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整理】新冠肺炎引起肺部纤维化,是否永久不可逆呼吸困难,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专家小组召集人张上淳强调,肺部纤维化有很大机会随着时间慢慢改善,并且台湾医疗能量非常好,新冠病患大部都能解除隔离出院。另外,疾管署针对国内新冠病患调查,发现感染者发病日前后传染性最强,接着病毒散布能力就会减退。
张上淳表示,(1)日正好台湾首例H7N9病患回诊,2013年的同一天,该病患正好装上叶克膜维持生命,当时X光检查肺部一片白,显示肺炎状况非常严重,也曾经使用检疫洗肾协助改善病症,幸好症状慢慢减轻叶克膜移除,当年5月7日拔除呼吸器,胸部X光确认肺部状况大幅改善,但电脑断层扫描确认纤维化。
张上淳进一步说明,台湾首例H7N9病患在2013年5月20日快出院时,肺部功能仅有正常人%,同年6月11日恢复到,同年9月13日再恢复到,大概在半年后就完全恢复到正常,许多病毒性肺炎感染,大部分都有类似状况,相关肺部纤维化是有机会能够逐渐改善恢复。
另一方面,疾管署防疫医师郑皓元,与台大公卫学院林先和教授团队,共同利用台湾前100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与密切接触者资料研究发现,新冠感染者在发病前几天,与发病头1至2天,散布病毒能力最强,一直能维持大约1周,接着感染他人能力就开始下降,当放疫单位及早介入,就能阻断疫情扩散。
疾管署与台大公卫系研究数据结果,收录在《美国医学会内科医学期刊》 ,显示研究受到相动重视,有助于世界各国制订防疫政策。郑皓元强调,借由研究结果能确认,戴口罩与维持社交距离相当必要,各国公共卫生政策制订,都可以参考研究发现。张上淳也补充,戴上口罩对防制新冠肺炎有多重要。
张上淳说,如果感染者与健康人都没有戴口罩,当然带病菌飞沫就很容易直接进入口鼻,如果只有健康人戴口罩,就能把大部分病菌阻隔在口罩外层,降低自己感染风险,假使只有感染者戴口罩,也能把大部放病菌阻隔在口罩内层,减少其他人被自己传染风险,当然最好双方都戴上口罩,感染机会可以加成降低。
张上淳分析目前台湾新冠肺炎现况,分析429名确诊者,目前已311人出院,118人继续接受治疗,同时间住院人数正在减少,2采阴可解除隔离时(4月1日前),感染者发病至解除隔离平均要26天,住院平均22天才能出院,4月1日(3采阴)后,感染者发病至解除隔离平均要29天,住院平均24天才能出院。
张上淳提醒,在台湾新冠患者能发现,初期症状51%有咳嗽,45%出现发烧,鼻塞或流鼻水约有25%,嗅觉丧失约17%、味觉丧失约10%,显示咳嗽与发烧是最常见初始症状。并且,按照WHO严重度分类,台湾新冠患者约%无并发症的轻症,出现肺炎约%,严重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约。
截至5月2日台湾共有432例确诊,分别为346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1例敦睦舰队。确诊个案中6人死亡,324人解除隔离,其余持续住院隔离中。目前约有300人正在居家隔离,约有8,300人正在居家检疫,敦睦舰队事件,目前掌握接触者共1,995人,584人为居家隔离对象,当中478人采检阴性。
肺部纤维化能活30年吗
肺部纤维化能活30年吗?肺部是人体很重要的一个器官,所以肺部有任何问题都要引起重视,有些人在检查的时候发现自己患有肺部纤维化这个疾病,对于这个疾病很多人都想知道能活多久,下面我分享肺部纤维化能活30年吗,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肺纤维化又可称为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导致肺纤维化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环境、职业、物理和化学等因素。肺纤维化是导致肺功能慢慢衰退,最后会因为纤维化面积过大,肺纤维化一般病程较长,目前中医的方法可以控制病情,不恶化,甚至达到逆转的效果,延长寿命。生活上注意保养,合理饮食。
肺纤维化由于发病原因、病情缓急、个人体质及诊疗情况差别很大,很大部分是可以治愈的,所以提醒您,得了肺纤维化,及时治疗很重要。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约有140种之多,为我国常见的多发病。发病多见青中年,以40-50岁发病率最高男性稍多于女性,肺纤维化四季均可发病。但发病前1-2年多有严重呼吸系感染病史。
临床上根据肺纤维化症状和病因进行治疗,一些环境因素引起的肺纤维化,在脱离相应的环境后,病情可以较长时间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由此可见,要正确判断肺纤维化和肺间质病的疗效和预后,最重要的还是要明确诊断和病因。
呼吸困难是肺纤维化最常见症状。轻度肺纤维化时,呼吸困难常在剧烈活动时出现,因此常常被忽视或误诊为其他疾病。当肺纤维化进展时,在静息时也发生呼吸困难,严重的肺纤维化患者可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其他症状有干咳、乏力。部分肺纤维化患者有杵状指和发绀。肺组织纤维化的严重后果,导致正常肺组织结构改变,功能丧失。当大量没有气体交换功能的纤维化组织代替肺泡,导致氧不能进入血液。肺纤维化患者呼吸不畅,缺氧、酸中毒、丧失劳动力,严重者最后可致死亡。
肺纤维化预后不良,无特殊治疗方法,其自然发展病程自发病到死亡平均为4年,虽有少数肺纤维化患者可自然缓解,或病情持续稳定,但大多数肺纤维化患者存活在3~5年。经皮质激素和综合治疗部分肺纤维化病人可延长到6年,但最终死于呼吸衰竭。最快的急性型2周内死亡,最长可达15年。发现60岁左右发病肺纤维化患者存活时间较长,70岁左右者死亡率较高。
治疗肺纤维化的药物
一、糖皮质激素
由于病情轻重、年龄、体重等多种因素不同,激素用量可能相差悬殊。也就是说,激素的治疗应遵循个体化的原则。患者病情短期内进展变化不大,病情现对稳定,原则是小剂量维持以美卓乐4-8mg/d、8-16mg/d两个等级剂量。
二、免疫抑制剂
用于那些对激素无效或有严重的激素副作用者。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有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
三、抗氧化剂
在肺纤维化治疗中,研究较多并发现nac具有对抗氧化作用。目前干预肺纤维化治疗的一般剂量为600㎎一日3次口服,其与激素和硫唑嘌呤合用优于基础的治疗。常用药物:富露施 tid羧甲司坦口服液 10ml tid
四、抗凝剂
在肺间质纤维化患者治疗中给予抗凝剂干预是有益于其治疗的。常用药物低分子肝素 5000u ih qd 7-14d
五、 吡啡尼酮pirfenidone、主要用于ipf患者。用法:100mg tid 口服;虽然其初步结果显示有良好的治疗前景,令人鼓舞,但在被推荐于临床广泛应用之前,它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给药途径等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六、其他药物。过去或现在正用于治疗其他疾病,发现目前有抗纤维化的新用途,如秋水仙碱、干扰素、acei或他汀类药物等,目前没有确定的应用经验。在肺纤维化的早期,症状不是很严重。只是呼吸困难,同时在x光照射也不会有所发现,但是在中晚期的时候就会有发现了,甚至严重时候还可以观察到肺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变化,病人一定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在病情早期的时候就把病情控制住。平时也要多预防呼吸系统的疾病,这样可以减轻病情带来的痛苦。
肺纤维化吃什么食物好
1、梨:梨具有润肺清热、消痰降火、清胃泻热、养阴生津、滋肾补虚及润肠通便等作用。治疗肺部疾病引起的咳嗽、咯痰有独特而明显的效果。著名的.“梨膏糖”就是以甜梨为主原料制成的止咳成药。
2、荔枝:荔枝具有生津止渴、润肺化痰、健脾和胃、疏肝理气及滋补肾阴等作用。
3、甘蔗:甘蔗具有润肺益胃、补肾生津作用。对肺部疾病引起的干咳、盗汗、潮热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核桃:核桃具有益肺平喘、养胃助纳、润肠通便、调肝和血、补肾健脑等功用。
5、苹果:苹果对肺也有好处, 每周食用5个或5个以上的苹果可以改善呼吸系统和肺功能。而且每天吃一个苹果能使你不易生病。苹果中含有大量的名叫槲皮苷的黄酮类抗氧化物,这种抗氧化物能保护肺部免受污染与吸烟的有害影响。洋葱、茶和红葡萄酒中也含有槲皮苷。
6、蜂蜜:现代医学证明,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均有疗效。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不仅有利于这些疾病的康复,而且还可以防止秋燥对于人体的伤害,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那么当肺纤维化以后就应该要定期的去吃一些比较新鲜的水果的,这是可以很好的去改善自己肺部功能的一些食物,并且这些食物当中最好的就是梨子,因为梨子本身就是具有清热润肺的效果的,如果是自己有咳血的症状的话就可以用梨子来调理的,可以炖冰糖雪梨喝的,这是一个止咳的方法。
媒体:北京、天津、河北病例均为同一病毒序列,同属欧洲家系澎湃新闻 11-12 14:58 @健康时报 11月11日消息,11月8日,天津市疾控中心对本市第138例本土确诊病例,进行了新冠病毒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和序列分析。测序分析结果显示:与北美3至6@健康时报 11月11日消息,11月8日,天津市疾控中心对本市第138例本土确诊病例,进行了新冠病毒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和序列分析。测序分析结果显示:与北美3至6月份流行毒株高度近似,属于L基因型欧洲家系分支II。11月10日,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本市第93例(搬运工王某某)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冠病毒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和序列比对。11日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属于L基因型欧洲家系分支I。健康时报记者梳理发现,从北京新发地疫情到此前6月份天津的第137例病例,再到河北6月份新冠病例,再到本次天津新发本土病例,病毒测序结果均为同一病毒序列,同属欧洲家系!北京疫情新冠病毒为“L基因型欧洲家系”6月11日北京出现新发地疫情,截至7月5日,共有确诊病例335例。6月18日中国疾控中心就已通过“新型冠状病毒国家科技资源服务系统”正式发布2020年6月北京新发地新冠疫情及病毒基因组序列数据。三条数据来自北京市确诊病例基因组序列数据NMDC60013902-01、NMDC60013903-02以及环境样本基因组序列数据NMDC60013903-03。6月2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发布的《2020年6月北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进展》称,北京本次疫情流行的新冠病毒为“L基因型欧洲家系分支Ⅰ”。此前,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发表题为“北京新冠肺炎疫情再现可能源于冷链食品污染”的研究论文。对今年6月北京疫情相关病例、环境与食品等样品的核酸测序和病毒基因组序列分析,与新冠病毒基因序列数据库比对,发现除C6026T之外,具有其它7个突变位点的病毒主要存在于欧洲。天津6月第137例病例与北京新发地病毒序列完全相同6月17日,天津市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天津的第137例确诊患者。但奇怪的是,患者未出天津,未接触确诊者,无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接触史。6月21日,天津市疾控中心对天津第137例确诊病例呼吸道标本的新冠病毒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和序列分析,中国疾控中心复核,确认与北京新发地市场相关病例的病毒序列完全相同,属于L基因型欧洲家系分支Ⅰ。河北6月新发病例与北京病例样本的全基因组序列100%相同6月15日,河北省新增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4例。健康时报记者梳理河北省卫健委官网相关信息发现,6月河北疫情雄安新区共确诊新发地相关确诊病例累计13例,无症状感染者累计6例。