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称论文知识库 > 巢湖矿产资源论文发表

巢湖矿产资源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巢湖矿产资源论文发表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作为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的事业单位,既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主体力量和重要技术支撑。主要开展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成矿规律、成矿预测、矿产勘查新理论新方法、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矿产资源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及重大矿产资源科学问题研究等。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矿物专业委员会挂靠在所,主办学术刊物《矿床地质》。

王瑞江所长在典型示范成果技术委员会验收会上做报告

国内知名专家、院士评估潜力评价典型示范成果

王瑞江所长(中)、张佳文副所长(右二)、毛景文副所长(左二)、王宗起副所长(右一)、邢树文副所长(左一)

2009年矿产资源研究所承担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课题12项、国家863课题4项、国家973课题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地质大调查项目38项、深部计划专项项目1项、部危机矿山项目11项、部公益性行业专项项目3项、部百人计划项目3项、各省局地勘项目3项、公司等委托项目28余项等,以及所基本业务费项目和院实验室项目若干项。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153篇,其中SCI收录23篇,ISTP论文3篇,EI检索2篇,国外一般13篇,国内核心期刊99篇,国内一般13篇,出版专著9部。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新一轮技术培训研讨会

国土资源部地勘司和地调局有关领导亲临验收会

2009年度重要科研成果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属国土资源大调查重点计划项目,2009年整体工作有序推进,省级工作全面展开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完成除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5省(区)外的全国各省(区、市)铁矿和铝土矿单矿种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包括与铁、铝潜力评价相关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规律、物探、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矿产预测、数据库建设等项工作),及省级基础编图工作(包括1:25万实际材料图和建造构造图、全省/区/市重力、磁测、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等基础编图)。煤炭、铜、铅、锌、钨、锑、稀土、金、钾、磷等单矿种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全面完成全国典型示范工作,成效显著并及时应用于矿产勘查年度工作安排和“十二五”规划部署研究中;完成技术要求的最后审定和编制,交付正式出版;成功举办全国新一轮技术培训;成功召开了2009年度全国工作会议,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了项目组织管理和工作进度;开展了自2006年以来省级项目工作进度统计分析,按月及时、全面地掌握了工作进展情况;以开通专门网站和签订宣传合作协议的方式,加强了项目成果的宣传。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2009年度工作会议现场

全国铁、铝单矿种潜力评价成果示范验收会

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项目技术要求培训会

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该项目是国土资源部开展的矿情三项调查任务之一。项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承担,全国31个省(区、市)和相关行业部门参加,项目办公室设在矿产资源研究所。本项工作于2007年启动,计划2010年底基本完成任务。

经过两年的努力,本项工作已在全国全面展开。2009年主要进展如下:①按六大区片系统组织了全国技术培训,另应安徽、广东、广西、河南、山西等十多个省(区、市)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省级培训,共计培训技术人员5000人次,为本次核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②全面展开了全国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督管理支持系统建设,包括煤炭矿区三维可视化系统开发、矿区资源概略技术经济评价软件开发及试点等;③省级试点及调研工作全面推进。为了发现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全国项目组开展了黑龙江鹤岗煤炭矿区储量核查试点、煤炭三维可视化系统试点、湖北及北京单矿种汇总试点、北京评审验收办法细则试点等一系列试点工作,并组织了山西、黑龙江的省级调研,这些工作均取得了良好的指导示范效应;④矿区资源储量核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国计划核查矿区为22589个(含各省自选矿种),已完成核查4838个,完成比例为21%;部规定核查的大中型矿区5175个,已完成核查1196个,完成比例23%。

王瑞江所长(左二)、王登红研究员(右一)在西藏新嘎果铅锌矿区考察

中国成矿体系综合研究:属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项目负责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参加单位有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长安大学等。主要完成人员:陈毓川、王登红、徐志刚、沈保丰、汤中立、陈郑辉等。该项目在“中国成矿体系与区域成矿评价”项目的基础上,通过对成矿作用和成矿系列的深入研究,充实了成矿系列内容,提升了中国成矿体系和成矿规律的认识;根据新资料,重新划分了全国范围的Ⅰ、Ⅱ、Ⅲ级3个层次的成矿区带,增加了海域成矿区带的划分,首次实现了国土面积的全覆盖;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提出了“全位成矿—缺位找矿”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一般性和特殊性、现实性与可能性,以揭示成矿规律,指导地质找矿,体现了根据“现实”来预测“可能”的基本思路,对拓展找矿思路具有重要意义;在深入研究各主要地质历史时期成矿体系的地质构造环境等重大成矿基础地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中国前寒武纪以陆核构造为主的成矿体系、古生代的板块构造成矿体系和中、新生代的大陆成矿体系,充分体现了我国四大成矿体系各自的本质和特点;探索并已初步构建了数字化和系统化的中国成矿体系专家系统,为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和矿产地质基础研究等提供了便捷的查询服务。2010年1月,该项目通过中国地质地调局成果报告评审委员会验收,成绩为优秀。

青藏高原火山沉积硼矿成矿条件与找矿标志研究:属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项目,项目主要成员有:郑绵平、齐文、李金锁、陈文西、袁鹤然、刘建华、曹建科、郑元、刘丹阳、李道明等。该项目通过多年深入研究区调查,取得下述主要成果。

发现和确认在青藏高原存在富硼二元结构火山沉积岩系,经K-Ar和SHRIMP测定年龄为21~16Ma。其成矿时代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主成硼带相同;首次发现该火山沉积二元结构硼、锂、铯、铷以及砷正异常,且与安纳托利亚火山沉积岩系硼、锂、铯、铷相当,并在火山沉积岩层中发现钠硼解石和硼砂矿物,局部硼矿层已达工业品位;遥感、水化学、岩石矿物等多学科研究充分揭示卡湖地区有广泛的硼、锂(铷铯)地球化学高丰度显示,其正异常面积约近10000km2。通过区域地质和岩石学研究,查明色卡执早中新世火山沉积岩形成地质构造背景。该区与安纳托利亚同处于板块边缘附近,卡湖富硼超钾质火山沉积岩系是在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陆陆碰撞期后、地壳东西向伸展背景下的封闭断陷盆地中形成的,硼(锂)物质可能是代表来自深部岩石圈和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调查发现现代卡湖产硼砂和钠硼解石的厚度达1m多,发现10个现代盐湖和咸水湖湖水硼或锂达到工业品位,初步估算的B2O3和LiCl资源量分别为830万吨和4.6万吨;指出青藏高原同属中新世早期沉积(五道梁群和查保马组)的可可西里至青藏铁路中段等地,值得进行火山沉积硼矿探索。调查结果表明,西藏卡湖地区火山沉积硼矿化区具备火山沉积硼矿床构造地质、岩石矿物和地球化学的找矿先决条件,具有寻找超大型火山沉积硼矿的潜力。该成果为我国突破超大型火山沉积硼矿的先导性成果,为在青藏高原寻找该类型矿床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我国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运行机制研究: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主要完成人员有:王瑞江、崔艳合、王文、罗晓玲、孙艳、张新安、李建武、颜世强、刘树臣。项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分析了我国矿产勘查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形势;详细阐述了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的基本内涵、性质定位、主要任务和部署原则等;系统剖析了我国矿产勘查工作管理体制的变迁与特点,对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个时期我国地质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等进行了评价;全面收集了世界主要以市场经济体制为主体国家的矿产勘查工作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基本资料,结合我国实际特点,从产业管理体制、矿产勘查投资、矿产勘查主体、矿业权运作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提出构建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矿产勘查运行机制的基本要素和下一步改革建议;对我国战略性矿产勘查的市场准入及退出、工作部署、找矿激励、科技引领、主体互动、风险勘查、投资融资、质量监控、勘查利益调配、矿产战略储备、资料公共服务等各环节的运行机制进行了细致地阐述分析;深入探讨了我国战略性矿产勘查中有关公益性地质队伍建设、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对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引导和拉动作用,以及“走出去”等若干重大问题。提出的这些认识和建议对推动我国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玢岩”型铁、硫矿床及控矿构造的反射地震探测研究:高分辨率反射地震在探测深度和分辨率方面具有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为试验该方法在探测深部“层状”矿床和控矿构造方面的有效性,吕庆田研究团队在国家危机矿山专项计划项目的支持下,于2008年在安徽庐枞(庐江—枞阳)矿集区的罗河—泥河—大包庄矿区采集了两条10km的高分辨率反射地震剖面。尽管矿区构造十分复杂,但叠加剖面仍然发现了很多反射:白垩纪沉积红盆清楚的反射特征,揭示出红盆具有3层结构,厚度约1200m。从沉积韵律分析,白垩纪以来该地区在伸展构造背景之下伸展速度和沉积环境存在阶段性变化;火山岩层大致呈现3层结构,火山沉积岩层(双庙组、砖桥组)的厚度约800~1000m。火山沉积岩之下有明显的“穹隆形”反射,推断可能存在“鼻状”隆起的侵入体。对照精细建立的地质剖面,罗河矿体、泥河矿体上方存在清晰的反射,与矿体位置基本对应,初步证实利用高分辨率反射地震可以直接探测到矿体;同时也发现,当矿体陡倾,或结构形态复杂、或空间尺寸较小时,对应矿体无反射或呈零乱弱反射。试验结果表明,高分辨率反射地震可以用于探测深部控矿构造,在条件合适情况下,可以探测层状矿体。

