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管理会计论文国外研究

管理会计论文国外研究

发布时间:

管理会计论文国外研究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随着世界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企业发展面临着极其复杂的环境,使得企业生存和发展举步维艰。现阶段,管理会计逐渐为企业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条件,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以,我国企业应该更好将管理会计应用于企业中,使管理会计不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进而促进企业更好发展。然而,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并不理想,亟需引起有关部门人员的重视,进而采取有效措施以加强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和落实,既促进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水平。

一、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管理会计的应用条件受限

传统管理会计中的许多方法,在企业实务操作中有着较大的约束性,使得管理会计应用受限,难以更好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有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并未普及,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应用管理会计,会增加企业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难度,因而不被企业工作人员所认同。对此,我国有关部门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以解决问题,为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有效利用创造良好条件。

(二)企业人员忽视管理会计的长期发展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过于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以短期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进而忽视节能、企业环境等问题。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对企业能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倘若企业未能将管理会计应用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长期战略,过于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则不利于管理会计积极作用的充分发挥,使得企业出现较多的内部环境问题隐患,对企业发展不利。

(三)思想观念较为陈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企业不断与时俱进,而传统管理会计理念并不能与之相适应。因此,企业在应用管理会计中,倘若仍然具备陈旧的思想观念和采取传统管理会计方法,势必对企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导致企业积压原材料、流动资金不足、资金周转率下降等。传统的管理会计思想观念对企业造成较多不良影响,因而企业在应用管理会计时,必须更新思想观念,使其与时倶进,进而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促进企业发展。

(四)管理会计应用方法较为传统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发展水平有着明显的提升,致使传统管理会计方法与企业发展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所以,企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应该逐渐更新管理会计的方法,使之与时俱进,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另外,在传统管理会计应用条件下,企业信息数据存在着明显的失真现象,严重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重大决策。因而企业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改正。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应用范围狭窄的原因

(一)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

由于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因而造成我国管理会计学科理论的研究不够深入。管理会计包括的内容相对较为广泛,但目前在我国多数企业中的应用却十分简单,使得管理会计难以充分发挥其有利作用。为此,我国有关人员应该根据我国企业的发展特点,不断深入研究管理会计理论,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在汲取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丰富我国管理会计理论。

(二)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

现阶段,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仍然受国外经验的较多影响,其理论体系主要集中在翻译国外理论体系和介绍国外管理会计著作方面。由此可见,我国并未形成有我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使得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并不理想。我国企业有选择的应用管理会计理论,并结合企业发展实情而加以创新,从而加强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落实。但是,就我国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整体水平来看,缺乏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是制约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应用的主要原因之—。

(三)缺乏健全的企业体制

现阶段,我国经济水平虽然有着明显的提升,但是经历了较多转折。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我国企业体制改革的脚步并未停止过,但是由于影响因素相对较多,使得企业体制改革并未彻底放开。企业体制的不健全影响企业负责人的思想观念和认识,使得企业领导人并未充分重视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过于追求企业的短期经济效益,未能进行长期发展考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四)专业性人才的缺乏

会计人员素质能力直接影响着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程度。现阶段,我国企业中许多会计人员的素质能力水平相对较低,致使管理会计难以在企业中充分发挥作用。一方面,企业聘用素质水平较低的会计人员,其用工成本会明显减少,可以增加企业的短期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管理知识能力不足,对管理会计的.认识程度较低,进而不会有效落实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三、促进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的对策

(一)加大对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力度

近年来,我国会计理论不断完善,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领域得以拓宽,使得管理会计理论越发暴露出不足,与企业发展实际相脱节。为此,我国应该加大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力度,在结合企业发展实情的基础上而不断完善管理会计理论,做到实践与认识的统一。一方面,通过管理会计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实践,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思想认识,使其对管理会计应用理论进行有效总结;另一方面,用管理会计理论不断指导管理会计应用实践的开展。

(二)建设专业的管理会计组织

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会计组织建设相对较为完善,通过成立协会,加强会计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推动国家企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我国应该建设专业的管理会计组织,不仅为会计师提供有效的交流平台,而且有利于提升我国会计师的素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型企业如雨后春齐般纷纷成立,对会计师人才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因而我国有必要成立专业的管理会计组织,进而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推动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进程。

(三)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要想使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有更好的应用,国家必须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所以,我国应该优化市场环境,为企业生存和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另外,我国需要完善法律系统,为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提供法律保障,既有利于完善我国法律建设,又能有效规范企业行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四)加大管理会计教育力度

首先,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会计队伍,使其在企业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加强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推动企业发展进程。其次,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养力度,选取优秀的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案例,对会计人员加以教育,激励会计人员不断提升自我素质,以新理论、新思想而推动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我国企业要想更好发展,必须适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将管理会计更好应用于企业中,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现状并不理想,但是通过有关部门人员的一系列努力,其应用趋势必然大好。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是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因而我国应该将管理会计与我国发展国情有机结合,从而建立完善的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应用体系,为我国发展提供坚实的推动力量。

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的研究论文

我国从西方引进管理会计已有近30年的历史,管理会计的理论及其运用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21世纪我国加人WT0以来,管理会计在企业的治理结构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其地位显得更加突出。然而,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内外环境的交织,我国管理会计在历史遗留问题上,又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管理会计自身理论的缺陷影响管理会计的创新,外部会计环境制约管理会计的推广,传统会计文化压制管理会计的应用,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等因素都在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

一、我国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

(—)管理会计理论引进西方多,从实践中得到少

尽管管理会计在我国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但至今很多研究仍停留在宏观层面,缺乏对理论体系的深人研究,对管理会计在实践应用方面的探讨更显不足,因此没有形成一套适用于我国具体国情的基本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运用起来,也就缺乏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时至今日,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引进西方理论,或在其理论上以非经验法,以理论论理论。管理会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与经济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经济的不断发展,导致西方企业组织形式发生较大变化,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带来生产管理方式和手段等一系列的变革,这些变革促使管理会计在研究的方向、目的、内容和体系上发生变化。由此可见,西方的管理会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它是在西方高度发达的经济背景下产生的,我国的经济制度、文化、价值观等都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区别,我国管理会计没有从自身实际经济条件出发,导致理论陈旧,不能产生与自身相适应的内容、方法。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交叉现象普遍

管理会计虽然已经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然而,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在内容上却有很大的重复交叉现象,笔者以国内几所著名高校中的会计专业相关教材为样本对此进行比较,分析的结果如下:而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可能重复交叉的内容涵盖,资金需要量的预测、资金时间价值、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经济订货批量、销售预测、利润预测、长期投资决策、经营杠杆、责任会计;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可能重复交叉的内容包括成本分析、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日常业务预算、经济批量;从总体来看,三门课程所重复交叉的内容几乎覆盖了管理会计的教材体系的相关知识点,而管理会计又是三门课程交汇的重心。在一年一度的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考试科目财务管理实际也是将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两门课程的内容相融合,这些做法不仅对稀缺的教学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且不利于会计学科的课程建设和会计学科的专业发展,甚至对会计从业人员和企业领导造成模糊的感觉,认为管理会计可有可无。

(三)管理会计的法制环境不健全

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规范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该国法律、法制环境的影响。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管理信息,这就需要搭建一个供各会计主体博弈的公平的法制经济平台。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律环境还很不健全,企业在制定相关项目的决策时并不是建立在管理会计的法律体系基础上来制定,而是凭企业领导拍拍脑袋、开开会就完成,管理会计人员无法应用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和控制,公平竞争的环境也就难以形成。从法律层面上说,我国尚未建立规范的管理会计法律体系,部分规则也只是在整个会计综合法律规范中提到,管理会计的相关具体法律法规并没有单独般。

(四)管理会计的体系建设不完善

管理会计要发挥其作用,并不是仅依靠某种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更为重要的是需要一套完整的管理会计综合系统。目前,虽然管理会计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在企业的生产管理实践环节得到了一定尝试,但是各内容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没有很好地衔接和整合,大多数企业的信息系统设计的初衷也仅是针对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系统并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管理系统而存在,更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会计在实践过程中必然要涉及许多复杂的计算分析方法、公式,再加之管理会计工作量大,如果单靠人的手工去完成,一是影响了管理会计信息的时效性,二是管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三是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四是限制了管理会计管理的范围。因此,电算化的应用是必需的。电算化在财务会计得到了足够的应用,相关的配套软件也趋于完善,而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却仍处在比较薄弱的环节:一是计算机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程度不够髙、利用率比较低;二是相关软件的开发也不够;三是管理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才也亟待壮大。

二、我国管理会计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理论上缺陷

1.我国客观的历史背景

我国现代管理会计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在建国初期,由于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在经济上受制于前苏联,很多企业的管理手段和方法都直接采用前苏联模式,整个国民经济缺乏活力,社会经济停滞不前,更没有一套适合我国企业的管理方法体系,对企业的会计管理也是处于初级执行性管理阶段。现代管理会计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而被引进的。由于起步晚、时间短,对管理会计理论的消化、吸收需要一个过程,这是我国管理会计理论落后的客观原因。

2.国内学者研究兴趣不浓

总的来讲,我国国内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并不热衷,据统计:近十年来,国内各级学术期刊研究会计学的文章多达48573篇,但研究管理会计的只有1400多篇,而其中对管理会计理论进行研究的只有100篇。专著方面,仅有孙茂竹教授编写的《管理会计的理论思考与架构》一书,该书系统而详尽地介绍了管理会计理论构架体系。国内对会计学的研究日趋完善、规范和深人。但从上个世纪末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广大学者对财务会计领域的研究,特别是随着新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颁布,有关财务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方面的研究,吸弓I了学术界太多的关注,织是一直以来管理饼研究不太被重视的直接原因。

3.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中心不明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这也就导致了在我国现有的管理会计体系里,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中心不明确。虽然现在我国很多学者都接受了“成本管理会计”这一提法,但笔者更赞同,“成本一效益”就是整个管理会计学科研究的对象,成本就是联系所有内容的主线,而无论是现代管理会计还是传统管理会计。笔者认为,管理会计应重点解决企业日常经营管理问题,而不应涉及到固定资产的投资运作等,管理会计应该界定为“经营管理会计”。

(二)法律上的缺陷

我国管理会计法律体系不健全,总体来说是由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从法律上讲,我国的法律体系本身还不够健全,自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以来,我国法律体系的构建也不过50多年,这个宏观法律环境制约了管理会计法律的设立。第二,从经济环境讲,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复杂多变,我国的社会经济主体、运作机制多种多样,完善管理会计法律体系须有健全的经济法律体系配合。第三,我国现在的管理会计不是土生土长而成,基本上是源于对西方管理会计的弓丨进、改良,缺少我国经济环境背景的影响,加之时间短,而法律体系属于上层建筑,一般会在时间上落后于经济基础。

(三)实践上的缺陷

1.企业外部的原因

管理会计的应用不广泛、深度不够以及管理会计电算化的推广在很大程度上与管理部门的组织管理有关。首先,国家有关部门没有从法律规章方面将管理会计作为一项硬性指标,要求具备条件的企业必须设立管理会计岗位,而与之对应的财务会计早已被列为企业的必备程序。其次,由于管理会计没有独立的相关自律组织,民间的会计协会组织也仅是对管理工作进行简单的宣传推广,协会自身对管理会计缺乏针对性的实证研究,手中掌握的.个案并不多。再次,对于管理会计软件的研究开发,管理部门缺少具体的支持、指导和监督。我国广大企业在电算化中的管理会计的需求已经成熟,但是还没有合适的国产管理会计软件可以购买。

2.企业内部的原因

由于法律法规未作规定,企业是否应用管理会计,主要取决于企业领导层的意志。由于我国企业的领导层大多经历了经济体制过渡,思想上受到传统会计思想的影响,加之缺乏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管理会计自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其次,应用的是否深入主要取决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但我国管理会计的工作者普遍知识水平不髙。据统计,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文化程度不高,也缺乏后续教育,企业中现有的中髙级职称的财会人员,知识更新不足,主动学习能力较差,很难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最后,管理会计作用不协调主要是企业管理系统的构建出现了问题,和中层管理者的管理不到位。

三、我国管理会计问题的对策

(一)要加大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应用

我国的管理会计的研究应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环境,在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能力,从会计主体的管理会计行为出发进行理论研究。

其次,有关部门应充分重视、积极引导学术界开展有关管理会计理论的大讨论,针对企业中出现的情况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最后,还要充分发挥企业管理会计的作用,调动企业积极性,加强典型案例研究,探求由实践经验补充完善理论的道路。通过总结研究实践经验,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理论,使理论在返归实践时经得起检验。

(二)要全面树立管理会计意识

企业管理会计的氛围很大程度上是企业领导倡导和重视所形成的,管理会计所具有的规划、决策分析、控制和考核的职能也正是企业经营决策者所应具有的基本管理能力,管理会计在我国大中型企业财务工作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也为我国企业管理积累了一些经验,如边际贡献、变动成本法、本一量一利分析等方法。但作业成本法、战略管理会计、责任会计尚未真正全面推广应用。因此企业领导要摒弃“重营销,轻管理”的观念,全面树立管理会计的意识,加强财务会计知识和管理会计的学习。

此外,相关部门还要努力配合,在西方发达国家,管理会计在推行的过程中,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不仅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和各种服务性行业,还在各种非营利组织间尝试;除了企业管理部门在努力践行管理会计的理念外,各种管理会计组织的建立、管理会计职称的评定、管理会计刊物的发行,对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并极大地推动了管理会计工作的向前发展。我国应立足于自身国情,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大宣传力度,介绍管理会计对企业管理的优势和应用成功的案例。对管理会计系统健全的企业予以鼓励和政策上的优惠。建立经营决策者的后续教育制度,针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对企业经营决策者要进行定期的培训教育,培训内容广泛,但主要应包括管理学知识和财务知识。同时也相当于为企业经营决策者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管理经验的平台。

