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中级职称论文还是比较好发表的,但是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文章是原创的,抄袭率不能超过30%,这点也是最重要的,一般杂志社都会查抄袭率的;字数不宜太多,3000字左右,正好一个版面为佳;期刊必须有CN或ISSN刊号的,在新闻出版总署网可以查到的期刊。具体对期刊的选择最好是符合当地相关单位要求的;关注一下当地评职称相关文件,看看有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例如有些地方发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加分是不同的;需要注意下发表时间,有些专业性强的期刊发表时间是比较长的,所以应提前几个月准备;还有你在中级职称时发表的文章是不能用作评高级职称的,也就是说评高级的时候还要发表新的文章,并且对期刊要求更高了。具体的你可以去问问百姓论文网,我同事都在那里发表的,期刊也都拿到手了,很满意,希望对你有帮助
嗯,发表一定要有字数的要求,一般来讲是周级论文还是省级论文?还是国家级论文,它的字数要求不同,同时还要技术含量要高,发表的内容质量要高才可以
一、文章质量要符合发表的基本要求文章的质量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但也有一个大致通用的标准,即,观点正确,文字通畅,逻辑严密,结构合理,结论有创新,等等。如果您有了这样的文章,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投稿的事情了。但是,由于我国学术界的特殊情况,文章质量达到发表的要求并不是太难的事情,或者经过我们的修改就可以发表。关于质量,可以参考日本质量专家的话,质量的核心是实用性。二、文章的选题要符合刊物的定位,不能乱投稿大家都知道,每一个刊物或者杂志都有自己特定的宗旨、栏目和专业定位,投稿前必须先对此进行了解,弄清楚目标杂志是哪个方面的。还要搞清是季刊、双月刊、月刊还是半月刊、周刊,这直接影响您的稿件发表的速度。三、文章格式要规范,还需控制字数学术性期刊的格式是非常严格的,论文的格式可以参照你所投刊物的要求去做。至于字数,因为很多刊物是按计空格字数收费的,所以,您要根据需要确定文章的字数,省得花冤枉钱。比如,高校评中级职称一般3500字就可以了,社会上评高级会计师、高级工程师等,3000字以上即可。还要注意,如果文章有图表,则要适当增加版面。四、提前投稿,尽量提前2—3个月投稿一般的学术刊物,从接收稿件到样刊出来,需要2-3个月。如果是核心刊物,则需要半年,或许更长时间。虽然最近几年,有很多刊物变成了月刊、半月刊,甚至旬刊,但还是提前准备为好。
(1)内容主题与所要投的期刊收稿方向相符,需积极向上、注重逻辑性(2)不同期刊对文章的字符数要求不同,投稿时注意按期刊要求字符数调整(3)控制重复率,一般期刊的重复比要求控制在30%内,个别会要求20%或15%等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在UNESCO地学部主持下,国际地学计划(IGCP)科学执行局会议多次讨论地质遗迹保护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效益,各国地质学家逐渐形成了共识,即推动地质公园发展,以保护地质遗迹,恢复地质生态环境,普及地球科学知识,补益地方经济,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特别是1996年在北京举办的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上,讨论了欧洲地质公园的建设问题,在欧盟的支持下,2000年欧洲地质公园正式建立,现已有15个国家的32个公园成为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地学工作者早在1985年就已提出建立地质公园的设想,世纪之交,更是把地质公园建设推动得如火如荼,走在了各国的前面。全球地学界已对地质公园工作有了比较一致的认识,并协力打造这一品牌。
UNESCO第29次大会决定“建立具有特殊地质特色的全球地质景区网络”,UNESCO156次执行局会议更进一步要求“选择地质上有特色,同时兼顾景观优美,有一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地质遗迹建立地质公园”。2001年6月UNESCO执行局通过(161EX/Decisions,3.3.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其成员国提出的创建具有独特地质特征区域的自然公园(也称地质公园)”的特别动议。
1.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工作指南
2002年1月,UNESCO地学部再次提出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计划,并于2002年5月正式发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工作指南》(国家地质公园领导小组办公室,2002)。
2003年2月7日,UNESCO地学部召集IGCP科学执行局、地球科学联合会和地理联合会及地质公园顾问专家组共同讨论决定世界地质公园推荐工作正式启动,各成员国按世界地质公园工作指南要求和标准准备好申报,在通过UNESCO地质公园顾问专家组同意后,上报正式申请给UNESCO。UNESCO2003年2月7日会议还专门对UNESCO制订的《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工作指南》,进行了逐条讨论和修改(European Geoparks Net-work.2002,2003,2004,2005)。
正文,分为4条30款。
第一条对地质公园的定义标准进行了叙述。地质公园有明确的边界线,有足够大的面积适应于当地经济发展,有一系列具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价值,能代表某一区域的地质历史、地质事件和地质作用的地质遗迹(或遗迹群),也许还有生态和历史、文化意义;以公园的方式进行保护、管理和经营,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支撑点;使之为当地居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和文化发展的基地;使之成为保护地质遗迹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基地;使之成为大众科学普及和学生实习的基地;其所在国的独立司法权不受影响,所指定的管理机构必须制订详细的管理规划,统一好各方面的利益,并负责向UNESCO报告公园的发展情况,解决好UNESCO不同项目重叠交叉的协调问题。