罗河、泥河、大包庄矿床地质简图及反射地震剖面位置(S1、S2)

图中蓝色、红色和粉色方框分别代表泥河、罗河和大包庄矿区范围;黑色、蓝色和绿色圆点分别代表泥河、罗河和大包庄矿床钻孔分布

S2偏移剖面的地质构造解释结果

K1sh—双庙组火山岩;Jzh—砖桥组火山岩;Q—第四系沉积;J—推断为早中侏罗碎屑岩沉积(罗岭组或磨山组);T—推断为三叠系灰岩;Ky1、Ky2、Ky3分别代表红盆的三层结构;粗实线为断裂,细虚线为岩性界面;ZK64—剖面经过的钻孔位置、编号及柱状图,钻孔岩性图例如下:

第四系; 杨湾组红层沉积; 凝灰岩、粉砂岩; (黑云母、辉石)粗安岩; 次生石英岩; 高岭石岩; 正长岩; 碱性长石岩; 粗面岩; 磁铁矿、黄铁矿体; (绿泥石化、碱性长石化)膏辉岩; (方沸石)透辉石岩;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找钾勘查:属于社会项目,主要完成人有:齐文、郑绵平、闫长明、孙伟、罗晓峰、黄适等。矿产资源研究所与中川国际矿业控股有限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钾盐成矿带周缘进行找钾勘查,通过大量地震物探、钻探取心、测试分析和综合地质研究,在KP488区块找到了大型优质钾石盐矿床。该钾矿层赋存于中泥盆统顶部,共有3个钾矿层,埋深1229~1308m,矿层平均厚度19.25m。钻孔控制矿体面积37km2。矿石类型为氯化钾矿,KCl平均品位32.8%。KCl资源量巨大,达50255.85万吨,其中: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KCl3330.84万吨,推断内蕴经济资源量(333)KC146925.01万吨。勘查表明,这是一个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大型优质钾石盐矿床。

郑绵平院士带队在加拿大考察钻孔岩心

刚从钻孔中取出的钾盐岩心

新疆准噶尔盆地周边斑岩铜矿成矿条件研究: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报告完成人有:杨富全、闫升好、刘玉琳、周刚、刘德权、王义天、杨建民、宋会侠。该报告将新疆准噶尔斑岩铜矿床成矿时代分为4期,即晚志留世—早泥盆世(427~411Ma),主要分布在东准噶尔琼河坝地区;中泥盆世(378~376Ma),主要分布在准噶尔北缘的卡拉先格尔一带;石炭纪(327~296Ma),主要分布在准噶尔北缘的希勒库都克和西准噶尔的包古图一带;三叠纪,主要见于希勒克特哈腊苏铜矿,叠加在中泥盆世成矿作用中。新疆准噶尔斑岩成矿带体现出从东到西成矿时代逐渐变新的规律,从427~418Ma(铜华岭铜矿)→411Ma(蒙西铜钼矿)→374~378Ma(希勒特克哈腊苏铜矿和玉勒肯哈腊苏铜矿)→327Ma(希勒库都克钼铜矿)→310~296Ma(包古图铜矿)。境外的东西两段均发现了许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因此,处于中段过渡带的准噶尔也有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条件。对包古图大型斑岩铜矿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包古图斑岩铜矿成岩成矿年代学谱系,探讨了成矿作用。测定了哈腊苏斑岩铜矿成矿时代,对成矿流体性质和来源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矿床模型,提出早期成矿作用发生在中泥盆世,与斑岩有关,晚期叠加成矿作用发生在中晚三叠世,与构造—岩浆—热液活动有关。

哈腊苏中型斑岩铜矿区景观

包古图大型斑岩铜矿区景观

岩矿和化石标本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属科技部、财政部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项目中的子课题,主要完成人员有:张德全、崔艳合、佘宏全、唐绍华、李进文、丰成友、张作衡、白鸽、杨郧城等。项目采集或收集整理了湖北大冶铁矿、江西德兴斑岩铜矿、云南个旧锡矿、山东焦家、新城金矿等43个大中型金属矿床标本共2882件,编写完成了所有43个矿床和2882件岩矿石标本的描述和信息记录工作。标本全部保存于资源所专业展览馆内,每一个岩矿石均建立了相关信息数据资料。可以通过网络查阅了解矿床的位置、用途、资源编号、规模大小、矿床特征、矿石和矿体特征、品位、主要地质图件、分析数据等51项信息内容;同时提供单个岩矿石标本的结构构造特征、矿石照片、提供标本的联系方式等29项具体信息。主要应用网络服务面向社会和地质专业部门提供浏览性服务,为地质科学院研究生教育提供试验教育服务。

2006~2008年岩矿石标本标准化整理矿床分布图

巢湖流域内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无论西部、西南部或北部,都具备成矿地质背景,Fe、s、明矾石以及各类灰岩是四种主要矿产资源,并且分布相对集中,容易形成矿业基地.但多矿种共生、伴生,尤其是巢湖北岸地层中的含磷层,与巢湖水体富营养化密切相关l8 J.在巢湖北岸的肥东县和巢湖市交界处桥头集一西山驿一带,广泛分布着一套古老的含磷变质岩系,含磷变质岩系中的含磷层位在多处构成了中、小型的工业磷矿床,是安徽省重要的产磷层位和产磷区之一.其分布范围南起孤山,北至文集,西自南淝河,东到苏家湾.柘皋一线,约500km 以上,矿区主要矿石类型为磷灰岩.在这些地区土壤中磷的自然背景值偏高,直接覆盖于磷矿上部的土壤为普通黄棕壤,经过对土样分析,其总磷含量平均值为0.069%,此值与巢湖底泥总磷接近(0.058%).另外对湖区地表和地下水自然本底的调查表明,矿区的地表径流中总磷浓度为0.05rag//,矿区 及其周围地区的地下水径流中总磷含量为0.04mg/1,这一总磷水平已超过了湖泊由贫营养向中营养过渡的浓度0.02mg/l,从而使巢湖具备了发生富营养化的基础条件.该区域内各时代地层含磷地层列于表2C引.由于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的影响,从磷矿区和含磷地层发源的水系大部分都汇入巢湖.其中从磷矿和含磷地层出露区起源的河流有店埠河、歧阳河、炯炀河、山王河、桐荫河、柘皋河等,巢湖流域各水系情况见图1.南淝河(支流店埠河)、岐阳河、炯炀河、柘皋河等河流补给来源于含磷岩层出露区的地表径流,每年有大量的磷质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进入巢湖,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由于大规模开采磷矿,导致进入巢湖的磷急剧增加.磷质绝大多数是通过河流带入湖泊的,首先在入湖口处沉积下来,从而导致这些河流入湖口处底泥总磷含量要高于南岸河流人湖口处的总磷含量.

