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吃瓜群众发表论文

吃瓜群众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吃瓜群众发表论文

并没有,因为这也是别人对他的嫉妒和污蔑了吧。

吃瓜群众的随笔作文我辈青年万万不能成为鲁迅笔下“麻木的看客”,也断断不能演绎加缪笔下“局外人”,如今网络信息是可瞬间爆炸,例如近日王宝强离婚纠纷案件讯息铺天盖地,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此类信息,我们资讯个体常常被迫接收,也迫使此类事件逐渐演变成一场全民参与的娱乐“闹剧”。当然也自有“聪明伶俐人”自嘲“吃瓜群众”,摆出一副“管好自己,勿管闲事”的貌似透露着一分高深的处事哲学的架势起来。这种“出尘”的处事哲学确乎很有市场,咋看起来也是“圆善”之论,可本质是持这种论调的“聪明人”这便是鲁迅笔下“麻木的看客”,便是加缪笔下“局外人”。这次王宝强离婚事件,绝对不是“吃瓜群众”口中的家务事,已然上升为社会公共事件,其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普通的“家务事”的范畴,艺人本身就是聚光灯下的职业,其言行对社会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力,其发展过程和结果对社会风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都会产生影响,或是彰显公平正义,弘扬传统美德,或是扰寒人心,给社会心理留下创伤。没有人能做一辈子“吃瓜群众”。马克思普遍联系的观点认为通常是指事物或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相互连结、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等相互关系。大家更熟知的便是“蝴蝶效应”,我们人类社会更是普遍联系的。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是联系着的,没有人能可以独立于人类社会之外,“吃瓜群众”在某种意义上便是“反普遍的性、反智”谬论,社会上没有一个人是真正意义上的“吃瓜群众”。马丁曾说”历史将记取的社会的转变的最大悲剧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今日你云淡风轻吃瓜看别人笑话,明日总有人嘻哈谈笑吃瓜看你笑话。当然”吃瓜群众”还有一种论调:时间治愈一切,过段时间,这便风波便骤停。表面上的确如此,每一次的公共事件都会被时间掩藏。可这只能是掩藏,社会是不会被时间治愈,只能是慢性中毒。若等到世风沦丧,吃瓜群众也必是殉葬品。“吃瓜群众”论无疑是自掘坟墓,自认圆善,实则祸心。“吃瓜群众”论有悖于弘扬“公平正义”良好社会风气,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华的基因里有着一份“侠义”之心,五千年坚强的演绎着振奋人心的“公平正义”。人人都有捍卫中华传统美德的责任。当下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下,更需要精神层面的支撑,坚定决心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不符合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事件,我辈青年应当自有态度,切不可浑浑噩噩,自顾“吃瓜”,做那“麻木看客”,成了“社会的局外人”。坚守住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阵地,有些事就得“上纲上线”。不能丢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魂”,在公共事件里,我们辈青年该多思考,有观点,不做“壁上观”。“吃瓜群众”论实质上是人的本能的自然性的表现,一则是自我保护最原始的表现,自嘲“吃瓜群众”,没有观点,没有态度,逃避社会观点碰撞,做自己“套子里的人”,实质和鸵鸟埋沙的原理无异。这也是持“这种论调”的人自诩“聪明人”的原因,但是我们毕竟是社会上的人,我们身上还具有社会性。只图“自保”,不但半点社会责任,这也是“吃瓜群众”自私自利的深层次的体现。二则是逃避思考,“懒”字哲学的坚定践行者,此类吃瓜群众基本状态是“懒得想、懒得吃、懒得做、懒得说、懒得管”,嘴边永远挂着“关我什么事”。缺少对社会的关心,缺少对生活的应有的积极态度。更谈不上社会责任感,历史责任感了。有别于“吃瓜群众”论,我们辈青年应该合理表达观点,以有利于弘扬“公平正义”的社会风气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归点。例如在这次公共事件中,我们既不支持王宝强,也不要谩骂马蓉。我们更需要理智,思考事件背后的因素,我们该支持的是家庭美德,支持的是互相信任、婚姻忠贞。支持的是“各方采取正确途径”。无论事件如何演变,如何逆转,这些观点都是恒久不变的真理。 我们不要去评论、纠缠事件本身,而要透过事件看本质,通过事件扬社会正气。让我们做个会思考、有态度、有观点的热血青年。可以不表达,但不能不关心,可以不八卦,但不能不思考。思想舆论阵地我们半步退不得,也无路可退。

后来被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了,自此对应届论文答辩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翟天临发表的文章好像是造假,好像后来还被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了,自此对应届论文答辩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群众文化论文发表

给您推荐一个免费、自助投稿网站——万维书刊,上面的刊物非常全,包括文化艺术类刊物,期刊基本也都有电子邮箱,并且大多还能连接登录他们的官方网站。用着很方便,过去看看吧! 此投稿网的特点:自助投稿、非中介、高校教师创办、免费、直接投稿编辑部、可以收藏期刊、保存投稿记录、期刊点评、连接期刊官网等,功能齐全。每个刊物的电子邮箱都来自官网或者知网、万方等权威网站。 请收藏并且介绍给朋友们吧,让他们投稿时也省一份心!祝投稿顺利!心情愉快! 您在百度、谷歌键入“万维书刊”,首页便是!

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与组织的论文

摘 要: 本文描述了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介绍了群众文化活动策划与组织的措施,以确保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策划与组织;

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相应的得到了提升。所以,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得到了发展。群众文化活动起源于基层,发展于基层,与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群众文化活动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与号召力,它是指为满足广大民众的精神需求,群众直接参加的活动。群众文化活动对促进我国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群众文化活动既可以使人民群众的生活多样化,也可以繁荣我国的文化。所以,在新时期加强群众文化的策划与组织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

(一)群众文化生活具有灵活性。基层群众文化活动通常以小型文化活动为主。小型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性活动。小型文化活动是维系基层群众正常文化生活的基本要素,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大型文化活动能够在丰富基层文化信息、开阔群众的视野、提高审美水平和精神文明、锻炼群众文化骨干队伍、培养全局观和纪律观念、提高群众自主管理的能力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二)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寓教

于乐性。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规律在于通过文化活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通过传播科学文化和艺术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文明及审美水平,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任务。通过文化娱乐手段培养广大群众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积极平和的社会心态,是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根本目的。

二、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工作

(一)廓清理念目标。成功的策划对广大受众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而且对于社会大众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多个角度都会产生延续性影响。而通常所说的成功,就是以一定时期广大受众的普遍心理需求为依据,运用别具一格的媒介宣传手段展示当今社会存在的崇高的理念与观点,进而达到策划目的。策划者在活动一开始就需要定位好目标与内容、主题以及所反映的社会各方面影响。需要以历史的角度,把握时代的角度,同时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才能使策划活动意行高远。这需要策划者们在生活中经常关注一些社会现象,长期积累,对某一角度敏锐洞察,这是对日常信息积累的大量提炼,是思维灵感顿悟的重要过渡。

(二)突出创新特色。当前,一些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模仿痕迹很重,面目雷同,缺少原创性。某一活动的场景让人们感觉似曾相识,还感觉到多次相识。大大降低了活动的吸引力。创新设计,做到个性鲜明,是当今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必须重视的问题。这需要策划者具有创新智慧和勇气。

