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大学生成长压力论文题目

大学生成长压力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大学生成长压力论文题目

写作思路:把面对挫折和压力的方法写下来。

挫折是指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阻碍和干扰,其需要得不到满足时表现出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没有河床的冲涮,便没有钻石的璀璨;没有挫折的考验,也便没有不屈的人格。

正因为有挫折,才有勇士与懦夫之分。记住“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巴尔扎克说:“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

生活中的失败挫折既有不可避免的一面;又有正向和负向功能。既可使人走向成熟、取得成就,也可能破坏个人的前途,关键在于你怎样面对挫折。适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可以帮助人们驱走惰性,促使人奋进。

挫折又是一 种挑战和考验。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多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 的。首先,挫折帮助你成长。人的成长过程是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如果适应得好,就觉得宽心和谐;如果不适应,就觉得别扭、失意。而适应就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动机、追求和行为。

一个人出生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正是通过鼓励、制止、允许、反对、奖励、处罚、引导、劝说,甚至身体上的体罚与限制才学得举止与行为的适应和得当,学会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不同对象、不同规范条件下调整行为。

反之,从小无法无天的孩子,一旦独立生活就会被淹没在矛盾和挫折之中。如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从童年开始便多灾多难,在母腹中只呆了七个月就早早来到了 人间。后来,天花又把他变成了麻子,猩红热又弄坏了他的眼睛。但他凭着顽强、坚毅的品 德发愤读书,学习成绩遥遥领先于他的同伴。

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又经历了多病、良师去世、妻子去世等一连串的 打击,但他仍未停下天文学研究,终于在59岁时发现了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他把一切不幸 都化作了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以惊人的毅力,摘取了科学的桂冠,成为“天空的立法 者”。

其次,挫折增强你的意志力。现在的青少年长期生活在被服务的环境中,从进小学到读 大学,直到工作选择,都由父母去承受压力,因而他们对各种困难体验都不深,缺乏忍耐 力,没有坚强的意志,一且遇到挫折就被击垮了。实际上生活中许多轻度挫折,是意志力的“运动场”,当你大汗淋漓地跑完全程,克服了生活的挫折,就会获得愉快的体验。

(挫折) 就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挫折本身,而是挫折对个体造成的负面情绪及内心感受,因而在遭受挫折之后,首先要面对和需要解决的是如何从挫折而导致的诸如愤怒、沮丧、抑郁、焦虑、委屈、无奈等情绪状态中调整出来。挫折和失败是人生中之必然,然而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它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它或是你完美人生的点缀,或是你人生中永远的伤痛;或是你成功的垫脚石,或是你前进的绊脚石,这完全取决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即对挫折的认识和应对方式。面对挫折我们应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挫折对于人生的意义,读出对面的美丽,我们要能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的同时,学会看到挫折背后所蕴含的积极意义。心理学家认为,经受过挫折和失败的人,能够勇敢的迎接挑战。在成长的过程中时常经历挫折的人,经过多年的磨炼,会具备一种在逆境中生存的强大能力。无论出现怎样的困难,他们都不会像茅草屋遇到暴风雨时那样容易被摧垮;在灾难像飓风一样袭来时,也能够巍然屹立、毫不动摇。 面对挫折,年轻的大学生们可采用以下的方法: 一)从容面对、快乐掌控 面对挫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与其闪避、畏惧、排斥,不如迎面而上。面对不可拒绝的挫折,唯一可取的态度是从容面对,如果进而能够快乐地掌控挫折带来的烦恼,那么,一次“创伤”就会变为一颗宝贵的“珍珠”。“珍珠”是从愈合了的创伤之中升华出来的东西,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抚平伤痕,而且可以使我们珍视经验,减少错误。 记得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只蝴蝶没有经过破蛹前必须经过的痛苦挣扎,以致出壳后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了。这个小故事说明:痛苦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要得到欢乐,就必须能够承受痛苦和挫折。在人的一生中,我们不止拥有挫折的痛苦体验,也拥有把不幸变为幸福、把伤痛变为无价奇珍、把令人痛心的缺陷变成新的力量的机遇。当我们从容面对,就可以掌控挫折;当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并保持快乐,就可以得到最珍贵的收获。 (二)适度宣泄、尽早摆脱 面对挫折,有人惆怅悲观,把痛苦和沮丧埋在心里;有的人则选择倾诉——我赞成后者。如果心中苦闷,不妨找一两个亲近的人,把心里的话倾吐出来,这样,不健康的情绪就得到宣泄。宣泄是一种自我心理救护,它可以消除因挫折而带来的精神压力。 宣泄应当适度,“乞丐型”、 “进攻型”、“碰触型”等宣泄方式是不值得采纳的。如果你还想活得有尊严,还想重头再来干点事的话,就不要像“样林嫂”那样总是述说“阿毛”的故事。那只能说明你还没有从痛苦的阴影中走出来,你的哭泣只能提醒人们注意你曾经的无能。当你醒悟到还有那么多的正经事等着你去干的时候,就没有必要选择“秋菊”的方式,因为过度“打官司”的成本太高,总是“要说法”会影响干正事。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去做你应该做的正事,也许你早就远离了某次“风雨”的影响。 (三)激励潜能、独立自救 独立自救是生命中最闪光的品性,这已经被很多事例所证明。面对挫折的打击,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人则激发潜能,自己拯救自己——前者没有看到自己的潜能,后者则充分地汲取了潜能的力量。 一个小故事说:“一头猪的腰部脱臼,在那里费力的爬着,孙子要去帮猪按摩,爷爷喊住了他,爷爷拿起一个土块向那头猪扔去,那猪吓得挣扎着跑起来,爷爷在后面追赶它,只见那猪跑着跑着腰部便上去了,恢复了正常”。人遭受挫折就好像小猪脱臼,真正能帮助你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有时,我们在挫折的伤痛中忽视了自己的潜能和改正错误的勇气,一味地等待外力的帮助,这就等于放弃了自己对自己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一种懒惰和没有出息的做法。 林肯发现的“马蝇效应”和无锡小天鹅集团的“末日管理”,实际上都是一个道理:利用危机状态产生的压力激发生命体的巨大潜能。人是需要压力的,有了压力我们才不敢松懈,才会努力拼搏,才会不断进步。其实,在生活中让自己忙起来,是一种自我加压的方法。面对挫折,适度转移注意力,自我增加良性压力,可以有效改善自己的心境。比如可以通过从事集邮、写作、书法、美术、音乐等趣味活动来调试自己的心情,缓解苦恼带来的种种压抑,随着时间的推移,沮丧也就渐渐淡忘了。 (四)适当取舍、远离烦恼 放弃是一种智慧和境界,但是,面对现实的种种诱惑,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很多人原本也曾从容、平和地生活着,可一旦被太多的诱惑和欲望牵扯,便烦恼丛生。有的时候,我们将奋斗的目标定得过高;有的时候,我们将奋斗的目标定得过多——这是我们遭受挫折的重要原因。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使我们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都可能会导致迷失方向,走向绝望。 聪明的办法是学会取舍,不必事事争第一,舍弃自己还不具备能力与条件的目标不是坏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只有在明白了自己一生何求之后,去明智地取舍,并学会放弃,才能摆脱无谓的烦恼,拥有自在的生活。 三).学会说出你的秘密,在亲情和友情的温存中消解痛苦,从他人那里获得力量与支持。一个快乐有两个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个快乐;一个痛苦有两个人来分担,就变成了半个痛苦。学会说出你的秘密,不仅会缓解你的压力和痛苦情绪,而且可以学会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本身,往往会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应对挫折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过好生活的每一天,充实的生活会让我们无暇顾及挫折;如同时学会遗忘,让时间做主等等。如何选用,因人而异,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去慢慢体悟。 (压力)大学生自己要正确面对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大学生自己应该认识到大学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困难是不可避免客观存在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 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2、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 。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 。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 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 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 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 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六、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基础 二十一世纪的晨钟已经敲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跨世纪人才,其核心是加强对青年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而较为忽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即使在比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心理卫生死角”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直至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在面对挫折和压力的时候,这个应该去尽量的想一些比较美好的事情,或者是说像一些自己的动力,这样就能够坚持下来了。