第二条世界地质公园提名程序。地质公园在政府主管部门同意后,着手准备申请报告,地学特征分析陈述中,应得到各国权威地学机构首肯,要请求UNESCO地质公园顾问专家协助报导,申请报告和支持性材料,通过UNESCO国家委员会上报UNESCO地学部后,由顾问专家组织现场考查和评审,并根据情况提出补充修改意见,若符合标准即可向UNESCO总干事推荐,由UNESCO总干事批准并通知申请人和相关国家。
第三条在独立的国际地质公园顾问专家组正面积极评价的基础上,本地质公园即可被UNESCO授权使用“UNESCO”承认其优秀性,并不意味着UNESCO承担法律和财政上的责任。
第四条要求世界地质公园的管理部门应通过该国驻UNESCO代表团递交定期的评估报告,并对提出的要求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对于不达标的公园或者自愿退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公园可按程序除名。
申请表的内容是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必备材料,重点要组织4个方面的材料,即属地鉴别、科学意义、属地分析和代表主管机关的签字。
对其他保护区域要协调好关系,对文化遗产的各类交流活动要适时开展。
2.世界地质公园评审专家现场评估和评审
经3年试行,联合国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执行局(GGNBureau)于2006~2007年对原世界地质公园的章程进行了补充修改,规定了每个国家每年只能提出两个申请(首次申请可提三个)预选地,这些预选地首先必须是国家地质公园;对类型相似的提名地其间距离不应小于200km;对现场考察一般不能太短(5天为宜),对申请材料要求简洁明了,以80页以内为宜。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制定了严格的评估表,供申请者自我评估和世界地质公园评审专家现场评估和评审时使用,共分如下几个方面。
(1)地质与景观
·属地;
·地质遗迹保护;
·自然和文化遗产。
其中特别重视地质遗迹的数量和评价,科学意义和遗迹类型,保护情况与解释系统,开放情况和非地学遗迹情况。
地质遗迹保护的法律和规章的制订,要求至少要有50%的面积进入保护区域。要有告示,有专人巡查,对采集标本要有专门规定,保护区的定期维护和清理,对自然损坏也应有防御措施,开放的景观可以定期轮休。
(2)管理结构
有完善有效的管理机构,有保护和发展规划,要有强项和弱势的分析,并有落实的核查,不仅有关地质和景观,而且对区域农业、林业和旅游业(特别是地学旅游)的相关内容在市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好市场开拓和营销,提出市场开发策略,搞好产品开发和分销。旅游路线的规划和设计,不同功能区的划分和管理开展合作与交流、不同专业的专家学者、科研部门和大中院校的合作与人员聘用,各类人员的比例与参与,和媒体的合作,数据库与信息中心的建立。
(3)科学普及工作
建立教学与科研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提供条件,有专门的环境专家,开展环境教育,要有针对不同层次的人群开展的科学普及活动,并提供科普教材、电影光盘、幻灯片、录像等。广泛展示其科学价值。
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出版刊物,编写论文和小册子,出版专著或大众读物和普及读物。
(4)地学旅游
信息中心和展览的设置,要有合作单位预先(比如一周)提供信息,成为接待游客的中心,有简易服务项目,特别是残障人士的专项服务,提供信息方式多样化,有纸质或音像,最好能互动,计算机网络是发布公共交通情况的快捷方式,最好能保证交通工具选择的多样性。
导游队伍,针对不同人群特殊需求的专业导游人员(如地学、生物、环保等)的配备,设置重要解说牌,更需要通俗易懂的解说词和出版物,有特殊的科普路线的设计和开发思路。
和各种媒体的合作,电子邮件的预约和行程安排的更新,多种便捷和环境友好型旅游方式的安排、住宿、餐饮点位的设置要更加人性化。对公园提供的各类服务要经常评估,广泛收集社会反映,统计社会需求变化,改进工作。
(5)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特色旅游和服务系统的建立,地方特色产品和纪念品的生产销售,既要积极营销,扩大商业活动,提高当地居民就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又要做到可持续,形成环境友好型和循环经济、推动其健康发展,促进产业更新。
(6)可到达性和设施的完善
便捷的交通,优质的服务,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条件,缩短路途时间,增长景区停留,保证游客安全,以增加游客满意度。在公园申报时以上6项都应有一定基础,并能通过评估,找出差距,不断改进,日臻完善。
石林风景区(Stone Forest Scenic):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石林风景区又称为云南石林,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面积350平方公里,景奇物丰,风情浓郁,石林是阿诗玛的故乡。
石林形成于2.7亿年前,是世界喀斯特地貌的精华,拥有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演化历史最久远、分布面积最广、类型齐全、形态独特的古生代岩溶地貌群落,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风景区由石林、黑松岩(乃古石林)、飞龙瀑(大叠水)、长湖、圭山、月湖、奇风洞等组成,以雄、奇、险、秀、幽、奥、旷著称。
石林风景区范围广袤,山光水色各具特色,石牙、峰丛、溶丘、溶洞、溶蚀湖、瀑布、地下河等景观错落有致,是最适宜人居的生态环境,是最佳旅游目的地,是旅游者的天堂。
参考资料
石林旅游网.石林旅游网[引用时间2018-1-15]
