生生存与发展,为他们提供考研、考证、留学、就业等实用信息,业务宗旨为编辑、出版和发行《大学生》杂志及附属刊物(含电子网络版),举办相关咨询、培训及社会文化交流活动,促进青年的健康成长。大学生读物。着重反映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多彩的校园生活。图文并茂、有时代感,力求做到思想性、知识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有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核心期刊。省级期刊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部门、委办、厅、局、所,省级社会团体和机构以及各高等院校主办,在新闻出版部门有登记备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私:六零16四八26四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

中学生学习报发表论文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刊论文2006年第24期

中学生学习报投稿的方法是:1、先在网上打开中学生学习报,然后登录自己的账号。2、将稿件邮寄在网上点中学生学习报编辑部即可。《中学生学习报》创办于1982年10月5日。它是我国第一家以中学生为主要读者对象的知识性周报。在本报创刊之际,当时的教育部副部长张文松接见了该报记者,就如何办好《中学生学习报》做了指示,并给予了很高的期望。

·学校被评为县2011学年度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学校被评为县2012年高考先进单位·学校被评为县2012年中考质量评价先进单位·学校初中语文教研组被评为潮州市中小学学科示范教研组·学校参加广东省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录像评比活动,荣获高中组三等奖·学校男子篮球队参加2012年县高级中学、完全中学、职业中学学生篮球赛,荣获第3名 ·林洁浩老师被评为2011学年度县优秀教师·陈舜之老师被评为2011学年度县优秀教师·林才仲老师被评为2011学年度县优秀优秀班主任·黄幼红老师被评为2012年县高考优秀监考员·黄壮舜老师参加2013年市初中物理教师解题比赛,荣获一等奖·吴泽彪老师参加2013年市初中化学教师解题比赛,荣获一等奖·沈雪云老师参加2012年县初中英语说课比赛荣获一等奖,并获市二等奖·吴美娟老师参加县2012年青年教师教学观摩赛荣获初中生物一等奖,并获市二等奖·周美琼老师参加县2012年青年教师教学观摩赛荣获高中地理二等奖,并获市三等奖·杨冬炎老师参加县2012年青年教师教学观摩赛荣获高中历史二等奖·黄燕珊老师参加县2012年青年教师教学观摩赛荣获高中生物二等奖·郑滨炼老师参加2013年县中小学音乐教学优质课评比,荣获二等奖·何婉婷老师参加2013年县中小学音乐教学优质课评比,荣获二等奖·林幼娟老师参加2012年县初中数学教师解题比赛荣获二等奖,并获市三等奖·王志鑫老师的论文《浅析从标题入手解读文章的方法》荣获2012年县中小学教学论文评选二等奖·黄学宇老师的论文《浅谈历史图片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荣获2012年县中小学教学论文评选二等奖·张淑侨老师的论文《探究生动形象的语言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荣获2012年县中小学教学论文评选二等奖·林晓纯老师的论文《文言文复习方法浅谈》荣获2012年县中小学教学论文评选三等奖·吴桂鹏老师的论文《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与思考》荣获2012年县中小学教学论文评选三等奖·黄鹏龙老师的论文《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参加2013年市论文评比荣获一等奖·吴桂鹏老师的论文《立足课本,呼唤学生的思维》参加2013年市论文评比荣获二等奖,并获得省三等奖·杜惠旋老师的论文《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荣获县2012年中学化学教学论文评选二等奖·吴克华老师的论文《例析反证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荣获县2012年中学化学教学论文评选三等奖·黄洁娜老师的论文《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参加市优秀论文评比,荣获三等奖·吴益生老师参加县“海洋与可持续发展”征文比赛,荣获二等奖·吴桂鹏老师的论文《一类函数最值问题的多维度思考与探究》发表于《考试指南报》·黄文琼老师的论文《拓展思维,提高作文能力》发表于《中学生学习报》·陈学涛老师的论文《探索新课标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发表于《广东教学》·黄学群老师的论文《打造亮点,出奇制胜》发表于《广东教学》·黄树忠老师的论文《浅