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小学汉字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小学汉字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小学汉字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浅谈小学写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一、教师对田字格的认识不够

简单说,田字格是规范汉字楷书书写的模板,田字格是练楷书用的(有些学校的学生在田字格里练行书)。楷书要求的是横平竖直,但又不是绝对平直的,田字格中的横中线和竖中线是横竖的参照线,标准的田字格的规格是×。例如书写顿笔之后走向不同的三种撇 :平撇、斜撇与竖撇,根据这三种撇与竖中线构成的不同夹角区分这三种撇。除此之外,横、竖与其他由单笔构成的复合笔画都可以在田字格中找到参照线或参照点,只要解决好定位问题,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书写就很顺利。

田字格还便于楷书结构的安排。田字格的四边与横中线、竖中线划分出的区域为所有汉字的笔画与组字成分提供了基本的定位参考。竖中线可以暗示左右或左中右结构,还可以作为独体字或包围结构中左右对称文字的'中轴线 ;横中线可以暗示上下或上中下结构。对于其他结构的文字,也能在横中线与竖中线及其构成的分区中找到参照线。此外,楷书审美中同行的文字“上紧下松”与“内紧外松”这两项基本原则也可以通过横中线与竖中线的作用表现出来。而田字格的中心点,也是将文字书写时居中布置的重要参照点。

小学时期,特别是低年级阶段,是学习汉字书写的关键时期,是从低年级的田字格书写向高年级的空白方格书写的转变时期。因此教师要好好研究田字格,要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好字,为学生脱离田字格书写或脱离辅助线书写打下基础。我们的老师一定要在 1~2 年级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占格,注意点化的轻重、倾斜、呼应。

二、没有分阶段夯实课标要求

问题提出

1. 学生书写时不会安排笔画顺序的问题出在哪?也不排除个别语文老师板书时笔画顺序不过关。

2. 卷面书写脏乱差的问题出在哪?

3. 错别字多的问题出在哪?

4. 不会临摹名家作品,字没有体的问题出在哪?

看看课标是怎么要求的,只要一一对号入座我们就能找到症结。“第一学段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二学段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第三学段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第四学段临摹名家书法作品,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课标要求学生从小要把书法学好,写字应该从娃娃抓起。可是我们大多数老师在识字上下的功夫多而在写字上下的功夫少,课标的写字要求没有落实,学生字写得差冲淡了识字效果。王蒙说 :“中国文化的根基是中国的文字。”其实要是我们老师好好研究写字教学,把识字和写字有机结合起来能发现好多乐趣。首先带领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把简单的象形字渗透在独体字的教学过程中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脑海里会产生形象)又可以增加课堂情趣,我们好多老师对中国的文字研究不够,教学确实存在一些困难。就小学写字指导课堂而言,我认为三年级就可以让学生回过头研究自己的字写得好不好,重新审视低段写字教学效果 ;四年级粗线条地研究汉字的演变过程和中国书法史,检验楷书的临帖、摹帖情况,到了五六年级和《遨游汉字王国》整合,师生在活动课中加上楷书创作展演,形成系列课程,我们的识字写字课堂单薄的现象就会一去不复返,我们就不可能出现山下住着一只大灰狼是“炭”,雨打在田野里是“雷”这样的笑话。写字教学难度较大,不可小觑,我们好多教师往往把这块任务放在课下让学生自主完成,笔者认为这可能是造成学生今天书写问题大的主要原因,也不排除自主描红。

其次在指导学生临摹名家作品的过程中,加深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可能个别语文老师从来都没有临摹过名家作品),学生也会在欣赏临摹中汲取营养,从而传承传统,走出传统,也许还能自成一家。再次指导学生创作,这本身就是挑战,既要有技术又要有情感。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需要调动所学,脑海里需要产生形象,要感染读者,要表现他们的情感情怀,以及对语言文字的独特感受和思想感情的跌宕起伏,它的功用不仅仅是写字,能练好字的学生一定是学习好的学生,字如其人!

三、三姿(握笔姿势、坐姿、写字姿势)强调不到位

学生的书写习惯越来越差,好多学生握笔姿势不对、坐姿东倒西歪、写字姿势各种各样。新课标评价建议部分要求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 ;义务教育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今天看来我们在这方面对学生的要求不严,指导不够。

四、研究学情不扎实,教师的示范引领少

调研发现大多数学校安排练字课,但任务布置很多,效果太差。描红字帖发下去几本,不指导,描上来就算完成任务,笔画顺序不对也视而不见。描红是抓字形最好的临摹方式,我们许多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它的作用,也没有研究如何指导学生描红,甚至认为描红是最简单的练字形式,最容易应付学校的检查,这几年学生书写越来越差说明描红效果不好。练字既要有布置,又要指导得法,还要有感染学生的示范引领。大家都知道从小学到初中学生的书写越来越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是因为电脑的普及,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今天的老师的书写也越来越糟糕,练字的老师越来越少,教师手头功夫上不去,能把学生领进门的老师更稀少。老师不练字,如何指导学生练字,学生在练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判断,更无法纠正,个别老师不摹帖,凭感觉指导学生写字,习气太重,“师傅要领进门”很难实现。新课标评价建议部分要求评价“要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怎么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解决策略 :

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中小学语文教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光大者,责任重大。课标要求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彻底转变汉字教育理念,应该认识到学习汉字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阅读的工具和书写的技能,而且利于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审美感受力,还有利于增强规范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语文老师要成为兼职书法教师(《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我们许多老师如果站在这个高度去理解这个问题,那责任意识就大了,指导学生书写的力量就有了。

其次,要加强写字课的规范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必须在写字习惯和规范(笔画、笔顺、临摹、创作)上下功夫,而且要抓紧抓实,持之以恒。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必须在写字教学方面投入更多的力量,确保语文课上留有一定的时间(语文课上 10 分钟在教师指导下,天天练),写字指导教师要研究书写的技法。指导教师一定要加大经典碑帖的临摹力度,根据课标要求分阶段分步骤扎扎实实练内功,在楷法掌握的基础上融入楷情,六年级可以渗透行楷教学,提高学生的书写速度。

再次,要加强个人修养。书法是靠学问养出来的。广大语文教师一定要多读书,善读书,加强文化修养,“读书如食耳,善学者长精神,不善学者长痰瘤”。(袁枚《随园诗话》)“道德养心,技法养手,学问养眼(施教一也,自养二也,融会三也,通达四也)。”书法这门课程继承难,创新更难,我们的老祖先把它玩到了极致,如果没有经典的滋养是脱不了俗气的,我们语文教师要成为中国传统文人的代表。

试论小学识字教学1000字论文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21世纪是信息社会,而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是阅读。要想大量阅读,必须做到大量识字。而面对如此大的识字量,低年级小学生怎样才能做到认得快、不遗忘?实践证明,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生活。而在生活中学习生字,巩固生字是最好的识字方法。只要学生能够在生活实际中不断积累识字,并且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再通过少写多认多再现进行巩固,他们就可以轻松完成《新课标》提出的识字要求,为阅读和作文奠定坚实基础。

低年级教师的任务不光是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生识字,还要利用各种生活情境让学生识字。因此,只有科学地抓住遗忘规律进行反遗忘识字教学,才能扬长避短,才能进行有效的因材施教,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课堂生活中识字

1、游戏合作中识字

学生识字本来应该是个体行为,但在教学活动中如果独自面对每课的大量生字,学生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如果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自由选择、自行决定组员,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下互相合作、互相促进,就能学到他们所需要的一切。小小年龄的他们有着合作的原则和标准,在以他们为群体的小组中,孩子们充分显示了他们的主动精神。

如果让孩子们在自己小组讨论的基础上,与其他小组调换组长后,能把各小组好的想法带给别的小组,这样讨论的效果更好。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主要问题在于他们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好方法就是要寓教于乐,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记住汉字。小组合作中游戏识字效果更佳。

通常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游戏:开火车(各种形式)、接龙,摘苹果,猜字,排字,举字……多种多样的游戏给学生带来了乐趣也使他们记住了生字。

例如:“我的朋友在哪里”,让学生拿着生字卡片,在小组中找到能与自己的卡片上的字组成词语的“朋友”;“我是小医生”,出示含有错别字的词句,让学生扮医生来诊治;“摘苹果”,树上苹果的上面写要求会认的字,谁读对了,就把苹果作为奖品发给他;如果学习合体字,把所学字的偏旁与部首分别写在半个苹果上,打乱贴于一棵苹果树上,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把偏旁和部首组成字,读对了,就把“苹果”送给他。这样学生不仅学习情绪高涨,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快速思考、判断的能力。又如,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们还可以运用竞赛的形式进行识字教学,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更好地巩固已学的知识。比如:“开火车”,以小组为单位,快速念出字卡上的字,哪个小组“火车”不断,哪个小组获胜;“我也要当老师”,谁先记住了生字,谁就可以当老师来教同学们识字;“考考你”,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字卡,迅速挑出组长所念汉字的字卡,组长可以轮换当。通过各种竞赛,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

再如,我在引导小朋友们巩固识字时说:“请小朋友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用你们喜欢的游戏来记住这些生字。”在小组开展游戏时,我发现有些小组把几种游戏结合在一起。如:把举字和排字游戏相结合;在叫号游戏中加入数学的加减法;把猜字游戏和卡片识字结合起来,变成了“翻牌”游戏等。

这一切让我惊喜不已,也使我认识到学生不断需要更新更有趣的游戏。于是,我又在进行新课教学时,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设计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游戏。如:教学《脚印》这课时,我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脚印形状画下来,我在各种脚印背后写上字宝宝和由字宝宝组成的词宝宝。,学生异常活跃兴奋,因为游戏规则是谁读得最多最正确就能得到最多的脚印。

总之,让孩子们在喜欢的游戏或竞赛中巩固识字,可以达到识字记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学习拓展中识字

所谓识字的拓展就是指把所学的生字放到新的识字环境中进行再认识。在识字过程中,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针对学生这一识记特点,在尝试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根据熟字换偏旁这类字的特点,让学生加减法识记生字。如“报”与“服”“近”与“听”“惊”与“就”等等,通过对比记忆,学生不仅能较快掌握新字,而且还能在对比中与以往的熟字多次见面,进一步巩固了旧字,可谓一举两得。

另外,在尝试识字教学中,我还通过让学生“拼”“摆”“书空”生字笔画部件的方法,给学生以直接、立体感官刺激,从而调动他们进一步尝试的兴趣,促使他们在自学、自悟、自得中不断探索,达到巩固识记生字的目的。如,发给学生一些熟字卡片(“大”“人”“干”“木”)和分别写在卡片上的几种形态的“点”,请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说说这些字加上“点”后会变成什么字。如“大”可变成“太”“头”,“人”变成“火”,“干”变成“平”,“木”变成“米”……

再如,在《老山羊当医生》这课的教学中,我意外地发现学生并不满足于教师安排的识字拓展内容,他们有自己“编写”新儿歌的欲望。在这课教学之后,学生共创作很多儿歌。虽然这些儿歌显得稚嫩,但我看到了孩子们创作火花的闪现,启发我要为孩子多搭建表现自我的舞台。事后,我把他们创作的儿歌布置在教室里,孩子们看着自己和同学的作品,兴奋地读个不停。瞧!又在主动识字了!孩子的探究潜能无法估量,让我们都来创设一片广阔的天地,让孩子自由翱翔吧!