(三)建立管理会计相关职称考试资格认证制度

在西方发达国家,只有具备了渊博的会计理论知识和娴熟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才有可能考取特许管理会计师资格证书。因此,我国应借鉴西方先进经验,再结合我国实际将管理会计推向市场,实行职业化管理,通过组建管理会计师协会,建立相关职称的考试制度,以衡量管理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这样既可以为企业选拔人才提供参考标准,也能促进管理会计知识的推广应用,同时也能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社会地位,有利于更多的人投人到管理会计的研究应用中来,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完善。

(四)完善管理会计相关法律

加快立法,完善管理会计法规体系。第一,将合法性作为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制定制度标准,要求会计制度健全、有条件的企业必须建立管理会计制度。第二,为适应我国会计人员愿意应用法律制度规范会计行为的惯例,财政部应考虑制定管理会计准则或具有指导性而非强制性的管理会计制度,为企业应用管理会计提供示范性的意见。第三,完善《经济法》《公司法》《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改善管理会计法律环境。

(五)推广管理会计电算化应用

实现网络电算化。网络会计电算化,即企业采用“因特网”技术开展会计电算化,是指会计电算化技术与“因特网传输技术”有机相结合,突破会计管理核算的时间和空间范畴,涵盖社会整体资金运动全过程;打破了企业、银行和税务的职能分工,“联作”处理经济业务彼此相互衔接融合成一体。从而消除会计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及其传递等环节发生的人为误差。实现网络电算化,就是企业要将“因特网”技术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因特网”技术的作用,从整体上提高管理会计的效用。

(一)建国初至21世纪初我国管理会计研究与应用演进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与计划经济体制和国营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管理会计起步 在建国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国营企业制度时期,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成果主要体现在:(1)班组核算。通过班组核算和劳动竞赛相结合,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取得显著成效。班组核算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将厂部、车间、班组三级核算统一起来,解决了西方责任会计难以解决的问题。(2)经济活动分析。1953年我国开始推广“经济活动分析”,它突破了单纯财务评价指标的局限性,强调采用多元化指标评价企业的经营活动。实践表明,将班组核算与经济活动分析相结合,才能发现并解决当时管理会计面临的根本问题。20世纪70年代初,大庆油田开展的内部结算是经济活动分析成功应用的典范。“班组核算”和“经济活动分析”成为当时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两大法宝。(3)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强调“比、学、赶、帮、超”,“与同行业先进水平比”。其基本思想就是近年来流行的“标杆管理”。此外,还有资金成本归口分级管理、厂内银行等等都具有鲜明特色。 2.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之后至20世纪末,与转型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会计发展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至20世纪末,我国企业经历了利润留成、盈亏包干、承包经营责任制、股份制改造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等改革。与之相适应,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实务应用开始将重点转向市场和企业内部,向管理要效益,在建立、完善和深化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的同时。将厂内经济核算制纳入经济责任制,形成了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责任会计体系。20世纪80年代末,与经济责任制配套。许多企业实行了责任会计、厂内银行,但该时期的管理会计研究与应用侧重于企业内部,缺乏市场视角。20世纪90年代后,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有所突破,由武钢提出、邯钢加以创新实行的“模拟市场,成本否决”成本管理制度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成功应用、最具特色的典范。 3.第三阶段:21世纪初与国际趋同和本土化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会计创新 进入21世纪,西方国家盛行的作业成本法、成本企划、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标杆管理、准时制等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开始在我国部分企业得到应用,一些方法的本土化改良研究也已广泛开展。我国管理会计研究与应用进入了一个多内容、多视角、多学科的创新局面。 (二)新世纪以来我国管理会计研究与应用的现状概述 笔者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我国2000年来的管理会计研究进行较为系统的回顾和评价(为简化起见,这里并未包括管理会计专著),最终选择了《会计研究》、《财会月刊》、《财会通讯》、《上海会计》以及《财务与会计》(财政部)等会计类核心期刊,其中包括2004年停刊的《四川会计》、《上海会计》、《广西会计》等,一共找出360余篇有关管理会计的文章。由于区分理论研究文章和实务应用文章类别是比较困难的,其意义也不大,因此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分类,其主要概况如表1所示。 表1简要描述了文章主要内容的分布,在总体趋势上,管理会计研究的论文逐年增多,呈现出好的研究态势。从内容结构上看,2000-2006年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的重心主要集中在成本管理上,共115篇文章(%);其次为绩效评价(%)和基本理论研究(%);战略管理(%)和预算管理(%)也快速增加并分别占有相当比重。各部分内容的主要研究情况概述如下: 1.基本理论研究 基本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及其要素构建、理论结构、管理会计系统职能设计、管理会计的环境等问题。其中,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探讨最多,主要观点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认为管理会计目标在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它决定管理会计的本质、对象、假设、原则与方法等;另一种认为管理会计应首先解决对象问题,否则其他问题就无法得到解释。当确定了管理会计的对象之后,就会看到其与管理会计假设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进而对管理会计的目标等一系列理论产生影响。从基本理论观点的主要分歧来看,解决好我国管理会计的导向问题可能是科学构建其理论框架的前提。 2.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的研究内容相当丰富,主要包括作业成本法、成本企划、目标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以及传统的制造成本法等等。在2003年以前主要侧重于单一方法的规范研究,也有少数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实证研究;2004年以后则主要侧重于多种成本管理方法的整合研究。成本管理方法的整合是发展趋势,但目前就整合方法的原则、成本效益、有效性等问题缺少深入的研究。 3.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主要集中在对传统绩效评价体系的批判以及对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业绩风险管理等方面。目前。对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计分卡已由当初的引进介绍转向实证研究与案例研究,但真正实现本土化还有待深入研究。一些企业将这些业绩评价工具视为万能药方,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4.战略管理 卡普兰将波特等人创立的战略管理视为管理会计的核心,国内的相关研究尚未从根本上对卡普兰创立的战略管理会计体系与方法有所创新。这是今后我国管理会计应该结合各企业自身情况大力研究的领域,是扩大管理会计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杠杆。战略成本管理是战略管理的重点,除了传统的“红海”战略外,优势企业探索、实施“蓝海”战略管理是前景远大的新领域。 5.预算管理 传统的单一预算管理难以发挥更为有效的作用,由卡普兰和库珀倡导的作业基础预算是该期间预算管理研究的热点。作业基础预算是基于作业分析而对组织预期作业的数量表达。反映完成战略目标所需进行的各项工作及相应的各种财务、非财务资源需求,同时还反映为提高业绩所做的各种改进。它通过预测计划期生产、销售产品或劳务的需求量,从而预测相应的作业需求量。在此基础上,预测资源的需求量,并与企业目前的资源供应量进行比较,使资源配置更加可信、客观。其最大优势就是能够达到企业资源的最有效配置。当然,由于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采用率相当低,因此我国企业要真正推广作业基础预算管理尚需时日。 二、当前我国管理会计研究与应用的主要特色 (一)研究重点由国外引进介绍转向本土化应用探索研究 改革开放后,通过我国管理会计对西方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工作,现已基本可与国际上管理会计的最新理论与方法保持同步。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企业 中将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等进行有效的推广、应用,形成本土化的管理会计方法。 1.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随着我国一些先进的制造企业开始推广使用作业成本法(ABC),铁路运输、物流、教育、传媒、航空、医疗、保险等行业或部门的企业也开始展开试点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ABC在企业的具体应用过程中,也开始超越单一的精确计算成本的职能,在生产决策、企业定价决策、企业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发挥着管理的职能,开始了多方位的作业成本管理实践探索。但目前我国ABC的应用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多数企业缺乏ABC应用需要的良好的管理水平;缺乏信息化技术的支持;ABC的地位也未获得制度保障;ABC与现行制造成本法的关系也尚待理清、协调。这些问题均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企业研究开发技术的革新及国家施行相关正式规范等配套措施加以解决。 2.平衡计分卡的应用研究: 平衡计分卡(BSC)已在我国一些制造企业、商业银行、媒介、高校等推广应用,在企业的财务、顾客、业务、学习等方面开展全面的业绩评价取得较好的效果,但目前对BSC的应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适用企业的类型认识不清。一些价值链不够完整的企业、跨不同行业进行多元化经营的集团公司、跨地域的跨国公司等是否可以应用平衡计分卡尚需探索。(2)对BSC四个维度的因素关系有所忽视。尚未以此为基础形成具有企业战略指导意义的战略地图。(3)难以结合企业自身特征科学确定四个维度的权重。BSC的平衡关系是指不同性质指标设置的相对平衡,并不是指各项指标的权重都应相同。企业应该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对指标分别设计不同的权重;在发展过程中。通过权重调整,以局部的侧重来实现整体的平衡,更好地体现通过BSC实现企业战略的核心理念。 3.经济增加值的应用研究: 自2001年以来,思腾思特管理咨询中国公司已开始在我国推广经济增加值(EVA)这一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并与一些权威机构进行合作项目研究。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开始应用EVA评价上市公司,并以此作为投资的参考;大鹏证券公司也在EVA理念的基础上创建了一套名为“创值”的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五粮液公司、托普软件开发公司等也开始尝试性地应用EVA指标衡量企业业绩。EVA在企业的绩效评价、投资决策、财务预警、激励机制等方面已有广泛应用,但EVA在应用中也暴露出一些局限性:只能计算企业价值的相对增加,不能计算其绝对增加;企业的资本机会成本难以合理计量:EVA的值受企业规模大小的影响;仅能反映企业的财务业绩而不能反映非财务业绩。因此,从这几个方面对EVA加以改进十分必要。 (二)研究视角从单一视角转向多视角综合研究 1.基于成本视角对管理会计的研究: 20世纪20年代,随着泰罗的科学管理被引入到会计中来,管理会计才逐渐脱离财务会计成为独立的学科。但是其目前发展的现状是理论落后于实务,这主要表现在管理会计迄今仍没有一套完整的能够解释、指导并可以应用于管理会计实践的理论框架。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管理会计研究都是偏重于方法研究,而不重视理论结构的研究,使得管理会计至今仍未形成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应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成本信息对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进行重建。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由成本信息的生成、成本信息的加工使用、成本信息的基础应用及成本信息的拓展应用四个维度构成,并以成本信息的生成维度为逻辑起点。 2.基于战略视角对管理会计的研究: 从战略的观点看,传统管理会计有三大缺点:观念落后,缺少对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发展的适应性;缺乏重视外部环境的战略观,未能发挥管理会计的预警功能;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衡量竞争优势的指标不仅有成本、财务指标,还有大量的非财务指标。为了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一方面可将成本管理会计导入企业战略管理并与之相融合;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成本管理会计中引入战略管理思想,实现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形成诸如适应战略决策需要的战略成本分析、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平衡财务与非财务绩效表等方法。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战略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具有长期性、全局性、外延性、可提供更多的非财务信息、应用方法灵活多样等特性。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由其目标、内容、方法等构成。 3.基于业绩管理视角对管理会计的研究: 现代企业的业绩管理应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组织宗旨、预期战略的贯彻和组织业绩的最优化,使员工行为与组织行为保持一致,实现或提高员工业绩,从而使组织业绩最大化。业绩管理系统由业绩管理的主体、客体、目标、原则、指标、标准、方法、报告等八个基本要素组成,分为业绩规划、业绩控制、业绩评价和激励、业绩管理信息四个子系统。所以,只有在分析系统构成基本要素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设计四个子系统运行程序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企业业绩管理运行模式。明晰业绩管理系统内部的逻辑关系、科学设计业绩管理的运行模式是企业业绩管理运行模式设计应重点解决的两个问题。 4.基于生态视角对管理会计的研究: 日趋增多的生态环境事故要求不能再把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作为企业发展的唯一目标,而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因此,企业必须追求考虑众多利益相关者,包括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综合效益最优化的可持续经营目标,以对生态环境和社会造成较少影响的代价创造较大的经济价值。为实现此目标,管理会计必须基于生态视角做出改进和创新,以适应经营目标转变后企业管理决策的信息需求。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可持续经营目标的要求,管理会计首先应对成本会计进行改进,建立生态成本管理会计,对环境成本进行计量与分配,并将相关环境成本的信息用于经营决策中。为了克服传统成本会计系统的不足,必须对环境成本管理会计方法进行改进与创新,例如对外部生态环境成本进行确认和计量,实施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环境质量成本管理等。 5.基于宏观视角对管理会计的研究: 宏观会计是服务于宏观经济管理的一种新型会计体系,它是会计向宏观经济领域的渗透和延伸,是当前会计改革与发展的一种趋势。国内外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不多,除阎达五教授的社会会计和余绪缨教授的宏观管理会计分别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角度展开对宏观会计的研究之外,多数研究都是从统计的角度探索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包括国际通用的国民账户体系(SNA)和前苏联执行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这种结构体系较能体现宏观会计的一般特征。但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宏观会计。笔者主张从成本管理会计的角度,将其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宏观经济管理,构建以成本管理会计为基本特征的宏观成本管理会计模式。这种模式针对动态变化的宏观经济情形,可在更大的空间、更宽的领域(包括宏观投资领域、环境资源领域、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领域等)灵活选择适应宏观经济运行的多种技术、方法和程序,提供货币性和非货币性的、定量与定性的、综合与分析的、反映追溯性和前瞻性的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宏观决策有用信息,达到会计宏观运行的理想状态和效果。 6.基于实证视角对管理会计的研究: 在西方现代管理会计研究中,实证管理会计研究方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卡普兰和库珀教授为代表的一些管理会计学家通过大量的实证(实验)研究,创建并完善了“作业成本法”和“作业管理”理论与方法;随后,卡普兰和诺顿又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以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创建了“综合业绩评价体系”。这些新的理念和方法为现代管理会计实证研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国许多专家已认识到传统管理会计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张切实有效地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并积极投身于实证管理会计研究中,已取得丰富的成果,但总体上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目前,国内的管理会计实证研究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借鉴国外类似研究方法的较多;多采用个案研究和问卷调查方式,而难以进入企业进行实地调查;问卷回收率低且其可信度也难以保证;研究方法大多是参考国外已有的数学模型,采集国内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其本土化不足,解释力大受影响。因此,如何恰当地移植和借鉴国外实证管理会计研究方法,实现其在我国的本土化应用,已成为我国实证管理会计研究的新课题。 (三)研究方法从单一学科转向多学科交融研究 随着各学科的交融发展,就会计研究会计的传统单一学科研究方法已不能适应理论研究与现实应用的需求。倡导跨学科研究已成为当前管理会计研究的重要特点。其中,经济学与管理学是两个需要跨越的相当重要的领域。 1.跨越经济学的研究: (1)交易成本与管理会计。制度经济学范畴中的交易成本经济学可从更微观的层面研究企业,将企业视为一种治理结构,关注组织的内部结构与控制机制。其基本思路是通过把市场和层级建立在相同的行为假设基础上,建立一种比较制度理论,并强调不同的治理结构对应着不同的资源配置机制。交易成本经济学认为管理会计和其他控制工具一样,是组织控制的一部分,应被纳入管理控制范式的研究议题之中,交易成本经济学与管理会计之间具有较好的内在一致性,能为管理会计研究中的建模提供更好的分析框架。在交易成本经济学中,企业不但可以利用外部资源,而且还可以通过改变企业边界解决战略与经营决策中的问题。在战略性决策层面,战略成本与战略管理会计研究的一些典型问题。如价值链分析、竞争对手与竞争优势分析、客户盈利性分析、流程的再造与优化等都可以借助交易成本经济学中的企业纵向一体化理论进行更好的解释。 (2)现代契约理论与管理会计。传统管理会计研究所使用的企业观念主要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观。现代企业契约理论超越了新古典经济学范式过强的基本假设,提出了更加贴近客观实际的“有限理性”、“交易成本为正”和“信息不对称”假设,从而使理论更具有解释力。现代企业契约理论把企业视作一系列有限理性的经济代理人契约的联结。企业契约的功能规定要求每个代理人必须首先为企业贡献其拥有的资本、管理技能、现金、劳动力、技术及信息等资源,其次才能拥有从企业索取预期利益的权利;而责任规定确认了各个代理人所付出和获得的资源形式、数量、使用原则与时效性等。这一性质为我们理解企业组织内部的治理机制及其与管理会计,特别是责任会计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从企业战略的角度看,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就是这些契约,其内部治理机制是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对各种契约结构与内容做出的安排;管理会计系统则是通过预算编制与分解过程,将企业战略目标所界定的各种契约的功能与责任规定具体化的过程。其责任会计则是把这些功能与责任进一步分解为特定代理人的可执行契约,形成履约机制,并通过业绩评价与奖惩手段,对履约绩效做出判断。 (3)速度经济与管理会计。在传统产品经济条件下,管理会计理论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忽视了组织中各种资源重要性的差异;忽视了系统的时间价值;割裂了价值链中各组成单元之间的依赖性。因此,构建适应速度经济的管理会计模式已成为现实的需要和发展的必然。速度经济价值的根本所在是时间的有限性和不可逆性,人们愿意为节省时间付出更高的价格,速度经济对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会计提出如下三点要求:注重关键资源的管理;强调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体现整体观。以制约环节为基准设定生产计划,从而使企业达到持续改善目标的管理思想。以制约理论为基础构建适应速度经济的管理会计模式可能是一个必然趋势,该模式主要应强调识别系统的制约、充分利用制约并努力提高制约资源的产能、以制约环节为基准设定生产计划三个重要方面。 2.跨越管理学的研究: (1)价值管理与管理会计。在新的经济环境里。传统的价值链将向价值流转化,成为管理会计的重要研究对象。而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及众多虚拟化价值投资领域的出现,客观上要求价值链、虚拟价值链和价值流进行综合集成,形成网络价值流,该价值流对于企业成功实施战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网络价值流,将企业网络信息系统、网络价值流系统与战略管理会计系统集成,构建一个未来战略管理会计系统。其构成比原来战略管理会计系统更加复杂。需要将企业的环境、信息技术应用、网络价值流与战略管理融合成一个集成化系统。 (2)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仅依赖财务会计系统是不能够发挥会计信息在公司治理中应有作用的,这是由于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受到下列因素的限制:信息披露的范围、数量和质量必须遵循一定的会计标准;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以财务信息为主;商业秘密的限制等等。因此,财务报告所承载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利益相关者无法从现行财务报告中得到充分的信息。实证研究结果也支持这一判断。企业未来机会与风险、财务预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会计信息的分析等信息均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但在现行财务报告中缺乏有效的披露。这样,要提供满足公司治理目标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管理会计系统,管理会计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维持治理结构的高效运转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为实现管理会计的公司治理功能,拓展现有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已十分必要。 三、研究的未来走向 未来走向的基本思路是突破传统管理会计的束缚,扩大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改革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的广泛社会影响。未来研究的走向可能会向以下几方面推进: (一)构建广义管理会计体系 广义管理会计是涉及跨学科、跨层次、跨领域的一种新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它从结构上突破了传统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束缚,在空间和时间的坐标上呈现不断延伸的发展趋势,如在空间上涉及经济、生态、社会三大维度若干子领域,在时间上涉及过去、现在、未来管理会计动态研究,呈现出跨学科、跨层次、跨领域等特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还将继续呈现广义化的扩展趋势。面对管理会计如此庞大的结构,如何从广义的角度探讨现代管理会计理论结构的研究框架,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此种研究对管理会计理论的建设和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突出整合研究 在管理会计中,单一的作业成本法、成本企划(目标成本法)、边际弹性成本法、全面预算管理、企业战略分析、企业资源计划等管理方法在具有自身优点的同时也存在着缺陷,因此将这些方法进行整合是十分必要的。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这种整合可能是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进行才是可行的。整合现代管理会计体系应坚持以下主要原则:相关性原则、适应性原则、责权利效相结合原则、战略原则、灵活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和易于理解原则。在具体的整合方法上,可以采用作业企划管理、作业预算管理、作业战略管理、作业弹性管理等丰富多彩的方法。 (三)加强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融合 随着我国近年来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与相关数据库的不断完善,实证研究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并成为一种国际化标准。以计量经济学为主要手段的实证研究虽然比规范研究在解释和预测管理会计实践方面更具有直观化、具体化特征,但这种研究也有其局限性,如研究者基本上都采用线性分析、解释选择具有主观性、数据开采等问题。因此,在当前管理会计不断发展、新观念不断涌现的新情况下,必须客观地看待这两种研究方法,使二者优势互补,得到有机结合。

