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出租车治理论文参考文献

出租车治理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出租车治理论文参考文献

轨道交通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义献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那么,轨道交通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呢?下面我为大家收集一些优秀的范例,大家不妨多加参考!

[1]艾里克.拉斯缕森,博萍与信息-博弃论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白慧明.铁路建设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若干问题及建议[J]理论探讨,2011 (3) :16-18.

[3]白树强,全球竞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4]白云峰.髙速铁路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研究-以京津城际铁路为例[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5]包昌火,谢新洲.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74.

[6]北京一上海高速铁路运输需求量顶测研究报告.北京: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0.

[7]陈建南,赖小平等,广东医药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1,3 (3): 11-34.

[8]陈杰、史峰,提高广州地区铁路货运效率的分析与对策,《铁道运输与经济》,’ 44-45.

[9]陈牛生.我国铁路货运价格改革初探[J].综合运输,2005(11) :1-20.

[10]陈学武.城市客运交通方式结构预测的层次分析法[J].东南大学学报,1998,28(3) :23-26.

[11]戴玲玲.髙速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竞争关系研究--以京沪线为例[D]: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12]丁小玲.京沪高速铁路(徐沪段)绿色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7.

[13]樊纲.比较优势也是竞争力[J].经济日报,2002.

[14]樊一江.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D]:学位论文.陕西:长安大学,2009.

[15]范英书.优化运输组织扩大运输能力[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6(6) :35-36.

[16]方琪根.高速铁路运营成本的作业成本法测算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10):134-136.

[17]费志刚.铁路、民航客运市场竞争焦点及对策探讨[J].铁路运输与经济,2003 (9):4"6.

[18]冯焕焕:区域运输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客运量分担率的研究仁[D],哈尔滨五业大学.2005:30 - 46.

[19]傅选义.高速铁路与资源节约[J].中国铁路,2010. 12

[20]高速铁路客货运量预测一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模式的研究分题报告之十[R].天津: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1995.

[21]龚深弟.国外高速铁路发展情况与趋势[J].高速铁路与铁道建筑,2003 (4): 1-13.

[22]郭大为.国外高速铁路建设与运营组织模式[J].国外铁路,2004 (8): 79-81.

[23]郭晶伟.基于效能价格的出租车合理比价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9(2): 53-57.

[24]郭晶伟.基于效能价格的出租车合理比价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9(2): 53-57.

[25]郭文军等.髙速铁路对交通运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J].中国铁路,2000(4):56-59.

[26]国家体改委,中国人民大学等.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1996)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7]国家体改委,中国人民大学等.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1997)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1]安监管技装字[2003]37号、安全评价通则[S]

[2]安监管技装字[2003]79号、安全验收评价导则[S]

[3]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S]、北京,2004

[4]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广州地铁工程质童验收管理办法[S]、广州,2002

[5]刘铁民,钟茂华,等、地下工程安全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8]国建华.时代呼唤“绿色交通”--铁路与我国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J].铁道知识,2010(1):60-64.

[29]韩雪松.产品竞争力的综合评价[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98 (4): 30-31.

[30]郝艺.中国高速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比价关系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1 邹胜勇.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总体交通结构优化[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6(2):108.

2 David BAYLISS.世界范围的城市交通可达性现状(英文)[J].TRI杂志(交通版),2006(2):17-18.

3 樊颖玮.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J].交通与运输,2006(2):67.

4 全永棠,孙壮志.关于BRT与轨道交通的理性思考[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6(2):117.

5 孙章.城市轨道交通的世纪回眸[J].上海交通运输,2006(3):14.

6 P.Y.Loo,L.Y.Chow.可持续城市交通:理念,政策与方法(英文)[J].ASCE,2006(6):76-77.

[1]芮睿,王昊,杜春茂等、浅议轨道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33(4):156-157

[2]刘磊,孙智宏,周鹏等、提高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建议[J]、都市快轨交通,2014,27(2):30-34

[3]肖本江、景观影响调查在轨道交通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中的初步尝试[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7,34(3):111-115

[4]孙翠菊,陈侠,李晓娟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4)

[1]孙宁.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铁路,2008(4):51-55.

[2]欧阳洁,钟振远,罗竞哲.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趋势[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2):32.

[3]李耀宗.关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规模的反思[J].都市快轨交通,2005,18(4):83-85.

[4]孟迎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模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5]杨京帅.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合理规模与布局方法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3.

[1]谢凯旋,缑小涛,孙天轶.轨道交通站域建筑一体化设计---以杭州地铁一号线乔司站为例[J].建筑技艺,2015,10:112-115.

[2]杨佩云.对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室内空间设计的调查研究[J].设计,2015,21:111-113.

[3]李政,王操.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空间的导向研究---以武汉轨道交通换乘站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0:56-60+4.

[4]王成芳,孙一民,张春阳,黄烨勍,李敏稚.基于“节点-场所”特性的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规划设计[J].规划师,2014,10:30-34.

[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网

[2]朱顺应、郭志勇.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管理[U].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3]赵惠祥、余世昌.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4]张殿业、金键、杨京帅.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研究体系[J].都市快轨交通,[5]施毓凤、杨晟、孙力彤.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问题[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6]《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2009

[7]费安平.地铁运营安全管理.

[8]费安平、周世爽、吴静.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设备运用.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9]费安平、顾炎.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10] 韩荔.站务员行车组织教材.

[1] GB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S].

[2] GB50090-99,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S].

[3] 许有全,高 亮.城市轨道交通用道岔有关问题的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2003(5).

[4] 陈后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2003(8).

[1]杜建卿.新公共管理理论评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4.

[2]谢晓忠,李淑庆,冯绍海.城市土地利用与轨道交通建设关系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0,05.

[3]陆锡明,陈必壮,王祥.基于轨道交通网络的大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理念[J].城市交通,2010,04.