(三)科学制定活动方案,落实活动行程。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很强的组织性,因此要科学制定活动方案,分布落实活动行程。首先要制定活动策划方案。活动的策划方案只有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才行具体组织实施。其次,筹备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活动的筹备阶段需要落实活动项目,具体分为:创作、编排及排练节目;选择合适的活动场所;设计与制作服装、灯光、舞美;准备音响设备等。每个环节都应该派遣专门的负责人员,各方面准备工作皆完成后,还需组织人员进行专门的检查。再次,合成活动的整个行程。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幕前夕,应进行一次彩排,从中发现活动的问题,并及时的处理,而每一个活动或分工都应该有专门负责人,通过及时的沟通和联络,有效的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工作

(一)成立群众文化活动组织机构。群众文化活动是一个有组织的活动方式,而组织机构是整个群众文化活动的领导机构。因此,在成立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机构时,应成立活动的机构组委会,并把相关组织或相关部门的领导安排进机构组委会,再根据工作形式的复杂情况,成立相应的组织顾问、总策划人员、总导演、舞美师、灯光师、舞台监督、安保及后勤等具体的工作小组,专门负责宣传、策划、协调、安保、后勤等工作。

(二)注重细节。好的策划不仅强调整体上的把握,还强调在细节上的把握。大型群众文化活动规模大,环节多,情况复杂,并且琐碎的细节也会增加。大型群众文化活动越精彩,就要在细微处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其精神追求。细节上面所体现出的细腻,能够让人切实感受到整个大型活动的细腻氛围,积极引导人们去关注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细微之处,进而能够给人从整体上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还要注意整个大型群众文化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某些“意外”的情况,通过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防止整个活动过程中出现意外。

(三)注重技术与质量。大型活动的开展应具备切实可行的执行方案,公安部应对此类大型活动予以行政许可。在活动准备开展之前,策划方应将相关需要审查的文件交予相关部门进行审阅与批准,还需要勘察检验所有相关部门工作,做好监督。活动正式开展前,还应预测各种情况的发生,包括活动能否按计划进行、活动效果评估,确保决策进入计划中的轨道。大型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因此在活动策划过程中,各个部门必须协调合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同时必须参照各个行业不同的要求和准则,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地制定策划方案,不仅要注重方案的技术含量及其质量,而且还注重方案的可行性与实效性,确保其能够科学、有效、安全、可靠地投入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为人们带来一项别开生面且十分有益的文化盛会,丰富人们的生活。

总之,要想使群众文化活动保持长久的生命力,我们必须在实际的工作中对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全面把握,通过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时效性的群众文化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文化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让群众在参与中得到艺术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思想的净化,从而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何丽平. 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策划研究[J]. 大众文艺,2013,24:12-13.

[2]王敬明. 论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J]. 群文天地,2013,02:49-50.

[3]高波. 新形势下大型文化活动的策划与组织[J]. 大众文艺,2014,10:30.

满足发表多篇论文作者和晋级、评职、毕业等各类作者发表论文的需求。编辑曼曼

根据我们所掌握的群众文化职称文件以及多年以来的群众文化职称论文发表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规定:(一)申报研究馆员学历资历要求1、取得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位后,受聘担任副研究馆员职务满5年;2、大学专科毕业后,并从事群众文化工作满25年,受聘担任副研究馆员职务满7年。(二)申报副研究馆员学历资历要求1、取得博士学位后,受聘担任馆员职务满2年;2、取得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后,受聘担任馆员职务满5年;3、大学专科毕业后,并从事群众文化工作满17年,受聘担任馆员职务满6年。(三)语言及计算机要求:参加国家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或符合有关免试条件。(四)继续教育要求:在现任专业技术职务任期内,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并取得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

由于群众文化职称文件、政策处于变动调整之中,所以群众文化评审条件也会有适当变化。

群众期刊投稿

不是,就是一个国家级期刊。原上草论文

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即代表了你的学术成就,也相当于一个学术激励。发表一系列让人印象深刻的论文是一个年轻学者不断进阶的最直观表现。这也是科学家成就的最直接记录。

假设你已经完成研究,有了结果,只剩投稿:

1.写好文章草稿2.根据特定期刊调整格式(通常你的文章草稿也会受限于你的目标期刊和文章类型)3.申请特定期刊的账号,然后就按照在线投稿一步一步填

4.需要的材料还包括一篇cover letter,大致介绍你的研究和文章,这个是给editor看的5. 确定你的文章作者,重要的包括一作和通讯作者6. 确定你想要包括的reviewer以及你想排除的reviewer,通常这个部分跟你的竞争关系确定7. 然后submit,等回复

8. 短则数周,长则数月之后,editor会给反馈: A, editor 直接拒掉,不给reviewer看;B,给reviewer 看后,reviewer觉得不好,拒掉;C,reviewer们看了之后分歧很大,需要修改,那么改了再投;D, reviewer们一致认为好接收;9. 如果你被拒,换期刊再投,回到2

学术期刊的投稿虽然珍贵,等待的过程也是非常折磨人心灵的。伟大的成就必然经过无数的磨难,因此,年轻的科学家们路漫漫其修远兮。

正规的新闻传媒类期刊有哪些职称评定认可的新闻类期刊投稿 正规的新闻传媒类期刊有哪些职称评定认可的新闻类期刊投稿 正规的新闻传媒类期刊有: 1.《记者摇篮》:杂志创刊于1985年,是由辽宁报业传媒集团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刊登新闻与传指类专业论文的学术月刊。经过3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在辽宁乃至全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具有双刊号,国内外公开发行,为广大新闻从业人员、新传播类专业院校师生及新闻理论研究者提供学术交流、理论研讨的高质量平台,更为专业职称晋级评定发表论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记者观察》:本刊是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新闻观察杂志,创刊于1991年1月。创刊近20年来,以敏锐和深刻的观察,揭示新闻事件的本质;以朴实真挚的人文情怀,深切关注社会民生和普通百姓。 3.《传媒论坛》:本刊是经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新闻传媒类学术刊物,刊物以刊载从事信息传播、新闻传播、广播及电视事业、网络传播、图书及出版事业、群众文化事业的工作者,传媒事业的管理者、研究人员和相关大中专院校教育工作者的传媒类稿件为主,为全国新闻传媒从业人员提供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的学术交流新平台。 4.《环球首映》:杂志是影视传媒类专业期刊,担负着影视界从业人员、影视理论及广大影视观众之间的桥梁作用。传播和研究影视新理念,记录影视事业发展的轨迹,宣传正确的舆论,传播的先进文化,已成为《环球首映》义不容辞的责任。 5.《科技传播》​:本刊是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一本面向科技界、学术界、传播界以及大专院校师生等广大读者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跨学科的科技类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新闻、媒体、广播、电视等方向的文章。 …… 还有更多的新闻传媒类​期刊,可咨询征诚期刊,主要负责全国各类学术期刊杂志宣传,征稿,论文发表,各类图书专著署名出版,实用新型专利的办理等业务的办理。 以上杂志均为出版署备案的正规杂志,双刊号,全国范围内公开发行! 来稿要求: 1:符合论文的一般要求 2:借鉴率不超过30% 3:需要备注作者姓名,单位,邮编等信息 4:来稿请注明XX杂志投稿   ​ 期刊作者署名的要求 : 1.分为集体署名和个人署名。  2.第一作者应是论文课题的创意者、设计者、执行者,是论文的执笔者。  3.多人合写时,主在前,次在后;多单位合写时,用脚注标明。  4.作者人数不易过多,一般不超过6人。  5.指导、协作、审阅者可列入致谢中。   ​ ​我们的优势: 1、刊物正规化:所有刊物均为学术期刊具有CN、ISSN刊号,经过严格审查后才能建立合作关系。 2、收费合理化:所有普刊收费均低于杂志社公开报价,核心期刊在同行中也处于较低水平,审核通过核实后付款。 3、流程规范化:所有文章免费送审,修改,高通过率。通过审核后安排正规途径查询稿件录用情况。 4、服务专业化:依托多年经验,根据文章类型和时间要求,推荐合适刊物。 5、跟进全程化:从文章送审到收到样刊,全程跟踪式服务,为客户负责到底。 ​​​​

