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大家别上当。
1-6个月。1.北大核心以上级别期刊的安排周期一般为6到8个月,审稿周期为一个月。2.本科学报的安排周期一般为2到4个月。3.普刊即省级国家级一般安排周期是1到3个月。4.科技核心期刊从投稿到录用发表,一般是3到6个月。
现在有开源类型的刊物,分析化学进展,普通的
最好是Nature 和 Science,子刊也不错JACS 和Angew也很好
在英国皇家化学杂志发表论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您需要准备充足的研究资料,并确保论文内容符合杂志的要求。您还需要确保论文的写作质量达到期刊的要求,以确保它能够被发表。此外,您还需要考虑到论文的审稿过程,以确保论文能够得到正确的审查和评估。总之,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杂志上的论文需要您做出充分的准备,并确保论文的写作质量达到期刊的要求。
《Chemical Science》是英国皇家化学会(RSC)旗舰刊物,影响因子为9.063。该期刊发表综合化学领域的高水平论文,致力于为化学领域研究人员的学术观点和学术信息交流提供一个国际化、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期刊平台。
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论文发表在哪个期刊,2006年化学奖关于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Osamu Shimomura 从1962到1979年的几篇重要论文发表于Biochemistry、FEBS Lett和J Cell Comp Physiol (JCell Physiol的前身)上。上述三份杂志在2006年的IF分别为3.379、3.264和4.313。
发表于Biochemistry、FEBS Lett和J Cell Comp Physiol (JCell Physiol的前身)上。
在英国皇家化学杂志发表论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您需要准备充足的研究资料,并确保论文内容符合杂志的要求。您还需要确保论文的写作质量达到期刊的要求,以确保它能够被发表。此外,您还需要考虑到论文的审稿过程,以确保论文能够得到正确的审查和评估。总之,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杂志上的论文需要您做出充分的准备,并确保论文的写作质量达到期刊的要求。
不会,要根据信息的可靠性,特别这是一个关于化学这方面的期刊。RSC Advances由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于2011年创办的期刊,2017年更为开源期刊,主要发表与化学相关的文章。期刊强调论文的“high quality”(高质量)、“well conducted”(强操作性)、“adva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eld”(推进领域的发展),而编辑部、审稿人把关的重点是“overall quality”(总体质量)和“accuracy of the science presented”(提出科学的准确性),对创新性要求相对较低,并且还接收RSC旗下其他期刊转投的论文。期刊2019年录用率达44%,开源费用750英镑。
在英国皇家化学杂志发表论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您需要准备充足的研究资料,并确保论文内容符合杂志的要求。您还需要确保论文的写作质量达到期刊的要求,以确保它能够被发表。此外,您还需要考虑到论文的审稿过程,以确保论文能够得到正确的审查和评估。总之,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杂志上的论文需要您做出充分的准备,并确保论文的写作质量达到期刊的要求。
rsc advances影响因子是3.789。
RSC Advances由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出刊,中科院SCI分区为化学类三区,最新影响因子为3.789,该刊大半文章都是RSC的其他刊物转投的。
《RSC Advances》发布于爱科学网,并永久归类相关SCI期刊导航类别中。学术期刊真正的价值在于它是否能为科技进步及社会发展带来积极促进作用。"《RSC ADV》"的价值还取决于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
影响因子介绍:
影响因子说明每篇论文的平均引用数量。影响因子每年产生一次,将每年的引用数量除以前两年发表的可引用论文数量即可得出影响因子。
5年影响因子是指,过去五年期刊发表文章在“期刊引用报告”年中被引用次数的平均数。对于连续几年引用连续上升的学科期刊,该影响因子允许在关键表现影响因子中包含期刊的总引用量。