巢湖矿产资源论文发表网

表论文都有哪些好的网站?★我看到:通知:全国部分论文取消、条件放宽。查阅各省最新职称政策可搜:高级职称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论文办郑州郑密路20号(简称、统称,搜索可查各省全部信息,在百度、360、搜狗第58-68页,17年前是18号)、高级职称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论文办、高级经济师论文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经济师论文选题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经济师论文范文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经济师论文辅导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经济师报考条件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经济师评审条件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经济师考试科目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职称(高级经济师、农经师、会计师、审计师、统计师、政工师、工程师、人力资源管理师、教师)论文(论文选题、论文范文、论文辅导、报考条件、评审条件、考试科目)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中国职称大学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论文办等。在百度、360、搜狗第58-68页。即搜:高级经济师论文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会计师(农经师、审计师、统计师、政工师、工程师、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论文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搜:高级经济师评审条件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会计师(农经师、审计师、统计师、政工师、工程师、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评审条件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搜:高级经济师报考条件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会计师(农经师、审计师、统计师、政工师、工程师、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报考条件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搜:高级经济师考试科目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会计师(农经师、审计师、统计师、政工师、工程师、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考试科目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搜:高级经济师论文选题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会计师(农经师、审计师、统计师、政工师、工程师、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论文选题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搜:高级经济师论文范文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会计师(农经师、审计师、统计师、政工师、工程师、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论文范文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搜:高级经济师论文辅导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高级会计师(农经师、审计师、统计师、政工师、工程师、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论文辅导全国办郑州郑密路20号。详搜:中国职称大学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郑州论文大学郑密路20号全国办、郑州职称论文大学郑密路20号全国办、郑州高级职称论文大学郑密路20号全国办、河南职称论文大学郑密路20号全国办、河南高级经济师学院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河南高级会计师(农经师、审计师、统计师、政工师、工程师、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学院郑州郑密路20号全国办。

论文发表的一般流程是:投稿-审核-通知-付款-发表-邮递样刊。注意的是:投稿分电子稿件投稿和邮局信件投稿。因为一般电子稿件处理方便,快捷,所以很多杂志都要求投电子稿,特别对于有图表之类的文章,电子稿比打印稿要好处理很多。 还有不清的话,可以到 脚丫 代写论文 问一下具体的流程。

发表论文上人民网、新浪网比较权威。如果为了评职称还是上国家级或者省级刊物。

论文网站如下:1、中国知网(期刊、学位论文)2、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期刊论文)3、万方数字资源系统(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外文文献)4、读秀学术搜索5、超星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讲座、读秀学术搜索)扩展资料: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论文著作权实行自愿登记,论文不论是否登记,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取得的著作权不受影响。我国实行作品自愿登记制度的在于维护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和作品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有助于解决因著作权归属造成的著作权纠纷,并为解决著作权纠纷提供初步证据。

巢湖矿产资源论文发表机构

截至2014年底,全所在职职工253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正高级职称59人,副高级职称6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57人、硕士学位的48人,在站博士后27人。内设13个研究室(中心)、6个职能处室和1个成果转化中心;有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物专业委员会挂靠资源所,主办学术刊物《矿床地质》。

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作为参加单位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3项。获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获发明专利3项。第一标注单位发表论文434篇,其中,国际SCI检索论文44篇,国内SCI检索论文30篇,EI检索论文25篇。出版专著11部。获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2014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1项。

领导班子由6人组成:所党委书记、所长傅秉锋,所党委委员、副所长张佳文、毛景文、王宗起、邢树文、李基宏。

所党委书记、所长傅秉锋(左三),所党委委员、副所长张佳文(左二)、毛景文(右三)、王宗起(左一)、邢树文(右二)、李基宏(右一)

内蒙古包头哈达门金矿集区20号和32号脉成矿理论研究及找矿预测获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年度重要科研成果

川西甲基卡花岗伟晶岩型矿床成矿机制再研究及找矿进展。配合“我国三稀资源战略研究”在四川甲基卡矿区外围的找矿突破,对甲基卡矿区花岗岩和伟晶岩中的熔体和富子晶包裹体进行了重点剖析,包裹体的组成和均一行为特征表明该矿床的形成是花岗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的产物,以此建立了以富H2O二云母花岗岩为内因,高剥蚀程度和具有相对封闭、有限开放环境的构造变质穹窿体为外因的找矿模型,归纳出甲基卡式矿床的找矿标志,其主要包括:较大的成矿深度(约14千米),相对封闭的构造环境(构造—变质穹窿、硅铝质围岩、复式背斜轴部)与岩体和围岩的冷缩断裂并存,成矿岩体主要为二云母花岗岩,花岗岩具有富H2O的特征。根据此找矿标志,对川西—西昆仑的找矿前景进行了分析,认为甲基卡、可尔因和大红柳滩等矿床具有相同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标志,差别仅为剥蚀程度不同。建议:在可尔因外围寻找甲基卡式矿床,在大红柳滩矿区东南部加大找矿部署工作;在甲基卡外围的瓦多、长征、容许卡等构造—变质穹窿区寻找甲基卡式矿床;在甲基卡矿区,根据变质分带和二云母花岗岩向北倾伏的特征,在北部通过地球物理探测花岗岩体,寻找新的找矿靶区。

甲基卡矿区地质图

甲基卡海子

大陆裂谷成钾作用与江陵找钾突破进展。全球板块运动对表生成钾控制明显,即从古生代稳定克拉通海盆、中生代特提斯海盆成钾,到新生代演变大陆裂谷成钾,即表生成钾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盆地成钾从海水补给为主,转变为以盆内来源为主、海水补给为辅;研究提出了裂谷小盆地成钾理论。选择江陵凹陷进行勘查与研究,实施4口深井,开展大量地震解释等,获得工程控制的钾盐预测资源量2亿吨及其丰富的伴生硼锂铷铯溴碘资源量;发现了固体钾盐成矿显示。富钾卤水综合开发研究显示,钾及伴生有益元素都能“吃干榨尽”提取;现已完成中试工厂设计,准备进入开发阶段。

扫描电镜图像和X射线衍射图像:白色氯化钾(钾石盐)分布于灰色石盐晶间,岗钾2井盐岩,3772米

c.光卤石呈粒状被包裹在石盐中,岗钾2井,4160.79~4160.99米;g.样品钾石盐的X射线衍射谱图

华南地区成矿规律与成矿背景研究进展。华南是全球中生代成矿最集中和最具代表性地区,为什么在短时间有如此巨量金属元素堆积成矿,是全球科学家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此次研究鉴别出华南地区中生代存在230~210Ma,170~137Ma和135~80Ma三次大规模成矿峰期,空间上分布特点分别为东西向大陆板内、钦杭—南岭中部—长江中下游三个区带和大陆边缘;相应成矿背景分别为碰撞后、斜俯冲挤压和后俯冲伸展环境。发现135~80Ma形成的矿产发育于大陆边缘的伸展盆地中,提出钦杭和长江中下游铜多金属成矿带与Izanagi板片在俯冲期间沿古构造单元结合带被撕裂密切相关,认为长江中下游铜矿带与其南侧的江南古陆钨矿带同时平行产出是同一构造事件的产物,初步揭示翁文灏先生20世纪20年代发现的华南区域成矿分带为一个中晚侏罗世复合成矿的结果。

