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青海大学尚玛发表学术论文

青海大学尚玛发表学术论文

发布时间:

青海大学尚玛发表学术论文

青海大学医学研究生报比率是指在青海大学医学院的研究生中,发表学术论文的比例。这个比率可以反映出研究生在学术上的能力和水平,也可以为学院的教学质量和科研实力提供参考。通常情况下,高质量的医学院校研究生报比率较高,因为这些学校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并提供充足的科研资源和指导。而低质量的医学院校研究生报比率较低,可能与教学质量、师资力量等因素有关。因此,青海大学医学研究生报比率的高低与学校的教学质量、研究实力等密切相关。学生们应该注重学习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和科研项目,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竞争力。

青海大学医学研究生报比率是指报考该校医学研究生的人数与实际录取人数的比率。该比率可以分为不同的段落进行详细解答。首先,较高的报比率可能表明该校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声誉良好,吸引了大量的优秀学生前来报考。这也意味着竞争激烈,录取难度较大,录取比例较低。其次,较低的报比率可能表明该校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吸引力较弱,可能由于教学质量不佳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学生不愿意前来报考。这种情况下,录取比例可能相对较高,但录取的学生质量可能不如其他高报比率的学校。最后,报比率还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医疗行业的需求、学校的投入等。因此,在考虑报考医学研究生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而不是仅仅看重报比率这一指标。

青海大学医学研究生报比率是指青海大学医学研究生在完成学业后投稿发表学术论文的比例。这一比率可以分为多个段落来解释。首先,这个比率可以从学生的角度来解释。医学研究生在完成学业后,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才能获得学位。因此,医学研究生的报比率可以反映他们在学术方面的表现和能力。其次,这个比率也可以从导师的角度来解释。医学研究生的导师在培养学生时,需要帮助学生完成学术论文的撰写和发表。因此,医学研究生的报比率也可以反映导师的教学水平和指导能力。最后,这个比率还可以从学校的角度来解释。青海大学在医学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学术声誉在国内处于较高的水平。医学研究生的报比率也可以反映学校在医学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和学术水平。

专业教师学术论文篇二 大学英语教师如何实现教师自主 摘 要: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激烈社会中生存的一项重要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其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影响着他们的成绩,对于他们日后的发展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效用,而大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起着核心作用,本文主要分析大学英语教师如何实现教师自主。 关键词:自主学习 教师 自主 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672-3791(2014)01(a)-0143-01 现代外语教学模式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也是高校英语改革的 热点 问题,大学阶段,学生如果想要获得到更多的英语知识与能力,必须要加强自主学习,这种自学能力与教师的指导有着密切关联,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自主学习指导,方可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有关研究结果也显示,英语属于一种典型的互动性学习,从某种层面而言,学生要想得到全面的发展,必须要依托教师的发展。现代化的社会提倡自主学习,也提倡终身化的学习,而终身化学习的基础就是自主学习,对于大学生来说,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日后的成长是十分有效的,很多高校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采取各种途径开展自主学习,成效显著。 在教师自主学习方面,国外专业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就目前来看,国外专家对于教师自主学习能力有两种观点,部分学者认为,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质上就是教师的职业行为能力,其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取决于教师自身工作的责任感,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深入的 总结 与反思,教师才能够深刻的认识到学生的发展需求,只有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引导,才能够帮助学生将自主空间充分的利用起来。当然,还有部分学者对于此持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教师自主学习的内容应该涵盖更多的内容,不仅包括自己日常教学中的内容,也包括专业发展能力,教师需要意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发展需求,采取有效的指导措施,才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实现自主呢? 1 教师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 要想从根本上优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教师需要建立起自主学习意识,并从英语教学内容、英语教学环境、英语教学目标、学生个性化发展多个层面之中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此为出发点,正确的认识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的前提因素。此外,教师要应该具备独立发展的能力,需要清楚的认识到采用什么样的 教学方法 能够优化教学效果,而这种能力就是需要依靠自主学习来获得。 2 教师要正确的看待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教师想要实现自主,就需要正确的看待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自己的角色进行正确的定位,为此,教师在教学与生活之中都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与学生成为平等的朋友,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传统模式之下,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为学生传播知识, 因此,教师乐于充当指导者和控制者。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变化的重要阶段,他们的心智不够成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也存在着注意力不集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而英语知识与其他的知识相比而言,本身较为枯燥,抽象,如果教师采用机械式的教学手段,不仅难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导致学生出现一种逆反心理。要想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就必须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尊重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为此,教师就需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从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为他们提供自主学习的模板,鼓励他们进行积极的探索。此外,创设出相关的学习情境,给与学生硬件与软件上的支持,鼓励学生主动的参加各种英语课余活动,鼓励他们与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 当然,在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分析学生喜闻乐见的东西,总结学生的 爱好 ,根据学生的爱好来调整教学模式,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深入的了解学生,也能够改进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 3 重视自我规划 教师的自我规划就是根据专业化发展需求,对个体提出新的要求,对学校发展进行整体考虑,考虑两种因素对自己未来阶段发展计划的一种总结,教师的自我规划对于教师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规划是个人化的和有针对性的。自我规划的内涵较多,教师可以通过外出培训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也可以通过学历进修来为自己镀金,也能够在报纸杂志中发表文章来评的职称。在教师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之后,现阶段的环境已经难以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此时就需要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以便明确发展时机,对自己未来几年的发展进行合理的规划。 4 进行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教学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反思性教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弊端,分析这些弊端出现的原因,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可以说,反思性教学对于改进教学模式有着无可取代的效用。关于反思,Asterman认为包括四个内涵:第一就是确定好自己的关注点,也就是自身教学的问题和不足;第二就是观察与分析阶段;第三是概括阶段;第四是验证阶段。反思是自主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进行科学的反思,教师才能够转化为学者型教师,才能够优化教学成效,促进自己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5 加强自我学习与培训 要帮助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学校方面应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培训工作,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与责任意识,培训的内容应该包括英语水平、专业教育知识、心理学知识等等,此外,教师还必须要具备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力,并自觉的将其应用到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努力寻找机会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比如:要注重学术交流,教师应该主动与校内外、国内外的同行进行交流、沟通与合作,随时准备接受新的教育观念,更新专业技能。 现代社会要求的人才应该是有自主学习与独立创新能力的创新性人才,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应该设置好和谐的教学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出他们的学习潜力,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的综合发展奠定好坚实的基础。教师则应该以身作则,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徐锦芬.大学外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212-213 [2] 于杰.外语课堂互动中的支架作用[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21(5):129-130. [3] 黄海泉,钱莉娜.试论实现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中教师自主的策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0):87-88. 看了“专业教师学术论文”的人还看: 1. 教师专业素质学术论文 2. 什么是教师学术论文 3. 小学教师学术论文 4. 关于小学教师的学术论文 5. 最新的小学教师学术论文

青海学术论文发表

青海大学医学研究生报比率是指报考该校医学研究生的人数与实际录取人数的比率。该比率可以分为不同的段落进行详细解答。首先,较高的报比率可能表明该校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声誉良好,吸引了大量的优秀学生前来报考。这也意味着竞争激烈,录取难度较大,录取比例较低。其次,较低的报比率可能表明该校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吸引力较弱,可能由于教学质量不佳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学生不愿意前来报考。这种情况下,录取比例可能相对较高,但录取的学生质量可能不如其他高报比率的学校。最后,报比率还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医疗行业的需求、学校的投入等。因此,在考虑报考医学研究生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而不是仅仅看重报比率这一指标。