李比希(1803~1873) Liebig,Justus von 德意志化学家。1803年5月12日生于达姆施塔特,1873年4月18日卒于慕尼黑。他父亲是医药、染料、颜料和化学药品商人。李比希自幼就接触到化学实验。1818年曾当药剂师的学徒。1820年在波恩大学学习,一年后转学到埃朗根大学,182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到巴黎,常听J.-L.盖-吕萨克和P.-L.杜隆等化学家的讲演。不久就在盖-吕萨克的实验室中工作。1824年回到德国,任吉森大学化学教授,创立了吉森实验室。1852年李比希任慕尼黑大学教授。1840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842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李比希在有机化学领域内的贡献多得惊人。他作过大量的有机化合物的准确分析,改进了有机分析的若干方法,定出大批化合物的化学式,发现了同分异构现象。他在化学上的重要贡献还有:1829年发现并分析马尿酸;1831年发现并制得氯仿和氯醛;1832年与F.维勒共同发现安息香基并提出基团理论,为有机结构理论的发展作出贡献;1839年提出多元酸理论。1840年以后的30年里,他转而研究生物化学和农业化学。他用实验方法证明:植物生长需要碳酸、氨、氧化镁、磷、硝酸以及钾、钠和铁的化合物等无机物;人和动物的排泄物只有转变为碳酸、氨和硝酸等才能被植物吸收。这些观点是近代农业化学的基础。他大力提倡用无机肥料来提高收成。他还认为动物的食物不但需要一定的数量,还需要各种不同的种类,或有机物或无机物,而且须有相当的比例。他又证明糖类可生成脂肪。还提出发酵作用的原理。李比希一生共发表了318篇化学和其他科学的论文。著有《有机物分析》、《生物化学》、《化学通信》、《化学研究》、《农业化学基础》、《关于近世农业之科学信件》等。他还和维勒合编了《纯粹与应用化学词典》。1831年创办《药物杂志》并任编辑,1840年后此杂志改名为《化学和药物杂志》,他和维勒同任编辑。、 他帮他当时的大学教授写了教学方案,和其他关于教育类的改革方面的建议针对他所读的University,有评击也有赞赏,或许是西方国家民主思维的关系这种挑战和创新得到了肯定. 西方人的血统中拥有冒险精神的特质这是因为地域性导致的,哥伦布就是一个例子,远航发现更多的岛屿和发展空间绘制地图. 有一句话胆小的人永远不会失败 但肯定不会成功. 勇敢的人可能会失败 但也可能成功. 维勒测定了氰酸的化学成分,指出它是由碳、氮、氢、氧4种元素组成的。22岁的维勒发表了平生第二篇论文,公布了他所定的氰酸的化学成分。紧接着,维勒又制得了氰酸银和氰酸钾,测定了它们的化学成分。 就在维勒发表第三篇论文时,格麦林教授提醒他:“请你注意一下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刚发表的论文!” 那时候的李比希,才20岁。维勒赶紧查阅了李比希的论文。奇怪,李比希测定了一种“雷酸”的化学成分,竟跟氰酸差不多! 氰酸跟雷酸,化学性质截然不同,氰酸很安定,雷酸很易爆炸。不同的化合物,怎么会具有相同的成分? 不久,维勒来到斯德哥尔摩,来到柏济力阿斯身边。维勒迫不及待地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这时,李比希也看到了维勒关于氰酸的论文。他同样感到疑惑不解。 于是,李比希拿来氰酸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含有氧化银71%,并不象维勒所说的是77.23%。李比希发表论文,认为维勒搞错了。 维勒又重做实验,发现李比希搞错了,因为李比希所用的氰酸银不纯净。维勒进一步测定,认为氰酸银所含氧化银应为77.5%。 就这样,维勒和李比希展开了热烈的争论。 1826年,李比希发表论文,说他提纯了氰酸银之后,所得结论与维勒一样,同时也与他所测得的雷酸银的化学成分一样。 对此,他们无法解释:两种显然不同的化合物,怎么会有相同的成分呢? 他们谈起了氰酸、雷酸,雷酸、氰酸。经过详尽的讨论,认为双方都没有错。 1830年,柏济力阿斯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化学概念,叫做“同分异性”。意思是说,同样的化学成分,可以组成性质不同的化合物。他认为,氰酸与雷酸,便属于“同分异性”,它们的化学成分一样,却是性质不同的化合物。在此之前,化学界一向认为,一种化合物具有一种成分,绝没有两种不同化合物具有同一化学成分。