二、课余生活中识字

语文是母语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从儿童的认知规律看,他们最先认的字,是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如“爸、妈、我”等。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拓展识字领域,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识字。开学第一天,我对孩子们说:“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一年级的新学生了。我是大家的班主任老师。”边说边把“学生”、“一年级”、“老师”几个词语板书到黑板上,引起学生对生活经验中这几个词语意义的共鸣,结合生活中他们的理解,那么识记这几个字就不难了。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汉语拼音、声母、韵母……”等字,就在潜移默化中被学生牢记在心里了。还有各种课程名称“数学、语文、英语、美术……”也逐渐的被孩子们记住了。

在课堂上分发学生作业时,我发现孩子们虽然竭力想帮老师的忙,但苦于识字不多只能干着急。于是,我把全班同学的名字贴出来,每个字都标注拼音,告诉他们谁先把全班同学的名字读下来,就请谁做老师的小助手帮忙发作业。课后,孩子们有的去读拼音,有的向同学请教对方的名字怎么读。不到两周时间,大多数学生都能抢着去发作业了。

教室里有很多现成的实物,如门、窗、讲台、黑板、电视机、电脑、投影机、录音机,我都在上面贴上字卡,让学生看到什么就认表示该实物的字。还分类进行识字比赛,比一比谁认识的字多。如,学习用品类、水果类、蔬菜类、植物类、动物类。

为学生建立识字档案,每周让家长帮助学生把认的字记录下来,然后在班上交流。我还在班上专门设了一块泡沫塑料板,以“今天我又认识了……”为题,让学生把搜集的包装盒、包装袋上的字展示出来交流、互相学习。“可口可乐”“娃哈哈”“旺旺雪饼”等字学生早就能认了。

三、课外生活中识字

苏霍林斯基曾经把识字教学描绘成一种美妙的境界:“识字应成为孩子们生活中生动的形象,充满音乐和旋律,非常好的、非常有趣的事情。”常言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识字教学资源又何尝不是这样啊!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与汉语符号紧密相连,丰厚的教学资源就在我们身边,所以要求老师们一定要强化资源意识。学生作为社会大家庭的一个成员,每天与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接触,也丰富了他们的学习渠道。要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去主动识字。走在街上,不少学生注意观察街道两旁的标牌、广告牌、标语就会问家长这些字怎么读;坐在电视前,电视上的铺天盖地的广告,如“祝你百事可乐”、“喜之郎”等为孩子提供了最好的听、读、认字的教材;生活中的各种食品包装袋上也有许多字,孩子在吃食品的同时,也会留意包装袋上的品牌、商标,如“恰恰瓜子”、“福满多方便面”等。而且很多学生都是很自然地去学习生字的,他们很乐意去做,效果很不错。

例如教学生字“红”:师:(出示几个生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能记住哪个字?生:我认识“红”,这个字我在广告里就见过“我爱喝红牛”,红牛是饮料。生:我也认识这个“红”字,我们每天早晨都要升五星红旗。生:我爸爸抽过的“红双喜”烟中的第一个字就是我们学的。师:再来找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这个字宝宝?(此时,教师似乎是不经意的点拨,却把学生的“视线”拉到了自己身边,引发学生无穷的探究热情。)生:对了,我的同桌的名字里就有个“红”字。

语文是母语教育,汉字在学生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在课外生活中识字,是一种重要的识字方法,它是课堂识字的巩固与补充,因为生活是个大课堂,汉字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我们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看到字就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一问、查一查,做个生活的有心人,让生活教会自己更多的汉字。同时,为了增加趣味性,也为了进行宏观调控,我们还鼓励学生把生活中识得的汉字收集起来,制成识字本或识字袋,带回学校交流、展示。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下我们年级组在一年级时采用的几种反馈、激励课外识字的方式。

1、制作识字本。

所谓识字本就是学生把从生活中识得的字收集起来,利用剪贴等形式制作成的本子。制作识字本是一种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的识字法。我们最常用的'是商标识字,因为商标形形色色、颜色鲜艳,学生对它特别喜爱,而且很多商标都成为生活的废弃品,刚好可以重新利用。这一方面我们教研组的隗合宾老师做得非常好,校园的展示板上还留有他们班学生的作品。那是一本本用八开的素描纸钉成的本子,纸上贴着形形色色的商标,非常美观。另外,梁淑艳老师利用学生特别喜欢动物的特点,请学生把收集来的生字拼成一种种动物的图形,贴在学习园地里,让大家去读,实现了资源的共享,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的兴致也非常高。

2、使用识字袋。

一年级时,我用得比较多的是识字袋。识字袋没有识字本那么好看,但制作更方便,使用也很方便。我的识字袋很简单,只是请学生把课外识得的字一股脑地装进一个袋子里,经常掏出来读一读,自己读一读,同学拼起来读一读,并且定期带回来展示、交流,比比谁收集得更多就行了。那个袋子里的东西多了,就保存起来,再装一袋,以免新旧混合,影响阅读。这是一种上不得台面的方法,但对于当班主任的语文老师来说,却是可以一试的。

现实生活中,识字教学资源无处不在,就看孩子有没有一双慧眼,教师有没有正确引导,教给孩子一个点石成金的指头。以上这些第二课堂学习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将使学生受益匪浅。

四、实践中识字

课堂只是小天地,天地乃为大课堂,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绝不仅仅束缚于课堂和教材之中,在“大语文观”的指引下,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种种活动与兴趣,可以使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

我们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每次活动有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自己动手、动脑去收集资料,并交流收获。交流之后,还可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识字教学需要课本,这是学习语文的凭借。然而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是因为课本能容纳的东西实在是太有限了。尽管大部分生字先后要在课本上几次出现,但绝大部分仍达不到让学生形成永久记忆的次数。至于生字的多义性,要在有限的课本中体现出来,更是不可能的了。因此,我们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广告招牌、商品包装物,还有各种报刊杂志,让他们收集起来,剪剪、画画、贴贴,就成了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收集,整理,编排,还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让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中、课余、课外及实践中无处不识字,学好祖国的汉字。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北京出版社.

《素质教育案例精选》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彭坤明《创新教育》.