华夏地块及邻区中生代矿产分布规律图

长江中下游地区及邻区中生代金属矿产分布规律图

长江中下游地区及邻区中生代金属矿产成矿动力学模型图

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成果:完成了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成果报告及工作报告各一份,16个单矿种(矿组)全国汇总研究报告16份;全国单矿种成矿规律图等四类系列图件64份,各种图表册4份,建立了分矿种数据库16个,汇总数据库1个,全面完成了项目任务和目标。研究提出了全国统一的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技术要求,有效指导了省级成矿规律的研究工作;首次实现Ⅰ、Ⅱ、Ⅲ、Ⅳ级成矿区带的全覆盖;全面梳理并提出23个矿种矿产预测类型划分方案,厘定出388个矿产预测类型。对17个单矿种进行研究,首次划分了单矿种的成矿区带。系统研究了17个成矿省的成矿规律,完善了各成矿省的区域成矿模式及区域成矿谱系,分析了找矿潜力,为矿产预测和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编制了《典型矿床成矿模式表册》《典型矿床野外调查图册》及11886个成岩成矿同位素年龄数据汇编,为矿产预测和勘查评价提供科学基础。在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方面:如“五层楼+地下室”新成矿模式、华南中生代岩浆成矿作用、华北板块和准噶尔板块南北两侧岩浆成矿的对称性、大区域镍矿分布等方面有重要创新。在贵州、湖南“低温成矿域”中金、锑、汞矿的多期成矿作用以及我国弧形—山字型—旋卷—帚状构造等大型变形构造与矿产的空间关系等方面提出了新认识,对发展及探讨成矿理论有重要意义。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及19位博士、博士后等,出版专著10部,发表论文168篇。工作成果除为计划项目的矿产预测直接应用外,在一些重要矿床,如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床、江西淘锡坑钨矿、盘古山钨矿、贵州大竹园铝土矿等矿床的勘查评价中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取得良好的找矿效果。

合肥有正规的论文指导机构,在高德地图上搜索即可。论文发表论文辅导机构在目前来说有许多,而挑选一家正规的单位是关于作者投稿与发表来说才有协助的事项。比方:便是不错的挑选。专业从事专业学术论文写作教导、发表期刊引荐等事务为主的网络服务渠道。供给期刊论文、职称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杂志投稿等服务。关于各位的投稿发表来说有很大的协助。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要开展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成矿规律、成矿预测、矿产勘查新理论新方法、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矿产资源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及重大矿产资源科学问题研究等。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矿物专业委员会挂靠在本所,主办学术刊物《矿床地质》。

2008年实际到所科研经费7200余万元(截至2008年11月30日),其中国家项目(“973”、“863”、支撑计划等)1548万元,占22%;地质调查项目经费3632万元,占50%;其他项目2020万元,占28%。

2008年矿产资源研究所承担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课题12项、国家“863”课题4项、国家“973”课题10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4项、地质大调查项目37项、国土资源部深部计划专项项目1项、国土资源部危机矿山项目10项、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专项项目2项、国土资源部百人计划项目4项、各省局地勘项目10项、国土资源部资源补偿费项目2项、公司等委托项目40余项等;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发表论文191篇,其中核心期刊98篇,SCI收录47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

王瑞江所长、书记在西藏冈底斯成矿带考察驱龙铜矿

张佳文副所长在昆仑山口考察

毛景文副所长(左)在发展中国家矿产资源评价技术及应用培训班上颁奖

王宗起副所长在秦岭考察

2008年度重要科研成果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属国土资源大调查重点计划项目,矿产资源研究所是实施单位和主要业务支撑单位。该项目2008年各项技术准备工作全面到位,重点围绕铁、铝、铀开展完成了12个示范区的全国典型示范工作,制定了各专业技术操作流程。编制完成铁、铝等23个矿种的全国矿产预测类型划分方案,完成全国成矿区带划分,并出版潜力评价工作第一本专著:《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在典型示范工作推动下,省级工作全面启动和实施,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已完成1:25万实际材料图275幅、建造构造图190幅、矿产预测地质构造底图284幅。开展了181个典型矿床研究,编制完成典型矿床成矿要素图及成矿模式图、预测要素图及预测模型图,以及重力、磁测、化探、遥感等图件,完成区域成矿要素图87幅,区域预测要素图72幅。编制完成全省范围的物探、化探、遥感和自然重砂资料处理和解释图件共2020幅。完成煤炭资源潜力评价相关基础图件533幅。开展了基础数据库维护,新增矿产地6826处。

2008年度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办(扩大)会议

在2008年度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办(扩大)会议上,领导研究项目组织推进有关问题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青海祁漫塔格典型示范区成矿地质背景编图研讨会

汪民副部长(中)与陈毓川院士(右)、陈仁义主任(左)讨论潜力评价阶段成果

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成立了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项目办公室,作为项目日常管理的工作机构;成立了项目专家委员会,以加强项目技术质量的监督管理;完成了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总体实施方案的编制,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培训会,全国31个省(区、市)150多名管理和技术人员接受了培训;完成了30个省级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实施方案的编制,在重庆召开了有150多人参加的省级实施方案终审会;完成了《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技术要求》的编制和评审,进行了全国和省级1000多人次的培训工作;完成了《煤炭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技术要求》、《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成果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数据模型和数据录入系统》的编制和开发并通过了专家的评审验收;启动了《油气资源储量核查实施方案和技术要求》的编制工作;启动了矿区资源储量地质经济评价软件和煤炭矿区资源储量三维可视化动态监管系统软件的开发工作;全国各省(区、市)矿区资源储量核查试点正在进行,全国已完成资源储量核查的矿区共725个,其中大型矿区88个,中型矿区168个,小型矿区469个;全国项目组积极走出去,赴山西、北京、河北、湖北、广东、河南、江西等省指导各省开展工作;项目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

青海别勒滩低品位固体钾盐液化开发的关键技术:属国家“863”计划课题,负责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参加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青海盐湖工业集团、石家庄经济学院。参加人员:焦鹏程、刘成林、李文鹏、赵元艺、郝爱兵、陈永志、王兴富、李小松、王石军、刘振英、王文祥。2008年度主要成果认识:青海别勒滩试验区鉴定出盐类矿物13种,确定地层中固体钾盐矿物主要为杂卤石,其次为光卤石、钾石盐等。研究试验地层中KCl平均含量为2.24%;试验区溶矿过程中地下卤水中钾与硫酸根离子含量均有增加并逐步稳定,固体钾盐液化效果显著,卤水质量可以满足生产要求;采用化学示踪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测井技术揭示钾盐液化驱动的水动力学条件,获得试验区卤水实际流速和渗透流速分别为1.56m/d和0.24m/d,地下卤水的流向为45°。计算出试验区渗透系数平均值120m/d。针对青海盐湖特点,将Pitzer软件升级到Windows,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浓卤水变温平衡计算软件。2008年由“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办公室组织进行了中期检查,评价优良。