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论文题目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 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2、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 。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 。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 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 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 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 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六、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基础 二十一世纪的晨钟已经敲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跨世纪人才,其核心是加强对青年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而较为忽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即使在比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心理卫生死角”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直至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压力应对是指个体认为自己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可能给其带来负担,甚至超出自己拥有的资源时,为减少、最小化或容忍这种交互作用的内外需求而采取的认知和行为上的努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压力应对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压力应对策略初探》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也在不断的扩招,现在的大学生已经成为了一个数量非常庞大的群体。当代大学生要面临学习、就业、人际交往等多重压力,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因此,对大学生压力应对策略进行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压力应对;策略;探讨

最近几年在一些高校当中时有发生大学生自杀事件,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学生无法承受自身的压力。他们不懂得如何有效地应对和管理压力,日积月累,当压力到大他们无法承受的时候,就会选择一些不良的应对方式,甚至是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这也提醒我们在高校的教育中,要对大学生进行压力管理的相关培训,帮助他们科学地认识压力,引导其进行压力预警,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采用积极的应对策略,有效地控制压力。那么,大学生应该采取哪些积极有效的对策去应对压力成为了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压力应对的内涵

压力应对是指个体认为自己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可能给其带来负担,甚至超出自己拥有的资源时,为减少、最小化或容忍这种交互作用的内外需求而采取的认知和行为上的努力。压力是一把“双刃剑”。采取积极的压力应对策略,压力会成为促进自我梦想实现的动力;而如果消极地去应对压力,自己很可能会一蹶不振,学习效率大大降低,甚至会严重影响到身心健康。因此,正确认识压力并找到正确的应对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二、大学生压力现状

大学是人生中的重大转折。从高中进入大学,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新的学习目标都会给学生带来或多或少的压力和新的挑战。在工作中,笔者会接触到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与他们的谈心聊天,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都或多或少地承受着各种压力,其中包括就业压力、学习压力、人际交往压力以及经济压力等。就业问题是比较普遍的压力来源,大学生对毕业后的个人前途普遍有焦虑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的前景认知上也比较迷茫。学习压力是大学生面临的另一大压力。中学主要是应试教育,一切是为了高考。而大学侧重于自主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学方法都在不断改革。这些都让大学生产生不适应之感。大学生来自于五湖四海,家庭条件差距大,成长环境也各不相同,现在大学生独生子女偏多,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严重,人际交往方面明显有困难。近几年来,国家虽然出台了很多助学、奖学的政策,但物价的上涨、学习用品的增加以及学费等仍然对很多贫困学生带来了经济上的压力。而自由开放的大学生活容易滋长互相攀比之风,这也会让一部分经济困难的学生感到自卑,甚至会产生心理障碍。