试论小学识字教学

单位:房山区佛子庄中心小学

姓名:刘国华

日期:2009、10

利用语文教材 挖掘德育内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的的要求,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好扎实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觉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励他们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把他们培养成为新一代的有用人才。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善于利用语文教材,挖掘其中的德育内涵,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铺平道路。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挖掘德育内涵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一下。一、从课文的时代背景去挖掘时代背景是指在一定历史情况下,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由于在教材中,许多课文内容离今天的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对他们理解课文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这就需要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先深入浅出地向学生简略介绍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以便帮助学生在学习阅读中进一步理解课文,让时代背景介绍起到搭桥铺路的作用。如在讲授人教版第十册第14课《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时,有许多学生都对抗美援朝的历史不了解,不明白中国志愿军是什么。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课之前,向学生简单地介绍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中国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志愿军抗美援朝对朝鲜的重要意义,使他们在学习课文之前就对中国志愿军产生深厚的感情。这样,在后面的新课讲授中,学生就能够理解到,为什么朝鲜对中国志愿军归国会产生如此深厚的依依不舍之情了。二、从课文主题中去挖掘,阐明课题含义课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眼睛。教师授课应该紧扣课文题目,引导审题,使学生从题目入手,先初步感知,获得轮廓印象。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课文思想内容的聚焦。因此,抓住题眼,揭示课题的内涵,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如讲授人教版第十册第24课《飞夺泸定桥》时,先引导学生读题目,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要攻取泸定桥,那么怎样攻取呢?“飞”、“夺”过程中,红军遇到哪些困难?为什么会取得胜利?红军的胜利证明了什么?提出这一系列问题,再播放电视录像《飞夺泸定桥》,给学生感性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解决这些问题,重点让学生了解红军遇到的困难,思考是一种什么精神促使他们不怕牺牲,夺取胜利的。三、从人物身上去生发,采取榜样激励法为了让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在学生面前栩栩如生地站起来,并铭刻于心,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借助人物形象的具体,使学生既初步懂得描写人物方法,又受到人物崇高思想、优秀品质的感染熏陶。例如人教版第十一册第5课《詹天佑》这篇课文,第三自然段写饱受欺凌的中国工程师詹天佑不怕国家的嘲笑,敢于接受这项艰巨的任务,为中国“争了一口气”。这不正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吗?在引导学生读第三段时,结合每一段的具体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在导读第四自然段“勘测线路”时,引导学生学习詹天佑对工作严肃认真、遇到困难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在导读五六自然段“开凿”、“设计人字形线路”时,引导学生领悟詹天佑高超的智慧、卓越的才能和独特的创举,进一步感受支配詹天佑行为的强大动力就是对祖国由衷的热爱。最后学习完课文,组织学生再一次整体感悟课文,引导学生谈谈从詹天佑身上学到了什么。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教学便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四、在欣赏插图、领悟意图中渗透引导学生欣赏插图,领悟图意,有助于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借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如人教版第一册第四课《看图学词学句》,教学“星”、“红”、“旗”三个生字和“我爱五星红旗”一个句子,可利用插图,并通过简单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懂得国旗代表伟大的祖国,全国都爱五星红旗,激发了学生热爱国旗,热爱祖国的感情。再如讲授人教版第六册第19课《赵州桥》一文,除了看赵州桥的插图外,再利用一幅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大桥挂图,二者比较,让学生知道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及好处,再配之教师对桥的历史、年代、形态结构部分的讲述,就能使学生对赵州桥的古朴、坚固、美观留下深刻的印象,感受到中国的聪明才智,劳动的伟大,产生了自豪之感。五、从课文重点词句和语段中,发掘课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德育渗透不应该是空洞的,而应该以实实在在的内容为基础;德育也不应该是贴标签式的,而应该在品词析句中让学生自己去领悟体会从而内化。语文教学只有扎扎实实地抓住字、词、句的理解,才能清楚地阐明课文所体现的内在思想性,才能在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受到具体生动的思想教育,因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总是隐含在词句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剖析和品味课文的词句,借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可以较好地渗透品德教育。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在描写“我”的内心活动这一片断中,要抓住“担心”、“不敢朝他那儿看”、“不住不看”这些词语引导学生思考:“我”担心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担心?为什么“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但又不住不看?让学生知道“我”当时内心十分痛苦、十分矛盾,是因为邱少云所处的境地实在是太危险了,战友之间的心是紧紧相连的。然后抓住描写邱少云外表的重点句子:“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来剖析邱少云的内心世界。提问:为什么邱少云能在烈火中纹丝不动?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去想象他的内心活动,在学生心中树立起邱少云光辉的形象,使学生受到不畏牺牲、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教育。教育有法,教无定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也是如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不断地探索、研究和积累,充分利用好语文教材,挖掘出德育内涵,让德育教育与语文教育融为一体,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造就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建设人才的教育目的。数学学科中德育实施的五个注意新课标指出要“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这充分证明:小学数学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教育的性质,体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在数学学科中德育实施要注意以下五点:一、注意数学教学中德育的特点数学教学最易于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数学是对客观世界量的侧面的反映,小学数学的知识、方法以及它们的来源和发展,都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因素。对此,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是通过数学知识的具体、讲解,浅显地提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数学知识内部的矛盾运动,从而渗透实践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的启蒙教育。例如,在教学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及其验算时,通过具体例子说明运算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初步领会到事物是相互的,是发展变化的。又例如,在教学某些数学概念时,从事例引入,又用概念去指导练习,让学生看到这些概念的实际应用,使学生逐渐领悟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又例如,教学中通过数和计量的产生发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领悟到数学知识源于实践。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实际如下游戏导入新课:“用掌声表示得数”。教师口述: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同学们击掌两下。教师板书“每个小朋友分得2个苹果: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同学们击掌几下。教师板书:每个小朋友分得1个苹果;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呢?没有掌声。教师问:为什么没有掌声呢?同学们回答:“半个苹果不能用掌声表示”。教师急忙夸奖同学们:“你们真聪明”!从而揭示课题。使同学们真实地感到,分数的产生,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而不是数学家们硬性规定的,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实例引入数学知识或实践应用,进行实践第一的观点教育;通过多与少、加与减、已知与未知、精确与近似、直与曲,对学生进行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教育;通过概念与概念之间、性质与性质之间,概念、性质与法则之间,数与式、数与形,数、形、式与应用题之间存在着的内在,对学生进行相互和发展观点的教育;通过四则运算、解答应用题和几何形体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对学生进行矛盾转化观点的启蒙教育。辨证唯物主义所揭示的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也是关于自然发展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在漫长的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积累了一整套数学的科学思维规律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这些规律和方法无不充满辨证唯物主义思想。二、注意数学教学的德育功能1、数学教学可以培养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古代哲学家和数学家早就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有序、统一等方面。“真即美,美即真。”在学习与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会使人深刻领悟理性的美感。包括数学发现中的美学感悟,数学命题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以及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命题与数学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数学中的奇异性等,都充满了发现科学真理的愉悦和欢乐。数学美是激发求知欲、形成内驱力的源泉。数学教学能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2、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意志与毅力,提高抗挫能力 。 数学史是数学家的奋斗拼搏史,展示着数学家为真理而献身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数学每前进一步,都充满艰难险阻,需要数学家们的胆识、勇气和毅力,甚至甘冒生命的代价而百折不回。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顽强拼搏,在攀登“哥德猜想”的征途上遥遥领先;著名德国数学家希伯索斯发现了无理数,为了坚持这一发现而被抛尸大海;阿基米德因醉心数学而被乱兵所杀……在世界数学发展的历程中,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数学家们的胆识、勇气和毅力,甚至以生命为代价。在数学教学中,把定理、公式与数学家逸事起来介绍给学生,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与毅力。三、、注意数学教学中采取适宜的形式1、结合教材内容,及时渗透。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由于大部分内容的思想性并不是十分鲜明,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学生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中。例如在教学数的产生时,我让学生知道我国古代劳动早在多年前就会用算筹计数,赞美劳动的聪明才智。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些能从数据上反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辉煌成就的练习题,让学生读写,这样他们既掌握了知识,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在教学简单的统计时,我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历届会获得奖牌的数量设计成统计表,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体会出健儿为国争光的拼搏奉献精神,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在讲“百分数的认识”时,我引用了这样的数据:“中国用占世界耕地5 % 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0% 多的人口”,自然而然地进行了国情教育和人口教育。此外,在讲授简便运算时,我把数学家高斯童年的那个数学题让学生们做,鼓励他们向小高斯挑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 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又可以他们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举不胜举,有待于去我们发现和挖掘。2、结合教学过程,适时渗透。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时代在不断的发展,数学教学应“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渗透德育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无处不在的德育魅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公式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这时候就可以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共同探究、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和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等。课堂上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也很重要,比如养成学会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善于发表个人见解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树立自信心的良好品格。对于学困生的帮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体现,从让他们回答最简单的问题入手,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捕捉他们身上每一个细微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和鼓励。发动成绩优秀的学生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感到自己并不孤独。同时,也让其他的孩子感受到集体的凝聚力。德育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教师的说教上,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汲取营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3、结合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而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例如,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让学生回家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的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既可以使他们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能对他们进行环保教育。在他们生活当中经常会遇到水龙头浪费水的问题,通过学生自己测试可以得出,每天一个水龙头可以流掉 千克,一年就能浪费 千克的惊人数字。教学“质量单位”时,补充“每人节约一粒米,全国12 亿人可以节约12 亿粒米,重量是 克,合多少千克?”的习题。学生算出合 千克的结果后,教师马上告诉学生这些米大约可以供 人吃一个月。这可教育他们节约一滴水、一粒米,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教学“年、月、日”时,则注意引导他们在日历上找出重大纪念日,如“节”、“八一建军节”、“香港回归日”等,以丰富学生的社会常识。在应用题教学中,选用的题材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做好事、绿化种树、节约用电用水、积极锻炼、改革前后收入对比等事例,使学生在解题中潜移默化受到教育。当然,数学学科中的德育渗透,要因地制宜,不可进行大量的说教,应把握好一个尺度,做到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寓教于乐。这也许才是“渗透”的真谛所在。四、注意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自身的形象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巨大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表达、教师的仪表风格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陶冶他们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还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情,从老师身上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教师通过讲授的科学性、思想性及严谨的治学态度、诙谐幽默的语言感染着学生,激励他们向理想目标发奋努力。数学教师也是一名德育工作者,应有意识地提高自身修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教育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德育示范性的优势。这里引用加里宁的一段话以说明教师示范性之重要。“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就会在某些学生心中永远留下痕迹,正因为这样,所以一个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觉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孩子们几十双眼睛盯着他,须知天地间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对于人生心理上各种微末变化更富于敏感的了,再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捕捉一切最细微的事物。”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身教重于言传”,教师以自己的言行鼓舞、鞭策学生,势必与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交相呼应,起到强化起效果的作用,激励学生以坚不拔的顽强精神对待学习。五、注意数学课程资源的利用科学技术在迅猛发展,作为基础学科——数学同样需要补充新鲜的血液,更新陈旧的数据信息。《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大力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我们不仅通过利用报纸书刊、电视广播搜集最新的信息,还可教给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庞大的搜索引擎功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教材中80年代一座年产钢万的钢铁厂,需要个工人。可补充新资料:90年代生产同样的产量,采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生产只需人,使学生懂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介绍解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依靠科学技术逐年增长,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制度的优越性。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总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只要做有心人,不断的提高自身修养,研究学生思想品德状况,抓好德育渗透点,明确内容,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找好方法,在进行这一课题实践时必须注意方法上文道结合,做到自然妥贴,切忌生搬硬套,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万物,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浅析小学英语学科中的德育渗透《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指出:英语课程要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和德育教育。对学生学习方面的教育是必要的,但对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教会学生文化知识的前提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德育教育不是漫无边际的说教,无休无止的唠叨,恰到好处的一个提示,一句名言都会给孩子一种向上的力量,使他们受益终生。这种没有刻意去雕琢的德育教育,孩子们是愿意接受的,而且是能付诸实践的。一、钻研教材,挖掘其思想因素把思想教育工作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必须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发掘蕴涵在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决不能脱离课本,去空洞的说教。而应该有意识地向他们渗透热爱学校,尊敬老师,关心他人的教育。在具体的语言练习中,有意识地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如:在讲名人名传这类课文时,可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刻苦钻研,认真务实的精神。在讲爱迪生这一课时,妈妈生病了,屋子光线暗,无法手术,聪明的爱迪生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找来几面镜子,顿时屋子里亮起来,手术成功了,妈妈得救了。我适时的引导学生要学会开动脑筋,想办法,同时要有一定的知识储量,认真学习。学生很自然地就能接受这种教育渗透。在讲问路时,教育学生要热心帮助他人,培养乐于助人的精神;在讲时间的时候,教育学生要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在讲动物时,教育孩子要关心爱护小动物,因为它是我们的好朋友;在讲科普知识这一类课文时,可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重要性的熟悉。二、留意引导,实际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要与生活实际起来。留意适时适度的引导。在讲Where is my ……句型时,课件上出现了一个小男孩杂乱的间,东西乱摆乱放,非常狼籍。我一边教授句型, 一边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间东西的摆放,很自然地通过小明找东西,告诉学生要学会整理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学习No photos, No cycling, No smoking, No littering, No eating and drinking 等警告语时,我结合实际生活,实际情况,告诉学生在什么地方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告诉学生要遵守社会公德。点滴的教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校园的草坪上出现了KEEP OFF THE GRASS的警告语。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德育先行,孩子的品质影响的是他们的一生,好的道德有助于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形成,从而也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中。在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时就能培养孩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如见面问声Good morning. How do you do? 同学需要帮助时问声Can I help you ? What’s the tter? 等。这样不仅练习了口语,还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三、注重内容,付诸实践德育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要有内容,有使学生感爱好的活动,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受到教育。我在讲完购物一课后,组织学生搞了一次义活动,学生把自己家里的玩具,衣服,学习用品等拿到班里,一边兴高采列地用英语推销自己的物品,一边练习着自己的口语,还不时的相互纠正着发音。最后把所得款项送到少先队,捐给希望工程。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对学英语感爱好,提高了口语水平,还懂得了珍惜学习机会,关心他人,享受着付出爱心的快乐。有的老师认为,课堂四十分钟讲知识都不够用,哪还有时间讲德育。其实不然,天天进行一分钟的德育教育,日积月累,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四、关注细节,注重延伸英语课上在学习Do you know your parents?时渗透德育教育,看看学生有多了解他们的父母。T: When are your parents’ birthdays? What gifts do you give to your parents? Can you describe them to us?学生对这些问题很感兴趣,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有过给父母准备礼物的经历,因此他们也愿意与其他同学分享,其中有一个同学说到:My mother’s birthday is on …. My father’s birthday is on …. I use the money that I saved to buy a bunch of flowers to my mother and a red and white tie to my father. They all were happy when they received the : Do you know what’s your parents’ favorite food/co lour/interest? What size is your parents’ shoes?学生沉默了片刻,教室里一片安静,我转换话题What kind of methods do you want to adopt to know your parents? 沉闷一下子被打破了,学生们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ask them their favorite food, cook food for them, look at their shoes, communicate with them and so on.在布置作业是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任务,等下次回家,和父母好好谈谈心,并以此为内容写一篇报告把自己的父母介绍给别人。关于父母的生日大多数学生都能知道,但具体是否对自己的父母很了解还是个问,我设计这样的课型和布置相应的作业都是通过有效的引导,对学生进行尊敬长辈,关心长辈的教育,多让孩子了解自己的父母,也多让父母了解自己的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教育学生心中要有他人,学会关心他人,营造爱的氛围。教育和教学是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的,没有单纯的知识教学。因此,在教学时应不断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很自然的就把德育教育融入教学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对学生教育的成效的不同,我以后会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去关心,爱护我的每一个学生。

汉语言对汉字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有关语言的专业,其对语言文字的修养及其能力也是相对较高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重视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

【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不是应用型较强的专业,为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式,本文提出从两个角度指导该专业的教学:从实用性的角度,优化课程,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强化课程应用性,提高学生本专业的应用能力;从创新的角度,突破专业限制,进行教学内容创新,并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增强其在社会立足的本领。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教学探讨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很难和一些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如工程、建筑、医学、会计等一样获得准确的职业定位,更是很难直接和应用型人才挂钩。它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是体现人文精神的最直接的载体,担当着传承与提升全民语言与文化素质的重任[1]。其主干内容是中外的优秀文学文化遗产,而核心内容则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对自身、他人、集体、民族、国家,乃至对人类的一种认识与社会责任感。为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点在于: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从事人的工作的,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不体现在应用性,而是体现在对社会观念与精神取向的影响上;不注意直接创造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等。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当前就业压力的增大,教学实用主义成为了教学的主要目标,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而言,也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之上,积极和社会接轨。

2用实用性理念指导专业教学

《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给出该专业的就业方向为教师、各类编辑职务、文秘、文案策划人员等。但事实上,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大多集中在政府机关、教育科研、新闻出版、企业公司等中国单位,还有少数人涉足律师、房地产、金融外贸等新兴行业。由此可见汉语言文学专业具有较宽的职业适应性,但同时,由于相关行业存在文秘、新闻、广告、公共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造成了对他们较大的冲击力。从现实意义来看,从实用性的角度指导教学应注意:

优化课程,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包含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十余门课程,有必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对课程进行优化:精简课程内容,每门课都要根据对本领域最新知识结构的分析来设计教学内容,强化核心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按照学科发展的当下高度来考虑学科基础,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整合各课程之间的内容,避免内容交叉重复,如写作学和文学概论中的文体学知识。

强化课程应用性,提高学生本专业的应用能力。以就业的观点指导教学改革,就必须讲求专业的实用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社会上立足。结合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即现代“读”、“写”、“说”这三个方面的能力,必须加以强化[2]。该专业的实用性教学应体现在五个方面:古今各种文体的阅读能力,现代各类文体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教学能力,信息调研能力等。学校和教师必须精心设置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形成本专业课程的应用模块,通过系统的应用技能课程的设置,以保证学生在学校能够提高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获得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应用能力,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3用创新的理念指导专业教学

创新包括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维创新等。本文强调:

突破专业限制,进行教学内容创新。该专业的学生就业范围较广,但往往不精,竞争力上不如其他专业学生。鉴于该专业的特殊性,教学过程中不必过分拘泥于语言与文学本身,而可以结合汉语言文学的历史发展与就业现状,对学生进行相关职业技能的培养。事实上很多新专业如新闻、广告、文秘,甚至公共管理基本上都是从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发展而来的。因此,在保证专业根基扎实的前提下,应打破人为设定的专业界限,以便更大限度地发挥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优势。如教育与教学、新闻传播、文秘与公关、社区文化管理、广告文案等等都可以设计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模块,学生通过这些模块的学习获得动手能力和从业能力。

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要求学生具备丰厚的东方文化底蕴。该专业有极强的文化特征,其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对汉语的感情,对东方文化的亲合及从中汲取创新精神动力,并影响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因此汉语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3]。首先,教师应有强烈的创新教育意识,思想上要勇于开拓,力求提出独特的、新的教育活动思路,行为上善于探索,潜心实验,不断总结和不断进取。在教学中不能满足做文化的传声筒,要适当的通过文化评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对社会文化现象进行思考,如博客,新媒体等多种文化传播方式都可以成为学生思考的问题。其次要勤于思敏于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以其丰富的知识做背景,在教学中不断抛出新观点,给学生以震撼,激励他们也去发现、思考、创新。可以说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必须在不讷于言的同时,还要敏于行。沉默寡言不是该专业的个性,只有言行结合,才能让学生让自己更自信,更有思考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伍建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J].2008,(11):204-205.

