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徐宏权发表论文

徐宏权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徐宏权发表论文

称谓: 你好! 正文

***论文的定义 论文是学术论文的简称.学术论文是指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 国家标准GB7713-87对学术论文所作的定义:"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论文的功用 1,可以记录新的科研成果,本身就是学术研究的有效手段. 2,促进学术交流,成果推广和科技发展. 3,促进科研的深化. 4,是考核作者知识,科研水平的重要载体之一. 国外高校对学术论文写作教学相当重视,一些发达国家如美,日等,无论文科还是理工科,关于学术论文写作要讲授二,三十课时. 日本长冈技术科技大学校长川上正光在《科学与创造》一书中说:"大学的最大使命是创造出学问,技术,要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人." 因此可以说,论文写作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见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论文的分类 按功能分:研究论文 考核论文 考核论文:课程论文 学年论文 毕业论文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 :学士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 考核论文: ⑴ 学年论文: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一般从大三开始(有专业选修课程之后) ⑵ 毕业论文: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考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般在导师指导下选定题目,进行研究和撰写.完成后要进行答辩再评定成绩. ⑶ 学位论文:申请学位提交的学术论文,一般分三级,一般同毕业论文合二为一. 学位论文 (1)学士学位论文 :要求有一定心得. (12000字左右) (2)硕士学位论文 :要求有新见解,反映出作者有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 (4-5万字) (3)博士学位论文 :要求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能从论文的写作中反映出作者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和相当熟练的科研能力. (10万字 ) 四,论文的特点 ⑴ 独创性:学术论文不同于教科书,甚至不同于某些学术专著(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常规性的知识讲解). ⑵ 科学性: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实际出发,具有现实意义,事实,事物,事件真实客观,不带个人偏见,不主观臆断,以最充分,确实有力的加论据作为立论依据,论证严谨而充分,富有逻辑效果,深层的专业理论知识. ⑶ 创新性: ① 对研究对象经过周密观察,调查,分析研究,从中发现别人过去没发现过或没分析过的问题 ② 在综合别人认识基础上进行创新,包括:选题新,方法新,资料新 ⑷学术性(理论性):即遵循客观规律,讲究科学真实性. ⑸ 可读性(文科论文),忌玩弄辞藻. 五,论文的选题 选题是论文成败的关键 爱因斯坦在评价伽利略提出测试光速的问题时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一 选题的意义 1,选题决定着论文的价值也关系着学术研究的成败,有人说,选对了题等于完成了一半,"选对了"包涵两层意义: ①选题与客观需要相符合; ②选题与主体状况的适应. 2,选题为科学研究活动确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 3,选题是研究者才学知识的集中体现,科学方法论者贝法里奇说:"有真正研究才能的学生要选一个合适的题目是不困难的,假如他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曾注意到知识的空白或不一致的地方,或者没有形成自己的想法,那么作为一个研究工作者,他的前途是不大的." 二 选题的途径 1,急待解决的课题,尤其在与现实领域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①关键问题; ②迫切问题 2,科学上的新发现,新创造 3,空白的填补 4,通说的纠正 5,前说的补充 三 选题的原则 1,选择客观上有意义的课题 ① 选择具有社会意义的课题,亟待解决的问题 ② 选择具有学术意义的课题 2,选择主观上有见解的课题 ① 要有浓厚的兴趣,当然兴趣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有兴趣的课题,往往是我们已经了解的或初步了解的课题. ② 能发挥业务专长 ③ 大小适中(量力而行),根据要求选题,要考虑限制的时间,计划的篇幅 ④ 要有占有资料的条件,资料缺乏,是很难写出有力量的论文的,时间条件. ⑤ 指导条件:导师,专家的一两个小时的指导,可以获得几年的东西,"名师出高徒" ⑥ 注重价值:理论价值,现实价值 四 选题的方法 1,做好课题的调查工作: ①专家; ②文献 2,作好课题的限定工作 3,巧选角度 资料的作用 以上三项中最重要的是查阅资料.选题的时候,查阅文献资料,目的是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研究历史与现状,特别是相关研究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看看已有哪些成果,还有哪些问题. 资料的作用: 第一,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只能从资料产生; 第二,有说服力的学术观点只能靠资料支撑. 六,课题研究 一 课题研究的意义 研究是论文写作的基础,初学写论文者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科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要有作者个人的见解和主张.论文写不写得出,关键在研究上. 二 制定研究计划 写作论文的基本程序与步骤,一般为: 选题,搜集资料,研究资料 阅读,摘记,明确论点 选择材料,拟订提纲,执笔写作,修改定稿,加注 其中,搜集资料,占有资料是计划中的重点 三 利用图书馆 资料是研究的基础,资料来源的基本途径有三: ①利用图书馆;②实地调查;③实践体验 而最基本的方面是利用图书馆. 利用图书馆就是找书,读书,找书 找书三要素: A,图书资料存放场所(指南) B,懂得分类号和索书号 C,会查图书馆目录 中国十大图书馆 北图 1910年建 1059.8万册 上图 1952年建 700万册 南图 1933年建 482万册 中科图 1951年建 440万册 北大图 1899年建 370万册 重图 1949年建 287万册 山图 1908年建 286万册 川图 1940年建 385万册 天图 1952年建 250万册 广中山图 1911年建 245万册 1,资料的检索 ①注意图书分类法,常用的是中图法和人大法: 一般正规图书馆必须有三卡:分类卡,著者卡,书名卡,三种卡互相弥补不足. (外文书名一般在卡片第二行,标有星号,冠词不加排,缩写查全称.阿拉伯数字书名,在卡片前或尾,或按数插入笔画.)外国著者将姓提前,用",". ②利用书目,索引等工具书 书目:《全国总书目》①古籍书目;②综合性书目;③报刊目录;④专题性书目 索引:《全国报刊索引》《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①古籍索引;②报刊综合索引;③专题性索引(人大复印资料) 文摘:《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 词典:《新闻学大辞典》 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 年鉴:《中国新闻年鉴》 ③向专家请教 2,资料的选取 ⑴ 考虑需求的数量,太多,白费力气,效率低;太少,难进行创造性思考 基本原则:最大限度地选择资料,但必须是必要的;最小限度地选择资料,但必须是充分的. 一般一天做摘记,做卡片两,三千字. ⑵ 掌握选取的标准: ① 必要的,再长也要选;无关的,再短也不选; ② 确实的:有根据有出处,第一手资料;第二手资料一定要核对; ③ 新颖的:有助于创造性思考的愈多愈能产生新的创见; ④ 充分的:充分不仅指数量,还指质量. ⑶ 讲求读书方法: ① 论文快读法:琢磨标题,读序论,读每段开头句,结尾句,读结尾段; ② 书籍快读法:读提要,读目录,读序言,后记,翻阅全书,读索引; ③ 精读,(研读)充分理解和阅读 研读分选读,通读,研读一般要客观,不存偏见. 3,资料的记录 ⑴ 卡片:《围城》讽刺"做卡片" ⑵ 活页:黑格尔多做活页 ⑶ 读书笔记:列宁做读书笔记,钱钟书分著《管锥编》做三麻袋笔记. ⑷ 眉批 记录资料是一件很麻烦,很细致的工作,但它是积累知识,从事学术研究的基础.所以做学问这碗饭不好吃,常常有人说"要坐板凳十年冷". 4,资料的整理 ⑴ 资料的分类 一种是为研究某个课题,写论文搜集资料的分类,这种分类一般在与构思相关. 卡片分类就是一种研究思考的基本过程.国外专门有种卡片分类法叫"K丁"法.就是像玩扑克牌一样把卡片摆在桌子上,然后分小卡片群,再合成中卡片群,再合成大卡片群,然后从大卡片群中抽出"中心观点卡片",然后编成提纲,最后按提纲顺序写成文章. ⑵ 资料的保管 ①保管的设备,方法方便;②容易搜索;③容易分类,整理. 七,论文的写作 一 论文基本结构 国家标准局1987年颁布《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和《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 1,一般格式: ⑴ 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语词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应避免使用的不常见的省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个题名用语. ⑵ 作者姓名和单位,两人以上,一般按贡献大小排列名次. ① 文责自负;②记录成果;③便于检索 ⑶ 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中文摘要一般不会超过300字,不阅读全文,即可从中获得重要信息.外文250实词. 包括:①本研究重要性;②主要研究内容,使用方法;③总研究成果,突出的新见解,阐明最终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⑷ 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3-7个,有专用《主题词表》. ⑸ 引言.回来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布局,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 ⑹ 正文 ⑺ 结论:是指全文最终的,总体的结论,而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要求准确,完整,明晰,精练. ⑻ 致谢:是对论文写作有过帮助的人表示谢意,要求态度诚恳,文字简洁. ⑼ 参考文献表(注释),文中直接引用过的各种参考文献,均应开列,格式包括作者,题目和出版事项(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始页码)连续出版物依次注明出版物名称,出版日期和期数,起止页码. ⑽ 附录:在论文中注明附后的文字图表等. 二 正文的基本构成 1,学术论文的基本构成 前置部分:题名 ,论文作者,摘要,关键词 主体部分:绪论(引言,导论,序论,引论)正文,结论,注释,参考文献,后记(致谢) 2,正文的基本构成:绪论,本论(直线推论) 结论 (并列分论) ⑵ 提纲项目: 题目 基本论点 内容纲要 一,大项目(上位论点,大段段旨) 一,中项目(下位论点,段旨) ① 小项目(段中心,一个材料) 标题写法:简洁,扼要,别人不易误解 句子写法:具体,明确 3,论文提纲编写 ⑴ 论文写作设计图:(三级标目) 一, 二, 一 三, 二 1. 三 2. 3. 4,执笔顺序与起草方法 ⑴ 顺序 自然顺序:结论—本论—结论 颠倒顺序:本论—结论—结论 ⑵ 方法(初稿)一气呵成;分部写成. 5,学术论文的构段 ⑴ 统一,完整的规范段(另兼义段,不完整段) ⑵ 段首和段尾主句显示段旨.(也有段中或兼置首尾) ⑶ 容量运当,一般长段较多 6,表达: ⑴ 明确的观点; ⑵ 结构讲究方法; ⑶ 明快地叙述. 7,修改:整体着眼,大处入手.先整体,后局部;先观点,后材料;先编章,后语句 8,引文和加注 ⑴ 引文:尽量少引,不可断章取义,考虑读者是不理解,引文与解说要界限分明,核对无误,未正式公布材料一般不得引用.网上发布的材料不宜引用. ⑵ 加注:段中注(夹注)脚注,章,节附注 ,尾注 引文要加注码,一般用①②③,如注释很少也可加"*"(星号). ⑶ 注释体例 注释的意义 注释的目的主要在于标明作者在文章中直接或间接引用他们语句或观点的具体出处,其目的: 1,是为了满足读者查证,检索的实际需要 2,是规范的学术研究所必须的"附件",它显示着一个学术成果的视野,质量,水准,趣味等诸多方面 3,对待注释的态度也反映出作者的治学态度,诸如引用他人观点或语句不作注释或在注释中不客观,翔实地注明真实出处,将第二手材料说成第一手材料等等,均有违学术道德. 因此,凡涉及论文论点的形成,对论点进行论证,阐说所运用的资料信息,都应该提供出处,给予注释. 2,注释的格式 尽管国内的刊物对注释格式的要求目前还不完全一致,但注释的格式通常不外是按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年代,引文所在页码的顺序排列,只是在个别次序及标点符号的运用上略有出入. I.中文注释 A.引用专著 例:①歌德《少年维持的烦恼》,侯滩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第9页. 说明:(1)作者姓名后不加冒号或逗事情,直接跟加书名号的书名; (2)引用著作为译著的必须注出译者的名字,一般情况下在书名后和出版地点前; (3)如作者不限一人,作者姓名间以顿号分开;如作者为二人以上,可写出第一个作者姓名,在后面加"等"字省略其他作者;这两点也适用于译者; 例: ②赫尔曼·海塞等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上帝》,斯人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62页. (4)如书名中有副标题,以破折号与标题隔开,如:《波佩的面纱——日内瓦学科派文论选》; (5)如所引著作系多卷本,卷数直接置于书号名之后,中间不再加逗号,也可以卷数加括号内的形式表示,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西方哲学史》上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一);《西方哲学史》(上); (6)如出版者名字中已包含了出版地,则不必另注明出版地,如上例注①中的"上海译文出版社",否则需注明出版地,如:北京:人民出版社;为准确起见,名字较长的出版社名字最好写出全名,如:北京(或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不要简化为"三联书店","社科出版社"等; B.引用编著 例:③张隆溪主编《比较文学译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6页. 说明:(1)在编者姓名之后必须根据原信息准确地注明"编","主编","编选"等. C.引用文集或刊物,报纸文章 例:④麦·布鲁特勃莱,詹·麦克法兰《现代主义的称谓和性质》,见袁可嘉等编选《现代主义文学研究》(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212页. ⑤黄晋凯《巴尔扎克文学思想控折》,载《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第4期,第16页. ⑥徐宏《"再见"误译还是误读 》载《文艺报》1999年11月23日. (7)出版年代后不加"版"字; (8)引文页码应力求准确,如引文跨越了两页,需注明,如第78-79页;如引文涉及多页,则应将页码按顺序一一标如,如:第7,8,9页;多个注释合为一处的,页码的数量必须同注释的数量对应,即使其中有些乃至全部注释的内容出自同一页,如:①②⑤⑧⑩……第20,22,22,22,28页;若其中有的注释涉及不止一个页码,应逐个对应注明,在总的页码中以顿号和逗号区分,即同一个注释的几个页码间以顿号隔开,而它们与其他注释的页码间以号隔开,如:①②⑤⑧⑩……第20,21,22,23-25,27,27,28,28,29页,(①的引文出自第20和21页,②为第22页,⑤为第23至25和27页,⑧为第27页,⑩第27,28和29页). II.外文注释 引用如系外文的论著,均应给出原著的版权信息,无须译为中文,以便读者查找原文. A.引用专著 例:⑦Arthur Ransome,Oscar Wilde:A Critical Study, London: Methuen, 1915, p.61. 说明:(1)作者与书名间加逗号;(2)书名须用袋子斜体,不用书名号;(3)] 书名中的正副标题间以冒号或逗号隔开,不用破折号;(4)如所引著作为译著需注明译者. 例:⑧Leo Tolstoy, What is Art trans. T. Mande,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 P.258. B.引用编著 例:⑨ Karl Beckson , ed., wilde: The Critical Heritage, London :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70,pp,178-179. C.引用文集或刊物文章 例:⑩ Roland Barthes ,"Style and it's Image,"in Seymour Chatman ed., Literrary Style: A Symposium ,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1,p.10. ⑾ Mary McCarthy,"A Bolt from the Blue,"in New Pubilc ,CXLVE (June,4,1962),p.102 D.引用报纸文章 例:⑿ Richard Bernstein,"S.Greenblatt:An Interview,"in New York Times, August 14,1989 说明:(1)文章篇名为正体,前后加引号,篇名后的间隔逗号在引号之内; (2)文集书名,刊物或报纸名字均为斜体; (3)外文刊物一般应注明卷数,期数及出版日期. 历年毕业论文存在问题 标题:出现浅论,浅谈,浅说,或者题目太大又没有副题限制 文题不切 语言口语化:我觉得,我觉得…… 没有自己的材料,没有自己的观点,只是一般性的别人说法的罗列 没有注释,不列参考资料 为了完成字数,东拼西凑.不知道在研究什么 写论文前后要问自己(导师 ) 论文提出了什么问题 论文提供了什么新鲜的材料 论文所提出的问题,在文中有没有完满解决 论文的意义何在 论文中的基本概念是否清楚,别人阅读时会产生误读吗 起码要防止评阅老师,答辩老师的误读 论文格式标准:

