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发表正确的言论议论文

发表正确的言论议论文

发布时间:

发表正确的言论议论文

一、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二、如何写议论文:

1、拟好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传递显要信息的重要部分。由于它位居文章结构之首,所以文章题目的优劣也会直接影响阅卷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

议论文拟题的基本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醒目、舒畅。具体而言,可鲜明,可形象,可简洁,可别致,可整齐,不一而足。总之,以能激发阅卷者阅读兴趣或使之有耳目一新之感为最佳。

议论文的题目要求符合文体特征,要求鲜明,使人见其题而知其旨。观点鲜明的文章最受阅卷者的欢迎,因为它具有清澈感和透明感,能够传达出文章内容之大概,便于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2、开好头

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靓”。

短,即要简捷,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开头短,可避免冗长之赘,而且短句成段,在空间上突出其内容的重要性。

快,即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因为评分标准中有“中心明确”的细则。

靓,即要精彩。这也是传统文论中所说的“凤头”。精彩的开头,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阅卷者,给阅卷者留下好的印象。

文章开头要精彩,多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寓言故事导入话题。

3、中间段

议论文的结构是否严谨,条理是否清楚,论证是否严密,论据是否典型,关键在中间段的写作。而结构、条理、论证和论据等是议论文评分的重要细则,因此,写作议论文要尽量符合这些标准。

常见的论述模式是:首句为小论点或承上启下的过渡词句;中间围绕小论点,运用恰当的事实、理论论据,或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分析说理;最后结合论述内容写一两句小结的话语。其中首句和末句的写作最重要,它能直接勾勒文章的脉络,显示全文的论述思路。

另外,文章的整体论证结构常用正反对比式。许多道理只要从正反两面说了,就基本上可做到论述严密。在考场中熟练地运用这种作文模式,可迅速地展开写作,减少失误,节省时间。同时,它可使阅卷者能便捷地依据评分标准,在中档以上分项计分,避免不利于考生的个人评分因素出现。

4、论据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一个人要丰满多彩,光有灵魂和骨架,没有血肉是不可想象的。同样一篇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不能称为文章的,它还必须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实,切合题旨。其次,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同学作文,记住几个经典论据,如司马迁、居里夫人、张海迪。

5、结好尾

结尾是全文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好的结尾当如豹尾,响亮有力,令人警醒,催人奋进。

议论文结尾的写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论点;要体现全文结构的紧凑、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画蛇添足;语言要干脆有力、清音留响,富有启发性和鼓舞性。

6、语言形象畅达

语言项是作文评分的重要标准。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形象。

要显形象生动之效,除了采用比喻、类比、事例等论证方法外,形象畅达乃至华美的语言必不可少.修饰议论文的语言,注意运用比喻、排比、对偶和反复等修辞,使文章形成华美流畅感;注意运用假设句、反问句或整句,使文章增强不可辩驳之势。

三、论点

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逻辑学上,论点就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它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明确地表示着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它是一个意思明确的表判断的陈述句。

四、论据

论据是立论的根据,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事实。

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

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它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以及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五、论证

论证就是用论据证明论题的真实性。实质上就是引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扩展资料

论文写作应注意以下事项:

1、出发点见微知著,善于从微小的事物中看到一种发展的趋势,看到一种大的事情。

2、文章体现由表及里的特色,要从表面深入到事物的本质进行分析。

3、文章的论点鲜明,具有观点性,句式为判断句,且不用修辞。

4、善于运用名人名言等材料证明论点,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议论文

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基本要求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写议论文要考虑论点,考虑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说世界上有两件事情最为困难。一是将你的钱拿到我的口袋里来。二是将我的观点强加到你的脑子里去。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

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需要证明什么)

是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率。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2、论据(用什么来证明)

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3、论证(怎样来证明)

是用严密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议论文一般写法:

根据议论问题的一般思维模式,应当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或曰“引论”、“本论”、“结论”) 三大块构成。

“提出问题 ”即在议论文开头一般要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即在文章的中间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分析论证,“解决问题”即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或者得出综合性结论。

扩展资料:

议论文的分类

一、立论文

1.定义: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思维导图作文法-议论文的分类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

2.要求:

①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

②用充足有说服力的论据

③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

二、驳论文

1.定义:

论辩是针对对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在批驳的同时阐述己方的观点。

2.方式:

①提出论点

②证明论点

③总结论点

3.驳论文的破立结合:

首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再批驳已指出的错误论点,并在批驳的同时或之后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加以论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议论文