1] 王德,耿慧志,胡晓华,林旋. 时距概念在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应用——以浙江省上虞市为例[J]城市规划, 2001,(07) . [2] 朱才斌,林坚. 现代城市中心区功能特征与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 2000,(04) . [3] 陈雪明.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美国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应用[J]城市规划汇刊, 1996,(02) . [4] 杨丽娟,牛玲. 公交优先是城市公共交通的战略方针[J]城市公共交通, 2001,(03) . [5] 黄解军,潘和平,万幼川. 构建智能交通推动数字城市的发展[J]城市规划汇刊, 2002,(03) . [6] 潘海啸,张瑛. 上海市轨道交通发展与公共交通运输导向开发区简介[J]城市规划汇刊, 2002,(04) . [7] 傅国伟,郭京菲.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管理问题的探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7,(01) . [8] 杨新苗,王炜,顾维平,周明保. 公交线路客流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 2000,(04) . [9] 王殿海,吴娟,栗红强. 典型线路公共汽车票价确定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 2000,(06) . [10] 潘海啸. 快速交通系统对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都市区的作用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 2001,(04) . [11] 欧阳安蛟. 容积率影响地价的作用机制和规律研究[J]城市规划, 1996,(02) . [12] 张奎福. 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发展中的位置[J]北京规划建设, 1997,(06) . [13] 胡润洲. 城市公共交通专用道(路): 提高大城市公交运输水平的重要途径[J]城市规划, 1997,(03) . [14] 杨晓光,马林. 有关城市公交专用道(路)之设计要点及优先控制管理系统[J]城市规划, 1997,(03) . [15] 陆锡明,陈必壮. 上海实行公交专用路的设想[J]城市规划, 1997,(03) . [16] 何磊. 快速公共交通引导城市走健康之路[J]城市规划, 2002,(03) . [17] 李秀辉,张世英. PPP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J]城市规划, 2002,(07) . [18] 覃煜,晏克非,赵童. 城市综合客运交通体系中换乘研究[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 2000,(02) . [19] 孙明洁. 世纪之交的中国城市等级规模体系[J]城市规划汇刊, 2000,(01) . [20] 史春华,杨晓光,曾松. 城市公交专用道的设置与设计[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0,(02) .

汽车租赁是指在约定时间内租赁经营人将租赁汽车交付承租人使用,以取得租赁费用,不提供驾驶劳务的经营方式。 世界汽车租赁业起源于是20世纪的美国,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全球营业额近千亿美元的一个重要行业。在中国,随着整个社会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租赁从无到有取得了快速发展,虽然仅有十几年的历史,但也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特别是汽车租赁业所具有的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汽车流通业、传统运输业,以及旅游业等相关行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更是其他行业所无法比拟的。从另一方面看,汽车租赁业在中国尚属起步阶段,租赁营业额较低,行业相关政策法规不配套,而且租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汽车租赁业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功能和优势尚未发挥出来。 纵观国内外租赁市场状况,对我市汽车租赁市场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如下分析: 一、存在问题 1.行业政策、法律法规不完善,造成行业管理滞后,使企业运作起来无章可循。 2.企业规模小,经营方式单一,管理水平低下。唐山较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的租赁企业经营规模小。汽车租赁业作为资金密集型、科技密集型行业,小作坊式的规模带来的弊端显而易见。车辆周转期短,得不到很好的维护,加之配套设施较差,安全隐患较大。由于服务质量难有大的突破,相互间只能拼价格,造成恶性竞争。科技含量不足,企业或企业间网络化经营难以开展。此外,企业规模偏小,抵御市场经营风险能力也较弱。 3.外部环境制约租赁业发展。这里所讲外部环境一是指社会经济状况,租一辆车的费用每天不少于是200元,对于普通工薪阶层,难以承受,应急而已;二是指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治安和公民素质,这些因素关系到经营风险和管理难度,这是多年来汽车租赁企业难以回避的问题,也是制约该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租、盗、逾期不还车、逾期不交费、租金无法收回、超出约定范围行使等屡有发生。在唐山几乎每家租赁企业都遇到过这些事件,有的中小企业因承受不起打击而导致企业倒闭或陷入困境。目前的防范办法就是不断增加对租车者的信誉考证条件使得租赁行业的市场被压缩在极少数消费群体上,但这不仅限制了业务发展,而且仍难以摆脱上述风险的阴影,整个业务过程却由此复杂化,工作效率降低。 二、解决对策 1.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努力,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创造公平、公正的宏观发展环境。管理部门本着“总量控制,规范管理,规模经营,扶优限劣”的原则开展管理工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前提下,增大科技含量。一方面大力培育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另一方面加大打击非法经营和服务质量低劣的力度,净化竞争环境。同时争取其他相关国家部门的政策扶持,如物价、税务、公安、金融、保险、修理业。只有这样,汽车租赁业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新兴产业,为整个国民经济服务。 2.汽车租赁业要不断增强自身实力,提高人员素质,努力改善汽车租赁业自身发展环境,积极与国内其他城市及国际汽车租赁业接轨。加强全国性的联网工作,争取做到属地租车,异地还车业务,加强网络化联系,形成规模,杜绝车欠费等现象的发生,使企业朝着规范化、规模化、正规化、网络话的理念向前发展。 3.汽车租赁业与汽车生产企业之间要加强行业间协作,以利汽车更新换代。如果汽车生产企业与汽车租赁企业能够加强合作,可以说两全其美,互利互惠。对于汽车租赁企业来说,如果汽车生产企业可以像发达国家一样以削价、分期付款等方式销售给汽车租赁公司,将有利于汽车更新换代,提高了竞争力,租赁公司将乐此不疲。另一方面生产企业增大了销售额,也受益匪浅。就目前而言,令租赁公司最头疼也最害怕的事就是汽车降价问题,今天更新的车,明天就可能大幅降价,令公司捶胸顿足,抑制了汽车更新换代。如果生产企业对租赁公司有倾斜政策,能很好地协作,对双方都将很有利。 4.汽车租赁行业应加强自我宣传力度,大力挖掘市场潜力。首先利用媒体等多种手段宣传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租赁汽车可以解决人们有照无车与出行需要之间的矛盾;可以有效地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可以带动汽车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可以缓解现阶段政府机关、单位用车之间的矛盾,节约用车费用;可以满足对社会车辆总量控制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拥挤;可以解决婚丧嫁娶、外出旅游、公务商务、会议等用车之急;可以免去购车资金、不必支付保险费、养路费和维修保养费,甚至不需要车库。这一系列好处都要通过宣传让大家了解认可,不断扩大汽车租赁业的知名度,使其像出租车一样走进千家万户。 在中国飞速前进的新时代里,汽车租赁业也一定能够占有一席之地,让我们共同来拓展这条道路。

出租车行业管理论文文献

汽车论文参考文献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整理的汽车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分享。