中文名称:喀斯特地貌 英文名称:karst landform;karst physiognomy 定义1:可溶性岩经受水流溶蚀、侵蚀以及岩体重力崩落、坍陷等作用过程,形成于地表和地下各种侵蚀和堆积物体形态的总称。 所属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地貌学(二级学科) 定义2: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塌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所属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资源地学(二级学科)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喀斯特(Kra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为,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 可溶性岩石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我国西南地区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体。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溶蚀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喀斯特景观。从溶解度上看,卤化盐岩>硫酸盐岩> 碳酸盐岩;由于碳酸盐岩种类较多,其各类岩石溶解度随着难溶性杂质的多少而定,石灰岩> 白云岩> 泥灰岩。从岩石结构分析 ,结晶质岩石晶粒愈大溶解度愈小;等粒岩比不等粒岩溶解度要小。 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 。 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强烈,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完整,并且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循环网。 喀斯特研究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喀斯特地区有许多不利于生产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预防,也有大量有利于生产的因素可以开发利用。水库选址时应尽量避免断层、破碎带、喀斯特地貌等。喀斯特矿泉、温泉富含有益元素和气体,有医疗价值。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各种沉积矿产较为丰富,古喀斯特潜山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 喀斯特地区的奇峰异洞、明暗相间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很好的旅游资源。如湖南张家界桑植县的九天洞已列入洞穴学会会员洞,堪称亚洲第一洞、黄龙洞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首批国家5A级旅游区张家界武陵源的组成部分,是张家界地下喀斯特的地形代表,其中喀斯特地貌约占全市面积的百分之四十。广西的桂林山水、云南的路南石林等驰名中外。喀斯特地貌由于其独特的地貌特征,经常容易“产出”类型各异的风景区。例如,贵州龙宫、织金洞等。
石林,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距省会昆明78公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是世界唯一位于亚热带高原地区的喀斯特地貌风景区,素有“天下第一奇观”“石林博物馆”的美誉,是首批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与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桂林山水齐名,成为中国四大旅游胜地之一。 石林具有世界上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这里在约3亿年前还是一片泽国,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终于形成了现今极为珍贵的地质遗迹。景区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由岩石组成的“森林”,穿行其间,但见怪石林立,突兀峥嵘,姿态各异。壁峰之间,翠蔓挂石,金竹挺秀,山花香溢,灵禽和鸣,一派生机盎然。石林以其无与伦比的天造奇观吸引着海内外无数游客。 石林景区以被称为“剑状喀斯特地形”的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为主要特色。景区包括西北的步哨山、中心的大石林和小石林、南面的万年灵芝和东面的李子园箐五个片区,面积约12平方公里。其中的万年灵芝、李子园菁和步哨山是新开发的景点。深、幽、险、奇是石林景区的景观特征。进入景区内,但见石柱、石壁、石峰千姿百态,争奇竞丽。这里的石头与众不同,它是一幅绝妙的画,每天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人前来驻足观赏;它是一首优美的诗,古往今来有无数骚人墨客为它咏叹吟哦;它又是有灵性和生命的;有双马渡食、孔雀梳翅、凤凰灵仪、象距石台、犀牛望月;有唐僧石、悟空石、八戒石、沙僧石、观音石、将军石、士兵俑、诗人行吟、母子偕游、阿诗玛等无数象生石,无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除了动物外,还有许多酷似植物,如雨后春笋、蘑菇、玉管花等。有一处“钟石”,能敲出许多种不同的音调。整个石林就是一座巨大的自然石景艺术宝库,任凭游客去观察,去发现,去自由地想象 石林景区面积达1100平方公里,气势大度恢弘,保护区为350平方公里,山光水色应有尽有、各具特色。全区可分为八个旅游片区:石林景区、黑松岩(乃古石林)景区、芝云洞、长湖、飞龙瀑(大叠水)景区、圭山国家森林公园、月湖、奇风洞。其中开发为游览区的是:石林风景区(中心景区)、黑松岩风景区、飞龙瀑风景区、长湖风景区。 石林风景名胜区范围宽,石林集中。其象生石之多,景观价值之高,举世罕见。