[2]陈吉猛.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8,(9):74-76.[3]丁琴海.大学人文教育的几点思考[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3).

解析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创新

摘 要:对于汉语言文学的陈旧的教学方法进行实施改革办法,对于现阶段的素质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保证,要求教师在教授基础知识以及讲解的过程中,还要对于学生自身的人文关怀进行加强,对于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资源进行发展利用,做到学生在对课本知识进行学习的时候,还可以对自身的认知能力进行提高,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栋梁。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创新

1 导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给当前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工作契机。整合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系统知识,创新好教学方法,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才能彰显其独特魅力,不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趋于领先的水平。

2 我国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

学生基础薄弱

汉语言文学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高,尤其是对文言文,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能自行阅读和理解文言文,如对通假字、同音字等,要求学生有较为系统的文学知识。但我国大学生由于高中进行文理分科,并没有投入大量的精力在语文上,更别说相对晦涩难懂汉语言了,导致我国学生普遍文科基础薄弱。此外,大部分学生对汉语言的兴趣不大,很多是"被选"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也没有通过扩大阅读量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基础。

教学只注重知识理论而缺乏实践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只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要求而对学生的合理利用所学知识的要求很低甚至不作要求。不能否认汉语言文学的理论性很强,但是在这个世界飞速发展的21世纪,理论型书呆子的需求量很小,现在社会更多的是需要知识储备丰富、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双向人才。教师只要求学生记忆理论知识,会使学生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实际应用表达水平严重不足,现在的社会需要用言语把自己推销出去,这时候的口语表达水平就十分重要了。简单的说在参加面试时面对面试官都不能巧妙的展示自己的才能特长,怎能赢得面试人员的青睐?口语表达看似简单却是个人素质的全面体现,具备较高的口语能力足以体现一个人的德、学、才、识。所以,我们现在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不能单纯的要求记忆理论知识更要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及能力。

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师资队伍专业水平不够

随着时代的发展,汉语言文学本来就已经渐渐变得冷门,再加上其教学方式传统落后,导致社会中人们普遍对汉语言文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大幅度减少,所以,能够真正胜任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老师一直在减少,而且由于现在社会风气的败坏,导致学校在招聘教汉语言文学老师的门槛一直在降低,所以,有越来越多没有足够资历能力的人进入学校鱼龙混珠。而且,由于学校对汉语言文学这一学科的不重视,给教汉语言文学的老师安排了很多政务,使得老师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变成一种兼职,学校的行政工作非常繁重杂乱,如此繁杂的工作已经导致老师精疲力竭,他们没有更多的精力投身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去,导致学校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一直荒废,无法进步。

3 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需要改革创新

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汉语言文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但是也不能一味的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应该注重汉语言文学的实践性。加强学生的实践性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巧妙的锻炼学生的实践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增加互动,在互动中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参与中实践的能力也能够得到提升。同时我们的教学要把重心由听放到说、读、写上,在课堂上可以随机安排学生进行口语练习,例如可以设置特殊的场景让学生模拟当事人自由发挥随即表演,安排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锻炼提升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在理论学习中适当穿插汉语言文学实践活动,这样可以很巧妙的将理论和实践结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主题限时演讲、汉字听写大会、诗歌朗诵会等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锻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更好的与人交流。实践证明学生对于参与性、实践性教学的积极性兴趣高涨,教学效果良好。

对汉语言文学的教材进行改革创新

如今的教育都是以开放教育为主且着重培养实用型人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学的实践性。首先。我们应该做的是对汉语言文学的教材内容进行改革创新,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汉语言文学的教材内容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适应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发展,以必要的理论知识为核心,在教材中融入更多的实践性强的实验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汉语言文学的研究能力。

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和实践之间有效的结合

在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单单的让汉语言文学整体的教育方法方式仅仅停留在教育的表面。学校对于汉语言文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做到推陈出新,一定要打破陈旧传统的汉语言教育方式模式,真正做到提高整个汉语言文学自身教学过程中的社会适用性。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实践具体的过程中,参与教学的教师一定要摒弃陈旧的教学方式,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灌输知识,采取单一呆板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充分的结合讲授法和引导法以及采取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以及采取小组合作的办法等诸多的形式进行教学,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教师应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赋予汉语言文学教学新的时代语言,开创新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格局,让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喜欢汉语言文学学习。

4 结论

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对于这方面人才的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带动学习兴趣,老旧的教学方式必须改革创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摒弃循规蹈矩的教学思想,积极的创新的教学方式,让汉语言文学的文化精髓通过创新教学的模式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赵君玉.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J].才智,2014,07:292.

[2]张晔.当代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之我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7:90.

[3]徐景宏.论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及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8:113+115.