1、汽车AMT控制系统及离合器模糊控制方法的研究 重庆交通学院 2004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模式研究 吉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3、汽车行业一体化(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研究 吉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4、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测量系统软件开发 吉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5、合肥汽车客运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合肥工业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6、哈尔滨成功汽车维修有限公司发展战略案例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7、汽车齿轮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8、我国汽车企业品牌竞争力研究 湖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9、汽车造型中的张力和表现性研究 湖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0、湖南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研究 湖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1、丁冰,汽车安全气囊的控制,《现代汽车技术》, , (1995), 109--120;

12、朱军编著,《电子控制发动机电路波型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P149

[1]陈清泉, 詹宜君. 21 世纪的绿色交通工具-电动汽车.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2]靳立强, 王庆年, 宋传学. 电动轮驱动汽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及试验验证.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 37(4): 745-750

[3]张媛媛. 采用电动轮驱动的电动汽车转矩协调控制研究.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9

[4]喻凡, 林逸. 汽车系统动力学.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5]李白娜.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仿真分析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6]韩力群. 人工神经网络理论/设计及应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7]郭孔辉. 汽车操纵动力学原理.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8]曹秉刚, 张传伟, 白志峰等. 电动汽车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4, 38(1): 1-5

[9]余志生. 汽车理论.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10]房阳.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仿真研究.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11]金陶胜,城市道路汽车尾气污染扩散模式研究及其GIS实现[R],2000第五期

[12]何东全、郝吉明、傅立新等,应用OSPM模式进行澳门街区峡谷污染评价[R],环境科学学报,1999,19(3),256-261

[13]廖玉麟:数学物理方程,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

[14]吕先进,时间序列关联维数计算方法[J],系统工程,2002(7): 77-80

[15]武喜怀,汽车尾气对人类健康的危害[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5) :69270.

[16]张起森、张亚平,道路通行能力分析,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5),156-159

[17]王红云,浅谈防治城市汽车尾气污染之责任[J],环境教育,2008(7) : 75276.

[18]熊慕慕,机动车尾气排放与大气污染[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6):43.

[19]丁信伟,王淑兰,徐国庆,可燃及毒性气体泄漏扩散研究综述[J],化学工业与工程,1999, 16(2) : 118-122.

[1]杨孝纶.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及前景(上)[J].汽车科技.2007(06).

[2]杨孝纶,刘晓康,汪斌.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及前景[J].变频器世界.2007(07).

[3]杨孝纶.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及前景(下)[J].汽车科技.2008(01).

[4]余群明,石小波,王雄波,杨振东.电动汽车技术(5)电动汽车电控系统发展现状及其趋势[J].大众用电.2008(05).

[5]曹秉刚,张传伟,白志峰,李竟成.电动汽车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4(01).

[1].范从山.电动汽车技术原理及发展展望[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7,03

[2].祝占元.电动汽车[M]?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09

[3].高义民.现代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陈世全.燃料电池电动汽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5

[5].刘长江.充电站之战电动汽车新机遇[J].第一财经周刊.2010,4

[1]陈翌,孔德洋.德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及其启示[J].德国研究,2014,01:71-81+127.

[2]罗布·恩德勒,沈建苗.客户体验:特斯拉的取胜法宝[J].IT经理世界,2014,18:38-39.

[3]李美霞.基于消费者视角的纯电动汽车购买决策影响因素及市场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

[4]朱成章.对我国发展纯电动汽车的质疑与思考[J].中外能源,2010,09:11-15.

[1]姚时俊.汽车美容与装饰[M].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熊靓.黄金产业汽车美容养护[J].中国科技财富.

[3]朱为国.我国汽车服务业的发展和现状[J].北京汽车.

[4]耿莉敏,我国汽车美容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技术经济,.

[5]姚时俊,闫彬,汽车美容,机械工业出版社,

[6]赵伟,浅谈我国汽车美容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科学时代,.

[7]王永茂,中国后汽车市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孔晓敏.6S管理探索与思考.现代商贸工业,2010.

[2]韩典.连锁超市品类优化管理特征及关键点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11.

[3]张明泉,李超.6S现场精细化管理评价体系的研究.理论纵横,2011.

[4]魏仁干.基于顾客满意的多项目排队问题研究.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11-04.

[5]陈俊宁.社区便利店营销策略分析.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6]周勇.中国便利店的`当下困境与发展潜力,上海商学院学报,2007.

[7]胡艳英.美陈展示-超市的新营销策略.商场现代化,2008,4.

[8]周越.浅析大型超市的卖场布局和商品陈列设计科学化.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

[1]林文立.浅析汽车美容装饰现状与发展.《大众汽车》,2014年1期.

[2]薛振刚.浅谈汽车美容装饰的发展趋势.《中外企业家》,2012年17期.

[3]晏承平.浅谈亮洁汽车美容店服务营销优化策略.《农家科技(下旬刊)》,2013年9期.

[4]覃维献.汽车美容[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4.

[5]潘家华,魏后凯.中国城市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28.

[6]樊伟伟.汽车美容与汽车用品店经营全攻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97.

[1]朱则刚.我国的汽车销售及其未来趋势[J].城市车辆,2008(08)

[2]马文斌.汽车销售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6)

[3]王蕾.我国乘用车市场影响因素探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5)

[4]王瑶.市场营销基础实训与指导[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5]刘怀连.高职汽车营销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8(1).

[6]寇恩大.汽车营销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8).

[7]霍亚楼.汽车营销实训(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1]李磊.汽车4S店经营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

[2]陈皓颖.简析汽车4S店的财务管理[J].中国总会计师,2010,12:153-154.

[3]瞿曼丽.试论汽车4S店财务管理的重点[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0:175-176.

[4]雷云华.汽车4S店财务监管的重点难点及应对措施[J].企业导报,2014,05:55-56.

[5]李磊,简晓春.汽车4S店经营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1,17:499-500.

[1]韩通.我国汽车销售市场与展望[C].河南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二届科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9:175-178.

[2]苏晖.目前汽车销售市场现状及变化情况分析[C].21世纪中国汽配市场(三),2005,12:139-157.

[3]韩旭萍.浅析我国汽车销售模式的现状及其创新方向[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2:1.

[4]马春阳,侯建坤.汽车销售新模式-4S店集群[J].上海汽车,2007,11:32-35.

[5]曹献存.我国汽车销售模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1-4.

[6]杨伟龙.博客营销建立、管理、活用[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叶旋.论实训基地文化建设[J].湖北经济学院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

[2]范毅.高职汽车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的思考[J].探索教育研究,2013.