青海民族大学不会歧视发文章的作者,根据青海民族大学的办学宗旨,我们致力于培养学习自由思考、终身自我持续发展的学生,尊重学术自由,欢迎各种思想观点。青海民族大学发文章的作者应当公平竞争,以客观、真实、丰富的观点和创新的思想去发文,才能获得更高评价。此外,青海民族大学还有严格的学术评审制度,所发表的文章都要经过学术专家认真审查,确保文章质量,确保学术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因此,青海民族大学不会对发文章的作者进行歧视。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是集青海省五大农作物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的综合农业科研所,也是全省最大的农业专业技术研究所,建所历史已达50余年。主要开展农作物遗传资源、农作物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设有小麦研究室、马铃薯研究室、青稞研究室、蚕豆研究室、豌豆研究室、品种资源研究室、旱作农业研究室、成果转化研究室、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西宁)分中心等9个专业研究室(中心);青海省马铃薯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青海省青稞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青海省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现有在职人员45人,其中:高级职称的科技人员19人(其中正高职称的6人、副高职称的13人)、中级职称14人、初级职称的9人、其他人员3人。有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15人、大学本科17人、其他1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2人,青海省级优秀专家1人,青海省级优秀专业人才1人。2004—2009年间作物所曾先后5次荣获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先进集体称号,5次荣获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先进党支部称号,4次荣获青海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8年荣获青海省创建学习型组织“标兵班组”称号;2009年获青海省政府颁发的“青海省模范集体”称号。2006年在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研究、开发能力”综合评估中,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居青海省35个研究所首位。多年累计取得国家和省级科研成果175项,有33项成果获得各级奖励。其中获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青海省科技进步奖25项,其它奖励5项。其中“十五”以来我所培育农作物新品种29个,获奖成果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青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农业部丰收计划奖三等奖1项。 “十五”以来累计获得国家和省级科研成果40项,有12项成果获得各级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青海省科技进步奖9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四等奖2项),其它奖励3项,这些科研成果尤其是一些优秀科研成果如小麦品种 “青春38”、“青春39”、“青春40”;蚕豆品种“青海9号”、“青海10号”、“青海11号”、“青海12号”、“青海13号”;豌豆品种“草原12号”、“草原24”、“草原25号”等系列新品种;马铃薯品种“青薯168”、“青薯2号”、“青薯6号”等系列新品种;青稞品种“昆仑164”、“昆仑12号”、“昆仑13号”等,这些成果的取得和推广应用,在我省农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发挥了直接的推动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4——2008年间,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农业科技事业取得丰硕成果,重大农业技术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步伐加快,农业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取得积极进展。2004年青薯2号马铃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历史上第一个自主知识产权所获得的国家级奖项;同年草原276豌豆新品种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青海10号蚕豆新品种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青海11号蚕豆新品种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2010年获得各类省部级科研成果20项。作物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超过60%。农业科技进步的丰硕成果,有力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有力推动了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95年,是青海省从事马铃薯、球茎花卉及野生植物资源研究与开发的主要科研单位之一,下设植物病毒检测中心、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马铃薯高山实验站、抗旱生理研究室、植物脱毒技术研究室、科管科及开发科。生物所主要从事马铃薯育种、植物茎尖脱毒、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脱毒植株苗、植物病毒检测、植物蛋白质分析等研究工作。现有各种大、中型实验设备40多台(套),价值人民币1200多万元。主要有大型超净工作台、大型高压消毒锅、超低温冰箱、冷冻高速离心机、荧光显微镜、全自动紫外分光光度计、96孔自动洗涤机、ELISA读数仪及面积1300平方米的全自动温室等。现有职工16人,其中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8人,助理研究员5人。研究所主要从事马铃薯育种、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病毒检测、盐湖微生物研究等工作,实施完成省、部、国家级农业研发项目27项,获得省科技成果4项,其中科技成果“马铃薯脱毒与繁育技术研究”荣获2007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引进和培育马铃薯新品种3个,其中抗旱、优质、高产新品种青薯9号申请国家品种权保护并通过国家级品种审定。申请国家专利1项。1992年“马铃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的研究”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实施欧盟援助“青海马铃薯发展项目”,从国外引进先进仪器设备60多台套,组建了“青海省马铃薯脱毒中心实验室”;2003年完成了农业部种子工程项目“青海省马铃薯脱毒中心建设”,现已达到年繁殖脱毒试管苗达120万株,年生产微型薯250万粒的能力;建立有县级原原种繁殖基地300亩;高山原种繁殖基地2000亩,可年生产优质脱毒马铃薯种薯约4000吨。另外,经过多年的努力,在2007年选育出抗旱优质马铃薯新品种青薯9号,该品种的推广,将大大改善我省马铃薯的品种结构,进一步提高我省马铃薯的产量及品质,从而促进西部地区马铃薯产业向高产、优质、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现正实施的项目有农业部跨越计划“抗旱优质马铃薯新品种青薯9号试验与示范”、农业部行业专项子专题“马铃薯旱作节水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星火计划项目“青藏高原脱毒马铃薯种薯标准化服务和技术开发”、省科技厅“马铃薯茎尖超低温保存技术研究”及“大蒜脱毒技术研究及应用”等项目,另外研究所所长为农业部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2008-2011年度到位科研经费1200多万元,为研究所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研究所通过项目的顺利实施,为青海省的马铃薯脱毒种薯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青海省的马铃薯生产水平更上了一个台阶,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使青海省在马铃薯品种选育、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鉴定、脱毒苗快繁、原原种生产、种薯基地建设和新品种推广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技术成果,使青海省在马铃薯种质资源研究及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同时,为了进一步研究开发青藏高原特有的植物资源,研究所在紧紧抓住脱毒马铃薯这个优势产业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的研究开发领域,开始着力研究高原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生物技术研究所机构设置 所设科室 科室工作内容 负责人 植物病毒检测中心 病毒检测与质量认证 周 云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基因工程技术研究 杨永智 马铃薯高山实验室 原种繁殖、资源鉴定 叶广继 抗旱生理研究室 植物抗旱机理研究 王 舰 植物脱毒技术研究室 脱毒技术研究及利用 蒋福祯 科管科 科研项目组织与管理 周 云 开发科 品种示范推广、种薯销售 贾 豪 科研团队:团队人员共19人,其中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7人、博士学历2人、硕士学历6人,博士生导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带头人:杜德志,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油菜改良青海省春油菜分中心主任、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油菜学组副组长,《中国农业科学》和《西北农业学报》编委;主要从事春油菜品质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先后主持培育出了高产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7个(青杂1~7号),这些高产优质的油菜杂交种累计推广面积约1900万亩,种植区累计增收约18亿元,并从根本上改善了种植区农民食用油的品质,其中青杂1号和青杂2号先后获得了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荣获首届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研发条件:拥有品质分析、小孢子培养、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共4个专业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超过了300m,有科研试验地30亩、活动网室10亩、温室384m、晒场1000m、种子仓库495m、挂藏室400m,拥有国内最大的杂交油菜制种基地,年制种面积近1万亩。研究成果:建立了成熟的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并广泛应用于育种亲本的快速创建和遗传群体构建;建立了SSR、AFLP和SRAP三种分子标记技术体系,应用这些技术开展了油菜育种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品种指纹图谱构建、杂交种纯度快速鉴定,优良性状的分子标记开发或基因定位等研究;利用白菜型油菜与甘蓝进行杂交人工合成了一批甘蓝型油菜资源,利用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选育出了一批新型特早熟甘蓝型油菜资源,拓宽了甘蓝型春油菜的遗传基础;先后培育出了高产优质甘蓝型油菜杂交种7个,其中青杂2号是春油菜区主栽品种,年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早熟品种青杂3号比青油241增产40%左右,基本替代了白菜型油菜青油241,是青海、甘肃两省海拔2750-2900米的油菜主栽品种;青杂5号连续两年(2008-2009)被农业部定为全国油菜主导品种之一,年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青杂6号2008年通过国家审定,比对照青杂2号增产10%左右,适合在整个春油菜区种植;早熟品种青杂7号2009年通过省级审定,比对照青杂3号增产7%左右,适合在青海省海拔2750 -2950米的油菜产区种植。对外交流与人才培养: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等著名油菜研究单位在科研、品种选育与推广、研究生培养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29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论文15篇;已培养了硕士研究生30余人,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25余人、硕士研究生34余人。 一、基本情况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园艺所是青海省园艺科研的核心单位,主要开展蔬菜种质创建、新品种选育、设施高效栽培技术、蔬菜安全生产,以及蔬菜遗传多样性和生理生化研究,是青海省蔬菜遗传与生理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宗蔬菜技术体系西宁综合试验站、青海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青海省园艺品种中间试验站的依托单位。下设育种研究室、栽培与生理生化研究室、菊芋研究开发中心、种质资源研究室等专业科室。现有在编职工18名,专业技术人员15名,其中,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8人。硕士学历8人。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人。现有试验基地120亩,日光节能温室22栋,塑料大棚5座,晒场800 m,办公室200 m;实验室450m,并配备有相关的仪器设备。