三、压力应对策略

(一)正确认识压力

“压力”可以说是每位大学生都耳熟能详的一个词,但未必每位大学生都能够正确地认识压力。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压力,就没法做到科学地应对和管理压力。首先,大学生应该认识到压力是不可以消除的,压力会伴随人的一生。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时,有些同学就想该如何去消除这些压力。有这种想法的同学最终一定会是非常失望的。因为压力根本不能消除,可以说压力是人们生活的附属品,不同的人要承受不同的压力,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也要承受不同的压力。其次,大学生还要认识到压力是把“双刃剑”,适度的压力会使行为有效、精力充沛。人们通常会认为压力是有害的,生活中最好没有压力。其实没有任何压力也未必是件好事。大学生如果没有压力就会失去动力,觉得生活无聊,也不能很好的发挥工作效率。

(二)增强应对技能

应对压力,首先要不畏惧压力,辩证地看待压力的积极和消极功能。大学生要认识到压力本身并不是敌人,当处理不好时才会成为敌人。在应对压力的时候,要不断的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比如大学生在面对考试的时候,如果他们把考试看成是一件阻碍自己毕业,对自己的学业会产生一定威胁的事情,那么他们可能就会产生一定的压力,但是如果大学生能够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考试,把考试看成是对自身知识的一种的检验,看看自己还有哪些地方不足需要在以后的学习当中继续加油的话,那么大学生肯定就能够去正常的对待考试,不会在心理产生一定的压力和负担,甚至还可能对自己的学习有促进作用。其次,大学生要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制定计划,合理地安排学习和生活。大学生承受的压力很多时候是因为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多的任务。因此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应该选择主动的计划和积极的行动,这样可以直接的去解决问题、消除压力的来源。比如要面临就业的压力,大学生应该及早做好职业规划,科学地管理时间,这样就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就业增加更多筹码,就业压力自然也会有所缓解。很多的压力事件最后都可能会成为大学生自身的压力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这些压力事件不能够被解决,而是因为自身解决问题能力有限。因此,增强压力应对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三)发展合理思维

应对压力的治本之策乃是发展合理性思维,培养积极正向的思维方式。心理学中有个著名的ABC理论:不同的人看待同样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情绪体验,就是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不同。同样是半杯水,一个人看见会遗憾只剩下半杯,甚至会产生抱怨,另一个人可能会庆幸还有半杯水。众所周知,经济压力是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压力来源之一。但是贫困生在面临经济压力时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有些贫困生“人穷志不穷”,把苦难当成人生的一笔财富,不仅刻苦学习,还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赚钱,不仅能够解决自己生活费,还能够为家庭出一份力。相反,有的学生在经济压力面前就显得非常消极,经常抱怨自己的父母不好,没有给自己一个富裕的家庭,还认为贫穷让自己寸步难行,阻碍了自己的发展。显然,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带来不同的结果。生活中很多事情亦是如此。不管面对什么问题,人们都可能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和积极的情绪。所以在面对那些压力的时候,大学生可以对这些压力采用积极的情绪进行再次的评价,也就是说大学生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应该要有意识的去给予这些压力一些积极的意义,或者是让一些普通的事情在积极的意义下变得更加有活力,这样大学生就能够在这些压力和普通事件当中收获到积极的情绪,从而就能够有效的减轻自身的痛苦。

(四)寻求社会支持

当大学生在面对各种压力的时候,去积极寻求社会上的帮助和支持是非常有效的。大学生在面对压力的时候需要时刻记住的一点就是,你并不是自己一个人,在你的身边还有很多人愿意去帮助你,也有很多人和你有着相同的经历,面对过相同的问题,这些人能够给你很好的建议,能够和你有共同的话题。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应该建立起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在这个网络当中包括了自己的家人、朋友、教师、长辈、同学以及一些专家,另外社会上的一些组织机构也能够成为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来源,其中就包括了法律等。在有了这些社会支持之后,就能够有效的去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包括了安全、归属、自尊以及关爱等。在大学生面对各种压力的时候,这些社会支持就能够给他们提供相应的帮助和需求,比如理解、建议、指导以及一些金钱方面的支持等,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减轻大学生的压力。如果一个人的手里面有很多社会资源的话,那么他在面对压力的时候也就会更加容易应对。另外当大学生面对压力的时候,还可以去寻求一些专业人士的帮助,而这个渠道也是最佳的一种获取情感和信息支持的方式,比如在大学生面对心理压力的时候就可以及时去需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们所提供的建议和意见是最有帮助的。

(五)平衡生活方式

平衡生活方式也是压力应对策略中不容忽视的方面。研究发现,摄入不同的食物会对人体的荷尔蒙系统产生不同的影响,因而进一步地会影响人们的情绪。可见,合理的饮食习惯也会帮助人们缓解压力。平时要多吃蔬菜、水果,增加体内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这样可以提高抗击压力的能力。此外,体育运动能够增强体质,因而也能够增强抗压能力,人们还可以通过运动释放压力。还有一些有助于大学生缓解压力的好方法,如看电影、听音乐、唱歌、散步、做深呼吸等等。

四、结语

当现在的大学生在面对现实社会当中各种各样的压力时,他们需要做的不是想办法去逃避这些压力,而是要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去解决这些问题,让大学生自己能够在逆境当中不断的成长和发展,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大学生应该要学习和锻炼自己怎么样去应对,让自己能够在压力当中有所收获,这样自己才能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虹霖.大学生压力、心理健康与应对策略的相关性研究――上海大学生群体经验性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6,07:44-49.