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04年2月13日,石林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之一。2007年5月8日,昆明市石林风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08年,石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自然遗产,成为云南省继丽江古城、三江并流的第三个世界遗产。 旅行指南1、交通:前往石林的游客,可在昆明东部客运站乘坐班线车到达石林 云南石林景观(2)(20张)(票价是25元单程),约2小时,最好在中午以前抵达石林,这样可游览得更尽兴;在昆明市有专线旅游车,往返票30元。也可乘昆明到陆良县、罗平县等地的客车,到石林下车,票价10元;可在昆明北京路锦华饭店旁乘旅游专线车直达,往返票价30元,一般发车时间为早上8~11时,节假日则延长1小时;昆铁客运公司开通石林、陆良旅游专列,为了方便乘客,该公司在昆明火车站专门设置了绿色通道,每个停靠站,游客均可上车买票。 2、门票:从2010年4月1日起石林主景区门票175元,全程通票。 儿童票:150元 开放时间:7:30 - 18:30 3、住宿:推荐石林宾馆,二星级,这是幢具有民族风格的建筑,游客可居高展望石林美景,标准房70元起;石林避暑宾馆,二星级,位于石林风景区的中心,推窗即可见“林海”,标准间80元起;云林宾馆,二星级,位于石林风景区内,有南北两院组成,南院的建筑与自然的石林融为一体,颇有新意,房价110元起;金都酒店,二星级,位于石林体育馆侧,标准房70元起,服务一流,出行便利。 4、在石林景区内的停车场可租到私人汽车及马车,租用可乘4人的微型面包车的话,150-170元/天;租用马车,60元/天;如果人多,则可考虑租用中巴车,可乘15人,300元/天;如果你从昆明乘招手车前往石林的话,可能得花更长的时间。另外,车主往往会要求你购买回程车票,如果你计划在石林住一晚的话,最好事先告诉他们;如果游客选择早上10:30左右乘车前往石林,中午途经宜良,可在此购买著名的宜良烤鸭。 5、景区安全:在石林风景区登游玩时要穿平跟的胶鞋、布鞋、旅游鞋,不能穿高跟皮鞋。石林景区步步皆有景,景景堪入画,但不能边走路边看景,以免意外,在石林风景区摄影不同于在公园摄影,在公园,被拍照者和拍照人都可以随意后退几步以调整角度。石林很多景区很可能就是悬崖绝壁,一定要回过头看看有无后退的余地。 6、景区导游:石林景点颇多,建议您一定预订一位导游,石林旅游会更轻松、愉快、妙趣横生。但必须要聘请有导游证的导游,防止被坑。
1.注意辨别期刊的真伪论文发表,首要的问题就是期刊的真伪鉴定问题。目前市场上很多的非法期刊,让人防不胜防。具体做法:我们拿着期刊名称去新闻出版总署的网站上进行检索系统,凡在检索系统里检索不到的期刊,一般都是非法期刊。所以,如果不知道刊物是否正规,不妨将刊物名称输入检索一下,如果检索不到,自然就是假的。 2.注意发表论文的防由于期刊发表行业比较混乱,什么样的机构与人员都有。很多人由于在发表期刊时,不注意而导致自己。现在该行业惯用的术主要有假冒期刊,把文章发表的赠刊上,直接拿钱跑人等。因此,如果你在网上发现一下类型的广告,千万不要相信:如果对方只留手机号的,请不要轻易相信。如果对方只提供个人账户汇款的,请不要轻易相信。如果对方明显只有一个人的,请不要轻易相信。如果对方承诺包写包发的,请不要轻易相信。 3.论文发表注意时间和期刊的要求规定单位评职称也好,研究生毕业也好,对论文发表的时间都是有要求的。现在很多的学术期刊,排版得很晚,比如一些核心期刊杂志,在2011年8月份就开始征集到了2012年的1月份的文章了。也就是说,作者8月份投稿,文章要在2012年1月份才能见刊,跨越时间很长了。如果是年底评职称,自然要错过递交材料的时间了。所以论文发表前,不妨先咨询下刊物的排版时间,尽量选择能早点出刊的杂志。 另外,很多单位对刊物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大部分刊物都要求刊物是省部级以上的。那样,如果刊物的主管主办单位为一般的县市级单位,那刊物可能就不管用了。还有单位要求发专业相关的期刊,比如评工程师发到教育类的刊物上,或教师职称发到工程类的期刊上,那样的学术成果可能会不被算数,尽管刊物是没有问题。还有单位对论文的字符数也有一定的要求,大部分单位是要求2000字以上,也有单位是要求3000字以上。还有单位对发表论文的数量也有要求,高级职称一般是要求3篇,中级是要求2篇,当然也有地区要求是有就可以。
教育直属的有《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还有重庆师大的《地理教育》等
主要看你写的是什么方向的文章还有你想发表到一个什么层次的期刊。如果你是做食品的,核心期刊有食品与营养科学等等。如果你是做土木的,核心期刊有土木工程等等。如果你是做微生物的,核心期刊有生物工程等等。所以,你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或者是论文的写作方向来确定相应的期刊。
给你几个不同层次的:吉林大学的《世界地质》,还有吉大、地大、北大、东北大学学报,这几个学校都有地质。除了世界地质以外都是中文核心期刊。《金属矿山》、《中国矿业》这两个都比较边缘,文章质量要求也不算太高,很容易发。《地球物理学进展》这个比较难发表一点,他的英文版《地球物理学报》应该是中国地质类期刊中SCI影响因子最高的了。还有你可以去CNKI,一般的高校网上图书馆都有入口,可以轻松查到上百中地质杂志。其实发表文章说白了就那么回事,发表了基本上没人看,也就自己图新鲜,看看自己的名字,如果不是那些非要找抄袭的JR,基本上没人仔细看,经历了硕博发论文的阶段后,猛然回头发现都是给钱就发的事,什么这编辑那编辑,P,强烈鄙视他们,一个个见到钱,垃圾都有创新意义。
发表一篇论文的方式如下:
论文发表,一个是可以直接投稿杂志社,一个是可以通过论文代理机构。
费用方面,杂志社肯定要比代理便宜。因为,杂志社只是收取非常小部分的版面费。而代理方面,收取的比较多。
时间方面,杂志社的编辑一般很少自己采集稿件。毕竟,每个编辑其实都会跟很多代理合作。他们会直接从代理方面得到稿件,并且从中抽取部分好处费。代理手中的稿件比较多,所以杂志社的编辑们一般都非常乐于跟他们合作。
关键是,自己也能从中得到额外的收入,何乐而不为。 审稿方面,杂志社不是所有的稿件都给你发。当然,作为代理方,也不可能所有的稿件都能承诺给你发。但是,只要代理方面承诺可以发。那么,就百分之百可以发表了。
毕竟,只要是气候成熟的代理,都会固定的和一些杂志社编辑有长期合作。这样,就会无形中生成一种关系户的效果。