国外管理会计研究现状的论文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随着世界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企业发展面临着极其复杂的环境,使得企业生存和发展举步维艰。现阶段,管理会计逐渐为企业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条件,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以,我国企业应该更好将管理会计应用于企业中,使管理会计不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进而促进企业更好发展。然而,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并不理想,亟需引起有关部门人员的重视,进而采取有效措施以加强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和落实,既促进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水平。

一、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管理会计的应用条件受限

传统管理会计中的许多方法,在企业实务操作中有着较大的约束性,使得管理会计应用受限,难以更好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有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并未普及,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应用管理会计,会增加企业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难度,因而不被企业工作人员所认同。对此,我国有关部门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以解决问题,为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有效利用创造良好条件。

(二)企业人员忽视管理会计的长期发展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过于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以短期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进而忽视节能、企业环境等问题。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对企业能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倘若企业未能将管理会计应用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长期战略,过于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则不利于管理会计积极作用的充分发挥,使得企业出现较多的内部环境问题隐患,对企业发展不利。

(三)思想观念较为陈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企业不断与时俱进,而传统管理会计理念并不能与之相适应。因此,企业在应用管理会计中,倘若仍然具备陈旧的思想观念和采取传统管理会计方法,势必对企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导致企业积压原材料、流动资金不足、资金周转率下降等。传统的管理会计思想观念对企业造成较多不良影响,因而企业在应用管理会计时,必须更新思想观念,使其与时倶进,进而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促进企业发展。

(四)管理会计应用方法较为传统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发展水平有着明显的提升,致使传统管理会计方法与企业发展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所以,企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应该逐渐更新管理会计的方法,使之与时俱进,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另外,在传统管理会计应用条件下,企业信息数据存在着明显的失真现象,严重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重大决策。因而企业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改正。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应用范围狭窄的原因

(一)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

由于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因而造成我国管理会计学科理论的研究不够深入。管理会计包括的内容相对较为广泛,但目前在我国多数企业中的应用却十分简单,使得管理会计难以充分发挥其有利作用。为此,我国有关人员应该根据我国企业的发展特点,不断深入研究管理会计理论,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在汲取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丰富我国管理会计理论。

(二)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

现阶段,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仍然受国外经验的较多影响,其理论体系主要集中在翻译国外理论体系和介绍国外管理会计著作方面。由此可见,我国并未形成有我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使得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并不理想。我国企业有选择的应用管理会计理论,并结合企业发展实情而加以创新,从而加强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落实。但是,就我国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整体水平来看,缺乏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是制约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应用的主要原因之—。

(三)缺乏健全的企业体制

现阶段,我国经济水平虽然有着明显的提升,但是经历了较多转折。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我国企业体制改革的脚步并未停止过,但是由于影响因素相对较多,使得企业体制改革并未彻底放开。企业体制的不健全影响企业负责人的思想观念和认识,使得企业领导人并未充分重视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过于追求企业的短期经济效益,未能进行长期发展考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四)专业性人才的缺乏

会计人员素质能力直接影响着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程度。现阶段,我国企业中许多会计人员的素质能力水平相对较低,致使管理会计难以在企业中充分发挥作用。一方面,企业聘用素质水平较低的会计人员,其用工成本会明显减少,可以增加企业的短期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的管理知识能力不足,对管理会计的.认识程度较低,进而不会有效落实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三、促进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的对策

(一)加大对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力度

近年来,我国会计理论不断完善,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领域得以拓宽,使得管理会计理论越发暴露出不足,与企业发展实际相脱节。为此,我国应该加大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力度,在结合企业发展实情的基础上而不断完善管理会计理论,做到实践与认识的统一。一方面,通过管理会计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实践,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思想认识,使其对管理会计应用理论进行有效总结;另一方面,用管理会计理论不断指导管理会计应用实践的开展。

(二)建设专业的管理会计组织

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会计组织建设相对较为完善,通过成立协会,加强会计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推动国家企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我国应该建设专业的管理会计组织,不仅为会计师提供有效的交流平台,而且有利于提升我国会计师的素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型企业如雨后春齐般纷纷成立,对会计师人才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因而我国有必要成立专业的管理会计组织,进而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推动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进程。

(三)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要想使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有更好的应用,国家必须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所以,我国应该优化市场环境,为企业生存和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另外,我国需要完善法律系统,为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提供法律保障,既有利于完善我国法律建设,又能有效规范企业行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四)加大管理会计教育力度

首先,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会计队伍,使其在企业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加强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推动企业发展进程。其次,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养力度,选取优秀的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案例,对会计人员加以教育,激励会计人员不断提升自我素质,以新理论、新思想而推动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我国企业要想更好发展,必须适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将管理会计更好应用于企业中,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现状并不理想,但是通过有关部门人员的一系列努力,其应用趋势必然大好。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是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因而我国应该将管理会计与我国发展国情有机结合,从而建立完善的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应用体系,为我国发展提供坚实的推动力量。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状况调查与分析论文

企业的快速发展要更快更好地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这离不开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但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脱节、企业内外部环境有待完善,缺乏规范的管理会计体系。本文在充分研究国内外管理会计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管理会计的相关概念及职能对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的现状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详细介绍了限制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因素,最终提出使管理会计广泛应用于我国企业的有效对策和改进措施。

一、 管理会计理论概述

(一) 管理会计的涵义

根据现代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管理会计的定义应不仅立足于内部经营管理,而且应是动态的战略性观点。因此可以定义管理会计为:“管理会计是向企业管理当局提供信息以帮助其进行经营管理的会计分支,是会计与管理的直接结合,主要是利用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对于企业的未来进行预测和决策,对于目前发生的业务进行控制。”

(二)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

1、决策职能

管理会计要发挥经济决策职能,主要表现在依据企业的经营目标,选择科学的方法对收集来的相关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分析利弊以作出恰当的财务评价,筛选出最佳方案。

2、规划职能

管理会计规划职能的实现以最终决策方案为基础,将方案在事先所确定的经营目标分为若干部分并落实到相关的每一项预算中去,合理有效地协调企业资源。

3、预测职能

管理会计具有的职能之一是预测经济发展趋势,结合公司未来的经营方针与总体目标,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提供最有效的信息和资料。

4、考核职能

管理会计的考核评价职能,是借助责任会计制度的建立在实际中得到应用的,即在企业各级别人员都明确自己责任的前提下,逐级进行考核,了解责任指标的执行情况,为实施奖惩制度和改进工作措施提供依据,同时也鼓励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

5、控制职能

控制的目标是为了使经营活动在实际中按计划如期进行,对经营活动过程进行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并将两者紧密结合,是管理会计的控制职能的表现形式。

二、 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状况

在中小企业里,只有的企业在会计部门设置管理会计职位,八成的会计主管未能在企业重要的决策会议中占有一席之地,有时即便一些会计主管能够参与其中,他们的建议对企业决策的影响也极其微小,仅有6%的被调查者对管理会计有不清晰且分散的了解。

在影响企业价值重要因素的调查结果中:被调查者中认为最重要是会计及成本管理的有60%,有66%的受访者认为对生产的控制较重要,而人力资源配置,会计信息所占比例分别是38%和79%。仅占5%的受访者觉得会计与成本管理能同财务管理一起作用于企业,实现其价值的提高。因此,可以得出受访者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企业中所发挥的关键性作用认识不足。

会计责任制度方面,仅有6%的受访企业未设立会计责任制度,大于50%的企业中赏罚分明且公平,但认为奖惩公平透明的仅占16%,公平透明的同时奖惩标准前后一致的还不到十分之一。所以大部分企业施行的赏罚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以上数据可以表明,在中小企业中,管理会计很少甚至没有得到运用,有相当数量的公司负责人还没有接触过管理会计,就连管理会计如何定义都还没有清晰的认识。管理会计对于这些人来说与财务会计无差异,仅是基本的事后核算,两者之间的根本性不同未得到区分。

