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发表论文160余篇,自撰专著14部,主编、叁编著作20部,累计达800余万字。《梁启超传》(1980年北京出版社版,1990年台湾风云时代公司重版)获北京出版社优秀著作奖,是国内第一部大型的梁启超传记。《王莽传》(1982年天津人民出版社版)。《刘邦评传》(与安作璋合著,齐鲁书社1988年版),获山 东省1990年社科著作一等奖,是国内第一部大型的刘邦传记。《中国农民战争史-秦汉卷》(1989年湖北人民出版社版)获山东省1990年社科著作三等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秦汉卷》(1996年人民出版社版)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第一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等奖,山东省1998年社科著作一等奖。《汉高帝大传》(与 安作璋合著,1997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获优秀著作奖。《新朝旧政——新帝王莽》(1997年哈尔滨出版社版)。《汉光武帝大传》(与安作璋合作。1999年河南人民出版社版)。《先秦秦汉史论》(2001年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齐鲁思想文化史-先秦秦汉卷》(与胡新生合著,2002年山东大学出版社版),获山东省教育厅一等奖。《曲阜庙城与中国儒学》(与付崇兰合著)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版)。《秦始皇帝大传》(2005年中华书局版,与安作璋合著)。《滑稽大师淳于髡与东方朔》(2004年山东文艺出版社版)。《杀尽不平方太平—农民战争与反腐败》(2005年兰州大学出版社版)。《细说王莽》(中华书局2006年版)。《秦汉人物散论》(200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版)。因撰写少年儿童读物较有成就,1999年获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第二届十大金作家奖。
去年,“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2019 届毕业生发表 46 篇 SCI 文章”引起热议,在过去近一年之后,近日,这个话题再度被提起。 我发现,当事人 邓汉宇博士 ,目前已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胸外组)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科 生导师 。担任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PLOS ONE等 多个SCI杂志审稿人 。据邓博士的ResearchGate(一个科研社交网络服务网站)显示,邓博士目前已经发表 文章82篇 。其中一篇发表在 EJSO 上的文章 入选了ESI前1%高被引论文 (谷歌学术显示该论文已被引25次)。 入选ESI前1%高被引论文题为:“ Sarcopenia is an independent unfavorable prognostic factor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fter surgical resection: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邓博士发微博表示:“我们的精准肺外科诊疗研究论文继续成为ESI(到十一月/十二月2019为止)高水平论文!(Web of Science统计中, 四川大学外科学研究方向中仅有的5篇高水平论文之一! )”。 01 争议不断 是“开挂”还是灌水? 去年,按照惯例,华西临床医学院公布了的2019届荣誉毕业生。但 3名荣誉毕业生发表的SCI数量之多,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质疑。 3个荣誉毕业生发表的文章分别为: 荣誉毕业生A: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大于120分。 荣誉毕业生B:SCI论文30多篇。 荣誉毕业生C:发表sci论文31篇,影响因子95.56分,其中第一/并列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0篇。 荣誉毕业生A就是争议最大的华西胸外科邓汉宇博士 ,从2016年入学以来,他已经发表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 大于120 分,40多篇论文包括: Original research:16 篇 Comments: 9 篇 Meta 分析:10 篇 其余为 letter。 很多网友质疑其文章的真实性和质量,认为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类完成这么多篇文章,是否存在抄袭和灌水的可能。甚至有华西医学院内部人士匿名评论。 46篇文章多为 2-3 分左右的期刊或者杂志,其中一篇 11 分左右的高分文章是 letter to editor,SCI 论文中一些 comments,letter 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科研论文。 SCI杂志的文章的几种类型 Original Artical 论著: 这个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分为基础性和临床性文章。基础性文章就我国现在普遍在发的文章,属于前瞻性的一个研究,通俗的一个说法就是我们假设一个思路,然后通过实验来得出一个结论来证明我这个思路,得出的结果两种情况一个是阳性(符合我的思路)一个是阴性的(不符合)大家不要认为阴性的结国就发不了SCI,阴性的同样可以发SCI,可以想象它告诉了我们这样的思路是得不出来这样的结果,也是对国际科研的一个贡献。这类文章需要经过peer review,审稿周期较长,哪怕是低分杂志,从投稿到录用半年多是家常便饭。 Review: 也就是综述,是在对某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和思考。一般认为,学术文章没有综述是不可思议的。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ion)”区分开来。“文献综述”并非一般的“背景描述”,还需要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思考。 Meta分析: 针对一个不同研究得出的结果有争议的科学问题,利用统计学方法将这些研究(以RCT为主)的结果放在一起,得出结论的文章。 Comment、invitedcommentary、editorial评论: 对最新发表(时效性)的某篇论文进行评论,一般是杂志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受邀评论,被评论的文章往往具有重大临床或科研意义。录用周期较短,基本可以控制在一周内。 Letter to editor: 致编辑函/信是读者针对某篇感兴趣的文章写的读后感,或延续要告诉期刊内容。字数限制约300-500字,也有杂志要求不超过150字,一般无具体格式要求。杂志接受针对最新发表论文写的letter(时效性),超过规定的时间不再接收。 读者若具备相应研究基础,能提出独到观点,一般容易被杂志接收,甚至是一些顶级杂志。 因为不同类型的SCI撰写难易度和接受周期不一样,综合来看, 三年一作发46篇SCI是一个可以做到的事情。 网友争议的点主要集中在邓博士发表的文章类型和 文章质量。 根据 2019 年公布的影响因子,计算 Nature、Science、Cell 三大顶级期刊杂志影响因子总和为: 43.07+41.037+36.216=120.323 也就是说邓博士三年发表论文影响因子达到了 CNS 之和。 试想如果邓博士三年发了 CNS 级别杂志的一作文章,相信他作为博士毕业生的优秀代表不会引起任何非议。 因此,网络上对邓博士的评论,渐渐的分成了两个大阵营: 一种认为,这就是一种论文“灌水”行为。 孔柚: 我只能承认他很能写,是不是灌水,有没有含金量,也只有他本人知道了。 fromiccas: 不喜欢灌水型研究,真要比,井冈山大学不是还有人一年一百多篇吗?我是希望学生都能够在主流杂志上发表文章,但是我的学生能发到macromolecules我就心满意足了。做研究,要有代表性的方向,代表性的工作。 知行合一: 三年46篇,三年就是36个月,不到一个月一篇,这种短平快的东西做出来能有多大学术价值,我表示怀疑。 一种则认为,“承认别人的优秀没那么难,能发这么多篇是能力的一种体现。” Jenny: 没问题啊,那是人家能力和实力,存在就是合理的。他又没造假。 E.: 如果没有科研条件去写高分的,小课题做的快,多发几篇也是错吗?况且 16篇research都是实实在在的呀,没事时看看别人的研究写写与自己课题相关的letter和meta 也是一种努力啊,为什么要说人家水?个人觉得他只是在能力范围能尽了全力而已。 木兰舟: 那也不可否认16篇original article。三年16篇还要怎样。 02 本人发文回应 瞎喷没用,干点实事提升自己才是正经 面对争议,2019年8月20日,邓博士本人在知乎上曾对此事进行了回应: 我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9届荣誉毕业生本人(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我们荣誉毕业生是针对本科生,八年制是作为本科生进行评比,所以不涉及和传统博士的评比;其次,荣誉毕业生是同专业同学选举出来,而不是学院老师指定)。等最近忙空了,我想在知乎上给大家分享sci思维、写作、投稿等方面的经验,希望能够让没有sci的同学,也能够有机会发表sci,至少能够不为毕业而焦头烂额。在这里给大家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第一,我是华西临床医学院的8年制本硕博连读专业的学生(2011年入学)。华西的八年制,大概比清华北大录取线少20分左右吧。八年前,我高考失利,与清华北大无缘(可以去我的高中调查一下真相),于是选择学医,选择八年制。