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戏剧鉴赏论文模板

戏剧鉴赏论文模板

发布时间:

戏剧鉴赏论文模板

baidu上搜索下有很多额

一)情景交融。其中有的曲词句句景语,字字含情,如[端正好]:前三句写景,通过对暮秋时节的蓝天、白云、黄花、红叶、西风、大雁等萧瑟凄凉的景象的描绘,不仅表现了崔、张依依惜别的情景,更衬托出了莺莺的痛苦欲绝的心情。特别是枫叶经霜变红的自然现象,作者让莺莺将其设想为离人血泪所染造成,就使景物侵染了人即莺莺的浓重的离愁别恨之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还有的曲词因情见景,如[滚绣球]“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莺莺欲与张生并行,便怨柳丝不能系住张生之马;莺莺不愿与张生分别,便恼恨疏林不能挂住夕阳!柳丝、疏林、夕阳,是客观景物,无所谓感情,但作者为了表现莺莺浓重的离愁别恨,偏让莺莺不可思议地设想它们有感情。这里,分明写的莺莺的情,但我们还同时见到“景”。(二)情深而词透。常见手法是集中一点,层层深入。如[快活三]先一句“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已然刻画出了莺莺感觉酒食如土似泥、难于下咽的痛苦心情,但作者并不就此住手,接着再补写一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通过莺莺酒食还不如泥土感觉,更深入一层地写出了莺莺因痛苦欲绝而心如死灰的心情。(三)直抒胸臆。如[叨叨令]一曲,将莺莺痛苦、绝望、愁闷、希望等等心情通过莺莺之口直接呼喊出来。(四)运用比喻、夸张、排比、对偶、叠字等修辞手法。

参考一下...........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北京城里有许多大茶馆,各种各样的人进进出出,这些人在茶馆谈天说笑,谈的内容大至天文地理,小至街坊四邻。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淡无奇的地方,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就让它“活”了起来。这部剧运用对京城中裕泰大茶馆里人们的谈话,体现了国家的兴盛衰败。从戊戌变法的失败到解放战争的前夕,时代的变迁让茶馆里发生的一件件小事变成了一部历史剧,而这部历史剧的主角当然就是茶馆掌柜王利发了。王利发是个精明而正直的人,年仅二十岁就出来替早逝的父亲打理生意,他生在一个混乱的、战火连绵的年代,最后因为不能忍受自己经营了几十年的茶馆被人强行霸占而上吊自杀。是啊,用戏中的话说,那是一个人们“一堆一堆给洋人送钞票”的日子,不少的人都当起了汉奸,特别是戏中的两代小人——刘麻子和小刘麻子。先说刘麻子吧,他见利忘义,干着给人说媒拉线这种不正当的生意,不论双方愿意与否,只要有钱赚他就干,有时甚至还卖人儿女。在第一幕中,他竟然把一位生活贫苦的农民——康六的女儿康顺子以十两银子的价钱卖给了给了一个太监。而刘麻子的儿子小刘麻子呢?他非但没有“改邪归正”,反而还“发扬光大”,要创办一个专给美国人提供女招待的“花花联合公司”,甚至想方设法霸占了王掌柜的裕泰茶馆,把它改成了一个“取得大量情报,捉拿共产党”的地方。现如今,像这样见利忘义的人还在少数吗?有些奸商,为了谋求暴利,用偷工减料制成的东西来蒙消费者,甚至不惜搭上消费者的性命!剧本的最后,常四爷说了这么一句话:“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这分明是老舍先生托剧中人物之口说出来的!就好像现在的清洁工,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每天起早贪黑,默默地为我们这个国家做着巨大的贡献,可又有哪些人去安慰安慰他们,哪怕是一句节日的问候?很少很少。因为在我们的脑海中,那是再平常不过的,可有有谁明白他们的痛苦呢?他们也有家人,也想在节日里和家人团聚呀!不过现在,随着人们的意识不断增强,理解那些为祖国作贡献的好心人越来越多,这是让人们欣慰的一点。不管怎样,《茶馆》这篇剧本让我受益匪浅,让我从中读出了一位语言大师的爱国爱民,善解人意。