敏超哥。。。。

***论文的定义 论文是学术论文的简称.学术论文是指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 国家标准GB7713-87对学术论文所作的定义:"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论文的功用 1,可以记录新的科研成果,本身就是学术研究的有效手段. 2,促进学术交流,成果推广和科技发展. 3,促进科研的深化. 4,是考核作者知识,科研水平的重要载体之一. 国外高校对学术论文写作教学相当重视,一些发达国家如美,日等,无论文科还是理工科,关于学术论文写作要讲授二,三十课时. 日本长冈技术科技大学校长川上正光在《科学与创造》一书中说:"大学的最大使命是创造出学问,技术,要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人." 因此可以说,论文写作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见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论文的分类 按功能分:研究论文 考核论文 考核论文:课程论文 学年论文 毕业论文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 :学士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 考核论文: ⑴ 学年论文: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一般从大三开始(有专业选修课程之后) ⑵ 毕业论文: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考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般在导师指导下选定题目,进行研究和撰写.完成后要进行答辩再评定成绩. ⑶ 学位论文:申请学位提交的学术论文,一般分三级,一般同毕业论文合二为一. 学位论文 (1)学士学位论文 :要求有一定心得. (12000字左右) (2)硕士学位论文 :要求有新见解,反映出作者有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 (4-5万字) (3)博士学位论文 :要求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能从论文的写作中反映出作者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和相当熟练的科研能力. (10万字 ) 四,论文的特点 ⑴ 独创性:学术论文不同于教科书,甚至不同于某些学术专著(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常规性的知识讲解). ⑵ 科学性: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实际出发,具有现实意义,事实,事物,事件真实客观,不带个人偏见,不主观臆断,以最充分,确实有力的加论据作为立论依据,论证严谨而充分,富有逻辑效果,深层的专业理论知识. ⑶ 创新性: ① 对研究对象经过周密观察,调查,分析研究,从中发现别人过去没发现过或没分析过的问题 ② 在综合别人认识基础上进行创新,包括:选题新,方法新,资料新 ⑷学术性(理论性):即遵循客观规律,讲究科学真实性. ⑸ 可读性(文科论文),忌玩弄辞藻. 五,论文的选题 选题是论文成败的关键 爱因斯坦在评价伽利略提出测试光速的问题时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一 选题的意义 1,选题决定着论文的价值也关系着学术研究的成败,有人说,选对了题等于完成了一半,"选对了"包涵两层意义: ①选题与客观需要相符合; ②选题与主体状况的适应. 2,选题为科学研究活动确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 3,选题是研究者才学知识的集中体现,科学方法论者贝法里奇说:"有真正研究才能的学生要选一个合适的题目是不困难的,假如他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曾注意到知识的空白或不一致的地方,或者没有形成自己的想法,那么作为一个研究工作者,他的前途是不大的." 二 选题的途径 1,急待解决的课题,尤其在与现实领域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①关键问题; ②迫切问题 2,科学上的新发现,新创造 3,空白的填补 4,通说的纠正 5,前说的补充 三 选题的原则 1,选择客观上有意义的课题 ① 选择具有社会意义的课题,亟待解决的问题 ② 选择具有学术意义的课题 2,选择主观上有见解的课题 ① 要有浓厚的兴趣,当然兴趣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有兴趣的课题,往往是我们已经了解的或初步了解的课题. ② 能发挥业务专长 ③ 大小适中(量力而行),根据要求选题,要考虑限制的时间,计划的篇幅 ④ 要有占有资料的条件,资料缺乏,是很难写出有力量的论文的,时间条件. ⑤ 指导条件:导师,专家的一两个小时的指导,可以获得几年的东西,"名师出高徒" ⑥ 注重价值:理论价值,现实价值 四 选题的方法 1,做好课题的调查工作: ①专家; ②文献 2,作好课题的限定工作 3,巧选角度 资料的作用 以上三项中最重要的是查阅资料.选题的时候,查阅文献资料,目的是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研究历史与现状,特别是相关研究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看看已有哪些成果,还有哪些问题. 资料的作用: 第一,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只能从资料产生; 第二,有说服力的学术观点只能靠资料支撑. 六,课题研究 一 课题研究的意义 研究是论文写作的基础,初学写论文者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科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要有作者个人的见解和主张.论文写不写得出,关键在研究上. 二 制定研究计划 写作论文的基本程序与步骤,一般为: 选题,搜集资料,研究资料 阅读,摘记,明确论点 选择材料,拟订提纲,执笔写作,修改定稿,加注 其中,搜集资料,占有资料是计划中的重点 三 利用图书馆 资料是研究的基础,资料来源的基本途径有三: ①利用图书馆;②实地调查;③实践体验 而最基本的方面是利用图书馆. 利用图书馆就是找书,读书,找书 找书三要素: A,图书资料存放场所(指南) B,懂得分类号和索书号 C,会查图书馆目录 中国十大图书馆 北图 1910年建 1059.8万册 上图 1952年建 700万册 南图 1933年建 482万册 中科图 1951年建 440万册 北大图 1899年建 370万册 重图 1949年建 287万册 山图 1908年建 286万册 川图 1940年建 385万册 天图 1952年建 250万册 广中山图 1911年建 245万册 1,资料的检索 ①注意图书分类法,常用的是中图法和人大法: 一般正规图书馆必须有三卡:分类卡,著者卡,书名卡,三种卡互相弥补不足. (外文书名一般在卡片第二行,标有星号,冠词不加排,缩写查全称.阿拉伯数字书名,在卡片前或尾,或按数插入笔画.)外国著者将姓提前,用",". ②利用书目,索引等工具书 书目:《全国总书目》①古籍书目;②综合性书目;③报刊目录;④专题性书目 索引:《全国报刊索引》《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①古籍索引;②报刊综合索引;③专题性索引(人大复印资料) 文摘:《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 词典:《新闻学大辞典》 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 年鉴:《中国新闻年鉴》 ③向专家请教 2,资料的选取 ⑴ 考虑需求的数量,太多,白费力气,效率低;太少,难进行创造性思考 基本原则:最大限度地选择资料,但必须是必要的;最小限度地选择资料,但必须是充分的. 一般一天做摘记,做卡片两,三千字. ⑵ 掌握选取的标准: ① 必要的,再长也要选;无关的,再短也不选; ② 确实的:有根据有出处,第一手资料;第二手资料一定要核对; ③ 新颖的:有助于创造性思考的愈多愈能产生新的创见; ④ 充分的:充分不仅指数量,还指质量. ⑶ 讲求读书方法: ① 论文快读法:琢磨标题,读序论,读每段开头句,结尾句,读结尾段; ② 书籍快读法:读提要,读目录,读序言,后记,翻阅全书,读索引; ③ 精读,(研读)充分理解和阅读 研读分选读,通读,研读一般要客观,不存偏见. 3,资料的记录 ⑴ 卡片:《围城》讽刺"做卡片" ⑵ 活页:黑格尔多做活页 ⑶ 读书笔记:列宁做读书笔记,钱钟书分著《管锥编》做三麻袋笔记. ⑷ 眉批 记录资料是一件很麻烦,很细致的工作,但它是积累知识,从事学术研究的基础.所以做学问这碗饭不好吃,常常有人说"要坐板凳十年冷". 4,资料的整理 ⑴ 资料的分类 一种是为研究某个课题,写论文搜集资料的分类,这种分类一般在与构思相关. 卡片分类就是一种研究思考的基本过程.国外专门有种卡片分类法叫"K丁"法.就是像玩扑克牌一样把卡片摆在桌子上,然后分小卡片群,再合成中卡片群,再合成大卡片群,然后从大卡片群中抽出"中心观点卡片",然后编成提纲,最后按提纲顺序写成文章. ⑵ 资料的保管 ①保管的设备,方法方便;②容易搜索;③容易分类,整理. 七,论文的写作 一 论文基本结构 国家标准局1987年颁布《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和《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7714-87) 1,一般格式: ⑴ 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语词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应避免使用的不常见的省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个题名用语. ⑵ 作者姓名和单位,两人以上,一般按贡献大小排列名次. ① 文责自负;②记录成果;③便于检索 ⑶ 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中文摘要一般不会超过300字,不阅读全文,即可从中获得重要信息.外文250实词. 包括:①本研究重要性;②主要研究内容,使用方法;③总研究成果,突出的新见解,阐明最终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⑷ 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3-7个,有专用《主题词表》. ⑸ 引言.回来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布局,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 ⑹ 正文 ⑺ 结论:是指全文最终的,总体的结论,而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要求准确,完整,明晰,精练. ⑻ 致谢:是对论文写作有过帮助的人表示谢意,要求态度诚恳,文字简洁. ⑼ 参考文献表(注释),文中直接引用过的各种参考文献,均应开列,格式包括作者,题目和出版事项(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始页码)连续出版物依次注明出版物名称,出版日期和期数,起止页码. ⑽ 附录:在论文中注明附后的文字图表等. 二 正文的基本构成 1,学术论文的基本构成 前置部分:题名 ,论文作者,摘要,关键词 主体部分:绪论(引言,导论,序论,引论)正文,结论,注释,参考文献,后记(致谢) 2,正文的基本构成:绪论,本论(直线推论) 结论 (并列分论) ⑵ 提纲项目: 题目 基本论点 内容纲要 一,大项目(上位论点,大段段旨) 一,中项目(下位论点,段旨) ① 小项目(段中心,一个材料) 标题写法:简洁,扼要,别人不易误解 句子写法:具体,明确 3,论文提纲编写 ⑴ 论文写作设计图:(三级标目) 一, 二, 一 三, 二 1. 三 2. 3. 4,执笔顺序与起草方法 ⑴ 顺序 自然顺序:结论—本论—结论 颠倒顺序:本论—结论—结论 ⑵ 方法(初稿)一气呵成;分部写成. 5,学术论文的构段 ⑴ 统一,完整的规范段(另兼义段,不完整段) ⑵ 段首和段尾主句显示段旨.(也有段中或兼置首尾) ⑶ 容量运当,一般长段较多 6,表达: ⑴ 明确的观点; ⑵ 结构讲究方法; ⑶ 明快地叙述. 7,修改:整体着眼,大处入手.先整体,后局部;先观点,后材料;先编章,后语句 8,引文和加注 ⑴ 引文:尽量少引,不可断章取义,考虑读者是不理解,引文与解说要界限分明,核对无误,未正式公布材料一般不得引用.网上发布的材料不宜引用. ⑵ 加注:段中注(夹注)脚注,章,节附注 ,尾注 引文要加注码,一般用①②③,如注释很少也可加"*"(星号). ⑶ 注释体例 注释的意义 注释的目的主要在于标明作者在文章中直接或间接引用他们语句或观点的具体出处,其目的: 1,是为了满足读者查证,检索的实际需要 2,是规范的学术研究所必须的"附件",它显示着一个学术成果的视野,质量,水准,趣味等诸多方面 3,对待注释的态度也反映出作者的治学态度,诸如引用他人观点或语句不作注释或在注释中不客观,翔实地注明真实出处,将第二手材料说成第一手材料等等,均有违学术道德. 因此,凡涉及论文论点的形成,对论点进行论证,阐说所运用的资料信息,都应该提供出处,给予注释. 2,注释的格式 尽管国内的刊物对注释格式的要求目前还不完全一致,但注释的格式通常不外是按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年代,引文所在页码的顺序排列,只是在个别次序及标点符号的运用上略有出入. I.中文注释 A.引用专著 例:①歌德《少年维持的烦恼》,侯滩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第9页. 说明:(1)作者姓名后不加冒号或逗事情,直接跟加书名号的书名; (2)引用著作为译著的必须注出译者的名字,一般情况下在书名后和出版地点前; (3)如作者不限一人,作者姓名间以顿号分开;如作者为二人以上,可写出第一个作者姓名,在后面加"等"字省略其他作者;这两点也适用于译者; 例: ②赫尔曼·海塞等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上帝》,斯人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62页. (4)如书名中有副标题,以破折号与标题隔开,如:《波佩的面纱——日内瓦学科派文论选》; (5)如所引著作系多卷本,卷数直接置于书号名之后,中间不再加逗号,也可以卷数加括号内的形式表示,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西方哲学史》上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一);《西方哲学史》(上); (6)如出版者名字中已包含了出版地,则不必另注明出版地,如上例注①中的"上海译文出版社",否则需注明出版地,如:北京:人民出版社;为准确起见,名字较长的出版社名字最好写出全名,如:北京(或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不要简化为"三联书店","社科出版社"等; B.引用编著 例:③张隆溪主编《比较文学译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6页. 说明:(1)在编者姓名之后必须根据原信息准确地注明"编","主编","编选"等. C.引用文集或刊物,报纸文章 例:④麦·布鲁特勃莱,詹·麦克法兰《现代主义的称谓和性质》,见袁可嘉等编选《现代主义文学研究》(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212页. ⑤黄晋凯《巴尔扎克文学思想控折》,载《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第4期,第16页. ⑥徐宏《"再见"误译还是误读 》载《文艺报》1999年11月23日. (7)出版年代后不加"版"字; (8)引文页码应力求准确,如引文跨越了两页,需注明,如第78-79页;如引文涉及多页,则应将页码按顺序一一标如,如:第7,8,9页;多个注释合为一处的,页码的数量必须同注释的数量对应,即使其中有些乃至全部注释的内容出自同一页,如:①②⑤⑧⑩……第20,22,22,22,28页;若其中有的注释涉及不止一个页码,应逐个对应注明,在总的页码中以顿号和逗号区分,即同一个注释的几个页码间以顿号隔开,而它们与其他注释的页码间以号隔开,如:①②⑤⑧⑩……第20,21,22,23-25,27,27,28,28,29页,(①的引文出自第20和21页,②为第22页,⑤为第23至25和27页,⑧为第27页,⑩第27,28和29页). II.外文注释 引用如系外文的论著,均应给出原著的版权信息,无须译为中文,以便读者查找原文. A.引用专著 例:⑦Arthur Ransome,Oscar Wilde:A Critical Study, London: Methuen, 1915, p.61. 说明:(1)作者与书名间加逗号;(2)书名须用袋子斜体,不用书名号;(3)] 书名中的正副标题间以冒号或逗号隔开,不用破折号;(4)如所引著作为译著需注明译者. 例:⑧Leo Tolstoy, What is Art trans. T. Mande,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 P.258. B.引用编著 例:⑨ Karl Beckson , ed., wilde: The Critical Heritage, London :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70,pp,178-179. C.引用文集或刊物文章 例:⑩ Roland Barthes ,"Style and it's Image,"in Seymour Chatman ed., Literrary Style: A Symposium ,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1,p.10. ⑾ Mary McCarthy,"A Bolt from the Blue,"in New Pubilc ,CXLVE (June,4,1962),p.102 D.引用报纸文章 例:⑿ Richard Bernstein,"S.Greenblatt:An Interview,"in New York Times, August 14,1989 说明:(1)文章篇名为正体,前后加引号,篇名后的间隔逗号在引号之内; (2)文集书名,刊物或报纸名字均为斜体; (3)外文刊物一般应注明卷数,期数及出版日期. 历年毕业论文存在问题 标题:出现浅论,浅谈,浅说,或者题目太大又没有副题限制 文题不切 语言口语化:我觉得,我觉得…… 没有自己的材料,没有自己的观点,只是一般性的别人说法的罗列 没有注释,不列参考资料 为了完成字数,东拼西凑.不知道在研究什么 写论文前后要问自己(导师 ) 论文提出了什么问题 论文提供了什么新鲜的材料 论文所提出的问题,在文中有没有完满解决 论文的意义何在 论文中的基本概念是否清楚,别人阅读时会产生误读吗 起码要防止评阅老师,答辩老师的误读