所以,本人学习能力可能比较强吧,因此读文献、写文章的能力也相对来说比较强吧。 第二,8年的时间里,我分成了两个阶段。前4年的本科学习,所以我花了高中努力程度的70%,轻松达到平均分90分的成绩,单科解剖学,诊断学等临床基础课程,专业第一。临床功底,可以去春雨医生或者好大夫检索一下我的治病救人诊疗经验以及病人对我的评价。后4年研究生的学习,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胸外科专业,因为我热爱这个专业,我每天看专业文献就像放松心情一样地娱乐,所以我会写原始研究,写meta分析,写letter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请注意,这是我的爱好,因为能够和全世界胸外科医师交流,这是我感觉愉悦的事情。)。做科研,在我最开始的时候,我是抵制的。后来培养了兴趣,尤其是我能够把临床问题,转化为科研(所以我的文章,都是临床的。关于基础研究,我确实不太通晓),为我的病人提供最新的诊疗意见,我觉得值了。(可以参考一下我在春雨或者好大夫平台发表的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三,我对待科研文章,如同对待挚友,进行交流和学习。 不做科研的医生,不是一名合格的医生,因为他不懂得思考和解决临床问题,一味地去接受他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想法,不去解决自己的问题的医生,是很危险的。因为病人情况都是个体化的,医学作为实践性经验性学科,就是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里补充一下——胸外科有很多没有一致定论的东西,包括早期肺癌的手术,如果一个医生不去思考如何为病人做一次最佳的切除范围,那他只会给病人和家属带来不必要的担心,甚至术后复发转移。我见过太多这些的医生,所以我才发出此感慨。 第四,关于灌水。 我很庆幸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发表在自己的专业杂志上,没办法我们胸外科相关的杂志,大概就是几分的水平。试问,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谁不想要呢?但我想,懂行情的人都会知道,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样的机会和资源!况且,各大医院的院长、主任们,也不见得都是发表高影响因子的文章吧。 第五,大家如果感兴趣,我很愿意和大家分享科研经验: 微博: 第六,我最后给大家解释一下,我在最后三年,也就是从2016年开始,在华西医院各科室实习一年,从2017年,在华西医院肺癌中心上临床作为住院医师参与一线工作(收治病人、值班等)一年半左右。 最后半年多时间里,完成专业博士毕业论文。 第七,我总结我以上所说的,我并不觉得自己怎么样怎么样,大学的八年里,相比于其他的荣誉毕业生,别人从一开始就叱咤风云,而我并不属于学院的知名人物(毕竟我不喜欢搞学生会工作,不喜欢互联网竞赛,不喜欢加各种协会……我们同一届的其他专业的,大多都没有听说过我这个名字),没想到在最后毕业的时候被选出来作为本科荣誉毕业生,我只是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没有白费。我常常给同学朋友开玩笑说,“我是拿了5年的励志奖学金,最后一年终于励志成功,拿到了国家奖学金”。 最后总结一下,我做这一次的正面回应网络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就是要让你们知道,大学里努力了的人,你们瞎喷、瞎黑,是没有用的!别一天没事干了,吃饱了就在网络上消化,干点实事,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和学习能力,对你自己才是最好的! 邓汉宇,男,中共党员,胸外科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胸外组)医师,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科生导师。师从于被誉为“中国肺外科第一人”的周清华教授,获四川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学位及胸外科学博士学位。现为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ESTS)会员、美国外科医师学院(ACS)会员、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癌症转移专业委员会会员。 累计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JAMA Surgery、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World Journal of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Interactive Cardiovascular and Thoracic Surgery、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等杂志发表胸部肿瘤外科学相关英文SCI文章5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大于120分()。受邀作为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PLOS ONE、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Surgery等SCI杂志审稿人。多次受邀参加ISDE、OESO、ASCVTS、ESTS、MRS、WCLC等国际会议以及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年会、青年医师论坛、川渝食管癌年会及四川省胸心血管外科年会并作大会发言和壁报展示。荣获2017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2019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虽然回应的最后言辞比较激烈,但 平心而论,邓博士绝对算得上优秀。 在现行评价体系下,每个医院的评价体系不同,邓博士虽有争议,但无可厚非。其发表在EJSO上的一篇一作文章还入选了ESI前1%高被引论文。 2月23日, 科技部正式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通知,明确要求破除“唯论文”论不良导向,鼓励发“三高”论文,过几年再看,会不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你怎么看? 本文由 科研大匠 综合自知乎、@邓汉宇ResearchGate、微博,华西医院等
1. 专著:美术专业:吕书峰、赵玲、雷晓辉等编著的《全国美院附中高考强化训练》(素描篇、色彩篇),吕书峰编著的《人物速写》,吕书峰主编的全国中等艺术师范《色彩》通用教材,参与编写高等美术院校专业课系列教材《中国画人物教学》。何润民编著的《素描、色彩作品集》,石晓伟编著的《水粉静物》,周晓主编的《周正论艺术》、《周正教育随感录》,耿建义、李国栋编著的《素描人物》、《素描静物》、《人物速写》,武西明编著的《人物速写》、《本质素描》、王博编著的《石膏像素描》,王晓胜编著的《真人头像》、《水粉静物》等各种基础专著28部。发表论文及作品:在《美术》、《美术观察》、《江苏画刊》、《艺术研究》、《艺术界》、《画廊》、《国画家》、《艺术研究》、《美术大观》、《中国油画》、《西北美术》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及作品百余件,获院级美展及优秀指导教师奖20余次。文化课:李玉健学术论文《生物活性肽对水上运动员体能素质的影响》在“第十届全运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上交流,并入编《中韩体育学术论丛》。梁秀芳参编教科书《思想道德修养》,参编专著《市场经济法概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论文《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高二 前沿 第一课同步练习》、《绘画中的矛盾》、《艺术传作中的辩证关系》、《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学术刊物发表。杨宏民发表论文有《日本城市雕塑之潮流》、《澳大利亚土著人的树皮画》、《浅论创新教育管理的人本理念》等。权小宁论文《幻想与真实——利希滕斯坦艺术》、《勿望文生义》、《英语学习与标准化考试》、《翻译常见错误》、《艺术类中专生英语学习探微》在学术刊物上发表。高爱菊有论文《网络环境下企业组织结构的创新》、《对农民收入现状的思考》等近十篇在专业期刊发表。陈健领有《沿波讨源 披文入情》、《色彩的魅力》、《谈语文教学的内在审美观照》、《填补“空白” 再造形象》等十余篇在专业期刊发表。亢丽红发表论文:Holistic Versus Aanlytic Scoring 中外社科论丛 Vol.6.2003:52-53并获第二届全国中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赛获优胜奖、碑林区“课堂教学年”“百节示范课“活动获二等奖、碑林区“走进新课标”征文活动中获二等奖。杨光有论文 “艺术院校也要加强学生自然科学素质和适应能力的培养”“加紧艺术院校教师科技知识素质的继续教育,为西部大开发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 “艺术教育教师学历层次及科技知识综合素质的补足提高” “试论艺术院校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学术刊物发表。2. 美展:在第十届全国美展、第十七届全国版画展、第三届中国油画展、第二届中国画展、第六届全国工笔画大展、全国连环画、漫画、插图大展、第五届中国山水画展、全国艺术院校青年教师优秀国画作品大展、全国青年中国画年展等全国美展入选26件,获金、银、铜奖及优秀奖4件。在省级美展入选作品53件,获奖10余件。3.发表论文及作品:在《美术观察》、《江苏画刊》、《艺术研究》、《艺术界》、《画廊》、《国画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及作品27件,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作品160余件。获院级美展及优秀指导教师奖20余次。