初读《雷雨》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当我一口气读完并合上最后一页时,仰头却发现天上的星星也在对我惨白地笑着,而我的心,已如夜一般黑,夜一般重。重读《雷雨》时,吸引我的就不只是它那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了,而是曹禺用细腻的手法塑造出来的一个又一个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他对于这些形象的描述可谓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多一分则胖,少一分则瘦,真是恰到好处。一、 周冲周冲永远都是个孩子,他有着一切孩子的空想,是五四运动后成长起来的一批年轻人的代表。他勇于反抗封建,希望接受新的思想,并且单纯地幻想着“世界对于他来说永远都是美好的”。天真的他甚至认为连爱也是无私的,他甚至幻想能和他所爱的人——四凤永远在一起,当这一要求被拒绝之后,他又幻想和四凤一起逃离这个没有爱的家。我觉得周冲从头到脚都是无辜的,他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最后连死也是无端端的,但是,周冲的出现,毕竟给灰暗的故事色调增添了一抹亮色。二、繁漪繁漪不是个平凡的人,她有着多重身份,因此,封建礼教下的她生活得好不艰难。繁漪是忧郁的,郁积的火燃烧着她,她的眼光时常充满了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绝望,她时常抑制着自己。她是一个受过一点儿新式教育的人,她文弱,明慧,对诗文有一定的爱好,但也有一贯的热情和力量在她心里翻腾着。她的性格中有一股不可抑制的“蛮劲”,这使她能够忽然做出不顾一切的决定,她爱起人来像火一样热烈,恨起人来又像火一样把人烧毁,然而她的外表是沉静的,就像秋天的落叶轻轻落在你身旁。繁漪也许是《雷雨》中塑造的最为成功的人物之一,我喜欢繁漪。她是个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女人,她接受了封建礼教,也勇于反抗封建礼教,但是由于封建礼教的思想在当时的中国还根深蒂固,她又不可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做出彻底的反抗,所以她就在接受和反抗的痛苦中苦苦挣扎,特别在“吃药”和处理与周萍的爱恨关系上。我觉得用水来形容繁漪最合适不过了,繁漪,柔弱又坚强,像水一样,水至柔,柔肠百结,但也可水滴石穿;繁漪又是孤独的,虽然水滴石穿,可水穿后就无所谓水,因为水已没有了依靠;繁漪是可悲的,水执著得用一生来敲打石,可力尽了终生,也只能穿出一线小洞,最终也无力改变石;繁漪是可怜的,因为冰冷的水永远不会给繁漪带来爱的温暖;繁漪还是悲壮的,水滴石后即粉身碎骨,又如繁漪终究要凤凰涅磐。三、周萍和周朴园这是两个相似的人物,周朴园专横、自是、倔强,和一切起家立业的人物一样,在家里和下属面前都格外威严,不惜一切地剥削工人。周萍和他的相似之处在于两人的自私和自以为是,他们毫不迟疑地接受封建礼教,只不过周萍总有着昏暗的眼神,闪烁着迟疑和矛盾。他总是悔恨自己的错误,当一个新的冲动来了,他的热情与欲望就会像水一样淹没他。他那星星的理智,不过是卷在漩涡上的一段枯枝,这样,一个大错就跟着一个大错发生。他痛苦,悔恨,他羡慕一切没有顾忌而敢做坏事的人,他又羡慕一切能干一番“事业”并依循着上层人的“道德”做模范家长、模范公民的人。他佩服他的父亲,在他眼里,父亲除了有点冷酷和倔强外,是一个无暇的男子,但冷酷和倔强是他最喜欢的,因为这都是他自己没有的,他是一个软弱的人。作者运笔的又一好处是安排了周萍父子相似的境遇,虽然对周朴园着墨不多,同样可知周朴园的卑劣之处,并由周朴园的行径揭露了资本家的罪恶本质。四、鲁贵和鲁大海虽然是父子,也许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缘故,二人性格截然不同。鲁大海是工人阶级的典型代表,而中国的工人阶级受着多重压迫,反抗得就异常激烈。他的性格更是倔强的,他满蓄着精力,年轻的激情和热情就像即将爆发的火山,他的反抗精神被彻底地展现出来。而鲁贵,十分“懂事”,尤其是礼节。他又有点驮背,似乎永远都应该欠着身子向主人答应着“是”。他恪守着“下人”的规矩,眼里还闪烁着贪婪的目光,但这贪婪和周朴园的贪婪绝不相同,周朴园的贪婪是张着狮子般的血盆大口对工人进行残酷的剥削,而鲁贵的贪婪只能是市井小人的见钱眼开。五、鲁四凤同周冲一样,四凤是个很纯洁的孩子,可与周冲最大的不同是:四凤没有接受过教育,她不可能接受新思潮的冲击。她不会反抗,不会站出来和封建礼教反抗,因此而只能具有劳动人民的朴素的美德:善良、勤劳。总之,四凤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女孩子,却又逆来顺受,听从别人对自己的命运的安排。六、鲁侍萍最后才谈到侍萍,侍萍的确让我不知怎么去评价,侍萍也是个封建礼教下的牺牲品,她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痛苦,又有太多的偶然。应该说侍萍是个有骨子的人,有一定的反抗意识,但是她又对周萍有所依托,所以她的反抗不会彻底,在对待周冲和四凤的问题上,她又主动妥协,用一味地退却和忍让来成全别人,牺牲自己。这就是《雷雨》中的全部人物,每个人都着实重重地涂了一笔灰暗的色调,于是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八个人都露出了煞白的面孔。

戏剧鉴赏论文1000字

豫剧在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被列为除京剧、评剧、越剧、黄梅戏之外的五大剧种之一,除了它具有二、三百年的历史沉淀之外,它的传播广度、受众数量、剧本质量以及在唱腔、舞台表现力等方面着实有着其它戏曲种类所不具有的优越性。豫剧产生的具体时间已无可考,自清代乾隆朝以后开始大面积的衍生、发展。豫剧的产生与发展经历过三个发展阶段。第一是草台班社阶段。如果从乾隆时期开始算起,至少昆曲、秦腔乃至汉剧、徽剧等这些老的剧种已经为豫剧的形成做好了程式和样板,所以说,豫剧产生的起点是比较高的。第二个阶段为半职业到职业艺人的产生阶段。豫剧开始有了“书会”、“社会”的构成,艺人有了较为稳定的收入,优秀的剧本不断产生,艺术形式不断翻新,唱腔被不断改良,影响力越来越大。第三个阶段为旧戏向新戏的转变,也就是戏曲改良阶段。上世纪二十年代以后,以樊粹庭、王镇南为代表的改革家将豫剧中的低俗成分逐渐摒弃,提高了剧种品质。(有完整的)

戏剧欣赏心得体会如果说,音乐摇撼听觉、舞蹈和美术冲击视觉,那麼戏剧,可以说是融汇这三者的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背景音乐渲染氛围,特殊音效模拟真实场景;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刻画具体故事;舞台布景,呼应人物心理。“综合”应该算是戏剧的本质,其最大的特点,大概也就是,它可以综合、夸张地运用各种方式,联系现实,表达主题。正叙、倒叙、插叙,像文章一样交错演绎;独角戏、相声、歌舞,五花八门的形式都可以用上,一幕一幕,一场一场。若能注意呼应,就能让这出剧给人带来丰富多彩的感觉,而不会让人觉得混乱。都说戏如人生,大概就是因为戏剧的这种特点,让它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会更加广泛地被大众接受。欣赏戏剧的时候,我也会觉得戏剧比单纯的音乐、舞蹈和美术要浅显易懂。从这一点来看,如果要提升老百姓的艺术修养,不妨从戏剧欣赏入手。《小华小明在偷看》这出剧,我觉得十分精彩。它透过一个“偷看”的视角,来窥视一个失去家人却不断拥有巨大财富的孤独女孩的生活。其中,有女孩自己的讲述,也有,“偷看者”的演绎,带领观众一同思索:当生命只剩下孤独与会议时,财富究竟可以买到什麽。其中,偷看者的演绎,咋看之下并不合逻辑,但细细一想,觉得很有意思。比如,第二场的《二次论贱》,是以竞选武林盟主为背景,用丐帮、橘子帮和翡翠帮的斗争映射国民党、亲民党和民进党的竞争。这与“偷看”似乎毫无关系。但是,想一想,这一场的主题就是“争魁”,而女孩,或者说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难免会走到“争”的境遇,也许小到争长相、争宠,大到争钱财、争权。还有一幕让我印象很深的是《丧钟》。这个丧钟,除了为逝去的人敲,也为逝去的动物敲,更重要的是,为正义敲。一个小镇的富人因不肯把庄园卖给宰相,一夜间家破人亡,流落街头。他用自己身上的最後一块钱,请神父为正义敲钟。是的,财富买不到正义。法文系的戏剧表演中,《贵妇的裁缝师》是一个精彩的故事。这个小故事在舞台上的演绎,充分体现了戏剧的“矛盾集中”、“跌宕起伏”的特点。医生与情妇的事被妻子怀疑,妻子请来母亲希望挽回婚姻。而医生已经向朋友租了一间废旧的裁缝店,为与情妇偷情。谁知,情妇的丈夫----将军,以及丈母娘、将军的情妇接二连三意外出现。没想到,将军的情妇是医生的旧爱,更是朋友的妻子。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是这出戏的重点,演员们逼真且夸张的表演很好地诠释了这些关系,让这出戏紧扣人心,让人紧张、让人大笑。在这几场戏剧的欣赏中,我体会到,戏剧的表演与影视表演是有区别的。影视表演可以通过真实的场景来告诉观众,但戏剧表演很大程度上受限於舞台,所以演员的表演必须要夸张,才能带领观众更好地进入场景、跟随剧情发展。戏剧的包罗万千,让它表现力出众、浅显易懂。戏剧的跌宕起伏、矛盾集中以及夸张的表演,让它生动、引人注目。即使是平时觉得无聊的国剧,也是有这些特点的,只是因为唱腔不为我们所习惯,我们才觉得它无趣。其实若耐下性子看一会儿,也会被吸引的。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戏剧毕竟是种艺术,虽源於生活,却更高於生活。

