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 婴幼儿的特点与保健研究论文

婴幼儿的特点与保健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婴幼儿的特点与保健研究论文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论文:儿童期是人生比较重要的阶段,此期的儿童要经历长知识和长身体两个过程。儿童的生长发育虽然有一定的规律,但是在一定范围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遗传因素、营养因素、疾病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其中,遗传因素决定了儿童生长发育的可能性,而营养因素、疾病因素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儿童生长发育的现实性。儿童生长发育的过程也就是个体的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儿童期包括幼儿期(1~3岁)、学龄前期(4~6岁)、学龄期(7~12岁)三个阶段。本文主要针对4~6岁学龄前儿童,阐述影响其生长发育的因素。 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营养与生长发育 遗传 环境 一一一一、、、、遗传因素遗传因素遗传因素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我们评价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应考虑到的因素。下面请看遗传因素对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都会有哪些影响。 遗传因素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重要内因之一,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机体发育的可能范围,而外界环境条件决定机体发育的速度及最后达到的水平。小儿生长发育的特征、潜力、趋向、限度等都受父母双方遗传因素的影响。种族、家族的遗传信息影响深远:如皮肤、头发颜色、面型特征、身材高矮、性成熟的迟早等;遗传性疾病无论是染色体畸变或代谢缺陷对生长发育均有显著影响。 遗传的物质基础是染色体。已经证实人体的每个细胞核内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相同,称为常染色体;另外一对是决定人体性别的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女性用XX表示,男性用XY表示。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现已知人体受单基因决定的性状有近3 000种,它们分别位于23对染色体的不同位点上。人的身高、体重、体形等性状,受两对以上基因控制,且对环境的影响表现敏感。 同卵双生子为研究遗传因素对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提供了最好的天然素材。研究表明,同卵双生子不仅在外貌、指纹、血型、呼吸、心率、脑电波图形等方面都非常相似,而且同卵双生子身高的差别也很小,头围也很接近,这说明机体的生理功能、骨骼系统的发育等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相反,体重却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儿童生长发育的家族性、种族性差异是遗传因素影响机体的具体体现。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下长大的儿童,其成年时的身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有人认为,人体的成年身高70%以上取决于遗传因素,只有20%多取决于营养、锻炼等环境条件。通常情况下,父母身高越高,子女的身高也越高,隔代遗传的现象也很普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遗传信息的表达并不是在后天的某一时期突然启动,而是在妊娠期就已经开始,在婴幼儿期就有较明显的显现。因此,6岁左右的孩子用现身高和骨龄及生活年龄预测最终身高仍然是比较可靠的方法。 二二二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环境因素 生长发育不是孤立自发的过程,环境因素决定生长发育的现实性。影响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营养因素 营养是保证儿童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营养素缺乏或不合理的膳食不仅会影响发育,而且会导致各种营养缺乏症。4~6岁是学龄前儿童阶段,其生长速度稍逊于3岁前,但仍处于迅速增长阶段,热能营养素需要量依然相对高于成年人。 1、营养需要 学前儿童正在生长发育期,活动能力和活动量均增大,热能消耗增多,其需要量仍相对高于成人。热能供给量,男、女儿童4岁时分别为6.1MJ(1450kcal)及5.9MJ(1400kcal),6岁时分别增至7.1MJ(1700kcal)及6.7MJ(1600kcal)。与幼儿相似,也应注意到热能需要的个体差异。既要防止热能摄入不足,也要防止摄入过多发生肥胖症。学前儿童肌肉发育较快,再加以内脏器官增长、酶和激素等合成机能的成熟,均需要大量蛋白质。每日应供给45~55g的蛋白质。 在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各种营养素中,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充足的钙与维生素D的供给不仅能影响学前儿童骨路增长和骨貉硬度的增加,而且与恒牙的健康有关。因在此阶段儿童虽乳牙已出齐,恒牙要在6岁左右开始长出,但其钙化过程却早在出牙前开始,所以钙和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是很重要的。我国儿童钙供给量为800mg,已与成人的要求一致。锌参与人体50多种酶合成,并且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儿童无论在出生前后还是在生长发育旺盛的时期都需要锌。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重要原料,氟是骨骼和牙齿的组成成分,它们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着直接的影响。 2、饮食安排 了解了学龄前期儿童的营养需求,然后最重要的饮食安排,特别是学龄前期是终生饮食习惯开始形成的阶段,需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学龄前儿童胃肠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而其营养素需要量相对又高于成人,故如与成年人进食完全相同的食物,可使热能营养素摄入不足。此外这阶段儿童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而无心用餐,可使进食量不足;但有时由于活动量时大时小,其进食量也会随之经常有波动,对此则不必为之过虑。此阶段儿童模仿能力增加,易受父母饮食习惯影响,偏食、择食常于此阶段形成。据调查目前北京市城区学前儿童膳食结构普通存在过分求质求精,出现一些不合理状况,如脂肪多、糖类少,动物蛋白多、植物蛋白少,水果多、蔬菜少等。由此不能获得平衡膳食,一般钙、维生素A、B摄入偏低。一方面应保证幼儿有充分户外活动时间,以促进食欲、能摄入必要的营养素,同时在膳食组成及烹调加工方法上要注意调整、改进。 学龄前期是终生饮食习惯开始形成的阶段,因而食物要多样化,鼓励、引导进食各种不同食物,培养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定时,除三餐外加一次点心。此外还要培养儿童清洁卫生习惯,寄生虫病也是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 (二) 疾病因素 任何急慢性疾病对儿童生长发育都能发生直接影响,影响程度决定于病变涉及的部位、病程的长短和疾病的严重程度。一般急性疾病对生长的影响是暂时的,尤其是在身体营养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可以很快恢复。但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和腹泻等,如果治疗不当时,往往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长期性疾病如慢性感染、慢性肝炎、慢性肾炎、哮喘、心脏病、贫血等均可影响身高增长。此外,如染色体异常、内分泌疾病、骨和软骨发育障碍等重大疾病,都会引起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儿,医学上称为病理性矮小。 因此,积极防治疾病,对生长期的儿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一些疾病造成的生长损害是可以得到完全或部分恢复的。 (三) 生活制度 合理的生活制度可以促进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合理安排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制度,保证儿童有足够的户外活动和适当的学习时间,定时进餐及充分的睡眠可以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因在合理的生活制度下,包括大脑在内的身体各部分的活动和休息都能得到适宜的交替,加上及时补充营养保证能量代谢正常进行,有利于促进身体各部的充分发挥。许多学龄前儿童在进入托、幼机构后,由于生活有规律,作息有定时,饮食有节制,其身高,体重的增长以及动作发育的进展,往往较留在家里生活时显著。 户外活动能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增加大脑氧的供应,同时能解除大脑持续性紧张,使疲劳的脑细胞功能得到恢复。体育锻炼可以加快全身血液循环、改善肌肉和骨骼系统的营养。适量的锻炼可增加对骨端骺板的刺激,加速骨细胞的增殖,从而促进骨骼的生长。此外,体育锻炼还能刺激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加快儿童的生长发育,促使儿童长高。从有关血液中生长激素浓度在1日内变动的研究结果得知,生长激素的浓度在夜间明显增高,内分泌系统所释放的生长激素要比白天多得多。因此安排儿童充足的睡眠是保证他们身体正常发育的必要条件。当然不能排除营养的作用,但生活制度的影响也是重要的。 (四)季节与气候因素 季节与气候因素对儿童的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季节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显著地体现在身高和体重等方面,一般在春季身高增长最快,秋季体重增长最快,炎热季节部分儿童的体重有所下降。全年体重的增加,在9月份至次年2月份里最多,增长量约为全年的2/3以上。身高增长最快的季节在3月份至5月份期间,身高的增长量约为9~12月份间增长量的2~倍。 (五) 环境污染 今年6月以来,我国几大湖泊大规模爆发蓝藻,请您思考应如何应对其对人民健康的影响。 环境污染阻碍儿童的生长发育。对于儿童健康来讲,主要环境污染包括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和食品污染。 水传播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是腹泻。据估计,全球每年有130多万儿童死于腹泻,其中12%是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的儿童。其它具有与腹泻相同的传播途径的疾病包括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痢疾、霍乱和伤寒。此外,水还可以传播一些其他疾病,如皮肤感染、沙眼和血吸虫病等。 空气污染也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许多患病儿童因为呼吸到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等而患病,儿童呼吸系统处于发育时期,对室内外空气污染比成人更敏感。前苏联研究者对受大气污染的城市儿童进行了10年以上的追踪观察,发现环境污染对于儿童的生理功能(如肺活量、肌张力)的发育有较明显的影响。 关于室内空气污染可能诱发儿童血液性疾病,是目前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科统计结果表明,该医院接诊的白血病患儿中,有90%的家庭在半年之内曾经进行过装修。专家认为儿童有着不同于成年人的血液学特点,其造血功能不稳定,造血储备能力差,造血器官易受感染,容易发生造血器官营养缺乏情况。因此,专家推测甲醛超标对儿童造血器官的影响可能比成年人更严重。 土壤污染对儿童造成健康危害主要是通过食物链进入体内富集,最终体现为疾病的发生。 关于食品污染,调查显示:易拉罐装饮料比瓶装饮料铝的含量高出3~6倍。若常饮易拉罐饮料,必然造成铝摄入过多。另外过量色素和香精进入儿童体内后,引起食欲下降和消化不良,也可阻碍儿童的发育

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现已越来越大,尤其在新生儿护理的过程中,面对的都是有着家庭重托不会言语的小生命,新生儿科护士肩负着孩子们的康复和孩子家庭的幸福和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新生儿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新生儿;护理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尤其是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如何以新的医学模式进一步加强小儿保健,防治小儿疾病,促进我国 儿童 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未来,所以做好新生儿的护理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每年出生儿童约800名左右,新生儿体重千克。其中男婴约占新生儿的55,4%,女婴约占新生儿的。新生儿脱离母体而独立生存,所处的内外环境发生根本的变化,但其适应能力尚不完善。因此,提高新生儿保健水平和护理质量,减少新生儿疾病和死亡,就成为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我们从日常的护理工作中,逐渐摸索出一些 经验 ,现 总结 如下,和大家共同探讨。

1 保 暖

新生儿出生后应注意保暖,产房温度应以22℃左右为宜。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不成熟,环境温度低时,其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的调节功能差,使体温降低。且新生儿躯体小,总液体含量少,体内储存热量少,对失热的耐受能力差,寒冷时即使有少量热量丢失,体温便可降低。所以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用预热的毛巾擦干皮肤,并采取各种保暖 措施 ,使新生儿处于中性温度中。【可用预热的被毯包裹;也可放置于红外线保温台上或暖箱中数小时】。

2 喂 养

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始喂养,保证充足的热量供应。新生儿喂养主要依赖母乳,母乳是最佳的天然食品,母乳中所含各种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分等,含量适中,比例适当,质地优良,最易于新生儿消化吸收。母乳中还含有多种抗感染因子,如分泌型IgA;乳铁蛋白;溶菌酶及各种细胞成分,可明显减少婴儿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采用母乳喂养是最经济;简便;安全的 方法 ,同时通过喂奶的过程可增进母子感情,密切母婴关系,良好的感觉刺激使婴儿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有利于婴儿的心理发育。而且应早吸吮;早接触;早开奶,乳汁的产生是泌乳激素和泌乳反射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要鼓励母亲让婴儿勤吸吮,哺乳时不要限定间隔时间和次数。婴儿哭闹;母亲感到奶胀;母亲认为孩子需要时均可喂哺,新生儿胃容量小,胃排空时间短,应按需喂哺,一般每天不少于8次。因各种原因母乳分泌不足时,每次应先喂母乳,将乳房吸空,不足部分用其他乳品替代和补充。合理的奶粉调配在保证婴儿营养摄入中至关重要,有统一规格的专用小勺,奶粉勺宜加入温开水30ml(水温约60℃),调配奶粉时一定要注意做好奶具的消毒。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刚出生的婴儿嘴里常常会有一些粘液,而且常常伴有恶心的症状发生,那是因为在母体里或分娩时吸入羊水所至。所以应把新生儿头略偏向一侧,随时擦去新生儿吐出的粘液。新生儿食管下端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或神经肌肉协调功能差可出现反流。而且新生儿的胃处于水平位,韧带松弛,易折叠,大脑皮层控制呕吐反射的能力又不完善,故易发生漾奶。此外,如喂养方法不当,如奶头过大,吞入气体时,婴儿往往也会发生溢乳。因此每次喂奶后,将婴儿抱起,头靠在母亲肩上,轻轻拍背,等吞入空气排出后再将新生儿放在床上,【俗称拍嗝】。

4 预防感染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皮肤薄,吞噬细胞少,抗体水平低,造成新生儿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而且局部感染易扩散。如脐炎;尿布疹;牙龈炎;皮肤小脓疱。处理不妥当,会导致败血症危及生命。为预防感染,每次接触婴儿前均应严格洗手,护理和操作也应注意无菌,指导妈妈每次喂奶前不但要洗手,还要用温水洗乳房,以免病从口入。

5 护 理

皮肤护理 保护皮肤,使皮肤清洁,经常洗澡,在脐带脱落前,不要把新生儿全身浸在水中洗,以免脐带被浸湿后污染,也可用防水脐贴来保护脐部,洗澡水不宜过热,一般在38℃-42℃。洗澡前准备好替换的衣物,可选用专用的婴儿皂和浴液,忌用刺激性肥皂。洗脸部时应用干净棉球清洗眼部和鼻腔,洗身体时应注意洗净皱褶处,尤其是颈部;腋下和大腿根部。

臀部清洁尤为重要,大便后用温水将臀部洗干净,要遵循从前向后的顺序即从会阴到肛门的顺序,以预防来自肛门的细菌污染会阴部引起感染。替换的衣物和尿布应选用质地柔软,吸水性强,透气性好的纯棉制品,化纤类织物对新生儿是不适宜的。给婴儿洗澡,动作要快;轻柔。洗后立即擦干,穿好衣服,以免受凉。洗澡时间不可安排在婴儿吃奶或要睡觉时,可在婴儿吃奶后1小时,婴儿觉醒时为宜。婴儿排便后及时清洗臀部,以免因尿便刺激而发生臀红和尿布疹。