首先,投稿的话,你必须找个靠谱的编辑或者书社来投稿,否则,你会遇到许多麻烦,要看准眼光,不要被利益所迷惑

群众文艺类论文发表

新时期群众舞蹈文化发展的价值及创新建议论文

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特别是作文中不可忽视的议论文,议论文的样式有社论、评论、读后感等。那么议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新时期群众舞蹈文化发展的价值及创新建议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舞蹈艺术被称为“艺术之母”,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群众舞蹈是舞蹈艺术领域的一个分支。群众舞蹈是文化的多种表现形式之一,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群众舞蹈文化是社区文化活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区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群众舞蹈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要积极采取措施,引导人们认识群众舞蹈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领悟群众舞蹈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积极推动群众舞蹈的发展。

关键词:

新时代;群众舞蹈;文化发展;

引言:

进入新时代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我们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也是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一方面,群众舞蹈不仅能够锻炼人们的体魄,也能愉悦人们的心灵,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因此,群众舞蹈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积极发展群众舞蹈文化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同时也是社区文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一、群众舞蹈文化的基本概述

群众文化是由广大的人民群众在日常的生活与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并且在生活与劳动的过程中得以不断发展与传承,群众文化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绘画、音乐、书法、武术等,群众舞蹈也是群众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对于专业文化来说,群众文化更加贴近人民的生活与实际,同样的,相较于专业舞蹈,群众舞蹈更加“接地气”,更容易与人民群众产生共鸣。通过一个地区的群众舞蹈文化,我们可以看到舞蹈文化背后所传递出来的人们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等。

群众舞蹈是相对于专业舞蹈来说的,具有群众性的舞蹈,是舞蹈艺术领域的一个分支。“群众舞蹈文化作为生活文化与艺术文化的结合,是一种非语言文字又具有强烈的传播作用的群体动态文化,是群众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艺术体现。”[1]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群众舞蹈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成为社区群众文化建设不能忽视的一种文化形式。群众舞蹈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原始社会人们手舞足蹈的庆祝活动开始,到汉代群众舞蹈取得飞跃式发展,汉代“百戏”的流传对该舞蹈的发展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唐代是中国古代舞蹈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人们十分重视舞蹈活动,并且有专门的舞蹈编导,开放的群众性歌舞游乐活动,对于群众舞蹈的传播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宋代开始,纯粹的歌舞活动逐渐向戏曲转化,舞蹈不再以单独的形式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加之我国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民族特点,我国形成了多样化的群众舞蹈。

二、新时代群众舞蹈文化发展的价值意义

(一)有利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一个民族最基本的象征。同时,文化又具有多种表现形式,舞蹈文化是其中之一,而群众舞蹈是舞蹈文化的其中一种,所以说,群众舞蹈文化的发展能够推动文化建设。群众舞蹈文化具有群众性、多样性、娱乐性、地域性等特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群众舞蹈各有不同,这样的舞蹈形式不仅丰富了舞蹈文化的种类,而且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相应的生活观念、生活态度也不断地改变,群众舞蹈也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以其独特的形式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群众舞蹈文化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与劳动中对人生的感悟,更加贴近群众,形式也更容易被群众所认可。近几年来,参与到群众舞蹈中的人数越来越多,人们在享受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强健了体魄,人们在参与群众舞蹈的同时能够使自己的身体得到释放。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各种各样的疾病破坏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多数人的身体与精神都处于亚健康状态。群众舞蹈的存在,能够让人们在伸展活动四肢的舞蹈动作中释放与舒缓压力,同时还提高了身体素质与自身的审美修养。群众舞蹈是值得推广的一项活动,对于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三、新时代群众舞蹈发展中的存在问题

(一)政府部门对群众舞蹈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群众舞蹈的发展更加自由,参与者众多,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缺少专门的活动场所,也没有固定的经费投入。群众舞蹈活动所需要的服装、道具以及音响设备等物品,都需要参与者自己出钱。虽然群众舞蹈参与者人数众多,但是却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他们的活动场所大多是公园以及社区旁边的空地,场所不够大,设施不齐全,并且群众舞蹈活动需要占用大面积的场所,活动时间也不固定并且会影响其他人的休闲娱乐。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政府对群众舞蹈的关注不够,政府部门没有切实认识到群众舞蹈对于文化发展的意义,没有看到群众舞蹈在推动人们身心健康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群众舞蹈的发展缺少专业的教员指导

群众舞蹈不同于专业舞蹈,更具群众性的特点,参与者大多数是业余爱好者,或者退休人员,舞蹈群体没有专业的教员指导。群众舞蹈动作缺乏规范性,并且缺乏稳定性。群众舞蹈参与者人数众多,又多以锻炼身体、愉悦心情为主要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群众舞蹈动作过于简单和随意,甚至动作不统一。这一群体中缺少专业人员指导,人们只是将群众舞蹈当作锻炼身体的活动,并没有将其看作正式的舞蹈。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这导致了舞蹈内容单一、趣味性不强、无创新力,久而久之,失去了这门艺术的精神营养功能”[2]。

(三)群众舞蹈参与者的舞蹈文化知识匮乏

专业学习舞蹈的人员,不仅学习舞蹈动作,也会学习舞蹈文化知识,了解每个舞蹈背后的历史渊源。这种情况下展现出来的舞蹈动作不仅仅是肢体的摆动,而是融入了情感的动作表达,更容易吸引人,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但是群众舞蹈参与者大多是退休人员,这类群体不追求优美又有内涵的形态,大多数人仅仅是为了活动身体,这也造成他们不去探究舞蹈的深刻内涵,不了解舞蹈的本质。群众舞蹈参与者缺少专业的舞蹈文化知识,所以,学习到的只是舞蹈动作,而没有展现舞蹈文化,这不利于群众舞蹈文化的传承。