唱念做打,生旦净丑,一曲《红娘》,唱出了国粹,唱出了精彩。 从来没有近距离接触京剧,只知道的它是我国的国粹,只知道它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只听说它在当今时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戏迷越来越少,学习它的人越来越少,技艺精湛的或许就只是那些高龄的老一辈人。总是听说到这样的情况,可每次又总是仅限于为其叹息而已。今天,有了一次机会,看到京剧,有了一次就机会感受它的魅力,思索它的需要。 一本介绍京剧与剧院的小册子,两块显示台词的电子板,精心的准备让本完全不懂的人也投入其中,让本是戏迷的人更是沉浸于此,总是听说京剧太高雅了,现代人听不懂,它已经过时了。可是观众为何会频频鼓掌?为何年轻一代的在场大学生会最终沉浸在其中?大声叫好,闪光灯四处亮起,就连前排的摄影记者最后也似乎忘了要拍照,而是盯着演员的表演。这些,似乎把京剧要过时了的言论推翻地一干二净。演员的传神表演,音乐的跌宕起伏,把本是大家很熟悉的崔莺莺与张生的故事用京剧再次传神演绎。 或许,我们无法否认的是它似乎离我们真的有些远,我们更多的是唱着流行歌曲,更多的是口说英语,手拿汉堡包,更多的是讨论着流行动态,而京剧离我们似乎真的很远。“我希望我们的年轻一代在说着满口流利的英语时不要忘了中国的国语;希望在吃肯德基或麦当劳时,不要忘了中国美食;在现如今,不要忘了我们的国粹京剧。”这是国家京剧院院长在发言里的一句话,面对现状,我们无法不面对对现实,面对它日益衰弱的现状,年轻一代对它的陌生,可是为何呢?我们同样可以沉浸在《红娘》中,可以认真地听着京剧,为何会这样?或许,我们真的应该主动去了解,去学习,而非首先就是排斥,就是否决,只要真心去了解,中国国粹是不会让人失望的,中国文化是不会不吸引中国人的。 《红娘》一曲,我们为它惊叹,京剧上演,我们为它思索,思索着面对它的态度;为它认识,认识到国粹的魅力,认识到它真的需要我们的加入,我们的了解,我们的认同。

初读《雷雨》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当我一口气读完并合上最后一页时,仰头却发现天上的星星也在对我惨白地笑着,而我的心,已如夜一般黑,夜一般重。重读《雷雨》时,吸引我的就不只是它那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了,而是曹禺用细腻的手法塑造出来的一个又一个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他对于这些形象的描述可谓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多一分则胖,少一分则瘦,真是恰到好处。一、 周冲周冲永远都是个孩子,他有着一切孩子的空想,是五四运动后成长起来的一批年轻人的代表。他勇于反抗封建,希望接受新的思想,并且单纯地幻想着“世界对于他来说永远都是美好的”。天真的他甚至认为连爱也是无私的,他甚至幻想能和他所爱的人——四凤永远在一起,当这一要求被拒绝之后,他又幻想和四凤一起逃离这个没有爱的家。我觉得周冲从头到脚都是无辜的,他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最后连死也是无端端的,但是,周冲的出现,毕竟给灰暗的故事色调增添了一抹亮色。二、繁漪繁漪不是个平凡的人,她有着多重身份,因此,封建礼教下的她生活得好不艰难。繁漪是忧郁的,郁积的火燃烧着她,她的眼光时常充满了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绝望,她时常抑制着自己。她是一个受过一点儿新式教育的人,她文弱,明慧,对诗文有一定的爱好,但也有一贯的热情和力量在她心里翻腾着。她的性格中有一股不可抑制的“蛮劲”,这使她能够忽然做出不顾一切的决定,她爱起人来像火一样热烈,恨起人来又像火一样把人烧毁,然而她的外表是沉静的,就像秋天的落叶轻轻落在你身旁。繁漪也许是《雷雨》中塑造的最为成功的人物之一,我喜欢繁漪。她是个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女人,她接受了封建礼教,也勇于反抗封建礼教,但是由于封建礼教的思想在当时的中国还根深蒂固,她又不可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做出彻底的反抗,所以她就在接受和反抗的痛苦中苦苦挣扎,特别在“吃药”和处理与周萍的爱恨关系上。我觉得用水来形容繁漪最合适不过了,繁漪,柔弱又坚强,像水一样,水至柔,柔肠百结,但也可水滴石穿;繁漪又是孤独的,虽然水滴石穿,可水穿后就无所谓水,因为水已没有了依靠;繁漪是可悲的,水执著得用一生来敲打石,可力尽了终生,也只能穿出一线小洞,最终也无力改变石;繁漪是可怜的,因为冰冷的水永远不会给繁漪带来爱的温暖;繁漪还是悲壮的,水滴石后即粉身碎骨,又如繁漪终究要凤凰涅磐。三、周萍和周朴园这是两个相似的人物,周朴园专横、自是、倔强,和一切起家立业的人物一样,在家里和下属面前都格外威严,不惜一切地剥削工人。周萍和他的相似之处在于两人的自私和自以为是,他们毫不迟疑地接受封建礼教,只不过周萍总有着昏暗的眼神,闪烁着迟疑和矛盾。他总是悔恨自己的错误,当一个新的冲动来了,他的热情与欲望就会像水一样淹没他。他那星星的理智,不过是卷在漩涡上的一段枯枝,这样,一个大错就跟着一个大错发生。他痛苦,悔恨,他羡慕一切没有顾忌而敢做坏事的人,他又羡慕一切能干一番“事业”并依循着上层人的“道德”做模范家长、模范公民的人。他佩服他的父亲,在他眼里,父亲除了有点冷酷和倔强外,是一个无暇的男子,但冷酷和倔强是他最喜欢的,因为这都是他自己没有的,他是一个软弱的人。作者运笔的又一好处是安排了周萍父子相似的境遇,虽然对周朴园着墨不多,同样可知周朴园的卑劣之处,并由周朴园的行径揭露了资本家的罪恶本质。四、鲁贵和鲁大海虽然是父子,也许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缘故,二人性格截然不同。鲁大海是工人阶级的典型代表,而中国的工人阶级受着多重压迫,反抗得就异常激烈。他的性格更是倔强的,他满蓄着精力,年轻的激情和热情就像即将爆发的火山,他的反抗精神被彻底地展现出来。而鲁贵,十分“懂事”,尤其是礼节。他又有点驮背,似乎永远都应该欠着身子向主人答应着“是”。他恪守着“下人”的规矩,眼里还闪烁着贪婪的目光,但这贪婪和周朴园的贪婪绝不相同,周朴园的贪婪是张着狮子般的血盆大口对工人进行残酷的剥削,而鲁贵的贪婪只能是市井小人的见钱眼开。五、鲁四凤同周冲一样,四凤是个很纯洁的孩子,可与周冲最大的不同是:四凤没有接受过教育,她不可能接受新思潮的冲击。她不会反抗,不会站出来和封建礼教反抗,因此而只能具有劳动人民的朴素的美德:善良、勤劳。总之,四凤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女孩子,却又逆来顺受,听从别人对自己的命运的安排。六、鲁侍萍最后才谈到侍萍,侍萍的确让我不知怎么去评价,侍萍也是个封建礼教下的牺牲品,她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痛苦,又有太多的偶然。应该说侍萍是个有骨子的人,有一定的反抗意识,但是她又对周萍有所依托,所以她的反抗不会彻底,在对待周冲和四凤的问题上,她又主动妥协,用一味地退却和忍让来成全别人,牺牲自己。这就是《雷雨》中的全部人物,每个人都着实重重地涂了一笔灰暗的色调,于是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八个人都露出了煞白的面孔。