脐部护理 脐部护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脐带未脱落之前,此时脐带残端是一个创面,脐带内血管尚未完全闭合,有时还会渗血容易发生脐炎并导致败血症。脐炎可表现为脐部周围皮肤红肿,脐部有渗出物,严重时新生儿可表现为精神弱;吃奶差,甚至发热等全身症状。因此这一阶段,脐部护理尤为重要。首先要保持脐部干燥,经常检查脐部是否有红肿,渗出。可用碘伏擦拭脐带残端和脐轮周围,保证脐部清洁干燥。如有结痂者,对结痂下有无渗出物或脓性分泌物更要关注和清洁处理。并且每天更换脐部保护带,如脐部保护带被新生儿尿液及粪便污染,应及时更换。脐带脱落之后,仍会有少量分泌物,每日用碘伏棉棒擦拭,保持脐部干燥;清洁即可。

眼部护理 新生儿要有专用的脸盆和毛巾给婴儿洗脸,洗脸时用干净的棉球沾水清洁眼部。应由内眦擦向外眦。有时新生儿两眼红肿,有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睁不开眼,临床上用小乐敦滴眼液效果较好。在做眼部护理前必须注意洗手。

口腔护理 口腔黏膜不宜擦洗,在新生儿的牙龈上常客看到白色的小圆点,一般高出牙龈,像小米粒一样习俗称它为“马牙”实际上它是角化的上皮细胞团,不用处理会自行脱落,但老人们常常用黑布去擦它,这样做往往损伤了新生儿娇嫩的口腔黏膜造成感染,重者可导致败血症,危及生命。我们要加强健康 教育 ,向年轻的父母讲清危害。在新生儿的口腔还经常可以看见白色斑点状或泡状膜样东西样子像奶块,但基底部潮红,不易擦去,在医学上叫“鹅口疮”多半是由于喂奶时不注意卫生,也可能是宝宝服用抗菌素造成的。鹅口疮会令会令宝宝感到很疼影响吃奶。

妈妈要注意卫生喂奶前要洗净双手,还要勤换内衣。

衣物及尿布的选择 新生儿的衣着应选纯棉制品,宜宽大质地柔软,不用纽扣,无接缝,清洁舒适即可。尿布的选择尤为重要。新生儿吃的都是液体食物经常会尿湿尿布,如更换不及时新生儿会出现臀红和尿布疹。它就是由于尿布更换不及时,大小便污染尿布后刺激皮肤而形成的。

当尿布不透气,尿布用洗衣粉洗后未漂净,残留较多碱性药物均可发生。开始仅为臀部,外阴部皮肤发红,严重者可使皮肤糜烂,溃疡。应选择柔软透气好的纯棉制品,颜色以浅色为主。新生儿皮肤角质层薄嫩,对一些重色或化纤类的衣物会产生过敏反应,还易受空气中的杂质等外界刺激,导致在脸部,前胸,后背等部位经常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如红斑较重时,临床上用百多邦脓泡膏效果较好,轻者无需处理会自行消退。

新生儿黄疸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宝宝出生后2-3天皮肤会发黄,这就是新生儿黄疸,一般出生后7-10天会自然消退。吃母乳的宝宝黄疸持续时间可能会长一些,早产儿的黄疸比足月的要重一些,消退的会慢一些。如果黄疸出现的早,黄的厉害,排除病理性黄疸后,用茵栀黄口服液效果不错。

新生儿抚触 婴儿的抚触是指在科学指导下有技巧的对婴儿全身进行抚摸。婴儿有被爱的需求,新生儿的健康成长除了有喂养和睡眠这些生物性需求外,更有情感上的需求,需要有人对他讲话,经常给予肌肤上触摸和抚爱以满足肌肤饥渴。早期婴儿抚触密切了亲子交流,是孩子情商发育的最关键的要素,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抚触让大量良好,温和,适度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达到婴儿大脑,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利于婴儿生长发育减弱应激反应,增强免疫应答,提高免疫力,增进亲子交流,亲子互动,减少哭闹改善睡眠。做抚触时婴儿应处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中,清醒、半空腹、沐浴后为最佳时间。

抚触时应先洗手,用婴儿润肤油或爽身粉擦于手掌侧,边和孩子说话或放些轻柔的音乐边做抚触。手法要轻柔,逐渐增加力度。抚触按照头、胸、腹、四肢、背部、臀部的顺序进行,每个部位4-6次。每日1-2次,时间5-15分钟。抚触时应注意婴儿的反应,一旦孩子觉得足够了,或者哭闹不配合时需停止操作。

预防接种 ①卡介苗:新生儿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采用皮内注射法,如因特殊原因未及时接种者应于产后三个月内接种,超过三个月未接种应先做结核菌素试验,确诊未感染结合才可接种卡介苗。卡介苗接种后两到三天局部发红,2-3周形成红肿硬块,中间逐步软化形成小浓疱,破溃后留有疤痕,个别婴儿会有邻近淋巴结肿大、化脓、破溃可请医生帮助处理。②乙肝疫苗:生后第1天、1个月、6个月时应各注射重组乙肝病毒疫苗1次,第一次的乙肝疫苗大的越早,新生儿产生抗体也就越早。如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肝患者,婴儿出生后应立即肌注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新生儿疾病筛查 新生儿应进行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筛查;目前开展的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的筛查(新生儿出生72小时-7天内吃足8次奶就可以采血了,如因特殊情况未及时采血者,最迟不超过20天);及听力筛查。

【摘 要】“新生儿期”是胎儿从母亲子宫内娩出到外界生活的适应期,由于这段时期新生儿的身体系统各个脏器功能的发育尚未成熟,易出现一些问题,因而新生儿护理是新生儿时期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新生儿保健工作的重要部分,护理起来应需细心、科学、合理。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护理特点

新生儿是指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满28天[1]。近年来,我国的新生儿数量有所提高,但其死亡率及病死率却大幅度的降低。这一结果的出现是与护理意识和护理观念的转变是不可分割的。只有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才能获得良好的生长发育基础[2]。根据多年来对新生儿科工作的经验,有关新生儿的护理特点总结如下:

1 注意室温、体温及光线

新生儿是胎儿的继续,胎儿脱离母体以后就会独立生存,他所处的环境也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可以说新生儿对外界温差的变化有些不适应,因此出生后应立即将其全身轻轻擦干,用洁净温暖的棉毯包裹,适宜的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5℃~28℃[3],盛夏要适当降温,而冬天则需要保暖,但均应注意通风时最好有取暖器在身旁。新生儿体温应保持在36~37℃,生后第一天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体温稳定在℃左右时,可改为每6~12小时测一次[4]。若体温低于36℃或高于38℃时,应查找原因,进行处理。而室内的光线[5]不能太暗或太亮,有些家长认为新生儿感光较弱,害怕刺激眼睛,常常喜欢挂上厚重的窗帘,其实这是不宜的,应让宝宝在自然的室内光线里学会适应,而避免阳光直射眼部。

2 注意皮肤护理

新生儿皮肤娇嫩,容易损伤,因而接触动作要轻柔,衣着要宽松,质地要柔软,不宜钉扣子或用别针。要用温水擦洗皮肤皱折处,每次大小便后清洗,并用毛巾擦干。新生儿洗澡时不需要肥皂。肥皂是一种脱脂剂,而婴儿的皮肤很娇嫩。他需要保留所有的天然油脂,所以6个星期前只用水洗。你也许想要试试一种特别的液体肥皂,这种肥皂只需加到洗澡水里就行,无须冲洗。一定要用沾有肥皂的手指好好地擦洗过所有的褶皱,然后再冲洗干净。将皮肤彻底揩干,潮湿的褶皱部分非常容易导致发炎[6]。

3 注意脐带护理

婴儿一出生脐带就会被夹住并立刻剪断,只留下5-8厘米的根部。过几天,脐带就干枯了,然后它会脱落。在新脐带未脱落时,每天用75%乙醇溶液擦洗脐部一次,然后用消毒纱布盖上,洗澡后必须保持脐部干燥清洁。脐部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带有恶臭味,脐窝周围皮肤发红时,称之为新生儿脐炎。由于脐炎可引起腹壁蜂窝组织炎、腹膜炎、败血症、肝脓肿等严重疾病,所以,预防脐部发炎显得更为重要。如已经发炎时,应及时用双氧水清洗脐部,再用75%酒精消毒处理(也可使用“聚乙烯醇醚络碘溶液”进行脐部的处理,避免酒精带来的皮肤刺激),并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7]。

4 注意喂养

目前,居多研究表明出生后母乳喂养越早越好,一般为出生后半小时左右。然而刚出生完毕的产妇来说,其母乳量可能不能满足婴儿的应用需求,为此可以在初期对婴儿进行适当剂量的糖水喂养。也要尽量让新生儿吮吸乳头,以促进乳汁分泌,并增进母婴的感情。同时,对婴儿的母乳喂养基本上来说不需要定时定量,以婴儿的实际需求为主,每次喂养并不是越多越好,应适当而增加喂养频率为宜。人工喂养时奶嘴洞大小应适中并注意温度,奶嘴喂奶时尽量不要让婴儿吸进空气,以免吐奶,而喂完之后可轻拍宝宝背部,以免积气。此外要对奶瓶、奶嘴严格煮沸消毒。

5 正确看待特殊生理现象

如所谓的新生儿“马牙”、女婴出生后数天内阴道有粘液或血性分泌物,红尿、乳房肿大、红斑、色素斑以及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等,这些现象过几天后就会自然消失,不必特殊处理。如果时间较长或出现 其它 不良症状时,则应去医院检查[2]。

6 注意预防感染

护理新生儿时,要注意卫生,在每次护理前均应洗手,以防手上沾污的细菌带到新生儿细嫩的皮肤上面发生感染,如护理人员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带菌者则不能接触新生儿,以防新生儿受染。如新生儿发生传染病时,必须严格隔离治疗,接触者隔离观察。对新生儿居住的室内进行及时的通风和换气,确保室内空气新鲜。并且尽量避免流动性人员对婴儿进行密集的探视,以减少新生儿受感染的机会[8]。

总而言之,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生后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可见新生儿护理是极其重要的。相关的护理人员在进行新生儿护理之前,应对有关新生儿护理的基本常识进行掌握,避免任何唯心的护理意识和护理活动。新生儿出生不久,不能马上适应外部的环境,而且,其生理功能和体质都比较薄弱,因此,新生儿护理是新生儿时期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新生儿保健工作的重要部分,提高新生儿的护理水平,就等于给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护理起来应需细心、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 实用新生儿学[M]. 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 彭田红.浅谈新生儿护理的体会[J].华章,2013,2:359

[3] 陈琴.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03-08

[4] 陈清霞,付伟.新生儿体温测量研究现状[J].健康研究. 2013-04-15

[5] 田继敏,胥素平. 医院新生儿室环境卫生学监测[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8-07-15

[6] 李自美. 新生儿皮肤护理体会[J].世界中医药.2012-03-16

[7] 何小仁,廖凯明. 新生儿脐带护理浅析[J]. 中外妇儿健康. 2011-05-15

[8] 张凤梅,王成贤,张静. 新生儿护理及新生儿疾病的预防[J].职业与健康.2005,21(6):956~957

浅谈新生儿护理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新生儿护理论文范文

2. 浅谈婴幼儿护理论文

3.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4.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5. 浅谈妇产科护理论文范文

6.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 您具体几号要的呢? 能给你的。把要求发给我,

婴幼儿保健与护理论文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操作和护理论文

在各领域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操作和护理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键词】 新生儿听力筛查护理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依法开展的全国性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工作,听力损害是新生儿常见的异常之一,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婴幼儿听力障碍,以便及早进行干预,减少听力损害对婴幼儿各方面的影响。我院自2008年开始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操作和护理上不断地得以提高,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对象对2008年1月~2009年4月以来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包括正常新生儿、高危新生儿均进行了听力筛查。

筛查模式的具体标准按卫生部《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实行两阶段筛查模式。

新生儿出院前进行初筛,未通过者于42天内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3个月再复查,仍未通过者转听力检测中心进行诊断,确定有无听力损失,以及损失程度和干预方案。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即使通过筛查仍应结合听性行为观察法,3年内每6个月随访一次。

具体方法

设备采用德国产手持式规格MAICO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瞬态声诱发性耳声发射。检测仪器的准备主要包括:①检测仪器要进行定期保养和检查,每次测试前检查仪器是否正常、电量是否充足、探针孔的通畅性。②备好耳科专用棉签,用以清除外耳道阻塞物。③备好探头专用细针及消毒液,以便探针孔被堵塞时能及时清理。

具体的时间和次数按卫生部“规范”实行两阶段筛查模式:新生儿出院前进行初筛,未通过者于42天进行复筛。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最佳时机:选择为出生后48~72小时进行[1],因出生随着时间的延长,耳道内的羊水与积液等逐渐被吸收,从而提高通过率。

测试环境的准备测试房间保持相对安静、噪音不超过40分贝为好[2]。操作时关闭周围的声源,以保证检测的顺利进行。家长的准备:充分尊重家长的的知情同意权,测试前向家长进行相关知识宣教,很多家长对新生儿听力筛查认知较少,部分父母认为孩子对外界声音刺激有反应,听力不会有问题,不愿意做这项检查。这时应向家长耐心讲解新生儿听力筛查已作为卫生部规定的新生儿筛查项目之一,让其明白筛查的目的、意义、方法和听力障碍的的后果,使其了解,多数听力受损的新生儿能听到一些声音,但并不足以促进说话能力的良好发育,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新生儿的'状态这个很关键,婴儿如哭闹、烦躁不安,则容易影响测试结果,甚至测试无法进行,因此最佳的测试应选择在婴儿喂饱后自然睡眠状态时进行;少数于喂奶中安静状态下测试,并充分地抚摸婴儿头部使其安静熟睡。具体操作耳塞的放置:新生儿侧卧或抱在怀中,测试耳朝上,轻轻地将耳廓向后牵拉使耳道变直,用消毒干棉签清理双侧耳道后,根据耳孔的大小选择合适型号的耳塞,然后将探头轻轻放入,将耳塞放置在新生儿耳道内,方向与外耳道方向一致,注意紧贴在外耳道内,之后用相同方法监测另一侧。预防交叉感染:测试婴儿前后均应洗手,在测试一个婴儿时,如果没有可疑感染,两耳可用同一耳塞。疑有感染时则及时更换耳塞并进行消毒。整个过程应保持探头清洁,使用过的耳塞每天进行清洁消毒后备用。本院听力筛查未出现交叉感染现象。

其它严格查对制度:严格核对新生儿母亲的姓名、床号,及时在测试结果单上做好记录;有些新生儿在测试一耳后哭闹烦躁,不能继续测另一耳,应及时做好标记,避免造成漏测;保持测试环境安静,安抚婴儿,尽量避免假阳性的出现。家长心理指导:针对不同的测试结果要顾及家长的心理状态,减轻家长的心理负担,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使每个新生儿都能完成筛查程序。

2结果

本院出生的新生儿包括正常新生儿、高危新生儿均进行了听力筛查。有120例初筛未通过,110例于42天复筛时通过,3例因家长不配合,未能复筛,有3例3个月时复查通过,有4例3个月时复查未能通过,建议到上级医院行诊断性检查。

3结论

新生儿听力筛查能早期发现有听力障碍的儿童,并能给予及时干预,减少对语言发育和其他神经精神发育的影响。现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确定的目标是:永久性双耳或单耳,感音性或传音性,在语频范围()内平均听力损失等于或大于30-40dB。大宗的研究已经证实,在此范围内的听力损失对儿童的交往、认知、行为、情感发育、学习和将来的就业,均有重大影响,必须及早诊断和处理,使这种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因此希望通过普遍筛查,发现这些可疑患者,3个月内接受诊断,6个月内接受干预。

整个听力筛查过程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保证仪器的稳定率和伪迹率在正常范围内。提供一个安静环境,保证新生儿熟睡状态、测试者具备高度的责任性与娴熟的操作技巧,是减少假阳性结果的关键。同时周密的安排工作计划,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做好卫生宣教能够提高家长对听力筛查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蔡国荣.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时间选择.护理研究,2003,17(9):1086.