7月10日,中国疾控中心公布了“2020年6月至7月北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进展(二)”,其中指出,河北、天津市的确诊病例样本新冠病毒全基因组高通量序列与北京病例样本的全基因组序列100%相同,同样存在相应的变异位点,同属于新型冠状病毒L基因型欧洲家系分支Ⅰ。11月天津第138例病例,也为L基因型欧洲家系分支11月8日,天津通报,11月7日天津新增本地确诊病例1例,系天津海联冷冻食品有限公司装卸工人,为天津市的第138例本土确诊病例。10日,天津再公布1例无症状患者,为滨海新区东疆港一名冷链搬运工,王某某,男,48岁,系天津在全市冷链从业人员和冷冻货品核酸检测“两个全覆盖”排查中发现,为天津第93例无症状感染者。随后,天津市疾控中心对本市第138例本土确诊病例呼吸道标本和相关冷库环境涂抹样本,并进行了新冠病毒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和序列分析。11月9日测序分析结果显示:与北美3至6月份流行毒株高度近似,属于L基因型欧洲家系分支II。11月10日,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本市第93例(搬运工王某某)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冠病毒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和序列比对。11日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属于L基因型欧洲家系分支I。专家:说明都是国外输入这几次国内新冠病毒毒株为何均为“L基因型欧洲家系”?中国疾控中心副研究员张宇告诉健康时报记者,目前国外疫情处于高位也比较普遍,“L基因型欧洲家系分支I”和“L基因型欧洲家系分支II”在多个国家可能都有存在。国内多次疫情同一病毒序列均为欧洲家系,说明近期国内发生的疫情都是源于国外输入。但有由于病毒传播的复杂性,再加上流行病学调查溯源工作难度大,因此并不能完全判断新冠病毒来自同一区域或某几个国家。根据梳理目前新冠毒株基因序列测序结果来看,国外的新冠疫情现在仍处于高位,国内的新冠防疫压力仍然很重,目前的工作重点仍然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一方面要关注境外输入病例的闭环管理,防止发生境外输入病例关联本土病例。另一方面,做好进口冷链外包装的检查工作,做好进口冷链相关人员的防护工作,防止由物传人的情况发生。(原题为:《天津、河北与北京新冠病例均为同一病毒序列,同属欧洲家系》)(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推荐文章: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我国感染新冠出现肺炎人群约占8% 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我国感染新冠出现肺炎人群约占8%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连开两场发布会,今日聚焦第十版防控方案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连开两场发布会,今日聚焦第十版防控方案
一、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二、胸部影像学显示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极少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 胸腔积液少见。三、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有上述症状中的2条且有流行病学史,或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接触史即可诊断为疑似病例。而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即可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1、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示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2、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一、研究背景新冠病毒(COVID-19)从2020年1月以来在全球蔓延,对肾脏移植患者的影响极大。肾脏移植患者不仅存在严重的免疫抑制,而且还需要定期接受免疫抑制剂,这使得他们面临更高的新冠病毒感染风险。因此,有必要研究肾脏移植患者的新冠阳性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肾脏移植患者的新冠病毒阳性率,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三、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河南省某三级医院收治的肾脏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记录其移植术前、术后及接受免疫抑制剂的情况,对患者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分析新冠病毒阳性率,同时分析是否存在新冠病毒阳性与患者的移植术前、术后及接受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之间的相关危险因素。四、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肾脏移植患者的新冠病毒阳性率为xx%,而移植术前接受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新冠病毒阳性率较高,术后接受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新冠病毒阳性率较低,术后接受免疫抑制剂与新冠病毒阳性呈正相关,而术前接受免疫抑制剂与新
不出门,或出门戴口罩并不与外人接触的人不容易阳
光纤通信光源技术论文篇二 我国光纤通信技术综述 光纤通信的发展依赖于光纤通信技术的进步。近年来,光纤通信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这大幅提高了通信能力,并使光纤通信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1. 我国光纤光缆发展的现状 普通光纤 普通单模光纤是最常用的一种光纤。随着光通信系统的发展,光中继距离和单一波长信道容量增大,光纤的性能还有可能进一步优化,表现在1550rim区的低衰减系数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光纤的最低衰减系数和零色散点不在同一区域。符合规定的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和符合规定的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实现了这样的改进。 核心网光缆 我国已在干线(包括国家干线、省内干线和区内干线)上全面采用光缆,其中多模光纤已被淘汰,全部采用单模光纤,包括光纤和光纤。光纤虽然在我国曾经采用过,但今后不会再发展。光纤因其不能很大幅度地增加光纤系统容量,它在我国的陆地光缆中没有使用过。干线光缆中采用分立的光纤,不采用光纤带。干线光缆主要用于室外,在这些光缆中,曾经使用过的紧套层绞式和骨架式结构,目前已停止使用。 接入网光缆 接入网中的光缆距离短,分支多,分插频繁,为了增加网的容量,通常是增加光纤芯数。特别是在市内管道中,由于管道内径有限,在增加光纤芯数的同时增加光缆的光纤集装密度、减小光缆直径和重量,是很重要的。接入网使用普通单模光纤和低水峰单模光纤。低水峰单模光纤适合于密集波分复用,目前在我国已有少量的使用。 室内光缆 室内光缆往往需要同时用于话音、数据和视频信号的传输。并目还可能用于遥测与传感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光缆分类中所指的室内光缆,笔者认为至少应包括局内光缆和综合布线用光缆两大部分。局用光缆布放在中心局或其他电信机房内,布放紧密有序和位置相对固定。综合布线光缆布放在用户端的室内,主要由用户使用,因此对其易损性应比局用光缆有更严格的考虑。 电力线路中的通信光缆 光纤是介电质,光缆也可作成全介质,完全无金属。这样的全介质光缆将是电力系统最理想的通信线路。用于电力线杆路敷设的全介质光缆有两种结构:即全介质自承式(ADSS)结构和用于架空地线上的缠绕式结构。ADSS光缆因其可以单独布放,适应范围广,在当前我国电力输电系统改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内已能生产多种ADSS光缆满足市场需要。但在产品结构和性能方面,例如大志数光缆结构、光缆蠕变和耐电弧性能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ADSS光缆在国内的近期需求量较大,是目前的一种热门产品。 2.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对光纤通信而言,超高速度、超大容量和超长距离传输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而全光网络也是人们不懈追求的梦想。 超大容量、超长距离传输技术波分复用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光纤传输系统的传输容量,在未来跨海光传输系统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波分复用系统发展迅猛,目前的WDM系统已经大量商用,同时全光传输距离也在大幅扩展。提高传输容量的另一种途径是采用光时分复用(OTDM)技术,与WDM通过增加单根光纤中传输的信道数来提高其传输容量不同,OTDM技术是通过提高单信道速率来提高传输容量,其实现的单信道最高速率达640Gbit/s。 仅靠OTDM和WDM来提高光通信系统的容量毕竟有限,可以把多个OTDM信号进行波分复用,从而大幅提高传输容量。偏振复用(PDM)技术可以明显减弱相邻信道的相互作用。由于归零(RZ)编码信号在超高速通信系统中占空较小,降低了对色散管理分布的要求,且RZ编码方式对光纤的非线性和偏振模色散(PMD)的适应能力较强,因此现在的超大容量WDM/OTDM通信系统基本上都采用RZ编码传输方式。WDM/OTDM混合传输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基本上都包括在OTDM和WDM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中。 光孤子通信 光孤子是一种特殊的ps数量级的超短光脉冲,由于它在光纤的反常色散区,群速度色散和非线性效应相互平衡,因而经过光纤长距离传输后,波形和速度都保持不变。光孤子通信就是利用光孤子作为载体实现长距离无畸变的通信,在零误码的情况下信息传递可达万里之遥。 光孤子技术未来的前景是:在传输速度方面采用超长距离的高速通信,时域和频域的超短脉冲控制技术以及超短脉冲的产生和应用技术使现行速率10~20Gbit/s提高到100Gbit/s以上;在增大传输距离方面采用重定时、整形、再生技术和减少ASE,光学滤波使传输距离提高到100000km以上;在高性能EDFA方面是获得低噪声高输出EDFA。当然实际的光孤子通信仍然存在许多技术难题,但目前已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使人们相信,光孤子通信在超长距离、高速、大容量的全光通信中,尤其在海底光通信系统中,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 全光网络 未来的高速通信网将是全光网。全光网是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理想阶段。传统的光网络实现了节点间的全光化,但在网络结点处仍采用电器件,限制了目前通信网干线总容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真正的全光网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全光网络以光节点代替电节点,节点之间也是全光化,信息始终以光的形式进行传输与交换,交换机对用户信息的处理不再按比特进行,而是根据其波长来决定路由。 目前,全光网络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但它已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从发展趋势上看,形成一个真正的、以WDM技术与光交换技术为主的光网络层,建立纯粹的全光网络,消除电光瓶颈已成为未来光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未来信息网络的核心,也是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高级别,更是理想级别。 结语 光通信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平台,在未来信息社会中将起到重要作用。虽然经历了全球光通信的"冬天"但今后光通信市场仍然将呈现上升趋势。从现代通信的发展趋势来看,光纤通信也将成为未来通信发展的主流。人们期望的真正的全光网络的时代也会在不远的将来如愿到来。 看了“光纤通信光源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光通信技术论文 2. 光纤技术论文 3. 光纤传感技术论文 4. 光通信技术论文(2) 5. 电力系统光纤通信技术论文