三、管理会计未能在我国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

(一)企业外部原因

1、我国经济体制的影响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都受到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企业缺少可以自己掌控的经营管理权利,也无法自主的制定投资决策。因为权利限制的问题,供企业决策者使用的有关信息资源也无法发挥其作用。这种处境明显制约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和广泛运用。

2、当前法律环境的制约

管理会计是企业运行的子系统之一,他需要在对公平的法制环境有较高的敏感度的经济环境中实行,但我国现在的法律还未能形成完整有效的体系。法律制定上的缺失与执行上的主观性,造成大量财务数据失真,进而导致为决策者提供的管理会计信息也失真,使得管理会计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无法保障。

(二)企业内部原因

1、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

在我国,目前受传统习惯影响企业领导者们的管理意识偏低,对管理会计工作关注度不足重视程度较低。领导者对管理会计相关工作不具有充足的信心、满足于当前情况,不愿做出改变,管理会计工作者的地位得不到提高,无法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有效合理的信息和方案,最终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的运用范围及程度。

2、管理会计人员职业水平普遍较低

会计工作者是管理会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媒介,要求会计工作者具备更高的专业水平,但是现阶段我国会计工作者的整体专业素质还比较低,主要体现在专业培训缺失,知识体系不完善等,高层次管理会计人才的匮乏。会计人员素质与当代经济、企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制约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广泛应用。

四、推广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的对策

(一)完善管理会计应用的外部环境

1、联系实际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构建完善的管理会计体系

目前,中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还处于主要借鉴引用他国最优秀的研究成果的'阶段,对管理会计缺乏正确认识。我国初级发展阶段的国情,要求根据目前市场经济不断进化的需求,密切联系企业的现实状况,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清楚界定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加强对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归纳管理会计的发展规律,结合实际业务,创立带有中国特色的专属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体系从而减小管理会计科学理论和实际工作间存在的差距。

2、成立管理会计专业机构,监督和指导管理会计工作

我国缺少如西方国家那样所设立的管理会计专业机构,这样的专业组织不但能推动管理会计的运用和快速发展,同时也可以提高管理会计工作者的社会地位。中国也可以参照西方先进发展模式建立中国管理会计师协会,制定严格规范的管理会计师考核评价标准,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为我国管理会计指明发展方向,使得管理会计顺利进行研究推广。管理会计的职业化使许多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获得了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也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在企业内部推广管理会计的对策

1、抓好管理会计基础教育,提高企业决策者和管理会计人员的素质

强调管理会计培训,提高企业决策者和管理会计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关键在于企业决策者能否对管理会计形成正确认识。定期组织培训,促使会计工作者坚持更新已有的专业知识,主动提高自己应用管理会计的能力;鼓励会计工作者开阔专业眼界,主动了解相关行业的知识,完善已有的知识结构,提升个人综合专业水平,最终成为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会计。开展多种的后续教育形式培养管理会计工作者,是管理会计成功应用的坚实基础。

2、强化企业决策者的管理会计意识

要增强企业决策者的管理会计意识,可以将决策者们对管理会计的熟悉和运用程度列入业绩考核的项目,同时对企业决策者进行管理会计工作的重点培训,使其掌握完整全面的管理会计知识体系,最重要的是制定相关的约束机制,让管理会计变为企业管理中的常态工作,迫使决策者们对管理会计的应用加以更多重视。多种方法相配合,增强决策者们的管理会计意识。

总之,在多方的配合与努力下,可以预见管理会计必然向着职业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为企业保持源源不竭竞争力,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实现更多利润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使我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长久的立于不败之地。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约开始于本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短短二十年时间,管理会计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我国管理会计已逐步从数量、定额管理过渡到成本、价值的管理,从项目、部门管理演变为全面管理、战略管理。随着理论研究的拓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人们的目光已从过去转向现在和未来,开始用全局的观点、战略的眼光进行财务活动管理。近二十年来,企业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界必须采取新的管理方式来谋求生存和发展,强化企业经营管理势在必行。在国外,管理会计的理念和应用已非常广泛,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受到世界500强企业的大力推崇。据美国劳动部2006年调查显示:90%以上美国的财务人士从事着管理会计职位,他们70%以上的时间用于决策性工作。比如会计师、成本会计师、管理会计师、财务经理以及首席财务官 (CFO) 等。而国内企业超过85%的财务人士担任财务会计(核算会计)职位,他们80%以上的时间用于记录与核算,充当着“账房先生”的角色。随着目前对高质量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的强调,管理会计师的作用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重要。据统计,中国的管理会计人才缺口达300万,财务会计从业者面临着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巨大挑战。

国内外管理会计人才问题研究论文

探究理会计人才重要性的论文

一、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及研究概述

(一)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

管理会计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方式方法,通过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制与解释、传递等一系列工作,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管理会计属于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它与财务会计不同,财务会计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记录和回顾,属于报账型会计,而管理会计重在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以对未来进行预测,决策和规划以加强管理水平和企业进步。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各企业应加快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重视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

(二)研究背景

我国大部分企业目前仍然看中财务会计的作用,忽视了管理会计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的管理会计人才相对匮乏。合理运用管理会计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会计人才中,财务会计人才的比例远大于管理会计的人才,这证明了人们对管理会计的认识并不充分。中国企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调查报告显示,受访者中专门设置管理会计部门的公司占26。49%,没有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的公司占73。51%。被调查者中43%的企业没有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而且,只有9%的被调查者表示公司设有专门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计划,48%的企业都将其包含在财务人才的培养计划中。数据表明,企业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度远远低于财务会计,企业应该加强管理会计人才体系的建设。

二、管理会计人才的'重要性

(一)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

管理会计人才依据企业过去和现在的信息,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预测企业的未来,并为发展提供最有效的决策。预测和决策是财务会计所不包含的内容,所以企业仅依靠财务会计人才来保证企业的发展是不够的,应该在培养财务人才的同时重视管理会计人才,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可以确定正确的预测目标以及预测方法,减少预测过程的失误,从而为管理和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信息依据。

(二)控制经营活动

管理会计人员在对经营活动数据进行分析时,合理地对销售、成本、利润作出预测,继而做出最佳决策。并且通过一定的方法计算成本,依据决策对企业的各方面做出合理的预算,最终推进预算的实现。管理会计人员对企业的整体经营活动进行计划和安排,对决策和发展结论提出合理的意见和理论依据,从而控制企业的预算和发展方向。

(三)提高管理水平

管理会计人员在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更懂得如何使用会计信息来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它运用一系列的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使得预测和决策更加合理可靠。同时,管理会计使会计人员逐步摆脱“账房先生”,进入企业的管理层参与经营决策,管理会计人员掌握更多的会计知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更为了解,更能提供可靠的信息和合理的决策,使企业的利益达到最佳化从而提高管理水平。

(四)加速企业的发展

企业的发展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合理运用管理会计有助于加速企业的发展,管理会计人员在运用信息时会更加依赖数据分析,这使得决策更加理性,更有参考价值。管理会计人才在促进企业进步发展方面具有无限的潜力,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创造价值,企业应该充分去挖掘这种潜力以加速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三、管理会计人才的未来展望

(一)管理会计人才将在企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企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调查报告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90%的回复者认为,管理会计人才对公司绩效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企业仅仅依靠财务会计是不够的,财务会计用来对经济活动的记录,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管理会计则是对数据经行分析,保障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未来发展。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角色是不可代替的,它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将促进管理会计人才的需要量和发展。

(二)重视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

会计人才是国家人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人才对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会计建设的事业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管理会计人才在提高管理水平,加速企业反展中有着巨大的潜力。我国在加强财务人才的同时,也要加强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不仅企业要重视管理会计人才,我国各大高校也要重视管理会计的课程,使会计专业学生认识到管理会计人才的重要性和经济发展对其的大量需求,加大对会计人才的培养。

四、总结

管理会计能够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我国目前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并不高,管理会计人才还很匮乏,不能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已经逐渐彰显出来,管理会计人员能对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分析,做出合理的预测和决策,从而控制经营活动,提高管理水平和加速企业的发展。

国家和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重视和需求将不断加大,管理会计人才将在经济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和企业应重视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挖掘其在实现创新价值,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使得管理会计充分发挥它强大的作用,促进我国管理会计事业的发展。