[2]姜立荣.新生儿测试时间对结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28-29.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论文:儿童期是人生比较重要的阶段,此期的儿童要经历长知识和长身体两个过程。儿童的生长发育虽然有一定的规律,但是在一定范围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遗传因素、营养因素、疾病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其中,遗传因素决定了儿童生长发育的可能性,而营养因素、疾病因素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儿童生长发育的现实性。儿童生长发育的过程也就是个体的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儿童期包括幼儿期(1~3岁)、学龄前期(4~6岁)、学龄期(7~12岁)三个阶段。本文主要针对4~6岁学龄前儿童,阐述影响其生长发育的因素。 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营养与生长发育 遗传 环境 一一一一、、、、遗传因素遗传因素遗传因素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我们评价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应考虑到的因素。下面请看遗传因素对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都会有哪些影响。 遗传因素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重要内因之一,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机体发育的可能范围,而外界环境条件决定机体发育的速度及最后达到的水平。小儿生长发育的特征、潜力、趋向、限度等都受父母双方遗传因素的影响。种族、家族的遗传信息影响深远:如皮肤、头发颜色、面型特征、身材高矮、性成熟的迟早等;遗传性疾病无论是染色体畸变或代谢缺陷对生长发育均有显著影响。 遗传的物质基础是染色体。已经证实人体的每个细胞核内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相同,称为常染色体;另外一对是决定人体性别的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女性用XX表示,男性用XY表示。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现已知人体受单基因决定的性状有近3 000种,它们分别位于23对染色体的不同位点上。人的身高、体重、体形等性状,受两对以上基因控制,且对环境的影响表现敏感。 同卵双生子为研究遗传因素对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提供了最好的天然素材。研究表明,同卵双生子不仅在外貌、指纹、血型、呼吸、心率、脑电波图形等方面都非常相似,而且同卵双生子身高的差别也很小,头围也很接近,这说明机体的生理功能、骨骼系统的发育等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相反,体重却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儿童生长发育的家族性、种族性差异是遗传因素影响机体的具体体现。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下长大的儿童,其成年时的身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有人认为,人体的成年身高70%以上取决于遗传因素,只有20%多取决于营养、锻炼等环境条件。通常情况下,父母身高越高,子女的身高也越高,隔代遗传的现象也很普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遗传信息的表达并不是在后天的某一时期突然启动,而是在妊娠期就已经开始,在婴幼儿期就有较明显的显现。因此,6岁左右的孩子用现身高和骨龄及生活年龄预测最终身高仍然是比较可靠的方法。 二二二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环境因素 生长发育不是孤立自发的过程,环境因素决定生长发育的现实性。影响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营养因素 营养是保证儿童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营养素缺乏或不合理的膳食不仅会影响发育,而且会导致各种营养缺乏症。4~6岁是学龄前儿童阶段,其生长速度稍逊于3岁前,但仍处于迅速增长阶段,热能营养素需要量依然相对高于成年人。 1、营养需要 学前儿童正在生长发育期,活动能力和活动量均增大,热能消耗增多,其需要量仍相对高于成人。热能供给量,男、女儿童4岁时分别为6.1MJ(1450kcal)及5.9MJ(1400kcal),6岁时分别增至7.1MJ(1700kcal)及6.7MJ(1600kcal)。与幼儿相似,也应注意到热能需要的个体差异。既要防止热能摄入不足,也要防止摄入过多发生肥胖症。学前儿童肌肉发育较快,再加以内脏器官增长、酶和激素等合成机能的成熟,均需要大量蛋白质。每日应供给45~55g的蛋白质。 在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各种营养素中,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充足的钙与维生素D的供给不仅能影响学前儿童骨路增长和骨貉硬度的增加,而且与恒牙的健康有关。因在此阶段儿童虽乳牙已出齐,恒牙要在6岁左右开始长出,但其钙化过程却早在出牙前开始,所以钙和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是很重要的。我国儿童钙供给量为800mg,已与成人的要求一致。锌参与人体50多种酶合成,并且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儿童无论在出生前后还是在生长发育旺盛的时期都需要锌。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重要原料,氟是骨骼和牙齿的组成成分,它们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着直接的影响。 2、饮食安排 了解了学龄前期儿童的营养需求,然后最重要的饮食安排,特别是学龄前期是终生饮食习惯开始形成的阶段,需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学龄前儿童胃肠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而其营养素需要量相对又高于成人,故如与成年人进食完全相同的食物,可使热能营养素摄入不足。此外这阶段儿童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而无心用餐,可使进食量不足;但有时由于活动量时大时小,其进食量也会随之经常有波动,对此则不必为之过虑。此阶段儿童模仿能力增加,易受父母饮食习惯影响,偏食、择食常于此阶段形成。据调查目前北京市城区学前儿童膳食结构普通存在过分求质求精,出现一些不合理状况,如脂肪多、糖类少,动物蛋白多、植物蛋白少,水果多、蔬菜少等。由此不能获得平衡膳食,一般钙、维生素A、B摄入偏低。一方面应保证幼儿有充分户外活动时间,以促进食欲、能摄入必要的营养素,同时在膳食组成及烹调加工方法上要注意调整、改进。 学龄前期是终生饮食习惯开始形成的阶段,因而食物要多样化,鼓励、引导进食各种不同食物,培养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定时,除三餐外加一次点心。此外还要培养儿童清洁卫生习惯,寄生虫病也是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 (二) 疾病因素 任何急慢性疾病对儿童生长发育都能发生直接影响,影响程度决定于病变涉及的部位、病程的长短和疾病的严重程度。一般急性疾病对生长的影响是暂时的,尤其是在身体营养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可以很快恢复。但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和腹泻等,如果治疗不当时,往往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长期性疾病如慢性感染、慢性肝炎、慢性肾炎、哮喘、心脏病、贫血等均可影响身高增长。此外,如染色体异常、内分泌疾病、骨和软骨发育障碍等重大疾病,都会引起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儿,医学上称为病理性矮小。 因此,积极防治疾病,对生长期的儿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一些疾病造成的生长损害是可以得到完全或部分恢复的。 (三) 生活制度 合理的生活制度可以促进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合理安排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制度,保证儿童有足够的户外活动和适当的学习时间,定时进餐及充分的睡眠可以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因在合理的生活制度下,包括大脑在内的身体各部分的活动和休息都能得到适宜的交替,加上及时补充营养保证能量代谢正常进行,有利于促进身体各部的充分发挥。许多学龄前儿童在进入托、幼机构后,由于生活有规律,作息有定时,饮食有节制,其身高,体重的增长以及动作发育的进展,往往较留在家里生活时显著。 户外活动能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增加大脑氧的供应,同时能解除大脑持续性紧张,使疲劳的脑细胞功能得到恢复。体育锻炼可以加快全身血液循环、改善肌肉和骨骼系统的营养。适量的锻炼可增加对骨端骺板的刺激,加速骨细胞的增殖,从而促进骨骼的生长。此外,体育锻炼还能刺激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加快儿童的生长发育,促使儿童长高。从有关血液中生长激素浓度在1日内变动的研究结果得知,生长激素的浓度在夜间明显增高,内分泌系统所释放的生长激素要比白天多得多。因此安排儿童充足的睡眠是保证他们身体正常发育的必要条件。当然不能排除营养的作用,但生活制度的影响也是重要的。 (四)季节与气候因素 季节与气候因素对儿童的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季节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显著地体现在身高和体重等方面,一般在春季身高增长最快,秋季体重增长最快,炎热季节部分儿童的体重有所下降。全年体重的增加,在9月份至次年2月份里最多,增长量约为全年的2/3以上。身高增长最快的季节在3月份至5月份期间,身高的增长量约为9~12月份间增长量的2~倍。 (五) 环境污染 今年6月以来,我国几大湖泊大规模爆发蓝藻,请您思考应如何应对其对人民健康的影响。 环境污染阻碍儿童的生长发育。对于儿童健康来讲,主要环境污染包括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和食品污染。 水传播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是腹泻。据估计,全球每年有130多万儿童死于腹泻,其中12%是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的儿童。其它具有与腹泻相同的传播途径的疾病包括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痢疾、霍乱和伤寒。此外,水还可以传播一些其他疾病,如皮肤感染、沙眼和血吸虫病等。 空气污染也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许多患病儿童因为呼吸到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等而患病,儿童呼吸系统处于发育时期,对室内外空气污染比成人更敏感。前苏联研究者对受大气污染的城市儿童进行了10年以上的追踪观察,发现环境污染对于儿童的生理功能(如肺活量、肌张力)的发育有较明显的影响。 关于室内空气污染可能诱发儿童血液性疾病,是目前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科统计结果表明,该医院接诊的白血病患儿中,有90%的家庭在半年之内曾经进行过装修。专家认为儿童有着不同于成年人的血液学特点,其造血功能不稳定,造血储备能力差,造血器官易受感染,容易发生造血器官营养缺乏情况。因此,专家推测甲醛超标对儿童造血器官的影响可能比成年人更严重。 土壤污染对儿童造成健康危害主要是通过食物链进入体内富集,最终体现为疾病的发生。 关于食品污染,调查显示:易拉罐装饮料比瓶装饮料铝的含量高出3~6倍。若常饮易拉罐饮料,必然造成铝摄入过多。另外过量色素和香精进入儿童体内后,引起食欲下降和消化不良,也可阻碍儿童的发育

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现已越来越大,尤其在新生儿护理的过程中,面对的都是有着家庭重托不会言语的小生命,新生儿科护士肩负着孩子们的康复和孩子家庭的幸福和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新生儿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新生儿;护理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尤其是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如何以新的医学模式进一步加强小儿保健,防治小儿疾病,促进我国 儿童 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未来,所以做好新生儿的护理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每年出生儿童约800名左右,新生儿体重千克。其中男婴约占新生儿的55,4%,女婴约占新生儿的。新生儿脱离母体而独立生存,所处的内外环境发生根本的变化,但其适应能力尚不完善。因此,提高新生儿保健水平和护理质量,减少新生儿疾病和死亡,就成为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我们从日常的护理工作中,逐渐摸索出一些 经验 ,现 总结 如下,和大家共同探讨。

1 保 暖

新生儿出生后应注意保暖,产房温度应以22℃左右为宜。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不成熟,环境温度低时,其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的调节功能差,使体温降低。且新生儿躯体小,总液体含量少,体内储存热量少,对失热的耐受能力差,寒冷时即使有少量热量丢失,体温便可降低。所以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用预热的毛巾擦干皮肤,并采取各种保暖 措施 ,使新生儿处于中性温度中。【可用预热的被毯包裹;也可放置于红外线保温台上或暖箱中数小时】。

2 喂 养

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始喂养,保证充足的热量供应。新生儿喂养主要依赖母乳,母乳是最佳的天然食品,母乳中所含各种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分等,含量适中,比例适当,质地优良,最易于新生儿消化吸收。母乳中还含有多种抗感染因子,如分泌型IgA;乳铁蛋白;溶菌酶及各种细胞成分,可明显减少婴儿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采用母乳喂养是最经济;简便;安全的 方法 ,同时通过喂奶的过程可增进母子感情,密切母婴关系,良好的感觉刺激使婴儿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有利于婴儿的心理发育。而且应早吸吮;早接触;早开奶,乳汁的产生是泌乳激素和泌乳反射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要鼓励母亲让婴儿勤吸吮,哺乳时不要限定间隔时间和次数。婴儿哭闹;母亲感到奶胀;母亲认为孩子需要时均可喂哺,新生儿胃容量小,胃排空时间短,应按需喂哺,一般每天不少于8次。因各种原因母乳分泌不足时,每次应先喂母乳,将乳房吸空,不足部分用其他乳品替代和补充。合理的奶粉调配在保证婴儿营养摄入中至关重要,有统一规格的专用小勺,奶粉勺宜加入温开水30ml(水温约60℃),调配奶粉时一定要注意做好奶具的消毒。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刚出生的婴儿嘴里常常会有一些粘液,而且常常伴有恶心的症状发生,那是因为在母体里或分娩时吸入羊水所至。所以应把新生儿头略偏向一侧,随时擦去新生儿吐出的粘液。新生儿食管下端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或神经肌肉协调功能差可出现反流。而且新生儿的胃处于水平位,韧带松弛,易折叠,大脑皮层控制呕吐反射的能力又不完善,故易发生漾奶。此外,如喂养方法不当,如奶头过大,吞入气体时,婴儿往往也会发生溢乳。因此每次喂奶后,将婴儿抱起,头靠在母亲肩上,轻轻拍背,等吞入空气排出后再将新生儿放在床上,【俗称拍嗝】。

4 预防感染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皮肤薄,吞噬细胞少,抗体水平低,造成新生儿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而且局部感染易扩散。如脐炎;尿布疹;牙龈炎;皮肤小脓疱。处理不妥当,会导致败血症危及生命。为预防感染,每次接触婴儿前均应严格洗手,护理和操作也应注意无菌,指导妈妈每次喂奶前不但要洗手,还要用温水洗乳房,以免病从口入。