议论文的三要素议论文具有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事物或者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科学原理和典型事实,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1、论点论点就是文章中要加以阐述和说明的基本观点,在议论文中要解决的是"证明什么"的问题。在一篇议论文中,论点是文章的价值所在,一篇文章的高下优劣主要取决于它。因此,对论点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1)、论点要正确。论点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作者除了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以外,还要以辩证法的观点去研究分析问题,防止认识上的主观片面性。此外,还要注意论断中的每一个概念都应当是准确无误的。准确性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论点准确,包括概念、论断、提法和分寸的准确;论据、引语准确;语法、逻辑、用词造句准确;阐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准确;实事求是、切合实际,不武断、不浮夸,要一分为二。(2)、论点要有针对性。申论的论点针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舆论导向上具有针对性;针砭时弊,针对社会生活中需要解决的各种弊端、陋习,对症下药,加以评说,予以治疗;触及当前社会上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分析起因,找出解决的方法等等,以正确引导舆论和指导实践;抓住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分析说理,解开人们的思想疙瘩;针对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论证评说。申论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就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加以论述。因此,哪里是主要的问题、哪里是问题的主要方面,必须在动笔之前解决好。需要说明的是,申论论证评说的是"主要的问题",而不是问题解决的方案和做法。(3)、论点要深刻。论点一定要抓住问题的关键,能科学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要使论点深刻有力,作者就必须首先清除那些泛泛的、装腔作势的议论。同时,深刻也还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前瞻性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敏锐性;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从表面现象能够看到事物发生发展的根源;具有预见性,即对错综复杂的矛盾及其未来的结局分析之后,能够作出具有预见性的科学论断。(4)、论点要鲜明。作者要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定要旗帜鲜明,不能模棱两可。对所论述的问题自己先要思考透彻,不能含混不清。论点的语义必须十分清楚确切,不能暧昧不明。(5)、论点要新颖。论点要有创见,给人以启发。要善于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矛盾,不能人云亦云。新颖性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论题新颖,即评论的问题能够触及新的矛盾,或者能够提出新的见解、主张;在与错误及片面的观点交锋中鲜明地提出精辟的见解,表现出真理的光辉。论说中有新的论据,并能以这些新的论据作为依托,引发议论;选取新的议论角度,诸如舆论的非热点、容易被忽视或者被掩盖的矛盾侧面、对解决矛盾能够起到关键作用的环节等。(6)、论点要同一。在论证过程中要保持思维的确定性,防止出现违反同一性的要求、偷换论题或转移论题的现象。这一条是从逻辑上对论点提出的要求。(7)、论点要突出。议论中不能以材料淹没论点。当所论述的问题比较复杂时,其中心论点与派生出的分论点、小论点的关系只能是总分关系,因为多中心即无中心。这是从文章中心思想的表达上对论点提出的要求。2、论据论据就是用来论证论点的根据,是议论的基础,解决的是"用什么证明"的问题。论据有事实论据和事理论据两种。事理论据除一般原则外,还包括那些从长期生活实践中概括出来的、被公认为符合事理的谚语、俗语、典故等。申论对论据有如下要求:(1)、论据要真实。事实论据必须可靠,事理论据必须准确。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注意调查核实。不能道听途说,断章取义。未经证实其真实性的论据只能用"预期理由",论据不能靠论点证明,以免形成循环论证。(2)、论据要典型。事物有必然性与偶然性、一般情况与个别情况的差别。只有从事物的一般情况及其内部的必然联系出发去掌握事实,这样的事实才能胜于雄辩。所以选择论据要注意排除那些偶然的、个别的事例,而选择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典型材料。这样的材料才能以少胜多,以一当十。(3)、论据要充分。即使是真实的论据,如果不全面,其说服力也不会强。论据要全面、充分才有说服力。(4)论据要新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新的总是吸引人的,对旧的论据读者不会很感兴趣,自然也就影响说服力。3、论证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它解决的是"怎样证明"的问题。议论的目的在于使别人同意并接受你的观点,这除了要看你的观点是否"有理",还取决于你是否会"说理"。只有说理充分,分析透彻,论证周密,议论才会有说服力。申论作文,一定要以理服人,同时合乎逻辑,而不能以势压人,用大话、空话、假话去强迫人接受。因此,申论论证时要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的论证方法。一切道理、结论总是从客观事实当中、从实践经验当中引申和概括出来的。因此,我们要把道理说明白、容易让人接受,就得依靠具体的事实材料,在立论写作中就是人们常说的摆事实、讲道理。从事与理的关系而言,事实正是说理的依托或论据,论理则是由事实的现象、感觉到本质、理性的开掘、分析、推理、引申和发挥。这种说理方法的好处在于理从事出,虚实结合,使立论文章增添理论色彩,避免空泛议论或就事论事。事实和道理的有机结合,是增强评论说服力的一项基本原则、要求和方法。所以,在申论写作中一定要有雄辩的事实作基础。总之,论点、论据和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是灵魂,论据是血肉,论证是骨骼。论点是解决"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是解决"怎样进行证明"的问题。三者紧密联系,就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论证过程。就议论文的要素来说,一般要求论点正确鲜明,论据准确充分,论证严密,合乎逻辑。论点正确,就是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并且能从实际出发。鲜明,就是要有明确的态度,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主张什么、驳斥什么、爱什么、恨什么,都毫不含糊。正确鲜明的论点,一般是深入社会实践,对某个问题作周密的调查,掌握了大量的、可靠的事实和材料,然后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出发,以党的方针政策为准绳,对事实和材料进行具体的、科学的分析而概括和提炼出来的。它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方向。是不是每篇议论文都有这三个部分呢?不一定。有的议论文,从论证开始,到结尾才归纳出论点,就没有绪论。有的议论文,论证结束就煞尾,不再有结论。特别是杂文,写法不拘一格,信手拈来,任意发挥,皆成文章,这就更不能篇篇都要求写出这三部分。议论文的结构并不复杂,但能否安排适当,关键还在于写作时是否思路清楚。毋庸置疑,文章要思路清晰,首先要对所议论的问题认识清楚。然而,对问题认识清楚了,一到写作时由于同时要遣词造句、策划论证,原来想到的材料会忘却,原来想清楚的问题会模糊起来。这时,可以拟定写作提纲。写作提纲是文章内容的简略提示,拟写提纲的方法如下:(1)、拟写提纲前应先将所写内容思考一遍,即确定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与议论程序。(2)、按照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分别写入各项内容。如在"绪论"内写入议论的事实或问题。有时,也可在绪论内直接写出论点;在"本论"内写入中心论点或各分论点,以及各项论证的论据或论证方法;在"结论"中写出主要的结束语。(3)、写完提纲后应该复核一遍,并根据新的想法作一些必要的修改。(三)、议论的方式议论有两种基本方式,即立论和驳论。立论指议论目的是为了从正面证明自己提出来的论点。驳论指议论目的是为了反驳某一错误的论点或相关的论据、论证。立论和驳论是从正反两方面对问题的论述,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二者之间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为在确立一个正确论点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否定批驳和它相对立的论点。而在批驳错误论点的同时,则必须确立与它相对立的正确的见解或主张。立论和驳论不是简单地表示赞成或反对,而是要提出理由,进行阐述,说明为什么赞成或反对。因此立论、驳论的关键在于设法证实一种观点的正确或谬误。立论和驳论的重点在于立和驳,而不在论。“论”是文章的思想内容,“立”和“驳”是文章的逻辑形式。无论是证明还是反驳,其要求是要合乎逻辑,要正确地使用各种推理形式,合乎相应的推理规则。“不能推出”、轻率概括、以偏概全、机械类比,以及在论证中滥用权威、因人废言、感情用事等都是要注意避免的。1、立论立论在就某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表明自己的态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这些看法和主张必须是经过认真的思考或者一定的实践,确实是自己所独有的正确的认识和见解,或者是切实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张。要使读者感到有新意,增长知识,提高对事物的认识。(2)、必须围绕所论述的问题和中心论点来进行论证。开篇提出怎样的问题,结篇要归结到这一问题上。在论证过程中,不能离题万里,任意发挥,或者任意变换论题。如果有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都要与中心论点有关联,要从属于中心论点。所有论证都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了解分论点和中心论点。议论文的逻辑性很强,论证必须紧扣中心,首尾一致。(3)、“立”往往要在“破”的基础上进行。在立论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提到一些错误的见解和主张,加以否定和反驳,以增加论证的效果。在议论文体中,“已知的真实判断”就是论据,真实性有待证明的判断就是论点(论题),而论证方式则是将论据和论点联系起来的逻辑形式,它的作用就是从论据的真实性推论出论点的真实性。2、驳论驳论是就某一事物或者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反驳别人错误的或反动的言论。驳论需要注意以下三点:(1)、反驳别人的错误言论,一定要对存在的错误作具体分析,特别要注意不能就事论事,说些不痛不痒的话,主要应该揭示错误的性质,分析它的思想根源和危害性,这样才能击中它的要害,使读者认清这种言论为什么是错误的。如果反驳的要点抓得不准,理由讲得含糊不清,对错误的性质又没有揭露出来,这样的驳论就不能以理服人,更不能驳倒错误言论。(2)、一篇驳论所驳的错误论点一般只能有一个,也可以叫做反面的中心论点。在论证过程中,必须始终围绕着这个错误论点来进行反驳,不能任意转移或分散。驳论也要做到紧扣中心,前后一贯,首尾一致,使读者一目了然。(3)、“破”中有“立”,反驳别人的错误言论,就能从中表达自己正确的见解和主张。有时在反驳中还需要把正确的见解和主张明确地提出来,使读者容易明辨是非,更好地达到反驳的目的。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效果。一篇驳论文可以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的力量和说服力。而且驳论与立论经常是相辅相成的,往往是以驳为主,驳中有立。驳论的根本目的是要证实对方论点的虚假性,但在具体反驳时,可以根据对方议论的特点,灵活采取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如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等。写驳论时应该注意:(1)、写驳论是对别人的看法发表不同的意见,即使意见是针锋相对的,也要对事不对人,对于发表对立意见的人要“以礼相待”,不能出语伤人。初学写驳论文章的同志爱犯一种毛病,就是感情用事,以骂代驳。他们往往用感情冲动代替冷静的分析,在文章中写上“不要脸”、“恬不知耻”、“混蛋透顶”之类的话,以为这就是“立场鲜明”,其实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以骂代驳,并不能增加文章的批判力和说服力,并不能对反面论点有所触动,有时候,反而会暴露出作者对反面观点的认识不清和无能为力。因此在驳论文章中,应当坚持始终以理服人,不搞“以骂代驳”。(2)、要有分析地对待对立面的意见。一个人说话不可能句句都是谬论,批驳时应肯定对方正确的意见,反驳的只是其确实错误的部分。既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又不夸大对方的错误,实事求是,合情合理。这样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才容易使人心悦诚服。(3)、写驳论时特别要做到以理服人,最忌在缺乏分析说理的基础上武断地给对方的意见下结论,自己的看法当然应该坚持,但也不能强词夺理,语气上要留有余地,要有乐于倾听对方意见的讨论式态度。写驳论重在分析,不加分析地批驳是没有力度的。驳论有三种类型:(1)、短评式驳论。它篇幅短小,一般只抓住对方错误言论的片言只语进行反驳,但它们体现着驳论文章的基本特点。(2)、评论式驳论。是短评式评论在反驳这一部分(即短评的本论部分)的扩充,即对对方言论进行多方面的反驳。(3)、局部式驳论。即指有些文章从整篇看不是驳论,但在议论中包含着一部分驳论。