会计教育改革问题研究2009-9-1 19:13 潘飞 王悦 【大 中 小】【打印】【摘要】本文以高校管理会计研究生教学为研究对象,首先从管理会计教学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目前高校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革的设想和具体措施、教学效果的评估以及教学环境的建设。【关键词】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教学效果评估一、引言目前高校会计学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三大块内容,而会计学科的传统理念依然没有打破,从这三个学科目前的发展来看,管理会计受到极大的冷落。首先是师资队伍,参与管理会计研究的教师相对于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而言较少,或者转型到管理会计以外的领域。其次,能够发表管理会计文章的杂志和刊物较少,高质量的论文较为匮乏。另外,博士研究生很少选择管理会计的主题作为博士论文的研究内容,而实务界近年来由于外部监管的需要,过于关注财务会计,而对真正创造价值的管理会计较为漠然。这些因素使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何拓展管理会计生存的边界以避免进一步被边缘化的风险。笔者认为,改变现状的最直接和最有力的做法就是改变管理会计的教学模式,从教学起步。因此,如何面对新的经济环境和组织环境的变化,对现有的管理会计教学体系进行相应的改革,直接关系到这一学科的存亡以及会计学人才素质的提高。目前所了解到的管理会计教学现状不够全面和系统,尤其是硕士生教育属于精英教育,它相对于本科生教育应该有更高的实务水平,并且是通向博士生教育的桥梁,把握这一阶段的教育,对于培养更高级的实务人才以及学术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对目前硕士生管理会计教育现状的了解更加重要。令人遗憾的是,对于目前教育现状的改革,国内高校还没有采用试点进行研究的报告,而美国许多大学已经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进行了管理会计教育项目的改革,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例如,Brewer(2000)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管理会计教学框架,既介绍了管理会计的研究主题,同时还超越简单地介绍这一层面,深入地探究了管理会计更为具体的主题。他还认为,管理会计教学不可以再设置杂乱无章的课程,相比于与其竞争的财务会计、审计等其他学科应该具有更加清晰的结构。而管理会计应该成为会计课程中更加重要的部分。支持这一想法的学者包括会计师事务所(需要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外部审计师(为客户提供更多的知识为他们的组织增加更多的价值),以及公司的会计师(需要更多的参与跨部门以及团队的决策,要求更多的有关战略、产品和过程的知识)。这更加提醒我们,管理会计教育必须先行,必须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使管理会计教学适应经济变化和组织变化新的需求,使这一学科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本文从目前国内外管理会计教学的现状出发,对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为培养优秀的管理会计人才提供建设性的建议。二、研究现状对于管理会计教育而言,国内外的现状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分析如下:(一)国外研究现状在过去25年中,管理会计教学一直倍受争议,因为人们质疑理论与实务之间的差距在扩大(Hawkes et al., 2003)。Hawkes et al.(2003)研究发现,实务人员依然偏爱用传统的而非现代的管理会计技术来管理组织和教育学生,而学术人员则偏爱现代的管理会计技术。他认为实务人员和学者的结合将有助于双方协调与更好地了解存在的差距。Maher(2000)认为管理会计教学必须与实务紧密结合,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决策行为所存在的组织和社会环境的理解力。因此,他认为管理会计教育者应该持续不断地观察实务的发展,但是不能限于仅仅是观察实务的发展和报告给学生,教育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养成长期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理解决策所存在的组织和社会背景。Lin et al.(2005)提出会计教育的现状不能满足知识和技术的进步,现有的教学极大的滞后于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他们的研究揭示了中国会计学教育的知识仍然很狭窄,能力的培养处于相对较弱的水平,中国会计学教育的改革不仅是必须的,还是紧迫的。因此,Lin et al.(2005)提出中国的会计学教育必须充分理解会计专业人士对于会计毕业生的要求何在,并且要重新设计会计学的课程以更有效地传递会计学教育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现有的管理会计教学无法跟上时代的进步(Brewer,2000),因此,Brewer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管理会计课程框架,包括四个前提 :一般的商业背景,战略背景,道德和环境背景以及行为导向,这四个前提在管理会计课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新框架还包括三个商业决策背景模块:对产品,服务和客户进行管理;对过程进行管理;对人进行管理。他提出的这一新的课程框架为选择管理会计课程的主题内容提供了一个平台。(二)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于管理会计教学的探讨,多数为规范性的介绍。较有代表性的研究例如周齐武等(2005)对中国高校本科生的管理会计教育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量化分析。他们以“管理会计”教育为焦点,集中讨论三个方面的问题:管理会计教育的传递过程;大学的行政措施与支持;管理会计教育工作者与用人单位间的差距。问卷调查发现:一是没有教师撰写过英文教科书,但是管理会计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与实务界有某种程度的互动经验,但科研成果普遍较为贫乏;二是管理会计占会计学本科教育的学分偏低;三是英文教材的采用极为贫乏;四是教学方法上,“讲课+讨论”仍然是中国管理会计教学的主要方式,师生缺少互动;五是课后作业与考试,过于看重计算能力,忽略分析能力,学习层次依然偏低;六是会计毕业生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方面,分析思维方面的分值并不高,就人际能力而言,大学会计毕业生未得到高度评价。另外,他们还对教学绩效考评、绩效信息与人事决策的关联性、大学对管理会计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上的支持进行了调查,发现应该进一步完善教学绩效评估的信息。最后,在实务工作者反馈的信息方面,在组织与商业知识、智能技巧及决策能力与管理能力等方面,学校所强调的学习层次与社会的期望存在较大落差。总之,国内外的研究只是比较多的关注实务与教学的差距(Hawkes et al., 2003),现有的国内管理会计教学的研究认识较为片面,而且研究未能区分层次,缺乏对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三个层面的划分和针对性研究,研究过多集中于本科层面,对于更高层面的硕士生教育未能给予有效的关注。而近几年,随着硕士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会计博士人才却相对匮乏,如何提高这一层面的教学质量以为博士研究生教育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成为会计学界最为关心的问题,因此,需要对硕士生管理会计课程教育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三、改革设想“只有知道我们已经到了哪里,才能了解下一步应该走向哪里(Van Wyhe,2007)”。如果要对现有的高校管理会计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首先要了解管理会计教学的现状,以及与实务界需求的差距,才能够使我们明确未来改革的方向。(一)深入分析高校的管理会计教学现状对高校管理会计教学现状的了解应该从师资水平,课程要求,学生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大学教学行政措施与支持四个方面入手,对现有的硕士研究生管理会计教学现状进行调查。要了解目前管理会计教学存在哪些问题、与实务界的需求存在何种差距,从而为教学改革的进行奠定基础。其中,师资水平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管理会计教师的学历背景、海外经历背景、实务背景以及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从事教学的年限等。课程要求也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管理会计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教学方式、课后作业与考试、实践活动与考试成绩总评等。学生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将从学校和实务界两个纬度进行评分,从而既了解教学的成效,又知晓与实务界要求的差距。大学教学行政措施与支持包括三个方面:教学绩效考评,主要是了解绩效考评指标的设计和执行情况;绩效考评信息与人事决策的关联性,主要是了解是否有效地激励教师的科研和教学热情;大学对管理会计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上的支持,从而了解管理会计教学的激励是否充分。通过了解管理会计教学的现状,有助于进行科学的管理会计教学改革。(二)教学改革具体措施的建议管理会计硕士生教育要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分析能力的培养,对于管理会计研究方法要更为重视,要求会做基本的案例研究,并且了解管理会计经验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档案研究等)。因此,硕士生教学的关键在于引进管理会计经验研究方法的学习,以及与实务界建立实地调研平台,从而提升硕士生理论与实务方面的素质。硕士生管理会计教学改革内容应该包括:课程内容改革以及教学成果评价指标改革。课程内容改革包括:教材改革,即重新调整现有教材的内容,对硕士生教育加强经验研究方法的训练,通过专门开设管理会计经验研究方法专题,提高研究水平;同时增加英文文献的阅读和讨论,包括实务案例和研究型论文。教学方式改革,采用课堂讲授和问题回答以及小组讨论的方式,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沟通技能;为硕士生提供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的机会,运用案例分析提高他们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 。教学业绩评估指标改革,采用平衡计分卡的理念,从多个方面对教学业绩进行考评,从而提升现有管理会计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教学改革对于教师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考核机制上鼓励他们创新和改革的激情,这样才能使得教学改革得以顺利进行。(三)教学效果的评估教学效果的评估可以高校会计学硕士生为研究样本,通过调查改革前硕士研究生对于目前管理会计教学的评价,以及改革后硕士研究生对新的管理会计教学的评价,对比评分的差异是否显著,从而考察新的教学体系的价值。另外,对改革后硕士生毕业论文选择管理会计方向的比例进行调查,包括与其他高校比较以及与上海财大改革前比较,以反映硕士生对于管理会计研究的兴趣是否提高。实务界方面的调查,可以请实务界的人士对改革前的管理会计教学方法和改革后的管理会计教学方法进行评估,然后比较评分的差异,看实务界对改革的赞同与否。从学术界和实务界两个方面对教学改革进行评估,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检验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四)教学环境的配套建设教学改革配套设施的建设,对于改革的成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完善的配套建设,管理会计教学改革就会流于形式而失去本质的变化。1.建立管理会计教学数据库。可以尝试将全国范围内的管理会计教材案例和教学案例内容汇总编制成一个数据库,此数据库为开放式数据库,可以不断的注入最新研究的案例内容。为全国高校的管理会计教学和研究提供一个数据平台。2.扩大学院(系)与实务界的联系,提供学生更多的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的机会。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现有管理会计教学过于重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对于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忽视,因此,应该加强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的训练机会,通过与实务界建立联系,为这一教学任务的实现提供基础。另外,管理会计人士还需要有与实务界沟通的技巧(Van Wyhe,2007),在与实务界的接触中,学生也可以进一步学习沟通技能。最后,学院应定期与实务界人士沟通,了解对管理会计知识和应用的需求信息,以相应调整管理会计的讲授内容,使学生就业的几率更高,用人单位更加满意。3.扩大理论教学的范围。Van Wyhe(2007)认为:管理会计应该有助于人们理解如何恰当地使用各种信息,那些诸如决策科学、人的行为甚至是管理学本身都应该属于管理会计的研究领域。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结合行为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尤其是博士生教育,更应该注重综合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建议可以通过涉及上述理论的课程设置,扩大学生对管理会计研究理论的认识。4.教学考核指标的改进。根据周齐武等(2005)的调查,目前高校的教学考核指标主要是“学评教”。仅仅依据“学评教”无法全方位评价教师的整体教学效果(Centra,1993)。Calderson和Green (1997)指出,完善的教学绩效评估所需的信息,除学生评价外,他们认为下列9项信息反映教师的教学业绩:成绩分布、课程大纲、教师授课笔记、考试、校友回函、教师上课录像带、同事打分、学生个别意见与私下传言。除了上述多重指标组合法外,人们也试图采用平衡计分卡原理来讨论多重绩效评估指标的必要性。笔者认为,现有的教学考核指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成绩分布、课程大纲、教师授课笔记、考试、教学方式、校友回函、领导打分以及学生打分。这将有助于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更为公正地评价教学水平。5.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教学的区分和融合。任何知识都不应该是孤立的,教学中应该注重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区分和融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融合两门学科的知识,更好地解决问题。管理会计的理论和研究一直以来倚重于企业的内部数据,因为很多管理会计变量其实涉及到心理学和行为学变量,需要设计问卷进行计量,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许多企业开始通过网络披露更多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这将更加有利于管理会计研究数据的获取以及与财务会计研究的融合。6.本科生层面和博士生层面的衔接。作为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会计知识及相关能力,主要还是在大学本科教育中养成的(Stone et al.,2000)。因此,本科生教育首先就是会计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本科生要着重于全面掌握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有较强的计算能力,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本科生教学,课程和教材的设置是关键。而博士生要在掌握经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更为深入的研究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包括经济学、管理学、行为学等理论内容,要在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上具有创新思想。因此,在以硕士教育改革为试点的同时,应该同时考虑本科和博士阶段的教育重心,使其与硕士生教育改革相衔接,这对于硕士教育改革的成功很有帮助。四、结语本文以改革高校硕士研究生管理会计教学为目标,试图探索出一条适合新的经济形势和组织环境的教学模式,这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可以说,改革执行面的难度大于改革效果检验的难度,这对我们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同时,管理会计近年来似乎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因此,笔者认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旨在发掘管理会计存在的价值,借鉴国外的做法,用最新的科学的教学模式来培养硕士人才,为博士人才的培养积蓄后备力量,这将对管理会计学科的进步和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同时也是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值得强调的是,改革不仅是要了解教学的现状,更要提出具体的措施并加以检验,因为教学改革的效果不仅仅体现在学术方面,更是要通过实务界的检验,因此必须把学术界的评价和实务界的意见相结合才可以作为最终效果的评定。总之,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各高校的共同协作,才能使得管理会计教学改革全面推进,此项改革任重而道远。【参考文献】[1] 潘飞,王悦,沈红波.管理会计经验研究方法述评——比较与借鉴.[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CAFR),2007.[2] 周齐武,杜荣瑞,王斌,肖泽忠. 中国管理会计教育现状分析[J].会计研究,2005.[3] Lawson Raef A.,杨继良.管理会计面临挑战[J]. 新理财, 2006.[4] Brewer Peter C. 2000. An Approach to Organizing a Management Accounting Curriculum. Issues in Accounting Education. Vol. 15, ,212-235.[5] Boer Germain B. 2000. Management Accounting Education: Yesterday, Today, and Tomorrow. Issues in Accounting Education. Vol. 15. No. 2. May,313-334.[6] Cooper Philip. 2006. Adapting Management Accounting Knowledge Needs to Functional and Economic Change. Accounting Education: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Vol. 15, No. 3, (September) ,287-300.[7] Hawkes ., M. Fowler, . Tan. 2003. Management Accounting Education: Is There a Gap Between Academia and Practitioner Perceptions? MASSEY UNIVERSITY.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215. June.[8] Kennedy Frances A., James E. Sorensen. 2006. Enabling the management accountant to become a business partner: Organizational and verbal analysis toolkit. Journal of Accounting Education. .,149-171.[9] Lin Z. Jun, Xiaoyan Xiong, Min Liu. 2005. Knowledge base and skill development in accounting education: Evidence from 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Education. Vol. 23,149-169.[10] Martin James . A Controversial-Issues Approach to Enhance Management Accounting Education. Journal of Accounting Education., 59-75.[11] Maher Michael W. 2000. Management Accounting Education at the Millennium. Issues in Accounting Education. Vol. 15, No. 2., 335-346.[12] MacDonald Laura D, Alan J Richardson. 2002. Alternative Perspectiv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levance Lost Induces a Renaissance. Journal of Accounting Literature. , 120-156.[13] Stout David E., Robert N. West. 2004. Using a stakeholder-based process to develop and implement an innovative graduate-level course in management accounting. Journal of Accounting Education. (22),95-118.[14] Stone, D. N. et al. 2000. Succeeding in managerial accounting Part 1: knowledge, ability and rank.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25.,697-715.[15] Van Wyhe Glenn. 2007. A History of . Higher Education in Accounting, Part I: Situating Accounting within the Academy. Issues in Accounting Education.,165-181.

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的研究论文

我国从西方引进管理会计已有近30年的历史,管理会计的理论及其运用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21世纪我国加人WT0以来,管理会计在企业的治理结构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其地位显得更加突出。然而,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内外环境的交织,我国管理会计在历史遗留问题上,又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管理会计自身理论的缺陷影响管理会计的创新,外部会计环境制约管理会计的推广,传统会计文化压制管理会计的应用,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等因素都在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

一、我国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

(—)管理会计理论引进西方多,从实践中得到少

尽管管理会计在我国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但至今很多研究仍停留在宏观层面,缺乏对理论体系的深人研究,对管理会计在实践应用方面的探讨更显不足,因此没有形成一套适用于我国具体国情的基本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运用起来,也就缺乏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时至今日,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引进西方理论,或在其理论上以非经验法,以理论论理论。管理会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与经济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经济的不断发展,导致西方企业组织形式发生较大变化,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带来生产管理方式和手段等一系列的变革,这些变革促使管理会计在研究的方向、目的、内容和体系上发生变化。由此可见,西方的管理会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它是在西方高度发达的经济背景下产生的,我国的经济制度、文化、价值观等都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区别,我国管理会计没有从自身实际经济条件出发,导致理论陈旧,不能产生与自身相适应的内容、方法。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交叉现象普遍

管理会计虽然已经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然而,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在内容上却有很大的重复交叉现象,笔者以国内几所著名高校中的会计专业相关教材为样本对此进行比较,分析的结果如下:而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可能重复交叉的内容涵盖,资金需要量的预测、资金时间价值、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经济订货批量、销售预测、利润预测、长期投资决策、经营杠杆、责任会计;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可能重复交叉的内容包括成本分析、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日常业务预算、经济批量;从总体来看,三门课程所重复交叉的内容几乎覆盖了管理会计的教材体系的相关知识点,而管理会计又是三门课程交汇的重心。在一年一度的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考试科目财务管理实际也是将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两门课程的内容相融合,这些做法不仅对稀缺的教学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且不利于会计学科的课程建设和会计学科的专业发展,甚至对会计从业人员和企业领导造成模糊的感觉,认为管理会计可有可无。

(三)管理会计的法制环境不健全

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规范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该国法律、法制环境的影响。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管理信息,这就需要搭建一个供各会计主体博弈的公平的法制经济平台。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律环境还很不健全,企业在制定相关项目的决策时并不是建立在管理会计的法律体系基础上来制定,而是凭企业领导拍拍脑袋、开开会就完成,管理会计人员无法应用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和控制,公平竞争的环境也就难以形成。从法律层面上说,我国尚未建立规范的管理会计法律体系,部分规则也只是在整个会计综合法律规范中提到,管理会计的相关具体法律法规并没有单独般。

(四)管理会计的体系建设不完善

管理会计要发挥其作用,并不是仅依靠某种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更为重要的是需要一套完整的管理会计综合系统。目前,虽然管理会计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在企业的生产管理实践环节得到了一定尝试,但是各内容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没有很好地衔接和整合,大多数企业的信息系统设计的初衷也仅是针对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系统并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管理系统而存在,更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会计在实践过程中必然要涉及许多复杂的计算分析方法、公式,再加之管理会计工作量大,如果单靠人的手工去完成,一是影响了管理会计信息的时效性,二是管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三是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四是限制了管理会计管理的范围。因此,电算化的应用是必需的。电算化在财务会计得到了足够的应用,相关的配套软件也趋于完善,而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却仍处在比较薄弱的环节:一是计算机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程度不够髙、利用率比较低;二是相关软件的开发也不够;三是管理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才也亟待壮大。

二、我国管理会计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理论上缺陷

1.我国客观的历史背景

我国现代管理会计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在建国初期,由于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在经济上受制于前苏联,很多企业的管理手段和方法都直接采用前苏联模式,整个国民经济缺乏活力,社会经济停滞不前,更没有一套适合我国企业的管理方法体系,对企业的会计管理也是处于初级执行性管理阶段。现代管理会计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而被引进的。由于起步晚、时间短,对管理会计理论的消化、吸收需要一个过程,这是我国管理会计理论落后的客观原因。

2.国内学者研究兴趣不浓

总的来讲,我国国内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并不热衷,据统计:近十年来,国内各级学术期刊研究会计学的文章多达48573篇,但研究管理会计的只有1400多篇,而其中对管理会计理论进行研究的只有100篇。专著方面,仅有孙茂竹教授编写的《管理会计的理论思考与架构》一书,该书系统而详尽地介绍了管理会计理论构架体系。国内对会计学的研究日趋完善、规范和深人。但从上个世纪末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广大学者对财务会计领域的研究,特别是随着新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颁布,有关财务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方面的研究,吸弓I了学术界太多的关注,织是一直以来管理饼研究不太被重视的直接原因。