5 护 理

皮肤护理 保护皮肤,使皮肤清洁,经常洗澡,在脐带脱落前,不要把新生儿全身浸在水中洗,以免脐带被浸湿后污染,也可用防水脐贴来保护脐部,洗澡水不宜过热,一般在38℃-42℃。洗澡前准备好替换的衣物,可选用专用的婴儿皂和浴液,忌用刺激性肥皂。洗脸部时应用干净棉球清洗眼部和鼻腔,洗身体时应注意洗净皱褶处,尤其是颈部;腋下和大腿根部。

臀部清洁尤为重要,大便后用温水将臀部洗干净,要遵循从前向后的顺序即从会阴到肛门的顺序,以预防来自肛门的细菌污染会阴部引起感染。替换的衣物和尿布应选用质地柔软,吸水性强,透气性好的纯棉制品,化纤类织物对新生儿是不适宜的。给婴儿洗澡,动作要快;轻柔。洗后立即擦干,穿好衣服,以免受凉。洗澡时间不可安排在婴儿吃奶或要睡觉时,可在婴儿吃奶后1小时,婴儿觉醒时为宜。婴儿排便后及时清洗臀部,以免因尿便刺激而发生臀红和尿布疹。

脐部护理 脐部护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脐带未脱落之前,此时脐带残端是一个创面,脐带内血管尚未完全闭合,有时还会渗血容易发生脐炎并导致败血症。脐炎可表现为脐部周围皮肤红肿,脐部有渗出物,严重时新生儿可表现为精神弱;吃奶差,甚至发热等全身症状。因此这一阶段,脐部护理尤为重要。首先要保持脐部干燥,经常检查脐部是否有红肿,渗出。可用碘伏擦拭脐带残端和脐轮周围,保证脐部清洁干燥。如有结痂者,对结痂下有无渗出物或脓性分泌物更要关注和清洁处理。并且每天更换脐部保护带,如脐部保护带被新生儿尿液及粪便污染,应及时更换。脐带脱落之后,仍会有少量分泌物,每日用碘伏棉棒擦拭,保持脐部干燥;清洁即可。

眼部护理 新生儿要有专用的脸盆和毛巾给婴儿洗脸,洗脸时用干净的棉球沾水清洁眼部。应由内眦擦向外眦。有时新生儿两眼红肿,有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睁不开眼,临床上用小乐敦滴眼液效果较好。在做眼部护理前必须注意洗手。

口腔护理 口腔黏膜不宜擦洗,在新生儿的牙龈上常客看到白色的小圆点,一般高出牙龈,像小米粒一样习俗称它为“马牙”实际上它是角化的上皮细胞团,不用处理会自行脱落,但老人们常常用黑布去擦它,这样做往往损伤了新生儿娇嫩的口腔黏膜造成感染,重者可导致败血症,危及生命。我们要加强健康 教育 ,向年轻的父母讲清危害。在新生儿的口腔还经常可以看见白色斑点状或泡状膜样东西样子像奶块,但基底部潮红,不易擦去,在医学上叫“鹅口疮”多半是由于喂奶时不注意卫生,也可能是宝宝服用抗菌素造成的。鹅口疮会令会令宝宝感到很疼影响吃奶。

妈妈要注意卫生喂奶前要洗净双手,还要勤换内衣。

衣物及尿布的选择 新生儿的衣着应选纯棉制品,宜宽大质地柔软,不用纽扣,无接缝,清洁舒适即可。尿布的选择尤为重要。新生儿吃的都是液体食物经常会尿湿尿布,如更换不及时新生儿会出现臀红和尿布疹。它就是由于尿布更换不及时,大小便污染尿布后刺激皮肤而形成的。

当尿布不透气,尿布用洗衣粉洗后未漂净,残留较多碱性药物均可发生。开始仅为臀部,外阴部皮肤发红,严重者可使皮肤糜烂,溃疡。应选择柔软透气好的纯棉制品,颜色以浅色为主。新生儿皮肤角质层薄嫩,对一些重色或化纤类的衣物会产生过敏反应,还易受空气中的杂质等外界刺激,导致在脸部,前胸,后背等部位经常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如红斑较重时,临床上用百多邦脓泡膏效果较好,轻者无需处理会自行消退。

新生儿黄疸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宝宝出生后2-3天皮肤会发黄,这就是新生儿黄疸,一般出生后7-10天会自然消退。吃母乳的宝宝黄疸持续时间可能会长一些,早产儿的黄疸比足月的要重一些,消退的会慢一些。如果黄疸出现的早,黄的厉害,排除病理性黄疸后,用茵栀黄口服液效果不错。

新生儿抚触 婴儿的抚触是指在科学指导下有技巧的对婴儿全身进行抚摸。婴儿有被爱的需求,新生儿的健康成长除了有喂养和睡眠这些生物性需求外,更有情感上的需求,需要有人对他讲话,经常给予肌肤上触摸和抚爱以满足肌肤饥渴。早期婴儿抚触密切了亲子交流,是孩子情商发育的最关键的要素,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抚触让大量良好,温和,适度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达到婴儿大脑,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利于婴儿生长发育减弱应激反应,增强免疫应答,提高免疫力,增进亲子交流,亲子互动,减少哭闹改善睡眠。做抚触时婴儿应处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中,清醒、半空腹、沐浴后为最佳时间。

抚触时应先洗手,用婴儿润肤油或爽身粉擦于手掌侧,边和孩子说话或放些轻柔的音乐边做抚触。手法要轻柔,逐渐增加力度。抚触按照头、胸、腹、四肢、背部、臀部的顺序进行,每个部位4-6次。每日1-2次,时间5-15分钟。抚触时应注意婴儿的反应,一旦孩子觉得足够了,或者哭闹不配合时需停止操作。

预防接种 ①卡介苗:新生儿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采用皮内注射法,如因特殊原因未及时接种者应于产后三个月内接种,超过三个月未接种应先做结核菌素试验,确诊未感染结合才可接种卡介苗。卡介苗接种后两到三天局部发红,2-3周形成红肿硬块,中间逐步软化形成小浓疱,破溃后留有疤痕,个别婴儿会有邻近淋巴结肿大、化脓、破溃可请医生帮助处理。②乙肝疫苗:生后第1天、1个月、6个月时应各注射重组乙肝病毒疫苗1次,第一次的乙肝疫苗大的越早,新生儿产生抗体也就越早。如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肝患者,婴儿出生后应立即肌注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新生儿疾病筛查 新生儿应进行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筛查;目前开展的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的筛查(新生儿出生72小时-7天内吃足8次奶就可以采血了,如因特殊情况未及时采血者,最迟不超过20天);及听力筛查。

【摘 要】“新生儿期”是胎儿从母亲子宫内娩出到外界生活的适应期,由于这段时期新生儿的身体系统各个脏器功能的发育尚未成熟,易出现一些问题,因而新生儿护理是新生儿时期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新生儿保健工作的重要部分,护理起来应需细心、科学、合理。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护理特点

新生儿是指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满28天[1]。近年来,我国的新生儿数量有所提高,但其死亡率及病死率却大幅度的降低。这一结果的出现是与护理意识和护理观念的转变是不可分割的。只有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才能获得良好的生长发育基础[2]。根据多年来对新生儿科工作的经验,有关新生儿的护理特点总结如下:

1 注意室温、体温及光线

新生儿是胎儿的继续,胎儿脱离母体以后就会独立生存,他所处的环境也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可以说新生儿对外界温差的变化有些不适应,因此出生后应立即将其全身轻轻擦干,用洁净温暖的棉毯包裹,适宜的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5℃~28℃[3],盛夏要适当降温,而冬天则需要保暖,但均应注意通风时最好有取暖器在身旁。新生儿体温应保持在36~37℃,生后第一天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体温稳定在℃左右时,可改为每6~12小时测一次[4]。若体温低于36℃或高于38℃时,应查找原因,进行处理。而室内的光线[5]不能太暗或太亮,有些家长认为新生儿感光较弱,害怕刺激眼睛,常常喜欢挂上厚重的窗帘,其实这是不宜的,应让宝宝在自然的室内光线里学会适应,而避免阳光直射眼部。

2 注意皮肤护理

新生儿皮肤娇嫩,容易损伤,因而接触动作要轻柔,衣着要宽松,质地要柔软,不宜钉扣子或用别针。要用温水擦洗皮肤皱折处,每次大小便后清洗,并用毛巾擦干。新生儿洗澡时不需要肥皂。肥皂是一种脱脂剂,而婴儿的皮肤很娇嫩。他需要保留所有的天然油脂,所以6个星期前只用水洗。你也许想要试试一种特别的液体肥皂,这种肥皂只需加到洗澡水里就行,无须冲洗。一定要用沾有肥皂的手指好好地擦洗过所有的褶皱,然后再冲洗干净。将皮肤彻底揩干,潮湿的褶皱部分非常容易导致发炎[6]。

3 注意脐带护理

婴儿一出生脐带就会被夹住并立刻剪断,只留下5-8厘米的根部。过几天,脐带就干枯了,然后它会脱落。在新脐带未脱落时,每天用75%乙醇溶液擦洗脐部一次,然后用消毒纱布盖上,洗澡后必须保持脐部干燥清洁。脐部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带有恶臭味,脐窝周围皮肤发红时,称之为新生儿脐炎。由于脐炎可引起腹壁蜂窝组织炎、腹膜炎、败血症、肝脓肿等严重疾病,所以,预防脐部发炎显得更为重要。如已经发炎时,应及时用双氧水清洗脐部,再用75%酒精消毒处理(也可使用“聚乙烯醇醚络碘溶液”进行脐部的处理,避免酒精带来的皮肤刺激),并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7]。

4 注意喂养

目前,居多研究表明出生后母乳喂养越早越好,一般为出生后半小时左右。然而刚出生完毕的产妇来说,其母乳量可能不能满足婴儿的应用需求,为此可以在初期对婴儿进行适当剂量的糖水喂养。也要尽量让新生儿吮吸乳头,以促进乳汁分泌,并增进母婴的感情。同时,对婴儿的母乳喂养基本上来说不需要定时定量,以婴儿的实际需求为主,每次喂养并不是越多越好,应适当而增加喂养频率为宜。人工喂养时奶嘴洞大小应适中并注意温度,奶嘴喂奶时尽量不要让婴儿吸进空气,以免吐奶,而喂完之后可轻拍宝宝背部,以免积气。此外要对奶瓶、奶嘴严格煮沸消毒。

5 正确看待特殊生理现象

如所谓的新生儿“马牙”、女婴出生后数天内阴道有粘液或血性分泌物,红尿、乳房肿大、红斑、色素斑以及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等,这些现象过几天后就会自然消失,不必特殊处理。如果时间较长或出现 其它 不良症状时,则应去医院检查[2]。

6 注意预防感染

护理新生儿时,要注意卫生,在每次护理前均应洗手,以防手上沾污的细菌带到新生儿细嫩的皮肤上面发生感染,如护理人员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带菌者则不能接触新生儿,以防新生儿受染。如新生儿发生传染病时,必须严格隔离治疗,接触者隔离观察。对新生儿居住的室内进行及时的通风和换气,确保室内空气新鲜。并且尽量避免流动性人员对婴儿进行密集的探视,以减少新生儿受感染的机会[8]。

总而言之,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生后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可见新生儿护理是极其重要的。相关的护理人员在进行新生儿护理之前,应对有关新生儿护理的基本常识进行掌握,避免任何唯心的护理意识和护理活动。新生儿出生不久,不能马上适应外部的环境,而且,其生理功能和体质都比较薄弱,因此,新生儿护理是新生儿时期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新生儿保健工作的重要部分,提高新生儿的护理水平,就等于给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护理起来应需细心、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 实用新生儿学[M]. 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 彭田红.浅谈新生儿护理的体会[J].华章,2013,2:359

[3] 陈琴.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03-08

[4] 陈清霞,付伟.新生儿体温测量研究现状[J].健康研究. 2013-04-15

[5] 田继敏,胥素平. 医院新生儿室环境卫生学监测[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8-07-15

[6] 李自美. 新生儿皮肤护理体会[J].世界中医药.2012-03-16

[7] 何小仁,廖凯明. 新生儿脐带护理浅析[J]. 中外妇儿健康. 2011-05-15

[8] 张凤梅,王成贤,张静. 新生儿护理及新生儿疾病的预防[J].职业与健康.2005,21(6):956~957

浅谈新生儿护理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新生儿护理论文范文

2. 浅谈婴幼儿护理论文

3.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4.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5. 浅谈妇产科护理论文范文

6.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婴幼儿营养与保健论文

自己看饮食营养与健康之道 □叶永铁 老祖宗曾有说教:“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以现在科学的说法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意即是要获得人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素,必须注意食品的合理搭配,切忌吃荤不吃素或吃素不吃荤。同时,合理的搭配亦能提高蛋白质的生理价值,因为各种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甲蛋白质所缺乏的某种氨基酸恰为乙蛋白质所含有,乙蛋白质所缺乏的恰为甲蛋白质所含有。例如小麦、小米、黄豆、牛肉分别单独食用时,其生理价值分别为67、57、64、76,而混合食用时其生理价值可达89,大大提高了食物蛋白质的利用率,反之未被利用的蛋白质则排出体外,劳而无功,颇似小时曾念过的课文《一个豆瓣的旅行》。实际上,我国北方地区主食以杂粮为主(南方以大米为主)撇开气候、水土等因素,就其摄取的蛋白质看已接近或达到完全蛋白质的生理价值。因此,北方人普遍体格健壮魁梧,脸庞红润。近来随着生活的富足,都市中有相当部分的儿童出现肥胖症,其症结都在于对某类食物超常的食欲感。由于对某种营养素超常的吸收和利用能力,它与成年者出现的热能过剩、脂肪沉积出现肥胖有着本质的区别,应及时调整控制其膳食结构。 年轻时曾知晓一个人有怪癖,他常常吞食一些墙土,让人费解,其实从饮食营养学角度看,皆因其胃酸过多,无意中发现掺有石灰的墙土吞食之后人体感到舒服,达到酸碱中和的目的。而现在只要几片苏打片就可解决的问题,在当时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人体自身的修补与对环境的适应性,令人叹为观止。而今环境条件越好,人类机体自我适应、自我完善的意识已逐渐褪化减弱,但并非消失。例如一个不会吃辣椒的人,长期在四川生活并经常吃一点辣,则就有可能会喜欢吃辣椒。一个长期吃较多肉的人,其体内消化蛋白质和脂肪的酶的活力会升高。一个长期吃素者,其消化液中的淀粉酶活性会升高,其蛋白质酶和脂肪酶活性则降低。因此,中枢神经在参与机体对营养素的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避免进餐时精神忧郁、阅读书报或考虑其它问题。有条件可在进餐前听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在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温度适中,布置优雅的餐厅就餐,则更为快事。 还有自己