这个问题该如何说呢,全国只要是个本科院校几乎都有这个专业。中央民大法学实力在北京这片说实话都难拿得出手,只因好学校太多,只因开设的学校太多,实力中肯的说一般吧。 法学还分很多类,如法理是北大、吉大等;法史学如中国政法、华东政法等;刑法如北大、武大等…… 据我所知,中央民族大学在民族法学这块有特色,应该算是数一数二的地位,民族法学研究的学者民大最多。其他方面如刑法、民法……很一般。 个人以为学法学,还是最早的五院四系(中国政法、华东政法、西北政法、西南政法、中南政法,北大、人大、武大、吉大)最好,底蕴最好。当然清华法学等后来靠学者拉动的院校也很显眼。 当然说回来,学校是一方面,自己能力最重要。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现有省部级重点学科3个: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重点学科介绍批准单位信息产业部(2000.1)/重庆市(2000.12)学术梯队负责人:王国胤梯队:博士生导师2人,教授21人,客座教授4人,副教授29人,博士23人。研究方向1)智能信息处理2)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3)网络与信息安全4)多媒体传输及处理技术5)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6)中文信息处理学科特色:主要致力于综合智能系统、网络流量测量、网络资源动态调度、服务质量(QoS)、信息安全、生物信息处理等理论和方法的研究,面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开展多媒体无线传输技术和多媒体终端协议栈软件的研发等,在粗糙集理论的研究方面处于国际知名地位。承担了多项国家863计划、国家973前期专项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攀登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主办了两次国内会议(CRSSC2001和CRSSC2003)和两次国际学术会议(RSFDGrC2003和IFKT2008)。拥有信产部和重庆市“计算机网络与通信重点实验室”,致力于平台建设和开放性建设。获得国家财政部资助,拥有中央和地方共建的信息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计算机网络安全性能测评技术、安全审计技术、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等。学术成果:,出版教材、专著等20多部;发表论文390多篇,其中SCI、EI等收录100余篇;近三年已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横向项目20余项。可支配经费3000余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经费900余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或三等奖多次,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所获“重庆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群体称号”。联合培养博士生20多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生已授位300多人,在校硕士生250余人。计算机软件与理论重点学科介绍批准单位重庆市(2004.7)学术梯队负责人:吴渝梯队:博士生导师1人,教授5人,客座教授1人,副教授9人,博士5人。研究方向1)数据库理论和应用2)软件工程3)嵌入式系统4)空间信息系统学科特色:1)计算机软件理论与应用研究并重。主要从事软件构件和体系结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等的研究及开发。另外,在韩国政府的资助下,还从事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定位服务器技术的研究。2)研究生和本科教育注重培养与国际接轨的、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应用的高层次软件人才。3)与国际、国内的公司、企业以及政府在软件人才培养、科学技术研究等领域广泛合作。如与印度Global Vision等公司联合进行本科教育和培训;与重庆市信息产业局联合研究重庆市示范软件学院建设,探索培养高级软件人才的教育体系和模式;中韩互派学者和学位培养,中韩合作开发GIS软件产品。学术成果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60多篇;近三年已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在研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项,可支配经费700多万元;获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主办国际会议(ASGIS2004、ASGIS2007)两次。计算机系统结构重点学科介绍批准单位重庆市(2006.1)学术梯队负责人:唐红梯队:博士生导师1人,教授15人,客座教授1人,副教授16人,博士11人。研究方向1)计算机网络2)嵌入式系统及应用3)网络并行计算与资源管理学科特色重点围绕计算机网络、网络并行计算和资源管理、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等三个方向开展研究。积极组织力量,策划项目,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资助计划,同时还依靠学校的科研基金,自定研究课题开展重点方向的预研,为进一步争取项目奠定基础。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标准化项目1项,及多项省部级项目及横向项目,科研经费504万元。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累计发表论文164篇(其中SCI、EI、ISTP三大检索45篇【56篇次】),专著1部、译著2部,教材4部,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1项,已经申请并公开的发明专利5项。本学科成功争取到国家“3G军民结合终端设备动员中心”和“移动通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重点科研基地建设项目,成为重庆市高校计算机通信与网络重点实验室的重要力量。同时,初步开展了网络并行计算研究平台的建设。这几个重点科研平台为本学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1.德国纽伦堡大学Günther Greiner教授应邀来我校访问讲学应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曹华处长和计算机学院谢显中副院长的邀请,德国纽伦堡大学Günther Greiner教授于10月23日来我校进行了“计算机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交流会,并针对留学德国攻读硕士学位等问题进行了现场介绍。Günther Greiner教授分别于1978年和和1980年获德国Tuebingen大学数学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90年起在Erlangen-Nuremberg大学任计算机科学专业教授和计算机图像研究组组长。自2000年起被评为计算机科学专业教授,并调至工程学院任教。现任“三维图像分析与合成”博士项目负责人,计算工程专业(学士,硕士和博士项目)国际留学生相关事务协调员,“基于模式的复杂场景与传感器数据的分析和虚拟化”合作研究中心主席。 2.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李波教授应邀来我校访问讲学应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王国胤院长的邀请,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生导师李波教授2009年于10月12日下午来我校进行学术访问和讲学。李波教授是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科技处处长,国家973计划项目“数字媒体理解的理论与方法研究”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计算机学科评审组专家,总装卫星有效载荷技术专业组成员,全国边海防视频监控建设专家库成员,全国多媒体技术标准化技术分委员会委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评估工作委员会委员。 (更多学术交流请点击扩展阅读) 代表性科研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Rough Set的自动知识获取技术及应用研究基于Rough集理论的不确定性信息处理研究2、国家863项目:多媒体数据动态压缩及其应用研究TD-SCDMA终端基带芯片软硬件及终端参考设计研发(2004AA123150,子课题)3、科技部攀登计划:粗集智能数据分析模型系统理论及其应用4、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面向不确定海量信息处理的智能化数据挖掘理论及其应用研究5、教育部“春晖计划”科研项目:高速IP网络流量测量模型研究6、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基于数据库挖掘核心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面向网络计算机系统的机群服务器实现技术(050311)7、国家发改委专项项目:手机基带芯片和无线模块设计开发及产业化8、国际合作项目:瑞典SKB Image Analysis of Rock Fracture韩国政府国际合作项目 在中国下一代移动通信网TD-SCDMA 环境下的对LBS测位服务器的开发2003-25859、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入侵检测系统中数据包快速匹配算法的研究网络与信息安全传输及网络入侵检测方法研究岩石裂隙节理图像分割算法研究10、重庆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网络工程及信息化软件关键技术研究(7818)11、重庆市科委重点项目:网络示范工程及关键技术攻关网络应用示范工程12、重庆市科技项目:IP网络和电信网统一管理信息模型的研究重庆电信管理局“九七工程”应用软件开发1802(网络安全测评系统的开发与应用)GIS组件库的开发与应用13、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基于软总线的TMN实现技术研究网络服务器系统的安全审计与维护系统基于XML的分布式软构件技术研究基于电子商务协议中加密算法的研究基于粗集的智能信息处理理论与应用研究基于数据挖掘的入侵检测技术研究 代表性研究成果实验室承担省部级及其以上科研项目70多项,累计资金2500余万元;发表论文350余篇,其中90余篇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主要研究成果有: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基于Rough Set的自动知识获取技术及应用研究 基于Rough集理论的不确定性信息处理研究 2、国家863项目: 多媒体数据动态压缩及其应用研究 3、科技部攀登计划: 粗集智能数据分析模型系统理论及其应用 4、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面向不确定海量信息处理的智能化数据挖掘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5、教育部“春晖计划”科研项目: 高速IP网络流量测量模型研究 6、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基于数据库挖掘核心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 7、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入侵检测系统中数据包快速匹配算法的研究 岩石裂隙节理图像分割算法研究 8、重庆市科委重点项目: 网络示范工程及关键技术攻关 网络应用示范工程 9、重庆市科技项目: IP网络和电信网统一管理信息模型的研究 重庆电信管理局“九七工程”应用软件开发 1802(网络安全测评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GIS组件库的开发与应用 10、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 基于软总线的TMN实现技术研究 网络服务器系统的安全审计与维护系统 基于XML的分布式软构件技术研究 基于电子商务协议中加密算法的研究 发明专利: 计算机信息安全黑匣子 民兵网络战训练系统 专著: 《Rough集理论与知识获取》 《灾难恢复指南》(译著)
山东畜牧兽医学院,在山东潍坊市,很好考,有大专和中专,就业率全国第一!100%。这现在就有很多内蒙的学生。这两年在山东很火的,校风很好啊,因为他的校区就在潍坊市政府的东边,管理严格。祝你学习进步,前途无量啊!
⑴ 怎么评定教授职称
教授是高校中的最高技术职称. 首先要学历合格(正教授要求本科学历以上) 在教学科研上有突出成就(国家课题或国家一类刊物上有论文) 还要一定的工作年限.
⑵ 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定条件
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定的条件: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十年以上,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五年以上,并需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
(3)中专、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十五年以上,并担任中级的职务五年以上。
凡是符合上述申报条件的人员,还必须遵纪守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本专业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而且还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才具有资格。
(2)浙江省申报教授职称的条件扩展阅读
高级工程师分为两级三类:高级工程师(副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正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正高)。
高级工程师对应于教育类副教授职称,研究类副研究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对应于研究类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对应于教育类教授。
高级工程师在工程界为技术专家或技术能手,在企业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和很强的工作能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⑶ 评教授职称要什么条件
可咨询学校人事或当地人社局
⑷ 在高校评副教授职称的要求是什么
条件是:
①能胜任本专业一门或一门以上学科的教学工作,质量较高,成绩优良;
②对本门学科具有系统而坚实的理论知识和比较丰富的实际经验,在一定的业务范围内,能够密切联系实际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工作,并取得显著的成就,提出具有一定水平的科学论文,或者在生产技术方面有较大的贡献,或者在业务技能上有较高的造诣;
③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4)浙江省申报教授职称的条件扩展阅读:
岗位职责
高校为创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需要一流的师资队伍,高水平的师资后备力量是一流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加速培养造就一批博士后研究人员成为我校师资队伍的有生力量,学校设立的岗位。特任副教授对外可称为副教授,并可以此身份申报国家、中国科学院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
⑸ 教授级高工的评选资格是怎样的
评审标准:
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须精通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把握本专业国内最新技术的发展趋势,熟悉相关专业国内外的科技发展动态。
根据国家和本省科技发展的需要,确定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提出具有重大技术价值(或学术意义)或开创性的研究问题,承担完成国家或省(部)级重大工程技术或研究项目,解决关键性的技术问题或重大疑难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或重大的科技成果,或进行科技成果的开发、推广,取得显著的效益,发表了高水平的论著。
学术造诣深,有较高的知名度,是本专业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有指导本专业高级技术人员工作的能力;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获取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学术作风正派。
(5)浙江省申报教授职称的条件扩展阅读:
高级工程师分为两级三类: 高级工程师(副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正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正高)。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对应于教育类教授。 高级工程师(Senior Engineer)相当于副教授级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professorate senior engineer)相当于大学的正教授级别。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属于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获得相关任职资格人员需个人申报,同时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评审委员会评审。
一般情况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需符合两个基本条件:申报条件和评审条件。
(1)申报条件:
1 .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 .任现职以来年度及任期考核均为合格以上。