中国戏剧鉴赏论文

不知道在{世界文学研究}或者{艺术研究快报}等等这类期刊上面有没有你说的这类型的文章~反正论文的大体多差不多~你可以多看下了解下吧~

豫剧在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被列为除京剧、评剧、越剧、黄梅戏之外的五大剧种之一,除了它具有二、三百年的历史沉淀之外,它的传播广度、受众数量、剧本质量以及在唱腔、舞台表现力等方面着实有着其它戏曲种类所不具有的优越性。豫剧产生的具体时间已无可考,自清代乾隆朝以后开始大面积的衍生、发展。豫剧的产生与发展经历过三个发展阶段。第一是草台班社阶段。如果从乾隆时期开始算起,至少昆曲、秦腔乃至汉剧、徽剧等这些老的剧种已经为豫剧的形成做好了程式和样板,所以说,豫剧产生的起点是比较高的。第二个阶段为半职业到职业艺人的产生阶段。豫剧开始有了“书会”、“社会”的构成,艺人有了较为稳定的收入,优秀的剧本不断产生,艺术形式不断翻新,唱腔被不断改良,影响力越来越大。第三个阶段为旧戏向新戏的转变,也就是戏曲改良阶段。上世纪二十年代以后,以樊粹庭、王镇南为代表的改革家将豫剧中的低俗成分逐渐摒弃,提高了剧种品质。(有完整的)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各种表演艺术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更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编辑本段戏曲的起源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先秦时期(一)先秦——戏曲的萌芽期。《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唐中后期(二)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宋金时期(三)宋金——戏曲的发展期。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元朝时期(四)元代——戏曲的成熟期。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其中最为杰出的作曲家为关汉卿,他的代表作《窦娥冤》历来被后人称颂。明清时期(五)明清——戏曲的繁荣期。戏曲到了明代,传奇发展起来了。明代传奇的前身是宋元时代的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是在宋代杂剧的基础上,与南方地区曲调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形式。温州是它的发祥地)。南戏在体制上与北杂剧不同:它不受四折的限制,也不受一人唱到底的限制,有开场白的交代情节,多是大团圆的结局,风格上大都比较缠绵,不像北杂剧那样慷慨激昂,在形式上比较自由,更便于表现生活。可惜早期南戏的本子保留下来的极少,直到元末明初,南戏才开始兴盛,经过文人的加工和提高,这种本来不够严整的短小戏曲,终于变成相当完整的长篇剧作。例如高明的《琵琶记》就是一部由南戏向传奇过渡的作品。这部作品的题材,来源于民间传说,比较完整地表现了一个故事,并且有一定的戏剧性,曾被誉为“南戏中兴之祖”。明代中叶,传奇作家和剧本大量涌现,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汤显祖。他一生写了许多传奇剧本,《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死生离合的故事,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爱情,要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作者给爱情以起死回生的力量,它战胜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取得了最后胜利。这一点,在当时封建礼教牢固统治的社会里,是有深远的社会意义的。这个剧作问世三百年来,一直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喜爱,直到今天,“闺塾”、“惊梦”等片断还活跃在戏曲表演的舞台上,放射着它那艺术的光辉。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正是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华戏曲应运而生。高度发展的政治、经济为戏曲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蓬勃发展的文化艺术又为戏曲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物质基础,从而大大地推进了它的形成历程。戏曲遭受外来文化的影响。随着现代科技和现代信息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深入,西方一些国家利用其经济优势、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实施“文化霸权”、“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继续进行其“文化殖民化”和“西方化”,向我们推销他们的意识形态和人生价值观。高校大学生由于求知欲旺、好奇心强,接受新鲜事物快,容易受到多元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这给我们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特别是西方文化的渗透和侵袭,使一些高校学生“无意识”地认同和接受西方的价值观,进而怀疑和否定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预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因素因为西方价值观念的侵袭而变质,从而失去持续存在和发展的空间的危险。3.戏曲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在我国,受网络文化影响最深、最广的莫过于有较高文化层次的大学生了。网络文化一方面以其雅俗共赏、信息量大、知识性与趣味性强、观念开放等特点,极大地吸引着高校学生,给高校教育拓展了新的空间,开辟了新的途径;另一方面由于它的过于开放性以及过多的现代娱乐项目,也给戏曲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新的竞争。