发表正确言论的议论文

“我至今也不明白,对于这种无所不在的侵犯性与破坏性,我们竟然没有给它一个适当的位置”——佛洛伊德一近日来,新闻上频频出现虐杀动物的事件,而且不是个别的案例,个别的人。有在镜头前上一刻还把小猫微笑着在怀里抚摸着,下一刻对着镜头一边微笑着一边用高跟鞋把猫头像灯泡一样踩碎的白领丽人;有在大学图书馆当着几百人的面一脚将小猫踢得七窍流血的暴力男,也有在最高学府中晚上偷偷用剪刀把小猫的眼睛捅瞎后弃于垃圾中白天又一副沉默不忍文质彬彬的研究生。虐杀动物的现象已经开始暗流涌动,登上互联网,虐杀动物的网站已如雨后春笋,各种形形色色的照片光碟的制作销售传播已经形成产业,如果你留心的话当下流行的不是周末去群交,而是周末结伴去虐杀。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就是虐杀动物的人不再限于那些为了追求暴利而虐杀动物的屠夫们。爆出一个又一个“血案”的恰恰是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白领”“精英”们,他们反而成了虐杀动物的党卫队主力军。这些人并不是发生了干旱不吃动物就会饿死非洲饥民,生活在蛮荒时代茹毛饮血的原始人,如果是这样那还可以理解,至少他们是因为生存而不得不为之。然而这些人并不愁温饱,甚至收入不错,他们也不像凶残成性的嗜血者,个个受过高等教育,知书达礼。受过高等教育而又彬彬有礼的一群人却做出了令人发指的事情,现在的问题不是这些惨死的动物发生了什麽,而是虐杀动物的这些人到底发生了什麽?二对于这些残忍的“嗜血者”们仅仅从道德上进行批判已经不够了,当他们第一次残忍的露出微笑时,热爱生命、慈悲之心等本能的良知对他们已经不再起作用。在弗洛姆的《人类破坏性剖析》中有这么一个例子:有一个年轻人,他把狗带到小巷里,用刀杀它们,“只是为了好玩。”,他强调的说:“现在我想我用刀子戮到这些狗身上的时候,它们尝到了滋味。”这就是虐待症的一个典型案例。他在想象这些狗在承受痛苦时所尝到的滋味,想象同时给他带来刺激,带来快感。他的快感是建立在弱小者痛苦的基础上的。有虐待性格的人有着典型的特征。其中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一切活的东西都是可以让他来控制的――活的生命被他变成了活的、颤动的、心脏跳动的控制对象”虐待性格的人就是要控制生命,在不断折磨生命的过程中窒息生命。他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只有无助的人才会激起他的虐待欲,他不会想要虐待强者”,“那些没有力量的人,不想反击的人,他就轻视,想控制他们”。可见这些虐杀动物者们的目的并不是要杀死这些动物,而是要把这些弱小到不能反抗的动物抓在手中。他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杀死这些动物,否则也不需要这么大费周章,只一下子就可以干净痛快的杀死它们,可见他们的重点在于控制住这些弱小者的生命,当这些动物在虐待中慢慢死去的时候,这些人的快感才被慢慢激发起来。惩罚一个生命莫过于夺取他的生命的权力,而虐待症性格的人的快感就建立在那种慢慢夺取弱小者的生命的过程中,所享受到的一种权力和刺激的感觉。在这个时候他们才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与强大,在这个时候他们也才享受到刺激与快感。三虐杀动物是一种极为残忍的行为,且对社会本身来说也是一块肿瘤,任其发展下去,迟早有一天会危害到人类自身。当然,他们只是杀死了几个畜生,事情是否严重到了这般地步,这样讲是不是也太危言耸听了吧?其实一点都没有,虐杀同吸毒一样都会上瘾的,并且都是越陷越深,一发不可收拾。心理学上提到过人类的的生活除了生理的需要外还有精神的需要,人的精神在不断的刺激下才会产生驱动力,不断的的生活下去。就是说我们生活下去是因为我们有生活的欲望,人生的理想,奋斗的目标,正是不断的正面的或负面的刺激让我们不断的保持或改变自己的心愿,让我有自己存在下去的理由。然而,人们存在下去的理由有很多种,这和我们的精神所受到的刺激有着直接的关系。刺激分为两种,一种是单纯的刺激,一种是启发性的刺激。大家或许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欣赏一个自己喜爱的作品时,如听一遍《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读一首唐诗,品味一篇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时,念了又念听了又听好像永远不会厌倦。它们使我们心情愉悦,内心敏锐起来。这就是启发性刺激,它使我们的精神更加专注,宁静,对将来充满着好奇,爱与信心。当你读一遍廉价的小说,或看了一部纯粹活塞动作的A片后,你不会再看第二遍,因为在看第二遍之前你已经厌倦的睡着了。因为这些是属于对于你的感官的单纯的刺激,这种刺激所带来的只有厌倦。现代社会的生活,几乎完全是依靠这种单纯的刺激运作的,速食的的文化,电影、电视、报纸、杂志都是这些刺激的媒介。这就是为什么几天还新鲜流行的服装,一两年后就变得无人问津令人厌倦,于是市场就得不断的推陈出新,给人们不断带来新的刺激。为什麽会有一夜情,群交俱乐部,就是因为不断的交换性伴侣才能不断的带来兴奋。当某些人由于成长的原因或者教育的问题,他们所成长的动力出了偏差,他们就变得麻木不仁起来。如果人的内心因为启发性的刺激而成长,就会通过一种对内心的挖掘而产生源源不断的爱,兴趣与理想,这样的人的内心生活就充满了力量。弗洛姆说爱是一种能力,是一种艺术,那么如果内心没有爱的话会怎么样呢?其实社会表面生活中,内心残缺的人和正常的人并无特别之处,他们显得聪明冷静甚至显得非常理智。但这只是表面的外壳,当他们需要表现的很热情的时候,反而让别人感到很虚假。在他们精致的社会外壳下面,这些的心灵残缺的内心里充满着厌倦与冷漠。当不需掩饰内心时,他们显得自私贪婪和残忍。他们需要不断的从外界寻找刺激。最初吸引他们的的黄色小说凶杀影片很快就不足以给他们带来刺激,他们需要更强烈的刺激,比如虐杀动物,伤害别人才能给冷漠麻木的内心带来一点感觉。虐杀和破坏的限度也是需要不断的升级,才能满足这些人内心的不断的厌倦。当别的生命受到伤害,鲜血流了出来,他们就会感到自己的存在。还是刚才提到那个杀狗的年轻人他“袖子藏带着刀上街,当行人走过时,我就戮他们。”他看到被害者脸上的痛苦的表情,觉得快乐。就像他杀狗的时候是为了好玩,伤人的时候又是为了快乐,那么当这些所谓的“快乐”与“好玩”不能够满足他时,他又会做什麽呢?这个男孩说,有一次他在树林里砍木头时,他的老师与老师的妻子也在,他看到老师的妻子独自站在哪儿,他感到极力想把斧头插在她的头上。这就是当虐杀动物不能够满足这些残缺心灵的下一步可能的结果。正如同吸毒一样,这些冷漠的内心不断需要新的刺激,这也是使他们生活下去的驱动力之一。同样的当某些杀人狂魔开始杀了第一个人时他们会一而再,再而三杀下去,这让他们成瘾了。四虐杀动物的人群们内心已经开始残缺了,他们扭曲的心灵越来越需要更强的刺激。今天他们,还蹲在在街角偷偷虐杀的那些不能还手的弱小的动物,明天他们会站起身来,将目光投进身边的人群。让我们回顾一下身边的人群,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你会认为与自己朝夕相处温柔的白领丽人,埋头读书的大学生或温文尔雅的研究生会是这么一个狠心肠的虐杀动物者吗?你会想到刚刚还和自己讨论工作的同事一转脸就会将一只小猫的脑壳踩的粉碎,刚刚还和你称兄道弟的同学会在周末拿着一根铁棒,狠狠挥向一只正在垃圾堆里觅食的小狗的脑袋。那你是否相信他们今天虐杀的对象是动物,明天的受害者可能就是你?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西方社会是中国社会将来的投影,让我们看看他们的超级杀人犯是怎么样表演的。英国医生克里斯•伯德涉嫌谋杀自己的病人,由法官珍妮•史密斯率领的一个调查小组对与希普曼有关的800起病人死亡事件进行了深入调查,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希普曼在30年的行医生涯中有意杀死了297人。希普曼杀人之多、手段之高明、隐藏时间之长令英伦三岛震惊。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希普曼极端的“谨慎和细致”,希普曼总是将病重和社会关系简单的病人作为猎杀对象。而且每次作案后,他总是采取一切办法,修改其病例,使病人的被害成为“正常。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你不会觉得他是一个残暴的人。希普曼医生已婚,育有四个子女。尽管人到中年,可是面相苍老,一头花白的头发,一脸白色的络腮胡子,让人们觉得和蔼、稳重,是一位有经验的大夫,一直十分受人尊敬。至今还没有人发现这位医生杀人的动机,这位冷静理智的医生动机超出人们推测的正常范围。但正如侦探破案的逻辑推理,不符合常理的事件的背后必定隐藏着的是一个让这个医生非这样做不可的理由。有虐待症性格的人看起来和正常人并无区别,比如前面提到那个年轻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纯洁可爱,第一眼看到他人不会相信他曾经做过那么多凶残的事情。你可以想象吗,某天晚上,你身边的人突然向你露出了真面目,而这也就是死神挥起黑色的镰刀砍向你的脖颈的时候,你的眼睛至死还不能相信到底发生了什麽。如果上述情景是一出恐怖电影的话,你或许都会吓得闭上眼睛甚至惊声尖叫起来,那么如果这竟然是血淋淋的现实,你是否会觉得现实像噩梦一样恐怖,比地狱还可怕。如果这个医生杀人的事情不过是唯一的一个特例,并且像中六合彩一样那么幸运的被人发现的话,那么我们会讲这件事纯属巧合,但如果说这是一群冷漠的虐待症末期患者的一次偶然失手的话,逻辑上也不能否认这种可能。世界上的事情并没有所谓绝对的真相,通常的人们看到只是浮出水面的一角冰山,而藏在水面下那巨大的冰体又往往被人忽略。只需要往鱼塘里放一条黑鱼,用不多久,池塘里的鱼就会被这条嗜血的鱼吃个干净,如果放进池塘里的黑鱼不是一条而是一群,那么这个池塘不知又是怎么一个热闹法。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里已经暗暗成长出了一个以虐杀动物为乐,鲜血和死亡是他们的兴奋剂的群体,并且虐杀动物并不是事情发展的终极,这或许只是一个过程。就从这一个台阶开始,他们内心的欲望迅速的膨胀,对于正常生活的厌倦,对于刺激和兴奋的渴望让他们欲罢不能。一声高过一声濒死前的惨叫,一滩浓过一滩粘稠散发着腥味的鲜血,带给他们的是再也戒不掉的“毒瘾”,再往下面走就是一条深不见底通向地狱的陷阱。五在农夫看到今年收成不好时,不要埋怨去年撒了一茬劣种,应该看看他照料的农田是否肥沃,他是否一直施肥、除草、杀虫。当我们的社会出现越来越的虐杀动物的“血案”,在谴责那些残忍嗜血的凶手之前,不如反省一下这到底是什麽原因造成了这个恶果,是他们成长的家庭,还是更广阔的社会?最表面的问题就是目前还没有立法禁止或处罚虐杀动物者,虽然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都这样做了。在美国即使是你在教训自己的狗不要随地大小便时,请小心你的棍子,狗儿不满的叫声可能会招致邻居同情的报警,而下一步你就要面临法庭的传唤。而意大利议会甚至颁布了一部针对虐待动物和遗弃动物的法律,根据新颁布法律规定,遗弃猫和狗的人,将会判一年监禁,另交罚款1万欧元。新加坡的农粮局会根据居民投诉阉割流浪的动物,使它们避免因过度繁殖而找来杀身之祸。在保护动物的国家里,像猫与狗并不是随便的宠物,它们正式的名字是伴侣动物。这并不是文字游戏,一词之差却可以显示出不同的人看待动物的态度。人们如何对待动物的态度也就是人们如何对待生命的态度。生命无论强弱都是应该是平等且受到尊重的。但在我们个个城市的角落里,每天被遗弃的猫狗不可计数,它们怀着对人类的疑惑与恐惧在垃圾堆的游荡,它们的命运将是被虐杀或捕捉。被捕捉的“伴侣动物”们被装车运往城市的某个角落,在那里成笼的猫狗被堆放在餐馆的后院,在凄惨的嚎叫中,即将埋葬的它们将是老饕们的肠肚。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现在我们可以再加一句:“众人不仁,以弱者为刍狗”。在现代某些人的内心里又何尝不是欺软怕硬、以强凌弱的态度呢。保护动物立法虽然可以起到警戒作用,但并不能根治这个问题,病根是出在人的内心。一个小孩子和别人打架回家之后,父母不再冷静的问出事情发展的原因,头一句话就是有没有吃亏,下一句就是一定要跟人家拼跟人家抢,抢不过打不过就是脓包废物。再大一点就是价值观教育,什麽都不重要就是钱重要,有钱了做什麽都行,没钱了做什麽都不能。有这么一个小学生,他在学校的作文里面提到自己长大以后要做小偷,因为小偷可以偷很多很多的钱。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人内心里自然只有金钱和自私,没有真诚和仁爱。当一个人的内心没有爱的时候,他心里充满的只能是爱的反面 - 恨、自私、冷漠。爱的教育在人的最初的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并非宗教宣传的表面工夫,恰恰相反,这是人内心发展核心和成长最重要的推动力。如果一个孩子学不会爱,他就学会了爱的反面。在一个不会爱的人的眼中,这个世界自然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只有强者才能要什么有什么,弱者就是受强者欺负,活该他们不能够生存。在以这样一种世界观的人的眼里,强者欺负弱者就变成了天经地义,物竞天择的生存法则。那么以此类推,只是杀几只小猫小狗就是它们该死,根本没什么大不了的。圣经上说要像爱你自己一样爱自己的邻人,可不会爱的人连自己都不爱,他会爱自己的邻人吗?当这个人正在虐杀小猫小狗津津有味的时候,他会认为自己的邻人的生命是神圣不可亵渎的吗?当一个人从小受的家庭教育,身边发生的事情,周围每个人的想法,社会上各种不良的现象都在持续的对他产生负面的影响的时候,你能说庄稼长不好是怪撒下的都是粗劣的种子吗?俗语说“身病好治,心病难医”,虐杀动物是人内心的一颗肿瘤,是社会肌体组成细胞病变的征兆。如果医生找不出病变的原因、病变的根源,或者不能够根据病因病源痛下针贬的话,下一刻,肿瘤就会变成毒瘤、癌症,扩散到整个躯体去。(本文多处引用了弗洛姆的《人类破坏性剖析》的观点与例子,原文来自猫扑)