二、工作情况简介园艺研究所立足青海高原的气候和资源特点,在蔬菜品种选育、保护地设施建设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以及蔬菜安全生产及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和培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0年以来,园艺所共承担国家、省部及其它各类科研课题65项,取得省级科研成果37项,发表论文108篇,选育蔬菜新品种7个,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人才储备,我所各项蔬菜科研工作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成为我省蔬菜科研的先头军,引领全省的蔬菜科研不断进步,为青海省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三、现有技术基础1、种质资源及品种选育已经建成青海省蔬菜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22个科,35个种类,共3500余份蔬菜资源,其中包括辣椒资源600余份,西葫芦500余份,菊芋300余份,葱60余份,甘蓝40余份。应用系统选育、有性杂交、辐射诱变等技术开展蔬菜新品种选育工作,审定青线椒1号、2号线辣椒品种,青芋1号、2号、3号菊芋品种,大通鸡腿葱品种,青甘1号甘蓝品种等蔬菜新品种7个。正在向西葫芦、菜豆、大白菜等蔬菜育种拓展。相关分子育种工作也已起步。2、蔬菜高效栽培技术针对青海省冬季低温而持续时间长、气候冷凉、环境洁净等特点,开展蔬菜高效栽培技术和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开展有机生态型蔬菜无土栽培技术研究,优化筛选主栽蔬菜的基质配方,制定相关技术标准;针对青海省辣椒、黄瓜、番茄等设施蔬菜以及线辣椒、大蒜等特色露地蔬菜,开展蔬菜标准化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形成安全高效的蔬菜生产技术;引进黄瓜、番茄、辣椒等蔬菜新品种50余个,开展蔬菜新品种丰产性、适应性等方面的筛选试验与示范,为青海省的蔬菜品种更新换代提供技术依据。3、菊芋技术研发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是国内首家系统开展菊芋研究的单位,主要开展菊芋种质资源收集、新品种选育、生长发育规律、栽培技术、栽培生理等方面的研究。截至目前,已收集、引进和创建菊芋种质资源400余份,创立了国内最大的菊芋种质资源库;选育青芋1号、2号、3号、4号菊芋新品种4个,其中青芋2号菊芋已经成为我国菊芋的主栽品种,并建立起国家级菊芋标准化示范区;取得研究成果12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编制菊芋地方标准8项,发表学术论文32篇。开展的菊芋新品种选育、配套栽培技术、菊芋抗旱生理、果聚糖代谢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正在开展菊芋植物DUS测试技术研究,初步筛选出了可用的菊芋DUS测试性状和标准样本,同时建立了稳定可靠的菊芋ISSR-PCR反应体系,为菊芋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奠定了基础。四、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依靠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西宁综合试验站以及青海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已经建成蔬菜产业技术转移中心1个,下设育种、植保、土肥、栽培、设施设备等5个功能室;另外在乐都、平安、互助、湟中和大通县建立了产业技术推广中心。已形成具有省级专家与骨干技术人员16名、县级专家与基层技术人员100名,连接示范户20000户的高效示范推广体系;建立起以新品种选育、新品种引进筛选、栽培技术研究、新型设施设备展示示范、新技术引进熟化为主要功能的京青合作蔬菜试验示范基地,引进示范各类蔬菜新品种,接待省内外专家参观指导,培训农民和各类科技人员;同时,在黄河谷地地区的贵德县建立以蔬菜良种繁育技术试验为主要功能的基地50亩,主要开展辣椒、甘蓝、西葫芦、菠菜、萝卜等蔬菜种子的繁育与制种技术研究;在海西州德令哈市开始着手建立非耕地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五、学科建设本学科为青海大学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科三个重点专业方向之一,2010年获批建立“青海大学高原蔬菜遗传与生理科研创新团队”,2011年获批建立“青海大学园艺作物遗传育种与栽培生理教学科研团队”。同时,园艺所承担着青海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及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任务,截至2012年5月,已经培养遗传育种硕士研究生4名,在读硕士研究生9名(包括作物栽培硕士生2名)。实验室还为青海大学农学系、生科系本科生提供毕业论文研究实习条件,每年协助培养本科生3-4名。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创建于1955年,是专业从事农作物有害生物研究与防治的社会公益性省级科学研究机构。现有在职工18人,其中科研人员17人,财务人员1人。在科研人员中,有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5人、高级实验师1人、助理研究员6人、研究实习员2人。全所设植物病害研究室、农业昆虫研究室、杂草科学研究室、作物抗性鉴定中心、生物防治研究室和农药研究室6个研究室(中心)和管理科共7个部门。1990年以来我所共承担国家 、省(部)级攻关课题,国际合作项目及其它来源研究课题36余项,课题登记成果20余项,其中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1项、国内领先水平2项、国内先进水平6项。《青海省地方标准》登记成果19项。获奖成果1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农业部二等奖一项、省部级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四等奖1项。其它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厅、局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360余篇,其中在国际刊物上发表20余篇,获省级优秀学术论文奖17篇。编写著作一部。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植保所还是农药部农药检定所指定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试验认证单位。 一.基本情况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是全省土壤资源、土地利用、肥料研究、测试分析、耕作制度、土壤微生物和食用菌以及农化科技服务的专业研究机构。建所五十多年来,共承担各类研究、开发项目百余项,其中获奖成果2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主要成果有青海土壤图勘察绘制,柴达木盆地盐碱地改良,荒漠灌区快速经济培肥技术及其理论研究,灌区退耕撂荒地复苏利用技术研究,化肥经济施用技术研究,配方施肥技术研究和成果开发示范推广,温暖灌区轮作与复种制度研究以及土壤薄层整段标本制作等科研成果。农作物专用复混肥研究与开发、土壤微生物利用研究、中-加项目土壤养分资源及平衡施肥技术研究和食用菌种引选及栽培技术研究这些成果已成为农业增产增效主要措施,也为青海省农业发展、科研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经过五十多年发展,已基本形成科研队伍素质较高,设备条件比较先进,学科较齐全的专业研究单位。现全所在职人员28人,其中高级7人,中级12人,初级7人。具有专业研究室6个,即土壤资源环境、肥料施用、农业微生物、农产品加工、分析测试和食用菌研发。全所现有实验室8个,仪器设备89台(件),可承担土壤、肥料、植物等的物理、化学、生理生化以及水质、有害物质的分析,同时还开展了土壤微生物利用研究、抗生菌剂筛选、菌肥研制、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肥料使用技术和耕作制度等方面的研究。二.“十五”以来科研工作及成果经全所人员积极努力,多渠道争取科研,主要项目有“中国—加拿大合作项目土壤养分资源管理及平衡施肥技术研究”,“全国肥料长期定位检测”,“全国叶面肥效协作网”,青海省科技厅“湟水流域农田主要土壤类型微生物调查”,“海南洲共和盆地塔拉滩生态治理工程前期调研”,“龙羊峡库区移民区农田盐碱危害及治理”,“新型肥料磁化肥肥效测定”,“三江源生态工程治理”。引进国外技术合作项目“氮素循环损失及对环境影响的研究”。为了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全所重视科技开发,主要项目有农作物高效复混专用肥示范推广,全元有机生物肥研制生产和生物菌肥、叶面肥推广。农业微生物利用研究与开发,在生物菌剂防治土传病害、根瘤菌应用、微生物肥料研制和食用菌高效栽培等方面取得较快进展和效益。通过与国内外协作,拓宽了工作领域,科研项目的实施范围扩大,研究工作逐步深入,科技开发突出了本专业优势,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取得的成果有参与中国农科院土肥所项目“农田土壤钾素状况及钾肥效应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高效食用菌双孢菇引种示范”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三等奖,承担省科学基金项目“高原富钾地区钾素效应研究”、“农作物高效缓释专用肥研究”通过省级成果鉴定,引进强效叶面肥“施丰乐”进行室内、田间多点试验示范,测定增产效果,通过省级评审,申报省主管部门进行产品登记。承担“香日德—巴隆地区农业开发项目前期调研和现场勘察工作”,提供土壤、水质分析结果4000余样次,完成了种植业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国—加拿大钾肥合作项目”已工作14年,研究内容扩充,资助额度增加。科研成果转化和科技开发工作,以研制和生产农作物高效复混专用肥为主,与化肥企业合作,通过测土分析,设计施肥方案,组织企业生产提供产品为用户服务,专用肥料具有较强针对性,增产显著,基层反映较好。引进示范推广叶面肥施丰乐、高乐、根施微肥、富万钾等均有明显促进作用,可大量提供生产使用。 青海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是具高原特色的林业专业研究所。青海省林业科学研究所积极进行内部机构改革,调整专业学科结构以适应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形成了集科研、生产、经营为一体的运行机制,成为高原林业科研与生产建设不可缺少的科技力量。青海省林业科学研究所立足于青海高原生态治理和经济建设需要,以开展林木育种、森林培育、生态环境保护、森林经营、荒漠化治理、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城市绿化为主要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为青海地区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共取得研究成果56项,其中获各类科技奖33项,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青海省木本植物志》、《青海次生林经营》、《西宁小蛾类图鉴》等专著10余部。所内设有林木育种、森林培育、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荒漠化治理、城市林业五个研究室和林业公司。现有职工23人,其中科技工作人员20人,其中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5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3人,技术人员多具有本科以上学历。青海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各研究室简介一、林木育种研究室主要研究方向为林木育种、引种、树种驯化。分类选育三江源地区、柴达木地区、东部旱区以及城市绿化的造林树种,进一步加强抗逆性灌木和观赏树木的引种驯化及规模繁育工作,积极寻求生态、观赏和经济多用途树种,开拓林木利用方向,为高原林业生态和林业经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二、森林培育研究室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寒区森林培育、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生态工程技术。以高寒区森林培育为重点,开展高原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脆弱生态区的植被恢复相关技术的研究。研究分析高原森林生态环境演替的规律和机制,高原森林生态环境的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高原森林资源的培育和促进森林生态功能发挥的主要措施,为高原森林资源的培育和森林生态功能的发挥提供技术和理论依据。三、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室主要研究方向为森林保护、森林经营、高原特色植物资源开发。以经济林、食用菌、中藏药及野生植物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相关应用基础研究和保护性的开发技术研究。同时以保护森林资源,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平衡,治理本区域重大森林病虫危害及抵御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巩固绿化造林成果为总体目标,开展相关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四、荒漠化治理研究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荒漠化治理、防护林体系建设、沙区资源保护与开发。重点研究高寒区土地荒漠化机理与发展趋势,荒漠化防治、高寒湿地保护及重建、高寒沙区植物多样性保护及沙区新型产业技术开发。五、城市林业研究室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原城市林业体系、园林绿化树种资源开发与利用、园林绿化新技术以及绿化工程咨询、设计与施工 青藏高原野生植物资源研究所,成立于2001年9月,是从事青藏高原野生植物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的专业研究所。现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研究人员7人,中级4人,其他人员2名,其中硕士学历5人。专业涉及植物学、微生物、林学、园艺等,研究所下设“植物资源利用研究室”和“食用菌研究室”2个研究室,建有“天然产物实验室”和“微生物实验室”2个实验室。研究所“十一五”期间承担多项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海省科技厅、青海省发改委等部门下达的科研项目。现已在荒漠资源植物种质资源选择利用、野生植物化学成分研究与开发利用、野生灌木引种驯化、高原城镇园林绿化树种的引选与栽培、高原特色野生食用菌驯化、珍稀食用菌引种栽培及食用菌规模化生产等领域开展了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作为一个公立本科高校,青海民族大学拥有自主发表文章的权利,且其文章应该按照学术规范和道德要求进行撰写和发表。一篇文章的质量和价值应该根据其学术水平和研究内容进行评价,而不应该根据作者的身份或所在学校来判断其价值和品质。因此,青海民族大学的文章不应该受到歧视,而应该根据学术标准进行评价。当然,在学术领域中,还是存在一些学术偏见和地域偏见的现象,但这些现象不应该成为评价学校和文章的标准,而应该尽力去消除。