所以,审稿方面,找代理确实要比杂志社容易多。 也就是说,杂志社便宜是便宜,但是没有时间保证,审稿麻烦切周期长。而,代理方面,贵也贵不到哪儿去,审稿速度快,时间短。现在需要发表论文的作者,时间方面大多都比较紧迫,而且论文方面也都比较麻烦。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要承担国家和地方岩溶地质应用基础研究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地质调查任务,同时,也承担地方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技术开发和服务工作。在岩溶动力学与全球变化、岩溶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岩溶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岩溶景观旅游评价等方面进行创新研究,形成优势学科领域。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设置有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岩溶资源与环境调查研究院、岩溶生态研究与石漠化治理中心、岩溶地质灾害研究中心、岩溶景观与洞穴研究中心、环境地球化学研究测试中心等二级科研机构。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为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为中国地质科学院重点实验室。挂靠学术组织有: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洞穴专业委员会。现有在职职工154人,其中科技人员121人,有研究员24人(1人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师51人,中级职称43人。另外,还外聘流动高级科研人员25人。
所长、书记姜玉池研究员
副所长、副书记、纪委书记刘雯高级工程师
副所长黄庆达高级工程师
2008年全所实现货币工作总量4600万元,比2007年增长18%;固定资产增加728万元,达到3936万元。2008年全所在研项目72项,预算经费4079万元。其中纵向科研项目32项,经费1538万元;横向科研项目33项,经费1503万元;地质调查工作项目7项,经费1038万元。
2008年完成科技部、国家基金委、国土资源部和广西科技厅等下达的科研项目和地方技术服务项目72项,发表论文87篇,其中SCI检索期刊论文4篇,ISTP论文1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43篇,国内一般期刊论文39篇,出版专著2部。
2008年12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在桂林挂牌成立。国土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国际地学计划全国委员会、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代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心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单位的有关领导和代表,以及来自有关省市地勘部门的代表共近300人参加了挂牌成立仪式。仪式取得了圆满成功。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中心第一届理事会主席汪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埃德伦,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陈章良,桂林市人民政府市长李志刚共同为国际岩溶研究中心揭牌。
国际岩溶研究中心挂牌成立仪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
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的人员合影留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伦助理总干事与中国同事合影留念
2008年度重要科研成果
岩溶动力系统运行机制与岩溶生态系统研究:重点揭示了土下碳酸盐岩的溶蚀特征,在一个水文年中,雨季土下碳酸盐岩溶蚀量占全年的65%~71%,在雨季竹林下碳酸盐岩溶蚀速率明显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但在旱季竹林下的碳酸盐岩溶蚀速率则低于林地和草地。持续两年的观测数据显示,岩溶林地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幅度为14.63~297.77mg C·m-2·h-1,平均为118.81mg C·m-2·h-1;非岩溶区林地土壤其呼吸速率的变化幅度为43.12~329.93 mg C·m-2·h-1,平均为156.99mg C·m-2·h-1。
土壤呼吸速率与水热因子图
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动态变化
碳酸盐岩缝洞系统模式及成因研究:属“973”项目研究课题,对典型露头区岩溶缝洞系统进行了地质—地球物理描述,分析了塔河油田试验区三大类型古岩溶作用条件,初步建立了塔河油田试验区多期次、多旋回裸露风化古岩溶作用机制与演化模式,分析了塔河油田试验区不同地貌单元缝洞系统垂向分带特征和不同地貌单元缝洞系统结构特征。
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初步建立了一整套岩溶塌陷形成演化过程和发育判据的室内分析测试方法。针对当前岩溶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输油管线等生命线工程建设面临的岩溶土洞的发育和稳定性问题,运用以光纤时域反射BOTDR和同轴电缆时域反射TDR为代表的分布式光电传感技术在临桂黄岔塘附近的桂阳高速公路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岩溶土洞(塌陷)监测预报试验站,为线性工程岩溶塌陷的时空预报研究提供了平台。