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会议

中国东部危机矿山深部及外围找矿——老(危机)矿山合理勘查、开发模拟和矿山转型与矿城问题研究:属中国工程院咨询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危机办综合研究项目,项目负责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要完成人员:裴荣富、李莉、李进文、梅燕雄、王浩琳。通过25矿种、10618座矿山的地质勘探和开采验证对比,第一是提出危机矿山三维分类;第二是创新地建立了固体矿产合理勘查、不同规模矿山合理开采的平均年限、不同勘查阶段风险投资决策支持系统和矿业5R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4项科学技术方法模拟;第三是提出矿竭不等于矿(城)衰,资源再发现和多种经营是矿城转型的基础;第四是应深化研究深部找矿的地质内涵和技术经济可行的外部条件;第五是建议应用矿床(点)聚类路径与地球化学块体浓集轨迹相结合与事件地质激发异常成矿的找矿新方法。本成果已被两个国际会议(SGA和WEC)采纳,国家行政学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一书引用。

矿床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图

项目组在野外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莫若格钦地区铜资源评价:属2004年度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补偿费项目,项目负责单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项目负责人:聂凤军、张义和张万益。通过工作,查明了勘查区内地质矿产特征,总结了该区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特征。通过物化探测量圈定4处银—铅—锌—铜—金异常和3处铜—金异常和9处视极化率异常。对物化探异常进行了合理的解释推断,并分别对其进行了钻探验证。1个钻孔均见真厚度1.95m的铅、锌、金、银矿化体,铅和锌含量分别为2.13%和3.11%;银和金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8.91×10-6和3.58×10-6。经资料综合分析研究,认为工作区具有继续寻找铅锌银多金属矿产资源的潜力,并提出了进一步工作建议。该项目2008年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成果报告评审委员会验收,成绩为优秀。

中蒙边境中东段我国一侧(北山和二连—东乌旗地区)铜金银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属国土资源大调查实施的综合找矿评价课题,主要完成人:聂凤军、江思宏、白大明、张义、胡朋、赵元艺、张万益、刘妍、张建华、赖新荣。课题采用现代成矿学最新理论和找矿学最新技术方法,对中蒙边境中东段我国一侧的北山和二连—东乌旗地区岩(层)体的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和构造运动以及金属元素活化、迁移、聚集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古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对接和造山作用过程;厘定了各大地构造单元的边界;阐述了区域性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的动力学机理;划分了成矿区带、矿田和找矿预查区;论证了花岗岩类岩浆侵位方式和成因;阐明了构造—岩浆活动对金属矿床的控制作用;总结了重要金属矿床(点)找矿标志,提出了不同类型金属矿床的成矿模式,指出了找矿方向,圈定出找矿远景区。课题成果被有关地勘单位、矿山企业和地方人民政府广泛采用,为找矿勘查工作部署、隐伏金属矿床寻找和地方工业布局规划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该项目2008年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磨石山金红石矿普查及外围找矿研究:由内蒙古自治区地勘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业务费资助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资助,主要完成人员:赵一鸣、李大新、吴良士、陈文明、王佩华、王裕先、刘光海、高学东、丰成友、陈振宇。项目主要成果:经项目组预查、普查和研究,原发现的磨石山金红石矿床是一个以锐钛矿为主,伴有金红石和钛铁矿的沉积变质型钛矿床,属世界上首例新类型钛矿床;确定了矿床规模为大型,TiO2资源量达34万吨(333),其中富矿属中型;圈出了磨石山和羊蹄子山两条重要矿带,其中富矿体6个,贫矿体10个。富矿TiO2含量3.14%~15.46%,平均6.91%。勘查和研究表明,在磨石山西部第四系和上侏罗统火山岩覆盖区、羊蹄子山中东部、M38航磁异常南侧以及太仆寺旗铁山村等地尚有找矿远景。尽管该矿区钛矿物的粒度很细小,为0.01~0.1mm,给选矿造成困难,但通过项目组攻关,已取得较大进展。矿区普查报告及研究报告已于2008年11月由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勘查项目办公室主持评审通过。

聂凤军研究员在野外考察

课题组成员正在野外编录岩心

内蒙古正蓝旗磨石山锐钛矿矿床地质—探矿工程分布图

1—第四系;2—中、上侏罗统火山岩;3—含石榴子石石英绢云片岩;4—炭质片岩;5—石英岩;6—含锐钛矿变质粉砂岩和片岩;7—绢云石英片岩;8—花岗岩;9—锐钛矿富矿体;10—贫矿体;11—推测地层;12—勘探线及编号;13—实测地质剖面;14—等高线;15—探槽及编号;16—钻孔及编号

中亚地区地质矿产对比研究:属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地质调查工作项目,参加人员:杨富全、刘德权、赵财胜、柴凤梅、何国琦、唐延龄、毛景文、徐林刚、王晓地、张作衡、刘锋、肖克炎、刘亚玲。项目建立了742个金属矿床(点)的矿产资源信息系统数据库。编制了1:100万中亚地区大地构造图和成矿规律图,划分了构造单元和成矿单元,对各成矿带进行了对比研究。建立了23个典型矿床模型,对主要含矿建造进行了对比,总结了主要金属矿床的成矿规律,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型。对境外勘查选区提出了建议,对新疆阿尔泰和准噶尔8个大型矿集区进行了预测,为新疆进一步地质找矿工作的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2008年12月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验收,成绩为优秀。

中亚地区成矿单元划分及境内矿集区预测

1—成矿省界线;2—成矿带界线;3—阿尔泰成矿省各成矿带;4—东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成矿省各成矿带;5—中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成矿省各成矿带;6—大中型矿床、中小型矿床;7—预测大型矿集区:①—多拉纳萨依—阿舍勒铜金矿集区,②—阿勒泰—可可塔勒铁铅锌矿集区,③—柯鲁木特—可可托海稀有金属预测矿集区,④—诺尔特铅锌金预测矿集区,⑤—老爷庙—琼河坝铜铁金预测矿集区,⑥—双峰山关庄子铜汞金预测矿集区,⑦—希勒克特哈腊苏—喀拉通克铜镍金预测矿集区,⑧—哈图金铜矿集区;8—国界线

我国西部重要成矿区带矿产资源潜力评估:属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项目,项目主要成员:陈毓川、王登红、李厚民、肖克炎、唐菊兴、李光明、付小方、徐志刚等。该项目以成矿动力学和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重点通过成矿时代和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建立和完善了我国西部以东天山、西南三江中段和冈底斯为代表的重要成矿区带的成矿体系,建立了冈底斯成矿带中生代后期板块俯冲阶段与岩浆作用有关的铜、金多金属矿床成矿(亚)系列,厘定出东天山地区10个矿床成矿系列、18个矿床成矿亚系列,初步识别出西南三江中段至少存在26个矿床成矿系列和50个成矿亚系列,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重新划分了我国西部地区共55个Ⅲ级成矿区带;厘定了西藏雄村、新疆彩霞山与乔夏哈拉、贵州水银洞、四川岔河等一些矿床的成因与成矿时代,深化了区域成矿规律的认识,拓展了找矿方向和时空,提高了对区域找矿前景和资源潜力的认识;从成矿地质基础、成矿信息、新类型、新发现、新认识、新技术、成矿系列和成矿谱系、成矿体系等方面对我国西部重要成矿区带资源潜力进行了定性地质评估;对西藏雄村铜金矿开展了定位预测和工程验证并取得巨大成功;初步建立了三个评价理论方法技术支撑、三个评价步骤、三个评价结果(“三三式”)的资源潜力定量预测评价体系,开展了东天山斑岩铜矿定量预测评价示范,为今后成矿远景评价区划提供了技术支撑;提出东天山成矿带10处、西南三江中段9处、冈底斯14处成矿远景区,为西部地区进一步地质找矿工作的部署提供了扎实的科学依据。2008年12月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验收,成绩为优秀。

雅鲁藏布江成矿区中生代成矿时空架构示意图

巢湖矿产资源论文发表时间

论文发表最快的时间,这个需要看你想发表什么级别的刊物,比如说,你想发表核心期刊,或者SCI,这个没法在3个月内发表,凡是告诉你3个月内核心期刊的都是,因为光审稿就得3个月。如果你是想发表普通CN期刊,那么最快发表6-11个月。如果你是找论文服务机构办理加急,我同事找的淘淘论文加急的是2个月发表出来的,这算是比较快的了。再就没有了,那些说半个月,一周发表出来的,都是,你要警惕。

核心期刊正常都是3-7月左右录用,录用后2-4个月左右出刊,这个是正常的周期,有部分方向以及期刊 可以加急录用。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C.Nelso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pp.271-313.