(四)群众舞蹈参与者比例不均衡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群众舞蹈的参与者比例不均衡,年龄集中在五十岁左右,并且以退休女性为主,中老年女性是主要的参与者,而青少年人群几乎不参与群众舞蹈活动,男性参与群众舞蹈的比重也较少。中老年男性对于群众舞蹈的兴趣不高,他们更容易被象棋、太极等活动吸引,而青少年更喜欢专业的、创新型的舞蹈活动,对于娱乐性的群众性的舞蹈活动不敏感。并且我们要认识到,参与者比例不平衡,不是某个地区或者某个社区的个案,而是各个地区普遍存在这种情况,这样的情况阻碍了群众舞蹈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四、新时代群众舞蹈文化发展的加强策略

新时代群众舞蹈文化发展的加强策略可以从提高重视,政府部门积极引导群众舞蹈的发展,组织培训,定期开展群众舞蹈文化教育活动和加大创新,创作具有当地特色的群众舞蹈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提高重视,政府部门积极引导群众舞蹈的发展

“想要有效加强群众舞蹈文化建设,加大对群众舞蹈文化的投入是关键。”[3]一方面,政府部门需要提高对群众舞蹈文化的重视程度,根据当地群众舞蹈的发展实际,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加大对群众舞蹈的资金投入,建设文化活动室,使群众舞蹈参与者能够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同时,利用政府投入的资金,置办一批舞蹈活动所用的设施装备以及舞蹈道具,为群众舞蹈文化建设提供便利。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积极宣传群众舞蹈的优势,利用多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群众舞蹈对参与者的身心都有极大的积极意义,鼓励男女老少积极参与群众舞蹈,推动群众舞蹈文化的发展。政府部门要重视群众舞蹈文化的发展,认识到群众舞蹈文化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安排专门的群众舞蹈文化管理人员,从而不断地提升群众舞蹈参与者的整体素质,推动群众舞蹈的发展。

(二)组织培训,定期开展群众舞蹈文化教育活动

专业舞蹈与群众舞蹈都是舞蹈领域十分重要的舞蹈形式,二者的发展均对推动舞蹈文化有重要意义。但是,专业舞蹈的学习者不仅能够学习相关的舞蹈文化知识,而且有专门的舞蹈老师教授舞蹈形体动作。通过调查发现,各地区的群众舞蹈参与者大多数是五十岁左右的女性,他们不是专业的舞蹈学习者,对于舞蹈文化的知识了解不多,为了更好地宣传群众舞蹈文化,对参与者进行群众舞蹈文化知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参与者通过学习舞蹈文化知识,会加深对群众舞蹈的认识,才能更好地理解舞蹈动作的内涵,在舞蹈表演中才会投入更多的感情,群众舞蹈文化才能更好地吸引人们的眼球,从而达到传承群众舞蹈文化,进而促进舞蹈文化发展的作用。除了对群众舞蹈参与者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外,还要聘请专门的舞蹈老师对他们进行培训,现在的群众舞蹈大多是广场舞,动作既少又简单,聘请专业的老师对参与者进行舞蹈动作指导,这样参与者能够学到更多的舞蹈动作,动作也会更加规范。通过对群众舞蹈参与者进行理论知识和舞蹈动作的培训,对于群众舞蹈文化的宣传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三)加大创新,创作具有当地特色的群众舞蹈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文化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既保留了优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部分,又不断添加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相应的,群众舞蹈作为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要想传承一下去,也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作具有当地特色又与时俱进的群众舞蹈,推动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创作群众舞蹈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特色,将其融入群众舞蹈中,既有助于加强群众舞蹈参与者对当地文化的认识,也有助于人们通过观看群众舞蹈表演了解当地文化,促进文化的传播。现有的群众舞蹈几乎千篇一律,不同地区的群众舞蹈却有极高的重合度,这样的情况不利于群众舞蹈文化的发展,所以要积极创新舞蹈,加入符合当地特色的内容,才能保证群众舞蹈不被淘汰。

五、结语

任何一门艺术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符合时代潮流的内容最终都会被淘汰,群众舞蹈的发展有深厚的历史根基,但是,如果不与时俱进,迟早会被时代的车轮碾压。与专业舞蹈相比,群众舞蹈更具娱乐性、群众性,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它的价值性,要认识到群众舞蹈的发展对国民身心健康的积极意义,看到群众舞蹈对文化的推动作用。因此,要解决好群众舞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发展符合新时代人民群众要求的舞蹈。

参考文献

[1]胡梦颖.当代中国社区文化建设背景下的群众舞蹈文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4.

[2]杨金花浅议群众舞蹈文化发展的现状及思考[J]大众文艺,2018(04):20.

[3]滕菲.基于文化建设背景下的群众舞蹈文化开展路径探索[J]戏剧之家.2019(29):241.