岩溶景观与洞穴研究:开展了广西岩溶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完成了广西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申报项目的系列技术材料的编写和国内评审,顺利被推荐接受UNESCO专家组评估。开展了我国不同气候地貌区代表性洞穴调查与空气环境监测工作,在广西桂林、河池,海南儋州、重庆武隆、河北兴隆建立了五个洞穴空气环境系统自动远程监测系统,对洞穴空气环境的温度、湿度、CO2、O2等因子进行高频度的远程自动监测,初步掌握洞穴空气环境的变化规律,基本查明洞穴钟乳石脱变原因,提出洞穴钟乳石景观保护和修复技术思路;利用宇生核素36Cl、10Be、26A1来确定天坑的形成年代,具有首创性,为进一步阐明天坑形成机制及发育演化规律,为完善我国区域岩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在塔河油田恢复古岩溶地貌并为分析储集空间分布规律奠定了良好基础
传感器铺设
桂阳高速公路岩溶土洞监测
在贵州省六冲河流域探采结合,2008年10月31日和11月4日完成了大方县马场镇马场村和白泥村2处供水口的钻探抽水试验,计算可采水资源12003/d,解决周边5个村29903人的饮水安全,大方县和马场镇政府为此举办隆重的庆典大会
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与环境地质调查:属地质调查项目,完成了1:5万水文地质综合调查面积21665km2、水文地质钻探11132m,岩、土、水化学等测试分析样品3995件,完成了设计工作量。通过水文地质综合调查,查清了测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和水资源特征,调查岩溶地下河180多条,其中新发现20条,调查岩溶大泉700多处。查明了石漠化、干旱缺水、岩溶内涝和煤矿开采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掌握了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条件、现状及潜力。通过寻找有利富水带,实施水文地质钻探,共成井32口,涌水量近12000m3/d,解决10万多人和5万多亩旱地灌溉供水源问题,为西南岩溶区水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积累了经验。
西南岩溶石山地区重大环境地质问题及对策研究:属地质调查项目,发现新一轮重大工程活动及矿山开采引发的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十分突出,矿山污染呈“由点向面状发展态势”,地下水质受污染的威胁和程度越来越严重,如柳州市鸡喇地下河受城市垃圾及废水影响,下游河段 、 、 、 等离子含量明显超标。广西德保县糖厂的酒精车间废水排放,其下游的那造地下河出口处,COD达18.9mg/L,F-含量达到1.6mg/L。经对18条典型地下河沉积物和地下水有机污染物(POPs)的调查与测试分析,发现沉积物内有机污染物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有积累现象。重庆地下河有机污染状况较严重,其地下河沉积物内平均值分别为平均26.74ng/g和8.70ng/g。建议下一步水工环工作重点应重视对水环境现状与变化的研究。
柳州鸡喇地下河不同河段水化学分析结果
岩溶地下水监测与环境敏感性评价:属地质调查工作项目,完善了数据管理系统,获得各监测站降雨量、地下水主要水化学指标等大量数据。在官村,选择地下水水位埋深、土壤厚度、地形特征、包气带介质为评价因子,进行脆弱性评价和方法探索,评价结果显示,岩溶洼地区域脆弱性高,地表落水洞、天窗、明流交替且土层厚度大于1m区域脆弱性中等;根据官村流域内土壤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了土壤含水率,研究了包气带滴水的动态特征,认为基岩空隙度低造成包气带的吸附能力有限,且与水位埋深有关;洞穴滴水和古环境研究取得新进展,滴水水化学变化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石笋记录揭示了8个阶段百年尺度的干湿、冷暖波。
岩溶地下水自动化监测站管理系统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部设有办公室、科学技术处、地质调查处、实验管理处、经济管理处、国际合作处、组织人事处(安全生产处)、计划财务处、党群工作处、监察审计处、基建处(基地办)、研究生部等12个职能处室,信息中心、京区离退休职工管理中心、京区后勤服务中心等3个中心,国家地质公园网络中心、深部探测研究中心、青藏高原研究室等3个业务部门。
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秘书处、中国国际地球科学计划全国委员会秘书处、世界数据中心中国地质学科数据中心、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地质遗产北京办公室等国际地学组织与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学会、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基金会、全国地层委员会等办事机构,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和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办公室挂靠在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4年末,院部职工总数433人,包括在职168人,离退休265人;在职职工中具有本科以上学位的112人,硕士以上学位的60人;在职职工中专业技术人员81人,其中院士2人,研究员及教授级高工12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师20人,中级职称22人,初级职称2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7人、硕士学位的26人、本科28人,大专及以下10人。
《科学新闻》杂志出版了“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入地中国梦”特刊