[3]罗婷劼,周霞.浅谈职业意识教育与汽车实训基地文化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

[4]吴雄彪,张雁平,花有清.论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

[5]叶挺宁.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EB/OL].2008.

[6]王凤兰.现代汽车与汽车文化(第二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1]邓闰姝,李小慧,吴广平,关于汽车文化与汽车文明关系的探讨[J],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4);51-53

[2]沈爱华,张小妹,朱止平,浅谈汽车文化是促进社会文明进程的一种文化形态[J],职业技术,2010,(14);193

[3]王东林,陈羡矾,黄芝林,汽车文化引领和谐健康的生活方式[J],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4);51-53

[4]沈银涛,张国强,李家辉,汽车文化正从多方面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世界[J]职业技术学院,2011,(18);193

[5]蓝月晶,占成安,吴成林,汽车文化与汽车文明关系之我见[J]教育学院出版社,2011,(8);51-53

[6]刘百慧,路引明,江止清,对提高汽车文明之我见[J],职业技术,2009,(25);193

[7]陈可明,林小东,袁小顺,汽车文化与汽车文明内在联系研究[J],华南理工学院出版社,2009,(7);51-53

[8]刘玲秀,吴国斌,李佳佳,汽车文化与汽车文明区别分析[J],职业技术学院,2009,(15);193

[1]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修订版),新华出版社,2010:181~183

[2]郑也夫,轿车文明批判,光明日报,.

[3]顾翔华.繁荣汽车文化,构建和谐汽车社会[J]时代汽车,2013(10)

[4]张国方.论车文化的形成标志及特征[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9(02)

[5]赵亚夫.历史教学中的人格教育[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1-2)

[6]于友西等.历史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7]高立宝.人文教育:高职院校不可忽视的责任--基于一项调查的分析与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7-10-01

[8]本书编写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9]黑格尔.历史哲学[M].北京:三联书店,1956

[1](美)项目管理协会著.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3版.卢有杰,王勇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2-27,134-151[4]中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编.中国项理知识体系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C-PMBOK&C-NCB).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32-36.

[2]陈炜煜,杨婧.项目时间管理理论与探究[J].特区经济,2013(2):221-222.

[3]李跃宇,汪贤裕.项目时间管理及在项目管理软件中的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4]沈莉洁.WBS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7:075.

[5]鲁静.汽车制造企业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4.

[6]曾婷.JMC公司供应商的评价与选择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3.

[7]金林杰.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探讨[J].物流技术,2012.

[8]吴哲敏.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M].现代商贸工业,2012.

[1]向鹏程,任宏.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工程项目主体行为三方博弈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10(9)

[2]齐斌.物流业的产业融合和组织创新[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

[3]徐剑,刘宗秋.物流产业融合、制造业产业链升级及政府策略[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2(4)

[4]梁军.全球价值链框架下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07(4)

[5]闫稚珩.浅析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创新及发展趋势[J].科技风,2013(06).

[6]冯春花,钱炜.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设计[J].科教导刊(下旬),2016(01).

[1] 郭彦清.汽车租赁业市场潜力与发展探讨[J].财经贸易,2000(8):76-78.[2] 李辉,史建锋.我国汽车租赁业规模化发展因素分析[J].企业研究,2003(19):45-48.[3] 周朗等.我国汽车租赁业的若干问题和建议[J].经济论坛,2004(20):88-89.[4] 冯瑞林.汽车租赁业:六大问题及解决办法[J].现代物流探索,2006(2):76-78.[5] 张其翔,吕廷杰.商业模式研究理论综述[J].商业时代,2006(3):23-25.[6] 罗氓,曾涛,周思伟.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基于租金理论的解释仁[J].中国工业经济,2005(7):56-57.[7] 吴勇.解读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J].汽车工业研究,2003(11):25-27.[8] 魏国旗.搞好软环境促进汽车消费[J].汽车工业研究,2003(11):16-18.[9] 吕锦.分期付款销售法的可行性思考[J].汽车工业研究,2004(12):39.[10] 张宇哲.租赁业涉足汽车金融-政策缺乏使企业面临尴尬[J].财经时报,2005(1):33.[11] 宋晓冰.发展我国汽车服务贸易的思考[J].上海汽车,2003(8):10-12.[12] 严丙凯.汽车企业价值链管理思考[J].汽车工业研究,2004(11):15-16.[13] 冯丽.城市出租车行业经营模式的政府管制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6):34-35.[14] 庄序莹.出租车特许经营权管制评析[J].城市问题,2011(1):25-28.[15] 蒋超.国内汽车租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J].汽车与配件,2012(1):36-38.[16] 琼.玛格丽特,南斯通著.什么是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17] 兰伯特.关键管理问题:各种商业模式的睿智精要[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18] 翁君奕.商业模式创新:企业经营魔方的旋启[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19] 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