青海大学发表论文

地方比较偏远

青海大学医学研究生报比率并没有公开的数据可查。研究生报考比率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学校实力、专业特色、师资力量、就业前景等。一般来说,医学研究生是较为热门的专业方向之一,所以报考比率会相对较高。同时,青海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在医学领域也有一定的专业优势,可能会吸引更多的研究生报考。但是具体的报考比率需要了解当年的具体情况,无法给予准确的数字。

青海大学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以工、农、医、管四大学科为主,其他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和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对口支援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入选国家百所创新示范校,也是国家重点建设的中西部14所高校之一。学校占地3000余亩,建筑面积65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3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近5亿元、医疗设备近7亿元;图书馆藏书160余万册。设有医学院、附属医院、农牧学院、化工学院、财经学院、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科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5个院、26个系(部)和14个专业研究所;拥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重点学科16个;设有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47个,本科专业71个;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卓越计划项目9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项;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农业部实验室(中心)4个。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校生近27000余人。其中,全日制硕博研究生1400余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20000余人。有教职工4615人,其中医护和专职科研人员2565名、专任教师1355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300余人,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位人员占82%。有两院院士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人、国家“外专千人计划”专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国家级人才1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9人,获国家创新争先奖、“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中国侨界(创新人才)贡献奖”近10余人,全国及省级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教学名师30余人,省级优秀专家、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近60余人,青海省“135”高层次人才、省级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160余人。1个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6个研究团队入选青海省“人才小高地”。近年来,学校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762项,获得资助经费5.7亿元。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343项。完成各类科研项目855项,获得成果626项,其中国际领先11项、国际先进47项、培育新品种35种。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2人次、青海省科技进步奖45项、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奖13项。在国内外各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650余篇,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Nature》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近年来,学校坚持走开放办学之路,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在清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大力支持下,学科专业、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签署了交流合作协议,加入了青海—犹他科技创新联盟,启动了新一轮清华大学—奥克兰大学—青海大学三兄弟模式合作项目,构建国际合作大平台,推进了与国外著名高校长期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学校学科和专业设置与青海省着力发展的以新能源、新材料、特色生物资源开发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盐湖化工、装备制造、金属冶金等传统产业等联系紧密,并且在三江源生态环境与草地畜牧业、青藏高原冷凉作物遗传育种、盐湖化工、高原医学、青藏高原可再生能源与特色材料、藏医药学继承与创新研究、青藏高原资源型产业与企业管理学等方面形成了独有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人才,为青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青海大学医学研究生报比率是指报考该校医学研究生的人数与实际录取人数的比率。该比率可以分为不同的段落进行详细解答。首先,较高的报比率可能表明该校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声誉良好,吸引了大量的优秀学生前来报考。这也意味着竞争激烈,录取难度较大,录取比例较低。其次,较低的报比率可能表明该校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吸引力较弱,可能由于教学质量不佳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学生不愿意前来报考。这种情况下,录取比例可能相对较高,但录取的学生质量可能不如其他高报比率的学校。最后,报比率还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医疗行业的需求、学校的投入等。因此,在考虑报考医学研究生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而不是仅仅看重报比率这一指标。