关于营养与健康的论文:

学时代是学知识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良好的饮食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掌握一定的营养知识,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促进生长发育保证身体健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当代大学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要我们必须有健康的体魄,具备热血青年的朝气蓬勃,才能成为国家栋梁,那么,关注自我,关注饮食营养,关注健康就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大学生营养状况

目前大学生因学费过高,其它开支增大,并伴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如不吃早餐、挑食、偏食、平时节约到星期天饱食一顿等,致使大学生普遍营养不良。

二、合理营养对促进大学生健康与学习的作用

合理的营养与人的生长发育、劳动能力、延长寿命及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有着密切的关系。

1、合理营养能促进身体发育

食物是大学生生长发育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有机体的生长发育、生命活动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进行,都有赖于体内的物质代谢,体内在进行物质代谢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从外界摄取一定数量的食物,才能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增加免疫功能、预防疾病、提高工作效率和运动能力等。

合理的营养意味着机体能够摄入保持身体健康所必须的所有营养成分,并且各种营养素的比例符合人体的要。营养素缺乏,或各种营养素摄入不均衡,膳食结构不合理等,不但会引起生长发育迟缓,而且会导致各种急、慢性营养不良和各种营养缺乏症。因此,合理营养与膳食平衡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2、合理营养能改善记忆与提高学习效率

合理营养,能够提高人脑的活动能力,增强人的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判断能力、行动能力和视力等。脑是人体最活跃的器官,虽然其重量只有人体的2%左右,但脑消耗的能量却占全身总耗能量的20%。因此,合理营养对于大脑保健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大学生健康饮食原则

①食物多样、谷类为主;②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③每天吃乳类、豆类或其制品;④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⑤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⑥吃清淡少盐的膳食;⑦如饮酒应限量;⑧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四、对策和建议

1、在学校推广营养套餐

说到营养套餐,食堂是学生就餐的主要场所。在校的学生,我认为说到营养就应该大力推广营养套餐。主要原因是很多人还不知道或者是没有时间了解多少营养知识,所以要通过营养师对营养餐的配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还要考虑口味和价格的需求,通过早餐的搭配组合可以减少交易的时间,方便携带,提高早餐的就餐率。

2、增加食堂饭菜的风味

食堂饭菜口味多样化,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学生的口味,学生就乐于在食堂就餐,学生的营养状况也能够提升。

3、食物多样化,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谷类包括米、面、杂粮,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坚持谷类为主是为了保持我国膳食的良好传统,避免高能量、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膳食的弊端。另外要注意粗细搭配,经常吃一些粗细,杂粮等。稻米,小麦不要碾磨太精,否则谷粒表层所含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和膳食纤维大部分流失到糠麸之中。

4、多吃水果,薯类和深色蔬菜,建议每日一个苹果

蔬菜与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特别是薯类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含丰富蔬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对保持心血管健康,增强抗病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常吃事宜的畜,鱼和瘦肉

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动物性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更适合人体需要,且赖氨酸含量较高,有利于补充植物蛋白质中赖氨酸的中足。鸡,鱼,兔,牛肉等动物性食物含蛋白质较高,脂肪较低,产生的能量远低于猪肉。应大力提倡吃这些食物,适当减少猪肉的消费比例。

5、适当吃零食,少吃方便食品,不吃烧烤,限制宵夜

若晚上能量不足即出现饥饿感,应当补充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面包等,也可以补充少量水果和牛奶,少吃泡面。

五、结语

大学生作为优秀的青年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他们素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营养是高素质人才的物质基础,大学生具有健康的饮食行为与良好的营养状况,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因此,关注大学生营养与健康是一项重要责任!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论文:儿童期是人生比较重要的阶段,此期的儿童要经历长知识和长身体两个过程。儿童的生长发育虽然有一定的规律,但是在一定范围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遗传因素、营养因素、疾病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其中,遗传因素决定了儿童生长发育的可能性,而营养因素、疾病因素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儿童生长发育的现实性。儿童生长发育的过程也就是个体的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儿童期包括幼儿期(1~3岁)、学龄前期(4~6岁)、学龄期(7~12岁)三个阶段。本文主要针对4~6岁学龄前儿童,阐述影响其生长发育的因素。 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营养与生长发育 遗传 环境 一一一一、、、、遗传因素遗传因素遗传因素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我们评价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应考虑到的因素。下面请看遗传因素对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都会有哪些影响。 遗传因素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重要内因之一,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机体发育的可能范围,而外界环境条件决定机体发育的速度及最后达到的水平。小儿生长发育的特征、潜力、趋向、限度等都受父母双方遗传因素的影响。种族、家族的遗传信息影响深远:如皮肤、头发颜色、面型特征、身材高矮、性成熟的迟早等;遗传性疾病无论是染色体畸变或代谢缺陷对生长发育均有显著影响。 遗传的物质基础是染色体。已经证实人体的每个细胞核内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相同,称为常染色体;另外一对是决定人体性别的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女性用XX表示,男性用XY表示。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现已知人体受单基因决定的性状有近3 000种,它们分别位于23对染色体的不同位点上。人的身高、体重、体形等性状,受两对以上基因控制,且对环境的影响表现敏感。 同卵双生子为研究遗传因素对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提供了最好的天然素材。研究表明,同卵双生子不仅在外貌、指纹、血型、呼吸、心率、脑电波图形等方面都非常相似,而且同卵双生子身高的差别也很小,头围也很接近,这说明机体的生理功能、骨骼系统的发育等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相反,体重却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儿童生长发育的家族性、种族性差异是遗传因素影响机体的具体体现。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下长大的儿童,其成年时的身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有人认为,人体的成年身高70%以上取决于遗传因素,只有20%多取决于营养、锻炼等环境条件。通常情况下,父母身高越高,子女的身高也越高,隔代遗传的现象也很普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遗传信息的表达并不是在后天的某一时期突然启动,而是在妊娠期就已经开始,在婴幼儿期就有较明显的显现。因此,6岁左右的孩子用现身高和骨龄及生活年龄预测最终身高仍然是比较可靠的方法。 二二二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环境因素 生长发育不是孤立自发的过程,环境因素决定生长发育的现实性。影响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营养因素 营养是保证儿童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营养素缺乏或不合理的膳食不仅会影响发育,而且会导致各种营养缺乏症。4~6岁是学龄前儿童阶段,其生长速度稍逊于3岁前,但仍处于迅速增长阶段,热能营养素需要量依然相对高于成年人。 1、营养需要 学前儿童正在生长发育期,活动能力和活动量均增大,热能消耗增多,其需要量仍相对高于成人。热能供给量,男、女儿童4岁时分别为6.1MJ(1450kcal)及5.9MJ(1400kcal),6岁时分别增至7.1MJ(1700kcal)及6.7MJ(1600kcal)。与幼儿相似,也应注意到热能需要的个体差异。既要防止热能摄入不足,也要防止摄入过多发生肥胖症。学前儿童肌肉发育较快,再加以内脏器官增长、酶和激素等合成机能的成熟,均需要大量蛋白质。每日应供给45~55g的蛋白质。 在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各种营养素中,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充足的钙与维生素D的供给不仅能影响学前儿童骨路增长和骨貉硬度的增加,而且与恒牙的健康有关。因在此阶段儿童虽乳牙已出齐,恒牙要在6岁左右开始长出,但其钙化过程却早在出牙前开始,所以钙和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是很重要的。我国儿童钙供给量为800mg,已与成人的要求一致。锌参与人体50多种酶合成,并且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儿童无论在出生前后还是在生长发育旺盛的时期都需要锌。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重要原料,氟是骨骼和牙齿的组成成分,它们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着直接的影响。 2、饮食安排 了解了学龄前期儿童的营养需求,然后最重要的饮食安排,特别是学龄前期是终生饮食习惯开始形成的阶段,需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学龄前儿童胃肠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而其营养素需要量相对又高于成人,故如与成年人进食完全相同的食物,可使热能营养素摄入不足。此外这阶段儿童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而无心用餐,可使进食量不足;但有时由于活动量时大时小,其进食量也会随之经常有波动,对此则不必为之过虑。此阶段儿童模仿能力增加,易受父母饮食习惯影响,偏食、择食常于此阶段形成。据调查目前北京市城区学前儿童膳食结构普通存在过分求质求精,出现一些不合理状况,如脂肪多、糖类少,动物蛋白多、植物蛋白少,水果多、蔬菜少等。由此不能获得平衡膳食,一般钙、维生素A、B摄入偏低。一方面应保证幼儿有充分户外活动时间,以促进食欲、能摄入必要的营养素,同时在膳食组成及烹调加工方法上要注意调整、改进。 学龄前期是终生饮食习惯开始形成的阶段,因而食物要多样化,鼓励、引导进食各种不同食物,培养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定时,除三餐外加一次点心。此外还要培养儿童清洁卫生习惯,寄生虫病也是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 (二) 疾病因素 任何急慢性疾病对儿童生长发育都能发生直接影响,影响程度决定于病变涉及的部位、病程的长短和疾病的严重程度。一般急性疾病对生长的影响是暂时的,尤其是在身体营养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可以很快恢复。但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和腹泻等,如果治疗不当时,往往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长期性疾病如慢性感染、慢性肝炎、慢性肾炎、哮喘、心脏病、贫血等均可影响身高增长。此外,如染色体异常、内分泌疾病、骨和软骨发育障碍等重大疾病,都会引起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儿,医学上称为病理性矮小。 因此,积极防治疾病,对生长期的儿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早期诊断和治疗,一些疾病造成的生长损害是可以得到完全或部分恢复的。 (三) 生活制度 合理的生活制度可以促进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合理安排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制度,保证儿童有足够的户外活动和适当的学习时间,定时进餐及充分的睡眠可以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因在合理的生活制度下,包括大脑在内的身体各部分的活动和休息都能得到适宜的交替,加上及时补充营养保证能量代谢正常进行,有利于促进身体各部的充分发挥。许多学龄前儿童在进入托、幼机构后,由于生活有规律,作息有定时,饮食有节制,其身高,体重的增长以及动作发育的进展,往往较留在家里生活时显著。 户外活动能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增加大脑氧的供应,同时能解除大脑持续性紧张,使疲劳的脑细胞功能得到恢复。体育锻炼可以加快全身血液循环、改善肌肉和骨骼系统的营养。适量的锻炼可增加对骨端骺板的刺激,加速骨细胞的增殖,从而促进骨骼的生长。此外,体育锻炼还能刺激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加快儿童的生长发育,促使儿童长高。从有关血液中生长激素浓度在1日内变动的研究结果得知,生长激素的浓度在夜间明显增高,内分泌系统所释放的生长激素要比白天多得多。因此安排儿童充足的睡眠是保证他们身体正常发育的必要条件。当然不能排除营养的作用,但生活制度的影响也是重要的。 (四)季节与气候因素 季节与气候因素对儿童的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季节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显著地体现在身高和体重等方面,一般在春季身高增长最快,秋季体重增长最快,炎热季节部分儿童的体重有所下降。全年体重的增加,在9月份至次年2月份里最多,增长量约为全年的2/3以上。身高增长最快的季节在3月份至5月份期间,身高的增长量约为9~12月份间增长量的2~倍。 (五) 环境污染 今年6月以来,我国几大湖泊大规模爆发蓝藻,请您思考应如何应对其对人民健康的影响。 环境污染阻碍儿童的生长发育。对于儿童健康来讲,主要环境污染包括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和食品污染。 水传播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是腹泻。据估计,全球每年有130多万儿童死于腹泻,其中12%是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的儿童。其它具有与腹泻相同的传播途径的疾病包括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痢疾、霍乱和伤寒。此外,水还可以传播一些其他疾病,如皮肤感染、沙眼和血吸虫病等。 空气污染也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许多患病儿童因为呼吸到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等而患病,儿童呼吸系统处于发育时期,对室内外空气污染比成人更敏感。前苏联研究者对受大气污染的城市儿童进行了10年以上的追踪观察,发现环境污染对于儿童的生理功能(如肺活量、肌张力)的发育有较明显的影响。 关于室内空气污染可能诱发儿童血液性疾病,是目前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科统计结果表明,该医院接诊的白血病患儿中,有90%的家庭在半年之内曾经进行过装修。专家认为儿童有着不同于成年人的血液学特点,其造血功能不稳定,造血储备能力差,造血器官易受感染,容易发生造血器官营养缺乏情况。因此,专家推测甲醛超标对儿童造血器官的影响可能比成年人更严重。 土壤污染对儿童造成健康危害主要是通过食物链进入体内富集,最终体现为疾病的发生。 关于食品污染,调查显示:易拉罐装饮料比瓶装饮料铝的含量高出3~6倍。若常饮易拉罐饮料,必然造成铝摄入过多。另外过量色素和香精进入儿童体内后,引起食欲下降和消化不良,也可阻碍儿童的发育