出租车检测论文

我的答案有论有文 直接查找这个名字就行求求:一五六 九零五 七九四零实体做论文的 负责32sdfewrSFWE的范围

出租车行业必须打破垄断 李佐军 2004-10-08 15:12 政府有关部门对出租车行业的管理重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服务质量管理,而不要放在车型管理方面,甚至出台所谓技术标准之类。 出租车行业的黑幕已被媒体多次揭露,部分出租车司机长时间疲劳驾驶甚至因此而致命的报道也一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出租车行业改革更是被社会各界热切呼吁。但该行业的改革却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其原因主要在于一直没有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以及行业内既得权益阶层的拖延。北京的出租车行业具有典型性,下面的分析大多以此为例。 出租车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出租车公司利用制度漏洞以多种手法侵害司机的合法权益,如将司机缴纳的“融资款”、“购车款”变成“风险抵押金”、“保证金”和“承包金”等,不给司机上保险(司机已按月将自己的保险费融在“车份钱”里交给了公司),肆意提高“车份钱”,滥罚款,克扣风险抵押金等;二是出租车司机普遍疲劳驾驶,超负荷劳动,一般每天工作13小时甚至更多,而且没有节假日;三是国家税收大量流失,有关专家算了一笔帐,如果全国78万辆出租车全部实施“出租车行业个体化”改革,国家一年至少增加税收140多亿元;四是消费者的权益因出租车司机心理不平衡或不痛快而受到了损害,如有的司机在计价器上做手脚,故意绕路,不提供舒适的车内环境,疲劳驾驶增加了消费者的乘车风险等。 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源是出租车行业的垄断管理体制,具体表现为:实行行政许可制度,导致管理部门“寻租”,导致出租车公司享有垄断特权,导致出租车经营权成为出租车公司牟取暴利的手段;实行不合理的行业准入歧视,如北京市就一直严格限制个体司机直接申请牌照;政府有关部门在调节出租车公司与司机的利益关系时大多站出租车公司一边,如制定“倒算法”回购车辆、高额“车份钱”和风险抵押金等不利于司机的制度,对公司的滥罚款和不履行劳动合约等行为没有进行有力的约束。 出租车行业并非具有外部性的公共品行业,也非具有网络特性的自然垄断行业,而是属于典型的竞争性行业,完全没有必要由出租车公司(其中有许多是假集体企业)垄断经营。出租车行业在性质上与餐饮行业没有多大差别,完全可以像餐饮行业一样放开经营。 打破垄断是出租车行业改革的基本出路。可采取如下措施打破出租车行业的垄断:首先,根据《行政许可法》取消出租车行业的行政许可制度和准入歧视制度,放开个人和企业申办出租车业务,只要符合最基本的准入条件(如身体健康、最低驾龄以及上下限从业年龄),所有在册或潜在的出租车司机可以自由进出出租车市场;其次,取消出租车的总量控制管理制度,由市场需求来决定出租车的数量;三是改革租价管制制度,定期举行公众价格听证会,主要由消费者来确定出租车业务的价格;再者,成立出租车行业协会,维护行业权益,加强行业自律;五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革现有的出租车公司,承认那些缴纳过“融资款”和“购车款”的出租车司机的原始股东地位;而且,鼓励个体出租车司机自愿组成股份制企业或合作制企业。 此外,政府有关部门对出租车行业的管理重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服务质量管理,而不要放在车型管理方面(包括出租车颜色和排气量等),甚至出台所谓技术标准之类;还有,在制定改革方案的过程中那些利益相关的部门应实行回避。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国家、企业、司机和消费者四赢。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浅谈汽车电控发动机起动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摘要:试就汽车电控发动机无法起动的故障进行分析,指出了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 关键词: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排除 0 引言 随着电控燃油喷射技术的发展和维修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轿车中在对装有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的汽车进行维修时,使用故障诊断仪对发动机电控单元(ECU)进行检测,并根据ECU存储的故障代码进行检修,大多数都能判明故障可能发生的原因和部位,会给维修人员的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运用数据流进行电控发动机故障的诊断,首先要打好理论基础,有了这些理论基础,在查找故障时就会找出问题的主要根源进行分析;然后要了解各传感器数据的表现形式。结合实际维修工作中的维修实例,谈谈运用“数据流”进行电控系统故障诊断的体会。 1 利用“静态数据流”分析故障 静态数据流是指接通点火开关,不起动发动机时,利用故障诊断仪读取的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数据。例如进气压力传感器的静态数据应接近标准大气压力(100-102kPa);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静态数据凉车时应接近环境温度等。下面是利用“静态数据流”进行诊断的一个实例:故障现象:一辆捷达王轿车,在入冬后的一天早晨无法起动。检查与判断:首先进行问诊,车主反映:前几天早晨起动很困难,有时经很长时间也能起动起来,起动后再起动就一切正常。 一开始在别的修理厂修理过,发动机的燃油压力和气缸压力、喷油嘴、配气相位、点火正时以及火花塞的跳火情况都做了检查,也没有解决问题。通过对以上项目重新进行仔细检查,同样没发现问题,发动机有油、有火,就是不能起动,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后来发现,虽经多次起动,可火花塞却没有被“淹”的迹象,这说明故障原因是冷起动加浓不够。如果冷起动加浓不够,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是否正常呢? 用故障诊断仪检测发动机ECU,无故障码输出。通过读取该车发动机静态数据流发现,发动机ECU输出的冷却液温度为105℃,而此时发动机的实际温度只有2-3℃,很明显,发动机ECU所收到的水温信号是错误的,说明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出现了问题。为进一步确认,用万用表测量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与电脑之间线束,既没有断路,也没有短路,电脑给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5V参考电压也正常, 于是将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更换,再起动正常,故障排除。 这起故障案例实际并不复杂,对于有经验的维修人员,可能会直接从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着手,找到问题的症结。但它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系统的ECU对于某些故障是不进行记忆存储的,比如该车的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既没有断路,也没有短路,只是信号失真,ECU的自诊断功能就不会认为是故障。再比如氧传感器反馈信号失真,空气流量计电压信号漂移造成空气流量计所检测到的进气量与实际进气量出现差异等,都不能被ECU认可为故障。在这种情况下,阅读控制单元数据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2 利用“动态数据流”分析故障 动态数据流是指接通点火开关,起动发动机时,利用诊断仪读取的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数据。这些数据随发动机工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如进气压力传感器的动态数据随节气门开度的变化而变化;氧传感器的信号应在之间不断变化等。通过阅读控制单元动态数据,能够了解各传感器输送到ECU的信号值,通过与真实值的比较,能快速找出确切的故障部位。 有故障码时的方法 可重点针对与故障码相关的传感器的数据进行,分析是什么导致数据的变化,以找出故障原因所在。 故障现象:一辆桑塔纳轿车(出租车),百公里油耗增加1L。检查与判断:车主反映:前几天换了火花塞,调整了点火正时,油耗还是高,通过与车主交流确认不是油品的问题。于是连接故障诊断仪,进入“发动机系统”,读取故障码为“氧传感器信号超差”,是氧传感器坏了吗?进入“读测数据块”,读取16通道“氧传感器”的数据,显示为不变。 氧传感器长时间显示低于的数值,说明两点:一是说明混合气稀,二是说明氧传感器自身信号错误。是混合气稀吗?通过发动机的动力表现来看,不应是混合气稀,那就重点检查氧传感器,方法是人为给混合气加浓(连加几脚油),同时观察氧传感器的数据变化情况。通过观察,在连加几脚油的情况下,氧传感器的数据由“”微变为“”,也就是说几乎不变,进一步检查氧传感器的加热线电压正常,说明氧传感器损坏。更换氧传感器,再用诊断仪读其数据显示变化正常,至此维修过程结束。第二天,车主反映油耗恢复正常,故障排除。这是一起典型的由氧传感器损坏引起的油耗高的故障。 无故障码时的方法 通过对基本传感器信号数据的关联分析和定量对应分析来确定故障部位。 故障现象:一汽佳宝微面,加速无力、加速回火,有时急加速熄火。检查与判断:初步判定是混合气过稀,为了证明这一点,我用两个方法进行了验证。 一个方法是拆下空气滤清器,向进气道喷射化油器清洗剂,与此同时进行加速试验,明显感到加速有力,也不回火,故障现象消失,这可以证明混合气过稀的判断;另一个方法是连接诊断仪,读取故障码,显示无故障码;读取数据流,观察氧传感器的数据,显示在左右徘徊,加几脚油门,氧传感器数据立即越过上升到,然后其数据又回到左右徘徊,这说明氧传感器是好的,因为它在人为对混合气加浓后,数据反应及时,变化正常,同时也证明混合气确实是过稀。是什么原因造成混合气过稀呢?通过分析,主要考虑进气压力传感器和燃油系统油压。首先判断进气压力传感器,进入“读测数据流”,读取进气压力传感器的数据,显示:静态数据1010mbar,为大气压力,正常;怠速时为380mbar,基本正常;急加速时数据可迅速升至950mbar以上,这些数据及其变化都表明,进气压力传感器基本正常。接下来开始检测油压,但由于油压表坏了,无法测量燃油系统油压,只好直接更换油泵。更换油泵后试车,故障现象消失,故障排除。最后的结果说明故障是因为油泵的供油能力不足导致混合气过稀而造成的。 3 结束语 运用“数据流”进行故障分析,便于维修人员了解汽车的综合运行参数,可以定量分析电控发动机的故障,有目的地去检测更换有关元件,在实际维修工作中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减少诊断时间,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新雷.电控汽油喷射式发动机排放检测诊断故障的实用性研究代[D].西安:长安大学,2005.