王力宏音乐版权论文发表

王力宏非常的聪明,年纪轻轻就拿了两个学校的博士学位。

这只能说王力宏这个人很聪明,可以拿到双博士学历。

王力宏箛啴①辈子 助理 三级(654) | 我的贡献 | 我的消息(0/17) | 我的空间 | 百度首页 | 退出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帮助 百度百科 > 浏览词条 编辑词条 发表评论 历史版本 打印 添加到搜藏 完善相关词条 完善相关词条 相关词条• 周杰伦• 刘德华• 萧亚轩• 潘玮柏• 郑元畅• 黄志玮• 席琳·迪翁• 胡彦斌• 张善为• 蓝正龙• 金城武• 热力兄弟• 宗成玮• 孙燕姿• 蔡依林• 林俊杰• 张靓颖• 陶喆• 藤原纪香• 覃晶• 赵晨浩• 周笔畅更多>>王力宏 开放分类: 音乐、明星、人物、歌手、艺人 目录• ◆力宏简介◆ • ◆家庭资料◆ • ◆成名历程◆ • ◆其它参与作品◆ • ◆得奖情况◆ • ◆历年拍摄电影◆ • ◆广告代言◆ • ◆力宏大事记◆ • ◆成为奥运火炬手◆ • 【相关链接网站】 • ◆成为奥运火炬手◆ • 【相关链接网站】 ∮★我们的力宏★∮◆力宏简介◆[编辑本段]中文名:王力宏英文名字:Leehom Wang生日:1976年5月17日生肖:龙星座:金牛座 身高:180公分体重:68Kg血型:O型出生地:Rochester, New York国籍:美国现住地:中国台湾 民 族: 汉族祖籍:浙江义乌学历:美国麻省Williams College(音乐学院)毕业 伯克利音乐学院硕士嗜好:棒球、音乐、绘画、电影、戏剧、创作、制作口头禅 : "It's all good!" 语言:国语、英语 、法语 日语家庭状况:父、母、哥哥、弟弟特别技能:小提琴、钢琴、架子鼓、二胡、bass、吉他等多种乐器最喜爱的运动:棒球最喜欢的科目:爵士钢琴最欣赏的歌手:Stevie Wonder最喜欢的艺人: Elton John、 Stevie Wonder、Prince、George Michael、Sting最喜欢的电影:《夜访吸血鬼》《刺激1995》(又译《肖申克的救赎》)《小妇人》最喜欢的国家/地区:希腊 中国台湾 北京最喜欢的颜色:白色,天蓝色最喜欢的食物:日本料理、总汇三明治、葡萄柚汁、Pizza、北京烤鸭 最大的心愿:做一个对流行音乐界有贡献的创作人!音乐理想:透过我的音乐和青少年沟通,让我的音乐给年轻人的生命带来感动和启发。事业目标:做一个真正的音乐人 (A true musician) 做出有创意,有思想,有内涵,有个人特色的作品。在国际上发展成全方位的艺人,在音乐的领域上能有长远的贡献。◆家庭资料◆[编辑本段]孙中山当年巡查长江的时候曾经题字给当时的副舰长许凤藻即力宏奶奶的父亲力宏:是威廉姆斯音乐学院(Williams College)(在美国Liberal Art College排名中第一,有与哈佛相较的本科实力)毕业,在过去SAT(高考)满分1600的体制下,王力宏整整1600分(现形体制满分为2400分),力宏又是柏克利音乐学院的硕士(Berklee College of Music,)。半个世纪以来,这所位于美国波士顿的音乐学院一直独树一帜,执现代音乐之牛耳,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爱好者。学院现有学生3000多名,其中40%为外国留学生,是美国外国学生比例最高的学院之一。欧美许多已经成名的音乐家也常来此进修,以感受现代音乐发展的脉搏。 )外婆:傅氏 某名牌师范学院历史系毕业(具体学校名称不详)奶奶:清华大学毕业父亲:王大中 台湾大学医学系(台湾排名第一的大学,所有台湾人的骄傲)母亲:李明姝(shu) 政治大学(台湾名牌高等学府)哥哥:王力德(LEO) 耶鲁大学医学博士,曾在高中阶段一次全美联考中获得第一,因而收到老布什的接见和来信。大嫂:STACY 耶鲁大学,跟王大哥是同学 侄子:王嘉澍 侄女:王嘉雯弟弟:王力凯(LEE-KAI ) 保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表哥表嫂: 哈佛大学