豫剧起源于我国河南地区,早期伴奏多使用枣木梆子,所以称为河南梆子,又因豫剧演员多以本嗓演唱,在起腔和收腔时为翻高尾音,带有假声“讴”,称为“河南讴”。豫剧是我国最古典的剧种之一,在近三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她扎根于中州大地这块文化底蕴丰厚的土壤之中,海纳百川,不断借鉴和吸收各种艺术的精华和特点,不断融合和创新,最终形成旋律优美,韵味独特,个性鲜明的剧种特色。经过多代老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豫剧艺术一步一步走向全面繁荣,最终成为全国流传最广、演唱最多的地方剧种之一。我们帮

戏剧鉴赏论文格式

先介绍特点,然后结合具体的作品来分析,基本都是这样写的

京剧现代戏《智取威虎山》是一部历经千锤百炼的戏剧经典作品,由上海京剧院改编创演,是至今久演不衰的当家剧目。其中光彩照人的孤胆英雄杨子荣历经几代人传颂,鲜活的英雄形象久驻人们心底。著名谭派文武老生童祥苓在剧中成功地扮演杨子荣而一举成名,享誉国内海外。他在剧中乔装改扮土匪胡彪带着《秘密联络图》只身打入惯匪坐山雕的魔窟,凭过人的胆识,睿智的机敏,取得匪首们的信任,除夕夜,与战友里应外合将土匪全歼在威虎厅里。 他在只身打入匪巢的途中有一段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以充沛的激情,高亢的声腔,激越的旋律,刀刻斧凿般地给人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至今传唱不衰。记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北滨河公园由市文化局、电视台联合举办“京评帮票友大赛”时,一晚上有五位参赛选手登台演唱此段,各展风采,气势夺人。难怪主持人风趣地说:“好家伙,今晚上一连打了五只虎!” 这其中的深厚内涵和艺术魅力可见一斑。伴随着一连串铿锵有力的“长锤”,引出了气势如虹地前奏。乐曲明快清晰,时而轻重有序,时而缓急有致,裹挟着一段悠扬雄浑的号声,奏出该剧的主旋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变奏曲。随后惟妙惟肖的马蹄声由远而近,伴奏乐如波斓起伏,层层推进,为英雄出场作足铺垫。“二黄导板”“穿林海”一出口犹如异峰凸起,先声夺人。“跨雪原”尽显含蓄深沉,“气冲”二字不失委婉细腻。此时观众在聆听演唱时或通过荧屏的展现,或通过镜头的摇曳 欣赏到茫茫雪原、密密的林海那壮观的北国风光,衬托出英雄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霄汉”则唱得响遏行云,始终在高八度音域里延展,以京剧中特有的“擞音”演唱得干净利落而不拖泥带水,展现杨子荣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的英雄情结。每每唱到此处,演员淋漓尽致地发挥必定得到观众的“满堂彩”和雷鸣般的掌声。接下来在弹拨乐的引导下,伴随着顿挫有力的锣镲声和恢宏交响乐,改换装束的杨子荣扬鞭催马疾驶而出,观众眼前为之一亮,英雄形象羽翼丰满地呈现在台上。矫健的骑马舞蹈生动地表现英雄驰骋在林海雪原之上,此时有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剧照,那就是杨子荣在舞台上勒马、上山、等一系列舞蹈动作后,猛然大幅度跃起,右手持鞭,左手后甩并被敞亮的大衣雪白色羊皮里遮盖,在空中劈叉大跳的同时扭头回身亮相,造型潇洒,动作漂亮,再加上杨子荣背后那挺拔的参天青松,强烈的几缕阳光 穿过密匝匝的林海斜射下来,通过镜头的仰拍,情景交融,相得益彰,倍增英雄气概。随着伴奏乐嘎然而止,只见英雄手一挥,传来一声清脆的鞭响,马的嘶鸣裹挟着锣响引出一句“回龙”。“抒豪情寄壮志面对群山”拖腔顿挫简洁,直抒胸臆。“原板”中“愿红旗五洲四海齐招展”中的“海”字唱得委婉含蓄,真情流露。“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扑上前!”唱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表现出英雄为了人民为了党甘愿赴汤蹈火的决心。“我恨不得急令飞雪化春水”中的“恨”字稍有力度连带着“得”字唱得清新别致,引发出英雄为民剿匪的迫切希望。此句中间的过门及“散板”“迎来春色”后的伴奏交响乐如烘云托月般地奏出孱孱溪水声,仿佛将人们带进春光明媚、流水淙淙的美妙意境,让人心驰神往。“换人间”则从“人”字开始音调逐级上升,直至归韵到“间”字时拖长凸起,高亢悠扬,彰显英雄对美好世界的无限向往。后半段的“西皮快板”可谓是声腔创作者对京剧声乐一大贡献,大段唱腔里由“二黄转西皮”是打破以往的程式化,独巨匠心的声腔革新,以节奏紧凑的“西皮快板”表现主人公坚定的剿匪信念。“党”字拉长但不拖沓,突出党的重要性。“给我智慧给我胆,千难万险只等闲,围剿匪先把土匪扮,似尖刀插进威虎山。誓把坐山雕,埋葬在山涧,壮志撼山岳,雄心震深渊。待等到与战友会师百鸡宴,捣匪巢定教它”,这速度极快的68个字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声声清脆入耳,字字铿锵有力,传递着英雄人物内心激荡的情绪,听来动人心弦。“地覆天翻!”则唱散,节拍自由地拖长,起伏跌宕一气呵成而达到高潮,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英雄的壮志情怀。这段从童祥苓那慷慨激昂、高低自如的首唱到几十年后流派纷呈、名家荟萃 的今天,各名家对这段经典唱段都赋予不同的神韵。我品味过当红杨派老生于魁智的宽厚酣畅、隽永质朴;领略着余派名家耿其昌的委婉细腻、激越悠扬;也欣赏过“海派”著名老生关栋天那清朗高亢、潇洒飘逸。各自的韵味,不同的神采都使我如醉如痴,百听不厌,从而领略京剧那博大精深的深刻内涵与无穷魅力。不仅丰富和陶冶了我的文化生活,也增强了弘扬民族艺术,让国粹薪火相传的信心。

这个格式可以上文库找,或者大胆一点跟你们科任老师拿!!