3.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中心不明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这也就导致了在我国现有的管理会计体系里,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中心不明确。虽然现在我国很多学者都接受了“成本管理会计”这一提法,但笔者更赞同,“成本一效益”就是整个管理会计学科研究的对象,成本就是联系所有内容的主线,而无论是现代管理会计还是传统管理会计。笔者认为,管理会计应重点解决企业日常经营管理问题,而不应涉及到固定资产的投资运作等,管理会计应该界定为“经营管理会计”。

(二)法律上的缺陷

我国管理会计法律体系不健全,总体来说是由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从法律上讲,我国的法律体系本身还不够健全,自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以来,我国法律体系的构建也不过50多年,这个宏观法律环境制约了管理会计法律的设立。第二,从经济环境讲,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复杂多变,我国的社会经济主体、运作机制多种多样,完善管理会计法律体系须有健全的经济法律体系配合。第三,我国现在的管理会计不是土生土长而成,基本上是源于对西方管理会计的弓丨进、改良,缺少我国经济环境背景的影响,加之时间短,而法律体系属于上层建筑,一般会在时间上落后于经济基础。

(三)实践上的缺陷

1.企业外部的原因

管理会计的应用不广泛、深度不够以及管理会计电算化的推广在很大程度上与管理部门的组织管理有关。首先,国家有关部门没有从法律规章方面将管理会计作为一项硬性指标,要求具备条件的企业必须设立管理会计岗位,而与之对应的财务会计早已被列为企业的必备程序。其次,由于管理会计没有独立的相关自律组织,民间的会计协会组织也仅是对管理工作进行简单的宣传推广,协会自身对管理会计缺乏针对性的实证研究,手中掌握的.个案并不多。再次,对于管理会计软件的研究开发,管理部门缺少具体的支持、指导和监督。我国广大企业在电算化中的管理会计的需求已经成熟,但是还没有合适的国产管理会计软件可以购买。

2.企业内部的原因

由于法律法规未作规定,企业是否应用管理会计,主要取决于企业领导层的意志。由于我国企业的领导层大多经历了经济体制过渡,思想上受到传统会计思想的影响,加之缺乏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管理会计自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其次,应用的是否深入主要取决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但我国管理会计的工作者普遍知识水平不髙。据统计,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文化程度不高,也缺乏后续教育,企业中现有的中髙级职称的财会人员,知识更新不足,主动学习能力较差,很难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最后,管理会计作用不协调主要是企业管理系统的构建出现了问题,和中层管理者的管理不到位。

三、我国管理会计问题的对策

(一)要加大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应用

我国的管理会计的研究应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环境,在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能力,从会计主体的管理会计行为出发进行理论研究。

其次,有关部门应充分重视、积极引导学术界开展有关管理会计理论的大讨论,针对企业中出现的情况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最后,还要充分发挥企业管理会计的作用,调动企业积极性,加强典型案例研究,探求由实践经验补充完善理论的道路。通过总结研究实践经验,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理论,使理论在返归实践时经得起检验。

(二)要全面树立管理会计意识

企业管理会计的氛围很大程度上是企业领导倡导和重视所形成的,管理会计所具有的规划、决策分析、控制和考核的职能也正是企业经营决策者所应具有的基本管理能力,管理会计在我国大中型企业财务工作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也为我国企业管理积累了一些经验,如边际贡献、变动成本法、本一量一利分析等方法。但作业成本法、战略管理会计、责任会计尚未真正全面推广应用。因此企业领导要摒弃“重营销,轻管理”的观念,全面树立管理会计的意识,加强财务会计知识和管理会计的学习。

此外,相关部门还要努力配合,在西方发达国家,管理会计在推行的过程中,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不仅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和各种服务性行业,还在各种非营利组织间尝试;除了企业管理部门在努力践行管理会计的理念外,各种管理会计组织的建立、管理会计职称的评定、管理会计刊物的发行,对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并极大地推动了管理会计工作的向前发展。我国应立足于自身国情,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大宣传力度,介绍管理会计对企业管理的优势和应用成功的案例。对管理会计系统健全的企业予以鼓励和政策上的优惠。建立经营决策者的后续教育制度,针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对企业经营决策者要进行定期的培训教育,培训内容广泛,但主要应包括管理学知识和财务知识。同时也相当于为企业经营决策者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管理经验的平台。

(三)建立管理会计相关职称考试资格认证制度

在西方发达国家,只有具备了渊博的会计理论知识和娴熟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才有可能考取特许管理会计师资格证书。因此,我国应借鉴西方先进经验,再结合我国实际将管理会计推向市场,实行职业化管理,通过组建管理会计师协会,建立相关职称的考试制度,以衡量管理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这样既可以为企业选拔人才提供参考标准,也能促进管理会计知识的推广应用,同时也能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社会地位,有利于更多的人投人到管理会计的研究应用中来,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完善。

(四)完善管理会计相关法律

加快立法,完善管理会计法规体系。第一,将合法性作为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制定制度标准,要求会计制度健全、有条件的企业必须建立管理会计制度。第二,为适应我国会计人员愿意应用法律制度规范会计行为的惯例,财政部应考虑制定管理会计准则或具有指导性而非强制性的管理会计制度,为企业应用管理会计提供示范性的意见。第三,完善《经济法》《公司法》《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改善管理会计法律环境。

(五)推广管理会计电算化应用

实现网络电算化。网络会计电算化,即企业采用“因特网”技术开展会计电算化,是指会计电算化技术与“因特网传输技术”有机相结合,突破会计管理核算的时间和空间范畴,涵盖社会整体资金运动全过程;打破了企业、银行和税务的职能分工,“联作”处理经济业务彼此相互衔接融合成一体。从而消除会计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及其传递等环节发生的人为误差。实现网络电算化,就是企业要将“因特网”技术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因特网”技术的作用,从整体上提高管理会计的效用。

管理会计国内研究论文

管理会计融合了管理理论与会计理论,是现代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管理会计 毕业 论文8000字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谈管理会计人才的重要性及未来展望

一、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及研究概述

(一)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

管理会计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方式 方法 ,通过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制与解释、传递等一系列工作,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管理会计属于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它与财务会计不同,财务会计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记录和回顾,属于报账型会计,而管理会计重在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以对未来进行预测,决策和规划以加强管理水平和企业进步。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各企业应加快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重视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

(二)研究背景

我国大部分企业目前仍然看中财务会计的作用,忽视了管理会计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的管理会计人才相对匮乏。合理运用管理会计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会计人才中,财务会计人才的比例远大于管理会计的人才,这证明了人们对管理会计的认识并不充分。中国 企业管理 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调查 报告 显示,受访者中专门设置管理会计部门的公司占,没有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的公司占。被调查者中43%的企业没有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而且,只有9%的被调查者表示公司设有专门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计划,48%的企业都将其包含在财务人才的培养计划中。数据表明,企业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度远远低于财务会计,企业应该加强管理会计人才体系的建设。

二、管理会计人才的重要性

(一)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

管理会计人才依据企业过去和现在的信息,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预测企业的未来,并为发展提供最有效的决策。预测和决策是财务会计所不包含的内容,所以企业仅依靠财务会计人才来保证企业的发展是不够的,应该在培养财务人才的同时重视管理会计人才,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可以确定正确的预测目标以及预测方法,减少预测过程的失误,从而为管理和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信息依据。

(二)控制经营活动

管理会计人员在对经营活动数据进行分析时,合理地对销售、成本、利润作出预测,继而做出最佳决策。并且通过一定的方法计算成本,依据决策对企业的各方面做出合理的预算,最终推进预算的实现。管理会计人员对企业的整体经营活动进行计划和安排,对决策和发展结论提出合理的意见和理论依据,从而控制企业的预算和发展方向。

(三)提高管理水平

管理会计人员在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更懂得如何使用会计信息来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它运用一系列的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使得预测和决策更加合理可靠。同时,管理会计使会计人员逐步摆脱“账房先生”,进入企业的管理层参与经营决策,管理会计人员掌握更多的 会计知识 ,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更为了解,更能提供可靠的信息和合理的决策,使企业的利益达到最佳化从而提高管理水平。

(四)加速企业的发展

企业的发展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合理运用管理会计有助于加速企业的发展,管理会计人员在运用信息时会更加依赖数据分析,这使得决策更加理性,更有参考价值。管理会计人才在促进企业进步发展方面具有无限的潜力,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创造价值,企业应该充分去挖掘这种潜力以加速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三、管理会计人才的未来展望

(一)管理会计人才将在企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企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调查报告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90%的回复者认为,管理会计人才对公司绩效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企业仅仅依靠财务会计是不够的,财务会计用来对经济活动的记录,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管理会计则是对数据经行分析,保障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未来发展。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角色是不可代替的,它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将促进管理会计人才的需要量和发展。

(二)重视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

会计人才是国家人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人才对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会计建设的事业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管理会计人才在提高管理水平,加速企业反展中有着巨大的潜力。我国在加强财务人才的同时,也要加强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不仅企业要重视管理会计人才,我国各大高校也要重视管理会计的课程,使会计专业学生认识到管理会计人才的重要性和经济发展对其的大量需求,加大对会计人才的培养。

四、 总结

管理会计能够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我国目前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并不高,管理会计人才还很匮乏,不能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已经逐渐彰显出来,管理会计人员能对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分析,做出合理的预测和决策,从而控制经营活动,提高管理水平和加速企业的发展。

国家和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重视和需求将不断加大,管理会计人才将在经济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和企业应重视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挖掘其在实现创新价值,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使得管理会计充分发挥它强大的作用,促进我国管理会计事业的发展。

试论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对策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的概念分析

1.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意义

我国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就是企业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可以说,财务会计是企业中传统意义上的会计,而管理会计则是一门比较综合的新兴学科。这两种会计的形式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并逐渐的开始成熟。因此,企业的发展是按照独资、合伙、公司制度的轨道不断发展的。进行工作体制改革过程中增加了会计的工作内容,使它不在只是记账、算账,还要报账和查账。随着我国公司向股份制公司发展后,大部分公司的所有权经营权都相聚分离。

2.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的必然性

管理会计将日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总结,方便企业管理人员查阅中明确各项支出与进账的金额及来源。同属于会计工作从业者,可起到对财务人员工作内容监督审核的作用,财政部门管理制度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稳固性。从宏观上看,财务与管理会计是两个独立的工作部门,分别负责流动资金的记录整理与审查,但在企业运转过程中确是密不可分的。管理与支配工作需要沟通进行,将公司运转中各部分消费详细记录,加大审查力度,可避免出现账目错乱造成的经济损失。管理会计在分析账目过程中可将各部分支出与实际需求做出对比,工作组进行探讨分析,规划下一季度各方面资金投入比例。因此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工作上互相沟通是企业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工作模式衍生出的信息查阅系统客观证明了运转过程中的进步与存在的弊端。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使用的可行性

1.结合的基础与方法

两者在工作中存在一部分相同的内容,以公司市场收益情况的统计为依据,旧体制下的财务监管模式是由同一部门完成的,存在着很多漏洞,环节中容易出现疏忽造成的资料报表填写错误,在后续工作中缺少审核人员,纰漏很难被发现,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可解决此类问题。更全面的掌握资金情况,工作过程中两者借鉴彼此经,形成互补模式,理论上是切实可行的,但实际工作中会存在一些难度,需要管理人员积极探讨解决对策,为财务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2.结合的基础与理论

财会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即使会计学的研究课题。工作人员在从业生涯中需要不断的学习,市场发展同时也推动了会计学进步,计算模式不断做出创新。统计中的依据是流动资金走向以及各项目运转需要的造价成本。所涉及到的参数具有变动性,不是固定的,对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难度。结合过渡阶段要对财务资料进行详细的查阅归类,建立内部网络平台,严格控制投资资金,确保每一笔支出收获预期回报。在统计管理内容上两者要做到求同存异,宏观方向一致,两者前期工作中总结的 经验 可以互相补足理论知识的欠缺,为结合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领导在总结季度生产销售情况过程中首要提到的就是财务支出与回报,上级工作中的需求对结合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3.结合的人才支持力量

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中为顺应市场都相继雇佣专业财会人才,淘汰了传统体下中管理人员主抓财务工作的理念。各类培训机构与高校加大了在财会专业的投资建设,为学习培养提供了基础保障,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得到提升,企业在财会人力资源中拥有更优化的选择。新时达更注重人才全面发展,通常某专业的学生为提高就业优势会兼修其余相关的专业,管理学则是首要选择,促使更多的去综合型人才产生。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结合过程中在技能培训中可节省大部分时间,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更快,为结合工作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三、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结合的有效 措施

1.树立正确理念

外行人员对会计工作的认知还停留在财务统计阶段,认为从业内容只是简单的 财务管理 ,因此将重点放在资金统计申报过程中,疏忽了管理会计人员的工作。独立的管理会计部门设立的作用并不明显,且大部分内容与财务会计重复,在管理者的主观思想中,这种传统的认知要被剔除,正确引导企业对结构工作的认知态度。积极配合结合过程中组织的探讨学习会议,科学调动人才,使得会计从业者在工作中使用到所学的知识。应对体制转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准备对策,不断优化现有的管理体系,以公司利益为出发点,提高财政人员工作效率,不影响精准度的前提下简化工作流程。

2.结合的方式为渐进式

企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时不可突然间全面执行新标准,否则会衍生出一系列资料缺失与制度错乱的问题。在制定结合计划中,应采用阶段性过渡方法,在日常工作中加进财政与管理之间的配合,并在小范围内先进行结合实验,不断总结存在的弊端,方案成熟后可进行大规模的结合整改。这种渐进式结合方法在企业中可行性高,为工作转变提供了保障。

小结

总之要使企业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进行相互的结合,是有一定的必然性的、也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这就要求企业对财务人员的能力进行提高,建立健全的企业会计工作制度,引进高新的会计管理人才,从而保证企业财务工作的顺利展开。

浅谈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问题

一、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体系人才缺乏人才能力框架和评价体系

管理会计人才的技能标准、管理标准应该是什么?用什么方式来衡量和考核这种能力?考核的周期是多长?我国的会计培养体系中应该如何建立会计人才的培养标准?目前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都还存在此类问题。