姓 名: 王力宏 籍 贯: 广东番禺 性 别: 男 出生地: 身 高: 180 体 重: 68 英文名: Alexander LeeHom 所在地: 血 型: o 星 座: 金牛座 生 肖: 龙 学 历: 美国麻省Williams College 毕业Berklee 大学 生 日 : 1976年5月17日 职 业: 个人简历 嗜好:棒球、音乐、绘画、电影、戏剧、创作 口头禅 : "It's all good!" 特别技能: 小提琴、钢琴、鼓、作曲 喜爱的运动: 棒球喜爱的电影: 、 、< 八部半> 喜爱的歌星:Elton John 、Stevie Wonder 、Prince 、George Michael 、Sting 喜爱的食物:北京烤鸭、Pizza 、日本料理、总汇三明治、葡萄柚汁 喜爱的颜色:蓝 喜爱的衣著:T 恤、牛仔裤 喜爱的动物:狗 最爱做的事情:给别人的生命带来快乐 抱负:成为一个巨影响力的音乐人, 能用自己的音乐启发和触动年轻人 所属公司:新力唱片 歌迷会:台湾区力宏国际歌迷俱乐部 歌迷会网址: 生于Rochester 纽约州的王力宏,自小就展现极高的音乐天赋;得天独厚地在 一个自由快乐的学习环境中,逐步发展其音乐才能。 3岁就开始敲敲打打并学会了唱一些非儿歌的流行歌曲。 6岁进小学并开始学小提琴。 8岁接受钢琴启蒙教育2年,并且和哥哥一起送报。 12岁进入初级中学,学习法文,并且是 Rochester P.Y.O. 最年轻的团员。 13岁在妈妈的衣橱发现妈妈学生时期的旧吉他,无师自通地开始接触吉他。 14岁在学校的爵士乐团负责打击乐器。 15岁开始作曲写歌。 18岁通过Eastman Music School小提琴甄试,同年9月进入Williams College就读。 19岁回到台湾出版个人第一张国语专辑『情敌贝多芬』(博德曼唱片)。 20岁出版『如果你听见我的歌』、『好想你』国语专辑(福茂唱片)。 21岁出版『白纸』国语专辑。 22岁加盟「新力音乐」发行「公转自转」国语专辑。23岁出版『不可能错过你』国语专辑(新力音乐)。 24岁出版『永远的第一天』国语专辑(新力音乐)。 王力宏从小在学校中除了每年都得到学生最高荣誉的成绩优等模范生奖外,亦从中学开始,每年在学校年度的音乐剧表演中担纲演出,在大学时期更演而优则导 -出生于Rochester 纽约州的王力宏,自小就展现极高的音乐天赋;得天独厚地在一个自由快乐的学习环境中,逐步发展其音乐才能。 开始担任导演一职,并兼任音乐剧的作曲及编剧。当力宏加盟新力音乐,这个国际音乐事业的大家庭;新力对他的期望是国际化的实力创作型的偶像歌手,长程的规划是推向国际性的音乐舞台。王力宏,一个20出头的大男孩,其音乐事业的人生才刚刚起步,就已交出了一 张漂亮的成绩单;超过20多首的已发表的创作歌曲;6张个人专辑;1张合辑,累计台湾地区专辑销售亦已超过百万张。正如王力宏第一次出现在台湾国语歌坛的时候,公认的封号『台湾第一优质偶像』,就好象是一个歌坛的模范生似的,为王力宏健康、聪明、帅气、多才多艺的完美形象,下了一个最适切的批注。 1976 5/17力宏出生在纽约州罗契斯特的医生家庭。 1978 力宏想要当牛仔或是警察。 1979 力宏对音乐感到兴趣。1982 开始学小提琴。1983 参加了一个小联盟打棒球,那年力宏的位置是投手。 1984 开始学习钢琴。 1985 力宏的弟弟力凯出生了。 1988 * 6月,自Pittsford Elementary School 毕业,开始接触吉他。* 9月,进入Pittsford Suterland Middle School就读,开始学习法文。* 代表Jefferson Elementary School参加NY校际数学比赛获优等奖。* 代表Jefferson Elementary School参加"Olympic of the Mind" 获优等奖。 1989 * 4月,参加学校音乐剧『Once Upon a Mattress』的演出。* 由学校推荐参加Johns Hopkins University举办的"Young Talent Search Program"考试以优异成绩通过。* 获得模范学生奖High Honors Awards(成绩优等奖)。* 加入Rochester Pilharmonica Youth Orchestra 成为该乐团最年轻小提琴手。 1990- 1994 * 高中时期,每年参加Sutherland High School Show Choir校际比赛,都获得冠军或亚军。也每年参加Sutherland High School Select Chorus的演出。(注:美国是高中4年;初中2年) 1990 * 4月,参加学校音乐剧『Bye-Bye Birdie』的演出。* 6月,从Pittsford Middle School荣誉毕业。* 9月,进入Pittsford Sutherland High School就读。* 获得模范学生奖 High Honors Awards(成绩优等奖)。 1991- 1994 * 高中时期,每年获得成绩优等奖,并代表参加高中校际辩论比赛及国际研习社联合国会议(Model United Nations)每年都替学校赢得大奖,替个人赢得"Best Delegate"(最佳代表)。 1991 * 4月,参加学校音乐剧『Music Man』的演出。* 被选为Pittsford Sutherland High School棒球校队投手。* 获得"Phenomenal Freshman Award"、"Most Musical Student Award" 、"Character Development Award"。 1992 * 4月,参加学校音乐剧『Bridgadon』的演出。* 力宏开始做他的音乐,写抒情歌曲。 1993 * 4月,康乃尔大学为美国高中学生举办的论文比赛,力宏的论文「宗教与人生」获得第二名。* 4月,参加学校音乐剧『Hello Dolly』的演出。* 作品「老鹰」在Art Festival获选第二名。* 成为"National Honor Society"的会员。 1994 * 3月,获National Merit Scholar/美国高中毕业生之最高荣誉。* 4月,参加学校音乐剧『Kiss Me Kate』的演出。* 5月,获Monroe County Council Award/领导能力和学业模范生。* 6月,伊士曼音乐学院优等毕业生奖、荣誉Violin Recital。* 6月,Sutherland High School优等毕业生奖。* 6月,从Pittsford Sutherland High School荣誉毕业。* 9月,进入麻州Williams College就读。* 通过Eastman Music School小提琴测验。* Pittsford Musical Inc. Scholarship Award。 1995 * 4月,参加Williams College音乐剧 『Pippin』的演出。* 10月,参加Williams College舞台剧 『King Lear』的演出。* 12月,在台湾发行个人第一张国语专辑"情敌贝多芬",专辑内收录三首个人创作曲:「听雨」、「Last Night」、「不愿说再见」,以「优质创作型偶像歌手」名号,在歌坛崭露头角。 1996 * 4月,参加Williams College音乐剧『Merrily We Roll Along』的演出。* 7月,发行第二张专辑"如果你听见我的歌",专辑内收录六首个人创作曲: 「如果你听见我的歌」、「头版摇滚」(与高德华合作)、「喊我一千遍」(与Tim Heintz合作)、「有了你就足够」、「As Long As I Have You」、「Better Off Alone」,专辑中「Stand By Me」由力宏编曲。* 10月,在K.K.Disco举办「耳目一新」个人首场现场演唱会。* 11月,民生报十大偶像最佳新人奖。* 11月,出版纪念Jane Goodall国语合辑"大地的窗口",合辑中收录一首个人创作曲:「Nature 是你」。* 12月,发行第三张专辑"好想你",专辑内收录二首个人创作曲:「预约你的爱」、「Noah」。 1997 * 1月,资生堂化妆品SQ代言人。* 3月,维他露P代言人。* 4月,入围金曲奖「海外最佳男演唱人」。* 7月,发行第四张专辑"白纸",专辑内收录五首个人作曲: 「在每一秒里都想见到你」、「放逐思念」、「想家」、「四月还会下雪」、「Dream Again」。* 9月,Hang Ten服装代言人。* 9月,为"Williams College Acappella Group"Spring Steeters"的音乐指导。* 10月,因维他露p广告此片入选「十大广告明星」。* 维他露P广告歌创作。* 环球电视台片头音乐创作。* 警察广播电台台呼创作。 1998 *4月,担任Williams College音乐剧『The Bite That Burns』的导演、编剧及作曲。* 5月,Hang Ten 服装代言人。* 6月,美国麻州Williams College 毕业。* 8月,力宏在台湾新力音乐的首张个人国语专辑"公转自转",将近半张专辑中的歌曲由力宏自己担任创作者及制作人,专辑推出一周内销售即突破10万张。* 9月,在大安森林公园举办「绕着力宏转」音乐会,庆祝专辑大卖。* 11月,接拍古道绿茶广告。 1999 * 1月,进入Berklee大学post graduate study在学学生。* 4月,入围金曲奖「最佳男演唱人」及「最佳专辑制作人奖」。* 4月,获得第十届金曲奖「最佳男演唱人」及「最佳专辑制作人奖」。* 6月,力宏发行第六张专辑"不可能错过你"。* 7月,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不可能错过力宏」演唱会。* 9月,耗时三天与作词家十方共同为台湾921大地震创作「爱!永远不消失」,由a-mei演唱。* 10月,力宏与彭羚在"好好爱彭羚"专题里合唱"让我取暖"。* 11月,入围最佳制作和最佳男演唱,出席新加坡金曲奖99。* 12月,受日本名制作人小室哲裁提携,献唱「Happiness×3Loneliness×3中文版」。2000 * 4月,入围金曲奖「最佳男演唱人」及「最佳专辑制作人奖」。* 4月,专属的「台湾区力宏国际歌迷俱乐部」网站开站,为国内最大的最多功能的歌迷会网页。* 6月,2000年『美国棉』代言人,由力宏担任。* 6月,力宏发行第七张专辑"永远的第一天"。* 6月,于台北国父纪念馆举办"拥抱纯棉音乐会"。* 8月,参加在台北市立体育场举办的MTV「夏日音乐高峰会」。广告经验:1.SHISEIDO 资生堂SQ概念推广代言人2.维他露P发行专辑《情敌贝多芬》《如果你听见我的歌》《nature大地的窗口》《好想你》《白纸》《我用生命爱你》《好力宏》《公转自转》《不可能错过你》奖项 : 1999年 : 第十届金曲奖“最佳男演唱人”及“最佳专辑制作人奖”、新加坡金曲奖最佳唱片制作2000年:CHANNEL[V]华语榜中榜99歌曲奖