少食者健数十年来,研究人员已经知道,饮食比正常小鼠低三分之一热量的小鼠,寿命要延长40%,这个结论也适用于其他哺乳动物。南美厄瓜多尔比尔曼村人口不满一千人,但超过百岁的达九人之多。他们饮食少、且为粗茶淡饭,一天摄取1200卡的热量,不吃肉或蛋,饮食内容多是小麦、玉蜀黍、马铃薯、秋蕉、葡萄等谷菜果食。少食者长寿,确是有依据的。吃得愈少活得愈久一项研究表明,实验室里的老鼠摄取的热量愈少,活得愈久,即使年纪大了才减少热量摄取也不例外。研究显示,减少老鼠摄取的热量,可以收到立即良好成果,不但老鼠寿命延长六个月,其罹患癌症的比率也降低。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刊登的研究报告也显示,即便得了癌症,减少热量摄取也可以减缓肿瘤的成长。比如减少热量摄取的结果,老鼠的肿瘤死亡率从80%减少到67%。洛杉矶加州大学科学家席宾德勒说,年龄大的老鼠减少热量摄取,对肝脏基因产生的效果,和小老鼠节食所产生的效果相同。一些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延长寿命的秘诀之一,是人只吃富含维生素与矿物质、而热量低的饮食,也就是说,饮食上保持营养适度低下(但不是营养不良)。这办法经实验室证明非常成功。以这种方式实验的老鼠,原先只有两年左右的寿命,现在可以活到四年以上,并且还维持著青壮年的行为与外貌。虽然目前还不知道节食是如何让动物长寿的,但研究发现,节食的动物体内线粒体的基因突变较少,一些组织中的细胞死亡也较少。因此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节食延缓衰老的主要机理之一。下决心管住嘴巴吃得太多常有几种原因,一是有些生活条件不错的人,不懂得惜福,不考虑营养、而只顾自己的嗜好,看到美食就忍不住。第二种是想摄取充分的营养而勉强地多吃的人。有的人因为活动激烈,生理上需要多量的热量。但为了营养而大吃是愚昧的。多余的营养决不能为身体所吸收,反而会成为肝、肾中毒的因素。吃得太多的人肝脏常肥大,这是因为不调合地吃了多量东西,而胃肠需要把它消化而借力于肝脏。排泄量愈多,肝脏的负担也愈重。而肾脏也因为吃得太多太好的原因,同样地处于不健康的状态。许多疾病都是源于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日本横尾医学博士在其所著「快食、快便、快眠」一书中,有如下一节:「糖尿病的发生是因为长年的过食、过饮美食,而使胰脏中的内分泌器官发生故障,因而引起的。因此糖尿病的预防方法是不要肉食、美食,平常不可暴饮、暴食。大食以后,胃肠因过分地膨大,致使通过它后侧的大动脉受到压迫,血液的循环受到了抵抗,而促使血压高涨。血压高是脑出血的直接原因。」许多疑难杂症的起因,也在于摄取饮食的方法不当。放任食欲造成饮食过量,再加上寻求不到正确的疗法,才会变成疑难杂症。而有心者即使不实行任何一种健康方法,只要肯维持少量饮食,就能够毫无病痛地活到八、九十岁,这类长寿者大有人在。精神状况得到改善吃得太饱,总会想打瞌睡,这是多人曾有过的经验。如果适当节食,少食者的体质一旦产生变化,睡眠时间多半也会缩短,本来每天要睡八小时的人,只需睡五、六个小时就足够。其实,身体若真是非常健康,一、二天空腹也是稀松平常的事。一、二餐不吃就产生虚脱感的人,很可能是胃下垂或潜在性糖尿病等疾病的征兆。真正健康的人,一、二餐不吃,绝对不会觉得没有力气,或是冒冷汗,头晕目眩。「吃得愈少,身体愈健康。身体愈健康,就愈轻盈。身体愈轻巧,身心就愈清爽,心身爽朗,智慧就愈开明,愈有智慧,才能愈发灵巧。」这是一些少食主义者的体会。一些少食实践者说,最初肚子饿的时候,会出现异常的虚弱感,或是头晕目眩,心悸亢进、头疼等症状,但经过这时期以后,身体会突然转变得清爽起来,虽然空腹也还是精神奕奕,工作也充满了活力。即使稍微工作过度,也不会觉得疲劳。一旦养成少食的习惯,睡眠时间不但会缩短,身心都会感到愉快,不易疲劳,头脑清晰,比别人有加倍的体力工作。吃得多,身体愈笨重,人也愈懒散,心情就愈黯淡。智慧会不开,才能就笨拙。而一些有识之士虽然身份富贵,却不片面追求口舌之欲,过著粗茶淡饭的生活,尽享天年。长寿两理论互相关联人的寿命长短,除了遗传因素之外,行为方式也极为重要。这方面有两种长期被关注的理论。一是吃七八分饱更长寿,二是体温较低能增加寿命。前一个理论得到较多的研究结果证实,而第二个理论也得到验证,两者之间且有密切联系。正常人的体温平均是摄氏37度,但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就寿命而言,摄氏度可能更好。把小鼠的正常体温降低摄氏度,它们的预期寿命最高可增加20%,这相当于人增加了7到8年的寿命。这个结果提示,人的血液温度低一些可能延长寿命。另一方面,饮食中的热量少三分之一的小鼠或哺乳动物的体温,又会下降摄氏度或更多。是低体温有助于延缓衰老,还是低热量饮食导致了低体温呢?为了找到其中的奥秘,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工程的方法降低小鼠的体温。他们把一种基因植入小鼠大脑下丘脑和靠近该区域感知和控制体温的一群脑细胞中,让大脑误以为身体温度较高而发出降温指令,使得小鼠的身体降温摄氏度。降温后雌鼠的预期寿命延长20%,而雄鼠延长12%。这个研究证明,限制饮食的抗衰老效果是与低体温相联系的。其中的原理可能是,低体温延缓了新陈代谢和身体其他副产品的产生,如自由基。而自由基是损害细胞和促使细胞衰老的元凶。由此,也使得细胞的寿命延长,因而增加了寿命。

关于婴幼儿保健毕业论文

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现已越来越大,尤其在新生儿护理的过程中,面对的都是有着家庭重托不会言语的小生命,新生儿科护士肩负着孩子们的康复和孩子家庭的幸福和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新生儿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新生儿;护理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尤其是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如何以新的医学模式进一步加强小儿保健,防治小儿疾病,促进我国 儿童 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未来,所以做好新生儿的护理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每年出生儿童约800名左右,新生儿体重千克。其中男婴约占新生儿的55,4%,女婴约占新生儿的。新生儿脱离母体而独立生存,所处的内外环境发生根本的变化,但其适应能力尚不完善。因此,提高新生儿保健水平和护理质量,减少新生儿疾病和死亡,就成为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我们从日常的护理工作中,逐渐摸索出一些 经验 ,现 总结 如下,和大家共同探讨。

1 保 暖

新生儿出生后应注意保暖,产房温度应以22℃左右为宜。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不成熟,环境温度低时,其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的调节功能差,使体温降低。且新生儿躯体小,总液体含量少,体内储存热量少,对失热的耐受能力差,寒冷时即使有少量热量丢失,体温便可降低。所以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用预热的毛巾擦干皮肤,并采取各种保暖 措施 ,使新生儿处于中性温度中。【可用预热的被毯包裹;也可放置于红外线保温台上或暖箱中数小时】。

2 喂 养

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始喂养,保证充足的热量供应。新生儿喂养主要依赖母乳,母乳是最佳的天然食品,母乳中所含各种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分等,含量适中,比例适当,质地优良,最易于新生儿消化吸收。母乳中还含有多种抗感染因子,如分泌型IgA;乳铁蛋白;溶菌酶及各种细胞成分,可明显减少婴儿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采用母乳喂养是最经济;简便;安全的 方法 ,同时通过喂奶的过程可增进母子感情,密切母婴关系,良好的感觉刺激使婴儿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有利于婴儿的心理发育。而且应早吸吮;早接触;早开奶,乳汁的产生是泌乳激素和泌乳反射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要鼓励母亲让婴儿勤吸吮,哺乳时不要限定间隔时间和次数。婴儿哭闹;母亲感到奶胀;母亲认为孩子需要时均可喂哺,新生儿胃容量小,胃排空时间短,应按需喂哺,一般每天不少于8次。因各种原因母乳分泌不足时,每次应先喂母乳,将乳房吸空,不足部分用其他乳品替代和补充。合理的奶粉调配在保证婴儿营养摄入中至关重要,有统一规格的专用小勺,奶粉勺宜加入温开水30ml(水温约60℃),调配奶粉时一定要注意做好奶具的消毒。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刚出生的婴儿嘴里常常会有一些粘液,而且常常伴有恶心的症状发生,那是因为在母体里或分娩时吸入羊水所至。所以应把新生儿头略偏向一侧,随时擦去新生儿吐出的粘液。新生儿食管下端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或神经肌肉协调功能差可出现反流。而且新生儿的胃处于水平位,韧带松弛,易折叠,大脑皮层控制呕吐反射的能力又不完善,故易发生漾奶。此外,如喂养方法不当,如奶头过大,吞入气体时,婴儿往往也会发生溢乳。因此每次喂奶后,将婴儿抱起,头靠在母亲肩上,轻轻拍背,等吞入空气排出后再将新生儿放在床上,【俗称拍嗝】。

4 预防感染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皮肤薄,吞噬细胞少,抗体水平低,造成新生儿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而且局部感染易扩散。如脐炎;尿布疹;牙龈炎;皮肤小脓疱。处理不妥当,会导致败血症危及生命。为预防感染,每次接触婴儿前均应严格洗手,护理和操作也应注意无菌,指导妈妈每次喂奶前不但要洗手,还要用温水洗乳房,以免病从口入。

5 护 理

皮肤护理 保护皮肤,使皮肤清洁,经常洗澡,在脐带脱落前,不要把新生儿全身浸在水中洗,以免脐带被浸湿后污染,也可用防水脐贴来保护脐部,洗澡水不宜过热,一般在38℃-42℃。洗澡前准备好替换的衣物,可选用专用的婴儿皂和浴液,忌用刺激性肥皂。洗脸部时应用干净棉球清洗眼部和鼻腔,洗身体时应注意洗净皱褶处,尤其是颈部;腋下和大腿根部。

臀部清洁尤为重要,大便后用温水将臀部洗干净,要遵循从前向后的顺序即从会阴到肛门的顺序,以预防来自肛门的细菌污染会阴部引起感染。替换的衣物和尿布应选用质地柔软,吸水性强,透气性好的纯棉制品,化纤类织物对新生儿是不适宜的。给婴儿洗澡,动作要快;轻柔。洗后立即擦干,穿好衣服,以免受凉。洗澡时间不可安排在婴儿吃奶或要睡觉时,可在婴儿吃奶后1小时,婴儿觉醒时为宜。婴儿排便后及时清洗臀部,以免因尿便刺激而发生臀红和尿布疹。

脐部护理 脐部护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脐带未脱落之前,此时脐带残端是一个创面,脐带内血管尚未完全闭合,有时还会渗血容易发生脐炎并导致败血症。脐炎可表现为脐部周围皮肤红肿,脐部有渗出物,严重时新生儿可表现为精神弱;吃奶差,甚至发热等全身症状。因此这一阶段,脐部护理尤为重要。首先要保持脐部干燥,经常检查脐部是否有红肿,渗出。可用碘伏擦拭脐带残端和脐轮周围,保证脐部清洁干燥。如有结痂者,对结痂下有无渗出物或脓性分泌物更要关注和清洁处理。并且每天更换脐部保护带,如脐部保护带被新生儿尿液及粪便污染,应及时更换。脐带脱落之后,仍会有少量分泌物,每日用碘伏棉棒擦拭,保持脐部干燥;清洁即可。

眼部护理 新生儿要有专用的脸盆和毛巾给婴儿洗脸,洗脸时用干净的棉球沾水清洁眼部。应由内眦擦向外眦。有时新生儿两眼红肿,有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睁不开眼,临床上用小乐敦滴眼液效果较好。在做眼部护理前必须注意洗手。

口腔护理 口腔黏膜不宜擦洗,在新生儿的牙龈上常客看到白色的小圆点,一般高出牙龈,像小米粒一样习俗称它为“马牙”实际上它是角化的上皮细胞团,不用处理会自行脱落,但老人们常常用黑布去擦它,这样做往往损伤了新生儿娇嫩的口腔黏膜造成感染,重者可导致败血症,危及生命。我们要加强健康 教育 ,向年轻的父母讲清危害。在新生儿的口腔还经常可以看见白色斑点状或泡状膜样东西样子像奶块,但基底部潮红,不易擦去,在医学上叫“鹅口疮”多半是由于喂奶时不注意卫生,也可能是宝宝服用抗菌素造成的。鹅口疮会令会令宝宝感到很疼影响吃奶。

妈妈要注意卫生喂奶前要洗净双手,还要勤换内衣。

衣物及尿布的选择 新生儿的衣着应选纯棉制品,宜宽大质地柔软,不用纽扣,无接缝,清洁舒适即可。尿布的选择尤为重要。新生儿吃的都是液体食物经常会尿湿尿布,如更换不及时新生儿会出现臀红和尿布疹。它就是由于尿布更换不及时,大小便污染尿布后刺激皮肤而形成的。

当尿布不透气,尿布用洗衣粉洗后未漂净,残留较多碱性药物均可发生。开始仅为臀部,外阴部皮肤发红,严重者可使皮肤糜烂,溃疡。应选择柔软透气好的纯棉制品,颜色以浅色为主。新生儿皮肤角质层薄嫩,对一些重色或化纤类的衣物会产生过敏反应,还易受空气中的杂质等外界刺激,导致在脸部,前胸,后背等部位经常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如红斑较重时,临床上用百多邦脓泡膏效果较好,轻者无需处理会自行消退。

新生儿黄疸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宝宝出生后2-3天皮肤会发黄,这就是新生儿黄疸,一般出生后7-10天会自然消退。吃母乳的宝宝黄疸持续时间可能会长一些,早产儿的黄疸比足月的要重一些,消退的会慢一些。如果黄疸出现的早,黄的厉害,排除病理性黄疸后,用茵栀黄口服液效果不错。

新生儿抚触 婴儿的抚触是指在科学指导下有技巧的对婴儿全身进行抚摸。婴儿有被爱的需求,新生儿的健康成长除了有喂养和睡眠这些生物性需求外,更有情感上的需求,需要有人对他讲话,经常给予肌肤上触摸和抚爱以满足肌肤饥渴。早期婴儿抚触密切了亲子交流,是孩子情商发育的最关键的要素,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抚触让大量良好,温和,适度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达到婴儿大脑,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利于婴儿生长发育减弱应激反应,增强免疫应答,提高免疫力,增进亲子交流,亲子互动,减少哭闹改善睡眠。做抚触时婴儿应处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中,清醒、半空腹、沐浴后为最佳时间。

抚触时应先洗手,用婴儿润肤油或爽身粉擦于手掌侧,边和孩子说话或放些轻柔的音乐边做抚触。手法要轻柔,逐渐增加力度。抚触按照头、胸、腹、四肢、背部、臀部的顺序进行,每个部位4-6次。每日1-2次,时间5-15分钟。抚触时应注意婴儿的反应,一旦孩子觉得足够了,或者哭闹不配合时需停止操作。