[10] Almarza, G.G.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D.Freeman and J.C.Richards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50-78.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10.

7.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8.译著

【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三、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

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与文中注(王小龙,2005)对应。

标号在标点符号内。

多个都需要标注出来,而不是1-6等等 ,并列写出来。

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 文献综述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

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

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

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决不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好的文献综述,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学位论文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某种延伸的契机,而且能表明写作者对既有研究文献的归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学位论文水平的总体评价教育教学论文写作。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 文献综述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学前教育论文发表。

前言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

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

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

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

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文献综述看似简单。

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

在国外,宏观的或者是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通常都是由一个领域里的顶级“大牛”来做的。

在现有研究方法的著作中,都有有关文献综述的指导,然而无论是教授文献综述课的教师还是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大多实际上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而到了真正自己来做研究,便发现综述实在是困难。

摘 要: 公路工程;环境;保护

1 公路工程对环境影响分析

1.1 工程前期对环境的影响

长期以来,公路的规划、设计人员没有对于公路的环保问题如何解决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也要求对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但由于公路工程施工对沿线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野生动物资源、景观资源等造成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大多没有量化指标,因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从管理层到设计人员,往往忽略工程建设与使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公路规划与设计在环保方面的不足。

1.2 工程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主要包括施工放样、场地清理、征地及拆迁安置、建立施工驻地等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和正式组织施工两大活动。

施工期间拟建项目由于挖土填土、借土弃土、改移河道、清理表土、开采料场等活动会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地形改变、沟谷大量消失,恶化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加速地表侵蚀,增大地表径流,增加水土流失,改变自然流水形态,加剧水质恶化,从而直接导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1.3 项目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

营运期开始意味着项目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始发挥作用,同时也意味着对沿线环境产生长期负面影响的开始。随着交通量的与日俱增,噪声和汽车尾气及粉尘污染逐渐加剧,噪音对沿线居民、学校和机关单位的学习、工作和休息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

2 环境保护措施

2.1 工程前期环保措施

2.1.1 珍惜自然环境,规划好公路用地范围

1)保护土地、水体、空气和生物资源,珍惜现有资源价值。合理产生新的生产用地,保护和增强现有土地的利用。

2)路线应与城镇规划相协调,促进城镇更新及改善环境。一方面尽量减少项目与城镇规划相干扰,又要有利于城镇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方便车辆进出城镇,尽量保持项目与城镇的合理间距———“靠而不近,离而不远”。

3)避开环境敏感性区域。如学校、工厂、医院、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湿地和鸟类栖息地、精密仪器基地和军事设施等。

2.1.2 设计要结合自然地形

1)平面线形:在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采用较低技术指标是使路线顺应地形的一个好办法,采用各种类型的曲线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2)纵面线形:合理设置纵坡和竖曲线使纵面线顺应地形成渐变、顺滑的纵坡线,避免大填大挖。深开挖路段要多考虑隧道方案,可避免山体开挖,保护森林植被和水土资源。

3)边坡设计:在确保稳定的情况下,边坡的形状要尽可能与周围的景观协调,并用植物进行绿化(可结合各种土工防护结构和其它绿化基础工程综合实施)处理,坡脚、坡顶、坡面相交处等处的棱角要进行弧形整理,既可产生自然美感又可防风蚀。

2.2 施工阶段环保措施

1)减少水土流失。根据实际填挖土质合理设置边坡坡度;合理设置土石方填挖施工现场临时排水系统,及时疏导雨水,以减少雨水对挖填土坡坡面的冲蚀;填方坡面应及时夯实并进行边坡绿化;合理确定借土弃土位置,合理开采砂石料场,注意料场弃土弃渣分离处理。

2)减少噪音污染。禁止噪音超标机械进入施工现场,平时注意机械维修保养;合理安排施工组织计划,尽量减少施工活动对沿线居民集中点的干扰。

3)防止大气污染。材料堆放应采取必要挡风措施,减少扬尘。组织好材料和土方运输,防止材料散落造成环境污染。材料运输宜采用封闭性较好的自卸车运输或采用覆盖措施。对施工场地、材料运输及进出料场的道路应经常洒水防尘。

4)防止水质污染。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生活污水处理,严禁将其直接排入河道水流中;对路基清除淤泥表土应回收到路上处理或运到指定地点堆弃;弃石弃土应运到合理地点,不得任意堆放,更不能淤塞河道;对桥梁围堰施工,应注意围堰土在施工结束后的清除工作,避免阻塞河道。

2.3 营运期环保措施

1)加强公路管养工作,对路面和边沟应定期清理。加强边沟、边坡、涵管、急流槽、导流坝和路田分界墙的养护维修工作。对沿线收费站和服务区的垃圾及污水要进行环保处理。

2)加强公路绿化及其养护工作,既创造良好的视觉景观,又可降噪防尘。

3)加强交通管理,控制不符合环保和技术规定的车辆上路行驶,路线靠近或穿越居民区应限制鸣笛,完善交通标志、标线,保持良好的交通运输服务状态。

3 结 论

1)加强环保意识和宣传力度。公路工程必然要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而环境保护工作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在公路工程全过程中应加强环保工作。必须加大公路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从宣传教育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公路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

2)规范施工全过程,使工程项目可持续发展。公路施工环保工作要从源头抓起,首先要有环保观念,在公路设计阶段就应重视环保措施,并在公路工程开工前,制定一套完整环保制度,在营运期间加强可持续发展养护工作,将环保落到实处,将公路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

3)完善监督制度,使环保措施有效实施。只有建立切实可行的监督机制,将环境保护与工程质量考核相结合,落实责任到人,才能使环保措施得以有效长期的实施。加强对公路环境问题的深入研究,促使我国公路建设、公路环境治理水平早日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跃峰.公路工程环境保护措施研究[J].交通世界,2007.

[2]何 林,魏 援.公路环境保护与环境影响评价[J].青海交通科技,2007.

[3]彭淑清,钟坚勇.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探讨[J].华东公路, 2008.

[4]郭发忠.公路工程设计中环境保护的实践[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8.