戏剧鉴赏论文2000字

豫剧起源于我国河南地区,早期伴奏多使用枣木梆子,所以称为河南梆子,又因豫剧演员多以本嗓演唱,在起腔和收腔时为翻高尾音,带有假声“讴”,称为“河南讴”。豫剧是我国最古典的剧种之一,在近三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她扎根于中州大地这块文化底蕴丰厚的土壤之中,海纳百川,不断借鉴和吸收各种艺术的精华和特点,不断融合和创新,最终形成旋律优美,韵味独特,个性鲜明的剧种特色。经过多代老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豫剧艺术一步一步走向全面繁荣,最终成为全国流传最广、演唱最多的地方剧种之一。我们帮

《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第一本是“张君瑞闹道场”;第二本是“崔莺莺夜听琴”;第三本是“张君瑞害相思”;第四本是“草桥店梦莺莺”;第五本是“张君瑞庆团圆”。 在《西厢记》里,崔莺莺是一个光彩照人的形象,她是一个从外貌到内心,从行为到思想都非常美的贵族少女。她聪明、伶俐、温柔、深情,既能坚决维护个人幸福,敢于反抗封建压力,必要时又勇于牺牲自己。莺莺作为相国家的小姐,又知书识礼,因此必然受到封建礼教、文化的影响。贵族家庭的教养要求她一切行动都必须合乎规矩礼法。佛殿散心一定要无人时才能去,平时不告而出闺门便要受到严厉训斥。对于封建家长老夫人来说,爱女儿和用封建礼教管束女儿是一回事。但莺莺有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并不是一个安于约束,对封建家长百依百顺的女孩子。因此一开始她就以一个感时伤春的怨女形象出现: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一个具有七情六欲的妙龄女子与外界隔绝,又恰值残春时节,逝水流花,怎不引起她“韵华虚度,青春难留”的感伤之情。莺莺已经许婚郑恒,但并不为未婚夫郑恒即将到来而喜悦,反而“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可见她对这门亲事是如何不满了。正是由于对自己韵华虚度的感伤和对包办婚姻的不满,使她在佛殿上初次遇见张生,便敢于一见钟情。红娘告诉她“那壁有人”,催她回去,她却回顾张生,迟迟不愿离去: 若不是衬残红芳径软,怎显得步看尘底样儿浅。且休题眼角留情处,则这脚踪几将心事传。慢俄延,投至到栊门儿前面,刚挪了一步远。 她是这样犹豫、流连,对爱情的追求,一开始就是如此的主动、大胆。《联吟》一折,当红娘告诉她张生在打听小姐消息时,她只嘱红娘“休对夫人说”。花园烧香,莺莺明知墙角吟诗的就是那个二十三岁不曾娶妻的傻角,却不避嫌疑,要依韵和一首: 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诗意的显豁使得张生这个傻角也听出了“一字字,诉衷情,堪听”,以致大胆地“拽起罗衫欲行”,而莺莺也居然“陪着笑脸相迎”,红娘却不做美,及时提醒莺莺回家。以后虽然在“闹斋”时互相眉目传情,却不能亲近。张生固然为此懊恼,莺莺也是“神魂荡漾,情思不快,茶饭少进”。 从《寺警》到《酬简》是莺莺冲破阻力,与张生暗中沟通的阶段,正当莺莺盼望着向东邻通殷勤的时候,孙飞虎叛乱事件发生了。老夫人答应能退贼者,以莺莺妻之,张生一封书信,请来白马将军解围,这就使崔张姻缘由不合法,一变而为合法,得到了老夫人的许诺。谁知兵退之后,老夫人竟失信赖婚。让莺莺以兄妹之礼拜见张生。这时剧本一连用了好多支曲子,让莺莺用这种近于愤怒斥责的口吻,淋漓尽致地发泄她的怨愤。她敢于骂她的母亲是“即即世世老婆婆”,是“口不应心的狠毒娘”来。这时莺莺的反抗力增加了,她冒着“夫人知道不是耍”的风险,派红娘去探望张生,了解张生的情况,主动去向张生“通殷勤”。而当红娘具体了解了张生的情况,带回来张生的情书之后,她又没有勇气承认了,在红娘面前装起“正经”来: (旦云)小贱人,这东西那里将来的?我是相国的小姐,谁敢将这简帖儿来戏弄我?我几曾惯看这种东西?告过夫人,打下你个小贱人下半截来。 (旦云)红娘,不看你面时,我将与老夫人看,看他有何面目见夫人!虽然我家亏他,只是兄妹之情,焉有外事。红娘,早是你口稳哩,若别人知道呵,甚么模样。 这是《闹简》中莺莺的“假意儿”。《赖简》中的表现就更为突出了。她明明写下诗句约张生逾墙相会,诗云:“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诗写得很好,一个封建时代相国门第的千金小姐,白纸黑字,敢于明确地约情人逾墙相会,这是向封建礼教所做的大胆的挑战。张生解诗也解得好,能够分毫不差地领会莺莺的诗意。但是,当张生如约赴会,跳过墙去之后,莺莺却变卦赖简了: (未跳墙科)(旦云)是谁?(末云)是小生。(旦怒云)张生,你是何等之人!我在这里烧香,你无故至此。若夫人闻之,有何理说?…… (旦云)红娘,有贼!(红云)是谁?(末云)是小生。(红云)你来这里有甚么勾当?(旦云)扯到夫人那里去!……若不看红娘薄面,扯你到夫人那里去,看你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 (旦云)先生虽有活人之恩,恩则当报。既为兄妹,今后再勿如此,若更为之,与足下决无干休。 莺莺如此变化无常,是与封建舆论的强大压力,与自身所受封建教养的束缚,与封建社会里薄幸男子的负心行为密切相关的。这说明一个深受礼教熏染的贵族女子,尽管内心深处对爱情有迫切的追求,但在需要自己行动时,却是瞻前顾后,步履维艰,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在红娘的帮助下,莺莺终于冲破礼教大防与张生私自结合了,这是莺莺性格发展上的一次飞跃。《酬简》这后,老夫人识破了莺、张私情,要找红娘来拷问,红娘问莺莺怎么办?莺莺求红娘遮盖,红娘则主张实说。当老夫人欲加罪于红娘时,红娘说:“非是张生,小姐、红娘之罪,乃夫人之过也。”指出老夫人说“怨女旷夫,各相早晚窥视”,岂不失策?然后又针对老夫人的心理弱点动之以利害:若不息其事,致至官司,既辱没相国家谱,又先得治家不严之罪,到底是自己吃亏?何况张生与小姐十分相配,不如成就了他们为上上策。一番话说得气势汹汹的老夫人不能不折服,只好无可奈何地承认“则是我孽障,待怨谁的是!” 到最后叫出莺莺和张生,又是骂,又是怨,又不能不在口头上答应把女儿嫁给张生。老夫人口头上虽同意将莺莺许与张生为妻,却又以“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为条件,逼张生立即上朝应考,“驳落呵,休来见我”。“通试”的受害者是张生、莺莺,而最苦的还是莺莺:“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她对老夫人“逼试”很是不满:“但得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弟”,可是她无法抗争。送别时的莺莺心里充满着离愁别恨: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日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莺莺嘱咐张生注意水土饮食、早眠迟起等等。全都是生活上的关照,却只字不提中第寺魁之事。不仅不提夺魁,相反,她认为只要有情人终成眷属,远远要比状元及第、金榜题名更为美好。《惊梦》一折,在张生的梦中,莺莺说:“不恋豪杰,不羡骄奢,生则同衾,死则同穴。”写的虽是梦境,却真实地表现了莺莺的心地。她爱张生,并不是想凭借他的才学,做个夫人县君,享受荣华富贵。甚至当她得知张生中状元之后,仍然因为离别太久而感叹“悔教夫婿觅封侯”,可以看出莺莺与张生的爱情,并没有与功名富贵纠缠在一起,仍然保持着纯洁的一面。 老夫人明明提出“驳落呵,休来见我”的许婚条件,莺莺却嘱咐张生“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来”,“休金榜无名誓不归”,这表现了莺莺性格的新的内容,同时又是她反抗和叛离封建礼教精神的进一步发展。 《西厢记》自问世以来,广泛流传,影响深远。明代著名戏曲家和评论家如徐渭、李卓吾和汤显祖等对之作了很高的评价。李卓吾把它和秦汉文、六朝诗、唐近体诗并列为“古今至文”,称赞它是“化工”之作。金圣叹则把它与《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并称为“才子书”,并详加评点为《第六才子》。 《西厢记》的巨大影响,也引起封建统治者的恐惧。明清两代的封建卫道士都诬之为“诲淫”之作而一再加以禁毁。与之相配合,各种翻案续貂之作也纷纷出笼。妄图抹掉《西厢记》的反封建色彩。 《西厢记》在艺术上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西厢故事的内容本来不复杂,但作家却把它写得波澜起伏、曲折变化。情节随着戏剧冲突的紧张与缓和而时开时合,忽纵忽收。《西厢记》的语言曲辞华美,诗意浓郁,尤善于继承古代诗词溶情入景、情景交融的手法,以描摹景物渲染气氛,从而表现出人物的心理状态。