预防接种 ①卡介苗:新生儿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采用皮内注射法,如因特殊原因未及时接种者应于产后三个月内接种,超过三个月未接种应先做结核菌素试验,确诊未感染结合才可接种卡介苗。卡介苗接种后两到三天局部发红,2-3周形成红肿硬块,中间逐步软化形成小浓疱,破溃后留有疤痕,个别婴儿会有邻近淋巴结肿大、化脓、破溃可请医生帮助处理。②乙肝疫苗:生后第1天、1个月、6个月时应各注射重组乙肝病毒疫苗1次,第一次的乙肝疫苗大的越早,新生儿产生抗体也就越早。如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肝患者,婴儿出生后应立即肌注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新生儿疾病筛查 新生儿应进行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筛查;目前开展的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的筛查(新生儿出生72小时-7天内吃足8次奶就可以采血了,如因特殊情况未及时采血者,最迟不超过20天);及听力筛查。

【摘 要】“新生儿期”是胎儿从母亲子宫内娩出到外界生活的适应期,由于这段时期新生儿的身体系统各个脏器功能的发育尚未成熟,易出现一些问题,因而新生儿护理是新生儿时期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新生儿保健工作的重要部分,护理起来应需细心、科学、合理。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护理特点

新生儿是指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满28天[1]。近年来,我国的新生儿数量有所提高,但其死亡率及病死率却大幅度的降低。这一结果的出现是与护理意识和护理观念的转变是不可分割的。只有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才能获得良好的生长发育基础[2]。根据多年来对新生儿科工作的经验,有关新生儿的护理特点总结如下:

1 注意室温、体温及光线

新生儿是胎儿的继续,胎儿脱离母体以后就会独立生存,他所处的环境也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可以说新生儿对外界温差的变化有些不适应,因此出生后应立即将其全身轻轻擦干,用洁净温暖的棉毯包裹,适宜的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5℃~28℃[3],盛夏要适当降温,而冬天则需要保暖,但均应注意通风时最好有取暖器在身旁。新生儿体温应保持在36~37℃,生后第一天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体温稳定在℃左右时,可改为每6~12小时测一次[4]。若体温低于36℃或高于38℃时,应查找原因,进行处理。而室内的光线[5]不能太暗或太亮,有些家长认为新生儿感光较弱,害怕刺激眼睛,常常喜欢挂上厚重的窗帘,其实这是不宜的,应让宝宝在自然的室内光线里学会适应,而避免阳光直射眼部。

2 注意皮肤护理

新生儿皮肤娇嫩,容易损伤,因而接触动作要轻柔,衣着要宽松,质地要柔软,不宜钉扣子或用别针。要用温水擦洗皮肤皱折处,每次大小便后清洗,并用毛巾擦干。新生儿洗澡时不需要肥皂。肥皂是一种脱脂剂,而婴儿的皮肤很娇嫩。他需要保留所有的天然油脂,所以6个星期前只用水洗。你也许想要试试一种特别的液体肥皂,这种肥皂只需加到洗澡水里就行,无须冲洗。一定要用沾有肥皂的手指好好地擦洗过所有的褶皱,然后再冲洗干净。将皮肤彻底揩干,潮湿的褶皱部分非常容易导致发炎[6]。

3 注意脐带护理

婴儿一出生脐带就会被夹住并立刻剪断,只留下5-8厘米的根部。过几天,脐带就干枯了,然后它会脱落。在新脐带未脱落时,每天用75%乙醇溶液擦洗脐部一次,然后用消毒纱布盖上,洗澡后必须保持脐部干燥清洁。脐部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带有恶臭味,脐窝周围皮肤发红时,称之为新生儿脐炎。由于脐炎可引起腹壁蜂窝组织炎、腹膜炎、败血症、肝脓肿等严重疾病,所以,预防脐部发炎显得更为重要。如已经发炎时,应及时用双氧水清洗脐部,再用75%酒精消毒处理(也可使用“聚乙烯醇醚络碘溶液”进行脐部的处理,避免酒精带来的皮肤刺激),并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7]。

4 注意喂养

目前,居多研究表明出生后母乳喂养越早越好,一般为出生后半小时左右。然而刚出生完毕的产妇来说,其母乳量可能不能满足婴儿的应用需求,为此可以在初期对婴儿进行适当剂量的糖水喂养。也要尽量让新生儿吮吸乳头,以促进乳汁分泌,并增进母婴的感情。同时,对婴儿的母乳喂养基本上来说不需要定时定量,以婴儿的实际需求为主,每次喂养并不是越多越好,应适当而增加喂养频率为宜。人工喂养时奶嘴洞大小应适中并注意温度,奶嘴喂奶时尽量不要让婴儿吸进空气,以免吐奶,而喂完之后可轻拍宝宝背部,以免积气。此外要对奶瓶、奶嘴严格煮沸消毒。

5 正确看待特殊生理现象

如所谓的新生儿“马牙”、女婴出生后数天内阴道有粘液或血性分泌物,红尿、乳房肿大、红斑、色素斑以及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等,这些现象过几天后就会自然消失,不必特殊处理。如果时间较长或出现 其它 不良症状时,则应去医院检查[2]。

6 注意预防感染

护理新生儿时,要注意卫生,在每次护理前均应洗手,以防手上沾污的细菌带到新生儿细嫩的皮肤上面发生感染,如护理人员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带菌者则不能接触新生儿,以防新生儿受染。如新生儿发生传染病时,必须严格隔离治疗,接触者隔离观察。对新生儿居住的室内进行及时的通风和换气,确保室内空气新鲜。并且尽量避免流动性人员对婴儿进行密集的探视,以减少新生儿受感染的机会[8]。

总而言之,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生后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可见新生儿护理是极其重要的。相关的护理人员在进行新生儿护理之前,应对有关新生儿护理的基本常识进行掌握,避免任何唯心的护理意识和护理活动。新生儿出生不久,不能马上适应外部的环境,而且,其生理功能和体质都比较薄弱,因此,新生儿护理是新生儿时期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新生儿保健工作的重要部分,提高新生儿的护理水平,就等于给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护理起来应需细心、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 实用新生儿学[M]. 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 彭田红.浅谈新生儿护理的体会[J].华章,2013,2:359

[3] 陈琴.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03-08

[4] 陈清霞,付伟.新生儿体温测量研究现状[J].健康研究. 2013-04-15

[5] 田继敏,胥素平. 医院新生儿室环境卫生学监测[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8-07-15

[6] 李自美. 新生儿皮肤护理体会[J].世界中医药.2012-03-16

[7] 何小仁,廖凯明. 新生儿脐带护理浅析[J]. 中外妇儿健康. 2011-05-15

[8] 张凤梅,王成贤,张静. 新生儿护理及新生儿疾病的预防[J].职业与健康.2005,21(6):956~957

浅谈新生儿护理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新生儿护理论文范文

2. 浅谈婴幼儿护理论文

3.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4.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5. 浅谈妇产科护理论文范文

6.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1.幼儿保育与健康研究2.幼儿锻炼与健康研究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4.幼儿膳食研究5.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研究6.幼儿园的生活制度研究7.幼儿意外事故研究8.城乡幼儿园保育工作差异研究9.城乡幼儿生长发育研究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 您具体几号要的呢? 能给你的。把要求发给我,

婴幼儿心理健康论文

幼儿心理健康 教育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很需要幼儿园、教师、家庭三方面通力协作,更需要有机结合,互相渗透。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欢迎阅读!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由此可见,健康包含着身心两个方面。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过去那种重身体,轻心理的体育教学观念是不全面的。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智力发展、品德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竞争能力、自主人格、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要受心理素质的影响。因此,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中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新课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对学前 儿童 发展的重要性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赋予儿童健康以新的含义,即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全的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近年来教育界一直在广泛讨论有关素质教育的问题,其中也已涉及到如何对儿童进行深层品质培养。

皮亚杰认为“教育构成关系中的两个因素,一方面是社会的理智与道德的价值,一方面是成长中的个人。这两方面的相互作用构成一个通过心理活动这一中介而发生的动态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讲,儿童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中介的生命活动和 社会实践 活动交互作用的社会化过程。因此,将心理素质的培养视为儿童素质教养的核心,是教育 思维方式 的重大变革,也是促进儿童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幼儿园体育活动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关系

幼儿园体育是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适于幼儿身心的体育活动能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体育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奠定体质基础。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相互制约、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

作为一个身心统一体的人,其身体素质健康与否,必然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包括其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

(1) 体育运动 能促进身体发展,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定的物质基础

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有机体,人脑是人体的一部分。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发展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通过体育运动,促使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2)体育活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成为推动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

幼儿园的体育活动,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的活动的需要。几乎所有的活动,都要求幼儿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偷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

但是,在幼儿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活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

(3)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

体育运动有助于幼儿认识自我。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 体育活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4)体育活动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幼儿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幼儿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幼儿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因此,幼儿园必须探究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幼儿不良心理特征,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的 方法 与模式。

三、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初探

(一)以体育游戏为载体,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利用体育游戏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

幼儿的自我认识主要来自于对周围事物的积极探索和体验,而形式多样的体育游戏在某种程度上为幼儿自我认识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条件。引导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游戏角色,尤其是通过对成人行为态度的模仿,来形成真切的社会角色感。这种体验和感受,使幼儿更真切地发现了自我,萌发了自己与集体、社会的关系意识,逐步理解自己的行为方式,促使自我意识的形成,为今后步入社会,成功地履行各种社会角色职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利用体育游戏帮助幼儿初步掌握 人际交往 技能

我们在组织体育游戏时,努力为幼儿营造一种宽松、平等、快乐、率直的良好精神环境。幼儿通过参与,不断获得体能的锻炼,还学会合作、协商、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等。此外,幼儿为能使自己与游戏伙伴间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获得游戏的快乐,也会主动、积极地改变自己一些不良行为、人际交往障碍等。由此,幼儿最初的社会交往技能在体育活动中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3、利用体育游戏培养幼儿自制力,影响幼儿的社会行为规范

注重体育游戏所独具价值的规则性,提醒幼儿必须保持一定的自制力,才能使游戏能顺利进行。幼儿在这其中所形成的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将迁移和反映到现实生活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幼儿在现实生活中对社会行为规范的意识,缩短对社会行为规范掌握的过程,并可逐渐转化为实际行动,形成习惯。

4、利用体育游戏,激发幼儿的进取心和行为的积极性

我们在中大班可以开展一些竞赛性的体育游戏。竞赛性使得整个过程活泼而热烈,对幼儿来说,取胜的机会始终是均等的,而其结果通常又不确定。他们为了取胜,就必须摒弃一切懈怠和散漫的行为,承受住对手或竞争目标所施加的心理压力,靠自己的力量、意志勇敢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同时,注重个体差异,以“强对强、弱对弱”的方式,同一内容不同要求,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实力参加比赛,更好地激发了他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培养自信心。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1、利用操类、体育课形式,巩固幼儿良好的自我意识

从晨间韵律活动、轻器械操、模仿操、形 体操 等不同种类着手,将综合素质培养持之以恒地贯彻于准备、学操、练操与评价阶段。在准备阶段,引导幼儿共同收集材料,制作器械,共同参与选操、编操,鼓励幼儿积极提出建议。并运用观察模仿等方法,探索创编新动作,以此培养创新能力;在学操、练操阶段,采用模仿、练习、表演、评价这一系列递进式活动,再通过鼓励、表扬等激励手段,使幼儿增强自信心,获得良好的自我意识;最后评价阶段,引导幼儿在观赏中 反思 ,对发展成果和活动质量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 自我评价 、巩固自我认识。

2、利用户外活动形式,巩固交往能力,激发创新精神

在户外活动中,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为幼儿创设宽松的交往心理环境,尽可能减少对幼儿的直接评价,以提供更多自由的机会,来提高交往频率、巩固交往能力。同时,鼓励幼儿合作游戏,让他们在自由结伴、合作进行的过程中,体验乐趣,获得成就感。再次,注重引导幼儿以整体思维与多向性思维去考虑活动方法的多样性,并积极参与幼儿的讨论、交流,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出自己的意愿和见解,培养其初步的创新精神。

(三)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器材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提高体育器材的功能性和可变性,进一步增强幼儿体育活动中的主动参与性,在科学选择、一物多玩、一物多用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幼儿社会技能、社会适应及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发展。

1、充分利用各类自制玩具与自然替代物

自制材料安全有趣又实用,在制作过程中既可激发幼儿的创新热情,又使幼儿的手脑并用能力得到锻炼,可谓一举两得。首先与幼儿共同收集材料,或为他们提供适合年龄特点的半成品材料,通过开放式提问,以旁观者身份引导幼儿巧用废物、 变废为宝 ,与教师一起制作多种玩具。

幼儿相关 经验 不够丰富时,则以协作者的身份提出质疑、以疑促思、以思促行,来帮助幼儿完成、完善构思。在实践中,充分挖掘每一自制玩具的可变性和多功能性,引导幼儿从非常态的角度进行思考,拓宽其功效。如玩纸棒时可夹棒跳、隔棒双脚跳、过小河跨跳、走迷宫、对击比赛等,在拓展交往 渠道 的同时,进行一物多解、一物多玩,进一步树立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培养了竞争、合作等社会性品质。

下一页更多精彩“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才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幼儿正处在心理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幼儿的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极其深刻的,甚至是难以逆转的影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健康心理全面发展的问题研究与分析》

【摘 要】心理健康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方面,幼儿心理健康尤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才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幼儿正处在心理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幼儿的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极其深刻的,甚至是难以逆转的影响。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时期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才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因此,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对当前幼儿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健康心理;全面发展

前言

幼儿心理健康对人的一生发展影响很大,一个人健全的心理要从小培养。精神分析学派十分强调早期经验对个体一生发展的重要性,如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等都对这一问题作过深入研究。幼儿期是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主要表现为幼儿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个性特征逐步形成,各种社会性需要及行为迅速发展。幼儿期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正常发展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基础和保证。同时,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也能促进儿童健康个性的形成及社会交往的正常发展。因此,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1 幼儿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目前心理学家对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的描述缺乏统一的标准。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年)最早提出心理健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概念的套用与“最佳状态”的难以把握使得该定义含糊不清。许多学者不满于此,尝试从其他方面来界定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 社会学家波姆( W, W,Boehm)主张从社会行为角度来界定心理健康。他认为,心理健康就是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本身带来快乐。日本学者松田岩男主张从环境适应角度来界定心理健康。他指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又能以社会认可的形式适应这样一种心理状态。