谈初中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发表于《广东教学》·施少鑫老师的论文《加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发表于《广东教学》·吴益生老师的论文《韩愈对传统儒家“德立刑辅”思想的继续和完善》入选韩愈法治思想研讨会·吴晚生老师的美术作品《矿工》入选县2012年师生美术书法摄影展览并获二等奖·吴晚生老师的作品入选诏饶两地“纪念建党91周年暨喜迎十八大召开”青少年书画展·吴旭涛老师的作品入选诏饶两地“纪念建党91周年暨喜迎十八大召开”青少年书画展·黄晓珊老师荣获2012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优秀辅导教师一等奖·林雪亮老师荣获第23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竞赛优秀辅导教师三等奖,并获潮州赛区优秀辅导老师一等奖·黄培芳老师荣获广东省初中数学竞赛优秀辅导教师三等奖·黄燕珊、李洁琼老师荣获第二十七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三等奖·林月纯老师荣获2012年省高中数学联赛潮州赛区优秀辅导教师二等奖·郑合婵老师荣获第六届“星河杯”潮汕中小学生作文现场赛潮州赛区优秀辅导教师三等奖·谢晓萍老师荣获2013年市高中古诗文阅读竞赛优秀辅导教师三等奖·杨弘璇老师荣获2013年市高中古诗文阅读竞赛优秀辅导教师三等奖·杨金泉老师荣获2013年市高中古诗文阅读竞赛优秀辅导教师三等奖·刘淑端老师荣获2012年县中学生现场作文赛优秀辅导教师二等奖·黄汉民老师荣获2012年县中学生现场作文赛优秀辅导教师三等奖·林洁浩老师荣获2012年县中学生现场作文赛优秀辅导教师三等奖·吴楚浩老师荣获2012年县中学生现场作文赛优秀辅导教师三等奖·林雯丽老师荣获县2012年中学生现场作文选拔赛优秀辅导教师二等奖·许丽媚荣获县2013年初中英语现场作文赛优秀辅导教师二等奖·陈晓虹老师荣获县2013年初中英语现场作文赛优秀辅导教师二等奖·赖成金、陈志昂、黄秉浩、陈东荣老师指导市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荣获一等奖·黄学文老师指导学校女子乒乓球队荣获县赛第5名·陈志昂老师指导学校学生男子篮球队荣获县赛第3名·陈志昂老师指导学校田径队荣获2012年县学生田径运动会高中组第5名 ·陈洵同学参加2012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荣获一等奖·施哲川同学参加2012年广东省高中数学联赛,荣获潮州赛区二等奖·吕妙柳同学参加荣获2013年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潮州赛区一等奖,并获全国“巨人杯”二等奖·吕少琼同学参加第六届“星河杯”潮汕中小学生作文现场赛,荣获三等奖魏洁榕同学参加2013年市普通高中古诗文阅读竞赛,荣获三等奖·黄怡洽同学参加2013年市普通高中古诗文阅读竞赛,荣获三等奖·施恩旋同学参加2013年市普通高中古诗文阅读竞赛,荣获三等奖·黄靖敏同学荣获市“感恩从信开始”书信大赛三等奖·陈洁如同学参加2012年县中学生现场作文选拔赛,荣获二等奖参加2012年市普通高中古诗文阅读竞赛,荣获三等奖·林依楠、施玲珑、沈洁桩同学参加2012年县中学生现场作文选拔赛,荣获三等奖·吕晓旭同学的作品《色彩静物》参加市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览,并获二等奖·林剑宇同学的作品《风景》参加市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览,并获三等奖·黄依媛同学参加县2013年初中英语现场写作比赛,荣获二等奖·黄昕同学参加县2013年初中英语现场写作比赛,荣获二等奖·赖晓琪同学参加2012年县中小学生美术书法现场比赛,荣获二等奖·吴洁琼、吴浩杰、黄崇宇同学参加2012年县中小学生美术书法现场比赛,荣获三等奖·陈俊生同学参加2012年县中小学生美术书法现场比赛,荣获优秀奖·黄少芸、何培娥、庄子鸿、黄淇、黄岳阳、黄江同学参加2012年县青少年书画比赛,荣获优秀奖·吕晓旭、赖晓琪同学的作品入选2012年县美术书法摄影展览并获二等奖·林剑宇、黄崇宇、吴浩杰同学的作品入选2012年县美术书法摄影展览并获三等奖·陈俊生、许育红同学的作品入选2012年县美术书法摄影展览并获优秀奖·黄鹏英同学参加2012年县学生田径运动会荣获女子铅球第2名,并获女子标枪第4名·张洁庄同学参加2012年县学生田径运动会荣获女子跳远第6名·沈巧煌同学参加2012年县学生田径运动会荣获女子100米跑第6名·黄欣欣同学参加2012年县学生田径运动会荣获女子3000米跑第2名,并获女子1500米跑第5名·黄捷瀚参加2012年县学生田径运动会荣获男子跳高第6名,并获110米跨栏第2名·黄铭婉同学参加2012年县学生田径运动会荣获女子1500米跑第2名,并获女子800米跑第2名·何培勉参加2012年县学生田径运动会荣获男子标枪第2名,并获男子铅球第4名·林志源同学参加2012年县学生田径运动会荣获男子400米跑第4名,并获200米跑第5名·黄俊鑫、何培勉、黄捷瀚、林志源同学参加2012年县学生田径运动会荣获4×100米接力跑第5名