徐根宝徐冬根发表论文

(部分)《论“双语”教学法在国际法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载《跨国法评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XU Donggen:Legal Aspects for Sustainable Energy Development for Project Finance,2005 Arian Bradbrook: The Law of Energ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徐达维、徐冬根:美国投资银行业务创新及其法律环境研究,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2徐冬根:债权利用法制化的一部力作——《债权融资法律问题研究》评介,河北法学,2008/05徐冬根:银行信用证议付及其追索权的法学解读,(CSSCI学刊)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 徐冬根:论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方式中的“真实出售”,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1徐冬根:一个发表学术研究成果和交流学术思想的重要论坛,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1徐冬根、乔喆:新世纪中国反倾销法学术发展历程,法治论丛,2006/06徐冬根:关于智力资本出资的法学思考,(CSSCI学刊)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02徐冬根:论信用证开证行的独立拒付权,(CSSCI学刊)国际经贸探索,2006/02徐冬根、陆婷婷:美国劳务派遣的相关法律及案例分析,中国劳动,2006/04徐冬根:银行信用证业务中检验证书日期法律问题探析,(CSSCI学刊)金融论坛,2006/02徐冬根:论国际私法的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CSSCI学刊)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01徐冬根:新世纪中国国际金融法学术研究成果评析,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5徐冬根: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法制建设,(CSSCI学刊)金融论坛,2005/07徐冬根、范锡琴:融资浮动担保中的限制性条款研究,(CSSCI学刊)政法论坛,2005/03徐冬根:资产证券化中的基础法律关系解析,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徐冬根、姚约茜:国际项目融资浮动担保的法律经济学分析,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1徐冬根:论国际项目融资架构中的权益平衡,武大国际法评论,2004/02徐冬根:论政府在国际项目融资中的主导作用,法治论丛,2004/03徐冬根:银行信用证审单标准的法哲学思考:精确性、模糊性还是原则性,(CSSCI学刊)现代法学,2004/05徐冬根:从多元价值观谈国际金融法的细分,(CSSCI学刊)政治与法律,2004/04徐冬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法律主导作用,(CSSCI学刊)法学,2004/11,徐冬根:人文关怀与国际私法中弱者利益保护,当代法学,2004/05徐冬根:最基本的法现象不是权利和义务而是权利和权力——评童之伟著《法权与宪政》,法学论坛,2004/04徐冬根:论欧、美国际私法法典化的不同进路及其法哲学思想,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3徐冬根:规范与公正价值追求相结合的典范 评长荣公司无单放货赔偿纠纷上诉案判决,法律适用,2004/05徐冬根:信用证软条款问题研究,(CSSCI学刊)政治与法律,2004/01徐冬根:从“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看外层空间法发展趋势,(CSSCI学刊)法学,2003/11徐冬根:应收帐款证券化中SPV的法律特征,法治论丛,2003/06徐冬根:智力资本化要有法律护航,中国人才,2003/06徐冬根:小议“国民待遇原则”在B股市场中的实施,法学杂志,2003/05徐冬根、陶立峰:网络时代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之思考,电子知识产权,2003/11徐冬根:战火灼伤国际人道主义,社会科学报,2003-04-10徐冬根:论建立我国双轨制违宪审查机制——从“孙志刚事件”谈起,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4徐冬根:论国际私法规范的柔性化与刚性化,(CSSCI学刊)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03徐冬根:网络时代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之思考,(CSSCI学刊)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04徐冬根:论英国判例法对浮动担保发展的贡献,(CSSCI学刊)法学,2003/07徐冬根:WTO条件下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比较研究,党政干部学刊,2002/09徐冬根: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党政干部学刊,2002/06徐冬根:资产经营与重组的法律规范,四川监察,1998/08徐冬根:论中国国际私法学术研究与文献成果的特点,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1997/01徐冬根:外资购并国企与我国外资法的完善,当代法学,1997/01徐冬根:避免外资对民族工业冲击的立法对策,人民检察,1997/03徐冬根:国民待遇与国内市场保护,人民检察,1997/03徐冬根:九十年代美国企业并购特征,上海投资-1997年3期徐冬根:国民待遇与外资对市场的冲击,法苑,1997年第1期徐冬根:投资银行的规范化进程,法苑,1997年第2期徐冬根:股市购并规则,法苑,1997年第3期徐冬根:法人股的规范与出路,法苑,1997年第4期徐冬根:资产经营与重组的法律规范,法苑,1997年第5期徐冬根:构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法律框架,法苑,1997年第6期徐冬根:中国公司扬起海外上市之帆,法苑,1997年第7期徐冬根:大股东与小股东的权益制衡,法苑,1997年第8期徐冬根:美国筑起反内幕交易的堤坝,法苑,1997年第9期徐冬根:金融创新浪潮对传统法制的挑战,法苑,1997年第10期徐冬根:劳动合同规制,法苑,1997年第11期徐冬根:抵押担保的法律机制,法苑,1997年第12期徐冬根:《当代国际经济法丛书》评介,法学,1996/06徐冬根:股份持有法人化与有限双向持股制度,法学杂志,1996/06徐冬根:企业的收购与兼并,法学杂志,1996/03徐冬根:我国外资引进工作中的法律政策取向,法学杂志,1996/02徐冬根:美国九十年代的证券立法,中外法学,1996/06徐冬根:避免外资对民族工业的冲击已成当务之急,法学,1996/08徐冬根:对实现抵押权过程中若干疑难法律问题的探讨,法学,1996/04徐冬根:美国的廉价股票,上海投资-1996年6期徐冬根:国际融资市场的走势与取向,上海投资-1996年5期徐冬根:外资立法的走势与导向,法苑,1996年第1期徐冬根:《保险法》 保国泰民安,法苑,1996年第2期徐冬根:贸易投资自由化与税制改革,法苑,1996年第3期徐冬根:《担保法》透析,法苑,1996年第4期徐冬根:购房置业, 法律护驾,法苑,1996年第5期徐冬根:外资购并国企与我国外资法的完善,法苑,1996年第6期徐冬根:反不正当竞争法纵横谈,法苑,1996年第7期徐冬根:中外合资企业投资者权益转让,法苑,1996年第8期徐冬根:外资控股上市公司的法律规范,法苑,1996年第9期徐冬根:中小股东的法律保护,法苑,1996年第10期徐冬根:上市公司购并与关联交易,法苑,1996年第11期徐冬根: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法律限制与例外,法苑,1996年第12期徐冬根:企业怎样以弱抗强,企业销售,1995/07徐冬根:漫谈文化与广告商标艺术,上海艺术家,1995/04徐冬根:中东阿拉伯国家的冲突法立法,法学杂志,1995/05徐冬根:法国社会养老保险法制的特色,法学杂志,1995/04徐冬根:瑞士法制现代化的启示,法学杂志,1995/02徐冬根:我国外贸法律制度中的强制性结汇和售汇,政治与法律,1995/03徐冬根:海峡两岸金融合作若干问题的探讨,外国经济与管理,1995/10徐冬根:我国首部研究“关贸总协定”的法学著作——全国统编教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评析,法学,1995/10徐冬根:上市公司股份收购与反收购,法学,1995/07徐冬根:中国“复关”的走势与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取向,法学,1995/04徐冬根:我国外汇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上海投资-1995年3期徐冬根:走向自由兑换王国的人民币,法苑,1995年第1期徐冬根:老年保障法律制度:何去何从,法苑,1995年第2期徐冬根:风风雨雨“复关”路,法苑,1995年第3期徐冬根:外资法实施中的误区,法苑,1995年第4期徐冬根:广告法,与你同行,法苑,1995年第5期徐冬根:按揭购房: 都市新时尚,法苑,1995年第6期徐冬根:中美知识产权关系展望与我国知识产权法制建设,法苑,1995年第7期徐冬根:国家“安居工程”启动, 立法先行,法苑,1995年第8期徐冬根:金融自由化与法律监管,法苑,1995年第9期徐冬根:撑起无形资产的法律保护伞,法苑,1995年第10期徐冬根:世界贸易组织: 翻开新的一页,法苑,1995年第11期徐冬根:市场经济法制建设: 回顾与展望,法苑,1995年第12期徐冬根:商标的国际化与商标设计技巧,中国质量万里行,1994/01徐冬根:上海涉外经济立法若干设想,法治论丛,1994/03徐冬根:欧洲当代国际私法研究热点评析,法学杂志,1994/05徐冬根:19世纪的国际私法立法拾遗,法学杂志,1994/04徐冬根:美国路易斯安娜州新冲突法法案述评,法学杂志,1994/03徐冬根:对我国侵权行为法律适用规范立法的思考,政治与法律,1994/06徐冬根:共同投资基金,大潮涌起,法苑,1994年第5期徐冬根:“上帝”的保护神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法苑,1994年第6期徐冬根:“道”“魔”之战--- 各国立法对贩毒者的惩戒,法苑,1994年第7期徐冬根:商标王国中的贵族 --- 驰名商标,法苑,1994年第8期徐冬根:古老而时髦的民商事法律行为 --- 拍卖,法苑,1994年第9期徐冬根:构筑中的社会保障与劳动法律体系,法苑,1994年第10期徐冬根:企业收购兼并案透视,法苑,1994年第11期徐冬根:实施破产制度,迷雾重重,法苑,1994年第12期徐冬根:国际私法学的拓新之作——《国际侵权行为法》评析,政治与法律,1993/06徐冬根:商标的国际化与商标的设计技巧分析,国际市场-1993年9期徐冬根:论“直接适用的法”与冲突规范的关系,中国法学,1990/03徐冬根:西方各国设备租赁业之比较研究,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8/03徐冬根:谈谈企业如何开展国际设备租赁交易,上海企业,1988/08徐冬根:梵蒂冈,国际展望,1987/16徐冬根:简析设备租赁交易中当事人的违约及其补救,政治与法律,1987/03徐冬根:美国的设备租赁及其法律制度,外国经济与管理,1987/08徐冬根:略论我国租赁业的现状和特点,外国经济与管理,1987/03徐冬根:联邦德国专家梅斯曼讲订立国际合同的技巧,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6/07徐冬根:外国律师看中国有关外国投资的法律,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5/07徐冬根:美国律师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5/01徐冬根:经济合同纠纷解决的对话,法学,1985/12 徐冬根:上海“三资企业”中亟需决解的若干法律问题,法学,1985/12徐冬根:我国《涉外经济合同法》的特点和原则,法学,1985/06徐冬根:比较法学综述,法学,1985/01