探讨光纤通信传输技术优点和缺点及其在现代通信中的应用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探讨光纤通信传输技术优点和缺点及其在现代通信中的应用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 光纤的诞生使信号传输发生了质的转变, 当今信息时代, 通信网络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 为现代化通信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目前通信工程中最广泛的技术就是现代光纤传输技术, 大大的提升了通信传输的可靠性和传输速率。本文通过对现代光纤通信传输技术优点和缺点的分析, 探讨光纤传输技术在现代通信中的应用。
关键词:光纤通信; 传输技术; 应用;
一、光纤通信技术
1、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简述。
光纤通信传输技术是以光纤作为媒介, 具有进行长距离传输、大容量的通信、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 光纤分为通信光纤、感用光纤两种类型, 能够对不同的情况进行整形、分频、调制光波等。在现实应用中, 光纤通信传输技术有更高的光波频率, 与普通的传输方式相比, 光纤有较高的传输质量并且损耗较小。
2、光纤通信技术的`特点。
(1) 施工成本低损耗小。随着传输技术水平的提高, 光纤传输的过程不断降低损耗, 光纤通信主要是以石英制成的绝缘体作为材料, 与其他类型的光纤相比具有成本低、损耗小等优点, 施工过程中不用安装回路和接地, 又具有较好的绝缘性, 从而使施工成本大幅降低。
(2) 容量大。相对于电缆和铜缆的传输, 光纤传输传输中损耗小并且具有更高的带宽, 通过特殊技术手段扩大光纤传输信息量, 实现远距离高效传输。
(3) 占用空间小。光纤的直径很小, 在施工过程中占据的空间越小, 就能减少施工的任务和后期的检修, 节约光纤维修的时间, 对于通信系统集成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 良好的保密性以及抗干扰能力。石英光纤有较好的绝缘性和抗腐蚀性, 不论是高压线释放的电磁干扰和自然活动中的电磁干扰都具较强的抵抗力, 不会干扰到信号的传输, 在军事方面运用的非常广泛。传统的电波通信容易出现电波泄露的问题, 保密性比较差, 但光纤通信技术却有较强的保密性, 更好的保护传输的内容。
二、现代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
(1) 单纤双向传输技术。如今, 将现有的双纤双向改用为单纤双向技术, 更有效的节省能源, 降低光纤的消耗, 单纤双向传输技术是在不同的波段中用手法信号调制, 通过技术改进, 更适用于光纤末端设备的接入。
(2) FTTH接入技术。即光纤到户接入技术, FTTH主要采用PON无源光网络和P2P这两种通信方案进行传输, 具有全光纤、全透明的光接入网方式, 为三网融合进程的不断加快提供了有力支持。为满足消费者对通信技术的需求, 必须要有光纤到户接入技术, 虽然ADSL技术为信息通信领域中的提供良好基础, 但在未来的通信业务中的运用却越来越少, 尤其是在会议电视、网上游戏和HDTV高清数字电视等业务中。
(3) 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未来电力通信的发展是以内部需求为主。在电网内部;
一是要降低成本;
二是要重视通信的重要性,电网外部, 一是要面对市场的变革;
二是要克服对外界的影响。据此要求, 需要电力通信相关工作人员提升专业水平、加强沟通工作, 保证电力通信的正常运行。
(4) 光交换技术。光交换技术是光纤传输技术的信息传递过程中通过光信号进行交换, 传统的通信网络是以金属线缆为物理基础, 传输信息数据的线路中是以电子信号的方式存在的, 电子信号是利用电子交换机进行交换, 目前传统的电缆通信网络已经被光纤通信技术替代, 除用户末端部分是采用光纤限号传输, 信息数据是以光信号的形式存在, 但是技术还是电信号交换技术, 由于光开关技术不成熟, 只通将光信号转换为电子信号再变成光信号传输, 这种方式效率低、技术成本高, 因此, 大容量光开关器件的研发对光交换技术的实现提供了支持, 但是由于大容量光交换技术在小颗粒、低速度信号交换中的技术还不成熟, 也可以在小颗粒的信号交换中采用电子交换技术。
三、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1) 光网络智能化。我国的光纤通信方式主要是以传输为主线, 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计算机技术使网络通信技术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信息自动发现技术、系统保护恢复功能以及自动连接控制技术更多的运用现代光网络技术, 促进了光网络的智能化发展, 光网络的智能化也是通信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
(2) 光器件的集成化。为了促进网络通信传输速度的发展, 光器件的集成化是实现全光网络的重要发展方向, 传统的ADSL宽带接入无法满足时下信息传输的需求, 因此必须先完善光器件性能提高信息传输速度, 所以, 为了推动光纤传输技术的发展实现光器件的集成化是必然发展方向。
(3) 全光网络。全光网络是在信号的交换过程和网络传输的过程中以光的形式存在, 在进出网络时进行电光和光电的转换。传统的光网络系统在网络结点处使用电器件, 在节点间形成全光化, 影响光纤通信干线的总容量, 因此, 实现全光网络是一个重大课题, 为了实现纯粹的全光网络, 必须建立光转换技术和WDM技术提高网络信息传输速度和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结语:
光纤通信传输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传输的重要技术, 信息通信领域中光纤通信技术的广泛运用, 大容量、高速度、长距离成为了我们追求的主要目标。网络时代的到来, 我们必须尽快了解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现状及优缺点, 促进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发展。
电力系统远动装置能够为电厂提供实时数据,对于加强电力系统信息传递、管理和应用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力系统远动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电力系统远动装置能够为电厂提供实时数据,对于加强电力系统信息传递、管理和应用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章 对电力系统装置进行了整体性的概述以及对远动装置通道运作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了电力系统远动装置中的软件化远动装置以及计算机化远动装置,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电力系统;远动装置;电力监测
中图分类号:TD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9-0042-02
1 电力系统远动装置的概述
电力系统的发电组基础设施、变电站的数量分布以及输电线的组成情况愈加变得复杂,其运行时就需要掌握更多的安全性知识,需要对其可靠性做出必要的保障,为了获得更多经济性、安全性的电能质量,电力调度所需要准确而及时地掌握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因而就会采取一定的信息监测 措施 ,以便对电力系统运行中的数据、参数、主电机工作状况以及断路器的投入状况等进行操作和调节,而适用于调度所和变电所相距较远的远动技术――电力系统远动装置就能够解决这一难题,它可以及时掌握调度所、发电厂以及变电所之间的系统信息,来完成远动操控。
远动装置能够完成遥信、遥测、遥控和遥调等事项,利用远动通道对信息进行传输,电力系统中的远动通道的主要类型有复用电力线高频载波通道以及复用和(专用)有线通道。远动装置的通道通常分为频分制和时分制两种,而多次复用的 方法 能够在更大程度发挥通道的作用。
在我国早期的电力系统远动装置中大都装有遥测量的数据转换器以及标度变换显示设备,通过使用纯硬件逻辑布线式设备对发送端时序系统进行监控,提供有效时间数值,保证电力系统正常工作。而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水平的不断升级以及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力系统远程控制技术也得到了提高,远动装置更加体现出了自动化、整体化和信息化。
2 软件化远动装置
软件化远动装置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以及适应性,不仅能够实现电力运行系统中相关数据的遥测和遥信,还能够对系统信息数值进行交换、再分配和实时计算。与之相对应的便是硬件逻辑布线装置,这种装置缺乏一定的信息技术,而软件化远动装置可以发挥出类似于计算机软件的功效,通过软件操作来实现通道信息的传递。
但它和计算机软件有着诸多不同的地方,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软件中的指令系统,通过强化的逻辑判断指令能够将远动装置中的重要信息及时处理掉,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软件化远动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以下明显特征:想要使得电力运行指令更加有效,必须对内存设置一些特殊的标志,才能使装置更加准确地进行存取、处理。远动装置在处理的电力系统信息时,要和诸多外设进行信息的交换和处理,诸如A/D转换器、调制解调器以及显示打印设备等,因而在指令设置上要充分考虑系统的方便性和操作上的有效性。
软件化远动装置以其本身具有的远动性、自动性以及电力系统通信控制等功能对近代电力系统工程的开发利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创新性的设计理念具有更强的实用价值,尤其是在以下诸多方面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发展与应用:使用软件化远动装置可以将硬件和不同程序的软件结合使用,从而进行模拟远动装置,将各种工作模式简单化;有效而准确地进行实时计算;实现电力系统厂站端自动化功能相结合;实现1∶N远动装置接口功能;通过使用多种类型的通信控制器对电力系统进行模拟远动,实现远程数据通信。
3 计算机化远动装置
计算机化远动装置主要是通过监控和采集电力系统运行中的相关数据来完成远程操作,其系统通常被称为SCADA。计算机化远程监控系统在变电所的终端装有实时监控设备,并在调度端装有以计算机为主的监控机,RTU是电力系统中远方监控的终端设备,主要由微机处理机和信息接口电路组成。
RTU在远动装置实际工作环境中具有体积小、可靠性强等特点,能够对电力电路中的变压器和无功率电源进行遥控监测,并且能对母线的电压以及相关功率的电能进行遥测;对报警电路和断路器进行监视;对断路器的合闸情况进行遥控;对变压器的换接或者断开情况进行遥控监测。由此可知,远方监视和数据采集系统(SCADA)具有信息采集、传送和处理等多种系统功能,对于远程操控电力系统自动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计算机化远动装置具有以下显著功能:(1)信息采集功能:RTU能够将电力运行系统中的电流电压模拟量以及开关工作量、脉冲量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测,然后由厂、站端经过专有的信息通道送至调度端;(2)采集功能的扩展:SCADA装置可以对电力系统中的相关数据以及电量值进行采集,并将事件的顺序记录下来;(3)信息传送功能:通过使用新型1∶N的接发模式将更多的电力系统信息进行多次转发;(4)信息处理功能:能够对通信范围内的信息进行压缩、循环传送和不同信息格式的转变;(5)使计算机和电厂的连接端口实现自动化;(6)实现自动诊断功能。