风情万种的卡门成功地诱惑了已有情人的唐·霍赛,并在打人被捕后,从为她松绑的唐·霍赛手中逃跑。唐·霍赛当在监禁后与卡门的相会中,两人情意甚笃,并与同样追求卡门的上司楚尼卡中尉发生火并。唐·霍赛因此不能再回营房,被迫加入了卡门的走私集团。良心未泯的唐·霍赛在一次走私活动前与卡门发生了争吵。此时,米卡埃拉来寻找唐·霍赛,希望能挽救误人歧途的恋人。同样对卡门发生兴趣的斗牛士,与唐·霍赛险些进行了决斗,唐·霍赛被米卡埃拉劝去看望他已病危的母亲。在斗牛场中,卡门不愿以丧失自由为代价,拒绝了唐·霍赛要与她开始新生活的请求。烦躁欲狂的唐·霍赛一怒之下杀死了卡门。歌剧的序曲为A大调,回旋曲式。整部序曲建立在具有尖锐对比的形象之上,以华丽、紧凑、引人入胜的音乐来表现这部歌剧的主要内容。序曲中集中了歌剧内最主要的一些旋律,而且使用明暗对比的效果将歌剧的内容充分地表现了出来,主题选自歌剧最后一幕中斗牛士上场时的音乐。 本剧的序曲是音乐会上经常单独演奏的曲目。第一幕中换班的士兵到来时,一群孩子在前面模仿着士兵的步伐开路。孩子们在轻快的2/4拍子,d小调上,唱着笛鼓进行曲《我们和士兵在一起》。在这一幕塑造了吉卜赛姑娘卡门热情、奔放、富于魅力的形象。主人公卡门的著名咏叹调《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是十分深入人心的旋律,充分表现出卡门豪爽、奔放而富有神秘魅力的形象。 卡门被逮捕后,龙骑兵中尉苏尼哈亲自审问她,可她却漫不经心地哼起了一支小调,此曲形象地表现出卡门放荡不羁的性格。还是这一幕中,卡门在引诱唐·豪塞时,又唱出另一个著名的咏叹调,是一首西班牙舞蹈节奏的迷人曲子,旋律热情而又有几分野气, 进一步刻画了卡门性格中的直率和泼辣。第一幕与第二幕之间的间奏曲也十分有名,选自第二幕中 唐·豪塞的咏叹调《阿尔卡拉龙骑兵》,大管以中庸的快板奏出洒脱而富活力的主旋律。第二幕中还有一段吉普赛风格的音乐, 表现的是两个吉普赛女郎在酒店跳舞时纵情欢乐的场面,跳跃性的节奏和隐约的人声烘托出酒店里喧闹的气氛。第二幕与第三幕之间的间奏曲是一段轻柔、优美的旋律,长笛与竖琴交相辉映,饱含脉脉的温情。第三幕中著名的 《斗牛士之歌》,是埃斯卡米里奥为感谢欢迎和崇拜他的民众而唱的一首歌曲。这首节奏有力、声音雄壮的凯旋进行曲,成功地塑造了这位百战百胜的勇敢斗牛士的高大形象。第四幕的结尾,正象柴科夫斯基所说的那样: “当我看这最后一场时,总是不能止住泪水,一方面是观众看见斗牛士时的狂呼,另一方面却是两个主人公最终死亡的可怕悲剧结尾,这两个人不幸的命运使他们历尽辛酸之后还是走向了不可避免的结局。” 剧中还有一段脍炙人口的西班牙风格舞曲“阿拉贡”, 也是音乐会上经常单独演出的曲目。整部歌剧欣赏完之后,让我对法国喜歌剧有了更加深厚的感情,尤其是对《卡门》。这部震惊世界的巨著果然名不虚传,剧中的音乐完美的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音乐中体验了鲜明的吉普赛风情,主人公卡门的形象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其中的音乐一直为大家所传唱,尤其是《斗牛士之歌》其威武雄壮的节奏,强而有力的旋律让人很容易就被感染。每每听到都会使整个人为之一振,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歌剧最重要的恐怕是歌和剧的和谐统一。《卡门》就完美的做到了这一点,音乐和剧情结合的是如此紧密,以至于每每音乐响起,心中所想与剧情契合得毫无差异。音乐与情绪同升同落,或者更确切的说是音乐带领着我在欣赏《卡门》,那种感觉很舒服。是思想徜徉在音乐中的感觉。《卡门》无愧于十九世纪法国最伟大的歌剧的美名,在音乐中,比才把浓郁的民族色彩,个性鲜明的音乐语言。富有表现力的描绘生活冲突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喜欢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熔于一炉,创造了当时法国歌剧最高成就。通过欧洲歌剧赏析课的学习,我的欣赏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已经可以达到去欣赏歌剧的水平了。歌剧确实能使人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我想今后我会更多地接触歌剧,让歌剧来丰富自己的生活。

