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国家标准格式:
书写格式:
1、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规则为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适用于“着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着录规则”。
2、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
格式为着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
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
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3、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国标参考文献格式期刊、专著、论文集等。
1、期刊。
(序号)主要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如:(1)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
2、专著。
(序号)著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2)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
3、论文集。
(序号)著者,文献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3)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C,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
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例如:(4)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
5、报告。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例如:(5)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在正文书写完毕后,空两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四个字(居中),“参考文献”使用宋体四号加粗,前后两个字之间不空格。“参考文献”书写完毕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的具体内容。
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书写,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参考文献只列出作者已直接阅读,在撰写论文过程中主要参考过的文献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论文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参考文献一律书写在论文正文结束后,不得放在各章(节)之后。
参考文献引用的技巧
如果我们在论文中有引用了他人的学术观点、数据、材料、结构等,就一定要记得详细的标注出来的。我们引用参考文献也应该要规范,如果我们在论文中标注的参考文献不规范,也从侧面反映出论文写作者的水平和态度。
参考文献不宜过多,文献的多少能体现出论文占有资料的程度。一般情况下,中文论文的参考文献偏少,但也不能简单以文献引用量达到多少简单划分,不同性质的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多少页相差很大。
参考文献国家标准格式:
书写格式:
1、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规则为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适用于“着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着录规则”。
2、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
格式为着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
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
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3、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标准
参考文献是论文中的重要部分,在进行论文书写时需要参考文献,那么参考文献的格式应该是怎样的呢?下面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参考文献标准格式+标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学术论文以及其它类似文件是主要的科技信息源,是记录科学技术进步的历史性文件.为了统一这些文件的撰写、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便于处理、储存、检索、利用、交流、传播.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7713-87中有关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摘录如下:
论文格式标准
1.论文格式——题目:题目应当简明、具体、确切地反映出本文的特定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字,如果题目语意未尽,用副题补充说明。
2.论文格式——作者:署名的作者只限于那些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研究工作、做出主要贡献,并了解论文报告的全部内容,能对全部内容负责解答的人。其他参加工作的人员,可列入附注或致谢部分。
3.论文格式——摘要: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有数据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摘要一般200-300字.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4.论文格式——正文:论文中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等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如图1,图2-1;表2,表3-2;附注:1);文献[4];式(5),式(3-5)等.具体要求如下;
论文格式——图: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无量纲可以省略),坐标上采用的缩略词或符号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论文格式——表:表应有表题,表内附注序号标注于右上角,如“XXX1)”(读者注意:前面“”引号中的实际排版表示方式应该是“1)”在“XXX”的右上角),不用“﹡”号作附注序码,表内数据,空白代表未测,“一”代表无此项或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确为零。
论文格式——数学、物理和化学式:一律用“.”表示小数点符号,大于999的整数和多于三位的小数,一律用半个阿拉伯数字符的小间隔分开,不用千位擞“,”,小于1的'数应将0列于小数点之前。例如94,652应写成94 652;.319,325应写成 325。
应特别注意区分拉丁文、希腊文、俄文、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标明字符的正体、斜体、黑体及大小写、上下角,以免混同。
论文格式——计量单位:论文中使用的各种量、单位和符号,必须遵循国家标准GB3100-82, GB3101-82,GB3102/1-13-82等的规定.单位名称和符号的书写方式,一律采用国际通用符号。没有相应符号的非物理量单位可使用中文(如“件”、“台”、“人”等),它们可以与其他单位的符号构成组合单位(如“件每秒”的符号为“件/S”)。
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的格式:论文参考文献的写法应按下列次序——著者/题名/出版事项,由于论文的参考文献品种繁多,择其主要示例如下:
谭炳煌,1982.怎徉撰写科学论文.辽宁人民出版社,59
Guinier A,施士元译,1959. X射线晶体学.科学出版社,148
Pettetssen S, 1941. Introduction to Meterclogy. New York, McGraw-Hill, 200-210
即著录书的著者的姓和名的首字母(中国人的名不缩写),出版年,句点,书名,句点,出版地点,出版者,特定页码。
李薰,1964.十年来中国冶金科学技术的发展.金属学报,7:442
Bachmann W , 1973. Verallgemeinerung and Anwendung der Rayleighschen Theorie der , 28 (4):223-228
即著录论文的著者的姓和名的首字母(中国人写全姓名),出版年,句点,论文题目,句点,期刊名缩写,卷(期):页(每卷编连续页码的期刊不写期)。
多著者的参考文献标注,在著录文献的著者时,如著者为三人以内,全部著录,如为四人以上,只著录至第三著者,加“et al.,著者最后的两人之间,不加“&”、“和”等类似的连接词。(摘自 《环境化学》,原文:“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
国标格式参考文献是指中国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中规定的参考文献格式。该标准规定了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著录项目
期刊的文献格式如下:
1.参考文献按正文局部标注的序号依次列出,并在序号中加[]。
2.关于常见的各类参考文献标注办法如下:
(1) 著作:作者姓名,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2) 期刊论文:作者姓名. 题名[J].期刊称号,年,卷 (期) :页码。
(3) 会谈论文集:作者姓名. 题名[C]//论文集称号,会议地点,会议日期。