中学生学习报论文发表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刊论文2006年第24期

报纸上发表的文章好象没法查吧,只有发表在期刊上的文章才被收录的。

拔尖人才资料准备 论文发表 1.2020.7论文《通透数量关系 建构数学模型——例谈“鸡兔同笼”解法多样性培养数感及建模》在《教学与研究》杂志2020年第7期发表; 2.2020.4论文《真诚鼓励,一种向美而生的能力——临时生成的数学“班会”育人案例简述》发表于《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2期刊; 3.2020.3论文《特殊时期,“未来学习”的催化剂——互联网+技术视角下的数学教育实践与初探》在《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刊》2020年第11期发表; 4.2020.4论文《“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析》发表于《年轻人》杂志2020年4月刊期;省级荣誉 1.2020.10被聘为第26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优秀教学资源展示活动系列课程资源评审专家; 2.2020.11被聘请为江西省第一批智慧作业微课评审专家; 获奖 国家级 1.2020.12作品《不马虎过生日——分数“比”的意义与应用》在新世纪小学数学第13届全国(网络)悦读活动“学习短视频”创作专场中获全国二等奖; 2.2020.12在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第15届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大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 省级  1.2020.12微课资源《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荣获第一届“赣教云”微课征集活动一等奖; 2.2020.10智慧作业微课资源《列方程解含有一个未知数的应用题》获省级二等奖; 3.2020.10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让生命闪光——“积极抗疫、珍爱生命、健康成长”主题队会》荣获省级二等奖; 4.2021.1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创建荣获江西省二等奖; 5.2020.10指导的成序列资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试卷》荣获省级三等奖; 6.2020.12指导作品《人物专题:努力,成全生命之美(上)》荣获第四届全省中小学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三等奖; 7.2020.12指导作品《人物专题:努力,成全生命之美(中)》荣获第四届全省中小学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三等奖; 8.2020.12指导作品《情景剧:溺水而亡的痛》荣获第四届全省中小学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三等奖; 9.2020.12指导作品《课本剧:小英雄雨来》荣获第四届全省中小学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三等奖; 10.2020.12指导学生作品《人物专题:爱,伴我成长》荣获第四届全省中小学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三等奖; 11.2020.9在2020年春季“智慧作业”微课征集活动中有8节省级公开课被“赣教云”平台收录; 12.2020.12在2020年秋季“智慧作业”微课征集活动中有3节省级公开课被“赣教云”平台收录; 13.2020.10指导的成系列资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试卷》被江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录用; 市级 1.2020.7论文《宅家抗疫“玩数学,练思维”益智微课综述》获景德镇市中小学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 2.2020.10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让生命闪光》获景德镇市级一等奖; 3.2021.2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创建荣获江西省景德镇市一等奖; 4.2020.5战“疫”主题征文《只为赢得心中那份踏实》荣获景德镇市二等奖; 5.2020.8微课《让生命闪光》获景德镇市“珍爱生命”专题教育活动微课制作比赛二等奖; 6.2020.10电教论文《疫情,“未来学习”的催化剂》荣获景德镇市级二等奖; 7.2020.10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看一看》荣获景德镇市级二等奖; 8.2020.10微课《奇数偶数拓展魔术课:隔掌认币——硬币翻转中的奇偶性》获景德镇市级二等奖; 9.2020.10指导的微课《可数名词单数变复数》获景德镇市级二等奖; 10.2020.9指导学生电子板报《复学防控我规划》荣获景德镇市级三等奖; 县级 1.2020.5论文《假设与推理——“鸡兔同笼”问题趣解及模型初建》获乐平市课题研究成果评选一等奖; 2.2020.6指导学生在第十五届青少年书信文化作文竞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3.2021.1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育教学课程录制工作中被评为“优秀先进个人”。 课题研究 1.2021.3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互联网+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题; 2.2020.12中央电化教育馆课题《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运行机制与考核激励研究》立项; 3.2021.1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专递课堂运用与网络空间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研究》立项。 4.2020.12江西省基础教育课题《整体把握单元教学促进深度学习实践研究——以分数教学为例》立项并被评为重点课题; 5.2020.12江西省基础教育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研究》立项; 6.2020.7景德镇市课题《借助单元结构力量促进分数的深度学习实践研究》立项并评选为重点课题;

《高中生学习》发表论文

学术论文在指导科学决策,评价科研绩效,分配科技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我整理了高中生发表学术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美国宪法与学术自由

一、引言:美国学术自由的历史渊源

北美在殖民地建立初期就出现了大学。但与后来其他许多国家成文宪法不同的是,美国立宪时并未把学术自由确立为学者或学术机构的权利,以防止其受到政府或者社会利益集团的任意干涉。[1] 学术自由作为宪法权利首先是大陆国家宪法的创造。1850年普鲁士宪法就规定:“科学及其教学应该是自由的”。学术自由观念在美国的确立与传播,则在这很大程度上得归功于一大批19世纪中叶留德美国人回国后致力于建设现代大学、维护学术自由努力的结果。[2]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几起学校当局因为教员个人的学术观点触怒了某些利益集团,并导致校方在利益团体压力之下解聘教员的事件发生之后,美国大学的教员们逐渐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尝试通过教授们的公开结社来保证学术自由,争取学者不因为学术研究而遭受职业风险的保障。这就是1915年美国大学教授协会(AAUP)的建立。它的主要措施是组织对解聘教授事件的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并予以公布,从而参与形成公共舆论,迫使大学在一定程度认可并接受学术自由的价值。它们还制定并发布自己的学术自由标准,根据社会情况的变化,不断更新着教授们对于学术自由的理解。这些规则后来在很多时候都得到了学校管理当局的尊重。[3]

然而,美国宪法作为一部公法,除了第13修正案禁止任何人蓄奴以外,它主要针对的是政府而不是对公民私人设定义务。所以不论怎样解释宪法,它都不能直接限制利益团体对大学的学术研究进行干涉。学术自由要有机会进入宪法的视野,必须以政府权力对大学的任意渗透和控制为契机。从一战开始,美国左翼运动的出现,使社会中的某些人产生了对于“红祸”的极大恐惧,一些限制左翼活动的立法也就随之出现。某些大学教员因为这些立法而被解雇。这也就使教授们的学术自由与政府的立法权力发生了直接的冲突。而宪法本是一张控制政府权力范围的法网,其职责就是为公权力划定界限。所以,当案件最终进入最高法院的那一刻,就开启了美国宪法中学术自由权利的历史。