阿道夫·威廉·赫尔曼·科尔贝(德语:Adolph Wilhelm Hermann Kolbe,又译柯尔伯、柯尔贝、科尔被,1818年9月27日-1884年11月25日),德国化学家。生平科尔贝生于汉诺威王国格丁根附近的艾利豪森,是一名新教牧师的长子。13岁时,他进入格丁根中学学习,并借住在一名教授家中。6年后,他获得毕业证书并于1838年春天进入格丁根大学学习化学,师从弗里德里希·维勒。1842年,他进入马尔堡大学,成为罗伯特·威廉·本生的一名助手,并于 1843年获得博士学位。1845年,他成为莱昂·普莱费尔的助理,并结识了爱德华·弗兰克兰德。1847年他开始参与编写由尤斯图斯·冯·李比希、维勒与约翰·克里斯蒂安·泼根多夫主编的《纯粹与应用化学词典》,同时还编写了一些重要的教科书。1851年,科尔贝接替本生成为马尔堡大学教授,并于1865年前往莱比锡大学。1853年,他与威廉·冯·巴德勒本少将的女儿夏洛特结婚。直至他的妻子于1876年过世,他们共度过了23年的美满婚姻,并育有四子。他于1884年在莱比锡死于心脏病。研究工作 虽然维勒已于1828年成功合成了尿素,但直到19世纪40年代,许多化学家仍相信有机化合物只能以生物经“生命力”合成得到。科尔贝坚持有机物可由无机物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合成并发展了这一观点。他在1843至1845年间用二硫化碳通过几步合成了乙酸证明了这一观点。通过修改自由基理论,他对奠定结构化学的基础做出了贡献。他还预测了仲醇与叔醇的存在,这一猜想不久就由合成证明了。他研究了脂肪酸和其他有机羧酸盐电解生成烃的反应,这一反应被称为柯尔贝电解。他提出了一种合成水杨酸的反应,被称作科尔贝-施密特反应,这一反应被广泛用于阿司匹林的合成。还有一种合成腈的反应被称作科尔贝腈合成反应。科尔贝最早使用“合成”(synthesis)这个词表示现代意义上的有机合成。他与爱德华·弗兰克兰德一同发现腈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相应的羧酸。争议 1870年到1884年间,作为《应用化学杂志》(Journal für praktische Chemie)的编辑,科尔贝严厉地评价其他人的工作,有人怀疑他是否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扰。他不能容忍他视为投机的现代结构理论,并试图通过他的著作从他视为祸害的这一理论中把自己心爱的化学挽救出来。他拒绝接受结构化学,特别是凯库勒提出的苯环结构,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托夫的不对称碳原子理论,以及阿道夫·冯·拜尔对化学命名法的改革,并在《应用化学杂志》上发表谩骂文章。他的一些言语表明了他与结构化学之间的矛盾:“……拜尔是一名出色的实验化学家,但他是一个经验主义者,缺乏判断力与能力,他对他的实验的解释表明他缺乏对科学准则的基本了解……”科尔贝激烈的言辞损害了他的声誉并对他死后的评价造成了不公正的影响。出生1818年9月27日(1818-09-27)出生地德国格丁根附近的艾利豪森逝世1884年11月27日 (66岁)逝世地莱比锡, 德国研究领域有机化学著名成就柯尔贝电解,科尔贝-施密特反应科尔贝腈合成反应国籍德国居住地德国/英国母校马尔堡大学博士导师罗伯特·威廉·本生弗里德里希·维勒博士学生彼得·格里斯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扎伊采夫西奥多·库尔提斯恩斯特·奥托·贝克曼卡尔·格雷贝康士坦丁·法尔伯奥斯卡·劳米科莱·门舒金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维奇·马尔科夫尼科夫雅可布�9�9佛尔哈德路德维格·蒙德亚历山大·克伦·布朗麦克斯韦·辛普森费特里克·古特里
1870年,一位德国化学家发表了一篇论文,称菠菜中的含铁量很高,足以与红肉媲美,论文一出便成为共识性结论流传于世。在此背景下,上世纪20年代末,美国漫画家创造了“大力水手”这个广为人知的卡通形象,漫画中的大力水手每逢困境,都会吃一罐菠菜,然后瞬间变得力大无穷,将困难逐个击破。大力水手一出,美国的菠菜销售额猛增33%,菠菜“补铁强身”的形象也深入人心。
但是到了30年代末,菠菜的铁含量被复查,科学家们才发现,原来菠菜中含铁量并不高,那位德国化学家把小数点放错了位置,把结论夸大了十倍之多。虽然学界及时更正了数据,但是菠菜是“补铁高手”的消息还是广泛流传。
事实上,铁更多地存在于肉类食材中,数据显示,每100克新鲜菠菜中含铁2.9毫克,而每100克鸡肝含铁量高达9毫克。并且,菠菜中的铁吸收利用率并不高。膳食铁有两种形态——血红素铁与非血红素铁,前者存在于动物性食物,有效吸收率为15%~35%;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有效吸收率仅2%~3%。除此之外,菠菜中还存在草酸等抗营养因子,会进一步降低铁的吸收率。
虽然不是补铁的好选择,但菠菜作为深色绿叶蔬菜,营养价值还是很高的,大家应该常吃,能为健康带来多种好处。菠菜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和改善便秘;能滋养肠道深处的有益肠道菌群,有助维持肠道内环境稳态、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能降低淀粉和脂肪的消化吸收率,在保持健康体重、维持血糖稳定与保护心血管健康方面功不可没。另外,菠菜中还含有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包括钾、镁、β胡萝卜素、叶酸、维生素C等。除了传统的营养素,菠菜中还富含一些功能性的植物化合物,包括类胡萝卜素、皂苷等,这些化合物已经被证实有促健康的效应或潜力。
德国化学家把小数点放错了位置,把结论夸大了十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