3 .外语水平符合国家和省外语考试有关政策规定。
4 .理工类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取得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并担任高级工程师职务满五年以上。
5 .身体健康,能够全面履行岗位职责。
(2)评审条件:
1.专业理论知识条件
2.工作能力与经历条件
3.业绩成果条件
4.论(译)著、论文条件
如果不符合以上条件的需符合破格条件。
获得高级工程师资格需要以下几个条件:
本科毕业及以上,获得工程师资格5年以上,可以申报高级工程师。
博士毕业,获得工程师资格2年以上。可以申报高级工程师。
通过职称计算机能力考试获得相应证书(获得计算机水平资格考试程序员级别及以上级别可以免考,对应与相关省级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有的省份已不作硬性规定)
通过职称外语考试获得相应证书(一般需要通过A级考试,按各省规定不同,有的省份只要求B级,有的省份已不作硬性规定)
准备材料和论文报评委会审批 (或参加相应资格的专业技术资格高级资格考试)。
获得高级资格后企业发高级工程师聘书。
通过计算机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证书考试并获得相应级别的人员,表明其已具备从事相应专业岗位工作的水平和能力,用人单位可根据《工程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有关规定和工作需要,从获得计算机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证书的人员中择优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取得高级资格,可聘任高级工程师职务 。
⑹ 正高级职称评审条件
教师职称改革最新消息2015年:新旧教师职称等级设置变化 2011年8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这一规定出台以后,意味着全国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可以参评与教授级别一样的正高级职称,这一规定提高了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的做法,无疑是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从侧面反映了国家对于教育行业的大力支持。 据了解,我国现行的以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是1986年建立的。按照国家规定,中学教师职称最高等级为副高级,小学教师职称最高等级仅为中级,影响了很多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以及国民整体素质教育的高度。 旧有的职称设置: 中学系列主要分为:中学高级、中学中级(一级)、中学初级(二级、三级) 与中专系列对应的:高级讲师、讲师、助教(中学高级教师、中专高级讲师相当于大学副教授级;助教,相当于中学的二级教师。) 小学系列主要分为:小学特级教师(小高高)、小学高级、小学一级、小学二级、小学三级。 新规定下的职称设置如下: 这次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将原来独立的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 职称设置从正高级职称到员级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
⑺ 高校教师评定副教授职称的条件有哪些
高校教师资格证任来教学源科大小类,对职称评定没有影响。因为,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的不是你任教的科类,而是任何科类中的教学成果。评职称不同于评资格,是各种资格证的成果或业绩,作为评职称的一个方面或条件。所以,可以理解为,高校的职称是一种岗位能力的专业技术大类。总称为:助教、讲师、副教授、四级教授、三级教授、二级教授、一级教授。
⑻ 教授职称评定条件
您好! 就目前情况而言: 1、副教授任职达5年以上; 2、该期间内,要有 (1)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的论文2-3篇以上, (2)省部级以上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3)主编或参编的国家正式出版的教材、论著, (4)带硕士生一届以上, (5)外语考试合格, (6)专业的特殊要求。 3、教学学时数 仅供参考!
⑼ 副教授的评选条件
符合正常晋升副教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经历、能力,工作业绩具备下列条件,经专家综合评价,达到副教授水平。
1. 符合相应岗位要求的教学业绩。
2. 科研成果。具备下列条件中2条以上,其中第(1)条为必备条件:
(1)主持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或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并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
(2)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被SCI收录2篇(限二区以上,其中一区1篇);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人员在国家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或发表的期刊论文被SSCI、A&HCI收录或《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2篇。
(3)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以上的主要完成人;或省二等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限前5名、二等奖限前3名)、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限前3名、二等奖限第1名)的主要完成人;或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以上奖励(特等奖限前3名、一等奖限前2名)的主要完成人。
(4)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限第1发明人)以上,为本校实现技术收入累计到账经费30万元以上。
(5)主持完成横向科研项目1项以上,为本校实现技术收入累计到账经费50万元以上,项目已通过学校和合作单位双方验收。
获得中级职称六年以上,获得中级职称以来至少在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一篇以上论文(第一作者),累计发表论文(不论发表刊物的等级)越多越好,有某一方面的专长,可以申报副教授。
获得副教授职称六年以上,获得副高职称以来至少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重要学术论文一篇以上(第一作者),有一部以上学术专著(第一作者),是某一学科带头人或某个项目的主要研究人员,可以申报教授。
⑽ 大学老师各阶段的职称评定有什么要求
大学老师各阶段的职称评定要求如下:
1、助教评定条件
获得学士学位,经一年见习试用;获得双学士学位或研宄生班毕业证 书,担任教学工作三年的教师,经考核表明能胜任和履行助教职责。
2、讲师评定条件
(1) 能承担本专业的教学,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较好, 教学成绩优良。
(2) 本科生在担任四年以上助教职务工作期间,己经取得高校助教进修 班结业证书;或在职学习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并考试合格;或获得研究生 班毕业证书、第二学士学位证书且己承担三年以上助教职务;或获得硕士 学位且己承担三年教学工作,或获得博士学位;具有本专业必需的知识与 技能和从事科学研宄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晋升讲师外语水平考试成绩合格。
3、副教授评定条件
(1)认真从事教学,能担任一门主干基础课或两门以上课程的讲授工 作(其中一门应为基础课,包括专业基础课或技术基础课),完成学校规 定的教学工作量;注重教学法的研究,教学成绩突出,获得校以上优秀教 师、优秀教学成果奖,或在校内主讲过观摩教学课;教学成绩优秀。
(2)任现职以来,出版过学术著作,或独立完成并公开发表过两篇以 上的学术论文;或参加编写国家及全省高校通用教材,经专家认定在同类 著作、教材中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用性;或结合教学工作实践,撰写 发表两篇以上教学改革、教学经验方面的论文,对本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一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3)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科研成果获得过部、省三等以上奖励(前三 位);或主持过本学科的科学技术研宄课题,其科研成果通过省级鉴定; 或主持科技开发工作,并取得较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4)对本门学科具有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本 学科范围内的学术发展动态,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中级教师的能力。
4、教授评定条件