建议自行搜索,关键词 出租车论文

中国出租车研究论文

出租车行业必须打破垄断 李佐军 2004-10-08 15:12 政府有关部门对出租车行业的管理重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服务质量管理,而不要放在车型管理方面,甚至出台所谓技术标准之类。 出租车行业的黑幕已被媒体多次揭露,部分出租车司机长时间疲劳驾驶甚至因此而致命的报道也一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出租车行业改革更是被社会各界热切呼吁。但该行业的改革却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其原因主要在于一直没有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以及行业内既得权益阶层的拖延。北京的出租车行业具有典型性,下面的分析大多以此为例。 出租车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出租车公司利用制度漏洞以多种手法侵害司机的合法权益,如将司机缴纳的“融资款”、“购车款”变成“风险抵押金”、“保证金”和“承包金”等,不给司机上保险(司机已按月将自己的保险费融在“车份钱”里交给了公司),肆意提高“车份钱”,滥罚款,克扣风险抵押金等;二是出租车司机普遍疲劳驾驶,超负荷劳动,一般每天工作13小时甚至更多,而且没有节假日;三是国家税收大量流失,有关专家算了一笔帐,如果全国78万辆出租车全部实施“出租车行业个体化”改革,国家一年至少增加税收140多亿元;四是消费者的权益因出租车司机心理不平衡或不痛快而受到了损害,如有的司机在计价器上做手脚,故意绕路,不提供舒适的车内环境,疲劳驾驶增加了消费者的乘车风险等。 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源是出租车行业的垄断管理体制,具体表现为:实行行政许可制度,导致管理部门“寻租”,导致出租车公司享有垄断特权,导致出租车经营权成为出租车公司牟取暴利的手段;实行不合理的行业准入歧视,如北京市就一直严格限制个体司机直接申请牌照;政府有关部门在调节出租车公司与司机的利益关系时大多站出租车公司一边,如制定“倒算法”回购车辆、高额“车份钱”和风险抵押金等不利于司机的制度,对公司的滥罚款和不履行劳动合约等行为没有进行有力的约束。 出租车行业并非具有外部性的公共品行业,也非具有网络特性的自然垄断行业,而是属于典型的竞争性行业,完全没有必要由出租车公司(其中有许多是假集体企业)垄断经营。出租车行业在性质上与餐饮行业没有多大差别,完全可以像餐饮行业一样放开经营。 打破垄断是出租车行业改革的基本出路。可采取如下措施打破出租车行业的垄断:首先,根据《行政许可法》取消出租车行业的行政许可制度和准入歧视制度,放开个人和企业申办出租车业务,只要符合最基本的准入条件(如身体健康、最低驾龄以及上下限从业年龄),所有在册或潜在的出租车司机可以自由进出出租车市场;其次,取消出租车的总量控制管理制度,由市场需求来决定出租车的数量;三是改革租价管制制度,定期举行公众价格听证会,主要由消费者来确定出租车业务的价格;再者,成立出租车行业协会,维护行业权益,加强行业自律;五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革现有的出租车公司,承认那些缴纳过“融资款”和“购车款”的出租车司机的原始股东地位;而且,鼓励个体出租车司机自愿组成股份制企业或合作制企业。 此外,政府有关部门对出租车行业的管理重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服务质量管理,而不要放在车型管理方面(包括出租车颜色和排气量等),甚至出台所谓技术标准之类;还有,在制定改革方案的过程中那些利益相关的部门应实行回避。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国家、企业、司机和消费者四赢。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用图表的表现手法,首先要把油价和行车的总费用做一个估算,证明现在车费的合理性,然后说明车上空调等等的费用也是要钱的就好

轨道交通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义献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那么,轨道交通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呢?下面我为大家收集一些优秀的范例,大家不妨多加参考!

[1]艾里克.拉斯缕森,博萍与信息-博弃论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白慧明.铁路建设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若干问题及建议[J]理论探讨,2011 (3) :16-18.

[3]白树强,全球竞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4]白云峰.髙速铁路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研究-以京津城际铁路为例[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5]包昌火,谢新洲.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74.

[6]北京一上海高速铁路运输需求量顶测研究报告.北京: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0.

[7]陈建南,赖小平等,广东医药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1,3 (3): 11-34.

[8]陈杰、史峰,提高广州地区铁路货运效率的分析与对策,《铁道运输与经济》,’ 44-45.

[9]陈牛生.我国铁路货运价格改革初探[J].综合运输,2005(11) :1-20.

[10]陈学武.城市客运交通方式结构预测的层次分析法[J].东南大学学报,1998,28(3) :23-26.