[4]次旺罗布.浅析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与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4,06:95.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目录 一、现代汉语部分 二、写作部分 三、文学理论部分 四、美学部分 五、现代文学部分 六、古代文学部分 七、中国当代文学部分 八、语言学概论部分 九、外国文学部分 十、民间文学部分 十一、古代汉语部分 十二、中学语文教育学部分 一、 现代汉语部分 1.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 2.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 3.语法中的语义因素 4.“是”字用法研究 5.语用与语法的关系 6.新兴词缀研究 7.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 8.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 9.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 10.新兴辞格研究 11.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 12.××方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 13.××方言现象专题报告 14.代词的语用研究 15.语言副词的语用研究 16.助动词的语用研究 17.时下新词描写 18.句型的语用研究 19.语气词的语用研究 20.言语行为在句子里的表现 二、 写作部分 1.论小说的叙述视角 2.论小说的误乐性 3.心态小说的艺术魅力 4.论现代小说性情节结构类型 5.论小说的新典型观 6.论小说语言的创新 7.论小说的写作技巧 8.论广告辞的审美特性 9.从报告文学的轰动效应探视读者的审美要求 10.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特色 11.试论毕淑敏小说的创作特色 12.试论诗歌中意象的类型与特征 13.论鲁迅小说对人物灵魂的深刻穿透力 14.试论当今散文的发展走向 15.论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 16.试论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 17.论新闻文体的审美特质 18.试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 19.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 20.试谈散文笔法的多元化趋势 21.论新时期散文的艺术嬗变 22.任选当今一个散文作家的作品进行评论 23.任选当今一个小说作家的作品进行论述 24.论散文的“自叙体”色彩 25.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26.试论王蒙小说的艺术特色 27.试论王安忆小说的艺术特色 28.论文学人物性格的立体结构 29.意识流写法的魅力 30.任选当今一个诗人的作品进行论述 31.文学创作情感论 32.论张洁小说的艺术三、文学理论部分 1. 论艺术真实 2.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 3.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 4.论艺术直觉 5. 论艺术虚构 6.论典型 7.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 8.简论文学作品形式的独立审美特征 9.新时期文学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 10.新时期诗歌审美特点的新变化 11. 论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 12.论艺术创作的通感与错位 13.论审美变形 14.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 15.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16.论本世纪中国文论的现代性主题 四、美学部分 1.儒家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2.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 3.论朴素美 4.蔡仪美学思想述评 5.朱光潜在当代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6.评李泽厚美学思想 7.中国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8.禅宗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影响 9.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10.论艺术接受中的个体差异 11.人类审美态度的演进历程 12.论悲剧审美的道德内涵 13.当代中国大学生审美情趣考察 14.论形式美的美育效应 15.美育与社会人文精神的转化与重建 16.美育与社会的文明进步 17.审美与文化的关系 18.略论大众审美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19.论宗白华美学思想 20.论审美现代性 21.广告的审美特征论析 22.论诗歌语言五、现代文学部分 1.冰心小诗研究 2.郁达夫小说中的抒情特征 3.郁达夫小说中的自我形象 4.《女神》中的泛神论色彩 5.《故事新编》研究 6.“革命十恋爱”小说模式论 7.《孔乙己》的艺术技巧论 8.《祝福》与中国的祭祀文化 9.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10.进化论与鲁迅思想研究 11.吴荪甫的悲剧特征 12.《腐蚀》的艺术特征 13.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14.徐志摩诗歌研究---以《再别康桥》为例 15.废名小说主题与艺术风格 16.《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17.张爱玲小说的主题思想 18.《蚀》与《子夜》的比较分析 19.《四世同堂》的艺术特征 20.进化论与中国现代文学 21.废名小说的艺术风格 22.“五.四”乡土小说研究 23.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 24.林语堂的散文艺术 25.新感觉派小说艺术 26.“七月”诗派的现实主义特征 27.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 28.钱钟书《围城》的语言艺术 29.老舍小说中的幽默风格 30.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散文化问题 31.胡风的诗和诗论 32.路翎小说艺术研究 33.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太阳”意象 34.茅盾小说中的“理性化”特征 35.戴望舒诗歌研究---以《雨巷》为例 36.瞿秋白杂文论 37.萧红小说的艺术特点 38.曹禺《雷雨》的思想主题 39.曹禺剧作的“生命”主题 40.曹禺《雷雨》的结构艺术 41.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反封建意义 42.试论高觉新形象 43.《寒夜》中的曾树生形象、汪文宣形象分析 44.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45.苏青小说研究 46.中国现代作家与中国传统文学(择一角度) 47.艾青诗歌的艺术特征 48.赵树理小说民间化特征 49.论徐志摩的诗 50.论闻一多的诗 51.论钱钟书《围城》的主题思想 52.论穆旦的诗 53.曹禺与夏衍戏剧之比较 54.论沈从文的《边城》 55.萧军小说研究 56.论田汉的戏剧 57.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58.丁玲小说研究 六、古代文学部分 1.《诗经》的审美学特色 2.论《诗经》中的征役诗 3.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4.论《诗经》中的史诗 5.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6.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 7. 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 8. 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 9. 先秦史传寓言研究 10. 先秦史书寓言研究(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11. 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 12. 《吕氏春秋》与杂家 13. 《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 14. 论《左传》的战争描写 15. 论《左传》的妇女形象 16.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7. 《战国策》名篇研究 18. 老子的思想 19. 《老子》的艺术特色 20. 《庄子》的艺术特色 21. 《庄子》寓言的艺术成就 22.孟子论辩散文的艺术风格 23.从《离骚》看屈原的自觉与不自觉 24.《史记》所描写的游侠 25.《史记》所描写的刺客 26. 司马迁的反暴政思想 27.《史记》所描写的战国四公子 28.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29. 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 30. 曹操与诗文革新 31. 论曹操的诗歌创作特色 32. 论曹操的散文创作 33. 论曹丕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 41.论曹丕的文学成就 42.曹植的生平与其诗歌创作的历程 43.论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 44.论建安文学的美学倾向 45.阮籍诗歌的美学倾向 46.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47.谢灵运与山水诗 48.陆机、潘岳诗文的比较研究 49.《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 50.《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 51.《世说新语》与中国古代小说 52.论王维和李白的山水诗 53.论李白的自由精神 54.论李白的情感世界 55.杜甫诗歌的地域色彩 56.论杜甫诗歌的儒家精神 57.试论李白诗歌的浪漫特质 58.论王维的“诗中有画” 59.唐代各类题材诗歌研究(任选一类) 60.唐代各体诗歌研究(任选一体) 61.唐代诗人研究(可选一人,也可选数人进行比较研究) 62.唐诗的精神风貌 63.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唐诗创作之关系(可只论述唐诗创作与某一方面因素的关系) 64.对宋诗的研究可参照以上七个方面拟题 65.论李贺诗的怪诞 66.李贺诗与屈原赋 67.论李商隐诗的朦胧美 68.论白居易的新乐府 69.论白居易的感伤诗 70.唐代进士与文学的关系 71.杜牧的史论诗 72.论韩愈散文的“气” 73.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 74.唐传奇名篇研究(可任选一篇分析) 75.唐传奇与佛教 76.唐传奇与道教 77.唐传奇题材类型研究(可任选一类题材研究) 78.唐传奇作家研究(可任选一位作家作综合研究) 79.唐传奇的审美风格 80.唐传奇与中国古代小说 81.唐传奇与中国古代戏曲 82.唐传奇的叙事特征 83.唐传奇与中国史传文学 84.唐传奇的抒情特征 85.唐代小说的创作观念 86.唐代小说专书研究 87.唐代小说的各类主题研究 88.唐代各体散文研究 90.唐代散文家研究 91.唐代散文的艺术特色 92.唐代散文的思想特色 93.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散文创作之关系 94.对宋文的研究可参照以上诸方向自行拟题 95.苏洵散文研究 96.论苏轼的“超然” 97.试论宋词婉约派在美学上的意义 98.试论宋词豪放派在美学上的意义 99.论皮日休、陆龟蒙的小品文 100.从文艺政策看唐诗的繁荣 101.论文人山水诗的寄托 102.论王安石的咏史诗 103.论杜牧的咏史诗 104.李清照的词论及其实践 105.李清照之人格与风格 106.苏轼各体词研究 107.苏词的风格 108.苏轼的词论特色与其词创作的关系 109.对辛词的研究可参照以上诸方面自行拟题 110.苏、辛词与豪放词派之关系 111.论咏物诗 112.论晚唐小品文的艺术追求 113.温庭筠、韦庄词之比较. 114.论节奏──古典叙事散文的抒情化调节机制 115.《三言》名篇研究(可只取一篇或一个系列分析) 116.《三言》人物形象研究(商人、妇女、僧道、文人、市民等各类人物,可只取其一) 117.《三言》思想倾向研究 118.《三言》创作技巧研究 119.《三言》与中国古代小说之关系 120.《三言》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 121.《三言》与冯梦龙的文学创作活动 122.《二拍》研究(参照《三言》研究诸方面自行拟题) 123.明代散曲与民歌 124.牡丹亭的人文主义色彩 125.《郁离子》研究 126.高启诗文的艺术特征 127.吴伟业的叙事诗艺术 128.《花间集》风格论 129.《花间集》题材论 130.《花间集》与唐宋词史 131.论贾宝玉(或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 132.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133.《水浒传》人物论(任选其一) 134.《水浒传》风格论 135.《水浒传》接受史 136.《水浒传》与中国文化精神 137.《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研究(任选其一) 138.《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139.《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精神 140.《西游记》孙悟空、唐僧形象分析 141.论《儒林外史》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142.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143.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七、中国当代文学部分 1.试论王蒙新时期小说创作的新探索 2.试论谌容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 3.试论蒋子龙笔下的改革者形象 4.试论张贤亮小说创作中的美学特征 5.《茶馆》简论 6.试比较许秀云与胡玉音的艺术形象 7.金庸小说主题论 8.试论梁晓声知青题材小说创作的特色 9.试论高晓声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新贡献 10.论莫言《红高梁》系列小说的特征 11.论邓友梅《那五》的艺术典型 12.试论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在军事题材小说创作上的新突破 13.试论《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 14.陈忠实《白鹿原》研究(自拟题目) 15.苏童小说研究---以《米》为例 16.余华小说艺术探讨 17.试论宗璞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18.试论五十年代的“创业者”梁生宝与八十年代的改革者武耕新形象的异同 19.试论王安忆的小说创作 20.《废都》研究(以《废都》为论述对象,自拟题目,如人物、结构、语言等) 21.试论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 22.试论刘心武长篇小说《钟鼓楼》或《四牌楼》的思想艺术特色 23.试论王安忆《长恨歌》 24.试论茹志鹃小说创作独具的审美特征 25.阿来小说《尘埃落定》研究 26.试论池莉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 27.张平《抉择》的意义 28.试论“先锋派”小说的创新与不足 29.试论“新写实主义”小说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 30.试论郭沫若历史剧中的女性形象 31.试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32.试论贾平凹文学创作的特色 33.试论余秋雨的散文创作 34.试论徐迟对报告文学的新贡献 35.论“朦胧诗”的源起、成就与不足 36.论舒婷诗歌创作的思想意蕴与美学特色 八、语言学概论部分 1.试论语言符号与其他人工符号的异同 2.从社会功能看语言的本质 3.汉语词义的演变 4.××话中常见的语流音变 5.××话一般词汇的消长 6.谈句型变换与语言表达 7.试论词义的模糊性 8.汉字与拼音文字比较研究 9.浅谈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10.××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关系 11.试论社会方言与言语社团的关系 九、外国文学部分 1.评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形象 2.评莎士比亚悲剧的艺术特色 3.评莫里哀的喜剧艺术 4.评雨果《悲惨世界》的人道主义思想倾向 5.评拜伦诗歌的艺术风格 6.评普希金的抒情诗 7.评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金钱”主题 8.评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艺术) 9.评左拉创作的自然主义倾向 10.评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小说(可选择其中一部) 11.评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描写艺术 12.评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 13.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中的“复调”艺术 14.评契诃夫短篇小说艺术 15.评《静静顿河》的艺术成就 16.从《双城记》来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 17.评《简爱》的爱情主题 18.评《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 19.评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20.评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 21.论卡夫卡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 十、民间文学部分 1.当代中小学生新编顺口溜论 2.当代社会顺口溜论 3.当代笑话论 4. 论民间文学的实用性 5.论民间文学的流传变异性 6.论民间文学的传统性 7.论民间文学的集体性 8.论民间文学与表演性的关系 9. 论民间文学的历史价值 10. 民间文学与风俗习惯的关系 11.论民间文学的多功能性 12.论民间文学在生产劳动中的实用价值 13.民间文学总结劳动经验论 14.论民间文学的教育功能 15.论民间文学的娱乐功能 16. 民间文学的艺术欣赏价值 17. 论洪水神话 18. 论神话的艺术特征 19.论神话的影响 20.论×地民间传说的主要内容 21.论×地的人物传说 22.论×地的能工巧匠传说 23.论×地的英雄传说 24.论×地的历史传说 25.论×地的地方传说 26.论×地的风俗传说 27.论×地长工与地主的故事 28.论×地的劳动故事 29.论×地的家庭故事 30.论×地的爱情故事 31.论×地生活故事的类型问题 32.论×地的嘲讽笑话 33.论×地的幽默笑话 34.论民间笑话的艺术成就 35.论民间笑话的美学意义 36.论传统民间童话的内容 37.论传统民间童话的分类 38论×地的精灵童话(故事) 40.论×地的人物童话(故事) 41.论×地的童话的艺术特色 42.论×地的民谣 43.论×地的民歌 44.论×地的山歌 45.论×地的民间小调 46.论×族民歌 47.论×地的劳动歌 48.论×地的农民苦歌 49.论×地的长工歌谣 50.论×地的工人苦歌 51.论×地的妇女苦歌 52.论×地的讽刺歌谣 53.论×地的情歌 54.论×地的仪式歌 55.论×地的儿歌、童谣 56.论民间歌谣的艺术特点 57.论×地的政治谚语 58.论×地的劳动谚语 59.论×地的谚语的艺术特点 60.论谜语的历史 61.论×地的谜语内容 62.论×地的谜语分类 63.论地的谜语艺术特征 64.论×地歇后语分类 65.论×地民间长诗的艺术特色 66.论×地相声 67.论×地快书、快板 十一、古代汉语部分 1.论汉字的性质 2.论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 3.许慎六书说论评 4.古汉语的后置定语问题 5.原始汉字的认定及其构形特点 6.“‘何所’十动词”的内部结构层次 7.现代汉字构形特点 8.现代汉字的表记功能 9.论现代汉字中的变体字 10.论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 11.论现代汉字中的会意字 12.论现代汉字中的象形字 13.汉字编码研究及方案设计 14.汉字字形的文化信息研究 15.汉字考释方法述评 16.汉字析形方法研讨 17.汉字教学方法研究 18.词的多义性和词素的多义性 19.词义演变的深层意义基础 20.音义联系的任意性和命名的理据性 21.汉字起源研究述评 22.半坡刻符的性质及其与文字的关系 23.古汉字指事字的表义功能 24.形声字起源试论 25.甲骨文形声字研究 26.《说文》省声研究 27.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规律 28.论汉字形体演变的繁简分合 29.汉字前途讨论述评 30.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31.论中学教材文言文的注释 32.论汉字的音义联系 33.江永“女书”源流研究 34.江永“女书”的形体结构研究 35.主谓间“之”字探源 36.指代性“见”字词性再研究 37.主谓间“而”字的形成和发展 十二、中学语文教育学部分 1.语文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研究 2.论语文教学目标的规范表述 3.语文教学目标对语文教学效率的影响 4.论语文教学目标体系的建构 5.论文学教学内容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关系 6.语文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7.语文新教材的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初、高中;各种版本均可) 8.论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9.论思维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10.语文教学模式与语文教学个性关系 11.论语文教学中××模式(或方法)的运用 12.作文批改的多种方式及效果 13.论作文测评的效度与信度 14.论阅读题型的设计 15.语文素质的构成及培养思考 16.语文课堂评价的价值与策略 17.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或科学意识) 18.中学语文加大文言文内容的价值探讨 19.论说话(或听话、阅读、写作等)能力的培养 20.论语文教学中减负与提质的关系 21.文学教学模式及方法研究 22.语文教师科研意识和行为研究 23.探究性学习与语文教学 24.语文知识结构和教学结构的关系 中国古代文学类 1)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2)论辛词的英雄情节 3)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4)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 5)论韩愈的“以文为诗”。 6“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7)关于白居易〈新乐府的评价 8)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9)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 10)元散曲的艺术风格 11)柳宗元的寓言创作 12)<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13)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 14)〈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15)论杜牧的七言绝句 16)论归有光的散文 17)论李商隐的无题诗 18)〈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19)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 20)〈西游记〉的奇幼美与诙谐性 21)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 22)〈金瓶梅〉人物论 23)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 24)“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 25)王安石后期的诗歌 26)论纳兰性德词 27)苏轼词的主导风格 28)〈桃花扇〉人物论 29)秦观词的婉约风格 30)〈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31)〈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32)论易安体 33)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 34)〈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古代汉语教学与中学文言文教学如何有效衔接,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古代汉语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古代汉语教学改革中国传统文化文化传承

论文摘要:古代汉语是高等院校中文类专业的主干课和基础课,承担着培养学生的古代汉语素养和古代典籍解读能力等教学任务。这门课程沙及到哲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的内容,甚至包括天文、律历、姓氏名号、职官等文化常识,可谓内涵丰富、外延广阔。而以上这些内容,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在当前传统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更应该侧重于观照传统文化的解读方式,将传统文化的传承视作其重要任务之一。

和我国高校的其他课程一样,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古代汉语的教学改革也刻不容缓。新时期的古代汉语课程改革,我们认为在发挥其“工具性”作用的同时,更应该提倡在古代汉语教学中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人文素质 教育 、审美情操培养等多方面的功能,对此,笔者已撰文讨论。本文就古代汉语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及相关问题试做讨论。

一、从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的谈起

我们到的教学材料表明,古代汉语这门课,在1958年以前,不同高校在不同的时期,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各有不同。据王力先生说,“有的当作历代文选来教,有的是当 作文 言语法来教,有的把它讲成文字、音韵、训话,有的把它讲成汉语史。目的要求是不一致的”。

1958年的教育革命以后,学者们重新考虑这门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以提高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从.此,古汉语的教学改革开始,并大有一发而不可收之,势。自从王力先生于1962年主持编写并出版适用于全国高校文科专业的第一套古汉语教材以来,古代汉语课有了较为确定的内容,即采用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三结合的原则,并以这三个方面作为古汉语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从此,古代汉语课程也有了比较明确的教学目的,即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

培养这一能力就是为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国古代的哲学、历史学、文学、文献学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以上这些哲学、历史学、文学、文献学知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因此,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应该观照传统文化的传承,并将其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本身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

我国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其内涵包括睿智的哲学宗教思想、完善的道德伦理体系、辉煌的文学艺术、独特的语言文字形态、浩瀚的文化典籍等诸方面。古代汉语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它的内容就是以上传统的优秀文化内容的复合体。

现行古代汉语教材大多以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作为参照,学者们或采用文选、常用词、通论“三结合”的编排原则,如郭锡良等主编的《古代汉语》、朱振家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或主要突出文选和通论两部分,如易国杰主编的《古代汉语户。但他们的教材都彰显了我国灿烂多彩的传统文化。下面以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为例(以下简称王本),仅就文选部分和通论所承载的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加以讨论。