高考议论文作文800字7篇(精选)

议论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举例子等方法,来确定某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以下是我整理的高考议论文作文800字,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就像材料中的大豆一样,直接煮熟实用难以引起人们的食欲,尽管它很有营养。然而,将它做成豆腐时,不仅符合人们的胃口,而且让人们吸收营养更容易。

所谓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我们不能绝对完美,但可以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展现更好的自己。被贬黄州的苏轼,感叹“做官闲百日,蝴蝶阶上飞。”他本有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指挥能力,却被官官相逼,最终碌碌无为,他不服,他不馁,所以他改变了自己,不愿在朝廷上勾心斗角,只为在尘间风流自在。拥有了“竹杖芝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感悟,他走出了一条文学辉煌之路。不学会变通,哪来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豪情壮语;不学会变通,哪来的“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的悠闲自由;不学会变通,哪来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千古名句。俗语说:人不能再一颗书上吊死。苏轼就用行动告诉我们,变通成就辉煌人生。

两个年轻人来到上帝面前,请求上帝赐予他们一个全新的未来,上帝说:“好吧,孩子们,我将赐予你们一笔金钱和一个帮手。”拿到这笔钱的两个人看到,一家超市很受人们欢迎,生意兴隆,这就是上帝给他们的帮手。第一个年轻人很快决定也要开一家超市,然而却没有人光临他的超市,投资的钱很快便花光了,他变成了穷光蛋在街道上颓废的走着他看见了一大群人在前面拥挤着购买着什么东西,最后让他惊奇的是,老板是第二个年轻人。第二个年轻人看见他,很客气的请他吃饭。他说:“老兄,为什么我开的超市倒闭了,而你的却这么火?”第二个年轻人说:“刚开始我也是一味地模仿初见的那个超市,那样是没有用的,所以我决定换一种方法吸引顾客。当我的知这些顾客在特定节假日喜欢购买大量商品时,我决定开办活动,果然吸引了不少顾客。”多了就不觉得稀奇,只有改变,才能获得更高的利益。如此说来,变通改变人生。

改变自我,成就人生。用圆润的态度面对生活,可以得到最美好的结果。如今的你,再不学会变通,难道想成为“尴尬”的大豆吗?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领域的人对手机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这是理所当然的。有人说它是科学家幻想的结晶,有人说它是改变人们思维的工具,这些都是可贵而自由的言论,我们应该予以接纳。

正如不同的人诠释着心中不同的幸福定义。

有的人拿着苹果五,觉得金玉满堂的物质生活才是他们心中的幸福。为了这份“荣耀”,人们节衣缩食、加班加点,有的不惜献出脏器,有的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

我们自然可以鄙夷他们,用“可怜者”、“无知者”、“愚蠢的人们”来形容他们,却怎么也不能否定他们对幸福的定义。因为同一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也是可以改变的。当他们后悔时,就将有新的幸福在等待他们的创造。

有的人更喜欢诺基亚,觉得它经摔,信号好,正如这些人对幸福是这样定义的:找一个安稳的人生伴侣,过一个平淡而互相扶持的生活。

直至如今,我依然记得小时候老师在为我们讲述的一篇文章。文章记述了三个故事,其中有个在煤矿工作的小伙子,他老大不小该结婚了,但没有女人愿意嫁给整天挖煤的男人。后来,经人介绍,一个矮小而其貌不扬的女人进入了他的世界。这个女人可以为他洗衣做饭,可以帮他缝缝补补,但却不能让正常的男人享受到作为丈夫的权利——因为她身体实在太矮小了,夫妻生活很可能会让她受伤。如果是现在,绝大多数男人都会“踹”了这个女人另找,但他没有。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足够美满和幸福了。

有的人会选择山寨机,一是功能多,二是便宜。这样的人生无疑是会受到人诟病,却又相当精彩的。能够花上更少的代价而活得自在、精彩,这就是一种幸福。

我们经常说高手在民间。小时候我爱看《乡村发现》,里面就会介绍许多农民的发明,在我看来他们就是第三种幸福的定义者。科学发明需要很多的投资,在发明出来后又需要经过检测才能投入市场进行产品的售卖。然而,其中许多人的发明其实并不具有很大的实用意义,可却是那些“发明家”的珍宝。他们用少量的资源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就算最终的结果只是博得人的一声惊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足够了。

持有什么样的手机,我们就手握怎样的幸福。你大可不必拘泥于我的话语,就算是山寨机也可以活出你自己的高品质生活。

历史缤纷,染起一匹多姿的绢布,绘满了国仇家恨与风花雪月。一支蘸了墨的笔,扬扬洒洒,写出一段时光的歌。那一抹颜色有多重?如生命的色彩,那一抹,便让人用一生的时光去品味它的深浓……

红色,给人热情,是它让世界充满爱。生命中多一些感恩的心,就多一些热情。给生命抹一点红吧!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的感恩。“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鸟儿的感恩。“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是人类的感恩。因为懂得感恩,他们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因为懂得感恩,他们创下了人世间温馨的传奇;因为懂得感恩,这世界才会如此美丽。生命中因有了感恩的心,绽放出许多幸福之花,朵朵红艳如火,鲜艳美丽。

绿色,一点绿可以证明生命的存在,绿色给人意气风发。如主席诗中“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生命中需要意气!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青翠的竹向你昭示着它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贯穿生命的不屈与坚韧;“不爱沙滩攉贝子,扬帆击楫戏中流”是浪顶峰尖的弄潮儿在向你昭示着它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蓬勃于血脉中的勇敢和无惧;“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是骄傲的行者在向你昭示着意气,昭示着一种托起生命,托起希望的坚守信心。

黑色,一种狂傲的色彩,如生命中的信念,坚不可移。

李白,通身都是黑色的狂傲。只有黑色,任何色彩都会被覆盖;也只有李白,任何地方无不染上那一点酒气和豪气,宣泄着喜怒哀乐……杜甫,一直在等待,一直在寻觅,只为一滴闻收复失地的狂喜之泪?一直在呐喊,一直在反抗,只为一群凄凉瘦弱的石壕之民?“世人皆笑我痴狂,我笑世人看不穿”这是李白追求的信念,忘在江湖,世界看尽,追求逍遥。

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如果说生命是一棵苍茂的大树,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鸟,那么,信念就是那屋顶的梁柱,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就是那扇动的翅膀。没有信念,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信念,生命的美丽孑然而去。

生命的色彩,灿烂多姿。生命的颜色,每一抹,都足以让人用一生去品味它的深浓……

规则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正因有规则,社会才更加稳定和谐。但万事终不得十全十美,规则与道德人情的冲突不可避免。三百年前哈佛图书馆遇火藏书尽毁,学生归还违规带出,已成无价孤本的书却遭开除一事百年来仍有人为其愤愤不平,我却认为哈佛的做法更为妥当。

叫屈者的不平主要集中在其勇敢面对错误,坚守道德却遭受重罚上。诚然,做出这个勇敢的选择并不容易,坚守道德坦白还书的举动也确实值得称赞,但这并不能成为开脱惩罚的理由。这种观点是在主观环境下建立的,太容易受到环境背景的影响,若是把背景去掉,一个普通学生在一个普通的日子违纪带书出馆,几天后还书认错,这种行为还会被这样多人夸赞吗?

直视错误,勇敢认错,这本就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品质,只是它在特定环境下显得弥足珍贵,但它的本质仍是最基本的道德操守。若是该学生选择了藏书不还,隐匿事实,他可能一辈子将受到良心的谴责,还书只是尽了本分内之事,只能证明学生道德良好,仅凭这点本分的道德操守以抗衡全校之规,我想是远远不及的。

再者,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一条合理的一校之规既已确立,就应当履行它的使命。法律规则应当对每一个人铁面无私,才能维护规则的尊严与大众的公平正义。若是今天对该还书事件网开一面,明天又必然出现新的两难局面来挑衅规则的执行。借这次还书而被开除一事,损失了一个敢做敢当的诚实学生,承受了无数申诉唏嘘与愤愤不平,却使哈佛的严明纪律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道德的发展与规则实质上并不冲突,规则正是基于道德制定的,遵守规则,亦是坚守道德。哈佛该学生正是打破规则在先,从而也违反了公共道德,将珍贵的公有物圈入自己的领地。遇火还书只是一个机缘巧合。试想,倘若没有这场大火,学生的行为是不是本身就已面临开除的结局了呢?大火只能作为道德的检测天秤,而审判权始终掌握在规则手里。通过这次事件,既使该学生深刻地吸取教训,又树立起了哈佛规则的威严,哈佛的做法,可谓明智之深矣。