[11]戴玲玲.髙速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竞争关系研究--以京沪线为例[D]: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12]丁小玲.京沪高速铁路(徐沪段)绿色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7.

[13]樊纲.比较优势也是竞争力[J].经济日报,2002.

[14]樊一江.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D]:学位论文.陕西:长安大学,2009.

[15]范英书.优化运输组织扩大运输能力[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6(6) :35-36.

[16]方琪根.高速铁路运营成本的作业成本法测算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10):134-136.

[17]费志刚.铁路、民航客运市场竞争焦点及对策探讨[J].铁路运输与经济,2003 (9):4"6.

[18]冯焕焕:区域运输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客运量分担率的研究仁[D],哈尔滨五业大学.2005:30 - 46.

[19]傅选义.高速铁路与资源节约[J].中国铁路,2010. 12

[20]高速铁路客货运量预测一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模式的研究分题报告之十[R].天津: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1995.

[21]龚深弟.国外高速铁路发展情况与趋势[J].高速铁路与铁道建筑,2003 (4): 1-13.

[22]郭大为.国外高速铁路建设与运营组织模式[J].国外铁路,2004 (8): 79-81.

[23]郭晶伟.基于效能价格的出租车合理比价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9(2): 53-57.

[24]郭晶伟.基于效能价格的出租车合理比价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9(2): 53-57.

[25]郭文军等.髙速铁路对交通运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J].中国铁路,2000(4):56-59.

[26]国家体改委,中国人民大学等.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1996)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7]国家体改委,中国人民大学等.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1997)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1]安监管技装字[2003]37号、安全评价通则[S]

[2]安监管技装字[2003]79号、安全验收评价导则[S]

[3]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S]、北京,2004

[4]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广州地铁工程质童验收管理办法[S]、广州,2002

[5]刘铁民,钟茂华,等、地下工程安全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8]国建华.时代呼唤“绿色交通”--铁路与我国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J].铁道知识,2010(1):60-64.

[29]韩雪松.产品竞争力的综合评价[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98 (4): 30-31.

[30]郝艺.中国高速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比价关系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1 邹胜勇.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总体交通结构优化[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6(2):108.

2 David BAYLISS.世界范围的城市交通可达性现状(英文)[J].TRI杂志(交通版),2006(2):17-18.

3 樊颖玮.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J].交通与运输,2006(2):67.

4 全永棠,孙壮志.关于BRT与轨道交通的理性思考[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6(2):117.

5 孙章.城市轨道交通的世纪回眸[J].上海交通运输,2006(3):14.

6 P.Y.Loo,L.Y.Chow.可持续城市交通:理念,政策与方法(英文)[J].ASCE,2006(6):76-77.

[1]芮睿,王昊,杜春茂等、浅议轨道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33(4):156-157

[2]刘磊,孙智宏,周鹏等、提高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建议[J]、都市快轨交通,2014,27(2):30-34

[3]肖本江、景观影响调查在轨道交通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中的初步尝试[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7,34(3):111-115

[4]孙翠菊,陈侠,李晓娟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4)

[1]孙宁.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铁路,2008(4):51-55.

[2]欧阳洁,钟振远,罗竞哲.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趋势[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2):32.

[3]李耀宗.关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规模的反思[J].都市快轨交通,2005,18(4):83-85.

[4]孟迎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模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5]杨京帅.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合理规模与布局方法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3.

[1]谢凯旋,缑小涛,孙天轶.轨道交通站域建筑一体化设计---以杭州地铁一号线乔司站为例[J].建筑技艺,2015,10:112-115.

[2]杨佩云.对城市轨道交通公共室内空间设计的调查研究[J].设计,2015,21:111-113.

[3]李政,王操.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空间的导向研究---以武汉轨道交通换乘站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0:56-60+4.

[4]王成芳,孙一民,张春阳,黄烨勍,李敏稚.基于“节点-场所”特性的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规划设计[J].规划师,2014,10:30-34.

[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网

[2]朱顺应、郭志勇.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管理[U].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3]赵惠祥、余世昌.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4]张殿业、金键、杨京帅.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研究体系[J].都市快轨交通,[5]施毓凤、杨晟、孙力彤.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问题[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6]《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2009

[7]费安平.地铁运营安全管理.

[8]费安平、周世爽、吴静.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设备运用.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9]费安平、顾炎.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10] 韩荔.站务员行车组织教材.

[1] GB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S].

[2] GB50090-99,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S].

[3] 许有全,高 亮.城市轨道交通用道岔有关问题的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2003(5).

[4] 陈后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2003(8).

[1]杜建卿.新公共管理理论评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4.

[2]谢晓忠,李淑庆,冯绍海.城市土地利用与轨道交通建设关系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0,05.

[3]陆锡明,陈必壮,王祥.基于轨道交通网络的大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理念[J].城市交通,2010,04.

建议自行搜索,关键词 出租车论文

关于租车系统论文的参考文献

Car rental is one of the few areas in the USA where you could encounter relatively unfriendly service and get the impression of being railroaded into extra expenditure, if not being outright swindled. Since it follows on shortly after the often intimidating immigration process you may gain a less than perfect first impression of America. It gets better. Some of this poor impression of car rental companies is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various different cost elements. Certainly visitors from Britain with a voucher which only covers the basic rental cost have no justification for claiming to have been swindled when they are expected to pay for CDW/LDW and charged sales tax in the USA or Canada. On the other hand, car rental companies enhance their profits, and their sales clerks their commission, by selling upgrades and extra insurance policies that you don't really want or need. Some of the well known car rental companies have business travellers on expense accounts who couldn't care less how much the rental costs as the majority of their customers, and their sales clerks have difficulty understanding that someone who is paying for the rental out of their own pocket wishes to be more careful. I wonder if the car rental companies realise just how many of their customers who are paying for car rental themselves despise and hate their hard sell tactics - a car rental company which made a big advertising point of not employing hard sell tactics could be extremely popular. Hopefully the other pages in this section will help you to conduct your negotiation with the car rental company sales clerk from a position of knowledge. The best advice is to be firm but polite when rejecting upgrades and unnecessary insurance options - but this can be very difficult when encountering a hard sell sales clerk after a long flight.