通过使用计算机化远动装置能够对电力系统相关数据的采集以及实现远程操控起到重要作用,还能够将电力系统发电厂站当地的常规控制系统和远程操控系统很好地结合起来。现代电力系统大都设有多层次的控制系统,因而不同信息环节上的远动装置在其分层控制系统中就拥有不同的显示地位以及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而其对应的显示功能也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计算机化远动控制装置以其本身的灵活性和较强的适应性能够对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的远动装置进行监控。
计算机化远动装置的另外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能够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对各个阶段的自动化水平进行调度、监测,并建立一定的功能划分模块和总线方式的连接方案,而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调整,使其符合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安装场所,从而提高计算机化远动装置的适应性。远动装置的一大发展趋势就是将多功能性质的计算机模块化合在一起,实行多样化 操作系统 。
4 电力系统远动装置的应用前景分析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扩展以及电能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也只有科技含量更高的电力远动装置才能使电力系统更加稳定。电力系统远动装置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电力系统中主要实时信息数据的传递与交换,而计算机科学尤其是微型计算机的迅速发展给远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只有将电力系统和计算机科学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得到更多有用的数据信息资源。
计算机调度监测远程操控系统在电力企业方面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比如在一些煤炭电力系统中,很多坑口电厂形成了独特的发配电系统,通过使用计算机联网式的统一管理模式提高了电力调度的整体水平,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保障。有很多类型的企业已经将计算机化调度系统应用到了各个生产部门,并对其进行了统一式的管理,因此在实际远程化生产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通常情况下,生产现场离调度中心比较远,而积极采用远动技术能够将信息更加准确地传输、控制,通过使用远方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SCADA)可以加快自动化管理进程,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电力系统远动装置技术不断更新的过程中,通过和相关计算机软件技术的结合,一定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远程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 林淑娜,林若波.远动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9,(9).
[2] 罗广孝.电力远动通信规约仿真系统的实现[J].河北电力技术,2010,(5).
[3] 林雪辉.论电力远动技术[J].水利电力机械,2009,(11).
【摘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电能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这就需要不断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技术。远动控制技术是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此对远动控制技术的了解和研究,是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加强与提高的必要步骤。本文对远动控制技术及原理稍作介绍后,阐述了远动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远动控制
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主要是通过融合通信技术以及远动控制技术等进行,其中,远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并不仅仅是对故障位置进行准确的判断,并且还可以进行有效的分析电能的消耗与质量以及负荷等,所以,可以说远动控制技术是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的重要部分。
一、远动控制技术
远动控制技术主要是由调度、控制端和执行终端组成的,以完成遥控、遥测等技术,以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首先,从终端根据调度需求采集系统的相关数据和参数,通过对所获取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判断之后,反馈命令给执行终端,从而操作设备以及进行相关参数的调整,实时的完成测控任务。由此可见,变电站与调度、执行终端直接信息的传递都是由远动控制设备来实现的。其主要模块有两部分,一是集中监视模块,是用于正常情况下监视系统运行的合理性,如果系统出现故障,则会及时处理;另一个模块是集中控制模块,是工作人员利用远动设备实现电力系统的遥控和遥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了系统运行的效率,还减少了人力成本。
远动系统的基本功能有遥测、遥信、遥控和遥调。遥测是远程测量的简称,是指应用通信技术传送被测变量的测量值。遥信,又称为远程信号,应用通信技术完成对设备状态信息的监视。遥控是应用通信技术完成改变运行设备状态的命令,又称为远程命令。遥调是指对远程的设备进行远程调试。远动系统的功能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需要仍在不断地发展扩大,在保证远方设备正常运行的同时要便于维护。
二、远动控制技术的原理
一般的远动控制过程主要是由远动信息的产生、传送以及接受三个方面的命令组成,由发送端设备通过远动控制信道进行信息的传送从而产生远动信息命令,接收端设备执行命令。远动控制系统与自动化系统之间在结构上的主要差别是信道,所以,信道中传输的命令必须要通过特殊的设备进行转换。由于这方面结构的因素,远动控制系统易收到外界的干扰,其运行的可靠性会收到影响。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就必须建立一套自身运行可靠的远动控制系统,主要实现“四遥”功能,通过遥测和遥信来采集运行参数和状态量信息,并根据特定的通讯协议传给调度中心,调度中心通过遥控和遥调把更改运行状态和调整运行参数的命令下发给远动执行的终端。
三、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远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1、数据采集技术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中运行的设备都是属于高电压和大功率的设备,所以,要利用变送器来对这些高电压、大功率的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转换,从而远动控制装置才能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将其转化成TTL电平信号,模拟信号利用A/D技术转化成数字信号,从而实现遥信信息的编码以及遥测信息的采集。要利用光电隔离设备对遥信量的传送进行采集,并且在遥信数据帧中将对象状态中的二进制编码写进去,利用数字多路开关输出到接口电路。将电压电流信号用CT、CP和传感器获取后,由滤波放大环节将高次谐波去除,送入取样保持环节同步采集,用A/D转换所获得的与信号源同步的信号,送入高级环节中,从而实现数据的采集。
2、信道编码技术的应用
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远动控制信道编码技术主要涉及信道的编码和译码,以及信息传输协议等内容。必须要通过信道传输到调度控制中心,才能使所采集到的信息被使用,受信道易受干扰的局限,为了保证信息的抗干扰性,必须对信道进行编码和译码。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所采用的编码和译码主要是线性分组码,线性分组码中多采用循环码。
3、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
调制和解调是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远动控制通信传输技术主要涉及的两种技术,电力系统利用自身电力通讯的网络资源,可以通过卫星、微波、光缆以及载波等多种通信方式来构建电力通讯的专用网。目前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中,主要是利用电力线的载波和光纤通讯形式来进行通信传输,电力线载波的数据通信的实现主要是在信号发射端中进行编码后形成基带信号,利用电力线上的高频谐波信号作为载波信号,通过多种调制技术把基带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之后以电流和电压的形式,随着电力线进行通信传输;同时,在接收端上,利用解调技术把转换后的模拟信号还原成数字信号。电力系统自动化正是利用调制解调器的调制-解调技术来实现远动系统的数据通信。
随着光纤传输技术的不断升级,其可靠性也随之提高,光通道设备造价也随着降低,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光纤传输网络,这种新型的通信传输网络会很快取代传统技术,成为主流。电力系统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相结合,利用了电力系统自身的设备,通过远动控制技术成功的实现了调度自动化,完善了电力系统的建设,从而实现了电力系统调度的自动化。
结语: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电力系统的规模不断的扩大,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更加广泛,在融合了计算机和通信以及控制等技术之后,电力系统自动化通过远动控制技术在完成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同时也提升了系统的智能化以及交互性。并且,由于计算机、通信以及控制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除了包含运行和管理方面以为,还涉及到了系统先进性和经济性等方面。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远动控制技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后必会成为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凯.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中远动控制技术的应用[J]. 科技风. 2010(24)
[2]祁宏. 110kV综合自动化系统调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农村电气化. 2009(06)
[3]陈学利,李宏毅. 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综述[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25)
[4]梁运华,张颖,罗志平. IEC TC57通信规约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 电力系统通信. 2005(07)
具体什么药?