王本《古代汉语》在文选部分选取了《左传》、《战国策》、《史记》、《汉书》等经典的史学作品,还有《诗经》、《离骚》、唐宋古文、唐宋诗词等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及诸子百家的哲学作品(尤其是正统的儒家作品),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至于儒家的道德观念,在古代汉语教材的课文中比比皆是。

有反映个人修养的,如《论语·学而》,讲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说明古人非常重视个人修养,作为古汉语的教学内容,必然使学生通过学习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有反映教与学关系的,如《礼记·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一观点到现在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又有反映个人对社会责任的,《论语 ·微子》:“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这是孔子面对隐者的讥讽叹息时所说的话,意思是个人对社会是有一定责任的,人不能逃避现实。

另外教材所选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其中的 名言 :“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集中体现了古人心系天下,先于民忧,后于人乐的传统道德观念。以上这些都是古人优秀的品质,也是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古代汉语教学,可使学生受到熏陶,起到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作用。

通论是现行古汉语教材都非常重视的不可或缺的内容。王本《古代汉语》“通论”涉及到文字学、训沽学、音韵学的诸多内容,还涉及到文体、修辞等语言学知识,古代的姓氏名号、车马宫室、职官、乐律、天文历法等丰富的文化知识。以文字学知识来说,包括“汉字的构造,古今字、异体字、繁体字”等内容,给我们揭示了汉字和汉文化的密切关系。汉字的书体有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草书 、行书等。

对学生来说,从汉字人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是最直接的途径。我国历史上对汉字较系统的研究,开始于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可以说汉字本身及许慎依据汉字形体结构阐释字义的过程,都积淀着丰富的古代传统文化信息。《说文解字》通过说解汉字展示给我们的传统文化内容,陆宗达先生将其归纳为四个主要方面,即古代社会生产、古代的科学、古代医疗学、社会制度等,包括范围很广阔。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已经不单是简单地将其作为古汉语知识学习,而是观照到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知识空间扩大了很多。

还有一些关于古代的姓氏名号、服饰、车马、宫室、天文等方面的内容,给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空间就更大了。比如,我们通过学习“古代的姓氏名号”,就知道古人有名有字,“冠而称字”,所以,称别人的“字”以示尊重。我们知道了古人还可以有“号”,如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古人去世以后还有谧号,而溢号往往根据此人生前品行业绩而定,如陶渊明溢号“靖节先生”,显然是依据其高洁之行得来的。

学了天文律历,我们得以了解古人善于将音乐中的十二律对应岁时的十二月,再读陶渊明的《自祭文》“岁惟丁卯,律中无射”,就知道“律中无射”实际指的是9月份,是用乐律名称表达时序,因为“无射”刚好和“季秋”时节相对。学生学习这些内容的过程,就是对传统文化接纳、传承的过程。 三、当前的文化大背景决定了古代汉语课堂应该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主阵地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曾一度出现了文化“向西看”的情形,且势头不小。曾有人盲目地仿效,不论是非,不辨美丑,置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于不顾。就拿节日习俗来讲,人们迷恋于“ 圣诞节 ”、“情人节”,不管是否符合国情,只要是西方的,就很乐意“拿来”,使传统文化备受冷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高,我们高兴地看到我国传统文化有了回归的趋势。如,2008年的奥运会开幕式,充分展示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四大发明、中 国画 、 武术 、中国戏曲、皮影戏、古代音乐等等。开场戏《击击而歌》,更向全世界展现了我国古老而热情的迎接贵宾的喜庆仪式,表达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意蕴。

2009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传统节日, 清明 节、 端午节 、 中秋节 等重要传统节日和 春节 一同作为法定假日,这将有利于弘扬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因为中国每个传统节日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们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还有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汉语热,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 留学 ,“孔子学院”在许多国家的建立等,都为我们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平之如。

在以上大的文化背景下,作为高校的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加人到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更应该走在弘扬祖国传统文化队伍的最前列。从这个方面讲,高校古代汉语教师应义不容辞地将古状汉语课堂作为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主阵地,这是责任也是义务。

四、古代汉语教学实现传统文化传承功能的 措施

通过古代汉语教学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对教师是严峻的挑战,不仅要求古汉语教师要有专业献文化素养,还要有好的 教学 方法 。我们所说的“专业的文化素养”主要指古汉语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还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面,对我国古代的政治、历史、天文、教育、哲学、风俗习惯等文化知识都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住教材,更深人地理解教材,才能有效地进行古代汉语教学。

“好的教学方法”贝组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或者技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兴趣,导他们去探究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之加人到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创新的队伍中来。具体来说,通过古代汉语教学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具体措施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传统.的古汉语教学中,教师将这门课仅仅视作学习其他‘课程打通语法、扫除文字障碍的工具。新时期的教学改革首先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引导。如讲到《论语》时,教师应结合现实,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为人处事的准则、教书育人的方式方法、高尚的道德情操等。要求学生多记诵名诗名文,从而加大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还可以适时地结合传统节日,渗透传统文化观念。

其次,选取好的教学内容。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中仁、智、勇以及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崇高道德标准就存在于我们的古汉语教学内容中,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选择。

再次,改革教学方法。古代汉语教师不能一成不变地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及时地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精心组织古汉语教学,注重弘扬民族精神。比如,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文化解读的教学模式、生动活泼的图片等再现古文字、历史、诗词画面,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古代文化知识的积极意义,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适时地对高校古代汉语课程进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这种改革的重点正如东北师范大学张世超教授所讲:“我们的古汉语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字、词、句、语法等知识的讲解上,我们更要通过《论语》、《古文观止》、教材中的优秀篇目来塑造学生的品格,了解我们华夏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并要将之发扬光大。”

【论文关键词】古代汉语教学传统文化传承

【论文摘 要】古代汉语教材中含有大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有益营养,古代汉语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也存在大量的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良好机会。作为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好这个优势,想方设法,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提升学生人生境界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古代汉语作为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中文秘书学、教育学、哲学等许多文科专业都需开设的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课程,它在承担起培养学生古书阅读能力的同时,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也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我们的教学自然应当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找到正确的途径和方法,肩负起育人的职责。

一、古代汉语教学的传统文化传承作用

(1)促进华夏文明生生不息。古代汉语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具有非同寻常的社会作用,一方面在现代社会,从事古代文化典籍研究的人已日渐减少;另一方面古文化距离我们又比较遥远,古代文献资料又是用文言写成的,这种语言对现代人来说已日渐陌生,这更增加了文化传承的难度。古代汉语是学习、传承传统文化遗产的基础所在,要使文明延续,没有捷径可走,唯有掌握古代汉语文言这把开门的“钥匙”,才能让我们领略无限风光,在阅读、思考、传承和创新中继承文明,使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2)构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家园。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文化是针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遗产,是迄今为至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史上伟大的高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因此传承文化时,对那些缔造过我们民族精神,价值趋向的核心思想必须继承下来,它是我们精神的家园。

(3)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学生作为一名合格社会公民,主要应解决做“人”的问题。古代汉语教学,要在着眼字、词、句教学的同时,更注重领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人文情怀,在堂堂“君子之文”中,重德修能,体味中华文化的精神魂魄。时代发展到今天,多元文明渗透到许多领域,传统文化正在经受着不同程度的冲击。为了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文明的成果,我们寄希望于有识之士的倡导,寄希望于普通民众的热爱,更寄希望于对古代汉语教学的更上层楼,因为它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有着其他专业无可比拟的优势。

(4)发挥传承文化的载体作用。古代汉语课要发挥文化载体的作用,担负起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职责,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己任,因为这关系到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繁衍。学习古代汉语,有助于掌握古代优秀文化遗产,提高全民族的道德修养,坚定民族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的凝聚力。倾注了无数先哲心血的这笔财富是由文言文这种语言形式写成的,要了解这些文化,必须具备阅读经典作品的能力。

(5)发挥文化在传承过程中的鉴别作用。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深邃厚重。漫长的岁月里,祖先为我们留下了璀璨夺目的文化典籍,这些遗产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天文、地理、医药、卫生、服饰、礼仪、典章制度等诸多领域,它们都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而这一切都是以古汉语文言的形式保存下来的。因此,我们要学习、继承和研究它,要去粗取精,为今天服务,就必须扫除语言文字障碍。这就必须熟悉古汉语的语词、语言、语法构造,以做到游刃有余。

二、古代汉语教学实现传统文化传承功能的措施

通过古代汉语教学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具体措施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传统的古汉语教学中,教师将这门课仅仅视作学习其他课程打通语法、扫除文字障碍的工具。新时期的教学改革首先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引导。要求学生多记诵名诗名文,从而加大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还可以适时地结合传统节日,渗透传统文化观念。

其次,选取好的教学内容。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中仁、智、勇以及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崇高道德标准就存在于我们的古汉语教学内容中,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选择。

再次,改革教学方法。古代汉语教师不能一成不变地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及时地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精心组织古汉语教学,注重弘扬民族精神。比如,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文化解读的教学模式、生动活泼的图片等再现古文字、历史、诗词画面,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古代文化知识的积极意义,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参 考 文 献

[1]张雪辉.重视传统文化传承的理念与语文教学转向[J].基础教育参考.2006(8)

[2]韩振.传统文化是古汉语教学的重心——张世超教授访谈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4)

浅谈古代汉语教学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析古代汉语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

2. 古代汉语学习方法论文

3. 浅论古代汉语学习方法

4. 古代汉语论文范文

5. 浅议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精选

6. 浅谈汉语言文学论文

小学识字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识字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难点。它主要表现在量大、枯燥。如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大容量的教学任务?有一定难度。怎样让学生既能掌握学习方法,又不觉得识字枯燥? 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采用多形式的识字方法,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像【猫小帅学汉字】这一类的软件就很好的做到了“寓教于乐”,不断变换游戏形式,不断满足学生好奇心。

2、发现汉字规律, 引导归类识字

汉字是个万花筒,每个汉字都有丰富的内涵。巧用汉字的造字规律,能很轻松地归类识字。 比如形声字,汉字中的形声字约占七成,形声字总是分两部分,一部分表意,一部分表音。像【猫小帅学汉字】就运用“加一加”“减一减”和“换一换”的办法认识形声字,使学生加深了对形声字构字规律的认识,真正做到了举一反三,从而大大提高了识记生字的效率。

一、巧用插图,图字结合再简单的文字,都是表示语言的抽象符号,在教学时若不能对其进行科学的处理或处理不当,则小学生在识字时的确不易接受或存在很大困难,反之不仅能减轻他们识字的难度,还能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如:现行一年级教材语文上册里第十三页的“马、兔“等将其制成插图并配上汉字,这样教学时呈现在小学生眼前的不再是抽象、单调的汉字而是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精美插图,则他们的苦学就变成了乐学,厌学就变成了趣学。二、顺应童心,儿歌诱导儿歌简单明了,唱起来朗朗上口,学起来易于接受,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歌曲之一。在识字教学中,若能将要学习的汉字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结合起来,灵活地编成儿歌,用来诱导学生去识字。这样就克服了学生识字难,难识字的烦恼。例如:现行一年级语文教材上册里根据刘御作品改写的《小白兔》、李克迪作品改写的《有礼貌》等,都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究。三、巧编谜语,趣味识字谜语是文艺演出时演员能与观众产生互动的一种节目,使观众在趣味妙答的娱乐氛围中轻松地学到知识。随着识字量的不断增加,难度也不断加深,低年级学生在识字学习时就越发深感力不从心,此时若能将他们要认识的汉字七编成谜语,那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就会自发的去刻苦学习。努力作答。例:现行一年级语文教材上册里,根据程听宏作品改编的《比尾巴》。四、咏颂古诗,古为今用有些古诗咏颂起来朗朗上口、韵律优美,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进而催人自发学习,加深学习者的无意识记忆。如: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画》等古诗,成为千古绝唱,原因就在于此。例:现行一年级语文教材里,它们能选入其中,依笔者愚意所判,其编辑意图在正在于此。五、理性分析,抓住共性低年级学生尽管性格资质不同、能力水平各异,只要去做理性分析,就会发现他们有许多共性。如自我表现、表扬赞美、争优抢先等。在识字教学中,抓住这些共性采取愉当的方法并加以应用,定能取得好良好的效果。例:哪位同学能领读这篇文章;大家都读得很好;谁读得最好谁先休息等。这样他们的努力能得到同学的认可老师的肯定,努力的结果能增强学生自己的信心和成就感,进而激起学生识字的兴趣和欲望。毋庸置疑,提高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的教学方法远不仅于此,并无固定模式可循。只是在识安教学中我们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作出科学的处理,定会取得学生学得有趣,教师教得轻松,家长看到满意的好效果、好成绩。