京剧现代戏《智取威虎山》是一部历经千锤百炼的戏剧经典作品,由上海京剧院改编创演,是至今久演不衰的当家剧目。其中光彩照人的孤胆英雄杨子荣历经几代人传颂,鲜活的英雄形象久驻人们心底。著名谭派文武老生童祥苓在剧中成功地扮演杨子荣而一举成名,享誉国内海外。他在剧中乔装改扮土匪胡彪带着《秘密联络图》只身打入惯匪坐山雕的魔窟,凭过人的胆识,睿智的机敏,取得匪首们的信任,除夕夜,与战友里应外合将土匪全歼在威虎厅里。 他在只身打入匪巢的途中有一段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以充沛的激情,高亢的声腔,激越的旋律,刀刻斧凿般地给人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至今传唱不衰。记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北滨河公园由市文化局、电视台联合举办“京评帮票友大赛”时,一晚上有五位参赛选手登台演唱此段,各展风采,气势夺人。难怪主持人风趣地说:“好家伙,今晚上一连打了五只虎!” 这其中的深厚内涵和艺术魅力可见一斑。伴随着一连串铿锵有力的“长锤”,引出了气势如虹地前奏。乐曲明快清晰,时而轻重有序,时而缓急有致,裹挟着一段悠扬雄浑的号声,奏出该剧的主旋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变奏曲。随后惟妙惟肖的马蹄声由远而近,伴奏乐如波斓起伏,层层推进,为英雄出场作足铺垫。“二黄导板”“穿林海”一出口犹如异峰凸起,先声夺人。“跨雪原”尽显含蓄深沉,“气冲”二字不失委婉细腻。此时观众在聆听演唱时或通过荧屏的展现,或通过镜头的摇曳 欣赏到茫茫雪原、密密的林海那壮观的北国风光,衬托出英雄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霄汉”则唱得响遏行云,始终在高八度音域里延展,以京剧中特有的“擞音”演唱得干净利落而不拖泥带水,展现杨子荣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的英雄情结。每每唱到此处,演员淋漓尽致地发挥必定得到观众的“满堂彩”和雷鸣般的掌声。接下来在弹拨乐的引导下,伴随着顿挫有力的锣镲声和恢宏交响乐,改换装束的杨子荣扬鞭催马疾驶而出,观众眼前为之一亮,英雄形象羽翼丰满地呈现在台上。矫健的骑马舞蹈生动地表现英雄驰骋在林海雪原之上,此时有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剧照,那就是杨子荣在舞台上勒马、上山、等一系列舞蹈动作后,猛然大幅度跃起,右手持鞭,左手后甩并被敞亮的大衣雪白色羊皮里遮盖,在空中劈叉大跳的同时扭头回身亮相,造型潇洒,动作漂亮,再加上杨子荣背后那挺拔的参天青松,强烈的几缕阳光 穿过密匝匝的林海斜射下来,通过镜头的仰拍,情景交融,相得益彰,倍增英雄气概。随着伴奏乐嘎然而止,只见英雄手一挥,传来一声清脆的鞭响,马的嘶鸣裹挟着锣响引出一句“回龙”。“抒豪情寄壮志面对群山”拖腔顿挫简洁,直抒胸臆。“原板”中“愿红旗五洲四海齐招展”中的“海”字唱得委婉含蓄,真情流露。“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扑上前!”唱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表现出英雄为了人民为了党甘愿赴汤蹈火的决心。“我恨不得急令飞雪化春水”中的“恨”字稍有力度连带着“得”字唱得清新别致,引发出英雄为民剿匪的迫切希望。此句中间的过门及“散板”“迎来春色”后的伴奏交响乐如烘云托月般地奏出孱孱溪水声,仿佛将人们带进春光明媚、流水淙淙的美妙意境,让人心驰神往。“换人间”则从“人”字开始音调逐级上升,直至归韵到“间”字时拖长凸起,高亢悠扬,彰显英雄对美好世界的无限向往。后半段的“西皮快板”可谓是声腔创作者对京剧声乐一大贡献,大段唱腔里由“二黄转西皮”是打破以往的程式化,独巨匠心的声腔革新,以节奏紧凑的“西皮快板”表现主人公坚定的剿匪信念。“党”字拉长但不拖沓,突出党的重要性。“给我智慧给我胆,千难万险只等闲,围剿匪先把土匪扮,似尖刀插进威虎山。誓把坐山雕,埋葬在山涧,壮志撼山岳,雄心震深渊。待等到与战友会师百鸡宴,捣匪巢定教它”,这速度极快的68个字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声声清脆入耳,字字铿锵有力,传递着英雄人物内心激荡的情绪,听来动人心弦。“地覆天翻!”则唱散,节拍自由地拖长,起伏跌宕一气呵成而达到高潮,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英雄的壮志情怀。这段从童祥苓那慷慨激昂、高低自如的首唱到几十年后流派纷呈、名家荟萃 的今天,各名家对这段经典唱段都赋予不同的神韵。我品味过当红杨派老生于魁智的宽厚酣畅、隽永质朴;领略着余派名家耿其昌的委婉细腻、激越悠扬;也欣赏过“海派”著名老生关栋天那清朗高亢、潇洒飘逸。各自的韵味,不同的神采都使我如醉如痴,百听不厌,从而领略京剧那博大精深的深刻内涵与无穷魅力。不仅丰富和陶冶了我的文化生活,也增强了弘扬民族艺术,让国粹薪火相传的信心。

  • 索引序列
  • 戏剧鉴赏论文模板
  • 戏剧鉴赏论文1000字
  • 中国戏剧鉴赏论文
  • 戏剧鉴赏论文格式
  • 戏剧鉴赏论文2000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