二、学术自由的宪法保护:对相关宪法判例史的简单梳理

(1)个人学术自由权利的确立:少数意见转变为多数意见的历史

最高法院的判决中第一次出现学术自由(academic freedom)的概念是在1952年的阿德勒案中。[4]一项纽约州的立法规定教授、倡议以武力推翻政府或者作为这种组织成员的人,将被认为不适于被公共教育系统雇佣。它命令大学的董事会应当在经过告知和听证之后,确定这种组织的名单,并且把作为这类组织的成员身份作为不适于在公共教育机构任职的初步证据。原告阿德勒主张该法违宪,构成了对其言论自由以及作为或试图成为公共教育机构雇员的人的集会权的侵犯。此外,纽约州法对不称职的初步证据规定,违反了第14修正案的正当程序条款。最高法院以6:3的表决结果否定了原告的主张。明顿法官代表法院多数的意见认为教育当局作为市政雇主(municipal employer),不能被排除对那些能证明其雇员对公共服务而言是否称职的事项的调查权;而且也不存在违反程序性正当程序的问题,因为作为利益受损的一方,原告在程序中已经被给予了提供相反证据的机会。

布莱克和道格拉斯法官的反对意见认为国家的公共教育机构的确不能成为共产主义活动的细胞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教条的讲坛,但原告应该只因为其在教育系统中的公开行为而被认定有罪。本案异议中第一次提出了学术自由的概念。异议认为,州法确定的程序导致因结社而有罪的结果,这与美国社会的原则格格不入。而且一旦社团被初步认定为具有“颠覆”的嫌疑,就导致了对她个人的听证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州法的这种程序对于学术自由产生了巨大的损害。任何社团的建立都有可能是为了反对一股歇斯底里的潮流或者因支持一项不受欢迎的计划而具有嫌疑。这样的组织中就可能有共产党的渗透和参与,他们的出现可能传染整个组织,(而使组织看上去具有颠覆嫌疑),即使组织的计划实际上并不违法。但州法的规定使任何一个陷入该组织的成员都几乎可以被认定为有罪,因而个人必然倾向于在那些表达争论的社团面前退缩。在州法下发生的一切与在一个警察国家下发生的一切一样,所有的教员都受到持续的监视,对他们过去的仔细排查可以找到其不忠的标志,他们的言辞意见将被认为可以提供“危险思想”的线索,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学术自由。

在1957年的斯威齐诉新罕布什尔州案中[5],支持学术自由的观点开始出现在了法院的多元意见中,并对学术自由宪法地位有了进一步的肯定。斯威齐是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师从约瑟夫•熊彼特。毕业后曾任教于哈佛大学,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进修期间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术研究志趣发生了根本转向,时任新罕布什尔大学客座教授。因为在州大学发表了一场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演讲,根据该州1951年的《颠覆活动法》,州总检察长对上诉人启动了颠覆行为调查。虽然被当作颠覆活动的证人,被传唤至总检察长前,回答了包括他本人是否为共产党在内的一系列问题,但他拒绝告知他所知的关于进步党(Progressive Party)及其成员的情况以及他在州大学发表的演讲的有关问题,他认为这侵犯了第一修正案的言论自由。总检察长向地区法院申请强制其回答并获得强制令,但仍遭拒绝,地区法院判决其构成藐视法庭罪。

沃伦、布莱克、道格拉斯和布伦南法官认为州立法机关缺乏权力要求证人告知总检察长想获知的任何信息的权力。仅仅传唤证人,并强迫他违背其意愿,揭示他以往表达和结社的本质(to disclose the nature of his past expressions and associations),就可以被认为是政府在这些领域进行干预的措施,但这里却存在着《权利法案》和第14修正案所保护的权利,毫无疑问这是对于上诉人学术自由和政治表达的侵犯。在这些领域政府应该对其侵犯极度保留、克制。

法兰克福特和哈伦法官的赞同意见同意多数的判决结果,认为要求证人回答问题侵犯了宪法保护的学术自由和政治自由;并且,州没有为这种侵犯提供基于保护州利益的正当化理由。赞同意见对学术自由有了更丰富的阐释:自然科学需要在假设与推断中成长,我们所谓的社会科学更是如此。为了社会的善,如果理解的确是一种非常关键的社会需要,那么对于社会的研究、思考就必须尽可能的不受约束。政治权力必须戒除对于这类追求明智的政府管理和人民福利的(学术)活动的侵犯,除非理由是紧迫的和不可抗拒的。基于一大群显著的证据,基于自由社会对自由大学的依赖性,上述论断是不言而喻的。这就意味着大学中的知识生活必须排除政府的干扰。

在1967年的凯伊锡安诉董事会案中,学术自由作为第一修正案特别关注的地位得到了多数意见的完全肯定,从而具有了先例的效力。[6]该案推翻了1952年的阿德勒案判决。本案的上诉人是州立大学教员。按照纽约州法,他们被要求签署保证书声明自己不是共产党;每个人都被通知拒绝签署的结果就是解雇。州以此防止其雇员中出现颠覆分子。最高法院以5:4的表决结果判决州法违宪。布伦南法官传达的多数意见认为,州法规定的具有煽动性言辞即可解雇教员的条款因其模糊性而违宪,因为没有教员能够把握对抽象教条的陈述与直接煽动的界限。州法禁止雇佣任何鼓励或者散发鼓励暴力推翻政府材料的人因其模糊性而违宪,因为它可能也禁止雇佣宣传抽象原则的人;州法规定共产党身份既构成不适合担任公职的初步证据,违宪地剥夺了结社自由,因为其不允许提供自己并非积极党员或缺乏促进非法目标的意图之抗辩。