年度重要科研成果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完成第一阶段(2008~2012年)任务。专项完成了第一阶段49个课题的结题验收,并召开专项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在《Tectonophysics》、《岩石学报》、《地质学报》等国内知名杂志出版深部探测专项成果专辑,在《地学前缘》发表题为“深部探测揭示中国地壳结构、深部过程与成矿作用背景”的专项成果总结文章。专项已与科学出版社协商并签订合同,计划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深部探测系列专著》丛书,共12本专著,全面反映专项成果。专项已发表论文1030篇,其中国际SCI检索论文240篇、国内SCI检索论文212篇、EI检索论文68篇;出版专著8部;申请和获准专利121项,其中发明专利49项、实用新型专利34项,软件著作权30项,外观设计专利6项,标准2项。深部专项5000吨大压机项目进展顺利,进入委托研制阶段。专项在第一届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2014年10月20~23日)召开之际,组织了专项专场报告会和5个分会场的专题报告会,取得较好反响。根据数据共享方案,2014年底提前释放了第一批探测数据,拟通过会员分级制度共享专项探测数据。松辽盆地科学钻探工程(CCSD-SK)正式开钻,SinoProbe专项研制的“地壳一号”万米钻机运转正常。
“地壳一号”万米钻机模型
甘肃柳园月球实验场和Apollo14号月表情况对比(非常接近,且已经确定该实验场点)
“地外重点地区遥感资料应用研究”和“月球和火星实验场建立和对比研究”取得进展。建立月表三大岩类形成年龄和月海玄武岩单元划分图,并利用撞击坑确定月表相对年龄;处理和解算GRAIL数据建立120阶次月球重力场特征,建立月球布格重力场;开展月球微型钻机的改进,最终提交改进版样机;提取嫦娥二号伽马能谱数据处理和元素,获取天然放射性元素U,Th,K含量全月分布图;选定了甘肃柳园和河北汉诺坝的玄武岩地区作为月球实验场的选址;开展火星盐类环境类比及天体生物学研究,获得柴达木盆地盐湖演化过程及基于微生物进化过程的协同规律。
利用LRO地形数据和GRAIL自由空气重力异常计算得到的0.25度网格(330阶次,精度16千米)月球布格重力异常图
全国陆相地层划分对比及海相地层阶完善。中国杜内阶新亚阶取得重要进展,并成为竞争国际杜内阶中间界限层型的潜在剖面;在蓟县中—新元古界标准剖面铁岭组和雾迷山组首次发现斑脱岩,并测得其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龄约1440Ma[(1439±14)Ma]和约1485 Ma[(1483±13)Ma和(1487±16)Ma],标志着这条传统的标准剖面上以碳酸盐岩为主体的沉积序列蓟县系上部的两个重要地层单位,从此也获得了直接的、高精度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约束。
重新厘定的华北北缘中元古界地层划分方案
看你怎么想,想要自己联系编辑部也可以,想要通过代理联系也可以,反正普刊一般也少,,至于价格,这俩个渠道没准哪个便宜,有时候编辑部更贵,,,,,如果自己联系的话,我空间有找联系方式的方案,自己看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在UNESCO地学部主持下,国际地学计划(IGCP)科学执行局会议多次讨论地质遗迹保护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效益,各国地质学家逐渐形成了共识,即推动地质公园发展,以保护地质遗迹,恢复地质生态环境,普及地球科学知识,补益地方经济,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特别是1996年在北京举办的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上,讨论了欧洲地质公园的建设问题,在欧盟的支持下,2000年欧洲地质公园正式建立,现已有15个国家的32个公园成为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地学工作者早在1985年就已提出建立地质公园的设想,世纪之交,更是把地质公园建设推动得如火如荼,走在了各国的前面。全球地学界已对地质公园工作有了比较一致的认识,并协力打造这一品牌。
UNESCO第29次大会决定“建立具有特殊地质特色的全球地质景区网络”,UNESCO156次执行局会议更进一步要求“选择地质上有特色,同时兼顾景观优美,有一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地质遗迹建立地质公园”。2001年6月UNESCO执行局通过(161EX/Decisions,3.3.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其成员国提出的创建具有独特地质特征区域的自然公园(也称地质公园)”的特别动议。
1.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工作指南
2002年1月,UNESCO地学部再次提出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计划,并于2002年5月正式发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工作指南》(国家地质公园领导小组办公室,2002)。
2003年2月7日,UNESCO地学部召集IGCP科学执行局、地球科学联合会和地理联合会及地质公园顾问专家组共同讨论决定世界地质公园推荐工作正式启动,各成员国按世界地质公园工作指南要求和标准准备好申报,在通过UNESCO地质公园顾问专家组同意后,上报正式申请给UNESCO。UNESCO2003年2月7日会议还专门对UNESCO制订的《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工作指南》,进行了逐条讨论和修改(European Geoparks Net-work.2002,2003,2004,2005)。
正文,分为4条30款。
第一条对地质公园的定义标准进行了叙述。地质公园有明确的边界线,有足够大的面积适应于当地经济发展,有一系列具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价值,能代表某一区域的地质历史、地质事件和地质作用的地质遗迹(或遗迹群),也许还有生态和历史、文化意义;以公园的方式进行保护、管理和经营,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支撑点;使之为当地居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和文化发展的基地;使之成为保护地质遗迹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基地;使之成为大众科学普及和学生实习的基地;其所在国的独立司法权不受影响,所指定的管理机构必须制订详细的管理规划,统一好各方面的利益,并负责向UNESCO报告公园的发展情况,解决好UNESCO不同项目重叠交叉的协调问题。