[2] 郑红.运用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建构大学生压力应对策略[J].中国健康教育,2007,04:312-314.

[3] 王成德,康金艳,段晓娟.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及应对策略[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115-119.

[4] 陈天军.独立学院大学生压力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J].南昌高专学报,2010,06:63-64+95.

[5] 马俊,王伟.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特点及应对策略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89-90+95.

作者简介:蔡维超(1986- ),女,安徽凤阳人,毕业于上海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现任湖州师学院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辅导员,主要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压力应对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1.忧郁症的预防;2.怎样增强自己的自信心;3.精神分裂症的最佳监护方法 ;4.自卑也是一种“病 ”。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摘要]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2、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五、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 我们时常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看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 因此,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六、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 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 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参考文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编 吕建国 四川大学出版社 《大学生心理辅导》主编 苏巧荣 苏林雁 浙江大学出版社 《心理学教程》主编 王贵林 陈洵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生压力论文文献

研究大学生应对压力的策略及其特点,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压力的困扰,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应对压力的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策略的研究》

摘 要:当代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研究大学生应对压力的策略及其特点,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压力的困扰,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压力 应对策略

高素质人才需要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是当代大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社会竞争往往会产生心理压力,如果不及时解压就会导致各种心理疾病,所以我们要研究大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来源及解决的策略,帮助心理压力大的学生走出困境,强健身心,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1 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

学习压力

学习是大学生生活当中的主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将来就业和发展的基础。学习的过程是大学生获取专业技能、提高素质、获取知识储备、增加人生阅历的过程。在大学里,由于学习环境的变化、学习内容的拓展延伸、学习方法的复杂多样让很多学生难以适应,他们在学习中所承受的精神负担,往往让他们不堪重负。学习压力来自多方面,比如:成绩的压力;就业软硬件的压力;学生之间相互竞争的压力等。

人际交往压力

在大学里,大学生们往往感叹“知音难觅”。他们有结交好朋友的愿望,但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又没有能力解决难以协调的矛盾,这在他们内心产生了激烈的冲突,造成了心理失衡。大学生希望拥有朋友、获得友情,有强烈的交往需求,但他们对于人际关系又有着深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在与人交往中缺乏技巧,不懂得平等、忍让、尊重、互助,个别大学生自卑、敏感、自私自利也是导致交往困难的原因。

恋爱压力

爱情无疑是大学生最期待、最向往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和自己心仪的对象交往,就会让他们陷入单相思的泥潭、失恋的痛苦之中,难以自拔。大学生的生理发育已经完全成熟,对情感的需要较多,特别渴望来自异性的关爱,但心理上不够成熟的他们,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常常发生不必要的矛盾,导致身心受到伤害,各种心理压力也由此而生。

大学生的理想恋爱与现实恋爱存在差距。很多大学生相信有完美的爱情。但现实中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爱情,美好的理想和现实的爱情存在巨大的差距,就会使他们心理产生无以名状的失落,甚至是痛苦,最终导致心理障碍。

2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策略

大学生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缓解和消除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所以要积极引导他们勇敢地面对困难,摆脱心理压力的困扰。

正确认识压力

人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失败和挫折,有压力是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面对现实中的种种压力我们不必痛苦、不必报怨、不要垂头丧气,不回避,不逃避、要勇于面对压力,把它当成是人生一种的历练。

压力固然是人的心理负担,对人是一种打击、威胁。但压力也可以是一个人成功的动力,变压力为动力,你会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在挫折中激发你的斗志,使你变得更加成熟、自信,使你越挫越勇,勇敢面对人生的风雨,最终就会战胜所有困难,摆脱压力,成为生活和事业的强者。

正确认识自己

每个人都是有优点和弱点,长处和短处,正确认识自己,既不盲目自大,又能承认自己的价值,看到自己的实力,既不妄自菲薄,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并坦然接受。从而面对困难不自卑,也不过高自我评价,这样就会避免不必要的失落和抑郁。

积极行动

面对困难,不要唉声叹气,不要徘徊犹豫,要行动起来,想方法、找途径,去解决困难。“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使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最终解决困难,摆脱压力。

打开心门与人沟通

大学生面对就业、恋爱等诸多压力时不要憋在心里,可以和父母沟通,毕竟父母是过来人,和他们聊聊你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经验,可以帮你找到解决的办法,从父母那里可以得到最无私的帮助和关爱。和朋友、同学沟通,同龄人会站在同一角度帮你分析、解决。总而言之,打开心门与人沟通,就会减少压力,减轻负担,帮助大学生走出困境。

学校、社会共同努力

学校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要深入学生,关心帮助他们。国家,社会要积极想办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让他们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大学生应对策略的特点

当压力来临时,每个大学生迎接他的方式方法都迥然不同。这当然有性别上的差异、年纪高低的差异,更有居住环境的差异、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差异。也正是这些因素使他们每个人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