多数意见高度肯定了学术自由的地位,认为我们的国家致力于保卫学术自由,它是一种对我们而不只是对有关教员而言至高无上的价值。学术自由是第一修正案的特别关注,它完全不能容忍法律在课堂之上建立正统观念。教室就是思想的自由市场。美国大学中自由的重要性是不证自明的。没有人可以低估在一个民主国家中这些教育青年的人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给我们大学中的知识领袖们穿紧身衣只会使国家的未来陷于危机之中。而且也没有什么教育的领域已经被人类如此了解,以至于不会再有任何新的发现了。在社会科学中尤其如此,因为鲜有什么原则被认为是绝对的。学术不可能在一个充满怀疑与猜忌的氛围中兴旺发达。教员和学生都必须可以自由的调查、学习和评价,以得到新的成长和理解。否则文明就要陷于停滞并死亡。

至此,学术自由作为第一修正案的核心价值之一被彻底确立起来,面对立法对于学术自由的侵犯,公民可以寻求宪法的保护。在1985年的一个案例中,学术自由权的内涵再次获得最高法院的讨论,确认了机构自治也是学术自由的重要方面。[7]最高法院认为,学术自由的兴旺不只依赖于教员和学生自由和独立的思想交流,也在不同的层面依赖于学院的自主决定;基于学术理由决定接收谁入校学习的裁量权是大学的四项基本自由之一;在决定学生的学术表现和他们的晋级与毕业方面,大学教员必须有一种最宽泛的裁量权;当法院被要求审查这种学术决定的实质时,法官必须对教员的专业判断展示最大限度的尊重;除非证明负责的委员会或个人实际上没有执行专业判断,偏离了公认的学术规范,否则法官显然不能推翻他们的决定。

(2)学术自由的发展:自由的限度所在

经历了权利确立与扩充的时期之后,对学术自由的讨论一定程度上转向了对其界限的认识。没有不受限制的权利,否则人类的和谐共处就不可能。所以就应当避限制那种以学术自由的名义为自己的任性而为做掩护的情形。

在1987年的一个案例中,出现了政府以学术自由为名变相支持某种宗教信仰而违反立教条款的情况。[8]一项路易斯安娜州的法律要求州的公共学校必须平衡对待“创世科学”与“演化科学”。州法把这两种科学定义为证明创世和演化的科学证据以及由这些科学证据得出的推论,但并没有定义何为“创世”和“演化”。州法要求只要一种科学被教授,公共学校就必须教授另一种科学。为了“创世科学”,课程指导和研究服务才被发展和支持;禁止学校董事会歧视任何选择作为创世科学家或教授创世主义的人。州法宣称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学术自由。公立学校学生的家长、老师和宗教领袖起诉州法违反了立教条款。最高法院的多数意见认为根据先例,如果立法机关的立法缺乏世俗目的,而证据证明立法被设计去推进特定的宗教教条或禁止教授某些教派所厌恶的科学理论,就违反了立教条款。最高法院发现本案中州法通过在公共教育的整体中以要么完全排斥演化论、要么反对演化论的宗教观点必须得到同时展现的方式来推进一种宗教教条;州法也没有推进其所宣称的保护学术自由的目标。因此,州法被认为试图利用政府的象征性和财政性支持以达成一种宗教目的,故而违反了立教条款。

在1990年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诉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案中,对私立大学的学术自由,最高法院的解释倾向于限制其内涵。[9]显示了学术自由必须与其他宪法价值相协调的要求,也就更不能容许大学以宽泛的“学术自由”为名主张性别、种族等就业歧视。Rosalie Tung是私立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美籍华人副教授,宾大拒绝了她的聘用申请。她向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提出控告,认为该拒绝是为1964年《民权法》所禁止的基于种族、性别、和国别(national origin)的歧视。在该委员会的调查中,根据立法授权,委员会向宾大发出了传票,要求提供Tung和其他五位据称获得优待的男性教员的任职评审文件。宾大要求委员会修改传票,排除调取“保密的同行评审信息”。宾大主张政策考量和第一修正案的学术自由原则要求承认宾大具有一项适格的特权,或者委员会应当采取一种平衡的进路(balancing approach),只有在证明具备超越于相关性的特殊理由时,才能调取同行评审材料(peer review materials)。

布莱克门法官传达了最高法院的一致意见,否定了宾大的主张。认为大学并不具备可以抗辩公开在聘任决定中与基于性别、种族、国别歧视指控相关的同行评审材料之义务的任何特权;并且因为委员会的传票是内容中性的,既没有命令大学内的演讲偏离或靠近某个主题或观点,也没有在禁止国别、性别、种族歧视之外为大学选择教员提供任何实质的标准,所以宾大主张其第一修正案的学术自由权所受到的侵犯是微不足道的。公开同行评审材料将会危害对于同行评审过程至关重要的保密性,使得大学获得与学术理由相关的信息来建立自己的聘任决定变得更加困难,这种危害是推测性的;至多只能在所主张权利缺位的情况下逐渐产生。