世界文学研究,可以在这个上面可以发表文学类的文章

直接私信。具体会推荐

论述当前群众业余文艺创作的现状及改变这一现状的建议

论文 关键词:群众唯一 创作 现状 成因 措施

论文 摘要: 作为一种人民群众心声的反映,通过群众文艺创作能够使人民群众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娱乐得到实现。所以说,群众文艺作为整个文化艺术事业的基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对群众文艺创作的现状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相关应对措施。 一、群众文艺创作的现状及成因 目前,我国的群众文艺创作正处于作品产量少、创作水平较低这一阶段,而群众文艺创作的特征和规律是这种现象形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为了保证群众业余文艺创作辅导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必须充分地认识和了解这些特征及规律。 第一,业余性是群众创作活动的主要特征。所谓群众创作指的是非专家人员所开展的业余创作,也就是说群众创作活动与专业创作活动是相对立的。生产和工作是广大业余创作者灵感的主要来源。广大业余创作者通过各种文艺形式进行形象思维的脑力劳动。业务文艺作者在进行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从事业余创作,而这业余性也充分体现了业余创作精神劳动的艰苦性。 第二,分散性也是群众创作队伍的一个主要特征。业务文艺作者来自于不同的行业,而且各行业之间的差距也比较大,这样就使得不同行业的创作者的人数出现不均衡态势。 第三,多样性又是群众创作的一个表现形式。群众创作者的爱好都不同且都很广,也就使得他们自己的写作形式形成了。他们的创作倾向受群众文化的多样化活动影响,并且业余创作的多样性也受到群众创作形式的多样性的影响,继而业余文艺创作的'“杂”也就形成了。 第四,差异性也是群众创作水平的一大特性。对于业余创作者而言,他们的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生活条件、思想观念都有差别,从而使得创作水平出现了参差不齐。 二、改变现状的措施 (一)为文艺创作提供良好的环境。文艺的创造过程其实是人类一次或者是多次精神活动过程,在这一精神活动过程中,需要为其提供适合其思想发展的特殊创作环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为文艺创作提供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艺术的尊严、创作的自由、其施展才华舞台的灵动。在文艺创作过程中我们强调“人”的可贵性,这里的人主要指一切给予创作艺术帮助以及完成艺术创作的人。他们包括专业的学者、艺术家、组织者,他们在文艺创作应该协力合作,开展群众性文艺创作活动,并为文艺的创造提供幽静的文艺创造氛围,并且需要对优秀的创作人才进行培养教育,使我们能够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培养出更多的优秀艺术家。 (二)文艺创造需要完善的创作机制。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在古代,先辈们除了通过道德观念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外,还用礼节加以辅助。文艺创作和他们一样,我们在尊重艺术创作规律的前提下,我们还应该从政策、国家法律制度、公民意识上建立一个合理的创作机制,这样就能够为文艺创作提供适当的保障。 (1)建立激励机制。从企业的管理角度来看,好的企业都有一套员工激励机制,通过这套机制,可以大大的带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文艺创作可以借鉴这一体制,在我们的文化系统内,为文艺创作专业人员制定考核指标(效率与质量需要协调),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激励措施。(2)建立管理机制。在创作管理上,对以下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创作效率的提高、创作中问题的解决等。从而使得各专业之间合作和学习交流的氛围的形成。(3)建立生产机制。加强领导和落实责任是目前群众文化主管部门应该注意的重点。将群众文艺创作生产,尤其要强调的是群众文艺精品生产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且要尊重个人创意以及进行知识产权保护。要积极地探索灵活的文艺创作工作方式,从而使得群众文艺创作水平得到保证。为创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创作、学习以及交流条件,需要根据创作规律和特点进行。 (三)提高创作意识。(1)区域意识。对于群众业余文艺创作而言,在抓创作不光是要抓个人创作,要带动提高区域内群众文艺创作水平,因此还要抓好培训和辅导。(2)精品意识。群众文艺创作的品味体现在群众文艺精品中,群众文艺精品包括各类群众文艺创作、表演精品,理论研究精品以及活动精品。为了能够更好地为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树立群众文化精品意识和塑造品牌形象是群众文艺创作必须做的事情。(3)合作意识。从主创人员到演出的业务工作,群众性文艺演出活动以群众文化为主导的多家合作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创作群体。这对于相互学习是很好帮助的。为了防止群众文艺作品评奖活动的弄虚作假以及为了防止专业人员参与,必须对评奖的公平性和权威性得以保证。 总的来说,群众文化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的正确指导能够促进群众文艺创作的科学发展,并且其关键环节之一是:提高在现代意识和主体意识统领下的创作意识。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要经常展示群众文艺创作成果,推动群众文艺创作繁荣,营造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黄玉才.试论群众文化的艺术教育[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2]余达亮.论如何加强群众文化队伍建设[J].黄梅戏艺术,2009,(04). [3]廖嫦.浅谈群众文艺创作的繁荣和发展[J].大众文艺,2010,(04). [4]余达亮.论如何加强群众文化队伍建设[J]黄梅戏艺术,2009,(04).

群众文化末发表的论文

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与组织的论文

摘 要: 本文描述了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介绍了群众文化活动策划与组织的措施,以确保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策划与组织;

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相应的得到了提升。所以,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得到了发展。群众文化活动起源于基层,发展于基层,与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群众文化活动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与号召力,它是指为满足广大民众的精神需求,群众直接参加的活动。群众文化活动对促进我国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群众文化活动既可以使人民群众的生活多样化,也可以繁荣我国的文化。所以,在新时期加强群众文化的策划与组织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

(一)群众文化生活具有灵活性。基层群众文化活动通常以小型文化活动为主。小型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性活动。小型文化活动是维系基层群众正常文化生活的基本要素,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大型文化活动能够在丰富基层文化信息、开阔群众的视野、提高审美水平和精神文明、锻炼群众文化骨干队伍、培养全局观和纪律观念、提高群众自主管理的能力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二)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寓教

于乐性。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规律在于通过文化活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通过传播科学文化和艺术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文明及审美水平,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任务。通过文化娱乐手段培养广大群众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积极平和的社会心态,是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根本目的。

二、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工作

(一)廓清理念目标。成功的策划对广大受众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而且对于社会大众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多个角度都会产生延续性影响。而通常所说的成功,就是以一定时期广大受众的普遍心理需求为依据,运用别具一格的媒介宣传手段展示当今社会存在的崇高的理念与观点,进而达到策划目的。策划者在活动一开始就需要定位好目标与内容、主题以及所反映的社会各方面影响。需要以历史的角度,把握时代的角度,同时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才能使策划活动意行高远。这需要策划者们在生活中经常关注一些社会现象,长期积累,对某一角度敏锐洞察,这是对日常信息积累的大量提炼,是思维灵感顿悟的重要过渡。

(二)突出创新特色。当前,一些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模仿痕迹很重,面目雷同,缺少原创性。某一活动的场景让人们感觉似曾相识,还感觉到多次相识。大大降低了活动的吸引力。创新设计,做到个性鲜明,是当今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必须重视的问题。这需要策划者具有创新智慧和勇气。

(三)科学制定活动方案,落实活动行程。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很强的组织性,因此要科学制定活动方案,分布落实活动行程。首先要制定活动策划方案。活动的策划方案只有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才行具体组织实施。其次,筹备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活动的筹备阶段需要落实活动项目,具体分为:创作、编排及排练节目;选择合适的活动场所;设计与制作服装、灯光、舞美;准备音响设备等。每个环节都应该派遣专门的负责人员,各方面准备工作皆完成后,还需组织人员进行专门的检查。再次,合成活动的整个行程。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幕前夕,应进行一次彩排,从中发现活动的问题,并及时的处理,而每一个活动或分工都应该有专门负责人,通过及时的沟通和联络,有效的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工作

(一)成立群众文化活动组织机构。群众文化活动是一个有组织的活动方式,而组织机构是整个群众文化活动的领导机构。因此,在成立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机构时,应成立活动的机构组委会,并把相关组织或相关部门的领导安排进机构组委会,再根据工作形式的复杂情况,成立相应的组织顾问、总策划人员、总导演、舞美师、灯光师、舞台监督、安保及后勤等具体的工作小组,专门负责宣传、策划、协调、安保、后勤等工作。

(二)注重细节。好的策划不仅强调整体上的把握,还强调在细节上的把握。大型群众文化活动规模大,环节多,情况复杂,并且琐碎的细节也会增加。大型群众文化活动越精彩,就要在细微处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其精神追求。细节上面所体现出的细腻,能够让人切实感受到整个大型活动的细腻氛围,积极引导人们去关注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的细微之处,进而能够给人从整体上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还要注意整个大型群众文化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某些“意外”的情况,通过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防止整个活动过程中出现意外。

(三)注重技术与质量。大型活动的开展应具备切实可行的执行方案,公安部应对此类大型活动予以行政许可。在活动准备开展之前,策划方应将相关需要审查的文件交予相关部门进行审阅与批准,还需要勘察检验所有相关部门工作,做好监督。活动正式开展前,还应预测各种情况的发生,包括活动能否按计划进行、活动效果评估,确保决策进入计划中的轨道。大型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因此在活动策划过程中,各个部门必须协调合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同时必须参照各个行业不同的要求和准则,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地制定策划方案,不仅要注重方案的技术含量及其质量,而且还注重方案的可行性与实效性,确保其能够科学、有效、安全、可靠地投入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为人们带来一项别开生面且十分有益的文化盛会,丰富人们的生活。

总之,要想使群众文化活动保持长久的生命力,我们必须在实际的工作中对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全面把握,通过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时效性的群众文化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文化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让群众在参与中得到艺术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思想的净化,从而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何丽平. 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策划研究[J]. 大众文艺,2013,24:12-13.