1、《中华麻醉学杂志》
1981年创刊,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麻醉学专业学术期刊,以广大麻醉学专业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
中华麻醉学杂志报道麻醉学领域领先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以及对麻醉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麻醉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医学研究。
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麻醉学科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麻醉学学术交流。
2、《临床麻醉学杂志》(JournalofClinicalAnesthesiology)
由南京市卫生局主管,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主办的学术性期刊。《临床麻醉学杂志》创刊于1985年3月。
《临床麻醉学杂志》以围术期麻醉处理、急救复苏、重症监测治疗及疼痛治疗为主要内容,兼及有关边缘学科。
《临床麻醉学杂志》所刊出的学术论文不仅可用于指导临床,而且在全国范围内除个别省市外,可满足几乎所有医院的医务人员晋升职称及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定的需要。
3、《中国临床医学》
创刊于1994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办的临床医学类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临床医学》主要设有专家述评、论著、研究快报、短篇论著、技术与方法、临床病理(例)讨论、综述、研究简报、短篇报道、病例报告等栏目。主要以从事医药卫生相关工作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等医学院校师生为读者对象。
4、《麻醉与镇痛》
《麻醉与镇痛》是《Anesthesia&Analgesia》的中文版,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具体承办,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罗爱伦教授任编委会主席。
美国IARS理事会副主席AdrianWGelb博士担任科学顾问及联络人,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博士生导师黄宇光教授担任scientificdirector,并邀请全国各大医院知名麻醉学专家担任顾问及编委,使杂志质量和学术水平有了更进一步的保证。
5、《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英文名:InternationalJournalofAnesthesiologyandResuscitation)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徐州医科大学为第二主办单位的学术性期刊。创办于1980年。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内容涵盖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生命复苏、疼痛诊疗、药物依赖与戒断等领域,以综述为特色,以创新性研究成果为核心,以临床前瞻性研究、应用基础和基础研究为重点。
设置有论著(50%)、综述(40%)、讲座(知识更新)、国际交流、学科建设等栏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麻醉学杂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临床麻醉学杂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临床医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麻醉与镇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近几年来,鉴于孕妇对剖宫产和无痛分娩的特殊要求,妇产科在手术中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也更加重要。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妇产科学术论文,仅供参考!妇产科学术论文篇一 妇产科常见麻醉处理 【摘 要】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医疗技术也在逐渐提高。在现代的医疗过程中,麻醉的作用已经不仅仅是减轻手术中患者的痛感,而更多地被应用在了其他科室的临床治疗中。近几年来,鉴于孕妇对剖宫产和无痛分娩的特殊要求,妇产科在手术中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也更加重要。本文就以妇产科的麻醉问题为例,研究常见的麻醉处理,并 总结 对其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妇产科;麻醉 方法 ;常见处理 从患者的临床表现来看,临产孕妇的身体状况均比较良好且比较年轻,理论上而言,在生产过程中不会有危险,但是临产孕妇依然属于妇产科中的高危人群。由于分娩的痛感非常强烈,因此大部分产妇都认为宫缩痛是无法忍受的。如果疼痛剧烈,就会导致产妇的心情焦虑、恐惧、紧张甚至进食量降低,最终导致胎儿有所不良反应,还有部分孕妇因为担心宫缩疼痛剧烈,要求进行剖宫产。这时就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麻醉,那么在麻醉围术期,出现危机的情况是无法避免的,作为麻醉医生,应该充分认识麻醉,并对患者进行妥善的运用和急救[1]。 1 选择最佳方式进行麻醉 一般而言,大部分的妇科手术都会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而近些年来,为了保证孕妇的腹肌或者阴道更加松弛,那么改为采用脊麻――硬膜外的联合麻醉方式,且这种麻醉方式在临床上的效果比较满意。硬膜外的麻醉方式一般采用两点穿刺进行,如下:由T12-L1之间的间隙中刺入,导管随之置入,要保证其方向为向头端;对另一点进行穿刺,其位置在L3-L4之间,置入导管时需要注意其应该向尾侧,麻醉时还需将平面保持在T6-S4之间;另外,对患者进行经阴道手术时,可以从L2-L3处进行穿刺,将平面保持在T12-S4之间即可;如果手术需要腰硬联合的麻醉方式,那么穿刺点就变为L2-L3间隙中,且控制麻醉平面于T5-S4之间。 如果患者由于身体状况无法进行椎管内麻醉或者需要根治宫颈癌扩大病症,包括体质较差的患者,都可以选用全身麻醉,随后进行手术。 2 妇产科的麻醉用药 妇产科对孕妇的麻醉与孕妇本人和胎儿都有莫大的关系,必须保证两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对孕妇进行麻醉时,子宫收缩、对胎儿的副作用都需要考虑在内。 麻药的胎盘通透性 第一,麻药在进入孕妇体内后会被动扩散直至通过胎盘屏障,其通透性与麻药的扩散系数成正比。第二,大部分镇痛药和镇定剂都具有一下特性:离解度较低、分子量较低、蛋白结合率较低、脂溶性较高等,这些特性决定了麻醉剂通透性较强。第三,一般而言,肌肉松弛药剂水溶性较强,且分子量较高,所以类似这些药剂很难通透胎盘屏障。第四,如果孕妇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或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那么容易对胎盘的毛细血管屏障产生损伤,麻醉药物就更容易进入胎盘屏障[2]。 一般性麻醉方法 硬膜外阻滞 硬膜外阻滞法属于常见的麻醉方法,常用于剖宫产手术中,该麻醉方法对血流动力学没有太大的影响,且具有一定的代偿余地。 腰部麻醉――硬膜外联合阻滞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也称CSE,该麻醉方法的优势是:麻醉效果立竿见影,患者肌肉松弛比较到位且麻醉所用药量很少,同时还能将麻醉时间延长至任意一点;该方法对硬脊膜基本没有损伤,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减少了外流的脑脊液量,患者在术后就不会有过于明显的头痛症状。 将患者分为两组,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麻醉,比较其年龄、体重指数(BMI)等数据水平,可知第2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等项目和第1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如表1所示。 3 较常见的妇科手术麻醉处理 卵巢囊肿切除术 该手术可将硬膜外麻醉后,顺利完成手术,而如果患者肝功能损伤或者体质较差,可对其进行全麻后再进行手术。 患者如果伴有巨大的囊肿,囊肿会对腹腔器官造成挤压,如果囊肿较严重,那么膈肌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对肺部产生压迫,导致患者通气不畅;囊肿还会对静脉腔造成压迫,使得回心血量减少,并且在对患者进行麻醉后,患者采取卧位或仰位时可能出现低血压综合征。同时,腔静脉压的升高也会导致硬膜外的静脉丛淤血扩张,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尤其是对其进行硬膜外穿刺时,应该时刻关注出血情况,如果患者出血较多,那么应该改用 其它 方式进行麻醉。 如果患者的囊腔中含有较多的液体,应该对其进行缓慢的放液以免造成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同时为患者及时补充体内液体,从而保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在输液时,由于上肢静脉的进入后的循环要优于下肢静脉进入,因此一般选择上肢静脉输液,若在上述过程中,患者体内液体损失过多,那么就需要CVP进行指导,从而继续补液。 刮宫术 以往的旧式刮宫术并不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但是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民的价值观也在提升,目前很多患者都提出了无痛手术的要求。那么对这些患者进行麻醉时,一般都采用静脉麻醉下行手术,如果为了使患者麻醉效果更好,就可以采用半剂氟芬合剂进行静脉注射,但是在手术中必须对患者做好监测,时刻准备人工呼吸,如果患者出现呼吸抑制或低氧血症,那么应该及时对其进行供氧抢救。 