芦宏发表论文

学术论文摘要的规范化写作一直是责任编辑所关注的话题,尽管早就有了相关标准与要求,但至今很多学术期刊中的论文摘要却并不规范。学术论文的摘要是论文的缩影,它以简短而易懂的文字直接陈述论文的内容,要客观、如实地反映一次文献,切不可加进文摘编写者的主观见解,不加注释和评论,清楚而完整地显示出论文的概貌,必须符合客观性原则、简练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和排除性原则。 造成摘要写作不规范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从责任编辑的角度看,造成这种不规范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责任编辑业务水平不过关,无法按规范要求修改摘要;由于出版周期短,修改摘要需要耗费责任编辑过多时间,导致责编对摘要未作规范化要求;责任编辑责任心不强,对不规范摘要置之不理。从作者的角度看,造成摘要不规范的原因有:作者过于注重论文发表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摘要的重要功能,因而对摘要的撰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作者对摘要存在认识误区,把摘要与内容简介混淆。第三种情况比较特殊,一些学术期刊因各种原因,忽视本刊摘要的规范化,让自己的刊物呈现出摘要写作多样化,使不少投稿作者按期刊摘要的“样式”依样画葫芦,写出不合规范的摘要。甚至一些资深的学者也不得不“入乡随俗”,不断地变换“摘要”的写作格式。但总的来说,摘要写作误区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摘要过于简单,未真实反映论文观点 摘要应在最简约的字数内向读者表达论文的观点或者结论,提供尽可能完整的定性或定量信息,充分反映论文的创新点和特色。但有的学术论文,创新内容很多,但摘要却过于简单,甚至不分主次,本末倒置,把不重要的内容进行详述,而需详述的部分却只是寥寥数笔,一语带过,导致摘要无法真实反映论文观点。 (1)实习工作不单单是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工作,也不只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而是三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对每一位学生而言,保持良好的实习心态是顺利完成专业实习的法宝。分析影响学生顺利完成实习的心态,提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习的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心态的现状与对策》作者投稿原文摘要) (2)英语学习型词典的释义是以符合使用者认知心理的方式来对语义进行表征。从认知角度出发,以“Black”一词为例,探讨相关释义方式的认知特征。 (《英语学习型词典中Black释义方式的认知特征》作者投稿原文摘要) 例(1)是比较典型的摘要写作本末倒置、繁简失当的问题。作者对关于实习工作这一常识问题过多介绍,而对本应详述的“影响学生完成实习的心态”“如何帮助学生完成实习的策略”等未反映,使读者看过此摘要后,不明白作者想表达的观点是什么,也不清楚作者提出什么策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习。此摘要写作不规范可能是作者对摘要写作规范不够重视,只想简单介绍论文大概内容所致;也有可能是作者对摘要存在认识误区,把摘要与内容简介混淆。 这类摘要写作不规范非常常见,作为责任编辑尤其要把好关,可以联系作者完善摘要中应详述之内容,或者责任编辑自行修改。此摘要修改的要点为:首先,精炼实习工作中学校、实习单位、学生三方的关系;然后,补充完善三方应为实习工作创造什么条件,以取得什么效果。例(1)修改后的摘要见例(3)。 (3)实习工作需要学校、实习单位、学生三方相互配合,才能获得实效。而学生保持良好的实习心态对顺利完成专业实习至关重要。学校和实习单位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学生自我调节好实习心态,真正把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培养成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实现学校、旅游企业和学生共赢的和谐局面。 例(2)也是比较常见的摘要写作不规范,是典型的摘要过于简单。这类“摘要”字数较少,缺少基本要素,没有概括出论文的观点,也没有体现出论文的创新点与特色之所在,提供的信息量不足,不能发挥摘要应有的功能。此摘要写作不规范可能是作者对摘要存在认识误区,因此对它不够重视,导致摘要过于简单。此摘要修改的要点为:应详述“Black”一词的相关释义方式的认知特征,修改后的摘要见例(4)。 (4)英语学习型词典的释义是以符合使用者认知心理的方式来对语义进行表征。对“Black”一词本义的释义加入了科学义值和语文义值,有利于学习者对该词的精确理解,也为转义的形成提供了理据;同时,它的词类排列顺序也要以所指释义为基础,符合认知规律,从本义到转义的排列建议以逻辑顺序排列为主,可以有效地展现义项间的认知联系,提高学习效率。 对于这类摘要不规范,责任编辑应主动与作者联系,让作者意识到写好摘要的重要性,以及摘要对文章转引和选目的重要作用。使作者真正对摘要写作重视起来,自觉自愿配合责任编辑修改摘要,使之客观反映出论文的创新点和特色之所在。 二、摘要过于复杂,不能凸显论文观点 规范的摘要应准确、简洁地向读者传递与论文等量的信息,让读者能迅速了解论文的观点,确定是否有必要继续阅读全文,同时也为二次文献的编写提供了方便。但有的论文摘要内容写得过多,使读者看了云里雾里,感觉不知所云,不能凸显论文观点;有的论文摘要铺垫过长,将无关紧要的文字植入其中,字数一大堆,但是内容空泛、言之无物,甚至连一句有价值的信息都没有。对于这类摘要应精炼内容,去掉常识性内容,开门见山地直陈论文观点,在最简约的字数内把论文观点呈现出来,使读者一目了然。 (5)白居易不仅是中唐大诗人,有自己完备的诗歌理论,而且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军事诸多领域也有一定的理论建树。笔者以他前期名作《策林》为考察中心,较全面梳理其政治经济思想,其政治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一、仁政爱民,重农薄赋;二、统一政令,严格吏制;三、均衡发展,调控思想;四、勤俭节约,珍惜民力等等,在当时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对当今社会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当然,白居易的政治经济思想具有明显的复古色彩,甚至有脱离当时社会实际的地方,具有不可操作性甚至是虚幻性。但它仍然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史的宝贵遗产。 (《白居易<策林>中政治经济思想述论》作者投稿原文摘要) 例(5)虽然是直陈作者的观点,但它没有遵循“准确、简洁地向读者传递与论文等量的信息”这一标准,使读者有种读之意义含混之感;这个摘要还存在罗列论文小标题的问题,是摘要写作中易犯的一个错误。这种社科类综述性论文,摘要应采用非结构性摘要,这样,既可增加论文的文字特色,显示作者的文化底蕴,也可以此增加论文的阅读性。此摘要修改的要点为:精简摘要内容,采用非结构性摘要的写法,客观、简洁、完整、规范地反映论文观点。修改后的摘要参考例(6)。 (6)《策林》体现了白居易在农业、吏制、国家宏观调控等方面的政治经济思想,他的政治经济思想虽然具有明显的复古色彩,甚至有脱离当时社会实际的地方,具有不可操作性甚至是虚幻性,但它仍然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史的宝贵遗产。 三、摘要与内容介绍混淆 摘要应该客观、简洁、准确地反映论文观点,但在编辑部收的稿件中,有很大一部分稿件的摘要未反映论文观点,只是文章的内容介绍或提要而已。从内容上看,摘要是原文献的浓缩,它的信息量与原文等值。提要的内容则比摘更广泛,即反映原文献的内容信息,对原文献进行评价,介绍研究的背景,或对文章进行评价等。从写作目的上看,摘要的主要目的在于向读者客观呈现论文的观点或创新点,方便读者判断是否有再读原文的必要。而提要主要目的是向读者展示文章的主要内容、社会作用与价值等,起提示、推荐作用。 (7)从2001年到2010年,为了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国在此期间对法定准备金率进行了频繁的调整。本文通过对这十年准备金率的变化趋势的分析,把这一变化过程分为“平稳上调期”、“小幅回调期”、“上升摸高期”三个阶段。并分别就准备金率在各个阶段不同的政策目标、调整原因逐一进行分析,得出流动性过剩、通胀压力的加大、信贷资金的过度投放是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直接原因。继而探究近十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控的效果,并对未来的货币政策进行展望。 (《近十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控的回顾与展望》作者投稿原文摘要) 例(7)属于摘要与提要混淆,此摘要依序把原文的内容显示出来。这类摘要还有一个典型特点,就是摘要中有“本文……分析/研究”。例(7)中提到“继而探究近十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控的效果,并对未来的货币政策进行展望”,从句子中,可以看出论文研究了十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控的效果,但并未反映出效果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论文对我国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进行了预测,但没显示出预测的具体内容。因此,这不符合摘要应准确反映论文观点的要求。修改后的摘要参考例(8)。 (8)从2001年到2010年,为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国在此期间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频繁的调整。此期间的准备金率曲线分为“平稳上调期”、“小幅回调期”、“上升摸高期”三个阶段。流动性过剩、通胀压力加大、信贷资金过度投放是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直接原因。总体来看,央行试图用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控制资金的流动性,以解决国内宏观经济过热的整体趋势,效果并不理想。控制通胀已成为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的重点核心问题,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和资产泡沫化问题,使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四、摘要语言表达欠妥当 语言表达欠妥当也是摘要中常见的问题。语言表达欠妥当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摘要中加入主观性过强或过于夸大的结论,比如出现“国内首创”“填补了空白”“首次报道了”等夸大性评价。这类表述是学术论文中必须要避免的。这类评价不宜作者自己来说,给人以自吹自擂之嫌,还可以看出作者学术作风不严谨、不谦虚。鉴定论文的学术价值,应该由权威学术机构或者专家来做,而不是原文作者自己去标榜。 第二,摘要中出现“本文”“本研究”“笔者”等做主语,这是由摘要必须客观报道文献内容,不加评论性文字的基本特点决定的。摘要中用“本文”“笔者”等字眼属画蛇添足,摘要本来就是反映这篇论文观点的,所以无需再注明“本文”;观点也就是作者本人的,无需再用“笔者”。例(5)、例(7)就属于这类问题。例(2)中“从认知角度出发,以”Black“一词为例,探讨相关释义方式的认知特征”,虽然回避了“本文”一词,但又缺少了主语。 第三,有的作者因为自己写作风格的原因,在撰写摘要时,过多使用抒情式的语言,如疑问句、感叹句或文学描写性语言,而学术论文需要严谨的学术态度,摘要必须以严肃的态度,客观、公正地反映论文的观点,彰显其学术性,所以摘要与散文是不同的,也不能进行描写或抒情。 结语

博士论文撰写的一般逻辑。从西方引进的这套研究生培养体系,总体来说是建立在理性思考和经验研究的基础上,这也是现代科学的基础。大多数理工科论文要做的,就是根据已有积累,建立理论假设,通过实验分析或实证研究,去验证假设。在这一系列的分析与归纳中,评判其科学性的关键有两个:(1)理论假设是否建立在稳固的理论基础上,即假设的前提是否是大家接受的。大家接受的包括公理,以及经公理演绎出来的理论,这里的“大家”可以指所有人,也可以指认可你的理论前提的某一个学派;(2)理论验证过程是否符合理性。所谓理性是指严密的逻辑推导,经得起拥有理性思维的人的检验和质疑。当然,这种质疑也都是在所有限定的假设和前提范围内。论文的结论有可能是反直觉的,但只要前提和过程具有科学性和鲁棒性(Robustness),无明显漏洞,结论也是可接受的。当然,即使这是一篇前提稳固、论证充分的论文,在答辩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最终教授对论文的评判:(1)学生是否清晰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论证过程;(2)教授们对前提假设的接受程度和理解是否不同;(3)教授们的思考过程是否理性,是否被他们的直觉干扰,这种直觉是由专家长期积累的经验产生的。如果这三个问题都能解决,又能满足创新性的要求,那么这应该是篇合格的博士论文。BTW,博士论文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在这里就不讨论了,这些开题的时候都应该已经解决了。城市规划学科的特征。城市规划,严格来说是城乡规划学专业,在博士生通过答辩后授予的是工学博士学位,这是由城市规划的工程性和技术性决定的。但由于城市规划是一个偏向于应用的学科,直接与城乡和区域的发展相关,概括来说是从长远角度统筹安排城乡发展的、重点关注各类要素在空间上配置的学科。学科研究内容包括了城市研究和规划研究两大部分,对应的理论可以分为城市理论和规划理论。城市理论涵盖内容广泛,这是由于其研究对象——城市和乡村的复杂性决定的,包含着经济、社会、生态、空间等很多维度的内容,因此也需要得到相关学科的理论支持,包括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地理学、建筑学、景观学等;规划理论要求思想深度,这是由于规划面向未来,涉及决策的制定,一方面需要对规划的价值观与伦理观、规划程序的合理性与正义性的论证,概括来说是规划的理论(Theory of Planning),涉及到公共政策、管理学,以及更基本的哲学层面;另一方面,针对具体城市和具体问题,应该采取何种规划方法,为什么这种方法可行,是规划中的理论(Theory in Planning)需要解决的问题(详细论述可以阅读孙施文老师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一书,在开篇有清晰的论述)。梳理以上这些是为了说明城市规划研究的复杂性和应用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城市规划专业的同学,包括我在内的困惑,觉得规划似乎没有自己的理论,一旦涉及到具体的问题都得这个学科借一点,那个学科借一点来组合生成理论框架;而且时常感觉自己研究的不是科学问题,往往一个问题挖深了,就跑到别的学科去了,于是开始质疑学科的科学性。我想这些问题不止我们学生有,教授们肯定也有,他们也希望能建立起只属于城市规划学科的理论框架。但由于对规划本身具有的复杂性和应用性的学科属性,以及是否规划、规划什么的问题涉及到哲学层次这一现实,规划学科似乎不太可能建立起大一统的只属于自己学科的理论。如果能够建立,那也一定是建立在一些公理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分析和演绎得到的一些理论,但这些理论对解决现实问题有多大帮助,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这些问题当然也困惑着城市规划的博士生们,我们该如何在纷杂的表象与现实的需求背后,找到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应用价值的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呢?城市规划论文的特征和类型。从城市规划学科的特征可以看出,正统的规划博士论文肯定不同于大多数理工科的论文,它要求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要求综合相关学科的知识,建立与城市或规划相关的研究框架,并寻找一切可能进行充分论证。但大家都知道,我们不可能建立假设拿城市来做实验,即使规划结果有反馈那也是很多年之后的事,因此我们来不及用自己的规划成果来论证自己的规划理论。所以,一般来说以实证研究为方法的描述和解释性研究,相对好做,而以规范研究为方法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十分棘手。我的导师告诉我规划的博士论文有三种类型:(1)纯理论的研究,基本不涉及实证。选择这种类型论文的博士生较少,当然也是难度最大的研究。因为从理论到理论需要严密的逻辑体系,需要严谨的论证,还需要理论的创新性与价值。这种研究包括从城市规划哲学、城市规划史、城市规划与其他相关学科理论交叉等角度的研究,一般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理论框架和解释体系,属于理论-理论的研究;(2)理论为主,实证为论证支撑。很多博士生选择这种写法。初始路径分为两类:一种是在学者们的研究领域中发现自己的兴趣,一种是结合实际规划中遇到的问题确定选题。之后都是通过阅读文献建立理论认知,进一步阅读和整理发现理论不足,并建立自己的框架,进行假设,在具体的实例中考察理论假设的可靠性,并结合演绎与归纳的说理过程,进行论证,最后回到理论,修正理论,得出结论,属于理论-实践-理论的研究;(3)实证中总结观察,提炼理论。这种类型也有很多博士生选择,上手容易,通过一手数据的获取,开展扎实的实践分析,通过归纳总结,与已有理论进行比较,修正理论,属于实践-理论的研究。当然第(3)种在开展实证研究前也需要理论的支撑,与(2)并非迥异,但二者各有侧重。城市规划的论文该怎么写。这里想说的只是一些直观基础上的理性推测。在听师兄预答辩的过程中,不断在思考一篇扎实的博士论文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新思路、工作量、论证过程的合理性、规范性?如何才能保证论文答辩时在专家们密集的攻势下依然屹立不倒,并能经得起实践和时间检验呢?(1)前提条件:批判性思维的建立。如果没有批判性思维,有的只可能是依葫芦画瓢,引进别人的思想,基本不可能有大的创新。而对于应试教育制度下培养出的中国研究生,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建立只能依靠外界的刺激和个人痛定思痛的决心。多问一些为什么,多挑战自己的习惯,质疑自己的思想,阅读哲学书籍,都是有帮助的,但一定要克服刚开始阅读哲学的枯燥感,将哲学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2)必要条件1:国内外文献的阅读与吸收,这也是最需要下苦功夫和硬功夫的地方;导师告诉我文献阅读的三个原则:经典的、名家的、最新的。书看10年以内的,文献看5年以内的。学会钓鱼,找到一篇与研究密切相关的最新文献,然后根据它的参考文献钓鱼,钓出之前的经典与名家作品。国内的文献要看,国外的文献更要看,而且要多看,不仅学习具体的理论,而且学习直线性的分析方法,这也是对理性论证的学习;密切相关的要看,关系不那么密切的也要看,因为一来创新常常出现在交叉领域,二来相关研究会给你更宏观的视角。读外文文献刚开始比较痛苦,速度慢,理解不深,但后来熟练后,也能渐渐理解作者为什么写,有什么欠缺。等到能够合上文献,把所要研究领域的专家及其理论在头脑中梳理清楚,包括谁在什么背景下研究了什么,他们各属于哪个流派,理论重点是什么,有哪些不足都能一一列出来时,就可以写文献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你的理论框架或理论假设了。(3)必要条件2:理性的方法。这里指的是论证的方法,即在理论基础上、进行假设、展开论证的过程中需要的方法。归纳和演绎一般是常用的逻辑方法,对于博士论文来说,建立在宽广理论基础上的收敛型研究过程似乎更能站得住脚,接近金字塔顶的最后那一层就是博士生的理论创新;而理论基础聚焦或者说理论根基不牢,依据作者的演绎逻辑发散式的研究过程似乎不太容易站稳脚跟,至少我现在还没有找到这样的例子。当然,实际的研究过程没有这么抽象,而且这两种方法都是必要的:演绎能够打开思路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归纳能够去粗取精,留下符合检验的理论。此外,还有多个主体之间的比较研究、交叉研究等等,如何运用理性的方法,我也说不太清楚,恐怕还是要多去读读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等唯理主义哲学家的观点。(4)必要条件3:不断的总结、质疑,与导师、同学和专家讨论,与实践操作者讨论,不断修改。我自己经常会有觉得文献没读完,不敢动笔写的问题,造成文献一直读啊读,观点在脑海中转啊转,就是理不出一个思路。认识到人的局限性的同时,也认识到了文献的有限性(曾经觉得文献不可能读完,但现在只读最新、经典和名家的)后,开始边写边思考。知识编码化还是要比脑海中的静默知识明确很多,很容易看到自己的问题和漏洞,所以一定要动笔写。另外,与导师、同学、老师和实践者的讨论十分必要,这样不但可以多方吸收观点,也可以降低在答辩时被教授们彻底推翻的可能性。(5)必要条件4:规范性写作。这点非常重要,最好在刚开始时建立良好习惯,包括读文献时记录的笔记的规范性,不然到论文成文后就麻烦大了。这也是博士论文训练的一个方面,科学性写作。(6)附加条件1:发表小论文接受同行审议。除了满足毕业要求以外,发表小论文是给自己设定deadline,不断push自己加快进度的一个好办法。而且,这样设定的一个个小目标的完成,会带给自己成就感,增加终日与问题和危机对抗的自信心。同时,来自审稿人的意见也会帮助自己及时看到问题,修正思路。我在这点上做的不好,一直在等待着论文完美的出现,却永远也无法等来。是时候尝试总结发表自己的观点了。(7)附加条件2:直觉的捕捉,事物联系的捕捉。论文写作过程不可能一直都是理性的状态,偶尔灵感爆发,突然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捕捉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最好不要放过。试着用理性去分析这种直觉,看是否经得起检验。我们觉得异常正确的直觉分为两类:一种属于笛卡尔和斯宾诺莎所说的天赋观念,是所有人都会认可的直觉;另一种是我们的经验产生的某种“显而易见”,但这种“显而易见”有可能只是对我们自己,对其他人则没有,这时,我们运用理性的工具来分析来解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它能通过自己的质疑,同时也能运用科学方法来证明,并经得起别人的质疑,那这就是创新。