曲江尚玛发表的论文

曲江尚玛是个人的名字。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曲江尚玛,男,藏族,1968年5月生,中共党员,在职硕士研究生学历。主要从事高校教育教学研究、高校教材、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等级考试、图书馆管理和教育国际交流工作。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唐僧志安《绝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唐·杜甫《登楼》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唐王驾《春晴》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杜牧

《春夜喜雨》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

《水槛遣心》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绝句二首》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曲江对雨》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林花著雨燕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丽春》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百草竞春华,丽春应最胜。少须好颜色,多漫枝条剩。

纷纷桃李枝,处处总能移。如何贵此重,却怕有人知。

《春远》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

一、江畔独步寻花·其一

【作者】杜甫 【朝代】唐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译文

我被江边上的春花弄得烦恼不堪,无处讲述这种心倩只好到处乱走。

来到南邻想寻找酷爱饮酒的伙伴,不料他床已空十天前便外出饮酒。

二、江畔独步寻花·其二

【作者】杜甫 【朝代】唐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译文

繁花乱蕊像锦绣一样裹住江边,脚步歪斜走入其间心里着实怕春天。

不过眼下诗和酒还能听我驱遣,不必为我这白头人有什么心理负担。

其他描写春天的诗句

1、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朱熹

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杜甫

3、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贺知章

5、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王安石

6、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韩愈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杜甫《春夜喜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杜甫《春夜喜雨》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 杜甫《绝句二首》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杜甫《春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杜甫《春望》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杜甫《春夜喜雨》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杜甫《春望》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杜甫《春夜喜雨》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 杜甫《小至》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杜甫《蜀相》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 杜甫《客至》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 杜甫《曲江二首》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 杜甫《春日忆李白》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 杜甫《赠卫八处士》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 杜甫《春日忆李白》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 杜甫《绝句二首》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 杜甫《春日忆李白》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 杜甫《春日忆李白》

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 —— 杜甫《春远 》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 杜甫《曲江二首》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二》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 杜甫《春宿左省》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 杜甫《春宿左省》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 杜甫《春宿左省》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 杜甫《春宿左省》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 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 杜甫《咏春笋》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 杜甫《曲江对雨》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 杜甫《燕子来舟中作》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 杜甫《咏春笋》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 —— 杜甫《春远 》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 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 杜甫《春远 》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 杜甫《绝句二首·其二》

关于春色的古诗:

1、《咏柳》——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2、《绝句》——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3、《滁州西涧》——韦应物(唐)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4、《竹枝词》——刘禹锡(唐)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5、《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

渭城朝雨悒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6、《江畔独步寻花》——杜甫(唐)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7、《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唐)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唐.王维.《相思》)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唐.杜甫.《春望》)

6、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

7、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8、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杜甫.《春夜喜雨》)

《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相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思》【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春词》【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玉楼春》【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宋】欧阳修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玉楼春》【宋】辛弃疾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绝句》【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唐·李白《春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南唐僧志安《绝句》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船撑出绿荫来——宋· 徐俯《春游湖》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唐王驾《春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杜甫《春望》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唐·王维《相思》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 晓 孟浩然 春 眠 不 觉 晓, 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

村 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绝句 杜甫 迟 日 江 山 丽, 春 风 花 草 香。 泥 融 飞 燕 子, 沙 暖 睡 鸳 鸯。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堵海燕史静安丽芝

(中国地质图书馆)

冯景兰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教育家,是我国近代地质工作的先驱。冯景兰在两广地区、黄河及黑龙江流域的新构造运动、地貌、成矿控制、成矿规律及地质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际工作,对许多方面发表了独到的、深邃的见解,不仅在当时具有奠基和开创意义,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冯景兰生平

冯景兰生于1898年,河南省唐河县人,青年时期留学美国,1923年学成归国。他长期从事地质科学和地质教育事业,辛勤地工作了50多年,是我国近代地质和地质教育事业的先驱之一。冯景兰在我国近代矿床学,尤其是在金、铜等矿床地质学方面,做了不少奠基性的工作,受到学术界的赞誉和推崇。

1918年冯景兰公费赴美留学,入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学习,1921年毕业,获矿业地质工程师学位。同年,冯景兰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矿床学、岩石学和地文学,1923年获硕士学位,是年回国,走上了献身于祖国地质教育事业和矿产地质勘查事业的漫长道路。

1923~1927年,冯景兰任河南中州大学讲师、教授和矿物地质系主任。他结合教学工作,研究了开封附近黄河沿岸的沙丘。这是冯景兰与黄河治理和开发结下不解之缘的开端。1927年冯景兰到河北昌平黑山寨分水岭调查金矿地质。这是我国最早进行的现代金矿床地质工作之一。

1927~1929年,冯景兰任两广地质调查所(广州)技正。他先后与朱翙声、乐森 等共同工作,调查了广九铁路沿线地质(1927年)。他们还对粤北地质矿产(1927年年底)和粤汉线广州至韶关段(1929年)沿线地质矿产进行了综合考察工作。

1929~1933年,冯景兰任北洋大学教授,讲授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和普通地质学等课程,同时接受清华大学聘请,在清华大学兼职任课。这段时期,冯景兰调查过沈海铁路沿线地质矿产、河北宣龙铁矿、陕北地质等。冯景兰这时不仅致力于国内地质教育和地质调查实践,而且还关注着国际上地质学的动态,并且尽量将主要信息介绍到国内,以提高地质工作的水平。除介绍国外火山学研究的进展外,为促进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他还编著了《探矿》一书。该书于 193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后,不止一次再版,发行甚广。该书内容全面且简明扼要,介绍了当时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可以说该书是现在《找矿勘探地质学》的前身。同年,他还发表了“放射性与地热学说”一文。

1933年起,冯景兰受聘于清华大学,任教于地学系,讲授矿床学、矿物学及岩石学等课程。1933~1937年暑假期间冯先生调查了河北平泉、山西大同、山东招远以及泰山地区等处的地质、岩石和矿产。冯景兰是招远玲珑金矿地质研究的先行者之一。这时,冯景兰指导王植先生对山东泰山地质进行研究,这是国内最早的从事前寒武系课题的研究工作。

抗战时期,冯景兰随学校搬迁,又为抗战寻找矿产资源。1937年抗日战争伊始,清华大学南迁长沙再迁昆明。冯景兰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3~1945年兼任云南大学工学院院长及采矿系主任。这段时期,冯景兰既执掌教务又致力于川康滇等省的铜矿地质等工作,以支持抗战。

当时,野外工作颇多,如1938年秋云南省永胜地区铜矿、1939年西康荥经铜矿和四川省彭县铜矿、1940年西康东部和四川西部各铜矿、1942年云南东川各铜矿和云南路南等处的地质矿产调查。在上述工作基础上,1942年冯景兰完成了《川康滇铜矿纪要》一书。该书获当时教育部学术奖。在随后的《川康滇铜矿的表生富化问题》中,冯景兰论述了上述3省铜矿的表生富化现象及其形成的地质地理条件。此外,冯景兰还做过不少其他的矿产地质调查工作,包括1941年西康会理天宝山铅锌矿和滇缅公路西段保山、昌宁、顺宁、蒙化地质及矿产,1942年云南路南县地质矿产,1944年云南滇缅铁路沿线地质,1945年云南玉溪县地质矿产和云南呈贡县地质等,还撰文讨论川康滇铜矿业的将来、云南之造矿时期及矿产区域和云南地质矿产及矿业等。