[2]王敬明. 论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J]. 群文天地,2013,02:49-50.

[3]高波. 新形势下大型文化活动的策划与组织[J]. 大众文艺,2014,10:30.

新时期群众舞蹈文化发展的价值及创新建议论文

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特别是作文中不可忽视的议论文,议论文的样式有社论、评论、读后感等。那么议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新时期群众舞蹈文化发展的价值及创新建议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舞蹈艺术被称为“艺术之母”,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群众舞蹈是舞蹈艺术领域的一个分支。群众舞蹈是文化的多种表现形式之一,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群众舞蹈文化是社区文化活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区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群众舞蹈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要积极采取措施,引导人们认识群众舞蹈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领悟群众舞蹈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积极推动群众舞蹈的发展。

关键词:

新时代;群众舞蹈;文化发展;

引言:

进入新时代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我们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也是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一方面,群众舞蹈不仅能够锻炼人们的体魄,也能愉悦人们的心灵,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因此,群众舞蹈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积极发展群众舞蹈文化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同时也是社区文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一、群众舞蹈文化的基本概述

群众文化是由广大的人民群众在日常的生活与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并且在生活与劳动的过程中得以不断发展与传承,群众文化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绘画、音乐、书法、武术等,群众舞蹈也是群众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对于专业文化来说,群众文化更加贴近人民的生活与实际,同样的,相较于专业舞蹈,群众舞蹈更加“接地气”,更容易与人民群众产生共鸣。通过一个地区的群众舞蹈文化,我们可以看到舞蹈文化背后所传递出来的人们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等。

群众舞蹈是相对于专业舞蹈来说的,具有群众性的舞蹈,是舞蹈艺术领域的一个分支。“群众舞蹈文化作为生活文化与艺术文化的结合,是一种非语言文字又具有强烈的传播作用的群体动态文化,是群众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艺术体现。”[1]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群众舞蹈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成为社区群众文化建设不能忽视的一种文化形式。群众舞蹈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原始社会人们手舞足蹈的庆祝活动开始,到汉代群众舞蹈取得飞跃式发展,汉代“百戏”的流传对该舞蹈的发展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唐代是中国古代舞蹈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人们十分重视舞蹈活动,并且有专门的舞蹈编导,开放的群众性歌舞游乐活动,对于群众舞蹈的传播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宋代开始,纯粹的歌舞活动逐渐向戏曲转化,舞蹈不再以单独的形式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加之我国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民族特点,我国形成了多样化的群众舞蹈。

二、新时代群众舞蹈文化发展的价值意义

(一)有利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一个民族最基本的象征。同时,文化又具有多种表现形式,舞蹈文化是其中之一,而群众舞蹈是舞蹈文化的其中一种,所以说,群众舞蹈文化的发展能够推动文化建设。群众舞蹈文化具有群众性、多样性、娱乐性、地域性等特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群众舞蹈各有不同,这样的舞蹈形式不仅丰富了舞蹈文化的种类,而且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相应的生活观念、生活态度也不断地改变,群众舞蹈也随着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以其独特的形式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群众舞蹈文化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与劳动中对人生的感悟,更加贴近群众,形式也更容易被群众所认可。近几年来,参与到群众舞蹈中的人数越来越多,人们在享受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强健了体魄,人们在参与群众舞蹈的同时能够使自己的身体得到释放。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各种各样的疾病破坏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多数人的身体与精神都处于亚健康状态。群众舞蹈的存在,能够让人们在伸展活动四肢的舞蹈动作中释放与舒缓压力,同时还提高了身体素质与自身的审美修养。群众舞蹈是值得推广的一项活动,对于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三、新时代群众舞蹈发展中的存在问题

(一)政府部门对群众舞蹈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群众舞蹈的发展更加自由,参与者众多,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缺少专门的活动场所,也没有固定的经费投入。群众舞蹈活动所需要的服装、道具以及音响设备等物品,都需要参与者自己出钱。虽然群众舞蹈参与者人数众多,但是却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他们的活动场所大多是公园以及社区旁边的空地,场所不够大,设施不齐全,并且群众舞蹈活动需要占用大面积的场所,活动时间也不固定并且会影响其他人的休闲娱乐。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政府对群众舞蹈的关注不够,政府部门没有切实认识到群众舞蹈对于文化发展的意义,没有看到群众舞蹈在推动人们身心健康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群众舞蹈的发展缺少专业的教员指导

群众舞蹈不同于专业舞蹈,更具群众性的特点,参与者大多数是业余爱好者,或者退休人员,舞蹈群体没有专业的教员指导。群众舞蹈动作缺乏规范性,并且缺乏稳定性。群众舞蹈参与者人数众多,又多以锻炼身体、愉悦心情为主要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群众舞蹈动作过于简单和随意,甚至动作不统一。这一群体中缺少专业人员指导,人们只是将群众舞蹈当作锻炼身体的活动,并没有将其看作正式的舞蹈。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这导致了舞蹈内容单一、趣味性不强、无创新力,久而久之,失去了这门艺术的精神营养功能”[2]。

(三)群众舞蹈参与者的舞蹈文化知识匮乏

专业学习舞蹈的人员,不仅学习舞蹈动作,也会学习舞蹈文化知识,了解每个舞蹈背后的历史渊源。这种情况下展现出来的舞蹈动作不仅仅是肢体的摆动,而是融入了情感的动作表达,更容易吸引人,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但是群众舞蹈参与者大多是退休人员,这类群体不追求优美又有内涵的形态,大多数人仅仅是为了活动身体,这也造成他们不去探究舞蹈的深刻内涵,不了解舞蹈的本质。群众舞蹈参与者缺少专业的舞蹈文化知识,所以,学习到的只是舞蹈动作,而没有展现舞蹈文化,这不利于群众舞蹈文化的传承。

(四)群众舞蹈参与者比例不均衡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群众舞蹈的参与者比例不均衡,年龄集中在五十岁左右,并且以退休女性为主,中老年女性是主要的参与者,而青少年人群几乎不参与群众舞蹈活动,男性参与群众舞蹈的比重也较少。中老年男性对于群众舞蹈的兴趣不高,他们更容易被象棋、太极等活动吸引,而青少年更喜欢专业的、创新型的舞蹈活动,对于娱乐性的群众性的舞蹈活动不敏感。并且我们要认识到,参与者比例不平衡,不是某个地区或者某个社区的个案,而是各个地区普遍存在这种情况,这样的情况阻碍了群众舞蹈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四、新时代群众舞蹈文化发展的加强策略

新时代群众舞蹈文化发展的加强策略可以从提高重视,政府部门积极引导群众舞蹈的发展,组织培训,定期开展群众舞蹈文化教育活动和加大创新,创作具有当地特色的群众舞蹈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提高重视,政府部门积极引导群众舞蹈的发展