宾大所主张的特权也根本不能基于第一修正案的“学术自由”,宾大对学术自由方面本院判例法的依赖实际上是错置的。学术自由应对的是政府基于内容对大学演讲的控制以及对按照学术理由任命教员权利的侵犯问题。上诉人并没有主张任何内容管制问题,而是说公开同行评审材料会导致“教学和研究水平下降”。在任何情况下,学术自由都不能包括宾大主张的扩及同行评审材料保密的要求上。如果宾大的主张能被接受,那么许多普遍适用的法律,比如税法,都可以被认为在影响大学雇佣的情况下而侵犯了第一修正案的学术自由。

三、美国宪法对学术自由保护的启示

通过对联邦最高法院相关案件的粗浅梳理,我们可以初步总结出美国宪法在保护学术自由方面的某些特征。学术自由作为一种现代社会价值本身就是一个内涵丰富,有时甚至存在内在价值张力的复杂体系。这就决定了对于学术自由的宪法保护绝对不只是第一修正案独自能够承担的。实际上,学术自由内部不同的价值要求,使得宪法的不同部分都可能起到保护学术自由价值的功能,即使并非以保护学术自由为名。对法人财产权的保障即是一例,在学术自由概念正式进入法院并得到承认之前,它实际上起到了保护学术机构自治性的功能。[10]总之,宪法已经在国家与学者个人的矛盾冲突面前,摆明了自己的立场。

学术自由的概念,其中所包含的需要处理的问题可能更为复杂:如何平衡政府、学校、教员、学生四方的关系,从而使得学术能够在这“四角关系”难免的纠葛下获得一种不断发展与持续成长的自由感觉。当学术自由作为一种社会价值而不单只是一种宪法权利时,它就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对于学生,学术自由可以意味着学习与研究的自由,包括一定范围内的选课与听讲的自由;对于教员,则可以意味着自由的研究问题、授课、并发表研究成果,具备相应的职业保障,不因正当的科研行为而遭到不公正待遇;对于教育机构,学术自由可意味着自由选定科研项目,实行学术自治,按照学术标准选任与评定教职人员等级,不受外界压力的影响。

所以,可以说,存在着包括政府与社会在内的对学术自由各种各样潜在的侵犯者,也就存在着多样化的学术自由要求。而显然,并非所有的这些要求都能立刻,以及应当成为宪法加以保护的对象。比如在今天,对于教员学术自由更大的侵害可能并非来自陷入“颠覆”恐惧的政府权力,而是来自大学管理层和学术同行的偏见与敌意。除了公立大学可视为政府机构要服从宪法之外,私立大学与学术同行都作为私方而通常不能成为宪法约束的对象,但这却并不妨碍他们侵犯学术自由;相反,这给他们提供了方便。比如,对某些激进主义研究倾向的敌意,就导致在一个同行评价对于学者学术事业发展日渐重要的学术环境里,它们在大学中的生存空间日渐受到压缩。[11]虽然,立法或许会主张学术自由的价值而对私人任意的歧视与敌意加以控制。但与19世纪末的种族歧视案类似,法院也会主张也是自然而形成的社会歧视不是法律能够消除的。[12]虽然该案所代表的宪法理论被推翻了,但是与种族偏见相比,这样的理由,用来证成伪装在学术外衣下的偏见、甚至学术政治斗争似乎是可行的。因为法院只能根据是否偏离公认的学术标准来审查学术决定。[13]但问题是公认的学术标准本身可能就是偏见的伪装。实际上,正是社会自治与自我协调的无效性,才导致了社会向立法寻求保护,有动力向法院寻求救济;而司法也有责任以立法和宪法来保护失调的社会机制下无法得到保障的某些价值。这就说明了在某些情况下,学术自由的宪法保护边界应当有继续拓展的可能

可以预见到的是,一些形式化的教条原则根本不能成为宪法拓展自己保障范围的障碍。比如同行歧视问题,就应该区分真正严肃的学术评判与那些打着学术旗号却实际上以纯粹的敌意和偏见、甚至教职分配、职级评定等等方面的私人利益为根据的任意评价。认为学者的判断都是来自科学与理性,从来没有任何偏见的看法是不可能通过事实得到检验的。尤其对于州立大学来讲,作为“政府雇员”的激进主义教员,作为一种“离散与孤立”、因而民主过程可能无法有效保护的少数。[14]如果同行评审可以被认为实际上发挥了替代作为雇主的州立大学进行雇佣决策的功能,比如同行多数决定什么刊物才具有学术价值,而一些登载激进主义研究的刊物长期因为偏见而得不到承认,导致学者在任职评级时相关的学术贡献不能获得认定;并对学者个人产生了极大的压力,以至于如果不转变研究方向,其学术生涯就不能持续下去。这时,依据宪法及相关判例,同行因其实际上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雇佣权力”也就可以被施加禁止特定就业歧视与禁止侵犯言论自由的义务。[15] 当然,正如,毕克尔所言,在这个过程中,法院应当采取“深思熟虑的速度”,应给政治机构和整个社会、尤其是是学术界在法院宣布“权利的原则”之后进行另一类的复审工作留下探讨与对话的空间。[16]以使学术自治的本质不会受到司法能动的侵害,正如一位法官所说:学术自由的观念,其根基是在学术著作中,而不是在法院[17];但是司法本身的价值也就是在多数人因秉持自己的独到观念而歧视少数人时为少数提供救济。拿捏好司法能动的尺度,的确是一门需要高超政治智慧与法律素养的裁判技术。