(1) 认真钻研教学业务,能担任两门以上课程的讲授工作(其中一门 应为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 在教学研宄上有较高造诣;获得过校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师奖或 教学考核成绩优秀。
(2)任现职以来,出版过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著作(含高校统编教材), 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十篇以上的学术论 文,其中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三篇以上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或以 本人为主获得过国家级四等以上奖、部省级三等以上奖励。
(3)具有提出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或开拓新领域的能力,从事过具有重 大学术、技术意义的开创性的研究课题,取得全国先进水平的成果;或主 持、指导完成重要的科研、攻关项目;或从事科技开发工作取得重大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
(4) 对本门学科具有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 本门学科范围内的学术发展动态,具有指导博士研究生的能力。
(10)浙江省申报教授职称的条件扩展阅读
(1)助教
新教师在未受聘为讲师以前先从事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教学辅助工作,以熟悉大学的基本教学条件和教学的组织。助教也可以由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担任。在很多国家都由博士研究生承担助教的工作,而不再专门设置助教这一级别的教职。
助教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教学。助教辅助大学教育的主导方面是协助由教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课程教学系统正常工作。他的工作方式主要呈现为两种:一种是协助教授工作;另一种是协助一门课程的展开,而这门课程可能是由多个教授共同承担,也可能是由教授指导,由助教本人开设的。教授从自己的研究生里挑选两位来协助备课、整理资料和组织课堂教学,这种是最初级的“助教”。
(2)讲师
能够独立开设一门或一门以上课程的大学教师。讲师也有不同的等级。优秀的讲师完全可以把他的课程开设成对本门学科有巨大贡献的基础课,而他的教学方法、实验方法和基本规范将成为学生必修的一级台阶,借以达到大学教育的基本要求。讲师也可以做一些初级的工作,基本上是去填补教授和副教授正常教学所遗留下来的空缺,来使整个教学系统趋于完善。另外,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些完整的教学单位,会特聘讲师来讲授一些自己的教授不能承担而学生又必须学习的课程。比如,当年的北大,只有专职教员才可能成为教授,而 *** 的一律称为讲师。在当时著名的讲师中有梁漱溟、鲁迅等。这就说明,讲师的水平不一定比教授差,只是他们承担的任务有所不同。
(3)副教授
副教授原则上不仅具有开课的能力,对本学科的整体情况有充分的了解,自己主持研究项目,而且能把最新的研究用学术研讨会的形式不断开设成新课。他一方面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授业,一方面训练学生去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传道。所以严格地说,一个副教授既然已经是一个“教授”,他就必然已经具备了足够的能力指导他本专业所有“求学的人”包括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并完成毕业论文。上面提到,副教授在知识水平上未必要求比讲师高,但其任务的性质不同,在知识和方法的教学中,他也比讲师在大学系统中有更大的责任。在知识上,要求他对本专业的全部知识有通盘的了解,同时在一个问题上有专深的研究;在方法上,要求他对本专业的所有方法都了解,而他自己对其中一种方法有着熟练的掌握。他不仅可以指导本专业方向的学生完成研究,而且在博士研究生所采用的方法略超出本学科已有的方法甚至是采用全新的方法时,同样能够根据本学科方法的规范保证论文高水平的完成。
(4)教授
教授是大学里的主体,大学里主导性的工作是由教授承担的。教授的职能与副教授不同。在知识上,对教授的要求与副教授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在方法上有个重大的差别:一个教授不仅掌握并能熟练运用本学科已有的方法,并且他必须对本学科的方法论作出过贡献,也就是说,他在遇到一个课题时不仅知道如何运用已有的方法来解决它,而且能够或者已经创造出某种方法来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思路和手段。教授和副教授一样要承担本科生教学和指导研究生的工作,特别是指导研究生在现有的知识、方法储备中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以利用时,去完成开创性的工作。除此之外,教授还要促进本学科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他必须对本学科有清晰的了解,和本行的专家有便利的交流,通过定期主持学术会议和学术项目的方式来培养和训练本学科的高级研究人员,领导他们进行集体协作,以完成科学所提出的任务。
符合正常晋升副教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经历、能力,工作业绩具备下列条件,经专家综合评价,达到副教授水平。
1.符合相应岗位要求的教学业绩。
2.科研成果。具备下列条件中2条以上,其中第(1)条为必备条件:
(1)主持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或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并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
(2)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被SCI收录2篇(限二区以上,其中一区1篇);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人员在国家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或发表的期刊论文被SSCI、A&HCI收录或《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2篇。
(3)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以上的主要完成人;或省二等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限前5名、二等奖限前3名)、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限前3名、二等奖限第1名)的主要完成人;或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以上奖励(特等奖限前3名、一等奖限前2名)的主要完成人。
(4)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限第1发明人)以上,为本校实现技术收入累计到账经费30万元以上。
(5)主持完成横向科研项目1项以上,为本校实现技术收入累计到账经费50万元以上,项目已通过学校和合作单位双方验收。
获得中级职称六年以上,获得中级职称以来至少在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一篇以上论文(第一作者),累计发表论文(不论发表刊物的等级)越多越好,有某一方面的专长,可以申报副教授。
获得副教授职称六年以上,获得副高职称以来至少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重要学术论文一篇以上(第一作者),有一部以上学术专著(第一作者),是某一学科带头人或某个项目的主要研究人员,可以申报教授。
去年,“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2019 届毕业生发表 46 篇 SCI 文章”引起热议,在过去近一年之后,近日,这个话题再度被提起。 我发现,当事人 邓汉宇博士 ,目前已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胸外组)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科 生导师 。担任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PLOS ONE等 多个SCI杂志审稿人 。据邓博士的ResearchGate(一个科研社交网络服务网站)显示,邓博士目前已经发表 文章82篇 。其中一篇发表在 EJSO 上的文章 入选了ESI前1%高被引论文 (谷歌学术显示该论文已被引25次)。 入选ESI前1%高被引论文题为:“ Sarcopenia is an independent unfavorable prognostic factor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fter surgical resection: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邓博士发微博表示:“我们的精准肺外科诊疗研究论文继续成为ESI(到十一月/十二月2019为止)高水平论文!(Web of Science统计中, 四川大学外科学研究方向中仅有的5篇高水平论文之一! )”。 01 争议不断 是“开挂”还是灌水? 去年,按照惯例,华西临床医学院公布了的2019届荣誉毕业生。但 3名荣誉毕业生发表的SCI数量之多,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质疑。 