浅谈汉字教学方法研究的论文

古代汉语教学与中学文言文教学如何有效衔接,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古代汉语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古代汉语教学改革中国传统文化文化传承

论文摘要:古代汉语是高等院校中文类专业的主干课和基础课,承担着培养学生的古代汉语素养和古代典籍解读能力等教学任务。这门课程沙及到哲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的内容,甚至包括天文、律历、姓氏名号、职官等文化常识,可谓内涵丰富、外延广阔。而以上这些内容,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在当前传统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改革更应该侧重于观照传统文化的解读方式,将传统文化的传承视作其重要任务之一。

和我国高校的其他课程一样,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古代汉语的教学改革也刻不容缓。新时期的古代汉语课程改革,我们认为在发挥其“工具性”作用的同时,更应该提倡在古代汉语教学中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人文素质 教育 、审美情操培养等多方面的功能,对此,笔者已撰文讨论。本文就古代汉语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及相关问题试做讨论。

一、从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的谈起

我们到的教学材料表明,古代汉语这门课,在1958年以前,不同高校在不同的时期,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各有不同。据王力先生说,“有的当作历代文选来教,有的是当 作文 言语法来教,有的把它讲成文字、音韵、训话,有的把它讲成汉语史。目的要求是不一致的”。

1958年的教育革命以后,学者们重新考虑这门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以提高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从.此,古汉语的教学改革开始,并大有一发而不可收之,势。自从王力先生于1962年主持编写并出版适用于全国高校文科专业的第一套古汉语教材以来,古代汉语课有了较为确定的内容,即采用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三结合的原则,并以这三个方面作为古汉语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从此,古代汉语课程也有了比较明确的教学目的,即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

培养这一能力就是为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国古代的哲学、历史学、文学、文献学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以上这些哲学、历史学、文学、文献学知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因此,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应该观照传统文化的传承,并将其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本身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

我国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其内涵包括睿智的哲学宗教思想、完善的道德伦理体系、辉煌的文学艺术、独特的语言文字形态、浩瀚的文化典籍等诸方面。古代汉语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它的内容就是以上传统的优秀文化内容的复合体。

现行古代汉语教材大多以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作为参照,学者们或采用文选、常用词、通论“三结合”的编排原则,如郭锡良等主编的《古代汉语》、朱振家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或主要突出文选和通论两部分,如易国杰主编的《古代汉语户。但他们的教材都彰显了我国灿烂多彩的传统文化。下面以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为例(以下简称王本),仅就文选部分和通论所承载的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加以讨论。

王本《古代汉语》在文选部分选取了《左传》、《战国策》、《史记》、《汉书》等经典的史学作品,还有《诗经》、《离骚》、唐宋古文、唐宋诗词等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及诸子百家的哲学作品(尤其是正统的儒家作品),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至于儒家的道德观念,在古代汉语教材的课文中比比皆是。

有反映个人修养的,如《论语·学而》,讲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说明古人非常重视个人修养,作为古汉语的教学内容,必然使学生通过学习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有反映教与学关系的,如《礼记·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一观点到现在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又有反映个人对社会责任的,《论语 ·微子》:“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这是孔子面对隐者的讥讽叹息时所说的话,意思是个人对社会是有一定责任的,人不能逃避现实。

另外教材所选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其中的 名言 :“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集中体现了古人心系天下,先于民忧,后于人乐的传统道德观念。以上这些都是古人优秀的品质,也是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古代汉语教学,可使学生受到熏陶,起到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作用。

通论是现行古汉语教材都非常重视的不可或缺的内容。王本《古代汉语》“通论”涉及到文字学、训沽学、音韵学的诸多内容,还涉及到文体、修辞等语言学知识,古代的姓氏名号、车马宫室、职官、乐律、天文历法等丰富的文化知识。以文字学知识来说,包括“汉字的构造,古今字、异体字、繁体字”等内容,给我们揭示了汉字和汉文化的密切关系。汉字的书体有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草书 、行书等。

对学生来说,从汉字人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是最直接的途径。我国历史上对汉字较系统的研究,开始于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可以说汉字本身及许慎依据汉字形体结构阐释字义的过程,都积淀着丰富的古代传统文化信息。《说文解字》通过说解汉字展示给我们的传统文化内容,陆宗达先生将其归纳为四个主要方面,即古代社会生产、古代的科学、古代医疗学、社会制度等,包括范围很广阔。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已经不单是简单地将其作为古汉语知识学习,而是观照到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知识空间扩大了很多。

还有一些关于古代的姓氏名号、服饰、车马、宫室、天文等方面的内容,给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空间就更大了。比如,我们通过学习“古代的姓氏名号”,就知道古人有名有字,“冠而称字”,所以,称别人的“字”以示尊重。我们知道了古人还可以有“号”,如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古人去世以后还有谧号,而溢号往往根据此人生前品行业绩而定,如陶渊明溢号“靖节先生”,显然是依据其高洁之行得来的。

学了天文律历,我们得以了解古人善于将音乐中的十二律对应岁时的十二月,再读陶渊明的《自祭文》“岁惟丁卯,律中无射”,就知道“律中无射”实际指的是9月份,是用乐律名称表达时序,因为“无射”刚好和“季秋”时节相对。学生学习这些内容的过程,就是对传统文化接纳、传承的过程。 三、当前的文化大背景决定了古代汉语课堂应该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主阵地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曾一度出现了文化“向西看”的情形,且势头不小。曾有人盲目地仿效,不论是非,不辨美丑,置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于不顾。就拿节日习俗来讲,人们迷恋于“ 圣诞节 ”、“情人节”,不管是否符合国情,只要是西方的,就很乐意“拿来”,使传统文化备受冷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高,我们高兴地看到我国传统文化有了回归的趋势。如,2008年的奥运会开幕式,充分展示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四大发明、中 国画 、 武术 、中国戏曲、皮影戏、古代音乐等等。开场戏《击击而歌》,更向全世界展现了我国古老而热情的迎接贵宾的喜庆仪式,表达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意蕴。

2009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传统节日, 清明 节、 端午节 、 中秋节 等重要传统节日和 春节 一同作为法定假日,这将有利于弘扬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因为中国每个传统节日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们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还有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汉语热,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 留学 ,“孔子学院”在许多国家的建立等,都为我们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平之如。

在以上大的文化背景下,作为高校的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加人到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更应该走在弘扬祖国传统文化队伍的最前列。从这个方面讲,高校古代汉语教师应义不容辞地将古状汉语课堂作为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主阵地,这是责任也是义务。

四、古代汉语教学实现传统文化传承功能的 措施

通过古代汉语教学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对教师是严峻的挑战,不仅要求古汉语教师要有专业献文化素养,还要有好的 教学 方法 。我们所说的“专业的文化素养”主要指古汉语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还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面,对我国古代的政治、历史、天文、教育、哲学、风俗习惯等文化知识都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住教材,更深人地理解教材,才能有效地进行古代汉语教学。

“好的教学方法”贝组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或者技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兴趣,导他们去探究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之加人到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创新的队伍中来。具体来说,通过古代汉语教学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具体措施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传统.的古汉语教学中,教师将这门课仅仅视作学习其他‘课程打通语法、扫除文字障碍的工具。新时期的教学改革首先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引导。如讲到《论语》时,教师应结合现实,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为人处事的准则、教书育人的方式方法、高尚的道德情操等。要求学生多记诵名诗名文,从而加大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还可以适时地结合传统节日,渗透传统文化观念。

其次,选取好的教学内容。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中仁、智、勇以及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崇高道德标准就存在于我们的古汉语教学内容中,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选择。

再次,改革教学方法。古代汉语教师不能一成不变地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及时地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精心组织古汉语教学,注重弘扬民族精神。比如,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文化解读的教学模式、生动活泼的图片等再现古文字、历史、诗词画面,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古代文化知识的积极意义,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适时地对高校古代汉语课程进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这种改革的重点正如东北师范大学张世超教授所讲:“我们的古汉语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字、词、句、语法等知识的讲解上,我们更要通过《论语》、《古文观止》、教材中的优秀篇目来塑造学生的品格,了解我们华夏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并要将之发扬光大。”

【论文关键词】古代汉语教学传统文化传承

【论文摘 要】古代汉语教材中含有大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有益营养,古代汉语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也存在大量的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良好机会。作为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好这个优势,想方设法,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提升学生人生境界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古代汉语作为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中文秘书学、教育学、哲学等许多文科专业都需开设的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课程,它在承担起培养学生古书阅读能力的同时,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也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我们的教学自然应当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找到正确的途径和方法,肩负起育人的职责。

一、古代汉语教学的传统文化传承作用

(1)促进华夏文明生生不息。古代汉语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具有非同寻常的社会作用,一方面在现代社会,从事古代文化典籍研究的人已日渐减少;另一方面古文化距离我们又比较遥远,古代文献资料又是用文言写成的,这种语言对现代人来说已日渐陌生,这更增加了文化传承的难度。古代汉语是学习、传承传统文化遗产的基础所在,要使文明延续,没有捷径可走,唯有掌握古代汉语文言这把开门的“钥匙”,才能让我们领略无限风光,在阅读、思考、传承和创新中继承文明,使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2)构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家园。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文化是针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遗产,是迄今为至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史上伟大的高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因此传承文化时,对那些缔造过我们民族精神,价值趋向的核心思想必须继承下来,它是我们精神的家园。

(3)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学生作为一名合格社会公民,主要应解决做“人”的问题。古代汉语教学,要在着眼字、词、句教学的同时,更注重领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人文情怀,在堂堂“君子之文”中,重德修能,体味中华文化的精神魂魄。时代发展到今天,多元文明渗透到许多领域,传统文化正在经受着不同程度的冲击。为了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文明的成果,我们寄希望于有识之士的倡导,寄希望于普通民众的热爱,更寄希望于对古代汉语教学的更上层楼,因为它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有着其他专业无可比拟的优势。

(4)发挥传承文化的载体作用。古代汉语课要发挥文化载体的作用,担负起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职责,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己任,因为这关系到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繁衍。学习古代汉语,有助于掌握古代优秀文化遗产,提高全民族的道德修养,坚定民族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的凝聚力。倾注了无数先哲心血的这笔财富是由文言文这种语言形式写成的,要了解这些文化,必须具备阅读经典作品的能力。

(5)发挥文化在传承过程中的鉴别作用。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深邃厚重。漫长的岁月里,祖先为我们留下了璀璨夺目的文化典籍,这些遗产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天文、地理、医药、卫生、服饰、礼仪、典章制度等诸多领域,它们都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而这一切都是以古汉语文言的形式保存下来的。因此,我们要学习、继承和研究它,要去粗取精,为今天服务,就必须扫除语言文字障碍。这就必须熟悉古汉语的语词、语言、语法构造,以做到游刃有余。

二、古代汉语教学实现传统文化传承功能的措施

通过古代汉语教学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具体措施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传统的古汉语教学中,教师将这门课仅仅视作学习其他课程打通语法、扫除文字障碍的工具。新时期的教学改革首先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引导。要求学生多记诵名诗名文,从而加大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还可以适时地结合传统节日,渗透传统文化观念。

其次,选取好的教学内容。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中仁、智、勇以及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崇高道德标准就存在于我们的古汉语教学内容中,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选择。

再次,改革教学方法。古代汉语教师不能一成不变地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及时地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精心组织古汉语教学,注重弘扬民族精神。比如,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文化解读的教学模式、生动活泼的图片等再现古文字、历史、诗词画面,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古代文化知识的积极意义,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参 考 文 献

[1]张雪辉.重视传统文化传承的理念与语文教学转向[J].基础教育参考.2006(8)

[2]韩振.传统文化是古汉语教学的重心——张世超教授访谈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4)

浅谈古代汉语教学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析古代汉语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

2. 古代汉语学习方法论文

3. 浅论古代汉语学习方法

4. 古代汉语论文范文

5. 浅议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精选

6. 浅谈汉语言文学论文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论文

摘要:

本文分析了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的思维特点和容易遇到的困难,并建议对外汉语的汉字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适当选择“先语后文”和“语文并进”的教学法,遵循“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关键词: 对外汉语 汉字教学