冯景兰一向注意水资源状况及水系问题。1941年发表了“中国水系的不对称特点”,论述了淮河、渭河、海河、辽河、塔里木河、西江、扬子江各水系的不对称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946年发表“云南大理县之地文”,认为该地区有分水岭迁移及改流现象,可以利用地文特点,自甸头开渠,提出了开发水力和水利资源的卓越见解。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年过半百的冯景兰更加焕发了青春活力。他积极参加祖国的建设事业,先后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地质学院任教,还奉命奔走于祖国的河山之间,从事矿产勘测和水力资源的调查研究。

1951年6月,冯景兰被任命为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委员,参与对新中国地质工作的全面规划。1954年,冯景兰著文“黄河的特点和问题”。是年,冯景兰被聘为黄河规划委员会地质组组长。同年12月,冯景兰参加编写了“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调查报告”中的地质部分,文中特别指出:黄河上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必须大规模地、积极地推进。

1956年冯景兰参加了全国12年科学发展规划工作,同年被选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出席了全国和北京市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1957年,冯景兰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一级教授,还有许多社会兼职,这些名誉、地位并不是他刻意追求的,而是社会和地质界对他全部工作成果的肯定。

冯景兰从1923年学成回国至1976年辞世,献身祖国的地质事业53年,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包括两广地质、丹霞地形、川康滇铜矿、豫西矿产、铁(公)路路线地质、金矿地质等,还在黄河及黑龙江流域地质地貌、新构造运动及工程地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实际工作,编著矿床学教科书,在成矿理论(成矿封闭说、矿床共生、成矿控制及成矿规律等)方面也有重要的贡献。这些都是后人的楷模。

二、冯景兰关于丹霞地貌的论述

1.发现“丹霞地貌”这种独特的地貌,并在1928年著文中有详细精辟的论述

1927~1929年冯景兰任两广地质调查所(广州)技正,与同事实地调查两广地质和矿产,著有“广东曲江仁化始兴南雄地质矿产”(冯景兰、朱翙声)、“广东粤汉线沿线地质”(冯景兰、张会若)、“广西迁江合山罗城寺门煤田地质”(冯景兰、乐森 )、“广西东北部地质”(冯景兰)、“两广地质矿业概要”(冯景兰)、“两广的地质问题”(冯景兰)、“Some problems in the geology of Kwangtung and Kwangsi”(冯景兰)等。这是中国人自己首次在两广境内进行的现代地质调查工作。

1927年冬,冯景兰等在粤北地质调查中,对这一地区的地形、地层、构造及矿产进行了考察和研究,特别注意到该区第三纪红色砂砾岩系广泛分布,在仁化县的丹霞山发育最完全,因而命名为“丹霞层”。该层厚300~500m,产状平缓,经风化剥蚀后形成悬崖峭壁,到处奇峰林立,构成独特的地形,即“丹霞地形”。

冯景兰等当时对此进行了研究,在1928年发表的论文“广东曲江仁化始兴南雄地质矿产”(冯景兰、朱翙声)中对这种地形(貌)特征、分布、形成等均作了详细精辟的阐述,摘录如下:

“红色岩系砾石、砂岩、页岩及红土本系最易鉴别之特征,为血红之颜色,故以红色岩系名之,红色岩系在本区中,位于各种岩石之上部,覆盖一切岩石,分布广,仁化之南,曲江之北,鸡笼之西,大井之东,南雄平原之内,浈水河谷之旁,到处皆红岩系,总计面积,不下五千余方里。

红色岩系,虽以颜色为其特征,上下一致,无甚差别,而其构成物质之粗细,则大不同。略言之,可分上下两部:下部以砾岩及有交互层(cross bedding)之红砂岩为主,间有一尺或数寸之红页岩及红土为主,间有厚约数分以至数尺之砂岩层,或灰砂岩层。上下两部之厚度,因沉积与侵蚀之关系,各处不同。丹霞山附近,几全属红地系之下部,厚约三百余公尺。南雄西北,苍石杨历岩等处之红砾岩系,厚亦三百公尺,南雄城南下部红色岩系,比较最薄,不过数十公尺,红色岩系之下部,在南雄盆地中,发育最盛,其厚约三四百公尺,然因质太疏松,冲洗甚易,经过近代之冲洗,其遗留之厚薄亦殊为一致也。

以堪作代表之地域命名,则上部厚约三四百公尺之红土及红页岩,可名之曰南雄层,在南雄附近,最为发育下部厚约三百余公尺之红砾岩砂岩,可名之曰丹霞层,在仁化城南三十里之丹霞山发育最盛。丹霞层倾斜约在十度与十五度之间,与其下层均不整合构成丹霞层之物质,亦不一致,视其所从来之岩石而异,简言之,凡与皇冈岭系岩石接近之处,红砾岩中之砾石,多为石英,或硅质圆块,显见由皇冈岭系或梅岭系岩石,侵蚀而来,凡近石灰岩露头之处,红砾岩中之砾岩,间有石灰岩块,丹霞始兴等处,其例甚多。与花岗岩接触处,常见有花岗岩及已经变为长石砂岩之砾块。各种砾块,常由红色黏土结合一处,故骤望之,全体皆红。砂岩粒多硅质,粗细不一,常杂以红色黏土,与花岗岩相接触之砂岩,常杂有高岭化之长石晶粒,显见由花岗岩直接风化而来,杂入他种物质甚少。砂岩之交互层理,有时纹理细致,宛如红绡锦岩(丹霞山下,距丹霞山寺约二里许)之名,即由此而得。锦岩佛穴中,有坚固之红泥砂岩,突起成龟裂状之花纹,镶于交互层砂岩之边缘,宛如锦幕下之花边,似为晒隙(sun cracks)中充填物质之遗迹,然而当地人民已认为天造地设,神奇无伦矣。

红色岩系上部之南雄层,以血红色之黏土(据分析结果,含铁约百分之三)及页岩为主,间以薄层之砂岩,或含钙砂岩、砾岩甚罕见,全部岩层,倾斜平缓,约在十度与十五度之间,与其下之丹霞层相整合,侵蚀而后,每成显著之小阶级地,在南雄平原中更为显著。地面红土风化破碎,成为疏松小粒,大如小米,经雨亦松散如沙,不甚黏结状颇特别。且红土之内,每见薄如纸片之钙质小脉横黏土层理,特出于疏松之红土中,似由浸下之石灰质溶液充填于红土裂缝中而成。

本红色岩系之位置,及其与下部岩石之关系言之时代最新似无可疑谓为第三纪产物,亦尚可信南雄层比丹霞层属于第三纪之前其南雄层当于第三纪之后期,丹霞层与南雄层似皆在湿热之气候下风化沉积而成,故氧化剧烈呈深红色似皆在浅水中沉积而成,故有晒隙及交互层之诸种构造。其构成之物质似皆来自近旁未经长途之迁移,故分别作用,Sorting action不甚显著,常与邻近之物质相类。丹霞层可代表第三纪初期山脉初隆起时之侵蚀与沉积,故物质较粗。南雄层可代表第三纪(古、新近纪)后期地面渐趋平夷侵蚀与沉积,故物质较细。两者似皆属于盆地或河谷中之陆沉积(continental deposits),故化石俱甚少,红色岩系层次颇繁,当时沉积情形之繁杂,盖可想见。