3个荣誉毕业生发表的文章分别为: 荣誉毕业生A: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大于120分。 荣誉毕业生B:SCI论文30多篇。 荣誉毕业生C:发表SCI论文31篇,影响因子95.56分,其中第一/并列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0篇。 荣誉毕业生A就是争议最大的华西胸外科邓汉宇博士 ,从2016年入学以来,他已经发表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响因子 大于120 分,40多篇论文包括: Original research:16 篇 Comments: 9 篇 Meta 分析:10 篇 其余为 letter。 很多网友质疑其文章的真实性和质量,认为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类完成这么多篇文章,是否存在抄袭和灌水的可能。甚至有华西医学院内部人士匿名评论。 46篇文章多为 2-3 分左右的期刊或者杂志,其中一篇 11 分左右的高分文章是 letter to editor,SCI 论文中一些 comments,letter 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科研论文。 SCI杂志的文章的几种类型 Original Artical 论著: 这个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分为基础性和临床性文章。基础性文章就我国现在普遍在发的文章,属于前瞻性的一个研究,通俗的一个说法就是我们假设一个思路,然后通过实验来得出一个结论来证明我这个思路,得出的结果两种情况一个是阳性(符合我的思路)一个是阴性的(不符合)大家不要认为阴性的结国就发不了SCI,阴性的同样可以发SCI,可以想象它告诉了我们这样的思路是得不出来这样的结果,也是对国际科研的一个贡献。这类文章需要经过peer review,审稿周期较长,哪怕是低分杂志,从投稿到录用半年多是家常便饭。 Review: 也就是综述,是在对某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和思考。一般认为,学术文章没有综述是不可思议的。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ion)”区分开来。“文献综述”并非一般的“背景描述”,还需要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思考。 Meta分析: 针对一个不同研究得出的结果有争议的科学问题,利用统计学方法将这些研究(以RCT为主)的结果放在一起,得出结论的文章。 Comment、invitedcommentary、editorial评论: 对最新发表(时效性)的某篇论文进行评论,一般是杂志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受邀评论,被评论的文章往往具有重大临床或科研意义。录用周期较短,基本可以控制在一周内。 Letter to editor: 致编辑函/信是读者针对某篇感兴趣的文章写的读后感,或延续要告诉期刊内容。字数限制约300-500字,也有杂志要求不超过150字,一般无具体格式要求。杂志接受针对最新发表论文写的letter(时效性),超过规定的时间不再接收。 读者若具备相应研究基础,能提出独到观点,一般容易被杂志接收,甚至是一些顶级杂志。 因为不同类型的SCI撰写难易度和接受周期不一样,综合来看, 三年一作发46篇SCI是一个可以做到的事情。 网友争议的点主要集中在邓博士发表的文章类型和 文章质量。 根据 2019 年公布的影响因子,计算 Nature、Science、Cell 三大顶级期刊杂志影响因子总和为: 43.07+41.037+36.216=120.323 也就是说邓博士三年发表论文影响因子达到了 CNS 之和。 试想如果邓博士三年发了 CNS 级别杂志的一作文章,相信他作为博士毕业生的优秀代表不会引起任何非议。 因此,网络上对邓博士的评论,渐渐的分成了两个大阵营: 一种认为,这就是一种论文“灌水”行为。 孔柚: 我只能承认他很能写,是不是灌水,有没有含金量,也只有他本人知道了。 fromiccas: 不喜欢灌水型研究,真要比,井冈山大学不是还有人一年一百多篇吗?我是希望学生都能够在主流杂志上发表文章,但是我的学生能发到macromolecules我就心满意足了。做研究,要有代表性的方向,代表性的工作。 知行合一: 三年46篇,三年就是36个月,不到一个月一篇,这种短平快的东西做出来能有多大学术价值,我表示怀疑。 一种则认为,“承认别人的优秀没那么难,能发这么多篇是能力的一种体现。” Jenny: 没问题啊,那是人家能力和实力,存在就是合理的。他又没造假。 E.: 如果没有科研条件去写高分的,小课题做的快,多发几篇也是错吗?况且 16篇research都是实实在在的呀,没事时看看别人的研究写写与自己课题相关的letter和meta 也是一种努力啊,为什么要说人家水?个人觉得他只是在能力范围能尽了全力而已。 木兰舟: 那也不可否认16篇original article。三年16篇还要怎样。 02 本人发文回应 瞎喷没用,干点实事提升自己才是正经 面对争议,2019年8月20日,邓博士本人在知乎上曾对此事进行了回应: 我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9届荣誉毕业生本人(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我们荣誉毕业生是针对本科生,八年制是作为本科生进行评比,所以不涉及和传统博士的评比;其次,荣誉毕业生是同专业同学选举出来,而不是学院老师指定)。等最近忙空了,我想在知乎上给大家分享sci思维、写作、投稿等方面的经验,希望能够让没有sci的同学,也能够有机会发表sci,至少能够不为毕业而焦头烂额。在这里给大家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第一,我是华西临床医学院的8年制本硕博连读专业的学生(2011年入学)。华西的八年制,大概比清华北大录取线少20分左右吧。八年前,我高考失利,与清华北大无缘(可以去我的高中调查一下真相),于是选择学医,选择八年制。所以,本人学习能力可能比较强吧,因此读文献、写文章的能力也相对来说比较强吧。 第二,8年的时间里,我分成了两个阶段。前4年的本科学习,所以我花了高中努力程度的70%,轻松达到平均分90分的成绩,单科解剖学,诊断学等临床基础课程,专业第一。临床功底,可以去春雨医生或者好大夫检索一下我的治病救人诊疗经验以及病人对我的评价。后4年研究生的学习,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胸外科专业,因为我热爱这个专业,我每天看专业文献就像放松心情一样地娱乐,所以我会写原始研究,写meta分析,写letter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请注意,这是我的爱好,因为能够和全世界胸外科医师交流,这是我感觉愉悦的事情。)。做科研,在我最开始的时候,我是抵制的。后来培养了兴趣,尤其是我能够把临床问题,转化为科研(所以我的文章,都是临床的。关于基础研究,我确实不太通晓),为我的病人提供最新的诊疗意见,我觉得值了。(可以参考一下我在春雨或者好大夫平台发表的自己的研究成果)。 第三,我对待科研文章,如同对待挚友,进行交流和学习。 不做科研的医生,不是一名合格的医生,因为他不懂得思考和解决临床问题,一味地去接受他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想法,不去解决自己的问题的医生,是很危险的。因为病人情况都是个体化的,医学作为实践性经验性学科,就是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里补充一下——胸外科有很多没有一致定论的东西,包括早期肺癌的手术,如果一个医生不去思考如何为病人做一次最佳的切除范围,那他只会给病人和家属带来不必要的担心,甚至术后复发转移。我见过太多这些的医生,所以我才发出此感慨。 第四,关于灌水。 我很庆幸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发表在自己的专业杂志上,没办法我们胸外科相关的杂志,大概就是几分的水平。试问,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谁不想要呢?但我想,懂行情的人都会知道,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样的机会和资源!况且,各大医院的院长、主任们,也不见得都是发表高影响因子的文章吧。 第五,大家如果感兴趣,我很愿意和大家分享科研经验: 微博: 第六,我最后给大家解释一下,我在最后三年,也就是从2016年开始,在华西医院各科室实习一年,从2017年,在华西医院肺癌中心上临床作为住院医师参与一线工作(收治病人、值班等)一年半左右。 最后半年多时间里,完成专业博士毕业论文。 第七,我总结我以上所说的,我并不觉得自己怎么样怎么样,大学的八年里,相比于其他的荣誉毕业生,别人从一开始就叱咤风云,而我并不属于学院的知名人物(毕竟我不喜欢搞学生会工作,不喜欢互联网竞赛,不喜欢加各种协会……我们同一届的其他专业的,大多都没有听说过我这个名字),没想到在最后毕业的时候被选出来作为本科荣誉毕业生,我只是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没有白费。我常常给同学朋友开玩笑说,“我是拿了5年的励志奖学金,最后一年终于励志成功,拿到了国家奖学金”。 最后总结一下,我做这一次的正面回应网络各种形形色色的人,就是要让你们知道,大学里努力了的人,你们瞎喷、瞎黑,是没有用的!别一天没事干了,吃饱了就在网络上消化,干点实事,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和学习能力,对你自己才是最好的! 邓汉宇,男,中共党员,胸外科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胸外组)医师,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本科生导师。师从于被誉为“中国肺外科第一人”的周清华教授,获四川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学位及胸外科学博士学位。