在这个领域,宪法保护、立法保护是与社会自我维护的界限必将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之中。最终的发展很可能取决于人心民意的走向,也就是“大众宪法观”;毕竟社会运动、政治、经济以及更多的因素引导着我们对宪法的理解,也决定了宪法的含义。[18]

注释:

[1]比如现在的“八二宪法”第47条“文化活动自由条款”就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2]参见赵叶珠,“移植与创新:德国学术自由理念在美国的嬗变”,载《现代大学教育》,2010年第6期。

[3]参见李子江,“学术自由的危机与抗争:1860至1960年的美国大学”,载《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年第5期。

[4]Adler v. Board of Education,342 U.S. 485.

[5]SWEEZY v. NEW HAMPSHIRE,354 U.S. 234.

[6]Keyishian v. Bd. of Regents,385 U.S. 589.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高中生发表学术论文

每年每月每日,成千上万件事向人们扑来。在忙碌的生活中,人们手忙脚乱,疲惫不堪。虽然如此艰辛,却始终持之以恒。因为有一个沉重的锁链无情的套在我们的身上--责任。在学校里,我们努力学习,这是责任。在家里,我们帮父母做点家务活,这是责任。出门在外,为社会做点事,这是责任。大千世界,草有责任,花有责任,大树有责任。无论什么生命,都有自己不可推却的责任。对自己付责,也要对别人付责。在全国每年都有上千起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种种,可说来说去,这不是没有责任心吗?如果汽车司机有着对自己对别人付责的心态,按规张制度办事,那还会有这么多人白白丧生吗?责任,是重如泰山的承诺。它推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勤勤恳恳的在各自的岗位上奉献着。在今年全国遭受“非典”的袭击下,600万医护人员勇敢的冲向了第一线。他们英勇,他们无畏。在同“非典”的战斗中,谁也没害怕,谁也没退缩。任凭“非典”有多么可怕,却无法吞咽医护人员那颗强烈的责任心。病人来了,每个人不分昼夜,细心照顾;有的医护人员倒下了,就立刻有人补充上来。在这场没有硝烟却比枪林弹雨更危险的战斗中他们没有辜负国家和人民寄予他们的厚望。最终,“非典”被制了,这是用医护人员没日没夜的奉献和那颗强烈的责任心换来的。如果他们没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那就不知道这场风暴还要刮多久,还要夺去多少人无辜的生命。古希腊人说,人是背着一个包袱走路的。包袱里有家庭,事业,友情,儿女……历经艰辛,却无法丢弃其中任何一件。因为这上面写着两个字:责任。在生活中,处处都有责任的考验。不经意的捡起一张废纸是保护环境的责任;帮助体弱多病的老人和小孩,是尊老爱幼的责任;替别人解决困难,是助人为乐的责任。责任,是社会的地基。没有它,高楼大厦在微风中就会轻易动摇。对自己付责,责任是严格的教官;对别人付责,责任是生命财产安全的保证;对国家付责,那是社会进步的条件。抛弃它,感到了站暂时的轻松,却丢失了一生的光彩。责任,是不可丢弃的使命,它肩付在人们的身上。让我们每个人都富有责任心,去战胜与一次次突如其来的考验那把! 等待,也是一种享受 “喂,戈多,你快回来!”这句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耳旁。这是美国三四十年代一部电影《等待戈多》中的一句台词。你也许会问“戈多”是谁,只能遗憾地告诉你——“不知道”。也许就连影片剧作家也不能回答。因为戈多从片头到片尾都没有出现,影片中的两个人只是一直地等待,等待……? 也许就是因为等待,才能让影片蒙上了神秘的面纱,没有任何人可以揭起,也许任何人都能揭开,这就是影片所创造出的魅力——等待。? 等待是一种享受,等待是一种寄托,等待是一丝眷恋。因为等待,才会有思夫之妇的“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濒洲”;因为等待,才会有牛郎织女的七夕相逢;因为等待,才会有悟空在五行山下获得的重生。? 等待是船长期盼的灯塔,等待是久旱后的甘霖,等待是获得新生的种子。等待的滋味是美的,是甜的,是酸的,也是苦的。? 我曾经了解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母亲的儿子去参军了,成为了一名战士,奔赴那硝烟弥漫、马革裹尸的沙场。儿子在前线冲锋陷阵,而年迈的母亲站在儿子离去的村口,希望能看到阔别的儿子。等待是苦的,母亲的鬓角露出了银丝,母亲的眼角长出了皱纹。母亲老了,但她仍在等待,因为只有等待……苦尽甘来,多年之后,一位年轻的军人来到了村口。“儿啊!娘可想死你了!”阔别重逢的喜悦,母子相聚的眼泪,诠释了“等待”的魅力。? 等待是懵懂少女对爱的憧憬,等待是无数热血男儿对功业的呼唤,等待是十年寒窗金榜题名前的煎熬。? 啊!等待……? 朋友,让我们荡起心中的双桨,推出青春的波浪!等待着未来,等待着希望,浇灌着这上帝赋予的幸福之花。等待,是你让人类享受到世间的复杂,辛酸而又美好的情感!? “我的心在等待,永远在等待……” 等待 我们一直在等待,不管我们在不在意,等待已经跟着我们生命的脚步在走。等待很美,或许我们等待的东西会在一夜梦醒后的晨晖悄然来临;但等待也很苦,等待流淌着寂寞与孤独,交织着痛苦与泪水,常常让我们忍受着该或者不该、能容纳或许不能容纳的一切。2006年的冬天,在等待中跋涉的我显得格外得步履蹒跚,曲折坎坷…… 2006年12月31日的夜空,永远储存在我的记忆中。所以时常在某些特定场合触景生情,让我瞬间沉默。我无法形容当时的心理状态,失落?茫然?无奈?我实在想这一切瞬间消逝,但回忆时只是一次次地品尝沉默的味道。3天、5天、7天……2007年的“开幕式”我当然就在沉默中度过了。只是在沉默中等待“伤口的愈合”,并决心背水一战,最后一击了。虽然这是挽回面子的一战,但现实强调了这一战的重要性,眼前供我选择只有力挽狂澜。于是乎,雄心壮志再次被“激怒”,深感“等待”与“懈怠”似乎有些雷同。当然,行动就是“挑灯打夜战”了,时刻控制着自己的意识不为身外之物而转移,也许是在那个难忘的夜晚,那个伤透心的夜晚,那个彻夜难眠的夜晚,我埋下了一粒信念的种子,终于恢复了半个自我。显然,我的“另一半”也就全力以赴在下学期复原了。 不久前还有一个小剪辑,回味起来的确是经典。说,我的“斑竹”在期考前邀请了5个出类拔萃的学长开讲座,几句平实的话更是惊醒了懵懵懂懂的我------“不努力将来一定后悔啊”、“高中生活就是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孤独,耐得住诱惑”……我认为这两句完全可以主宰以后的前途。是哟,现在不努力,更待何时啊!如今的等待在这看来是要100%封杀的。等待只能认为是处世的一种心态,它仅仅不过是成长的外环境,努力付出尽量多的时间,也可以认为像资本家不断榨取工人奴隶的“剩余价值”一样,时间可以见证它的价值,仅仅在一年以后…… 年初的记忆挥之不去,只能淡化它,只能在默默地等待啊!过去的往事,我在沉默中忍受了苦等的煎熬,给我带来太多的尴尬与忧愁,等待此时铸就了一颗伤痕累累的心,但它的支离破碎换得了思想日益的成熟。我应该起航了,此时的等待恐怕完全就是懈怠啊! 梳理记忆,影象依旧清晰。记忆中她敲开了我的心扉,但我们之间没有走的太近,我想这样是对的。高一时我们接受了自己的选择,而升入高二却成了不同阶级的代表人物。她的成绩势如破竹,如日冲天,而我是边缘人物啊。所以时不时的开始留恋那段青涩的时光,现在只能默默的与她交谈。我渐渐明白:我们只是在时空心灵的三维坐标上偶然相遇,相视一笑,然后又各自去追寻自己的目标,留给对方渐行渐远的背影。只是在时空上相遇的我们,不一定能在心灵坐标上重逢。各自独立的时空,虽然近在咫尺,心却远在天边,这听起来有些虚无缥缈,但绝对是时间划痕的感悟。昨天我给她发短信,可能是没收到吧,还是她……不管怎样只想祝愿她“happynewyearanddreamcometrue!”她很优秀,的确值得欣赏,我在沉默中等待。执笔于此,仅一番回忆,不过是记忆中的“倩影”,是对流年的梳理罢了。以后的路,我明白…………