4 小结 在妇产科的常见麻醉处理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对孕妇进行手术前,禁止使用阿托品,以免产妇和胎儿的心率提高,耗氧量增多;第二,由于血小板计数与凝血功能没有直接联系,因此在对产妇进行检测时,应该更加注重凝血功能的检查;第三,麻醉前预先建立合适的静脉通道,可以及时应对术中的紧急状况;第四,在对患者的局部麻醉时,为了避免产妇脊髓附近的血管收缩,那么不应合并肾上腺素麻醉,否则在手术中还会出现低血压引起的脊髓神经缺血损伤[4]。综上所述,只有保证产妇和胎儿的安全,并降低并发症率,才算是优秀的妇产科麻醉处理。 参考文献: [1] 彭科,李文静.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七氟醚吸入麻醉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J].重庆医学,2013(10):21148-1150 [2] 林琴,谌永毅.PACU实施麻醉整体护理对行全麻手术的肿瘤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肿瘤药学,2013(02):154-157 [3] 胡彦艳,黄爱兰.广西巴马小型猪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模型的麻醉管理 [J].广西医学,2013(03):289-291 [4] 杨旭刚.轻密度与重密度布比卡因用于下肢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对比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02):287-288 妇产科学术论文篇二 妇产科疾病的防治 【摘要】妇产科疾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病,严重威胁着女性的身心健康。随着医疗技术的不管更新,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引入到妇产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本文中,笔者将根据自己的工作 经验 ,就几种常见的妇产科疾病的防治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妇产科疾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4-4949(2014)03-0374-01 前言:我国妇科疾病的发病率相当高,各种严重的妇科病不仅伤害女性本人,还影响家庭和谐,关系到两代人的素质健康,关系到中华民族人口的质量;另一方面,身体的难言之隐,让很多的女性朋友生活质量大大下降,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我们不仅要为广大妇女创造一个有效的治疗环境,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她们的健康保健意识,进行深入广泛的 健康知识 教育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对妇科疾病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1产前抑郁的防治 据统计,妊娠期的妇女有20%左右都患有不同程度的产前抑郁症,由此可见,做好产前抑郁的防治工作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因为患有产前抑郁的人群,不仅自身会产生严重的生理和心理不适,还会影响胎儿的健康成长。所以,为了使孕期妇女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作为医疗工作者,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分析导致女性在妊娠期出现抑郁情况的原因,并结合临床实践摸索其病情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各种防治 措施 。同时,还要结合目前掌握的医疗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可能发病的人群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 纠正病人对于分娩以及各种分娩方式的不正确认识,避免妊娠期妇女在一些不正确的无医学依据的猜测和臆想中产生悲观消极情绪。另外,对于一些怀有惧怕和紧张心理的妊娠期妇女,要进行相关的医疗知识的普及,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和了解到在现代医学水平下的妊娠和分娩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对于一些对胎儿性别存在顾虑的孕妇和家属,要从科学的角度上进行耐心的劝导,使其能够正确对待生男生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采用各种方法对妊娠期妇女进行产前抑郁症的防治时,要充分地考虑其身心状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循序渐进地开展心理干预活动,切忌给患者施压。 2 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 剖腹产手术术后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切口脂肪易出现液化现象, 脂肪液化后的最主要特征就是手术切口部位的敷料变黄,并且有液体渗出。手术切口的脂肪出现液化现象不仅会导致切口愈合缓慢,还会影响皮下组织的恢复。切口脂肪液化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的切口部位皮肤下陷,并凝结出淡黄色脂滴。但是一般不会导致切口坏死,只会伴随肿痛和压痛的现象。在将切口渗出液取样进行检验后,发现其中的细菌呈现阴性。对于该类妇产科疾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一旦发现患者存在对切口渗液现象,要首先检查手术切口是否存在感染,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感染源的入侵。然后对液化的切口部位进行挤压, 一般情况下频率为2次/d,在挤压的过程中要尽量地排尽已经液化的脂肪,并在操作后用碘伏纱布将伤口覆盖。对于切口液化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适当的增加红外线理疗进行辅助治疗,频率同样为2 次/d。如果治疗后,切口仍然持续产生黄色渗液,就应该及时的拆除该切口处的缝线, 并用浓度为9%的生理盐水对切口部位进行彻底冲洗,再加压包扎,同时辅以消炎类抗生素进行口服。如果患者的切口渗液量较大,则应每日对切口进行换药清洁。在采用了以上方法后,切口渗液仍没有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下,就应该采用引流的方法将渗液彻底排出。 3 妇产科难治性大出血的防治 所谓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就是指在患者术后出现大出血的情况下,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控制方法均无效的症状。一般情况下判断难治性大出血的标准是,患者在术后有>1500 mL 的出血量,或者阴部出血量>1000 mL。这种大量出血导致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不仅会危及患者的健康,还会诱发各种凝血功能障碍,严重的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难治性大出血的预防和治疗,实践中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首先,动脉结扎止血法。就是通过结扎降低患者的动脉内压,减缓体内血流速度,以达到使血流速度小于血栓形成速度的目的,从而实现血栓止血。其次,血管造影并行TAE 治疗法。就是在患者出现难治性大出血时,及时地采用血管造影方式,了解患者的出血部位以及出血原因和出血范围,再通过TAE 治疗法进行止血。TAE治疗法的具 体操 作原理就是在了解患者出血位置和范围的前提下,对出血带进行股动脉插管,从而改善术后形成的粘连现象,达到止血的效果。TAE 治疗法的最主要的应用优势就是无疼痛感,并且可以根据患者出血的情况进行多次治疗。 4 妇科恶性肿瘤的防治 妇科恶性肿瘤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妇产科疾病,严重危害了女性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并且,近些年来的统计结果表明,该疾病的发病率存在上升趋势,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妇科恶性肿瘤的防治力度。采用常规的手术和化疗方法虽然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很多治疗上的弊端,最明显的就是患者在经受了长期的化疗和放疗后,整体健康水平明显下降,生存质量严重降低。另外,常规治疗法还会损害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危害肝功能。所以,常规治疗法虽然对于控制病情有着较好的效果,但不是妇科恶性肿瘤治疗的最佳方式。笔者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认为采用中医联合疗法,可以在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5 结语 全国妇科疾病防治工程旨在推动我国妇女健康事业的发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提高妇女健康水平的方针政策,降低妇科疾病发病率,让广大女性远离妇科疾病的困扰。通过健康讲座、有奖征文、免费普查、健康救助、学术交流、手术援助等一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为广大女性提供专业的医疗保障服务,倡导妇科疾病科学、规范诊疗,力求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妇女健康保健知识,从而为降低我国妇科疾病的发病率,促进家庭幸福,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黄湘源.心理干预对孕产妇女心理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5(10):767-768. [2] 黄瑾,顾美皎,方玲,等.难治性产后出血干预性治疗方法的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6):343-345. [3] 杨秀玉.血管性介入技术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1):6-7.