无可非议的哈佛小事,更是关乎人人的规则大事。避免规则与道德的不和谐首先要求循规蹈矩。坚守人生的规则,以助力培养高尚的道德。

小舟之所以能够横渡大江,是因为它有载人送客的责任;蒲公英之所以能够漫天飞翔,是因为它有传播未来的责任;蜗牛是所以能够坚持上爬,是因为他有对自己永不言弃的责任。而如今,社会中有些人却逃避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赡养父母,逃税甚至开车撞人后逃之夭夭。这些事不断发生在我们周围,这种不负责任的情况早已不容忽视。我们必须是正视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摆出反面现象并提出观点)

责任是沉重的,背负起这两个字并不轻松,也许这便是有些人不想承担责任的重要原因吧!可是,责任又是高尚的,它能促使人成长,成功……毫无疑问责任是不能逃避或推让的。只有勇于承担,你的人生才会坦坦荡荡,问心无愧!(阐释“责任”的含义)

也许有人会说,不是我不想负责任,只是过程很麻烦。开车撞人后如果不跑,被人家骂一顿之后还要赔上大笔的医药费,何苦呢?是的,责任有时候就意味着麻烦,在这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麻烦是人们避之不及的,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进一步阐释含义并提出怎么做)

仔细想想,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凭着一份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热爱,将心比心,麻烦将不再是麻烦,而责任中,也包含着一颗真心。

20世纪初,一位叫弗兰克的人经过艰难的努力,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不幸的是一次突如其来的抢劫,导致了他银行的倒闭。因为他破产了,储户失去了存款。若是我们应该会置之不理!可是,弗兰克却说:“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责任,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他用自己的一份努力和心血,诠释了责任的真正意义,诠释了一份因为爱而负责的一份心甘情愿。(用事实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责任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它的存在是上帝留给世人的一种考验敢于承担责任作文敢于承担责任作文。有的人不能通过考验,于是他选择了逃避;有的人成功的通过了考验,戴上了桂冠。逃避的人和成功的人,终将会随着时间的逝去而消失,但这两类人在后人的心中仍以各自的不耻或高尚生存者。愿我们所有的孩子都能勇敢的承担责任,将责任之心带到成长之路上,让人生散发出金子般耀眼的光芒!

猎豹快速奔跑是长处,羚羊灵活跳跃是长处,大树参天、小苹铺地也是长处:每个生命都有长处。聪明好学是长处,朴实勤劳是长处,孝敬父母、善于合作也是长处:每个人都有长处。每一种长处都值得我们欣赏。

请以“长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选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题目自拟,但不得直接以话题为题目。

如果说,你会因为你的某个短处而遭遇到一些失败,这句话你肯定不会反驳。但如果说,你的长处也会让你因此获得灾难,你肯定不会赞同。其实,长处还当真不一定只给你带来幸运。

我们在小学时都学过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故事中的东郭先生是一个有着菩萨心肠的好人。当他看到一头逃亡的狼时,禁不住狼的苦苦哀求,他仁慈之心大发,帮助狼躲避了猎人的追赶。但他的仁慈在这里却让他差一点儿丧命:猎人走后,狼执意要吃掉他。仁慈无疑是一个人在品德上所具有的长处,可是这个长处这次没有给他带来幸运,而是带来了灾难。幸亏农夫及时赶到,智除恶狼,才使我们的好心人幸免于难。看来,如果长处使用的场合不对,倒有可能害了自己啊。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为了完成刘备交给的大业,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勤政谨慎是他的一大长处,但他的这个长处有时却使用过了头:“事必躬亲。”大小事务一概过问,终因费心太过,在五十四岁的年纪便去世了。设若他的长处不是到过度使用,该自己干的自己干,该属下办的事自己不用亲躬,说不定他还能多活几年,蜀国也不至于那么快灭亡。

常言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秀”是那棵树的长处,但“秀”很可能为那棵树带来“风”的侵扰。俗话说:“淹死的多是会水的。”会游泳是一个人的长处,但这个长处也为被淹提供更多的机会。还有句成语这样讲:“玩火者必自焚。”玩火者必是知火性的人,这可以说他的一个长处吧,可是最终的结果很可能使自己受到火的袭击。

由此看来,长处真是一把双刃剑啊,当剑的一面利刃对着敌人时,另一面利刃却对着自己啊。所以,同学们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有了某个长处,就可以拿来到处炫耀了。在使用自己的长处时,大家一定要象用剑一样:学会利用对着敌人的那一面利刃,同时也要小心对着自己那一面利刃啊。

人一出生,便如白纸,生机盎然,傲对来世。随着岁月流逝,光阴轮转,白纸上会留下点点痕迹,红的,黄的,蓝的,白的抑或是春的万紫千红夏的浓荫绿树秋的金黄世界还是冬的洁白剔透

生命,恰似一幅画,画的色彩全由你自己掌握。如白色淡泊,如灰色沉郁,也如红色灿烂明艳……

白,如东坡。“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一蓑风雨平生任,踏雪飞鸿”。东坡的一生极为坎坷,仕途的偃蹇,爱情的曲折,辗转的劳累与奔波。多少次,他的心里矛盾重重:放弃仕途,怎能报效祖国放弃文学,怎能跻身文坛最终,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感“生命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之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所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走出,为自己的生命涂上一笔洁白的白色,纯美,高洁……

灰,如中国历代文人泥土般的朴素。他们以不羁的笔墨,内敛的性情勾勒出自己生命灰色的空间,似怀才不遇的陈子昂,似报国无门的陆放翁,似一贬再贬的杜工部,也如借酒浇愁的李太白。他们用那一抹浓重的灰色,让历史为之叹息,让文化在后人的眼里变得厚重起来,他们,在灰色的空间里成为风中飘摇的朵朵青莲!

红,如陆幼青,每当看到他强忍着生理和心理的痛苦写下的文字时,每当看到他那株笑魇为面的向日葵时,我都会有一种欲哭无泪的酸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选择了一种落叶的方式――用拼尽全力的翩舞来托起生命的辉煌像流星一般在最后一瞬间划出一道貌岸然最亮丽的光弧!他的生命因此而灿烂!

生命的境界在于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

生命的画板,让我们自己着色!

活着,总会有一个位置,让你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也许我们并不卓越,但平凡并非没有自豪的理由,喧嚣之后,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目标,诠释自己的精彩!是小草就装饰大地,是参天大树就成为栋梁之材!

不要问什么是低,什么是高,在生命的蓝天中飞到你的极致,这便是最好!

蒙娜丽莎向你发出永恒的微笑,惠特曼的诗篇在召唤,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在为你的青春伴奏!

让我们拿起画笔,倾听心声,为自己的生命着色!

前段时间,听闻北京大学某位教授,宣称“李清照不是才女,而是酒鬼。庄子是个负心汉”等言论,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之后此人出书,立即登上排行榜前列。此番言论打破常规,让人听闻很有意思。再加上他北大的教授这一身份,不禁让我“兴趣大增”。 于是,我上网搜索了他有关的文章及评论。“李清照是酒鬼,”言出有据。“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庄子妻死后,敲锣打鼓,因为他有婚外情。这样反常规的言论,不仅没有引起骂声一片,反而支持率倍增。这“有意思”的情形,让我不禁沉思:文学到底怎么了?社会的审美品味到底怎么了? 李清照,是中国杰出的女词人。“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梁衡如实的评价树立了易安崇高,伟大的形象。她又以平民的身份,思国家之安,公卿之责。她思项羽,至今不肯过江东,因丈夫的苟且偷安而愤愤不平,因秦桧的爱慕虚荣而宁漂泊无依,也不要苟延残喘地生活。她惆怅,因为她深深爱着她的明诚;她悲愤,因为金人南下;他悲伤,因为国破家亡。她以酒化愁,以酒消忧,这愁之愁,忧之忧,使之内心凄苦,无人可诉。这样的文人节气,民族之巾帼,怎么是一个酒鬼?!老庄为妻回归人的本初,万物之根源而庆幸,此乃“无为而治”的道家之精髓,怎么是负心汉呢?! 北大教授的评价怎一个“谎谬”了得!而青年学生之顶礼膜拜又怎是一个“有趣”了得!其自封大家更让人深觉“有意思” ! 文革十年动荡,多少文人因此而受磨难!可是,又有多少位文人始终保有这一分文化人的节气,至死不灭其凌云之志!杨绛在十年中,写下《干校六记》,当西班牙政府要为她译著领奖,发放救济金时,她微笑拒绝,“不吃嗟来之食” !韩美林被打断手脚筋骨,他无法作画,以脚代笔,画为心声。当他被还清白,在北京开个人画展时,启动大师泪流满面地说:“我今天看的不仅是几幅画啊,更是中华被人凌辱而又重新振兴的民族气节啊!”他们,一心不为名,不为利。此等大家,却只是笑说“一个爱艺术,爱创作”的人,不敢承受“大家”的封号。曾经的浩动,未灭人格之尊,而今的苦尽甘来,未消人性光辉!而那位教授又怎么能承受这样的民族之躯啊! 曾经的世俗光辉,冷落了他们。毛泽东的一句话让中国的历史整整倒退了50年,而今,没有压迫,没有个人崇拜,又为何要让中国文学再次倒退?! 而今真正让人悲哀的,不仅仅是北大教授为炒作而侮辱文学,所显现出来的浮躁心态,更是全社会文化品位的本末倒置,民族精神的数典忘祖,是一次对于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集体性失忆” ! 打破常规的言论,固然“有意思” ,整个社会的追逐成风,固然“有趣” 。而真正流芳百世,让人深觉有趣的,应该是他们! 季羡林,冯骥才……这样一批又一批的文人,为中国传统文化鞠躬尽粹之人,是我们全社会真正应该崇拜的人,也是只有他们才是真的大家! 真的传统文化,真的中国文学,才是真的很有意思!望采纳谢谢