(4) 学位论文:作者姓名. 题名[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5) 专利文献:专利申请者或一切者姓名. 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 获取途径。
(6) 电子文献:作者姓名. 题名[文献类型标志 (含文献载体标志) 见其它].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更新或修正日期) , 获取途径。
(7) 报告:作者姓名. 题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8) 规范:规范号. 题名[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3.同一著作中作者姓名不超越3名时,全部照录,超越3名时,只著录前3名作者,其后加“, 等”。
4.其他:数据库 (DB) , 计算机程序 (GP) , 光盘 (CD) , 联机网络 (OL) 。
参考文献引用国家标准的格式如下:
1、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作者。书名。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书写技巧:
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
我国对参考文献的格式有严格的规定和标准,目前使用的格式是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根据参考文献的类型分类如下: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研究报告S——标准P——专利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DB——数据库CP——计算机程序EB——电子公告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M/CD——光盘图书CP/DK——磁盘软件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2、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6、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7、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文献类型及其标识1、根据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①期刊[J]②专著[M]③论文集[C]④学位论文[D]⑤专利[P]⑥标准[S]⑦报纸[N]⑧技术报告[R]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①磁带[MT]②磁盘[DK]③光盘[CD]④联机网络[OL]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②磁带数据库[DB/MT]③光盘图书[M/CD]④磁盘软件[CP/DK]⑤网上期刊[J/OL]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例如:[1]蔡芬,谢鑫,张强.论文发表经历能提升博士生的科研能力吗——基于学科差异视角的实证考察[J/OL].重庆高教研究:1-14[2022-11-09].[2]徐跃峰,许巍.研究生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制度保障有效性探析[J].高教学刊,2022,8(24):.[3]陈帅印,刘桂锋,刘琼.基于元数据的数据论文与期刊论文的关联研究——以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为例[J].数字图书馆论坛,2022(08):11-18.希望以上回答能够帮到你,一般可以从知网、维普、万方等网站直接引用就会自动生成格式。
引用政府文件和某组织文件的参考文献格式应该是“技术标准”或者“报告”。
技术标准格式:[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报告格式:[序号]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参考文献介绍: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正确引用参考文献的格式
1.学术期刊文献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2.学术著作
[序号]作者.书名[M].版次(首次免注).翻译者.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 起-止页码
3.有ISBN号的论文集
[序号]作者.题名[A].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6.技术标准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7.报纸文章
[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报告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9.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文献网址或出处,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引用的参考文献应具备哪些条件
被引用的参考文献主要有以下几种:
1、是关于具体的实验的方法;
2、是支持性或者有冲突的证据;
3、是比较有用的类似的文献;
4、是有历史背景的和有意义的文献;
5、引用文献要新: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文章的先进性;
6、引用高质量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文章学术水平的高低,从总体上体现了该文章的科掌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7、提高自引文献量:作者自引是指作者引用了自己以前发表的文章作参考文献,期刊自引是指该期刊引用了该刊以前发表的文献。
8、引用文献要全:参考文献一定要全面,尽可能全面地引用态伏毁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9、多引期刊文献,少引书籍文献。
国标参考文献格式期刊、专著、论文集等。
1、期刊。
(序号)主要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如:(1)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
2、专著。
(序号)著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2)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
3、论文集。
(序号)著者,文献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3)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C,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
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例如:(4)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
5、报告。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例如:(5)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标准在参考文献中用[S]引用,引用格式为:[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在引用国家标准时,需要查明该标准的编号和具体名称,以S代号作为文献类型辨别符号进行书写,格式如下。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参考文献标准格式是指为了撰写论文而引用已经发表的文献的格式。根据参考资料类型可分为: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杂志[G]。
参考文献:
一:专著、论文集、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例如:刘国钧,陈绍业.图书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二: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如: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国标参考文献格式期刊、专著、论文集等。
1、期刊。
(序号)主要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如:(1)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
2、专著。
(序号)著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2)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
3、论文集。
(序号)著者,文献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3)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C,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
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例如:(4)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
5、报告。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例如:(5)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参考文献引用国家标准的格式如下:
1、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专著作者。书名。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书写技巧:
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