“想要有效加强群众舞蹈文化建设,加大对群众舞蹈文化的投入是关键。”[3]一方面,政府部门需要提高对群众舞蹈文化的重视程度,根据当地群众舞蹈的发展实际,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加大对群众舞蹈的资金投入,建设文化活动室,使群众舞蹈参与者能够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同时,利用政府投入的资金,置办一批舞蹈活动所用的设施装备以及舞蹈道具,为群众舞蹈文化建设提供便利。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积极宣传群众舞蹈的优势,利用多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群众舞蹈对参与者的身心都有极大的积极意义,鼓励男女老少积极参与群众舞蹈,推动群众舞蹈文化的发展。政府部门要重视群众舞蹈文化的发展,认识到群众舞蹈文化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安排专门的群众舞蹈文化管理人员,从而不断地提升群众舞蹈参与者的整体素质,推动群众舞蹈的发展。

(二)组织培训,定期开展群众舞蹈文化教育活动

专业舞蹈与群众舞蹈都是舞蹈领域十分重要的舞蹈形式,二者的发展均对推动舞蹈文化有重要意义。但是,专业舞蹈的学习者不仅能够学习相关的舞蹈文化知识,而且有专门的舞蹈老师教授舞蹈形体动作。通过调查发现,各地区的群众舞蹈参与者大多数是五十岁左右的女性,他们不是专业的舞蹈学习者,对于舞蹈文化的知识了解不多,为了更好地宣传群众舞蹈文化,对参与者进行群众舞蹈文化知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参与者通过学习舞蹈文化知识,会加深对群众舞蹈的认识,才能更好地理解舞蹈动作的内涵,在舞蹈表演中才会投入更多的感情,群众舞蹈文化才能更好地吸引人们的眼球,从而达到传承群众舞蹈文化,进而促进舞蹈文化发展的作用。除了对群众舞蹈参与者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外,还要聘请专门的舞蹈老师对他们进行培训,现在的群众舞蹈大多是广场舞,动作既少又简单,聘请专业的老师对参与者进行舞蹈动作指导,这样参与者能够学到更多的舞蹈动作,动作也会更加规范。通过对群众舞蹈参与者进行理论知识和舞蹈动作的培训,对于群众舞蹈文化的宣传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三)加大创新,创作具有当地特色的群众舞蹈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文化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既保留了优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部分,又不断添加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相应的,群众舞蹈作为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要想传承一下去,也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作具有当地特色又与时俱进的群众舞蹈,推动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创作群众舞蹈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特色,将其融入群众舞蹈中,既有助于加强群众舞蹈参与者对当地文化的认识,也有助于人们通过观看群众舞蹈表演了解当地文化,促进文化的传播。现有的群众舞蹈几乎千篇一律,不同地区的群众舞蹈却有极高的重合度,这样的情况不利于群众舞蹈文化的发展,所以要积极创新舞蹈,加入符合当地特色的内容,才能保证群众舞蹈不被淘汰。

五、结语

任何一门艺术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符合时代潮流的内容最终都会被淘汰,群众舞蹈的发展有深厚的历史根基,但是,如果不与时俱进,迟早会被时代的车轮碾压。与专业舞蹈相比,群众舞蹈更具娱乐性、群众性,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它的价值性,要认识到群众舞蹈的发展对国民身心健康的积极意义,看到群众舞蹈对文化的推动作用。因此,要解决好群众舞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发展符合新时代人民群众要求的舞蹈。

参考文献

[1]胡梦颖.当代中国社区文化建设背景下的群众舞蹈文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4.

[2]杨金花浅议群众舞蹈文化发展的现状及思考[J]大众文艺,2018(04):20.

[3]滕菲.基于文化建设背景下的群众舞蹈文化开展路径探索[J]戏剧之家.2019(29):241.

群众文化生活中群众舞蹈的作用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群众文化生活中群众舞蹈的作用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群众舞蹈产生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践活动之中,同时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更能够增强群众的整体身体素质水平,是能够满足群众文化生活和健康生活需求的有效途径。社会经济与科技水平的高度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同时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需求也随之增强。现有的各类文化产品,虽然能满足群众的娱乐需求,但普遍存在着群众参与性较低、兴趣度逐年下降等问题。群众舞蹈是面向广大群众、以自我娱乐为目的的舞蹈形式,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文化、健康需求。文章通过对群众舞蹈及其特征的研究,阐述了当前群众舞蹈的发展现状,并针对性阐述了群众舞蹈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作用,以期推动群众舞蹈的传播推广。

关键词 :群众舞蹈;群众文化;文化生活;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升级,人民群众的主要社会需求以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成为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不能够得到更好的满足,可以说,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我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群众舞蹈具有历史悠久的发展历程,而且取材自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之中,形式内容丰富多彩,在生活之中广泛的推广能够使得群众舞蹈能够在视觉体验和文化心理两个层面契合群众的需求。与电影、电视剧、音乐等现代、单向输出为主的文化产品相比,群众舞蹈具有参与性、互动性强等特点。另外,因为舞蹈的外部限制因素较少,因而其具有的娱乐性和随意性的特点能够成为群众提供情感表达的有效渠道,能够有效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诉求,可以说,群众舞蹈对群众文化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群众舞蹈的概述

群众舞蹈是以非职业舞者的普通群众为主体,以娱乐为目的而编排并表演的舞蹈形式。群众舞蹈的“群体”性特点,使其大多以群体舞的形式呈现,且以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群众舞蹈,主要源自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群众舞蹈的面向群体主要是普通大众,具有构图层次简单,抽象理念少等优点,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能够真实地反映出群众的情感和审美需求。群众舞蹈的特征大致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具有源于生活的动态性。人们在观看群众舞蹈作品时,往往都能够产生共鸣,主要是因为舞蹈的元素来自生活中的动态元素。如《担鲜藕》表现了农家少女采摘鲜藕的喜悦之情,其中最精妙的舞蹈动作莫过于少女担筐迈步和上步掖腿的姿态,《踩咸菜》中则以扭摆踩挤的姿态最为吸引人。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种源于生活的动态性是群众舞蹈的基准点,它使得群众舞蹈作品能够反映出人民群众的生活动态。优秀的群众舞蹈作品,往往体现在舞蹈对于普通的生产生活片段的美化和情感的物化,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同身受,置身其中。[1]

第二,遵循“三步加”的行为模式。群众舞蹈是一种舞姿动作和作品构成十分单纯的舞蹈类型,这种单纯的形态特点既能够反馈出群众的心理状态,也使得群众舞蹈的主题更加鲜明。纵观各个优秀的群众舞蹈作品,大多采取了“三步加”的展示技法,即在表演者的双腿行进过程中,将舞蹈所要表现出的主题动机重复三次,再进行稍做变化的动态,如《担鲜藕》中就是连续三次担筐迈步强化“采摘鲜藕的喜悦之情”这一主题,再通过一次上步掖腿进行变化使得主题更加的生动。需要注意的是,“三步加”并非群众舞蹈所独有,而是继承自民族民间舞蹈,如维吾尔族的多郎、土家族的摆手等,都采用了类似的动态展开原则。

第三,单纯性的表现逻辑。群众舞蹈的.表达重点并非情节而是情绪,因此群众舞蹈不需要特别关注情节发展,而是要通过情绪的递推来顺次完成主题的叙述。群众舞蹈在视觉上存在着线形流动的特点,无论是龙摆舞带来的川流不息的视觉体验,还是“安代舞”中表现出或柔和强的线条之美,都印证了群众舞蹈的视觉效果与主题情绪具备一致性的特点,这些生动的舞蹈形式对于舞蹈主题的叙述产生了直接影响,这就使得群众舞蹈本身具有单纯性的表现逻辑。