正确发表言论议论文

“我至今也不明白,对于这种无所不在的侵犯性与破坏性,我们竟然没有给它一个适当的位置”——佛洛伊德一近日来,新闻上频频出现虐杀动物的事件,而且不是个别的案例,个别的人。有在镜头前上一刻还把小猫微笑着在怀里抚摸着,下一刻对着镜头一边微笑着一边用高跟鞋把猫头像灯泡一样踩碎的白领丽人;有在大学图书馆当着几百人的面一脚将小猫踢得七窍流血的暴力男,也有在最高学府中晚上偷偷用剪刀把小猫的眼睛捅瞎后弃于垃圾中白天又一副沉默不忍文质彬彬的研究生。虐杀动物的现象已经开始暗流涌动,登上互联网,虐杀动物的网站已如雨后春笋,各种形形色色的照片光碟的制作销售传播已经形成产业,如果你留心的话当下流行的不是周末去群交,而是周末结伴去虐杀。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就是虐杀动物的人不再限于那些为了追求暴利而虐杀动物的屠夫们。爆出一个又一个“血案”的恰恰是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白领”“精英”们,他们反而成了虐杀动物的党卫队主力军。这些人并不是发生了干旱不吃动物就会饿死非洲饥民,生活在蛮荒时代茹毛饮血的原始人,如果是这样那还可以理解,至少他们是因为生存而不得不为之。然而这些人并不愁温饱,甚至收入不错,他们也不像凶残成性的嗜血者,个个受过高等教育,知书达礼。受过高等教育而又彬彬有礼的一群人却做出了令人发指的事情,现在的问题不是这些惨死的动物发生了什麽,而是虐杀动物的这些人到底发生了什麽?二对于这些残忍的“嗜血者”们仅仅从道德上进行批判已经不够了,当他们第一次残忍的露出微笑时,热爱生命、慈悲之心等本能的良知对他们已经不再起作用。在弗洛姆的《人类破坏性剖析》中有这么一个例子:有一个年轻人,他把狗带到小巷里,用刀杀它们,“只是为了好玩。”,他强调的说:“现在我想我用刀子戮到这些狗身上的时候,它们尝到了滋味。”这就是虐待症的一个典型案例。他在想象这些狗在承受痛苦时所尝到的滋味,想象同时给他带来刺激,带来快感。他的快感是建立在弱小者痛苦的基础上的。有虐待性格的人有着典型的特征。其中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一切活的东西都是可以让他来控制的――活的生命被他变成了活的、颤动的、心脏跳动的控制对象”虐待性格的人就是要控制生命,在不断折磨生命的过程中窒息生命。他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只有无助的人才会激起他的虐待欲,他不会想要虐待强者”,“那些没有力量的人,不想反击的人,他就轻视,想控制他们”。可见这些虐杀动物者们的目的并不是要杀死这些动物,而是要把这些弱小到不能反抗的动物抓在手中。他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杀死这些动物,否则也不需要这么大费周章,只一下子就可以干净痛快的杀死它们,可见他们的重点在于控制住这些弱小者的生命,当这些动物在虐待中慢慢死去的时候,这些人的快感才被慢慢激发起来。惩罚一个生命莫过于夺取他的生命的权力,而虐待症性格的人的快感就建立在那种慢慢夺取弱小者的生命的过程中,所享受到的一种权力和刺激的感觉。在这个时候他们才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与强大,在这个时候他们也才享受到刺激与快感。三虐杀动物是一种极为残忍的行为,且对社会本身来说也是一块肿瘤,任其发展下去,迟早有一天会危害到人类自身。当然,他们只是杀死了几个畜生,事情是否严重到了这般地步,这样讲是不是也太危言耸听了吧?其实一点都没有,虐杀同吸毒一样都会上瘾的,并且都是越陷越深,一发不可收拾。心理学上提到过人类的的生活除了生理的需要外还有精神的需要,人的精神在不断的刺激下才会产生驱动力,不断的的生活下去。就是说我们生活下去是因为我们有生活的欲望,人生的理想,奋斗的目标,正是不断的正面的或负面的刺激让我们不断的保持或改变自己的心愿,让我有自己存在下去的理由。然而,人们存在下去的理由有很多种,这和我们的精神所受到的刺激有着直接的关系。刺激分为两种,一种是单纯的刺激,一种是启发性的刺激。大家或许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欣赏一个自己喜爱的作品时,如听一遍《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读一首唐诗,品味一篇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时,念了又念听了又听好像永远不会厌倦。它们使我们心情愉悦,内心敏锐起来。这就是启发性刺激,它使我们的精神更加专注,宁静,对将来充满着好奇,爱与信心。当你读一遍廉价的小说,或看了一部纯粹活塞动作的A片后,你不会再看第二遍,因为在看第二遍之前你已经厌倦的睡着了。因为这些是属于对于你的感官的单纯的刺激,这种刺激所带来的只有厌倦。现代社会的生活,几乎完全是依靠这种单纯的刺激运作的,速食的的文化,电影、电视、报纸、杂志都是这些刺激的媒介。这就是为什么几天还新鲜流行的服装,一两年后就变得无人问津令人厌倦,于是市场就得不断的推陈出新,给人们不断带来新的刺激。为什麽会有一夜情,群交俱乐部,就是因为不断的交换性伴侣才能不断的带来兴奋。当某些人由于成长的原因或者教育的问题,他们所成长的动力出了偏差,他们就变得麻木不仁起来。如果人的内心因为启发性的刺激而成长,就会通过一种对内心的挖掘而产生源源不断的爱,兴趣与理想,这样的人的内心生活就充满了力量。弗洛姆说爱是一种能力,是一种艺术,那么如果内心没有爱的话会怎么样呢?其实社会表面生活中,内心残缺的人和正常的人并无特别之处,他们显得聪明冷静甚至显得非常理智。但这只是表面的外壳,当他们需要表现的很热情的时候,反而让别人感到很虚假。在他们精致的社会外壳下面,这些的心灵残缺的内心里充满着厌倦与冷漠。当不需掩饰内心时,他们显得自私贪婪和残忍。他们需要不断的从外界寻找刺激。最初吸引他们的的黄色小说凶杀影片很快就不足以给他们带来刺激,他们需要更强烈的刺激,比如虐杀动物,伤害别人才能给冷漠麻木的内心带来一点感觉。虐杀和破坏的限度也是需要不断的升级,才能满足这些人内心的不断的厌倦。当别的生命受到伤害,鲜血流了出来,他们就会感到自己的存在。还是刚才提到那个杀狗的年轻人他“袖子藏带着刀上街,当行人走过时,我就戮他们。”他看到被害者脸上的痛苦的表情,觉得快乐。就像他杀狗的时候是为了好玩,伤人的时候又是为了快乐,那么当这些所谓的“快乐”与“好玩”不能够满足他时,他又会做什麽呢?这个男孩说,有一次他在树林里砍木头时,他的老师与老师的妻子也在,他看到老师的妻子独自站在哪儿,他感到极力想把斧头插在她的头上。这就是当虐杀动物不能够满足这些残缺心灵的下一步可能的结果。正如同吸毒一样,这些冷漠的内心不断需要新的刺激,这也是使他们生活下去的驱动力之一。同样的当某些杀人狂魔开始杀了第一个人时他们会一而再,再而三杀下去,这让他们成瘾了。四虐杀动物的人群们内心已经开始残缺了,他们扭曲的心灵越来越需要更强的刺激。今天他们,还蹲在在街角偷偷虐杀的那些不能还手的弱小的动物,明天他们会站起身来,将目光投进身边的人群。让我们回顾一下身边的人群,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你会认为与自己朝夕相处温柔的白领丽人,埋头读书的大学生或温文尔雅的研究生会是这么一个狠心肠的虐杀动物者吗?你会想到刚刚还和自己讨论工作的同事一转脸就会将一只小猫的脑壳踩的粉碎,刚刚还和你称兄道弟的同学会在周末拿着一根铁棒,狠狠挥向一只正在垃圾堆里觅食的小狗的脑袋。那你是否相信他们今天虐杀的对象是动物,明天的受害者可能就是你?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西方社会是中国社会将来的投影,让我们看看他们的超级杀人犯是怎么样表演的。英国医生克里斯•伯德涉嫌谋杀自己的病人,由法官珍妮•史密斯率领的一个调查小组对与希普曼有关的800起病人死亡事件进行了深入调查,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希普曼在30年的行医生涯中有意杀死了297人。希普曼杀人之多、手段之高明、隐藏时间之长令英伦三岛震惊。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希普曼极端的“谨慎和细致”,希普曼总是将病重和社会关系简单的病人作为猎杀对象。而且每次作案后,他总是采取一切办法,修改其病例,使病人的被害成为“正常。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你不会觉得他是一个残暴的人。希普曼医生已婚,育有四个子女。尽管人到中年,可是面相苍老,一头花白的头发,一脸白色的络腮胡子,让人们觉得和蔼、稳重,是一位有经验的大夫,一直十分受人尊敬。至今还没有人发现这位医生杀人的动机,这位冷静理智的医生动机超出人们推测的正常范围。但正如侦探破案的逻辑推理,不符合常理的事件的背后必定隐藏着的是一个让这个医生非这样做不可的理由。有虐待症性格的人看起来和正常人并无区别,比如前面提到那个年轻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纯洁可爱,第一眼看到他人不会相信他曾经做过那么多凶残的事情。你可以想象吗,某天晚上,你身边的人突然向你露出了真面目,而这也就是死神挥起黑色的镰刀砍向你的脖颈的时候,你的眼睛至死还不能相信到底发生了什麽。如果上述情景是一出恐怖电影的话,你或许都会吓得闭上眼睛甚至惊声尖叫起来,那么如果这竟然是血淋淋的现实,你是否会觉得现实像噩梦一样恐怖,比地狱还可怕。如果这个医生杀人的事情不过是唯一的一个特例,并且像中六合彩一样那么幸运的被人发现的话,那么我们会讲这件事纯属巧合,但如果说这是一群冷漠的虐待症末期患者的一次偶然失手的话,逻辑上也不能否认这种可能。世界上的事情并没有所谓绝对的真相,通常的人们看到只是浮出水面的一角冰山,而藏在水面下那巨大的冰体又往往被人忽略。只需要往鱼塘里放一条黑鱼,用不多久,池塘里的鱼就会被这条嗜血的鱼吃个干净,如果放进池塘里的黑鱼不是一条而是一群,那么这个池塘不知又是怎么一个热闹法。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里已经暗暗成长出了一个以虐杀动物为乐,鲜血和死亡是他们的兴奋剂的群体,并且虐杀动物并不是事情发展的终极,这或许只是一个过程。就从这一个台阶开始,他们内心的欲望迅速的膨胀,对于正常生活的厌倦,对于刺激和兴奋的渴望让他们欲罢不能。一声高过一声濒死前的惨叫,一滩浓过一滩粘稠散发着腥味的鲜血,带给他们的是再也戒不掉的“毒瘾”,再往下面走就是一条深不见底通向地狱的陷阱。五在农夫看到今年收成不好时,不要埋怨去年撒了一茬劣种,应该看看他照料的农田是否肥沃,他是否一直施肥、除草、杀虫。当我们的社会出现越来越的虐杀动物的“血案”,在谴责那些残忍嗜血的凶手之前,不如反省一下这到底是什麽原因造成了这个恶果,是他们成长的家庭,还是更广阔的社会?最表面的问题就是目前还没有立法禁止或处罚虐杀动物者,虽然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都这样做了。在美国即使是你在教训自己的狗不要随地大小便时,请小心你的棍子,狗儿不满的叫声可能会招致邻居同情的报警,而下一步你就要面临法庭的传唤。而意大利议会甚至颁布了一部针对虐待动物和遗弃动物的法律,根据新颁布法律规定,遗弃猫和狗的人,将会判一年监禁,另交罚款1万欧元。新加坡的农粮局会根据居民投诉阉割流浪的动物,使它们避免因过度繁殖而找来杀身之祸。在保护动物的国家里,像猫与狗并不是随便的宠物,它们正式的名字是伴侣动物。这并不是文字游戏,一词之差却可以显示出不同的人看待动物的态度。人们如何对待动物的态度也就是人们如何对待生命的态度。生命无论强弱都是应该是平等且受到尊重的。但在我们个个城市的角落里,每天被遗弃的猫狗不可计数,它们怀着对人类的疑惑与恐惧在垃圾堆的游荡,它们的命运将是被虐杀或捕捉。被捕捉的“伴侣动物”们被装车运往城市的某个角落,在那里成笼的猫狗被堆放在餐馆的后院,在凄惨的嚎叫中,即将埋葬的它们将是老饕们的肠肚。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现在我们可以再加一句:“众人不仁,以弱者为刍狗”。在现代某些人的内心里又何尝不是欺软怕硬、以强凌弱的态度呢。保护动物立法虽然可以起到警戒作用,但并不能根治这个问题,病根是出在人的内心。一个小孩子和别人打架回家之后,父母不再冷静的问出事情发展的原因,头一句话就是有没有吃亏,下一句就是一定要跟人家拼跟人家抢,抢不过打不过就是脓包废物。再大一点就是价值观教育,什麽都不重要就是钱重要,有钱了做什麽都行,没钱了做什麽都不能。有这么一个小学生,他在学校的作文里面提到自己长大以后要做小偷,因为小偷可以偷很多很多的钱。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人内心里自然只有金钱和自私,没有真诚和仁爱。当一个人的内心没有爱的时候,他心里充满的只能是爱的反面 - 恨、自私、冷漠。爱的教育在人的最初的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并非宗教宣传的表面工夫,恰恰相反,这是人内心发展核心和成长最重要的推动力。如果一个孩子学不会爱,他就学会了爱的反面。在一个不会爱的人的眼中,这个世界自然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只有强者才能要什么有什么,弱者就是受强者欺负,活该他们不能够生存。在以这样一种世界观的人的眼里,强者欺负弱者就变成了天经地义,物竞天择的生存法则。那么以此类推,只是杀几只小猫小狗就是它们该死,根本没什么大不了的。圣经上说要像爱你自己一样爱自己的邻人,可不会爱的人连自己都不爱,他会爱自己的邻人吗?当这个人正在虐杀小猫小狗津津有味的时候,他会认为自己的邻人的生命是神圣不可亵渎的吗?当一个人从小受的家庭教育,身边发生的事情,周围每个人的想法,社会上各种不良的现象都在持续的对他产生负面的影响的时候,你能说庄稼长不好是怪撒下的都是粗劣的种子吗?俗语说“身病好治,心病难医”,虐杀动物是人内心的一颗肿瘤,是社会肌体组成细胞病变的征兆。如果医生找不出病变的原因、病变的根源,或者不能够根据病因病源痛下针贬的话,下一刻,肿瘤就会变成毒瘤、癌症,扩散到整个躯体去。(本文多处引用了弗洛姆的《人类破坏性剖析》的观点与例子,原文来自猫扑)