红色岩系,在广东一省,分布甚广,广州市近郊之红色黏土,似与本地区之南雄层相当。广九路石下村石下山之红砾岩砂岩,珠江口虎门山之红砾岩砂岩,似与本区之丹霞层相当。”

在同一论文的“地形”一节中,对这一地形与地质构造、地形与岩石之关系、该地形的成因等均有精辟详细的研究分析,摘录如下:

“地形与地质构造之关系,在本区中,颇为显著。中生代末或第三纪初因花岗岩之侵入,大庾岭之隆起,造成微偏东北西南东西方向之山脉,同时始兴南雄之南,似亦有火成岩侵入,而地层隆起,遂造成第三纪之红色盆地,与此红色盆地中之沉积。其后因丹霞南雄各红色盆地之升起,盆地中所发生之顺向河流,即向下侵蚀刻于第三纪红色岩层之内,以造成深约千尺风景奇绝之峡谷。丹霞锦岩A榜山五马归槽之胜即由此而成此大构造与地形之关系也。他如梅岭纵谷,韶关断层谷开辟孔道,影响于地形有人事者,亦非浅鲜,详见于构造篇中。

皇冈岭梅岭两系岩层,为相间互之砂岩页岩,易于侵蚀,故所成丘岭均甚平坦,山坡倾斜,常在十五度以下。惟与花岗岩接触之处,受接触变质之影响,质坚固,耐侵蚀,亦可成高崖陡壁。然只限于局部,绝无广大区域之皇冈岭系或梅岭系岩层,而呈奇特之地形,如红色岩系者也。二叠纪及石炭纪之石灰岩,在本区中,层位较低分布不广,间有因侵蚀或断层之关系而露头者,如梅岭下金龟石、钟鼓岩,始兴南之玲珑岩、鹅公嘴等,率皆玲珑巧小,与红色砾岩所成地形之高大雄厚,稜角整齐,四旁壁立,上面平坦者,迥不相侔。且其山坡倾斜,多在三十五度与五十五度之间,除断层外,由侵蚀作用而成绝崖陡壁者,尚属少见。侵入花岗岩,因含长石斑晶甚多,极易风化破碎,故所成山形,无甚奇特。然因其体积甚大,隆起甚高,被覆岩层之除去甚难,直接受侵蚀作用未久,故至今犹成伟大雄厚之山岳。在浈水舟上,或南雄及始兴平原中,前后左右望,凡山岭之伟大雄厚,高入云际者花岗岩;也附大山旁,作其边缘者,水成岩也;水成岩山岭之体积较大,坡度平缓者,皇冈岭系或梅岭系;也奇拨整齐,上部平坦,四悬绝壁者,红砾岩层;也山谷之内,平原之中,丘岭断续,坡度介乎皇冈岭系梅岭系山岭及绝色岩系山岭之间者,二叠石炭纪石灰岩也;本地形以推测岩石,则数十里内之地质已了如指掌矣。”

综上简述,按通常用语及辞海对“发现”词意的解释,1927~1928年,冯景兰等考察研究、发现了丹霞地形(貌)。他们对丹霞地形(貌)的论述引起了地质工作者的注意,开始了更多的研究。

2.对“丹霞层”、“丹霞地形”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表述

1939年,冯景兰在“关于‘中国东南部红色岩层之划分’的意见”中对1935年发表的“中国东南部红色岩层之划分”进行了讨论,再次对“丹霞层”、“丹霞地形”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及表述,文中首次命名并多次使用了“丹霞地形”这一地学术语。文中说:

“……就是没有古生物方面或构造方面之显著证据,也可以用岩石性质、地形特点、层位上下、分布情形,作为野外调查之根据。所以在民国十六年调查丹霞山和南雄盆地时,曾分粤北之红色岩层为丹霞层和南雄层。以丹霞层代表红色岩层下部以砾岩砂岩为主之岩层,以南雄层代表红色岩层上部以页岩和砂岩为主之岩层。虽说大陆沉积,变异甚剧,丹霞层亦未常不夹有少许页岩,南雄层中亦未尝不可少夹砾岩,但在发育完善之丹霞层和南雄层,从地形观点来看,至少在广东北部,绝然不同”。

“民国十六年冬,我自南雄盆地之西北边,进入南雄盆地,后自南雄盆地之东北边逾大庚岭至江西,旋后折回南雄,自南雄盆地之西南角出至始典;於南雄停留休息之数日间,更曾一度至南雄南山。故凡南雄盆地之西北、西南、东北、南各方面均经调查,均见有与古生代页岩或花岗岩相接触之基砾岩(丹霞层),与其上较疏松之页岩砂岩层(南雄层),×(该字下载文笔者看不清)斜向盆地中心(南雄城)及其上下层次,逐渐变化之关系,颇为明显。”

“吾所见之丹霞盆地,周围有古生代石灰岩,真正之丹霞岩层中,石灰岩砾岩较多,黏结之力量自强,加以位于盆地中心倾角较小,故易如桂林、阳朔或路南倾斜和缓之石灰岩,切割而成绝崖陡壁。南雄盆地之边为花岗岩(东东南、南及西北)及页岩(东北、西南),不甚黏结,无多砾石,层不厚,质不坚,且在盆地边缘,斜度较大,故不易形成特殊之丹霞地形……即在南雄盆地之边缘,丹霞砾岩之厚度不同,所呈露丹霞地形之完善程度亦不同。简言之,即在南雄盆地之西北边,砾岩层较厚,所造成之丹霞地形亦较著,其次为南雄盆地之东北边和西南,层厚与地形均居中等;其次为南边及东南,层厚最小,丹霞地形之发育亦最不完善。”

“总之丹霞地形为丹霞层特点之一种……”

“……马祖崖特立独出,颇具丹霞地形之特色,亦为砾岩层及粗砂岩,应为冯之丹霞层……”

三、“丹霞地貌”研究的发展

1.早期研究

1927~1929年冯景兰任两广地质调查所(广州)技正,他与同事先后与朱翙声、乐森 等共同工作,调查广九铁路沿线地质(1927年,这是中国人自己首次在两广境内进行的现代地质调查工作)、粤北地质矿产(1927年底)和粤汉线广州至韶关段(1929年)沿线地质矿产综合考察工作等。他们对粤北的地形、地层、构造和矿产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并充分注意到区内第三纪(古、新近纪)红色砂砾岩层广泛分布。该层在仁化县的丹霞山发育最完全,因而命名为“丹霞层”。丹霞层厚 300~500m,呈平缓状产出,经风化剥蚀后形成悬崖峭壁,到处奇峰林立,构成独特的地形。1928年,冯景兰在广东韶关开展地质调查时发现了分布广泛的第三纪(古、新近纪)(6500万年至165万年前)红色砂砾岩层,这种岩层在粤北丹霞山地区发育得最为完全,因被流水、风力等长期侵蚀,形成了堡垒状的山峰和峰丛以及千姿百态的奇石、石桥和石洞。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地质学硕士学位归来的冯景兰意识到,这是一种独特的地貌景观,并开始进行研究。

1928年,冯景兰在我国粤北仁化县注意到了分布广泛的第三纪(古、新近纪)(6500万~165万年前)红色砂砾岩层。在丹霞山地区,厚达300~500m的岩层被流水、风力等风化侵蚀,形成了堡垒状的山峰和峰丛,千姿百态的奇石、石桥和石洞。冯景兰意识到这是一种独特的地貌景观,并把形成丹霞地貌的红色砂砾岩层命名为丹霞层。