[1] 郭彦清.汽车租赁业市场潜力与发展探讨[J].财经贸易,2000(8):76-78.[2] 李辉,史建锋.我国汽车租赁业规模化发展因素分析[J].企业研究,2003(19):45-48.[3] 周朗等.我国汽车租赁业的若干问题和建议[J].经济论坛,2004(20):88-89.[4] 冯瑞林.汽车租赁业:六大问题及解决办法[J].现代物流探索,2006(2):76-78.[5] 张其翔,吕廷杰.商业模式研究理论综述[J].商业时代,2006(3):23-25.[6] 罗氓,曾涛,周思伟.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基于租金理论的解释仁[J].中国工业经济,2005(7):56-57.[7] 吴勇.解读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J].汽车工业研究,2003(11):25-27.[8] 魏国旗.搞好软环境促进汽车消费[J].汽车工业研究,2003(11):16-18.[9] 吕锦.分期付款销售法的可行性思考[J].汽车工业研究,2004(12):39.[10] 张宇哲.租赁业涉足汽车金融-政策缺乏使企业面临尴尬[J].财经时报,2005(1):33.[11] 宋晓冰.发展我国汽车服务贸易的思考[J].上海汽车,2003(8):10-12.[12] 严丙凯.汽车企业价值链管理思考[J].汽车工业研究,2004(11):15-16.[13] 冯丽.城市出租车行业经营模式的政府管制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6):34-35.[14] 庄序莹.出租车特许经营权管制评析[J].城市问题,2011(1):25-28.[15] 蒋超.国内汽车租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J].汽车与配件,2012(1):36-38.[16] 琼.玛格丽特,南斯通著.什么是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17] 兰伯特.关键管理问题:各种商业模式的睿智精要[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18] 翁君奕.商业模式创新:企业经营魔方的旋启[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19] 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

汽车租赁是指在约定时间内租赁经营人将租赁汽车交付承租人使用,以取得租赁费用,不提供驾驶劳务的经营方式。 世界汽车租赁业起源于是20世纪的美国,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全球营业额近千亿美元的一个重要行业。在中国,随着整个社会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租赁从无到有取得了快速发展,虽然仅有十几年的历史,但也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特别是汽车租赁业所具有的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汽车流通业、传统运输业,以及旅游业等相关行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更是其他行业所无法比拟的。从另一方面看,汽车租赁业在中国尚属起步阶段,租赁营业额较低,行业相关政策法规不配套,而且租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汽车租赁业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功能和优势尚未发挥出来。 纵观国内外租赁市场状况,对我市汽车租赁市场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如下分析: 一、存在问题 1.行业政策、法律法规不完善,造成行业管理滞后,使企业运作起来无章可循。 2.企业规模小,经营方式单一,管理水平低下。唐山较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的租赁企业经营规模小。汽车租赁业作为资金密集型、科技密集型行业,小作坊式的规模带来的弊端显而易见。车辆周转期短,得不到很好的维护,加之配套设施较差,安全隐患较大。由于服务质量难有大的突破,相互间只能拼价格,造成恶性竞争。科技含量不足,企业或企业间网络化经营难以开展。此外,企业规模偏小,抵御市场经营风险能力也较弱。 3.外部环境制约租赁业发展。这里所讲外部环境一是指社会经济状况,租一辆车的费用每天不少于是200元,对于普通工薪阶层,难以承受,应急而已;二是指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治安和公民素质,这些因素关系到经营风险和管理难度,这是多年来汽车租赁企业难以回避的问题,也是制约该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租、盗、逾期不还车、逾期不交费、租金无法收回、超出约定范围行使等屡有发生。在唐山几乎每家租赁企业都遇到过这些事件,有的中小企业因承受不起打击而导致企业倒闭或陷入困境。目前的防范办法就是不断增加对租车者的信誉考证条件使得租赁行业的市场被压缩在极少数消费群体上,但这不仅限制了业务发展,而且仍难以摆脱上述风险的阴影,整个业务过程却由此复杂化,工作效率降低。 二、解决对策 1.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努力,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创造公平、公正的宏观发展环境。管理部门本着“总量控制,规范管理,规模经营,扶优限劣”的原则开展管理工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前提下,增大科技含量。一方面大力培育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另一方面加大打击非法经营和服务质量低劣的力度,净化竞争环境。同时争取其他相关国家部门的政策扶持,如物价、税务、公安、金融、保险、修理业。只有这样,汽车租赁业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新兴产业,为整个国民经济服务。 2.汽车租赁业要不断增强自身实力,提高人员素质,努力改善汽车租赁业自身发展环境,积极与国内其他城市及国际汽车租赁业接轨。加强全国性的联网工作,争取做到属地租车,异地还车业务,加强网络化联系,形成规模,杜绝车欠费等现象的发生,使企业朝着规范化、规模化、正规化、网络话的理念向前发展。 3.汽车租赁业与汽车生产企业之间要加强行业间协作,以利汽车更新换代。如果汽车生产企业与汽车租赁企业能够加强合作,可以说两全其美,互利互惠。对于汽车租赁企业来说,如果汽车生产企业可以像发达国家一样以削价、分期付款等方式销售给汽车租赁公司,将有利于汽车更新换代,提高了竞争力,租赁公司将乐此不疲。另一方面生产企业增大了销售额,也受益匪浅。就目前而言,令租赁公司最头疼也最害怕的事就是汽车降价问题,今天更新的车,明天就可能大幅降价,令公司捶胸顿足,抑制了汽车更新换代。如果生产企业对租赁公司有倾斜政策,能很好地协作,对双方都将很有利。 4.汽车租赁行业应加强自我宣传力度,大力挖掘市场潜力。首先利用媒体等多种手段宣传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租赁汽车可以解决人们有照无车与出行需要之间的矛盾;可以有效地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可以带动汽车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可以缓解现阶段政府机关、单位用车之间的矛盾,节约用车费用;可以满足对社会车辆总量控制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拥挤;可以解决婚丧嫁娶、外出旅游、公务商务、会议等用车之急;可以免去购车资金、不必支付保险费、养路费和维修保养费,甚至不需要车库。这一系列好处都要通过宣传让大家了解认可,不断扩大汽车租赁业的知名度,使其像出租车一样走进千家万户。 在中国飞速前进的新时代里,汽车租赁业也一定能够占有一席之地,让我们共同来拓展这条道路。

  • 索引序列
  • 出租车治理论文参考文献
  • 出租车行业管理论文文献
  • 出租车检测论文
  • 中国出租车研究论文
  • 关于租车系统论文的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