性别差异表现出来的特点

在处理压力的方式上,男性和女性就表现出不同。男性乐于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当困难来临时,他们不是一味地唉声叹气,坐以待毙,而是积极主动寻找解决这种困难的方法。女性则愿意采取消极避世的态度,他们遇到挫折常常畏惧躲避,不知所措。在情绪表现上也有不同。例如,女性在困难面前,通常通过哭泣谩骂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而男性常常忍而不发。另外,在遇到心理压力时,相比较男性而言,女性更愿意得到别人的帮助。在寻求帮助时,二者同样存在巨大的差异。女性比较喜欢那些知书达理的,善解人意的,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亲人来帮助自己。恰恰相反,男性的办法既稳妥又沉静,他们把诚实,有深度,有见解的毫无血缘关系的朋友同学作为自己的求助对象。之所以差异巨大,笔者认为根本原因还是社会评价造成的。世人认为,男人在遇到困难时,理应表现出强悍、坚强、果断、审时度势。在他们看来,常常向别人表现自己的不良情绪或求助,是懦弱的表现。而女性如果宣泄自己的不满,大家却习以为常。

年纪差异表现出来的特点

不同年级的学生面对心理压力时,遵循的方式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伴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越来越成熟灵活,越来越主动多样。他们再也不得过且过,置之不理了。其中在大学四年的生活中,大二大三的学生的心理发展飞快,而且起决定性作用。这期间,当外界各种压力降临在他们身上时,他们不再恐慌,而是沉着应对,采取适当的方法舒缓自己内心的不悦,调整到最佳状态。经历过这样一个时期后,他们会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不平,一切的坎坷。之所以能做到这些,与他们四年的大学生活磨练分不开的。四年中,他们积累的经验与日俱增,他们的毅力更加坚韧,他们的内心更加豁达,他们的见解更加独到,他们的心智更加成熟。

城乡差异变现出来的特点

城市大学生和乡村大学生在处理压力的方式上也是有区别的。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他们面对压力时采取的方法还有些幼稚,他们经常独自忍受,不向别人倾诉,不寻找发泄的方法,但是他们在处理压力时不断积累属于自己的经验教训,而城市大学生遇到压力时,会采用各种渠道,寻找各种方法,释放心中的坏情绪,这也许就是他们比农村大学生的高明之处吧。之所以会这样,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的,每个人的发展生活环境,都是一个由小逐渐变大的过程,并且逐渐弥漫扩散,而在这个环境中哪怕是一个微乎其微的小因素都会给生活在其中的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也许来自家庭学校,交往的朋友亲人,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以及接触的点点滴滴。由此得知,农村和城市大学生应对心理压力不同,主要在于他们的物质基础不同,知识广度不同,取得信息的方式不同,接受事实的能力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以及对待生活方式的不同等等。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面对的一系列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他们要历经无数次磨练,才能变得更加坚强。为此,只要大学生调整好心态,坦然地面对,即使心里有一座山也会被搬走的。

参考文献

[1] 小东,孟晓斌.工作压力应对与管理[M].北京:航工工业出版社,2004:211-212.

[2] 托尼・巴赞.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李斯,译.广东:世界图书出版社,2004:169-17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应对压力的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压力800字论文

压力应对方式最合理的方法:1、首先要保持好的心态,积极面对难题,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身体素质、知识才能、社会适应力等要有自知之明,尽量避免做一些力所不及的事情,或避免从事不适合自己的体力和精神的活动,引起不必要的压力。2、如果压力太大,可以学会自我调节,加强自身修养。以适当方式宣泄自己内心的不快和抑郁,以解除心理压抑和精神紧张。善于自我调节,有张有弛。3、具体的可以做感兴趣的事,如看电影、旅游、聊天,听音乐,释放压力。或是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声地喊叫。要保持好的心态,积极面对难题,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身体素质、知识才能、社会适应力等要有自知之明,尽量避免做一些力所不及的事情,或避免从事不适合自己的体力和精神的活动,引起不必要的压力。如果压力太大,可以学会自我调节,加强自身修养。以适当方式宣泄自己内心的不快和抑郁,以解除心理压抑和精神紧张。善于自我调节,有张有弛。具体的可以做感兴趣的事,如看电影、旅游、聊天,听音乐,释放压力。或是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声地喊叫。

压力,在许多人看来很可怕,这或许是近年来为青少年“减负”成为一种强烈呼声的一大原因。然而在我看来,压力是青春之年的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笔,是压力点亮了我们人生中绚丽多姿的一季(1)。 离开了压力,意识会变得模糊,思想会变得麻木,从而使我们荒废人生。“冷水煮青蛙”的故事想必已经家喻户晓了。将青蛙丢进滚烫的沸水中时,它会全力跳出锅;而若将它丢入冷水而后慢慢加热,青蛙便很难意识到危险的存在。毫无压力的环境让青蛙放松警惕,在慢慢变热的水中的自由自在使青蛙错过了逃生的最佳时机,而不得不在懊悔与无奈中死去(2)。可见,没有压力,是扰乱人双眼的有力武器,正处于意气奋发之年的我们怎能因贪图一时安逸而浪费人生(3)? 这样看来,无压力是有害的。那么太多压力是不是会压垮处世未深的青少年呢?我想,生活中处处处处都存在压力,压力的意义不在于多少,而在于人们如何去应对它。幼年爱迪生发明电灯是迫于母亲正在进行的手术无亮光照明的压力;司马光砸缸的灵机一动源于同伴落水处于生命危险的压力。因此,压力的价值极大程度地体现在激发人们内在的潜力,尤其是年青人。对于年轻人而言,有些潜力是并未被开发甚至为被意识到的,此时,压力便是很好的推手,在无形之中点燃人的斗志,解放无限创造力(4)! 压力至于年轻人可谓是宝贵的,不可或缺的。然而在当今中国,许多青少年学生却在过重的学习压力而发愁。我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并非课业负担本身,此类心态很大程度上也来源于老师、家长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过过分看重,而忽视了学生对自己生活的体验。老师们重授书轻育人,家长们更是包办了孩子所有的生活负担,只盼着孩子认真读书考好成绩。由此,学生压力与生活压力的不平衡造成了学生对课业的厌倦甚至畏惧,无论于其学习或生活方面都是无益的(5)。 材料中的里根之父施加于里根的美元的压力,在迫使里根学会赚钱的同时也使他独自品尝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这才是对人成长的真正磨练。因此,中国的教育方式和大众普遍的理念需要改观。对青少年在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方面全面、综合的培养才应该是正确的教育之道。 压力,及时既是沉重的负担,也是无限的动力。虽然它或许剥夺了我们青少年时代的些许安逸,却是我们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石。让我们勇敢地位青春加压,与他们相伴,去挖掘自己的潜能(6)。 有帮助请记得好评,新问题请重新发帖提问,谢谢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因学业、经济、就业、 人际交往 等问题,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压力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大学生的学习成长对于我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如何行之有效的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压力管理对于推进国家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压力管理;压力源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科技突飞猛进的时期,社会复杂多变,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大学生作为一个承载着社会、家长高期望的特殊群体,成长、成才的欲望非常强烈,但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稳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活环境的变化、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求职择业竞争的激烈、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 措施 的实施等等,都使得大学生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的高压力群体。如何行之有效的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压力管理对于推进国家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从理论上认识压力