二、群众舞蹈的发展现状

纵观我国各个历史阶段可以发现,但凡国力昌盛,四海升平的时期,群众艺术也将会迎来百花齐放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社会环境的发展影响了人们的审美偏好,如秧歌腰鼓等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已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舞蹈需求,因此,群众舞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发展,成了人们展示生命韵律、提升生活情绪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群众舞蹈表现出了当代的时代风貌

群众舞蹈本质上是娱乐性质的舞蹈,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都有不同形态、各具特色的群众舞蹈,具有强烈的时代性,能够阶段性地反映出当时的时代风貌。中国古代各民族、各地域的民族民间舞蹈,或者是西方社会的交谊舞、迪斯科等本质上均属于群众舞蹈,不同群众舞蹈的兴起往往能够揭示当前的时代环境。如在解放初期,中国青年热爱集体舞和交谊舞,这种舞蹈不仅能够丰富其精神文明生活,还能促进人与人的交际。这种舞蹈的流行展现出人们当时陌生的社会关系之下,很多人希望通过舞蹈来拉近彼此之间距离的内心愿望。而千禧年前后,迪斯科、霹雳舞等更具动感的舞蹈类型涌入,这种自我娱乐价值更强的舞蹈,极大程度地满足了人们的娱乐需求,这也生动地反映出当时的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满足,对精神文明生活的需求愈发迫切。

(二)群众舞蹈作品具备群众性特点

群众舞蹈本身具有很强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其沿袭自民族民间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形式,如渔篮花鼓、海洋秧歌、花鼓灯等群众舞蹈艺术将舞蹈和歌唱相结合,加上对道具的使用使得群众舞蹈兼具视觉和听觉的审美价值。群众舞蹈来源于普通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能够表现出群众作为劳动者的思想和情感,使得群众舞蹈本身具有浓烈的乡土气息和质朴的情感内核,这种源于群众生产生活、表现群众所思所想、符合群众审美偏好的舞蹈艺术才能真正为人民群众所追捧,体现出群众舞蹈的“群众性”特点。[2]

(三)校园群众舞蹈文化繁荣

早在20世纪80年代,大学校园中就已经出现了如交谊舞、集体舞等群众舞蹈,很多大学纷纷成立学生舞蹈组织,开始编排并表演学生们的群众舞蹈。很多学生都会在结束繁忙的学习生活后,通过自发组织的舞会进行放松。而在当代,各大院校都有舞蹈社等社团组织的存在,也承担起了推广群众舞蹈的责任。

三、群众舞蹈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作用

(一)满足人民群众的娱乐性需求

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不仅增加了人们的精神文明需求,还转变了人民群众的审美偏好。虽然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为人们带来了如影视剧、流行音乐等多种类型的精神文化产品,但这些文化产品愈发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自古以来,人们就会通过舞蹈来表现出喜怒哀乐,在当前的时代环境下,人们同样会选择倾向于能够主动参与的文化活动来抒发内心的感情。舞蹈自身的性质能够轻易地调动群众主动参与的意识,拥有其他娱乐活动所不具备的审美价值和娱乐体验感,这使得人民群众有更大的兴趣参与群众舞蹈。通过群众舞蹈来陶冶情操、填补精神空虚,进而达到更好地享受美好生活的目的。[3]

(二)能够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城镇化的高度发展,以及国家层面对于“三农”热点的高度重视,城市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居住环境都有明显上升。但是城镇化的高速发展背景之下,邻里之间互动性强的乡村文化气息却在逐渐的流逝和消亡,“远亲不如近邻”这句俗语也面临着新的压力和考验。在社区、广场、街道等各类场所,由群众自发组织的广场舞、集体舞、秧歌等各类舞蹈活动,吸引了大量群众参与,群众舞蹈为邻里之间的沟通互动搭建了新的桥梁。很多中老年人都热衷在茶余饭后走出家门,融入各类舞蹈活动中,这不仅有效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促进了邻里间的沟通互动,有效增强了群众的生活幸福感,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有助于增强体质健康水平

舞蹈是人们有节奏的用肢体做出美化后的动作,并完成思想和情感传达的艺术形式。舞蹈融合了音乐、服装等多种艺术形式,能够通过其娱乐价值和文化价值陶冶情操,同时也能够让人们在舞蹈过程中焕发精神,获得新的生命体验。舞蹈本身不受年龄、性别、器械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群众舞蹈的学习成本明显低于同类型活动,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参与到技术动作简单的群众舞蹈中,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舞蹈动作。当前,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显著上升,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明显增加,加上饮食条件的提升使得人们摄入能量远高于消耗能量水平,亚健康、肥胖症、心脏病等健康隐患或者疾病已经成为困扰人们幸福生活的关键因素。跳舞实际上是比无氧运动的学习成本更低、比有氧运动更具有娱乐价值的特殊运动形式。在跳舞过程中,人们不仅能通过运动增加能量消耗,还能够有效改善心脑血管循环,增强肌肉力量和身体协调能力,能够有效地改善健康问题。对于患病率较高的中老年群体来说,舞蹈一方面帮助中老年人群体保持年轻的心态,获得心理的健康,另一方面能帮助老年人加强锻炼,追求健康、养生最佳生理状态。

(四)能够推动群众舞蹈文化的传播

舞蹈艺术主要由各地方的歌舞剧院、协会、学校和教育机构的舞蹈专业等主体所掌握,与人民群众之间有着天然的距离,群众必须付出足够的学习成本才能掌握舞蹈艺术。而群众舞蹈在广场、街道、社区等公众场合中进行,由居民自发组织和参与,具备广场文化的基本特征,对普通群众具有天然的吸引力。与此同时,群众舞蹈的学习成本很低,且面向广大群众,使得舞蹈艺术打破了雅俗的隔阂,让普通群众也能够参与到舞蹈表演当中,能够有效推动舞蹈文化的传播,从而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结语

群众舞蹈源于生活的动态性和沿袭自民俗民间舞蹈的三步加行为模式,使得群众舞蹈在主题叙述上具有单纯性特点,通过对细节的把控能够极大程度上增强舞蹈本身的灵动感。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背景下,当代群众舞蹈能够表现出了当前的时代风貌,各类作品具有很强的群众性,不仅局限于中老年人,还向青年大学生进行了延伸。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群众舞蹈有效满足了人们的娱乐性需求,能够通过强化邻里沟通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增强居民整体的体质水平,并推动群众舞蹈文化的社会化传播。

五、参考文献

[1]徐琴.解放政治与生活政治:中国群众舞蹈变迁的深层逻辑[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8,25(04):36-40.

[2]吕行.回到广场:新世纪以来群众舞蹈发展的空间迁移[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7(02):40-44.

[3]颜晓双.中国现代社区新文化景观—群众舞蹈-论群众舞蹈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意义[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153-154.

  • 索引序列
  • 吃瓜群众发表论文
  • 群众文化论文发表
  • 群众期刊投稿
  • 群众文艺类论文发表
  • 群众文化末发表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