现为欧洲胸外科医师协会(ESTS)会员、美国外科医师学院(ACS)会员、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会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癌症转移专业委员会会员。 累计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JAMA Surgery、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World Journal of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Interactive Cardiovascular and Thoracic Surgery、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等杂志发表胸部肿瘤外科学相关英文SCI文章5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大于120分()。受邀作为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PLOS ONE、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Surgery等SCI杂志审稿人。多次受邀参加ISDE、OESO、ASCVTS、ESTS、MRS、WCLC等国际会议以及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年会、青年医师论坛、川渝食管癌年会及四川省胸心血管外科年会并作大会发言和壁报展示。荣获2017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2019年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医师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虽然回应的最后言辞比较激烈,但 平心而论,邓博士绝对算得上优秀。 在现行评价体系下,每个医院的评价体系不同,邓博士虽有争议,但无可厚非。其发表在EJSO上的一篇一作文章还入选了ESI前1%高被引论文。 2月23日, 科技部正式印发《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通知,明确要求破除“唯论文”论不良导向,鼓励发“三高”论文,过几年再看,会不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你怎么看? 本文由 科研大匠 综合自知乎、@邓汉宇ResearchGate、微博,华西医院等
这主要是因为他发表的六十多篇SCI论文,其中有20篇论文是属于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剩余的都是属于第二作者或者其他的称呼。其实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只有30%多的论文,他参与了全程的研究和发表工作。这样的工作量还是比较合理的,如果六十多篇论文全部都是属于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的话,那么普通人根本就难以完成。今天就跟大家来探讨一下网友的争议,以及它是如何完成的。
第一,他的作品数量的确是非常夸张的。现在这里跟大家科普一下,一般情况下,一个研究生都发表不了一篇SCI论文。对于博士生的要求,也只是在自己的全部学习生涯当中,发布两篇类似的论文。而他在博士毕业之后,短短的五年时间就发表了60篇SCI论文,这样的数字是极为夸张的。因为绝大多数人想要发表一篇都难以登天。
第二,他为什么可以做到这样的成就?在本科的时候,他的学习成绩并不是非常好,是一个普通的211大学,但是在硕士的时候,她就已经考取了985大学,然后又出国深造,在国外的爱丁堡大学完成了博士生毕业。同时在童年就完成了博士后的论文指导工作,回到国内就进入到了华中科技大学,在两年的时间内就成为了博士生导师,并且成为了副教授。其实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他的学习能力是非常强悍的,做出这样的成就也是情有可原。
第三,如何看待网友的质疑?网友的质疑主要有两点,第一个就在于他二十多篇的论文都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参与,这说明他参与了绝大多数的研究和后期的发表工作。而且有一些专业人士在调查的时候,也发现他有很多的论文,其实并不具备太大的含金量,存在着注水的成分。
这是因为她的实力非常的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当中非常的有优势,写了很多关于新型太阳能电池方面的论文,这个博士生的颜值也是非常高的,所以能够走红网络。
我觉得不符合常理,因为写60多篇论文要花很多时间,而博导平时除了学习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根本没这么多时间写论文。
大概是每天在做实验的过程当中,突然突发奇想,想到了一个论文的点子,然后就会去写这个论文,而且这个博导非常喜欢写论文,写论文的速度也非常的快,所以每个月一篇也不是不可能。
核心期刊比较好 但是价格的话也相对就比较贵了 发一篇论文得多少分 主要是看你们学校承认哪些期刊 有些期刊你们学校不承认那也是白搭的
衡阳师范学院论文成果第二作者加1分。一篇国家级或省级期刊论文。第一作者加1.5分,第二作者加1分,第三作者加0.5分,累计加至7分,核心期刊第一作者加4分。发论文加1分两学期的课程总成绩多考30到40分。衡阳师院,位于湖南省衡阳市,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湖南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属于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
普刊和核心期刊不一样的,分数是按照具体的学习单位制度决定。
1、一篇文章多人共同发表,第一作者按标准加分,第二作者按第一作者的50%加分,第三作者按第二作者的50%加分,以此类推;
2、在论文集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在上述标准加分基础上×0.8;
3、同一篇文章只能加一次分;
4、获奖文章在原加分基础上×1.2。
扩展资料:
在职称论文评分制度中,论文是要分等级的,且不是简单的核心非核心的等级划分,而是自己的一套等级划分制度,论文等级不是由自己说了算,职改办组织专家会给予认定,等级划分详细如下:
1、国际权威检索学术刊物:SCI、SSCI、EI、ISTP收录的国外期刊,国外期刊是指带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的国外期刊;
2、专业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南大核心期刊、统计源核心期刊等被核心期刊检索收录的刊物;
3、国家学术刊物: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的期刊;
4、一般刊物:省部级学术会议论文、论文集、《增刊》、科普类刊物;
5、技术报告(论文):个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某一领域的报告(论文),包括技术业务方案、规划计划、调研报告、技术规范标准、专业技术管理规章制度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期刊
普刊和核心加分当然不一样了 某高校学术论文加分(含调查报告,3000字以上) 在刊物或出版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加分标准如下: 等级类别 分值 学院(无刊号,无书号) 1 学校(无刊号,无书号) 2 一般刊物或出版物(有正式刊号,有书号) 4 核心期刊 12 说明: 1、一篇文章多人共同发表,第一作者按以上标准加分,第二作者按第一作者的50%加分,第三作者按第二作者的50%加分,以此类推; 2、在论文集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在上述标准加分基础上×0.8。 3、同一篇文章只能加一次分; 4、获奖文章在原加分基础上×1.2。
你好。请问你的专业、工作稿件内容及个人职称单位情况,这些是判断的依据。如果合适,并且社科类、文学类内容,最快2月就可以见刊。 如果不明白,可以追问,欢迎学术资讯网 络交流。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我的回答,能帮到你一点,请及时采纳,也是一份鼓励。
就一个。可以还有一个通讯作者。如果晋升,可以算第一作者的。
这个根据篇幅和出版时间而定, 一般a4纸,最贵的1500元/页,最便宜的不要钱还倒贴。 要求越早出版,越贵,每提前一期,每篇最少加500。
根据你发表的型别,期刊的种类还有字数来确定的。详情你可以去中国鸣网(:mingmw./)咨询一下那里的编辑,那样更准确。
这也要看你要发哪个杂志的吧,具体的你可以去原上草论文网问问
如果论文集没有公开发行(没有通过新闻出版局获得出版条形码,或者获得期刊出版增刊许可证编号)是可以在期刊上发表的,只是投稿的时候需向编辑部说明。 如果论文集由出版社正式出版,公开发行,再投期刊是属于一稿两投的,期刊编辑部如果发现是不会录用的。
两个资料库或者说标准不同。核心期刊(一般是指北大核心)见下面网址::pan.baidu./share/link?shareid=2439347641&uk=741243680
● 晋升中级职称(讲师,工程师): 需要本专业或相近专业论文三篇,公开发表,省级刊物 ● 晋升高阶职称(高讲,副教授,高工): 需要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术论文五篇,公开发表,三篇国家级刊物,两篇省级刊物 如果名额有限,需要核心刊物发表几篇。 发表找wo
不可以,论文发表前要经过查重,一篇论文不能发表在两个期刊上,不会有不同的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