1、压力

压力一词最早作为物理学概念被提出,用以表示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1]Cannon于1915年首次在心理学领域引用了压力一词,用以表示外部因素对体内平衡造成紊乱的影响能力。[2]西方心理学将压力也称为应激是指个体的身心遇到某种机遇或者威胁时感到其重要性却无法有效把握或对抗的一种感受。[3]

2、压力源

随着对压力认识的深入,研究人员对压力与压力源从概念上做出了区分。压力源一般指作用于系统使其明显变形的某种力量,如物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力量。郑全全等人将中学生的压力源分为七个维度:学习问题、教师问题、家庭环境问题、父母 教育 方式问题、同学朋友关系问题、社会 文化 问题以及自身生理心理问题。[4][5]张磊等人将在校大学生压力源划分为前途、学业、个人日常、经济、人际关系等五方面[6]。

二、在校大学生压力源

本文主要从外部因素方面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压力来源。具体分为学习压力、生活适应压力、人际关系压力、个人发展压力、家庭期望的压力。

1.学习压力:学习是大学生群体最基本的任务,尽管这一压力的强度有张有弛,并非永不改变,但由于持续时间很长,其影响之大不可低估。尤其是很多大学生为了适应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创造条件,并做出进一步努力。过多的学习项目、过重的学习任务,都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

2.生活环境变化的压力:社会环境、校园文化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变化冲突,会给大学生带来各种适应问题。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角色转变的压力;二是客观自然环境变化的压力;三是不同生活习惯的压力;四是由独来独往的行为生活模式转变为与他人打交道的压力。

3.人际关系压力:大学生在校期间避免不了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彼此关系也不一样,可能是一面之缘的同学、情深意切的恋人、活动的组织者、严肃认真的老师、宽厚无私的家长,种种关系需要不同的方式来对待,这是以前的生活中从来没有的。但是相较于之前交往的人群,大学期间交往的对象来自天南地北,又处于年轻气盛的阶段,平时难免会有点摩擦。因此,人际关系的压力在无形中增大了许多。

4.恋爱的压力:大学生处在18~22岁的年龄阶段,对爱情有美好的向往。很多大学生已经接触或正在经历恋爱,然而有很多学校和家庭对大学生恋爱保持反对态度,这对大学生的恋爱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并且恋爱过程中的经济负担也是大学生很重要的压力来源。

5.就业的压力:就业的压力也可以算是当下,大学生最大也最严重的压力源。就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人生发展方向,肩负着家庭社会巨大期待的大学生对于就业十分看重,但是随着自从全国普遍性扩招以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同时由于就业市场行为的不规范,大学生必须多方面联系单位,处于长时间的等待期,在心理上容易产生焦虑,对大学生造成非常巨大的压力。[7]

三、压力管理策略

1.明确学习职责,正确面对学业竞争:学校在新生入校时要做好大学生涯规划的指导工作,学生也要明白自己的责任把握学业,两者相互促进。学生首先应该认识到,大学本身就是实行高等教育的地方,能够来到这里的学生都在高中学习中取得了阶段性成功。所以应该正确看待大学学习的激烈竞争。

2.端正人际交往理念:大学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地域间的差异造成了文化的不同,日常生活中难免有矛盾。正确对待这些矛盾是处理好同学关系的关键。

3.正确对待感情,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大学期间的恋爱,应该是人生最为纯洁但又不失成熟的恋爱。但是不能以一个正确的心态去面对恋爱,要不就是主管将个人发展与恋爱结果割裂开,带着不负责任的态度面对恋爱,要不就是过于沉溺与儿女情长之中,对未来的不稳定性充满恐惧。学校、家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合理协调感情与发展的关系。

4. 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大学生难就业,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改变传统就业观念。大学生都希望在大城市里能找到薪水丰厚且体面的工作,但是这样的工作机会毕竟有限,同时招聘单位用人要求严格,就业竞争十分激烈。大学必须正确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试着用一个普通就业者的心态找工作。就业问题上,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是关键,大学应该加强对大学生 创新思维 的培养,加大求职技能的培训。[8]