网络是一张神奇的大网,它连接着世界,各民族之间在网络上交流探讨。在网络中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言论,查阅信息资料。任何人都可以虚构自己的身份,隐匿真实个人资料,出现在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网络中。但是美丽的背后却隐藏着陷阱。在《网络道德与安全的读本》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些人利用网络违法犯罪,损害他人利益,看到这些我一时就好像掉进一个极其寒冷的冰窟中。脱离正轨的网民,你们侵蚀了绿色的网林呀某地一学生沉迷于网吧,居然连续3个通宵不回家。泡在网吧上网。后来又因对父亲的批评管教不服,竟一气之下跳了楼,结果摔伤致残。相信你一定对此产生了不少感触吧!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中,有些人判断是非能力弱,好奇心又强。像一支美丽的风筝经受不住自由邀翔的诱惑,毅然选择了摆脱绳线的束缚,最终坠入大海,在汹涌澎湃的海浪中,支离破碎。他们又像一只易的乌鸦。经受不住狐狸的花言巧语、高超的诱惑,张开了大嘴,放开它那“优美”的喉咙。最终还是将它口中的肉,投入了狐狸的“怀抱”。网络中的不法分子不也像狐狸一样盯着你口中的肉吗?在你放松警惕时。他常常趁虚而入,肆无忌惮地侵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许你会想:网络是一个自由世界,你可以任意说自己想说的话,其实不然,在网络中我们也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在网络中人们互不了解。我们青少年上网时应该克制自己,不在网络上随便乱说或者胡说。在网络中的你、我、他都应该遵守网德,都必须对自己的言语负责。作文青少年上网时,应该自觉遵守网络道德。不在网络中乱开玩笑,损害他人利益,不传播有害、不良信息。保证上网程序正确。不违反法律法规,安全上网。上网查阅资料、聊天、浏览信息是允许的。但是我们基本任务和生活内容,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我们应该处理好学习与上网娱乐之间的关系。每天做完必修的课程后,可以适当上网冲浪,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但是千万不能沉迷于网络之中,荒费了学业。作文我们要安全地,正确地上网,不偏离正确轨道,做到真正的与时俱进。

近日全国各地四众同修的电话及信件纷至沓来,询问关於佟爱国(正果居士)于国内大力倡导,念佛时应出现如同【录音机一样的声音】;并出版各类书籍及光盘,影响十分巨大。四众疑虑交参,正邪难辨。

发表正确言论议论文

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基本要求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写议论文要考虑论点,考虑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说世界上有两件事情最为困难。一是将你的钱拿到我的口袋里来。二是将我的观点强加到你的脑子里去。

近日全国各地四众同修的电话及信件纷至沓来,询问关於佟爱国(正果居士)于国内大力倡导,念佛时应出现如同【录音机一样的声音】;并出版各类书籍及光盘,影响十分巨大。四众疑虑交参,正邪难辨。

前段时间,听闻北京大学某位教授,宣称“李清照不是才女,而是酒鬼。庄子是个负心汉”等言论,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之后此人出书,立即登上排行榜前列。此番言论打破常规,让人听闻很有意思。再加上他北大的教授这一身份,不禁让我“兴趣大增”。 于是,我上网搜索了他有关的文章及评论。“李清照是酒鬼,”言出有据。“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庄子妻死后,敲锣打鼓,因为他有婚外情。这样反常规的言论,不仅没有引起骂声一片,反而支持率倍增。这“有意思”的情形,让我不禁沉思:文学到底怎么了?社会的审美品味到底怎么了? 李清照,是中国杰出的女词人。“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梁衡如实的评价树立了易安崇高,伟大的形象。她又以平民的身份,思国家之安,公卿之责。她思项羽,至今不肯过江东,因丈夫的苟且偷安而愤愤不平,因秦桧的爱慕虚荣而宁漂泊无依,也不要苟延残喘地生活。她惆怅,因为她深深爱着她的明诚;她悲愤,因为金人南下;他悲伤,因为国破家亡。她以酒化愁,以酒消忧,这愁之愁,忧之忧,使之内心凄苦,无人可诉。这样的文人节气,民族之巾帼,怎么是一个酒鬼?!老庄为妻回归人的本初,万物之根源而庆幸,此乃“无为而治”的道家之精髓,怎么是负心汉呢?! 北大教授的评价怎一个“谎谬”了得!而青年学生之顶礼膜拜又怎是一个“有趣”了得!其自封大家更让人深觉“有意思” ! 文革十年动荡,多少文人因此而受磨难!可是,又有多少位文人始终保有这一分文化人的节气,至死不灭其凌云之志!杨绛在十年中,写下《干校六记》,当西班牙政府要为她译著领奖,发放救济金时,她微笑拒绝,“不吃嗟来之食” !韩美林被打断手脚筋骨,他无法作画,以脚代笔,画为心声。当他被还清白,在北京开个人画展时,启动大师泪流满面地说:“我今天看的不仅是几幅画啊,更是中华被人凌辱而又重新振兴的民族气节啊!”他们,一心不为名,不为利。此等大家,却只是笑说“一个爱艺术,爱创作”的人,不敢承受“大家”的封号。曾经的浩动,未灭人格之尊,而今的苦尽甘来,未消人性光辉!而那位教授又怎么能承受这样的民族之躯啊! 曾经的世俗光辉,冷落了他们。毛泽东的一句话让中国的历史整整倒退了50年,而今,没有压迫,没有个人崇拜,又为何要让中国文学再次倒退?! 而今真正让人悲哀的,不仅仅是北大教授为炒作而侮辱文学,所显现出来的浮躁心态,更是全社会文化品位的本末倒置,民族精神的数典忘祖,是一次对于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集体性失忆” ! 打破常规的言论,固然“有意思” ,整个社会的追逐成风,固然“有趣” 。而真正流芳百世,让人深觉有趣的,应该是他们! 季羡林,冯骥才……这样一批又一批的文人,为中国传统文化鞠躬尽粹之人,是我们全社会真正应该崇拜的人,也是只有他们才是真的大家! 真的传统文化,真的中国文学,才是真的很有意思!望采纳谢谢