第二条世界地质公园提名程序。地质公园在政府主管部门同意后,着手准备申请报告,地学特征分析陈述中,应得到各国权威地学机构首肯,要请求UNESCO地质公园顾问专家协助报导,申请报告和支持性材料,通过UNESCO国家委员会上报UNESCO地学部后,由顾问专家组织现场考查和评审,并根据情况提出补充修改意见,若符合标准即可向UNESCO总干事推荐,由UNESCO总干事批准并通知申请人和相关国家。
第三条在独立的国际地质公园顾问专家组正面积极评价的基础上,本地质公园即可被UNESCO授权使用“UNESCO”承认其优秀性,并不意味着UNESCO承担法律和财政上的责任。
第四条要求世界地质公园的管理部门应通过该国驻UNESCO代表团递交定期的评估报告,并对提出的要求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对于不达标的公园或者自愿退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公园可按程序除名。
申请表的内容是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必备材料,重点要组织4个方面的材料,即属地鉴别、科学意义、属地分析和代表主管机关的签字。
对其他保护区域要协调好关系,对文化遗产的各类交流活动要适时开展。
2.世界地质公园评审专家现场评估和评审
经3年试行,联合国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执行局(GGNBureau)于2006~2007年对原世界地质公园的章程进行了补充修改,规定了每个国家每年只能提出两个申请(首次申请可提三个)预选地,这些预选地首先必须是国家地质公园;对类型相似的提名地其间距离不应小于200km;对现场考察一般不能太短(5天为宜),对申请材料要求简洁明了,以80页以内为宜。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制定了严格的评估表,供申请者自我评估和世界地质公园评审专家现场评估和评审时使用,共分如下几个方面。
(1)地质与景观
·属地;
·地质遗迹保护;
·自然和文化遗产。
其中特别重视地质遗迹的数量和评价,科学意义和遗迹类型,保护情况与解释系统,开放情况和非地学遗迹情况。
地质遗迹保护的法律和规章的制订,要求至少要有50%的面积进入保护区域。要有告示,有专人巡查,对采集标本要有专门规定,保护区的定期维护和清理,对自然损坏也应有防御措施,开放的景观可以定期轮休。
(2)管理结构
有完善有效的管理机构,有保护和发展规划,要有强项和弱势的分析,并有落实的核查,不仅有关地质和景观,而且对区域农业、林业和旅游业(特别是地学旅游)的相关内容在市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好市场开拓和营销,提出市场开发策略,搞好产品开发和分销。旅游路线的规划和设计,不同功能区的划分和管理开展合作与交流、不同专业的专家学者、科研部门和大中院校的合作与人员聘用,各类人员的比例与参与,和媒体的合作,数据库与信息中心的建立。
(3)科学普及工作
建立教学与科研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提供条件,有专门的环境专家,开展环境教育,要有针对不同层次的人群开展的科学普及活动,并提供科普教材、电影光盘、幻灯片、录像等。广泛展示其科学价值。
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出版刊物,编写论文和小册子,出版专著或大众读物和普及读物。
(4)地学旅游
信息中心和展览的设置,要有合作单位预先(比如一周)提供信息,成为接待游客的中心,有简易服务项目,特别是残障人士的专项服务,提供信息方式多样化,有纸质或音像,最好能互动,计算机网络是发布公共交通情况的快捷方式,最好能保证交通工具选择的多样性。
导游队伍,针对不同人群特殊需求的专业导游人员(如地学、生物、环保等)的配备,设置重要解说牌,更需要通俗易懂的解说词和出版物,有特殊的科普路线的设计和开发思路。
和各种媒体的合作,电子邮件的预约和行程安排的更新,多种便捷和环境友好型旅游方式的安排、住宿、餐饮点位的设置要更加人性化。对公园提供的各类服务要经常评估,广泛收集社会反映,统计社会需求变化,改进工作。
(5)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特色旅游和服务系统的建立,地方特色产品和纪念品的生产销售,既要积极营销,扩大商业活动,提高当地居民就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又要做到可持续,形成环境友好型和循环经济、推动其健康发展,促进产业更新。
(6)可到达性和设施的完善
便捷的交通,优质的服务,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条件,缩短路途时间,增长景区停留,保证游客安全,以增加游客满意度。在公园申报时以上6项都应有一定基础,并能通过评估,找出差距,不断改进,日臻完善。
发cn刊号的发表在期刊网、知网、万方、龙源都是可以的。发表流程的话如果你是个人投稿的话,需要时间比较长,而且对论文的要求质量比较高,不容易通过审核。如果找一些中介来代办的话,一般中介都会有编辑帮你修改论文,这种的话就是根据你的具体需求和时间要求来计算费用的。一般的都是按照2500到3000字符,费用一般也不贵。论文发表和收录的时间一般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如果你有需求的话,要计划好时间,不同类型的评审时间不同。望采纳。
论文从初稿到发看需要三四个月左右。
一般的省级、国家级论文审稿需要1~2天,出刊需要1~3个月。个别快的0.5个月,还有个别慢的需要4~7个月。
质量水平高一些的期刊,还有一些大学学报,投稿的出刊需要6个月左右,快一些的3~4个月。
科技核心期刊审稿需要1~3个月,出刊另需要6~10个月左右,总的算起来大约是1年~1年半。
北核、南核审稿需要3~4个月,出刊另需6~15个月左右,跨度较大总的算起来1年~2年。
综上所述,评职称发表论文一定要对各不同级别论文的发表周期做到心里有数,提前准备,以免时间上赶不及白白错过评审多等一年。尤其是核心论文,一定要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