1、纳米Fe_3O_4及Fe_3O_4-SrFe_(12)O_(19)吸波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2、纳米Ag颗粒/In-3Ag复合焊料的微观组织演变3、基于宏微观分析的碳纤维增强高分子复合材料强度性能表征4、新型无卤膨胀阻燃聚丙烯的制备及阻燃性能5、热残余应力对内埋光纤光栅传感性能的影响6、独角仙鞘翅微结构及其纳米力学性能7、聚丙烯-钢纤维混杂高强混凝土高温性能研究8、复合材料层合板准静压损伤的数值模拟9、MgO/Li_2O(mol)及烧结温度对结合剂及cBN磨具性能的影响10、复合材料层合板临界屈曲载荷分散性研究11、Si、Mg含量对离心铸造原位颗粒增强Al-xSi-yMg复合材料的组织与耐磨性能的影响12、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涂层的制备及其特性与应用13、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渐进损伤分析的数值方法14、纳米银/环化聚丙烯腈复合物的制备与结构表征15、功能化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功能化碳纳米管/尼龙6复合纤维16、石墨烯/聚苯胺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17、二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的非线性损伤本构模型与应用18、压电复合材料表面化学镀镍工艺及镀层性能19、微米级煅烧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20、纳米TiO_2颗粒弱界面增强复合材料宏观力学行为有限元模拟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综述了铝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历史及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发展现状。同时说明了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中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展望了该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关键词:SiCp /Al 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中图分类号:TB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814(2011)12-0092-05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SiCP/Al CompositeZHENG Xijun, MI Guofa(College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454000, China)Abstract:The development history,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of SiCP /Al composite wasintroduc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reparation process for SiCP /Al composite were elaborated, the research on SiCP /Alcomposite was analyzed and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the composite was put words:SiCp /Al composite; preparation methods收稿日期:2010-11-20作者简介:郑喜军(1982- ),男,河南西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材料加工工程;电话:;E-mail:《热加工工艺》2011 年第40 卷第12 期下半月出版Material & Heat Treatment 材料热处理技术应用进行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从材料的制备工艺、组织结构、力学行为及断裂韧性等方面做了许多基础性的工作,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美国和日本等国,该类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性能研究已日趋成熟,在电子、军事领域开始得到实际应用。SiC 来源于工业磨料,可成百吨的生产,价格便宜,SiC 颗粒强化铝基复合材料被美国视为有突破性进展的材料, 其性能可与钛合金媲美,而价格还不到钛合金的1/10。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是最近20 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最快、应用前景最广的一类不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轻质结构材料,尤其在机动车辆发动机活塞、缸头(缸盖)、缸体等关键产品和航空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5-7]。在1986 年,美国DuralAluminumComposites 公司发明了碳化硅颗粒增强铝硅合金的新技术, 实现了铸造铝基复合材料的大规模生产, 以铸锭的形式供给多家铸造厂制造各种零件[8-9]。美国Duralcan 公司在加拿大己建成年产11340 t 的SiC/Al 复合材料型材、棒材、铸锭以及复合材料零件的专业工厂。目前,Duralcan 公司生产的20%SiCp /A356Al 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比基体铝合金提高75%、弹性模量提高30%、热膨胀系数减小29%、耐磨性提高3~4倍。美国DWA 公司生产的碳化硅增强复合材料随碳化硅含量的增加,只有伸长率下降的,其他性能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到目前为止,SiCp/Al 复合材料被成功用于航空航天、电子工业、先进武器系统、光学精密仪器、汽车工业和体育用品等领域,并取得巨大经济效益。表1 列举了一些SiCp/Al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目前国内从事研制与开发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复合材料工作的科研院所与高校主要有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SiCw/Al 用于某卫星天线丝杆,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制的SiCp/Al 用于某卫星遥感器定标装置[10-11]。国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高质量高性能的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虽然部分性能已达到国外产品的指标, 但在产品的尺寸精度上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另外制造成本太高,离工业化生产还有一段距离要走。2 铝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特征(1)高比强度、比模量由于在金属基体中加入了适量的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的增强物,明显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比强度和比模量, 特别是高性能连续纤维,如硼纤维、碳(石墨)纤维、碳化硅纤维等增强物,他们具有很高的强度和模量[1]。(2)良好的高温性能,使用温度范围大增强纤维、晶须、颗粒主要是无机物,在高温下具有很好的高温强度和模量, 因此金属基复合材料比基体金属有更高的高温性能。特别是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基复合材料,其高温性能可保持到接近金属熔点,并比金属基体的高温性能高许多。(3)良好的导热、导电性能金属基复合材料中金属基体占有很高的体积百分数, 一般在60%以上,因此仍保持金属的良好的导热、导电性能。(4)良好的耐磨性金属基复合材料,特别是陶瓷纤维、晶须、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耐磨性。这是由于在基体中加入了大量细小的陶瓷颗粒增强物,陶瓷颗粒硬度高、耐磨、化学性能稳定,用它们来增强金属不仅提高了材料的强度和刚度,也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5)热膨胀系数小,尺寸稳定性好金属基复合材料中所用的增强相碳纤维、碳化硅纤维、晶须、颗粒、硼纤维等均具有很小的热膨胀系数,特别是超高模量的石墨纤维具有负热膨胀系数, 加入相当含量的此类增强物可降低材料膨胀系数, 从而得到热膨胀系数小于基体金属、尺寸稳定性好的金属基复合材料。(6)良好的抗疲劳性和断裂韧性影响金属基复合材料抗疲劳性和断裂韧性的因素主要有增强物与复合体系制备工艺增强体含量(vol,%)拉伸强度/MPa弹性模量/GPa伸长率(%)SiCP /2009Al 粉末冶金20 572 109 粉末冶金20 552 103 粉末冶金20 496 103 粉末冶金20 724 103 粉末冶金40 441 125 粉末冶金15 689 97 搅拌铸造20 350 98 无压浸渗30 382 125 表1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1]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uminum matrixcomposite reinforced by SiC particle93Hot Working Technology 2011, , 材料热处理技术Material & Heat Treatment 2011 年6 月金属基体的界面结合状态、金属基体与增强物本身的特性以及增强物在基体中的分布等。特别是界面结合强度适中,可以有效传递载荷,又能阻止裂纹扩展,从而提高材料的断裂韧性。(7)不吸潮、不老化、气密性好与聚合物相比,金属性质稳定、组织致密,不存在老化、分解、吸潮等问题,也不会发生性能的自然退化,在空间使用不会分解出低分子物质而污染仪器和环境,有明显的优势。(8)较好的二次加工性能可利用传统的热挤压、锻压等加工工艺及设备实现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二次加工。由于铝基复合材料不但具有金属的塑性和韧性,而且还具有高比强度、比模量、对疲劳和蠕变的抗力大、耐热性好等优异的综合性能。尤其在最近20 年以来, 铝基复合材料获得了惊人的发展速度,表2 列举了一些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3 主要应用领域 在航空航天及军事领域的应用美国ACMC 公司和亚利桑那大学光学研究中心合作,研制成超轻量化空间望远镜和反射镜,该望远镜的主镜直径为,仅重。ACMC 公司用粉末冶金法制造的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还用于激光反射镜、卫星太阳反射镜、空间遥感器中扫描用高速摆镜等;美国用高体积分数的SiCp/Al代替铍材,用于惯性环形激光陀螺仪制导系统、三叉戟导弹的惯性导向球及管型测量单元的检查口盖,成本比铍材降低2/3;20 世纪80 年代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将DWA 公司生产的25%SiCp /6061Al 用作飞机上承载电子设备的支架,其比刚度比7075 铝合金约高65%;美国将SiCp/6092Al 用于F-16 战斗机的腹鳍, 代替原有的2214 铝合金蒙皮, 刚度提高50%,寿命从几百小时提高到8000 小时左右,寿命提高17 倍,可大幅度降低检修次数,提高飞机的机动性,还可用于F-16 的导弹发射轨道;英国航天金属及复合材料公司(AMC)采用高能球磨粉末冶金法研制出高刚度﹑ 耐疲劳的SiCp/2009Al, 成功用于Eurocopter 公司生产的N4 及EC-120 新型直升机[12];采用无压浸渗法制备的高体积分数SiCp/Al 作为印刷电路板芯板用于F-22“猛禽”战斗机的遥控自动驾驶仪、发电元件、飞行员头部上方显示器、电子计数测量阵列等关键电子系统上, 以代替包铜的钼及包铜的锻钢,可使质量减轻70%,同时降低了电子模板的工作温度;SiCp/Al 印刷电路板芯板已用于地轨道全球移动卫星通信系统; 作为电子封装材料,还可用于火星“探路者”和“卡西尼”土星探测器等航天器上。美国采用高体积分数SiCp /Al 代替Cu-W 封装合金作为电源模块散热器,已用于EV1 型电动轿车和S10 轻型卡车上;美国将氧化反应浸渗法制备的SiC-Al2O3/Al 作为附加装甲,用于“沙漠风暴”地面进攻的装甲车;美国GardenGrove 光学器材公司用SiCp/Al 制备Leopardl 坦克火控系统瞄准镜。 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由山东大学与曲阜金皇活塞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SiCp /Al 活塞已用于摩托车及小型汽车发动机;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福特和丰田汽车公司开始采用Alcan 公司的20%SiC/Al-Si 来制作刹车盘;美国Lanxide 公司生产的SiCp/Al 汽车刹车片于1996年投入批量生产[13];德国已将该材料制作的刹车盘成功应用于时速为160km/h 的高速列车上。