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一)论点 (1)什么是论点: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 (2)论点有几个:一篇文章的论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不止一个。如果论点不止一个,那就需要明确中心论点。这几个论点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但它们都应该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 (3)论点的位置:文章的论点可以安排在开头,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即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任何位置。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 (4)论点的呈现方式: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5)论点的提出和确立要注意: 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谎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 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而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到、新颖。 (二)论据 (1)什么是论据: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 (2)论据的类型:①事实的材料,②理论的材料。 ①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可以是a. 具体的事例,b.概括的事实,c. 统计数字,d. 亲身经历、感受。 ②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a.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b. 民间的谚语和俗语,C.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3)使用论据的要求:①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应该联系紧密一致。 (三)论证 (1)什么是论证: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 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论证”的问题。论证的自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2)论证的类型: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①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②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 (3)基本的论证方法:包括三大类五种:归纳法、例证法、演绎法、类比法、对比法。 ①归纳法。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归纳法可以先举事例再归纳结论,也可以先提出结论再举例加以证明。前者即我们通常所说之归纳法,后者我们称为例证法。例证法就是一种用个别、典型的具体事例实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②演绎法。演绎论证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它由一般原理出发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须的。演绎法有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多种形式,但最重要的是三段论。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如大前提“凡金属都可以导电”、小前提“铁是金属”、结论“所以铁能导电”。 ③比较法。比较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通常将它分为二类,一类是类比法,另一类是对比法。类比法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从而引出结论的方法。对比法是通过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4)驳论方法:驳论有三种方法,即①反驳论点、②反驳论据、③反驳论证。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效果。一篇驳论文可以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的力量和说服力。 ①反驳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虚假或谬误,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②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以达到推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错误的论点论据必须引出错误的论点。③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矛盾等等。

发表正确的言论议论文作文

自古到今,人无完人,当今世界只有学会了全面看自己,才能够进步,才能有所提高。我们看自己不能只关注自己的优点,而故意隐瞒自己的错误,这样就会沾沾自喜,自以为是,自然就不会进步。正如有的同学在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一点儿成绩后,就认为自己是最好的,不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意见,别人在提醒几次不见改正后,就不会再提醒你。你就会停留在已有的成绩上,不再有一点进步,最终就像“龟兔赛跑”一样,落后于别人。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多关注自己的缺点、错误,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改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快速进步。我们在查找自己的问题和错误时,还一定要仔细。因为问题和错误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出现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找到问题和错误的根源。当然不能光发现问题和错误而不进行治疗,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我们应当及时想出能起到根本防治作用的应对措施,并且把自己制定的措施长久的坚持下来,这样就能够成功对问题和错误进行准确无误的诊断、治疗。在对问题和错误对症下药进行治疗时,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在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主动请教他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不耻下问”。有的同学会不好意思去请教他人,把疑问放在心底,疑问越积越多,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少,最后导致成绩下滑,所以我们要抱着虚心的态度,真诚的请教对方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等经验。当家长向你传授知识和学习方法以及做人的道理时,我们也一定要耐心听取,不能满足于似懂非懂,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认为只要我们通过以上的方法把自己看全面,看透彻,并认真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我们才会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总而言之,人只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和错误,全面看待自己,虚心接受别人意见,长大后才能做一个真正的“人”,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近日全国各地四众同修的电话及信件纷至沓来,询问关於佟爱国(正果居士)于国内大力倡导,念佛时应出现如同【录音机一样的声音】;并出版各类书籍及光盘,影响十分巨大。四众疑虑交参,正邪难辨。

有两种生活方式:你可以认为世界上没有奇迹,也可以认为世界上充满奇迹。如果认为世界上没有奇迹,那么你会尽心竭力,突破极限;如果认为世界上充满奇迹,你会有精力欣赏到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美。两种方式都会带给你丰富而且幸福的生活。——吕良伟一个小朋友拿着两个苹果,妈妈问:“给妈妈一个好不好?”小朋友看着妈妈,把两个苹果各咬了一口。此刻,妈妈的内心有一种莫名的失落。孩子慢慢嚼完后,对妈妈说:“这个最甜的,给妈妈。”——忍耐有时很疼,但结果会很甜蜜;懂得倾听,才会了解真相;爱,有时需要等待,因为爱心在路上。——菩提树有时候不舍得改变他,然而不改变他又觉得他会跟社会脱节,被别人认为是跟我一样怪的人。可是为什么要像别人一样忙于交际,热热闹闹地生活,为什么不可以一个人在家玩?——《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吴镇宇对于儿子的内向性格如是说同样都是搁置了一个月,橙子才开始皱皮,而苹果却已经腐烂了,所以说,脸皮厚对于生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网络解读孩子写作文,就应该是:东北的学生写出来就是黑土味儿,陕西的学生写出来就是黄土味儿,江南的学生写出来就是烟雨蒙蒙的。但实际情况是,我看大部分作文,八个字:不辨男女,不说人话。——北京高考阅卷语文组组长漆永祥参加一个中国孩子的生日party ,吃完蛋糕后,几个中国家长轮番让自己的孩子表演弹钢琴,有个美国孩子跟他爸爸说:“爸爸,我不会弹琴,我可以翻跟头。”爸爸摸着他的脑袋说:“孩子,你本身已经很可爱了,不用去表现自己。”——旅美作家蔡真妮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出时间一星期去泡6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厂、交易所和游乐场地不管多么生机勃勃,可整天待在这些地方,难道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生活的本质吗?——黑塞《获得教养的途径》看纸质书时,你通过手指可以感觉到,左侧的书页不断增加,右侧的书页不断减少,你有那种前进的触感,这为文本的推进提供了更强的固定性和可靠性。——挪威斯塔万格学院的安妮·曼根的研究表明,纸质书的读者在移情、专注、叙述连贯性和情节重构等方面,都优于电子书读者

前段时间,听闻北京大学某位教授,宣称“李清照不是才女,而是酒鬼。庄子是个负心汉”等言论,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之后此人出书,立即登上排行榜前列。此番言论打破常规,让人听闻很有意思。再加上他北大的教授这一身份,不禁让我“兴趣大增”。 于是,我上网搜索了他有关的文章及评论。“李清照是酒鬼,”言出有据。“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庄子妻死后,敲锣打鼓,因为他有婚外情。这样反常规的言论,不仅没有引起骂声一片,反而支持率倍增。这“有意思”的情形,让我不禁沉思:文学到底怎么了?社会的审美品味到底怎么了? 李清照,是中国杰出的女词人。“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梁衡如实的评价树立了易安崇高,伟大的形象。她又以平民的身份,思国家之安,公卿之责。她思项羽,至今不肯过江东,因丈夫的苟且偷安而愤愤不平,因秦桧的爱慕虚荣而宁漂泊无依,也不要苟延残喘地生活。她惆怅,因为她深深爱着她的明诚;她悲愤,因为金人南下;他悲伤,因为国破家亡。她以酒化愁,以酒消忧,这愁之愁,忧之忧,使之内心凄苦,无人可诉。这样的文人节气,民族之巾帼,怎么是一个酒鬼?!老庄为妻回归人的本初,万物之根源而庆幸,此乃“无为而治”的道家之精髓,怎么是负心汉呢?! 北大教授的评价怎一个“谎谬”了得!而青年学生之顶礼膜拜又怎是一个“有趣”了得!其自封大家更让人深觉“有意思” ! 文革十年动荡,多少文人因此而受磨难!可是,又有多少位文人始终保有这一分文化人的节气,至死不灭其凌云之志!杨绛在十年中,写下《干校六记》,当西班牙政府要为她译著领奖,发放救济金时,她微笑拒绝,“不吃嗟来之食” !韩美林被打断手脚筋骨,他无法作画,以脚代笔,画为心声。当他被还清白,在北京开个人画展时,启动大师泪流满面地说:“我今天看的不仅是几幅画啊,更是中华被人凌辱而又重新振兴的民族气节啊!”他们,一心不为名,不为利。此等大家,却只是笑说“一个爱艺术,爱创作”的人,不敢承受“大家”的封号。曾经的浩动,未灭人格之尊,而今的苦尽甘来,未消人性光辉!而那位教授又怎么能承受这样的民族之躯啊! 曾经的世俗光辉,冷落了他们。毛泽东的一句话让中国的历史整整倒退了50年,而今,没有压迫,没有个人崇拜,又为何要让中国文学再次倒退?! 而今真正让人悲哀的,不仅仅是北大教授为炒作而侮辱文学,所显现出来的浮躁心态,更是全社会文化品位的本末倒置,民族精神的数典忘祖,是一次对于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集体性失忆” ! 打破常规的言论,固然“有意思” ,整个社会的追逐成风,固然“有趣” 。而真正流芳百世,让人深觉有趣的,应该是他们! 季羡林,冯骥才……这样一批又一批的文人,为中国传统文化鞠躬尽粹之人,是我们全社会真正应该崇拜的人,也是只有他们才是真的大家! 真的传统文化,真的中国文学,才是真的很有意思!望采纳谢谢

  • 索引序列
  • 发表正确的言论议论文
  • 发表正确言论的议论文
  • 正确发表言论议论文
  • 发表正确言论议论文
  • 发表正确的言论议论文作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