参考文献:

[1]夏征农.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148

[1]W alter B. Cannon Bodily Changes in Pain,Hunger,Fear and Rage:An Account of Recent Researches into the Function of Em otional Excitem ent,Appleton 1915

[3]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M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4]王道阳,姚本先。当代大学生压力源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

[5] 郑全全,陈树林。中学生应激源量表的初步编制1999

[6]张磊,尹恒婵,吴晓路。大学生压力源结构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6

[7]易琳,徐海波。谈当代大学生的压力管理[J] 校园心理2009

[8]王萍萍. 从人力资本的角度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J]经济理论研究2006

摘 要 本 文章 浅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受到的环境适应、现实冲突、人际情感、升学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困扰,高职院校教育者应营造友好的校园环境,制定自主课程计划,建立完备的心理危机预防系统,鼓励教师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压力管理技巧等角度进行有效压力管理。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压力 压力管理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tress and Stress Management

CHEN Saishan

(Nanjing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23)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re subject to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 realistic conflict, interpersonal emotions, careers, and many other pressure problems, vocational college educators should create a friendly campus environment, the development of autonomous lesson plans, establish a complete psychological crisis prevention system, to encourage teachers' humane care, train students' stress management skills perspective for effective stress management.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tress; stress management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大批有志青年怀揣梦想走进大学校门。随即而来的生活、学习、就业问题,使多数大学生感到压力重重。研究发现,大学环境里的压力使诸多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①如何正确认识大学生压力来源,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压力管理方式,从而更自如地走向社会,走进单位,成为当今教育者 反思 总结 的重中之重。

1 压力概述

压力定义

心理学家将心理压力定义为当事人和环境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是当事人认为自身负担过重或超过本身负荷并危及到自身的幸福满足时的一种状态。”②一般可以把压力分为三个方面内容:(1)压力产生于那些让人紧张的事件或环境;(2)压力是指一种主观反应或心态,是人体内部出现的解释性的、情感性的、防御性的反应过程;(3)压力可能是对需要或伤害侵入的一种生理和行为上的反应。③也就是说,压力是一种伴随着对压力情景产生身心反应的主观感受。④

压力特点

(1)明显的情景性和高度的个体化。(2)间接性。压力对我们的影响是非直接的,通过一些中间变量起作用。如认知评价、人格因素、社会支持因素等。⑤(3)可适性。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人的斗志,提高人的效率。但一旦压力过大,超过人的承受能力,便会危机人的身心健康。

大学生压力来源及种类

大学生是社会高知群体,也是承受压力比较大的群体。大学生压力按主要来源可以分为:大学环境适应、理想现实冲突、人际情感协调、升学就业困境等。

(1)大学环境适应。初进大学的学生,面对全新的校园文化和地域文化,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适应障碍。而在入学新生中,又有一些人是第一次离家进行住校生活,如何合理使用每月生活费,如何独立生活都困扰着这批学生。(2)理想现实冲突。高职院校中的学生,相当数量的学生会因未能考进本科院校,在入学初期选择被动适应。他们有的一心进行课业学习,延续高中的学习模式,有的完全失去学习动力,试图在校外寻找寄托,脱离学校生活。这些都对学生全方面发展和校园管理造成不利影响。(3)人际情感协调。无论是入学前还是入学后,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听过“恋爱是大学的一门必修课。”其实不只是男女生谈恋爱压力,还有和同班同寝室相处压力都会困扰着学生,这方面压力也往往是各高校心理咨询中心最 热点 最集中的问题。(4)升学就业困境。进入大学校门,自主学习取代了填鸭式教育,学生可以自主安排 学习计划 。但在入学第一学期,由于专业基础课繁重,加上自主 学习 经验 不足,不能有效协调社团和学习之间的关系,会出现较大规模挂科现象。一个个红灯挂起,为之后的大学生活蒙上了阴影。而在高职院校中,大二和大三的学生会面临专转本的选择,每年专转本考试前一两个月,都会有大量学生产生焦虑状态。与此同时,未参加专转本考试的学生也在为 毕业 后的工作愁眉不展。不少高职院校对应职业具有高风险性、高压力的工作性质,还应报考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些都导致学生在校择业期间产生诸多的焦虑。

2 压力管理

压力管理概述

压力管理是将人的压力程度调到最佳点,以达到最优的绩效,同时避免受到与过度压力有关的心理与身体伤害的过程。⑥高职院校的压力管理策略要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多角度进行有效实施。

压力管理策略

营造友好的校园环境

优美的校园景观,可以满足学生需求,促进精神发展,舒缓心理压力,陶冶情操,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归属感,降低自卑心理。⑦高职院校亦应坚持“以学生为本”,营造适宜的校园硬环境和软环境。随着教学规模扩大,有不少学校在城市郊区建了新校区,不让后山成为土坡,不让清水池变臭水沟。 另外,对学生日常管理,表彰为主,惩罚为次。为了提高学风,很多高职学校会选择对逃课、夜不归宿的学生进行大规模的公开批评,往往每周公告栏上布满了各种警告处分。这样都会使校园里堆积负能量,对处分惩罚脱敏,反而不利于学生积极学风的养成。提倡学校表彰优良学风 事迹 ,鼓励学生积极上进,在校园里传递正能量,打造友好积极的软环境,促进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认知,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拥有健康情绪生活。⑧