新闻传播学硕士论文怎么写

2、如何确定研究思路?

在研究中到底是问题重要还是概念重要呢?我认为,问题是研究的价值基点,概念是研究的逻辑起点。所以首先要找一个真问题,好问题,以及抵达问题的方法路径要合理和科学,这个非常重要。我有两点值得注意:

(1)关注现实(问题/现象),但必须思考理论问题,而不是套一个理论,经常有同学说我得找个什么理论,千万别被理论绑架了,是我们对现实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上,只有从理论上才能很好地诠释和概括,所以才要思考理论。

(2)对策性研究要用数据和方法支撑,拍脑袋谈对策是不行的。不仅要“自圆其说”,还要有足够的说服力。

研究思路要求:

(1)要交代研究命题成立的合法性,也就是为什么这个研究问题成立,问题性到底在哪儿,不要到最后答辩的时候,老师说你这个问题是一个伪命题。

(2)研究思路不是说你要分几部分来论述,然后每一部分研究什么,而是要说明白我为什么从这几个部分来谈,每一部分之间是什么逻辑关系,这个要交代清楚。

(3)研究思路即论文框架设计,在开题时应完成总体设计,在写作过程可以进行局部设计,但最好不要进行大的修改。如果推翻重来也就说明原定思路有问题,开题工作没做好。但也有另一种情况,原来的思路是对的,但写着写着就走歪了,那就是写作的问题了。

创新性要求:

明确指出你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创新,这个一般要结合前文文献综述中的结论来谈,一般需要一二三明确指出来,哪些方面创新了。

如何思考整个研究呢?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变换自己的思路。我觉得专家与学者的区别是学者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专家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二者结合起来就比较好。既能化繁为简,也能深入浅出。站起来可以看清一群蚂蚁,蹲下来才能看清每只蚂蚁。研究视角沿着宏观——微观——宏观不断变换,形成一个“葫芦式”的研究思路。

3、论文写作

研究生论文主要有三类:课程论文、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课程论文主要是作学术训练,目的是培养研究意识和学术规范;学位论文分描述性与论述性两种,用于研究生的综合训练和学术评价,论述性论文有可能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则是体现最新研究成果,是呈现新观点新发现的.理论创新。

学术论文是科学研究工作者以理论的形式表述自己科学研究的创新成果,公开发表或宣读。学术论文与一般杂文、理论文章的不同点就在于科学和创新。学位论文是要通过答辩和专家评审并授予相应学位的学术论文。研究生学位论文首先是写给老师看的,要经得起学者的审阅和检验。学位论文的核心在创新,尽可能用自己的话、自己的材料来充分论证自己的创新观点。当然,现今的硕士研究生一般都是科研新手,要求他们的学位论文都达到以上的创新程度,一般很难,但应该是努力的方向。

学位论文完成初稿后,最好冷处理一段时间。一方面交给导师看,提出指导修改意见;一方面利用这段时间考博、找工作、继续读书研究,还可将学位论文拆成小论文发表。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又有新的思考和收获。到最后正式提交论文前,或者在预答辩之后,静下心来认真修改论文,这样才能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势,将论文修改好,精益求精,不留遗憾,顺利通过答辩并力争取得好成绩,为读研划上一个准备通过圆满的句号。

此外,写论文要从看论文开始,要多读论文读好论文。还要会读论文,研读论文的三种方式:学习知识型、批评讨论型、启发研究型。

4、学术规范

20世纪英国哲学家布朗在一篇题为《科学的自治》一文中,首次使用了“学术共同体”这个概念。学术共同体指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价值取向、文化生活、内在精神和具有特殊专业技能的人,为了共同的价值理念或兴趣目标,并且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而构成的一个群体。新闻传播学尽管尚未形成真正的学术共同体,但是需要学术规范已形成共识。所谓学术规范是指学术共同体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参与制定的有关各方共同遵守的有利于学术积累和创新的各种准则和要求,是整个学术共同体在长期学术活动中的经验总结和概括。学术规范的内容涵盖以下三个层面:

逻辑层面,主要规范逻辑思维与创造性等方面的内容;论文各章节之间要有一个递进的逻辑关系,形成一条问题链,不要采用教科书的写法,前后章节只是并列关系。

方法层面,主要规范研究的路径、边界与方法等;问题决定思路,思路决定方法,而不是反过来。同时要注意问题的边界,把问题讨论限定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

形式层面,主要指文本规范,包括文献索引、引证出处、参考书目、注释体例等。

研究要讲学术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就是科学性。但任何一种极致离荒谬只一步之遥,任何东西强调过头了也会有问题。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不能代替原创。有的一万多字的论文可以有100条以上的引文。不妨做个试验:将文中的引文全部抽去,还剩下什么?再将转述的话删除,还只剩下什么?

论文要有学术性,那么什么是学术性呢?有一个最基本的判断,就是你的核心概念是一个学术概念,就是你的标题里面最起码应该有个学术概念。有人说我要研究电视台做的活动,这只是一个研究范畴,如果聚焦到电视台活动中的仪式传播,仪式传播就是一个学术概念,这样学术性就上来了。

不是学术概念或尚未形成学术概念者难道就没有研究的价值吗?例如“新闻立台”、“网络问政”,是不是学术概念?研究民生新闻、传媒产业到底有多少学术性?处于急剧发展的新闻学和转型中的传媒,有太多的现象需要关注,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难道因为它还没有成为一个学术概念我们就不去研究它吗?我们完全可以用学术的方法来研究这些现实问题、中国问题。

三、研究方法和方法论

研究方法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研究任何一门科学都需要找到合适自身的方法和路径。这里说的方法有三个层面,狭义的层面是作为分析工具的研究方法,如内容分析法;广义的方法包括什么是可以研究的问题,怎样设计一个回答问题的研究计划,用什么方法搜集和分析资料,怎样从资料中提出对问题的解释,怎样阐明自己的发现并把它表述出来等。最高层次的就是哲学层面的方法论,它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在此我着重谈后两个层面的方法。

1、方法论

“方法论的自觉是学科成熟的标志。”从方法论层面来看,研究新闻传播用什么方法呢?科学的结论通常用两种方法来保证其有效性:要么由经验事实(尤其是数据)予以支撑,要么由逻辑推理予以保证。研究方法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应该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受美国实证主义的影响,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加强实证研究,这是好事,但也会走进另一个极端。我参加一次传播学硕士论文答辩时发现,有的同学的实证研究虽然做了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但却感觉他是认真真地去做一个毫无价值的东西。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系统,简单生硬地使用一种研究方法来讨论和分析某一问题往往是力不从心的。人文科学回答“为什么?”,社会科学回答“是什么?”,应该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我国新闻传播学方法论的演变:人文学科方法论——社会学科方法论——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结合的方法论。1987年,祝建华教授发表的论文《传播学定量研究方法的科学来源》,可能是最早的以“科学方法论”为论证对象的文章。这篇文章明确提出,传统的研究方法——哲学思辨、历史求证、法规判别——已不能适应科学研究深入发展的客观需要,需要借鉴“科学方法论”。文章指出了科学方法论的要义:科学研究的关键不在于结论是什么,而在于得出结论的过程是否合乎科学原理。目前我国新闻传播学质量较高的文章,通常是量化分析与质化分析相结合,新闻学话题与传播学方法相结合。陈力丹教授认为:“新闻传播学在研究方法上的整合方向,除了证实研究的量化分析与质化分析的结合外,更为长远的整合,应该是人文——历史——哲学的思维方式与‘科学方法论’的思维方式的结合。”①

“当代学术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基本现实:一是没有哪一个学科,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能够解决任何一个重大社会理论和实践问题;二是实现学科进步,越来越多地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也就是说,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依存度在加强。正是这两个现实,是学科之间的对话、交流不但成为可能,而且成为必须。”②因此,跨学科研究和系统研究的方法日益显得重要。

2、研究方法

时常有些同学还在尚未确定选题时就跟我讨论研究方法,试图通过研究方法的优势而确保论文的品质,这是一种为方法而方法的做法。研究方法的选取应该是为研究选题度身定做的。不要过分关心方法,重要的是某研究有没有意思,逻辑是否成立,经验根据是否充分可靠,结论是否有助于社会变革的思考和对策。

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主张研究真实的世界,有别于语词构成的概念世界或由信条构成的理论世界。实证研究用可经验感受和验证的方式,有别于概念界定和演绎的方法,运用特定研究所必备的多学科知识,努力追求功能性和因果性,理解社会中的各种现象,进而有助于人们审慎但有效地改造世界。实证研究也完全可能做得不好,同样可能毫无学术意义,同样可能自觉不自觉地研究假问题,仅仅是把概念或意识形态争论演绎成所谓实证研究。因此,所谓的实证研究,不是以方法来界定,或者是以概念来界定,而是要看这个问题是不是有意思,是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不要以为实证研究只有定量分析,它包括定量和定性两种研究方法。量化研究主要是回答“是什么”,而质化研究主要回答“为什么”。当然,质化研究对于样品的选取十分严格,如果能够辅助其他研究方法,可以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偏差与片面。量化研究同样面临挑战,一是假设和取样,二是对数据的解读,对结果的解释。长期以来,人类学和民族志的“田野调查”没有引起新闻传播学者足够的重视,少有学者把新闻实践和传媒业务作为调查研究的“田野”。为此,我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撰文《质化研究:新闻传播被忽视的分析工具》,之后在《湛江师范学院学报》作了更详尽的介绍和讨论。