【高中三年级议论文:与心灵同行】与心灵同行,拥抱最真实、快乐的自我。与心灵同行,树立心中的风向标,随心而行。人人都是上帝手中独一无二的杰作,人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处。选定属于自己的风向标,随心而行。就像乔布斯创造了苹果,引领了一个世纪的潮流。他坚定自己前进的方向,对心中的目标不放弃,不妥协,随心而行,得到了无限的快乐和满足。与心灵同行,放松心态,追寻快乐的生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李白无畏的豁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潜悠然的闲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刘禹锡通达的高尚。他们都与心灵同行,不畏惧外界的流言蜚语,跟随“心灵”这位轻舞飞扬的舞者,漫步于自由的精神世界,翩跹起舞,快乐无穷。与心灵同行,不必做最成功,但依旧要活得漂亮。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拿破仑一样的气概,那既然我们没有,为什么要强求和别人一样优秀呢?也许我们成为不了第二个拿破仑,可坚定心中的那份坚守,我们依旧可以活得漂亮。我们可以像海伦-凯勒一样,迎接挑战,突破障碍,终有一天,破茧成蝶,照亮了希望的曙光;我们可以像贝多芬一样,克服困难,突破自我,用灵魂谱写乐章,用音乐震动世界;我们可以像刘伟一样,身残志坚,无惧无畏,精彩的演奏,漂亮的活着;我们可以·····不要复制别人的成功,与心灵同行,拥抱最真实、快乐的自我。

  • 索引序列
  • 中学生学习论文发表刊物
  • 大学生学习论文发表刊物
  • 中学生学习报发表论文
  • 中学生学习报论文发表
  • 《高中生学习》发表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