(二)会计理论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我国目前会计学术研究中考虑外部投资者、社会公众和外部审计比较多,而服务内部管理决策是不够的,管理会计发展比较滞后,主要的体现是会计理论体系的建设和执行上相对滞后。具体表现在单位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不完善。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包括人员管理、使用操作管理、维护管理、档案管理等各种管理及控制制度的建设。

(三)管理会计实践处于自发无序状

管理会计的体系缺乏严谨,导致实践处于自发无序的状态。如会计电算化的要求中,对于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账目记载有明确要求:以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为平台做好企业内部的财务账目。但是在实践中,较多企业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对于年长的会计人员来说,基本采用手记、手写的状态记账,导致电算化信息系统应用推广不全面,无法覆盖企业的会计工作岗位。

二、完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的策略

(一)完善管理会计人才的制度及考核体系

明确管理会计的体系及制度的细则,明确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及素养的考核,以细则要求会计管理人员,才能将会计的实践明确划分。管理会计的人才考核方法应该以多样化、全面化结合的方式进行,如目标管理法、排序法、对偶比较法、强制分布法、关键事件法、行为观察量表法、行为锚定考评法、登记考评法、360度绩效考评方法、平衡计分卡法、关键业绩指标法等。根据企业划分的行业,要求会计管理人员的考核中明确 岗位职责 ,明确完成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等,为绩效考核提供客观依据。每个维度的考核划分三个层次:优秀、合格、不合格,依照考核的维度进行100分制的评分,评分不合格者需要接受10小时以上考核周期的课程学习。

(二)逐步完善会计理论管理体系建设

会计管理系统是主打会计管理的指引,如管理会计体系的任务中有推动形成管理会计产、学、研联盟,协同创新,支持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和成果转化。用5到1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包括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会计咨询服务体系的建设。明确会计产、学、研联盟,例如以武汉市为例,每年分为3个季度进行按区划分产学研联盟,以签订合作合同的方式将3~5个企业与会计管理协会产、学、研三个项目为基点,明确未来合作1~2年的经济创收效益,以企业扩大范围、经济效益为衡量的标准,以此为试点,有所成效后可以逐步在其他类似城市推广。

(三)加强管理会计体系的实践监督和监管

如明确初级会计资格证的会计人员,在执行会计财务的管理中进行的操作需要统一由该辖区内的税务体系进行监管,企业财会经营中的会计操作失误、故意犯错等行为,应该以累计的形式进行统计,一个季度有3次以上,若连续2个季度则开设会计基础理论学习课程,学习及考核合格后才可重新上岗。若连续有2个季度达到5次以上,则可以提出从业资格的警告,情节更严重者可以直接取消会计资格,要求该会计重新考核。人才的制度考核依照每个企业对会计的要求标准而定,管理会计系统确定的统一标准不一定对每个企业要求的会计标准适用,个人建议以同一经济发展水平为基准划分标准。如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可执行统一的会计考核标准,企业规模在100人以上的可以执行统一的人才标准与考核。同时,以会计从业者所在的税务管辖范围,将所有的从业会计人员以片区划分,监督会计管理人员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张先治.关于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的几个问题[J].财务与会计,2015(6):18.

[2]余蔚平.全面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J].新理财,2014(1):18.

[3]高大平.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的四项主要任务[J].和讯理财,2014(4):21.

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的研究论文

我国从西方引进管理会计已有近30年的历史,管理会计的理论及其运用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21世纪我国加人WT0以来,管理会计在企业的治理结构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其地位显得更加突出。然而,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内外环境的交织,我国管理会计在历史遗留问题上,又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管理会计自身理论的缺陷影响管理会计的创新,外部会计环境制约管理会计的推广,传统会计文化压制管理会计的应用,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等因素都在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

一、我国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

(—)管理会计理论引进西方多,从实践中得到少

尽管管理会计在我国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但至今很多研究仍停留在宏观层面,缺乏对理论体系的深人研究,对管理会计在实践应用方面的探讨更显不足,因此没有形成一套适用于我国具体国情的基本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运用起来,也就缺乏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时至今日,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引进西方理论,或在其理论上以非经验法,以理论论理论。管理会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与经济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经济的不断发展,导致西方企业组织形式发生较大变化,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带来生产管理方式和手段等一系列的变革,这些变革促使管理会计在研究的方向、目的、内容和体系上发生变化。由此可见,西方的管理会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它是在西方高度发达的经济背景下产生的,我国的经济制度、文化、价值观等都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区别,我国管理会计没有从自身实际经济条件出发,导致理论陈旧,不能产生与自身相适应的内容、方法。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交叉现象普遍

管理会计虽然已经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然而,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在内容上却有很大的重复交叉现象,笔者以国内几所著名高校中的会计专业相关教材为样本对此进行比较,分析的结果如下:而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可能重复交叉的内容涵盖,资金需要量的预测、资金时间价值、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经济订货批量、销售预测、利润预测、长期投资决策、经营杠杆、责任会计;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可能重复交叉的内容包括成本分析、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日常业务预算、经济批量;从总体来看,三门课程所重复交叉的内容几乎覆盖了管理会计的教材体系的相关知识点,而管理会计又是三门课程交汇的重心。在一年一度的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考试科目财务管理实际也是将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两门课程的内容相融合,这些做法不仅对稀缺的教学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且不利于会计学科的课程建设和会计学科的专业发展,甚至对会计从业人员和企业领导造成模糊的感觉,认为管理会计可有可无。

(三)管理会计的法制环境不健全

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规范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该国法律、法制环境的影响。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管理信息,这就需要搭建一个供各会计主体博弈的公平的法制经济平台。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律环境还很不健全,企业在制定相关项目的决策时并不是建立在管理会计的法律体系基础上来制定,而是凭企业领导拍拍脑袋、开开会就完成,管理会计人员无法应用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和控制,公平竞争的环境也就难以形成。从法律层面上说,我国尚未建立规范的管理会计法律体系,部分规则也只是在整个会计综合法律规范中提到,管理会计的相关具体法律法规并没有单独般。

(四)管理会计的体系建设不完善

管理会计要发挥其作用,并不是仅依靠某种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更为重要的是需要一套完整的管理会计综合系统。目前,虽然管理会计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在企业的生产管理实践环节得到了一定尝试,但是各内容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没有很好地衔接和整合,大多数企业的信息系统设计的初衷也仅是针对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系统并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管理系统而存在,更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会计在实践过程中必然要涉及许多复杂的计算分析方法、公式,再加之管理会计工作量大,如果单靠人的手工去完成,一是影响了管理会计信息的时效性,二是管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三是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四是限制了管理会计管理的范围。因此,电算化的应用是必需的。电算化在财务会计得到了足够的应用,相关的配套软件也趋于完善,而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却仍处在比较薄弱的环节:一是计算机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程度不够髙、利用率比较低;二是相关软件的开发也不够;三是管理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才也亟待壮大。

二、我国管理会计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理论上缺陷

1.我国客观的历史背景

我国现代管理会计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在建国初期,由于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在经济上受制于前苏联,很多企业的管理手段和方法都直接采用前苏联模式,整个国民经济缺乏活力,社会经济停滞不前,更没有一套适合我国企业的管理方法体系,对企业的会计管理也是处于初级执行性管理阶段。现代管理会计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而被引进的。由于起步晚、时间短,对管理会计理论的消化、吸收需要一个过程,这是我国管理会计理论落后的客观原因。

2.国内学者研究兴趣不浓

总的来讲,我国国内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并不热衷,据统计:近十年来,国内各级学术期刊研究会计学的文章多达48573篇,但研究管理会计的只有1400多篇,而其中对管理会计理论进行研究的只有100篇。专著方面,仅有孙茂竹教授编写的《管理会计的理论思考与架构》一书,该书系统而详尽地介绍了管理会计理论构架体系。国内对会计学的研究日趋完善、规范和深人。但从上个世纪末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广大学者对财务会计领域的研究,特别是随着新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颁布,有关财务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方面的研究,吸弓I了学术界太多的关注,织是一直以来管理饼研究不太被重视的直接原因。

3.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中心不明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这也就导致了在我国现有的管理会计体系里,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中心不明确。虽然现在我国很多学者都接受了“成本管理会计”这一提法,但笔者更赞同,“成本一效益”就是整个管理会计学科研究的对象,成本就是联系所有内容的主线,而无论是现代管理会计还是传统管理会计。笔者认为,管理会计应重点解决企业日常经营管理问题,而不应涉及到固定资产的投资运作等,管理会计应该界定为“经营管理会计”。

(二)法律上的缺陷

我国管理会计法律体系不健全,总体来说是由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从法律上讲,我国的法律体系本身还不够健全,自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以来,我国法律体系的构建也不过50多年,这个宏观法律环境制约了管理会计法律的设立。第二,从经济环境讲,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复杂多变,我国的社会经济主体、运作机制多种多样,完善管理会计法律体系须有健全的经济法律体系配合。第三,我国现在的管理会计不是土生土长而成,基本上是源于对西方管理会计的弓丨进、改良,缺少我国经济环境背景的影响,加之时间短,而法律体系属于上层建筑,一般会在时间上落后于经济基础。

(三)实践上的缺陷

1.企业外部的原因

管理会计的应用不广泛、深度不够以及管理会计电算化的推广在很大程度上与管理部门的组织管理有关。首先,国家有关部门没有从法律规章方面将管理会计作为一项硬性指标,要求具备条件的企业必须设立管理会计岗位,而与之对应的财务会计早已被列为企业的必备程序。其次,由于管理会计没有独立的相关自律组织,民间的会计协会组织也仅是对管理工作进行简单的宣传推广,协会自身对管理会计缺乏针对性的实证研究,手中掌握的.个案并不多。再次,对于管理会计软件的研究开发,管理部门缺少具体的支持、指导和监督。我国广大企业在电算化中的管理会计的需求已经成熟,但是还没有合适的国产管理会计软件可以购买。

2.企业内部的原因

由于法律法规未作规定,企业是否应用管理会计,主要取决于企业领导层的意志。由于我国企业的领导层大多经历了经济体制过渡,思想上受到传统会计思想的影响,加之缺乏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管理会计自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其次,应用的是否深入主要取决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但我国管理会计的工作者普遍知识水平不髙。据统计,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文化程度不高,也缺乏后续教育,企业中现有的中髙级职称的财会人员,知识更新不足,主动学习能力较差,很难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最后,管理会计作用不协调主要是企业管理系统的构建出现了问题,和中层管理者的管理不到位。

三、我国管理会计问题的对策

(一)要加大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应用

我国的管理会计的研究应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环境,在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能力,从会计主体的管理会计行为出发进行理论研究。

其次,有关部门应充分重视、积极引导学术界开展有关管理会计理论的大讨论,针对企业中出现的情况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最后,还要充分发挥企业管理会计的作用,调动企业积极性,加强典型案例研究,探求由实践经验补充完善理论的道路。通过总结研究实践经验,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理论,使理论在返归实践时经得起检验。

(二)要全面树立管理会计意识

企业管理会计的氛围很大程度上是企业领导倡导和重视所形成的,管理会计所具有的规划、决策分析、控制和考核的职能也正是企业经营决策者所应具有的基本管理能力,管理会计在我国大中型企业财务工作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也为我国企业管理积累了一些经验,如边际贡献、变动成本法、本一量一利分析等方法。但作业成本法、战略管理会计、责任会计尚未真正全面推广应用。因此企业领导要摒弃“重营销,轻管理”的观念,全面树立管理会计的意识,加强财务会计知识和管理会计的学习。

此外,相关部门还要努力配合,在西方发达国家,管理会计在推行的过程中,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不仅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和各种服务性行业,还在各种非营利组织间尝试;除了企业管理部门在努力践行管理会计的理念外,各种管理会计组织的建立、管理会计职称的评定、管理会计刊物的发行,对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并极大地推动了管理会计工作的向前发展。我国应立足于自身国情,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大宣传力度,介绍管理会计对企业管理的优势和应用成功的案例。对管理会计系统健全的企业予以鼓励和政策上的优惠。建立经营决策者的后续教育制度,针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对企业经营决策者要进行定期的培训教育,培训内容广泛,但主要应包括管理学知识和财务知识。同时也相当于为企业经营决策者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管理经验的平台。

(三)建立管理会计相关职称考试资格认证制度

在西方发达国家,只有具备了渊博的会计理论知识和娴熟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才有可能考取特许管理会计师资格证书。因此,我国应借鉴西方先进经验,再结合我国实际将管理会计推向市场,实行职业化管理,通过组建管理会计师协会,建立相关职称的考试制度,以衡量管理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这样既可以为企业选拔人才提供参考标准,也能促进管理会计知识的推广应用,同时也能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社会地位,有利于更多的人投人到管理会计的研究应用中来,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完善。

(四)完善管理会计相关法律

加快立法,完善管理会计法规体系。第一,将合法性作为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制定制度标准,要求会计制度健全、有条件的企业必须建立管理会计制度。第二,为适应我国会计人员愿意应用法律制度规范会计行为的惯例,财政部应考虑制定管理会计准则或具有指导性而非强制性的管理会计制度,为企业应用管理会计提供示范性的意见。第三,完善《经济法》《公司法》《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改善管理会计法律环境。

(五)推广管理会计电算化应用

实现网络电算化。网络会计电算化,即企业采用“因特网”技术开展会计电算化,是指会计电算化技术与“因特网传输技术”有机相结合,突破会计管理核算的时间和空间范畴,涵盖社会整体资金运动全过程;打破了企业、银行和税务的职能分工,“联作”处理经济业务彼此相互衔接融合成一体。从而消除会计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及其传递等环节发生的人为误差。实现网络电算化,就是企业要将“因特网”技术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因特网”技术的作用,从整体上提高管理会计的效用。

关于管理会计专业的论文

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它既要有相关的理论,也要有成功开展管理会计应用的经验。关于管理会计专业的论文怎么写,你知道怎么写吗?如果不知道,就一起看看我整理的内容吧!