汉字的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重点,也是难点。对于日本、韩国等国的留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在本国语言中接触过一些汉字,有比较好的“字感”,汉字的学习和识记相对容易一些。对于那些母语是拼音文字的学生来说,汉字的学习就相对困难了,他们的头脑中没有建立处理形象符号的机制。在他们看来,汉子就是一个个神秘的、无规律的图形,想要通过识别图形来唤起语音和语义,是十分困难的。

对外汉语教师,应该了解不同国家学生的汉字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汉字的教学。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汉字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对汉字产生兴趣,并要合理的安排汉字教学的进度,不能让学生短时间内记忆大量的汉字,产生畏难情绪;也不能在教学中过于重视语音和口语的教学,忽视了汉字读写能力的`培养。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适当选择“先语后文”和“语文并进”的汉字教学法。

所谓“先语后文”是指在汉语教学的初期,先利用拼音进行教学,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句型之后,对汉语有了初步认识,再集中引入汉字。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汉语学习的初期,更快地进入汉语语境,对母语是拼音文字的留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因此,对这样的初学者,教师可以考虑在最初的一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利用拼音进行教学,让学生迅速掌握更多的词汇,还可以巩固和规范拼音的使用,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教师在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的时候,也要适当向学生介绍汉字,不要让学生对汉字产生排斥心理,可以引入一些简单的象形字,逐渐培养学生的兴趣,为进一步的汉字教学做好铺垫。

“语文并进”的教学方法是在语言学习的初期就开始汉字的教学,语音和汉字的学习同时进行,让学生同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给学生记忆汉字和词汇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对于汉语的学习是大有帮助的。由于汉语有大量的同音字,如果单纯进行语音的教学,学生会产生许多关于字义和词义的困惑,单凭字音很难区分。“语文并进”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汉字的特点和汉语言的词汇规律,更早建立汉字识别的语言机制。对于有一定汉字基础的学生,比如韩日的留学生,教师可以采取“语文并进”的教学方法;对于没有汉字基础的学生,教师也可以适当尝试“语文并进”,以帮助学生尽早跨越汉字学习的障碍。

二、汉字教学要遵循“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循序渐进地进行。

根据人的思维特点,简单、形象的汉字更容易被接受。对于没有汉字基础的留学生,教师应该先选择一些简单的象形字和独体字进行教学,并可以结合图片,进行形象化的汉字导入;教师还可以适当介绍汉字的演变和形成,让学生对汉字有感性的认识,增加学生汉字学习的兴趣。

在进一步的汉字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汉字形声字众多的特点,引导学生识别汉字偏旁,了解汉字偏旁表意的功能,以及形声字的构字特点等,逐步引导学生形成对汉字结构的理性认识,注意利用规律识别和记忆汉字。

教师在进行汉字结构的解读时,要注意解释的科学性,不能主观臆断,更不能胡乱联系,以免误导学生。另外,由于汉字的构成及演变过程十分复杂,许多声旁和形旁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字音和字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教师不要让学生过度依赖汉字形声字的表音功能,也不要让学生对字形的形成过程过分追究,以免舍本逐末。

参考文献:

[1]彭万勇。教学对外汉语汉字字源教学法论略[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2]马艳辉。对外汉语教学的汉字与词语教学法[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3]胥宇虹。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中之重[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

[4]李莉。汉字文化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2)。

[5]张海燕。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的教学研究[J]。理论界,2009(06)。

[6]赵明德。汉字易学与对外汉语教学新路子[J]。汉字文化,2009(02)。

浅谈小学写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一、教师对田字格的认识不够

简单说,田字格是规范汉字楷书书写的模板,田字格是练楷书用的(有些学校的学生在田字格里练行书)。楷书要求的是横平竖直,但又不是绝对平直的,田字格中的横中线和竖中线是横竖的参照线,标准的田字格的规格是×。例如书写顿笔之后走向不同的三种撇 :平撇、斜撇与竖撇,根据这三种撇与竖中线构成的不同夹角区分这三种撇。除此之外,横、竖与其他由单笔构成的复合笔画都可以在田字格中找到参照线或参照点,只要解决好定位问题,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书写就很顺利。

田字格还便于楷书结构的安排。田字格的四边与横中线、竖中线划分出的区域为所有汉字的笔画与组字成分提供了基本的定位参考。竖中线可以暗示左右或左中右结构,还可以作为独体字或包围结构中左右对称文字的'中轴线 ;横中线可以暗示上下或上中下结构。对于其他结构的文字,也能在横中线与竖中线及其构成的分区中找到参照线。此外,楷书审美中同行的文字“上紧下松”与“内紧外松”这两项基本原则也可以通过横中线与竖中线的作用表现出来。而田字格的中心点,也是将文字书写时居中布置的重要参照点。

小学时期,特别是低年级阶段,是学习汉字书写的关键时期,是从低年级的田字格书写向高年级的空白方格书写的转变时期。因此教师要好好研究田字格,要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好字,为学生脱离田字格书写或脱离辅助线书写打下基础。我们的老师一定要在 1~2 年级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占格,注意点化的轻重、倾斜、呼应。

二、没有分阶段夯实课标要求

问题提出

1. 学生书写时不会安排笔画顺序的问题出在哪?也不排除个别语文老师板书时笔画顺序不过关。

2. 卷面书写脏乱差的问题出在哪?

3. 错别字多的问题出在哪?

4. 不会临摹名家作品,字没有体的问题出在哪?

看看课标是怎么要求的,只要一一对号入座我们就能找到症结。“第一学段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二学段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第三学段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第四学段临摹名家书法作品,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课标要求学生从小要把书法学好,写字应该从娃娃抓起。可是我们大多数老师在识字上下的功夫多而在写字上下的功夫少,课标的写字要求没有落实,学生字写得差冲淡了识字效果。王蒙说 :“中国文化的根基是中国的文字。”其实要是我们老师好好研究写字教学,把识字和写字有机结合起来能发现好多乐趣。首先带领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把简单的象形字渗透在独体字的教学过程中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脑海里会产生形象)又可以增加课堂情趣,我们好多老师对中国的文字研究不够,教学确实存在一些困难。就小学写字指导课堂而言,我认为三年级就可以让学生回过头研究自己的字写得好不好,重新审视低段写字教学效果 ;四年级粗线条地研究汉字的演变过程和中国书法史,检验楷书的临帖、摹帖情况,到了五六年级和《遨游汉字王国》整合,师生在活动课中加上楷书创作展演,形成系列课程,我们的识字写字课堂单薄的现象就会一去不复返,我们就不可能出现山下住着一只大灰狼是“炭”,雨打在田野里是“雷”这样的笑话。写字教学难度较大,不可小觑,我们好多教师往往把这块任务放在课下让学生自主完成,笔者认为这可能是造成学生今天书写问题大的主要原因,也不排除自主描红。

其次在指导学生临摹名家作品的过程中,加深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可能个别语文老师从来都没有临摹过名家作品),学生也会在欣赏临摹中汲取营养,从而传承传统,走出传统,也许还能自成一家。再次指导学生创作,这本身就是挑战,既要有技术又要有情感。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需要调动所学,脑海里需要产生形象,要感染读者,要表现他们的情感情怀,以及对语言文字的独特感受和思想感情的跌宕起伏,它的功用不仅仅是写字,能练好字的学生一定是学习好的学生,字如其人!

三、三姿(握笔姿势、坐姿、写字姿势)强调不到位

学生的书写习惯越来越差,好多学生握笔姿势不对、坐姿东倒西歪、写字姿势各种各样。新课标评价建议部分要求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 ;义务教育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今天看来我们在这方面对学生的要求不严,指导不够。

四、研究学情不扎实,教师的示范引领少

调研发现大多数学校安排练字课,但任务布置很多,效果太差。描红字帖发下去几本,不指导,描上来就算完成任务,笔画顺序不对也视而不见。描红是抓字形最好的临摹方式,我们许多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它的作用,也没有研究如何指导学生描红,甚至认为描红是最简单的练字形式,最容易应付学校的检查,这几年学生书写越来越差说明描红效果不好。练字既要有布置,又要指导得法,还要有感染学生的示范引领。大家都知道从小学到初中学生的书写越来越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是因为电脑的普及,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今天的老师的书写也越来越糟糕,练字的老师越来越少,教师手头功夫上不去,能把学生领进门的老师更稀少。老师不练字,如何指导学生练字,学生在练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判断,更无法纠正,个别老师不摹帖,凭感觉指导学生写字,习气太重,“师傅要领进门”很难实现。新课标评价建议部分要求评价“要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怎么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解决策略 :

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中小学语文教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光大者,责任重大。课标要求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彻底转变汉字教育理念,应该认识到学习汉字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阅读的工具和书写的技能,而且利于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审美感受力,还有利于增强规范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语文老师要成为兼职书法教师(《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我们许多老师如果站在这个高度去理解这个问题,那责任意识就大了,指导学生书写的力量就有了。

其次,要加强写字课的规范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必须在写字习惯和规范(笔画、笔顺、临摹、创作)上下功夫,而且要抓紧抓实,持之以恒。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必须在写字教学方面投入更多的力量,确保语文课上留有一定的时间(语文课上 10 分钟在教师指导下,天天练),写字指导教师要研究书写的技法。指导教师一定要加大经典碑帖的临摹力度,根据课标要求分阶段分步骤扎扎实实练内功,在楷法掌握的基础上融入楷情,六年级可以渗透行楷教学,提高学生的书写速度。

再次,要加强个人修养。书法是靠学问养出来的。广大语文教师一定要多读书,善读书,加强文化修养,“读书如食耳,善学者长精神,不善学者长痰瘤”。(袁枚《随园诗话》)“道德养心,技法养手,学问养眼(施教一也,自养二也,融会三也,通达四也)。”书法这门课程继承难,创新更难,我们的老祖先把它玩到了极致,如果没有经典的滋养是脱不了俗气的,我们语文教师要成为中国传统文人的代表。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在教师招聘的考试中,字词教学部分一般是弱化的,但在全国统考的教师资格面试中,考生还是有可能会单独抽到字词教学的部分,而且,对于一个要进入小学执教的考生来说,字词教学将成为不能回避的重要的一项,所以今天小编将谈谈小学语文中如何进行字词教学。基本上不管是考试还是日常授课,字词的教学基本上要从以下几个阶段一一入手:一 字词的认读字词教学的第一步是识字教学,得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认读字词,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记忆识字与趣味识字相结合;生活识字与阅读识字相结合等等,无生试讲时,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时间安排选取合适的方法,但如果是实际的授课,就建议我们的语文老师在这个时候就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多采用趣味性的识记方式。二 字词的理解字词教学不仅仅是认读,正确的理解也相当重要,对于字词的理解的方法有很多,如:利用工具书理解字词;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抓重点字理解词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利用找近义词或者反义词来理解词语;拆字组词法来理解词语等。在考场中,如果想弱化这一部分就可采用学生自己查找工具书自行解决的方式,具体情况看试讲时间安排和内容安排。三 字词的积累字词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要具有发散性。所以我们在字词教学中,可以试着让学生来做一个词语游戏——生字开花。即:根据生字的特点,鼓励学生多组几次词,让学生发散思维,去想有由这个生字词想到哪些成语、哪些古诗句、哪些俗语警句等,这样学生们由一个生字可以积累好多新词,认识好多成语,俗语,古诗,名言,警句,这样的字词教学,大大丰富了学生们的词汇,同时也能体现出作为语文老师的联系驾驭知识的素养。四 字词的运用字词教学的目标就是运用了。所以,在字词教学中,要让不仅让学生正确认读,正确理解,丰富积累,还要让学生能灵活运用。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我们可以从兴趣入手,开展相应的互动活动,如星级运用闯关赛,如:1、书面运用要求:能用一个词说一句话;能连用两个词些几句话;能用更多的词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甚至用给定的几个意思毫不相干的词语、句子等写一篇小练笔。2、口头语言的运用,就是要求学生在平时的表述表达中注意运用平时积累的字词。总之,不管是在面试中还是实际教学中,字词的认读——理解——积累——运用是字词教学的四部曲,这样才能够达到课标中字词教学的目标。希望能帮助到各位考生以及初登讲台的各位小学教师。

  • 索引序列
  • 小学汉字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 汉语言对汉字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 小学识字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 浅谈汉字教学方法研究的论文
  •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