制定自主课程计划

与本科院校不同,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应用能力上,更偏向后者,这也就要求高职院校课程应进一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外,应当是更多的专业选修课。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 职业规划 ,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把被迫繁重的课业,转换成自主轻松的兴趣,将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心理负重感,缓解升学就业带来的无力感。

当然,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压力管理能力的提升已成为每一位教育者的共识。在这里,我们倡导配以“挫折应对”、“压力管理”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心理健康活动月等等,也可以开设诸如心理学与生活、人际交往心理学、大学生压力与调节等课程。有研究显示,这些活动能使大学生面对就业形势时,保持心理健康,培养了他们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了社会交往能力、使他们在变化发展的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将来的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⑨⑩

建立完备心理危机预防系统

随着高校学生人数增加,原本依赖在危机发生时才加入的心理危机系统受到了巨大挑战,建立一个囊括咨询中心、心理档案、心理月报排查、危机预警和干预的全方位危机预防系统十分必要。豘

现如今,几乎每所高校都建立了心理健康或心理咨询中心,但走进中心解决心理问题的学生少之又少。一方面,应完备中心设施,建立心理咨询教师队伍,配备完善的压力宣泄室、音乐放松室、团体辅导室等。另一方面,加大心理健康的宣传,鼓励学生走进心理中心,在专业老师的帮助下解决心理困扰。

另外,健全的心理健康排查体系也十分重要。在新生入学后,可以进行心理健康普查,比如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生活事件量表》筛选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或生活经历重大创伤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由班级心理委员 报告 班级每月心理健康情况,搜集最近时期困扰学生产生压力的重点事件,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压力对学生的侵害,减少校园悲剧的发生。

鼓励教师人文关怀

人们常说:“大学校园是半个社会。”比起中学,大学里会接触更多不同的人,很多现实的问题浮出水面,竞争也变得残酷,但不及大社会那么无情。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一切学生,定期走访课堂、宿舍,参与学生活动,让每个学生在校园里能健康积极地生活学习;关心有苦难的学生,对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抚恤,减少学费问题给学生带去的压力;关爱有困扰的学生,对心理上存在潜在问题的学生进行特别的关爱,定期进行心灵交流,缓解学生心理压力。

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人文关怀,营造和谐的师师关系、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从而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关怀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能够让学生主体意识得到唤醒,个性得到尊重,人格得到完善,困难得到解决,心灵得到寄托和安宁,自由得到保护,使学生时刻感受到幸福,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豙

培养学生压力管理技巧

学生作为高校校园文化载体,有较强的接受能力,但由于社会经验的欠缺,面对压力时自身调节能力较弱,所以要求学生要认清压力事件性质,确认自身对问题的处理能力,找到合理的压力解决途径,善于利用身边有效资源,解决压力问题。在对自己有正确定位后,积极寻求人生目标,不要将升学和就业抛在脑后,要通过不懈努力,才能实现最终理想。

另外,文化知识学习之余,也要培养自己的课余 爱好 ,参与社团活动。这样一方面,劳逸结合,有利于压力的缓解;另一方面,也更利于自我的全面发展。

综上,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会受到大学环境适应、理想现实冲突、人际情感协调、升学就业困境等多方面的压力困扰,高职院校教育者应营造友好校园环境,制定自主课程计划,建立完备心理危机预防系统,鼓励教师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压力管理技巧等角度进行有效的压力管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实践能力过硬、心理素质健康的新世纪创新人才。

注释

① 钱铭怡,马悦.北京市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12):848-852.

② Walker,著[M].放松:14种让身心自动恢复到最佳状态的 方法 .苑龙,高进,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10-14.

③ 孙健敏.压力管理[M].北京: 企业管理 出版社,2003:46-60.

④⑤邰蕾蕾.医科院校女大学生的压力分析与压力管理浅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8(6):82-83.

⑥ 时建朴,王瑾.关于当代大学生需要发展的调查研究[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1):103-108.

⑦ 伍鹏.浅谈校园景观建筑对心理健康教育作用[J].教育理论与心理学,:273-275.

⑧ 闫咏梅.维护校园软环境,关注学生心理健康[J].教育实践与研究,:23-25.

⑨ 王悦,金怡,陈玲玲.大学生职业发展压力管理及SAP实效性研究——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1):1234-1238.

大学生压力论文1500字

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们应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革除那些陈旧的观念,使自己从那些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把目光由原来的国家机关、重点单位转向那些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就业地区由那些经济发展地区转向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那些地方更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另外,大学生们要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中国人口太多,岗位有限,必然陷入激烈竞争,大学四年主要是一个自学的过程,老师只传授入门级的知识,对实际工作用处不大,但却能让你养成学习相关学科应有的思维(所以指着大学里老师教的那点东西是不行的,但随便就说大学里学的东西无用也是不对的).一旦进入社会,将面对各种竞争,在一次次挫败中学会偷师学艺,充分吸取教训,少些毫无意义的不满,放下自己的矜持.要想人前显贵就要人后受罪,各种"X二代"们毕竟是少数,那些年轻时潇洒放荡一事无成不学无术,步入社会发现自己啥都不会就抱怨社会不公的人是最为人不齿的.

课程作业就去文库搜,百度搜狗谷歌,你竟然偏偏选知道,这里谁还能帮你写吗?要学会处理问题的方法。

多看多想多写。一千五不多

  • 索引序列
  • 大学生成长压力论文题目
  • 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论文题目
  • 大学生压力论文文献
  • 大学生压力800字论文
  • 大学生压力论文1500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