[5]刘纯青,龙春英.高速公路路堑边坡景观营建艺术模式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摘要: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因此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然而自从矿产资源开发以来就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不合理的矿山建设对环境产生了破坏作用。而我国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还处于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对前期建设中的失误进行弥补,对问题进行修补。

关键词: 矿山建设;环境保护;保护措施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又同时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资源的需求量正在逐步增大。国家发展规划一再强调,经济的发展要又好又快,不能走西方国家发展的老路,不能重复先破坏后修复的经济发展道路,在资源开发的同时就注重环境的保护。矿山建设也一样,它所造成的问题主要造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是开采方法不够合理规范,另一方面是对开采后的废料处理不当,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因此,工作单位与工作人员必须响应国家的号召,在开采过程中提高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努力做到既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又能保护环境。

1.矿山建设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1目前矿山建设中的破坏性影响

矿山开采主要采用地上和地下两种方式,然而这两种开采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弊端,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作用。矿山开采会对地表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会改变原有的地表地貌特征,严重影响植被覆盖率。而地表植被的破坏对其他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可能引起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水土流失等问题。不恰当的开采行为严重时可能会造成地表坍塌也就是塌方的危险,地下水位也可能会因此受到影响。对矿石开采后的产生的废石、尾矿等固体污染物的处理不当也会严重影响环境,主要体现在对土壤环境和大气环境的影响上。其中,有一部分废石所含有的化学成分会引发自燃现象,并释放出对环境或人体产生伤害的气体。除此之外,挖矿井所产生的废水也是重要的污染源。

1.2对其重要程度的分析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甚至起着决定作用。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我们一个国家更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如果没有处理好环境问题将使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就目前来看,我国已经重视环境保护问题,保护环境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矿山建设中产生的环境问题无疑是环境问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活环境,也影响了经济。环境不仅仅是针对当下时代生活的人,更是对几十年乃至几个世纪后的人类而言,他们的生活环境取决于我们现在的所做所为。矿山建设所面临的不仅仅是资源枯竭的问题,对地表环境,对土壤、大气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几乎影响到整个生态环境。

2.矿山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具体保护措施

2.1合理处理废水,防治水源破坏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淡水资源十分有限,工业用水需求量大,每个人所占有的淡水资源量很有限,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水资源匮乏的现象在矿区就更为严重了。我国矿山酸性水污染普遍较为严重,主要分布在有色金属、化工矿山和部分含硫冶金矿山。处理酸性水总的原则是:在生产过程中减少酸性水的产生,在排放前加以必要的处理以及对酸性水进行重复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需要不断地改进,将用水洗净矿产的过程尽量减少,减少所需要的净水用量,有足够技术支持的可以采用封闭净化的技术。对于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同时存在于矿山,可以进行酸性水和碱性水中和处理,节省环保费用。

另外,可以采用其他物理方法对治理酸水。废水处理方法也应该得到改善,尽可能地减少废水的排放,或对废水进行再处理后再进行排放。处理后的废水可以重复使用,既减少了浪费,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化。无论是排放还是再利用都需要对废水进行一定的处理,这就要求废水处理技术的不断提高。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保护水源,矿山往往接近于水源,污染了水的源头就意味着污染了一条河,一片区域,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建造封闭性高的工厂,严格控制,严格把关,提高管道的防渗透能力,定期检查管道的破损情况,避免管道中的废水泄漏造成污染的现象。在矿山建设中,要提高对水的重要性的认识,减少水资源的使用,合理处理废水,杜绝水资源的浪费。

2.2对大气环境污染物的治理

在矿山建设中对大气产生污染的主要是粉尘和废气,粉尘和废气中的有害成分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有危害。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空气中弥漫着粉尘,通过人类的呼吸进入呼吸道,引发呼吸道感染,容易诱发多多种疾病,粉尘更被称作人类健康的天敌。粉尘和废气不仅影响人类的健康,对大气的污染也是极为严重的。由此看来,粉尘和废气的治理也是矿山环保建设中重要环节。对于废气的治理方法是多样的。首先,可以优化动力结构,采用污染小,环保的动力资源,如使用电力、天然气等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动力资源,也可依靠科学技术开发使用新型能源,将新能源技术运用到矿山建设中。

另外,可以采用尾气排放相对较少的,符合国家制定的尾气排放标准的柴油机。这两种方法的治理原则是从污染的源头进行治理,也可以安装净化尾气的装置,使尾气的排放能够安全,无污染。就粉尘治理而言,通过对粉尘产生的原理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方法加以应对。在作业过程中采用静电除尘,使用旋风式除尘器,或者脉冲布袋除尘器捕集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岩粉,不使岩粉扩散和污染作业场地。除次之外,在作业中还可以配合水的使用,可在场地中建设水道,并适当地喷洒,增加空气湿度,以达到使粉尘潮湿,难以在空中飞扬的目的。粉尘和废气的适当处理是对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一种保障,也是对保护环境的责任的履行。

3.结语

环境保护是矿山建设的重要课题,环境污染往往比环境治理要简单得多,因此在矿山建设过程中就应该注意环境保护,将污染降到最低。哪怕是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也不能只顾经济利益,忽视道德问题,经济的发展要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竭泽而渔的思想应该抛弃。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工作,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以适应现代社会对环境标准的新要求。国家、地方出台的标准也会越来越严格,对污染物的排放严格限制,减少矿山建设中对环境的迫害。国家、地方、工作单位、工作人员、公众都应该站在自己的角度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环境。

参考文献:

[1]郑红,董影卓,安冬梅,等.矿山环保现状与防治对策的思考矿[J].业快报,2001.(4).

[2]管荣根,顾玲,陈静,等.矿山机械环保问题的探讨矿山机械[J].矿山机械,2001(8).

论文发表一般需要的时间如下:

1、普刊即省级国家级一般安排周期是1到3个月。

2、本科学报的安排周期一般为2到4个月。

3、北大核心以上级别期刊的安排周期一般为6到8个月,审稿周期为一个月。

4、科技核心期刊从投稿到录用发表,一般是3到6个月。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2020年12月24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提出,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 。

矿产资源开发期刊投稿

1.《现代矿业》是中国核心期刊,但不是中文核心期刊;

2. 《现代矿业》杂志,1984年创刊,中国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万方数据网上网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收录期刊,国家级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 34-1308/TD,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6082。国内邮发代号:26-196,国外邮发代号:MO2762。主办单位: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协办单位为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金属矿山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中国矿业114网。

3.中文核心期刊矿业类有:

2014年全院发表学术论文1117篇,同比增长16.6%,其中第一作者SCI检索论文371篇(同比增长64.89%)、EI检索论文114篇。出版专著25部。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属单位)和中国地质学会(办事机构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10种学术期刊,包括《地质学报(英文版)》(SCI检索刊物)、《地球学报》(E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矿床地质》、《地质论评》、《中国岩溶》、《岩矿测试》(CA收录刊物),《岩石矿物学报》、《地质力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英文版)。

2014年,中国地学期刊网()使用效果显著。目前是国内地学界唯一的容纳期刊最多的网站。同时,该网站还吸引了大批的海外读者,网站统计显示海外访客来自于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日本、蒙古等十余个国家,网站海外显示度日益增加,突破了新语障。

《地质学报(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22年,原名《中国地质学会志》,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科技期刊之一。现为双月刊,刊物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自2006~2014年连续获中国科协A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近年来,刊物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步伐大大加快。连续被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科学引文索引》(SCI、CA)等十多家著名文摘或数据库选为源期刊。2010~2011年本刊继续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资助。2012年荣获中国科协、财政部“优秀国际科技期刊一等奖”,“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称号;2013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强报刊”称号。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2013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在JCR中,影响因子为1.406,引文频次为2358次。登载的论文水平,基本上与国际刊物的论文水平接轨。2014年地质学报(英文版)共出版6期,1936页;收稿总数413篇,刊发论文总数132篇,NEWS12篇;刊发各类基金论文比92%,海外论文比31%。全年共发表国外论文41篇,这些论文主要来自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扩大了刊物的国际影响。本刊还登载一批在国际地学界处于前缘领域的我国科技人员的研究成果,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地质科研的重大突破,其中追踪学科热点组稿22篇。2014年地质学报(英文版)荣获的“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项目”顺利结题。2014年被北京市印刷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评为优等印刷品。这些是刊物长期以来重视科技期刊国际化建设的结果,也标志着刊物质量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网址:

国内:

国外:

《地质学报(中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其前身为《中国地质学会志》,是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之一。它以反映中国地质学界在地质科学的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基本地质问题方面的最新、最重要成果为主要任务,兼及新的方法和技术。《地质学报(中文版)》现为月刊。该刊多次获得科技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入选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2012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刊物称号。2006~2014年连续赢得中国科协B类精品期刊工程资助,是国内外多家文摘或数据库的源期刊,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统计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一直名列前茅。

2014年发表论文160篇,共2600页,基金论文比达98%,其中超过半数为重大科研项目(如国家“973”项目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的成果,为展示国家科技成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出版两期专辑,为“深部探测专辑”与“陈毓川院士80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60周年纪念文集”,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动力。2013年核心影响因子为1.770,总被引频次为4430次,综合评价总分74.3,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及综合评价总分在地质科学类排名分别为第4位、第2位和第2位。《地质学报(中文版)》一直常年吸引着众多作者投稿,投稿量居高不下,退稿率颇高,表明本刊有良好的论文来源,吸引了广大的读者。

网址: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地质论评》(GEOLOGICAL REVIEW):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创刊于1936年,一直以爱国、争鸣为办刊宗旨。刊头图案,缺右上残左下,为创刊之时东北遭侵吞,西南被蚕食,一直沿用至今,表达了我国地质学家的忧国爱国之情。《地质论评》现为双月刊,以论、评、述、报为特色。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地质论评》是中文核心期刊,曾获得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科协的国家期刊奖、优秀科技期刊奖、双奖期刊称号,被国内外众多检索系统收录。在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统计分析”中,其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多年来均位居前列;2005年获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6年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精品科技期刊工程;2009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12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刊物称号。2014年发表论文130余篇,通讯资料和消息报道10多篇。据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统计,2013年《地质论评》的影响因子为1.112,总被引频次2407,综合评价总分56.9,综合评价总分在地质学类期刊中排名第4。

网址:

《地球学报》(ACTA GEOSCIENTICA SINICA):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双月学术期刊。《地球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首批“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进入SCI总被引频次100以上中国期刊排行榜。2013年成为EI来源期刊。2012年起连续三年荣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2013年,《地球学报》核心总被引频次1740次;核心影响因子1.263,在全国1989种核心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87位。

《地球学报》作为中国地质科学院树立其学术形象的重要窗口,力图充分展示院综合学术水平和科研竞争实力,2014年刊载“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全文10篇,同时刊载以“十大科技进展”为主线的封面照片和封面故事。全年共出版正刊6期,刊载论文95篇,报道各类信息快报25篇,共782页。《地球学报》同时发布网络电子版,在编辑部网站上实时提供免费全文浏览下载。

网址:

《矿床地质》(MINERAL DEPOSITS):创刊于1982年,双月刊,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主办,是中国唯一报道矿床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期刊,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特征及与矿床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被《ChemicalAbstracts》、《CSATechnologyResearchDatabase》、《 》(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期刊论文库》、《数字化期刊—期刊引文库》、《中国地质文摘》、《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有色金属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检索期刊及数据库收录。

2014年《矿床地质》刊出96篇,并始终保持基金项目的较高比例。2013年影响因子为1.551,位居地学类期刊第5名,全国1989种核心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43位,总被引频次2423次。《矿床地质》再次荣获“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编辑部参与了“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项目,根据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CSTPCD)单篇文章定量评估与同行评议或期刊推荐相结合的方法,有2篇发表在《矿床地质》2013年的论文获得提名。2014年《矿床地质》编辑部网站点击率近六百万次。

网址:

《岩石矿物学杂志》(ACTA PETROLOGICA ET MINERALOGICA):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2年。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岩石矿物学杂志》主要报道岩石学、矿物学各分支学科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创造性和综合性研究成果,岩石和矿物鉴定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仪器以及与有关的最新地质科技信息。《岩石矿物学杂志》是国内外多家检索系统和文摘的源期刊,被国内的《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自然科学技术版)、《中国地质文献数据库》、《中国地质文摘》、《中国地质文摘》(英文版)、《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引文分析数据库(CSTP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思博网和国际的AJ、BIG、CA、GEOREF、CSA等收录。

2014年共发表论文98篇,1170页。网站点击率已过253万次,在地学类学术期刊中受关注程度较高。2013年影响因子0.995,总被引频次1157,他引率达0.92,在同专业领域期刊中排名较前。再次入选“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并且各项指标较2013年均有所提升。

网址: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岩矿测试》(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1982年创刊,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技术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是中国唯一的地质分析测试专业杂志,所载内容反映了中国地质物料分析测试的水平。凡是正在进行的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地调项目等均在发表之列。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论文的内容质量是提高刊物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主编和专家的支持是提升刊物学术质量的要素,编辑的专业能力是提高刊物内容质量的关键。2014年本刊文章选题有导向性和启发性,内容充满质感,富含思辨性、论述性、借鉴性。刊物的学术参考价值、整体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有所提升。“国际SCI期刊导航”针对重点国际地学和化学SCI期刊的发展方向、学术标准,为青年作者提供了最新的、实用的投稿指导。针对我国作者的薄弱点和本刊报道的主题,2014年举办了两期作者培训班。调整办刊工作思路,聚焦现代各类分析测试技术的研究成果和重要创新,进一步凸显办刊定位,增长在文献领域的学术地位。

2014年发表论文135篇,共908页。网站访问量超过42万次。2013年的影响因子为0.661,总被引频次为1215次。

网址:

《中国岩溶》(CARSOLOGICA SINICA):创办于1982年,季刊,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学会岩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协办的我国唯一公开出版的岩溶学术刊物,曾多次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中国期刊方“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2,2004年版),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地质文献数据库(GeoRef)、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IPD)、及美国汤姆森Gale数据库、美国国会图书馆等国际著名的文献检索数据库及国内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与索引数据库(CSTPC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等收录。

2014年《中国岩溶》共出版4期,刊出论文64篇(514页),内容多为当前岩溶地区经济社会建设所关注或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学术性强,应用价值大。2013年的核心总被引频次671次,核心影响因子0.570。

网址:

《地质力学学报》(JOURNAL OF GEOMECHANICS):由中国地质科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主办,创刊于1995年,以“弘扬李四光学术思想,求实、创新、发展”为办刊宗旨,是反映地质力学领域科研成果的对外窗口。主要报道地壳运动与大陆地质构造及其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前沿动态和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关注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环境变迁规律等方面的应用科研成果。《地质力学学报》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是“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2014年发表论文46篇,共474页。《地质力学学报》同时发布网络电子版,在编辑部网站上实时提供全文浏览下载。刊物的引用率和影响力逐年提高,2013年的影响因子为0.788,总被引频次为451次。

网址: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英文版)(Journal of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是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于2013年4月创刊,英文季刊。刊登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地下水资源、农业与地下水、地下水资源与生态、地下水与地质环境、地下水循环、地下水污染、地下水开发利用、水文地质标准方法、地下水信息科学、气候变化与地下水等学科领域的优质稿件。2014年发表论文48篇,共404页,并入选世界著名地学数据库《GeoRef数据库》,这标志着我国水文地质科学的研究水平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

网址:。

(注:期刊影响因子根据2014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SCI数据库等)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中国地质科学院年报.2014

08版核心期刊目录中没有你说的刊物,相关核心期刊可以推荐发表《中国煤炭》《煤炭技术》,都是中文核心期刊。

  • 索引序列
  • 巢湖矿产资源论文发表
  • 巢湖矿产资源论文发表网
  • 巢湖矿产资源论文发表机构
  • 巢湖矿产资源论文发表时间
  • 矿产资源开发期刊投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