从教育心理学上讲,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主要特征为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与愉快、行为协调统一、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适应能力。而“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与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与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与谐,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与发挥。幼儿期的心理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孩子性格特征的优劣,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与对待未来的态度。

2 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概述

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内容

虽然目前心理学家对心理健康没有提出统一的标准,但国内外有关资料把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智力正常

正常的智力是从事一切活动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智力低下的人不能产生正常的情感反应和认知活动。

情绪健康

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是情绪健康的重要标志。与成人相比,幼儿的情绪不太稳定,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常常时而哭、时而笑,这并非情绪不健康。但如果幼儿每天的消极情绪太多,如过多地发脾气,经常哭闹或精神萎靡,不爱说笑,行为被动,则应被视为情绪不健康。

意志健康

健康的意志一般表现为行为有明确的目的性、持久的坚持性、明智的果断性、较强的自制力等。对于幼儿来讲,如果本应由他自己做的事或完成的任务,却总让父母代做或帮助;遇到一点点困难,如扣不上扣子、系不上鞋带,就哭鼻子;当产生某种需要时,如想要某件玩具或想吃某种食物时,就急不可待,稍有怠慢就大发脾气;做事完全凭兴趣或受外界刺激支配,漫无目的,等等,则表明其意志不健康。

思想和行为协调一致

心理健康的人的思想和行为是协调一致的,做事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幼儿具有注意不稳定、做事的坚持性差等年龄特点,这是正常表现。但如果与同龄儿童相比,某名幼儿过分地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和做事有头无尾等问题行为,则应及时予以矫正。

人际关系的适应

就幼儿的年龄特点而言,他们是活泼好动的,喜欢与同伴嬉戏,不愿独处,即使是性格内向的幼儿亦然。如果发现幼儿不喜欢与同伴交往,讲话甚少,胆小羞怯,或过分胆大妄为,攻击性强,这是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表现,应引起成人的高度重视。

反应适度

人对刺激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有的人反应敏捷,有的人反应迟缓,这种差异在一定限度内是正常的。如果幼儿表现为对刺激反应的异常兴奋或异常冷漠,则是心理失常的表现。

这些都是描述性的、不可进行量化的评定标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发展标准、临床标准以及社会标准等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作出判断。

幼儿心理健康标准的独特性

幼儿心理健康标准又具有其独特性,主要表现为:

适度性

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强调与心理特点和年龄相符合不同,幼儿心理健康标准的最大特点便是强调反应的适度性。显然幼儿在情绪、意志、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发展不足,但如果与同龄儿童相比,幼儿在行为上反应过度或有过分表现,则应引起父母和教师的足够重视。根据反应适度标准,心理不健康主要与反应不适度有关。幼儿的不适度反应总体上看更多的是反应过度的问题。

发展性

幼儿期是儿童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幼儿心理健康标准也表现出这一特点。分析幼儿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可以看出,不管是从智力、情绪、意志、思想和行为的协调性还是人际关系的适应性来看,青少年都要求达到很高的水平,而幼儿则只要求情绪健康、意志健康以及人际关系适应,更注重发展本身。另外,发展性的特点也表现为幼儿的部分心理和行为问题(如幼儿的不良习惯和社会行为问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

3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

人类在朝代过程中,解剖和生理上在不断发展,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结构和机能达到高度发达的水平,具有其它一切生物所没有的特征。人类共有的遗传素质是使儿童有可能形成人类心理的前提条件。由于遗传切缺陷造成脑发育不全的儿童,其智力障碍往往难以克服。由此可见中,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它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自然的物质前提和可能性。

家庭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

对于学前儿童,家庭所给予的影响是更多的,更大的。家庭结构、家庭人际关系、家庭观念、家庭活动内容与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具有率先性、随意性与随机性、亲情性、持久性、丰富性等特点,若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将会对幼儿产生积极影响。

托幼机构的环境和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托幼机构是儿童成长的第二环境,托幼机构是儿童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托幼机构对学习学前儿童的社会适应性行为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作用,学前儿童对教师存在着很大的依赖性,如果儿童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不密切、不融洽、不协调,往往会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心理的内部因素之间的矛盾

幼儿心理的内部因素之间的矛盾是推动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由于受幼儿理解、认识等方面能力的限制,幼儿时期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要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形成一种有益于心理健康的心理定势或反射,包括个性心理品质、情绪情感。

4 幼儿健康心理全面发展的对策分析

创设良好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因素。对幼儿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就是教师创造的心理氛围。幼儿对教师的关注十分敏感,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眼神都会对幼儿产生暗示作用。要使幼儿拥有健康的心理,教师就必须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要淡化权威意识,对幼儿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并以正面激励为主,尽可能避免消级的、带有谴责性的评价,以免对幼儿造成压力,使幼儿产生不良情绪,导致不良心理。在日常活动中,幼儿往往表现为顽皮、淘气、任性、不遵守集体规则等,有的幼儿由此被视为“多动症幼儿”“特殊儿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成人要通过“移情”理解儿童,即站在儿童的角度,将心比心地看待其思维和行为。教师要始终以宽容之心来看待幼儿的各种心理行为,使幼儿敢想、敢说、敢探索、敢创造。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于日常活动中

幼儿日常生活中蕴含着广泛的心理教育资源。我们要科学、合理、多渠道、多形式安排和组织日常活动;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用适当的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使日常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情境都成为教育契机,使幼儿在园的每一天都过得快乐、有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使他们在生活中不断感知、探究、认识世界,丰富经验,在解决问题中获得能力的培养和生存的本领。在生活管理中,教师可以围绕主题内容有机结合集体教育活动、环境与活动区活动、户外活动、生活活动、家园与社区等活动。这些多途径、多形式的活动互为补充,能使幼儿在情境化、生活化、游戏化、多元化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探索发现、同伴合作,与环境互动中培养自主自理能力、团结协作精神,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重视教师的榜样示范

在幼儿的心目中,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尺度、行为标准。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模仿能力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能只在口头上提出一些要求,还要在行动上成为幼儿的楷模,给幼儿以很好示范。教师通过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的形象,让他们进行模仿,从无意到有意,从被动到自觉地去学习教师的榜样行为,逐渐养成与榜样一致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同时,教师要注意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甚至是一贯认为正确的做法,极力避免不经意中使幼儿稚嫩的心灵受到创伤。

给幼儿以关爱

热爱孩子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相信孩子是教师应有的信念,了解孩子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尊重孩子是教师必须遵循的教育原则。成人和孩子的关系,首先是爱的关系。只有透过爱,教育幼儿才有可能。幼儿是先感受到成人对自己的关爱,进而才能发展到关爱他人。而教师对幼儿的关爱是教育中最珍贵的营养。教师以真诚关怀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幼儿,耐心细致地观察、分析、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接受并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将自己爱的情感传递给幼儿,与幼儿的情感紧紧联系在一起,幼儿就会逐渐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安全感、信任感,他们就会热爱教师、信任教师,与教师心心相印,相融无间。幼儿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孩子的所思所想,步人他们的内心世界,与孩子为伴,引领他们实现一个又一个梦想。

提高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健康及教育水平

作为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幼儿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同时。应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要全面认识幼儿素质教育的结构。明确幼儿素质教育提高的核心和根本是心理素质的提高,而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就要普及和推进幼儿心理健康工作,在许多方面需要家长的长期配合和支持,因而对家长宣传心理方面知识就变得很有必要了。再者幼儿和父母呆的时间长。只有父母懂得心理健康知识,才能注意自己的言行,进而给小孩心理施以健康的影响。教师应采用一些常见的心理干预技术。矫正和治疗幼儿的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提高幼JL,L,理健康水平。如行为疗法中的代币制疗法、自我坚定训练、强化法、厌恶疗法等非常适合幼儿的年龄和身心特点。

5 结束语

幼儿心理健康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基础,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而是关乎我们民族未来的大事。在这个方面,我们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气魄和胸怀来投入其中,让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沐浴着全社会呵护关爱的阳光下健康而快乐的成长。将来成为身心俱健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虽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作,但只要教师从实实在在的小事做起,从幼儿细微的心理表现人手,引导幼儿行为、疏导幼儿心理,让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期,为幼儿的健康成长铺就绿色通道,就能促使每位幼儿都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 李灵,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7(8)

[2] 黄波,浅谈一年级的写字教学[J],小学时代(教师),2010(9)

[3] 文本英,捉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J],小学时代(教师),2010(3)

[4] 吴晓丹,幼儿心理健康及其维护[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4)

[5] 谢昌林,初中数学"环节教学法[J],科学咨询,2010(8)

[6] 邹伟,引领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J],科学咨询,2010(8)

[7] 赵世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内涵与实践策略[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0(9)

[8] 管婧,浅谈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J],青年文学家2009(10)

[9] 张云蕾,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研究——以吉林省地区部分幼儿园调查为个案[J],中央民族大学,2009(12)

[10] 张洁,浅谈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10(11)

[11] 吴菊华,对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尝试[J],基础教育研究,2011(3)

[12] 李晓丹,测测你的宝宝是否心理健康[J],家庭科技,2007(12)

[13] 陈丽莎,幼儿教育如何贯穿心理健康教育[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0(1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论文2000字

作为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然而,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幼儿心理健康暴露了很多的问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谈幼儿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思考》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幼儿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作为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然而,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幼儿心理健康暴露了很多的问题。本文试图在理论上探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这些问题,分析原因,试图改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幼儿园;心理健康;对策思考

1. 引言

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能够达到相应年龄组的平均水平,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情绪积极、较好的适应环境能力。幼儿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是同样重要的问题,但在幼儿教育中,我们常常只重视身体健康从而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大人的眼中,孩子是快乐并且无忧无虑的。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幼儿存在着心理的障碍,他们的嫉妒、孤僻、胆怯等心理,以及因此产生的自私、任性、霸气等行为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所有,我们要重视并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2.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理论积淀不够深厚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社会的重视,但是由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还比较新兴,我们只能在摸索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目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比较落后,相关的积淀浅薄,从而导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从理论上就落后于其他国家,导致无法形成完整的理论与实践的体系,有一些幼儿教育机构,在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采用一些比较零散的书籍,无法形成系统。

专门师资力量缺乏

目前,幼儿园教师从事了大部分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多数地区,大部分幼儿园教师都没有达到任职资格,不符合《教师资格条例》所规定的学历要求。由于很多教师在校学习时缺乏对幼儿心理知识的学习与研究,缺乏扎实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造成时常会对幼儿的心理表现,种种现象而感到手足无措。这样既不能及时矫治幼儿出现的心理问题,更无法预见和预防幼儿心理可能导致的疾病。

医学化模式倾向

很多幼儿教育者,在工作中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视为成人化,经常借鉴小学甚至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这导致了对幼儿实际接受能力的忽视。一些幼儿园老师对有问题幼儿进行心理矫正,照搬一些心理问题治疗方法,而不去考虑采用这种方法后,对幼儿能否造成消极影响。由于缺乏心理学知识,并且缺乏经验,一些幼儿教师对幼儿出现的心理问题当做普通的个人习惯来对待。很多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被德育工作来替代,老师经常把幼儿心理问题片面的视为思想品德问题,所用方法也只是一些思想品德谈话、劝导等方法。

3 改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有效对策

重视理论的指导和学习,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者的水平

目前,我国很多的高校开设了幼儿心理学专业,这对幼儿园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专业的能力。一些条件好的幼儿园可以成为其实验或科研的基地,这样一方面幼儿园可以经常邀请心理学教育专家来园指导,比如进行专题讲座。另一方面,幼儿园实践也能为专家们理论研究提供相关检验依据。在我国大部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是幼教,提高幼教专业水平,进行心理学知识专业培训是解决师资缺乏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可以把这种心理学专业培训当作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让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者掌握有关心理卫生、心理辅导、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位。

创设良好的环境,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园要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就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个环境既要包括物质环境,如幼儿园的建筑、幼儿园的一草一木等;也要包括心理环境,比如师生关系、班级氛围、同伴关系等。幼儿生理与心理的发展,决定了环境创设要充分顾及到幼儿需要。幼儿园教室墙饰的布置,也要充分考虑到色彩如何选用,通常所选用的色要彩比较柔和,不宜选用比较鲜艳的颜色。还有充分利用幼儿园内的自然环境,做好绿化与美化,在布局上做到美观、合理,符合幼儿审美方面的需要。除这些物质环境上的要求之外,我们还可以把心理环境看作是幼儿与教师、幼儿和幼儿之间的“心理场”。

将游戏与学习相结合,相得益彰

在幼儿园每天的活动中,游戏基本上是所有的话题。通过游戏的具体且形象的活动特点,幼儿的心理在不断成长和发展。在游戏的体验与训练中,幼儿不断的表现自我,不断的与他人交流,逐渐学会了自控、自理、自律,不断完善了他们的人格内涵,提高了幼儿自身的社会化水平。除游戏这种方式外,还应当在幼儿园的其他活动中,重视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每一天幼儿的生活都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教育内容,既要包括德育方面,也要包括心理教育方面。幼儿园教师应当善于把握教育契机,在教学中注重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幼儿心理档案,家园合作共同促进

幼儿心理档案可以包含以下内容:姓名、年龄、家庭背景、所在的班级、个性心理品质测试、社会适应能力测试、幼儿园老师评价等。这些信息作为了解幼儿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依据。幼儿园应该对每一个幼儿都进行归档,及时发现并且解决幼儿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加强家园合作也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途径。家长们不仅要关心幼儿的健康发展,而且还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并且要掌握一部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幼儿园可以通过开设专门讲座,为家长提供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还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做到资源共享。

4.结语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不可分割的部分,而且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心理健康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应特别重视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要掌握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常见的心理问题,了解影响问题的因素。在教育中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帮助孩子纠正不良性格的倾向,使其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必须注重培养幼儿的心理,把自尊、自信、独立性、责任感、创造性和社交能力等作为重要教育目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让幼儿从小开始学习做人,成为具有健康心理的、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挑战的一代新人。

参 考 文 献

[1] 张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 郑毓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3] 夏小刚.儿童心理健康与咨询.教育学报,2010(2).70-7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谈幼儿心理健康论文

  • 索引序列
  • 婴幼儿的特点与保健研究论文
  • 婴幼儿保健与护理论文
  • 婴幼儿营养与保健论文
  • 关于婴幼儿保健毕业论文
  • 婴幼儿心理健康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