一、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一)作业成本法与作业成本管理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及作业成本管理是一个以作业成本管理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出相对真实的产品成本。同时,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业活动的追踪分析,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增加顾客价值提供有用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终到达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相比,无论是成本核算信息的准确性,成本管理的有效性,还是对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促进作用,都胜传统成本法一筹。不具备作业成本计算条件的企业或组织可选择适用成本分析法。作业成本法主要是针对企业价值链进行分析,其目的是判断企业的增值性或必要性,对知识的需要主要是工艺流程、工程技术方面,对会计知识的要求不多。三是新设立的企业,这主要是因为一张白纸好作图。

作业成本法作为先进成本计算方法,先进管理方法与先进管理思想相统一的综合管理体系,虽然受到一定的环境条件的限制,但其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具有灵活性的,受环境变化影响较大的企业,可以对其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经常性的作业分析和过程分析,进行作业链,价值链管理,在变化的环境中实现局部或整体的优化组合。

(二)管理会计的其他理论和方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具体应用

1.运用盈亏临界点,确定企业生产保本点

对于保本点的预测,目前已经引起多数企业经营者的重视。企业的管理会计人员,开始运用盈亏临界点的方法来确定保本点。这就避免了当产量完不成时,企业还盲目引进设备,增大资金投入,致使形成设备闲置,投资短期无法收回的弊病。在管理会计中考虑引入适时制造系统,将存货降低到了最低限度,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实行责任会计制度,可使各责任单位的工作任务和目标通过负责人预算揭示出来,可谓目标明确、责任分明,而且责任者有责、有权,把自己应该管的和能控制的各种财务成本指标严格的管理起来。实行事业部制后,集团本部成为投资决策,战略规划,资本经营和监督控制中心,各事业部内生产单位转变为经营单位,这一制度的实行,有效的激发了各位员工的工作潜能,充分调动了各阶层的经济性,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控制成本费用,采取标准成本进行差异分析

由于标准成本代表了成本要素的.合理近似值,所以它可以作为确定产品销售价格和估算产品未来成本的依据,还可以作为本量利分析的原始数据资料,有利于进行有关的长、短期经营决策。有的企业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半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三类。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折旧等固定成本基本上是不可控制的,严格按照预算规划执行;对半固定成本,强调按计划限量使用,不强调过分压缩;对变动成本则采用标准成本法进行管理,尽量进行压缩,并由管理会计部门定期对标准成本进行差异分析,查找成本发生变化的原因,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推行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考核机制

在这方面,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做法是:以市场为导向,在下属各分厂或二级核算单位以国内先进水平和本公司历史最好水平为依据,对各项成本指标进行比较找出潜在的经济效益后,就将各分厂产品及购入的原材料以市场价格为考核依据,进而核定出产品内部的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层层分解落实;有些单位还实行成本否决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些措施的核心在于: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经济机制,以降低成本为核心,以分析经济核算为手段,以重奖重罚为利益机制。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人员素质偏低,领导思维观念不强

我国企业的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突出表现为只有受过大学专业教育和参加会计师资格考试的人懂得一些管理会计知识,此外,其他人员基本上不了解管理会计,年龄偏大的高级职称人员中,知识结构趋于老化,很难将现实管理科学应用于实践,而在占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人员五分之一的中青年会计人员,多是刚刚迈出校门,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这都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普遍应用。

(二)理论体系不够严密,理论脱离实践

由于管理会计形成和发展的时间较短,加之西方对其研究重方法轻理论,因而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我国对西方管理会计主要是进行翻译和介绍,在理论上也没有突破,因此,存在以下缺陷:一是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基本问题争论不清;三是方法庞杂,缺乏独特性;四是理论体系缺乏明确的中心和清晰的主线以及其间的实质性联系。

(三)研究领域狭隘,应用范围缺乏广度和深度

传统的管理会计把目光聚集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与动作上,只注重通过控制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没有联系企业所在行业的产业成本和市场竞争者的成本来分析找出自身的成本优势或劣势,对企业如何在产品市场上取得有利的竞争地位以及这种地位的可能变动更是没有触及,忽视决策信息的提供,尤其是对企业战略性决策信息的需要缺乏考虑,已没有立足长远来分析问题。

三、推动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应用的对策

(一)造就管理会计师队伍,加强企业高层决策者的管理观念

由于我们国家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管理会计的研究与推广工作,所以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情况远远落后于西方企业,为了使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的推广和应用,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家成功的经验,建立管理会计师的专业队伍。这样不仅能推动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与发展,而且也能加强管理会计师的社会地位。

(二)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结合

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它既要有相关的理论,也要有成功开展管理会计应用的经验。所以,理论工作者应与会计学术界相互协作,开展实证研究,及时总结我国企业开展管理会计的实例和成功的经验,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究与归纳,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应用性理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三)实施战略管理会计

战略管理会计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搜集、加工、整理与企业战略相关的各种信息,并据此来协助管理当局确定战略目标,进行战略规划,评价战略规划业绩的一个管理会计分支。它是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战略管理的迫切需要产生的。我国已加入WTO,实施战略管理会计可以帮助企业站在战略的高度审时度势,综合考虑各种资源优势,扬长避短,对企业进行正确定位。同时,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目前正处于产业重组、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用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帮助企业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制定适当的经营战略,可以使企业尽快的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

外国人管理研究论文

中国人缺乏诚信和社会责任感。 中国人不了解他们作为社会个体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普通中国人通常只关心他们的家庭和亲属,中国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上而不是建立在一个理性的社会基础之上。中国人只在乎他们直系亲属的福址,对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人所遭受的苦难则视而不见。 毫无疑问,这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道德观势必导致自私,冷酷,这种自私和冷酷已经成为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中国人所说的政治除了欺和背叛没有其它东西。 中国从来就没有成为一个法制社会,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守法行为格格不入。中国人老想走捷径。他们不明白这样一个事实:即成就来自于与努力工作和牺牲。 中国人倾向于索取而不给予。他们需要明白一个道理:生活的真蒂不在于你你索取多少而在于你能给予社会和你的人类同胞多少。 大多数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学到过什么是体面和尊敬的生活意义。 中国人普遍不懂得如何为了个人和社会的福址去进行富有成效的生活。潜意识里,中国人视他们的生活目的就是抬高自己从而获得别人的认知。这样一来,一个人就会对“保有面子” 这样微不足道欲望感到满足。“面子”是中国人心理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已经成为了中国人难以克服的障碍,阻碍中国人接受真理并尝试富有意义的生活。 这个应受谴责的习性使得中国人生来就具有无情和自私的特点,它已成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中国人没有勇气追求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首先,他们没有从错误中筛选正确事物的能力,因为他们的思想被贪婪所占据。再有,就算他们有能力筛选出正确的事情,他们也缺乏勇气把真理化为实践。 中国人习惯接受廉价和免费的事物,他们总是梦想奇迹或者好运,因为他们不愿意付出努力,他们总想不劳而获。很少有中国人明白一个事实,就是威望和成就是通过一步步努力的工作和牺牲实现的,不付出就没有所得。简单来说,如果是为了谋生,那一个人只有去索取;但如果是为了生活,一个人必须要去奉献。 由于在贫穷的环境下生长并且缺少应有的教育,大多数中国人不懂得优雅的举止和基本的礼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着装笨拙粗鄙却不感到害羞。 他们在青少年时所受的教育就是如何说谎并从别人那里索取,而不是去与别人去分享自己的所有。 中国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国家。但无限制生育政策所带来恶果使得中国成为了无限廉价劳动力的输出国。这些输出也包括那些受过教育的劳力输出,除了他们的教育水平,实则和其他一般苦力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中国大规模生产的便宜产品降低了输入这些产品的地区的商业信用度。由于技术落后,管理失败,中国制造的单位能耗要比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高出很多。 因此,随着出口额的增加,中国在扩大生产的同时丧失着宝贵的能源。同时,这种行为也严重的污染了环境,使中国变为全世界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国家。 目前中国正在遭受着资本主义社会2大邪恶的折磨,即环境的破坏与人性的丧失。由于中国人天生的贪婪的本性,它们可以毫无保留的接受资本主义的阴暗面即无止境的追求利润,忽视人的尊严。 中国人对西方的技术与产品狂热追求却对西方管理文化所强调的坦率,直接,诚实这些品质漠不关心。 有人曾经做过的一个精彩的比喻可以用来解释这种奇怪的被称为中国模式的资本主义的现实,即没有法律约束的资本主义就像不存有地狱这一概念的基督教,最终每个人都堕落,无一幸免。事实上,现在的中国制造已经成为质量低劣,价格便宜,仿制,侵犯知识产权的代名词。 为了掩饰中国目前的失业,贫穷,惊人的资源浪费等现实,zgzf编造出一串数字来把中国打扮成一个经济上欣欣向荣的国家。这样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的外国资本来填补中国的这个无低洞。所以当人们下次听到zgzf所宣布的经济高增长率等数字时应该想想这些臆想出来的数字是否正常。 我们不能忘记我们不得不为这个zgzf粉饰的表面上繁荣的伪资本主义国家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由于中国文化不鼓励敢于冒险这种优良品质,所以中国人极力避免冒险,他们也不想寻求机会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中国人对于生活的平衡性和意义性并不感兴趣,相反他们更执迷于对物质的索取,这点上要远远胜于西方人。大多数中国人发现他们不懂得“精神灵性”,“自由信仰”以及“心智健康”这样的概念,因为他们的思想尚不能达到一个生命(补:即肉体和灵性的并存)存在的更高层次。 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专注于动物本能对性和食物那点贪婪可怜的欲望上。 在中国人的眼中,受教育不是为了寻求真理或者改善生活质量,而只是身份和显赫地位的象征和标志。中国的知识分子从别人那里得到尊敬并不是因为他们为了别人的幸福做过什么,而只是因为他们获得占有了相当的知识。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只不过是一群仅仅通晓考试却从不关心真理和道德的食客。 中国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帮助社会改善总体水平,而是为统制阶层和少数富有阶层服务的。中国的政府部门总是引以为豪的标榜自己是人民的这个,人民的那个,但没有一个是为人民的利益服务的。唯一服务的对象就是他们自身集团的利益。 中国的教育体系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失败和耻辱。它已经不能够服务于教育本应所服务的对象:社会。这个教育体系不能提供给社会许多有用的个体。它只是制造出一群投机分子,他们渴望能够受益于社会所提供的好处却毫不关心回报。 中国可以培养出大批的高级能人才,但却很少可以培养出合格的可以独立主持的管理级专家。服务于一个公司或者社会,光有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勇气,胆量,正直和诚实的领导才能,这恰恰是大多数中国人所缺少的品性。正如亚瑟.史密斯,一位著名的西方传教士一个世纪前所指出的,中国人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气和正直的纯正品性。这个评价,虽然历经百年,如今依旧准确诊断出中国综合症的病因。 大多数中国毕业生对选择出国并为外国工作不会感到内疚,事实上他们首先欠下了中国人民在教育上为他们所做出的牺牲。随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破坏和逐步衰弱,大多数的中国人,包括受过教育的人都徘徊在精神和内心世界的路口,像迷失的狗一样不知何去何从。 中国人如此之愚昧地认为别人会用他们一样的方式去行为和思考。

自郑和下西洋起,我们宣扬的都是: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中国的文明历史源远流长。我们秉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逊与善良,不愿意伤害别人的感情,尊重他人的意见,但是清朝末年统治者由狂妄自大到卑躬屈膝的转变,使得中国的崇洋媚外之风愈演愈烈。抗战时期很多来华支援抗战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如白求恩等,都与中国人民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直至今天中国人民还在缅怀这位杰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改革开放以后,很多外国专家学者来到了中国,来到了这个古老文明的国度,他们的贡献对中国的国家建设功不可没,得到了中国人民的尊敬与爱戴,可是随着来华外国人的增多,素质也开始变得良莠不齐,可是我们中国人对待外国人的态度还是一如往昔,这样一些狂妄的无耻之徒就认为中国人软弱可欺,近期看了一则视频让我痛心不已,一名外籍男子在广州地铁公然辱骂中国乘客,引起公愤,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乘客群起而攻,教训了这名外国人,而地铁管理人员将“闹事”的中国人带离了现场,反而将这名酗酒撒泼的外国人留在了地铁列车上,此人不仅不收敛,反而愈加猖狂,一名懂英文的女孩子上前劝阻,竟然被这名外籍男子将手机打落在车厢内,致使围观群众再一次围殴了这名外国人。这则事件充分说明我们有一些人,对待同胞与外国人采取双重标准。来到中国的外国人都是好人,这句话谁敢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来了一批真心帮助我们发展的朋友,也放进来了一些苍蝇,我们应该看到主流是好的,可是那些专横跋扈的外国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一句话,忍无可忍也就无须再忍,来到中国就要守中国的规矩,就要对中国人民拥有最起码的尊重,中国是礼仪之邦不假,不过那是对朋友,对虎豹豺狼我们一样有猎枪。近日一家韩国媒体攻击一家中国的知名媒体,意思说在其媒体上煽动中国人民对其国家的不满,我想说的是,韩国媒体有没有做过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情?还是那句话,他们怎么不和俄罗斯去讲道理,因为人家不鸟你,说的过了,一个耳刮子就给你扇一边儿去了。我觉得有些中国人要有自己的是非观念,不应该以人种国籍来评价人的好坏,同样中国的媒体也不应该去过分理会别人的说法,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中国人要有自己的主见,中国已经不是需要看别人的脸色生存的时候了。综上所述,中华民族已经强大起来了,我们不需要也不必要看别人的脸色生活,我们是一个法制的国家,中国有法律,管你是外国人还是外星人,在中国就要遵守中国的法律,朋友欢迎,敌人我们也不惧。媒体是自由的,我们媒体是有职业操守的,某些外国媒体的聒噪,我们不用理他们。

tytutyjtyujytujytutytuytyt

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表达再完善,也将没有丝毫价值。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应考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丰富、完整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考生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由于考生个人的主观、客观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恒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最后,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每个考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选择那些能结合自己工作、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大有益处。

  • 索引序列
  • 管理会计论文国外研究
  • 国外管理会计研究现状的论文
  • 国内外管理会计人才问题研究论文
  • 管理会计国内研究论文
  • 外国人管理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