“丹霞地貌”研究因地质调查而起始。中国第一代地质学家冯景兰、朱翙声,于1928年在韶关市的曲江、仁化、始兴、南雄等县进行地质调查,为了填地质图必须对地层进行划分,遂将在仁化丹霞山一带出露的一套红色碎屑岩系定名为“丹霞层”,把其时代定为第三纪。“丹霞层”首次作为地质学名词问世。冯景兰对丹霞层的岩石组合、地貌特征及形成原因、分布实例作了生动的描述:“地形与岩石的关系更为显明,第三纪(古、新近纪)红色岩层之下部,常为深厚坚固相间互之块状砂岩与砾岩,侵蚀之后,绝崖陡壁,直如人造之坚固伟岸之堡垒,而不知其为天造地设也。南雄之苍石寨、扬历岩、仁化之锦岩、丹霞山、人头石、千金寨、书堂岩、断石岩、观音岩、笔架山、马头寨、曲江之龟头山、挂榜山、三峰岌、五马归槽等,皆由此种岩石侵蚀而成,峰崖崔嵬,江流奔腾,赤壁四立,绿树上复,真岭南之奇观也。”冯景兰虽未提出丹霞地貌术语,但对丹霞地貌的特征已进行了精辟论述,为丹霞地貌的提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冯景兰当时的身份是中山大学地质系两广地质调查所技正(相当于现在的教授),20世纪20~30年代,正是我国近代地理学的起步阶段,岭南地理界一系列研究可谓开风气之先。

2.深入研究

1928年,冯景兰等在进行粤北地形、地层、构造和矿产调查时,将发育典型的丹霞山红色沙砾岩层命名为“丹霞层”,其时代定为第三纪(古、新近纪)。分析了丹霞层在长期的侵蚀、风化和重力等外力作用下发育的堡垒状的山岭和千姿百态的地形,最早对这种独特的地貌进行了生动地描述。1939年在与陈国达先生的商榷文章中,冯景兰开始并多次使用“丹霞地形”的分类学术语。冯景兰首先提出了“丹霞层”的地质学名词,对丹霞层的岩石组合、地貌特征及形成原因作了生动地描述,为丹霞地貌的提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发现丹霞地貌780多处,分布在26个省区。广东省韶关市东北的丹霞山以赤色丹霞为特色,由红色砂砾陆相沉积岩构成,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在地层、构造、地貌、发育和环境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世界丹霞地貌区中最为详尽和深入。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地质学家冯景兰在粤北丹霞山调查时提出“丹霞层”。丹霞地貌是中国地质学家命名的一种特殊的岩石地貌类型,其经典定义可简单表述为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中国地质学家冯景兰 1928年以广东丹霞山为代表命名“丹霞层”;1954年“地形学”改称“地貌学”,因此“丹霞地形”相应称为“丹霞地貌”。丹霞地貌的研究至今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国内几十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各相关领域涉足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丹霞地貌学科研究体系。在中国,从热带到温带,从湿润区到干旱区,从沿海丘陵平原到青藏高原,都有丹霞红层分布,发育了多种成因的丹霞地貌,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地理景观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四、结论

在1928年论文“广东曲江仁化始兴南雄地质矿产”(冯景兰、朱翙声)以南雄丹霞山等地区独特的地貌为特征的红层定名为“丹霞层”时,虽然并未命名丹霞地形,但从冯景兰对这种地形的描述和成因研究,已清晰地阐明了它们的属性,是画了龙没有点睛。1939年,将之命名为丹霞地形。同年,陈国达在“江西贡水流域地质”一文中起用“丹霞地形”这一术语,并未论述。陈国达和冯景兰远隔数千里,当时文献信息交流十分困难,但各自在著作中都使用了“丹霞地形”地学术语。而冯景兰明确指出:“这种地貌形成的岩石是第三纪下部红层,即深厚坚固的块状砂岩和砾岩,其地形特点是陡岩绝壁、直如人造之坚固伟岸之堡叠……峰崖崔巍、赤壁四立。”它是由流水侵蚀之后形成,并举有15例,丹霞山为最精彩之一例。陈国达使用“丹霞地形”这一术语是根据冯景兰的描述。1943年曾昭璇提出了20m台地、200m等准平面及垂直节理对丹霞地形发育有重要影响。1946、1948年吴尚时、曾昭璇对粤北红岩系地质与地形作了进一步论述。近年黄进发表了诸多丹霞山等实地考察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论文……考察研究在不断深入。考察研究的范围也日益扩大,现国内已发现的丹霞地貌有6个典型地区、780多处,分布在26个省(区、市)。广东韶关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在地层、构造、地貌发育和环境演化等方面研究最为详尽和深入。世界其他国家也陆续发现了同类地貌。地学术语也由60年代前的“丹霞地形”与国际接轨应用了“丹霞地貌”。“中国丹霞”已被列为世界著名自然遗产。丹霞地貌独特的自然遗产正为越来越多的中国和世界人民带来生活的丰富和美好。这是冯景兰和为此付出过或正付出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的人们最大的欣慰。

参考文献

[1]刘浩龙.冯景兰教授生平业绩述略〔J〕.现代地质,1998(4):3~6

[2]我为祖国献宝藏:国土资源系统院士画册〔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97~98

[3]冯景兰,朱翔声.广东曲江仁化始兴南雄地质矿产〔J〕.两广地质调查所地质年报,第1号:29~51

[4]冯景兰.关于中国东南部红色岩层之划分的意见〔J〕.地质论评,1939(3~4):173~192

[5]陈安泽.丹霞地貌若干问题探讨〔C〕.见:旅游地学的理论与实践(旅游地学论文集第十一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88~92

青海学术论文发表网

学术类的论文太多了,你根据你的文章进行各分类,网上搜下对应期刊,比如评职称的就可以在评职称类的期刊上发表,进网站一步一步发表就行了,不懂得还可以问在线客服。

要发表论文,可以参考下面几步1.首先搞清楚为什么发论文, 一般都是为了保研,学位, 评奖,评职称加分等等, 然后就要了解对应事项对论文方向和所发的杂志(有的会给出一个目录)的要求, 以免发非所要做无用功2.确定的论文方向, 自己应该要有充分的了解, 可以多看看知网上相关文章, 也可以找老师指导一下, 尽量能写出比较独到的逻辑完整的观点, 还要有充分的论据和比较丰富的论证方法3.确定目标杂志, 可以先大致圈定几个意向进行详细了解, 包括杂志的周期(有些杂志出刊太慢排队太久等不起), 杂志对作者的偏好(有些较好的杂志只接受一定级别的作者, 本科生不在考虑范围), 投稿审稿或版面费用(一般越好的杂志可能不收费但上稿难度很大), 有可能的话可以在官网或杂志上找到编辑部联系方式, 直接咨询, 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上的中介4.投稿要注意符合杂志社的投稿格式规范, 要检查好文字不要出现低级错误, 那样会严重影响编辑对稿件的印象, 投稿投到官方的邮箱, 然后可以打个电话提醒一下编辑查收, 需要付费的一般是杂志出了用稿通知后才付费, 如果是上来就要钱说包发的十有八九是更多发表详情找我

免费的论文都不好,收费的参考价值大,比如51paper的net网站

论文发表有权威的网站我看到:通知:部分论文取消、条件放宽。查阅各省最新政策可搜:全国论文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简称、统称,搜索可查各省全部政策,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17年前是全国论文办郑州郑密路18号)、全国职称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职称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 搜:高级经济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会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农经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审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统计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政工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工程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教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办。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 查阅最新政策、论文(选题、题目、范文、辅导)、报考条件、评审条件、考试科目,搜:高级经济师最新政策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选题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题目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范文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论文辅导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报考条件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评审条件郑州郑密路20号办、高级经济师考试科目郑州郑密路20号办。后面把“高级经济师”依次换成“高级会计师、高级农经师、高级审计师、高级统计师、高级政工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教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再搜索。在百度、360、搜狗58-68页。

  • 索引序列
  • 青海大学尚玛发表学术论文
  • 青海学术论文发表
  • 青海大学发表论文
  • 曲江尚玛发表的论文
  • 青海学术论文发表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