个案研究

在国内外学界,问卷调查成为主流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方法则备受批评。在各种批评意见中,代表性问题成为个案研究方法遭受最多批评的问题。例如,人们常常发出疑问:对单个个案的研究,能有代表性吗?能有多大的代表性?个案研究的结论怎么能推论到总体?可以说,个案研究的代表性问题是国内外社会学界至今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其实所谓“代表性”属于统计调查研究的问题,主要是指在概率意义上“样本”能否估测“总体”的特征(谢宇,2006;彭玉生,2011)。因为没有涉及“大数”现象,个案研究无从谈及这一问题,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个案研究的意义就限于其本身,研究者都试图“走出个案”(卢晖临、李雪,2007)。

像统计调查研究一样,个案研究最终呈现的结果也是一项知识,这一知识是否有意义在于它能否增加新的认识,即能否促进知识的增长。知识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相应地,知识增长也包括两个方面:扩充对经验事实的认知与提出新的理论见解。个案研究如何能获得对更大范围事实的认知?如何能获得更具一般性的理论概括?即基于个案研究能否获得超过个案适用范围的知识?这是个案研究始终要面临的问题,我们称之为超越性问题,也是个案研究的典型意义所在。在社会学/人类学的研究脉络中,三种研究取向对于这一问题的处理深具影响,它们分别是费孝通的“社区研究”、格尔茨的“深描说”和布洛维的“扩展个案法”。对超越性问题的处理主要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将个案视为“整体”中的“部分”,探寻事实层面上通过“部分”认识“整体”的途径;一是着眼于个案研究的理论意义,试图通过个案进行理论启发或检验。

研究方法是为研究服务的,没有一种研究方法是可以轻而易举取得效果。思辨推理需要很强的理论功底,实证研究不仅要求数据采集和分析的严谨,还要有解释力和说服力。往往单一的研究方法难以解决问题,可以采用多种分析工具相结合的方法,如定量研究加深度访谈,个案研究为主,比较研究为辅。但一般不宜超过三种研究方法。我们要充分认识各种研究方法所能和所不能,了解它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才能把它用对用好。此外,除了史学研究之外,文献分析一般不能算是一种研究方法,它是研究前必须做的文献综述。

①陈力丹:《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分化、整合与研究方法创新》《现代传播》2011年第4期,第29页

②卷首语:《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版,第24页

梅宏论文发表

一、社会兼职863计划306主题软件重大项目监理(1998-2000)863计划“十五”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主题专家组成员(2001-2006)863计划“十一五”信息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2006-今)第十届、十一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算机学科专家评审组成员(2004-2007)信息产业部软件构件技术标准工作组组长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软件工程分会理事长贝尔实验室中国基础科学研究院顾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学F辑(信息科学)编委软件学报编委电子学报编委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编委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编委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eb Services Research (JWSR)编委自然科学进展编委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Software in China编委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软件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2000-2004)中国共创软件联盟理事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IFIP工作委员会委员(2002-2005)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计算机科学技术学科第4、第5届评议组秘书二、学术会议TOOLS’97 ASIA、TOOLS’98 ASIA、TOOLS’99 ASIA程序委员会委员(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chnology of Object-Oriented Languages)IFIP WCC2000/ICS2000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论文评审人及分会主席(2000.8,北京)the 25th Anniversary Annual International Computer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s Conference (COMPSAC 2001)程序委员会委员(2001.10,Chicago)the 8th Asia-Pacific Software Engineering Conference(APSEC2001)程序委员会委员(2001.12,澳门)IFIP WCC2000/ICEUT国际会议IFIP/ACM/IEEE Panel: Computing Curricula 2001的Panelist(2000.8,北京)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ormal Engineering Methods (ICFEM2002) 程序委员会委员(September 24-27, 2002,上海)The 26th Anniversary Annual International Computer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s Conference (COMPSAC 2002)程序委员会委员(2002. 8,Oxford, UK)The ICSM 2002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Maintenance) 程序委员会委员 (2002. 10, Montréal, Canada)HASE 2002 (Seventh IEEE International High-Assurance Systems Engineering Symposium) 程序委员会委员 (2002.10,Tokyo, Japan)2001年8月“全国软件技术与软件产业研讨会”程序委员会主席,大连2002年11月“全国软件与应用学术会议(NASAC2002)”程序委员会主席,北京The WRSC 2003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Robust Software Construction) 特邀报告人 (2003. 2. 28-3. 2, Hayama, Kanagawa, Japan)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Quality Software(QSIC 2003)程序委员会委员(Dallas, Texas, USA, November 6 - 7, 2003)The ICSM 2003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Maintenance) 程序委员会委员 (2003. 9. 22-26, Amsterdam, The Netherlands)2003年11月14-15 “全国软件与应用学术会议(NASAC2003)”程序委员会主席,上海The SPLC2004 (The Third Software Product Line Conference) 程序委员会委员 (August 30-September 2, 2004, Boston, Massachusetts)The ICSM 2004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Maintenance) 程序委员会委员 (2004. 9. 11-17, Chicago Illinois, USA)The SEFM2004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Formal Methods )特邀报告人(28-30 Sept. 2004, Beijing, China)The PSD 2005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Programmable Structured Documents) 特邀报告人(January 26 – 28, 2005, Yokohama, Japan)APWeb05 (The Seventh Asia Pacific Web Conference)程序委员会委员(March 29 - April 1, 2005, Shanghai, China)The ICSM 2005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Maintenance) 程序委员会委员(Budapest, Hungary, Sept 25-30, 2005)The QSIC 2005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Quality Software)程序委员会委员(Melbourne, Australia, September 19-21, 2005)The GPCE'05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erative Programming and Component Engineering) 程序委员会委员(Sep 29 - Oct 1, 2005, Tallinn, Estonia)The MoDELS2005/UML (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l Driven Engineering Languages and Systems)程序委员会委员(Jamaica, 2-7 October, 2005)The COMPSAC 2005 (the 29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mputer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s Conference) 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 (Edinburgh, UK, 26-28 July 2005)The SEKE 2006 (the 1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 ) 程序委员会委员 (San Francisco Bay, USA, July 5-7, 2006)The ICWS 2006 (the 2006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Services ) 程序委员会委员 (September 18-22, 2006, Chicago, USA)The COMPSAC 2006 (the 30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mputer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s Conference) 程序委员会委员 (Chicago, USA, September 18-21, 2006)The ICSM 2006 (the 22n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Maintenance) 程序委员会委员(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USA, Sept 24-27, 2006)The QSIC 2006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Quality Software)程序委员会主席(Beijing, China, Oct 26-28, 2006)三、学术报告863第四期“全国计算机高级人才培训班”主讲专家,讲授“软件构件技术”(2000.8)2002.5.22于南京大学百年校庆“世界著名科学家论坛”“软件新技术”分会场作“软件复用和软件构件技术――漫谈及反思”的学术报告。2002.10.21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50年校庆“名家讲座”做“软件工程现状和进展”的学术报告2003.3.2于日本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Robust Software Construction (WRSC 2003)上做“ABC: Architecture-based Component Composition”的特邀报告2004.6.1于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第10次技术科学论坛“信息技术科学”上做 “Internet时代的软件技术”的学术报告2004.9.30于The SEFM2004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Formal Methods )做“ABC: Supporting Software Architectures in the Whole Lifecycle”的特邀报告2005.2.27于日本The 3rd Workshop on Programmable Structured Documents (PSD 2005)上做“ABC: Supporting Software Architectures in the Whole Lifecycle”的特邀报告2006.2.21于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第19次技术科学论坛“软件技术”上做“基于体系结构、面向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ABC”的学术报告

1984.3-1984.7,本科毕业设计:线切割机微机控制系统的实现(已用于工业生产,系统主要实现者)1985.9-1987.5,硕士学位论文:交互式计算机辅助排料系统ICANS(已用于工业生产,系统实现者)1989.9-1992.9,博士学位论文:函数式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FOPL—设计及实现(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863计划资助)1992.12-1995.5,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课题:“集成化软件工程开发环境(CASE)的标准化与实用化(85-712-1)”,课题主要骨干,技术组成员,JB2系统集成组组长。课题于1995年5月3日通过电子工业部主持的专家鉴定,专家认为“JB2型在系统规模和技术水平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2.12-1994.6,863计划课题:“面向对象的智能化软件原型生产技术及系统(863-306-02-03-3)”,技术负责人,协助杨芙清院士主持设计及实现工作。课题于1994年6月15日通过专家鉴定,成果“居国内外同类研究先进水平”。1993.6-1995.3,博士后基金课题:“面向对象的软件过程模型研究”,课题负责人。1994.8-1996.4,863计划课题:“基于复用的面向对象智能化软件生产技术(863-306-02-01-01)”,技术负责人,协助杨芙清院士主持设计及实现工作,已于1996年4月18日通过专家鉴定,成果“国内领先,国际先进”。1995.11-1997.11,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软件工程环境(青鸟CASE)工业化生产技术及系统的研究开发(96-729)”(一期工程)。技术组成员,专题负责人。于1997年11月通过专家鉴定,专家认为“青鸟Ⅲ型系统…在基于构件/构架模式的软件工业化生产技术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和系统性,在系统规模和技术上均居国内领先水平,达到当前国际先进水平,并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将为我国软件产业的技术革命和形成规模经济起到很好的技术支持和保障作用。”1996.1-1998.9,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课题:“对象的说明型形式化语义模型研究(9500138)”,课题负责人。1996.1-1998.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基于主动对象模型的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及其支撑系统(69573002)”,第二负责人。1996.8-1998.6,863计划课题:“基于构件、构架复用的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技术及其系统(863-306-02-05-01)”。课题负责人之一,于1998年7月1日通过专家鉴定,专家认为“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1998.2-2000.11,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软件工程环境(青鸟CASE)工业化生产技术及系统的研究开发(98-780)”(二期工程)。技术组成员、专题负责人。项目于2000年12月22日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验收。1998.6-2001.6,云南省人民政府和北京大学省校合作项目:“青鸟软件生产线系统的引进、推广及示范工程”。技术负责人。项目于2001年7月通过云南省科委组织的验收。1998.12-2000.12,教育部重点科学技术预研项目:“软件开发过程自动化的理论和方法研究(98005)”,技术负责人。1998.12-2000.11,863计划课题:“软件构件组装技术及工具研究(863-306-ZT02-02-2)”。课题负责人。课题于2000年12月13日通过863专家组验收。验收专家认为:课题“采用SA研究和CBSD研究融为一体的技术路线,在构件描述语言、复杂连接子、组合构件和胶合代码生成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和进展”,“较国际同类工作相比具有自己的特色”,“研究成果通过青鸟工程,…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综合评价为A-。2000.9-2002.12,贝尔实验室合作研究课题:“特征交互及构件组装”。课题负责人。2000.9-2002.12,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面向软件体系结构(SA)的软件构造技术研究(60043002)”,课题负责人。结题评价为“特优”。2001.1-2002.12,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课题:“基于软件体系结构的构件组装技术研究”,课题负责人。2001.1-2002.12,2000年度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软件构件组装技术及理论研究”,课题负责人。2002.1-2004.12,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面向构件的领域工程技术研究(20010001001)”,课题负责人。2002.1-2005.12,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软件构件组装技术及理论研究(60125206)”,课题负责人。2002.1-2003.12,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面向领域的应用中间件(重大0214)”,课题负责人2003.1-2006.12,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软件的特征交互及互操作性的研究(60233010)”,课题负责人。2002.12-2007.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Internet环境下基于Agent的软件中间件理论和方法研究(2002CB312000)”,首席科学家2003.6-2005.5,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奥运信息系统模型的研究与建立(2003BA904B02)”,课题负责人。2006.1-2008.12,自然科学基金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ABC方法中的求精变换技术研究(60528006)”,课题共同负责人(负责人为东京大学情报理工学院胡振江副教授)2006.1-2008.12,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面向网络计算环境的开放软件模型研究” (90612011),课题负责人。2006.12-2008.1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现代服务业共性服务集成化技术研究”(2006BAH02A02),课题负责人。

  • 索引序列
  • 徐宏权发表论文
  • 王力宏音乐版权论文发表
  • 徐根宝徐冬根发表论文
  • 芦宏发表论文
  • 梅宏论文发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