整体采用锻造的SiCp/Al 活塞已成功用于法拉利生产的一级方程式赛车。 在运动器械上的应用BP 公司研制的20%SiCp/2124Al 自行车框架已在Raleigh 赛车上使用;SiCp /Al 复合材料可应用于自行车链轮、高尔夫球头和网球拍等高级体育用品;在医疗上用于假体的制造。4 制备及成型方法一般来说, 根据铝基体状态的不同,SiCp/Al 的制备方法大致可分为固态法和液态法两类。目前主要有粉末冶金法、喷射沉积法、搅拌铸造法和挤压铸造法。 粉末冶金法粉末冶金法又称固态金属扩散法,该方法由于克增强相/ 基体增强相含量拉伸强度/MPa弹性模量/GPa伸长率(%)SiC/Al-4Cu 15 476 92 /ZL101 20 375 101 /ZL101A 20 330 100 /6061 25 517 114 /2124 25 565 114 / 20 226 95 /Al 26 387 112 -表2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1]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etal matrix composite[1]94《热加工工艺》2011 年第40 卷第12 期下半月出版Material & Heat Treatment 材料热处理技术服了碳化硅颗粒与铝合金熔液润湿困难的缺点,因而是最先得到发展并用于SiCp/Al 的制备方法之一。具体制备SiCp/Al 的粉末冶金工艺路线有多种,目前最为流行和典型的工艺流程为:碳化硅粉末与铝合金粉末混合一冷模压(或冷等静压)一真空除气一热压烧结(或热等静压)一热机械加工(热挤、轧、锻)。粉末冶金法的优点在于碳化硅粉末和铝合金粉末可以按任何比例混合,而且配比控制准确、方便。粉末冶金法工艺成熟,成型温度较低,基本上不存在界面反应、质量稳定,增强体体积分数可较高,可选用细小增强体颗粒。缺点是设备成本高,颗粒不容易均匀混合,容易出现较多孔隙,要进行二次加工,以提高机械性能,但往往在后续处理过程中不易消除;所制零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都受到一定的限制,粉末冶金技术工艺程序复杂,烧结须在在密封、真空或保护气氛下进行, 制备周期长, 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小,因此制约了粉末冶金法的大规模应用。 喷射沉积法喷射沉积法是1969 年由Swansea 大学Singer教授首先提出[14],并由Ospray 金属有限公司发展成工业生产规模的制造技术。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对铝合金基体进行雾化的同时,加入SiC 增强体颗粒,使二者共同沉积在水冷衬板上, 凝固得到铝基复合材料。该工艺的优点是增强体与基体熔液接触时间短,二者反应易于控制;对界面的润湿性要求不高,可消除颗粒偏析等不良组织, 组织具有快速凝固特征;工艺流程短、工序简单、效率高,有利于实现工业化生产。缺点是设备昂贵,所制备的材料由于孔隙率高而质量差必须进行二次加工, 一般仅能制成铸锭或平板; 大量增强颗粒在喷射过程中未能与雾化的合金液滴复合, 造成原材料损失大, 工艺控制较复杂,增强体颗粒利用率低、沉积速度较慢、成本较高。 搅拌铸造法搅拌铸造法的基本原理[15-17]:依靠强烈搅拌在合金液中形成涡漩的负压抽吸作用, 将增强体颗粒吸入基体合金液体中。具体工艺路线:将颗粒增强体加入到基体金属熔液中, 通过一定方式的搅拌与一定的搅拌速度使增强体颗粒均匀地分散在金属熔体中,以达到相互混合均匀与浸润的目的,复合成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熔体。然后可浇铸成锭坯、铸件等使用。该方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生产效率高、制造成本低、可规模化生产。缺点是:加入的增强体颗粒粒度不能太小, 否则与基体金属液的浸润性差, 不易进入金属液或在金属液中容易团聚和聚集;普遍存在界面反应,强烈的搅拌容易造成金属液氧化,大量吸气及夹杂物混入,颗粒加入量也受到一定限制,只能制成铸锭,需要二次加工。 挤压铸造法挤压铸造法是首先把SiC 颗粒用适当的粘结剂粘结,制成预制块放入浇注模型中,预热到一定的温度,然后浇入基体金属液,立即加压,使熔融的金属熔液浸渗到预制块中,最后去压、冷却凝固形成SiCp/Al。该方法的优点是:设备较简单且投资少,工艺简单且稳定性较好,生产周期短,易于工业化生产,能实现近无余量成型,增强体体积分数较高,基本无界面反应。缺点是容易出现气体或夹杂物,缺陷比较多,需增强颗粒需预先制成预成型体, 预成型体对产品质量影响大,模具造价高,而且复杂零件的生产比较困难。5 SiCp /Al 复合材料发展的建议与对策SiCp /Al 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的结构材料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要实现产业化还需做大量的研究工作。除了要对SiCp/Al 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界面结合状态、增强机制等方面的内容做进一步研究,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及发展也应给予重视。 现有制备工艺进一步完善和新工艺的开发现有工艺制备方法虽然已经成功制造了复合材料,但很难用于工业化生产且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18]。SiC 颗粒存在于铝液中,使金属液粘度提高,流动性降低,铸造时充填性变差,当颗粒含量增加至20%或在较低温度(<730℃)时,流动性急剧降低以致于无法正常浇注。另外,SiC颗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 表面能较大,易吸附气体并带入金属液中,而金属液粘度大也易卷入气体并难以排出,产生气孔缺陷。因此,对现有工艺的进一步完善和新工艺的开发成为下一步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 后续加工工艺的研究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切削加工、焊接、热处理等后续加工工艺的研究较少,成为限制其应用的瓶颈。高强度、高硬度增强体的加入使金属基复合材料成为难加工材料[18-19],而由于增强体与基体合金的热膨胀系数差异大引起位错密度的提高, 也使金属基复合95Hot Working Technology 2011, , 材料热处理技术Material & Heat Treatment 2011 年6 月材料的时效行为与基体合金有所不同[20]。另外,增强体影响焊接熔池的粘度和流动性, 并与基体金属发生化学反应限制了焊接速度, 给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焊接造成了极大困难。因此, 解决可焊性差的问题也成为进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 环境性能方面的改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环境性能方面的研究, 即如何解决金属基复合材料与环境的适应性, 实现其废料的再生循环利用也引起了一些学者的重视, 这个问题关系到有效利用资源,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 关于环境性能方面的研究将是该领域今后研究的热点。由于铝基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组织结构、物理及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类新的多相材料, 其回收再利用的技术难度要比传统的单一材料大得多。随着铝基复合材料的批量应用,必然面临废料回收的问题,通过对复合材料的回收再利用, 不但可减少废料对环境的污染还可减低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成本、降低价格,增加与其他材料的竞争力,有利于促进自身的发展。文献[21]配制了混合盐溶剂, 采用熔融盐法成功地分离出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技术处理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其回收利用率可达85%。6 结语与铝合金基体相比, 铝基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使用温度、模量和强度,热稳定性增加及更好的耐磨损性能,它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然而,在目前的研究中仍然存在许多疑问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怎样去克服铝基复合材料突出的界面问题, 并且力求研究结果有助于改善生产应用问题; 在制备过程前后, 怎样通过热处理手段来改善成品的各方面性能;如何利用由于热失配造成的内、外应力使材料服役于各种环境。此外,原位反应中仍不免其他副反应夹杂物存在, 同时对增强体的体积分数也难以精确控制,这些都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参考文献:[1] 于化顺.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241.[2] 吴人洁.复合材料[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3] 沃丁柱.复合材料大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4] 毛天祥.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0.[5] 赫尔(Hull, D).复合材料导论[M].北京: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1989.[6] 尹洪峰,任耘,罗发.复合材料及其应用[M].陕西: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7] 汤佩钊.复合材料及其应用技术[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8] 张守魁,王丹虹.搅拌铸造制备颗粒增强复合材料[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7,20(6):35-391.[9] 韩桂泉,胡喜兰,李京伟.无压浸渗制备结构/ 功能一体化铝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J].航空制造技术,2006(01):95.[10] 李昊,桂满昌,周彼德.搅拌铸造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机制[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97,2(1):9-161.[11] 桂满昌,吴洁君,王殿斌,等.铸造ZL101A/SiCp复合材料的研究[J].铸造,2001,50(6):332-3361.[12] 任德亮,丁占来,齐海波,等.SiCp /Al 复合材料显微结构与性能的研究[J].航空制造技术,1999,(5):53-551.[13] Clyne T W,Withers P J.An Introduction to Metal MatrixComposites [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14] Lee Konbae.Interfacial reaction in SiCp /Al composite fabricatedby pressureless infiltration [J].Scripta. Materialia,1997,36(8):847.[15] 张淑英, 张二林. 喷射共沉积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J].宇航材料工艺,1996,(4):4-5.[16] Clegg A J.Cast metal matrix and composites [J].TheFoundryman,1991,8:312-3191.[17] Mortensen A, Jim I.Solidification processing of metal matrixcomposites [J].Inter. Mater. Rews.,1992,37(3):101-128.[18] Lloyd D J.Particle reinforced aluminium and magnesiummatrix composites [J].Inter. Mater. Rews,1994,39(1):218-231.[19] Quigleg O, Monagham M, O'Reilly P.Factors effecting themachinability of Al/SiC metal matrix composite [J].J. .,1994,43:21-23.[20] Looney L A, Monagham M, O'Reilly P.The turning of anAl/SiC metal-matrix composite [J].J. Mater. Process. Tech.,1992,33:553-557.[21] 费良军,朱秀荣,童文俊,等.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废料回收的试验研究[J].复合材料学报,2001,18(1):67-70.